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

时间:2023-08-18 17:16: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

历史课堂的低效、无效现象不仅严重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

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传统的教学方式内容枯燥、评价制度单一、教学观念片面等因素诱发了上述现象。著名教育专家于友西曾提出高效课堂重点在于优化教师、学生、教科书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展现高效课堂的和谐、融洽、协调,通过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引,实现师生之间有效沟通、交流,努力实现师生共赢,促进师生的双向发展,这必将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责任与挑战。以下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总结的几点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策略。

一、在课程设置上,要求精准备课,课堂预设

备课是教师教学任务的重点。一份较好的课件不单要求有教学内容的体现,更要体现其独特性、趣味性、时代性,这时进行教学环节和过程的预设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成功与否。教师备好课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精选教材材料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止停留在生硬地学习教材内容,更应该时刻保持学习新鲜知识的热情,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全面的、最新的、多样化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并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思考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生动的、独特的课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2.要优化教法

教师不单要充分学习教学内容,而且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设计、加工,排除传统教学的生硬、刻板,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主动地学习,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如此才能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

3.要充分预设,完善教案

课件是链接教师与学生的载体,需要借助教师不断思考,不断收集资料,不断积累创新。形成精彩的课程必不可少的是教师备课时的预设环节,这种预设不是凭空想象的,往往需要教师教学前不断推敲、不断完善、不断更新教学设计,需要付出极大的敬业精神。

二、在思维养成上,要求独立思考,激活思维

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课堂讲解必须具有启发性。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而思维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设问。因此,教师必须对讲解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并遵循以下原则:(1)必须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以教学目的为指导;(2)根据学生的需求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难易要适中;(3)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有经验的教师一般都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和方式,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展示在他们面前的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如在学完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后,我采用了诱导方式精心进行了问题的设置,如: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生产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历史上称之为什么?唐玄宗天宝年间,出现了怎样的历史危机?危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上述危机对后期历史进程影响有哪些?它为什么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瓦解了唐朝的统治典型事件是什么?唐朝灭亡的根源和直接原因是什么?这段历史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该课程引导学生连贯性地学习了唐朝由强盛到衰弱、瓦解直至灭亡,根据时间推进历史进程,加强了学生的深入思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在教学风格上,要求主次分明,突出重点

一个课件包括的内容众多,其中引言、大字、小字、插图、原始材料、表格图示等都包含在内,由于时间限制、课程进度等原因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师在课程设计时,须分清主次,去粗取精,抓住重点,把握难点,不断实现课程的完善、精练。同时,还要围绕重要的知识点,进行逐句分析,适当设问质疑,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如《》一节全文插图有八幅,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插图理解史实:生动地显示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力量和决心体现在哪幅图?英国的侵略本质体现在哪幅图?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又体现在哪幅图?这样使课堂显得生动而又深刻。

四、在课堂氛围上,要求增加互动,优化讨论

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需要适时引导课堂讨论,不仅可以确保讨论的方向性,而且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合适的时间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对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行为和反应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使学生的谈论内容紧紧围绕讨论主题,最终较好地实现讨论的目标。如,七年级下册《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这一课,我设置的讨论问题有以下几点:五代十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政权更替频繁的现象?学生比较容易得出答案为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结果,接着提出:五代十国之后的北宋政权的建立者赵匡胤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式来加强中央集权对五代十国的更替有什么样的影响?此做法给北宋造成怎样的局面?通过不断地引导和学生对教材知识理解认识,得出如下结论: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方式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财政、军事的控制;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弱地方权力,避免藩镇割据局面的再次形成。但是这样做虽然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但是给宋朝埋下了“积贫积弱”的伏笔,出现国强但屡战屡败的奇怪现象。该议题引导学生充分深化与挖掘了历史的内在联系,如此能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充分达到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打造高效课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克服传统历史教学中的种种弊端,以学生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与信心,加强学生分析史料和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扩展,思维受到启发,使学生提高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充分展示了素质教育的高效性,此研究将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彭永群.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文学教育:中,2013,16(03):137.

第2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效课堂;策略

历史教学要实现高效,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一、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新课程创造性提出新的学生观,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的学习者,学习新知前,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效预习不是简单地浏览书本,应该要求学生带着目的、问题,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找到答案,找出教材的难点和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学案。同时,教师应该加大对预习检查的力度,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二、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前的准备主要是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但要真正做到高效,应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现在普遍采用的一种提高教学水平的备课方式,通过集体备课可以取长补短,形成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备课组每次备课前先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开展广泛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共同规划以解决最迫切的问题。

三、上课是高效课堂的根本

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意识发挥的同时,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要求更高了。就历史课而言,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淡化“教”突出“学”,把教学过程变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与才能。

四、迁移是高效课堂的精髓

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技能是通过广泛的迁移,使已经获得的经验不断概括化、系统化而转化为能力。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内容相似和联系密切的历史史实。教师在教学新的章节时,要善于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旧知学习新知,就能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在一个历史事件中学到的学习方法,如果在新的情境中不能加以运用,那么这些知识或方法并没有被学生真正掌握。因此,教师必须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凡是应该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或方法,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学过程,而是应该千方百计地设计各种练习让学生练习,使学生能及时地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实现学习的迁移。

