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审计知识总结

审计知识总结

时间:2023-08-18 17:16: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审计知识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审计知识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职;审计;案例教学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审计是一门应用性、技能性很强的课程,高职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使学生掌握审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能够胜任审计基础工作的能力。然而,传统的审计教学主要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代替学生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将来胜任审计基础工作所需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审计案例教学,是由教师通过对审计案例的分析,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对审计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一探讨。

一、审计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审计案例教学方式多样,一般审计教学的安排应与课程体系保持一致,通过教师讲授审计基本知识和组织审计案例讨论,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全面,有序地完成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具体说来,审计课程案例教学的一般程序是:

收集准备案例布置案例学生思考与课堂讨论教师分析讲评学生总结报告。

1.收集准备案例

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前,应结合教材内容,选好教学案例。选择收集案例时,首先要求案例能反映或有助于学生理解审计基本理论,或者将审计程序与方法以案例的形式反映出来。其次,要求案例能结合实际,反映实际审计工作中的问题,使所选案例具有真实感,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求案例具有探讨性,让学生思考和探讨的余地,过于简单的案例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布置案例

为使案例教学能顺利实施,教师应提前将案例布置给学生。在布置案例时,教师首先应将案例的有关背景资料作简单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特定环境和所审计项目的特定背景,让学生有做出分析、判断的依据。其次,教师要求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复习、预习教科书有关知识内容,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对分析案例所要求的相关知识、资料有较充分的准备,必要时,教师还可以作一些简单的分析、提示,并要求学生准备好讨论发言提纲。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案例课上不知所措,保证学生能积极参与分析、讨论。

3.学生思考与课堂讨论

案例布置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外积极思考,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做好组织与引导工作。为便于讨论,可以将学生进行适当分组,分组可以教师指定,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每个组可以推出代表发言,其余同学可作补充,小组间有不同意见可以辨论。在讨论中,教师还应做好引导工作,对学生错误的理解作适当的分析引导,而不是简单的给出对或不对的判断,或简单地给出答案,要以学生自己思考为主,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4.教师分析讲评

讨论结束,教师应就整个讨论情况作出分析评价,阐明案例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讨论过程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指导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等,以此来逐步提高讨论的质量,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目标与效果。

5.学生总结报告

在课堂讨论结束后,要求学生结合课前对案例的分析准备和课堂讨论的情况,把自己对案例的分析进行书面总结。通过书面总结报告,一方面书面报告可以作为教师考核学生的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总结和回顾,同时提高学生书面表达、总结、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这样可以更全面的发挥案例课的作用。

二、审计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审计案例教学是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向职业教育中的技能教学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做好审计案例教学,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选择是关键

要搞好案例教学,必须要有合适的案例,案例的选择应围绕审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能力培养的要求。所以,审计教学案例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工作的实际,源于实践,背景真实,不能主观臆造,脱离实际;必须是从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审计实际活动中,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为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深入实践,取得大量实际的资料,或鼓励学生在实习活动中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最终形成教学案例。

要形成本课程系统的案例教学体系,还应综合各类审计案例,编写比较系统成熟、内容丰富的审计案例库,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案例教学在课程教学的作用。

2.教师素质是保障

实施审计课程案例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本专业、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授课技能,而且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面、熟悉审计实务操作、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纷繁复杂的经济、审计业务中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概括出高质量的审计案例;才能理论结合实际地上好案例课;也才能用自己独到的洞察力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观念。

要提高教师实施案例教学的水平和能力,必须加强师资培训和实践锻炼。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参加经济、管理、政策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特别是要求教师深入实践,取得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使讲授的审计案例课有血有肉,真实生动。

3.学生参与是基础

高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学生应是教学中的主角。 然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长期以来这种教学模式已被相当一部分学生所习惯,当面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时,学生可能会不适应,不愿意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讨论时不愿意发表意见看法,只希望教师能给出最后的标准答案。

要使审计案例课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一定使学生适应这种以他们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并培养他们对审计案例的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使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其中。

首先,课前要让学生有足够的准备。准备工作包括认真阅读案例,寻找案例中的疑点。由于审计案例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在对审计案例的分析过程中,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以获取相关知识与信息。学生在对案例进行了充分分析,有了自己看法的基础上,应准备好课堂讨论发言提纲。

其次,课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参与讨论。通过讨论发言,既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逻辑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在别人的发言中找出合理因素,完善自己的观点。

最后,课后要让学生认真总结,总结自己在案例理解上存在的问题,总结在本次案例课的收获。经过总结,使案例讨论的收获得到巩固。

这样,通过多次积累,就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和教师配合越来越默契,学生对审计案例课的兴趣也会越来越高,教学也就会越来越好。

4.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以引导为原则

要使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引导”为原则。引导应贯彻到案例课的课前准备、课中讨论、课后总结的每个环节中。

在课前准备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查找哪些方面的参考资料,而具体的工作应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在课中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在讨论中教师不要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搞标准答案,当讨论出现困难时,做一些启发性的引导,调动学生的思维,使讨论能顺利进行;讨论结束,进行讲评时,教师除了就讨论情况评价外,还可以将本次案例作适当延伸,引导学生去考虑更深入、广泛的问题;在课后撰写总结报告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下自己对本次案例的真实体会和想法,而不是照教科书上现成的结论,引导学生对问题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以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英艳.在高职审计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为的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02).

第2篇

一、“三建一创”的基本概念

以“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知识库建设及环境创造”为主要内容的“三建一创”机制是我公司审计信息化深化应用的核心内容,该机制从人员、约束机制及软硬件资源方面进行建设,将信息化深化应用工作真正落到应用层面。制度建设把深化应用工作固定化、常态化;队伍建设及知识库建设使深化应用工作有了基本的资源;软、硬件环境创造则使审计信息化深化应用工作现实可行。

