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17:16: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手术室优质护理总结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手术室作为临床护理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更新手术室护理工作观念,从服务细节着手,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1]。我院于2013年1月开始,开展手术室“音乐伴我手术”的服务项目,获得了临床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3年6月间接受“音乐伴我手术”的服务项目的患者300例,其中男性184例,女性116例,年龄16―72岁,普外科手63例,骨科手术61例,妇产科手术56例,心胸外科手术43例,泌尿外科手术37例。
2方法
2.1术前访视护理
2.1.1术前1天巡回护士首先到病房仔细阅读病历,收集有关病历资料,从各方面进行准确评估,制定术中相应的护理措施。其次了解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诊断、血型、各种生化检查、拟定手术名称、切口部位、麻醉方法、手术、既往史、过敏史、皮肤准备情况、机体有无障碍及对手术的认知情况,然后到病房并全面仔细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家庭、信仰、文化、对手术的要求等,提供有关手术、麻醉及术后恢复过程的信息,帮助其消除不安,从而消除不必要的猜疑、忧虑和恐惧心理,同时有效减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1.2沟通是优质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讲解进入手术室后的各个环节,在患者进入手术间后,会听见舒缓的音乐,音乐会陪伴患者直至手术结束等,让患者感受到手术室护士的责任心、关心和爱心,以及对患者的人性化的关怀,为手术治疗取得最满意的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2-3]。
2.2术中护理
2.2.1手术当天,由术前访视的护士到病房接患者,减少护患之间的陌生感。
2.2.2优化服务流程 手术患者是手术室护理服务的主题,创优小组结合工作现状,认真梳理工作流程,寻找潜在缺陷,优化服务流程;使用手术患者交接记录单:记录术前患者一般情况、术前核对、恢复室、术后一般情况等进行交接,交接双方签字确认,明确责任,细化交接流程,较少安全隐患。
2.3细致、有效的术后随访
手术后3d内完成术后随访及满意度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研究。本次调查问卷由专门的医护人员参考相关资料[4]。进行设计并在调查前取得相关专家的认可。手术后3d内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小组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总体印象、对手术前后的主观心理感受及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操作技术及健康教育等服务评价等。
2.4医生舒心
手术室是外科医生救死扶伤的战场,为了给病人成功实施手术,医生的状态尤为重要。手术间疲惫的外科医生听到舒缓的音乐,缓解医生的疲劳,调节医生的情绪,快乐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能使其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对医生进行半年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医生对于护理工作及优质护理工作是否满意等。
2.5效果评价方法 比较实施优质护理前(2012年7月-2012年12月)及实施后(2013年1月-2013年6月)外科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的比较。采用SPSS1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3实施效果
4讨论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手术室护理;护理效果;护理体会
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作为本次施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对象,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有关资料和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共有11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50例;年龄32岁至65岁,平均45.8岁;手术类型:四肢手术36例,子宫部位手术14例,卵巢部位手术16例,肝胆部位手术22例,胃肠部位手术22例。患者的文化程度均高于初中,能够正确回答调查问卷的相关内容;患者的精神状况良好,意识清醒;所有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完成。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文化程度、精神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质量调查资料均保存完整,对上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焦虑情绪发生率和护理质量满意度;共发放调查问卷110份,当场收回11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
1.3 优质护理方案
1.3.1 术前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手术的流程、手术室环境,耐心解答患者与家属的疑惑,消除其顾虑;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其他病史等进行了解和掌握,认真进行术前评估,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对于明显焦虑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了解导致该负性情绪的原因,并进行有效调节,让患者能够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
1.3.2 术中护理 在协助患者由病房进入手术室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安静,速度平稳,避免颠簸和碰撞,预先将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人体最适合范围,使患者在进入时保持较好的状态;借助术前访问与患者建立信任,与患者做好术前沟通,通过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减少其恐惧感;加强患者的舒适度,如提供枕头、毛毯等,对有关节性疾病的患者提供棉护垫;术中对非手术部位可加强按摩,避免其水肿,对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导尿、输液以及吸氧时必须要保持轻柔的动作,在手术过程中必须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出现了异常情况,必须要进行及时的纠正,麻醉师用药时必须需要给予良好的配合,确保输液、输血的畅通。手术步骤的配合需要器械护士的高度默契,所有的手术用品必须完备。查对制度必须要在手术过程中得到严格的贯彻落实,缝针、器械、纱布等必须要认真仔细清点,严防因此出现差错乃至事故,护理记录单需要进行认真填写。患者进入手术间之后通常会非常紧张,此时护理人员应该陪在他的身边,采用安慰性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例如,适时安抚患者,握住患者的手,和患者一起做深呼吸,抚摸患者的头部,使患者感受到舒适与温暖,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术中不说与手术无关的话,让患者相信医生护士都在全心全意地为其工作,使患者有舒适和安全感。对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疼痛等及时解释,并嘱咐其深呼吸,以减轻反应,对清醒的患者与其谈话分散注意力,以提高痛阈,减轻不适感。
1.3.3 术后护理 术后用温生理盐水将患者皮肤上的血迹擦拭干净,为患者盖好被单,并采用搬移布单法送至病床,避免过度震动;术后加强回访次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并与患者家属和管床护士进行交流,在患者苏醒后可进行简单的沟通。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χ±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以P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中4例(7.27%)出现轻度焦虑,2例(3.64%)出现中度焦虑,未发生重度焦虑,焦虑发生率为10.91%,对照组患者中5例(9.09%)出现轻度焦虑,10例(18.18%)出现中度焦虑,3例(5.45%)出现重度焦虑,焦虑发生率为3.2.72%,研究组在手术前后的焦虑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旨在通过在围术期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来提升护理质量,增大患者的满意度并缓解其负面情绪,最终处理反馈意见,进而提升护理质量。与以往的护理质量提升相比,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实施的时间较长,不仅单单关注术中,而且还进行术前和术后的关注,且这两个阶段在提升护理质量上很有必要。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焦虑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参考文献