五、复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程复习要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除课堂分析解读历史事件时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史实之间的关系,还要在学完每单元后通过搭建知识结构,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方面下功夫,让学生从单元目录着手,领悟教材编写者的写作意图,找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后进行归类整理,在构建知识体系过程中,学会由大框架到知识块再到重要的知识点的整理法。这样既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提高考试复习的有效性。

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关键。因此,也应该努力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学思想。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自己不光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还应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只有创新型的教师进行创新型的教学活动,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

3、自我反思,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益。

(1)教学目标的反思。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来制定和修正,以免目标过高不能实现或目标过低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或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效率低下,不能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实际中出现的情况及时的进行反思和修正。

(2)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两方面的反思。其一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反思。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的一些内容,有些知识可以涉及或拓宽,使学生能人人都吃饱,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二是对教学内容广度的反思。根据课改的要求,学生除了课本内容外,还有拓展型、探究型的学习内容,以及校本教材,教师选用教学内容的余地进一步扩大。对于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挖掘教材的教育内涵,或对教材顺序做适当的调整。

(3)对教学方法的反思。“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了没有适合所有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方法,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基础对教学方法作适当的调整。教师只有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做出适当的调整,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

(4)教师反思的方式:

①写教后记。在每一节课结束后,及时记录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学生中存在的误解或难点,并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对自己比较成功的做法也记录下来,及时反馈,不断完善。

②观摩与分析。可采用微格教学,把自己的教学过程拍摄下来,反复揣摩。积极参加校内或区、市举行的公开课、示范课,评价别人,反省自己。也可以与其他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并交换意见,以求共同进步。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效率较低,历史学科的教学改革一直处于瓶颈期,历史教师的课堂创新意识极差,具有较强的教学惰性。而历史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文化背景的学科,教师只有践行教学措施创新,不断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才能将历史课堂推向高效化、多元化发展大道。因此,笔者结合日常初中历史教学经验,给出一些建设性教学建议与提高教学效率的实际措施。

一、整合教学资源,多元化教学

历史教材是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内容的书面化载体,大部分课堂教学内容立足于教材基础之上,但是初中历史教师切不可过渡依赖教材,要有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模式、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案的意识。教师要深入研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搜寻高效、形象生动的历史课程资源,从而优化课堂内容结构,让学生对历史学科提起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强力引导下实现高效学习与知识面的巩固、拓宽。

比如,在华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统一帝国与多民族融合》之第8课《秦帝国的兴亡》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历史教材上的内容过于程式化,只是按历史时间的发展顺序将秦帝国的兴亡讲述了一遍,使大部分教师只能“照本宣科”将教材知识点向学生一一讲授,学生往往在课堂上会出现打瞌睡的现象,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针对此种课堂现象,我首先针对“秦帝国的兴亡”这一教学主题进行文献资料搜索,灵活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将全国各地与秦帝国兴亡的历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提升初中生的历史意识。同时,我还根据当前初中生的生活经历与兴趣爱好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例如,最近电视热播的《芈月传》讲述了关于秦国由衰而盛的历史故事,我将其合理穿插在历史课堂中,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好奇心极强,在历史故事的熏陶下,学生对秦帝国的兴亡更加形成了感性的认识,本节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趣味教学

如今,多媒体技术成为初中教学课堂的高效教学工具,初中历史教学应该积极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模板化套路,根据历史学科的教学特殊性与历史文化背景的趣味性进行多媒体教学,从而为学生有效创设趣味历史性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引导下全身心投入到历史课堂中去,帮助学生不断奠定历史基础。初中历史教师要在历史课堂上将多媒体教学方法与游戏教学法及故事教学法结合教学,以此充分活跃历史课堂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课堂注意力和历史学习积极性。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给学生播放一系列历史故事纪录片、历史人物动画和历史背景听书音频等,学生在如此多元化的课堂教学中,学习效率得到了充分提高。

比如,在华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繁荣昌盛的隋唐文明》之第13课《统一的隋唐时代》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教材中对于统一的隋唐时代的商业发展、文化发展以及社会人文发展状况的描述只有少数图片,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对隋唐时代统一的繁荣现象缺少视觉感知,从而在感知意识上难以形成进展与提高。因此,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直观性,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便捷性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向学生展示隋唐街头的动态商业文化以及当时政治、文化高度统一的文明,学生在此种教学情境的渲染下,对隋唐时期的繁荣不禁心生感叹之意,从而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设计,师生共同高效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灵活布置教学内容,深化教学主旨

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比如,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理科逻辑思维,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数学题型训练,在做题中提高数学解题能力,但是历史学科与古代、近现代历史事件有着较强的内容连接性,初中生只有与历史生活充分接触,才能够在课堂中实现历史知识的感悟、升华。同时,教师还要积极探索最优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案,尽自己最大努力向学生提供真实化历史情境,积极还原历史文化,让学生的思维从现代生活中跳跃出来,以历史学家的思维角度去思考历史问题。

