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

时间:2022-12-14 12:48:41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

第1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核算

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任务是:执行国家有关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工程预算定额和施工预算、成本计划,核算施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计算工程和产品、作业、材料的实际成本,及时提供可靠的成本报告和有关资料,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任务

执行国家有关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工程预算定额和施工预算、成本计划,核算施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计算工程和产品、作业、材料的实际成本,及时提供可靠的成本报告和有关资料,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施工企业成本核算首先要求施工企业竭力按照季度计算建筑安装工程成本,资金充足的施工企业也可以按照月季计算,同时,当期工程、作业、产品以及各种成本的消耗费用必须与工程量、作业量、产品量以及所采购的材料数量的起讫日期相吻合;其次,施工企业应做到实际核算,不能用预算、估计以及计划成本等来代替实际成本,在进行施工企业实际成本核算时必须严格按照,当期工程、作业、产品以及各种成本的消耗费用来计算工程量、作业量、产品量以及所采购的材料数量所用的实际成本.再次,施工企业须巩固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制定一套以财产物资的收支、核查、整点等为核心的财务制度,同时,应不断的完善计量检测制度,引进更为精确的计量监测设施,为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施工企业成本核算分析

1.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产品、作业和材料成本核算

施工企业内部独立核算单位在产品生产、工程施工等各种所需费用的过程中,应建立明确详细的账目名册,以便会计部门更好的对成本费用进行有效核算。

建筑安装工程成本核算的有关规定为施工独立核算的施工企业提供了模板,施工企业内部独立核算应根据项目的大小、成本核算对象归集来进行分配生产费用,并且按照产品的实际库存数量计算产品所需的成本。

2.机械施工和运输单位作业成本的核算

内部独立核算的机械施工和运输单位(如机械站、运输队等)一般应以施工机械或运输设备的种类(大型机械设备以单机或机组,小型机械设备以类别)为成本核算对象。

内部独立核算的机械施工和运输单位一般应当设置人工费、燃料及动力费、折旧及修理费、其他直接费和管理费五个成本项目。

3.材料供应部门材料成本的核算

材料供应部门应当按照下列方法确定材料成本核算对象:比重大、价值高的材料,以材料的种类或规格为成本核算对象。品种繁多、价值较低,而且比重很小的材料,可以将不同类别的材料适当合并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材料供应部门一般应当设置买价、运杂费和采购保管费三个成本项目。买价:包括购入材料的原价和供销部门手续费;运杂费:包括自购买地运至工地(施工现场堆存材料的地点)或仓库所发生的包装、运输、装卸及合理的运输损耗等费用;采购保管费:包括为组织材料采购、供应和保管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如采购和保管人员的工资、应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及工会经费、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具用具使用费、劳动保护费、检验试验费、材料整理及零星运费、材料盘亏及毁损等。采购保管费的内容应与国家规定的材料预算价格编制办法所列费用项目相一致。

直接用于工程施工的各种材料,凡能够确定受益成本核算对象的,应直接计入受益的成本核算对象;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使用的材料,应确定合理的分配标准,在受益的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租用周转材料的租赁费,应直接计入受益的成本核算对象。使用自有周转材料的摊销价值,应按规定的摊销方法一次或分次计入受益的成本核算对象。

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在计算工程成本时,必须将耗用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一般应当按照材料类别进行核算,不能将所有材料都使用一个综合差异率。材料的类别由主管部门或企业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和加强管理的要求自行确定。

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期必须与成本计算期相同,按期分摊,不得在年末一次计算。耗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材料可以按上期的差异率计算外,都应使用当期的实际差异率。

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耗用材料实际成本的计算方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分批实际法”中选定一种。

施工现场储备的材料,应当作为企业库存材料处理,不得计入成本。

实际耗用的材料,必须按成本计算期内实际耗用的数量计算,不得以领代用。已领未用的材料,下期不用的,应及时办理退料手续;下期继续使用的,要办理“假退料”手续。

工程竣工后,应将剩余材料退回仓库,已经计入工程成本的,要冲减成本。现场回收可利用的废料,按可利用价值或回收价值,冲减成本。

4.成本核算的组织

企业应当根据成本管理和内部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建立相应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加强成本核算工作的领导,配备必要的成本核算人员,认真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并实行成本核算责任制。

实行公司、工区、施工队三级成本核算的企业,施工队(或车间,下同)根据工区(或工程处、厂,下同)下达的成本指标,结合施工生产过程的特点和经济责任制的要求,核算工程、产品、作业的直接费用,或包括管理费在内的实际成本,按时向工区提供成本核算资料。工区汇总核算工程、产品、作业的实际成本。公司汇总核算全部工程、产品、作业的实际成本。实行公司、施工队两级成本核算的企业,施工队核算工程、产品、作业的直接费用或实际成本,按时向公司提供成本核算资料。公司汇总核算全部工程、产品、作业的实际成本。实行公司集中核算成本的小型企业,施工队按时向公司提供成本核算资料,由公司核算全部工程、产品和作业的实际成本。企业应当按照费用归口管理的要求,核算各职能部门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严格控制费用开支。企业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班组经济核算,本着干什么、管什么、算什么的要求,采用简使可行的核算形式和方法,核算班组或个人直接掌握的单项消耗指标。企业在做好工程、产品、作业和材料成本核算的前提下,有条件的企业,应当结合投标承包、投资包干、内部分级承包等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的需要,核算各种专项成本,加强成本考核,不断降低成本。

5.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第2篇

成本会计的含义就是通过核算某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有费用得到的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会计方式。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为成本核算。而成本核算作为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指在会计制度的指导下,准确计算出企业生产中产生的成本,进而为企业实施会计管理提供参考的依据。

2、工业化企业应用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2、1有助于降低现代工业化企业的成本

成本会计是基于企业成本管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会计类别,它主要的使命就是帮助工业企业开展成本控制,通过一系列管理方法与管理技术,管理工业化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所有成本消耗的价值,合理且严格地控制各种费用支出。

2、2为工业化企业的管理决策和市场战略提供参考与指导

对工业化企业而言,科学和合理的管理决策和市场战略至关重要,它关系着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势态,特别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市场背景下,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工业企业必须要合理制定自身的管理决策和市场战略。所以,现代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不仅可以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还可以为制定管理决策和市场战略提供参考与指导,提高管理决策、市场战略的科学性、合理性。

2、3有助于改良现代工业企业体系结构

现代工业企业的体系结构非常复杂,因而各种人力、财力、物力消耗会随之上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合理的改良内部体系结构有助于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分配,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运行质量,降低企业在运行过程当中的成本消耗。

3、工业化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的一些问题

3、1管理层的成本核算意识有待提高

就目前而言,还有个别现代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开展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为管理层缺乏成本核算意识。主要表现在个别管理层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清楚地认识在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和意义,未将成本核算纳入企业管理重要日程中,以至于在成本核算中常常出现失误,变向地增加了现代工业企业的成本负担。另外,还有个别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其专业素养不够、专业能力不强,无法有效地核算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忽视了成本问题,会计行为有待规范,这也是导致企业收益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2现代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范围过窄

我国还有很大一部分的现代工业企业在开展成本核算时过于关注自身生产产品时所需的成本,忽视了对产品生产之前的规划、设计阶段以及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产生的成本,但是这些均属于企业生产成本范畴。对现代工业企业来讲,产品生产所需的资源正在不断降低,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跟劳动时间的降低也导致产品的制造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比例下降。

4、现代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运行对策

4、1提高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层的成本会计核算意识

作为现代工业企业的管理层,其自身必须深刻意识到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实现成本核算制度的细化,如此才能更好地核算出现代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成本。而从事会计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在成本会计核算时,能够全面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正确运用科学的核算方法提高现代工业企业的经营效益。

4、2扩大现代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范围

现代工业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常常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切不可仅仅重视对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的核算,还应该重视企业在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中制造费用的核算,并充分结合考核工作开展整体性处理。