[1] 张洁冰,田芬霞,郭书芹,于红霞.人文关怀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体现[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05):144—145.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相比以往“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术前术后访视工作已经成为手术一项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通过访视工作,我们不仅可以更加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同时可以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随着工作开展,也发现了一些具体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完善此项工作,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更加优化访视工作的开展。
术前术后访视已成为手术室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手术室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它体现了现代护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打破了手术室护士只是在手术间配合手术的传统工作。这项工作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并配合手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让手术室护士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在分析发生这些问题的环节和原因后,我们及时采取了改进措施,现总结如下:
1 术前术后访视存在的问题
1.1 访视率低
1.1.1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因为没有专职的访视人员,手术室护理人员只有在当日手术全部结束后方可进行访视工作。然而,手术的结束时间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常常会发生护士与手术患者擦肩而过的情况,以至于错过了直接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佳机会。其实,往往术前的访视工作尤为重要,因为在访视期间,手术室护士要与患者交代许多术前的主要事项及准备工作,同时在这段时间里,也是我们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需求,消除其紧张感的时间。
1.1.2 手术科室间不协调 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间的衔接不够完善,有许多原因造成访视工作“落空”的现象,比如:术前医嘱延迟、患者转床没有及时通知、患者请假回家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患者不在病房内等。因为手术室护士工作相对紧凑,没有时间多次去病房进行访视工作。
1.2 专科知识缺乏 部分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按访视单内容简单的按部就班,只是告知注意事项、手术安排时间等。而忽略了对手术患者介绍一些手术麻醉与手术过程的初步印象,减轻其因手术环境及流程的陌生产生的紧张及恐惧感。其中也包括新进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因其自身还不具备足够的专科知识,而无法清楚的介绍相关专业知识而只选择单一的访视内容,导致术前访视不具体、不深入,无法完全达到术前访视所需达到的最终目的。
1.3 语言沟通技能缺乏 调查显示,65%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护理语言使用不当所引起的。我院手术室30岁以下年轻护士占全科比例的二分之一。有的刚从学校毕业就分入手术室工作,她们普遍年纪小、阅历浅、社会实践经验少、人际交际能力相对较差。当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无法及时正确回答时,会脸红、语气迟疑,显得不自信,这样只会增加患者的不安全感。另外,我院地处城乡交界处,许多患者来自农村,本地口音重,特别是老年人,语言上的沟通障碍直接影响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1.4 访视流于形式 手术室护士对访视工作不够重视,过程简洁、仓促,或直接让实习护生进行访视,有应付走过场之嫌。特别是对于术后回访,更加不被重视,往往只是一笔代过,不能为我们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提供最直接的建议与依据。
2 改进措施
2.1 纠正手术室护理人员理念 科内组织学习优质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每一位护士认识到访视工作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引起全体护理人员的重视。术前术后访视与手术的配合一样重要,都是手术室护士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在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也是为手术做好一个充分的准备。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访视工作,而不单单只流于形式。
2.2 合理安排手术护士工作,规范手术室工作流程 手术访视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应克服手术量大、人力资源不足等各种困难。手术护士在术前一天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把访视工作等同于准备手术前所需物品仪器设备一样,是完成每例手术的工作流程之一。护士长每月对访视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需要完善、改进的方面,并作为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
2.3 提升手术室专科知识水平 科内指定专科知识培训计划,让年轻护士参加手术室护士适任培训,以各种形式吸取知识,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恢复。手术能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如:神经性高血压及循环系统疾病。这样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部分是手术患者过于担心手术成功与否、手术后的疼痛情况,这都是手术患者对手术和麻醉信息及其安全性缺乏了解所致。
2.4 争取手术科室的支持 访视工作涉及到各临床手术科室,需要各科室医生与护士的配合及支持。病房护士可告知手术室护士来访视的时间段以及访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合理安排患者各种术前准备及检查的时间,减少访视落空的现象发生,提高访视率。
1.1一般资料
我院为县级二级甲等医院,手术室共有手术间4间,2011年和2012年每年平均手术量一千八百余台次,其中无痛人流术年平均约一千台次,其余手术八百余台次;护理人员5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1人,护士2人;大专3人,中专2人。
1.2程序化管理方法
1.2.1编程
根据手术护理配合工作的时间顺序、手术的轻重缓急、手术室护理各班职责进行汇总,制定程序化护理管理程序,具体分为术前、术中、术后三步骤。①术前准备:术前护理配合程序化管理内容包括术前1d对患者的访视等患者准备;手术前晚护理人员复习手术方法步骤;物品准备、药品准备、器械准备;与病房护士进行患者交接以及麻醉配合、切皮前,暂停片刻进行患者及手术部位的再次核对等,防止接错患者;各项物品、药品、器械准备就序;静脉穿刺固定妥当、麻醉配合到位,所有护理准备工作就绪,不让医生等候,防止开错刀、做错手术等。②手术中:包括器械护士熟练掌握手术步骤,及时传递手术所需器械、物品,术中意外状况能快速反应、准确配合手术医生进行处置,手术结束前清点器械、物品;巡回护士观察患者病情,随时调整、提供手术所需的仪器、物品,填写护理记录单等。此步骤的程序管理要求护理配合上能满足手术所需、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完成。③术后:包括对手术器械物品进行处理、清洗、保养、消毒等,协助医生完成连接管道、敷料固定等最后手术程序,送患者安返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班,术后2~3d行术后访视。此步骤的程序管理要求手术器械的妥善处理、保证下次手术的需求,做好患者的安全运送及患者意见的征求工作,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2.2实施
程序化管理编程制定后,护士长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程序化管理的概念、目的、方法,使护理人员了解程序化管理在当前护理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意义、手术护理配合程序化管理的工作重点和目标;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对各专科手术护理配合知识的业务学习和专科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强化程序化管理知识并发放相关学习资料,督促护士自觉学习,将其实施到各项工作中。
1.2.3检查、评价和反馈
程序化管理实施过程中由护士对自己的每一台手术、每一个工作日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进行自查自纠、自我评价以及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评价,科室质量检查小组按照质量检查细则对器械和巡回护士各项程序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护士长采取跟班的形式进行检查、评价、指导。每月由护士长对手术科医生、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查阅不满意的原因,并在每月的护士例会上进行反馈、总结,分析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科室成员共同探讨提出持续改进措施,确保每位护士能遵从程序,按步骤落实工作。
1.3效果评价
比较2011年和2012年患者、手术科室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自制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表,于术后第2~3天在回访时发放,由患者自行填写,问卷有10个内容共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本组问卷共发放3602份,均全部回收,回收率100%;自制手术科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每台手术结束后发放给该台手术医生进行填写,问卷有10个内容共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1年和2012年比较,2012年患者、手术科室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均较2011年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讨论
