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信息化管理及应用

企业信息化管理及应用

时间:2023-08-18 17:17: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信息化管理及应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信息化管理及应用

第1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数据交换 商业贸易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要素之一,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对企业管理的帮助非常大,而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当中,如果存在一定的不足,就很可能造成企业管理的巨大缺陷,造成企业决策、战略方向的错误,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本次研究针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详细的研究内容如下:

一、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影响

21世界也是网络的时代,在现代化发展下的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各个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要求,数字化下的网络现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使企业的推广可以进入到全世界的视线当中,特别是在电子商务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的当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同时,信息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企业的管理和发展,特别是在企业管理中的企业生产、销售、人力、客户互联等,都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的效率,减少很多的企业成本,如运输、商务活动费用等,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可以给人们带来快捷、方便、低价格等优势,提升产品的有效性[1]。而从内容上来看,信息化管理由于其网络性,可以将所有的企业活动通过网络涵盖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在时间和空间上增加了很大的范围,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通过电子数据化,代替了传统的管理流程,降低了人力、物力等资本的代价。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企业信息化管理进入我国已经具有一段时间的历史,特别是在现代化企业当中,信息化管理更是更为了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增加了认知程度,也都认同了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帮助和优势。

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信息化管理具有很多的优势方面,但仍然有很多的企业没有采用信息化管理,或是信息化管理的不完善、不全面,系统较为落后,造成了信息化管理的不足,致使信息化管理不能有效的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支持,达到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应用在企业管理当中,也需要一定的发展的完善,而根据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在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文章结合企业现状,整理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信息化程度低

虽然我国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程度还是相对较低,这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信息化的现在,信息的落后必然会使企业处于被动位置,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阻力。

(二)利用率低

在很多的企业当中,虽然企业已经建立和信息化管理的整体系统,但是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及员工都还没有有效的利用起来,造成信息化管理的缺失,出现资源、信息更新的不及时,使管理人员不能通过信息化系统准确的掌握到企业中的各个环节现状,也给信息的传递造成一定的不足,容易出现企业管理人员在决策制定或是企业发展中出现问题,影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效果。

(三)缺乏相关的管理人才

信息化管理需要管理人员或是企业的员工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特别是对信息的纳入、分析及理解,同时,信息化系统也需要不时的进行调整及完善,特别是在信息化系统的软件方面,需要定期进行更新,避免由于软件问题造成信息化的安全问题。但在很多企业当中,还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造成信息化管理进度缓慢,减缓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解决对策

信息化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及管理的科学性,但在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信息化管理的效果,针对上述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笔者结合文献资料,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企业发展和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一个基础保障,不断强化和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途径和对象,在现代化、电子化不断更替的当今,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加快速度[2]。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当中,采用的信息化建设可以联合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金融、税务、海关、保险等等,加强与各个部门的联系,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的全面性,同时做好信息化管理中的保密、安全问题,保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信息化模式的推广和学习

在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期间,增加对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化管理的推广,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同时,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学习,扩大管理人员对信息系统的熟悉程度,便于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可以熟练的使用信息化系统,保证系统当中每个环节的有效率和快速,以便提供给管理人员准确、及时的数据指标[3]。

(三)引进现代化的管理人才

通过猎头公司吸收专业性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或是将企业的管理人员送入专业性的院校进行培训学习,掌握信息化系统的方方面面,同时,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小组,对信息化系统建设当中涉及到的内容进行构建和完善,并进行实时维护,确保信息化体系可以正常、安全的运行,提供给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五、总结

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是本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企业是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也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而提出和应用的专业性管理系统[4]。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当中,可能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进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发现和完善,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也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的员工加强这方面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周桂芹,夏琴,王玉,褚晓天.南京市零售商业发展研究[J].江苏商论,2006,02.

[2]谢晓芳.中国零售业态存在的问题与创新[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第2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策略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带去了极大的便捷,它使得工作更加高效、便捷、迅速,给传统的企业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同时也为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带来可参考渠道,促进了企业管理工作的进步。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观念、风险防范意识、计算机技术、信息化管理目标不明确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对此,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笔者将对目前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以下的总结。

(一)管理观念落后在传统的管理思维和权力集中的组织结构的影响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受重视程度远不如其他工作。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不重视,管理观念的落后,对企业管理文化没有清晰的认识,都是阻碍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原因。此外,管理人员缺乏计算机网络知识也是影响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因素之一。

(二)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管理有利有弊,然而,部分管理者却只注意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企业管理的有利一面,忽视计算机安全问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在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管理时,尤其应该关注商业机密是否存在泄露风险。然而部分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并不强,在运用计算机进行工作交流时并没有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同时也缺少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了信息安全隐患。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水平低在进行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工作时,计算机是不可缺少的设备资源,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快慢,应用水平的高低对信息化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受到内部资源和外部设施不均衡的影响,多数企业并没有专项资金用于更新计算机技术,使得企业的计算机技术不能与时俱进,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发展。

(四)信息化管理目标模糊在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时,具有清晰的管理目标是提升信息化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部分企业对信息化管理工作缺乏清晰的认识,过度依赖计算机技术,缺少对企业客观因素的综合分析,这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目标的设立造成了影响。此外,缺乏对计算机软件的了解,过度追求价格和功能也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问题,这对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二、应对问题的举措

在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意识,因为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对此,笔者将对上述问题的应对举措进行以下简要论述。

(一)管理者要积极转变观念,加强信息化管理意识对管理者而言,应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学习互联网管理的相关知识,给员工做到表率及带头作用。目前的互联网应用程序市场中,有较多的为公司管理定制的相关软件,只需员工及管理者进行下载、安装,即可使用此类软件,完成上下班打卡及工作汇报等任务,操作流程极为简单,且有一定的智能化发展趋势,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二)设立网络安全保卫机构,保护公司利益不受侵害在大力推广及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过程中,应防范网络安全问题带来的危害。在公司内开设公众号或实体宣传栏,定期在其中投放最近的网络诈骗及盗取商业机密的事件,时刻提醒公司成员保护自身隐私不受侵害。对于大型的公司,应设立自己的网络保障部门,聘请高端技术人才,定期开展线上检查。或是制作自己的防卫系统,有效免疫黑客或其他竞争对手的攻击,进而保障自身的系统及管理工作能够平稳运作。

(三)合理分配资金,及时更新计算机设备计算机技术是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企业要想不落后于时代,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就必须及时更新旧设备,改进计算机技术,提升自身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对此,企业要合理的分配资金,及时更新计算机技术。比如,企业内部的计算机系统,应做到统一的标准,防止各类系统相互并不兼容的情况发生。企业可以特别设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项资金,设置专门人员对计算机进行技术升级,并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步伐,更新换代软硬件设施。在升级技术设备的同时,注意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定期对企业内部网络进行清理,防止内部资料外泄。

(四)明确信息管理工作目标,实现整体规划在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时,具有清晰的管理目标是提升信息化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此,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出一整套的信息化管理流程,依据自身企业特点,完善信息网络。将信息化管理目标限定在明确范围之内,做到整体规划,分步执行。比如,企业可以建立一个企业内部局域网络,建立云端信息交流平台,给各部门的信息交流提供平台。另外,在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充分正视大数据的作用,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及分析平台,用收据来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第3篇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信息化管理成为了企业进行管理的主要手段。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一项相当艰巨复杂的工程。对于国内企业的信息化不仅仅是对于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利用到企业之中那么简单,而是要根据相应企业的各项具体业务需求信息化改造的过程,信息化改造的进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企业管理能力的创新。该文通过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进行研究,分析我国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改造过程中不断发展。