4、3借鉴国外先进核算方法

西方成本会计发展成熟,特别是随着系统工程、战略管理、限制理论、电子计算机等被广泛应用于成本会计后,逐渐形成了新型重管理的经营成本会计。我国要充分借鉴西方这些先进的会计成本核算办法。

5、结束语

对于现代工业企业而言,成本会计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意义,通过成本会计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开支提高其盈利能力、为管理决策和市场战略提供参考与指导、帮助改良企业体系结构,因此必须要重视现代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并不断加强对现代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策略的研究與实践力度,提高现代工业企业本会计工作的质量与有效性,保障企业实现长远、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世鹏 郑平武 何国田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 成本核算 管理控制对标管理

1、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及目的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和控制范围包括了生产经营的所有经济活动。核算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费用的综合,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及其他生产成本。成本核算的管理与控制是一种事后控制的成本预算管理措施,强化成本核算的管理与控制,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管理部门制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可作为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绩效考核的基本依据,还可为企业产品定价提供数据支撑,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监督审核,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但是成本核算要坚持重要性、一致性、权责发生制、合法可靠性、相关性的基本原则。通过合理有效的成本核算数据的反映,促进企业各个环节的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从而提升竞争力。

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成本核算对象和范围不准确

只有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和范围,才能落实成本核算的基本措施,才能保证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合理化、科学化的数据支撑。成本核算的对象和范围不准确,会让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与控制失去意义,造成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性不足,导致根据此成本核算数据制定的相关经营决策方向偏差,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企业如果长时间使用不够严谨的成本核算数据作为企业决策的依据,会导致企业管理混乱,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经营效益下滑。

2.2、操作标准灵活性缺乏

目前,成本核算因为缺乏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具体的操作规范,在具体的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与控制过程中,各企业都是按照自身制定的操作规范执行,导致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及控制具有不确定性和缺乏灵活性。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与控制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根据企业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成本核算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不同类型的企业也会因为经营理念的差异,造成成本核算管理及控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现阶段,在部分企业内,仍然存在部分成本单独列出,不划归成本核算体系的现象,导致企业核算成本类别不清,数据不准,成本核算数据不够真实的情况发生。

3、成本核算管理及控制的改善措施

3.1、强化成本意识,确立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切实落实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及控制的相关措施,则必须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控制的基本意识,牢固树立成本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企业要想获得竞争力的优势,必须要尽量提高产品质量,控制产品生产的成本支出,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对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将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控制的理念贯穿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这才是保证成本核算管理控制能够落实的基础。要想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则必须认识到成本核算对于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带来的正面影响,改善目前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及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工业企业要实现科学化的成本管理,则必须全面提高成本核算管理控制的重视程度,让企业所有员工都具备并强化成本核算管理意识。

3.2、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控制体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健全工业企业现代化的成本核算体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实现企业成本核算的深入管理及控制,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控制体系必不可少。即通过成本控制与管理,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数据反馈到成本中心,从而实现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通过成本核算的作用,监督和考评预算与成本的实际执行状况,发现执行过程中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优化改进,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持续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高效运行。

要实现成本核算的监督,则必须要对生产经营状况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控并记录,协助相关部门建立规范化的成本管理。除此之外,企业还需建立完善成本核算的责任机制,让每个部门、每位员工都明白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一个责任明确的成本控制体系。

3.3、成本核算管理及控制方法的改善

改善企业成本管理及控制模式是改善成本核算管理及控制方法的前提。要实现对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管理及控制,则必须先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和范围,再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以及核算对象的属性差异,对其进行分类区分,然后根据分类进行数据分析整理,才能确保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成本核算的方法并非一成不变,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要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状况的成本核算规范。如企业可采用对标管理的方法对成本核算实施管控。

所谓对标管理,即企业以行业内外一流企业为标杆,与标杆企业比较分析,并对其进行判断,通过学习先进经验来有效解决问题或不足,进而赶超标杆企业,追求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

(1)首先要加强领导管理、建立成本核算对标组织机构

为实现对标管理,则要成立成本核算对标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各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对标管理,组织制定和修订相关文件;协助组织制定和修订对标管理指标以及标杆体系,指导开展各项对标工作。

(2)对标管理实施

第一阶段是对标。各小组收集、汇总和整理反映成本管理指标,针对成本管理全面分析,查找薄弱环节。寻找标杆,寻找与管理能力相近、发展阶段与本企业相近或略微领先企业作为对标对象,根据小组的需要确定各小组标杆对象内容。最后,对照分析。将寻到的标杆楷模与小组进行全方位对照分析,分析研究标杆楷模之所以能够创造优秀业绩、达到优秀水平的原因,对比分析自身的表象差距和构成差距的深层次原因。

第二阶段是达标。安排时间,制订相关措施。根据与标杆间的差距、工作不足等问题,领导小组要提出整改计划,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积极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整改措施,学习标杆先进经验,检查、审视对标成效,争取达到标杆先进水平。

第三阶段是创标。对标管理的目标是不断变化的,对标管理是一个渐进过程。每轮达标完成后,需评价对标管理实效与预期目标的差距,认知分析原因。在循环结束后,应当重新检查成本核算对标管理目标,不断调整标杆,谋取更大发展,进入下一循环。

(3)考核奖罚

定期对各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如发现制度缺失、岗位不作为等现象,对各组组长进行处罚,并记入档案。对对标管理好的小组、个人,定期给予奖励。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深入管理及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管理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成本控制的具体职责,让企业员工明白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才能保证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严谨、科学的依据,促进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丽娜.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深入管理及控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6):191-192.

[2]王红梅.浅议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深入管理与控制[J].新财经(理论版),2014,(2):150-150.

第4篇

关键词:工业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140-02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工业中小企业是指从业人员1 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 000万以下的中小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 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成本核算作为企业管理和财务决策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期间成本的对称,产品成本是指可以计入存货价值的成本,包括按特定目的分配给一项产品的成本总和。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特点、生产经营组织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具体确定成本计算的方法。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中小型企业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中小企业一般选择品种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要求按订单生产,也可采用分批法。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汇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分步法很明显不适合中小企业。现行工业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及建议改进措施如下:

一、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工业中小企业较少配备专职会计,使用兼职会计现象比较严重。工业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知识老化现象严重,知识更新较慢,远不能适应现代会计核算的需要。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差,缺乏职业道德,知识和能力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只具有应付日常业务的能力,缺少会计业务的整体组织和综合分析能力。致使工业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弱化现象日趋严重。因此工业中小企业要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树立创新意识,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工业中小企业要加强后续教育,不断增加新知识的培训,组织以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各基本环节的规定和要求。

二、成本核算程序不科学

工业中小型企业因受到财力、物力和人力的瓶颈,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影响。财务决策能力、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控制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在生产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辅助核算部门没有独立核算;车间物流划分不明显;传递手续不完善而导致数据失真;车间生产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区分。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符合其管理的需要,同时也决定了他们大多数应使用实际成本法,而不会采用标准成本法或其他的成本核算方法。

三、成本计算对象不规范

从企业看,为使将来生产销售产品的耗费能够计量,从而与其收入相配比,必须正确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这对任何一个生产有形产品的企业都是必要的。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为了解决成本、费用由谁来承担的问题。但有些工业中小企业对这个问题看得并不重要。它们在成本核算中不管生产产品的品种和规格有多少,统统按一个成本计算对象来核算成本,结果必然是不管各产品耗费工料费的差别有多大,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却都相同。但由于各种产品的销售价格并不一样,因此计算出的损益就不真实。对此,工业中小企业要规范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在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既要适应企业生产技术与生产组织的特点,又要满足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于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企业,应以每种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分别计算产品成本。对于同时生产几种产品而且每种产品又分多种规格时,应以每种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采用品种法核算产品成本,然后采用系数法核算品种内不同规格产品的成本。对于生产主要产品又兼营生产少量副产品的企业,应以主要产品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再用适当的方法计算产品成本。如果副产品数量较多,也可以每种副产品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

