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17:17: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历史学科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初中 历史学科 文本解读 分析研讨
一、引言
文本研究,务于解读,以得文本之意为旨归。文本解读的根本在察文章之本,明文章真意。在初中的历史学科教学中,由此及彼的文本解读教学方法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上可以更加深刻,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在进行文本解读的同时,可以间接提高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的综合素质,对历史产生深刻感悟及共鸣。以下将对初中历史“文本解读”研训进行问题和实践的探究。
二、推进初中历史学科“文本解读”的问题提出
众所周知,初中的历史学科相对数理化来说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一门学科,其中的故事情节、历史典故和深刻意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阅读是现代人类社会认知的最基本方法,是人类获取并传承知识信息的最主要手段。现代教育中无论什么学科,读者必须通过对全文语篇的信息阅读来了解知识框架,在此期间,教学者对文本进行意义解读,挖掘其中内涵,对人物进行深刻剖析,使学生提高学科整体素质的关键。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同时,根据内容对文本进行详细和粗略的解读以达到使学生对知识点记忆深刻的目的,通过预测、推理、归纳、概括、联想、发散思维、逻辑思维等教学手段更好地提高学生兴趣。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思想文化上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课程教学标准提出后,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思想逐渐超前的现代初中生了,必须通过新的教育革新和教学手段创新来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现状,这个时候,加强“文本解读”教学方法的实践和研训可谓迫在眉睫。
三、对初中历史学科 “文本解读”研训的重要性思考
1.文本解读的研修,使历史教学从“教”转向“学”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当下教学所极力提倡的,文本解读的研训工作开展可以使教学者深刻认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往的传统教学通常是老师教,学生学,效果和效率都不是最佳。文本解读的教学模式不能只是生搬硬套,这样不会产生实际的教学效果,教学者要明白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要教什么,要怎么教,并且要使学生充分理解在文本理解蕴含的内容和意义。使历史教学课堂真正从“教”向“学”转变。
2.文本解读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等教学活动,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时刻注重课堂的效率,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对文本解读的研修至关重要,文本解读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课文大意,分清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此外,在教师教学中可以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标准,实现历史教学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教学,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力求达到较高的教学水准。
3.文本解读的研训工作使地区指导更具深度
初中历史学科的“文本解读”研训实践的开展要从区域来开展,因此区域教研组从策划到实施都要有一定的理念指导,同时引导备课组和教学者参照既定模板逐步进行文本解读,从课程标准到教材教参等都要有一定的深刻理解,还可以请专家进行文本解读的目标设定方面的指导等,充分发挥地区指导工作的深度。
4.文本解读使教研组和教学者产生了思想上的变革
文本解读使得无论是教研组还是教学工作者都产生了思想上的变化,对目标的设定更加重视,对文本解读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在教学行为上也产生了变化。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学者通过文本解读研训,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和教学反思,在历史教学上有所突破,达到新的水平。
四、初中历史学科“文本解读”的实践与探究
1.组本研修,连接课堂教学和文本解读的纽带。
文本解读的实际目的是为了教学服务的,而不是简单地为了文本解读而解读。在初中的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学者要在对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将解读的知识点和有用的东西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去,与实际教学相联系,体现其最终价值。因此,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是老师对学生进行解读,同时教学者在解读过程中也要有所感悟和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文本解读的学科素养提升的基本点是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所以,提升学校组本研修的质量是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学的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
当前个初中学校教学工作者在开展“文本解读”教学的同时,大多是以“三段五步”模式进行组本研修,其具体流程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备课组的集体研讨,参考其他文献或教育网上的专业单元文本解读,然后根据备课组和教学者的分析理解,以本校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为基准进行完善和改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文本解读教材。第二阶段,历史学科教学者根据现下已经完善的文本解读材料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完善教学的内容,多加入新鲜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典故。第三阶段,历史学科的所有教学工作者集体探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了解文本解读教材,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充分理解教学设计和教学意图。然后通过教学实践对成效进行检验并总结其中的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
2.资源共享,分任务驱动,体验文本解读的过程
作为初中的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者,文本解读是教师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所谓的“三段五步”的组本研修只是起到一个示范引领的作用。要想真正做到良好的历史文本解读教学,需要教学者去亲自实践和体验其中带来的成效和产生的不足。学校可以通过简单的文本解读培训使每个教学工作者都能对教材的整体内容有细致且深刻的解读,并要付诸手稿。发挥区域优势,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动员地区的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者参与文本解读,发挥教研组的整体力量,实现自愿的共享,通过集体的“文本解读”研训让每位教学者都能参与研究和探讨,将最终的定稿上交研训员,通过严格审核后上传校内网,以便教师备课下载。总之,要运用各种手段提高历史学科的文本解读质量。
五、结束语
文本解读既是历史等阅读教学的观察点,又是阅读教学的指南针。可以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预测能力、概括能力和文化意识,通过区域推进初中历史学科“文本解读”研训实践并进行研究,使之在教学者的教学意识中根深蒂固,实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潘敬芳,顾维坚. 教研互见 行知相长――华东政法大学附中“文本解读”系列教研活动回顾[J]. 基础教育课程. 2010(07)
