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4 12:48: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成本管控存在独断性
就当前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状况来看,很多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通常局限在几个点上面:原材料的采购、企业的生产管理环节等,由于这样的集中管理,导致忽略了环节之间的成本管理,使企业忽视了成本管理的全过程。
(二)工业原材料采购的自利性
工业原材料采购是成本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我国的市场条件下,工业原材料采购企业拥有很大的选择自由,一些企业为了降低自身的成本,会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压价,降低供应商的利润。而供应商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利润,会不断地寻求其他买方,然后停止对原来企业的材料供给。当工业企业缺少供应商的情况下,会出现材料供给的压力,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
(三)生产过程当中过分追求节省材料成本
材料质量是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节约使用原材料的确能够有效节约成本,然而,近年来我国一些工业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用一些廉价的原材料来进行生产,降低了企业的产品质量,从而对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造成不良影响。
(四)管理当中过分调低库存
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非常多,因此工业企业必须要有一定的产品库存。当企业产品的库存不断增大的时候,就会直接增加企业的管理费用。
二、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以及管控分析
在现实的管理当中,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管控对象很多,主要包括几个部分: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企业的生产单位。下面本文将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
企业工作业绩的考核关键点是经济效益。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生产成本是其中一个因素。因此,行政管理部门一方面要了解好产品的生产资金以及生产结构,对各项措施的应用效果和落实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和调查,并分析其成本费用。另一方面,也要了解相关的费用情况,合理分析支出金额与结构的发展趋势,为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企业生产管理部门
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是工业企业生产的第一线,该部门一定要对产品的生产耗费内容和耗费方式进行深刻的了解,并且控制产品的制造成本。
(三)企业的生产单位
企业的生产单位主要是包括车间、工段、班组三个部分的内容,是最基本的责任成本中心。
三、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政策
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工作内容,它贯穿了企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因此,企业的成本核算应该由企业全部人员积极参与、互相配合,才能够对产品的成本进行精确的核算。
(一)立足企业实际,强化产品核算培训
工业企业产品的成本核算应该针对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为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依据。另外,工业企业还应该不断强化对产品核算的培训工作,并且形成以财务部门为成本核算中心、多层次监督管理和多部门实施的成本控制体系,不断改善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工作。
(二)以科学的方法集成成本项目,为成本核算奠定基础
为了能够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工业企业必须要对产品的生产费用进行整理和分类,将产品的生产成本通过科学的划分与集成成本项目,为工业企业考核各项费用,节约成本奠定基础,不断促进企业成本控制工作。
(三)要注重企业会计体系的构建和技术的不断更新
由于工业企业的生产内容繁多,其会计事务也会变得非常繁重,大量的工作会降低成本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因此,科学地构建会计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补充会计工作的力量,针对会计工作的重点设置相关的岗位,设计会计的监督部门。另外,企业也要注重会计技术的不断创新,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网络管理体系)来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四、关于加强工业企业成本管控的建议
(一)构建完善的成本管控体系
工业企业内部,各部门做好对自己区域的成本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这样的结果却容易忽视部门和部门之间的节点部位,从而容易导致整个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工业企业有必要对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空隙环节进行管理,在企业高管的领导之下,对各个部门之间的节点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部门之间的有效连接。
(二)要充分进行沟通协调
企业的成本管控应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这就需要工业企业和相关供应商进行及时的协调和沟通,不断优化工业企业的主导链条。对于企业供应链而言,其主要是指工业企业的启程管理方法,从单一的角度去看,主要是指企业通过不断改善上下游企业供应链关系,对供应链当中的信息、物流进行合理的整合和优化。例如,正确地掌握商品的数量和品质,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生产和销售,以达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三)不断开拓创新,引进物流金融
物流金融是指在物流业的营运过程当中,通过对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有效地组织货币资金的运用,包括存款、贷款、信托、抵压、贴现、保险等设计物流业的中介业务等。在金融活动当中,工业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增强下游企业的资金实力,并通过物流服务为下游企业进行融资,以扩大自身的销售量。
(四)构建良好工业企业文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企业文化代表了全体工业企业员工的意识和素质水平,也是整个工业企业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的体现。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成本的管理,另一方面也能够为企业的生产注入道德血液,为市场提供安全性高、质量好的产品,促进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实行以销定产,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
以销定产能够有效地拉动企业的生产活动。企业的生产是以客户的需求为起点,不断完成各项生产任务。换句话说,企业的生产活动主要以客户的意向为主要依据。这种生产系统能够大大地降低工业企业的库存成本,因此广泛地使用到企业的生产当中。其管控成本的主要原理体现在,当工业企业的库存成本实现了少库存时,库存的使用空间以及库存的生产管理制度和管理成本就会大大地降低,从而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
(六)通过分析生产成本的差异性,有效降低风险成本
成本的管控,事后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样重要。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分析成本预算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总结出差异存在的原因,进而制定更好的成本核算体系。另外,在进行成本管控的过程当中,应该及时地进行各项工作的汇报,让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当前成本管控的情况,以便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以及管控工作的开展。
五、结束语
1.作业成本法能够使不同生产线耗费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卷烟制造业使用成本法后,能够实现对生产所需原料的成本的合理的计算和核算,提高工作的效率。作业成本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线和生产流程所生产的不同产品的不同特点,依据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将烟丝生产线上所需要的全部费用划分到原材料使用的成本中去,同时将梗丝生产的所需要的费用全部划分到梗丝的成本中去,从而很好的解决了烟丝制造车间成本分配不合理的突出问题。
2.作业成本法能使动力车间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更加的合理和细致。动力车间的生产成本分配的合理细致,有利于快速、合理的计算出不同产品种类烟丝和所属附属产品的生产成本。作业成本法通过将烟丝生产所需要的辅助材料的成本平均划分到各种类型的烟丝和烟卷产品成本上,从而避免了成本费用一次性的划分造成的成本计算不合理的问题,提高了辅助生产成本计算的精确性和准确率。
3.作业成本法能够解决卷包车间制造费用分配不科学的问题。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跳出了传统核算方法将机器看做是暗箱的限制,将生产机器作为由多个生产作业组成的联合作业整体,通过计算各个机器的各自的作业成本,最终实现了将机器制造费用合理的分配到生产的产品目标上。
二、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的措施
1.采购模式需转变。对于工业企业来讲,他们的物料、化工材料的采购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因此,想要降低成本就需要从采购方面进行管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模式和生产特点对采购环节进行研究和分析,对该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物料和材料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进行分类整理,有目的的针对不同的资源和设备的特征制定出不同的采购方案,不同的采购管理模式。采购时可以采用多种渠道对所需的物质进行选择性采购,可以采用招投标的方式或者委托相关的服务机构进行代购等方式实现物资采购模式的转变,对于其他种类的物资可以使用传统货比三家的手段来采购。
2.生产成本的控制。
2.1事实掌握企业物资材料的流动方向以及各个程序的运行。企业要严格的把控物资的数量和质量,在价格的选择上要选择最为合理的和性价比最高的物资,从而能够上实现控制成本的目的。首先,在工业材料选用过程中,要把所有的资金预算工作做到详细,对供货的众多厂家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和分析,最终选择出性价比最高、最优质的产品;其次,在材料物资的使用过程中,要按照设计的方案严格使用各种材料,使用时要要经过审批后方能使用,物资的配送部门要注意对每天的配给限额进行不间断的计算和控制,将各种数据及时的登记在案,防止浪费现象的产生;再次,材料的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管理部门和各个施工部门都要有精打细算的品质,对材料的使用量的大小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对比,保证材料利用的高效率。
