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手术室护理岗位职责

手术室护理岗位职责

时间:2023-08-18 17:17: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手术室护理岗位职责,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手术室护理岗位职责

第1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 层级管理 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169-02

当前医学层级管理中,各施其职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建立护理人员的层级管理制度显得十分必要,其一方面可以根据护理人员的能力等级设定不同的管理层,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护理人员能够享受不同的工作权限和待遇,可以更好的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满足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病人的需要,确保护理质量。

对手术室护士实施层级管理,是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可以让手术室的工作落实到人,让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相应的职责, 这样一来,在手术中,我们就可以使每例手术能够安全、快捷、有序的进行,同时,也可以让患者接受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那么,针对于现在的状况,如何对手术室的护士进行分工才可以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我们做出了以下的分析。

1 运作小组的组成

手术室护理专业护士层由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组成。

2 组成员的作用

2.1 护士长 。

在层级管理中,作为手术室护理团队的核心人,是整个手术室工作能否正常运行的组织者和安排者,一方面要提出手术室护理工作目标,落实各项职能,提供资源,促进全员参与,另一方面,作为护理工作管理者,还应亲自检查绩效,组织实施与改进,落实工作,用自身的领导作用带动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努力的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确保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2 高级责任护士。

高级责任护士作为工作中的领头人物,通常由资历高且工作经验丰富,业绩出色、熟悉医院管理状况的人员担任。高级责任护士在一个组织内对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和改进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作为高年资的护理人员来说,其在工作中一般都起着领导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手术室工作的运行起监督作用;对手术室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起参谋作用。同时,在质量管理方面起沟通领导和群众之间的渠道和纽带作用;起内外接口的作用;在质量体系的有效实施方面起事实作用。

2.3 初级责任护士。

作为手术室专科护士层中资历最低的一层,是手术护理专科的小组成员。需要高级责任护士的指导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服从组织机构分工,从基础做起,认真学习各项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轮转期间按阶段由浅到深参与专科小组的日常手术配合,并参与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工作,处理护患关系,互相监督小组成员工作等。并且在高级责任护士和护士长的协同安排下完成岗位职责。

3 实施效果

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分层管理,有效的实施护士层级管理模式以后,医院的手术室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包括手术物品准备、术中配合、感染控制、急救技术、病历书写等质量考核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在工作质量上实现了极高的跨度,以此带来的病人满意度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分层管理,使得工作更加的具有系统性。护士长把握护理队伍建设发展的方向,制定专科护理工作目标,革新护理服务理念,重点加强对高级责任护士的管理,充分挖掘高级责任护士的主观能动性。高级责任护士作为手术护理团队的中坚力量,对科室管理链起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对手术医生提出的建议及需求能及时解决,参与制定各种手术配合流程指引,设置培训计划,掌握下层级护士的专业成长状况,根据每一位小组成员的专业能力给予不同的系统培训及指导。初级责任护士在上级护士的带动下接受系统的手术室专科培训。掌握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了解手术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提供系统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以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同时,手术室护理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可以让其按级别上岗、责任到人,使每一名护士均能在团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成就感。

4 总结

总之,通过对手术室护士的分层级管理的实践和探索可以看出,通过一系列措施后,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上已经小有所成,一方面是较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及专科医生的满意度,让手术室专科护士在层级管理中的作用得到明显的体现,发挥每一个护士在护理团队中的作用,激发了努力工作的热情,同时也转变了服务理念,将以前的对待病人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服务水平,提高了病人的满意程度;而对于一些资历较高的护士来说,通过这样的分工,更加强了他们的责任心,从而担负起带领及指导初级护士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其工作的潜能,临床经验丰富和护理专业知识全面,也让他们在工作中充分的加强人际沟通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更好的去解决问题,对工作充满成就感的同时,也为年轻的护士起到带动的作用,并创造更加安全规范和轻松的工作环境,确保其护理的质量。而对于护士长来说,作为手术室护士团队的领导者,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指导者和手术室管理的核心人物,起着带动全局,影响全局的作用,是手术团队能够正常有序运行的关键。由此,这也就对当前手术室各层级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个岗位各施其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安排每周工作重点,锻炼思维及提高总结能力。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应当注重自身业务素质能力的培养,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要善于积累工作经验,在危、重症病人及特殊病例的护理实践和对下级护士的指导中获得锻炼及成长,充分发挥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的积极作用,努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让患者满意、让整个手术团队满意。

参考文献

[1] 汤秀云,汤银惠,许志军.层级管理在手术室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2010,16,9,100―101.

[2] 林岩,潘丽芬,谭淑芳,彭刚艺.手术室专业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阶段性效果评价[J].护士学报,2010,17,03:044.

[3] 叶灵芝.层级培训在手术室护士培训中的实践[J].全科护理,2010,08,13:323.

第2篇

【关键词】 手术室;现状;对策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科室,其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笔者在乡镇医院手术室从事护理工作多年,并且调查了几所乡镇医院,发现普遍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条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1 现状

1.1 建筑布局

乡镇医院条件有限,手术室一般是在原来病房或诊室的基础上改建而成,普遍存在布局不合理的情况。手术室功能分区不齐全或布局不合理;各区功能无标志或不明确。

1.2 制度建设

镇医院手术室基础设施缺乏,基本设备落后,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部分手术室人员岗位职责、手术室工作流程和技术操作规范等制度不健全。手术室人员配置不全,尤其是护理人员身兼数职,有时连轴转得不到有效的休息;忙时只能从病房临时抽调没有手术护理经验的临床护理人员。

1.3 消毒灭菌管理

环境、器械消毒是重要的环节,乡镇医院有的存在不规范的地方比较多。如空气消毒、物体表面、地面消毒操作规程,时间登记不规范。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大多采用先消毒、清洗、、灭菌,缺少酶洗和除锈步骤。消毒包包皮反复利用不清洁、包装松散、不规范。持物钳、手术刀片、剪刀有的医院用2%戊二醛浸泡或苯扎溴铵浸泡。消毒纱布、棉球一次消毒长时间使用。大部分乡镇医院未开展紫外线灯强度、细菌、消毒液监测。吸引器(引流瓶)、止血带反复使用。医疗垃圾不能做到分类处理。

2 管理对策

2.1 加强领导认识,增加硬件投入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医院领导应充分认识手术室的重要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手术室基础建设和基础设备的投入决策,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

改造手术室布局使功能分区符合《手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要求,分清非无菌区、相对无菌区、无菌区。手术间分清无菌间、有菌间。如手术间有限,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污染手术。手术是高强度智力工作,也是高强度的体工作,要保证人员配备,不能一味强调减员增效和成本核算,将护理人员一减再减。应落实人员配置,根据手术台数量合理配备麻醉和护理人员,保证手术室工作的健康有序运作。

2.2 健全手术室规章制度

硬件上档次,软件更要上水平。配置专门的手术室管理人员,健全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使手术室管理逐渐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如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用品管理制度、查对制度、自我防护制度、应急工作程序、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

2.3 加强感染知识培训,强化无菌意识

定期参加有关培训班,及时掌握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新知识、新技术、新动态。加强对新入职人员感染知识岗前培训,严格三基三严训练,规范无菌操作;不能随便临时抽调无手术经验的护理人员。消毒员应持证上岗,掌握正确的消毒灭菌方法,保证灭菌质量和效果。

2.4 细节管理,提升水平

2.4.1 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手术治疗效果。手术间温度、湿度要适宜。对手术间物体表面、地面、墙壁。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做好定期检测,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 个/m3。

2.4.2 手术器械、敷料应彻底清洗灭菌,所用物品必须全部达到灭菌。器械清洗严格执行酶洗、除锈、等程序。对于患者使用的器械和物品,一用一消,消毒后再清洗。器械清洗目测检查应达到光洁,无残留物质,无血渍、污渍和水垢,器械表面包括关节、齿牙等处不得有锈斑。无菌包定期更新,使用标识明确,注明名称、消毒日期、有效日期、打包者姓名等。

2.4.3 医疗垃圾的垃圾的收集、存放、处理处置应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严格把关,注意消毒灭菌日期、出厂日期、有效期限及有无破损和变质等,使用后进行登记。