二、“三建一创”的主要做法

(一)专业管理工作的流程图(二)主要流程说明1.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三建一创”机制的基础,制度是把推动深化应用工作的流程、做法进行固化处理,使工作更加标准化、常态化。(1)在ERP业务审计系统推广实施过程中制定了《ERP业务审计系统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该办法对系统建设目标、组织保障体系、人员管理、工作现场管理、进度计划管理、沟通协调、风险管理、质量管理、文档管理、数据信息安全等十个方面进行了规定,通过对建设过程的标准化和管理,不仅保证项目高质量的部署实施,同时也规范了整个建设过程,确保系统成功上线。(2)印发的《ERP业务审计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对运维职责、工作规范及流程、安全管理、数据备份和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该办法规定了运行维护流程,提高了系统运行维护服务质量,确保审计系统有效满足安徽公司业务应用的需要。(3)印发的《审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修订)》对应用ERP业务审计系统的应用进行考核,要求审计系统在审计项目中应用覆盖率100%。2.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深化应用的核心,审计人员是系统应用的主体,我们通过三个渠道提高审计人员熟练应用系统的水平。(1)建用并举让审计人员参与到系统建设过程,是熟悉系统的最好方法。在ERP业务审计系统研究开发过程中,公司选派了两名业务骨干参加了上级单位ERP业务审计系统研发全过程,既能把审计人员的业务需求充分体现到审计系统中,也有助充分熟悉了解审计系统。公司在ERP业务审计系统推广实施时,为充分应用这一机制,在公司系统抽调了十七位审计业务骨干作为关键用户参与到推广过程中,这些业务骨干是审计人员的代表,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部分关键用户经过两个多月的推广实施工作,都锻炼成了ERP业务审计的专家,他们不仅精通审计业务,同时也精通ERP专业知识。十七位关键用户来自十七个市公司,覆盖了全部市级公司,他们回到各自公司以后,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提高了所有审计人员的应用水平,推动了ERP业务审计的深化应用。(2)分层次培训针对不同对象,公司设计了不同的培训方案。先后进行了关键用户、最终用户和运维用户等多层次培训,形成了系统培训管理特色。对关键用户培训除EP系统基本知识外,同时辅以更多的SAP等知识培训,既让他们熟悉审计系统,同时也熟悉SAP系统。对关键用户的培训目标是“做两次学生,当一次老师”。在最终用户培训时,由关键用户进行讲解,因此对他们的要求更高。经过培训,关键用户已成为ERP业务审计系统深化应用人才核心支撑力量。对最终用户培训,属于普及性培训,培训目的就是使用审计系统实施审计目标,因此更注重提高审计人员的熟练操作水平。培训教材由实施顾问与关键用户共同编写,授课过程中充分结合了审计业务的特点,并加入了审计案例,使培训更切合实际,培训效果更好。培训结束进行了考试,考试合格率100%。对运维人员培训侧重于技术层面,由实施顾问负责授课,通过培训使运维人员掌握系统日常维护的基本流程及解决运行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库建设库

知识库建设库是系统深化应用的后备源泉,在系统建设及应用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是普及推广审计系统的主要方法。安徽公司通过实践,逐步建立起实用的知识库,为系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手直接资料,包括三个方面。(一)编制用户手册我们的ERP业务审计系统在全国各省公司没有规范、统一的操作手册,并且由于各单位在部署系统时存在不少差异,因此在操作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在系统上线后,我们立即组织实施顾问和关键用户,集中编写用户手册,用户手册不仅按业务流程对操作步骤详细注解,同时还把关键用户的经验及审计技巧也一并编入,该套手册随着审计系统应用不断深化,审计人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及软件版本的不断升级,将组织人员进行升级,将审计经验、技巧进行更新,不断融合实践经验。(二)开展示范项目,总结审计经验为更好的总结经验,提高审计人员实战能力,普及审计系统知识,通过开展ERP业务审计系统示范项目,组织全体关键用户参加审计项目,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审计人员实战能力。(三)建设查询模板通过示范项目及日常使用,我们将常用的ERP业务审计方法进行了模板处理,将查询方法、查询技巧编制成模板,模板简单明了,方便实用。

四、创造环境环境创造硬件环境

ERP业务审计系统目前采取的是实时取数方式进行查询,因此需要系统与ERP系统实时相连。而按照目前公司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外部电脑终端不得随意接入内网,接入内网的电脑终端将不得再与外部网络连接。我们目前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鼓励各单位为审计人员配备专用内网笔记本电脑,由信息部门按照信息安全管理要求进行登记,审计部门负责保管,电脑只能接入内网。二是充分利用各单位ERP培训教室电脑,在开展审计项目时,由被审计单位将培训教室电脑在审计期间安排审计专用,解决临时电脑不足问题。软件环境主要解决权限管理问题。ERP业务审计系统为每一位专职审计人员配置了账号,其拥有的权限是与其公司管理权限相一致,即:拥有对其所在公司本部及所管辖公司的查询权限。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审计人员往往会被临时抽借参加对管辖范围外的公司进行审计,这就需要临时赋予其查询权限。为了保密及信息安全,省公司采取集中控制权限调整的方案,由审计单位提出申请,经审计部批准后临时调整审计人员查询权限。通过三建一创机制,搭建了较为完整的审计信息化应用软、硬件环境,明显提升了公司审计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了审计效率、节约了审计成本。

作者:韦祖彬 赵承康 汪子林 费韫婷 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

第3篇

论文关键词:审计案例 课堂教学 实践 模式

论文摘要:目前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普遍偏重对审计理论的讲授,缺乏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的需要,审计教育改革也就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以传统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缺陷为切入点,对传统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并构建审计案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后的实践教学,使审计案例教学得以广泛应用和推广成为可能。

0 引言

审计学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体系中既包括审计的理论又包括了审计的实务,课程的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审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理论,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但由于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生看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要求学生对会计知识有较好的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为提高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传统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案例教学进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1 审计案例教学实施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经过实践,发现审计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仍有如下问题:

(1)审计案例的选用不恰当。

目前课堂教学的案例均存在着针对性不强,不够系统的问题。教师们在备课时所选用的案例多半都是国外的案例或者是上个世纪的案例,要么不能够有效的跟中国实际相结合,要么就是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而且很多只注重了会计实务的考核,反而忽略了审计的实务操作。

(2)师资能力不足。

进行案例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的学识、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但现实情况是,目前高校的审计授课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不了解审计的实际工作流程和技巧,很难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放在实际例子中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这是审计课程枯燥、难懂、难学的原因之一,也是制约审计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3)学生不习惯、不配合。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生不仅积极性较差,而且市场经济的商业化气息更使学业也带上了某种功利主义色彩。学生们学好一门课程通常有种种目的,或是为了拿到高分,或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这导致学生注重追逐高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死记硬背而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其结果就是案例教学的参与热情不高或参与了也不配合,导致教师的提问、启示、分析、点评全成了唱“独角戏”,最终又回归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上。

