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1 08:04: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文创产品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数字技术;文创产品设计;广西文化遗产
国家综合实力提升,民族自豪感及文化自信增强,全社会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扬、文化遗产保护都十分关注,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进行传承保护。当然,文化遗产保护不只是博物馆的陈列展示、保护修复,还要使文化遗产能够让大众喜爱,融入大众日常生活中,才能使文化遗产活态化、年轻化、多元化。文创产品具备了文化审美及实用功能的属性,同时还可作为礼品、旅游产品、文化用品使用,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因此,文创产品设计的教学实践过程,就是探讨如何将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审美、商业转化结合在一起的过程。
一、文创产品教学现状
(一)市场困境
文创产品借着这几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动,各类文博、文旅及大量的产业园、特色小镇兴起,逐渐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目前,广西文创产品在品牌知名度、销售范围、产品类型上与全国发达省份及一线城市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除了广西自身的经济购买能力外,还存在如下问题:(1)产品销售主要还是依靠展会、展馆及大型活动的渠道和平台,日常零售的推货能力不足。(2)产品种类不够丰富,大致为文化用品、礼品及生活用品,产品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3)产品的文化内涵不强,个性差异辨识度低。大多数广西文创产品直接套用铜鼓、绣球、壮锦等广西文化符号作为设计元素,对广西文化遗产认识不足。
(二)教学现状
传统文创产品设计的教学模式基本遵循工艺美术设计的思维,注重培养的是“手艺人”“手作匠人”“艺术家”,因此教学内容、课程设定、教学活动主要针对的是训练学生的创意思维、审美、手艺技艺等专业能力,整个文创产品设计由学生独立创作完成。从文创产品的种类及形态来区分,主要分为工艺美术和包装设计两类。工艺美术类文创产品基本通过传统手工形式生产制作,个人风格强烈,从业者多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或民间手艺人。包装设计类产品更多采用印刷、机器生产等形式生产制作,从业者基本都是视觉传达设计毕业的学生。由于5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到来,行业、产品及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数字技术推动社会发展,也逼迫教育不断变革。数字技术融入文创产品设计教学,可以改变师生的创作思维,不是纯粹的艺术创作,而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文创产品教学实践要从“创作作品”变成“设计产品”。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各行各业的岗位工作进行了重组和改变,劳动分工细化和生产全链路融合,促使文创产品设计的教学实践过程,从原来只专注于创意设计调整为文创产品的设计、生产、运营的全过程统一。推动广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适应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有必要探讨数字技术与文创产品设计教学的融合。
二、数字技术助力教学实训
(一)数字技术与项目教学的融合
数字技术具备开放性、易用性、共享、便捷等特征,依托互联网技术,合理运用数字技术,做到适度、适宜、精准,能够优化学习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文创产品设计初期创意阶段,引导学生按照产品开发的规范操作,运用思维导图、流程图及可视化技术,可以帮助想法创意快速明晰;文创产品设计中期,依靠数字技术,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G技术,能够快速完成DEMO,及时验证改进样品;文创产品设计后期,采用3D打印、全息投影技术,是新工艺、新技术、新品类的探索。
(二)数字技术融入教学实践
传统的文创产品基本都是实物呈现的形式,主要为文化用品、礼品、生活用品,从功能性上来说,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在文创产品设计教学实践中,借助数字技术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延展文创产品的功能类别、改变文创产品的销售模式,实现教学成果的转化。融合数字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战到创业、从应用型人才转变为创新型人才、从单兵作战向团队合作、从设计研发到运营推广,完成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课程设置以广西文化遗产、地域特色、旅游资源作为文创产品设计的选题,实施实际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全过程教学,将教学与市场的关系拉近,做到“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三、花山壁画的项目教学实践
文创产品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按照实际项目开发生产、运营推广及迭代完善的过程,是真实的创意设计、产品生产、品牌运营的全过程。通过融入数字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项目教学实践,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不得走出“舒适区”,结合市场营销,运用数字技术,强化工作过程,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完善职业教育从专业到专业群的教学体系。
(一)讲故事大IP
广西古属百越,是一个沿边沿海、多个民族聚居,具备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省级行政区域。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孕育了刘三姐文化、铜鼓文化、绣球文化、长寿文化等,其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宁明花山壁画,就是一个适合讲好故事、塑造品牌影响力的文创产品设计内容。一个品牌由影响力、标识性、商业价值三部分构成,是让人瞬间的联想记忆。目前花山壁画在讲故事和品牌塑造上还处于战略升级阶段,比如花山壁画在对外宣传上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志形象,很多时候还是直接使用壁画的人物图案做宣传,人物形象经常不一致,容易造成记忆混乱。花山壁画的文化历史没有系统整理,浓缩为便于传播的故事,无法进行品牌人格化、品牌调性、品牌IP的营销。宁明花山壁画存在品牌塑造薄弱、文化传承保护手段单一的问题,也是广西文化遗产面临的共同问题。文创产品设计,是将文化精神与日常生活联结物化的体现,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活态化,也是品牌IP实现营销转化的方式之一。采用项目驱动、问题导向的教学,打造花山壁画的大IP,建立设计规范,扩大品牌影响力,吸引年轻人群,是培养学生市场洞察力、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训练途径。
(二)数字技术的多种可能
形式服务于内容,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强交互、沉浸感、新体验等效果。数字产品受到全社会的欢迎,数字娱乐产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文创产业方兴未艾,从市场总量销售和变现的数据来看,主要还是以具备生活化、功能性、实体式带有国风、民族文化等元素的文创产品为主,缺乏依托数字技术开发设计具有娱乐性、交互性的文创产品。因此,迎合市场需求及面向年轻人群,研发出融入数字娱乐的文创产品,既是文创产品发展的一种新尝试、新形态、新融合,也是将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一种保护形式,更是将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活态化、年轻化的一种发展策略。不管是数字技术与民族传统文化“混搭”的文创产品,还是赋予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数字娱乐产品,都是引导消费、实现文创产品变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传承保护文化遗产的新探索。以花山壁画为主题进行数字娱乐产品的设计开发,做到文创产品的创新,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改变传统思维,从“手艺人”向“产品人”的思维转换,技能习得是从“工匠”到“工程师”的转变。数字技术赋予文创产品更多可能,文创产品可以有多种形态呈现:(1)运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数字技术,增强沉浸式的体验感,受众可以宏观、微观地切换镜头角度,也可以通过360°全景欣赏花山壁画。(2)开发小游戏、H5,利用此类数字产品的休闲、娱乐、益智、易分享等属性,加强文创产品与受众的互动性,花山壁画的来源历史、壁画图案都可以融入游戏中,加深刺激受众的品牌记忆。(3)发挥物联网的功能属性,通过App、感应器、触发器等硬件设备进行“万物互联”,实现花山壁画文创产品的“黑科技”属性,拓展了文创产品的品类。
四、艺术科技共融共生
传统的文创产品设计从文化性、地域性、民族性、审美、实用等方面挖掘品牌内涵进行文创产品设计,遵循艺术性和功能性的设计原则。广西的文化遗产、旅游优势、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给予了文创产品设计的丰富资源,发展广西文旅产业,做好文化传承保护,就要升级品牌,健全完善文创产业链。国内文化创意产业拥有最大的品牌IP、市场影响力、最全面的产品类别是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既有线上虚拟产品,也有线下实体商品,还与其他大品牌强强联合进行联动营销。在当今自媒体、融媒体、全媒体的新形势下,艺术设计教育要适应当下,秉承理念先进、技术先进,优化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文创产品设计教学实践,通过数字技术交互设计、体验设计、服务设计可视、可听、可玩的“新文创”。新文创是具有信息化、泛娱乐、互动性、年轻化等数字技术属性的文化创意产品,是数字经济的产物。文创产品设计教学实践,弘扬传统文化,借助最新的数字技术,达到与时俱进,共融共生。
五、结语
文创产品是文化、艺术与功能的融合产品,而文创产品设计教学应该是“人文教育+艺术创意+数字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海量的信息数据、互联互通的云端、不断迭代的人工智能,让艺术设计教育具备更多可能。
参考文献:
[1]杜军.基于文创产品设计教学实践的方案构思过程研究[J].美术教育究,2019(7):172.