参考文献

第3篇

1 KTQ简介

KTQ由德国联邦健康保险公司、德国医学协会、德国医院协会、德国护理协会和德国医师协会联合成立[2],是德国最高标准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其实质就是以PDCA循环的理念和方式规范医疗机构各个部门的组织和管理,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机构全面质量管理(TQM),保证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该标准包括6个目录(章)、25个子目录(节)和63条标准。核心内容包括以患者为导向、以员工为导向、安全、信息与沟通、领导力和质量管理6个目录。检查方法为现场查看、流程追踪、访谈、资料查阅和信息资料提取。

KTQ标准中质量管理的核心标准包括4个方面:质量管理体系、访谈、投诉管理和质量相关数据。当一项考核内容完整地进行了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4个步骤时,可得到最高评分。

1.1 质量管理体系

内容包括质量管理组织、网络及流程的设计和优化。对质量管理组织的要求是:全面形成质量管理理念,明确医院人力和财政资源的管理责任,形成最优的管理组织架构及人'理体系,并评价其效果、效率和目标达到程度,实施改进措施;对网络及流程的设计和优化的要求是:对关键流程(临床特有的核心和辅助流程)进行规划、界定和设计,使用衡量标准进行流程优化的计划(如指标),对流程的管理和职责进行跨部门的组织规划,在执行中发展连续的流程结构并进行员工整合,使用衡量标准或访谈对流程进行评估和检查,实施改进措施。

1.2 访谈

包括与患者、与外部机构、与员工之间的访谈。注意告知患者访谈结果,对内部员工、外部服务相关者及调查者保证访谈透明度,并进行充分的内外部沟通,将结果应用到质量管理的目标设定和改进中,评价访谈响应比例,实施改进措施。

1.3 投诉管理

对接到的请求和投诉进行结构化的管理(如流程、时间安排),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诉者制订不同的联系策略,结构化投诉管理的工具(如问卷审核、意见箱、网络工具),评价投诉数量及因投诉导致的改进措施数量,基于检查结果进行改进。

1.4质量相关数据

加强对其概念的认知,使用已存在的常规数据和部门的质量目标,注意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透明度,为进程的改进及结果质量进行编制和使用,将最佳服务数据用于质量管理及内部改进。

2 实施方法

2.1 调整手术室质量管理组织

根据KTg标准,手术室完善了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即总护士长一护士长一质量管理组成员。成立了1个教学管理组和5个质量督导小组,即安全管理、感染控制、行为规范、优质护理服务、文件书写组。小组成员由具备8年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本科及以上学历,并有一定能力和意愿的N3级及以上资历的护士组成,同时修订了专项质量标准及实施细则、督导人员的岗位职责、相应培训和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的标准。每个月召开质量总结会,对存在问题进行数据统计,原因分析,制订改进措施,确定下一轮督导、追踪的重点内容。

2.2 建立请求和投诉小组

根据KTq要求,科室成立请求和投诉处理小组,确定组织架构,明确工作宗旨、职责、培训与考核指标。自设、修订手术患者、手术患者家属、手术医生及员工满意度调查表,定期调查、分析、反馈,以不断改进。制订护士投诉流程和投诉事件的规范表格,并将整个事件处理过程和结果存档。建立护士意愿本(含专业培训、专科轮转、排班和休假),护士根据自己的需求,表达意愿,护士长在排班时尽可能满足其需求,并对护士意愿满足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2.3 实施岗位管理,改进培训模式

KTQ非常重视员工的资质和在职教育、员工应该得到的行遇(如培训'晋级等机会、与关怀等。我们根据KTQ要求.结合我国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我院手术分级制度,对手术室护士岗位进行梳理,进行岗位管理。

2.3.1制订岗位竞聘流程

具体流程如下:制订并公示岗位描述(资质、职责、培训、考核与绩效报名—理论考试—述职—综合评分公示—岗位确认。再次修订手术室护士分层培训计划、内容、考核标准,对N1、N2级护士制订了规范化培训手册,制订护士准入、专科轮转、晋级综合评估表,促进护士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护士提供专业方向。

2.3.2 制订手术室标准化作业指南

指南涵盖6部分内容:常用电话、职业防护知识、常用应急预案、常规工作流程、常用设备操作流程、专科医生喜好卡及专科手术配合常规。按不同手术专科装订,固定置于相应专科手术间,旨在引导护士统一标准、高效、高质量工作。同时,在工作场所张贴图解式的各种职业防护方法与流程、职业暴露处理流程,以及双层手套的使用方法及作用;批量购进防护用品(如铅衣、铅裙、铅围脖、眼罩、防护衣、防护口罩等),预防职业伤害,体现人文关怀。

2.4 优化流程

2.4.1 手术用物准备、供应流程的优化

传统工作流程中,由巡回护士负责各自手术间用物的准备,但存在下述问题:因需要保证自己负责的手术间用物充足,很难从全局考虑,可能使器械、敷料、特殊用物供应不均衡;手术中如需要添加额外物品,护士不得不离开手术间,对于能力不足者这种现象更为常见。因此,我们成立了手术用物供应团队,制订并不断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培训与考核标准。手术用物供应团队由1名主管护师担任组长,组员为助理护士。该团队根据手术安排,负责全面协调、安排和派送所有器械、敷料、特殊耗材、术中血液,巡回护士可以专心负责手术配合、患者安全管理和相关协调工作(如连台手术时间、患者准备、病历资料等

2.4.2 连台手术工作流程的优化

原先连台手术工作流程为:巡回护士通知工作人员接连台手术患者进手术间—麻醉、手术—术毕送至麻醉复苏室—接下一台手术患者—患者清醒后回病房。为了加快手术周转,我们设置了手术患者术前等待间、麻醉诱导间,制订并不断完善等待间护士及麻醉诱导间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工作细则、工作流程、培训与考核标准。根据手术患者术前常问问题,制作并不断修订健康教育手册和MP3宣教音频,供患者在术前等待间和麻醉诱导间使用。优化后的流程为:上一台手术结束前,等待间负责护士安排接下一台手术患者—等待间等待—麻醉诱导间麻醉—手术间手术—麻醉复苏室—清醒后回病房。

2.4.3 手术调度和分流调控流程的优化

实施无障碍手术安排管理,平诊手术实行24h满负荷弹性工作制,合理安排急诊手术,做到手术间不停手术。手术安排的合理性是由对手术时间的预测来决定的,预测准确程度高,将使各手术间在正常工作时间内紧张运转,既无闲置造成的低效,又无过多手术超时导致的人员加班。因此,将传统的护士长独立调配方式改为由经验丰富的等待间护士与护士长、巡回护士高效沟通下的调度与调配,由等待间护士统一调度协调接送手术患者,避免了因多路径管理和沟通不足而引起的延迟,提高了手术室的手术通过效率。同时修订平诊手术、急诊手术安排及工作流程,统一调度原则:优先急诊,其次本专科,手术时间长的手术优先接台,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4.4 手术器械和高值耗材管理流程的优化

引入条码信息技术[3],优化复用性手术器械、外来手术器械和高值耗材的管理流程,全面实施全程、透明、安全、无缝隙的追溯管理。花费1年半的时间,与医院信息科、计算机中心、软件公司人员、器材科、手术室专科组长沟通,完成各类、各包器械实物图片制作和追溯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并将自动预警机制、图片和手术用物清点核对流程融入软件系统,以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将器材科库房迁移至手术室旁,库房管理人员负责高值耗材的储备、使用与追溯。

2.4.5手术患者术后送回病房流程的优化

建立患者术后送回病房流程,以图片形式张贴在墙上,细化送回前的病情评估内容和与病房沟通的内容,强调麻醉苏醒室人员或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沟通的重要性,提醒病房护士做好迎接术后患者的准备,以保障患者安全。

2.5 手术室运行数据监测和关键指标评价

根据KTq要求,通过品管圈的实施,确立手术室运行质量监测关键指标,包括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急诊手术率、手术取消率、压疮发生率、非正常二次手术率、连台间隔时间等。在此基础上,设置简易的日统计表,每月进行汇总、统计与分析,并上报手术相关的职能部门。同时,每月对关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从患者、医生、护理人员自身三方面进行立体化的满意度调查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管理模式和流程进行改进和调整。