2.2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劳动的消耗量,降低产品使用过程中的附加费用。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的效率,减少劳动的消耗量,降低产品使用过程中的附加费用,就需要工业企业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企业员工的管理做到人性化,并定期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在组织管理方面,企业的管理层要把企业的不同难度大小的任务、工作、责任分担到每一位员工的身上。
三、结语
关键词:工业企业 成本核算 管理控制对标管理
1、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及目的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和控制范围包括了生产经营的所有经济活动。核算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费用的综合,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及其他生产成本。成本核算的管理与控制是一种事后控制的成本预算管理措施,强化成本核算的管理与控制,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管理部门制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可作为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绩效考核的基本依据,还可为企业产品定价提供数据支撑,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监督审核,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但是成本核算要坚持重要性、一致性、权责发生制、合法可靠性、相关性的基本原则。通过合理有效的成本核算数据的反映,促进企业各个环节的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从而提升竞争力。
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成本核算对象和范围不准确
只有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和范围,才能落实成本核算的基本措施,才能保证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合理化、科学化的数据支撑。成本核算的对象和范围不准确,会让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与控制失去意义,造成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性不足,导致根据此成本核算数据制定的相关经营决策方向偏差,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企业如果长时间使用不够严谨的成本核算数据作为企业决策的依据,会导致企业管理混乱,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经营效益下滑。
2.2、操作标准灵活性缺乏
目前,成本核算因为缺乏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具体的操作规范,在具体的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与控制过程中,各企业都是按照自身制定的操作规范执行,导致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及控制具有不确定性和缺乏灵活性。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与控制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根据企业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成本核算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不同类型的企业也会因为经营理念的差异,造成成本核算管理及控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现阶段,在部分企业内,仍然存在部分成本单独列出,不划归成本核算体系的现象,导致企业核算成本类别不清,数据不准,成本核算数据不够真实的情况发生。
3、成本核算管理及控制的改善措施
3.1、强化成本意识,确立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切实落实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及控制的相关措施,则必须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控制的基本意识,牢固树立成本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企业要想获得竞争力的优势,必须要尽量提高产品质量,控制产品生产的成本支出,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对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将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控制的理念贯穿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这才是保证成本核算管理控制能够落实的基础。要想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则必须认识到成本核算对于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带来的正面影响,改善目前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及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工业企业要实现科学化的成本管理,则必须全面提高成本核算管理控制的重视程度,让企业所有员工都具备并强化成本核算管理意识。
3.2、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控制体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健全工业企业现代化的成本核算体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实现企业成本核算的深入管理及控制,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控制体系必不可少。即通过成本控制与管理,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数据反馈到成本中心,从而实现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通过成本核算的作用,监督和考评预算与成本的实际执行状况,发现执行过程中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优化改进,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持续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高效运行。
要实现成本核算的监督,则必须要对生产经营状况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控并记录,协助相关部门建立规范化的成本管理。除此之外,企业还需建立完善成本核算的责任机制,让每个部门、每位员工都明白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一个责任明确的成本控制体系。
3.3、成本核算管理及控制方法的改善
改善企业成本管理及控制模式是改善成本核算管理及控制方法的前提。要实现对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管理及控制,则必须先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和范围,再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以及核算对象的属性差异,对其进行分类区分,然后根据分类进行数据分析整理,才能确保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成本核算的方法并非一成不变,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要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状况的成本核算规范。如企业可采用对标管理的方法对成本核算实施管控。
所谓对标管理,即企业以行业内外一流企业为标杆,与标杆企业比较分析,并对其进行判断,通过学习先进经验来有效解决问题或不足,进而赶超标杆企业,追求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
(1)首先要加强领导管理、建立成本核算对标组织机构
为实现对标管理,则要成立成本核算对标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各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对标管理,组织制定和修订相关文件;协助组织制定和修订对标管理指标以及标杆体系,指导开展各项对标工作。
(2)对标管理实施
第一阶段是对标。各小组收集、汇总和整理反映成本管理指标,针对成本管理全面分析,查找薄弱环节。寻找标杆,寻找与管理能力相近、发展阶段与本企业相近或略微领先企业作为对标对象,根据小组的需要确定各小组标杆对象内容。最后,对照分析。将寻到的标杆楷模与小组进行全方位对照分析,分析研究标杆楷模之所以能够创造优秀业绩、达到优秀水平的原因,对比分析自身的表象差距和构成差距的深层次原因。
第二阶段是达标。安排时间,制订相关措施。根据与标杆间的差距、工作不足等问题,领导小组要提出整改计划,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积极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整改措施,学习标杆先进经验,检查、审视对标成效,争取达到标杆先进水平。
第三阶段是创标。对标管理的目标是不断变化的,对标管理是一个渐进过程。每轮达标完成后,需评价对标管理实效与预期目标的差距,认知分析原因。在循环结束后,应当重新检查成本核算对标管理目标,不断调整标杆,谋取更大发展,进入下一循环。
(3)考核奖罚
定期对各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如发现制度缺失、岗位不作为等现象,对各组组长进行处罚,并记入档案。对对标管理好的小组、个人,定期给予奖励。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深入管理及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管理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成本控制的具体职责,让企业员工明白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才能保证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严谨、科学的依据,促进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丽娜.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深入管理及控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6):191-192.
[2]王红梅.浅议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深入管理与控制[J].新财经(理论版),2014,(2):150-150.