比如,在华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宋元文明》之第21课《三大文明的进步与传播》的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初中生热爱科学的兴趣爱好,并利用三大文明与当今生活的贯穿性进行内容的设计与布置搭配。三大文明即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术对于当今科技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科研推动性,极大地改变了古代人民的生活轨迹与走向。我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安插了飞机、轮船、导航等现代科学工具与指南针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对古代人民智慧的钦佩感。

初中历史教材内容过于单一,教师要积极践行教学措施创新与模式改革,帮助学生感悟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给广大的初中历史教师一点启发,进而更好地投身于初中历史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现状 创新策略

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当前广大教师正在逐步使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等开展教学,既快速提升了教学质量,又出现了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对教学进行有效变革,已经成为教师工作的重要部分。本文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历史教学创新发展的相关策略。

1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历史课程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而且关系着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目前,我国历史教师正在致力于采取有效措施以帮助学生获得对于历史知识的高效认知。当前,历史教师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力变革。然而,在这种变革的环境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有效接受。具体而言,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首先,初中历史教学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接受处于一种偏离学习目的的状态。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是作为应试教育下不甚重要的科目存在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相比于其他科目而言具有明显的差距,学生将历史科目当做可有可无的课程,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影响而难以产生教学动力,教学效率低下。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性及深入性的讲解。学生过分注重对于历史知识的硬性记忆,而无法对历史知识进行必要的理解及思考。这就使得教师在引导学生疏通历史知识的脉络时,遭到了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态度的阻碍,不仅学生的接受效率低,教师的教学效率也难以提升。最后,由于受到教学手段的限制,教师难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主要依靠黑板、粉笔和口述进行,学生不能形成对历史知识形象、直观的认知。由于不能以高效的手段展开教学,因此教师无法及时有效地向学生展现出知识的有效收益,长期下去,学生会认为历史知识并不重要,这极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2 创新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历史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看待事物的历史眼光,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爱国情感及历史责任感,对于学生的学习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以推动历史教学的顺利开展,是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本文从四个方面谈谈创新历史教学的策略。

2.1 以教师自身的魅力带动学生的学习。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处于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要促进历史教学的创新变革,教师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魅力来实现。历史教师应该加强对于现代化的创新型教育理念和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历史知识素养,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并且要努力以自身独特的魅力来引导学生学习。比如:在讲述中华文明的起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以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适当地进行指点远古知识,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知识渊博。

2.2 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开展教育。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历史教学有效开展的必要指导,初中历史教师要改善教学状况,必须创新历史教学的教育理念。历史教师应当意识到历史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有意识地采用先进的理念开展教学。而且,教师必须明确当前国家教育部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人本教育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此外,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人文素质的培养,淡化历史教学应试的功利性,使历史知识转变为一种新时代人才必须掌握的知识。

2.3 以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以使学生真正地接受历史知识。历史教师要构建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应用多媒体和创设历史情境等方式,把历史知识变得更为形象、直观、生动,从而将学生引入到逼真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历史知识。比如,在讲述“中华民族的”这一部分内容时,应该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视频和图片来拉近学生与当时历史环境的距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华民族勇于拼搏奋斗的爱国精神,提高学习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爱国情感。

2.4 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创新教学。初中历史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创新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历史教师应该跟军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不同学习喜好、不同学习方式和不同学习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比如,对于那些喜欢从理论知识的细节方面对知识进行记忆的学生,应当着力帮助他们疏通知识脉络,以引导他们深入掌握理论知识。如:在讲授九年级上册关于国外社会主义及资本主义的政治及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将俄、美、英、法等国家的发展建立时间和事件的联系,使学生解各个国家的发展顺序,从而高效地学习。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历史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历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第5篇

试卷讲评课是初中历史课的一种重要课型。它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调控教学的方向,总而达到查缺补漏,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它对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复习和巩固旧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考试答题技巧方面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初中历史试卷讲评课的现状

目前的初中历史试卷讲评课的功能和价值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课堂实效性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低效,有的教师对教学思路没有理顺,只顾教师讲评,轻视学生接受,洋洋洒洒有千言,学生收获较少。二是无效,有的教师把教学任务当成负担,只顾应付课堂,忽视学生感受,只对问题正误,不言出错原因。试卷讲评过程草草了事,对学生知识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的效果。如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过于单一,只是单纯依据课本评价和定位,不能有效挖掘其他材料来拓展和深化。对于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能客观的做出分析和评价。三是负效,有的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出现表述前后不一致,互相干扰,只顾随心所欲,无视对知识迁移的影响,虽然“八方联系”,却非“浑然一体”。如在试卷讲评的过程中混淆知识层次,专用术语表达模棱两可,对历史知识点的细节要求过多过滥,导致学生在建构知识时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二、相关教学策略在提高初中历史试卷讲评课有效性中的运用

(1)自主学习策略在初中历史试卷讲评课中的运用。自主学习策略主要用于课前纠错和讲评课后学生目标的制定。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纠错的方式可以对相关的知识点加深印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另外,自主学习的方式对于考试以后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内容的选择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单元考试讲评结束以后,可以让学生制定出短期的目标,在考后反馈测试中评选“奋斗标兵”,让学生体会超越自己的愉悦;在初中历史试卷讲评课中,坚决防止“形式”上的自主,教师要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试卷讲评课中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它会让优秀的学生更加游刃有余,脱颖而出。暂时落后的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考试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找准自己学习的切入点,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迎头赶上。