四、费用分配标准不适当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耗费的费用,应选用适当的标准进行分配,合理地计入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的成本计算单中。但有些中小型企业不管分配什么费用,一律用工人工资作为标准,而实际上这些共同费用并不都与工人工资有关。对此,工业中小企业要选择适当的费用分配标准。对于不同的共同费用应采用不同的分配标准。具体而言,一是合理选择分配标准,分配标准与所分配费用的多少应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二是要简便,作为分配标准的资料易于取得,计算比较方面。如,动力费一般与机器工作的时间有关,应采用机器工时作为分配标准。辅助材料一般与产品所耗原材料重量、体积等发生联系,应按产品重量或体积作为分配标准。制造费用可采用生产工时,也可采用工资标准进行分配。

五、月末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计算不准确

有些中小企业,不管在产品有多少,一律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当期所有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无所谓。这样必然会造成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的时候,当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产成品成本就会虚增。而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的时候,由于完工产品数量大,产成品成本又会很低,人为造成成本不实。因此工业中小企业要科学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很多,如何选用,则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特点和在产品的具体情况,不能脱离企业实际而盲目地选择哪一种。当各月在产品数量很少,月末在产品成本计算与否对完工产品影响不大时,可以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当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且数量变化较大,但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时,为了简化手续,月末在产品成本可只计算直接材料一项,如果企业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各月末在产品变化不大时,可按定额成本法或定额比例法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如果月末在产品较多且数量变化较大时,也可以用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六、科目设置简单化,成本信息不真实

在工业中小企业中,将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合并为一个成本科目,导致成本费用归集混乱,无法反映真实财务状况。此外,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比较小,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基本相同,除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他项目不归属到具体某一产品,其核算的产品反而失去真实性。因此工业中小企业要加强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制度;制定工时、材料的消耗定额,加强定额管理,建立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

第5篇

工业企业核算生产成本、进行内部控制,通常体现在产品研发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以及售后反馈等过程中。产品设计研发阶段,要对开发成本、设计成本、采购原材料成本、工艺设计成本、设计者人力成本等予以充分考虑。要制作清单,将能够想到的支出罗列其上,制作出大概的预算,为后期工作提供基础依据,这样产品在生产时就能具有一个标准,以降低不必要的支出。这种控制属于事前控制,能够增加工业企业生产的整体水平。产品生产阶段,对成本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包括人工成本、机器损耗、原材料成本和各部门的流转费用和管理费用等,例如我单位“燃料动力”占生产成本的10%,就应该以此为基础适当调整和增加。最大程度的运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管理各个生产环节,可以及时准确的计算成本数据,并对各个细节进行控制。不但有助于完成产品成本的控制目标,也有利于贯彻和实施产品设计方案。产品销售环节中,成本支出项目比较简单,重点控制产品促销费用和运输环节产生的费用。促销方式通常是运用宣传工具进行营销,以及重新包装产品进行再销售,由此产生的费用纳入到成本核算的内容中。所以在销售环节要对促销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让企业获得更多利润。产品销售反馈是一种事后控制,了解客户对产品的感觉和态度,并积极开展维系客户的相关工作。例如提高产品售后服务,重视用户体验,逐步提高客户对产品的忠诚度和好感度,进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环节特别重要,不能随意压缩必要的费用支出,让客户产生不满情绪,否则即使运用再多的成本也难以挽回客户,所以工业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成本投入量。

二、工业企业控制生成成本时出现的问题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内部控制是重要的工作,但现在大部分企业在实施成本控制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超前的生产成本内控观念、缺少科学先进的控制方法、缺少统一完善的内部机制等。

(一)缺乏超前的生产成本内控观念

很多工业企业领导错误的认为成本管理就是减少生产成本,即使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进而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领导要转变这种管理理念,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本运转率。企业要具有丰富的市场经验,不能盲目增加产品数量,这样会造成产品囤积,最后只能抛弃或降低处理,不但浪费原材料、人工成本、机械损耗,也会产生大量的维护费用。

(二)缺少科学先进的控制方法

我国大部分企业控制产品成本的方法比较落后,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在成本核算和管理控制中,过多的注重财务支出等显性因素,而忽视企业文化建设、规模调整等隐性因素。投入的环节吝啬,或者在没必要的环节上支出慷慨、浪费严重,都是控制理念不完善和方法缺失的体现。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成本核算方法也要运用计算机来增强效率,但部分企业依旧运用陈旧的方法,在准确度和速度等方面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三)缺少统一完善的内部机制

部分工业企业一边重视产品质量,一边又压缩成本,而企业目前的技术不能同时满足双方面的要求,会因为机制缺乏完善性而产生问题、出现矛盾。企业只有健全、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逐步提高职工控制成本的意识,改进和创新技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企业的正常运转。

三、工业企业核算生产成本过程中完善内部控制的策略

增强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与内部控制,一方面企业要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科学管理经验,进而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方式,另一方面企业领导和职工要积极转变思想,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节,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

(一)借鉴先进经验

当工业企业内部管理机制难以有效的创造利润时,要善于学习、积极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一些发展占有优势的工业企业,非常重视生产经营中产生的成本费用,因而对产品制造流程进行严密的监测,对产品生命周期实施科学管理。以节约成本作为基本原则,注重每一个环节,不论是对物流还是人力资源的选择,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并实现控制成本的目标。此外,在技术方面要积极引进计算机技术,以新技术为基础,将成本管理拓展到生产过程之外的各个环节中,让信息实现高度共享,有助于更好的控制成本。

(二)建立起符合市场环境的生产成本内控观念

第一、工业企业要具有自主创新的思想观念,才能够拓展思维,研究和探索降低产品成本的策略和方法。尽管我国工业企业整体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但国家特别重视企业的创新,投入一定数量的扶持资金。企业要牢牢把握这些机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竞争优势,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其次、从企业领导到每个职工,要统一思想,建立起科学、系统的、符合市场环境的现代化控制成本理念,对传统的机械流程进行改进,提高企业与客户间的交流与联系,协调好企业内部各环节的关系,逐步形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全过程成本控制体系,降低所有不必要的开支,及时准确的按照市场变化进行相应调整,总之要保证企业全面优化。同时要重视人的作用,工业企业要运用激励与关怀并存的方式,让职工积极主动的为企业服务,自觉建立起控制成本的理念,不但能建立起优秀的企业文化,还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三)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第6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成了这一经济大潮中的热门的行业,建筑施工企业在面对实际施工时需要面对成本核算问题,该问题关系着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随着目前越来越多的工程款拖欠问题,这样的工作内容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工程款的拖欠会造成企业本身资金无法及时到位,不能连续进行施工作业,在资金不足时,就会带来工程的拖沓,银行贷款债务增加,这样的负面连带关系势必会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会阻碍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从企业本身开始,把成本核算工作做好,是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成本核算对于施工企业的意义

对于建筑行业的施工企业来说,成本的控制是在经费问题上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决定了整个工程最终的成本消耗水平。从工程造价成本核算的流程上上来说可以分为预估、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六项内容,对于我国的建筑企业来讲,一般都是特别注重核算和考核的参数,在其它几方面都没有做得理想,因此在最终的成本上无法合理控制。所以说加强成本核算对于企业来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成本核算工作的加强可以适应外部环境,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建筑工程需要和人们日益递增的建筑质量要求决定了建筑企业本身必须提高自身的管理工作和经营方式。比如,国家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法人严格要求了其责任水平,提高了寻租成本,提高客户技术水平等要求,因此加强成本核算工作可以使企业本身适应外部经济发展环境的需要。另一方面,加强成本核算工作也是加强自身竞争力的需要,在目前成本核算工作尚未严格规范化的今天,建筑施工项目已经从粗放型向密集型转变,通过加强工程造价的成本核算工作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竞争力,企业只有在成本上做得到位,才能掌握资源优势,适应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