2 审计案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1)精选审计案例,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一般可分为审计理论案例和审计实务案例,前者一般可独立成例,侧重于对审计理论的阐释,不需要有较多的审计实务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电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或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后者则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业务较熟悉,并具备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能力。这部分案例最好是根据授课教师本人的亲自实践编成,或由授课教师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学要求。总之,审计案例的编写不能仅靠若干个教师的个人努力,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互通有无,建立比较成熟、系统的审计案例库。

(2)科学设置课程,保证充分的课时。

目前,审计课程并没有象会计课程那样,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会计等不同级次,以反映教学内容的不同难度,而在实际中,由于课时、专业、学生层次等的不同,授课教师经常将同一门审计课讲成审计基础与原理、审计技术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建议独立开设审计学原理,以讲授最基本、最必要的审计基础理论,其课时应尽量压缩;再单独开设审计案例课,其课时应充分保证课堂讨论的需要。两门课程之间应注意适当衔接。

(3)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师资水平。

针对审计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建议采取以下多种途径提高师资能力和水平:①鼓励教师每隔二年或三年,即运用一学期时间到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审计机构做兼职或脱产实践,以增强实践经验。这要求改变以往主要以课时考核教师工作量的做法,适当压缩课堂教学工作量,增加一定的实践工作量。②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或CPA考试,取得CIA或CPA资格。③通过网络培训等方式,补充专业理论方面的新知识,了解市场环境变化给审计带来的影响。④适时聘请实务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审计实务高手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只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审计案例教学有了好的“牵头人”、“领航人”,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4)改变考核方式,获得学生认同。

传统审计课程考核主要采取带有标准答案的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形同虚设,期末试卷的卷面成绩几乎决定了审计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考核制度不能不导致学生“唯分是图”。以我校为例,专业必修课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为3∶7,而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平时到课率、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打出,学生之间分数几乎没有差别,根本无法反映课堂讨论情况,更没有包括审计实验、实训等环节。建议改变传统的审计考核形式,专门给课题实践成绩一个固定的比例,在平时成绩、课堂讲授、案例研讨、审计实验等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比例。相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能力的重视,最终引起他们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倾心认同。

3 课堂案例教学建议模式

(1)课堂讲授方式。

以学生为讲授主体,教师进行总结。例如在审计理论课之后开设的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中,教师提供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典型审计案件,让学生以课程小组为单位,选取某个案件,查找相关资料,小组内进行讨论、分工协作,并推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该案例的分析。教师对整个分析过程及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帮助学生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讨论方式。

该种教学形式主要运用于审计实务部分的课程讲授。为使学生充分领会及掌握会计报表审计及审计意见出具类型等知识点,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编制不同内容的审计案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分别编制采购与付款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及会计报表审计等不同内容的综合性审计实务案例。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力求既与课程知识点相结合,又贴近实际的审计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在教学使用时,为节约时间,可以将审计案例提前发到学生手上,让课程小组先进行课下讨论。课堂上再组织案例讨论,然后教师抽选某个小组进行课堂发言,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可以就关键问题或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让小组之间展开辩论。教师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讲评,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就学生们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评。 转贴于

(3)案例情景模拟形式。

即借助模拟现实场景,通过设身处地、寓教于乐的教习方式来强化学生对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主要运用于审计理论课程后的综合案例分析课程。在实际操作时,让每个课程小组编制一个5-10分钟的审计案例情景剧,在剧情中穿插一些违反审计准则的错误行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演示该案例。其他小组则以抢答方式指出情景剧中的问题,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在案例考核时,可以从内容、表演、参与情况等几个方面对表演小组予以评价,从抢答情况及指出问题正误方面对其他小组作出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所模拟的案例情景涉及到业务承接、职业道德、货币资金审计、存货审计等诸多方面。角色涉及被审计单位经理、会计、出纳等不同岗位职员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项目经理、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等不同层次审计人员。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情景表演时小组全员参与,问题抢答时全班参与,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又在轻松的环境下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前述教学形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总结与评价是极其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案例上,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总结,将案例分析的目的定位在对相应的审计理论的理解上,以及具体审计技术、审计方法的掌握上。

4 课后实践教学

(1)校内模拟审计。

模拟审计是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对审计实践各环节的一次综合模拟。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极为方便的接触实际的条件,使学生无须走出校门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体验到比较系统、全面的审计工作全过程,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有利于加强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专业理论和审计实务紧密结合。

校内模拟审计包括两个部分:手工审计模拟和计算机审计模拟。其中,手工审计模拟主要是结合审计学原理、内部控制、企业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专业主干课的学习,重点模拟审计技术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审计模拟中使用的指导教材可以是教师自主编写的教材,强调审计检查、计算、分析程序的基本功训练。模拟实习资料取材于公司的实务,并根据其大量真实的核算资料分析、筛选、增补而成。要求审计实习者完成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即从取证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直至撰写审计报告,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全部过程。学生的模拟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进行,共安排8周的时间。这为没有真正接触过审计工作,对审计中的审查程序、专业技术方法、职能岗位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提供了极好的锻炼机会。计算机审计模拟则是模拟操作相关审计软件,要求学生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整理任务,掌握相关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模拟审计档案的归档管理。当然,这部分也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起到理论结合实践的效果。

(2)校外审计实习。

审计实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通过在校期间阶段性的审计实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及时了解课本理论与现实工作的差异,弥补理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毕业实习是学生就业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熟悉将来可能承担的工作,尽快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审计实习包括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和毕业实习。其中,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主要是根据本课程的进度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及兴趣取向,将学生分批、分期送入审计实践基地接触真实审计实务;毕业实习则是在毕业前(一般在大四上学期期末安排两个月时间)安排学生实习,可以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参与审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在实习期内,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一个完整的审计业务,从而切实提高其对审计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汪燕芳.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

第4篇

审计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审计质量和水平,加强审计现场管理是贯彻审计准则,全面提升审计质量和工作水平的关键。今年上半年,省厅今年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审计现场管理的规章制度,市局参照省厅办法,结合实际,制定了市审计局审计现场管理九项制度,9月8日经局党组扩大会议研究决定,已印发实施。

