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手术室基础护理

手术室基础护理

时间:2023-08-18 17:16: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手术室基础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手术室基础护理

第1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护理安全管理指的是将制度、技术以及教育相互融合的有效策略,也是预防手术室危险问题发生的重要方式,创设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近些年来,各类医疗纠纷事件频频发生,加强对手术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降低各类风险问题发生率。新医疗改革背景下,需要在明确当前手术室护理安全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护理干预服务,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

1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手术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分级性原则以及动态性原则等,创设良好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体系。

1.1整体性原则

手术室是手术治疗的集中场所,每日进出患者流量较大,工作人员数量与类别较多,比如麻醉医师、护士、外科医师以及医疗辅助人员等等[1]。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各个环节中,均存在着安全风险隐患。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将手术患者安全目标视为一个整体性目标,将术前访视、防护、用药核查等等内容均纳入到安全管理流程中,通过各个单因素的分析,各因素的联合作用分析等,构建完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手术护理安全管理的综合效果。

1.2分级性原则

基于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空间范畴等,可以针对于手术室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风险问题进行前瞻性分析。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罗列相关风险因素[2]。同时,还需要在手术中明确清点各类手术应用器材、药品数量等等,关注患者安全。在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与常规内容基础上,还需要基于分级性原则,罗列相关的等级结构,将所涉及的各项护理安全内容融入到安全管理制度当中,明确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相互关系等等。1.3动态性原则手术护理干预中,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时间段以及外部环境等,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3]。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需要结合手术护理的特殊需求,动态调整相关结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需要通过制定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实施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以及优化配置护理人员工作内容等方式,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

2.1制定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分级性原则,明确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价值,对手术室患者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流程等进行充分规划与设计[4]。同时,还需要结合手术室护理的实际情况、出现的问题以及新的要求等,坚持动态性原则,不断完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使各项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降低各类手术室护理风险问题发生率。手术室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制定的过程中,可以制定全面的规划基础上,明确各个层次级目标,每一个项目对应的即为标准的操作流程(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比如感染风险控制,则可以细致划分为感染风险评估流程、术中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室环境的感染控制等一系列相关的子文件体系。通过系统性的分析方式,将各类可能会出现的患者安全隐患纳入到系统分析的过程中,最大限度降低各类不良问题发生率。

2.2实施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具有前瞻性、整体性特点,有助于规避各类风险,提升整体管理的效果。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可以将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融入管理活动中,基于循证医学的方式,设计手术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各类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比如可以构建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风险评估表等相关内容,构建手术室风险事件分析与完全制度,借助风险评估的方式,对各类事件进行分析,构建安全预防评估体系。护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反馈、工作反思的重要价值,分析问题,并且寻求新的解决对策,保证体系、制度的不断改进,力求为患者带来全新的临床护理体验,增强手术室整体护理能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2.3优化配置护理人员工作内容

手术室日常进出人员数量比较多,工作内容比较复杂,手术室护理中各项器材的管理效果、药品的管理效果等等,均会直接关系到手术室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手术治疗效果,对护理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新医疗改革背景下,需要优化配置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内容,使每一位手术室护理人员均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等,并且坚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思想精神。各项工作分配到人的方式下,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则可以及时追究相关负责人员的责任,提升每一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认真程度,降低各类手术室风险问题发生率。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创新传统的手术室排班方式。传统的排班方式多是根据日常手术需求,手术当日下午与晚上安排接班,护士长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在手术患者数量相对较多的情况下,还需要被动加班,不但影响着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且由于超负荷工作,致使护理失误发生率显著增加,护理配合连续性较差。针对于上述问题,需要创新传统的手术室护理人员排班方式,以专科分组,明确时间节点,基于各手术专业,将护理人员分为各个专科护理小组,明确各个手术时间,并且使护理人员清晰自己的手术室配合任务[6]。护士长需要明确安排手术室各个时间段,具体内容可以由各个专科护士组长进行安排。上、下午班自由掌握,原则是保证手术配合直至结束。交班的时间节点原则是用于连台手术。分组固定手术间,有助于手术室综合性管理,同时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多专业性的的护理服务,避免护理人员长时间工作下造成的各类不良问题发生。

3小结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在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下,为手术患者带来更加专业性、全面的护理服务,降低各类风险问题发生率,保证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柯胜男 单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参考文献

[1]杨莘,韩斌如,应波,等.基于信息数据中心决策支持平台构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J].中华护理杂志,2015,01(21):10-13.

[2]刘梅芳,刘婕婷,潘丽莹,等.胸外科手术中新型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06(11):889-891.

[3]陈素兰,陈丽媛,李瑞刚,等.应用系统论构建手术室患者安全管理体系的策略与实践[J].护理杂志,2011,14(15):66-69.

[4]徐宏坤,周红霞,李华.以柯氏模型为导向的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6,22(23):8-10.

第2篇

关键词:手术室;手术切口;感染;综合护理

手术切口感染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发生感染后不仅延缓患者的康复,还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本文探讨了手术室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综合护理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的患者,手术类型为腹部手术、心胸外科手术、骨科手术、颅脑手术等。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手术室护理常规均相同,研究组加用综合护理。研究组平均年龄(52.6±24.6)岁,男性57例,女性43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3.4±25.7)岁,男性55例,女性45例;两组人员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

1.2基础护理 术前宣传教育、告知患者手术方法及目的;术前消毒、铺巾等;术后生命体征监测;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

1.3综合护理

1.3.1增强无菌观念 术前使用含抗菌的皂液进行沐浴,加强皮肤消毒在手术室所有护理人员要严格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感染认知度的培训。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训练,提高护士操作技术准确度,使手术室的感染管理目标更加明确。

1.3.2加强消毒隔离 完善责任体系,以工作为重心,制定消毒隔离、感染制度,指定制度专评细则,对每一名护理人员提出明确要求,避免出现误操作。集中搞好全院手术区的消毒隔离。每次手术后对手术室消毒,所使用器械要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对于一次性物品护士使用要检查物品严密性,查看物品有效期,一次性物品销毁后才能外运,禁止随意丢弃。

1.3.3建立监测机制 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先前手段,运用各种有效监测才能降低医院手术室的感染率。医院手术室要进行监测,在监测后进行消毒、隔离,提出无菌技术操作的改进,找出问题并解决。

1.3.4环境控制 预计超过4 h的手术尽量安排在第一台。减少医护人员进出手术室次数,提前将物料带入室内,严格控制参观手术人数。有研究显示空气污染是术中外源性细菌种植的主要来源,手术室空气直接影响手术切口的感染机率[3]。在手术中减少不必要的走动和活动,减少开关门的次数,提高手术间空气的净化度。

1.3.5高危因素分析 直肠癌患者基础状况差,手术耐受力低,长时间接受手术后会造成胃肠道内菌群失调,增加细菌内毒素的分泌,而且还有学者指出随着手术室时间的延长,会造成空气净化度下降。因此术前护士需要积极改善患者基础状态,调节饮食,必要时补充白蛋白增加免疫力。同时在术前使用含抗菌的皂液进行沐浴,加强皮肤消毒[2]。手术30 min前对手术区域做好备皮工作,认真消毒手术区域,降低感染的机会。在手术室所有护理人员要严格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