[2]刘洋.传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教学中的探索[J].智库时代,2019(12):206.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文创产品;载体选择;设计方式;元素符号
引言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崭新的发展领域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涉及图书馆、博物馆等诸多文化文物单位,历经十余年,我国政府为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已制定多项法案与政策,其中专门针对图书馆的《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中说明“推动各级公共图书馆利用古籍善本、图书报刊和数字文化资源等开发文化创意产品。”[1]为此,文化部与国家文物局将154家单位列为文创产业试点单位,其中包含国家图书馆等7家文化文物单位[2],在图书馆界的文创产品开发事业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全国其他图书馆开展文创工作提供思路和指导。2017年,“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由文化部指导并成立,为图书馆的文创事业注入发展动力,旨在提升图书馆文创产品的整体研发水平,让传统图书馆重焕生机与创意,实现文化教育职能和文化产业职能共同发展[3]。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协助下,全国各地图书馆已开始挖掘本地传统文献资源,加大设计与研发投入,产出一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合时代精神、反映群众实际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
一、国家图书馆开发文创产品的优势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截至2019年底,馆藏文献超过37790万册,数字资源总量超过2158TB,馆藏总量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7位。中国典籍发源于殷商,自古便传承者着“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的中华文化,汇聚了中华文明史上历代名家学士的智慧与成果。国家图书馆前身为1909年筹办的京师图书馆,其典籍资源直接承袭了南宋以来的皇家藏书,而后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从全国多地调拨藏书,为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打下基础;百年间,无数的社会藏书家也慷慨捐赠,终于形成了国家图书馆的宏富馆藏。2018年,国家图书馆的国家馆地位经《公共图书馆法》正式确立,其主要职能是国家文献信息战略保存、国家书目和联合目录编制等,并且依法接受出版单位交存的正式出版物[4]。同时这也决定了国家图书馆在藏书数量及品质方面皆为全国之最,且文献资源均经过科学系统的加工处理,为其日后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在国家图书馆丰厚馆藏的基础上,2012年国家典籍博物馆由中央编委批复成立,加挂牌子于国家图书馆之上,标志着其拥有了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双重身份。国家图书馆馆徽同时作为国家典籍博物馆为品牌标志,以创办彰显本国典籍文化、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关注群众文化享受的需求为品牌宗旨[5]。以此为基础,在国家图书馆目前开发且在售的文创产品188种,包括雅致家居、服装配饰、手账达人、收藏珍品、儿童文创5种主要类型。
二、文创产品的载体选择
根据载体类型不同,国家图书馆的文创产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水杯、灯具、钥匙扣等家居产品;二是古籍留真仿复、邮册等文化产品;三是服饰、首饰、配饰等穿戴产品。这三种产品类型分别体现了文创载体选择的实用性、文化性和传播性原则。
(一)实用性产品设计
在国家图书馆的文创商店中,与实用性相对的产品分类是“雅致家居”和“手账达人”,此分类下的文创产品种类最多,选择也最丰富,可以看出国家图书馆对于产品实用价值的重视。实用的设计一定源于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创意的源泉,并将其融人到文创产品的设计中,使产品发挥使用使用价值的同时,将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入日常生活,更易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灯具、茶具、雨伞、家居、文具等均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的数码文创也被国家图书馆予以重点开发,如鼠标垫、U盘等科技配套产品的实用设计,为图书馆吸引来年轻的消费群体。
(二)文化性产品设计
图书馆作为一个知识传递机构,具有社会教育的职能,文创产品的设计也应抓住文化属性,把具有图书馆特色的载体形态凸显出来,提高古籍类产品开发的整体品质[1],国家图书馆中与此相对应的产品分类是“收藏珍品”。此类目下有典籍仿复/留真、邮册、藏书票等限量精装产品,它们与珍贵的馆藏资源一脉相承,保留了知识载体的基本特征,为文献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最便捷的资源获取渠道,极具学术研究价值和和收藏价值。这类文创产品的知识文化性颇高,能够直接反映出特色的馆藏文化,确保了文创产品具有浓厚的图书馆气息。
(三)传播性产品设计
传播性文创产品应具有时代性强、接受度高、受众范围广等特点,在有效承载文化信息的同时,能够被更多的消费者认可接受并使用。国家图书馆中该类产品是“服装配饰”,包括服装、包袋、首饰、配饰等日常穿搭所需的基础物品。这些服饰印有特色馆藏图案,且能够在各种场合穿搭佩戴,其本身就起到了传播信息的媒介功能。加之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易彰显穿戴者个人的风格特色,使得该类产品的用户认可度较高,得到消费者广泛的穿戴和使用,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更易实现文创产品传播文化的的初衷[6]。
三、文创产品的设计方式
(一)特色元素提取
特色元素提取是一种常见的文创产品设计方式。通常情况下,受藏品内容和文创产品载体的限制,设计师需要提取藏品中具有特色的文化符号和代表性元素进行设计。应用元素提取的设计方式能够使藏品最具特色的部分直接呈现在大众面前,把藏品的价值点浓缩在现代产品上,做到了取精用弘。例如国家图书馆的《芥子园画传》系列产品,将书中山水画的精髓画法及图案提取后复刻到文创产品上,设计出了以“山水、花鸟、草虫”为主要元素的芥子园笔记本、芥子园磁书签、法蓝瓷百合等文具,它们色彩淡雅、清新古朴,书写之余能够感受到自然的静谧祥和,清代山水画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出来。与此相类似设计的还有《十竹斋笺谱》系列、《百花诗笺谱》系列、诗情花艺合集等都是自然花草元素的提取,如图1。除单个元素的复刻之外,对已提取元素的排列重组也能设计出别具韵味的产品。国家图书馆的甲骨文系列就运用这种方法,将单个甲骨文元素按视觉规律排列重组,并恰当地安排在文创载体上,使之具有更高格调的审美属性。加之甲骨文元素代表着一种文化符号,是形式和意义的聚合体[7],具有知名度高、识别性强、指向明确的特征,以此设计出具兼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明确文化指向性的产品。国家图书馆的甲骨文生肖钥匙扣是店内销量最高的一款产品,如图2,深受消费者喜爱,其他产品比如用重复和比拟的视觉修辞手法设计出的男士领带和文件夹等,都是能让消费者感受到独特文化魅力的产品。
(二)同比例放缩
作为图书馆,同比例放缩的设计方式一般用在内容连续、且有完整性的典籍或字画藏品上,相对应的载体形式以能够展现藏品全貌为特征,在不改变其原有比例的基础上,可以结合产品的实际应用规格进行同比例的放大和缩小,是还原藏品艺术感的最佳方式,极具收藏价值。在国家图书馆的文创产品中,有两类产品以这种方式设计。一类是典籍字画的完全留真仿复品,图书馆将《敦煌遗书陆机辩亡论》《般若波罗蜜》经卷、《资治通鉴》手稿、《四库全书》等国家级文化瑰宝精细的临摹下来,未经修改的文化巨作是绝佳的一手资料,为文化爱好者提供宝贵的研究文献与收藏鉴赏品,对于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来说,此类文创产品必不可少。另一类则是将藏品放缩后与文创载体结合,比如《三山五园外三营地理全图》画风清雅娴静,将其印制在柔软的丝巾上,把女性气质衬托得优雅高贵;将《资治通鉴》手稿、《三希堂法帖》这类文字作品印制在鼠标垫和桌垫上,使其与现代办公娱乐相融合,成为工作桌面的画龙点睛之笔;将历史悠久的乐器古琴同比精缩到手指般大小,制成网络时代的常用工具U盘,每次拿出都令人眼前一亮;还可以将整栋图书馆建筑外形精缩成钥匙扣,使产品独具文化特色,并达到了场馆宣传的作用。同比例放缩的设计方式使藏品本身的图案或外形被刻意地保留下来,直接用于研究和收藏,亦可结合外形赋予产品某些实用功能,让藏品和文化进入生活,让艺术与消费者近距离接触,随时随地可以鉴赏把玩。
(三)符号的创意再设计
如果所选取的文化符号本身具有极强的历史性,无法直接用于现代设计,难以被多数消费者接受,那么对这类符号的创意再设计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当设计者从造型、色彩、纹样等方面提取出文化符号后,需对其形式语言和美学内涵进行深入探讨,在符号的形式上加以变形、分解与重构,而后再运用到文创产品的设计中[8]。国家图书馆的文创产品“庆赏昇平”系列就凭借这一设计技巧广受社会好评,并多次获得文创类奖项。产品的创意来源于馆藏《庆赏昇平》彩绘戏曲人物画册,在忠于客观人物原本形态的前提下,设计者提炼其扮相造型,并用艺术的手法抽象、变形,创作出一系列可爱的Q版状元、悟空、门神、哪吒等卡通形象。这些新形象在保留了戏曲神韵、服饰、妆容等传统元素的同时,又精简了繁复的线条和装饰,成为活泼有趣、有历史底蕴、又顺应时代审美的“二头身”卡通人物。有了基础的形象图案,国家图书馆便把它带入各类生活场景,制作出帆布包、钥匙扣、笔记本、红包、书签等一系列实用物品,成为独具特色的代表性文创产品。与此相类似的创意再设计还有卡通化的孔子便签本、中西融合的图形化汤显祖与莎士比亚T恤、刻有《自在心经》的陶瓷主人杯、《三山五园》主题的光影效果纸雕灯等。此种设计方式的重点在于提取典型、简化重构,只抓住重点文化进行传达,具有符合时代审美趋势、受众接受度高、文化创意性强等特点,能够起到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四)文化内涵的挖掘
要把传统典籍里的精髓展示出来,创意元素不应局限于典籍本身,更重要的是将书中的文化内涵表达出来,把书里的内容“活化”,对此,有两种设计思路来表达文化内涵。一是从典籍的内容寻找创意,途径可以是书中的主要思想、名言警句、历史故事等提取可供开发的文化元素[9]。比如国家图书馆开发的“知行”笔记本系列,创意来源是王阳明的《传习录》,以及书中的核心思想“躬行求真,知行合一”。设计者在重构中国传统写意审美中的“形、神、韵、意、象”的各种关系后,将书中抽象的哲学思想具象成三种物象即“木”“镜”“泉”,以此作为笔记本的三大主题[4]。除此之外,设计者还在笔记内页特意设置了“读书心得”“知行足迹”“知行合一”等栏目,以达到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锻炼知行能力的目的。读者记录自己的知行心得,从日积月累的文字提醒渲染《传习录》的思想精髓,达到心理暗示的效果,实现了文化内涵与实用价值的统一。第二种是以文学家或著名历史人物为文化元素,以他们的事迹、作品、名言、经历为设计元素[9],利用巧妙的产品设计讲述其背后的故事。以鲁迅手稿帆布包为例,产品的文化内涵来源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故事,如图4,帆布包上选取了文章中代表性的文字“嗬,这人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并用斜向排版的方式和简约明快的色彩相搭配,呈现出鲁迅先生笔下妙趣横生的童年故事,将文学作品背后儿童的天真烂漫、活泼欢快表现出来。加之帆布包的消费人群多为自由随性的学生青年,这类诙谐幽默的口语化表达与其身份特征十分相符,能够赢得目标消费者的青睐。对于藏品内涵的挖掘一直是文创产品设计的重点,特别是图书馆一类文化底蕴深厚的单位,更要注重对于文化内涵的表达。在这方面,国家图书馆的代表作品还有提取自宋真宗名句“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黄金屋字体书签,将物品的使用场景与其文化含义融合得极为巧妙;源于《四库全书》的文件收纳袋、笔记本系列,用历史上最大的一套从书暗示其衍生产品的收纳功能与记录功能,将两者共通的“内有乾坤”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设计思路的拓展
国家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典籍珍品的巨大潜力,还与其开拓灵活的设计思路密不可分,且愿意积极推动各类文化符号的融合创新。相比之下,我国部分地方图书馆的文创产品开发还局限于自身馆藏,较少与其他文化文物单位合作,设计思路单一。在这方面,国家图书馆将中华经典文化、人文风俗文化、地域历史文化融入文创产品,并从人群细分的角度为儿童设计易于理解的卡通文创,设计思路的拓展能使衍生品的开发路径更加多元,消费者的文化体验也更加丰富。
(一)与其他文化文物单位合作开发。国家图书馆现有的产品中,“小小敦煌”系列是其与敦煌文创联合推出的产品,如精致独特的敦煌藻井魔方,将取自莫高窟藻井的6种装饰图案替代普通的魔方纯色块面。两个文化单位强强联合所推出的精品文创打破了单一场馆的文化限制,让消费者拥有双重的文化体验,也更加丰富了产品的文化内涵。同是中华文化的灿烂遗产,跨地域、跨单位的开发销售为文化传播拓宽了道路。
(二)以中国传统节日或人文风俗为依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以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在庞大的文化体系中熠熠生辉。图书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场所,传承节日文化是其职责与使命,也是图书馆与时俱进的必经之路。比如国家图书馆以《庆赏昇平》主题开发的状元主题红包,将级富中国特色的戏曲形象融入传统节日的象征性物品,不仅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体验。两种文化元素的碰撞组合,生动地讲述了中国自己的故事,丰富多变的中华传统文化让国人为之骄傲。
(三)与地域文化融合。图书馆自身保存着大量本地的历史文化、档案图片等资料,若以此为基础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既能宣传地方的历史文化,又与资源文献紧密相连,在推动地域文化传播和宣传图书馆自身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6]。比如,国家图书馆开发的老北京创意冰箱贴,如图5,它以场馆所在地北京为依托,以馆藏的《北京民间风俗百图》为史料依据,用惟妙惟肖的人物场景为大家找回了心中的老北京,一个意趣盎然的小装饰出现在家中,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为生活增光添彩。
(四)针对不同读者群体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图书馆应突出自身的文化教育职能,因此少年儿童成为图书馆产品使用的重点对象。在国家图书馆已开辟的“儿童文创”分类中,在售的26种产品分别包含了敦煌主题、状元主题、图书馆主题,如图6,载体类型以学习用品为主,并有饰品玩具、手工体验套装等。其产品设计全部经过的精心的变形重构,多以卡通化的人物或事物为装饰图案,色彩活泼靓丽,教育功能与实用功能兼备,深受儿童和家长的喜爱。
结语
〔关键词〕博物馆 文化创意 产品开发 创新设计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部门,定期、不定期推出各种丰富展览活动,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大众文化消费意识的凸显和消费者多层次的需求,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辟了新的市场。对于博物馆来说,文化创意产品是实现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的重要媒介,更是自身永续经营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起步较晚,尚处在学习借鉴阶段,设计形式趋于雷同,产品设计现状与优质丰富的馆藏资源不相匹配,与市场需求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当下国内博物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就现存的问题制定一系列设计策略,合理有效地开展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研发。