3 效果

通过对KTQ标准的学习、理解与实施,手术室管理质量明显提高。例如,通过等待间工作人员提前查对,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补救,减少了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手术开始延迟发生率,连台手术患者间隔时间明显缩短,从原来的50.36min降至29.09min;通过流程优化和投诉管理,员工满意度由83.2%提高至91.4%,患者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由94.7%提高至98.9%,手术医生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由92.1%上升至95.9%,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由66%提升至78%。急诊手术率、手术取消率、压疮发生率、非正常二次手术率因受较多客观因素的影响,统计数据难以比较。在实际检查中,KTq专家并不一味要求所有数据通过控制后达到理想的上升或下降,而是特别关注原因分析或改进的措施是否正确。

4 讨论

4.1 手术室参与KTQ认证评审的意义

医院评审是对医院质量管理的外部监督和评价,是以外国家医疗机构认证系统、等级医院评审和第三方评价系统及国际标准引入等方式的发展和改革。医院评审的持续性充分反映了国家对全民健康的重视,对人民的关怀,同时通过对评审标准的不断修订,使其越来越具有可操作性,更加贴近临床、贴近患者。手术室是医院资源最密集的关键部门,其涉及科室众多、人员复杂、工作随机性强、收入和支出巨大,使手术室的科学化管理尤为重要。KTQ着重强调医院内部管理的科学性、标准化、规范化。突出“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应用质量管理的基本工具——PDCA循环[5],并将其作为质量管理运行的基本框架;强调患者的安全与质量的持续改进,主要评审形式相似,同时重视信息化建设对医院各部门管理的促进作用。这些均是适应国际化发展潮流的,也具有更高的科学性,有利于手术室的质量管理与国际接轨。

4.2 KTQ评审标准对手术室质量管理的作用

KTQ标准的设置强调医疗机构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的流程设计和完善[6],允许医疗机构根据各自特点围绕评价要素指标,按照基本框架开展工作,但在现场查看时,特别关注符合国际专业学术协会组织指南和标准的临床实际工作规范,如针对关注对象的特点,建立专门的标准操作程序[7],内容不仅包括操作流程、管理制度、维护保养措施,还包括常见故障排除与应急预案。

KTQ关注质量改进的持续性。我们以KTq标准为依据,以PDCA循环法为框架,对质量管理环节和影响手术室高效运转的关键因素进行梳理,调整人员结构、制订和完善各项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以及相应培训计划与质量、考核标准。通过流程优化,减少了手术用物的储备量,加快了手术用物的周转频率;大大减少或消除了巡回护士不在岗问题,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提高了手术室运行质量。通过立体化的需求与投诉管理机制,为患者提供便利的反馈通道,有效地解决患者的不满意或不舒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搜集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工作改进的依据之一,提高其满意度。鼓励基层员工积极反馈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各小组长和护士长也主动发现问题,集中讨论后寻找对策,及时优化制度和流程。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减少了连台间隔时间,提高手术效率的同时,减少了差错事故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第4篇

关键词:手术室;专科护士;现状;发展

手术室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随着近代科学、病理生理学、解剖学和麻醉学等的发展和最新研究成果的转化,促进了手术相关学科的发展[1]。再加之各种最新技术及新方法均最先集结于手术室,均促进手术室护理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且随着经济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手术室高素质的专科护士已成为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重点关注问题。本研究旨在回顾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发展,并对专科护士的培养提出展望。

1我国手术室护理专科发展的动力

1.1医疗体制改革推动了手术室护理专科化发展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卫生部提出,我国医院在完善医保体系的基础上,发展管理企业化、水平现代化及服务整体化的医院,向着质量效益型、精细的信息化管理发展,实现效率、质量和待遇的提高[2]。随着我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推广,旨在推进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加强专业建设,进一步深化对护士的岗位管理,推行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的局面已经到来。对于手术室护理而言,护理模式的改革给原有手术室管理模式带来了挑战,也对手术室护士的服务意识带来了挑战。因此,手术室护理管理者需要从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和提高护理专业化入手,响应手术室医疗改革。而加强对手术室护士的专科化培养是提高手术室服务质量和提高专业化的重要方法。

1.2医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手术室护理专科化发展

医学一直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联系,临床中运用先进的科技诊断、治疗及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促进人们的健康。在手术室,微创手术,如各种显微手术、介入治疗、内镜治疗等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与应用,临床中在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追求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此外,各种高风险手术已经开展,如人工脏器、器官移植等,推动了新设备的应用。因此,手术室中手术方法、手术室模式的改变均要求手术室护士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有效配合医生,以促进手术室高效运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职能素质

2.1专科护士与临床护理专家

在美国最先流行高级护理实践,以顺应护士专科化发展和提高护理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护理专家是高级护理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护理研究生毕业且获得专科护理能力认证后的护士才能成为临床护理专家[3]。而在日本,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一护理领域,具有熟练护理技术和专科知识且完成了对专科护士所要求的所有课程,则可以获取专家护士资格[4]。多数学者认为专科护士和临床护理专家是两个概念,专科护士是指具有一定实践经验且经过某专科系统培训后获得资格认证的护士;而临床护理专家是经过系统实践和理论培养且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和专科理论知识并具有护理研究生及以上学位,并通过统一资格认证后的护士。因此可以看出,二者在学历要求、专科领域深度、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别[5,6]。

2.2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职能素质

因护理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职能素质有一定的规定。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点导致其对护士素质的要求与普通病房存在差异,手术室护士的角色定位为具有一定的学历条件,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证并累积一定的手术室实践时间;再接受系统化的专科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后,具备独立解决护理工作中难题和良好评判性的工作能力。手术室护理的新理念为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护理,保证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服务。这一理念就要求手术室护士既要参与到手术中,高质量配合手术的完成,还要求护士作为手术环境的“维护者”,手术过程中各种安全隐患的“排查者”,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保障患者安全。手术室护士还需要作为院内感染的监控者。相比较以往的手术程序,护士已有更多机会参与到手术中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并在一定领域已发展为技术助理,如专职内镜护士、医生助手镜等。而在国外,已经设有麻醉护士或者护士麻醉师来负责患者的麻醉工作。专职麻醉护士需要有熟练和扎实的麻醉配合技术和抢救技术,能够熟练使用各种麻醉机、监护仪、自体血采集和回输器、血气分析仪、神经刺激器以及各种药品,同时还需要掌握各种气管导管、喉镜及支气管镜的使用方法[7]。虽然对于麻醉护士的设立在我国还未开展,但也表明手术室护士承担具有专科性的角色职责已成为一种趋势。当前国内外对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现状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为:培训模式及培训时间要求不同、对专科护士的准入资格要求不同、专科护士认证方式不同、专科护士角色及工作内容不同等。在德国,成为手术室专科护士需要单位出具两年的工作证明,然后再接受2年的专科职业培训,培训结束后再通过州政府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可以获得专科护士职业资格。而在美国,手术室专科护士必须接受3个月的培训课程,并通过一定的资格能力测试后才能取得认证[8]。

3国内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现状

当前我国已经在一些护理领域开设了专科护士的培养,如已开展了对糖尿病、造口护理、重症监护等领域的专科护士培养。实践证明专科护士可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也更能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其必要性已在护理界得到了重视。而当前我国对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欠统一,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也较长,以及地区间的差异显著制约了我国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发展。卫生部最初于2005年委托中华护理学会启动“手术室护理师资培训项目”,其目标是为临床手术室培养护理骨干,培训班每年举办一次,已有500多名手术室护士参与了项目培训并通过了考核,取得了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资格。随后,全国各省市也逐步开展了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班,使得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及认证逐渐标准化。我国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培训内容包括两部分。(1)理论授课:专科管理理念、专科设备和手术器材的最新应用,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配合的要点和护理重点,手术室常见基础操作技术,手术室急救技术及手术室教学管理等。(2)临床实践:手术间手术配合,包括所有配合流程、仪器使用等;在手术供应部学习敷料和器械的准备、消毒灭菌、保养流程等;在麻醉恢复室学习各种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以及麻醉恢复期的护理等。卫生部计划在今后加快对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以期为临床培养更多的优秀专科护士。实践表明,专科护士实现了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和教育的目标,促进患者康复和自我护理能力,指导和帮助其他护理人员,并为其提供专科领域的建议[9]。当前的专科护士在手术室工作中承担多项配合工作,包括负责各种高精尖、特大手术的配合工作;并兼顾手术室护理培训工作和科室的教学科研工作,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护理服务的专业化,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才能满足人民对护理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4手术室护理专科化培养的展望