关键词:

信息化;企业;管理

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在实际上就是要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生产活动、物料采购、事务管理、财务管理、客户交流等业务过程进行数字化改造,通过采用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并经过网络加工之后形成信息资源,进而把各类信息给企业之中的管理层次的人们进行查看,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对于企业管理、经营的一些重要决策,最终实现企业资源有效配置,提升资源配置的有效利用率,这样便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不败之地,同时保证企业经营过程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另外一种说是企业信息化指的是在企业进行相关业务流程过程中,充分利用当代所流行的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化管理技术来完成相关业务的操作,而对于企业的信息化主要存在于企业的管理业务过程中,通过网络化系统能够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或者实现对企业相关活动信息的查看。能够高效率的实现企业的管理。其次企业信息化能够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并进行充分利用,通过数据整合来提供企业决策的依据,并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市场竞争力,这一过程也必然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理念的改变与创新。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当前我们国家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高度市场化、信息化的企业试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逐渐向多个方向进行拓宽,企业的运营与监管也会变得更加的复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进行信息化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企业信息化软件平台被广泛应用的时代,众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同类的企业以及自身所服务的对象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而其建立起这种密切联系的基础就是信息化网络化的软件应用平台,单单对于企业的客户管理而言,而采用信息化技术来实现企业客户管理也就能够为企业经营提供很大的便利。在同类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中,一个决胜的关键就在于该企业能不能创新、能不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潮流才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对于信息网络技术环境下、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企业的发展可以首先从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来展开,并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利用当前先进的技术来武装自己的企业,促进企业整体业务的发展。

2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从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的状况方面来说,在我国企业之中,信息化的引入和最初的使用要追溯到20世纪的80年代,而最初的信息化的管理,自身对于一些基本信息的存储管理;在上一世纪的末期,企业的信息化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2.1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20世纪的90年代初期,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在市场经济体制,在该体制的影响下,在最初时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的来源就在于市场经济环境下同类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这一时期,信息化也正在快速发展时期,很多企业开始体会到了信息在企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入了新世纪之后,大多数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都有了自己的信息化的软件管理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的应用过程中;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得到了认可。虽然在基本意识上都有了一致的认可,但是在实际的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同类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在不断改变,而这些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的企业开始向信息化寻求出路,一方面,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相关软件应用被其他企业的成功利用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契机上,很多的大中型企业开始把信息化改造作为了企业长期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并制定了长期的信息化改造规划。另外一方面,信息化技术被一些中小企业引入,也为这些企业自身的迅速崛起提供了信息来源,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2.2需求方面

1)新企业信息化改造起点较高,年代久远的粗放型企业信息化改造相对较为落后,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型企业而言,其在进行企业创建过程中,采用的技术装备智能化程度较高,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具有更加开发的管理理念,所以其进行信息化改造过程中有着较高的起点。相对于新型建设的企业而言,老的企业由于技术装备落后,该种类型的企业的管理人员大都年纪较大,新兴的信息化管理理念较少,也就使得该种类型的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改造过程基础相对于新型企业较为薄弱。2)在各种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其中的效益较好的外向型企业一般对于信息化改造的建设较为迅速。主要原因是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需要有很大的资金支撑,而效益较好的公司更加容易实现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基本设备的采购。

2.3企业信息化应用深度

1)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较为广泛,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就目的的情况来说,在国内基本上所有的企业具备微机管理基础设施,基本上都会有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企业相关业务管理的业务。而相对来说,对于大型的企业而言,其信息化设施则更加完善,同时也具备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而在企业的管理应用软件中还基本上是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事管理系统,对于重大信息工程软件用于,比如说MIS、MRPⅡ、ERP、CIMS等信息化平台的普遍使用率较低,相关软件应用的设计也存在一定的缺陷。2)信息化建设不平衡目前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对于企业的中间技术层,比如说企业的设计研发、财务管理、运营管理部门都基本上完成了信息化的管理,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业务。然而对于企业的决策部门来说,相关方面信息化建设依然有待提升。信息决定决策的管理方式依然没有能够建立起来。3)信息化水平在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存在差异。相对而言,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企业所在地在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具有更高水平的市场化企业而言,其信息化程度较高;相对而言,企业的技术含量较低的粗放性企业则具有较低信息化管理水平。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比如说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其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都处于较高的水平。4)企业联网数量较多,但是直接进行网络教育的企业数量较少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大部分的企业都开始了自身网站的建立,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企业的网站,特别是传统企业而言,其网站的内容主要还是停留在对于企业的介绍以及企业信息的公布。

2.4技术实现上

1)研究较深,实现较浅在企业信息化技术投入方面,信息化单元技术以及集成技术的研究都一些成果,特别是信息化体系建设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进入到了较高的水平,而要把研究成果转化成具体的产品,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2)“信息孤岛”日见突出近年来,随着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更加深入,企业所采用的各个管理系统之间,或者是在不同部门管理之间,数据不能够进行共享的问题突出出来;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所采用的系统并非出自一个软件设计公司,而相关直接没有预先设置接口,这样就造成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之间的信息孤岛情况的发生。该问题为企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之处:a)企业的相关基本信息可能要多次的输入;b)系统的所存储的信息存在冗余;c)产生大量的垃圾信息;d)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改造过程中所出现的“信息孤岛”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影响了企业对于信息化改造的决心,是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改革投入过程中开始有所顾虑,而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就是要在各个软件公司之间制定一个共同的标准,以能够使不同软件之间实现信息的交流。3)管理理念亟待更新在信息化施行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提升以及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真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的信息化建设;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取决于能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具体实际良好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其说是技术问题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4)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不同历史背景或者在公司管理业务上存在很大差异,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就使得各个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过程中的需求是不同的。需要具体的软件设计开发人员进行直接沟通实现量身定制的效果。

2.5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方面

1)由硬件为主向软硬兼顾发展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初期,由于企业确实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硬件设施,所以大多的投入主要集中于硬件的投入,而随着基础硬件设施的完善,自后的投入则会开始向着软件应用方面进行投入,同时兼顾硬件设备的升级。2)从以往的单元技术投入转向综合性、集成性技术投入在信息化技术的投入方面,在前期主要集中于单元技术的投入,并且主要注重于短期管理效益;而随着信息化的成熟,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转而更加注重企业整体、全局的信息化建设,与此同时尤其是关于信息集成和整合方面的投入,并且由单纯的战术层的投入向战术层、战略层和决策层均有侧重。3)企业开始认可信息化对于企业的帮助随着企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对于信息服务的投入表示认可,对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的升级以及更新改造加大了投入。

2.6企业信息化应用效果

1)应用效果可以说是有喜有忧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因为在信息服务认识水平、重视程度以及企业的管理基础或者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都很大的差异,当前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相关应用效果有很大的差异。2)对于信息化工程示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企业信息化管理待解决的问题

3.1企业管理质量有待提升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进行信息化改造,是一项需要长期的工程;首先要完成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要逐步地对企业管理业务的改造,同时另外一方面,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在不断地发展,所以说对于企业的信息化改造过程也是需要不断地更新,之前已经完成改造的企业软件应用,也要进行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就是将信息技术、管理方式和具体业务等企业相关的各个方面进行相互结合,其中仍然存在很多企业对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方面缺乏实际应用经验,这也必将使得企业信息化改造长时间地进行实践时期,而就使得相关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质量需要进行提升。就当前的状况而言,我国仍然有很多企业缺乏高水平的管理制度,相关管理理念仍然需要进行改变,而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改造,比如造成信息化的改造过程中,由于相关软件应用主要针对企业的管理而进行的,同样会造成企业信息化质量不高的问题。

