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通假字整理

高中语文通假字整理

时间:2023-08-18 17:16: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通假字整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语文通假字整理

第1篇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在新课标中就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不仅需要让学生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对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简单文言文的能力进行培养。但是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很好地总结和归纳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自学的能力不强,从而逐渐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所以就需要加强探讨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新策略,改善当前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存在着严重的消极心理,“怕”和“烦”是不少学生面对文言文时的心理特点,尤其是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应局限于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它也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将之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中,可以理解成: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不仅要认识到学生消极心理的存在,更应研究其积极心理,并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充分挖掘学生固有的潜在的主动建构的力量,来减弱甚至消除消极心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保障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勤于整理,注重分类归纳

要善于积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和词类的活用。掌握虚词的用法时首先要注意分清其词性,然后弄清其意义和语法作用。在句式方面需重点掌握我们经常遇到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以及倒置句中的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位置句。要整理并掌握文言文人物传记中常用的一些词。还需整理和掌握表官职的、表人物个性的、表人物品德的、表科举考试的等。

三、精选习题,注重平时训练

在高一高二重点进行文言文的虽是课本教学,但也不能忽视平时的习题训练。教师一方面要善于精选一些独立的考查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翻译的题目,另一方面还可以定时从历年的各地高考试题和各种材料中精心选取一些在难度上适合高一高二同学的套题进行训练。到了高三,就更需要教师去精心选择和组合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的、贴近高考试题的题目,定时强化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训练。

四、点拨学法,转变教法

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差主要是没有掌握好文言文的语言使用的规律。提高学生文言文自主阅读的能力,必须夯实文言文基础和灵活运用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方法。如文言文中常见的15个虚词各自有哪些词性和用法,通假字的类型,古今义如何分辨,特殊句式的类型与特征的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技巧等等。如果学生对这些规律有所了解,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就知道如何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和推断。文言文阅读不只是能够会翻译,更需要在阅读中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我们要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就要让学生成为文言文阅读课堂的主人,通过互动,引导他们自主的阅读、发现与提升。如在《史记选读》中的《魏公子列传》学习时,学习重点是认识信陵君的“礼贤下士”的品质。我们可以对侯嬴这个人物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把握信陵君的礼贤下士品质。课堂上可让学生自主阅读信陵君与侯嬴交往的内容,概括并梳理情节,提出问题来探讨。如“信陵君门客三千,难道他与每个人结交都像对侯嬴这样吗?”“信陵君知遇侯嬴,结果侯嬴死了,侯嬴可不可以不死呢?”“侯嬴为什么要在信陵君面前提出要‘北乡自刭’呢,文中为什么没有信陵君阻止或劝说的内容呢?”这些问题的理解,让我们感受到“士为知己者死”的可贵,也侧面表现出“礼贤下士”的价值;而结合司马迁的生平遭遇,我们也能深刻感受司马迁的郁积的愤懑之情。这样,学生能获得深层的自主阅读的能力。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当前教学现状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让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2篇

【摘 要】旧的教学方法,阻碍和限制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阻碍和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扬弃旧的教学方法,要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效的大小,与教师的"导"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导得得法,学生就可以多、快、灵地掌握知识,就可以较快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几点探索