当前国内手术室护理的专科化培训仅在2005年才开展,存在培训机构不统一、资格认证标准不统一、专科护士岗位设置和职责不一致等问题。因此,全国手术室护理管理者仍需要加大合作,共同探讨适合我国的科学高效的培养模式。通过对我国专科护师培养现状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展望。

4.1明确护理学科定位

国务院于2011年明确护理学已不再从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而是一级学科。因此临床护理需要明确护理学科定位,建构适合护理学科发展的体系,加强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科的发展,但护理学仍与临床医学密不可分,应做到互补合作,实现共赢。

4.2发展多元化培养模式

我国各地区护理管理者应在充分借鉴国外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经验上,联合院校的师资力量,逐步开展专科护士培训,规范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应该在依据高等院校系统的理论研究上,依托医疗机构的临床师资队伍,发挥较好的人才培养作用。在专科护士的培养形式上,可以采取短期集中学制式培训和分期学分积累模式等。规范化专科护士的培训制度,促进护理专科化的健康发展[10]。

4.3逐步扩大专科护士的培养规模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预计到2015年建设一支数量规模适宜且素质能力优良和分布合理的护士队伍[2],该目标已得到了部分实现。但由于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起步较晚,当前专科护士的培训机构标准不一致,导致全国无统一权威资格认证标准,因此逐步完善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标准仍是手术室专科护士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应加快手术室护理专科化发展,拓展护理服务领域,以实现对手术室护士多角色的转化,促进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推动手术室护理的全面和协调发展。

4.4强化手术室护士的在职培训

当前,对于手术室护士培训的主要形式仍然是在职培训,因此,医院需根据手术室专科化护士的培训标准,制定专科化护士的准入标准、相应的培训大纲、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等。

4.5提高手术室科学管理

第5篇

[关键词] 层流手术室;腔镜器械;流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c)-0190-02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手术要求的提高,腔镜手术的开展越来越多,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的使用范围比较广范,使用率也不断提高。因此,为了保证临床腔镜手术质量和医疗安全,腔镜器械的规范管理和安全有效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腔镜器械价格比较昂贵,故此类器械医院的购买数量有限[1]。为了更好地规范化管理腔镜资源,保证腔镜手术器械临床的便捷使用,本院对各外科腔镜资源进行整合,统一保管,并按照层流手术室洁污分开的原则,设立专人清洗保养手术器械,从而节省了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腔镜器械手术室的设立、人员的设立及其职责

1.1 腔镜器械手术室的设立

本院腔镜器械手术室采用层流空气净化装置,洁净区包括内环、外环洁净区两部分。洁净手术间、灭菌室、无菌器械储存室设立在内环洁净区,预清洗室主要设立在外环清洁区。各洁净区的配置主要包括:预清洗室主要有内镜清洗机1 套,超声波清洗机、高压水枪、高压气枪等设施;灭菌室主要有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器1台、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1 台,无菌器械储藏室配备专用器械柜,开放式不锈钢器械存放架、存放筐[2]。

1.2 人员的设立及其职责

根据需要建立腔镜手术配合专科小组,设立腔镜专科组长1名,其他各岗位的人员配备主要包括:预清洗室配备1 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日常主要工作为各科腔镜器械及消耗品的申请及补充,术后腔镜器械清点、回收、质量监控、保养、干燥等工作;灭菌室、无菌室配备1 名资深主管护师,主要负责腔镜器械发放、灭菌、储存及灭菌设备的质量监控等工作。以上工作的安排和人员的配制均由腔镜专科组长进行统筹安排[3]。各岗位工作人员应当增强腔镜器械在个手术间的配合以及器械进行科学管理的意识,从而有效地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2 腔镜器械的管理流程

2.1 腔镜器械的准备及术前核实

术前1 d 腔镜组专科组长根据手术通知单对次日腔镜器械和仪器的使用做统筹安排。主要包括各外科腔镜手术台次,如有手术较多而腔镜器械安排不开的情况,应当及时和手术医生做好协调工作,并对手术的时间顺序做出合理调整。如果需要特殊器械应当尽早通知护士及时做好灭菌工作,当手术较早时,手术器械护士应提前做好器械灭菌[4]。腔镜专科组长应当组织专门人员在下班前对使用的器械总数进行核对清点,并在《手术室腔镜器械发放登记簿》上详细登记,从而保证器械的正常灭菌并可防止丢失。

2.2 腔镜器械的发放

各手术室器械护士,在腔镜器械灭菌完毕后,铺好无菌车,由专门的1名器械护士负责向各无菌车发放灭菌器械及管路,完毕后,由器械护士将无菌器械推回手术室,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无论是发放腔镜的器械护士还是术前准备的护士,均应当做好记录,包括发放的名称、数量、型号等。

2.3 腔镜器械的回收、清洗及灭菌

手术结束后,器械护士应当将出库单联同包内器械卡放入整理箱中,由预清洗室护工经污染通道到手术间外回收。并与器械护士按照出库单清点核对,对腔镜器械的性能进行检查,如果器械性能受损,应当及时更换,并在出库单相应栏目备注损坏器械名称及原因并签字。将腔镜器械回收到预清洗室,按照器械根据材质和结构进行分类清洗[5]。单纯手洗的方法主要针对各种软式和硬式内镜、光缆、摄像头、电凝导线等;而电凝钩、剪刀、分离钳等污染较重且比较锋利的器械应当在手工清洗前先用清洗酶充分浸泡,对带有细小的管腔、齿槽、关节缝隙的器械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将器械进行拆卸并放在专用内镜器械清洗架上,进行机器清洗。根据腔镜器械材质和结构特点来决定器械的灭菌。选用高压蒸汽灭菌对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械进行灭菌,其他湿热敏感器械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的方法。

2.4 腔镜器械的储存

腔镜器械的储存的原则是整合成套、编号放置。购置专用腔镜器械保存盒,盒内设有相对稳固安全的设施及器械卡片,标明器械的名称、数目,便于器械护士使用时核对。将器械的名称和序号标在盒外,用时可以一目了然。腔镜器械保存盒内器械的放置应当是固定的,不可随便放置。

2.5 腔镜器械登记制度

在层流手术室腔镜器械的各个岗位设立登记薄,并严格执行登记制度。对各个岗位设立的登记薄,腔镜专科组长应每天检查,当器械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责任到人。

3 讨论

3.1 强化流程管理各负其责

术前1 d,由专科组长统筹安排腔镜器械的管理,岗位人员各负其责,无菌室护士负责术前腔镜器械发放、灭菌、储存流程;预清洗室护士负责术后腔镜器械清点、回收、清洗流程。使层流手术室腔镜器械的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单向管理流程,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使腔镜器械清洗、灭菌质量得到了保证,从而提高了手术配合的质量以及手术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6]。

3.2 有效落实层流手术室洁污分开原则

层流手术室具有明显的洁净分区,无菌室护士的主要工作职责在于负责术前无菌腔镜器械管理工作,其工作区域主要在内环洁净区;预清洗室护士负责术后污染腔镜器械处理工作,主要在外环清洁区。这样就可以将工作的内容利用建筑布局和区域划分来制定岗位职责,有效杜绝了层流手术室洁污混合管理现象。

[参考文献]

[1] 路琴,阮蒙蒙,宋妍春,等. 腹腔镜手术器械与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管理体会[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5B):61-62.

[2] 贾占辉,冉战玲. 手术室腔镜器械及设备的管理[J]. 河北医药,2010, 32(24):3582-3583.