3.2企业的管理层对信息化建设还不够重视

在国内,企业的决策仍然是从上到下的,决策权主要掌握在企业的管理层中,而部分企业中仍然有部分管理层对于信息化改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在家族企业中,管理层对于信息化改造的不够重视,就会使得企业的信息化改造难以进行。

3.3企业信息化改造的决心的不坚定

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改造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很大的财力的投入,同时也需要很大的人力完成相关软件应用平台使用的学习,而有很多企业由于存在自身资金不充足的状况,难以坚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决心。另外一方面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信息化改造的要求有所不同,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一定情况下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4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需求,信息化的改造也能够为企业健康平稳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特别是对于未来的企业管理和经营中更需要发挥信息的作用,通过采用信息化的技术来实现企业信息数据的汇集、分类和应用,提升企业整体效益。今天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突出企业目标的信息化、企业成本的信息化、企业库存的信息化三个层面,这样才可以快速打破限制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阻碍,使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平稳而快速,实现创新企业建设理念,充实企业建设内容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万珺,叶林祥,周绍东.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和计算机使用的生产率效应[J].工业技术经济,2015(7):128-136.

[2]陈小红.企业信息化促进管理创新的“五体模式”驱动战略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6(1):83-86.

[3]郭成华.工程公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J].天然气与石油,2016,34(2):78-81.

[4]邢鹏.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5(2):23-24.

[5]胡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浅析[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5(10):470-470.

[6]徐鹏程.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初探[J].中国新通信,2015,17(10):13-13.

第4篇

1.从管理者来讲,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很多企业管理者,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比较缺乏,对于当前如何加强信息化建设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紧迫感、责任感也不强,严重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尤其是当前很多企业的决策管理层中懂信息技术的人员很少,懂得如何践行信息化理念的人更少,由于不交接信息化工作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操作,广大管理人员面对信息化只能望洋兴叹。因此,加快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已经是当前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当务之急。

2.企业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信息化的需求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并不是将传统的管理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中,这与信息化管理手段也不相适应,而是要通过吸收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与技术进行管理创新,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长期以来管理模式计划经济的氛围浓厚,注重对生产过程、人员组织与后勤的管理与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与模式是不相符的。

3.从信息化管理体制上来讲,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作为企业的管理体制与现代企业发展不相适应,平时很少对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分析探讨,企业管理运作机制不顺畅,业务的流程规范程度不高,机构层次过多等问题。如果单纯把这种管理方式通过高科技进行包装,会虚化信息管理的手段,浪费投资。

4.从信息化管理的主体来看,还缺少高素质人才

对于企业来说,没有信息化人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就很难得到很大的提升。在现代企业中,信息化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信息化专业知识,对于如何加强企业应用信息化管理没有很深的研究。管理者的素质与企业信息化的要求也有很大的距离,所以说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速度也就很难提高。

5.从法规制度上来讲,法律法规不是很健全

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一系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违法行为。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对于信息化进程的法律体系建设还不是很完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标准还不统一,尤其是对网络犯罪问题的预防手段还不足,对企业的信息化安全性保障还远远跟不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二、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的建议措施

1.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作为企业管理者,要走出去,认真吸取外国的信息化管理建设经验,作为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常重要。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通过建设并完善网络设施和配套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网络安全等来进一步改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另外,企业管理者自身也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对企业的自身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

2.加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

从以上分析来看,人才应该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因素。作为企业来讲,一定要培养一支懂信息技术、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所以,企业在人才建设必须要加大投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把员工送到先进的国家或优秀的企业去学习,通过各种方式的实践,最后让员工们真正掌握企业信息化管理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实现企业的高效信息化管理。

3.加大对法律法规建设力度

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推进,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能。作为制定法律法规的政府部门,必须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参照外国的先进做法,及时制定和修订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各个信息系统的互联和互通。也通过这样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监督企业和员工的信息行为。

三、结语

第5篇

一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吸纳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对外开放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中小企业中的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表现日益活跃,现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形态。中小企业量多面广,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行业,专业分工程度极高,需求导向性非常明显,市场的微小变化都有可能触动它们最敏感的神经,它们必须不断捕捉市场商机,以差异化的服务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作为市场变化的“晴雨表”,信息就成为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元素,正确的信息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一个错误的信息就有可能让企业经营失败,一蹶不振。

一、问题提出

21世纪是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市场竞争的内容由质量的竞争转向了速度的竞争、信息的竞争和知识的竞争,市场竞争的范围也由地区扩展到了全球范围。面对经济大潮的冲击,各个国家的企业都不可避免地感到压力和危机。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战略,抢占战略制高点,则其后果堪忧。据统计,到2010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接近5000万家,这些中小企业存在着一定的普遍特征:资金不是十分雄厚,管理不是非常完善,信息化基础普遍较差,面临着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经济群体。

这近5000万家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不断实现创新发展,直接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将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形成国民经济信息化,对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我国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普及中小企业信息化是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强大基础与动力,同时也将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优化社会人力资源结构。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

信息化观念落后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很多经营者信息化观念淡薄,有的不完全知道信息化概念,不懂得企业信息化的战略价值和重要意义,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有的经营者对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态度冷淡,认为可有可无,对推进信息化不积极。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明显的不足,造成很多中小企业对企业信息化持等待、观望、慢慢来的消极态度。有的经营者对信息化项目期望值过高,把信息化等同于技术改造,甚至仅仅把它看成是纯技术的问题,如让技术部门主持信息化、盲目追求软件的高档次和高功能、没有意识到行业性限制,这使得企业的信息化工作难以迅速推进。当企业信息化进行到一定程度,需要进行企业管理制度、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的深层次变革时,多年形成的运作模式和企业文化、长期的配销体系、基础设施合计品牌认知等,仍惯性作用于企业管理活动,牵制并阻碍企业向信息化更高水平迈进。

(二)企业信息化投资不合理

我国中小企业本身存在着资金拖欠、自有资金周转较慢、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加上企业自身经营风险高,造成企业资金相对缺少,最后资金短缺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一项艰苦而又长期的工作,实施周期长,风险高,这个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中小企业由于存在实力弱、管理水平低、信誉差等缺陷,在融资方面一直比较困难,以至于许多企业根本负担不起如此巨大的信息化建设费用。何况信息化的建设既要购买硬件和软件、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搞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又要在信息系统建立完毕后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这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难以改变少花钱多办事、开支第一、需求其次的心态和实际情况,这样,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往往表现为坚持不了太长时间的实施过程。

此外,不少中小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到整个信息化投资80%以上,而配套软件投入相对滞后。这样“重硬轻软”的做法不仅占用了企业大量流动资金,而且达不到预期的收益。更有许多企业建了信息系统之后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维护,没有继续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造成原有投资没有合理应用最终导致浪费。