成本核算工作能够为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必要的信息,帮助企业在工程造价的成本上进行估算和分析,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能够顺利、清晰、条理化地展开。

首先,成本核算是要将建筑工程造价中涉及到的所有相关经费需要和花费记录下来,流程上会涵盖到工程的造价从最初的估算到后期的细节计算以至于控制和实施,还有施工项目完成后的测试和试运行等内容的所有经费开支,这样在造价的核算过程中才能做到事事有据可依,条条有成本可循;其次,成本核算应该确认成本的支出是否计入到当期,这将决定到工程造价的核算结果和最终的企业决策;最后是有效地分配成本核算的对象和经费分配办法,也就是说核算人员需要将成本核算工作中常用的造价费用进行分类和总结,明确各项费用的分类,这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决策制订和整个项目的进行情况。

三、优化成本核算的途径

根据笔者的工作经历,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本身的成本核算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可以对其进行改善:

1.提高企业决策者的责任感

每一个建筑企业的领导者都肩负着对企业内部工作的分配和重视程度,尤其是对于成本核算所属的工程造价上的核算工作,更是需要领导决策者的足够重视,如果企业的决策者能够加强对成本核算的工作重视,将会很大程度地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因为成本核算工作联系着项目的分析计算工作,能够为领导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因此加强成本核算的工作需要领导决策者更多的重视。

2.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更高质量的成本核算工作意味着对参与工程造价上的成本核算人员需要更高的专业技能和更加全面的专业知识,企业在招募该类人员时,需要全面考察其建筑工程造价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入职后,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建筑工程行业造价的专业知识,尤其是相关的制度和法则,对相关的注意事项与历史问题进行教育培训,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结合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投入工作,加强工作过程中的准确性和责任心,使成本核算工作能够得到提高,工作水平也会同时提升。

3.理顺项目工作的贯彻流程

要想将建筑施工的工程成本工作核算好,需要工作人员对于项目整个的流程,从预算管理到成本的控制都能够进行了解,在项目中的枝节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将问题传达给相关人员,了解问题所在,及时找出根源的原因,提出一定的可行性建议并进行实施,做到不仅能够有效地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控制,还能够对整体的工作流程和人员间的交流做到及时有效,使整个项目执行的效率最大化。

4.健全成本核算工作的评价监督体系

工程造价方面的核算工作一定需要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的人员,为了能够更加有效高质量地完成成本核算任务,需要在其内部建立监督评价体系,根据具体的操作规范对成本核算工作进行监督,确保成本核算工作的具体要求都能够得到实施,工作的成果能够得到评价和反馈,保证企业项目的各个节点工作都能够有序地开展。

四、总结

总的来说,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工作是工程造价工作上十分重要的一环,它的完成质量决定了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执行情况,更是联系到企业资金的流转和企业未来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需要领导者加强此类工作的重视力度,全面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感,使之熟悉整个成本管理工作的流程,并对其工作成果进行及时评价和考核,只有这样,整个建筑施工企业才能够在造价上控制好成本,避免资金因项目工作质量陷入困境。(作者单位:云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国和.对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研究[J].合肥:安徽建筑,2005,12(2):123-124.

[2]彭颖.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探讨[J].北京:新财经(理论版),2011(5):157.

[3]贾静.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核算问题研究[J].北京:现代商业,2011(18):104-105.

第7篇

【关键词】加工企业;委托加工企业;加工成本核算

一、加工企业和委托加工企业的简介

1.加工企业和委托加工企业的定义

根据《制造行业规范准则》的规定:加工企业是按照委托加工企业的要求,在委托方提供原料的前提下进行生产加工活动,加工企业一般只收取加工费和其他一些必要费用。委托加工企业就是前面提到的委托方,他们主要向加工企业提供必要的生产原料,并且在产品加工完成后审核产品的质量。在这一经营活动中,两种企业的职能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在计算加工企业和委托加工企业的加工成本时要分开进行,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

2.加工和委托加工涉及到的费用

众所周知,原料费用、工人工资以及加工费是构成加工成本的三大方面。加工成本的费用支出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种。直接费用,是指在加工过程中直接支出的费用,包括三方面构成要素,分别是材料费、人工费和其他需要直接开支的费用。间接费用指的是那些不能直接计入加工成本以及企业内部为产品组织经营而支出的共用费用的总和。这些费用是加工企业和委托加工企业共同的开支。

3.费用的核算

针对生产费用在不同产品间的核算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应分清联产品和副产品两个概念。所谓的联产品,是指同一种原材料生产出的具有不同用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副产品,则是指主要产品产出的过程中出现的其他附带产品。下面举例来阐述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概念,养鸡场养殖的鸡在养殖过程中,会有两个用途,其中一个是下蛋,另外一个就是将那些饲养年龄长的鸡卖掉,而副产品则是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用于绿色食品的粪便。对于联产品来说,副产品的价值相对较低,且与联产品的产量呈正相关。因此,在计算加工成本时,可将副产品和联产品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核算。

二、加工企业的加工成本核算问题

1.加工企业成本核算问题概述

加工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它们凭借自己超强的生产能力,承包业务对外进行产品加工。因为加工的原材料和资源损失都是都委托加工企业来承担,因此对于加工企业来讲,他们省去了很多方面的费用支出,计算成本时与委托加工企业相比会简单很多。但是有很多产品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成本核算的时候需要特殊对待。

2.加工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笔者认为,加工企业在进行生产成本时可以采用分批次核算的方法。委托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一般都是一次付完成,但是在生产时却是根据委托方的订单量来进行实际的生产,就是所谓的分批次进行生产。于是,对于加工企业来说,核算成本时最佳时机应该是在每批次产品生产完成后进行,主要是对辅料的消耗量以及实际加工费用进行统计整理,最后进行汇总时只需对每批次的核算整理结果进行整合。同时,会计人员在进行合算的过程中可以在表格原有项目的基础上添加“加工费”和“加工应付费”两个项目,这样不仅可以使项目更加细化、简洁,使之一目了然,而且也减轻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工企业在进行加工成本核算之前,必须先进行数据处理。现在,国内行业中普遍采纳的数据处理方式主要由以下几种:

(1)计算委托方的实际原料提供量或者出货量时,在确保验货准确无误的前提下,只需要审计仓库留存的收发单据来进行实际数量的计算即可。

(2)用实际到的原材料数量减去剩余原材料的数量来进行实际消耗原材料数量的计算,这样省去了很多繁琐的统计工作。

(3)因为是受托加工产品,所以需要核算加工时劳务费的成本。劳务费又随着市场的形式不断发生变化,需要不时的进行调整,才能保证企业的利益。

(4)生产完成后剩余原材料可以由委托方收回,也可以按照合约抵消部分加工费用。

3.核算注意事项

加工企业对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所有权,因此,产品出库前对其的保存极其重要,产品只有保存完好,才能确切的向委托方证明自己进行了生产活动,之后才能与委托方进行加工费的结算。产品交付之前出现意外导致加工费的结算出现问题也是有过先例的,这样不仅使双方的信任度降低,也使得双方都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降低风险,在产品制作完成后要及时通知委托加工企业取货,并且注意产品的保存工作,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为了保证合算的准确性,加工企业应该招收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会计人员,积极改革旧有的核算体制和方法,以不断适应日益增长的核算要求。加工企业在接收委托方送到的原材料时,要对照送货单验收货物,若无差异,则需根据当时材料的价格折合人民币进行账务登记。至于那种无法进行折合的原材料,交于专门管理人员进行辅助登记,登记时要明确标明原料的种类、数量、使用条件,尤其要注意储藏条件,避免原料的耗损,以免企业蒙受损失。计算加工费时,加工企业要考虑到消费税和增值税的问题。国家规定,委托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一般都需要缴纳消费税,但是,不同行业的不同产品又有不同的税率,因此,会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核算。如需缴纳消费税和增值税,需要向委托加工企业开具专用发票,分批次进行生产,每批产品的成本价格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也就是发货前按照当时最新的市场价格进行重新计算并且核算发票的存根。合理的加工费应有三大部分构成,一是工人工资福利;二是企业利润;三是其他杂费(要充分考虑到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因素,不时进行调整)。