[3] 杨维.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病人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121-1122.

[4] 李媛媛,杨慧芬,李世阳,等. 层流手术室腔镜器械的流程管理[J]. 护理学杂志,2011,26(18):6-7.

[5] 伍燕芳,苏淑梅,吴可萍. 腹腔镜的清洗、灭菌、保养与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4):511-512.

第6篇

1.1一般资料回顾本院手术室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发生的护理纠纷事件,近两年来共发生护理纠纷事件82件。

1.2方法以统计表总结82件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总结防范对策。

2结果

2.1手术室方面因素手术室器械和仪器管理不当,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不断进步,手术室常引进新型器械和设备,而术前和术后仪器与器械摆放管理工作缺乏合理性,保养工作也难以贯彻落实,致器械设备生锈、损坏等,影响手术的顺利实施。

2.2护理人员方面①缺乏高度的责任意识。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有待提高,工作中粗心大意,未详细、准确、规范记录手术情况时有出现;使用药物、临时医嘱记录不全,给患者和医师带来问题;手术费用项目记录不全,使患者费用不明确,导致医患纠纷;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粗暴,导致患者疼痛;患者摆放不舒服,肢体局部受压太久引发压疮等。②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护理人员未掌握和认真学习护理知识,术中未很好配合医师,不能够很好适应术中突发事故;或部分护理人员未熟悉掌握手术室仪器,术中操作仪器出现问题,延长手术时间,引发护理纠纷。③服务意识较低。护理人员服务意识较低,护理期间只局限于形式,多为表面文章,服务态度生硬,与患者、家属沟通较少,术前访视过于简单,只是交代需准备事项,尚未详细讲解术中注意事项,未有效安慰和支持患者;不能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引发患者和家属不满,造成护理纠纷的发生。④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有待提高。护理人员行为举止不和善、语言不当、态度不友好等,严重影响了患者情绪。部分护理人员因人而异,对农民、工人或经济较困难的患者,态度差、语言冷漠,诱发护理纠纷。⑤法律意识薄弱。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认为医疗纠纷多是医生方面导致,忽视患者权利,造成护理纠纷。

3讨论

3.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成立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物品清点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防范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三查七对制度、器械管理制度、器械物品保养制度等,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做到有理有据、赏罚分明,以此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3.2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知识维护医院正常权利。手术室管理者应有计划、有目的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医疗法规教育和操作训练,严格考核。及时纠正平时和常规护理中不合理操作,严格按照工作常规办事,以免差错事故造成各护理人员相互推脱。

3.3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工作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教育工作,制定完善可靠的风险教育计划,定期组织风险教育工作,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及时发现异常问题有效处理。指导护理人员正确认识工作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掌握应急处理对策。

3.4增强护士责任意识,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使护理人员明确患者权利,掌握护理职责、义务及质量标准。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责任从送入手术室到送出病房,根据手术依据逐项查对,了解患者术前情况及全身皮肤情况,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不要说无关紧要的话,妥善保管手术器械、物品和标本,认真登记并查对。手术物品管理中,医生、护士责任缺一不可,做好手术物品管理工作。

3.5增强护理工作期间纠纷处理能力手术室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需要手术室人员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护理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业务素质,如处理一些较为特殊存在传染性手术,如艾滋病、HBsAg阳性患者,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准备充足,不可大意。若手术患者同一时期出现成批类似感染患者,手术室需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操作规范等,以免操作不恰当给患者带来严重影响。且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友好的态度与患者沟通交流,积极解决患者疑问,与患者和家属随时沟通,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避免发生护理纠纷。

3.6完善手术操作过程建立严格交接制度,详细交接记录,认真核查手术申请单,仔细对照病历,确定患者无误后送入手术;同时术前与麻醉师、手术医师、巡回护士认真查对。术后要仔细检查器械物品,清点器械、纱布、线卷数目等,详细记录在手术清单上。接送患者时,保证接送车质量完好,准备车上备护栏、海绵垫、约束带等;保持床整、清洁、干燥,各项操作轻柔、快速、准确,以免给患者造成损害。

第7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护理纠纷

【中图分类号】R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12-02

手术室易发生差错事故及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一旦发生错误轻者影响患者的治疗,延误手术时间给患者造成痛苦;重者患者致残,甚至致死,加大职业风险。如何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加大手术安全系数,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护理质量及手术室护士的法律意识等,对防止有关的护理缺陷的发生,使因护理过失导致的医疗纠纷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这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1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常见原因

1.1 接错患者: 患者入室前,麻醉师和护士执行病员查对制度不严,术前未做访视,医患、护患沟通不良,患者情绪紧张、焦虑状态未得到缓解,致使回答问题答非所问,含糊其辞,易发生接错或错入手术间。

1.2言语不当:手术室护士的语言、行为、举止不当造成患者对手术存在有恐惧、焦虑心理,若护士语言生硬,行动举止粗俗;或是在手术室内大声喧哗,护士操作不规范,与其他人员窃窃私语,泄漏患者隐私。这样会使患者对护理人员失去信任,加重恐惧焦虑的心理,严重的可致患者的心理和行为障碍,意识不清。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若术后患者恢复不良,就容易引起纠纷。

1.3 手术安置不当: 手术患者的肢体和躯干部骨突出处,若因放置不当,局部长期受压,易致压疮发生;约束带过紧,两上肢过度向外伸展易致神经损伤,出现肢体瘫痪;头颈项衬垫不当影响患者呼吸循环,重者心跳呼吸骤停。

1.4 器械准备不完善: 手术器械包、布类包的准备,其用物与手术所需不符,器械性能不佳,吸引器负压过低,自动撑开器螺帽滑丝等,均使手术难以顺利进行,进而风险系数加大,安全系数缩小。

1.5 术前物品清点有误: 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在关闭体腔前后,清点器械、敷料、缝针等数量不符,或因操作不慎致缝针脱落,方向不明,寻找困难,使手术患者历经术中风险时间延长。

1.6 手术仪器未处于功能状态: 术中所用仪器在用前未试机,是否处于功能状态未得到肯定就盲目使用,其故障发生率增加。电刀负极板固定不牢,造成脱落和污染甚或患者皮肤灼伤。

1.7 术中用药执行有误: 手术室、急救药、常用药摆放无序,静脉与输液药标志不清,紧急状态下执行口头医嘱后其用药安瓿保存不当或丢失。

1.8 标本的保管:手术中取下的标本、活体组织千万不能随意丢弃,必须及时送到病理科做诊断,其结果是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2护理失误的原因分析

2.1 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凝聚力:个别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爱耍小聪明,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处事不恭,工作中粗枝大叶,或护理人员间协作精神差,矛盾纷争出现人为的设置障碍。

2.2 技术能力欠缺,缺乏执行力:年资低的护理人员临床经验不足,新业务、新技术掌握不全面,如PICC置管不能;巡回护士对术中突发的病情变化不能做出正确判断,而未能及时准确地向医生、麻醉师报告,导致错失抢救良机。年资高的护理人员不安于岗位工作,不善于总结观察,仪器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排除。

2.3 身心疲惫,缺乏战斗力:手术连台,夜间急诊手术使护理人员总处在过度紧张的情况下,这时最易出现失误。据报道:护理人员在大脑过度紧张阶段操作失误的发生率占10%,而大脑经过松弛后的清晰阶段,操作失误的发生率在万分之一以下。护理人员的思维方法不当,容易丧失警惕性,思维惯性容易在不经意中发生低级失误。

2.4 越职行为:是指超越本人职权范围而产生的行为。手术室应明确各班护士的岗位职责,护士应严格遵守,按职上岗,杜绝越职行为的产生。

2.5 执行口头医嘱:输错血或用药错误,术中输血紧急、用量大,一些麻醉用药瞬间内即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手术室护士要严格执行“六查十二对”。(1)对口头医嘱,巡回护士应复述一遍,医生认可后方能执行;(2)用药前必须严格执行“六查十二对”;(3)体腔内用药须由器械护士与手术医生核对无误方可使用。台上用两种以上药物时应做好标记,严防用错;(4)使用易过敏的药物,必须查看皮试结果;(5)局麻药加肾上腺素时,先查看病例,如血压过高,应请示手术医生;(6)输血前须由巡回护士与麻醉师两人共同查对,无误后方可使用,严格执行输血制度。

