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三语文教学策略

高三语文教学策略

时间:2023-08-18 17:17: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三语文教学策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三语文教学策略

第1篇

[关键词] 高三语文 教学策略 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三的语文教学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学生经过前两年的语文学习,在掌握了丰富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应该进入了知识的内化生成和发展创新的学习阶段。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因基础薄弱,往往对语文产生一种难言之痛。高考又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提高语文成绩,难于上青天。不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颇有一定的成效。

一、务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注重板块,以一点带全面

高考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抓分”,为了高考能抓住分,就要狠抓基础知识,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学生是否优秀,要在细微之处见分晓。基础正是细微之处,只要抓牢基础就可以拿高分。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就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把握。老师总结出一些高中学生应该基本掌握的字音和字形,并印发给学生,然后不定期考查其中的内容,帮助学生强化记忆,时间长了,学生再做选择题的前两道题时,自信心就明显增强了,正确率也明显提高了。

实际上,适应高考新题型与狠抓基础并不矛盾,很多高考新题型实际上并不“新”,比如高考中新增加的“文言文翻译”和“古诗鉴赏”就是我们平时经常练习的题型,它不过是从选择题演化成了主观题而已。因此,我仍然沿袭了以前的讲课方式,对文言文,我仍然特别注重文言文句式的特点以及词性、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老知识点做认真讲解;对古诗鉴赏,我也是仍然特别注重对诗人的写作风格、诗词背景、描写方法等做分门别类的讲授。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考题型的变化实际上对我们的教学带来的冲击并不是很大。

老师要注重板块教学,以一点带全面。比如古诗鉴赏这一板块,我计划分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五个板块给学生复习。每个板块教给学生基本知识、答题方法、基本术语,这一板块训练好了,对现代散文这一板块,语言运用里的修辞等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注重情感,培养学习兴趣;设置障碍,激发学习热情

语文学科尤其是高中语文一直在学生的心目中处于弱势地位,有的学生从来都不重视语文学科,有的认为学与不学是一样的,感觉似乎下了一番苦功夫,好像成绩上也没有明显的进步。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开始逐渐减少,再加上高三的时间紧张,各科的练习如排山倒海般压在学生身上,因此,许多学生就开始逐步放弃语文学科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占领阵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两步走的策略。第一步,对厌倦语文学科的学生先进行思想疏导,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意识到语文学科在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还要他们明白语文学科也是一个可以通过努力提高的学科。让学生坚信经过高三一年的强化训练,他们一定能在知识储备、阅读水平、解题技巧以及写作文采等方面有一个全新的飞跃。而且,语文学科是高考第一科,成绩的好坏,将极大地影响到以后的考试情绪,千万忽视不得。学生是明白事理的,只要我们耐心地为他们讲清道理,一般来说,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老师的劝解的。第二步,老师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语文课不能让学生做数理化。如果这个阵地都不能占领,要指望学生课后在学语文几乎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必须坚决占领我们的阵地。

三、注重交流,搜集高考信息;适应形势,探索教学途径

高三开学前,笔者认真学习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尽量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积极探索高三语文教学的方法,语文教学的灵魂,探索如何有效地提高我们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探索如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汉语言素质。本人特别注重高考动向,搜集有关高考的各种信息,并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因为我深知:教学实际上就是一场战争,谁的信息灵,谁就掌握了先机,谁也就有了获胜的把握。准确的信息,可以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少浪费许多学生宝贵的时间。从某一个角度来说,谁掌握了准确的信息谁就赢得了更多的有效复习时间,谁就抢得了主动,占得了先机。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作为教师的我们也逐步摆脱了“粉尘漫天飞,黑板到处挂”的教学模式。老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容量,还会使学生的兴趣点更加集中,识记只是更加牢固。就语文学科来说,这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摆脱单纯靠声音传授知识的单一形式,增加了直观性和形象性。

四、注重试卷分析,梳理知识要点;规范时间,营造考试氛围

高三教学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考试频繁。我们绝不应轻视任何一次考试,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课堂测试,我们都会根据题量的大小以及题目的难易为同学们规定考试时间。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营造一种紧张的考试氛围,以期与高考合拍,让学生们经常感受这种限时的紧张的考试气氛,一是可以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好的应试心理状态;另外一个目的也是让学生们注意掌握自己的解题速度,避免因题量稍大而答不完的现象出现。