三、委托加工企业的加工成本核算问题

1.委托加工企业核算概述

委托加工企业虽然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但是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需要借助加工企业的力量完成所需产品的生产工作。因此,对于委托加工企业来说很多支出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原料采购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运输费用等。

2.委托加工企业核算方法

原料采购是产品加工的基础。原料采购费用一共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购买原材料所需的成本;另一部分则是在采购时产生的必要支出,例如采购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运输费用等。在计算原料采购的开销时,可根据每个月开出的发票的数量、金额来进行核算。至于用于其他费用的支出,可以用采购费用的总支出减去原料采购的开销即可。另一个核算内容就是管理费用的核算。在对管理费用进行核算时,要根据公司每月所划拨用于支付劳动报酬的款项进行处理。

对于委托加工企业来讲,资金的缺失造成其生产力的不足,为了加速资金的周转,在加工企业完成生产之后要迅速进行销售,只有将产品销售出去才能及时获得下一轮的周转资金,而委托加工企业正是在生产―销售―生产的循环中持续运转。在销售费用支出这方面进行核算也可有简单的办法,即认为销售费用是对各经销商的补贴费用,每月底采用表格汇总的方式核算就可以完成。

加工企业除进行经营和采购工作之外还要对产品的剩余原料进行回收,这在总成本里面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下面提出一些在这个环节的核算中可以采用的方法。

(1)在支付加工费这一方面,委托加工企业可以根据加工企业出示的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普通发票)来进行登记核算,要将发票的数量、每张具体金额与实际情况相对比,看有无虚报漏报的情况。

(2)在进行回收工作时,往往会产生往返的运输费和损失费。委托加工企业在进行这一方面的费用统计时,可以根据运输司机向公司出示的运输发票进行统计记录,做表格汇总。

(3)根据签署的协议规定,剩余原材料是要被回收的。如果委托加工企业想要用剩余材料抵消部分加工费用,应该视为销售,需要开具发票(个别原材料还要缴纳消费税,这时要单独进行说明)。

(4)在回收成品的过程,可能会有少部分产品损失。这时,要根据司机往公司上报的报损率来进行统计,按照成本价来折合这一部分损坏产品的费用,计入成本当中(注:应严格控制报损率)。

无论是加工企业还是委托加工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进行最终的成本核算时,要整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各项开销的表格、登记簿、发票存根等;在制定财务账单时,需要将前期统计的数据明确,分条列项,确保无一漏下,争取让财务账单能够简洁,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1]姚云霞.委托和受托加工业务的界定和会计处理[J].财会月刊,2011.3

[2]黄文艺.棉花生产加工企业成本核算问题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6-15

第8篇

为进一步搞好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增强“转变”和创新意识,笔者就此谈点肤浅看法。

一、转变认识,强化成本意识

首先让我们来剖析一下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是不是可有可无?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僧多粥少,任务不饱满的情况下,企业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基础管理的强弱,决定了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而基础管理的中心环节就是要搞好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因为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能使工程成本降低,能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长期以来,建筑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粗放经营,忽视成本核算和管理。

强化成本意识,就是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开展成本工作。建筑工程施工耗用人工、材料、机械及其相关费用,这些耗用就构成了工程成本。如能做到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成本核算,处处从节约入手,精打细算,耗用就会减少,成本就会降低。反之,耗费就会增大,成本就会上升。因此要对参与成本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核算素质和本领,也就是说,要使他们既要懂算,又要会算,而且要精算。

二、明确责任,规范成本核算

施工企业要建立责任会计制,并按照范围明确责任人,共同来完成成本核算工作。所谓责任会计就是将会计数值同经济责任、会计控制同业绩考评相结合,使本企业各部门从全局出发,通过分析比较反映实际经营成果的有关会计数值,从而来调节和控制自身的施工活动。将成本核算人员的业务工作通过责任会计制规范到职责范围内,按具体承担的经济责任,所能控制的业务范围,来从事日常的成本核算活动,迅速地传递会计信息,及时完成信息反馈的功能,按预先确定的经营目标来衡量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实施奖惩。

我们一些施工企业之所以核算不严不细,主要一条就是没有从会计责任上、职责上规范强化。责任会计就是具有经济责任性质,具有行政强制性,必须按业务范围,按承担的责任去工作,范围包括和成本核算业务有关的工作材料人员。成本核算是全员的,不只是哪个部门、哪部分人员的事。如某项建筑工程的成本核算,负责工程成本人工、材料、机械的人员对耗用就负有直接责任,工、洋、机耗用责任就属他们的职责范围,必须坚持经常性的成本核算分析。如对道坪砼工程,就应每天按完成砼量和搅拌机生产砼混合料数计算实耗水泥、砂、石子数,按出勤人工和工作时所计算实用工人数(包工的按完成量计算人工),与预算定额进行比较,计算盈亏,及时发现纠正存在的问题。到月底,将一个月工、料、机耗,按成本项目进行汇集,报送给财会部门(成本核算中心)进行全面成本核算。这样就会使工程耗用工、料、机核算分析的信息及时反馈到施工项目管理中心去指导施工。同时也能将成本耗用数及时传递到成本核算中心。作为成本核算中心的财会部门,经成本计算分析后,提出能反映盈亏、经验教训、改进管理措施与办法,为企业领导指导施工决策、计取工程收入提供依据。

三、注重实效,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要求会计工作向管理型发展,要变会计事后计算为事前计算,并将事前计算与事后计算结合起来,象管理会计所要求的那样,围绕“计划”和“控制”两个侧面开展工作。

(一)关于预算成本的编制

预算成本亦称标准成本,是根据工程设计和现行预算定额及费用标准、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等资料计算的工程投资额文件,是决定建筑产品计划价格的依据,也是办理工程价款结算、考核工程成本的依据。由于工程设计阶段不同,预算成本的精确程度也不同,初步设计阶段是概算;施工图设计阶段是施工图预算;进入施工阶段是施工预算。不管哪个阶段,要搞好预算成本必须认真对待这几个问题:

1.要认真领会和审查设计图纸,按设计图纸和工程量计算规则准确地计算工程量。2.要认真收集领会编制预算的资料,按规定的人工、材料、机械预算定额和预算价值及费用标准正确计算定额直接费和各项取费。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认真调研实地测算,材料价差,特别是“三材”的预算价值与实际价格的价差。对这三个方面如能认真对待,搞得好,编出的预算成本就会适度。

(二)关于目标成本的预测

所谓目标成本,就是为实现目标利润而要达到的成本水平。

目标成本:预算成本一应缴税金一目标利润一工程保修费用。

目标成本计算是极为重要的,是盈亏的底数。特别是在当前竞争机制下,实行招标的工程更显得重要。如某公司的签订一项工程合同,在投标价的前几个月,他们就围绕预算成本和目标成本有关因素进行了广泛调研和预算,其中包括参与投标和其他竞争对手的施工能力、信誉和成本水平的调研。同时他们还分析了自己的情况,此项工程若不能中标,几百人的工程队眼看没有活儿干,几百万的机械设备、周转材料也将闲置。他们经过利弊权衡,认定若能在保税金与必要的利润指标之下,能保本就行。另外,他们预测到现投标工程只是部分工程,只要能拿到前期工程任务,站住脚,打进去,干出信誉来,后期工程还是有利可图的。于是他们按已掌握的市场行情,最高敲定了目标成本,也就是投标报价。事实证明,预算是准确的,就能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关于固定成本的管理