一、建立多元的文化体验
文化体验是体验式经济时代消费者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最新需求。传统意义的文化创意产品关注博物馆文化的单方面输出,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产品的造型、色彩、功能等基本构成因素结合来输出文化。而文化体验下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则是以消费者的体验为中心,使消费者与产品互动的体验过程中产生文化认知和情感体验,最终将实现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
1、建立多感官文化体验
多感官文化体验是经由消费者的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等对文化产生感知,设计师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过程中通过相应的设计手法实现产品多感官表达,最终建立消费者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多感官文化体验。通过感官刺激使消费者从多方面接受产品信息并感受博物馆文化,进而产生文化认同,最终实现情感的满足。
丹麦未来学家罗尔夫・詹森(Rolf Jensen)说:“当我们在购物时,事实上是在商品内寻找故事、友情、关怀、生活方式与品性,我们其实是在购买情感。”①建立博物馆文创产品多感官文化体验,目的是通过多感官刺激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例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服装研究所根据馆藏的一双二十世纪的粉红色缎子花边高跟鞋设计的“Pink Shoe Bookmark”书签(见图1),做工精致、造型新颖。设计师打破鞋子的原有功能,通过材料肌理表现高跟鞋表面的珠片,实现其独特的质感和触感。通过高跟鞋侧面轮廓的重塑还原藏品本来的面貌,同时又赋予它书签的实用功能,产品材料与同类产品的反差打破了消费者既定的思维模式。
2、建立互动式文化体验
互动式文化体验是指消费者通过参与文创产品创造的过程,接受博物馆文化,进而实现精神需求的满足。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不再是设计的决策者,而是以消费者的参与为中心,通过建立消费者与文创产品的互动关系,传递设计理念,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中。消费者的关注重心从产品外形、功能等静止状态,转向与产品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文化感知。在文化中发现自我,最终引发心理上的响应。
“互动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物质化的媒体界面,更多的是创造一个‘空间’,让人在其中感知、接受并且交流。”②这种交流过程就是消费者感受博物馆文化内涵并且塑造自我的过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过程中通过可塑性材料(如陶泥、纸张、木头等)和特殊结构(如纸型结构、桦卯结构等)的结合,给消费者提供固定形态的产品模块并附文物介绍和产品说明,引导互动过程的展开。文化的互动体验让消费者的身份从产品的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创造者。通过互动形式接受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传递的信息将使消费者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记忆。手脑结合的互动方式于消费者而言拓宽了自己的思考空间,于博物馆而言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于博物馆文创产品本身而言不再是一个静态的纪念品而是一段产生共鸣的创造过程。
经过文化互动完成的产品是消费者调动自己积极性和热情参与的产物,作品的制作过程是消费者“自我实现”的过程,作品完成后会产生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同时,消费者根据设计师提供的线索制作完成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在作为礼物馈赠亲友时附加了消费者的创造价值,更真切地表达了赠送者的情感。
二、开发独特的文创产品
开发独创的博物馆文创产品种类需要通过产品差异化的方式与其他博物馆形成区分,差异化分为垂直差异化和水平差异化。垂直差异化是指设计出比其他博物馆更好的产品;水平差异化是设计出与其他博物馆具有不同特性的产品。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过程中,通过现有产品的设计优化实现垂直差异化,通过其他产品的设计创新实现水平差异化,两种手段交替使用可最大化地实现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独创性。
1、基于现有产品的设计优化
由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已经涵盖了大部分文化商品的种类,所以基于现有产品的设计优化,是在博物馆已开发文创产品基本使用价值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产品材料的更新、产品制作工艺的提升以及产品外观的重塑等手段实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质量的提升。设计优化的对象可主要集中在书签、镜子、U盘、钥匙扣、冰箱贴等常见实用文创产品。例如2014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具人气十大文创产品之一“印象蒙古马头琴”U盘(见图2),外形根据蒙古族代表性乐器马头琴的形状进行艺术加工。U盘整体由琴柄和琴箱两部分构成,琴柄为马头琴琴头侧影,琴箱上绘蒙古族传统纹样。琴柄和琴箱可分离,琴柄下方为U盘USB接口,琴箱为U盘外套盖。这类产品功能固定并且外观可塑性强,通过针对性的设计优化可以使产品与其他博物馆文产品形成区分。
2、开拓其它产品的设计创新
对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来说,开拓其他产品的设计创新是指依据博物馆文化资源,开发区别于现有产品的文创种类,设计全新的文创产品。新产品的开发要依据消费者市场调查的结果,首先要分析博物馆主要消费群体的新需求,设计开发独具馆藏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以稳定一部分市场份额。其次,当前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市场中专门针对老人、儿童等人群设计的文创产品较少,故而对这一类产品的新品开发可以填补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空白。将文物融入日常生活与饮食,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消费者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也是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所未达之地。
三、丰富产品的使用功能
博物馆早期的文化创意产品只是单一地实现它的纪念价值,产品的表现形式基本上是对博物馆藏品的不等比复制或者是藏品纹样的简单提取,不涉及产品其它使用功能。而现如今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己经融入消费者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之中,消费者高标准多层次的消费需求,需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功能满足更丰富的精神需求。可开发多功能博物馆文创产品,让产品使用功能更加多样,并在提升博物馆文创产品使用价值的同时,赋予其教育意义和象征意义,最终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精神需求。
由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意义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消费者在博物馆文化氛围中购买的文创产品,在生活中的意义会被削弱。多功能博物馆文创产品通过提高产品利用率来延续自身的价值,有助于节约成本并且给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的空间,实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可持续性。为了确保多功能博物馆文创产品可以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和认可度,在设计多功能文创产品之前首先要确立产品的合理性,从而提高文创产品的可用性和实用性。
四、私人订制的可能性
随着个性化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各种私人订制服务相继涌现,文化创意产品的个性化设计和私人化体验方式也将是未来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一大趋势。
结语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本身是一个由多学科综合的产物,需要系统全面地研究其开发与创新的策略,探索出一套适合新时代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站在宏观的角度,结合博物馆特色与消费者日益变更的情感需求,针对性的进行产品设计,才能在众多文创产品中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的品牌个性与特色。
注释:
①杨淳.系列化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 2008 (2)
②潘雪梅.论旅游产品设计的创新和发展[J].艺术与设计.2007(4)
关键词:高校文创产品;设计;价值
1 高校文创产品设计的发展现状
设计或研发出能够反映高校自身的精神、意向、神韵的文化创意产品,对高校品牌形象的树立能起到最直接、最有力的推动作用。[1]国外一直以来都在发展高校文创产品的设计,对于高校文创产品的商业价值相当看重;国内对于高校文创产品的发展却是近几年才兴起,但其发展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高校文创产品对于师生而言,不仅是一件物品,更代表了师生对于高校文化的理解,是高校凝聚力量与智慧的独特表达形式。在现代社会里,文化创意是生活中不可代替的一部分,是文明发展的基础,因此高校文创产品的发展是时展的必然产物。高校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在我国兴起不久,国内各大高校对于研发高校文创产品的态度不一,在此背景下,综观我国高校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依然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重视创新与创意,高校也逐渐发现文创产品的价值所在,对于文创设计研究也在逐步重视起来,所以我国高校对于文创产品的发展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识,但是在时代的发展中,高校文创产品的发展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对其的设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2 高校文创产品的主要设计价值
2.1 精神文化
国内对于高校文创产品的设计主要在商业价值和精神力量的体现,作为高校的文化创意代表,文创产品必须足够大气或者足够实用,才能够带来商业上的价值。文创产品的本质意义在于以独特的方式创造文化,所以高校文创产品也应该突出高校的文化与创意价值,高校文创产品作为高校的象征,自然凝聚着高校的精神文化。因此,在设计上应当融入高校的精神元素,突出高校独特的精神文化,使高校文创产品更加具有代表性,也能够时时提醒高校师生牢记校园精神,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当中,牢记高校的文化精神,秉承高校的教育指А
2.2 理念凝聚
高校文创产品作为高校文化的体现和对高校精神的解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每一个高校都有支撑其发展的办学理念,高校文创产品作为高校的文化产物的代表之一,不仅需要为高校带来商业价值,更要体现高校的办学理念。理念凝聚是指在高校文创产品里融入高校的办学理念,使文创产品的特殊意义得到加强,更使文创产品能够具有纪念意义。用独特的文创产品代表高校的办学理念,并将之发扬光大,使更多的人能够对高校的精神内涵进行了解,提升高校的知名度。
2.3 传播价值
文创产品对于高校而言,能够为大学文化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3]文创产品是高校教学成果的体现,也是高校用来传播自身的通道,如果高校的文创产品没有特殊的代表意义或传播价值,那么也就失去了文创产品的实质作用。所以,高校在对文创产品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扩大文创产品的使用范围,使高校文创产品可以用于校园的各种交际场合,比如,作为比赛的奖励、外来人员参观的纪念品、咨询附送赠品等,只有将文创产品充分利用,才能够为高校带来强大的传播价值。在设计文创产品的时候,为了突出高校的特征,通常会将有代表性的事物和名称刻印上去,可以使文创产品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整体突出高校文创产品的意义,强化高校文创产品的整体作用与价值。
2.4 纪念价值
高校文化创意产品是以本校独特的文化创意为根源,再赋予创意开发的文创类产品,极具浓郁的校风精神。[4]我国高校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较好,拥有的学生资源也多,学生毕业之后,除非工作地点相近,否则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再踏进校园。对于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对学校存在依恋之情,因此高校文创产品就能够代替纪念品成为高校生的思想寄托。高校文创产品的价值在于“文创”二字,即有独特的文化与创意。在高校文创产品设计当中,将高校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利用师生的创意使文创产品具有特殊代表性,能够完整地呈现高校的文化,突出创意的价值。
3 高校文创产品的设计建议
由于高校文创产品的特殊性,所以在高校文创产品的设计当中必须突出实用价值和纪念价值,主要可从校园独特的建筑、历史、标志、校徽、校训等方面切入,进行思维的发散性延伸。[5]从实用价值的角度出发,在设计高校文创产品的时候,应当注重产品的通用性,在特殊的场合能够代表高校作为礼品赠送。此外,高校文创产品也应当具有商业宣传性,在旁人使用高校文创产品的时候,能够为高校带来宣传的效果。因此,在实用性的设计上,高校文创产品应当将高校名称、地址、网址、咨询电话等关键信息加以呈现。
从纪念价值的角度出发,高校文创产品应当具有特殊性,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校园情怀与精神力量。部分高校也会将文创产品作为礼品赠送给有意了解高校的社会人士,因此文创产品的价值也应用在咨询过高校的社会人士身上。高校文创产品的影响深远,高校应当对文创产品的设计进行有效的管理,并提出设计意见,将校园文化、创造精神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够代表高校的整体形象与文化精神。
4 结语
高校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因为文创产品不仅代表了高校的创意创新精神,更代表了高校的文明文化精神,在设计高校文创产品的时候,对于设计的管理与要求,除了要达到相应的标准,还要实现文创产品的价值,使高校文创产品作为高校有效宣传形式,突出高校的文化宗旨。
参考文献:
[1] 王圆圆.高校特色形象识别系统下校园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25):186-187.