[2] 王桂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如何成功解读文本[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9(06)
[3] 游泽生. 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深度思考[J]. 教学与管理. 2010(32)
[4] 黄明坤. 初中历史新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探索――来自课改一线的实践[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4(10)
【关键词】初中历史 兴趣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68
学生从初中阶段开始系统接触历史知识,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之一。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相对于高中来说比较简单浅显,更多的是对于历史基本事实的了解和掌握,极少有深入分析历史成因的题目。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在于,了解我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文化历史以及国外文明发展,解决人类共同的疑问如人从哪里来等问题。经过历史考证进行大胆假设,同时做到对人类的历史有所了解,能够做到以史为鉴,不断总结发展的经验,反思人类过失。使学生能够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把握人类自古至今的历史,站在前人知识的肩膀上,吸取前人的文明成果,不断发挥其引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所谓历史,就是人类过去生活的总和,它是一个时间概念,是相对于“现在”和“未来”而言的。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道理很浅显,如果人类存在的时间是一条不断向前发展的时光轴,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被称为现代,在我们前面的被称为未来,在我们身后的时间就被称为过去,即历史。时间无大小之分,只有重要与否之别。由于人类不能像科幻小说中虚构的那样穿越时空去关照历史,所以很多时候历史具有不确定性和猜测性。因此历史既有正史之分,又有野史之别。但是,初中历史课本中的知识基本是经过了考古学家的反复考证才得以谨慎得出的结论,基本是有科学依据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要时刻保持有一颗好奇心,做到不唯书不迷信只唯实,做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自己对于历史的兴趣。
一、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长久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因为历史这一学科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少,外加学校甚至任课教师的不重视,导致学生想当然地认为学习历史只需要考前临时突击背诵就可以。不可否认,这样做固然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但是课标对学生的要求并没有得以实现。学生在经过考试之后,靠死记硬背记住的历史知识会逐渐淡化,学生对于相关的文明发展史还是一无所知,无论是历史课程的学习还是历史学科的考察都显得没有意义。发挥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才是学好历史的正确途径。
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首先,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要先端正学习历史这一门学科的态度,纠正以往教师和学生对历史课程的错误认知。学校领导也应给予相关重视,应明确规定其他学科的教师不能占用历史学科的时间;初中历史教师们也应该端正教学态度,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只要让学生把重点内容划下来背过就可以了;学生也不能因为历史学科在中考中分数比重小就忽视了历史的学习,课上的时候要做到调动自己的兴趣对课程进行预习,对教师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不能认为只要把教师要求画下的部分背过就可以了,更不能有在课上学习其他课程的坏习惯。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应该有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如果仅仅是将教师要求画下的重点背过,其结果必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学生也不可能将历史知识系统的串联起来,这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必然是一大隐患。知识无高低贵贱之分。人存在的意义之一就在于不断地学习。无论是英语知识,数学知识还是历史知识,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的一部分,其培养锻炼人的能力也不尽相同。说到底,学生学习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课本教材上的理论,一定要做到将历史课本上的知识活学活用,让历史学科生动丰富起来。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第一节课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认真备课,积极找到所讲授内容的切入点,做到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每学期的第一堂课不讲授任何知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起来自由发言讲他所熟知的历史人物。学生在谈论历史人物的过程中,我也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学生说的内容,在他讲完之后对其进行表扬之外,还能够做到在他欠缺真实性的地方进行纠正,将历史真实地还原出来,使学生能够产生深刻的印象。
第三,学习历史的方法多种多样,靠学习课本知识算是最传统最规矩的一种方法。尽管历史是一门关于过去的学科,但它的意义却指向现在,历史可以说充斥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经常接触的文学作品里有太多太多的历史故事,我们平时看的影视剧作品中的历史故事更是数不胜数。尽管许多作品里面的历史包含进了野史和臆造的成分,但一般情况下历史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当然,历史纪录片最具有真实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自己学习和教授历史的热情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感染和鼓舞。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课本上的知识讲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讲历史课本知识的同时,可以先通过讲相应阶段的历史故事或者传说作为切入点。比如教师在讲唐代的历史的时候,可以对唐代的历史人物侃侃而谈,讲一些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女皇武则天、神探狄仁杰、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等历史事件。由于这些事件都是妇孺皆知的历史,并且他们都与影视剧紧紧挂钩,很容易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点加强学生对于唐代历史的客观认知。学生上课的态度也必然有所转变,在教师与学生轻松的互动中,学生很轻松地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
关键词:历史学科;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216-01
现在中学阶段的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和创新性能力的功能。据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在12-18岁即中学阶段是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和创造性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换言之,中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教育的最佳时期。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创新性教育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呢?