1.3.6健康教育 对于肥胖的患者,术前需要积极控制体重,BMI值>28 kg/m2,属于肥胖。皮下脂肪组织过多,容易引起脂肪液化坏死,影响切口皮肤的愈合;对于糖尿病者,血糖控制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高血糖会对机体产生应激性反应,其控制难度比平时要大,术后容易发生切口感染。而且高血糖又可抑制白细胞功能,影响伤口愈合。因此护士在术前、术中要积极控制患者血糖,术后更要重视对血糖的监测。

1.4观察指标 对比①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②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手术后患者住院时间。

1.5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录入SPSS 18.0分析系统,计量资料采用使用Student's t检验。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当P

2 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8%,结果比较有差异(P

2.2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手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手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64.5±16.5)分、(8.4±2.1)d、(78.4±19.2)分、10.3±3.6)d,结果比较有差异(P

3 讨论

手术切口感染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还有可能因炎症反应造成败血症、伤口坏死等而延缓疾病的愈合。

本研究结束时我们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8%,结果比较有差异(P

因此,本次研究认为综合护理能够明显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对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少,蒋敏,刘标英,等.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污染状况与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7):1852-1853.

第3篇

1手术室新护士一年培训模式

1.1岗前培训阶段:时间为一周:院内护理部示教人员负责。

课程:医院环境规章制度简介、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和练习、医院的院史、服务理念、医院文化介绍、心肺复苏的培训、计算机收费的应用。

1.2岗位培训阶段

1.2.1建立完整的系统培训架构: 包括培训对象的界定、培训原则及目的、培训目标、师资队伍的培养、阶段培养计划、培训考核体系的建立、培训评价体系的建立等。

1.2.2培训对象: (1)无手术室工作经验的新护士;(2)在手术室工作不满1年,尚未接受手术室新护士系统培训者。

1.2.3培训原则:(1)在护士长的监督、管理下,设专人带教,实行一对一带教。实施有计划、系统、规范、标准化的一年培训。(2)以理论授课、示教、手术入专科组跟台、定期理论和操作考核的方法进行。

1.2.4培训的目的:帮助新护士转变角色,通过理论及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新护士的思想素质、心里素质及业务素质[3]。

1.2.5培训目标:(1)培训掌握手术室基本理论与专科操作技能,能胜任手术室工作的合格手术室护士。(2)一年培训后达到较好的专业素质和独立工作能力。能熟练掌握各科常规手术的洗手、巡回和急诊手术的配合。

1.2.6培训方法:

1.2.6.1(1)成立新护士培训管理小组:建立护士长-带教老师-新护士的层级管理体系。(2)师资队伍的建立与培训:师资主要分为三类:理论授课师资、 护理技术操作师资(包括基础护理操作和手术室专科护理操作) 、手术带教师资。理论授课师资10人:包括两名护士长、8名专科组组长。要求理论授课老师具备丰富的手术室护理知识,良好的沟通交流技巧和表达能力。护理技术操作师资:5人,均接受过医院的护理技术操作的系统培训。手术带教师资要求具备10年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善于沟通交流的高年资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根据新护士的特点(个性、动手能力、悟性等)选择合适的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带教,带教老师相对固定,实施带教老师负责制。

1.2.6.2手术室理论与技术技能培训: 理论均以Powerpount授课,以手术室的理论基础知识为主,课程由浅至深,循序渐进[4]。第一周脱产强化培训5天,其中理论培训16学时,参观3学时。由理论授课老师和护理技术操作老师按计划完成授课任务。

1.2.6.3培训安排:

第一天:(1)穿衣、戴帽、戴口罩;更衣室管理规则;上下班与进餐制度;(2)手术室环境介绍;(3)手术室简介;(4)手术室的服务宗旨与理念,工作人员组织结构;(5)手术室管理制度、排班方法、参观/安全保卫/请假休假制度。

第二天:(1)手术缝针、缝线的分类与选择;(2)认识手术常规器械、敷料及其使用、清保养方法;熟悉术后器械清洗流程;了解清洗设备和防护用具;(3)认识缝针、刀片;穿针、上/取刀片;传递针持、手术刀;(4)无菌技术:老师示范讲解,新护士练习;(5)消毒灭菌与监测;(6)手术室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7)认识指示卡、指示胶带;学习手术器械打包方法;辨别灭菌前、后指示卡、指示胶带的变色鉴别。

第三天:(1)外科洗手:老师示范讲解,新护士练习;(2)穿/脱手术衣、戴/脱手套:老师示范讲解,新护士练习;(3)无菌开台,铺巾:老师示范讲解,新护士练习;(4)手术室锐器损伤防护与处理,医疗垃圾的分类处理;(5)手术室的职业安全防护;(6)参观学习锐器处理流程与方法:注射器、针头、缝针、玻璃安 的处理、锐器盒、锐器损伤登记表、损伤后伤口的处理。

第四天:(1)手术室高频电刀(单极、双极)、恒温箱、吸引、氧气的操作使用;病理标本的处理。老师示范讲解,新护士练习。(2)现代手术室护士的角色、功能与素质要求;(3)洗手护士职责、巡回护士职责、夜班护士职责、护士长、专科组长、带教老师职责;(4)围手术期病人的体温护理;(5)空调的操作使用;(6)洁净手术室的功能与管理;(7)了解手术室护士站控制中心的运作、手术间控制面板的操作、净化功能选择、无影灯的开/关调节、手术间的卫生清洁法、气体供应接口等;(8)手术室的火灾预防及应急处理流程,参观安全通道。

第五天:(1)手术室各种护理记录表格的设计与应用;(2)手术综述;(3)手术床的种类及使用方法、常见手术放置方法:老师示范讲解,新护士练习;(4)无菌器械供应流程;手术间管理(细则、常规物品摆放);(5)留置针穿刺:老师示范,新护士练习(6)一周培训汇总,反馈答疑。

1.2.6.4手术室专科护理操作培训:手术室专科护理操作体现了手术室的专科特色,能客观检验和反映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科室规定的新护士必须掌握的专科护理操作包括:外科洗手、铺无菌器械车、穿/脱无菌手术衣、戴/脱无菌手套、各种手术的摆放、术前评估、内镜的清洗、特殊仪器的使用(电钻、电动取皮刀、电脑止血带、高频电刀、氩气刀、冷光源、显微镜)。

培训计划:

第1-4个月:4次/月(2次基础护理技术培训,2次手术室专科技术培训);

第5-8个月:2次/月(1次基础护理技术培训,1次手术室专科技术培训);

第9-12个月:2次/2月:(1次基础护理技术培训,1次手术室专科技术培训);

1.2.6.5手术配合培训计划 按一年培训计划分阶段完成

第1-4个月:主要完成和熟悉专科常规手术的洗手护士工作(洗手占90%),对巡回护士工作有初步了解(巡回占10%)

第5-8个月:主要完成和熟悉各科常规手术的洗手护士工作(70%),基本掌握巡回护士工作(占30%)。

第9-12个月:主要完成和熟悉各科常规手术和复杂手术的洗手护士工作(70%),参与巡回护士工作(占30%),熟悉巡回护士工作内容和程序。

1.2.6.6专科轮转计划:实行一对一带教,固定带教老师,新护士与带教老师入专科组、夜班组。一年轮转完7个手术配合专科组。各专科轮转周期如下:普通外科2个月、胸外科3个月、泌尿外科2个月、妇产科1个月、神经外科2个月、骨外科2个月。

