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的积累

高中语文的积累

时间:2023-08-18 17:16: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的积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语文的积累

第1篇

关键字:高中语文;语文知识累积;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133-02

高中语文知识的累积能够有效帮助高中学生应付高考,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修养,提高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而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也能够让高中学生语文知识累积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推进,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累积和思维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1.语文知识累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对高中学生来说,面临最严峻的高考考验,很多高校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也会考虑到高考,所以在高中语文知识累积方面的教学手段就会采用比较传统的方式,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会显得比较单一,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有厌学心理,最终使得语文知识累积效果不理想,学生一旦有了厌学心理,可能还会影响整个高中学科的学习,所以在对语文知识累计教学的时候不妨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欲望。

语文知识累积首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累积,当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就能够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不要只关注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改革,还要注意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积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和理解语文学习内容,保证他们具有更丰富的知识累积体系,这样也能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除了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外,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创新能力不是凭空出现的,是在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前提下进行的,所以在对学生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创新,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当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帮助他们,适当的引导和纠正,让他们能够有针对性的对语文知识进行累积和巩固,也能够提升他们对语文知识累积的精准度。

除了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语文知识的累积,还可以多组织些实践活动,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文化学习,比如可以组织一些阅读分享活动,指定适当的几类书籍供学生阅读选择,然后让他们分享自己选择的书籍读后感,这样一来就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和沟通能力,也能够加强他们的理解能力。采用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打破课堂上教授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活动中提升知识储备量,拓宽知识面。此外,还可以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观看《汉字英雄》等语文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从传统的书本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在观看的同时,累积语文知识,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2.思维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知识累积很重要,同样思维能力也很重要,所以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加强思维能力的创新与培养。高中学生为了应付高考,他们每天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而语文学科中的背诵、默写等学习任务也往往占据了他们很多时间与精力,所以他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方面,并且认为这些都是为了应付高考而需要的,方式也只是死记硬背,在思维培养方面往往就会被忽视,而这种重复的背诵、默写,对学生来说,会觉得学习枯燥乏味,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就要根据要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分配,比如在进行《师说》教学时,因为文中出现很多通假字,学生会觉得有一定难度,学习的兴趣会受到折扣,这时候,教师就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教学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激情和活力,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不能因为学生不敢兴趣,就放弃学习要求,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感受到学习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加强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加深深度与广度,对思维深度培养来说,是要强加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不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要培养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敢于质疑的自信心,深度挖掘语文内容要表达的深刻含义。比如在进行古诗词讲解的时候,除了对古诗词字面意思进行解释以外,还可以对作者的所在背景、时代进行解释,通过背景来联想作者创作的含义以及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而对思维广度的培养,最好的方式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可以创设教室图书角,让同学们自己带书,进行好书推荐与交流,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穿插一些课外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结束语

高中语文在高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高中语文知识的累积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拓展,而思维培养又能够提升高中语文知识累积的质量,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储备量,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语文 课堂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1-001-01

“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核心目标概念,形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之一是积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积累的具体要求,学习高中语文要重新审视积累的内涵,关注新课标视野下语文学习中积累策略的研究。语文学习是一种渐进渐明的积累的过程,高中语文学习应该注意研究积累的操作策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培养,无疑会对学生的性格、心智、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仍对世界观产生重要的影响。

那么,究竟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累呢?教者认为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知识性积累。这是最直接、最基础的积累,包括字词知识、修辞知识、语法知识、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写作知识等。语文学习的过程是阅读、领会和内化的过程,在高中语文的字词积累上,需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充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字词的数量和积累的质量。在众多识字教学体系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特点符合识字与书面语言学习互相促进的规律。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为记忆提供了一定的线索。如在阅读《红楼梦》时,重叠词用作副词的情况,比如“真真的”“巴巴的”“回回的”我们暂且来看这三个吧。“真真的”表示诉说着所说的内容的真实性,“巴巴的”表示所修饰的对象的渴望心理,“回回的”表示行为的主体为了达成某一目的而不辞辛苦的来回奔波。通过课外阅读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字词积累。

二是语言性积累。它包括字、词、短语、句式,更重要的是成块成段成篇的语言材料的读背识记,它们是语言运用的借鉴和模式。

三是技能性积累。它讲求训练性,在阅读上,它要求对学生进行圈、点、勾、画、点、评的训练,进行分层划段、归纳文章、品味文情、赏析文采的训练。在写作上,它要求对学生进行拟出提纲、构思布局、修改润湿等内容的训练,即进行层次不同的阅读技能训练和写作技能训练。阅读鉴赏是积累的第一捷径。阅读鉴赏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积累,首先要是言语知识层面的积累。其次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积累。再次阅读鉴赏方法层面的积累。还有就是历史文化层面的积累。