1.认清当前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的特点
当代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以下两方面:
1.1 重历史表象而轻本质。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电视机等各种电子媒体得到了普及,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了解外界各种事物的渠道。在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以前,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途径主要是电影电视中历史题材的各类节目(近年来电视中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节目相当多)。但由于学生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的限制,使他们无法从中甄别哪些内容属于真实的历史事实,哪些是艺术家们的"再创作",导致了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应用的严肃性, 学习只重历史现象的表象,对历史知识的形象性、直观性、故事性有强烈的兴趣,而对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分析很容易厌倦,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历史思维方式的掌握感到十分困难。
1.2 轻理解、运用而重记忆。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很少意识到历史知识也同样可以通过理解、运用来达到掌握知识,根本不重视对同类历史事件认识方法的归纳,不重视运用已知的方法去认知相似的历史事实,缺乏有效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在"读死书,死读书"的怪圈里死记硬背。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历史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历史事件名称等基础知识确实需要学生牢固地记住,但更多的时侯我们应当考虑如何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何加强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在掌握知识上的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的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创新性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拓展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思维空间,掌握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并学会分析历史现象,最终学会学习历史知识,分析历史资料、历史事件,能正确解释历史现象,这才是历史学科教育的重要目的。
2.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创新性教育途径
2.1 以激发课堂学趣为抓手,灵活采用丰富教学方法,努力攫取寓教于乐的实际效果,情感是学校教育的灵魂,也是有效性教学活动的核心因素,能够充分发挥"兴奋剂"、"膨化剂"、"剂"、"黏合剂"的正强化功效。而课堂则是基础教育和课程活动的主要阵地,是有效性教学实践的重要载体。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方式和手段,积极开展情感教学实践活动,有效"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互动性,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效果。
2.2 取循循善诱的实际效果。"赠人以鱼可供一餐之美,授人以渔可保衣食无忧"。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之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素质化教学的核心目标和根本指向。作为未来社会核心生产力的缔造者,学校及教师要本着教育战略眼光和长远目标规划,积极有效地开展"鱼渔教学"实践活动,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等手段,善于主导并引领课堂活动和学习思维,不断培养学生在质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全面联系、温故知新、综合辨析、合作探究和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如在评价隋炀帝的功过是非时,引导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课堂学习、辩论梳理等活动,让他们既看到隋炀帝残暴昏庸、国破人亡的一面,又看到在"修建东京迁都洛阳"、"开创科举重视教育"、"开发畅通丝绸之路"、"开疆拓土四方来朝"等方面的历史作为,尤其是"修建开通京杭运河",在当时的确是为满足一己之需而穷奢极侈、劳民伤财,但是客观上打通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统一,为唐朝的快速恢复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又如学生在弄清"我国历史上纸的发明过程"等问题中,既加强历史知识的汇聚和积淀,前后贯通的综合能力也得到有效培养。
2.3 以深化情感意志为追求,积极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努力攫取开智益能的实际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情感和意志是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弱渐强的积淀发展过程,而且只有进入情感意志的深厚层面,才能有效发挥"思想指导行动"的作用。这种现象在"唯情趣论"、缺少责任意识与自控能力的初中生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历史是不可逆转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各类实践活动"重新演绎"历史,让学生历史学习的情趣意志得以逐步发展和渐趋深化。
关键词:初中历史;创新教学;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理念中,教师是作为教学主体存在的,学生仅仅是被动地进行学习,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进行教学创新,全面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历史知识的积累,从而更好地具备历史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进而有效地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一、强化知识间联系,采用创新教学法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历史学科本身的知识点较多,因此,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务必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充分地利用历史间所存在的客观联系,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或者以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作为联系,以同一时期的历史经济文化的发展作为横向的联系,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整体掌握能力,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而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以及历史学习能力为目的,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达到学习历史的目标,全面地提升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
二、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变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教师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扮演者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在这其中教师应当针对知识的产生以及形成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将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历史知识点,在这样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长久的发展进步。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教师在改变教学模式的同时,应当采用更加全新的教学理念来引导教学,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学习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提倡学生间应当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地发挥其主体的意识,以此来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理念,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进步,与此同时,在进行创新性的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言论,进而有效地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三、发展历史思维,创新教学方法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的不断变革,使教师越发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学会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逐渐地对初中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地投身于知识的学习中,逐步地主动地进行历史知识的归纳分析,以此来加强历史知识间的联系,并以此联系来构建更加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提升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以下的方法来进行创新教学,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进步。
1.利用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是较为抽象的,因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也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展,给学生讲述相关的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更深层内容的欲望,从而提升初中历史学习的实效性。
2.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探索的欲望,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直观的呈现历史实景,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体会到历史事件的背景以及发展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其历史综合素质能力。