第9篇

关键词:化工企业;成本核算;问题;对策

一、成本核算

(一)基本含义

成本核算对促进企业厉行节约、强化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指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计算企业产品的总成本及单位成本,以实现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费用进行归集与分配。

(二)核算目的

对企业产品的成本进行核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实现控制;二是为了补偿。基于核算目的的不同,会计人员在进行成本计算时,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程序及计算对象来实现这两个成本核算的目的。

1.以控制为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化,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时,由原本按照原定生产程序对成本进行计算向选择一些预计性的成本限度进行监督与控制。传统的以事后控制为主的成本核算向强调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成本计算转变。由此,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会计人员应从成本控制的目的出发,不断探索新的成本计算程序及计算方法来达到控制成本费用的目的。

2.以补偿为目的。以补偿为目的的成本核算主要以生产成本、期间费用为对象。企业所发生的收益性支出,只有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材料支出、费用支出等,才能够计入产品成本;而为管理和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为销售产品发生的产品销售费用等,由于此费用是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产品并无直接的关系,故应计入期间费用。在补偿目的下,费用发生时,会计人员要判定改产品的成本及其费用属于哪一个期间。

为实现以上成本核算的两个目的,成本核算应满足以下要求:首先,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之间的界限。企业应依据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及资本性支出之间的界限,来正确计算资产的价值及各期的产品成本及损益;其次,正确划分产品成本及期间费用之间的界限。将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之间的界限加以明确化,对于控制企业人为地调节成本、避免获益虚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再次,加强对费用的审核与控制。对于已产生的费用,要认真的审核其是否符合国家各项政策规定,严格执行各项标准与计划,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品的成本及费用。

二、化工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成本核算的内容没有及时的拓宽

在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化工企业在使用落后的工艺及陈旧的设备,主要依靠有形资产的消耗生产产品,这种环境下生产的产品“粗老笨重”,浪费严重,对周围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资源逐渐成为化工企业的主要生产要素。但是,当前化工企业对于知识资源、人才资源等无形资产的价值摊入管理费用,而没有将其计入产品的成本。此外,当前不少企业以破坏生态及浪费资源环境为代价,但是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忽视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环境的治理及保护成本,没有将环境成本纳入成本核算的范围中。

(二)化工企业成本核算轻无形资产,重有形资产

传统工业方式下,无形资产对化工企业的制约性不突出,企业的生产与发展主要依靠物质资料,因此,化工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也主要以有形的物质资料为重心,而对于信息、人才等资源,在不纳入企业成本核算的范围中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成本信息的真实性。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无形资产的内容与范围越来越广,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诸如人才、信息、科技等无形资产是实现化工企业产品创新重要条件。长期以来,在会计核算中,只是将无形资产的成本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费用中进行冲销,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当前,我国一些化工企业对所拥有的无形资产仍未登记入账而实现资产化、资本化,致使对产品的成本核算不完整,也造成产权交易过程中产生不拥有的资产流失与低估。

(三)成本核算方法不够科学

依据企业发展实际,选用适合企业的核算方法会使企业的成本核算更为准确。就企业而言,产前、产中及产后构成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传统的成本核算重视产品的生产制造,轻产前预估、及产后评估的环节。当前,我国化工企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产品的生产制造环节大大的缩短,停留于传统工业生产方式下的成本核算难以为化工企业的发展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难以满足成本管理的要求。此外,成本计算的方法简单。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生产由工业经济时代的以生产为导向转变为以市场及消费者为导向,强调的产品的个性化,产品的个性化导致产品在原材料消耗的结构、生产工艺、生产工时产生较大的差异。

(四)成本核算的分析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成本核算是化工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及制定决策的依据。成本核算的价值未得到重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从化工企业会计人员角度看,许多会计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成本核算分析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是将成本核算视为一项任务来完成,没有对成本核算资料进行及时的、客观的分析与反馈;另一方面,管理层的人员在进行化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时,从思想上忽视成本核算作用,没有运用成本核算的数据及分析来降低化工企业的生产成本及期间费用。

三、化工企业有效开展会计核算的对策分析

(一)严格执行新会计制度,加强审计监督

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打破了行业界限,建立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该准则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应以实际发生数计入成本及费用;同时,企业还应依据本企业的管理要求及生产经营特点,确定适合于本企业的成本项目、成本核算对象及计算方法。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应在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制度进行成本核算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按照化工企业特点进行成本核算。同时,要保证制度及方法有效运用、减少人为因素对成本管理真实性的影响,加强审计监督是一条重要的保证。因此,在实际的成本核算中,应坚持一般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继续开展以内部控制审计、环境审计及管理审计为重点的监督管理的工作。在制定环境信息披露的会计准则前提下,还应提高化工企业的环保意识:重视环境质量的评价,制定区域环境系统工程方案,使环境保持较好的生态平衡,提高化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促 进我国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化工企业实际,选取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

市场经济条件下,化工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取胜,就应着力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获益水平。做好成本核算,就应基于化工企业生产及发展的实际,灵活选取适于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笔者依据多年的财务管理经验,对有关成本核算方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给从事成本核算的会计人员选取有效的核算方法提供参考。首先,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防止盲目销售。企业产品在进入市场之前,应准确的核算成本,综合考虑市场、税金及利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准确的制定产品的销售价格;其次,确定各成本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积极的寻找降低成本的最佳路径;再次,积极的拓展企业产品的销路,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拓展化工企业成本核算内容,加强企业管理流程建设

对于化工企业而言,要形成全面的成本核算管理,就应积极地拓展成本核算内容。首先应细化核算,形成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价值链管理模式:将每一个产生费用的环节分解成可以操作的细节,然后将其分解到岗位、个人,通过细化管理对每一个环节、每一笔费用进行成本核算,降低化工企业的产品成本及期间费用;其次,关注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的成本核算前提下,更为注重无形资产的成本核算。知识经济下,化工企业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制造与生产、评估与调研这三大事前、事中、事后阶段中,由于市场的竞争及产品注重个性化,促使生产环节的重要性逐渐降低,再加上当前对无形资产的成本核算方法及经验有所欠缺,更应在成本核算中,更为重视对无形资产的成本核算。再次,加强企业管理流程的建设。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之处就在于促使成本核算在企业的各个运行环节保持畅通,促进企业管理标准化及生产操作标准化是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结语

当前,化工企业要增长企业效益,增加市场竞争力,应集中精力完善成本核算管理及解决当前化工企业中存在的历史性遗留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及知识经济的逐步深入,成本核算在化工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更为突出,要实现化工企业经济获益的增加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积极的加强成本核算管理,促进化工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范敏,张松涛. 现代企业成本核算探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 (08) .

[2]聂秋林,方杨. 成本核算方法的优劣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 (07) .