新修订的制度主要有《审计组组长管理办法》、《审前学习教育办法》、《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办法》、《审计组现场协调和例会办法》、《审计组现场总结会及审计组成员成果登记办法》、《审计项目计划进度及考核办法》等。制度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发挥好审计组组长和主审的作用。国家审计准则规定审计组长对审计质量负总责。要坚持审计组长任职资格制度,防止轮流“坐庄”的现象发生。要明确审计组组长(主审)的职责和责任,加强对审计组长的考核与管理,对优秀审计组长要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二是要认真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积极开展调查了解,掌握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一般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要经过业务部门讨论,业务科室负责人审定;重要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要报经分管领导或局长审定;提高实施方案的针对性、操作性,进一步规范审计实施方案编制,提高编制质量;要重视方案的调整,确保审计实施方案指导审计实施过程。

三是要重视审计前学习培训。组织审计组成员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方案进行学习,通过审前学习培训要熟悉被审计单位和行业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掌握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审计分工、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和审计方法步骤;了解掌握审计对象所属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相关财政、金融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

四是要推行审计组现场协调和例会制度。审计组组长要切实负责,加强审计组现场协调,审计现场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审计组成员的工作情况;协调审计组成员之间的工作,指导调整、安排解决日常业务问题,避免发生重复检查和漏查的问题;纠正审计查证事项发生的偏差;协调与被审计单位、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事项。审计组现场例会每周至少召开一次,主要内容包括:沟通审计情况;完善审计方案;在分析审计情况和完善审计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研究安排下周审计任务。

五是要实行审计组现场总结会及审计组成员成果登记制度。审计组现场总结会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方案执行情况,审计质量情况,审计成果情况,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计算机应用情况,审计纪律执行情况,今后改进的措施和努力方向。审计组成员个人要填报《审计组成员成果登记表》、《审计成员执行廉政纪律情况登记表》,在现场总结时对审计发现问题、撰写信息情况及执行廉政纪律情况进行登记,并归入审计档案。

六是要强化审计项目计划进度控制及考核。要加强对审计项目从审计进点到出具报告全过程的进度控制和考核。审计组要根据计划确定的时间要求和核定的工作量,保证质量,按期完成。审计组应当在现场审计结束后及时完成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起草、审核工作,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审计组应当认真研究、核实被审计单位意见,修改审计报告并提交审理稽核机构审理。审理后,如有需要重新取证核实的问题,应抓紧核实,及时提交审计报告。计划管理机构对审计项目实施进度情况、审理稽核机构对审计报告进度情况,要运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并结合AO∕OA交互等措施,对实施进度进行管理、控制与考核;对未按计划进度实施的审计项目,应及时进行提示和督办,并按季度通报考核情况。

七是尝试开展审计项目稽核工作。新制定了《审计项目稽核及后评估办法》即将实施,审计项目稽核就是对上年度已审结的审计项目,按照有关审计程序和审计项目管理规定,对审计项目质量、审计执法行为、遵守廉政纪律等进行的审计核查工作。

第5篇

随着医院内部审计作用的不断发挥,价值的日益提升,规范化的医院内部审计档案不断体现其自身的价值,比如公允地反映医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报表审计档案、促进医院经营结构改善的内部控制审计档案、为有关部门考核责任人任职期间业绩提供参考依据的历任经济责任审计档案等,都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为医院管理层准确和全面的掌握医院的财务状况、运营结构、干部任用、投资项目等提供了详实的参考决策依据。

2目前医院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审计署、国家档案局2012年联合的第10号令《审计机关审计档案管理规定》,审计署2013年的《审计机关审计档案工作准则》,都明确了审计档案的管理内容、基本要求和人员配备,并详细规定了审计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10号令和工作准则的颁布实施为医院内部审计档案规范管理提供了基本法规和工作思路,各医疗服务行业以此为依据,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在医院内部审计档案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2.1审计档案的规范管理意识欠缺

部分医院内审部门档案意识薄弱,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医院的领导、内审部门负责人以及内审档案工作人员对审计档案管理认识不到位[8],没有制订规范的工作流程,责任分工不明确,缺少有效的防范抢救措施,导致审计档案出现收集不及时、漏收、丢失、损坏、信息泄露等现象。随着内审档案资源的增加,由于档案归档的滞后性、工作人员的意识不到位,内审人员往往不能及时将审计工作中的形成资料及时归档,造成档案流失,无档可归,无档可查。另外,在审计档案的借阅传递过程中,由于借档或阅档人的保管不当、未按审批规章对保密审计档案进行查阅,很容易造成审计档案的损毁、丢失、泄密等问题的出现[9]。

2.2审计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不强

实现医院内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必须培养一支拥有档案管理知识、熟悉审计业务、具有信息化技术并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素养和行业纪律的档案人才队伍。目前医院内部审计档案往往由负责审计工作的人员以兼职的形式进行管理,缺乏专业的审计档案管理人员。由于内审人员毫无档案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基础、缺少档案管理系统的理论培训,不熟悉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系统的使用,在审计档案的收集、立卷,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密级,档案信息化的管理和开发利用方面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对医院审计档案管理的发展是极为不利。

2.3审计档案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档案是记录和保存科学技术知识、生产活动成果的科技文件,同时也是促进知识创造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资源,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10]。医院内部审计档案管理是审计工作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内审人员更好地开展、总结、研究审计工作,为了医院管理层更全面、真实了解医院经济管理活动。目前,医院内审档案管理人员只是单一的注重审计档案的存放和保管,医院审计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比较落后,审计档案的开发与利用程度有限,很多非常珍贵的审计资料被束之高阁,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2.4审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不足

随着数据管理以及信息挖掘等技术的出现,档案的电子化、信息化管理促进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实现了以注重档案实体保管、利用,转向注重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利用。目前,医院内部审计档案电子化、信息化重视程度不高,医院审计档案管理软件欠缺,审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相对不足,医院审计档案管理还以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管理为主,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审计档案的开发和利用[11]。

3医院内部审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3.1提高规范化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审计档案管理制度

医院内部审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离不开观念的更新,管理意识的强化,管理制度的健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医院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医院审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把审计档案管理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将审计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到医院领导直接负责制度,明确院长为审计档案管理第一责任人。设置专门的审计档案室,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和现代化的管理设施[12]。完善审计档案管理长效机制,依据《审计机关审计档案管理规定》《审计机关审计档案工作准则》,制订规范的审计档案管理标准和工作流程,例如建立健全审计档案收集登记、管理归档、保管保密、调档查阅等管理制度及流程[10],规范审计档案管理各项工作标准,明确岗位职责和责任,规范和约束审计档案工作人员行为。加强学习、扩大宣传,为内审部门开展审计档案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督促内审部门不断提升审计档案管理水平,将医院审计档案管理列为医院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3.2注重培训,提升审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作为一项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档案工作,档案管理的质量直接受到档案管理者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影响和制约。规范化的医院审计档案管理工作,对审计档案管理人员是否具有专业的档案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3]。一方面,审计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强自身档案业务素质的培养,积极总结审计档案管理经验,创新审计档案工作思路,优化审计档案工作流程。通过学习来拓展知识面,通过实践来提高技术技能。另一方面,注重对审计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定期举办审计档案管理、审计、会计等相关方面的培训班,加强审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不定期聘请行业专家开展讲座,将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引入医院审计档案的实际管理中,明确审计档案管理的范围和标准,分类指导审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归档范围、标准和工作流程。经常组织参观、学习,交流、学习审计档案管理方法和经验,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更新新理念,提升审计档案管理素养,推动审计档案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