四、强化师生间的平等交流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由于师生间缺乏沟通和交流,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仅仅是依靠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而由于教师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以及历史知识的吸收情况,这样的教学在实际中是无法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而在被动状态下进行学习的学生,无法对学习产生良好的兴趣,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建立更加平等的师生关系,不断地进行合理的师生间的互动,在积极的互动中提升教育教学效率,而教师则可以通过与学生间的有效的沟通交流来彻底地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真实情况,便于更好地进行课程设计,提升教学
质量。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创新教学,应当创新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全面地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历史;再现教学;学习兴趣;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02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013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是记录过去的人与事。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来机械地记忆这些已经存在的人与发生过的事,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历史现象,从中总结出一般性规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熟识历史,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大多只是就教材进行机械的讲解,教学枯燥,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思维活跃度不高,只是在机械地记忆历史史实,这样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只能让学生成为史实的机械记忆者,根本谈不上学生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等的全面发展。实施再现历史教学,不再是空洞机械的说教式教学,而是将这些枯燥死板的知识还原于真实的历史画卷中。这样的教学就不再是机械的讲解与记忆,而是还原历史的真实性。这样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特点,更能彰显历史学科魅力,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层层深入的分析,透过历史现象得出规律性认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历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再现教学法的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学生才能将学习当做一件愉悦而欢快的事情,主动参与其中,积极展开思考。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能让学生爱上学习,形成稳定的学科学习兴趣。而要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以直观的事物、形象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历史教材虽然图文并茂,但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机械讲解,使得历史学科失去了本来的生动活泼,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学生只能感受到历史学科的枯燥与繁重,最终会彻底对历史学科失去兴趣。实施历史再现教学,不再是机械地讲解教材,不再是单一的语言输出,而是将枯燥无味的历史史实真实地再现于学生面前。这样的教学更加富有生命的活力,更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带入多维教学视野中,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辉煌的隋唐文化》这一内容,教材是从高超的建筑水平、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光耀千古的诗坛、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盛大欢腾的乐舞这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的,照本宣科,教学枯燥,并不能亲见,使得学生的学习枯燥而机械。而实施历史再现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将那些遥远的历史画面真实而立体地再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用双眼来观察,用双耳来聆听,用心来感受,将辉煌的文化以真实的事物、影视剧片断等直观而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带给学生全方位的感官刺激,自然就可以在无形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思考的积极性,进而让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带入特定情景,激活学生历史思维
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历史思维,提高学生历史思辨能力,让学生能够于史实中形成规律性认知。而要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就不能只是单纯地灌输历史史实,置身于历史场景之外,而是要带领学生走入那段真实的历史,置身于真实的历史场景之中,这样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思考的独立性与深刻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将死的教材转换成真实的历史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展开深入的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如在学习中林则徐禁烟这一内容时,如果只是就教材来讲解,学生只能是机械地记忆历史史实,并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活化学生的思维。为此,我们可以截取影视剧片断,再现那段屈辱而难忘的历史,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历史画卷之中,这样更能让学生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经过与影响等思考。这样,学生就不会再是机械地记忆历史史实,而是展开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更能达到激活学生思维,强化学生理解,促进学生全面理解与掌握的效果。
三、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也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中的重要部分,是现代社会所需合格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历史学科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有历史情,极具文化内蕴与人文关怀,这正是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学科。为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情感的丰富与积累。而情感体验的丰富, 并不是他人讲解所能达到的,而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会,是需要在真实的场景中直接内化与感受而来的。为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历史再现教学,真实再现,这样学生就不再是置身事外,而是身临其境,学生更能从中获取最为直接、最为深刻的体验与感受。这些正是隐于知识背后,是需要学生亲身体验而来的。如在学习第二次时,就教材来讲解,学生无法深刻地感受到带给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屈辱,无法增强民族责任感,无法激起情感上的波动。为此,我们可以为学生播放《》的影视剧片断,让学生亲眼目睹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在熊熊大火中毁灭,并让学生在圆明园火烧前后图片的对比中感受侵略者的恶行,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情感上的波动,让学生从中获取最真挚、最深刻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让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而奋斗的爱国情怀。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实现再现教学还原了历史学科的丰富内涵,让历史学科教学更加富有生命的活力,更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能机械照搬教材,而是要善于运用现代设备与先进技术将历史真实地再现于学生面前,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得到知识、技能、情感与思维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历史;学科整合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和应用多媒体技术,并有机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多媒体技术能够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实践是提高应用能力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标,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学习并提高自已的教学技能。那么如何实现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历史学科的整合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1结合多媒体技术,巧妙设计导入
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两个心理实验。一个是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通过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能够给人提供视、听感受,而且以动画、图片的方式将历史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这样多感官的刺激给学生所提供的信息量,比单纯的听老师讲课要多得多。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应用在历史教学中,可以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的那样:“教师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焕发和鼓舞。”
2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优质情境