第10篇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特点;流程;应用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指的是采用一定的成本载体对施工项目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归集,从而形成满足施工项目成本管理需要的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法把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以“产品耗费作业、作业耗费资源”为主线,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对所有的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和动态反映。

一、作业成本法在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中应用的意义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中应用作业成本法有利于优化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水平,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综合水平和工作质量,增加企业的整体盈利和运营水平。同时,在市场竞争中,成本作业法把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在同类企业的成本水平之下,有了迅速发展的基础。在国际、国内竞争形势加剧、产品日趋同质化的情况下,解决了“外扩市场,内控成本”的现实问题,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二、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简称ABC,概括地说是指以作业为间接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定,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归集成本到产品上的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施工项目中的相关概念。(1)作业。在施工中作业即指施工活动。(2)资源。资源是施工期间发生的各类成本、费用项目。例如,“土方开挖”是施工项目中的一项作业,那么相应施工人员的工资、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是“土方开挖”这项作业的资源费用。(3)资源动因。按照作业成本法的规则,施工活动决定资源的消耗量,资源耗用量的高低与最终产品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资源动因是衡量资源消耗量与作业之间关系的某种计量标准,它反映了消耗资源的起因,是资源费用归集到作业的依据。例如,“搬运”这项作业的资源动因就是“搬运次数”。(4)作业动因。作业动因是指施工活动发生的原因,是将施工活动成本库中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的标准,也是将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它是衡量产品或劳务对作业需求的频率和强度的标准。

三、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1)作业成本法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上来。(2)作业成本法将间接费用的分配由统一分配改为若干个具有同质成本动因的成本库分别进行分配,标准也由单一分配改为多标准分配。也就是说,它不是就成本论成本,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3)作业成本法能提供更明细化的成本资料,使成本的可追溯性、可归属性大大增强,从而帮助企业优化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作业成本法是在改进制造费用核算方法上产生的,作业成本法不仅关注生产职能,而且也关注非生产职能,从而使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范围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范围一致,推动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施工项目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流程

施工项目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流程:(1)分析和确认耗用资源的作业和作业耗用的资源,分析作业并划分作业中心。产品的生产过程或者项目的完成过程是由一系列作业组成的,在进行作业成本计算时首先要根据实际计算的需要确定这些作业。作业中心是一系列相互联系,能够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作业的集合。(2)建立作业成本库。成本库是指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的归集。将每一个作业中心所发生的成本或消耗的资源归集起来作为一个成本库。一个成本库是由同质的成本动因组成,它对库内同质费用的耗费水平负有责任。(3)将各作业中心成本汇总形成单项工程成本,计算实际施工成本。实际作业成本是指一定期间内作业中心归集的实际资源费用之和,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作业,将分配到单项工程的各作业成本和直接成本合并汇总,计算出该产品的总成本。(4)作业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由于生产经营条件与预期的差异,实际作业成本往往与标准作业成本发生偏离,为了判断哪些是增值作业,哪些是不增值作业,哪些作业低效、哪些作业有改进的可能,以及改进的效益额大小等等,需要进行差异分析,以提高作业的效能。

五、结合实例对作业成本法在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结合某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两项基础工程A和B。其中主要施工项目有:平整场地、挖带形基槽、毛石基础、回填土。作业成本法在该施工项目应用时,施工费用首先被追踪到各相关的作业中,然后再以各工程对作业的消耗量为基础,分配至两种工程中。在此例中,总的制造费用不变为8万元。只有四项与制造费用有关的作业:平整场地、挖带形基槽、毛石基础、回填土。施工费用中包括以下资源消耗:相关人员的工资40000元,设备租金10000元,设备折旧30000元。将各种资源的消耗分配至各项作业。将“工资”这项资源分配到各项作业时,可将参加平整场地、挖带形基槽、毛石基础和回填土的员工人数作为资源成本动因,假设分别为5人,10人,20人,5人,则成本动因分配率为40000÷(5+10+20+5)=1000元/人,因此平整场地、挖带形基槽、毛石基础和回填土所分得的成本分别为5000元,10000元,20000元,5000元;在分配“租金”时,将汽车的数量作为成本动因,假设平整场地、挖带形基槽、毛石基础和回填土所用车的数量分别为3台,2台,2台,3台,成本动因分配率为10000÷10=1000元/辆,因此平整场地、挖带形基槽、毛石基础和回填土这四项作业所分得的成本分别为3000元,2000元,2000元和3000元;关于设备折旧,按照具体的使用额加以分配,本例中四项作业分别分得10000元,5000元,8000元和7000元的成本。

上述计算施工作业的成本后,再运用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踪到两项工程上。在选择作业成本动因时,选择了平整场地、挖带形基槽、打基础和回填土的工程量作为作业成本动因。假设平整场地工程A、B土方量各为600m3和400m3,则成本动因分配率为18元/m3(18000÷1000=18),因此工程A和工程B分得的成本分别为10800元和7200元。假设挖带形基槽A、B的工程量为55m3、45m3,成本动因分配率为170元/m3(17000÷100=170),因此工程A和工程B分得的成本分别为9350元、7650元。打基础的工程A和工程B的工程量各为50m3,则成本动因分配率为30000÷100=300元/m3,则两种结构分得的“毛石基础”作业成本均为15000元,回填土的工程A和工程B的工程量各为65m3和35m3,则两种结构分得的成本为15000÷100=150元/m3,则两种结构的成本为9750元和5250元。

通过上述结合实际分析,作业成本法下能够反映准确的成本信息,分配标准切合实际。

结束语:

施工项目应用作业成本法,是把成本控制深入到每一个作业,以作业为核心,进行成本动因管理和作业管理,以消除不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的运作效率。将作业成本法引入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上也是结合我国国情,对施工企业管理创新的一种理论探索。

参考文献:

[1]孙慧.项目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何夏蓓.基于ABC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7(5)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

1.问题的提出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就是将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通过“工程施工”、“制造费用”等科目进行归集汇总,然后再直接或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计算出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

由于施工企业产品具有单一性、生产周期长、生产地点的不确定性及造价高等特点,成本核算工作与工业企业相比有很大差异,特别是在执行建造合同准则以后,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较以前又有了较大幅度地调整。在此,笔者针对目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谈一谈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问题。

2.成本核算若干具体问题

2.1关于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问题

目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成本核算对象过于粗放。当然,成本核算对象如果划分的过细,会出现许多间接费用需要分摊,徒然增加核算工作量,事倍功半,缺乏现实意义。成本核算对象划分要合理,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确定呢?

成本核算对象的划分方法大致有如下四点:⑴建筑安装工程一般应以每一独立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对大型主体工程应尽可能以分部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⑵规模大、工期长的单位工程,可以将工程划分为若干部位,以分部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⑶同一工程项目,由同一单位施工,同一施工地点、同一结构类型、开工竣工时间相近、工程量较小的若干个单位工程,可以合并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⑷企业内部独立核算的机械施工、运输单位使用自有施工机械或运输设备进行机械作业,其成本核算对象一般应以施工机械和运输设备的种类确定,或者直接以每台机械或设备为成本核算对象,俗称“单机核算”。

2.2关于成本项目的确定问题

成本核算对象确定后,所有的原始记录都必须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填制。为准确反映各个成本核算对象应负担的生产费用,应按每一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工程成本明细帐,并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建筑安装工程成本项目一般包括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用。每项费用都有其特定内容,也都有与其他费用相关之处,熟悉这些,对成本核算非常重要。一般项目都能正确设置成本项目,但在使用中却容易出现概念不清的问题,仅以直接人工费项目为例。直接人工费项目包括直接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工人的工资及自工地仓库运料至施工现场的运输工人工资等内容,但不包括材料采购人员、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及材料到达工地仓库以前的搬运、装卸工人工资。但实际工作中,把材料采购人员的工资列在人工费项下的却不鲜见。企业内部独立核算的机械施工、运输单位使用自有施工机械或运输设备进行机械作业,其成本项目一般分为人工费、燃料及动力费、折旧及修理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用。

2.3关于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和使用问题

运用“工程施工”科目应注意的问题是,属于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等直接成本费用,可直接计入,间接费用则先在“制造费用”科目进行核算,月份终了,再按一定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合同毛利”科目核算各项工程施工合同确认的合同毛利。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完工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

运用“制造费用”科目应注意的问题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应当计入“管理费用”科目,不在本科目核算。期末,按照各成本核算对象应负担的间接费用进行分摊,借记“工程施工—合同成本(间接费用)”,贷记本科目。

运用“机械作业”科目应注意的问题是,从外单位或本企业其他内部独立核算的机械站租入施工机械,按照规定的台班费定额支付的机械租赁费,直接记入“工程施工”科目,不通过本科目核算。该科目贷方记录分配计入“工程施工”、“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的费用。