[2] 沈巧巧.高校品牌纪念品的设计研究――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19):56-57.
[3] 樊幸,张道海.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J].包装世界,2016(03):110-111.
关键词:生态旅游;产品销售;创新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乡村地区的生态旅游产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与提升。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乡村生态农业旅游的前提。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了实施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完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环境稳步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全面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也为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生态农业旅游的环境下,除了常规的采摘、种植体验、民宿、特色饮食服务之外,乡村文化产品的营销也是重要的商业模式。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生产及销售,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同时还能够吸引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投入到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中来。随着生态农业旅游的逐步发展,乡村文化产品也越来越丰富。除了旅游带动的本地消费之外,一些地区还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形式,实现了更大范围的产品销售,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
1乡村文创产品概述
文创产品是指文化创意产品,是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而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好的文创产品需要具备三个特点:审美、功能、内涵,缺一不可。乡村文创产品,就是以乡村文化,包括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地域特点等作为创业产品的设计内容而推出的具有乡村地域特点的文创产品。乡村文创产品的开发,是特色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历史文化价值的最直观的体现,具有突出特色、宣传教育及文化传播等多元化的功能。目前,我国的乡村文创产品已经十分丰富,各个特色乡村的建设都将开发和推广文创产品作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2乡村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原则
2.1审美价值
审美价值是乡村文创产品的主要内容,也是消费者购买的最直观的感受。文创产品在设计和开发中,要始终将审美价值作为主要的思路。首先,乡村文化产品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群体的审美观,审美观的个人特色比较明显,在产品开发设计中,既要考虑大众审美,也应该考虑个体独特的审美观。这样,才能够丰富产品的多样性。其次,要考虑审美的时代性,不同的时代对于美学的整体感受也不同。传统文化要与现代元素紧密结合,才能够符合当下的时代审美观。同时,在乡村文创产品设计中,也要充分结合乡村元素,将乡村元素充分融入到产品的设计中。
2.2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是乡村文创产品的核心价值,也是文创产品区别于其他商品的本质。我国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十分丰富,而且各个地区的文化内容也不尽相同。传统文化的开发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也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在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要将文化元素深入地融入其中。目前来看,许多地区和机构,也都推出了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比如故宫博物院就推出了众多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以其收藏的文物内容以及历史元素,深入地融入其中,这些文创产品对于传播故宫文化、了解故宫的馆藏文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乡村文创产品在设计和开发中,也应该充分借鉴这种良好的形式,将自身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特色充分融入其中,通过文创产品来传播乡村文化。
2.3经济价值
文创产品要体现出一定的经济价值,才能够在市场上进行流通,从而获得一定的收益。经济价值要从外形、材料和用途等方面综合来考虑。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还能够产生劳动剩余价值。文创产品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对不同工艺的产品设定合理的价格区间,来保证文创产品的自身经济效益。文创产品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产品的美学性,可以用在欣赏、装饰等领域;二是产品的实用性。实用的产品才能够体现出经济价值。乡村文创产品可以与多种实用型产品结合,体现出产品的经济价值,才能够取得较为稳定的收益。
3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下的文创产品创新发展思路
3.1加强对乡村特色元素的开发
基于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下的文创产品创新发展,首先要加强对乡村特色元素的开发,将这些特色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中,来体现出文创产品的独特性。比如,传统乡村文化中,会保留一些文化元素符号,比如图腾符号、祭祀使用的器具符号,或是一些色彩符号。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会保留众多的本民族的特色文化,地域和民族文化色彩十分浓郁。这些独特的文化内容,加入到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能够有效地的吸引消费者的好奇心和购买欲望。同时,在乡村文创产品的营销中,还要加大对本地文化内涵的传播。通过音乐、影视剧、文学等文化内容的输出和传播,使观众能够对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深入地了解,才能够对乡村文创产品产生较为感性的认识,从而实现乡村文创产品的消费和购买。
3.2注重产品的工艺性和环保性
在乡村文创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中,要注重工艺性和环保性。对于产品的工艺造型,要尽可能地精致。另外,除了对传统手工的要求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工艺的自动化制造研究和开发。传统的手工制造自然在工艺上比较高端,但是所产生的劳动价值并不高,同时也不能够实现较大的经济价值。而通过部分工艺的自动化生产,可以有效地节约成本,实现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在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时,还要加强工艺和材料上的节能环保。创新性地使用农村中常见的天然材料,比如一些陶瓷制品和竹编制品,达到物美价廉的效果。大部分的文创产品都是日常家居使用,其环保性自然也是消费者所看重的。环保性不仅体现在工艺和材料上,还体现在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上。比如乡村文创产品可以以环保为主题来进行产品设计,传播环保理念。
3.3兼顾文创产品的实用性
乡村文创产品从用途上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装饰用的居家摆件,主要是体现其美学价值;二是具有实际用途的物品,与个人生活常见的物品一致,采用创意的形式来设计。目前比较常见的文创产品包括手机壳、书包、钱包、钥匙链等。从目前的文创产品设计来看,实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简单的装饰用文创产品的内容越来越少。一方面,装饰类的文创产品对于设计造型及工艺要求很高,成本较高,而且消费者的个人喜好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装饰类的文创产品的销售,还需要前期进行文化传播,使消费者能够对本地的文化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才能够产生消费欲望。因此,在乡村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放上,要尽可能地以实用产品为主要设计基础来开发文创产品,才能够实现较大范围的销售,对乡村的经济发展产生切实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瑶族服饰;文化创意产品;文化内涵
湖南瑶族具有代表性的是平地瑶、过山瑶和花瑶服饰,这些服饰与当地的民俗文化息息相关,服饰元素也是从古老的图腾中演变而来的。作为湖南省重要的非物质文化资源,瑶族服饰文化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随着时代的变迁,不能再把瑶族服饰文化固定在老旧的思维中,文化创意产品的快速发展正是瑶族服饰文化发展的一个契机。通过对瑶族服饰元素的提取和创意设计,在产品设计中表现出来,不仅能促进瑶族服饰文化的发展,也能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1瑶族服饰文化发展背景
瑶族服饰发展历史悠久,当地人民的性格特征和对古代图腾的崇拜,赋予了瑶族服饰特有的元素。瑶族的传统织绣工艺发达,并广泛地应用在服饰上,织绣中保留了极具个性化的特征,并具有强烈的民族识别性。瑶族服饰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挑花、刺绣和蜡染是服饰的主要制作方式,其是民族艺术中独特的艺术形式,不能让这些美丽的服饰只存在于历史中。让瑶族服饰文化顺应时代的潮流,以创新的方式将特有的服饰元素融入生活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如此悠久的文化地域,美丽的瑶族服饰不能仅仅局限在这片地域,但是这方面的设计产品却远没有表现出其个性和内涵。由于全球联系日益密切,国内文创产品深受国外的影响,再加上传统文化不能带来新鲜感,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缓慢。通过对瑶族服饰元素的提取和精神文化的价值分析,对瑶族服饰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研究方法是当前快速传播瑶族文化的重要方式。从传统元素入手,将瑶族的传统服饰文化与文化产品相结合,才能促进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将瑶族服饰元素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发掘出民族文化向文化创意产品转变的设计方法。
2瑶族文化创意产品的现状与设计思维
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融入现代设计中,不仅能提升设计的创新性,还能发扬传统的民族文化。将瑶族服饰元素以创新的方式加入生活用品设计中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创意产品积极地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并对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今的设计受到国外文化的冲击,盲目抄袭,没有抓住适合中国特色文化发展的要领。文创产品是传播瑶族服饰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瑶族服饰上的纹样的分布、大小以及样式,体现了瑶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不同的地域使得瑶族服饰有着不同的特点,从瑶族服饰元素中能看出瑶族的文化韵味和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图腾和。在“盘王节”活动中(如图1),到处都能看到穿着传统民族服饰的瑶族人民,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瑶族的风俗人情,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活动中,政府给每个参加活动的人发放了小礼品,这些小礼品大多都是市面上见得比较多的,如参加证、伞、黄色的围巾等。这些礼品没有当地的特色,质量也参差不齐,大多数人可能在当场就会扔掉,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何设计出有特色和带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创意产品是设计师门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方面可以从瑶族服饰元素入手,将其加入文创产品中,让买家一眼就能看出这个产品很有文化底蕴,能很好地表达当地的文化特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播瑶族服饰文化。瑶族地区的文创产品多以传统手工艺品为主,但是现今的文创产品普遍雷同,缺少创新性,而且这些文创产品并没有实用性。缺乏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结合,就不能算是好的文创产品。设计中针对服饰元素一定要有创新的想法,可以重新组合这些元素来创造出新的纹样,既要有传统元素也要有新颖的内容,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文创产品。
3瑶族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的趋势
瑶族服饰纹样中的元素都有特殊的意义,将它们巧妙地运用在产品中,使每一种造型和颜色都能传达出一定的意义。消费者借助产品来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对产品的形态和风格也有要求。人们不自觉地去追求某种象征性的意义来传达生活理念,以此表现出一个个性的自我形象。在传播地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将文创产品作为地域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部分,使文创产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从而推动地域文化的发展。消费者并不想买到没有文化特色以及批量生产的文创产品。没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是没有价值的。对于瑶族服饰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把瑶族服饰中精美的元素提取出来,将这些元素进行创新整合,实现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良好的视觉设计是高品质的外在表现,是成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和打动消费者内心的关键,也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4结语
拥有文化内涵如此丰富的瑶族服饰,其文化衍生产品也应该有其文化标识。但是现今的文创产业体系,给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设计的基础是文化传统,只有认识传统才能发掘其中的力量,适当的借鉴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本文通过对瑶族服饰元素提取运用在文创产品中,分析瑶族服饰文化发展的趋势以丰富瑶族服饰文化的内涵,更好地传播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李彦.湖南瑶族服饰文化[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4.