(三)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

信息化人才匮乏也是造成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的症结。企业信息化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管理问题。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最根本的是人,企业信息化不仅需要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既懂得经营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更需要一大批信息化素质较高的执行层人员。信息化过程中,中小企业往往只注重硬件、网络环境、系统应用情况等,缺乏高水平的专业网络管理人才。从有关统计来看,中小企业每100人中信息技术人员还不到1人,其中既懂IT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更加紧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除此之外,中小企业也常常面临人才外流问题的困扰:一方面中小企业用人机制本身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进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由于资金情况、传统的就业观念和工资待遇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不能为企业内部员工提供很好的信息化方面的培训,没有高效的激励和评估机制,企业内部信息化骨干力量流失现象严重,许多大学生和技术人才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工作,造成中小企业信息人员素质较低,对信息技术领悟和掌握程度差,没有或少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这为计算机及软件在企业的普及与应用上又增加了难度,进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的发展。

(四)信息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由于受多年来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不具备发达国家在长期市场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以完备的商会、协会组织为主导的统一协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致使我国服务机构分散,各自为政,各机构间交叉重复,无序竟争,服务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我国还没有行业性的、统一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很少,不能准确评估地区、行业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不能及时诊断存在的问题。

其二,缺乏企业信息化的统一标准和实施监理制度,缺乏信息服务的良好宏观环境,缺乏合适的软件供应商为企业提供量身订做的信息化方案与个性化服务,缺乏信息化管理的专业咨询机构。这些不足最终致使企业信息化项目质量无法衡量,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实施过程中的纠纷较多,软件市场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无序竞争问题。

其三,社会经济秩序不规范,有形市场不完善,网上营销缺乏配套信息系统、物流系统和支付系统,造成企业间销售、采购、结算等业务往来困难,制度环境相对落后,缺乏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和法律保障体系,大企业(或关键环节的价值链)的带动效果不明显,企业从事信息化的外部激励因素不足,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积极性不高。

三、改善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信息化管理意识

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看到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要么认识片面,要么期望过高。论文格式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开展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意识到企业信息化绝不是企业利用计算机,而是一个企业和市场完全结合的系统工程。它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特别是企业的管理层,一定要让企业经营者对信息化有正确理解和足够重视。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中小企业增强信息化意识应当着重抓住增强“四个意识”,即:信息化意识、主体意识、风险意识和学习意识。中小企业经营者要对企业信息化予以高度重视,这单说的重视不仅仅是思想上的重视,更需要的是实践上的重视。经营者思想的重视,可以确保企业信息化战略方向的正确,使之认识到实施信息化的必要性,从管理层给予大力支持;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实践上的重视,则直接决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成败。除此之外,企业经营者还要加强搞好信息化建设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要对信息化建设中产生的人的利益冲突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接受信息化所带来的处理方式、工作习惯的改变,从心理上认同它,要将信息化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来进行。

(二)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合理投资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那么企业就应该考虑怎样以更少的投资获得更大的效益。中小企业绝不能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和产品,而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式”的投资方法,即以小投入迈出第一步,以后逐步投入,赚回利润再投入,以换取更多的利润,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

企业应当遵循既定的规划和战略,坚持实用原则,避免好大喜功、一步到位的盲目投资,做到逐步规划、逐步实现、制定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使得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互统一、相互补充,短期目标根据长期目标而制订,长期目标根据短期目标而调整,对长期目标要有坚定的信念,对长期目标要作到充分完成、超额完成,确保长期目标的实现。如此稳扎稳打的建设战略才能杜绝资源的浪费,降低资金使用的风险,确保投入资金的合理使用。企业应尽可能地利用政府的相应扶持政策,解决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利用政府出台的法律法规,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争取更多的资金。在解决资金问题后,更重要的是资金的合理使用,因为资金的使用关系到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应用的成败,合理的使用、良性的循环发展能够积极地推动信息化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制订统一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合理完整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使其一者适应企业的特点和发展需要,使资金的使用符合需求,作到量体裁衣。

(三)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的根本,更是企业走向信息化的根本。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在员工的教育培养和激励方面投资不足,造成员工水平低下、人才外流。因此,对企业来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合理开发、使用人才,有效管理人才,全方位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和激励机制,防止企业人才流失。同时,企业应加大对企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制订信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力争在较短的时间里,集中培养一批既精通经济相关专业知识又精通计算机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要注意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努力培养一大批能够熟练操作运用计算机的技术人员,使我国企业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派部分员工到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及先进的大企业去学习和培训,或定期请专家来企业培训员工,对急需的核心人才一要舍得投资引进,要善于和专科院校合作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或相关从业人员执教,或者到其他企业的优秀团队中学习,从而起到共同推动的作用。

(四)营造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对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有着重要作用,营造好的信息化环境首先要改善我国中小企业外部服务体系。一是侧重软件供应商服务,因为一个软件供应商能否优化中小企业的工作流程,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信息化的内涵与实施信息化战略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二是侧重社会服务机构,因为它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起到重要的指导与辅助的作用。此外,政府要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宏观环境。首先,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便利的优惠措施。其次,改善目前中小企业不良的金融环境,提供多种形式的金融信贷。再次,在各个行业协会中鼓励企业信息化的推行,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为企业信息化提供坚强后盾,使企业的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发挥相应的功能。最后,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引导,可以在自身机构推行电子政务,实现政务信息化,或者提供企业信息化的优秀典型,让其他企业有可以借鉴参考的例子,丰富信息化的经验,为企业信息化提供方便。

结束语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己经步入了深化、整合、转型和创新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对企业组织形态、治理结构、管理体制、运作流程和商业模式的影响日益深化;中小企业组织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依赖性在日益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风险与控制日益成为突出的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业务应用的融合,是未来发展的核心。

当中小企业花成百上千万甚至更多的资金开发、实施系统时,看清风险并进行有效地控制显然相对重要。要成功地向风险挑战需要的不只是驻足思考的能力,还需要规范的管理过程。能让我们在蕴含着风险和契机的环境中演绎成功的规范的管理过程就是风险管理。

第6篇

1.目前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对于提高整个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方面和企业本身的经营效益等方面都带来积极的影响,这样也会为企业自身的长久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上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就目前企业信息化的实际管理情况来看,其中不免还是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相关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存在会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和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上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水平和综合能力以及继续加大力度推动社会经济建设的步伐应该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深入分析,提出相关意见。从目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相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应用缺乏总体规划

在企业信息化的管理过程当中,往往存在着最容易忽略的一点问题就应用缺乏1总体规划。在管理过程当中,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规划设计就很容易造成企业内部相关信息化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的盲目随潮流。在企业的整体发展中就会形成一个人云亦云,盲目跟风的不良氛围,这种情况的发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企业在整个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应用缺乏总体规划是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当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应用型问题。除此之外, 加之目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过程中ERP/MRPII 思想理念的形成系统规模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在实现信息化的企业当中应用时间还很短,从某种角度来说ERP/MRPII 思想理念还没有引起人们的绝对重视。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建立发展和壮大起来,ERP/MRPII 思想理念已经在工业相对我们国家来说较为发达国家中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实施,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目前 ERP/MRPII 思想理念已经被当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工具甚至是治疗企业管理问题的“灵丹妙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当中逐渐成为了被炒作的热点。

1.2企业内部采用分权管理

经过笔者多年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总结,发现在目前信息化的企业中总是存在着企业内部采用分权管理的现象。企业内部采用分权管理会使企业的权利分散,起不到集中的效果,这样企业内部在自身掌权的相关利益的有导致下很容易就形成小利益集团。根据最新的研究调查报告表明,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中(无论是信息化企业还是非信息化企业当中)我国将近百分之八十的企业内部管理模式都是采用的分权管理模式的。企业内部采用分权管理最大的缺点也是很容易形成各种小利益集团。当企业中形成了各种小利益集团之后,问题便会出现,企业中各个部门为了维护自己掌握权力下的小利益,从而对于自身部门所掌握的各类和企业相关的信息进行控制,这样就阻碍了企业相关信息的快速有效传递,从而就会直接导致企业信息滞后和失真,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1.3信息化均衡问题