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历史事件活生生的展现出来,使学生见其人、闻其声,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题教学效率。例如学习《探险者的梦想》内容时,对于四大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把历史画面、地图、动画和录像片段等有机的排列起来,分别演示了航海家的航海过程。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思维,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更加集中。教师还可以把学生观察的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历史的时空性,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3通过多媒体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显得苍白无力,很难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融入历史情境之中,通过内心体验,由感觉深入到思维和情感领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使其自然地接受熏陶,实现情感教育目标。如:基于课堂,注意联系现实,注意延伸课外知识学习和文化意识的渗透。播放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及给带来的巨大变化视频。学生可以感觉出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关心,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兴奋、激动、自豪之情全都融入到了对祖国的深深的热爱之中,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走上讲台,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倾诉出来,教学活动达到,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目标得以实现。通过实际材料的正反对比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然产生热爱党、热爱祖国,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强烈感情,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滋润和升华。这样就把历史对现实生活的教育意义体现出来了,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拓宽教育渠道,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帮助青少年形成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4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
如何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要求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呢?教师可在课前将教学所需的板书提纲、知识结构、历史地图、图片、录像等制作好,在讲授过程中适时展示出来。这无疑大大节省了讲解、板书、绘图的时间,可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例如,我们在复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内容时,多数教师都会感觉到理论性较强,部分内容抽象,涉及的政治思想多,内容枯燥,理解难度大,学生就更难掌握了。面对这样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课件,把历史画面、地图、动画和录像片段等有机的排列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思维,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缩短时空距离,加大信息容量。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思考及剖析历史,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总之,初中历史的多媒体教学已经对初中历史的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不仅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是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初中历史过程中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有效地结合,凸现了个性化的初中历史学习模式,是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改革的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国善.小议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误区[J].成功(教育版),2009(3).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感教学;课堂
初中历史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科学,历史学科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这使得历史课堂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倡导初中历史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融入情感教育,要把情感教学贯穿于历史课堂的始终,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课堂教学能够更好的实施,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在历史课堂讲授时,要注重结合历史情境融入教师的情感,进行情感教学,使学生在感受社会发展的同时,进行一节血肉丰满的历史课,让学生真正领略到历史的深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情感教学的涵义
情感教学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历史知识中,充分利用各种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实现,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就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引发了自己的情感,形成了对历史事件的合理感情倾向,形成历史责任感,这种情感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确对待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他对人的精神世界以及内心情感都有视点投射,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历史学科涉及范围很广,比如涉及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及历史规律的总结等,对历史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在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形成对历史的认同感,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把情感因素融入到历史教学过程中,不仅使课堂更加人性化,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历史课堂的枯燥性,使历史课堂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呈现。
二、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的特点
由于历史学科本身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在教学的过程,进行情感教学,关注学生的历史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培养,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丰富的教学素材
由于初中历史包括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教材中一些善恶比较分明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可以运用到历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融入情感因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够充分运用情感和思维,并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做出充分的判断,正确对待在历史中的作用。学生在充分认识知识和对知识判断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多元化的实施模式
由于历史学科内容的丰富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采用多元化的实施模式,例如,可以选择与历史相关的其他学科内容以及情感因素。比如,在讲解岳飞抗金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语文中岳飞的《满江红》联系起来,在朗读的时候加入情感因素,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充分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历史课堂的枯燥性,而且还有利于增强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感受到历史人物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情感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情感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历史学科的内容,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情感因素的带动下,与教师、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发生情感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内化,从而形成对历史是非的判断标准,有助于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对学生多些关心和关爱,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爱,双方的爱引起共鸣,就会使班级更加的团结与和谐。学生拥戴老师,老师喜欢学生,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关爱学生,在和谐的历史课堂中,有利于教师的情感因素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充满情感的历史教学情境
由于初中历史内容的综合性较强,再加上内容较为简约,注重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阐述,这就使历史内容的情境性较差,因此,教师要根据历史内容进行情感教学,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更好的激发自己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要持有教材,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出一个“启情点”,找到与学生情感契合的一个切入点,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情感,扣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教学。例如在讲“祖冲之和圆周率”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把国际天文组织将月球上一座环形山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设置为启情点,并且创设出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拓展了学习内容,使历史教学充满了情感情和知识性,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一个情感共融的氛围,有利于历史教学的顺利实施。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情感教学时,要注重自我情感的投入,给学生创造出一个鲜活的历史情境,感染学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不同的事件或者人物要把握好情感,例如对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的痛恨,对斗争中,人们奋起反抗的精神的敬仰等等,对这些事件进行感情投入,能深刻的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这些历史事件中感动、愤怒或者伤心等,使历史课堂沉浸在这些情感变化中,使学生精神饱满,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历史学习,提高历史学习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学习兴趣。