3 防范措施

手术室任何一个工作环节都要求突出一个“严”字,做到一个“细”字,使工作流程化。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执行防范风险的措施,从而降低护理失误。

3.1 接送病人制度:到病房接患者时,应持手术单核对病房、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时间,询问是否禁食、大小便、是否用过术前药,清点所带物品,X线片等;患者接入手术室,送入安排好的手术间,巡回护士持手术单与患者、病历逐一核对一遍;麻醉前,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师、巡回护士、手术医师再次核对。

3.2 查对制度:术前做到六查:病人进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手术开始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物品、药物过敏情况,无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适用;四到位: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

3.3 清点制度:手术开始前由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一起认真清点所有手术台上器械辅料,并准确记录,签名;手术过程中任何人不得将纱布带入手术间,防止与台上混淆;术上增加或减少任何器械或敷料应及时记录;术中器械护士密切观察手术进程,随时查点器械、敷料,做到心中有数;手术结束前,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认真查对所有器械、敷料,确定无误方可缝合切口,如有疑问,术者必须认真检查刀口,必要时X线检查协助查找,并记录备案。

3.4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手术过程中,有时麻醉师会对巡回护士说:“你帮我看着病人,我出去一下。”如果护士答应了,潜在的医疗差错事故就有可能发生,若最后归结到事故的责任时,则是麻醉师离岗,护士越职干涉医疗。所以护士要做好护理本职工作,不能超越职责工作,避免好心办错事。

4 小结

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实践性、连续性强,风险程度高。手术患者病情的错综复杂,手术种类的繁多别样,手术方式的改良进化,手术医生对护理人员配合的标准要求不尽统一,这些均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诸多问题,提出了挑战。因此,手术室护士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专业修养。高度的责任心是对手术室每个护理人员最起码的要求。手术医生、麻醉师、护理人员共同的目标是通过手术而保存生命,恢复健康的患者,这里的工作系着患者的安危,与患者性命生死攸关。强化技术操作训练,加强专科护理知识的学习,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和应对手术新项目的能力。

第8篇

关键词:绩效管理;分级岗位;手术室管理

手术室是治疗患者的关键地方,医院的核心场所,手术室管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手术的成败,通过提高分级岗位制的合理性设置,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合理的绩效管理,更能够促进手术室资源的有效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1]。我院根据手术室管理实际情况,结合存在的问题,实施绩效管理和分级岗位制,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我院手术室护士共计21名,年龄22-50岁,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10名,护士4名。从2016年6月开始试点工作,评价标准为患者术后满意度和护士的综合素质评价。选取2016年6月前后300例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016年6月之前为对照组,男性176例,女性124例,年龄均在22-70之间;6月之后为观察组,男性患者186例,女性患者114例,年龄在21-79岁之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1.2方法。1.2.1分级岗位制。手术室护士共计21名,所有人员实施分级岗位管理,设立A、B、C3个岗位职责及权限,人员具备所需资质和条件[2]。A岗为管理岗,协调管理各项工作,培训、考核。手术安排和护士排班等[4]。B岗位为责任岗,是护士主要岗位,B岗位分为3个层级(1、2、3级),B3护士是刚通过护士资格考试,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能够配合完成基础手术。B2护士是满3年及以上,担任大型手术护士,可以指导进修护士的配合工作,负责实习护士带教工作[3]。C岗位为辅助工作,根据手术室的实际情况需求,负责手术设备及物品的管理供应,清洁消毒等。各类物品的缺失查补、申报统计[5]。1.3观测指标。观察两组新生患儿PICC护理工作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主要包括液体外渗、堵管、断管、感染等。计算两组新生患儿风险事件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满意度变化。实施手术室岗位分级和绩效管理1年后,随访300例患者,调查满意度,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工作人员素质综合评分比较中,对照组为(90.08±3.22),观察组(98.03±1.99),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3讨论经过实施了绩效管理和分级岗位设置后,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分级岗位制优化了团队结构,能够使各职位人员各司其责,做到人尽其才,绩效管理和岗位分级实施后,工作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显著提高,实施多劳多得原则,使手术室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被合理激励后,工作能力也被提高了[6]。绩效考核制度能够促进团队的高效运行,打破了原有的绝对平均分配机制,工作质量评价不再仅限于科室内部评测,采取了医院、科室和患者的综合数据,使得绩效考核能够更加有效地调动人员积极性。绩效管理的实施,提升了患者的满意率,手术的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7]。年度绩效考核的实施,使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不仅仅局限于各工作人员单独的绩效考核,近年来,随着医院等级评审中运用规范化及信息平台,对手术室工作人员提出了业务素质、风险防范及时等多方面的要求。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得到了更加健全的规范[8]。绩效管理结合分级岗位的设置,使得管理流程更加合理化,能够弥补管理中的缺失,专职人员要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并且需要通过实际情况来改进护理绩效管理体系,进一步努力提高手术室管理的效果。

作者:苏彦凤 张齐娟 单位: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顾金华.绩效管理结合分级岗位设置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6,37(3):273-275,279.

[2]刘晓瑜,吴素清,陈小丽,等.绩效管理结合岗位设置在手术室管理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22(5):187-189.

[3]柴艳红,张红梅,田革新,等.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方法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28):292-293.

[4]周庆梅.绩效管理流程在提高手术室管理效能中的作用[J].医药前沿,2014,23(6):388-389.

[5]马杏娟,王许平.手术室层级认定与岗位说明[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21(11):213-213.

[6]王海燕.手术室护士岗位管理的方法与体会[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18(5):169-170.

第9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 ;原因分析;质控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631-02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不断改革创新和新业务、新设备的不断发展,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分析总结手术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防范措施,才能确保手术治疗的安全顺利进行。

1 手术室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1.1 制度不健全或许多旧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添加新内容。

1.2 技术风险加大。

1.3 基本护理方面:如手术安置不科学导致局部组织或骨隆突处长时间受压发生压疮;接送患者出入房门时保护不当导致患者头部或手足出现碰伤;在手术过程中因约束带过紧或双上肢外展过度,导致局部神经长时间受压而影响神经功能等等因素。

1.4 用药安全隐患:手术室护士药理学知识欠缺,对部分药物的药理作用、给药途径、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不了解,在紧急情况下不能够及时用药或者用药错误而导致不良后果;

1.5 查对方面隐患

1.5.1 接病人时查对错误以及患术前紧张使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等,易发生接错患者或将患者放错手术间。

1.5.2 送病人时未与病房护士做到床头交接或交接不仔细,导致护理差错。

1.5.3 手术安全核查询问不仔细导致患者发生某些药物过敏反应。

1.5.4 手术物品准备不全延长手术时间。

1.5.5 较小手术物品清点不够严谨,个别护士存在侥幸心理,易造成异物遗留体内。

1.5.6 因责任心不强或查对失误造成病理标本错放、错送甚至遗失。

1.6.6 术中巡回:因巡回护士过多填写文字记录,观察患者状况及用药不及时而存在隐患。

1.6.7 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高声谈论或仪器设备噪声影响患者安全感。

1.6.8 手术记录书写不够严谨。

2 解决对策

2.1 完善手术室各种岗位职责及制度,及时修订旧制度,添加新内容,用规章制度规范医疗行为。加强护士法律知识教育,树立法律意识,树立起医疗纠纷重在防范的观念。

2.2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等,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3 加强日常工作的检查和责任心教育,在接送患者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防止受伤。科学合理安置。严格管理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对小儿、老年人、体弱者加强巡护,做好保护措施,防止差错的发生。

2.4 严格用药管理制度,认真进行查对和交接,加强药物知识培训,树立用药风险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严格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增强责任感,规范护士用药行为。在麻醉诱导前尽可能将抗菌药物滴注完,必要时开通两条通路。在用药过程中认真查对及时巡视,与医生、麻醉师进行沟通,避免及减少药物使用中的安全隐患。在抢救患者时,认真执行抢救制度,大声复述口头医嘱,与麻醉师共同核对无误再执行,并保留安瓿、药瓶备查,及时记录用药过程。术中如需输血更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认真检查血液质量、日期 及有无污染,与麻醉师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并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输血完毕,保留冷藏血袋48小时备查。