1 成本核算分析的重要性
价格竞争力的实质是单位产品成本的竞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成本核算分析过程,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作业耗费情况真实反映的过程,只有明确产品成本在各个作业链上发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及控制,只有降低成本,才可能降低价格,企业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取得胜利。因此,成本核算分析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成本水平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建立企业成本核算分析体系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数据量大、种类多、核算过程繁,要能够准确的核算产品成本必须根据自身的设计、采购、生产加工工艺流程、销售流程以及企业管理目标的特点,建立适合的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分析体系建立过程中各环节的基础数据一定要详细而全面、成本核算也要经历由片到面再到点的过程,不能要求一步到位;在确定成本核算体系基本符合生产实际之后,逐步进行成本细化及分析工作。下面以泰州市航宇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企业)的实际成本核算分析工作为例,论述企业成本核算分析体系的建立及要点。A企业生产规模中型,产品按主壳体材质分为铝、铜、不锈钢,虽然壳体的材质不同,但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基本是相同的,同时A企业产品按照外形不同,主要分为两大类:圆型连接器、矩型连接器;产品主要生产流程为:针孔、冲制件、橡胶件、绝缘体及大宗材料(铝、铜、不锈钢)的采购、大宗材料加工制作壳体及检验、壳体委外电镀及检验、进行零件装配和成品检验;企业采用按照工序分班组进行作业、产品交接生产的生产管理模式。
2.1 财务人员要熟悉本企业产品的生产流程,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只有懂得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核算与分析过程中对重要环节,进行重点核算分析,合理的归集和分配产品的成本,这是做好成本核算及分析的前提。由于A企业产品生产工艺基本相同,但主壳体有自己加工制作的,也有直接采购的,我们采用分步法进行成本核算,即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各项生产费用,先计算出各步骤半成品成本,最后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
2.2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过程中产品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计入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发生的各类产品的共同费用计入“制造费用”对应科目,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或分配标准在各产品间进行分配,如电费应按照各车间分电表中的耗电量为标准实行分配等。工业企业“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一般有按生产工人工资或工时、按机器工时、按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按产品产量等进行分配。具体采用哪种分配方法,具体要视生产实际情况由企业自行决定。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A企业制造费用按成本中心进行归集,再按该成本中心本期完工产品的数量进行分摊,最终分配到具体的产品型号中。
2.3 按时间节点,清点车间在制品,正确划分完工产品成本和期末在制品成本。A企业车间人员每月要按规定的时间节点要及时进行在制品的清点,盘点已领用尚未完工的原料数量,为保证在制品核算的准确性,要求车间人员在盘点过程中要做到细心,全面,准确,避免出现多盘与漏盘现象,材料核算员再根据车间盘点各材料进行核算,计算出该部份材料的金额。对所有完工的产成品或半成品每月25号必须在ERP系统进行入库处理,由于A企业产品的生产特点:产成品主要对各种零件进行装配,在产品数量少,金额小,所以在产品的核算主要就是对材料成本的核算。所以当月产品对应成本是不包括已领但尚未使用的原材料部分。
2.4 制定各部门成本核算流程和各项成本考核指标。企业进行成本管理一直都被误认为是由财务和管理人员考虑的事,且管理的过程往往局限在生产环节,造成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狭隘与环节单一,企业的成本管理自然难以取得成效。通过制定各部门成本核算流程和各项成本考核指标,调动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加强了企业各部门人员成本控制的意识,将企业生产成本及各项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更加直观化,将企业在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实际情况量化和指标化,用以分析各项因素对企业成本的影响程度。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对重点材料要进行重点核算与控制,确定该成本控制点的衡量指标。例A企业通过建立《全过程数据统计表》对研发环节的投入,采购环节每月材料的采购价格及采购量、生产部门生产环节材料辅料及低值易耗品的领用、质量检验部门不合格品的统计、销售部门在销售环节发生的成本、人力部门对人力投入的统计,核算各个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再将这些成本与产值,销售等进行配比,是否达到制定的考核指标,再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找出未达标的原因,来服务于管理、服务于生产,服务于销售。由于A企业金属封装外壳电镀主要材料是氯化亚金钾,原料价值高,并且是产品成本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将氯化亚金钾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情况的进行重点核算,严格进行投入与产出的配比,监控生产是否出现问题。另外在制定各门成本考核指标时一定要注意指标的合理性、相关性和可比性,A企业指标的制定是根据本企业历年的数据和经验,以及同行业水平计算确定的。
2.5 推行ERP管理与核算,不断将成本核算工作细化。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数据量大,过程繁锁,单个产品的成本核算往往不够准确,实行ERP系统管理,使成本核算自动化,且能够快速的提供各种成本数据,准确的计算单个产品的成品,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效率,同时将产品物料结构管理规范化,提高产品质量。如A企业,在ERP系统上线前,成本核算是按产品系列和批次进行的,而ERP上线后,由技术部门设计并搭建每种产品型号的BOM表,BOM表对应该产品所需的零件、机加工件等类别,相应的所需材料唯一化,这样就可以准确计算每批产品中各种型号产品的成本。为成本分析提供准确细致的基础数据。
2.6 进行成本分析,编制成本分析报告。利用成本核算数据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成本分析,将当期数据与同期或上期的数据进行对比,抓住要点,分析成本水平及变动情况,找出变动的原因,采取措施降低或控制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成本分析报告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且要有数据做支撑,加上图表形式,让分析报告的使用者更直观了解本期企业成本。例A企业每月对采购成本总额,与产值是否配比,看其指标是否正常,若异常再对期采购材料单价数量进行分析,分析引起其变动的根本因素。
摘 要 随着现代高科技广泛被应用于生产,电脑化、自动化、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加上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给企业成本的计量工作以猛烈冲击,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为必然,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财务核算水平还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尤其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需严格成本控制,加强资金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挖掘企业潜力。
关键词 成本核算 问题 对策
一、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现状
1、思想认识不足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起步较晚,对成本会计核算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工业企业对成本会计核算的职能到底有哪些,如何发挥等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因此在实际的运用落实过程中,常常没有达到其工作的宗旨,从而导致成本会计核算不能良好的开展。
2、成本核算不规范
目前,一些工业企业存在,成本核算不规范、不准确的现象,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个是报账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目前工业企业的报账人员多是由原来的出纳或非财务人员担任的。他们对成本会计核算的相关业务不熟悉,使得在其报账时,常常不能对资金性质、来源以及开支渠道等进行正确、规范的填写。二是与财务管理工作的脱节。大部分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独立于工业企业,这就使得它对工业企业内各部门的具体项目业务的开支及资金性质、来源等不能有一个清晰、准确的把握,进而影响到成本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从而造成会计帐务的处理不当。
3、缺乏有效的监督
工业企业在实际的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没有严格的、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和方法,使得工业企业中有些部门为了眼前的局部利益,以保效益等借口搪塞、推诿会计核算人员,严重影响了工业企业内部成本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强化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具体对策
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
工业企业务必要进一步了解学习当前市场经济中有关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新思想、新认识、新技能、新模式,并将它们灵活地应用到企业内部的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当中。尤其是工业企业的领导更应该转变观念,重视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加大相应的投入,建立健全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相关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模式,贯彻落实与之相对的责任制,以此来确保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能够顺利进行。