四是情感性积累。让学生在较长时间内,在潜移默化之中,在雅、美、纯、真的语文环境之中受到思想情操的多方面熏陶、感染与教育,从而增强语感,培养情感,养成气质,提高修养。对语文的学习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关的语文学习内容,特别是在字词的学习上。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攀升,对于高中语文字词积累上,老师可以有效利用学生身边的传播媒介,如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等方式帮助学生积累字词,可以欣赏电影作品、歌曲、他人创作等形式进行学习,这种途径自由、分散,随时随地都可学习,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人的交流中不断培养识字兴趣,不断丰富字词积累。

五是思维性积累。要求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训练,使之能去粗取精,能划分归类,能从某一点生发而联想开去能从芜杂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提炼出规律,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吸纳,能发展自己的兴趣而“专攻”。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累还应遵循如下的原则:

1. 教材为主的原则。教材是一个美丽而博大的知识海洋,沉淀着丰富的知识板块,蕴藏着精粹的知识宝藏,它是积累最重要的来原。

2. 课堂训练为主的原则。课堂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是设施齐全的训练基地。读、写、听、说的基本训练必须立足于课堂,立足于课内教学。

3.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育智,教师就是孩子们的导师,要想使学生积累丰富,首先要使语文教师的知、能、智、德全面发展。有了这一点,才能真正的“课堂积累丰富”。同时,语文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各项研究,增强其科研能力,以辅助自身的教学,为有效的高中语文积累教学会为学生的学习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学生应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这里对高中学生语文积累表达了两点要求:一是“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二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学生进入高中,一般都会产生大致明确的学习需求,因此一些相关知识和素材的积累就要围绕自己选择的方向来展开。“梳理”本来的意思是“用梳子整理(须、发等)”,我们讲“梳理思路”“梳理问题”是取用它的比喻意义,是指用一定的方法,按一定的规则、秩序对纷繁、杂乱的材料、事项、问题等进行整理。

根据某个目标,制作卡片、整理笔记、做一些题目,这些既是积累,也是一种梳理。围绕一个特定的内容,选择比较典型的素材和相应的方式,有时或许还要创设一些情境,开展以语文的积累梳理为基本目标的实践活动。这是许多学校在语文教育中取得成功的经验。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文学积累 教学目标

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指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教学过程中,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模式。探析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应该做出哪些方面的改变,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注重文学积累

高中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与学生的文学素养密不可分。而文学素养又与学生的文学积累的数量有较大关系。但是不少学生对语文的重视度低。甚至出现“重理轻文”的现象。学生在高度的考试压力下,难以静下心来认真进行文学知识的积累。因为学生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的积淀,因此面对语文知识的分析时只能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建议学校可以开设阅读课,让学生阅读诸如《青年文摘》等此类读物,开阔学生视野,拓宽思路,帮助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的目标,应根据学生的基本发展情况,文学素养和能力水平等客观地进行设置。教学目标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困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具有自主发展的个体,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教师要因材施教,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离骚》这篇课文时,很多学生反映这首词晦涩难懂,不易掌握掌握这篇文章的知识点。《离骚》虽然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诗词的源头和瑰宝,但由于距离当代时间久远,虽然语言风格虽然清丽雅致,但在形式和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在学生学习《离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领会辞的韵律,骚体诗一般是由二字节奏和三字节奏组合,上下句之间往往用“兮”字连接,读起来错落有致而又不缺乏韵律感。还应引导学生归纳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的意义、特殊句式等。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屈原的形象特征归纳其性格特征,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这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才是有效的教学策略

本文从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要注重文学积累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等两方面,为大家展示了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希望为今后研究此类课题的老师提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

阅读教学主要指现代文阅读教学、古诗文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初中生升入高中后,对高中语文阅读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有一部分学生初中语文学习成绩还是挺不错的,到了高中语文成绩总是提不起来,自己感到不知所措,甚至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高中老师在教学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困惑:如部分知识高中需要用,但是初中老师又没有讲和练。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我们的警觉,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研究。经过分析,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能力目标落实还不够分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意识淡薄。只有极少数的高中教师了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只有少数初中教师了解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并非所有初高中语文教师都对初、高中各册教材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目标进行过梳理。