每一次检测、考试结束以后,进行详细的试卷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哪些问题是学生掌握得最为薄弱的。同时,这些薄弱的环节也为我们确定了以后的教学方向,最主要的是,通过试卷分析,我们可以避开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要点,甩开这些“包袱”以后,我们就可以轻装上阵,教学中的针对性就会更强,经过反复几次的“甩包袱”的过程以后,最终会使学生达到全面掌握各个知识点的目的。这样的综合运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言,在新课程高中语文改革教学浪潮的推动下,高三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连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为他们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奠定良好基础。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中,形成“在学习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提高技能”的良性循环,定能够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价值观,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高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张孔义.新课程中学语文实用教学85法.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4.

[3]董梅.浅谈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三语文教学的应对策略.中学语文(下旬),2008,(05).

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 课程观 高三 语文 复习效率

高三是学习生涯的重要阶段,现在普遍反映的是“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辛苦”。高三语文复习是对学过的大量基础知识的一再牢记巩固,但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学生不仅会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还会渐渐地对语文这门学科感觉到厌烦。学习要讲究效率,高效的复习方法,才能带来更好的复习效果。因此,高三的教师和学生们应该识别并走出高三语文复习课的误区,对新课程的课程观要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新课程视野下的高三学生们苦于学的同时,更应该乐于学。

一、新课程的内涵

新课程的改革目的是通过推行素质教育,改变传统教学太过注重知识传授的机械记忆,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态度,提倡多学科综合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基于的理念是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的成长、以学定教。

新课程的课程观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一)课程价值观:以学生为本。新课程视野下,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价值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 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课程价值观。

(二)课程文化观:科教与人文的结合。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也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人文主义,应该是实现科学与人文彼此关照、相互包容, 最终达到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协调统一、浑然一体[1]。

(三)课程生态观:回归现实生活。学习高于生活,也源于生活,基础课程的设置应该突破学科的束缚,回归生活,避免学生一味读书,缺乏生活常识。

(四)课程实施观:教学相长。新课程背景下,应该营造一种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环境。

二、高三语文复习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偏爱“题海” 战术,学习任务重

高三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教师偏爱“题海”战术,引导学生通过大量做题,牢记正确答案,寄希望于考试中的撞车现象的发生[2]。这样的复习方式,加重了学生的学习任务,减少了学生看书的时间,让学生只是盲目地做题,并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短时间的强效记忆也并不是很牢靠。

(二)重视复习资料,对教材的重视不够

高三的复习过程中,会有很多资料需要学习,历届的高考真题可以让学生了解试卷结构,熟悉考试模式,但太过依赖真题、密卷之类的命中率,而忽视教材内容的学习,是常见的教学复习的误区,高考试题都是源于教材的,不能本末倒置。

(三)多媒体教学下,学生缺乏思考

信息技术分发展给教学带来了便利,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过分地依赖课件,忽略教材内容,会让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注重基础知识的熟记,忽略了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

阅读和写作在语言类学习中很重要,在高考中也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分值,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容易将复习重心放在基础知识的识记上,轻视阅读与作文的训练,。可能是由于一些生僻的基础知识题目比较难,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容易产生明显的效果,而阅读合作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三、新课程视野下提高高三语文复习效率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营造广泛阅读、乐于求知的氛围

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有当学生自己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才会更愿意学,学起来会更有效率。应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关注一些时事热点,将课程知识和课下的收获结合,知识面更丰富,视野也更广阔。有教育专家曾指出,复习过程中,让学生做一张试卷与做十张试卷效果是一样的[3]。可见题海战术是不够科学的,掌握解题方法比做海量的试题更有效,要学会举一反三。

(二)教材为主,复习资料为辅

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以教材为主,复习资料只是起辅助作用,高考试题源于教材,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制的,应该是学生最重要的复习资料。教师对复习资料的把握应该要适当,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对复习资料进行学习。但也不能忽视复习资料的重要性,复习资料能弥补教材内容的缺陷,毕竟教材的更新速度比较慢,每年都会出来一些新的题型和考点,复习资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新题型和考试重点,结合起来学习才能够更有效。