语文学科以其内涵的丰富性、知识的多元性、较强的实践性深得学生的喜爱。但同时语文学科中的古文部分却成为大多数学生的“拦路虎”,并被很多学生戏称为“鸡肋”。一方面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部门近几年来不断加强对古文教学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呢?作为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却为古文教学伤透了脑筋,古文课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讲台上费劲口舌大讲特讲时,坐在下面的同学有的是一脸茫然,有的是不知所云,有的如坐针毡、更有甚者是昏昏欲睡。在长期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以下几点,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以扩充学生见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高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为先秦散文和诸子散文。与这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相关,许多作品虽具文学性,但基本忠于历史史实,且人物、事件互相关联,牵一动十,如《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晋公子重耳之亡》、《荆轲刺秦王》等,均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相搅合,构成严密的因果联系,如果教师只是孤立地讲授课文内容,不注重与历史事件的联系,其结果,一是不易激发兴趣,使学生感到内容单调、枯燥;二是不能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历史理件这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记忆效果;三是不能让学生更深切感悟到知识原野的广阔性,求知欲望便极难得到引导和培养。因此,笔者认为,语言教师应该多读史书,了解、熟悉中国的历史。在给学生传授相关历史知识时,甚至在比历史老师的讲授更生动、细致、传神。这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在善于指导,背景要力求准确 诵读不是让学生随心所欲地郎读课文,它必须尊重创作者铸在文章中的真实的思想感情。而这思想感情不是一开始就能把握得准的,它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句意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所以笔者认为,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起初应让学生自学,最好是默读,发现问题,初识文意;其次是质疑和答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句意和文意;而诵读则在这两个步骤之后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语感来。这一步做好了,将大大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受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背诵必须忠实于原文,力求词句准确,这也是文言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有人认为,要求准确背诵,完全忠实于原文,是一种死教,缺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首先,学语文必须学语言。能流传于世并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多为古代名篇,其语言的优美和谐和准确严密无论怎么说都应该是典范。而我们中学生按照自己现有的水平随意加改变,多数只能改糟,不会改好,这就会把自己引上学习语言的歧途。其次,我们在运用知识、运用语言时,常常免不了要引经据典,而一旦误读误记,就不单是张冠李戴的问题,有时甚至是无中生有了,这必然影响到期引论的效果。其次才是应付高考的问题。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原文填空占有相当的比例,阅卷要求也十分严格,错、漏、添加一字均不得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要求学生准确背诵,准确书写,决不能擅自增删和改变。

三、对字、词、句式的教学要死中有活 所谓“死”,就是对文言字、词、句式所涉及的基本语法现象和考点要反复强调,并对其概念化、条理化。如文言文中的文字教学,除基本的字形、字音外,我们还必须反复强调“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概念。例如,通假字就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另一个字,它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用字现象,我们无须向学生引经据典或想当然的过多分析它的形成或由来,但反复强调这个概念,让学理解、掌握常见通假字是必要的,这不单是高考题中可能或必然涉及的内容之一,也是后人解读文言文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从初中到高中,学生接触的文言文通假字特别多,“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通“现”,“失其所与,不知”中“知”通“智”,“约从离衡”中“衡”通“横”,“制其弊”中“弊”通“敝”,“陈利兵而谁何”中中“何”通“呵”,“倔起阡陌之中”中“倔”通“崛”,“赢粮而景从”中“景”通“影”……都是通假字。教师可以适时地指导学生对其归类列表,用化零为整的方式使其系统化。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调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如:“畔”,其本义是田边,所以引申为“旁边”的意思,如河畔、桥畔等;“畔”与“叛”同音,所以又借用为“背判”的意思,如“亲戚畔之”的“畔”,即用其假借义。尤其新《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更是常提常讲常归类的对象,必要时教师要对其进行集中整理,打成资料印发给学生。对于古今词义差别较大的词和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要指导学生专门归类掌握,切不可马虎懈怠。句式也是文言文语法教学的一个难点,但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逐步认识、掌握诸如“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后”、“固定句式”等常见文言句式,了解他们的一般构成、识别和使用方法。所谓“活”,就是在教学方法上,要立足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生动灵活,增强互动性,便于让学生接受。教师应努力避免传统教学中一讲到底,只做翻译了事。 以上是笔者在长期语文学科特别是古文教学方面的一些思考,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使教师乐教古文、学生爱学古文,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学古文这块“绊脚石”成为学生学业成功的“奠基石”。

第3篇

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一、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以扩充学生见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高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为先秦散文和诸子散文。与这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相关,许多作品虽具文学性,但基本忠于历史史实,且人物、事件互相关联,牵一动十,如《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晋公子重耳之亡》、《荆轲刺秦王》等,均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相搅合,构成严密的因果联系,如果教师只是孤立地讲授课文内容,不注重与历史事件的联系,其结果,一是不易激发兴趣,使学生感到内容单调、枯燥;二是不能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历史理件这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记忆效果;三是不能让学生更深切感悟到知识原野的广阔性,求知欲望便极难得到引导和培养。因此,笔者认为,语言教师应该多读史书,了解、熟悉中国的历史。在给学生传授相关历史知识时,甚至在比历史老师的讲授更生动、细致、传神。这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善于指导,背诵要力求准确