1.2.7培训考核体系

(1)成立考核小组:成员有主管带教的护士长、手术专科组长及操作培训老师。

(2)理论考核:建立试题库,理论考核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部分。

(3)操作技能考核:包括基础护理技术(留置针静脉输液、吸氧、吸痰、无菌操作、心肺复苏等)和手术室专科护理技术。

(4)考核内容包括手术配合流程笔记和反思体会,专科出科前需由专科组长组织操作技能考核。

2手术室新护士法制管理模式

2.1加强医德规范教育,全面提高新护士的整体素质。通过学习《医德医风的建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全面了解作为一名护士应遵守的社会公德和医务公德及个人行为准则,不,列举事例加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2.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1)患者查对确认制度与流程: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人病历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2)手术物品查对制度与流程:清点内容:手术中无菌台上的所有物品;清点时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清点责任人: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主刀医生。

2.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手术护理记录单应客观、正确、无涂改,清点器械、敷料数目准确无误达四次。手术安置舒适,避免损伤神经、血管、压伤皮肤等,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和人为医疗纠纷发生。

2.4做好术前访视:术前访视病人,(由资深带教老师和新护士共同去做),加强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疾苦,取得病人的信任。

2.5重尊和维护病人的权利:手术间禁止高声说话,不涉及病人的病情及隐私,不说与手术无关的话,不损害病人的利益,协调好术前、术中、术后病人的心里,让病人在充满信任的心境下度过围手术期。

3讨论

传统培训模式中存在的弊病:新护士的传统培训方法以经验教学为主,我国大部分医院是师徒式带教,带教老师不固定、带教内容比较随机、散乱,缺乏系统性。一般没有制定详细、系统的新护士培训计划。培训时注重手术配合的实践,忽视理论知识的培养,手术相关知识贫乏,知识结构不合理。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培训,培训周期延长。新护士的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也是随着医学科学发展而不断改进的教育工程[4]。手术室新护士只有通过有目的、有目标、有措施、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才能合格,迅速地胜任手术室工作岗位。在培训新护士的同时,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多个环节得到了加强[5]。

4体会

手术室新护士一年规范化培训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及管理的水平对医院外科技术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促进和辅助作用。通过一年的培训,培养了具有自信心,反应快,悟性高,思维敏捷,积极乐观的工作作风,基本能达到手术室护士的要求,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晓萍,戴红霞,常后蝉,张石红.手术室新护士三年阶梯式培训模式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4):316-318

[2]蔡虻,姚莉,孙红,等.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290-291

[3]毛晓萍.培养手术室新毕业护士的做法与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2):102-104

第4篇

【关键词】 手术室; 护理; 沟通方法;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3-0104-02

手术治疗患者护理需求不同于一般患者,此类患者病情较重、变化多,对手术有较大恐惧和焦躁心理,若不予以心理干预容易引发心率和血压异常,影响手术效果及预后[1]。本次研究为寻求更有效的手术室护理方案,着重对本院60例手术患者开展手术室人性化心理干预,并对比常规手术室护理的60例患者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手术治疗患者120例,依照手术顺序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22~78岁,平均(46.8±4.1)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2.8±0.4)年。对照组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1~79岁,平均(46.2±2.8)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2.1±0.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室护理服务。进入手术室之前,向患者简单讲解手术情况及围术期注意事项,为患者调整饮食、用药方案,规范做术前检查。进入手术室时核对患者信息,为患者固定、麻醉处理,术中常规配合手术操作。术后清洁和包扎伤口,镇痛、抗感染[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人性化沟通的优质心理护理:亲情式沟通。护士明确自身的护理工作在患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时刻谨记护理职责和使命,发自内心地关怀和尊重患者,始终亲切服务,在与患者相互熟知之后,进入手术室前开展一对一交流。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答疑,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手术情况和优势,转变心态、配合术前各项准备工作,为手术室护理做准备,指导患者练习正确呼吸、活动、排便及咳嗽,为术后护理打下基础。手术全程心理干预。准备进入手术室之时,由患者熟悉的护士进行访视,并尽可能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接受手术,手术过程中注意适当遮盖非手术部位并注意保暖,必要时为患者讲解手术情况,术毕时肯定患者的配合,并及时告知手术结果,尽可能提升患者手术生理及心理舒适度。疼痛护理:在强化手术室舒适护理缓解疼痛的同时,引导患者术后正确进行疼痛自评,由于前期心理干预顺利开展,患者情绪稳定,手术配合效果好,后期疼痛护理压力小。

1.3 评价标准

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了解患者护理环境、操作技术、教育指导、心理舒适、生理舒适5项内容护理情况,5项满意为非常满意,3~4项满意为满意,2项及以下满意为不满意[3]。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1 d和麻醉前心率及血压、疼痛VAS评分、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血压、心率、疼痛VAS评分

两组术前1 d心率和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前血压、心率均较对照组更低,VAS疼痛评分也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术后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17例(28.3%),观察组2例(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非常满意(例) 满意(例) 不满意(例) 满意度(%)

对照组(n=60) 13 36 11 81.7

观察组(n=60) 42 18 0 100

字2值 9.102 8.226 12.047 11.224

P值

3 讨论

护理服务是重要的手术治疗辅助服务,手术室护理水平直接影响手术结果及患者康复效果、患者护理体验[4]。笔者认为,对照组患者实施的调整饮食、用药方案,规范做术前检查、术中常规配合等系列常规护理仅是被动执行医嘱、配合手术操作,与患者和家属沟通过于简单、不够深入和详细,不利于手术准备工作、术中配合及术后强化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患者对常规手术室护理的体验也始终不尽如人意。

手术室护理正朝着“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的全新方向转变和优化,恰如其分的沟通和交流正是新时期“以人为本”的优质手术室护理服务的基石[5-6]。本院在强化护士护理技能、提升综合职业素养的同时,充分将自身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相结合,以亲情式的人性化沟通稳定患者围术期情绪、引导患者配合手术治疗和准备工作,促使手术室护理水平全面提升。

本次研究在充分认识到常规手术室护理服务并发症发生率高、疼痛明显、患者配合度差、护理体验欠佳的缺陷的基础上,对本院60例手术患者开展手术室人性化心理干预,并对比常规手术室护理的60例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开展基于人性化沟通的优质心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各阶段血压、心率及术后疼痛、并发症控制效果均优于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林燕斌,何小霞,冼敏瑶,等.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术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5(10):63-64.

[2]冯春英,滕月萍.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29-30.

[3]孙华.护理沟通方法在手术室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2013,18(12):265-266.

[4]庄新萍,陆琪,曹彩英,等.安全文化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63-64.

[5]程喜丹.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14(32):220-221.