3.1手术室护理配合程序化管理的意义
护理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在医院统称护理管理者,他们站在不同的层面对护理工作人员、技术、设备、信息、财务等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系统的管理。随着医疗质量的不断改进,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工作不断发展,手术室护理配合质量日益受到临床手术科室医生和患者的关注,为每一位手术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配合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所在。程序化管理是对于按照工作内在逻辑关系而确定的一系列相互关系活动的管理方式,管理者把反复出现的业务编制成具有相对确定性的程序,执行人员按照编程好的程序去执行,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2实施程序化管理前手术室护理管理存在的不足
我院是结合中西医为一体的基层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承接院内骨伤科、外科、妇科、产科的手术需求,科室配备护理人员少、手术量多,护理人员既要完成繁重的手术配合工作,又要保证手术护理质量,任务十分艰巨。由于工作繁忙,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大都由护士长独立管辖,科内护士则每天忙于护理配合的各台手术中,人手不足时护士长亦需上台手术,护理质量管理盲点较多,如手术中物品短缺或上一台术后的器械未及时消毒、医生需等待物品或器械才能继续施行手术,影响手术时间和过程,从而增加了麻醉和手术的风险;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不熟悉手术步骤,器械传递不当,引起医生不满等等现象导致手术医生、患者对手术室工作不满,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低,护理质量差强人意。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安危和手术室工作的正常运转,亦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外科工作的开展,高效率、高质量的手术配合护理可促进手术室护理人员向高专业化发展,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与管理能力,从而适应手术室专科护理发展的需要。
3.3手术室护理配合实施程序化管理的效果
关键词:五常法;手术室护理;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五常法是指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最初发源于日本企业,已在临床逐渐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3]。随着现代医学诊治水平的提高,及医生对手术室护理要求日趋完美,为了加强和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水平,使护理服务更快捷、准确,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故将五常法细化到手术室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有病床800张,手术室为层流洁净手术室,有护士30人,涉及的各科手术多,工作繁重,管理复杂。
1.2方法
1.2.1总方法 成立"五常法"活动和考核小组组织全科人员参加学习五常法相关知识,树立理念,并针对目前科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按照"五常法"的要求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管理。
1.2.2具体方法
1.2.2.1常组织 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基础护理、手术室护理技能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内容,技术过硬、工作认真负责为首要的护理要求。因此,我科室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手术室的护理,以提高业务水平。遇到特殊或疑难患者当天即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向医疗请教或会诊;组织晨会学习、周学习、月学习,积累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提高了临床护理水平;组织培训考核护理技术、专科护理技术、各种穿刺技术、抢救技术。
1.2.2.2常整顿 根据手术室护理工作要求,拟定专科护理质量标准,护士长一日五查,检查质量标准的落实,对护理人员的存在问题和工作流程经常进行讨论整顿;针对低年资护士,经常整顿工作作风,加强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法律知识方面的教育,实施亲情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经常采用自评或互评的方法评价,广泛征求患者、家属、护士的意见,对于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所在,整顿出改进措施;手术常用的仪器、设备按照规定定位、定量,摆放整齐,明确标示;做好手术间物品、仪器登记、外借记录,以方便使用。
1.2.2.3常清洁 清除手术室的污物,保持工作环境和仪器的清洁,手术30 min前开启层流系统;仪器、设备保持清洁,使用后终末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做好仪器手术后的消毒、保养和维修工作,确保下次手术正常使用,做好污水、血液污染仪器的清洗、擦拭、消毒工作,可浸泡消毒的配件先浸泡后再消毒。做好一次性物品处理工作,避免再次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1.2.2.4常规范 规范护理工作标准及考评办法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严格按标准进行管理。选派护士骨干外出进修学习,带回先进管理理念融入标准中,适时更新管理流程,让护理人员的行为更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不断重复前面所讲的"三常"。规范手术间仪器放置、登记,定期检查、检测仪器功能;使各种抢救器械始终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物品药品的规范管理,减少因个人主观因素所造成的错误事件发生;护士长定期按工作标准及考核办法检查规范落实情况,按绩效明确的奖惩。
1.2.2.5常自律 要求手术室护士按照"五常法"理念,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本职工作。护士长首先以身作则,坚持运用"五常法"管理,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坚持一日五查制,点患者、重点护理人群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护士、医生、患者、家属沟通,及时解决隐患;责任护士做好自律,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自觉的完成本班工作,与优质护理的绩效奖惩兑现;叮嘱患者家属自律,遵守医疗秩序遵守医院规章制度,配合医务人员管理患者;患者同样自律,根据自身疾病特点,按照医生、护士的要求配合手术进行。
2 结果
五常法实施后,患者满意度由90%提高到98%,医生对护士满意度由89%增加到99%,实施前后满意度差异显著(P
3 讨论
五常法在临床应用较多,通过结合骨科、儿科、内镜中心等科室的具体情况,该方法得到了很好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5-6]。
手术室是关乎全院急救和所有外科科室诊治的重要科室,所以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和手术室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均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无疑为患者的诊治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6]。护理管理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护理工作者业务水平的提高。我们将五常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适应了现代护理的要求,使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与水平[4]。我科实施"五常法"之后,取得了如下良好效果:首先,促进护理工作人员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工作自律性形成,改善了护理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和专业技术水平;其次,根据规范管理,并对手术室人员进行业务和管理培训,手术室仪器管理到位,标示清晰,摆放合理;手术室事故发生率大大降低,促进了护士与医师的配合,增进同事合作,减少摩擦与工作失误机会,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手术患者、手术医师满意度显著提高,手术室护士对工作满意度大大增加,为患者的手术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
总之,该方法高效、执行力度强,为护理管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因为有正确的理念和共识,按照规范办事,从而为医护,为护患,为护士与护士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减少工作失误与意外的发生,有效的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提升了医院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全小梅,范丽英. "五常法"在内镜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19):4047.