诵读不是让学生随心所欲地郎读课文,它必须尊重创作者镕铸在文章中的真实的思想感情。而这思想感情不是一开始就能把握得准的,它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句意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所以笔者认为,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起初应让学生自学,最好是默读,发现问题,初识文意;其次是质疑和答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句意和文意;而诵读则在这两个步骤之后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语感来。这一步做好了,将大大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受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背诵必须忠实于原文,力求词句准确,这也是文言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有人认为,要求准确背诵,完全忠实于原文,是一种死教,缺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首先,学语文必须学语言。能流传于世并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多为古代名篇,其语言的优美和谐和准确严密无论怎么说都应该是典范。而我们中学生按照自己现有的水平随意加改变,多数只能改糟,不会改好,这就会把自己引上学习语言的歧途。其次,我们在运用知识、运用语言时,常常免不了要引经据典,而一旦误读误记,就不单是张冠李戴的问题,有时甚至是无中生有了,这必然影响到期引论的效果。其次才是应付高考的问题。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原文填空占有相当的比例,阅卷要求也十分严格,错、漏、添加一字均不得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要求学生准确背诵,准确书写,决不能擅自增删和改变。

三、对字、词、句式的教学要死中有活

所谓“死”,就是对文言字、词、句式所涉及的基本语法现象和考点要反复强调,并对其概念化、条理化。如文言文中的文字教学,除基本的字形、字音外,我们还必须反复强调“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概念。

例如,通假字就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另一个字,它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用字现象,我们无须向学生引经据典或想当然的过多分析它的形成或由来,但反复强调这个概念,让学理解、掌握常见通假字是必要的,这不单是高考题中可能或必然涉及的内容之一,也是后人解读文言文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调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如:“畔”,其本义是田边,所以引申为“旁边”的意思,如河畔、桥畔等;“畔”与“叛”同音,所以又借用为“背判”的意思,如“亲戚畔之”的“畔”,即用其假借义。?

尤其新《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更是常提常讲常归类的对象,必要时教师要对其进行集中整理,打成资料印发给学生。对于古今词义差别较大的词和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要指导学生专门归类掌握,切不可马虎懈怠。句式也是文言文语法教学的一个难点,但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逐步认识、掌握诸如“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后”、“固定句式”等常见文言句式,了解他们的一般构成、识别和使用方法。所谓“活”,就是在教学方法上,要立足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生动灵活,增强互动性,便于让学生接受。教师应努力避免传统教学中一讲到底,只做翻译了事。

四、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技巧

正确翻译文言文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关键所在,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是有必要的。?

首先,让学生遵循翻译文言文的基本原则,即“信、达、雅”。信: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达”: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泽文简明、优美、生动。

第4篇

一、完善作业设计,提高学习系统性

传统的高中语文作业多是以课后完成辅导书或是讲义上的习题为主,还有就是布置各种背诵、积累的任务。然而在“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下,课前作业和课堂作业的设计也是语文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完善语文作业设计,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来完成,能够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系统化,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转化,提升语文能力。

例如,在教读选修教材《史记选读》中的《李将军列传》时,课前我设计了预习导学案。首先是知识回顾,设计四到六个词语解释以及两句文言句子翻译,回顾之前所学;其次是关于本篇文言文的知识背景介绍,以及部分相关的历史文学常识的填空;再次是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解释填空,还包括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虚词用法、特殊句子以及句子翻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行根据课本依次填入即可;再就是分析该篇文言文的结构层次,我以树状图的形式,根据文章内容建立好框架,引导学生自行分析文章的结构,最后设置一个思考题:思考李广悲剧的成因。通过这样的导学设计,让学生的预习更有目标和方向,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为“少教多学”课堂奠定基础。

再如,课堂作业的布置主要是配合课堂教学内容限时完成,具有灵活性和变通性。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布置课堂作业能够及时巩固学生所学,促进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

完善高中语文设计,让语文学习更具系统性,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在教师指引下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探究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设计开放性作业,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开放的作业设计强调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通过灵活多变的开放性作业设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之前,在学生的预习作业中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搜集课外资料,研读课文,交流讨论,找出自己认为文中值得探索的地方,自主设计问题,小组内部汇总,整理出有价值的或者组内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将自己的见解预先写下来。在课堂教学时,我预留出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答疑环节。首先,由小组派代表提出问题,接着,大家共同思考,由其他组回答。然后,提问小组再给出组内思考的答案,对回答内容进行评价。最后,教师总结,帮助学生完善内容,阐发或拓展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集全班的智慧解决问题,让语文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更自主。课堂答疑环节十分精彩,学生的问题既有发人深省的,也有另辟蹊径令人眼前一亮的。