[2]…玉时阶.瑶族文化变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关键词:协同创新;平台化教学模式;旅游文化产品;专业创业
旅游文化产品是指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购买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工艺性、礼仪性、实用性和纪念性的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具有鲜明文化符号的产品。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依托中国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和国家林业产品研发中心的集聚力,为义乌本地的工艺品美术品及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专业人才培养。目前,义乌本地针对旅游文化产品的工艺品行业发展侧重交易,相关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文化制造业出口盈利已接近饱和,市场出现疲态,急需产业转型提升“义乌制造”品牌力。如何解决本地产业转型需求下的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高技能人才供给成为当前矛盾的关键。
一、协同创新———搭建“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平台教学模式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是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下的子方向,针对义乌市本地的产业及市场需求提供专业人才培养。2016年学院“十三五”规划提出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方向隶属的创意设计学院与义乌市创意园执行混合所有制合署办公模式,设计企业入驻、研究机构指导,“政校企研”深度融合。由其中中国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和国家林业产品研发中心作为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做依托,整合优质市场资源,融入专业建设各环节。基于平台,政府给予资金、政策等支持,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和提供实践机会,企业设计师现场教学,实现了良性互动、多方协同。首先,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依托“政校企研”协同创新的创意平台,集聚整合市场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协同创新平台,引工艺大师进课堂;13级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参与完成与大连工业大学签订本科和专科校际交换生协议,实施学分互换,实现与本科院校的资源平台优势互补。其次,充分保证教学资源的先进性及综合性,满足符合市场的综合型、实践型人才培养需求。引进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授予名誉导师称号,为学生实训课程提供生产一线的技术指导,校企合作,共享创新技术,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二、校企合作———共建“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创新创意教学链
依托义乌的市场资源优势,建立旅游商品设计工作室,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对外开展设计服务,积极引进企业商业项目及各种竞赛项目。累计承接项目20余项,累计获得省一类竞赛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10人次;获省时尚饰品设计与制作大赛二等奖1人次,入围奖3人次。工作室项目化教学从通识技能项目、实战演练项目、比赛项目到企业真实项目,逐层推进项目化教学。同时,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方向与新光集团建立订单班项目化教学模式,实现课程与企业的真实项目对接,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新光饰品研发中心及礼品事业部等相关部门实习就业。专业课程《金属工艺品设计》、《时尚礼品设计》、《竹木工艺品设计》、《工艺品包装设计》与企业的设计生产紧密结合,以项目化教学模式完成企业真实项目的导入,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逐步形成旅游文化产品专业教学链。为使学生能够掌握行业内先进技术,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方向与科技创新企业义乌市3D打印中心共建紧密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实现专业技能训练结合3D打印设计制作技术,使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与市场接轨,为义乌工艺品产业转型提供储备力量,为地方旅游文化产品企业提供设计服务,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共享企业平台资源及技术支持的同时,旅游商品设计与制作工作室实行“双导师”制,校企一体双导师授课,铸就就业梦。学生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校企合作项目,也可以接触社会服务订单,组建项目团队,设计项目计划,完成项目设计及制作。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独立地面对客户,接触市场,了解行业的动态需求,有效解决了“学而无用”的困惑。
三、“一米集市”———助推“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创意项目孵化
在我校特色创业教育的良好基础上,推进创意创业教育,以专业创业带活创新设计。针对传统的创新设计教育市场化弱、落地性差等问题,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与义乌市创意园共同筹建“一米创意市集”,深入佛堂古镇、上溪桃花坞等义乌市周边镇、街道,活跃在义博会、旅博会、森博会等平台。旨在搭建开放的创意分享平台,活跃了创意文化氛围,以匠人之心引导学生坚持创新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可自行筹建项目,完成设计制作。设计成品由校协同创新平台以“一米创意市集”为文创品牌,在展会、校园集市、周边镇、街道等区域售卖,形成以销售设计实物及设计创意等为主要专业创业模式,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设计、生产、销售的全过程,鼓励引导学生变学校“上课”为“创客”。除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一米创意市集”以推动本土原创、服务地方旅游文化为落脚点,学生通过深入了解本地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具有地方性、独特性的旅游文化产品,助力佛堂镇古街品牌文化推广及上溪桃花坞桃花节,以专业创业服务地方旅游产业,其中13级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章小丽《义乌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分析》成功申报2015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
四、结语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作为浙江省内第二个也是为数不多的专门针对旅游产品设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上坚持以义乌的市场需求及产业转型为导向,为地方经济及区域建设服务,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产、城、人、文”融于一体的旅游文化产品设计教学思路,构建服务地方的平台化旅游商品设计模式。
参考文献:
[1]高广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以广东科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专业与课程,2015,(5):26-28.
[2]向建华,成丙炎.基于创意产业共享生态的高职艺术类共享创新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9):56-63.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艺术元素;创意产品;设计
一、前言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居住地区,有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影响,培育了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为广西民族艺术文化的延展以及艺术创作的繁荣提供了宝贵源泉,如服饰文化、器乐文化、建筑文化、编织文化、陶瓷文化、节庆文化、礼俗文化等,都是广西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这些文化艺术元素可通过提炼、转换、设计与现代产品结合。
二、广西民族艺术元素的提炼与整合
在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民族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是现代文化创意产品推陈出新的途径。如广西的铜鼓、绣球、壮锦、苗锦、侗锦等工艺文化元素和桂林山水、龙胜梯田、花山壁画、程阳风雨桥、三江侗寨、黄洛瑶寨、融水苗寨、吊脚楼等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以及苗族芦笙踩堂、傩舞表演、侗族吹木叶等民俗活动,这些有形和无形的民族艺术元素形成了丰厚的现代文创产品设计的源泉。
(一)广西民族艺术元素的纹饰
广西少数民族的纹饰大致可分为几何形纹饰、植物形纹饰、动物形纹饰、人物形纹饰。几何形纹饰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其特点都是以点、线、面组成的三角形、菱形、圆形、多边形、八角形、方格形等具有较为严谨结构和布局的本民族特色的纹样。植物形纹饰的装饰性较强,有树纹、果纹、八角花、太阳花、荷花等图形。这些植物纹饰通过简洁的艺术表现手法,多以线条构成,蕴含着吉祥幸福的寓意。动物形纹饰多选取与农耕生活密切相关的鸟、兽、鱼、蛙、虫等为原型。如壮锦的龙凤纹、凤穿牡丹、双龙抱珠、蝴蝶朝花等;苗族服饰的龙纹、牛旋纹,铜鼓上的蛙纹以及婴儿襁褓中的“蝴蝶妈妈”图案等。人物形纹饰中以关公、八仙、财神、寿星、麻姑、观音等图形为主,表现祥瑞之意,而广西花山岩画中的人物形象和广西铜鼓中出现的羽人纹则以比较简洁的形象塑造。
(二)广西民族艺术元素的色彩
广西民族艺术元素的色彩特征主要体现在服饰上。其大胆的色彩应用,色相、明度、纯度上的强烈对比,突显了色彩特殊的艺术效果。如壮族多喜重彩,以红、黄、蓝、绿为基本色,其余是补色,对比鲜明强烈,体现出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广西通志》载:“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炫丽,近视而粗,壮人贵之。”
(三)广西民族艺g元素的造型
广西民族元素的造型多样、类型丰富,在建筑、乐器、服饰、农事用品等方面都有特色,如程阳风雨桥、侗寨吊脚楼以及贺州围屋的建筑特征等都带有独特的本民族的文化烙印。将这些元素进行延展设计与应用,打造广西特色旅游文化市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对广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具有开拓创新的意义。
(四)广西民族艺术元素的材质
广西由于历史上的诸多原因形成了民族文化在一定时期内相对静态的发展,许多少数民族在衣食住行方面仍保留较为传统的习俗。这些习俗也同时体现在所采用的材质上,如罗城仫佬族手工织染的土布、融水苗族制作的亮布都是通过自种、自采、自织、自染、自晒等繁琐的工艺生产出来的,具有较高的手工艺价值。在建筑方面,广西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多就地取材,采用本地生产的竹、木等材料。在日常使用的物品和乐器中也多采用经济且随手可得的竹、木、石、藤、草等材料。因此,将现代创新理念与原生态的材质交融既现代又不失民族文化特色同时再现民族文化的本真,将材质作为文创产品的研究不失为一条创新之路。
三、广西民族艺术元素的创新与延续
创意产业的产生和实现离不开特定的资源平台,广西本土丰厚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为创意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资本和动力,最直接的观念就是“物尽其用”,将本土资源作为所开发产品内容的决定因素。桂林的山水,春秋战国时期广西先民在左江沿岸创作的崖壁画,汉代前创造的大铜鼓以及古朴典雅、可避湿热、防蛇兽侵害的干栏建筑等,成为广西的文化代表;明代的真武阁及三江侗族程阳风雨桥、鼓楼均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广西素有“歌海”之称,主要有壮族的三月三歌圩以及绣球、瑶族的达努节、苗族的踩花山和芦笙节、仫佬族的走坡节、侗族的花炮节等。这些自然地理资源和民间文化资源通过长期融合形成了具有固态文化形态表征的广西文化艺术形式,如不同民族的服饰、建筑、器物等具体形态和客观形态,这些形态也正是创意产品设计的源泉和动力。