[2]邹丽君. 护士长运用五常法在骨科优质护理病房规范化管理实践[J].吉林医学,2013,34(3):7089.
[3]宋科,周俊英,侯晓丽. 五常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7):286-287.
[4]郝敏. 护士长运用"五常法"在骨科优质护理病房中的规范化管理[J].医学与社会,2015,6(28):39-40.
在产科护理中实施风险控制,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对保证手术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文选择在我院进行生产手术的98例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风险控制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旨在为相关理论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自2015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生产手术的98例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6~41岁,平均年龄(34±1.67)岁。将这98例产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风险控制护理。
1.2 方法
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主要包括:观察患者病情的发展变化,随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并发症,叮嘱患者按时吃药等。
观察组的49例患者实施前馈控制方法[2-3]。(1)护士长建立手术室质控小组,制定完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案》,切实保证患者安全。并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常见护理缺陷进行总结,寻找安全隐患,总结预防性护理措施,并组织手术室护士学习。(2)我院产科患者手术中的护理缺陷主要包括:手术中器械准备差错,物理损伤,化学损伤,用药错误,输液错误,输血错误,保温不当,患者标本丢失。对于上述情况,制定表格,形成常规手术室护理内容。(3)建立缺陷防范监督体系,完善护理安全的预防措施。在此基础上,实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对原有的排班模式进行合理的调整,实行分层级护理模式。确保每一个护理小组内的高、中、低职称护士合理搭配,防止人为安排造成护理缺陷的发生。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为中心目标,制定人性化、个性化的优质护理。(4)使用多种方法加强护士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鼓励手术室护士参加各种自学考试等,并组织骨干外出学习,定期进行护理查房。
1.3 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分为护理缺陷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两个方面。
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评价标准为:满分为60分,依次分为良好:51~59分;较好:41~50分;中等:31~40分;差:21~30分。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手术缺陷发生率
观察组手术患者的手术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缺陷发生率的比较 例(%)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1.1对象
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的基础上,笔者在近期对我院东区手术室在职医生、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共包括医生护士20人,在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前后,问卷分两次进行,时间跨度半年。
1.2方法
对于本研究课题,笔者设计调查问卷A、B两种:前者针对手术室医生,后者面向手术室护士。主要问题是对医生护士日常工作难题的解决和工作效率的影响等方面。
1.2.1问卷内容
从问卷的具体设计来看,问卷A主要涉及医生,内容主要围绕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医生对手术室工作的认知情况,包括科室管理、手术室环境维护、手术间安排情况等,其中还涉及工作能力态度、教育能力、物品配备、手术呼应配合等层面。结合以上问题,问卷共谈及10多个子项目,要求按等级赋分,最高100分,不满意为0分,中间层次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赋分90或80分。问卷B则主要结合手术室护士展开,内容主要围绕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护士对本科室工作开展的认知情况,内容包括护理难度、护理质量、生活影响、对工作环境的认知、心理压力等层面,共分出10个子项目。与问卷A一样,要求按等级赋分,最高100分,不满意为0分,中间层次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赋分90或80分。
1.2.2问卷实施
问卷实施过程中,调查者将问卷交由科室负责人发放,分发前调查者做简要说明,对调查目的、填写要求、记名方式进行解释,并要求对相关整改信息进行备注。问卷完成,由调查者统一回收。因为组织到位,两次问卷回收率都做到了100%。
1.2.3问卷处理
结合两次问卷的情况,研究者将相关数据整理,录入计算机程序分析处理,得出两次问卷的调查结果。结合两个问卷的调查结果,研究者得出相应整改结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医生、护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据此提出并实施整改措施(推行人性化管理模式)。
2问卷结果
2.1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
根据问卷A,结果显示医生对“手术间安排情况”满意度最高,达到94%,对“手术物品准备”满意度偏低,数据为68%,10多个子项目中平均满意度为80%。实施人性化化管理后,医生对“护士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最高,达到98%,对“手术物品准备”满意度还是较低,但满意度已达到88%,15个项目的平均满意度上升至97%。从中可以看出,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后,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有了明显提升。
2.2影响护理满意度的因素
根据问卷B的调查,特别是护士的自我剖析,将造成护理工作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纳为9项,主要是交通因素、压力因素、家庭因素等原因。
3讨论
针对问卷结果,笔者联系科室主任,召开讨论会,进一步分析问卷结果,并一致确认以下几点是影响护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交通原因”是影响满意度低的主要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家与单位之间距离太远,上班途中会遇到不可避免的外因影响;二是下班总想尽早到家,会有提前离岗想法,三是夜班途中存在不安全的因素。这会造成护士工作中的烦燥情绪,继而影响术前准备等工作。“压力原因”是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第二个原因,随着医学的发展,高、精、尖技术的广泛应用,加之社会心理支持不足等种种因素存在,使手术室护士长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这体现在三个层面原因,一是一线护理人员缺少,工作量较大;二是护理工作的专业性要求护理人员应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以便适应专业发展需要;三是行业压力过大,责任要求过重,造成心理承受压力过大。“家庭因素”是第三位的影响因素。实质上来讲,因为护士专业的特殊性,女性从业人员居多,他们既承担着繁重的家庭事务,还担当着工作上的沉重压力,更有甚者,家中可能还有病人需要照顾,这都影响了他们对工作的投入,影响了工作质量。