在“少教多学”的教学背景下,开放的作业设计提高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语文学习取材于生活,也要用之于生活。此外,语文作业不仅仅是书面作业这一种形式,教师要将生活融入到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中,联系社会生活,创设情境,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发展一致,使得学生真正走出课堂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了解社会时事,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

例如,实践性作业是要教师走出纸质作业的局限,在设计作业时侧重以活动为主体,以活动的形式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比如,在李密的《陈情表》一文中,主要有三个角色,分别是祖母、君王和李密。这篇文章语言形象生动、自然,作者融情于事,既表达了自己对武帝的忠敬之心,又抒发了自己与祖母之间深厚的亲情。其笔调真切感人,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这种情感,我让学生分别扮演这三个角色,以君王、祖母、李密的口吻对相应的段落内容进行复述。此外,我还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亲朋好友中进行调查访问,询问他们在面临人生中重要的抉择时,是怎样选择的,当时又有着怎样的心境。

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联系生活,设计丰富的实践性作业,将学生的语文知识内化,引导学生思考人生。

第5篇

关键词:职业高中 语文教学 思考

语文课程的学习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有着非常的重要意义。语文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品格素养和语文的应用能力,对使学生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语文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基础,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职业性教育的着重点在于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量的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一定程度文化素养的新型劳动力,由此可见,一个合格的职业高中毕业生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文化素养。我国在近几年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并出台了各种政策鼓励一些学生进入职业教育类学校学习。但是这些学生相对普通高中生来说,在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上是普遍偏低的,所以职业高中的教学如果继续按照普通高中的教育方法进行,不但不会有明显的效果,还会事倍功半。因此,职业高中的教学必须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重新确定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二、职业高中语文的有效教学方法

1.结合相关故事,带动学习热情

长久以来,语文教学的固定模式就是教师对课文逐一进行讲解,再加上我们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使用语文,所以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印象就是枯燥、乏味、没有新鲜感,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创新时要注意教学模式的改变。我们发现,如果在讲解中结合相关故事就会大大提升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地学习课文。比如,在对《鸿门宴》进行讲解前,教师可先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主要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给学生讲述故事内容,并在故事时停下来,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文章。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不仅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也了解了各个人物的性格,为他们深入学习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2.用情感带动学生

我们所使用的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更多的选入了情感类和美育类的素材,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中专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也逐渐成熟,他们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对事物的选择判断能力,我们的教学应通过对他们思想和情感上的引导,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奉献心,加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如《多年父子成兄弟》《我的母亲》等文章中饱含了作者对父母无限的情感,字里行间都透露出那份浓烈的亲情;《沁园春·长沙》体现了革命年代的青年们保卫祖国的凌云壮志,同时,同志的那份爱国情怀深深地沁入我们的心里,使我们深深感受到诗人在壮丽的秋景中所洋溢的那份炽烈的革命情怀。

3.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当学生具有了这些能力后,学生就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效率也就会大幅度提高。例如,在进行《六国论》这篇文章的教学前,我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进行了讲解,让学生通过翻译文言文的字词句找出特殊的实词和虚词,然后对这些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的字词进行分类整理,用理解帮助记忆。久而久之,学生通过积累就可以自己翻译并理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这对文言文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品读是语文学习中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学生在反复读文章、咀嚼文章的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感悟、新的见解,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讲述的道理,只有在这个时候,学生才能将作者的感悟变成自己内心的感受。但是,教师应切记不能让学生乱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起好引导的作用,指导学生如何去品味作者所用的词句,揣摩作者写作的用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有正确的阅读习惯,才能有效地理解文章、品味文章。

4.教学应结合实际

在职业高中里,学生都是根据所学专业不同进行分类的,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也要根据不同专业对语文水平和着重点要求的不同进行教学。例如,对于机电专业的学生,教师在对其进行语文讲授前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清晰度;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语文学习是专业课中的重点,教师在对这类学生进行教学时不仅要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对他们的写作能力进行专门的培训;对于旅游治理专业的学生,他们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导游行业,培养他们语言表达的简洁度和清晰度才是语文学习的重点,教师在教学时应突出这一点。这样就能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用来考大学的,对一位职高学生同样十分重要。同时,我们还可以举办如主持人大赛、辩论赛、演讲会、话剧演出、社会调查等各种比赛和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综上所述,在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创新的、灵活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自己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勤勤.浅谈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出路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