(2)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历史试卷讲评课中的运用。在初中历史试卷讲评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主要运用于课堂的试卷讲评时疑难问题的解决。在个人纠错遇到难题以后,组内纠错就显示出巨大的力量,组员之间相互切磋,相互提醒,很快就会让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在彼此的交流中,知识得以巩固,成员之间增加了信任,形成了相互促进的氛围。在组内纠错中,当对方提出难题向另一方求助时,集体的力量得以彰显,他们心中的集体责任感会油然而生。因此,真正的合作学习并不是将学生置于小组中,更重要的是促进整个小组的合作学习。

(3)问题教学策略在初中历史试卷讲评课中的运用。问题教学的积极倡导者波利亚对“好教育”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思维起于疑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提出系列的不同类型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以便更深层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从能力到人格的整体发展,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学习者的一种模式。在初中历史试卷讲评课中,教师在和学生共同分析试卷时,适当地拓展和知识延伸是非常有必要的,是一种问题教学的策略,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运用学生的已学的技能和知识,大胆设想,开拓思路,把支离破碎的知识通过教师的有效设问形成知识体系。

在初中历史试卷讲评课中,对于问题教学的策略要注意用而有度。在使用中,切不能从一个朝代扯到另一个朝代,应该注意问题要具体化,采用一环扣一环的方式,层层渗透。由一个主题实现知识点的循循善诱,实现历史问题即教学,实现历史知识的最大学习度。为学生发挥和释放潜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试卷讲评课作为一种任务单一而内容庞杂的特殊课型,应注意因人、因题制宜,围绕调动学生参与、巩固知识掌握和启发学生思考,综合选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更好的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效率,以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初中生;教学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03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016

初中历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在初中教育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不仅可以优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及时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初中历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涵盖内容较广,不仅包括国内国外历史,还涉及近代史以及古代史的知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以初中生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深度挖掘学生的潜力,并给予学生展示的平台,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但是,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限制了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对历史重视程度不够,历史课堂教学缺乏创新,学科设置不科学等。因此,每一个初中历史教师都必须秉承生本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不断探究和创新,增强师生互动,让初中生真正喜欢上历史课。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一)初中生对历史重视程度不够,无法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初中生不重视历史课的现象,即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上,认为历史课并不重要,而且也没有什么可学的,只要期末考试的时候背一背就可以了。甚至还有初中生在历史课堂上做其他学科的作业,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无法配合历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历史教学效率低。而且,有一些学生家长也对历史学科漠不关心,通常以主科成绩作为评价孩子进步与否的标准。其实,初中生并没有认识到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忽视了历史学科的教学价值,没有感受到学习历史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感悟,所以才会在心中形成不重视,不关注,不主动的想法。

(二)历史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给初中生的自主空间较少

导致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偏低的原因与历史教师有直接的关系。一些历史教师观念守旧,教学缺乏创新,沿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不注重初中生的个人感受和主体地位,致使学生在课堂上个性得不到发展,思维得不到发散,自然而然就对历史不感兴趣了。还有些历史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历史成绩,忽视对学生历史素养和应用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历史教师把初中生当成学习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以“填鸭式”的教学为主,没有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也限制了学生潜力的发挥;历史教学脱离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记忆代替深入的思考,让学生真正遇到问题时便无从下手。

(三)历史学科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科设置存在不科学因素

很多初中的学科设置不合理,存在片面性和主观性因素。比如,给历史课安排的课时量较少,无法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对历史课的重视远远低于其他学科。还有一些初中受到师资力量的限制,把主要师资投入到放到了主科上,导致历史教学困难重重。有些学校的历史教师不是师范专业或者历史专业毕业,还有的学校历史教师是由其他教师兼任。这些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授课时无法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的教学方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初中历史课被占用的现象日益增多,尤其是临近期末的时候,很多其他学科的教师会占用历史课带领学生复习或者给学生做模拟考试。

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改变学生对历史的错误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陶冶初中生的情操,净化初中生的心灵,启迪初中生的情感具有重要作用。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改变学生对历史的错误认识,使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从而更好地融入历史课堂。比如当讲课时发现有学生在座位上做其他学科的作业,这时我不会直接批评他,而是会耐心地给他分析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给他讲“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的哲理,并还会在课下找他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就要在教学时渗透情感教育,让初中生切实体会到历史学科的价值。