结语: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情感因素的投入,进行情感教学,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新课标下历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并在不断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历史学科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引导学生不断提高的能力,并要用自己的情感来影响学生。
(一)知识素质
一名历史教师,只有自己的学识丰富,才能在历史教学中游刃有余,才能用自己的学识影响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的感情,才能在历史学习中向教师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和教师一样具备丰富知识的人。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比一般的说教更有说服力。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本学科的知识,还要了解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各个方面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丰富内涵的教师,让历史课堂充满文学气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树立对祖国的热爱,对自己的责任感,让历史课堂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进行。
(二)能力素质
首先,要求教师对历史教材有充分驾驭的能力,同时还要有把学生的特点和历史教学大纲相结合的能力。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情况,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历史课堂不再是课本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在进行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合理地对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探讨。通过历史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中的历史知识,对历史上的事件也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
其次,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具备教学组织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从教学的主导者变成了教学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变成了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情境进行历史知识的导入,如讲解历史名人故事来让学生进入到历史背景中,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来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素质
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还要具备丰富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来引导和影响学生。只有一个充满感情的历史教师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教师在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对学生的关心会使他们对历史学科更感兴趣,更能激发他们学好历史的信心。根据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很多学生会因为喜欢历史教师而喜欢上历史学科。
所以,新时代的教师要利用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利用自己对学生的爱来影响学生,利用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来引导学生,才能使初中历史课堂脱离枯燥无味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新课标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历史课程的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要发生改变,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化。
(一)从“以分为本”到“以人为本”
在传统教育中,主要依据学生考试的成绩来判断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根据分数判断学生的能力,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看中考试成绩好的学生,而对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选择忽视。这就大大打击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历史问题的讨论中,通过讨论,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拓宽分析历史问题的思路。在素质教育中,教师要提高每一个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通过历史课堂的学习,都能发展自己的特长。教师不能再以考试成绩来划分学生,而是更注重发展他们的各项能力。
(二)从“师道尊严”到“师生互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代表。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不允许学生对自己提出质疑。在新课标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对历史知识进行讨论,在学生面对困难时进行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提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因此,师生之间要互教互学,互惠互助,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知识结构的互动就是学习内容的综合教学,是知识与知识、师生与知识、现实与历史的交流与对话,表现为课堂内容上加强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如史地、史政、史文等的综合。
(三)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
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对现行的教材进行研究,改变了以往的教师绝对论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发现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不断获得进步。同时,学生在学习时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要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能力,通过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对学生进行激励,根据学生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不仅能获得较高的情感体验,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活动;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逐渐转变。经过不断总结,教师发现开展一些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历史,感悟历史,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历史素养。
一、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是以教学课堂为媒体,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创新性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形式。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以教学活动促进教学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是为了让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给学生带来创造性、开放性以及自主性。
二、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
1.确定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主题
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该确认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主题,这是必要的准备工作。在中学历史教学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各个教学目标的性质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所以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意见。教师和初中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也可以提高课堂质量。在历史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在课堂上应该开展怎样的活动还有怎样开展活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前也有所准备。教师在课上准备开展的教学活动主题也应该同初中历史课本密切结合起来,同历史的实际相结合,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在讲授“中国古文化发展”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古代生活图片或者生活环境来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2.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新教材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结合史实、真实的图片来增加历史课的真实性。因此教学都是以人为本,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要像教材一样贴近学生。形象性和生动性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根据课后的探究与活动及每一单元的活动课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华夏之祖”,可以让学生通过收集、选择古代神话故事素材来讲述神话故事,培养学生不畏艰险的劳动、正直无私、为广大人民谋福利的高贵品质。实践证明,教师只要善用教材内容进行历史知识拓展,根据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就能开发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