第5篇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对骨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择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10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择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10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骨科手术护理管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及手术室不规范护理行为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0.98%,低于对照组7.84%(P<0.05)。研究组手术室护理不规范行为的发生率4.90%,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规范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纠正手术室不规范护理行为,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与安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骨科;手术;院内感染

手术室护理管理是手术室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由于骨科手术往往暴露面积较大,加之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易合并其他损伤,所以显著增加了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1-2]。感染的出现不仅延长了骨科手术患者的恢复时间,同时还能够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与预后生活质量。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降低骨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概率十分必要[3-4]。2015年4月—2016年4月该院实施了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10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男60例,女42例;年龄25~75岁(50.5±5.3)岁;疾病类型:四肢伤57例,脊柱伤30例,骨盆伤10例,颅骨伤5例;病程:1d~2个月(15.3±4.3)d。择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10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男62例,女40例;年龄25~75岁(50.8±5.5)岁;疾病类型:四肢伤58例,脊柱伤29例,骨盆伤11例,颅骨伤4例;病程:1d~2个月(15.8±4.4)d。入组标准:患者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患者对该次研究内容知情,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感染性疾病史;意识障碍或有精神疾病史。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病程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骨科手术护理管理措施,即护理人员根据个人职责与范围开展护理服务,积极配合医生实施手术操作。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2.1规范手术室规章制度制定标准化手术室规章制度,并及时给予补充与完善,包括:器械的消毒、清洁与保养,手术准备,日常管理、手术实施等方面,保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管理者应认真监督护理人员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并将其与科室奖金挂钩,保证护理管理措施得到有效的开展。1.2.2规范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每周组织护理人员进行1次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内容包括:骨科手术的护理技术操作、高风险感染因素、感染预防方法、感染控制方法、器械及设备的工作性质与管理、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应急预案、骨科手术配合流程、特殊器械准备等。根据护理人员的年资与技能,将其分层次划分,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带领新入职护理人员,以便强化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5]。1.2.3规范手术室环境规范手术室各区域的环境,将其划分为无菌区、相对无菌区与非无菌区,用明显的标志标识出每个区域,并贴上提示条[6]。同时,手术相关设备应按照手术要求放置于不同的区域,不可将废旧器材与手术无关的物品留置于术间。针对手术类型将区域划分为非感染手术区域与感染手术区域,将感染性手术患者集中管理,以便减少手术污染。1.2.4规范无菌技术针对骨科手术室内全部的耐潮湿与高温的物品均给予高温压力灭菌,高温压力蒸汽温度在121℃的,消毒时间为30min。护理人员每月对无菌物品的效期进行核查,对于超出效期的用物应及时进行更换。剪刀、手术刀等清创锐器均放入高压无菌包内,以便进一步清洁与消毒。护理人员经常换洗口罩、服装,特别是手套破损时应立即更换。手术前,护理人员应认真实施消毒操作,并严格落实无菌性操作原则。1.2.5规范手术室废弃物品管理分类归整手术室垃圾,并分开进行包装;医疗垃圾应统一回收与存放;污水与废弃物品应先以消毒液浸泡再实施无害化处理;一次性物品应消毒后再予投放;手术期间出现的污物与排泄物应统一收集后再行无害化处理。设置专人负责医疗垃圾的投放与管理工作,每次处理完垃圾后应对存放点进行消毒与清洁。1.2.6其他规范化护理管理⑴根据患者的耐药性合理应用抗菌物药,主要为头孢唑林、庆大霉素等;⑵限制手术室参观人数,尽量减少手术室内走动,认真落实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降低外源性感染的概率;⑶彻底消毒术区,尽量降低因未彻底消毒所致的切口感染。1.3观察指标①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②观察对比两组手术室不规范护理行为的发生率,包括:术中护理不规范、手卫生不彻底、术中活动频繁、器械消毒不彻底。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n,%)表示计数资料结果,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比研究组医院感染1例,发生率为0.98%;对照组医院感染8例,感染率为7.84%;研究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185,P<0.05)。2.2两组手术室不规范护理行为的发生率研究组手术室不规范护理行为的发生率4.90%,低于对照组16.6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患者骨伤后选择以外科手术方式治疗,以便快速改善痛苦,强化预后效果[7-8]。然而,由于骨伤后损伤面积较大,加之出血量多、时间长,显著增加了术后感染的概率,给患者手术效果与预后带来了诸多的影响[9-10]。因此,规范骨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强化手术护理安全,降低院内感染概率对保证骨科手术患者就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11-13]。有研究指出,手术时间、抗生素、手术参观者、手术室环境与手术用物等因素是影响骨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控制此类高风险因素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概率,强化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14]。同时,手术时间越长,切口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也会随之延长,而空气内细菌导致切口的概率也会越大[15-16]。有研究指出,手术时间在3h以上可以显著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17]。此外,手术参观者可经外部带入更多细菌,提高医院感染的概率。为了进一步降低骨科手术感染概率,保证患者的预后效果,该院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实施了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收效满意。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对手术室规章制度及技能培训进行规范,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与管理意识的认知程度,从根本上改变不良工作状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积极的态度与精湛的技能开展手术室护理工作;规范手术室环境可以有效分隔带菌与无菌物品;规范无菌技术与手术室废弃物品可以减少可能诱发感染事件的风险因素,保证手术室的整洁与卫生;其他规范化护理管理中合理应用抗生素、限制参观人员、减少手术室内走动等多项措施可以净化手术环境,从源头上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该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0.98%,低于对照组7.84%(P<0.05)。研究组手术室护理不规范行为的发生率4.90%,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果可见,规范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纠正手术室不规范护理行为,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与安全。综上所述,规范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能够强化骨科手术护理质量,降低患者院内感染概率,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于伟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

第6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接受治疗的宫颈疾病患者90例,年龄为20~65岁,平均年龄为35岁。根据糜烂范围可以分为轻度56例,中度20例,重度1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分析对照组问题、难点基础上施行优化之后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

1.2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难点

①护理理念陈旧。随着近年来临床医学理念的不断进步,以往陈旧的护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当下手术室功能需求,手术室护理理念也呈现出两极化发展趋势。因手术室护理内容与内涵发生改变,出现明显的扩张与延伸,而形成了一个整体性体系;同时介入治疗、外科移植等新型外科技术的应用与普及需要更具针对性的培训,这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难度、更为专业性的要求。而目前手术室护理中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护理模式,护理范围仅局限于手术室内,与病房护理无法有机的结合,同时对患者术前资料获取及评估也存有较大的不足。②在职教育缺乏动力。手术室护理工作更为繁杂、琐碎,护理资源及人力资源相对缺乏,进而导致手术室护士工作强度与心理压力均较大,护士就会出现满足、疲顿的心理,缺乏积极的动力,工作责任感不够。因此,我院常常出现如下现象:a.患者被错接的现象,尤其是患者在手术之前使用过镇静剂,没法正确回答问话,这就造成了接错或者错放手术室的问题。b.手术器械准备不充分,手术时所需要的器械医护人员没有备好,所用的器械性能不佳,刀、剪等不锋利。c.术后清点工作出现失误:术前所用器械、缝针清点出现失误,操作时不当造成缝针弹出,无法找到,造成手术困难,拖延手术时间。③感染控制强度不够。手术室出现感染和损伤的概率均比较大,我院的问题主要为:a.管理制度上缺乏完善的监督控制指标和措施,这是根本原因。b.消毒方式落后,对室内和物品的消毒不够彻底。c.没有合理使用消毒剂,盲目选择相同的消毒剂而没有对相关消毒物品根据危险指数进行区分。d.相关消毒知识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学习,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或医护人员受到感染。