(三)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3],不能太依赖参考答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并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可以开设阅读和写作训练课程,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也能积累更多的知识。

(四)给学生心理减压,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现在经常会出现有高三的学生不堪重负,心理压力太大不能正常参加高考的新闻。高三的学习很重要,时间很紧张,有时候家长和老师就容易在行动和语言上给学生心理暗示,让他们时刻想着高考的重要性,这样会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当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成长,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在高三语文的复习过程中,老师不仅应该少给学生心理暗示,还需要注意合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考,帮助学生减缓心理压力。

四、结束语

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学习效率成了教学过程中探索的热点话题。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怎样组织教学的实施,而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课堂的教学。语文复习的过程是温习学过的知识,不像学习新事物那样让人有新鲜感,记记背背过程也比较枯燥,高三学生的复习时间很紧张,所以提高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三语文复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教学上的误区,比如大搞题海战术;重复习资料,轻教材;不注重写作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和家长容易给学生施加心理压力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很辛苦,但是教学质量不高。所以,本文主要是结合新课程的一些理念,给出了上述的一些教学上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吴江, 张秀阁. 新课程视野中的课程观[J]. 现代教育管理, 2014(08):258-259.

[2] 梁宝漳. 浅析如何走出高三语文教学误区提高效率[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12(18):149-149.

[3] 崔自强.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 学周刊, 2016,13,(10):324-328.

[4] 侯红强.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高三语文复习效率[J]. 学周刊, 2012,17(14):201-201.

第3篇

【关键词】 激活思维;阅读教学;提升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语文阅读能够综合体现学生的认知、理解与分析能力,在高考考查的分值比例中占了40%,可以说阅读教学在高三备考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此背景下,笔者认识到高三艺术生语文阅读的现状:他们在阅读方面的知识虽有一定的储备,但刚进入高三便开始了长达数个月的术科训练及考试,学习语文的时间少之又少,导致他们对语文阅读变得生疏。如何在非常有限的备考时间内让学生学习到应该掌握的内容与方法,以提升阅读教学工作实效呢?

张志公先生曾说:“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就在做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工作,不过我们有意识地去做,有计划的去做,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去做,效率肯定是要更高一些的,这就是我们的任务。”因此,在高三艺术生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着力激活学生思维,引导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在阅读能力上得到提高,以提升教学实效。

下面就如何激活艺术生思维,从而提升高三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实效的创新途径这一问题展开探析。

一、引发联想,激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教学实效

艺术创作、艺术鉴赏是离不开联想想象的,因此艺术专业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富有联想想象能力。在高三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立足于避免刻板地去理解文本,要善于引发联想,激活思维的深刻性,教会艺术生将自己的经验及其储备的相关知识运用于深入理解文本,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就语文阅读文本的写作特色而言,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有些艺术手法常常是相通的。教学中引发相似联想,让艺术生借助已有的术科经验掌握阅读文本的艺术手法知识并深入理解文本。也就是说,由术科的艺术手法想到与之相似的当前文本使用的艺术手法,进而深入理解文本。譬如,2013年广州一模卷文学类文本汪曾祺的小说《天鹅之死》使用了象征手法,学生们难以理解文本中象征的作用。我提到艺术生熟悉的绘画艺术的象征,以圣像画常用十字架象征着人们精神的救赎为例引发联想,让他们借助两者之间微妙的相似之处――以具体形象(象征体)来表现抽象的概念和思想情感,进行思考。最终学生明白了文本中“天鹅之死”象征着芭蕾舞演员白蕤艺术生命的终结,作用在于表现文本的意蕴――作者对摧残艺术美的“”时代的批判。可以说,艺术生借由自身熟悉的感性材料圣像画中的十字架为基础,从相似点出发思考问题,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抓住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深入地理解了文本。又如,古诗文阅读部分常考到虚实结合手法的分析,可以用艺术生熟悉的齐白石国画《虾戏图》中使用的虚实相生法为例,引发学生联想,理解古诗中虚与实互相衬托来突出主题的作用。再如,学生对白描会感到生疏,但是只要引发他们联想,与素描当中的手法相对照,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素描中的人物很传神而画的线条却十分简练,文学中的白描也是如此,用笔不多,而人物特征表现得十分逼真。美术专业的学生对此一定会有深刻的理解。由此可见,引发联想进行思维训练让艺术生能开展系统的理解活动,并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最终使课堂上的难题得以解决,自然也就提高了实效。