运用“辅助生产”科目应注意的问题是企业下属内部独立核算的机械作业单位,所发生的生产费用,应在“机械作业”科目核算,不使用本科目。该科目贷方记录分配计入“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管理费用”和“其他业务支出”、“在建工程”等科目的成本或费用。

2.4关于成本核算程序问题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施工企业和单位须执行建造合同准则,并按规定在会计期末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因此,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程序较以前有了重大改变。具体表现在增加了对合同预计总成本的计量、对完工进度的计算和当期合同收入、合同毛利和合同费用的确认。

2.5关于各项费用的具体核算与分配问题

⑴人工费的核算。首先由劳动工资部门根据考勤表、施工任务书和承包结算书等,每月向财务部门提供“单位工程用工汇总表”。然后财务部门据此编制“工资分配表”,按受益对象计入成本和费用。

⑵材料费的核算,必须由物资管理部门根据发出材料的用途,划分工程耗用与其他耗用的界限,只有直接用于工程的材料才能计入该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费”成本项目,而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耗用的材料及各种施工机械所耗用的材料,应先分别通过“制造费用”、“机械作业”等科目进行归集,然后再分配到相应的成本项目中。

⑶机械使用费的核算。租入机械费用一般都能分清核算对象,自有机械费用,应通过“机械作业”科目归集并分配。分配方法主要有台班分配法、预算分配法及作业量分配法。

⑷其他直接费的核算。其他直接费一般都可分清受益对象,发生时直接计入成本。

⑸间接费用的核算。间接费用的分配一般分两次:第一次是在已完工程和未完工程之间进行分配,第二次是将第一次分配到已完工程的费用再分配到各成本核算对象中。分配的标准是,建筑工程以直接费为标准,安装工程以人工费为标准,产品(劳务、作业)的分配以直接费或人工费为标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工程项目的粗放型成本核算模式,会计人员除必须严格按《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要求正确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外,还必须结合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进一步细化核算工作,组织协调好相关业务部门,才能从成本管理中挖掘出效益,才能为不断提高项目的利润水平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荆新.财务管理学(第2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罗福凯.公司财务管理(第1版)[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第12篇

关键词:化工企业;成本核算;控制措施

企业的成本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是能够保证企业不受外界客观环境干扰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我国化工产业蓬勃发展,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于是,这就导致很多企业忽视了对于企业基础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在这种发展态势下我们应该立足于企业生产发展的根本,对企业成本的核算与控制现状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规划,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总成本,更好地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一、化工企业成本核算的概述

在化工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其主要是指工业产品在材料准备、生产过程、销售情况和库存余量统计等各项环节中得出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消耗和结余状况的统计。核算的内容重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直接材料的核算。直接材料是指反映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和提供劳务的过程当中,所产生的直接用于生产的、能够构成产品实物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购进半成品、产品包装、辅助材料等的总体消耗[1]。直接材料的成本是企业全部成本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部分。第二,人工成本的核算。人工成本主要就是对于企业员工的基本工资、各项津贴、奖金与福利等的支出成本。第三,制造成本的核算。制造成本是指在产品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所必需的机器运行费用、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固定资产按规定计提的折旧费等[2]。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经济利益,创造企业的品牌价值,而重视对企业成本的核算,其目的就是在积极促进生产发展的同时,避免生产资源的浪费。同时,将其与销售收入状况结合起来分析,从而可以判断出企业目前生产经营的真实水平,对于指导企业下一步战略计划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工企业进行成本核算,除了是企业衡量本身发展水平的必要手段之外,也是国家向企业依法纳税的重要行政规定。

二、化工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很多化工企业在成本的核算与控制上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大的方面:

(一)成本意识的缺失

许多企业经营不善的原因都是生产成本投入与经营利润成反比,投入与回报的不合理发展关系成为企业逐渐走向没落的直接原因,而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管理者缺乏必要的成本意识。企业成本意识的缺失,会造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对生产流程进行及时有效的把控,容易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或囤积的问题。企业缺乏成本意识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对于成本控制的目的和成本控制的范围和内容认识不清[3]。有的企业盲目地认为成本支出一定是越少越好,于是过度削减生产成本的投入,造成产品质量不过关。还有的企业只是对资源采购成本进行控制,而忽视了对于人力投入、技术投入、销售环节等成本的重视,继而导致企业成本的不平衡分配。

(二)管理模式的落后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是衡量企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许多的化工企业在对于成本核算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存在很大问题,尤其表现在对于产品原材料的管理和把控上。在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当中,对于化工原料的选择需要格外谨慎,对于原料的质量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在原料采购环节应综合考虑原料来源、采购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继而对所需成本进行合理的预估与分配。然而很多企业管理者忽视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按照传统思维简单对比原料价格后就进行成本投入,对原料的质量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和严格的把控,这种管理模式上的漏洞就极易造成成本浪费的问题。

(三)管理机制不完善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高水平管理手段的重要内容,化工企业并不完善的管理机制也是成本控制问题的一个方面。企业应形成一套完善、长效的成本管理机制,对于成本支出涉及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严格的规定,但事实上,很多化工企业并没有这样的一套管理机制,这就出现了企业成本管理混乱,成本支出明细不清晰,管理人员中饱私囊等现象。

(四)监督环节的忽视

除了规范的生产流程之外,及时、全面的监督也是企业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现代化工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很多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权责并不明确,这就使得企业内部的监督水平有所下降。各个部门对于生产的成本支出各执一词,使得企业管理者难以分辨孰是孰非,而且没有相应的监督部门进行核实,也就难以保障成本核算数据的真实性[4]。如果按照这种态势发展下去的话,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就可能只是一个形式,对于企业的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与价值。

三、化工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措施研究

(一)增强成本意识,做好合理的战略部署

化工企业的管理者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长久性战略眼光,增强成本意识,根据企业自身实际的发展经营状况,制定相对应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方案。同时,企业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与时展的脚步相适应,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对成本的控制意识[5]。企业管理者还应正确认识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根本目的,了解成本控制应用的具体范围,着眼于企业发展的整体,落实于生产的实际环节,将成本控制当成企业生产的中心环节来看待。

(二)创新管理模式,实施科学的管控手段

成本控制并不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某一环节进行集中的成本投入或缩减,而是要以企业的总体财务计划为指导和主要依据,综合考虑企业生产发展实际,从而制定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案。除此之外,企业应根据自身在经营环节所展示出来的企业特点,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要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成本控制手段。管理者在这其中要发挥好协调配置的作用,创新管理模式,实现成本控制与企业效益的双赢局面。

(三)健全管理C制,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企业的管理者应注重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主动吸收先进管理模式,借鉴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并将其融入到本企业的发展实际当中来,形成符合本企业发展规划的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案。同时,企业应完善管理机制,明确企业各部门的权责范围,采用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对相关的核算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进一步加强企业对成本的核算和控制能力。

(四)重视内部监督,实现成本浪费最小化

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管理者无法做到对于整个企业方方面面的监督,所以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于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的监督。企业还可以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将成本控制的目的与员工的绩效相挂钩[6]。在企业内部建立审计部门,加大力度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与成本控制情况进行监督,保证成本始终被控制在合理的财政计划当中。另外,应重点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用劳动率的提高来降低成本的大量支出,避免产生因资源不合理配置导致的生产材料的浪费现象。

四、结论

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态势下,化工企业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工作的进行,不仅仅是企业自身谋求发展的手段,也是政府财政的法律性要求。正确认识化工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并发现当前我国化工企业在意识形态、管理模式、监督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深入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并尽快实施改进措施,是化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步骤,对促进我国经济水平持续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敏.对化工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分析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6,02(25):232.

[2]于玲.化工企业成本管控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05(15):90+92.

[3]杨莉.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及控制措施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10(29):183.

[4]李杰光.化工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3,02(32):28+30.

[5]王永红.对化工企业成本控制措施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3(08):155-156.

[6]白玮,白玉,葛宝疆.化工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J].当代化工,2012,08(09):981-982+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