1.3优化策略

①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稳定护士队伍:护士留职意愿和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趋势,护理管理者对于工作被认可、个人成长等因素给予了关注。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关心她们的生活,在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基础上,给予护士足够的工作自主性。②开展护士定期培训:因为科内新上任的护士,工作人员的变动,还有护理工作内容的增加,所以医院应当定期展开护理安全教育和疼痛管理知识的培训,对容易发生护理错误的环节,如接送患者,手术的安置,器具准备,仪器使用,药物使用等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各项防范措施,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平时做好分级督促制度,做好各种护理的记录,并制定各项出奖惩的具体措施。有违反操作规则的人员应当按照奖惩制度进行处罚。这样使得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③加强感染控制管理: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防止感染的重要环节。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应结合现有条件,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提高消毒、无菌意识,有效控制手术室感染及院内感染。将质量控制、评估标准进一步系统化完善,设立相应的检查项目,并根据内容将其分类进行有效管理,逐渐对感染管理实施量化评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经对检测结果分析,其计量资料选用t检验,数值用(x-±s)表示,技术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表示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加强安全管理措施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达到了96.7%,明显高于对照组(90%);观察组手术差错率少于对照组。

3讨论

第7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手术室感染;预防;应用效果

手术室感染为手术室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感染会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带来额外的痛苦以及经济负担,有时还会因为家属不理解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严重感染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手术室感染预防为临床护理中的重要环节,而护理干预则为有效的感染预防方法。通过全面的对手术室感染发生原因进行分析,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全面改进护理质量,起到感染预防作用,提升满意度。本文对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感染预防方面产生的作用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110例,按照分层随机法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在20~65岁,平均年龄(38.4±6.6)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22~66岁,平均年龄(38.7±6.7)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首先对患者进行全方面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并根据患者心理负面情绪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减轻患者心理负面情绪,并为患者建立档案,进行长期心理护理,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的疑问给予正确清晰的回答。根据患者的情况为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流程及优点,成功案例,给予患者充分的信心,协助患者建立抵抗病魔的自信,可带患者进入手术室参观,减少患者对手术室的陌生感,同时为患者讲解如何保证自身安全卫生。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的综合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感染的预防意识,对护理理念有更深的认识。手术室需要进行术前专业的消毒和灭菌,同时对手术仪器进行消毒盒灭菌,充分保证手术室环境卫生,减少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术中需协助医生为患者麻醉,协助手术医生进行手术,围手术期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呼吸监测,对皮肤进行消毒,控制患者的营养摄入情况,保证营养均衡,可更好的提高患者免疫力。待手术结束后,对手术室进行空气消毒,对手术室内的仪器进行擦拭消毒,检查手术室内物品,若出现异味或变色,需尽快解决,不可继续使用。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室感染发生情况,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情况,采取自拟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态度、护理人员着装、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的关心程度、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疑问的解答程度5方面,每方面满分为20分,总分100分,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60~89分,不满意:0~59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都是采用专业的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所有计数数据采用χ2进行检验,组间t检验,平均值以(x±s)表示,并且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室感染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手术室感染发生0例,手术室感染发生率0.00%,对照组患者手术室感染发生7例,手术室感染发生率14.00%,观察组患者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2例,并发症发生率3.3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8例,并发症发生率16.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情况 观察组非常满意45例,满意14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98.33%,对照组非常满意19例,满意21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度80.00%,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护理干预未采用护理手段给予适宜的干预措施,达到疾病治疗预防目的的一种护理方法,护理干预在近年十分流行,并且在医学各领域均有优秀表现,受到了临床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的普遍欢迎,而其也可应用于手术室中,发挥重要作用[2]。

手术室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感染,而感染的发生频繁的原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为患者自身原因[3]:患者因基础疾病以及手术伤害,自身抵抗力下降,抵抗疾病入侵能力差,因此手术室感染机会大大增加。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加入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采用干预手段争取患者配合,调节饮食,生活习惯,使自身抵抗力提升,增加疾病的抵抗。因此对感染有预防作用。②清洁卫生[4]:常规护理虽然也进行保洁,但通过改进,对空气菌群进行监控,并加强清洁消毒杀菌过程。可进一步完善保洁工作,减少感染机会。③为通过护理人员,医师,病患家属出入带入外界细菌引发感染,常规护理下常忽略人员带来外源性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导致感染发生机会增加[5]。因此采取干预措施,对护理人员以及常出入手术室的医师进行培训,严格注意自身清洁,提高卫生意识,并且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流动,可对感染起到预防作用[6]。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护理干预较之常规护理有明显的改进,具有优越性。

综述,护理干预可从3方面产生手术室感染预防作用,降低手术室患者感染发生率,并且提升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树立良好医院形象,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素佳,路艳.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05):871-872.

[2]李映敏.手术室切口感染防止的护理干预结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09):1135-1136.

[3]黄艳爱,吴丽清.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3):33-34.

[4]Bastian Ibach,Julia Benzko,Stefan Schlichting et al.Integrating medical devices in the operating room using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J].Biomedizinische Technik,2012,57(04):221-228.

第8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带教;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88-01

手术室一般来说是专业技术较强的科室,所要求的无菌性高,手术具体的种类也很多,仪器、设备、手术器械迥异于一般病房。实习护士一开始会有很强的陌生,个别还会出现恐怖感,总体表现紧张,多数一时间难以适应,这也主要受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专业性强的影响。近些年以来,护理的队伍不断增加,活跃在手术室的实习护士数量上大幅增加。为了能够使高护生可以尽快的适应手术室环境,真正的熟练掌握手术室护理技术,身为手术室实习护士的管理者,应当重视打造一批高素质的现代化护理队伍,积极的提升手术配合的质量,满足创新开放的医疗市场,确保手术室内全部的实习护理人员可以过渡到将来现实工作当中,本文针对手术室的实习护士管理展开这几方面探讨。

1 选好老师注重培养

临床实习属于实习护士实现理论知识向临床技能转化,是完成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重要途径,在其中的带教教师扮演者重要的桥梁角色。而其中的带教老师的队伍质量也就决定其是否可以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考虑到具体的每一个人的业务能力存在差异、个人的性格差异也较为明显,因此在带教工作当中具体采取的方法以及态度同样存在不小的差异性。

部分业务能力较强不过带教经验不足,这样实习护士很难适应;部分则理论知识欠缺,这部分人对于实习护士不会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往往只是让实习护

士一步步“跟着干”而已;还有的将带教看做是额外的一种负担,针对实习

护士往往只是简单的放任。对于这些问题来说,在今后日常工作当中,本文总结得出了选择带教老师应当考虑的几项基本原则,也就是说突出“强、能”。“强”实际上就是指责任心强。必须思想好、作风正,带教的时候能够做到真正的认真负责,确保让实习护士可以收到正规化、标准化的培养。

而“能”,也就是具有相当的教学能力,兼具临床经验以及理论知识。因此,我们倾向于那些至少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还应当安排一定时间展开集体学习,积极组织定期考核,针对不称职者进行调整。