在高三艺术生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特别是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诸如谋篇布局、描段、修辞妙用等)时,适当启发联想,选用一些其他艺术形式的实例对照,课堂上教师只稍加点拨,激活思维,学生深入理解,就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功效。

二、启发比较,激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实现教学高效

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阶段的主要任务,然而该阶段的艺术班阅读复习时间比其他普通班级更紧,并且艺术生思维由于受认识水平的影响,往往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阅读不善于通过比较来归纳总结和演绎推理。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联系知识内容,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激活思维的广阔性,有效扩大学习视野,那么就能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改善他们的思维品质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三阶段的艺术班阅读教学必须启发学生进行比较,激活思维的广阔性,才能实现教学高效。

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不光是找出差异,更重要的是在差异和联系中摸索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以教学实用类文本叶永烈的科普文《古怪的重水》为例,笔者让学生初读文本并梳理文意之后,思考“本文为什么开头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这一问题。对于开头的作用,大多数学生懂得这样写能制造悬念并引出下文。可是仅仅这么回答而没有结合文体特征作答是不够全面的。于是,我让他们回顾曾做过的练习――文学类文本雨果・克里兹的小说《报复》的阅读思考题“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学生认为小说开头的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点明彭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为下铺垫,引出下文。我肯定了他们对于小说开头作用的看法,顺势启发,引导学生对小说与科普文开头的作用进行比较,学生归纳出两者的不同:小说的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这是属于环境描写的部分;主人公开头的高傲和下文的怯懦对照,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这是属于结构部分。但是,无论是烘托环境还是推动情节,目的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科普类的文章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固然有制造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但根本的目的不是为了突出飞行员的英勇无畏,而是为了引出下文的说明对象――重水。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这两篇文章开头的作用虽有相同之处,但文体特征不同,作用的侧重点也不同。这一比较不仅让学生理清了开头的作用,而且让他们明白了同一问题不同文体作答要有明确的文体意识。启发比较,不仅激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而且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

高三阶段的艺术班阅读教学可以根据教学目的,确定阅读文本中的比较对象并找准具体的比较点,在辨别异同中落实语文知识点,变孤立阅读为网络式阅读,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阅读知识结构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分析异同,有助于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点燃头脑中的火花,从而获得触类旁通的思维效果,强化知识之间的渗透,实现教学高效。

三、转换角度,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升教学效率

艺术生的思维不同于一般文理科学生的思维,艺术生思维上的特点是重知觉和感性,思维缺乏灵活性,阅读时分析问题存在片面性和表面性,从而导致理解错误。因此,教师应引导艺术生不拘泥于狭隘的思路,突破单一的思维模式,诱导学生转换角度,多方思考、探寻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我指导学生阅读2013年广州一模卷实用类文本《天堂杭州:一座城市和它的图书馆精神》,学生梳理全文内容之后,有些学生对文本并没有正确理解,误认为出现“零门槛”图书馆是一种偶然,而无法正确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乞丐)进内,但读者有权选择离开。’此话在微博上被大量转发,褚树青也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此强烈的反响说明了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这一问题。对此,我假设了这样的情境:“如果褚树青只是说了那么一句话引起关注,而没有后续免费开放图书馆的行动,结果又是怎样?”以此转换角度,拓开思路,指导学生反文本内容进行思考,突破思维的定势,最终真正理解了文本并对问题做出了正确解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结合体,有正就有反。如果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开拓思路,从事物的反面思考,或从正到反,或从反到正,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那么无疑对他们正确理解文本与寻觅解题途径是有益的。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会适时改变思维的方向和角度,从不同角度、思路去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寻觅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实效。高三艺术生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只要遵循教学规律,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激活思维,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了知识,提高了阅读能力,自然也就提升了语文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