英国学者,被称为“创意产业之父”的约翰・霍金斯提出的“创意生态”概念为“创意生态是指某地的社会群体享有充裕的本土资源,并且有目的性地相互影响、产生新的创意。创意生态有四个可测量的指标,即交换、差异化、学习和改编,它是创意经济的摇篮,如所有摇篮一样需要用心呵护。”广西拥有丰富的创意生态基础和背景,大量的各民族文化保留传承下来的动态或静态资源都保持着纯朴的面貌,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俗方面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和桥是广西民族文化的四绝。这四绝中所延展出的服饰文化、建筑文化、乐器文化、器物文化及工艺都为现代创意产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作为创意产品开发的主体,洞悉广西各个少数民族文化中所具有的以实物形式展示的文化形态和价值张力才能为广西民族艺术元素的创新与延续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在本土文化体系中,强调本土文化的重要性才能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经济趋同化的时代境域中突显本土文化的特殊价值。以广西苗族头饰、颈饰为基本造型,结合所创作的中国剪纸艺术《溪・梳》系列梳子作品,设计师团队紧抓苗族银饰的大银角造型和项圈特征,将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征的饰物与石榴、莲子、鸳鸯这些寓意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幸福美满的传统图形与借鉴剪纸的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材质上选取绿檀木、鸡翅木等上等木材,着力设计出蕴含温厚浓郁婚庆文化的喜梳。这一系列设计抓住了广西苗族银饰文化的造型核心,将平面造型、立体造型、材质选用进行极好的综合创意设计,也获得了2016年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的一等奖。在2016年第三届“博物馆・美与时尚”民族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中,作品《花山壁语》以广西花山岩画上的人物、动物、器物为设计元素,将拙朴的造型与木材结合,设计出一系列软装饰品、墙饰、杯垫、标签架、屏风、挂钟等产品,这些创意产品为营造家居环境的文化氛围以及对花山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极好的宣传推广作用,此系列作品荣获本次大赛金奖。
结语
广西民族艺术为现代广西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厚实的文化基础和取之不竭的创意源泉,为生长于广西本土及对广西民族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设计师及团队提供了无限的创作可能,为广西本土文化的传播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更为创意产业市场产品的艺术化、多样化、趣味化、本土化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据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在1980年对工业设计下的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由此确定了工业教育在以上几个方面全部或部分的内容。如今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日新月异,生产力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与技术水平的要求更高,类似产品包装、广告宣传、商业展示及市场开发等等,这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学科内容也都纳入了该学科范畴,工业设计也被重新定义为现代工业、科学技术与装饰艺术等相互结合。并可交叉应用的学科体系,是一种以实用与美观并存的视觉传达、意识物化形式,为创造、美化和改善大众生活质量与生活品味而展开的一系列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在市场机制的触动下,工业设计正逐步朝着个性化、人性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工业设计教育也由此加强对设计人才综合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对工业设计的现代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相关材料工艺等方面的技术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制图和造型设计、工业美术、材料工艺、结构力学、人机工程、视觉传达等,其中也包括高科技时代的信息技术、电脑辅助设计。通讯工程、人工智能等都为该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新世纪到来社会要求我们工业设计人才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地开拓创新、努力进取,时时都以先进的理论与技术武装头脑。
第二,产品的功能与装饰是工业设计最为突出特征反映,好的产品总以美观的造型与多样的功能赢获市场,从而要求设计师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与艺术鉴赏力(包括绘画基础、写生能力、设计创意、形态构成等美学知识)。尤其如今信息时代技术交流极其迅速且广泛,产品设计的风格与造型出现多元化、个性化趋势,这要求设计师开阔设计视野,及时把握潮流动向,提高设计思维与创作实践能力,要在已有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勇于实践,只有对设计相关的地理、历史、民俗等一系列社科知识深入学习,才能设计出符合当地生活习俗、满足当地生活需求、甚至能够表达当地情感的优质产品。
第三,为使产品在社会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构思之初对该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所需的经济成本正确估算,充分了解该产品的市场需求、设计范本、材料工艺、风格特征等相关内容,产品设计也要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也要求设计师具备如市场营销、商业管理、广告策划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运用能力,甚至包括信息采集、管理与技术处理,消费心理、及其产品营销等,还有市场信息及各项商业法规等能够保证产品的设计、生产、流通等环节顺利完成的相关政策条文,也都成为当前工业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
第四,产品设计实质是一项综合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各项工作环节必须由多人分工合作完成,这要求设计师要具备一定的设计协调与设计管理能力。
第五,处于发展中的工业设计是产业竞争和企业振兴的关键,它集中反映了民族或地域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水平,与之相关的内容非常广泛,这又要求设计师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多元文化进行有机地整合,全面了解国内外产品市场,设计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具时代感的新产品。
第六,由于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而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是不断变化着的微观世界,产品设计的问题也将伴随着物质世界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新时期的设计教育也是一种动态的知识更新过程,面临自主学习向终生学习的教育转型,我们必须“学会求知、学会做事”,所谓“学会求知”即是“学习-工作-学习”,所谓“学做事”,是由对专业技能的培养转为对环境适应力的素质培养(如合作、创新、风险、交流等)。
由此可见,未来工业设计教育在朝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同时,教育的重点将由专业技术职能转变为对综合环境的适应与协调能力的培养,相比以往对技术与物质的教育,更加突出强调社会人际关系与社会行为技能(其中包括:团队合作、风险投资、技术交流、设计创新等等)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解决人际矛盾、管理群体等等,“学做事”与“学会求知”彼此间相互结合,共同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这些都并非是书本上现有的知识,必须通过长期的人际交往过程来实现。
二、问题与现状分析
工业设计教育在我国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仅短短二十几年,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近半个多世纪,其间虽然也有初步的发展,但仍是一门幼稚而年轻的新兴学科。近年国内高校为适应市场经济一体化发展局势,竞相创办起了各自的工业设计教育,然而它们教育普遍重实践而轻理论,导致学生误将相似的造型与工艺当设计手段反复运用实践,相继出现了一些有如:招生人数剧增、教育与产业失衡等不良状况,从而严重阻碍了国内教育的正常发展。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日益加速,国际消费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作为一个企业实体只有不断开发出标新立异的产品才能稳住市场,国内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也逐渐将市场重心转向消费者的个性化生活需求上,并为提高自身竞争实力建立了许多科研机制,国内工业设计行业的发展也由此而步入一个新的历史台阶,但未来还将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这对当今工业设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期的工业设计教育应是对知识经济时代设计方法论的研究,是社会物质文明与工业文明不断作用的成果:那么对新时期工业设计教育的研究必须上升为设计本质的认识,把握时展的基本规律,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制定相应的改革对策,尤其对工业设计内涵及外延的理解最为重要。
三、转换教育方式
工业设计属于一门新兴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工业设计的教育也应当遵行一种应用型的人才教育方式,然而我国现行的工业设计教育还尚未完全脱离形式单一的理论灌输与技能训练的传统模式,教育体制过于偏重对产品造型、装饰、技术等相关产品生产加工方面的技能培养,而轻视了学生设计创新能力的提高。从教育整体看来无论工科院校还是工艺美院等的学生普遍反映在形象思维、视觉感应、造型创意、工程技术等专业技能方面出现严重的知识断层。由此国内各大高校为适应如今信息时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正在进行着积极地探索与实践。美国哈佛大学率先实现以传授为基础到以自我教育为主的现代设计教育转型,由此开创了多元化教育的新纪元,成为现代社会设计教育的一面旗帜,明确提出现代教育关键是通过教学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和设计表现技艺。
基于当前工业设计人才教育现状,国内众多院校也就“如何发挥各校人才教育优势,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工业设计人才,全面提升学生设计、审美、思维、想象等等一系列综合技能”这一主要议题,进行过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并得出一些好的见解:如艺术院校学生的形象思维与视觉感应较强,适合于偏重外观的轻工业产品设计,包括服装、玩具、日常百货等,可以在艺术学院创办轻工业产品设计方向的设计教育:而工科院校的学生鉴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且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技能,对新的科技成果十分敏感,易从事家用电器、电子通讯、交通设施等等一系列功能型重工业产品的设计开发,可在工科院校设置重工业产品设计专业。
如今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重点应当迅速转向对学生设计创新、设计思维与抽象思辩等设计技能的培养。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工业设计办学就坚持“二基二强”教育方针,主张以工业设计基本技能、机械工程理论基础,强化电脑设计与创作实践等技能,该校的工业设计方向的课程设置采用“模块式”教学结构,且十分注重不同学科板块间的有机结合,在人才计划中课程学时的纵向结构比例为:公共基础课765,工程技术基础课320,艺术技能基础课302,计算机课程379,专业知识课程320,总比例为2.5:1:1:3:1。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经济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追求与审美品味正不断提升,未来社会期盼的工业设计教育将面临着技术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全面转型,以促进学生自身知识的全面提升。对于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工业设计教育方式应当适应时展的脉搏,结合地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自身办学优势与教育资源,因地制异、因才施教,勇于探索积极实践,根据市场需要灵活调整并及时更新,永远走在时代前列,不断地开拓创新、努力进取,冲破教条主义与墨守成规的思想牢笼。
四、强化人文精神
如今伴随着设计工业的教育改革与行业发展,静观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现状,人文知识的渗透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设计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贯注人文精神的工业设计才能抵御高科技产品的设计生产给社会经济与人类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孕育出一方人”,一段艰辛的成长历程。如今我们生活所需的产品更应当全面展示出时代的人文特征,更应能充分利用一些现有的自然资源及人文要素进行产品的设计创新与实践。我国虽是一个工业设计教育的后进国度,却拥有着丰厚的历史资源,其中不乏大量人文哲学与古典美学的深层烙印,可见我国工业设计教育潜藏的发展空间还未曾真正地被开发和利用。对于新时期的工业人才应当尽可能去启发和引导他们去体味和深嚼我国古代哲学与历史文学所蕴涵的人文思想精华,鼓励他们从传统中吸取创作养分,站在历史的发展轨迹上来设计创新,丰厚他们的设计潜能与综合素质。
从国内工业设计发展的状况观之,世界各国都在国内设有产品消费市场,但我国设计教育却“大而不强”,工业设计产业“小而残疾”,也正因如此中国工业设计教育问题引发了国人的深刻反思。以唯物辨证论观之,我国工业设计的总体水平实则早已同国际社会发展同步,仅是出于国内外工业设计人才综合素质的悬殊而产生的差距,他们试图以西方的产品造型与技术工艺为范本将设计东拼西凑,如产品设计中大量仿效与抄袭,中国产品设计的知识产权争议问题在国际时常时有发生等等一系列相关问题都充分应证了此观点,国内学术界仿佛也已意识到在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国人好似都忘却了自身的地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不久前我国工业设计协会就提出“以一个时代、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特有的装饰元素,创造出最能体现传统文化、人类历史、生活习惯、审美(包括)特征,且具人文精神的现代化工业产品”——议题,现已成为当代工业设计教育研究的焦点。