在确定带教老师之后,进而选择一名威望高,业务能力公认较强的高资历的人员担任带教组长,承担起实习护士的集中授课以及手术安排等。

2 岗前培训集中学习

通常来说手术室的专业技术较强,不同的区间划分和消毒、灭菌以及无菌技术都需要非常的严格,各科手术之间的配合也很多。即便是实习护士了解了相当数量的手术室相关知识,但相对较少并且较浅,特别是手术配合领域实际上不能满足手术室的现实需要。为确保护士们能够尽可能的熟悉手术室,并了解全面系统的各种知识满足手术室的现实工作需要,我们应当针对实习护士积极地展开岗前培训,由带教组长带领集中学习三天。其中的第1天:手术室的工作重要性,工作的具体范围,手术室室内的布局,不同的制度以及室内的无菌原则以及技术;第2天主要关注的是各科的常见器械、敷料名称以及用途,保养所使用的方法;第3天的内容集中在手术中的主要步骤、配合的各种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等。教学过程尤其是练习过程当中,严爵避免走过场。经过几天的培训,实习护士一般能够形成针对手术室的基本知识、技能的了解,进而也就打下了日后进行手术配合的基础。

3 分科训练重点掌握

在完成集中学习之后,实习护士针对手术室工作程序以及配合方法等等会形成初步的印象以及知识基础,并且可以在带教教师的带教下积极的进行配合手术。考虑到实习时间限制,要求实习护士固定老师实际上也很难了解比较全面的知识;因此,本文认为不应当选择不固定专人带教分科实习的方法。实习护士到科后交给带教组长具体安排时间,并参照实纲具体要求借一些普通的手术配合为基础,参照当日的手术状况,有目的并且有计划的结合不同的手术,让实习护士能够记录所配合手术的情况。

4 定期反馈,总结评估

经过一段实习后,带教组长积极的带动实习学员展开讨论,进而积极的了解实习护士所了解的知识以及思想情况,对这部分实习护士学习过程当中所体现的优点以及缺点等等做公正的评价,积极的发扬他们的优点,并拟弥不足。实习当结束的时候,对于那些没有接触到而实纲明确提出了相对应要求的手术应当考虑积极的进行弥补,进而在此基础上确保实习护士在有限时间内能够了解实纲要求,并接触各科手术,进而有效的锻炼增长知识。

5 严格要求, 考核出科

临床实习也就是一个理论应用以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培养形成良好习惯的开始,手术室的工作要求严谨性相对较高、无菌要求高,护士配合手术的质量相当的高,这一点也直接的会影响到患者的安危,因此对实习护士应做到严格要求,结合既有规章办事,带教老师应做到放手不放眼,负责任的把好关。临出科前针对实习护士展开理论以及操作层面的考核,从而检验对手术室工作所掌握的程度了解清楚,理论方面带教组长结合既定的实纲进行统一的出题展开考核,至于操作交给带教老师打分,对于最终的成绩必须要求实事求是地反映到实习手册。

总而言之,目前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其效果。实习护士往往能很快适应手术室的环境,并了解各科手术情况,从而避免了因不熟悉而产生的无所适从的心理压力,避免了一些事故的出现,确保更高的护理质量,确保各个考核成绩能够更好,进而也就给接下来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邓俊娟,孙红雁. 对手术室实习护士带教工作的探讨. 中国实用医药,2009 年第32 期.

第9篇

关键词:手术室;预防感染;护理思路

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必须在手术室内进行,患者手术是否能够成功,与手术室环境存在很大关联[1]。在实施手术过程中,由于患者体质变弱,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极易发生感染。若手术室清洁工作不彻底,便会增加感染发生的风险。因此,确保手术室内的洁净对于预防感染非常重要[2]。以往的手术室内的空气消毒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人们对手术室的要求,医院需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手术患者感染的发生[3]。本文主要分析手术室预防感染的护理思路,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68例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病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在21至73岁间,平均年龄36.73±2.41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洁净护理思路,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35.73±2.7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①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护理人员可以定期接受医院的培训,学习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的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医院要明确医院感染控制条例,便于护理人员及时了解预防医院感染的具体方法。②全面控制灭菌工作。所有人员进入手术室之前,都需要换鞋、戴口罩、戴帽子。做好手术室内的清洁与消毒工作,对敷料和器械实施高压灭菌,灭菌后,要确保手术器械处于干燥状态。取2%戊二醛,将手术用品浸泡20分钟,根据灭菌要求,可适度延长浸泡时间。③空气落菌培养。每月定期进行1次空气菌落培养,菌落数需符合国家规定。另外,手术室内人员不宜过多,要减少人流流动。实施手术操作前,医护人员要根据步骤有序进行,避免将手术器械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手术洁净措施,确保手术室内的洁净。①首先对空气质量进行管理,在现代手术室中,基本都配备了空气消毒机,不采用以往的熏蒸消毒法。利用电子杀菌、除臭、净化,有利于提高手术室内的清洁状况。②管理流动人员。以往因实习、教学原因,手术室内人员较多,且人员控制难度非常大。由于人员活动频繁,空气中会形成大量细菌数,极易导致患者发生感染。医院可限制观摩人员的流动,让他们专心学习手术过程,减少人员流动。③管理手术器械的摆放。手术工具需归类放置,清洁用品置于专用房间内,不能随便放置,避免用品具受到污染。③强化手术室消毒工作的实施,护理人员洗手时,需利用新型泡沫刷手液,既不刺激人体皮肤,也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④术前患者需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有利于预防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研究得知,观察组手菌落数、空气菌落数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5.9%,对照组中有7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0.6%,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手菌落数、空气菌落数与感染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手菌落数

空气菌落数

感染例数

观察组

34

2.43±0.13

85.74±29.57

2(5.9%)

对照组

34

8.76±2.63

327.66±21.16

7(20.6%)

P

/

P<0.05

P<0.05

P<0.05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护理工作近年来也逐渐产生了相应变化,由于手术患者耐受力差,加上病情严重,因此,极易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发生感染,为了降低感染发生率,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手术室内的清洁工作[4]。

手术室内工作较为特殊,患者一旦形成室内感染,便会加重病情,为了降低感染发生率,必须组织护理人员,建立一支感染控制队伍。由护士长作为总指挥,带领医护人员定期对手术室消毒,并实施隔离制度,监督手术室内的管理工作[5]。

据临床研究表明,采取洁净护理措施,有利于确保手术室内的整洁,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达到减轻患者病情的目的,同时可巩固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长,这从侧面为患者节约了住院费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从研究结果中可看出,观察组实施洁净护理措施后,手菌落数、空气菌落数均低于对照组,且仅有2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采取洁净护理措施,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爱云,于希香.手术室预防感染的管理与控制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中华护理学会:,2010:2.

[2]惠祥丽,贾允,程彬.手术室预防感染的措施与对策[A].中华护理学会.创建患者安全文化――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C].中华护理学会:,2011:3.

[3]汪建秀,王丽新.手术室护理预防感染的措施[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0(04):256.