(二)巧妙设计历史教学策略,为初中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一堂高效率的初中历史课应该是历史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形成的,教师具有亲和力,学生主动参与。所以,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水平,学习前沿的教学理论和知识,巧妙设计教学方案,实现从知识本位向关注学生发展的大跨越。比如讲冀教版《的胜利》时,我让学生先进行讨论,说说自己身边有没有参加过抗日的老八路,或者听没听过一些老八路的故事。学生这时非常踊跃,课堂一下就活跃了起来。然后,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初中生播放的视频,让学生从视频中感受到八路军的坚定信念和抗日胜利的意义等,之后再进行教材讲解就会变得更加轻松。学生不仅掌握了历史知识,还提高了探究意识。此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以“纪念”为题的演讲活动,给初中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三)不断整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增强历史教学质量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各学科之间联系的日益密切,历史课堂教学需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确保教学顺利进行。有效整合历史教学资源是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基础,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将各学科的知识引入到历史教学中,以培养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比如,教师可以将初中政治引入历史课堂。政治是现实的历史,历史是凝固的政治。比如在讲冀教版《》时,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哲学原理去分析的真正作用以及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等。这样,初中生就会逐渐学会用政治知识去解释历史事件,从而认识到历史的内在发展规律。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在新时期需要勇于面对挑战,让初中生在课堂上拥有发言权,从而提高课堂参与度,使初中历史课堂焕发活力。此外,历史教师必须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深入研究历史教材,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将最全面、最权威的历史知识教授给初中生。

参考文献:

第7篇

【摘 要】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受到学生个人学习能力与外在因素的多种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也有一定的差距。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差生的存在是极为正常与普遍的。在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差生的转化工作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学出发,对差生转化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差生;转化策略

对于一个学校来讲,差生的存在数量与比例是衡量其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差生的大量存在自然证明了教育的失败。教学改革的进行,使得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成为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目标。要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收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差生的转化,是对差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尊重,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

一、对差生进行正确看待

对差生进行正确看待,是实现差生有效转化的重要基础。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对自己教学思想进行转变。受到教学制度以及传统考试制度的影响,许多教师会更喜欢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认为这些学生是他们的骄傲。一部分教师讨厌差生,在对待差生与优等生时会有明显的差别。这样的教学态度会影响到差生的心理发展,影响到差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世间没有完美的事物,学生也是一样。受到个人智力因素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的表现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差生的成功转换,教师需要改变自己对差生的看法。差生一样是学生,只是自己还没有对其潜力进行正确且高效的开发。这样的态度会使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差生转化活动得以更好地开展。

二、对差生进行实际研究

要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差生进行转化,教师需要对差生出现的原因进行实际分析。掌握了差生产生的原因,教师就可以找到差生转化的切入点。差生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一些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不足,造成初中历史学习断层,无法理解初中历史知道的现象。也有一些学生是因为家庭环境的问题,无心投入到初中历史学习中来。还有一些学生受到社会不良诱惑的影响,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科学习中。面对这样的现状,初中历史教师要利用课下时间做差生的实际研究工作,找到每一位差生的特点以及出现的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使学生可以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对差生进行兴趣培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许多差生之所以历史学习质量不足,是因为其缺少初中历史学习的兴趣以及初中历史学习的动力。对差生进行初中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差生的成功转化有促进作用。差生对初中历史知识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来。教师要对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行提高,利用不同的手段来提高初中历史的趣味性。

比如在讲解《的爆发》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进行相关视频的观看。在视频的引导下,学生融入到的真实情境中,对产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会有一定的求知欲望。这时,教师再对事件进行详细的讲解,差生的注意力才能得到集中,认真听讲。因此,加强差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是差生转化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四、给差生学习表现机会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差生的表现就是课堂参与度不高。差生对于教师的提问不予配合,也不能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的学生自然会受到教师的冷落,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历史新知识的讲解时,不会提问差生。这就使得差生在初中历史课堂活动中颇显多余。差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肯定,就无法找到初中历史学习的动力。要加强差生的转化,教师必须要给予差生平等的关注,使差生意识到自己对于历史课堂的进展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教师要给予差生历史学习的表现机会,在课堂中可以有意利用难度较低的问题对差生进行提问,使差也在课堂中找到学习成就感。

同样在讲解的相关知识的时候,产生的原因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产生的原因有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教师可以将的原因分两点进行提问,让差生来回答产生的直接原因,让其它学生来回答根本原因。这样的提问不仅使差生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发言,还增加了差生初中历史学习中的成功体验。差生得到关注,得到表现的机会,得到成功的,自然会迎头赶上,深入进行历史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五、对差生进行合理表扬

成功的体验对于差生的转化有着直接作用,教师的表扬使差生可以得到的最为直接的肯定。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中,都有一条是希望得到他人赞扬与肯定。许多初中历史教师面对差生都有许多无奈,批评差生是常事。这样的批评不仅不会让差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反而会使差生越来越不自信,认为自己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得不到教师的肯定。教师的肯定对于学生来讲十分重要,在进行差生转化工作时,教师要多对差生进行表扬,少对差生进行批评。

比如在初中历史课堂上,面对同样的问题,差生给出的答案并不全面,但与其历史学习能力相符。教师不能用要求历史学习能力高的学生的要求来衡量差生,教师要对差生进行鼓励。像“你给的答案很正确,要是更全面一点就好了”或者“从你的答案来看,教师看到你的进步了”这样的话语不仅表扬了差生,还给了差生进步的动力,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初中历史中,教师要多多利用积极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促进差生的转化。