虽说新兴的工业设计学科也是一门知识交叉型的应用学科,其中也包括对抑制外来装饰与外来文化的消化与吸收,但这都是建立在我国固有之传统历史根基之上的技术与艺术创新。
现代社会新型的设计教育应当尽可能避免以往教育注重产品设计与造型工艺的思想误区,积极向学生灌输现代化的工业设计理念与人文精神。德国斯图嘉特国家造型艺术学院就通过学院间的合作开设美术、音乐、建筑等人文艺术培训课程。主张通过实施人文艺术教育来强化和提升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艺术修养。产品设计如若真正地让人感受到精神愉悦,真实地贴近现实生活,无疑人文精神在设计中必须发挥出积极作用。尤其如今社会大众的消费潮流已从基本生活消费转移到个性化炫耀消费上,人们需要拥有外形使人心情愉悦,功能让人尽情享受的高档产品。从通讯、家具、电器到数码消费产品,设计师可将其变成一个以产品设计为导向的广阔世界。
五、结束语
本文对目前社会工业设计教育现状与发展,结合个人观点作了一些初浅的探讨。未来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还有待经历一个不断改革与实践的动态发展过程来逐步完善,如今工业设计已不仅仅定位于一些家具、机器、生活用品,而沦为对工业社会人类生活方式合理规划的设计,设计的思维方式已不仅仅局限于对产品使用功能和造型风格的思考,从产品的外延层面出发,从事物外侧去透视、剖析,开创产品设计的新思路。尤其如今信息技术多元化社会发展时期,工业设计人才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时调整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内容,可从其他学科领域不断吸取新的创作养分来丰厚自身的设计潜能。
关键词:江苏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现状
江苏省在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其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均在全国名列前茅,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上与国内其他同类博物馆相比也是领先的。但是,与国外博物馆成熟的文创产品开发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率先经营起的博物馆文创产品。[1]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在开发设计方面已经形成相对完整且成熟的机制,2011年的文创产品销售额高达7亿新台币,约1.5亿元人民币。[2]因此,江苏省许多博物馆在借鉴博物馆开发模式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尝试和创新。
1 江苏省6所博物馆文创产品概述
本文调研了省内6所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况。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上,江苏省与他地区开发的博物馆文创产品相比,更时尚、前沿和突出。例如,南京博物院文创产品以金陵文化为主,开设了5个直营商店,并在各馆设立不固定的货廊和若干移动的柜台进行文创产品的展览销售。苏州博物馆结合博物馆建筑和苏州文化进行文创产品开发,选取馆藏代表性文物制作成曲奇饼干,口味的设定使饼干的颜色和文物实物接近。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博物馆文创开发则不尽如人意,文创商店面积小、数量少、设计落后、销售量低。
2 江苏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现状
通过对6所博物馆的调研发现,苏南、苏中、苏北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模式各不相同,具有形式多样化、销售模式多样化、依托地方文化开发、博物馆商店联盟化等特点。
2.1 文创产品的开发模式多样化
江苏境内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形式多样,南京博物院文化创意部以江苏历代文明为基础,结合院内常设展览设施,以汉文化、六朝文化、民国文化为三条不同的主线,进行文创商品的开发,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比较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目前,与南京博物院合作开发的厂商共计有四十余家,并且还在不断更新增加。开发投入方式主要有三种:完全由文化创意部投入资金;完全由厂商投入资金,馆方进行后期销售分成;文化创意部与厂商各投入一部分,馆方进行后期销售分成。
2.2 文创产品的销售模式单一化
国外博物馆为了拓展其产品的销售渠道,除了在博物馆内部设商店外,还普遍在网络上设立了网购平台,采用授权销售的策略,通过授权给其他的专卖店来销售产品,从而增加产品的销售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如今已有二十多家专卖店,都是通过授权销售的形式来销售文创产品,提升了博物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而江苏省内的大多博物馆则采用传统货架式的销售模式,销售业绩极不理想。
2.3 文创产品依托地方文化
江苏省6所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均依托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开展地方特色文化的文创产品方面有所不同。以南通为例,南通蓝印花布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博物苑以蓝印花布为主,开发制作了许多特色的文创产品,如伞、灯罩、钱包、手提袋、折扇等文创产品都采用了蓝印花布的花纹或材质进行制作。扬州漆器是中国汉族的传统工艺品之一,扬州博物馆以漆器为主的文创产品是最多的制作类型。在缩小版的漆器文创产品中主要选择漆、木、灰、玉、石、牙、骨、贝、金、银等千余种优质原料,运用髹、磨、涂、绘、勾、填、镶、嵌、雕、刻等工艺手法制作,既保留传统工艺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还方便人们携带。
3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现状的思考
3.1 产业不受重视
政府对博物馆文创产品产业不够重视,宣传上只是通过纸媒进行传播,而这种传播方式在现代的信息技术时代已经落后了,所以传播效率并不明显,短期内的回报率也很小。相对于国外博物馆成熟的文创产品开发经验,我国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从理念上应该重视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中的地位,肯定博物馆文创产品对地方文化的传播作用。博物馆文创产品不仅可以提高博物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还可以成为城市旅游、城市文化、城市品牌塑造的有力名片。另一方面,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博物馆的销售人员主观积极性不高,很少销售人员会主动向游客介绍产品的特色和来历,从一开始就让游客满足于自主服务从而失去客源,从而降低销售额。
3.2 地区差距明显
基于走访的这6所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况,发现南京博物院以及苏州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开况要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无论是从样式、品种,还是数量上都比较丰富,尤其是南京博物院与苏州博物院有专门的店铺来售卖文化创意产品,销售的情况也很乐观。相比之下,其余的博物馆不大注重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虽然也有专门的店铺,但由于宣传力度小,宣传手法过于单一,宣传渠道局限于纸媒,所以人气远远不如南京、苏州地区的开况,其文创产品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都是来自江苏省博物馆联盟商店。
3.3 缺乏个性产品
文创产品的形式过于单一,虽然各个博物馆都有将各自的特色融入文创产品中,但每个博物馆的产品类型其实都大致相同,没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显得大同小异。每个博物馆在文化产品的开发上把重点都集中在了文化特色而非产品上,并且在产品设计上缺乏创新,这就导致开发出的文创产品虽有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但缺乏创意性和实用性。
4 结语
文化创意产品作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延伸与补充,是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博物馆文创产品作为博物馆历史文化宣传的媒介,让历史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把博物馆带回家”这一理念。江苏省博物馆整合江苏文化资源,以联盟商店的形式促进省内各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促进文化的传承,但在文创产品的形式和设计上存在严重的不足,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政府应提高对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重视程度,提升文创产品的价值,最终打造出能够代表江苏特色文化的品牌。
参考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不断涌现出新的作品,辽宁省在公共产品设计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不可否认在其公共产品的创新设计上还存在着缺少城市文化内涵等诸多不足,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城市公共产品设计的发展,本文正是基于这个大的背景对辽宁特色文化的公共产品设计创新进行研究与探索。为了更好地进行论述,本文首先对公共产品概念进行回顾,其次对辽宁省文化的公共产品设计创新不足进行分析,最后对辽宁特色文化的公共产品设计创新策略提出观点。
关键词:辽宁;特色文化;公共艺术产品;设计创新
引言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科学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特别是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意识到保护自然生态公共和历史人文公共的重要性,意识到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体系的重要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当代公共艺术观念得以逐渐形成和发展。处于这个大时代背景下辽宁省要在特色文化的公共产品设计上有所创新,也必须将环保、低碳的设计理念运用到日常公共艺术产品的设计中,并通过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深化辽宁公共产品的人文化和内涵化,据此来推动辽宁特色文化的公共产品设计创新与发展。
1公共产品概念
“城市公共艺术”这一概念,可以理解为建筑外部空间,以及该空间内所包含的所有物质与非物质因素。城市公共艺术中所包含的物质因素,小到一片树叶,大到一栋建筑、一座山脉;非物质因素则是在城市公共艺术中人们的活动。
公共艺术中的“产品”是指人为的艺术创造,是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融合体现,用以美化城市公共艺术和愉悦人们,比如雕塑、绘画以及工艺美术作品等。但它有别于独立的艺术作品,它具有与城市公共艺术相互依存的循环特征,是受到城市公共艺术的限定和制约的。
2辽宁省文化的公共产品设计创新不足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各大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的共同品质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辽宁省在公共产品的开发上也是如此。但是同国内一线大城市相比,辽宁省的公共产品在设计上,还存在着极大的差距。例如在一些局部的公共景观的建设与开发上需要有所改进,而且事实求实的讲,作为一个工业城市,由于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追求经济效益,导致不少破坏性的建筑产生,进而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视觉污染。而且辽宁省在公共艺术的设计上有些急功近利的思想,过于注重建设,轻视保护,为此使得辽宁省的一些历史文化遗迹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辽宁省在城市公共艺术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弊端。例如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上不仅要维护地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利益,也要充分尊重辽宁省所具有的地缘历史和现实状况,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等各项考虑来实现城市既定的规划目标和秩序功能。要根据辽宁的地域特色,尊重辽宁人民的意愿进行一些公共产品的开发与创作。
3辽宁特色文化的公共产品设计创新策略
3.1立足真善美创新
从当前辽宁省的公共艺术作品的现状来看,有些产品过于的“新”,让人家看不懂其设计的真实含义,从专业观赏者的角度做一些所谓国外新潮产品设计其实就是对城市视觉的污染。辽宁作为一个历史名城在公共产品的设计上一定要体现这个历史名城的结构与类型特点,要对辽宁省的历史和人文特征进行一种展示,要充分体现辽宁省的这个城市的文化特征。
为此辽宁省在公共产品的设计上要立足于“真”的特征进行创新,这种“真”的设计不是一种简单的拼贴,而是对辽宁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进行一种总结与沉淀。事实上在这些年发展与变迁中。辽宁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此在辽宁省公共产品的设计上也要随着辽宁历史的变化进行一种渐进式的发展。