2、强化成本核算监管
建立以责任成本为中心的成本核算体系。为了解决当今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使企业成本核算符合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防止成本核算混乱局面的出现,建立责任成本制度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责任成本制度是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组织系统中确定成本责任层次,建立责任成本中心,按责任成本指针控制成本耗费,传递、考核、报告成本信息,从而把经济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层组织和执行人,按照经营决策所规定的目标,进行事前指针分解、事中行为控制和事后成效考核的一种内部经济责任制度。责任成本就是按责任归属,归集成本资料,计算责任者的成本。原则上使干与管一致,也就是说要按照产品成本的可控性归类,干什么就管什么,管什么就对所管范围发生的成本负责。实行责任成本制,要根据企业生产技术组织特点,把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责任成本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以责任制为中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成本核算改革的要求,使成本管理与经济责任密切挂钩,弥补了传统成本核算的缺点,打破了成本责任的“大锅饭”,做到权责分明,有效地控制成本,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
3、通过内部模拟进一步减少生产成本
通过对成本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例如通过内部市场模拟的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该方法是指在具体的生产部门,把市场作为主导,利用行业内先进单位的最优业绩水平作为参考,以原材料以及产成品的价格为相应的核算依据,得到当前产品在企业内部的价格以及成本。将内部各具体生产部门模拟成相应的买卖关系,并根据内部价格和成本推算出利润然后做出相应的决策来降低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
4、改善收款速度的成功比率及速率减少资金成本
开展新型的成本管理方案,将工业企业内部的订单数据进行市场链分解的方式,可以形成多个专人专职的子订单。这就是说,对于应收账款的相应子订单也会被分配给会计部门所属的专人负责。这种责任制制度能够促使员工有效地实施,如果加以适当的机理及时,便可以极大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任务的实现也就得到了保障,进一步使得收款的成功比率和速度得到提高。其次,一些有实力的工业企业完全有能力削弱甚至消除应收账款。一些工业企业可以通过完善企业形象,成立一个标志性的、独立的品牌,提升企业的信誉,可以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就完成款项的收回。此外,对于那些实力雄厚的工业企业还可以通过负营运的方式,即在得到订单而未销售产品前便取得账款(预售账款),这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压缩资金成本。
5、选用逆向拉动式生产降低企业库存成本
逆向拉动式又被称为适时制,其核心是要求企业根据客户订单的相关信息数据来组织生产活动。逆向拉动式的本质就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从后往前组织企业的生产活动,这样能够保证生产活动的每个工序都能够按照标准进行。逆向拉动式是一种系统化生产,能够进一步保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采购――生产――销售各大环节环环相扣,进而降低企业的存货现象,因为此方式毕竟是根据明确的订单信息数据而制定。
6、作业成本法适用环境下的成本控制理念创新
工业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往往都是以企业节约为依据,片面地缩减企业成本,过度重视节约,导致一些必要开支也不得不缩减,进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所以工业企业务必要在作业成本法适用环境下,在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过程中,正确掌握企业“产出”与企业“投入”,“花钱”和“省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企业成本增减与企业收益增减之间的关系,以此才能制定出更有利于提升企业整体效益的成本控制方案。
利益至上是每个企业的成立核心,如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得到更多的利益是企业永恒的追求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现代企业的成本会计也应与时俱进,不仅仅是外延,包括内涵都应该如此。这些变化给企业的相关核算与管理工作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加强成本的管理水平,成为了现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管理
近些年来,在社会新的经济形势的推动下,成本会计核算引起了工业企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笔者结合现在工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定义以及要求和步骤方面进行简略的讲解,从物流成本、质量成本等几个方面,对其浅显地进行了探讨。
1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要求
在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才能更好的确保会计核算的进行。具体如下:
1.1 核算与管理结合
算管结合指的是在进行成本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要与企业的管理相结合,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利用成本核算的结果与信息,为企业服务,确定企业在进行材料购买、产品的加工、质量的保证等方面,满足企业管理的经营以及决策的需要。
1.2 正确划分费用界限
为了更加正确地进行成本会计的核算,进行计算产品的成本和期间费用,必须对费用进行划定界限。其中总共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正确的进行生产费用以及期间费用的划定界限。(二)、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三)、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界限。(四)、各种产品生产费用的界限应正确划分。(五)对完工产品和在产产品的生产费用之间的界限正确地划分。以上五个方面的费用划定方式,实际上是对生产成本及各项期间费用计算的归集。在此过程中,应以受益原则为主进行贯彻,即受益者与负担费者分清,何时受益、何时负担费用分清;负担费用的多少应与受益程度成正比。
1.3 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以及价值结转
企业财产物资计价以及价值结转的方法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原值的计算方法、折旧方法等。为了正确计算成本,对于各种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的结转,应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各种方法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改变,以保证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1.4 做好准备的工作
准备工作即基础工作,做好基础工作就是为以后各种的工作的开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具体工作分类如下: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做好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2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程序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基本过程。根据前述的成本核算要求和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分类,可将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归纳如下:
2.1 审核和控制
准备工作之一是对企业的各项工作所需开支或者是费用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控制,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费用进行分类,划分到生产费用或者是期间费用之中,并且决定是否计入这些费用之中。
2.2 正确处理支出工作
在企业已有的资金的基础上,对各项费用的支出以及具体花费,资金的跨期使用或者跨期预支进行具体的划分,总结,归纳。避免以后资金的重复计算。
2.3 费用的归集
成本计算时,应该首先确定是否属于本月产生的生产费用。如果是的话,就应将各种费用按照成本的项目分类,进行分配以及归集,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对于月末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3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选择
根据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分类以及其各自的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核算方法。
双轨制也就是独立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单独设立物流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以及账簿。这种模式要求把物流成本核算和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彻底分离,从而形成两套各自独立账户系统,分别按不同计算体系进行。这样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可以得到更好的提高。
单轨制是结合财务会计体系的一种物流成本核算模式,是将物流成本核算、企业财务会计及成本核算结合起来进行,在现在成本核算基础上增设与物流成本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优点是把物流账户与成本账户合一。
历史成本法,又称为原始成本法,作为实际成本法,它是以企业在人力资源取得、开发、使用全部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支出为依据来计量人力资源的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历史成本法提供的信息具有客观性并易于验证。