二是初高中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阅读教学主要指现代文阅读教学、古诗文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教学。首先是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的重复问题。关于“理清思路――探讨文章主旨”这一基本能力的培养本来是初中的基本培养目标。如果高中教师仍然把它当作每篇文章教学的重点环节,学生必然认为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没有层次跳跃,靠吃老本也够了。从而缺乏新鲜感和学习动力,渐渐地对高中语文失去了兴趣。如果高中教师把时间过多地用于重复初中的培养目标,那么这必定要影响高中层次的鉴赏能力的培养。其次是初、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的提高层次问题,相应地若没有进一步的鉴赏能力培养,也会导致学生兴趣的丧失。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高一语文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顺利衔接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1.比较初高中课程标准,明确阅读学段目标。比较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会发现初高中阅读教学要求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在现代文阅读方面是这样要求的:①阅读方法上,初中要求“熟练运用略读、浏览”,高中则要求“能根据不同目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法”。②理解方面,初中要求“理解主要内容”,高中则要求“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③分析评价方面,初中要求“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高中则要求“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④鉴赏方面,高中更强调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很明显,在现代文阅读教学方面高中比初中要求都增强许多。只要初高中教师把握学段要求,落实到位,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我们不能凭经验教学,要强化对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意识,另外还要了解相邻学段的教学要求和教材内容。

2.利用“积累与应用”,做好“文本研习”的落实。高中语文教材课文后都设置了“积累与应用”和“文本研习”,利用“积累与应用”,做好“文本研习”的落实,就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如果说教材课文后的“积累与应用”更多是结合课文的语言知识的操作的话,那么,“文本研习”则更多的是运用语言思维工具从不同层面对课文进行分析解读。前者是单一的,后者是综合的。着眼高一学生的接受水平,对两者应有不同的要求。前者要求可以高些,节奏快些,后者要求可以适当降低,节奏放慢些。由于高一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议论组织能力还有待发展,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在处理那些思维跨度过大的“思考题”时,往往艺术地变换提问角度,化难为易;或者极有技巧地切分为几个相互联系的步骤,设置“解题中介”,配置激发相关联想的情境,抛弃教参上大而无当的标准答案,探求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思维结果。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会通过预习、讨论、总结等课堂环节的控制,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掘“文本研习”以及“积累与应用”的训练价值,切断学生机械被动学习的因果链条,加强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心向,化解课文的艰深,顺应新的教法,使衔接落到实处。

3.了解学生语文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入高一后,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语文学习情况或进行“面”上粗线条的了解,或进行“点”的详细深入的分析,了解学生课内课外相应的知识结构与层次、学法层面、语文素质素养层面等方面的真实情况,据此分析研究学生语文学情,并选择相应的方法实施教学。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教学生学会预习:如自查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阅读课文,找到重点,提出疑难,根据课后的“文本研习”进行思考。要养成好的习惯,不翻字典不看书,不动笔墨不看书。教学生主动去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如积累每篇课文中涉及的有关字词句式、语法修辞等,要注意有心积累,存心记忆,用心感悟。教学生学会分析理解课文。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以及老师提出的要点,自己试着分析理解课文。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欣赏文章的行文构思,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意到。教学生学会规范地做阅读练习。要独立作业,对那些思考性较强的阅读练习要多动脑筋。学会比较异同或归类整理的方式,不断提高整体认识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要在阅读训练中及时查缺补漏。教学生学会阅读。教学生精读和泛读的方法,推荐美文佳作等。教学生学会自学。教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与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重点与学习方法,以满足独特个体的学习需要。教学生收集、整理、使用信息的方法,学会在庞杂的信息中寻找自己需要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途径

高中阶段的学生认知和心理基本成熟,正是学习知识的关键阶段,高中语文也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以及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考的作文主要是对学生语文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总体考查。在整个高中阶段,学生写作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这样就使得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当前,高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可能受到以往习惯性的影响,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弊端,主要是教师基本侧重点放在对学生写作模式化技巧的训练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写作教学规律重视不足,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导致学生的思维比较僵化,不能有效的提高写作水平。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对写作教学还不是足够的重视,一周一般只拿出两个课时进行作文教学训练,一般教师都是第一节课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下一节课进行作文批改,分析和总结学生的作文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归类,通过对比,让学生吸取其他同学的长处,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不足,用以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有效提高。这种作文教学方法从教学理论的层面来说是正确的,让学生在对比中相互学习,相互进步,不断地提高学生写作技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写作更像是应付作业,批改互动环节学生也只是在被动的听,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和其他学生作文的对比分析不够深入,这样就使得作文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缺乏相应的、系统的写作训练,不重视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心理也知之甚少,造成了作文教学效果不佳。而学生由于知识水平、学习方法等原因,面对作文写作的时候常常束手无策,心中的想法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空话连篇,没有一点感情和思想。这就使得作文教学陷入了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尴尬境地。