第10篇

目的研究探讨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入住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负责两组患者手术的医生和护理人员均水平相当,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分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7.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性,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安全性好,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分级护理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质量

手术室是医院最重要的科室之一,各种器械繁多,临床任务繁重,稍微一点差错都可能导致手术失败,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手术室的质量管理尤为重要[1]。研究表明,充分发挥每一个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关键。随着医学的发展,分层管理模式被引入到医院的护理当中,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特点和组织需要划分护士职责,用以提高工作效率[2-3]。鉴于此,我院特做了一次研究,对部分患者实施分级护理干预,与常规手术室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反响良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入住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将上述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56例,女44例。年龄在26~77岁,平均年龄为(56.18±3.39)岁。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手术种类等其他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必要的知识宣教、术前随访核对患者情况、讲解手术注意事项、选择和护理、术后密切关注临床体征以及其他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分级护理管理模式,进行分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统计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和职称,对其进行定期考察,结合专业素质、综合能力、工作年限以及职称等将其分为护士长、组长以及组员;进行合理的人员分配。由护士长与组长、组员进行沟通,按照组员的业务能力为其分配护理任务:护士长负责管理手术室的各项工作;组长主要负责监控本组的护理质量,定期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进行培训与考核,解决本组护理人员在手术中的紧急问题,组织、协调并指挥大型抢救;护师则负责完成重大手术的洗手、巡回等工作,独立并指导下级护士完成围术期护理以及安全管理工作;初级护士和实习护士则负责完成常见手术的洗手操作,并在上级护士的带领下完成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以及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对手术器械进行妥善管理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是否损伤、是否消毒、无菌用品是否在有效期内等,要确保手术器械的安全性;及时调节手术室温度、空气质量以及湿度。环境管理、消毒隔离管理等手术室基础性工作;护士长制定合理的排班表。要求白班、晚班、大晚班等班次各层级护士均分配到位,各护理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满足所有手术间的正常运转。

3.观察指标[4]: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一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操作质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患者手术的一般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

2.两组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7.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

3.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讨论手术室是医院最重要的一个场所,护理人员的工作不仅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对患者术后的恢复也极为重要[5]。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管理科学已经被各个领域所采用,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则是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引入管理科学,将岗位需求与个人护理技术、经验以及专业和职称的相结合,最大程度的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最大的护理作用[6]。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7.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00%。这是因为在分级护理干预下,每一位护理人员对自身能力大小和责任范围都很明确,使各项护理工作得到有序开展,充分调动了临床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责任心,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此外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00%。这是因为分级管理模式下的分级是以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为依据,每一项护理均是由经验丰富的护士实施,在协调、沟通等方面也较擅长,使患者得到舒适的护理[7]。除去对患者的调查研究,进行手术的医生对分级护理管理模式的评价较高,因为该种模式下不仅让学历高、经验足的护理人员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也使得低层次或实习护理人员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明确自己的目标,得到更好的发展[8]。

综上所述,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性,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安全性好,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美好 单位:广东阳江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龚美芳,季秀娟,朱晓萍,等.分级护理管理模式改进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4):4242-4244.

[2]陈玉兰.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8):91-92.

[3]邓灵.针对性安全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5):190-191.

[4]薛冬梅.操作分级护理模式在改善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状态及护理质量中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8):1846-1848.

[5]何红.探讨手术室护士分级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794-795.

[6]索改霞.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19):3956-3957.

第11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方法;效果

手术的成功需要护理人员术前充分准备术中所需要物品,尤其是一些微创手术,因术中使用的器械、设备较为特殊,且消毒方法也较为特别,因此一旦护理人员不明确手术相关要求,或者是对术中使用器械不了解,往往容易出现术中用品准备不全的现象,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的能力对手术成功与否具有直接性的影响。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属于终身性护理学教育,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对新理论、新知识以及新技术等内容的学习。因此,如何对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成为医院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了临床护理人员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接下来,笔者主要谈谈护士核心能力层级管理培训方法的措施。

1 成立层级管理小组,明确各层级的职责

层级管理小组由手术室内的护士长与护理人员组成,其中,护理人员需要具备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且学历需要为本科及其以上。由手术室护士长直接负责制定各个层级的培训制度,同时选择一名小组长,要求小组长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与表达能力[1]。此外,组长负责制定层级培训的具体流程、层级培训的指引方法以及层级培训的年度培训计划,同时制定各层级导师的职责以及各个层级培训的目标及其具体内容。此外,小组长还需要提供与本专业相关的核心能力培训指导内容,并制定各层级晋级的评定考核标准及其内容。

2 设置层级培训的计划,制定层级培训手册

由手术室内的专科组长依据《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中关于手术室核心能力培训的相关内容,在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各个层级手术区内专科需要接受培训的相关内容,同时制定手术室内各个层级的培训手册。针对不同的层级,其培训内容的侧重点应该不同,这就要求各个层级的培训内容应该具有该层级的特点,同时也要求各个层级的考核标准也应存在一定的差异[2]。培训手册中应该包括九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信息、护理人员的晋级情况、护理人员核心能力培训的考核情况、临床实践累计项目以及自身的实践记录情况、护理人员的手术笔记情况、护理人员的自学笔记情况、专科小课的记录情况、核心能力的评价标准以及手术室核心能力的评价标准。护士长在制定组长培训内容与培训计划时,应该在结合组长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护理工作的具体需求进行制定,同时还应该安排组长定期参加院内与院外与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以及专业培训,从而使组长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掌握专科发展的最新信息。

3 各层级考评的定级,制定核心能力学习本

采用自评方式与他评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层级评定,按照能力自低到高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N1、N2、N3级以及N4级,同时要求各个层级的护理人员明确不同层级对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要求。此外,给每一个护理人员发放一份培训登记本,告知所有护理人员将需要完成的学习内容登记到培训册,并在护理人员完成任务后由指导老师签名。

4 采用一对一培训,鼓励自学

在带教的基础上,采用一对一指导。高层级护理人员对低层级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培训指导,而低层级护理人员遇到疑问时,可以直接向上一级指导老师请教,而上一级指导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对下一级护理人员进行认真指导。这种培训方式不仅能够使低层级护理人员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还能够督促高层级护理人员进一步完善自己[3]。此外,自学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新业务与新技术,护理人员接受专业培训后,还应该根据自身的掌握情况,采用网络、书本等形式,不断补充自己未掌握的内容,使自己不断熟悉并深入理解培训内容。这种方式能够使低层级护理人员及时发现自身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补充。

5 各个层级培训的内容及其方法

5.1 N1级护理人员培训

新的护理人员需要在半年内熟悉并掌握手术室内基本操作技能、各种规章制度。采用专人带教与集中教学相结合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专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临床思维能力及围手术期患者管理能力的培训以及应急和协调能力的培训,并分阶段进行多次考核[4]。经多次考核后,在三个月内,新的护理人员需要熟悉并掌握手术室内的基础操作,并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中小手术、常见急诊手术,待护理人员接受三个月专业基本功训练之后,再跟班进行临床带教,使护理人员能够进一步掌握手术室内护理工作的特点,具备独立应付各种手术的能力。

5.2 N2级护理人员培训

采用各专科定期轮转的方式,将基础护理操作与专科基础护理操作进行有机结合,使护理人员能够充分熟悉并掌握专科开展的新手术、技术操作以及新技术的洗手配合等方面内容,培训重点应放在新的护理人员在上一级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各种专科常见巡回配合。