3.3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医院审计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第6篇

一、企业内部审计效率的影响因素

(一)企业对内部审计的理解不够深入且其独立性差

近年来,随着商品市场的竞争程度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想尽办法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同时,逐渐开始重视内部审计的过程,目的是想通过高质量、高效率的内部审计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实力。但是,大部分的企业并没有对内部审计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从而导致内部审计的经济管理效应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

首先,许多企业的管理层都只重视内部审计在追查错误及防止舞弊方面的监督职能,而忽视了服务职能和评价职能,致使很多的经理人把内部审计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区分开来,进而显得审计作用过于单一,无法体现其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企业未能充分强调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上。然而,绝大多数的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企业的财务部门或者直接由企业的经理领导。对第一种情况而言,实质上是财务部门的内部核查,审计机构和财务机构的划分混淆不清,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客观性。而第二种情况,审计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交由管理者的主观臆断来决定的,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公正性。因此对于大多数的企业来说,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无法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二)内部审计队伍不够完善,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与内部审计效率的高低,主要是由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决定的。一个优秀的内审团队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还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决策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团队配置以及审计人员的素质还远远不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相当一部分内部审计队伍知识结构单一,在“查错防弊”方面能够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然而在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较为贫瘠。因此无法对企业的管理过程有所建树,其存在价值过于单一,无法多元化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二,许多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过于陈旧,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对新的内审准则、新的审计方法了解较少,不能在新的国际环境下采用先进的审计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内部审计效率。

(三)没有充分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

运用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效率,为审计节约更多的时间。但是,我国很多企业并没有做到通过审计方法的经验总结来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或者运用先进的审计手段以减少审计工作量,比如:内审人员在电算化时代,因缺少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无法适应信息化的发展速度,更不用说应用计算机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效益等做出评估。再比如,没有充分地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式来减少审计工作量从而提高审计效率。

二、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效率的途径

(一)深化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设置独立性较高的内部审计机构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做出了规范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因此要逐步实现内部审计由监督职能向服务职能与评价职能的转化。首先,应该大力加强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方面的作用并让其在企业经营组织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保证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走出误区,使内部审计的效能得到最大化的提升;要立足于企业的内部管理之中,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为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的顺利实施而服务。其次,要提升审计的评价职能,通过内部审计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合理的评价,进而对战略目标做出有效的评估。

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就要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更加重视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计机构应该与其他的职能部门独立开来,并赋予其一定的特权,内部审计人员还应该与其被监督的对象没有相关的利益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具有较高的独立性。现行模式中比较合理的机构设置是,首先在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由企业的外部董事、董事长及非执行董事构成,这样一来,审计委员会隶属于董事会并向其直接报告审计工作,具有较高的权利,在执行职责时能够不受其他部门的干预。其次,内部审计机构直属于企业的最高管理当局并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审计工作。这种由内部审计机构到审计委员会最后到董事会的模式能够极大限度地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加强技能培训,建立多元化、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团队

在现行的企业环境下,内部审计已经融入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之中,这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内部审计已不单单只是监督和考查,它还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密切相关,因此,审计人员除了要掌握扎实的财务知识和审计知识外,还要精通法律、经济、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更全面地为企业的经营目标的实现而服务。所以,多元化的审计人员才是当代社会的主流,为此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要优化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配置,审计团队中不仅要有懂财务和审计方面的人员,还要配备精通企业各相关业务的人才,比如:在计算机网络盛行的时代,审计工作也在逐渐的信息化,但是懂得运用相关的审计知识和电脑知识为企业设计独有的审计系统的审计人员少之又少,那么就要为审计部门配备计算机方面的专家,让他们与审计人员合作设计审计软件,同时对他们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第二,要定期请企业各个部门的专业人才对审计人员开展讲座,让审计人员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各相关业务的运作流程,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针,为风险管理做出更准确的评估体系。

其次,高素质的审计人员能够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培养审计思路并在实战中提升工作效率。一些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例如,安永、德勤、普华永道、毕马威等非常鼓励企业员工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并且还花经费聘请专业人员对参加考试的员工进行考试内容的培训以提高考试通过率,每过一门,薪酬就会得到相应的增加。这种鼓励员工考证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企业可以参照这种方式多多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去参加相关技术资格的考试来提高理论水平。但是,仅提高理论水平还不够,还要重视审计人员之间的交流,要定期召开审计工作总结会议,提出问题,集体思考,不断完善审计日程的安排,这对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有极大的帮助。除了提高技术水平外,还要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些审计人员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贪污受贿,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要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防止这种不正之风的蔓延。建立一个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提高企业的内部审计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

第7篇

关键词:审计;科研;中心

近年来,我国的审计事业发展很快,向现代审计转型的任务很重,需要进行审计理论研究和创新的课题很多,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审计科研工作责任更重,要求更高。全省审计部门和审计科研工作者,要站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做好审计科研工作,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审计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必须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

始终坚持“服务领导决策、服务审计实践”的宗旨,紧紧围绕审计工作中心,在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审计实践服务、为审计中心工作服务”是审计科研的基本方针,是审计科研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审计科研必须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落脚于应用,以服务为己任,以应用为动力,不断拓展研究领域,为审计事业发展谋划方案、研究对策、破解难题、探索思路,为各级政府和审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与智力支持。

什么是审计科研工作的大局?从中长期看,就是要按照审计署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审计科研所、审计学会相关规划确定的目标和总体要求,认真总结审计发展规律,着力深化审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研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围绕审计工作中心和审计实践需要,进一步突出审计应用理论研究,着力解决审计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增强审计理论研究的针对性、有效性;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深化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各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研究财政、金融、企业、投资、民生、资源环境等主要被审计对象改革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拓展审计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对世界审计组织和主要国家审计的跟踪研究,积极借鉴国外审计有益做法,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