信息化企业在发展和管理的过程当中出现的另一大问题是信息化均衡问题。企业中信息化发展的严重不平衡问题常有出现――例如,对于某些本身具有高效益的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来说,随着目前社会上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大和扩展,以及名下具有着多个子公司的分公司的影响,企业在业务的销售以及财务管理的方面的企业信息化发展一般都比较好。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部分的企业也就仅仅局限于在业务的销售以及财务管理的方面的信息化发展了。这样,低于一般性效益的企业部门发展来说,相关企业部门的领导对于企业信息化的重视和发展不到位,并且在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和管理过程中缺乏信息化的意识,从而促使信息化在企业中的起步较晚,发展也相对比较缓慢,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相关竞争力水平。

2.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进行信息化管理,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实现共享,使企业的运作模式都透明的展现在每个员工的眼前,这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促进企业各方面的良好发展。

在这个知识型的经济社会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只有不断的发展进步才能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在一个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的良好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将管理创新与信息化管理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3.实现管理创新模式的有效途径

企业对其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创新是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对企业的管理流程进行创新性的思考,而后对其进行创新性的设计,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中,强调的最主要的优化原则就是重视企业业务管理中的整体性,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对传统的部门分割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改善,做好各个部门的协调与沟通,从而使企业的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从整体上来讲,企业进行业务流程优化的整个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首先对企业业务管理中的各个流程进行识别;然后找出所有流程中的关键流程,对其中的不合理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其次,按照分析结果及业务流程优化原则,对现有的流程进行重新的优化设计,尤其要注意关键流程的设计与优化;最后是新流程的实施阶段,将新流程投入到实际的业务管理当中,并对其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行合理的业务流程优化之后,能够起到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的作用,就需要对新流程的实施效果进行正确的评价,好的业务流程优化,能够使企业的业务管理模式出现较大的转变,企业的业务管理不再是单纯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而是从整体上来进行组织的,企业内部的团体协作,员工也能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积极的投入到企业的建设中,这说明本次企业信息管理创新是成功的。

第7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信息化

一、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数量繁多,企业发展水平良莠不齐,面对新时代的要求、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施行信息化管理方式将是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和必然选择。作为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大型建设项目的立项招投标等一系列项目步骤的展开,都需要大量与之配套的相关文件和数据,信息化广利可以有效搜集和整合项目施工所需要的组织类信息管理类信息法规类信息以及技术类信息和经济类信息。就我国目前来说,一些大型建筑企业起步较早,计算机技术应用相对成熟,已经完成了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初步构建,但是,大多数中小型建筑企业信息化开展较晚,甚至还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平台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价值。事实证明,正确反映建筑行业要求的规章制度工艺规程、技术标准、各项定额、数据、报表以及社会经济动态、市场需求、资源供应等信息,是组织建筑企业生产的必要条件。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分析处理和利用这些信息,就不能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控制,因此,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外部问题

(1)缺乏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已无法满足建筑企业的发展,出现了相对滞后的状况,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规范,缺乏公平的交易平台,难以进入良性的循环发展。

(2)各级政府的重视不足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不足,对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政策引导支持,完全是企业自发投资建设;缺乏相应制度规范,监管力度不够到位;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阻碍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发展。

(3)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目前,建筑企业都是各自编制标准开发信息系统,建筑企业信息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技术标准,这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还会阻碍企业间的系统发展。

2、企业内部问题

(1)认识不足

许多建筑企业的领导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充分的认识,不能从本质上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企业变革的系统工程,因此对企业信息化不够重视,不是自己亲自参与,而是交给技术人员,这使得信息化建设无法落到实处,企业无法充分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2)不符合企业实际

信息化管理是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才能发挥最大作用,产生最大效益,但是许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只是简单模仿成功大企业,并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贪大求全,资源利用程度地,造成极大的浪费。

(3)复合型人才缺乏

具备深厚计算机知识、熟悉本单位建设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但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和建筑施工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导致复合型人才缺乏。

(4)信息化未形成系统

目前,很多建筑企业的软件以应用单机版软件为主,没有形成网络,业务单元的信息化是非集成的,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共享,系统扩展性差,无法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全面集成的信息支持。

三、推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1.促进观念的转变,以信息化推动企业

在新的形势下,建筑企业必须牢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永恒的真理,要深刻认识到企业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要转变观念,提高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有步骤地开展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要制订周密的阶段性的信息化建设规划,要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要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结合企业实际,确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及关键所在,选择投入较少、成效明显的工作为突破口。

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

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捷径。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坚持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逐步实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各个阶段的工作要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协调一致的系统,进行高度信息化管理,达到对企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减少管理层次,实现企业扁平化组织,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动态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3.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各个组成部分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企业信息网络硬件平台、企业网站、网络办公平台、企业业务管理应用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企业应用集成等几个方面。

企业信息网络硬件平台可以采用TCP/IP协议作为企业的网络通信协议,应用多项技术和软件,建立起先进、安全、可靠、稳定、开放的网络应用平台;建立企业网站,宣传企业形象,展示企业实力,使潜在客户和公众可随时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在国内外建筑业市场赢得更大的市场机会;建立网络办公平台。

在企业内部建立内部网络办公系统平台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办公效率,为各级领导提供经营管理的有力支持,更有效地发挥决策作用。

4.加强培养信息化专业管理人才

企业在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后通常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诸多的问题出现后都会影响我们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出现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一个企业应该拥有自己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建筑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发掘一些功底强劲的人员,并实施严格的培训,使他们达到专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21世纪的企业竞争将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建筑企业要寻求最高的效益、最小的消耗,就必须实行信息化管理,将企业、经营、管理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只有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进程,才能在风云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崔惠钦.建筑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应用[J] 施工技术,2008.11.

[2] 周惑中.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技术.2007. 18.

第8篇

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是发展国民经济信息的重要战略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基础,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实力,它将深远影响国民经济和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行进度仍在摸索阶段,诸多企业对于如何建设企业信息化系统还很茫然,显然,对企业信息建设的探索与思考是目前我国企业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

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1 优化组织形式,加快反应能力

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持,企业可以进一步简化组织形式和生产经营模式,裁减中间环节内的“多余”管理人员,最终形成一种具有创新性、敏捷性和精良性的“扁平”型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可保证信息沟通的畅通和及时,使得市场和周边信息与决策层之间的反馈过程更为迅捷,加快反应能力,从而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1.2 合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极为宽广,甚至涉及到整个企业经济生产活动,可合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多方面的外部信息,如市场信息、产品销售渠道信息的成本;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可促进新型产品设计、生产和现有产品优化性能等成本;库存管理信息化使得企业的库存量减少,管理成本得到控制;电子商务的推广与应用降低了交易成本。

1.3 增强市场的掌控能力

企业立足于市场发展,需要在掌控市场和消费大众方面做足工作,特别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电子商务可大大缩短企业与消费大众之间的距离,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可快速建立企业、供货商和消费客户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可以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和消费信息,提升企业对于市场和消费者的掌控能力,确保即时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变化开展具有不同针对性的开发活动,企业也可以根据实时局势调整经营发展战略,不断地为市场输出质量更优、品质更全和更适于消费者需求的各类产品和服务。