5.3 N3级护理人员培训

采用各科轮转的方式,手术配合中主要以大中型手术作为重点内容。在轮转的过程中,应该有计划性地将某一专科作为侧重点,同时结合各个专科自身的具体需求,针对性地增加某专科手术的配合机会,从而为新的护理人员转变为专科手术护士而奠定良好的基础。

5.4 N4级护理人员培训

对于该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其培训内容主要以熟练并掌握专科开展的新手术、新技术的配合方法为主,同时要求该层级护理人员应该负责低层级护理人员、进修护理人员的专科带教工作,并负责其护理管理方面的相关工作。

6 监督层级培训,考核层级培训结果

高层级护理人员每次对低层级护理进行指导完毕之后,应该及时对低层级护理人员进行提问,并对低层级护理人员的回答结果进行及时记录,同时对低层级护理人员的手术笔记进行认真检查。组长对组内所有成员的培训情况进行检查与督导,保障各层级的护理人员能够按照培训要求完成培训内容。组长定期对本组护理人员中的2名护理人员进行手术室护理理论知识的提问,并对其护理操作技能进行考核[5-6]。此外,根据各个层级的培训情况,由组长负责出题对各层级护理人员进行每季度的考核,并根据组长的意见评定出可以晋级护理人员的名单,再由护士长对可以晋级的护理人员进行考评。对于符合晋级资格的护理人员进行科内考评后,再由护士长将名单报告给医院手术室专业的小组组长,待其通过手术室专业小组考评后可以晋级,并对其进行下一级的培训。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的护理操作能力与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德与专业的护理服务态度,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采用层级管理方式对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进行培训,要求全面培养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适应现代护理模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与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而满足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龚兰英,杜凤娟,肖斌.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实施与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1,12:106-107.

[2]宋汝华.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1,08:266-267.

[3]李佩娜,翁永彩.手术室专科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效果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1,04:49-51.

[4]杨朝蓉,洪奕珊.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1:85.

第12篇

作者简介:英(1969-),女,广东吴川人,副主任护师,手术室副护士长,大专,主要从事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

【摘要】探讨手术室护士的慎独修养,提出正确理解慎独涵义是提高慎独修养的基础,良好的慎独修养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慎独修养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医治患者的场所,其工作紧张,专业性强.技术素质和心理索质要求都非常高。

1 正确理解“慎独”的涵义是提高慎独修养的基础

慎独是道德修养的一种较高境界,指人在独处时,仍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地遵循道德准则,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医疗道德的要求。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不能有良好的护理行为。器械护士在一天的手术配合中需全程站立,密切观察术野,积极主动传递器械、敷料等;巡回护士要密切注意病人病情变化,负责术中物品供应,保证仪器正常运行及台次的顺利衔接等,有时工作长达12 小时,工作高度紧张,劳动强度大,一天工作下来十分疲劳,越是在这种时候越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应做到始终如一;夜班护士可能同时迎接2~3台急诊手术,不能保证每台手术配备两名护士,此时手术器械、敷料、静脉输液等各种物品准备均由一名护士独立完成,没有人监督,此时能否按规程进行每一项操作,最能体现护士的慎独修养。

2 慎独修养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2.1 良好的慎独修养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手术室的工作环境是特殊的,环境相对封闭,护士具有很高的个人自由度。有些工作即便马虎也不会被发现,但却留下了隐患。例如各项技术操作的规范性,患者摆放的舒适度,台上台下配合的主动性熟练性以及术前术后的有效心理沟通等等很多环节都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有许多弹性工作做与不做完全取决于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良好的慎独修养。例如在满足手术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患者暴露,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文关怀。再如,手术室内温度过高,术者出汗而污染切口,导致不良反应,护理工作到位就可避免这些隐患。同时手术室危重患者多,抢救任务重,常常的连续工作很容易让人产生倦怠心理,这种情形下保证护理质量更有赖于护理人员良好的慎独修养。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必须重视培养护士的慎独意识。

2.2 良好的慎独修养在病情监测方面的重要性:手术患者的病情瞬息万变,异常情况如能及早发现和抢救可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手术室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细致观察及迅速判断是慎独精神的重要体现,如尿量、呼吸、心率、血压的不正常波动及时向麻醉师联系,及时处理,这时就要求护士具有敏锐细致的洞察力及毫不懈怠的工作态度,如没有良好的慎独修养,则很难达到这些要求。

3 如何培养护士的慎独意识

3.1 提高对本专业工作的认识:首先要爱岗敬业,充分了解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要认识到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工作中能够吃苦耐劳、严谨求实、表里如一,这是提高慎独修养的基础。要时刻把病人安危放在第一位,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士承担着挽救患者生命、用双手托起生命希望的责任。对手术室护士来说,当看到自己的劳动给他人带来欢乐、幸福时,当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时,会感到无比的自豪,这种感受和体验将更加激励她们按照良好的医德规范行事。

3.2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护士技能:具备良好慎独意识的前提是个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娴熟的技术操作技能。对手术室护理操作技术的要求是:一要稳,即动作轻柔、灵巧、稳妥、有条有理;二要准,即按照护理规章办事,操作准确无误,恰到好处;三要快,即动作熟练,眼疾手快,用较少的时间高质量完成操作任务;四要好,即质量高、效果好。我们体会到,只有技术过硬才能做到遇事不乱,动作娴熟,为进一步提高慎独修养奠定基础。

3.3 提高综合素质:道德修养是一个自我教育过程。它不象法律那样有明确、具体的条文,只是以善恶作为评价标准,依靠道德规范来维持。因此,只有具备高度的自觉性,时刻把病人的苦、乐、安、危记在心上,才能使道德修养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慎独的境界。护士从事的是以人为直接服务对象的特殊职业,肩负防治疾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神圣使命。因此,其职业道德的要求较其它职业更高、更严,所以“慎独”是护士必备的职业道德。病人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对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做好本职工作、不断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同时要注意加强责任心,使病人在最先进的技术、最舒适的环境、最安全的条件下实行手术。作为现代护理工作者要有开拓精神,努力改进护理工具和设施以及护理理念,提高护理质量。护士的一个眼神、一句话就可能伤害或温暖病人。因此,要时刻注意自身修养和自身形象,给病人以良好的心理安慰。在工作中自愿承担最繁琐,责任大、任务重的工作,并将其视为最大的收获,以此来磨砺自己,坚持经常的自我锻炼和修养。

3.4 重视新护士的教育:慎独修养是与责任心、内心信念、自制力和自觉性等密切相关的,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护理任务,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要重视对新护士加强这些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和目标,指定带教老师,循序渐进,从细微之处抓起,将过硬的技术,尤其是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道德风范传授给他们,使他们逐步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好习惯,慎独律己、忠于职守。

3.5 重视激励作用,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手术室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在护士之间倡导竞争意识,要求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时刻自我评价自己的行为,自我考核,以不断提高慎独修养。总结经验、及时评价、重视激励。

总之,手术室护士的慎独修养对于提高手术室护士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手术室护士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自觉地培养慎独修养,把慎独精神贯穿于临床工作中,我们无须别人知晓,只需对这份神圣负责。

参考文献

[1] 何雪英.注重手术室护士慎独培养[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45-76

[2] 顾秀芳.手术室护士慎独精神的培养[J].河北医学,2004,12:1144-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