从当前看,各级审计机关应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和加强审计机关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增强做好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不断强化审计理论研究工作,更好地促进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保障审计事业科学发展。

我省经济发展和审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不仅为审计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也为审计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省各级审计部门要围绕这些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从各地经济和审计的发展实际出发,选准科研课题,组织力量攻关,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实现审计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多做实证性、前瞻性研究,为推进审计工作出好谋、划好策。

二、必须牢牢抓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这个基础环节

重视和加强调查研究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就发现不了问题,科研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开展调查研究是提高审计理论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是开展理论创新的前提条件。要不断加强对审计领域宏观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在认真总结工作经验上下功夫。在组织开展审计理论研究活动中,务必把调查研究与总结经验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把握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审计发展规律,要坚持应用理论重于基础理论的原则。当前要重点加强审计应用理论方面的研究,要深入审计实践,深入审计第一线,了解审计理论研究的需求,克服审计理论研究与审计实践“两张皮”的问题,对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研究,特别是要解决当前理论和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审计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组织重点课题的攻关,认真组织重点课题招投标,严格结项标准,确保课题质量。

从事审计科研工作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拓宽信息渠道,但一定要坚持深入基层,求真务实,调查研究,要坚持“一竿子插到底”,掌握第一手资料,深入加工提炼,形成真知灼见。否则,审计科研必然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只要做细、做深、做实调查研究工作,审计科研一定会切中矛盾要害,一定会形成真正有价值、有份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三、必须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审计科研工作,必须加强学习,提高审计科研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当前国内外财经形势的新变化和新发展,给审计科研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课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加快更新知识。一是要加强审计理论学习,提高学术专业水平。“生有涯,而学无涯,知也无涯”。时代在发展和进步,人的知识也需要不断更新。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研究和认识还不深、不透,还有很多陌生领域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对现代财经理论的学习,要进一步刻苦钻研审计理论,只有站在理论的制高点上,我们才能够做到看得更远、看得更清,我们的审计科研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前瞻性。二是注重相关领域知识的积累和整合,融会贯通。围绕审计中心工作开展科研是基本要求,扩大视野,避免就审计论审计的狭隘倾向,要进行“换位思考”,不断寻找分析和观察问题的新角度、新视野。优秀的审计科研人员,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专业上要“精”,知识上要“博”。要广闻博览,厚积薄发。要注重专业整合,要把相关知识形成网络,互为支撑,要能够“揉沙成团”、“撒豆成兵”,通过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实现见解、认识、认知的提升和裂变,通过多个知识点的有机整合,作出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的理性判断。三是要提高驾驭文字的能力。审计科研的研究成果最终都必须通过文字、文章表达出来。作为审计科研,其成果的评价固然不在于是否词藻华丽,也不在于篇幅长短,关键在于科研成果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否用于实践,这是检验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准。但是,真知灼见若没有好的表达,就有可能被埋没。好的文章不是要故作高深、卖弄玄虚。审计科研文章说明情况必须简洁明了,分析问题必须一针见血,提出建议必须直奔主题。如果我们的审计科研在主题上能围绕大局,在方法上能深入调研,在建议上能切实可行,在文章形式上能通俗易懂,这样的审计科研成果最有可能得到决策层的关注、认可,最能够被采纳转化为政策和措施。

四、必须建立完善有利于审计科研工作的体制机制

各级审计部门要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确保审计科研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一是要加强审计科研工作的领导。以科研为先导,推动审计工作发展是新时期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审计部门要继续高度重视审计科研工作,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领导,在研究上大力支持,在工作上统筹协调,切实把审计科研工作作为事关审计事业发展的大事抓紧、抓好、抓出特色。要在管理制度、工作职责、人员和经费安排等方面抓好落实,为审计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科研,增强调查研究意识,带头深入基层,多搞一些调查研究,多写一点调研文章,以此提高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切实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二是要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目前除省厅设有专职从事审计科研的机构,各地科研工作以兼职队伍为主。今后要结合各地实际加强审计科研队伍建设,多渠道培养审计科研人才,鼓励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具备一定文字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干部开展科研工作。通过加强审计干部的业务培训和培养,制定培养规划和措施,保证必要的培训时间、经费和质量,促使审计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广泛涉猎相关学科和领域的知识,开拓思路、开阔视野,提升科研工作水平。三是要搞活审计科研工作。近年来,各级审计部门的有关业务处室围绕各地重点工作,认真开展课题研究,为各级审计部门领导决策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效果十分明显。要继续发挥业务处室熟悉审计业务情况的优势,促进处室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市县审计部门的作用,围绕全省重大问题,通过省市县之间协作的形式进行课题研究,在审计研究中反映基层的实际情况。积极充分协调社会力量,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及税务、金融、经济管理部门的联系沟通,发挥各自优势,协力开展审计科研。最终要加强审计科研成果转化,要通过文件转化、调研报告、座谈会、汇报会和简报等形式,推动课题成果为审计工作服务。四是要不断改进审计科研的工作作风。审计干部要形成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上。通过抓好审计内部管理,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能,增强工作合力,使审计部门成为富有激情、富有效率、富有战斗力的队伍,更积极有效地开展审计科研。

审计科研和学会工作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中提供着强大的智力支持。广大审计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对审计理论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克服畏难情绪,培养研究兴趣,提高工作乐趣,做到脑子动起来、笔头动起来、交流动出来、运用动出来,将审计实务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善于思考审计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勤于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事关审计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性课题,为提升审计理论研究层次和水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第8篇

论文摘 要 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审计课教学也不符合审计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违背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的相差较大。本文针对高职高专审计教学现状,提出了改革意见。

审计学是集会计、财政财务、金融证券、税法、经济法、经济管理等多门学科知识于一体并对各门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回顾、总结和运用的实用型课程,与其他财经学科相比,它的综合分析性、判断推理性和社会实践性都比较强。在审计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校审计教学目标没有合理定位,无法满足现行环境对高素质应用性人才要求。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审计教学目标和本科院校区别不大,高职高专审计教学的定位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审计环境,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为高职院校审计专业学生大多面向中小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会计与审计基础工作岗位,除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诚信、敬业、严谨、准确”的良好职业素养,还应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和会计、审计基本知识,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培养学生整体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应变能力,具备较强的会计、审计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缺乏适合高职高专审计教学的教材,审计课程综合实训案例也不适合高职学生。目前高职高专使用的审计教材基本是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的内容,倾向于注册会计师的应试教育,教材中选用的教学案例缺乏一条主线,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难以形成系统的审计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大多审计课程的教材的知识是局部的和零散的知识,过于具体和细微,难以培养学生的审计判断和处理的能力。大多的教材未能考虑到学生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没有循序渐进,逐渐认知的过程,给出的往往是一些经典的、综合的、大型的案例,学生刚开始根本无法理出这些案例的头绪,更无法参与分析讨论。