二、提高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写作教学和高考作文进行联系,增强写作的实用性

高考作文一般都比较经典,也比较有代表性,对学生的考查比较全面,教师结合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从高考的角度出发,按照一定的写作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高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相应的与高考作文进行联系,可以让学生通过高考作文的研究,明白作文的命题立意,写作思路,主要的观点在哪里,如何构思才能写出好的文章,让学生在写作中多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构思立意。从写作实用性的方面来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打好基本的写作功底,比如立意要健康、结构清晰、内容通顺、富有感彩等等,若学生写作的基本功都不扎实,写出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教师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开场的写作技巧,比如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开头点题等等,好的开篇是写作的第一要素,此外,教师也要针对性地对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加强训练,从开篇到结尾,从构思到立意,从结构到细节等等,在学习中和学生一起总结不同文体的开篇、结构等不同之处,让学生能够灵活高效的进行写作。

(二)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因为学生的家庭和教育环境、认知发展等因素的不同,加上学生性格的各异性,这就使得学生兴趣爱好以及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擅长理科学习,有的擅长作文写作,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基本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因材施教实行差异化分层教学。对于不喜欢写作也写不好的学生,教师需要先从简单的开始,引导学生从句子、微作文开始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一些阅读笔记,大量的积累素材,激发学生兴趣,逐步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于热爱写作又写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改写、扩写等训练,锻炼学生的构思立意,篇章结构,培养学生语言的优美表达,情感的融入等,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效提高;而对于写作比较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和挑战,对比高考优秀的文章,分析其好在哪里?如何才能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让学生的写作更上一层楼。

(三)学生多阅读,多练习,不断积累素材

大部分学生一到写作的时候就无从下笔,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写,也不会谋篇布局,有些学生写作文不切合实际,废话连篇,没有一点可读性等。这都是由于学生的写作素材比较匮乏,即使有好的思想,也不能有效的表达出来,学生平时也不进行大量的阅读,不进行写作训练,也不积累素材,导致了写作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多提倡和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多观察文章的结构,衔接以及文中的优美语句和篇章,阅读以后要记录和积累文章的优秀之处,分析文章的精妙所在,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在写作的时候要多尝试着去运用,不断的积累和反复的练习,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多留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挖掘和发现身边的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写作水平是离不开学生长期的积累和练习的。总之,学生语文写作水平是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体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共同提高,加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积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取得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张迪淼.对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现状的一些评价[J].中外企业家,2014(35).

[2]田慧生.深化我国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科学论坛,2015(02).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240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初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前后相连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高屋建瓴才能全面地把握好整个中学语文教学。

一、通览教材,高屋建瓴

初高中语文教材面向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如果我们不通读教材,不做进一步的研究,就很有可能在教材的处理、知识的把握、教学的衔接上出现偏差,不利于衔接教学的顺利进行。

以初高中语文教材编制板块为例,初中六册语文教材(人教版)均是按照四个板块进行编制,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而高中必修五册教材(人教版)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将初高中语文教材板块设置进行对比,不难看出,两个阶段的教材均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读、写、说的能力。可以说,对于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无疑是在初中教材基础之上的拓展,是符合中学生语文学习规律的。

二、掌握学情,有的放矢

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掌握学情。例如,语文摸底考试、高一新生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学生交流等。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掌握学情后,就能根据学生的现状与特点适当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精心教学,温故知新

维果斯基认为:“在测试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l展区’。”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新内容时,可以找准时机适当地引入初中语文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建一个支架,以旧引新,温故而知新,这也是做好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初高中教材中有许多教学衔接点值得教师重视。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第一单元为现代诗单元,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也是现代诗单元。学习戴望舒《雨巷》时可联系《我用残损的手掌》,学习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可联系《我爱这土地》。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是对诸子百家的深入探究,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就可先从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包括《公输》《〈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庄子〉故事两则》)入手,让学生先回味曾经学过的内容,再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或可激发学生对先秦文学的兴趣,提升他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

四、指导学法,授人以渔

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比初中阶段提高不少,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下几种做法或许能够给我们些许启发。

1.总结归纳,不断提升。以文言文学习为例,在一个单元的文言文学习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把相关文言知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作总结归纳。某个字或词可能在本单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或是有多重含义,我们可指导学生联想初中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并附上例句,归纳到指定的笔记本当中。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积累大量的文言字词,熟练掌握各种文言语法知识,进而逐步读懂课外没学过的文言文。