机会成本法计算的是机会成本,应用在人力资源的替代过程中,是一种根据人力资源暂时或者永久地脱离企业组织而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来计算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方法。机会成本法包括遣散前业绩差别损失与遣散后空职损失。
4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关系
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问题与企业发展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前一个问题处理的好,就有利于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同样,后一个问题的解决,也将更有利于前一个问题的处理。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了数据依据,使得各项的决策以及经营更准确的、符合实际的进行。
工业企业管理能使得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得到实行,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不足,改进不足,使得企业发展的更高更快更好。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中,所涉及到的知识面是非常广泛的,我们在进行成本会计核算的时候,不仅仅要知道它的分类,还要了解每一部分的特点,有选择的利用核算的有用方法进行核算。并且在核算的时候,莫要忘记与管理之间的关系,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核算与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事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张梅.对环境成本的控制与效果、效益的分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一、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定义目标
1.成本会计定义。成本是生产一种产品或经营活动所需的全部费用,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它是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成本的内容在经营活动中一般服从企业管理的需要。成本会计是企业财会人员协助管理计划及控制企业的经营,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长期性有效的经营决策,并在企业内部建立有力措施和手段控制成本的方法、有效降低企业能耗成本与改良产品品质。成本会计是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是一个估算、跟踪以及控制产品和服务成本的活动过程,它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成本会计核算可以为企业的工业生产、运营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是工业企业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2.成本会计目标。成本会计的目标是指在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中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成本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成本核算,并且将目标重点指向基本原理,其最终落脚点是经济效益。成本会计的目标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产物, 在特定环境下,集中反映企业实际情况为成本核算的具体要求。成本会计的基本目标是要制定适应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科学可行的、先进的目标,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实现其最佳功能。企业的成本核算是成本计量、计算、监督等方面的过程,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服务,并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最高目标。
二、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基本原则
1.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中的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工业企业成本会计要遵循的主要原则之一,它体现在成本会计的各个具体工作细节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
①直接分配。直接分配主要是指各个辅助生产部门支出和使用的生产经费,其中包括辅助部门给其他工作单位的费用,以及辅助生产部门内部的生产经费,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工作人员的薪金。直接分配的计算方法简单方便, 把繁琐的生产费用分配工作简单化,是重要性原则的主要体现。
②计划成本分配。计划成本分配法就是以辅助生产部门提供的产品、劳务数量及其计划单位成本为主要根据,来计算各种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产品投入生产之前成本会计会对生产成本做全面系统的统计和预测,提供可靠的依据。
③顺序分配。按照顺序分配法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合理的分配,也就是是按照受益的多少,先将受益少的费用支配出去,以此类推,最后分配出去的费用一定是受益最大的。这种顺序分配法就体现了重要性原则,其实质就是按照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品或劳务影响大小来计算,受益小对成本来说相对的影响就要小,而受益大,对生产成本的影响就会稍大,只计算对其影响大的,忽略对其影响小的。这种顺序分配方法简化了成本会计计算生产成本的程序,许多影响对于生产成本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个企业之间的实际情况不同, 企业应该有所选择的使用。
2.在账户设置中的重要性原则 。在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中,成本中每一笔的经费支出和使用成本会计都必须做明确的实事求是的记录。企业产品的制造加工费用同样如此,它主要是在基层工作部门支出,但是在实际支出使用之前必须经过一套完整严格的程序,如是基本生产部门,则首先必须通过专门的账户对费用进行细致精确的成本核算之后,按照企业成本会计制定的分配标准将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费用打入到“生产成本”账户。而如果是辅助生产部门的一些活动, 可以直接进入到工业企业生产成本账户中。
三、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成本管控存在集中管理的现象
我国很多企业在进行成本管控的时候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原材料采购以及企业的成本管理都存在集中管理的现象,这样便会无意中忽视了环节和环节间的成本,导致企业成本管理的不完全。
(二)在进行原材料采购的时候过度重视自身获得的利润
采购工业成本,对于成本管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在进行材料选择的时候很自由,有些工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便会对原材料进行压价,这会直接导致供应商的利润减少,供应商为了保证自身的利润会找其他购买相关材料的买方,停止给原来买方的材料供应。这样很容易出现原材料供应不足的现象,对于企业的生产是非常不利的。
(三)生产工业产品的时候过度的节省材料
材料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工业产品的质量,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采用一些不合格的材料生产,直接导致了产品质量的下降,这对于企业的声誉和长期的市场竞争是非常不利的。
二、做好成本管控和核算工作的措施
对产品的成本进行核算不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进行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所以必须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工作。
(一)为了保证更好的进行核算和成本管控必须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体系
在一个企业中,工业原材料种类往往会比较多,从事加工工作的人员也比较多,直接导致了支出比较复杂,给会计工作人员核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必须建立符合本产品的成本核算体系,给企业的成本核算提供良好的条件。企业还应该做好生产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从生产第一线出发,进行成本的控制,在核算的时候要以财务部门为中心,提高其他部门的参与程度,从而保证核算出来的成本是科学合理的。
(二)对生产费用进行分类
为了更方便的对成本进行计算和控制,有必要对生产费用进行分类,一般情况下是按经济用途进行划分的,分为生产直接材料的费用、工人工资的支出费用、制造费用和其他支出等四大部分,这种分类方式能够帮助成本核算人员更方便的进行成本计算,有利于对成本的管控。
(三)在企业中构建科学合格的会计体系,保证成本核算的合理性
在工业企业中,会计工作往往会比较繁多,这是非常不利于会计部门进行成本的核算和监督的。所以企业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体系,并且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设置岗位。保证能够更加合理有效的进行工业成本的核算,并做好监督的工作。此外,由于科技发展的速度很快,还必须不断地更新会计技术,提高会计的工作能力,保证工作的效率,让计算产品成本的会计更加专注的投入到成本核算和监督的工作中去。企业还必须根据实际的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成本意识的培养,要求核算成本的时候必须规范合格,给成本核算工作提供便利,减少因为误差而导致的成本核算结果存在较大误差的情况。
(四)合理的控制采购成本
有些工业企业存在为了压低原材料的成本而存在的原材料断货或者采用低价不合格的材料进行生产的状况,这对于企业形象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为了更好地发展,在保证利润的情况下维护企业形象,必须对材料选择进行重视,在材料选择的时候尽量选择物美价廉的材料,若是价格相近则必须重视物流的情况,重视运输过程中的差价,进行各个方案的对比,选择最佳方案,绝对不能为了一时的小便宜而使用不合格的材料进行产品生产,虽然一时可能获取的利润比较多,但是产品质量不合格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若是出现问题,则很容易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结束语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2013年8月16日,财政部了《关于印发<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通知》,该制度从2014年1月1日起开始在我国大中企业执行,不仅对传统行业成本核算做了细化的要求,而且将部分新型行业应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纳入规定范围,并将作业成本、成本预算内容引入制度中。新理念、新方法的使用,将使新制度成为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一个里程碑。