4措施
从问卷结果可见,手术室医生、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都有待提升。实践也证明,提高手术室日常运行效能,进一步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凝聚力和职业认同感,护理管理水平提升尤为重要。就笔者看来,我们从以下措施入手落实实施人性化管理。
4.1完善科室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本次问卷调研结果,我们更坚定了实施人性化管理的信念。为了更好地实施人性化管理,结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颁布实施,手术室因地制宜,结合科室特点开展工作,首先就是对医院各项规章进行完善,尽力在制度层面上避免手术失误的发生。具体来讲,手术室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完善:一是术中配合,像巡回护士坚守岗位问题、各项有创操作前告知问题、手术间环境管理问题等;二是组织纪律方面进行细化,像迟到30min和迟到1h有明显的处罚区别;迟到一次和迟到三次有明显的区别;事假和病假有明显的区别;工龄假和病事假有区别等。三是对工作质量进行量化管理,像有创操作每月进行个人一次性成功率统计;工作量完成情况每月进行统计;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每月进行统计等。
4.2明确各项工作岗位职责
明确岗位岗位职责,对于工作有序开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定程度上讲,明确岗位职责能让手术室工作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责任到人,保障工作高质有效完成。比方说助理护士,其职责主要是接送手术病人,这其中也分为多个类别,所以,在明确岗位职责时就可以把他们分成A类、B类、C类,让工作责任更有明确,更有利于实施人性化护理。又如,仪器室护士岗位,其职责从设备使用到设备维护,都是他们的特定职责。同时,监控各种消毒、使用大型设备等方面也包含在责任范围。这些工资职责无疑会对其科室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4.3人性化管理科室员工
针对交通问题:统计员工居住地分布情况,医院派班车或专车接送,确实不能安排的,通过医院与出租车公司协调,固定部分出租车辆用于员工选择乘坐,租车费用由各科室集中报销。另外可以提倡科室人员互助拼车,达到多赢。针对压力问题:在人员分配上,医院可以增加护士人员配备,减轻工作量上的压力;通过加强培训的形式提升业务能力并做好护士的心理疏导工作;让管理措施更加人性化,定期召开讨论会,让每个人把心中的不愉快释放出来。另外,增加集体活动,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加强心理调节,增加工作热情。针对家庭问题:科室负责人结合工作实际,排班时进行新老结合,已婚的和未婚的结合,优势互补;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家庭间的沟通,增加互信理解,取得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发挥工会或妇联的作用,对部分经济困难的家庭,给予适当资助。
4.4建立优质服务长效机制
每一项制度的长期有效落实都离不开一个长效机制的坚持建立和实施。手术室人性化管理同样需要一个长效机制的保障。比方说,手术室护理工作管理中应该推行每月进行优质服务小结,科室进行常规质控管理,对做的好的在科室晨会上进行表扬,做的不好的给予点名批评,必要时进行经济处罚。这样能实实在在让优质服务落到实处,让病号得到优惠。为了落实这项机制,手术室医生、护士长、全体护士应该坚持召开服务质量提升会,对近期工作进行总结,探讨新的工作方法思路,寻求新的人性化管理思路。问卷结果还告诉我们,人性化管理还体现在与病患的积极沟通上。加强护患沟通,可有效改进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手术室护士应通过术前访视,尽力给予其可能范围内的帮助,为手术顺利完成提供有力保障。
5小结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以我院骨科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轮科实习的护生60人为研究对象,均为女生,年龄17-21岁,平均(19.22±1.13)岁,其中,中专10人,大专30人,本科20人。按入科时间分为实验组33人和对照组27人,两组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二)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带教管理模式,选择高年资护师作为带教老师,每位带教老师带领1-2名护生了解科室管理规章、日常工作安排、护理理论及技能操作并完成骨科护理临床教学内容,带教老师负责安排护生所有工作内容及学习内容,教学秘书进行监督指导。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具体如下:(1)计划阶段(P):由护长、教学秘书、高年资护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及临床经验制定骨科护理临床带教计划,目标为护生掌握骨科临床护理理论和技能、独立完成典型病例护理、了解紧急情况处置、培养骨科护理临床思维能力、锻炼护患沟通技巧;(2)执行阶段(D):对入选的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并制定教学行为规范对带教老师和护生进行管理,采用综合教学模式,包括目标教学法、基于问题的教学法、情景模拟等,通过PPT、模型示范、视频等形式辅助教学,教学内容均按既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秘书进行监督,每周教学日不定期抽查护生教学进度;(3)检查(C):检查包括教学日的不定期抽查、每2周定期考核,对带教老师及护生教和学行为进行检查,不定期抽查根据教学计划进度随机向护生提问评估教学进度,但不评价教学质量;定期考核则以教学质量为考核指标,进行阶段小测试;(4)处理(A):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优秀表现进行及时反馈、讨论、总结,制定改善措施或表扬,并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三)观察指标。两组根据日常表现进行综合能力评价,包括教学查房、基础护理、专科操作、健康教育、学习纪律,各20分;出科前进行考核,包括理论考核、技术操作,各100分。(四)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护生综合能力评价比较。实验组日常教学查房、专科操作、健康教育、学习纪律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三、讨论
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且与实际临床操作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够很好的调动新护士或是从外科室外院调入护士的积极性,不符合现代的教学要求[2]。而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够弥补传统教学中的许多不足之处。情景模拟是指设定一个逼真的手术室情境,新护士能够感觉亲如现场,并严格按照手术室的要求完成任务[3]。这样,护士能够尽快熟悉手术室环境,掌握各项技能。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动态课堂,让新护士能够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自我技能,强化无菌观念,夯实护理基础。经培训,两组护士的手术室护理技能均有一定的提升,但是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实验组,在理论成绩、实际操作成绩以及培训效果评价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经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新护士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康志敏 吕小伟 陈玉芳 秋姗 单位:绍兴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涂娟,熊琼,陈咏华,等.情景模拟教学在手术室护理学生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2):117-118.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急诊手术;护理管理