综上所述,差生的转化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差生是教学对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差生进行关注,才能使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针对现在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笔者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差生转化方法进行了几点分析。希望当代初中历史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加强对差生的关注,使初中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得不到重视

大多数的学校、家长和教师都把初中历史认为是副课,视为小三门,所以往往在考虑学科教学时历史课就被搁置在一边,好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花费时间就会影响主课教学,会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因此教师在对待初中历史教学时,只求能过得去,忽视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中考指挥棒的原因,很多学生都只重视主科课程的学习,在对待历史学科的态度是,第一年认真学习,第二年兴致不高,第三年则是不当回事了。他们心里清楚,中考中历史学科派不上用场。因此在平时的历史课中,有的学生做主科作业;有的学生不注意听讲。秉持这样的学习态度是不能使历史课堂产生有效的教学成果的。

3、教师课堂提问不科学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历史教师的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在课前不精心设计问题,因此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随意,想问什么就问什么,没有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现今的认知水平。基于初中历史的学科特点和考试方式,有些教师提问的问题大多数是识记性的,可以直接从课本上找到相关的答案。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认为历史课枯燥无味,也会打消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4、课堂管理松散

一些初中历史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意识,认为管理学生的任务是班主任的事。有了这种想法,就常常会出现当自己的课堂有问题时,总怪班主任管理不当,班级的学习风气差,而不从历史老师自己身上找原因。历史教师的待遇和其他主科相比也相对较低,不同的待遇和地位造成了历史教师的不满和抱怨,教学工作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5、缺少教研氛围

现今,初中历史教学研究存在着误区。与语数外的频繁教研活动相比,初中历史教学很少得到学科教研员的重视,初中历史教师很少有外出充电和交流的机会,即便是在学校内部进行初中历史教研活动,也只是逢场作戏。

二、改进策略

1、建立温馨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

在新时期,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权威式、命令式和强制式的管理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对抗,激化师生间的矛盾,不利于教学开展。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里,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转变自己的学生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发展中的人。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进学生的头脑里,教师只能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感受事物,自己去分析、思考。初中学生又是一个身心都还不成熟的人,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都有不足之处,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运用恰当的教育策略来帮助学生。每个学生的环境、经历都不同,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接受你的教育,“爱”是连接师生的桥梁,用用真情来营造良好的实施关系。

2、培养与营造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氛围

目前,我国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仍存在着教师课堂效率低下的现象。如何使初中历史教师拥有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所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所以要学好课程,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导师。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点。众所周知,兴趣是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养的,就像学习心理学一样,需要引导,需要诱发兴趣的产生。如何为之呢,这就要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长此以往,也就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如果对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增加了,学习状态就会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主动性就提高了,那么学习的效率就进一步提高了。

3、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推销自我,个性得到了极大张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认知逻辑、实施方式、处理方法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情况,而不是某种形式。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作教师的就一定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不能包办学生的一切。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参与教学的程度及其学习的效果,都与我们教师的导语有很大关系。所以一堂成功的历史课,首先须看课堂导语是否精彩。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导语具有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和启发诱导作用。授课前一段精彩的导语,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计的导语要精,简洁明快,不能过长;要巧,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准,找准切入点,使学生的思维能够顺势进入新课的轨道。因为,历史本身看不见,摸不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把一些较为枯燥的文字变成有趣的提问,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提高教师能力与素质

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关键。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学思想。用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来指导教学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问题。只有真正转变和更新观念,才能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才能使素质教育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因此必须努力的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其次,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自己不光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还应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只有创新型的教师进行创新型的教学活动,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最后,教师要自我反思,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益。

5、注重教学评价的兼顾性和多元性

历史教学的评价,对于初中生而言,除了考试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上的评价,教师也应注意在课堂上的情感评价,要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学习目标达到的程度进行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评价。对于初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丰富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必须在适当的时间以恰当方式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表扬和激励,会使教学效果更好,从而保持教学的良性循环。当然历史学科的终极评价目标是培养学生识人明己,知往鉴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人格意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将是一项长期的、充满困惑和不断充实提高的过程,本文不过是个浅显的尝试。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该成为能工巧匠,用理性串起鲜活的历史,引导学生凝视历史,思索历史背后隐藏的本质,在喧嚣和浮躁中,静下心来,不遗余力地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

作者:张艳丽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开安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铎全,主编.历史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童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之误区[J].中学历史教学,2003(5).