(3)高职院校不注重审计课程,专业课少,师资不足,教师少实践,不能适应审计教学要求。对于高职学生,审计实务课程缺乏合适教材和实际的案例,课堂枯燥无味,加上大多数审计教师也缺乏审计实际经验,缺乏必要的调研和实习,更缺乏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经验,教学收效欠佳,学生对审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减少。审计课教师与一般的财会课教师相比应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要求,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独立科研的能力,必须采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4)现行的高职高专教学大多采用课堂讲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目前高职高专审计学教学基本教师讲、学生听,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对从未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讲,从他们已有的感性知识中很难过渡到教师讲授的内容之中,生动的学习过程变成单纯的记忆与背诵,学习过程变得枯燥无味,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审计人才。

(5)高职院校审计教课程考核方式简单。大多学校的审计考核仍然采取闭卷方式,无法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好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高职院校审计课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1)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审计教学活动。尽量运用多种方法教学,如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角色定位法,启发式提问,研讨式教学和论文写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在教学手段上,要编制审计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有条件应该购置计算机辅助审计教学软件,可以大大缩短了学生对审计认知过程和审计方法的掌握。

(2)审计授课内容可以采用模块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块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将审计实务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根据教学模块将审计任务划分成便于学生学习的单项操作、综合训练等审计任务,每类任务的完成又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结果、教师总结等行动过程进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教师在提出任务的同时,对每一项任务再进一步设计成模仿操作、独立操作、综合实践等环节,真正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等实训过程对审计实训的内容达到学会、学懂、熟练掌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建立和完善审计实训,建立审计模拟实验室。由于审计模拟实验所需资料涉及的知识面广、时间跨度大、技术性强,要求研发人员不仅要具有相当丰富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还要熟悉电算化会计与计算机审计操作技能。高职院校可以从学校自身条件出发,把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兼作审计训练基地,也可以单独设立审计试验室以作为审计实务演习之地。

(4)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审计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尽量让教师参加全国或地方的会计、审计社团活动,增加同实际工作多年的专家进行交流的机会。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利用假期到相关企业(如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挂职锻炼,积累实践工作经验;还可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5)改革单一的考核办法,实行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审计教学考核可以采用理论测试、课堂讨论和撰写审计报告等方式,增加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的试题。对所学的理论知识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考试。对于考试成绩的评定,课堂讨论成绩由事前的准备、事中的发言踊跃与否和事后所写的报告三者综合确定。

3 结束语

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下,高新技术不断向生产和生活方面渗透,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竞争不断加剧,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培养“大会计”(财会审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形成既注重理论水平,又注重计算机与审计相结合,强化实务操作能力的课程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张家杰.基于新准则体系的高校审计教学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8).

[3]何伟威.《审计实务》课程中的案例实训教学方法探索之我见[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

第9篇

又到一年总结时,当第一次把述职报告放到空间时,目的是让大家能够监督我。翻起工作日志,这一年过得还是比较充实。**年7月参加了省注协**年审计质量检查,给我很多启示,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我们所做的工作,一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却是很关键的地方,让我知道专业来自于细节。国金证券的计算机信息审计让我欣喜若狂,终于可以把我的计算机知识和审计知道结合使用了,当我看到上海证券交易所里面公司的计算机系统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收获良多。林芝福建大酒店的盘点审计,让我领略了江南的风采,虽然早上起来空气干得流鼻血,但也不会以减少我对的仰慕。

一年的审计工作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值得自己反思:

一、做为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总体的把握还很不够。拿到一个项目如何能更快、更准的了解公司情况、发现其中问题,为整个项目组提供战略性指导。虽然近年来在角色转变中,自己在慢慢有意识地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但还是很显不足。

二、对项目时间及人事合理安排上还很欠缺。由于事务所的业务量不断上升,项目负责人管理的项目会逐渐增多,而在多项目多人员的状态下,如何更好的分配时间、对人员、工作进行布置和安排,须要自己认真和虚心地向其他同事学习。

三、对同事的理解还有待强化。在有些新同事,或刚入职同事在审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咨询,会因为项目时间长、任务重而的不理解,态度不是特别好。这一点我自己感到非常地不安,在这里我非常诚恳地请同事们谅解。每个人都是从初级人员开始做起,想到自己刚来的时候也有很多同事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而自己却不能给予新同事理解,这是做人的失败。对于这个问题,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对待新同事的每一个问题,尽全力帮助他们。

四、业务方面是每年都要说。年年都有新东西,学习永远是不变的主题。对于新知识,要加大学习的力度。才不会落后。

五、与上级领导的沟通做得不够。在项目过程中,遇到问题,汇总总结过程中与上级领导的汇报不是很及时。不能很好地与领导建立沟通机制,这方面有待改进。

六、唯一可以记录下来的优点。3年的工作让我增加了业务方面少许的自信心,时时刻刻让自己明白,自己仍然有很多不足。

总结,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并不是总结给其他人看看,而是要写给自己,反思自己,让自己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都能够在总结这面镜子里面看到真实的自我。让自己向前走时,能够永远挺起胸膛,顶天立地。

第10篇

1、cpa专业阶段考试科目有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综合阶段考试科目有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

2、cpa会计是基础性科目,也是难度较大的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广且有很深的专业度。审计和财务成本管理都是围绕会计这门课展开的。

3、cpa审计教材是通过外国的教材直接翻译过来的,对于零基础考生而言,较难看懂,需要较长的时间理解并记忆这些知识点。

4、财务成本管理是cpa考试中计算量最大的一门课程,需要记忆的公式非常多,500多个原生公式,200多个衍生公式,还需要能够灵活运用。多总结、多做题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所在。

5、税法、经济法、战略这三门课程以记忆为主,理解难度不算大,但是需要记忆的内容有很多。备考时需要注意,多去总结归纳,避免知识点过多导致混淆概念。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审计教学