手术室作为医院多学科患者抢救治疗的特殊工作场所,护理人员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1],紧急重症患者越来越多,手术室护士应做到快速、准确、尽职。因此,加强手术室急诊手术管理,是保证急诊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是护理管理者应该探讨的重要课题。精细化管理是由“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于1911年提出来的一个管理理念,是遵循事物发展运动的规律,以最经济、最优化的手段和方法去达到最理想的结果,实现对事物运行过程的把握。最早应用于企业界,而后被各类组织广泛应用。精细化管理以科学管理为基础[2],2014年我们把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急诊手术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的734例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在应用精细化管理前后,分析其满意度的差异。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提升护士的综合能力 为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综合水平,就要不断地接受新理念、新知识。2014年我们组织护士认真学习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知识,汲取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培养护士不论做任何工作都要有做细、做精的意识,严格要求自身行为,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追求精益求精,大家通过学习讨论、认真领会,分析手术室具体工作细节,深刻领悟注重细节的重要性,发现并提出工作中需要改进的细节之处。
1.2.2细化工作制度、职责、规范和流程 管理者水平的高低不在于让高素质的员工把事情做好,重要的是让素质一般的员工在执行同一项命令时能够按照管理者的意思,将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要做到这些,必须有标准的制度、职责、工作流程和行为规范。我们根据科室情况进一步细化了工作内容,比如:制订手术物品准备指引表、手术器械准备流程、明确术前访视具体讲解内容、每个班次每个时间段的工作流程、快速穿针引线、有效地对灯调床、舒适正确的、各类仪器的正确使用等详细的分解步骤和标准,制订器械的保养、医疗废物的处理、物品消毒的具体标准以及停水、停电、突发事件时的应急预案。
1.2.3做好护理质量控制 手术室的宗旨是生命第一、安全第一。作为手术室,要做好质量控制,精细化管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善于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管好管细节护理操作。及早发现问题及薄弱环节,并相应进行调整,使其向有利的方向发展[3]。量化管理,标准化、统一化管理均是实行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但处处体现精细化管理理念[4]。例如:对手术室实行标识管理,通过对标识的颜色、设计、材料等,明确手术室各类标识,加强细节管理,使手术间物品存放、区域划分、器械管理等达到了视觉形象统一、工作程序统一,从而提高了效率。许多质量标准都必须通过量化来体现,没有精细量化的手段、严格管理以及有效的监控和纠偏,就缺乏有力的依据。如我们运用了工作检查量化、考核量化、目标量化、布置任务量化等,明确了责任及目标、提高了效率率,降低了成本[5]。
1.2.4做好对手术医生、患者的服务 现代医院服务模式的变革给手术室护理管理带来了转变。护士要树立“给手术医生提供最满意的配合,给患者最满意的服务”“把满意医生和患者的需要变成护士的工作行动”的服务理念。护士应有细节服务的新举措,经过分析、讨论、总结并形成条文规范,要求人人执行。为了提供最满意的手术配合,我们在加强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注重与手术医生沟通,比如:针对每个医生的个人习惯做好记录,并在护士会议上学习掌握。为了给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从接到手术通知单或电话开始,要求护士的每个工作细节都要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比如给患者提供洁净的担架车、安全的手术床、温馨的问候、齐全的器械、满意的宣教、鼓励的眼神、及时的遮挡等,护士的服务要体现在每个细微之处。
2 结果
应用前有306例患者满意,满意度为83.37%;应用后有359例患者满意,满意度为97.82%,应用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应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健全了手术室的标准化管理 将手术室护理工作内容以细化的形式提出具体要求,从细微处改进了工作流程,在落实规章制度中,关注细节管理,使手术室有了一套较为健全的规范、制度、职责、流程,使每位护士的每一言行均有了标准。
3.2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 无数事实证明,祸患常积于细微。手术室工作繁忙,环节复杂,要高标准地完成好护理工作,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精细化管理影响和规范着护士的思想、情绪、行为,树立了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他们处处以严、精、细、准来要求自己,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了动力。并且使其逐渐感受到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护士们人人要求自己从细节入手,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精。不论是从服务方面、技术方面,护士价值得到了充分发挥。
3.2精细化管理使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护理工作要做到“零缺陷”,应用精细化管理规范手术室护理操作,加强安全管理,由于手术室护士业务技术要求高,风险系数大,加之工作繁琐,可能导致护理缺陷,引起护理纠纷[6]。在执行质量标准中,管理者要有精细化管理意识,这样才能促使护士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并且通过量化管理、标识管理、各物指引表等科学方法的使用,使护理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3.3提高了服务满意度 护士树立精细化管理的新理念,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文化素质,从细微处对手术医生和手术患者提供服务,使其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大大提高了护士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廖容,王琼华.实施精细化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05,5(3):5859.
[2]温德诚.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1.