关键词 :成本核算;成本管理;会计信息质量;企业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151—02
财政部在2013年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以下简称《制度》)已于2014年1月1日起在除金融保险业以外的大中型企业范围内施行。该制度的执行不仅能够完善我国产品成本的核算体系,而且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一、《制度》实施的背景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相继颁布了《国营工业企业统一成本计算规程》、《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来规范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在20世纪末又颁布了一系列《企业会计制度》和与之配套的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作为《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的补充和扩展;随着2007年实施《企业会计准则》,我国成本核算又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但总体看来,上述准则和制度都是从整体层面对企业成本核算提出要求,而未从更加系统、微观的层面对企业成本核算进行规范。
(一)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制度约束
《制度》颁布之前,企业对于成本核算的要求通常是为了:一是满足国家总体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二是满足各种类型的审计及上级监督的需要;三是满足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需要。对于企业没有内部成本管理体系或对成本管理要求较低的企业,无论产品的生产步骤是否复杂、产品批次是否相同、产品成本分配与归集是否有必要,都会按照最低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采用最简单的成本核算办法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这样必然会导致产品成本信息不准确、不规范,将本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支出费用或将应分步骤核算成本的产品按单步骤生产核算,无法保证产品成本的会计信息质量。
(二)企业的成本核算规范范围较窄
之前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办法仅对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进行规范,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没有强制要求,也缺乏指导,导致不在强制规范范围内的企业简化成本核算,粗犷式管理企业成本,不重视企业产品成本管理和企业财务管理,不利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普及和推广。
(三)相同行业的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多样化
《国营工业企业统一成本计算规程》、《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等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是针对制造类企业推行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如服务业、新型产业没有具体的核算方法和指导意见,导致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仅根据企业成本管理或繁或简的需要开展成本核算,所以,成本核算口径、核算方法等都会有差异,投资者在使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时,没有统一的参考依据。
(四)审计监督没有统一标准
《制度》颁布之前,政府及独立审计部门在对企业成本进行审计时,很难对产品成本的归集、分配的合理性进行审计,因为缺乏具体规定,所以,独立审计机构也很少对产品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方法,所划分的生产步骤、生产批次进行审计,仅通过分析产品成本变化趋势,对比历史数据来确定企业产品成本的核算是否准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独立审计和政府审计乃至企业内部审计提高审计质量的进程。
二、《制度》给企业成本核算带来的一些变化
(一)新型行业成本核算有据可循
《制度》规范了除制造企业之外的,农业企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行业、信息传输业、文化企业等10多个行业的成本核算范围和项目,打破了原来仅规范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僵局。将以前颁布的各种规定、细则整合并完善,很好地解决了新行业成本核算无据可循的难题。
(二)规范了一些有争议项目的成本核算
《制度》规范了之前没有明确规定的一些情况,例如,明确了“成本核算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估计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即一旦成本核算方法发生变化,应当按照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报批,同时做出相应变更的会计处理。
(三)促使企业加快成本核算精细化
《制度》将成本核算方法具体到各行各业,原来没有明确成本核算方法规定的行业,如信息传输企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文化企业等新型行业,都出现在《制度》的规范范围内,同时还将一些传统行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做了进一步细化,提出可在企业成本核算中运用作业成本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企业对原来不符合要求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细化。《制度》颁布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相继开展针对《制度》的培训工作,并在培训后进行成本核算的细化工作,原来为减少工作量而简化处理的成本核算方法,都开始按照《制度》规定,采用分步法、分批法等开始进行核算。
(四)引起企业内部对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
精细化的成本核算方式将企业产品生产的过程分解为不同的环节,各环节发生的支出用货币衡量后,成为第一手的成本资料。而且《制度》规定“企业一般应当按月编制产品成本报表,全面反映企业生产成本、成本计划执行情况”,企业应当“编制、执行企业产品成本预算”等内容,强制要求企业编制成本分析报表和成本预算,对企业成本实施事前、事中、事后控制,这虽然成为企业必须要遵循的规定,但也是企业管理层作出经济决策的依据之一。另一方面,《制度》的实施也引发了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对于本单位成本核算方法的反思,有利于解决制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三、《制度》实施后给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在适当的时机引入作业成本核算
《制度》多次提到作业成本法或者涉及到作业成本的概念,充分说明虽然作业成本法这种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企业管理水平要求较高,但已经不再仅仅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时所运用的方法,还可以在成本核算中使用,这也为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树立了一个未来的先进目标。
(二)进一步开展或加强成本管理会计工作
新颁布的《制度》在规范成本核算工作的同时,提高了产品成本的会计信息质量。对成本预算和成本分析工作的一系列要求,将成本管理工作融入到日常的成本核算工作,“多维度,多层次”的成本核算对象,有助于没有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企业开始逐步开展该项工作,而已经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企业进一步细化原有工作。督促企业在成本降低、成本控制方面多下功夫。
(三)推行“大财务”管理观念
《制度》改变了原来产品成本的事后核算的情况,要求企业应当执行成本预算,进行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考核,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明确了成本工作应在产品生产的事前、事中、事后连续开展全过程控制。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企业应当运用“大财务”管理的理念,将成本管理工作层层分解,不能仅靠财务部门单打独斗,而是要由财务部门统筹控制,以生产部门为核心,集合采购部门、仓储管理部门、研发部门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将以费用控制为主的财务管理制度转变为更见实效的以成本控制为主的预算管理制度,从源头降低产品成本。
[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S].1986,12,23.
[2]财政部.财会[2013]17号.关于印发《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通知[S].2013,08,16.
[3]冉楚云.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新制度解析[J].财会月刊,2014(3).
一、新经济环境下工业企业成本会计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竞争的加剧,工业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环境不断变化,给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成本控制观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往往以是否节约为标准,过分强调缩减费用开支,而忽视成本效益。这样的观念与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特点是相适宜的。由于需求得不到满足,产品不愁卖,市场对产品差异要求也不高。这种情形下,尽管工业企业降低成本开支可能会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及产品差异性的牺牲,通常还是能够带来利润的增长。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卖方市场逐渐转向买方市场,市场对产品的差异性要求也不断提升。如果工业企业仍然一味追求成本的节约,就有可能会牺牲产品的品质及与同类产品的差异性,失去竞争优势,失去市场,不但不能带来利润增长,反而会给工业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二)成本会计核算范畴过窄,不能适应企业成本多样化的要求