审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经济法、管学理等多门学科知识于一体,并进行回顾、总结和运用的实用型课程,与其他财经学科相比,它的综合分析性、社会实践性和判断推理性都比较强。在审计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分析审计教学的现状,探索审计教学的改进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职高专审计教学现状

审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这就需要在审计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审计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审计工作能力。近几年来,很多院校都对审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但是依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审计教学目标没有合理定位,无法满足现行环境对应用性人才的要求。

高职高专审计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因为高职院校学生大多面向中小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会计与审计基础工作岗位,除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还应让让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和会计、审计基本知识;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培养学生整体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具备较强的会计、审计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缺乏适合高职高专审计教学的教材,审计课程综合实训案例没有针对性。

审计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课内模拟实训、校外顶岗实训等,而这些实践内容的开展都离不开与之配套的实践教材和实践基地。但是,适合高职院校审计课程的实践教材非常少,常见的案例教材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与现实需求相脱离。大多审计课程的教材的知识是局部的和零散的知识,难以培养学生的审计判断和处理的能力。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教材缺少循序渐进,逐渐认知的过程,提供的往往是一些经典的、综合的、大型的案例,学生刚开始根本无法理出这些案例的头绪,更无法进行分析讨论。

(三)现行的高职高专教学大多采用课堂讲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高职高专审计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内容主要局限于书本,教学手法也局限于灌输,对从未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讲,从他们已有的感性知识中很难过渡到教师讲授的内容之中,学习过程变得抽象、枯燥,不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课程的考核,大多学校的审计考核仍然采取笔试考试,无法衡量学生动手操作的好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也抑制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兴趣和积极性。

二、高职院校审计课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一)完善高职高专审计教材与实训资料

在教学中教材是决定教学的重要因素。针对审计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在审计教学中,应尽量选用例题多、内容浅显易懂的教材,或者教师编写适合于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

(二)完善审计教学方法

完善改进教学方法,可以从二个途径进行,第一,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手,提高审计教学效果。第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从授课方法下手。

第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们提倡课堂讲授与引导相结合,在讲授过程中多提几个“为什么”、“怎么办”等,来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当讲到审计应付账款时,可以先问学生“假如你是注册会计师,你会采用什么审计程序审计应付账款?”学生可能做出各种回答,接着再问“如果用检查或者函证的审计程序应检查什么,程序是什么?”像这样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回答。其次,重视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案例问题过程中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注重课堂讲授与实训相结合,在讲授审计理论的过程中,安排适量的审计实务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职业判断能力。

第二,关于“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将审计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根据教学模块将审计任务划分成便于学生学习的单项操作、综合实训等审计任务,每类任务的完成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结果、教师总结等连续过程进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真正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等实现对审计实训内容的学习,达到学会、学懂、熟练掌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改变原来单向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除了前面提到的教学法外,还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情景教学或者互动教学。例如,可以选取某些比较简单的内容,事先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让他们自己上台讲课,使学生充分参与进去,最后老师进行点评,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同时,尽可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训环节教学

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及审计实训,来加强实训教学。比如搜集相关案例,建立审计案例库。案例教学对学生理解抽象的审计理论有非常好的效果,但目前来说,我国的审计案例教学研究开展得很少。一方面是由于案例研究起步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受到社会发展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案例质量和数量都不尽如人意。

另外,构建审计模拟实验室。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审计实操能力,由于审计模拟实验所需资料涉及的知识面广、技术性强,要求建设人员不仅要具有相当丰富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还需熟悉电算化会计与计算机审计操作技能。

三、结束语

在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下,高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显得更为重要,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培养财会审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形成既注重理论水平,又强化实务操作能力的课程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第12篇

注重制度建设,增强审计能力

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内审制度。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大力推进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根据国家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制订、完善审计制度,确保从审计项目的立项、组织与实施,到审计报告、处理与处罚,以及审计信息的传递、共享与后续审计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建立审计项目质量负责和定期评比制度,明确审计组长、参审人员的职责,定期开展审计项目分析讲评,从审计报告揭示问题的性质、反映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等各方面进行讲评,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同时也可以结合企业实际建立监督工作联席制度,促进审计任务和结果的落实,有效地保障审计问题的整改和处理。坚持用制度规范工作行为,不仅保证审计项目质量,而且还能增强内部审计能力。

规范工作管理,创新审计方法

为规避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审计人员要严格执行审计立项、方案制定、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形成、报告审核、审计处理处罚、审计复议等程序。审计工作要坚持依法审计、依法处罚的原则,不断探索创新审计方法,加大审计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坚持做到年度有计划、月度有安排;常规审计项目按计划组织实施,重点或大型审计项目则根据需要从审计系统内部抽调人员合力攻坚,提高审计效率。强化审计过程控制,建立审计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的复核、审批程序,以及后续审计制度,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对审计查处的违规违纪问题,要提出针对性强的审计建议或意见,督促其整改,对问题严重的要依法从严处理。同时要大力推广应用审计信息查证系统和审计辅助查证系统,充分发挥查证系统的作用,提前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和经营资料进行查询、分析、提炼、汇总,查找审计线索和重点问题,精心设计审计方案,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要切实抓好纸质和电子审计档案的归集整理,提高审计档案的利用率。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随着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的领域和内容也随之不断拓展,对审计队伍和人员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必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担负起企业赋予的使命,才能真正发挥其免疫系统的作用。一是要加强培训,不断提升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以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为主,兼顾培养高精尖人才,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审计准则、审计技术与方法、审计操作规范等内容,还要增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流程,增进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专业知识的了解,掌握企业管理知识,强化综合分析能力。积极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查证系统培训、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二是注重审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促使审计人员对工作进行总结和提炼,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三是推行岗位交流,定期在审计系统内部进行岗位轮换,改变审计人员长期负责同一类型单位的模式,促进复合型、全能型审计人才的培养,也使各类专业审计人才突破单位界限、实现交叉配置,更好地整合各种审计类型和审计方法,增强开展综合性审计项目的能力。四是严格规范从业行为,坚持把廉政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采取多种措施,督促引导审计人员自觉做到廉洁从审、文明从审,维护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公正性和独立性。

内部审计在规范油田企业经营管理,促进油田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方面发挥出极大的作用,随着企业经营模式和市场经济的转变,内部审计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企业内部审计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企业经营重点,不断调整审计理念,改进审计技术方式方法,采取有效措施为企业规避经营风险,做好监督服务,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保证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本文作者:冉红霞、郑超峰单位:中原油田审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