2.学会摘录,添加批注。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重复和积累的过程,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籍,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在阅读的同时摘录自己喜欢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抄写在笔记本上,这样既丰富了语文积累,又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还可练字,一举多得。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常常转瞬即逝,让学生养成做批注的习惯,记录思维瞬间,将终身受益。

第7篇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就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在明确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制定学习计划,不断积累知识,扩宽视野,为写作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将自主学习策略具体应用到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十分有必要。

与传统被动式学习方式相比,自主学习具有其突出的优势。一是自主学习具有主动性。主动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高中生在心智上较为成熟,能够很好地支配个人的学习时间,且独立性较强。自主学习能够将高中生这种心理特点充分应用到写作学习当中,在写作中实现自我突破和提高。二是自主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突破和自我提高。高中生普遍好奇心及求知欲旺盛,体现在学习中就成为求知的内动力,比起外界因素的驱使,这种方法学习效果更为显著。三是自主学习自律性。学生对个人行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称为自律性。自主学习能够促使学生规范、约束自己的学习行为,在学习时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做到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及不断进取和持之以恒,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实现最大化的学习效率。

而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

首先,自主学习要制定科学的写作教学计划。高中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明确写作的任务和目标,根据自身优势制定写作计划,在课后形成写作自觉和自律。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还使课堂写作教学得以延伸,进而从课堂内外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可通过开放性命题的提出,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搜集资料,并进行整体,形成写作读书笔记,并定期进行分析交流。有些学生形象性思维能力较强,有些学生逻辑思维较强,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点,促进学生在积累中进步,在交流中提高。

其次,要关注自主学习的个体写作差异,因材施教。高中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已基本定型,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逐渐明朗,思想也比较独立,能够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在语文作文中,高中生的主观意识较为强烈,个性更加分明,并习惯性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但文不对题、脱题、离题的写作现象十分普遍。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恰当的方式指导学生,化个性差异为自主学习差异,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例如:教师可将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实现加强自主学习与组内合作的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优点以及学习小组的优势。这不仅充分突出了学生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将自主学习当成一种自觉,促进个人能力的自我提高,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树立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从而促进个人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此外,在学习小组内还要不定期进行角色转换,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积极参与、主动参与,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整体提高。

还有,自主学习要将课内写作与课外知识的有效整合。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以教材为依托的高中语文作文课堂教学已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课外阅读的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写作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更加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将在写作过程中达到文思泉涌、一气呵成的境界。因而,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引入自主学习,促进课内课外知识的有效整合,让不断积累知识。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引用课外丰富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去感悟和思考;课后,教师还可积极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形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提升的能力,进而促进写作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高。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可通过“读书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的读书笔记跟同学们分享交流,并谈谈个人感悟,受到的启迪等。也可以通过“经典文学作品推荐”的形式,向同学们推荐一些健康、积极向上的书籍、杂志、作品等,让学生参与到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和交流中,丰富视野,扩宽知识面,为提高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邱华,教师,现居江西南康。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创新教学 师生互动

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全面发展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价值的新型教育活动。高中语文教学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学的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注意自主和创新的结合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自主和创新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自主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自主的发展和提高。只有自主和创新做到完整统一,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自立、自强、自信、自创的精神。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则加以正确的引导,及时纠正,调整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路回到积极、正确的轨道上来,同时,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性,对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给予更多的鼓励、赞扬,并善于发掘,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

二、确立教学思路,改善传统语文教学理论

中国的教育思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我们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似乎都太过重视那一张试卷上的累计分数,最终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能掌握的、真正领悟到的实属不多,学生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受到限制,思维被强加上枷锁,长期的束缚最终也只能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泯灭。在当前的教育新时期,我们要转变“应试升学”为“终极目标”的死板思想,把目光从分数转移到培养人、塑造人上。而非把教学看成是灌输知识、理解知识并识记知识的过程,确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目标体系。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言文字的灵活性、模糊性和多义性。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思考和体验的多元性,容许学生中存在“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

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发现,有效地将课上教学与课外熏陶进行有机的结合,是非常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结合课外学习环节,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尤为重要的环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学生只能循规蹈矩地进行思考。吕叔湘先生说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呢?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因而,若想实现教育改革,实现教学教法的创新,那么教师就要打开思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打破封闭式课堂的僵局,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下给学生设定有一定创新价值的教学情境。