计划经济时代,工业企业往往只重视生产制造成本。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成本在企业运营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这种形势下,仅关注制造成本就很可能会导致企业管理决策失误。因此,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应该由偏重物质产品成本向兼顾非物质产品成本转变。
(三)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滞后,不能适应企业技术进步的要求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工业企业为在争中取得优势,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然而,很多工业企业在重视研发投入、重视技术进步的同时,往往忽视甚至牺牲会计成本核算技术的改进,使其跟不上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再加上一些工业企业闭关自守,与同行隔绝,不学习借鉴先进的技术方法,造成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仍然停留在报账型会计核算方法上,远远落后于同行,这就有可能导致企业原本在工业技术上已经取得的优势地位,由于成本控制不擅而丧失。
因此,新形势下,工业企业只有改变传统观念,采取先进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才能有效控制和降低成本,提升投资回报率。
二、提升工业企业会计工作水平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转变成本控制观念,树立成本效益观念
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应该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在卖方市场产品需求差异不断增加形势下,工业企业应该将片面追求成本节约的传统观念,转变到重视原材料到最终消费品增值的成本效益观念上。成本效益观要求企业成本会计要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及合理性。既要努力降低成本,也要尽可能地提升产品价值,提升产品销量,在投入和产出之间找到最佳的利益平衡点,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成本会计不再是“就成本而管成本”,而是在运用成本效益观来为产品研发、技术改进及市场营销提供决策支持。
(二)拓宽成本会计核算范畴,建立多元化的成本会计核算体系
为应对新形势下的成本多样化问题,工业企业需要拓展成本会计核算范畴。按照全过程管理、全面控制的原则,我们可以将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划分为,研发设计成本、工艺选择成本、原材料及物流成本、制造成本、资金使用成本、质量控制成本、市场营销成本等。工业企业应该以将以上对象全面纳入成本会计核算范畴,建立多元化的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同时,建立全过程、企业全员的成本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成本会计工作在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改进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建立一套科学有效成本控制方法
工业企业在加快技术进步步伐的同时,应该改变传统的手工记账式的成本核算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与方法提升成本会计工作水平。时下,建立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处理及自动化系统,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手段之一。计算机运算速度快,有极强的信息存储、处理、分析功能,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企业虽然实施了会计电算化,仍然停留在简单模仿替代手工记账阶段,没有充分应用计算机的自动处理、分析预测功能。应当在计算普及应用的同时,开发或引入先进的成本会计信息自动处理系统,归集处理、综合分析各类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及时提供相关会计信息。
(一)企业成本核算。成本核算的含义就是将一个企业在某段时期内所产生具体的生产和经营的总费用,按照相应的性质和花费地点进行收集并进行具体的核算、分类以及汇总,具体计算这一段时期内企业内生产活动所花费的资金总量,以及对每种产品所花费的整体费用和单个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的管理模式。企业成本核算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及时有效的对相关产品总量实际成本以及单个产品成本进行计算,进而为企业提供出真实有效的成本数据,对企业日后的发展规划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核算成本的具体情况,相应地体现出企业在这一时期内的生产运营状况以及企业管理水平。
(二)二级成本核算。企业二级成本的核算具体含义就是指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对企业中所有成本核算工作进行实施的组织模式。通过这种核算体系,企业下面的各个生产部门和职能科室在财务部门的统一管理喜爱分别对自身的产品明细实施分类核算,并且还要定期性准时向财务管理部门上交进行核查。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依据所上交的明细资料进行准确的记录分类以及部分的明细账目的汇总,并以此来编制出财务统计表。二级成本的核算方式有利于企业以下的各个有关部门以及每个生产部门对核算资料的合理运用,实现日常的总结和分析,第一时间对相关部门内部所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二、企业二级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
企业实施二级核算的主要目的就要对核算单位进行缩小化处理,对核算的实际渠道进行理顺,对企业产品的具体劳务成本进行科学准确的计算,并对企业日常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材料进行控制。此外还包可对产品成本实施具体的分析和审核、对企业的预算考核以及产品成本的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以此来对企业在运营和决策方面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从整体上反应出企业的运营状况和生产管理水平。
(一)优化一级核算。企业的二级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需要以企业的一级核算为基础。所谓一级核算,即传统意义上所表述的,根据工业企业中总财务部门直接对财务的管理以及会计的核算结果,进行实质性的管理,在一级核算中要对企业各个部门所消耗的固定资金和所完成的各个方面的目标值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对企业进货的库存数量进行具体的设立和有效的控制,并将核算结果送到企业的二级核算部门。依据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以及相应的技术资料,结合社会市场的实际价格信息,对企业所需的原材料进行制定,并制定所需产品零部件的计划价格、员工的工时标准以及企业产品的成本总额。
(二)二级核算的构建探讨。企业的二级成本核算体系是将企业中的成本会计和责任会计二者相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企业的财务核算以及财务的相关管理之中。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将财务管理和会计的核算二者之间进行结合,建立起企业二级成本管理体系就是为了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目标、方式以及方法和会计核算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既有区别性又同时可被运用到工业企业的日常运营体系的全过程当中,同时还可以直接对企业的运营活动进行具体的核算、监管、预算、分析,并以此做出相应的决策。
1、减小核算单位。依据不同企业运营模式的不同、生产工艺的差异性以及相关生产流程的区别,对具体的部门进行单位划小工作,依据企业的相关管理准则和财务核算以及会计管理的相关内容实施有效的划分。
2、对二级核算体系进行规范化构建。为了对企业的二级核算的各个时期的核算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规范,以此实现到企业二级核算的有效实施,从而实现促进企业健康良好的发展状态。企业在进行二级核算之前必须根据企业的相关财务规则以及企业的资金流动的要求,科学有效的制定出二级核算制度。对二级核算实施科学的制定是对二级核算成功实施的保障,是企业对财务内部进行掌控的基本形式。对二级成本核算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规范有利于财务成本核算的规范化,大幅度提升了财务核算的工作效率,同时对财务核算人员的工作行为也起到了约束性作用。
3、根据核算结果为企业制定管理计划。对各个部门的材料成本以及在工作管理方面进行指导、监督以及组织,准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科学有效实施考核,依据产品的材料,生产费用、人工费、生产过程中的费用,根据产品的具体型号精准的计算出产品完工后的实际成本,进而实施定额成本和实际产品的成本比较分析,协助相关的采购部门、材料供应部门以及销售部门等对产品原材料方面、制品方面以及成品方面的核查和管理,做到每一笔账目都和实际的预算项目相符合。
三、结束语
(一)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推广作业成本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小微工业企业在广西的较快发展,小微工业企业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愈来愈突出。根据广西统计局2012年1~7月的全区经济运行情况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中,小微型工业企业和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7.7%和9.8%,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1.3%和38.7%,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0.0和6.3个百分点。可见,小微工业企业对广西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超过了大中型企业,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推广作业成本法的意义 具体如下:
(1)帮助小微工业企业减缓成本压力,走出生存困境。目前生产要素费用飞速飙升,已成为全球制造业面临的严峻问题。相对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速度而言,我国是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制造业发展需要与资源供给的矛盾更为突出,小微工业企业的生存尤其艰难,广西也不例外。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成本信息准确,有利于企业提高成本控制力,从而减缓成本压力,使目前陷入困境的广西小微工业企业,走出生存困境。