2.5 查对方面:

2.5.1接病人时要严格按照查对要求逐项进行查对,注意询问方式,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避免接错或放错手术间。

2.5.2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如是否拔牙、漂唇等,消毒液是否过敏等。

5.3进入手术室后要严格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要求进行“三方”核对,即巡回护士、手术医师、麻醉师,在麻醉实施前共同核对病人基本情况、皮试、是否体内值入物、术前用药、过敏史、麻醉手术知情同意等;手术开始前,再次核对患者基本情况、物品准备情况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再核对各手术物品清点、用药等,以确保每一个细节不出任何问题。

2.5.4术中输血、用药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保证输血用药安全。

2.5.5手术物品清点严格执行清点制度,在手术前、中、后由巡回护士、洗手护士分别共同清点两遍,并认真检查无菌物品是否合格,术中器械是否齐全

2.5.6加强病理标本管理,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相互督促,保证病理标本送检无差错。

2.6 巡回护士及时观察患者情况、用药反应及手术进程,及时补充手术用物,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紧张惧感,使其更好配合手术。及时关闭吸引器等噪声源,保持安静手术环境。

2.7.及时准确规范填术护理记录单,严禁涂改、漏记、误记,灭菌指示卡、植入产品标签必须粘贴在护理记录单上。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书写质量。

2.8 送患者回病房,加强护理,防止管道脱落、返折等,应与病房护士认真进行床头交接,包括生命体征、切口敷料、麻醉情况、手术基本情况、术中用药等情况,做到安全护送,清楚交接。

2.9 关心体贴护士,减少社会心理因素带来的危害,使护士以良好的状态完成工作,减少差错事故的潜在危险性。

2.10 科学质控管理,加强日常检查与监督,定期召开安全质量管理会议,分析护理隐患原因,找出对策,提高手术室护士安全质量管理意识,杜绝或减少护理安全隐患。

第10篇

关键词:手术器械;消毒;标准化管理

ISO国际质量管理的核心是无缺陷管理,注重过程控制与持续质量改善。规范手术器械、消毒、敷料准备以及灭菌,产生一套具有标准操作规范与高效率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1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

为了确保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可以适应工作需要,把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流程,需要对岗位技术含量与护理人员的体力、业务技能以及教育水平进行评估,按照实际工作量,确保岗位配置的合理性,吸收高学历与年龄的护理人员,老中青护士的比例应为1:2:3,保证护理人员结构的合理性。定期轮换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人员,加强手术器械使用与保养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掌握手术室的全部工作流程,完善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工作技能。

手术开始之前,器械护理人员以及巡回护理人员要清点回执单上的器械名称以及数量,清点无误后在使用者的位置上进行签字,如果出现器械数量与器械种类不一致的情况,就要在30min中和手术室器械室的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查明原因并解决。使用手术器械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要再次进行手术器械清点,确认无误后把器械清点回执单放到器械筐中,把手术器械放到指定区域,安排专人把手术器械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污染区。在器械清点回执单上表明感染手术,使用包布将手术器械进行包裹,并在包布外表明感染的类型。

手术器械要在清洗机中接受酶洗、漂洗以及上油与烘干,清洗后将手术器械送至清洁区,清洁区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整理与分类。按照手术器械的名称放进清点回执单,表明整理人员的姓名,然后对手术器械进行打包与灭菌。

手术器械灭菌后根据器械标签将器械放到指定的位置进行分类和储藏,手术之前手术间护理人员要利用电话通知消毒供应中心,通过清洁区的直通电梯将手术器械送回手术间。

2管理对策

把手术器械纳进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后,手术室护士非护理性的操作可以得到有效的减少,提高了手术器械消毒的专业化以及程序化。同时可以确保手术室的护士有更多精力与时间提高自身的专科业务质量与技术。增强围术期病人护理与健康鉴于,不但可以提升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还能有效的推动手术室全面护理工作。发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的作用,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拓宽消毒供应中心服务的范围,增强专业工作内容的全面性,进一步提高消毒供应学科的发展。

环节管理是提高无菌物品质量的重要条件,增强环节管理还能有效的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按照手术的具体要求,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人员进行手术器械分类与操作,提高手术器械与物品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符合标准,降低物品交换的次数,提升工作的效率。

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便于手术器械集中管理,可以减少手术器械清洗设备的投资,能够节省成本,同时还能增加手术间,实施更多的手术。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还能促进消毒供应中心消毒、清洗设备的充分利用,增强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效果,发挥消毒供应中心的特点与作用。

消毒供应中心比较独立,除了增强器械的学习之外,还要对中心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与技能培训,提高中心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中心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还要熟悉掌握手术室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工作流程,便于配合与支持,进一步推动消毒供应中心的快速发展。

3结论

标准的可衡量性与控制对象量化的指标为质量控制,为了细化工作流程,对器械交接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清洗与灭菌缓解的质量控制工作,可以在手术室的污染区、消毒中心的污染区、无菌区和清洁区构建交接登记制度、清洗质量标准、灭菌质量标准、岗位职责以及奖惩制度。增强工作流程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规范性,确保工作质量的同时,也要提高工作衔接的畅通性,连通与融合手术室器械与消毒中心的衔接,减少手术室护理人员非护理的操作时间,增强手术间使用的频率,对器械的灭菌与清洗实施集中管理,降低分散处理造成的污染与伤害。

参考文献:

[1]钱黎明,王雪晖,钱健. 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的探讨[J]. 中华护理杂志,2009,05(01):465-466.

[2]郑艳芬. 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3,27(23):250-251.

第11篇

【关键词】 手术室敷料包 供应室管理

我院为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实际开放病床400张,每天手术约20台。我院供应室于2006年11月开始已实施手术室器械集中供应室清洗、包装、灭菌。过去手术室的敷料包还是由手术室自备包装,送到供应室灭菌,由于手术室没有专职人员配包包装,经常不能及时配包,导致拖延送至供应室灭菌,从而影响供应室工作质量;还导致供应室不能及时灭菌敷料包,不能及时供应手术室的使用需求,影响了供应室的工作效率。自2010年3月开始,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通过合理管理方法。九个月来,已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环境、人员与资源的安排

1.1.1在供应室的清洁区内设置一间敷料包装间,供应室的敷料包装间与器械包装间单独分开使用,避免敷料包装间的棉絮污染器械。

1.1.2供应室配备一名工人专门负责手术敷料包的包装工作,另外安排一名工作人员给予协助折叠包布等工作。

1.1.3手术室用的敷料包布全部由供应室负责从医院物资仓库领取,送往车缝纫间制备。

1.2工作流程

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改变了过去手术敷料包由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内进行包装的工作流程,敷料包布由洗涤部洗净后直接送至供应室敷料包装间,由供应室专门人员打包、灭菌,再由供应室人员用专用的灭菌物品车把灭菌敷料包送往手术室无菌物品存放间。

1.2.1健全岗位职责

科室制定岗位职责,要求配包人员当天工作时间配备第二天手术室24小时内所需要的各种敷料包:要求每天上午8:30分前,手术室必须把需要使用的敷料包清单送至供应室,配包人员根据清单把待灭菌敷料包送至灭菌室高压灭菌,同时把清单交给消毒员;下午3:00前,手术室必须把下午敷料包清单送至供应室,配包人员根据清单把待灭菌敷料包送至灭菌室高压灭菌,同时把清单交给消毒员。消毒员除了负责敷料包的灭菌外,必须负责手术敷料包清单的数量落实。

1.2.2强化人员培训

要求配包人员掌握手术室所需要的各种敷料包的包布、敷料、手术衣、孔巾、方巾、中单等名称,掌握敷料包的用途,掌握各种包布的折叠方法,包装的方法。明确包布一用一洗,包布必须干燥、清洁,不能有破烂,不能有补丁。