第6篇

当前文言文的常规教法是串讲法,教师十分注重古汉语知识的讲解,先逐字逐句翻译,然后总结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用法,最后简单介绍行文脉络,概括中心思想,分析写作手法。这种串讲法深受一线老师的喜爱,原因很简单,备课量少,教学容量又大,只需把古文字串译出来,就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这种枯燥的教法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更无从谈及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文本所要传达的人文精神。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新课标进一步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因此,新课标要求文言文应该有三个层面的教学内容:文字、文章、文化,教师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实现文言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要主要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中实现“言”和“文”的结合

传统的串讲法把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教成了文字语法的梳理和归纳,没有把传统文化的因素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去。当下入选的高中文言文大多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大概有以下几个主题:先秦诸子的思想、学术观点,以孔孟、庄子的文章为主;传统英雄的崇高精神,中国特色的战争风云,以史传散文为主;士大夫的淑世情怀,治国方略;文人名士的审美情趣、处世方式以及世界观和价值观;人间亲情,宗法社会的传统人伦。文言文教学除了进行古汉语知识的讲解,培养文学鉴赏能力之外,还应帮助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此外,文言文教学还要承担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任务,要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具体教学中不能把文言文课等同于语言课,当然也不能纯粹地上成文学阅读课,在教学中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言”中品“文”,在“文”中探“言”。那么课堂教学如何做到“言”“文”结合呢?

1.对串讲法的冷思考

串讲法的“讲”是指通过逐字、逐句的讲解,“串”是指贯通句子的意思及其与上下文的联系;串讲的目的主要是疏通文意,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文章内容。于漪先生指出“对于文言作品,只有首先读懂,才能做更深入的领会和体悟。”其实串讲本身没错,关键是要讲得适时、合适、有效。虽然我们主张文言文教学要淡化字词教学,但并非不要字词教学,毕竟把握语言是开展文学鉴赏的基础。

语言体现一个民族的思维特点,体现民族的文化心理,是人类精神的外化。汉语不仅传递文化,其自身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文言文不是词语的简单堆砌物,它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切忌把文言分解为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一个一个的高频考点,孤立地静止地讲解。字词教学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要在文本整体阅读中进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揣摩作者在用词遣句方面的功力,还要从篇章结构、思想情感、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整体把握,让学生接受古文化的传承和熏陶。此外,在教学中绝不能一味串讲,要将语言训练和文学鉴赏结合起来,还要将串讲法和诵读法、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信息高度发展的年代,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将所有人类知识传授给学习者,教育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学生学习成了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摧残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成了学生发展的阻力。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自主学习有助于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我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让学生真正的得益。

培养文言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上课要以学生的自学、活动、质疑为主,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工具书,以及以前所积累的文言知识自主疏通文句,教师只在关键处作些指导,文言常识的教学力求少而精,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构建文言知识,获取正确思想认识、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此外,教师要适当补充教学必要的语法常识,如词性、语法成分等,这些语法常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特殊字词句,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二、加强诵读教学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诵读法是对古代阅读教学方法的继承,这是前人的读书经验,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强诵读教学的好处在于,诵读把无声文字变为有声语言,把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于声音之中,能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熟悉和记忆,增强文言语感,通过诵读还能使学生在跌宕起伏、轻重有致的感情变化中得到美的陶冶,引起共鸣,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诵读还能改变传统教学枯燥沉闷的氛围,只要学生始终在诵读中涵咏,就自然会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诵读的基本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准确地传达文章的内涵和情感。诵读可以反复进行,通过初读粗略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基本内容。再经过多次的重复诵读逐步理解和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并初步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诵读时可以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在音乐背景下的诵读,也可播放录音,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有选择地去仿读。

当然教师不能只一味地强调诵读,必要的文言知识的教学是诵读教学的一个必要前提和准备,因为文言文是古汉语,语言障碍是先天的,忽略了文字语法教学的文言课堂,注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必要的字词句疏通,就让学生用磕磕绊绊、干干巴巴的有声语言朗读

《阿房宫赋》《滕王阁序》之类的古文,其朗读效果是可想而知。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文言都适合朗读,一些篇幅较长的传记就不太适合诵读,因此,文言文教学应该是多种方法并用,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三、必要的文言文作业