3.抓住历史活动的特征
历史课堂活动有几个基本特征,只要抓住这几个特征才能使学生学到更多历史知识,要想掌握它首先要了解它。一是历史性。初中历史活动的主题,一般都是与历史史实相关,因为历史知识要结合历史事件,因而历史活动应当与教材相结合。初中历史活动课的主题均取自于初中历史教材,活动课的内容都与一个历史事件或是某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有关系。综合以上可以知道,初中历史活动课具有历史性特征。二是多元性。初中历史主要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大部分,在历史课本上,我们也能看出初中历史是一门多元化的学科,涉及了方方面面的知识。三是兴趣性。初中历史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历史的学习而言,历史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其在历史的学习上有极大的动力。所以在活动中教师要牢牢吸引学生的兴趣。四是自主性。历史活动应反映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自主选择与主动投入,着重自我显示聪明才智,因此,教师应让学生成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
4.历史活动要与历史知识相结合
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完成教学目标,还要求教师还原历史,这是对历史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对历史史实产生真实的情感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教学语言进行正确使用,即无论是在课程导入还是在对主要和重点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都要通过自己的语言来为学生描述历史史实,让学生觉得历史知识贴近生活,形成轻松无压力的氛围。举个例子,教师在讲述我国时期的历史时,教师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基础上,为学生列举战争时期各个事件、战役,并以此来形成一个详细的,具有代表性的“大事年表”,同时以“年表”为基础通过语言进行富有感染力和带入感的描述,从而使学生这个主体融入教师授课过程中所建构的历史大环境,从而对学生的历史素养进行培养。学生也能根据教师所讲的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5.关注学生个体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没有被动方一说,因此,教师要在过程中时刻对学生的各种反应进行关注,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法,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表现进行学习方法的调整。学生既是整体又是一个个个体。因而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班级学习进度,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历史,更好地为学生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历史素养的培养服务。与此同时,不同的学生又是各个不同的个体,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人具有差异性。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班级主体对学科的感受,又要关注各个学生个体对学科的接受能力。教师要时时刻刻以人为中心,为学生服务。总而言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一种学习历史的好办法。历史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提高一定的文学素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历史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历史活动让学生能得到感情的释放当然能更好地学习历史。学生也要思考一下这样的活动课对于自身的影响。只有这样,历史活动课才会开展得更加有意义。
作者:颜清忠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一、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工作,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历史学习。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就开始学习历史,而且初中历史学习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高中历史学习。在初中时期,许多学生对历史学习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只是机械的学,不懂得如何去自己探究,更谈不上对所学历史知识进行运用。同时,由于初中学习时间比较宽松,教师对学生的督促较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下。
在进入高中之后,要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过渡和衔接工作,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历史教学。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需要对初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了解,并调查学生在初中历史时期的历史学习情况,在进行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和认知水平入手,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由于高中学习任务重,学习科目多,学生不能做到各科的同时兼顾,在这种情况之下,历史就可能成为被学生所放弃的一门学科。因此,在高中开始阶段,历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督促,让学生对历史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能够把一定的学习时间投入到历史学习当中。
二、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一味地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停的听教师进行讲解,并记忆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这样使历史课堂更加乏味、枯燥。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师,要以新的课程改革为契机,做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工作。要在新课改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需要教师做好教学理念的转变。新课改中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只有教师利用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够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途径。在教师所创设的具体学习环境当中,教师要切实发挥出学生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大胆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换意见。在此过程当中,教师也要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只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才能够使课堂教学的气氛更加活跃,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逐步提高。
在新课改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还要做到照顾全体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习给予关注,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关注较少。在新课改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只有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课堂教学都获得收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的选取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不应该再局限于采取单一的讲授法进行讲课。教师要做到传统和先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是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出现并日益走向成熟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把历史资料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感受历史。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不能对历史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的状况。例如:在学习《》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时的历史现状,教师单纯依靠讲解,现在的学生对当时的历史现状很难了解清楚。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观看《》的影片,通过观看影片,学生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对当时我国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状况有了详细的了解。
2、问题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关键词:师资队伍 教学目标 课堂资源
一、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重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列夫`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缺乏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的现状是普遍存在的,主要体现为初中历史课堂气氛不活跃,使教师重视对历史理论的总结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迫于中考压力,大多数历史教学仍旧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历史学科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讲授,而在讲授历史的过程中缺乏对历史知识进行引人入胜的阐述使而单纯的照本宣科就造成了教学缺乏气氛的情况。所以在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认识到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知识热情及动力的基础。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树立这一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其次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过程,努力做到课堂气氛的活跃,让学生通过体验历史学习的过程以及成就感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重视课堂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资源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础与保障。