三、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为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不断地提问题,或者让学生讨论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结果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低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是以简单的活动次数为尺度,也不是以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为标准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高效高质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郁达夫的散文《古都的秋》时,我问学生这篇文章的主旨是悲秋还是颂秋,学生兴趣大增,通读全文,了解作者后,形成了两派意见,支持悲秋的学生提出了以下论据:(1)全文的景物是衰落悲催的,情感自然是悲伤的;(2)文章整体的风格是悲凉忧伤的。持颂秋观点的同学认为,作者不远千里,辗转回到故乡,其目的也在品尝故乡的秋,再从结尾看,作者甚至愿用生命的三分之一去挽留北国之秋,其对秋的眷恋、热爱、颂扬可见一斑。学生见仁见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仅此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寻找文章主旨的方法。我适时引导,对作品的分析一定要和作者的家庭背景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这种观点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思维视角,联系到郁达夫幼年丧父,从小就体验到了世态的炎凉和生活的艰辛。所以,形成了忧郁的性格,再加上当时社会腐朽黑暗,作为一个正直善良、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自然是苦闷而消沉,找不到生活的出路,因而郁达夫的悲是发自内心的悲,即便是笑,那也是一种苦闷、恼人、悲到极点的无奈的笑。经过这样的引导、思考,学生终于达成共识,文章是悲秋的颂歌。

四、积累素材丰富语言知识

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习潜能的挖掘和开发,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而语文学科的积累又大致可分为积累字词、积累素材、积累常识、积累方法、积累思想等方面。其中字词的积累是基础中的基础,却又是容易被师生忽略的地方。想想我们的各种优质课、公开课,师生互动,迭起,热闹非凡,但一节课学完了,却少见有关字词的教学或练习;日常学习尤其是复习阶段,一些学生完成所谓的任务后无所事事,可稍加检查就会发现,学生可能连文中的字词都掌握不准确,也许在很多师生看来,字词的学习、积累太“小儿科”。字词教学固然不是高中阶段的重点,但字词积累却是不可忽视或轻视的。没有字词积累的扎实根基,就无法建起语文能力的摩天大厦。

总之,在教学中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措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激活,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都以创新精神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探索创新,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21世纪新人,使我们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使我们的民族成为优秀的民族,国家更加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吧!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成语教学现状;解决方法

成语是人们长期使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浓缩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我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貌。通过成语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开阔眼界,增加知识储备,接受汉语的文化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对于高中生而言,学好成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而成语一直是语文学科中作为语文能力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说,成语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本文主要探讨新课程高中成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一、高中成语教学现状分析

新课标已淡化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而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但是,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很清楚,语文能力的形成与提高都必须以打好语文基础为前提,只有夯实语文基础,才能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我们不能就此否认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成语是词汇教学的重点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成语教学应该贯穿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每一个阶段。但是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成语都是隐含在课文之中,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很多教师忽略了成语教学,导致高中阶段成语教学内容的缺失。纵观新课标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的五本教材(人教版),只有必修二的梳理探究中有一个成语专题(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成语),除此之外,全套缺乏完整的成语知识建构体系,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也不合理。

由于高中成语教学知识内容的缺失和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导致教师对成语教学产生迷茫,不知所措,所以很多教师在高一、高二的语文教学中,只是让学生去机械地背成语,到了高三进行突击复习以应付高考对成语的考查,但由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成语积累不够,蕴含在课本中的大量成语又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探究,导致高中成语教学与高考考查脱节。

二、如何进行高中成语教学

1.回归教材,运用有效教学方法进行高中成语教学

据初步统计,新课标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的五本教材(人教版)中出现的常用成语近三百条,这些成语中包含着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这在高考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些成语都隐含在课文之中,没有作为显性知识体现出来,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梳理与探究,所以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些成语的教学,因此我认为,与其花时间到处搜集成语让学生来背,不如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掌握其中的成语意思,学会正确运用成语。

2.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成语

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成语的积累不仅是语文教学、语文课堂上的事情,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成语。另外,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被误用的成语随处可见,因此我们更要留意成语的误用,及时纠错。例如,“2012年央视春晚,舞蹈家杨丽萍一曲《雀之恋》跳毕,朱军忍不住用‘真是美轮美奂’来形容。”“倪萍曾在自传《日子》里写道:‘七月流火,北京夏天最炎热的日子’。”“媒体评论:刘晓庆日前见诸媒体的许多话都是一味标榜自己的炒作,是极其媚俗的不刊之论”类似的成语滥用、误用,常常可以在电视、报纸、杂志上看到,若不及时发现、纠正就会对学生造成误导。因此,我们要处处留心,发现问题,及时纠错。