目前教师布置的文言文的作业基本上紧扣高考,是仿高考题型,应试性强,大多采用“每课一练”的形式,作业内容包括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文段背诵,对课文主旨的理解等,课外文段选的基本上是人物传记,这些练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知识,但是除了必要的字词解释、翻译练习之外,教师要尝试布置积累型的作业,让学生整理、积累常见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古汉语特殊句式、必要的古文化常识等方面的知识。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让学生有计划的积累汉语语言知识,不仅可以使之形成系统,还能转化为能力,让课文例子真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此外,要把文言文与写作结合起来,文言文以简约凝练的语言、精巧的结构、深刻的思想、变幻多端的表现技巧是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借鉴的方法,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名句和典故也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材料。例如,《游褒禅山记》中要求背诵的这部分,就可以挖掘多种思想,用来论证多个话题。教师还可以适当布置一些开放式的作业,写一些探究类小论文,如让学生探究“中国的酒文化”,或让学生走进名人,探索名人的人生观与哲学观等。

传统语文教学的法宝是多读多练,然而当下学生课业重,图“多”已不可能,那么除了教材外,还需要多少的文言文阅读量才能让学生具备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换言之,学生要具备多少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文学常识等,才能形成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些都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有待今后教学中进一步深入研究,切实避免古文训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参考文献:

[1]郭瑞林.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第7篇

关键词:成语辨析 甲骨文 直观教学法

在高中语文识记、辨析成语的复习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汉字在简化以前差异很大,甚至毫不相干,而在简化后却合成了一个字,这些字分散在不同的成语里,给学生理解这些成语造成了较大困难。倘若我们能够从简化以前的汉字的字形构成入手,特别是将某些汉字的甲骨文字形展示给学生,变抽象为直观,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理解本义,从而为学生找到一条既易于区别成语意义又能克服遗忘现象的有效途径,这将不失为一种新方法。

下面列举几组例子:

1.间不容发与弹无虚发

两个成语中的“发”字,简化以前分属两个字:、。“”造字本义是指狗颈上的长毛。 “”演变成“髟”(头发下垂的样子)形“”声的形声字。成语“间不容发”中的“发”当属此意。该成语指空间中连一根头发都容不下,形容情势十分危急,也形容事物精密或文章结构严谨。

“”造字本义是指手持标枪,双足飞奔,借惯性将标枪投向野兽或敌人。左下方是一只左手的象形,手右侧是标枪的象形,标枪上部两侧各有一只脚趾向前的脚的象形,即“止”,代表向前移动。合起来描绘了一个人手持标枪疾步向前投掷的图景。由此,“发”的本意是“发射、投掷”,属会意字。弹无虚发这的“发”应属本义,该成语形容射技高超;后引申为“送出、交付、出发”,与“收” 相对,这也成为基本意。又如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中的“发”当属此基本义。

2.后生可畏与太后听政

两个成语中的“后”字,简化以前分属两个字:后、後。前者是象形字,描绘的是妇女生孩子的情景,造字本义是指生殖力最强的妇女,即母系时代的女王。进入父系社会后,最高权力掌握在能征善战的男性手里,“后”的地位由女王下降为第一女性。至小篆,字形发生了较大变化,“产妇”变成了“厂”,“婴儿”变成了一横和“口”,失去了象形的韵味。后来,帝王的妻子也被称为“后”,如“太后”。“太后听政”中的“后”属此意。

而“後”,原本是会意字,造字本义是指被捆绑的战俘或奴隶,跟在押送者的后面。所以,“后”字的本意是“走在后面、迟到”。《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即子路落在了后面。“后生可畏”中的“后”属此意。二者虽合而为一,但“太后”不能写为“太後”。

3.未卜先知与空心萝卜

两个成语中的“卜”字差异很大。“未卜先知”中的“卜”,是象形字,造字本义是指巫师作为降神道具的“魔杖”。上古时期,人们遇到战争、出行、狩猎等时,都要先进行占卜。方法是将龟甲或牛的肩胛骨进行火烤,根据裂纹形状来判断吉凶。“卜”即裂纹的象形,后世字形演变变化不大。从“卜”的汉字,多与占卜有关,如:占、贞、卦。该成语形容某人富有预见性。