第9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生本理念 应用

随着在初中历史课堂集教学中升本理念的广泛应用,每个教师都应思考该如何让学生主体参与到教学中,以及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及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实际情况发生,引导学生在每节历史课中都能主动思考和探究,从而完成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1 生本理念相关概述

生本理念,指为学生设计好的教育体系并充分以学生为主体,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生本理念的运用都极为广泛,由于其自身理念高度尊重学生和全面依靠学生使其在教育界受到了广大好评。生本教育理念区别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可让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教育的初心和真谛,使教育回归最原始的本质,从而享受教育给自身带来的乐趣。它所传达出的教育观则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生本理念的课堂是区别于其他的课堂的,它不是一种短期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分数不过于注重,反而对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生本教育在教学组织上鼓励先学,而生本教育所实施的则是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教育模式。发展学生的感悟是教学的核心目标,学生只有学会了感悟,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生本教育的课堂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课堂,更是注重人文发展的课堂。

生本教育所产生的作用:这种教育对学生成长期不进行过多的干扰,以往的教育则十分重视在学生学习成长期增加繁琐的考试,以此来巩固知识。而生本教育则提倡减少或取消考试,让学生在有更多自由的空间下成长。生本教育还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劳动可产生自然朴素的美德,而学生更应在课堂中回归主体地位,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用成长期中自然而又丰富的感悟和积累去换取优异的考试成绩,而对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也应换成评研活动,削弱对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让教师和学生都回归到最原始的教育本质中来感受教学中所涵盖的真善美,而德育教育的效果就充分展现了出来,因此课堂教学也形成最自在和朴素的德育过程。

2 生本理念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1 创设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创设相关问题情景,以此来调动学生思维。初中历史教学则要对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来进行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疑激趣,以疑启之来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习《》一课时,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于危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之后在课堂上引出“英国人为什么要在中国走私鸦片的问题”,学生在展示所搜集的资料之后,教师对此做出充分引导后再进行二次设问:如,英国人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这样不断层层递进,由深到浅。学生的思维就会不断跟着教师的引导而移动,教师可在这时引入和《》的知识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深层思考,历史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2.2 创设高效课堂教学,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空间

教师要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思考时间,每当教师提出问题后,教师都要针对学生的反应给予他们更多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以此同时教师还可预留出相应的时间让学生来提出设问,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只有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行,才能开展和确保高效课堂。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学可通过不同形式来展现相应的教学内容,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思维点,以此来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历史的质量。初中学习历史并不是一天两天可完成的,更重要的则是学习方法的纳入,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要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而让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提升班级整体历史水平。

2.3 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在初中历史课本中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教师单凭在课堂上运用书本知识来进行教学,就初中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有时甚至是无法理解。但如果运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把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强大的图片和音频功能,不仅可以使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具体化,也可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学生学习历史仿佛身临其境,其学习状态也是自然而主动,学生在这过程中还可参与讨论和交流,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更好地得以实现。

3 结语

总之,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学中运用生本理念,要时刻坚定“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增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教育不断走向多元化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提高教育水平纵深化发展才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动力。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历史;有效教学;探索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各学科的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有效教学就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成功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获得了实质的进步和发展的教学。我们的教学是否有效,都应以学生最终是否有所进步,是否有所发展,是否有所创新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就初中历史而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影响初中历史有效性的因素很多,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有效的课堂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极为重要的一环,好的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从课堂一开始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当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就能够顺理成章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因此,我们必须精心设置导入:故事导入、猜谜导入、图片导入、设疑导入、歌曲导入等等,不一而足。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一定能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效。例如教学《人类的形成》,本课其一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我设置了这样的导入:请同学们说说:女娲是怎样造人的?谁能讲一讲“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吗?神话传说与人类的出现有着怎样的不同呢?课堂一开始就从中国和欧洲神话传说导入,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这样的导入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地实施生活化教学

“回归生活”是我们初中历史新课标的新方向,也是我们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现实是历史的沉淀。历史与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的历史老师要让学生喜欢历史,主动学习,就应必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寻找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连接点,要让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历史,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历史。美国著名学者杜威曾说过:“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为了让历史教学更有效,我们的历史教师必须让历史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历史指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鲜活的现实生活中学习历史、体验历史、理解历史、运用历史,让枯燥的书本充满生活的气息。这样的历史课堂教学一定会充满活力。例如,教学《“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时,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我让学生回归生活:同学们,你们看过水开时锅盖被顶起的情景吗?之后顺势教学:据说,瓦特小时候看到水壶中的水烧开时,蒸汽顶开壶盖,受到启发,激起了他的探索欲望,最终促成他的伟大发明。你对这一说法怎么看?这一问能让学生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去理解、去审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教学一定能够收到事倍功的效果。

三、让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探究

新课堂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积极互动、平等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的老师必须走下“神坛”,成为学生课堂的组织者,思想的引领者,学习的促进者,成为“平等中的首席伙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更有效,就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去探究学习,才能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全面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让历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四、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展示,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信息来帮助我们的历史老师形象直观的呈现教学内容,能放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能大大缩短教学时间,能加大教学容量,增强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更有效。例如教学《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一课中的“阿拉伯数字”的由来时,在学生阅读本目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用多媒体投影《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引导学生理解:在古代,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连接起来;一些商人往来其间,传播文化,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使者,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然后对照《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引导学生弄清陆地和海上商路的主要路线、沿途的自然条件、重要地点。这样的教学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全面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我们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必须迎接新的挑战,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坚持“以学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去,使学生在参与中思考,在质疑中明辨,在讨论中碰撞,在理解中创新,让学生在全程学习中获得真正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陈靖,广西教育B版,2011年第7期;L[2]《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陕西教育出版社,李文森,2008年;

第11篇

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在抓住课堂的同时,将触角向课外延伸,通过行之有效和内容丰富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能力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课外延伸