[3]沈芳芳.陈咏梅.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医院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17(4):34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一种外科手段,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确切、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胆结石、胆囊息肉的最佳选择。在护理过程中除注重LC的护理特点外,我们按照优质护理示范工程要求,将优质护理服务运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中,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施行LC175例,通过全程温馨的优质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现总结如下。1 入院宣教
1.1 热情主动接待病人 护士应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病房物品的使用,介绍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使病人建立良好的印象,消除紧张、焦虑心理,对医护人员建立信任感。同时进行疾病知识的介绍。
1.2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一般检查及特殊检查的注意事项及目的。2 术前健康教育
2.1 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诉病人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会进行术前随访(手术室环境照片让患者了解手术室,消除患者焦虑及恐惧心理)。
2.2 教会病人学习术后翻身、起坐、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床上排便等护理知识。
2.3 术前禁食12小时、禁水4小时,手术当日晚间进半流食。
2.4 术前一天沐浴,术晨更换清洁病员服,贵重物品由家属保管。给病人佩戴腕带标识,嘱病人排尿,待手术室护士接病人。
2.5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胆石症、胆囊炎、胆囊息肉的首选方式,是在电视腹腔镜监视下,通过腹壁的3-4个小戳孔,将腹腔镜手术器械插入腹腔行胆囊切除,该术式为微创手术。其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费用低、斑痕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2.6 麻醉方式采用全麻(静脉复合麻醉),术前常规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以抑制腺体分泌。
2.7 术前常规处置
2.7.1 皮肤准备 由于手术需在脐部戳孔,彻底清洁脐部污垢以防脐部感染。
2.7.2 灌肠 目的清除肠道内积气和粪便,同时防止麻醉后括约肌松弛,粪便排出增加污染机会。
2.7.3 术中留置胃管,可排空胃内容物,避免因全麻咽下气体使胃膨胀,影响手术视野,给操作带来困难。同时可减轻腹胀,有利于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2.7.4 术中留置尿管可减轻病人痛苦,同时防止由于全麻术后排尿困难。3 术后健康教育
3.1 术后 麻醉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麻醉清醒时,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卧位。
3.2 术后遵医嘱给予低流量吸氧2升/分4-6h以提高血氧浓度,减少CO2的吸收,避免产生高碳酸血症;并给予生命体症监测。术后三天日测体温4次,告知病人及家属吸氧、心电监护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如:不在病室内吸烟,心电监护报警时及时与护士联系等。
3.3 术后切口疼痛时应给心理护理及放松治疗,必要时遵医嘱给止痛剂。如病人术后带有自控镇痛泵,应教会病人镇痛泵应用和自我管理方法,并告知病人翻身、活动室避免管道折叠、扭曲,有异常与麻醉师联系。
3.4 术后病人常出现恶心、呕吐,多因麻醉和手术牵拉引起,常在术后1-2小时内,无需特殊处理。
3.5 观察腹部切口情况,若放置腹腔引流管,用别针固定床栏旁,嘱病人活动时防止牵拉、打折,护士随时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量,引流量逐渐减少后拔管。
3.6 术后饮食指导 术后当日禁食,次日医嘱给全流、半流质饮食,不进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逐渐进普食、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以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减少腹胀所致的不适。继之根据病人情况,指导其定时、定量采用低脂肪饮食。如:不吃肥肉,不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卵、家禽肉皮及动物内脏等。改变烹调方式,不吃油炸食品。
3.7 早期活动 指导病人术后第一天可下床活动。
3.8 术后当晚和次晨做好晨晚间护理。4 出院健康教育
4.1 术后1周内只能做轻微的活动。
4.2 出现腹部、肩部轻微疼痛为正常现象,可通过止痛药的服用来控制。
【关键词】 手术室全期细节护理; 手术室患者; 满意度
doi:10.14033/ki.cfmr.2017.3.0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3-0084-02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是实施抢救治疗的重要场所,整个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高风险、高强度、高技术性要求等特点。随着临床护理模式的不断改变,患者已经从被动地接受护理,单纯减轻疼痛,治疗疾病,转变为要求获得高质量的身体、精神的治疗及护理服务[1]。再加上在整个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身心均受到严重的刺激,术前担心手术如何操作,害怕疼痛麻醉,处于陌生环境焦虑,这些会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一系列应激反应[2]。因此,临床提供优质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手术应激、提高患者手术成功治疗的信心,且在手术全期增加细节护理,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本次研究中,所提出的细节护理旨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总结手术室细节护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所选取的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9月-2015年
11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240例患者,将其分两组,对照组120例,具体资料情况:男80例,女40例,平均年龄(42.1±7.1)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70例,高中30例,初中及以下20例,手术时间为42~115 min,手术部位:腹部
30例,头部22例,乳腺19例,脊柱32例,其他部位17例。观察组120例,具体资料情况:男70例,女50例,平均年龄(43.0±6.5)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75例,高中24例,初中及以下21例,手术时间40~120 min,手术部位:腹部28例,头部25例,乳腺27例,脊柱33例,其他部位7例。挑选同一组医务工作者进行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所有入选患者均获得知情权,签署同意书,认知以及沟通能力正常。排除存在手术禁忌证、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合并内科疾病、合并精神障碍疾病、听力障碍、急诊手术、皮肤破损和有瘢痕者[3]。
1.3 方法
临床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具体内容为:护理人员应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与患者进行简单交流,告知患者具体的手术过程以及手术治疗目的,术前晚做清洁灌肠,叮嘱患者禁食12 h、禁饮6 h。常规进行手术室消毒清洁,调控到合适湿度,准备齐全术中所需要的器械以及药品;术中,护理人员做好术者的配合工作;术后清洁擦拭患者身体,之后送交病房,告知病房工作人员患者的身体情况,并做好详细的记录,直至患者出院。