3.教师的教学方法要适当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等优势,将成语的出处、成语的类别、成语的运用等慢慢地、系统地进行渗透,这样可以先调动学生学习成语的积极性。成语的展现形式若只是局限在枯燥乏味的文字形式,这样就会过于单调,如果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采取多种形式展现,就会变得生动起来。例如,把成语的出处进行分类,神话类、历史故事类成语,可以找出相关视频进行播放,学生一定印象深刻。还有一些选自古代文化作品中的成语,学生记忆较困难。如,成语“目无全牛”,出自《庄子・养生说》,这是一个极易望文生义而误用的成语,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如果学生不了解庖丁解牛的故事,机械地背诵成语意思往往效果极差,因此我找出了庖丁解牛动画视频给学生看,学生很感兴趣,印象深刻。其次,在积累成语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定期在班级开展“成语接龙”“我知道”等活动,以比赛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积累成语。

除此之外,在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时,把成语误用分为四种类型,即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褒贬不当、谦敬错位。在讲解时,让学生根据平时的积累,自己找出极易误用的成语进行归类,并探究这类成语的记忆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成语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方法各有利弊,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灵活采用。高中成语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师的一个困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从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高中成语的教学水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莫彭龄.试论成语联想教学法[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1996(3).

[2]周荐.论成语的经典性[J].南开学报,1997(2).

[3]傅倩琛.汉语成语中的民族历史文化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4]刘振前,邢梅萍.汉语四字格成语语义结构的对称性与认知[J].世界汉语教学,2000(1).

第10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拓展延伸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谈(实验)》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文本阅读技能的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学习思维,帮助他们形成更为丰富的知识技能。由此可见,注重学生语文阅读拓展延伸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发自身的阅读思维,形成正确的阅读学习观,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之后生成新的学习感受,便于他们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1.高中语文阅读的拓展延伸必要性

1.1是开放性语文学习的必然途径。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内化生成一定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开放环境氛围下,能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这种开放生成的阅读环境必然有助于学生拓展延伸能力的培养。

1.2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需要积累丰富的知识,更需要用发展创新的思维去审视自己在学习中的理解感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目标。

1.3是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的需要。语文阅读文本是学生增强知识和提高技能的重要载体,更是积累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的需要。学生通过这样的拓展延伸学习能够实现上述目标。

2.高中语文阅读的拓展延伸运用方法

2.1反复阅读,积累丰富的理解感悟。阅读是理解文章意思的关键之始,也是学生进行拓展延伸的核心。对此,笔者以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反复的阅读,以此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素材。这样的阅读,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为充分地理解文意,增强他们语文阅读的语感,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的发展升华,提高他们的学习认知能力水平。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阅读是一种不断内化、发展、延伸的学习过程,对一部作品的完整把握常常需要反复地进行,尤其是文本的精彩之处。对于文本的精彩之处,应好好揣摩。反复揣摩文本精彩之处也是不可忽视的地方。例如,在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时,笔者以为,可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的方式品味其中的语言运用之妙,要求学生就叠词的运用以及作用进行探究学习,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仿造这样的表达形式进行自我创作。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阅读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移情体验,从而创造出与此有异曲同工的佳作。

2.2注重指导,增加阅读创新的生成点。教师是学生阅读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阅读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推动力量。教师要依据阅读文本的内容,创设与此相关的阅读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感知文本、品味文本,进而探究并建构起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帮助他们迅速地进入阅读学习的环境,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激活自身学习的思维。

例如,笔者在教学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时,通过对重点语句的阅读指导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拓展延伸能力。“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两句话是学生阅读学习的重点,笔者通过:(1)文章写作背景;(2)作者的价值取向;(3)语言特点等三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2.3活化内容,丰富文章的留白。文本提供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探究宝藏”,其中有许多空白和未定点需要读者加以具体化,作品的意义才能得以表现。学生一旦进入文章的学习意境,不仅能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丰富发展。

笔者以为,通过活化内容,丰富文章的留白的阅读学习,一方面能够丰富文章的意境,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学习的认识,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丰富留白的过程中,提高阅读技能。

3.高中语文阅读的拓展延伸的几点思考

3.1应具有一定的目标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应该围绕阅读的目标要求,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能够生成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3.2应是学生创新成果的展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运用自身的思维对文本内容进行发展创新,让学生的这种拓展延伸成为他们展示知识的舞台。

3.3应成为学生阅读学习的内在需求。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学习理解感悟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加深入地体味其中的思想精华。这样的学习方法应该是他们学习的一种发展需求。

总之,在新课程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阅读技能的培养,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有利于学生提高语言运用的综合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够激活创新的潜能,有利于促进语文创新精神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2]徐国芳.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四个转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小说教学 阅读与写作 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89-02