对历史教学的概念进行分析,应当包括课内课外两个方面,这体现了知识和能力以及情感的融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初中历史教师要注重理念创新,要对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要义,特别是要注重抓住课外信息资源的融合,以积极拓展历史教学空间,使教学更加生动高效,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分析。

一、历史教学拓展的意义

历史教学拓展,是指在立足课堂基础上进行的课外延伸,将各种有利于历史教学的资源整合起来,打造更加活泼生动的历史教学过程。教学拓展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1.有助于增加教学空间。狭隘的教室课堂无法完全满足历史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要重视对课外活动空间的拓展,通过教学改革让校园内外处处变为课堂,特别是一些具有较高意义和价值的场所,可以较好地辅助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

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从课堂带向课外,从教材走向丰富的历史百科全书,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有效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学习情感将会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参与。3.有助于深化理解。将历史教学向课外延伸,借助于丰富的拓展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集聚更多的资源要素,加深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

二、历史教学向课外延伸的主要方式

初中历史教学中,向课外延伸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方式:

1.指导自主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积极向前拓展,就要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足准备,通过自主地搜集一些资料,加深自己对历史教材的理解,为课堂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我在教学工作中要求学生提前介入历史学习,自主搜集研究资料,配合课堂教学的开展。例如,在教学《“”的十年》之前,我要求学生向家庭中亲身经历过这一时期的成员进行询问,了解他们所经历过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也可以从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角度搜集关于时期的一些数据,从而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丰富的感知基础。

2.立足生活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历史要知古论今,教师要寻找历史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点,进而立足这些生活的变化开展分析研究,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更深地理解。例如,教学《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着手,看看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每天吃的食物、用的表以及餐桌上的变化代表了什么样的趋势?家庭出行的交通工具有了什么样的变化?这样的一系列变化即是完整的社会发展路线图,从家庭生活条件的变化、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从小的角度折射出大的主题,有效增强了历史教学对学生思想引领的功能。初中历史教材中的许多章节都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广大教师要能够立足生活的变化,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对比,从而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3.针对时政热点组织讨论交流。当代初中生接触的信息很多,信息来源渠道也非常广,因此要提高学生思想教育成效,完全可以在历史教学中结合时政热点组织讨论研究。除了课堂有限的启发引导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外组织讨论交流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教学《钢铁长城》之后,我组织学生自主搜集有关我国军队建设历史变迁的资料,并将之与当前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材料相比,既使学生纵向了解了中国人民自身建设经历了哪些阶段,同时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当前我国国防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通过文字图表资料等信息的补充,同时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了专题讨论,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针对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也可以进行探究,使其对我国国防力量的现状加深理解,对中国人民有能力维护祖国与加深理解,进而使其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样的交流活动较好地巩固了课堂学习成果,而且深化了思想教育成效。

4.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强化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拓展活动,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思想教育效果,提升历史教学成效。例如,在教学《血肉筑长城》之后,为了让学生牢记这一段屈辱的历史,进一步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形成报效祖国的责任意识,我在教学之后组织了专题演讲活动,学生在演讲中既表达了对当年日本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同时也进一步阐述了从中国屈辱的近代史发展过程中应当汲取什么样的教训,当代青少年应当怎样去努力。演讲活动将思想教育推向了,这对青春期的青少年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体现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功能,使其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没落的思潮。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图片展览、历史学习心得体会交流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受到教育。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从课堂向课外进行拓展延伸,既能聚集资源,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打造更加高效的历史教学活动。

作者:杨琼 单位:江苏省南通易家桥中学

参考文献

[1]许扣锁.初中历史结课形式简谈[J].中学教学参考,2014(04).

第12篇

摘 要:教育改革使初中历史教学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其中,史料的运用就是很好的证明,通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史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初中历史教学效率有所提升。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史料知识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合理运用

历史教学需要学习和记忆很多的知识点,而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单一的教学模式,以课本为中心为学生讲解知识,这样不仅无法开阔学生的视野,也会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效率一直不够理想。而史料知识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让历史教学变得很受学生喜爱,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地就得到了提高。

一、选择鲜活的史料使教学富有活力

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时候,史料的选择要以课本为基础,选择学生易于接受或较为喜欢的史料知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活跃的气氛,使课堂更加生动、富有活力。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杨贵妃与荔枝的故事,可以通过“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个历史典故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之后在引入古代各个皇帝的生平、喜好和事迹,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觉得更加有趣,增添了学习的趣味性。

二、适当地选择史料使教学更加高效

史料的选择不仅要符合课本,同时更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可以与学生多沟通,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选择的权利。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搜集史料素材,让学生自己亲自去搜寻需要的知识内容,这样学生记忆会更加深刻。例如,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二战时期日本所做的种种劣迹的行径。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了解的知识,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深深地记住我国人民曾经受过的苦难,并体会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取得的胜利是多么珍贵,进而更好地燃起学生的爱国情操和热爱当今生活的情感。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可以有效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使传统教学方法焕然一新,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学习效率也可以有所提高。史料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生机,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探索和推广,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张东光.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合理运用[J].青年与社会,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