而“空心萝卜”中的“卜”则是“”的简化字。“”是形声字,“匐”是声旁,“”是形旁,表明本义是一种植物。该成语比喻无真实本领的人。

4.凤毛麟角与不毛之地

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独体“毛”字,是在周代的金文中,本意表“人的头发”。今天在有的方言里还把“头发”叫“头毛”。后词义扩大,泛指鸟兽身上的毛发。 成语“凤毛麟角”中的“毛”即属此意,该成语比喻稀有、珍贵的人或事物。

而成语“不毛之地”中的“毛”则是“”的通假字。“”的本意指“五谷、草木”,如《列子汤问》“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不毛之地”原指不长五谷的地方,后泛指不长植物的贫瘠荒凉的地方。

第8篇

一、必须全身心沉浸在语文这一美丽的世界中

语文的内涵涉及现实生活、纷繁社会、人生命运、思想情感。她是所有学科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其独特的美。当我们步入语文的世界,就步入了一个美丽的世界。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在不断地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和丰富美。我们说话、我们写字、我们阅读、我们作文,就是一个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和丰富美的过程。语文,似乎是在教诲人去如何完成那光辉灿烂的人生之路,而这种教诲却是潜移默化的,是对人生的一种熏陶和感染,完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永远和人生相伴。人生的路有多长,语文的路就有多长。人类的路有多长,语文的路就有多长。

二、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使之成为广泛学习语文的平台

新教材强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语文能力,编排体例也变成了用人文话题来统领的一个个专题,希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简单的只学习一些语文的知识。新教材中的课文,绝大多数是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和伟人或名人佳作中精选出来的,这些课文里本身就含有许多语文知识点,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过程。如果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学习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就真正成为了教材的使用者、研究者和改造者。

三、必须持之以恒地做好积累工作,练好语文基本功

一个人的语文修养的高低,取决于其语文基本功是否扎实。同学们进入高中后,首先,要努力使自己学会说一口流利而较标准的普通话。平时在听老师示范朗读,听电台的广播以及看电视台的节目时,留心学习他人正确的发音及朗读的技巧;早读时大声朗读课文,并请老师、同学帮助自己纠正错误的发音。学习语文,既要重视书面语言,又要重视口头语言。朗读,可以锻炼口头语言,帮助你学好语文。朗读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控制声调的高低,最重要的要理解课文的词句,边读边思索,边读边体会它的思想感情。朗读得好,就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就能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其次,要努力使自己写一手端正而潇洒的字。第三,要努力使自己养成“我手写我心”的写作习惯。写作的过程,其实是创造的过程,创造出新的语言,新的形象,新的境界,新的观点,甚至于新的表现形式和作者全新的思维方式。

至于借助于语文笔记做好语文知识的整理工作,这是传统的学习法,在新课改中也是万万丢弃不得的。有关知识点、运用实例、高考(高考新闻,高考说吧)例题、病句典型、文学常识、诗词名句、写作技巧、阅读要领、错别字、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义显著不同等等,这些都永远值得我们抄在自己的语文笔记簿上。

四、在互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辩论,以便提高自己立足社会的综合素养

语文新课改或者说高中所有学科的新课改,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同学们,是要求同学们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如果同学们还像过去一样满足于教师的“满堂灌”,习惯于“题海战术”,沉醉于“书本知识”,那么,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变革中,你无疑是一个落伍者和失败者!像江苏版和全国版语文教材,每个模块都提出新的学习方式,如体验式学习、问题探讨及文本研习等,这绝对不是形式主义。传统的学习就是文本研习,而现在强调感悟体验,形成语文素养,在活动中学语文!细心的同学可以发现,老师的课堂在渐渐发生变化了,比如文言文教学,过去老师是串讲,现在有不少老师则先让学生充分预习,提出问题,课堂上则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第9篇

1 运用电教手段激活语言文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制作科学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教材。在阅读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发挥学生的“学”“练”的主体作用,通过学与练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形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这时,教师采用电教媒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激发阅读兴趣,展开想象。

在进行《鸿门宴》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文的内容,笔者特意将古今异义词语、常见的通假字、特殊的字词活用和典型句式制成PPT课件,课上用幻灯片集中展示给学生,不仅加大课堂的知识量,也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文章的知识点。笔者又及时展示本文的重点部分的内容,具体说明本部分所记叙的几件事,包括“刘邦谢罪”“项王设宴”“范增举玦”“项庄舞剑”等。适时介入多媒体,会使学生更直观地感悟到“项庄舞剑”在这个作品中的情节展开上的作用,之后再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张良、范增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中处于什么地位?这些问题在媒体课件的展示下开拓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在矛盾的冲突中去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更唤起学生对项羽这位勇猛霸王的想象。