1.4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信息化管理不仅仅强化计算机硬件方面,更重要的是计算机与管理形式的有机联合,也就是说,信息化管理引入的不单是信息技术,更多的契合信息化的新型管理理念。将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及方法充分引入到具体的管理流程中,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因此建立起来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夯实企业管理基础,从而整体上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2 企业信息化建设采取的策略

2.1 有层次有条理地建立企业信息化系统

第一,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充分实现信息化,从而为企业的管理、决策的信息化打下基础;第二,数据处理要实现信息化,从某种角度讲,自行研发和购买的管理软件对生产经营各个重要部门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建立内部网络然后再进入到因特网中,利用该网络可实现决策的辅助功能,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从刚开始就应该以企业的根本利益为中心,数据采集、分析和整体战略方案的规划和确立都要有层次、有条理,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也当如此,既不可以消极等待,也不可以盲目乱上。

2.2 基于企业决策实现信息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支持系统

员工应该充分理解企业要实现信息化管理是一个战略问题,建立符合本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作为企业全战略实现整体信息化管理的关键一环。基于企业决策实现信息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支持系统主要是为决策层提供参考信息,应该包括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外部经济数据,而企业的内源信息则主要作为处理内容。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应该根据决策问题的内容、性质以及各决策者的具体需求来灵活组织,以便于协助决策者做好相应的决策工作。

3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3.1 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指的是按照企业当前的业务情况和未来可预见的发展动向对信息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流通等要求选择和构筑由信息设备、通信网络、数据库和支持系统等内容组成的基本环境。它作为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根本条件,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网络,以因特网技术改造为外联网和内联网,其实也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3.2 制定信息资源的具体管理标准

过去一定时间内,很大一部分人将思想从“重硬轻软”转到“重软件轻数据”,信息数据主要涉及企业的内、外源信息资源,还包括对企业管理的监督工作的多项标准,它囊括计算机用户必不可少的基础性信息数据,客户、供应商、存货和库存等关键信息,还涉及对信息化管理的监督工作所必要的基础能源、工时和材料消耗等预算数据,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对这些信息数据的处理,统一实现对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制定信息资源的具体管理标准,可保障企业标准地、规范地组织好各项信息,也就是开发信息资源的各项基本工作内容。

3.3 根据信息资源的具体管理标准开发企业的集成信息系统

为了提高生产过程的生产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过程应该从设计到制造和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即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开始。提高关键业务流程的信息服务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集成,不仅对各部门的信息共享、企业的发展有利,也是实现企业与业务伙伴或客户信息的自动交换的有效方法,外部互连应用就是通常讲的交换。事实上,要建立一个更大范围的集成信息系统,积极利用外部资源,供应链合作,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3.4 开展企业信息化教育

开展信息教育,提高信息工作人员理解的积极性,信息系统开发的综合利用水平的倡议。通过培训和系统开发人员使用人员的培训,提高项目人员的职责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意识和责任感的员工,提高他们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认同感的工作。

第9篇

一、现代企业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内涵

在对企业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确保企业的各项工作都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通过有序的组织,设计严密的管理计划,能够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使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都严格执行企业管理层的相关决策,来达到确保企业各项事项有序推进的目的。除此之外,为确保计划与决策的有效实现,现代企业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还包括企业信息的上传下达、企业间各部门的高效协调及配合。总而言之,现代企业的企业的管理工作是确保企业能够顺利工作,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的重要的过程,在管理工作中,不仅仅要提高企业决策的能力,而且还要推进企业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效率。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分析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可以分为不同的模式,应该结合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结合的方式,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一般都是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主要是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的管理。

1.构建统一的信息部门

企业要想通过信息化的技术实现管理,就必须建立信息部门,将企业的内部信息及时地反馈,而且要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对企业实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需要专业的人才储备,所以,比较适合在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专业部门使用。

2.构建自身的维护管理部门

企业为了能够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就必须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的部门,在信息化管理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对前期、中期和后期分别进行规划,而且要制定相关的采购和招标的方式。企业在对信息系统建设时可以采用外包的方式,能够实现对成本的节约,而且能够借助外包公司的人才优势。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素质,能够适应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三、现代企业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

1.管理理念有待创新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我国企业在技术上、文化理念上都吸取了不少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企业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没有及时更新自身的观念,没有按照现在市场发展的规律进行企业的管理,而且管理的方式比较落后,没有运用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导致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效率比较低下。如工作时间固化,缺乏弹性,处理企业事务时固守既定程序,缺乏随机应变处理事务的能力等,这些都极大地损伤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助涨了员工固守陈规的习惯,不利于现代企业管理。

2.管理制度规范化有待提升

当前,现代企业为了适应并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市场中占据一族之地,多数都采取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单位生产效率的手段来实现。企业只是一味的追求发展,使自身的规模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扩大,使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得到完善,但是,对企业工作的管理却没有予以重视,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问题,而且不能按照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理念进行,导致企业在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不能按照基本的章程,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也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3.对自身管理问题认识存在缺陷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时候,对自身的发展情况存在片面的认识,所以,企业要想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分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这样才能够突破发展的局限,使信息化管理能够顺利地实施。

4.企业还没有制定全面的信息化管理目标

企业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应该客观地分析自身的情况,然后制定管理的战略目标,但是,企业在管理的时候不能够对自己的经营情况进行客观地分析,在管理中没有采取实质性的措施,这样就导致了企业在运用信息化技术管理的时候出现了举足不前的问题。

5.企业的内部信息产生的制约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其管理层还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导致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得不到重视,很多企业的员工担心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增强后就会出现削减员工的问题,这种不正确的价值观导致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顺利。

6.企业的资金不足导致信息化建设缓慢

尤其是在一些中小企业中,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就导致了信息化建设在中小企业中不能顺利实施。

四、现代企业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针对企业在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措施,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效性,从而促进企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针对企业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

1.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

规范化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离不开健全、完善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的保障。换言之,建立在有效的规章制度是保障任何组织生存与发展必然之选。因此,要规范企业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有关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毋庸置疑。现代企业在扩大规模,追求规模经济的同时,相关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也要同步跟进更新,建立适合企业发展规模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办法,使企业员工有章可依,有规可循,自觉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规范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

2.创新企业管理理念,提升企业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效率

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容忽视。这意味着现代企业管理中,凡是都要讲究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调动员工积极性为出发点。因此,就需要现代企业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革新管理方法和模式,注重人的个性化,决策各种事项时都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使企业的管理理念逐渐摆脱传统的硬性管理,逐步转向较为软性的管理模式,使员工在企业中获得一种强烈的归属与满足感,把企业当做“家庭”来对待,进而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保障企业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在有条不紊中逐步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

3.企业应该强化信息意识,完善信息化的战略目标

在企业内部要强化信息化的建设,就要提高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企业应该更新自身的观念,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要完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更新,培养计算机技术人才,而且还要强化计算机管理技术。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对信息化建设有全面而科学的认识,应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计算机知识,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培养,定期培训,让他们学习信息化的知识,对那些新鲜的知识要不断地灌输给员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提高信息化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他们首先要起到带头的作用,这样才能够带动企业的员工去学习信息化的知识,使企业的员工都能够借助信息化的知识,强化管理理念,提高管理的效率。在企业中,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使管理的流程变得简单,而且企业能够通过信息化的技术将内部的经营情况第一时间传达给决策人员,这样能够在生产时作出及时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4.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方法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实现办公的自动化建设,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网络,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办公的自动化。当企业的办公系统比较健全时,企业就可以在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生产、经营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按照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逐步推进。现在,很多企业都是在运用计算机工作,但是,还是没有实现办公自动化,所以,企业应该在运用计算机的基础上,强化信息化的理念,从而能够推进信息化建设。