临床为观察组提供细节护理,采取手术器械标识化管理,分色标识器械,而且不同状态也要区别标识。具体护理内容:术前护理人员要做到着装整洁、清新,和蔼面对患者,与患者沟通了解过程中,语言流畅清晰,耐心倾听患者的疑问并认真解答,鼓励安慰患者,也可让成功治疗的患者讲解经验,认真核对术中所需的物品、设备以及仪器;术中将患者送入到手术室,护理人员以亲切态度宽慰患者,并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询问患者的病房舒适度感觉,摆放患者处在舒适,保护患者隐私减少身体暴露,术中观察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针对术中意识清醒者,应注意观察表情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多与患者沟通分散注意力,并做好必要的保暖措施。长时间手术者需要进行按摩受压部位。术后护理:认真仔细清洁并擦拭患者的身体,术后平稳送到病房,针对患者的、饮食、大小便、疼痛等进行针对性护理,减少因各种外界不良刺激而引发的并发症,若有必要可告知主治医生,详细指导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分析患者所提出的合理需求,并尽量满足,记录患者反馈信息,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指标:(1)焦虑抑郁程度。根据医院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在护理前后进行调查,每个量表含20个条目,根据症状出现频度划分4级,评分越高,则表明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存在焦虑(SAS>50分),存在抑郁(SDS>50分)。(2)手术耐受性评价。优,患者情绪稳定,术前血糖血压水平控制理想,可积极配合手术,术中无呼吸抑制、心率失常;良,情绪起伏小,血糖血压控制基本在手术要求内,可积极配合手术,术中无呼吸抑制、心律失常发生;差,情绪起伏大,血糖血压控制不佳,手术不配合,术中出现心律失常、呼吸抑制[4]。(3)护理满意度。根据医院自制护理满意调查问卷,统计心理护理、服务态度、治疗环境、护理效果以及健康教育这5方面,1分为非常不满意,2分为一般,3分为满意,4分为基本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3]。
1.5 统计学处理
本试验中所有涉及的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1.0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程度以及手术耐受性比较
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健康教育、护理效果、心理护理、服务态度等方面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临床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不可避免要承受手术造成的创伤。而且多数患者并不了解手术过程,再加上担心手术预后效果,患者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会影响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5]。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不断改变,患者对护理的要求从单纯的治疗疾病提高到享受高质量的身体以及精神的护理服务。
手术室全期护理是护理人员从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的整个过程,护理人员全程为患者提供护理,包括心理安慰、专业的护理操作,帮助患者顺利接受整个手术治疗过程。手术室护理提供的全期护理,化传统的被动配合变为主动提供护理的一个过程。细节护理更加强调细节,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服务宗旨,提供主动、人性化服务[6]。它不仅重视每一次服务、操作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在护理中结合个性化、人性化理念,能更好体现护理质量,体现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而且实施细节护理可大大p少护患纠纷发生,减少手术事故发生,让患者感受到细致、周到的服务,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手术质量以及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7-8]。
手术室全期细节护理是手术室全期护理结合细节护理,术前与患者认真沟通,讲解手术过程以及需要注意问题,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手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并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感;术后回访,告知患者术后康复的健康知识,促进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不仅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还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9]。本次研究中,护理实施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下降,耐受性以及护理满意度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手术室患者实施全期细节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焦虑抑郁情况,值得广泛推广到临床中。
参考文献
[1]祖金美,张改欣,黄亚娟,等.全程心理干预及术中配合对心脏病孕妇剖宫产分娩结局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42(26):3089.
[2]盖建华.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0):27.
[3]张绿云,祝妍华,亓华云.手术室细节护理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7):44.
[4]梁柳芳,李献凤.沟通协作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4):60.
[5]谢青路.手术室护士在围手术期实施全期护理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2,18(24):131.
[6]贺洋,唐桂杰,李慧.浅议如何做好外科手术室的麻醉护理[J].生物技术世界,2016,13(5):177.
[7]吴志华,李松,林茴,等.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4):144-145.
[8]何晓玲,苏凤梅,方英.手术室日间护理查房对手术不良事件的控制观察[J].华西医学,2016,31(4):622-623.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医嘱;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19一(20:1.0)05-67-02
医嘱是连接医生和护士最重要的纽带,及时、正确的执行并监督医嘱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手术室作为患者接受治疗的特殊场所,有大量的医嘱需要护士执行。如何加强手术室质量管理,规范护士行为,降低医患纠纷产生的风险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现将我院手术室护士在执行医嘱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如下。
1存在的问题
1.1执行医嘱中法律观念不强,自我保护意识淡漠。
(1)口头医嘱执行过后,不及时督促医生补充记录,造成收费项目与治疗内容记录不符;(2)个别护士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态度不认真,导致出现医嘱签字和执行时间缺失,代替签名或医嘱未执行提前签名等现象;(3)不注意把执行与自己承担的法律责任联系在一起。错抄、漏抄医嘱,而影响患者治疗,造成护理差错”’;(4)“证据意识”缺失,如对术中所用医疗器材等资料不注意存档,当术后医疗纠纷发生时,使自己处于举证困难的境地。
1.2护士在执行医嘱过程中职业素养不强
(1)对术中用药记录不重视,记录不完整。如对某些急危,重症患者手术或抢救时,护士连续、大量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后药物的安剖不保存,在补记医嘱时,不能准确,完整地记录当时的用药。(2)在执行医嘱中主动性不强,只是被动地按照医生所下的医嘱去执行。
1.3护士在执行医嘱中,不能主动沟通
(1)医护人员缺乏沟通。如有的医生将术中口头医嘱回病房补记,不及时通知手术室护士签字,导致医嘱单签名和执行时间不符;部分医生医嘱书写不规范,手术室护士在感到疑惑时不及时与医生沟通而凭自己的理解去执行。(2)护患之间缺乏沟通。如在进行静脉穿刺之前不注意提醒患者,使本已十分紧张的患者因突然疼痛而受刺激。
2对策
2.1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减少医疗纠纷产生
(1)护理纠纷的发生往往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有着直接联系。因此,要加强护士有关法律知识的学习,使其知法、懂法、守法,自觉在医嘱执行中用法律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2)明确认识“医嘱”的法律意义,加强护士对医嘱签字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护士长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如业务学习,早交班等,不断强化护士在执行医嘱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引导护士恰当地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高度注意手术资料的规范记录和保存,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后,一定要选择适宜的方法及时提示医生书写医嘱内容,以适应目前法律规程中“举证责任倒置”的需要。
2.2加强管理,完善医嘱执行中的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