一、前言

随着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高中语文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1]。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两大重点,同时也是难点[2]。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观察生活的一种方式,写作是倾诉情感和生活体验的一种途径。阅读和写作,虽然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方面,但是二者并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具有密切的关系。正如叶圣陶所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与吸收具有密切的关系[3]。可见,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分不开的。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过程中,做好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结合工作,能够使二者实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目标的实现。

二、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结合分析

1.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写作手法,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在高中小说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很多的写作特色和方法,如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向学生讲授这些写作手法的特点和功效的同时,也要注意采取措施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些写作技巧,并且懂得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比如,在学习《药》这篇课文时,文中有很多环境描写的句子,如开头的“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了”,“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等,这些环境描写都衬托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文中还有多处用了象征手法,如沾了革命烈士鲜血的“人血馒头”和夏瑜坟上的一圈白花等,这些对于文章主题的深化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老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可以让他们把这类描写找出来,重点读一读,领略这些写作手法对于文章主题的表现的作用。然后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给出学生一个类似的主题,让学生仿照教材中的表达方式,将这些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小作文中。这样,通过对这些写作手法的讲解,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该小说的一些写作技巧,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2.在阅读过程中,注意语言文字的锤炼,丰富语辞和文采。

语言和词汇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词汇,才能在写作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但是丰富的词汇单靠课堂字词教学是不能达到的,需要学生在长期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才能实现。因此,在高中小说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于文本中的语言词汇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词藻,并且同时加强学生对语言词汇的鉴赏和辨析,从而提高学生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3.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很多从长篇小说中节选出来的片段。这些片段大多是原书中精彩的部分。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借助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比如,在学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文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口头表达一下自己在阅读完该故事之后的感想,然后再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找《水浒传》中其他有趣的故事来看,并且要求学生最好做好读书笔记。这样,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长期坚持写读书笔记,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发展也会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三、结语

阅读和写作是分不开的两个方面。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过程中,注重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无论是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发展,还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阅读和写作教学的结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需要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将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梦婕. 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通透[J].教研天地.2009,(7):70.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环境

关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进入高中阶段以后,能否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整个语文教学工作来说意义重大。这是因为,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理所当然地应当承担起新课改下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另一方面在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以后,课业压力也随之加大,学习的时间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弥足珍贵,而要想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的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首先必须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我们知道要想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就必须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强调“我”的见解,“我”的参与,提高学生课堂的心理地位,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自觉地形成学习的能力。其次是要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首先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语文教学组织。语文课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强调语文重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形成师生“互动流”。此外,还需要与学生心与心交流。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事业的爱,对本职工作的爱,对学生的爱,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的命运。当一位教师满怀爱心的来对待自己的学生时,他会换回爱和尊敬,更会换回学生用心、有效的学习。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们难免犯个错,也难免有思想觉悟低的时候,更难免会有跟老师的正面抵触、叛逆。作为教育者,作为老师,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去教育感化他们,从而使他们能够“亲其师,信其道”。

二、要努力整合、精选教学内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总是希望做到面面俱到,生怕一个疏忽就遗漏某些重要的知识点。事实上,能够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课程资源实在太多,要想做到面面俱到,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要做到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内容的使用上就要注重选择性,努力精选一些最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达到理想教学效果,最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材料来作为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在面对语文教材的时候就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整合、选择。首先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认真体味语文教材的教学理念,以便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始终围绕教材的设计理念来进行,这样才有利于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其次,要理清高中语文教材中各种内容编排的体系,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教学内容的过于零散,而有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最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灵活、创新地使用教材,切忌照本宣读,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无法实现有效教学,还容易招致学生的厌学心理,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情境,有效提问

时代的相隔,生活境遇的不同,使今天的高中生对作家作品容易产生隔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必不可少。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亲切感,从而形成良好的专注感受鉴赏的心理机制。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法。如在教授《蜀道难》时,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川易守难攻的地形;在学习《雨霖铃》时,可以从“长亭雨后”“晓风残月”画面欣赏开始,感受柳永的复杂的离愁别绪;学习《项羽本纪》,可以让学生先从优酷网上看电影《西楚霸王》,让学生对项羽的个性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了解项羽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他缺乏谋略和视野,缺乏宽宏大量,足勇少智,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再让学生学习课文,对项羽便有了深刻的认识。此外,学生的积极性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教学中要不断给学生设疑问难。有了疑问,学生才会去探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不断地很好地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可以让学生充当“先生”的角色,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用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