5.企业应该在信息化建设中投入适当的资金

现在,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都会存在资金的问题,所以,企业在发展时,应该合理分配资金,应该在信息化建设中充分利用资金,使资金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我国的企业中,中小企业还是比较多的,这类企业的资金比较紧张,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类风险,而且企业的资金流动是比较慢的,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动周期比较长,不会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所以,企业在经营中,不仅仅要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而且还要强化自身的软件建设。

6.企业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进行信息化的建设

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他们应该采取外包的形式促进自身的信息化的建设,而且,由于外包企业的信息化环境比较好,他们也能够得到最先进的信息化的信息,而且软件和硬件的渠道也是比较通畅的,中下企业可以采用外包的方式得到价格更加低廉的软件,而且外包企业能够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选择那些企业经常应用的软件进行设计,为企业提供便利。企业也可以派专业的人员与外包企业的人员共同研讨,研发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从而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办公能力。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还要更新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观念能够跟得上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步伐。

第10篇

引言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知识和信息经济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这也意味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有利于企业实现生产经营及管理的信息化,从而增加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研究企业信息化管理对其竞争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第一,企业缺乏管理信息化意识。

在部分企业中仍旧存在对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足的现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应用不够广泛,有些企业在部分管理中使用了信息化管理的手段,但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对管理信息化的投资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没有合理配置资源,这不仅阻碍了企业提高办事效率,而且制约了企业竞争力的增长。

第二,网络应用技术不够成熟。

虽然在一些大型的企业已经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公司局域网络,但是企业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服务的层次较低,应用网络资源的技术不够成熟,导致竞争力低下,这不仅阻碍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推广也降低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第三,信息化技术应用滞后。

信息技术在近几年飞速发展,信息化产品价格也在不断下降,但我国信息技术与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信息化管理系统竞争力低下,尤其是在服务器和交换机等方面的竞争。其次我国高端技术人才匮乏,导致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后续维护和研发工作缺乏人才保障,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实现信息化,无法实现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对竞争力的影响

第一,信息化管理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首先企业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改善企业的成本结构,有研究表明在企业生产和管理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可以减少企业产品设计的错误率,降低成本投资,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其次,利用信息技术记录一些需要大量人力记录的进出货数量,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企业管理成本降低。最后,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改善企业在交易过程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通过商务电子扩大交易空间,从而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由此可知,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第二,信心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信息能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所谓的企业信息能力指的是企业收集和处理以及应用信息的能力,只有提高企业的信息能力才能力提高企业对信息的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提高企业信息能力的关键因素,企业在管理中实现信息化,可以扩展企业获得信息的渠道,提高企业利用信息的效率,从而为企业提高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三,信息化促进组织结构优化。

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可以为企业组织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渠道,从而提高企业组织办事效率,降低企业信息成本,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这是因为信息化管理能够缩减企业管理层次,减少信息在传递过程的变形,提高信息传播速度,使得企业管理适应信息时代管理的要求,从而实现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的发展。

第四,信息化促进企业管理创新。

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吸收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为企业管理的创新提供动力和借鉴,在企业中形成新的学习型组织,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有利于提高企业办事效率,实现企业部门之间交接的流畅性,提高了企业信息反应能力,增加了企业决策的可靠性和正确性,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上升,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第五,促进企业价值链的优化。

众所周知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会受企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影响,所以必须保证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完整运行。企业信息的流畅传输以及处理是价值链环节完整运作的关键因素,企业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实现价值链机构的重组,减少信息延误造成的决策错误,从而帮助企业加强相应的竞争力,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

三、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的策略

第一,制定信息化管理目标。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由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推陈出新速度加快决定的,所以企业必须制定一个长远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信息时代要求企业之间形成相互合作又能随时分离组合的合作又竞争的关系,所以企业应该学习成功企业的经验,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依据企业经营目标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并逐步实现管理的信息化,为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提供有力的后盾。

第二,实现企业信息管理对核心业务的促进作用。

企业在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资金利用的科学性,资金应该用在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上,从而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因为企业的核心业务是企业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根本保障,所以企业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时应该充分考虑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以及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利用最少的资金获得最大的信息技术支持,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竞争力。

第三,科学的实现管理信息化。

在企业实现管理的信息化过程中,要保证信息管理决策的正确性,保证投资的正确性,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决策者在建设信息化过程中根据企业外部的市场环境和政治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水平和管理的具体情况,尽量避免信息化决策中的风险,将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降到最少,尽可能的减少企业损失,建立符合企业发展且风险系数低的信息化系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四、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文化建设

0引言

伴随全球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飞速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阶层,公司管理信息化作为公司参与竞争是获胜的重要工具,已经愈来愈得到大家的高度关注。在经济飞速发现的大背景下,管理信息化程度不足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此同时,还会间接影响到企业合作水平、创新程度以及管理效率等方面,进而不利于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长远发展。

1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重组的影响

1.1信息化生产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改变了企业生产的内容、模式和内部结构。在信息社会时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在个人的家庭或办公室中,以个人或群体的形式对信息资源进行智能化处理和传递,以生产产品和提供信息服务。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生产方式大多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生产、敏捷制造、并行工程、CAD/CAM等,增强了企业生产的柔性、适应性,达到了精简、灵活、高效,确保生产经营具有并行、敏捷、智能和虚拟特征,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企业内部,传输职员主要工作就是处理信息,传统的工业企业组织结构本身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在组织层次上,增加了以运用知识和信息从事生产和服务的知识信息工作层,这就使得传统的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三个层次变成了四个层次。

1.2企业经营方面的变革

信息革命消除了企业经营的地理界限,极大地拓宽了市场范围。因此,以顾客(customer)主导、竞争(competition)激烈、变化(change)快速(3c)为特征的市场需求,从根本上要求改工业大批量、低成本,以企业生产为中心的经营方式。企业可以利用世界范围内的物质、技术、资金、劳动力等资源生产产品,并通过网络进行产品的销售和服务。不容置疑,在当今的信息社会,电脑空间带来新的管理思想、信息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有着完全不同的组织,纵横交错的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企业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渠道,在企业内部进行各部门的交流和传递信息,可以直接进行所有方面的沟通。自上而下地统一划分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企业内部有一个呈金字塔型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中,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如果管理层比较多,那么相应的管理幅度就会减少,反之亦然。

2企业信息化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内容概述

2.1信息化管理

信息管理引领工业化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化,二者相互促进。企业要想在信息技术时代,未来不被淘汰,就需要有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产品线,而且还需要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流程管理过程,形成企业自身的文化产业链。综上所述,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所指的就是对产品完成设计信息化,创造、监控、服务、经营销售等体制而言的。

2.2企业文化建设

文化因素之所以这么受重视是因为它代表着企业总体的价值观念及思想的方向,结合企业内部独一无二的监控制度、安排整理经营销售的方式和思维法则等,上述都是在一个成熟的企业内,创建文化体系时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企业文化建设对比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生产效益更具人性化,也更加重视员工间的凝聚力。