这里的“善”是指公共产品设计的大的环境,主要是指一种文脉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辽宁省的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此在公共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上要体现辽宁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要将公共产品的设计融入城市的发展之中,要让公共产品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为此辽宁省的公共产品设计要将建筑、城市与人的知觉三者拉近,要通过哲学高度去强调公共产品与人的统一。
“美”主要是说在设计上要有一种意象之美。辽宁省作为关外名城隶属东北,为此对该城市的公共产品的设计个就要体现一定东北文化特色,要将东北黑土文化和设计审美相互结合,以便给人们更为直观与亲切的感受。
3.2在可持续发展中创新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公共a品设计艺术在设计与开发上一定要贴近人与自然与社会相互协调的发展思路,必须要依托可持续的环境发展的眼光去看到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公共产品的设计。辽宁省在公共产品的设计与发展上也是如此,要义不容辞将实现可持续环境与发展作为公共产品设计与创新的中心,为此作为城市的规划者和景观设计者一定不能偏离这种设计思想与理念。
无论是从地方区域的规划还是场地尺度的设计上都要有一定的度,而且在材料的使用和人类活动方式设计上也要体现低碳、环保的设计思想。要从策划到实施每一个细节上对公共产品设计进行可持续理念的引导,要知道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作为人类不能无度的滥用地球资源,保护地球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为此作为一个设计师必须要在公共产品的设计上做到有度、有节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公共产品设计创新与发展的核心,如此才可以更好推动辽宁省公共产品设计的发展。
3.3人性化特征的创新
公共产品的设计其最大目的是要发挥其实用性,通过共同产品的设计展现一个地区的历史与人文特征。辽宁省公共产品设计要创新要发展自然也不能离开人这个最为基本的特征,要在人性化特征方面下功夫。一般来说公共艺术设计人性化的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自然环境因素、消费主体、文化因素、设施本身的因素。这里的消费主体指的就是人这个个体,而要达到所谓的人性化特征的标准,就需要在安全性、审美性、通俗性等诸多方面下功夫。由于辽宁省地处东北,有着深厚的白山黑土文化,而且辽宁人的性格也比较的开朗,其所处地域不仅有高山也有沿海,为此在辽宁省的公共产品设计与创新上就需要在这些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以及风俗习惯上下功夫,不能人云亦云的照搬其他城市的公共产品设计方案,更不能随意复制国外公共产品的设计,使得辽宁省的公共产品没有自己的特点。事实上,也只要最大化的利用辽宁省本土资源,其在公共产品的设计上也可以最大化实现人性化创新,以便让这些人性化的公共产品更好为人与社会提供服务,如此辽宁省公共产品的发展才可以不断出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4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城市要发展,公共艺术产品的设计也一定要跟得上,既不能滞后于城市发展,也不能在设计上损害自然环境和人们大众的利益。辽宁省在公众艺术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上也是如此,要始终坚持真善美、可持续发展、人性化的特征,如此才可以不断促进与推动辽宁特色文化的公共产品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新宽.王大伟设计美学导论[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金学智.李晓红中国园林美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昆曲;文创产品;再设计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2-0080-02
一、昆曲的发展历史
18世纪之前的 400年,是昆曲慢慢成熟并日趋壮盛的时期。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同时也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的万般风情经常以一种完美的表现方式让我们看到。来自民间的昆曲曾登上时代艺术的巅峰,凭借的是实力,也是以优美清新的风格著称。它在那个时期超越了其他简单粗率的戏剧样式。18世纪后期,演出格局进行了变化,昆曲日渐失去原有的活力,原因其一是地方戏逐渐兴起。昆曲经过长时间的繁盛之后,慢慢开始出现衰退。2001年5月18日,昆曲艺术被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名,这也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二、昆曲文化与文创产品现况分析
2015年7月27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政策意见》的出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创意企业,建立健全现代文化服务、生产和销售网络,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带动效益的主导产业,文化产业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把苏州打造成地域性文化创意文化中心,也会形成与相关产业深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从多个方面提升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
中国・苏州创博会作为苏州文化的代表已经深入人心,第二届中国大学生设计大赛举办了“乐在苏州”这一主题的工艺礼品设计作品的征集。大赛主题以昆曲为设计元素,所创造出的文化产品形式多样。不仅可以走进百姓生活,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昆曲艺术。主办方也是多方面进行创意设计征集,类型划分详细、多样,通过平面设计、家居设计以及旅游产品、围巾、礼品等类别进行创意收集,内容涉及文学读本、餐具、屏风、布艺、书画作品、电子产品、石雕、围巾等。创意产品的实现需要多方的支持和协作,最后才能对创意设计进行产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
坐拥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文化资源,营造更加繁荣的局面,五千年浓墨重彩的中华文化,孕育了无数艺术瑰宝、汇聚了众多文明结晶,苏州文创产品需要文创的产业升级和自我革新。面对人口众多、潜力最大的广阔市场,要经受最富创新精神的时代冲击,目前市场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水平层次不齐,苏州市场的文创产业绝不应该是勾勾画画那么简单。特别是要看到,除了商业地产之外,文化创意产业也是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认真研究历史的情感,不仅延续了复杂的思想脉络,而且还发展了文创的实力,也是整个苏州文化产业的增长点。
三、苏州昆曲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再设计
1.从产品造型出发。现在的昆曲文创产品就是将简单的图案用于日常用品表面装饰,本质是创新的,但后来文创产品年复一年的跟随行的模仿、使用,使得产品早已不再具备创新的视角。对材料不断加以理解和认识的同时,产品造型设计的过程实质上也是“造物”与“创新”共同发展的过程。昆曲的文创产品不仅需要传承昆曲造型艺术的形,更要注重对昆曲艺术的传播和表达,从而推动受众对文创产品的造型、色彩等视觉信息的理解,再情感伴随中完成对文创产品的认知、理解和接受,最终实现购买行为。
2.从设计元素出发。 的文创产品主要在于将“古早味”与现代结合起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了更多人的生活当中,特色鲜明,所以能够独树一帜、风靡两岸。苏州现在很多文创商品的商业属性更为浓厚,文创产品不仅要具有历史感,同时也得让消费者觉得购买这件品物有所值。昆曲的文创产品要根植于本土,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深厚的文化意蕴。不仅要突出个性化图案、色彩、文字等,加强局部细节的体现。加强整体的设计意识的同时,要注重局部与整体的融合。表现手法要突出昆曲文化精神本质、地域特色和艺术个性,运用科学的设计理念以及合理的功能结构,结合特有的图形、色彩和文字表现文化内涵,使昆曲元素的特色得到重复的体现。也就是从昆曲传统图形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形的元素,结合现代设计中一些构成设计手段,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进行新的设计重组、融合。
3.从工艺材质出发。要善于探索新材料这形态设计中的潜力,并很好的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来创作新的产品形态,激发设计师的灵感创作出高质量的产品,使文创产品设计的形态更具有时代感。3D打印技术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以三维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采用分层加工、叠加成型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开发目前市场上跟得上消费观念的产品,比如音乐盒,可以采取昆曲的人物造型旋转出昆曲的音乐。(如图1所示)可以依托昆曲人物造型立体的展示文创产品,舞台人物都可以等比例缩放进行设计。苏州的丝绸、刺绣、红木雕花、玉雕、核雕都是传统手工艺代表,可以发挥几种材质的结合创作以昆曲元素为特征的产品造型,也可以设计出各种款式的书签(如图2所示),这不仅创新了传统工艺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同时也较好的传播了苏州昆曲的地域文化。
四、问题和思考
昆曲博物馆的所设计的产品是向公众传播文化为目标的产品,这样就可以理解为设计出的产品不同于一般市场的旅游产品。昆曲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还未真正的开发,目前市场就是单一的书签、丝巾和T恤等等,也有公司和活动进行相关的产品推动,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后会有更多的思考。
1.探索市场化的道路。需要成立专门的部门对接文创产品的设计和研发,管理运作中缺乏完全的成本核算,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又缺乏奖励机制。长期以往,员工的积极性得不到保障,不遵循市场经济中的经营原则,不能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就无法推行一些创新机制。
2.依托展馆,拓展销售渠道。销售压力也是制约昆曲博物馆文创产品大规模开发的因素之一,产品的研发和制作需要流畅的销售渠道,如果没有足够的销售量,资金流转得不到良性循环,产品不断挤压,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的产业链。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需要不断的创新,如果博物馆进行自发的品牌产品开发并拓展销售渠道,实现更大的市场价值。运用灵活的销售手段,与周边的博物馆、旅游景点进行合作形式销售,建立文化创意产品营销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双赢。
3.关注行业展会,培养复合型人才。每年开展的苏州文化创意博览会,在国内引起广泛好评,该展会也在为宣传苏州和推广文创产品搭建交流平台,同时也为文创产品走向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机会。对于类似的会展和交流会议,要积极参与、抓住各种机会、积极推广昆曲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建立一直高素质的创意团队非常重要,加强对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更多优秀的人才为文创产品的研发服务,最大化的挖掘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的巨大市场潜力,艺术人才是重要的环节,才能在今后的持续发展中保持优势地位。
五、结 语
社会不断的发展,时代不断的进步,昆曲博物馆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高效的开发模式和良好的营销和推广,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公众对昆曲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多种需求。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各个博物馆都试着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作为促进博物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亮点,开发出具有生命力的产品,才能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文创市场潜力巨大,传统手工艺的现代设计创新也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继承不是单纯的模仿,对于文创产业来说,要懂得继承才能创新。关键一点就是设计要善于寻找可以满足人们需要的契合点,进而开发市场,传播文化。意在论证昆曲文创产品再设计的重要性,并试图设计出具有独特性、品牌化的昆曲文创产品进行推广,传统的创造性继承、产业与文化能够深度融合,就会涌现出更多的文创形态,从而不仅让消费者受益,也能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归属感,不仅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也会真正的将昆曲文化资源传播的更长久。
参考文献:
[1] 刘德朋.苏州文化创意产业与苏式艺术设计研究[J].文教资料,2014(24).
[2] 谢晓英.论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价值[J].现代装饰(理论),2016(6).
[3] (日)原研哉著.朱愕译.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