为了让学生更深一层了解项羽的人物形象,笔者将有关项羽的影视作品、文学资料进行整理和编辑,制成Flash课件展现给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题材的选择主要有《题乌江亭》《乌江亭》《咏项羽》等。通过课件直观的、图文并茂的展示,使学生了解后人对项羽乌江自刎的不同评价,全面了解项羽自己得出的“天亡我,非战之罪也”的结论。之后,笔者再加以引导:从课文的语句中找出描写项羽的致命弱点的语句,并对他做出具体的评价。学生在这个教学环节表现得非常积极,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之间相互探讨,很快总结出项羽致命的弱点: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之后,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时代背景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每个人物形象进行深刻的评价。

这节课笔者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将文中较为抽象的文字信息直观展示出来。轻松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最大幅度地调动学生对古文言文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唤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

2 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想象情景,领略文章的丰富内涵

文章的作者与学生在生活阅历、文化底蕴、语言素养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中间的差距是很大的。电教媒体进入课堂,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走近作者,与作者互相沟通。

在讲解诗词鉴赏课时,古诗词的语言精炼,含义深刻,蕴意广泛,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学生对这些诗词的理解很难领会到位。此时,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创设教材情景,激活学生思维,为作者与读者搭建沟通的桥梁,把学生顺利带入古诗的意境,从而深刻理解诗句的内涵。

比如在《望庐山瀑布》的教学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庐山瀑布的美观景象,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是一首描写山水的好诗,体现了作者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通过视频展示天然山水画面:“香炉峰冉冉升起团团白烟,白烟漫飘在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照耀下,远远望去好像万缕紫色的云霞。……”这种教学方式,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现实生活中去,从而深刻理解诗中的“生紫烟”“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等精美诗句的含义,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生活化、趣味化,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通过视频刺激,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本意,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综合提高阅读素养。

发挥多媒体的声音、画面、视频等优势作用,不仅有助于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性思维。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时,怎样激活这段平淡的文字呢?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问题的设置,通过相关图片或文本信息展示设置的问题。如设置:“脚踏上去”的动作的意图是什么?作者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而是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这里的“也”字起到什么作用?……同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与秋天相关的视频,进行情景渲染,展现给学生的是一番别样美的世界,这样,学生跟着画面走进了秋天。之后,请学生闭上眼睛,继续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学生进入情境后,笔者问他们:“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经过直观象形的展示,学生能结合教材实际,把自己的所看、所感结合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清楚地描述出来。因此,打开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大门,各种形象跃然纸上。

学生在电教手段的情景创设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很多学生以前不认识槐树,也没有亲眼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场景。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电教手段进行实景录像展示,给学生呈现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让学生陶冶在“秋海”之中:“在深秋的早晨,作者打开窗户,意外地发现庭院的槐树不时落下很多‘蕊’,这些‘蕊’就像白花花的棉絮一样悄悄地躺在那里。作者欣喜地走出门外,轻轻地踏上去,真正感受到无声的境地,亲身体验与踏雪的不同感觉。然后又去闻一闻,也没有闻到什么气味,从而体验到大自然的这种特殊现象。”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示手段的运用,使学生真正走近作者的思想,走进生活,走进作者所处的年代中,感悟作者的那种凄美的意境,从而深刻理解故都的秋的清静、凄凉的味道。

3 发挥电教媒体手段优势作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电教手段把语文教学链接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创新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会创作的人。”运用电教媒体手段进行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信息量,丰富学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主要的是能够触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能够活学活用。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可能进行电教手段与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科学合理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如在讲解09年全国卷I的高考作文“小动物学游泳材料作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材料中的各种小动物,得出不同的结论和观点,进行创造性的阅读,最后用课件形式展示各自的观点,得出最佳论点。这样就使学生对信息的理解有了深度,从而拓宽了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得到同步发展,开启创新思维之门。

总之,电教手段辅助阅读教学适合新时代新课改的要求,它为语文阅读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进行广泛阅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所以,电教手段的运用为语文阅读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