3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3.1全员信息教育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对人的工作责任心、协作精神、知识水平、生产技能等各方面的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育人去适应这个要求,才能真正挖掘出信息化的潜力。通过全员信息教育,不仅要让企业员工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员工的信息意识,要使他们认同信息技术,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从而消除和弱化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阻力。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领导者的高度重视,还需要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队伍,既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本领,又具有为经营管理服务的理念;既善于学习,又勇于实践。因此,全员信息教育的对象是企业的全体人员,上至企业总裁,下到基层的每一个人。

3.2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要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环境和氛围很重要。要给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不仅要提高领导者的信息素质,而且要从战略上提高全员的信息素质和理念,培养信息人才,从战略角度培育信息环境,为企业营造一个基于信息技术平台,依托知识管理,以信息文化为核心的信息环境,包括业务信息环境和企业整体的信息环境。通过积极营造一个员工与企业同成长、共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广泛的支持和配合,使每个员工既是信息化的应用者,又是信息化的推进者。只有这样,企业信息化才可能获得成功。为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营造业务信息环境就是创造一种有利于继续学习,不断进步,能够看到希望和充满乐趣的环境。

3.3建立有利于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管理制度

信息技术在于建立文化基础,改变人的行为,使信息有效运用。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意味着企业员工会自然地进行信息共享,还需要调整企业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态度、价值取向、管理目标以及与信息相关的激励制度,进一步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通过企业的信息政策和信息制度,把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与制定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和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员工变压力为动力,自觉自愿地投身到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去,并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尽职尽责。信息化对于企业不仅仅是实现了信息处理的自动化,而且是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平等化,这些同样也是构成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第12篇

    提高竞争力。发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保障企业持续发展。本文对信息化管理引发的企业变革和对企业的作用进行探讨,具体阐述企业采用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应用价值。

    1 前 言

    现代企业得到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企业的网络规模日益扩大,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得到普及,信息技术更加大范围地影响企业的发展。为适应新时期特殊的经营环境,企业只有不断地引进新思想,改变经营模式,改革管理战略[1]。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的管理、文化、战略、结构、业务以及成员影响非常直接,信息技术对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担当着媒介的作用。信息化的管理不仅让现代企业的经营风险得到降低,还能提高企业竞争力。

    2 信息化技术推动企业管理的革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出现较大的变动,其中管理理念、部门结构、管理措施、营销模式等等都出现较大的变动。信息化技术有力地推动企业管理的革新。

    2.1 革新企业的战略目标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们的时空观念出现较大的变动,通过信息技术,人们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国家及地方之间的时空界限逐渐变得模糊,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从单一的区域竞争转向全球化的竞争,企业不仅可以在自身区域内进行资源的配置,而且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在世界其他地方进行资源的配置,占领世界市场,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企业的战略目标从区域竞争转向全球化竞争,其产品质量与服务也逐渐国际化。信息化技术在革新企业战略目标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由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出现跨地区及跨国界发展,信息的流动为企业提供巨大的商机,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应用,为企业提供巨大的商机,大大缩短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距离。企业通过信息技术,探索出新的发展思路、新的技术以及新的工艺等等,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对企业市场的开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革新企业的管理模式

    管理属于模糊性的概念,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在信息化时代,如何管理才能真正地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是企业每一个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必须面临的问题。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为人为管理,人为管理不仅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有效地改善人为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简化人为管理的操作程序,同时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使企业由人为管理转向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其涉及的内容复杂、繁多,因此难以进行科学的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出现,对简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着重要作用,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 企业中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管理指企业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深度开发信息资源,进行资源的综合分析和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生产、服务、经营、决策的效率水平,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在信息技术现代化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今天, 企业生存压力以及竞争环境有着根本性的变化,企业如果想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打败,就应该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因此,企业要想得到强大的竞争优势关键就是采用信息化管理。 企业不仅应该建立内部网络,让成员共享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组织运行的高效性,还应该连接外部网络,通过互联网络迅速获得广泛的信息资源。企业信息化管理采用大量有益的信息技术,企业的资金、信息、物资、人员的统一管理得到了大大的改进。传统的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所造成的局势,引发了企业管理根本的彻底的变革,信息化管理促使企业不断改变管理方法,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使企业拥有更强的生命力 。 4 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意义 企业应用信息化管理对处理信息的效率得到非常大的提高。计算机处理信息能力十分迅速企业在管理上借助了这个能力,不仅加快处理信息的速度,减少工作时间,还提高了工作效率。效率的提高对提升企业管理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管理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具有统一集

    成的作用。完善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使企业领导就算足不出户也可以对公司的信息和世界各地的信息进行掌握。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公司的日常工作安排以及各项交易的正常进行。企业信息管理的统一集成作用不仅可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而且可以让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更加有效化和科学化。企业采用信息化管理更是大大提高了企业信息的利用价值。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企业管理者逐渐认识到企业的信息资源和数据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产,企业管理者认识到建立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作用,有效整合利用企业管理信息,可以保障企业管理信息得到最大的利用价值。

    5 企业信息化管理中提高整体竞争力的方法

    5.1 降低采购的成本

    通常而言,企业的采购成本占开支比重的50%以上,由此一来,不但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同时也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逐步缩小。①企业想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之下,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前提条件之下,降低采购的成本,并进一步强化采购的环节,确保按时按质交货,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在实现信息的管理基础之上,按照物资的采购类别以及金额,对采购物品进行分权管理、将企业中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员的职责明确化,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失误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②实行信息化管理,操作者只需通过电脑进行物价的查询、收集货物的品种质量及价格信息等,并可以从中及时地了解采购物资的实际价格与变动价格,确保了采购的麻烦,省时间,比较方便。③还可以使采购的成本大大降低,整个物资的采购过程中,采购的环节是处在财务、质检、生产、计划、审计等多个部门的有效监控之下进行的,因此,可以避免个人采购中的资金挪用、虚报价格等问题,使企业采购的过程实现透明化及公开化,真正降低了采购的成本[3]。   5.2 有效减少企业的决策成本

    企业以往的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的节约开支为目的进行的。因此,可以有效地从降低企业的成本或者是部分费用入手,使企业的决策成本能有所降低、有所节省。企业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之后,从总体的角度而言,管理的关键及重心已经从企业的内部逐渐转向企业的外部,并从重生产管理向重经营、重决策管理方面过渡,这样一来,探讨分析企业的各类决策成本问题,无疑变成了企业成本当中的关键内容。此外,和成本管理有关的指标,也发生了变化,并由原先的对产品的服务、生产以及制造的过程,逐步过度到产品市场的不同需求分析环节上、发展到产品设计、以及相关的态势分析方面,最后再到不断提高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上。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技术,对企业的各项成本进行有效、及时的管理,加强产品的质量含量及其竞争力,提高市场份额,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知名度。最后,还可以有效避免因为决策的失误,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准确地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今后的经济效益打下牢固的基础。

    5.3 从管理成本中挖掘竞争优势

    企业的信息技术内容涉及较广,其应用范围包括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因此,企业的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经营全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挖掘企业的潜在优势,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可以从企业的信息技术方面入手[4],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辅助设计以及制造技术,有效地使企业的产品设计成本与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还可较好地对现有的产品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的修改、或者是进行开发,使产品的功能更加完善。除此之外,管理过程中的柔性制造技术,不但减少了企业的库存量,而且还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加上电子商务的普及,也使得交易的成本下降,进而形成企业的成本优势,最后企业可将竞争的优势提高,不断创造新的利润及竞争空间,为今后的发展获得更大的优势。

    主要参考文献

    [1] 魏涛. 加强信息化管理 提升企业竞争力[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2]李利民. 企业信息化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 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