1.2.3建立各种敷料包配置常规卡

配包人员根据敷料包的配置常规卡配包,在每个敷料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贴灭菌标识,标识的内容包括敷料包名称、灭菌炉号、炉次、灭菌日期、失效日期、配包人员的签名。

1.2.4包装

手术敷料包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由二层包装材料分两次包装,包外使用专用胶带封包,封包必须严密,闭合性完好. 敷料包的重量不宜超过5公斤, 敷料包的体积不宜超过30cm×30cm×50cm。

1.2.5灭菌

消毒员根据待灭菌物品的不同材质分类分批次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并做好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灭菌后物品用专用清洁车送往手术室无菌物品存放间。

2 体会

2.1保障手术室敷料包的使用需求

以往手术室用的敷料包由手术室护士利用术后空隙时间打包,包装好后用车送到供应室灭菌,如遇到手术室护士连台手术,不能及时打包,从而影响手术室的敷料包不能得到满足的使用需求;实施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后,供应室配备了专职的工人打包,保障了敷料包的打包,保障了供应室能及时灭菌,从而保障了手术室敷料包的使用需求。 转贴于

2.2手术敷料包得到质量的保障

以往手术室的护士打包,因为非专业性人员操作,包装的质量常有不规范的现象,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后,供应室专职人员打包,体积、体重得到严格的控制,有利于高压蒸汽穿透灭菌的保障,包装的密封性,包装的灭菌标识更好地体现出专业性的规范。

2.3有利于手术室空气净化

以往手术用的敷料包都在手术室的供应区内准备,而在包装敷料时会有许多纤维绒,从而影响手术室空气质量。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有利于手术室空气净化,从而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

2.4减耗增效

以往有时因为手术室护士不能及时打包,不能及时送到供应室灭菌,而供应室使用中的高压灭菌锅炉不能接着连续次序装载灭菌而开着机器等待,有时手术室护士打来一个电话告知:现在没有时间打包,等到晚上再打包灭菌,从而增加了机器的能源损耗,增加了供应室消毒员的工作超时数,增加了医院财费、人力的支出。现在手术室敷料包与器械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有利于供应室消毒员合理安排灭菌物品的时间、次序,提高供应室工作效率,有利于高压灭菌器的节能耗源,有利于机器延长使用寿命。

2.5合理使用资源、人力

以往手术室用的敷料包布、器械包装包布由手术室负责从医院物资仓库领取送往车缝纫间制备,由于非专业性操作,包布往往不能得到满足的使用需求,也是造成手术室护士不能及时打包的原因之一,同样也影响供应室打器械包的使用需求。现在手术室用的敷料包布、器械包装包布全部由供应室负责领取使用,既保证了包布的使用需求,同时也保证了包布的一用一清洗的要求。手术室护士脱离了器械清洗、打包等工作,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手术配合当中去,即节省了人力,又发挥了专长[1]。供应室的专职人员也同样发挥自己专业特长。体现了专业人员做专业性的工作优势和充分合理利用人力,物力,减少医院成本支出[2]。

3 小结

早在2006年,我科已开始实施手术器械集中供应室清洗、包装、灭菌,保障了手术器械的清洁灭菌质量。2010年3月开始全部实施手术器械、手术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即符合卫生部于2009年4月1日的强制性卫生行业的3项标准要求,也保障了手术器械包与手术敷料包的质量和使用需求。经过九个月的探索实践后,对供应室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正体现了专业性的工作由有专业的人员从事的理念,同样也减少了因为手术室敷料包不能及时送至供应室而影响灭菌质量和手术的需求。

参 考 文 献

第12篇

关键词:五常法;手术室护理;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五常法是指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最初发源于日本企业,已在临床逐渐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3]。随着现代医学诊治水平的提高,及医生对手术室护理要求日趋完美,为了加强和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水平,使护理服务更快捷、准确,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故将五常法细化到手术室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有病床800张,手术室为层流洁净手术室,有护士30人,涉及的各科手术多,工作繁重,管理复杂。

1.2方法

1.2.1总方法 成立"五常法"活动和考核小组组织全科人员参加学习五常法相关知识,树立理念,并针对目前科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按照"五常法"的要求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管理。

1.2.2具体方法

1.2.2.1常组织 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基础护理、手术室护理技能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内容,技术过硬、工作认真负责为首要的护理要求。因此,我科室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手术室的护理,以提高业务水平。遇到特殊或疑难患者当天即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向医疗请教或会诊;组织晨会学习、周学习、月学习,积累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提高了临床护理水平;组织培训考核护理技术、专科护理技术、各种穿刺技术、抢救技术。

1.2.2.2常整顿 根据手术室护理工作要求,拟定专科护理质量标准,护士长一日五查,检查质量标准的落实,对护理人员的存在问题和工作流程经常进行讨论整顿;针对低年资护士,经常整顿工作作风,加强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法律知识方面的教育,实施亲情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经常采用自评或互评的方法评价,广泛征求患者、家属、护士的意见,对于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所在,整顿出改进措施;手术常用的仪器、设备按照规定定位、定量,摆放整齐,明确标示;做好手术间物品、仪器登记、外借记录,以方便使用。

1.2.2.3常清洁 清除手术室的污物,保持工作环境和仪器的清洁,手术30 min前开启层流系统;仪器、设备保持清洁,使用后终末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做好仪器手术后的消毒、保养和维修工作,确保下次手术正常使用,做好污水、血液污染仪器的清洗、擦拭、消毒工作,可浸泡消毒的配件先浸泡后再消毒。做好一次性物品处理工作,避免再次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1.2.2.4常规范 规范护理工作标准及考评办法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严格按标准进行管理。选派护士骨干外出进修学习,带回先进管理理念融入标准中,适时更新管理流程,让护理人员的行为更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不断重复前面所讲的"三常"。规范手术间仪器放置、登记,定期检查、检测仪器功能;使各种抢救器械始终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物品药品的规范管理,减少因个人主观因素所造成的错误事件发生;护士长定期按工作标准及考核办法检查规范落实情况,按绩效明确的奖惩。

1.2.2.5常自律 要求手术室护士按照"五常法"理念,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本职工作。护士长首先以身作则,坚持运用"五常法"管理,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坚持一日五查制,点患者、重点护理人群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护士、医生、患者、家属沟通,及时解决隐患;责任护士做好自律,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自觉的完成本班工作,与优质护理的绩效奖惩兑现;叮嘱患者家属自律,遵守医疗秩序遵守医院规章制度,配合医务人员管理患者;患者同样自律,根据自身疾病特点,按照医生、护士的要求配合手术进行。

2 结果

五常法实施后,患者满意度由90%提高到98%,医生对护士满意度由89%增加到99%,实施前后满意度差异显著(P

3 讨论

五常法在临床应用较多,通过结合骨科、儿科、内镜中心等科室的具体情况,该方法得到了很好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5-6]。

手术室是关乎全院急救和所有外科科室诊治的重要科室,所以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和手术室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均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无疑为患者的诊治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6]。护理管理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护理工作者业务水平的提高。我们将五常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适应了现代护理的要求,使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与水平[4]。我科实施"五常法"之后,取得了如下良好效果:首先,促进护理工作人员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工作自律性形成,改善了护理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和专业技术水平;其次,根据规范管理,并对手术室人员进行业务和管理培训,手术室仪器管理到位,标示清晰,摆放合理;手术室事故发生率大大降低,促进了护士与医师的配合,增进同事合作,减少摩擦与工作失误机会,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手术患者、手术医师满意度显著提高,手术室护士对工作满意度大大增加,为患者的手术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

总之,该方法高效、执行力度强,为护理管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因为有正确的理念和共识,按照规范办事,从而为医护,为护患,为护士与护士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减少工作失误与意外的发生,有效的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提升了医院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全小梅,范丽英. "五常法"在内镜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19):4047.

[2]邹丽君. 护士长运用五常法在骨科优质护理病房规范化管理实践[J].吉林医学,2013,34(3):7089.

[3]宋科,周俊英,侯晓丽. 五常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7):286-287.

[4]郝敏. 护士长运用"五常法"在骨科优质护理病房中的规范化管理[J].医学与社会,2015,6(28):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