从历史学科本身来看,不仅拥有教师和教材这两种重要的资源,同时拥有诸多的文字史料、影视史料、文物、遗址等等,这些资源都可以通过学校或社会来获取,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也成为了一种逐渐被普及的重要课堂资源。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些资源的有效性利用使当前必须要面对与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在教材、多媒体这些触手可及的课堂资源利用上,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仍旧存在很多的问题。要实现课堂资源利用的有效性。首先教师消除传统教学手段的惯性,树立现代化教育的意识,将多媒体应用到历史教学工作中,并不断的学习与借鉴一些多媒体教学方法,学校方面也应当在多媒体利用方面给予重视,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与交流,实现多媒体利用的有效性;其次在多媒体教学中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多媒体虽然能够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应当是以教学工具的身份出现在历史课堂中的,所以即使是在多媒体教学中,也要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3.重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实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氛围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着教学内容的传授质量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单一是阻碍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重要因素,在新课标以及新课改的推动下,许多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研究和努力。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首先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以教学目标和任务为依据,任何教学方法的试用与实行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服务的,所以教学方法的选用应该实现学生知识层次的深化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平衡;其次教学方法的选用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原则和规律,教学的原则和规律包括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等。再次教学方法的选用要与历史教学的教学内容相适应,不同的课时需要进行不同教学内容的学习,而根据教学内容的改变,教学方法也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的内容正确包围,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遵循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应当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所以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状况等实际情况作出选择。教师要客观的对自己作出评价,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做到扬长避短,如形象思维能力高的教师可以用情境设计以及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学习,而组织能力强的教师可以用学生分组探讨的形式展开教学。
4.重视评价机制的有效性
评价机制是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评价机制是教学质量验收的过程,反应着学生知识层次发展的状况,同时也对教学的反思与改革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评价机制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这种机制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学生在一段时期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但是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所以评价机制多元化的发展具有必要性。在评价机制建构中应当在学习成绩评价发挥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进步程度,从而利用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及努力的方向,实现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发展。
二、需要注意的方面
1.不同年级的教学方法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要有所改变。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他们的一些做法及对问题的看法难免有所偏颇,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引导,耐心教导,努力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2.不可过于追求课程进度。学生之间的能力不同,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对于学习进度较快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多了解一些课程所涉及范围内的其他内容。比如,在讲到“文艺复兴”时,可以鼓励他们去了解一些相关人物的生平及思想,进一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激发其学习兴趣。
总之,要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拥有一个强大的师资队伍,并且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改善相应的体制,完善教学设备,让学生享受这样的学习过程,喜欢这样的课程。对于这一关键问题的探究,我们还将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求甚解
在当下的历史课程学习阶段,更多的学生因为历史学科在成绩评测时所占比例较小,理论知识较多,在学习历史这一门学科的时候就抱着一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态度来学习。这样的话,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不够全面,缺少正确评判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会出现学生缺少对历史的了解,只在特定的一段时期才会知道一些需要考试的史实,但过后就成过眼云烟,什么都不记得的现象,这样的学习效果严重违背了教育专家将历史教学列入教学大纲的初心。缺少对历史的全面了解,没有构成全面的相关知识体系,会使历史教学在只重分数不重教学目的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使历史学习成为一种机械式学习。
(二)教师偏离历史教学的轨道
历史,顾名思义就是过去发生的事。人是感官动物,没有真正的经历过就很难感同身受。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才,而现在在大多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眼中都认为成绩是评判一个人是否可以成才的关键依据。这样就会使历史教学拘泥于形式化,不能够将历史学科所要传达给学生的精髓表达出来,达不到历史教学的目的。大部分历史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的都是片面的将书上所涉及到的历史知识讲给同学们听,没有观点的表达,也没有课外的延伸,最后将重点勾画出来让学生强行记忆的方法。这样的方式或许对取得优异的成绩有显著效果,但却让历史教学变了味,降低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树立师生正确的历史学习态度
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端正态度。在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中,这一步更是不容忽视的一步。理论的学习确实是无聊的、乏味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就可以降低它在教育中以及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相反的,正是它不同于其他学科,学习者和施教者更应该积极地去寻找可以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营造一个有利于历史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结合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科技的不断发展,促进着各行各业的进步,将科技引入教学,让理论知识与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将多媒体引入到历史教学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和历史资料,通过这些有声的学习和视频的播放的实景呈现,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领悟到一些史实所要传递的精神,逐渐增加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渴望了解世界是如何一步步从石器时代到科技时代,中华文明是如何传承五千年而经久不衰的历史进程。这样对历史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真正的达到在初中学习阶段开设历史这一门学科的意义。
(三)理论结合实践,切实感受历史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句话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会经常提到,同样的在历史学习上这一方法同样适用。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能仅仅的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方式,而应该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通过视频的播放或者当下的一些重大事实,让同学结合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真正的参与其中,享受作为中国公民的权利,正确的使用自身的参与权,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历史时的兴趣。
(四)营造一个好的课堂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习效果的好坏有明显的影响。因此,营造一个好的历史学习氛围对学好历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上课前要备好课,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充实课堂内容,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环环相扣,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分小组布置学习任务,让同学们在课外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知识拓展,然后在课上互相交流。这样就能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历史,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成为历史教学活动实施时的主体,大大的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