(2)提高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促进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成本竞争力。作业成本法为小微工业企业提供可靠的成本信息,使企业有效控制与降低成本,从而在市场上取得并保持低成本领先优势,有利于企业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为向中型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3)促进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成本管理队伍成长,为其长期精细化管理打下人才基础。广西小微工业企业的企业成本管理队伍,学历、能力普遍较低,这是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障碍。通过在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推广作业成本法,可促使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成本管理队伍得到优化和成长,为企业走上精细化管理道路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4)提高广西小微工业企业从业者的环保责任意识。许多广西小微工业企业的企业主和员工,社会责任意识较差,有些甚至认为企业想赚钱,只有破坏环境,其指导思想走到了与社会整体利益相对立的一面。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个人思想修养,一方面则源于对先进成本管理思想的缺乏。通过在广西小微工业企业实行作业成本法,使广西小微工业企业从业者控制成本,节约资源消耗,可使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从而增加环保责任意识。
二、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推广作业成本的有利条件
(一)企业所有者高度的“成本意识”使其有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主观能动性 广西小微工业企业多为私营企业,业主也是企业最高管理者。其所有财产均为业主多年、甚至毕生辛勤打拼的积累。他们将企业视同自己的孩子,倍加珍惜,所以特别重视成本管理绩效,将节约消耗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感情和对成本管理的重视,不仅国营企业不能比,那些大型的(高管也属于雇佣)非公企业也不能比。这是采用先进成本管理方法的最重要基础,也是这种企业独有的成本会计文化。
(二)独特的企业组织特点使其有显著的改革成效 广西小微工业企业的组织管理类型,一般是直线式组织机构或直线职能式组织机构。这两种组织机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管理队伍精干、结构简约、命令链扁平、决策快,故执行制度的速度和力度大。而许多大中型企业的组织机构,多为矩阵式,管理队伍庞大、结构复杂、命令链狭长、管理上容易犯“恐龙症”,导致决策迟缓,执行力度和速度也大打折扣。因为,在小微工业企业推广作业成本法,只要业主(也是最高管理者)下定决心,很容易彻底贯彻下去,使其尽早获得使用作业成本法所带来的益处。这一点,在为企业义务进行作业成本法核算试点咨询时得到验证,即课题组和一个小微企业只经过两天讨论,当月就开始了实践;而另一个中型企业,则反复开会,部门横向沟通与交流(其实就是扯皮或推诿),层层汇报与批示,仅讨论就断断续续就用了一个月,等试点时又执行缓慢,最后执行的深度远不如前述小企业。
(三)简约的生产工序降低了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开发与修订的难度 相对于传统方法,作业成本法的核算体系开发比较复杂,尤其是作业中心划分和作业动因的确定,都需要消耗很多的智力、体力、资金等,且生产工艺越复杂,这几方面的难度就越大。而广西小微工业企业生产特点往往比较简单,工艺流程简约。许多企业就1个车间,而且车间内就3、4个主要工序。作业中心的划分极其简单明了,作业动因的确定不必借助于SPSS等分析软件,略作思考便知。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标的更是一清二楚。有关计算模型具有初中知识即可建立。这样的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不仅缩短了其开发周期、节约了开发成本,更重要的是容易被管理人员与工人理解和执行,具有全员参与的优点,利于在开发中不断吸收群众改进意见。这些优势,大中型企业是很难具备的。
三、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推广作业成本的障碍
(一)学术界偏见与误判 一般情况下,学术界都认为作业成本法主要是有助于更准确的分配间接费用,从而提高成本的准确性和控制力,而小微工业企业设备较少,机械化程度低,间接费用较少,所以不能用。这个观点明显有偏见。小微工业企业设备较少,间接费用小,不等于没有间接费用。有间接费用,就应该分配得更准确。原来总是提会计工作的“成本效益原则”,即为了费用的特别准确,花费很多的精力去精确核算没有必要,所以可以粗略点,只要最后总额平衡就行。首先,这些观点是有时代背景的。以前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主要靠手工计算,为了特别准确而增加很多工作量,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不值得。但并不是说精确不好,而是为了提高及时性被迫牺牲了准确性。现在都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不能再牺牲精确性了。然而,由于目前学术界的偏见,认为小微工业企业不适合作业成本法。学术界的这一误判,在小微工业企业推广作业成本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二)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所有者及管理者个人知识素质的局限性 广西小微工业企业很多起点低,发展时间也短,其所有者(最高管理者)往往缺乏较高的文化知识,其视野比较狭窄,接受先进管理思想往往比较困难。而由于企业弱小,很难招到学历、能力均较高的管理人员,从而造成企业整体文化素质、知识视野的狭窄。作业成本法属于比较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需要成本会计知识、数学知识、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等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而这些恰恰是高级成本管理人员所具备的,广西小微工业企业很难找到这样的人才。因为,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所有者及管理者个人知识素质的局限性,严重阻碍了作业成本法在广西小微工业企业的推广。
(三)广西小微工业企业研发资金的限制 相对于广西大中型企业而言,广西小微工业企业资金实力比较弱小,在进行生产经营和公关活动之后,往往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活动,尤其是提高管理技术的研发活动更加缺乏资金支持。开发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广西小微工业企业在这方面不能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从而阻碍了作业成本法在广西小微工业企业的推广。
(四)某些企业所有者的投机心理 许多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所有者还不能算“企业家”,因为其并没有把发展企业作为人生终极追求和个人价值实现的目标,而是带有浓厚的投机心理,认为办企业仅仅是“赚钱”。带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有随机“捞一把”的想法,甚至看别人炒股赚钱就卖掉企业炒股,更极端的是将企业卖掉去赌博,还有的误入传销。这样的业主,绝不会为企业的长远发展采取任何先进管理办法,尤其不能马上为其带来“横财”的先进经营管理方法。企业主的投机心理,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大敌。鼓动这种业主推行作业成本法,其难度可想而知。
(五)某些企业的戒备心理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小微工业企业排斥所有的“外来人”,尤其是对政府部门和高校的“体制内吃皇粮的人”,存在着严重的戒备心理。课题组在企业调研时,其管理人员往往诚惶诚恐,回答问题躲躲闪闪。以传统的观点,小微工业企业没有开发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能力,应该依靠高校等外脑来为其开发核算体系,但这种严重的戒备心理,使高校科研人员难以介入企业。或者即使介入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降低了所开发的核算体系的针对性,从而削弱了核算体系的实用价值。比如在某个小企业,其老板经劝告愿意采用作业成本法,但在进行核算体系开发需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信息时,他及其管理团队却顾虑重重,处处藏着掖着,会谈完后,竟然会有“你们被蒙了”的得意样。当开始实行后,他们尝到了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却不时“补充遗漏信息”,不断要求为其完善设计。因此而导致设计走了许多弯路,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量。
(六)某些企业的“搭便车”心理 当前许多企业社会责任感较差(虽然有少部分企业做得还好),对占别人“便宜”,“搭顺风车”沾沾自喜,这是国家企业缺乏创新的主要原因。小微工业企业这种心态更严重。就等别人研发完成并获得成功后,自己模仿使用就好了。这种把研发风险都让别人承担,利益都归自己享受的心理,对创新观念、优化生产经营管理技术非常不利。反映在成本管理领域,就是不愿在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开发方面投入资金和时间,而是期望坐享其成。
(七)成本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精神 许多成本会计人员并没有把提高职业水准、为企业决策服务作为职业追求。认为现在这样按传统方法核算,老板也没有意见,甚至还经常受到其“专业能力强的表扬”。而采取作业成本法,则需要学习新知,接受新的成本核算思想和熟悉新的核算体系。如果并没有因此而增加个人薪酬,那更是得不偿失。由此,他们会找出许多理由反对作业成本法。成本会计人员是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对作业成本法的排斥,会影响到企业所有者的判断。
四、广西小微工业企业作业成本法加强对策
(一)政府会计管理机构应积极承担宣传责任与培训责任 政府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和手段都符合成本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广西小微工业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对控制成本、提高企业成本竞争力、乃至于建立节约型社会都有重要现实意义。各级政府会计管理机构有责任行使公权力予以宣传和推广,并将其纳入会计继续教育的范畴,从而使作业成本法在小微工业企业的推广有政策基础。
(二)高校自觉践行自身使命 高校的重要使命就是培养专业人才,并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服务。所以,高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促进作业成本法在小微工业企业的推广。
(1)进行成本会计的教学改革。高校是培养成本会计人才的主要基地,应该改革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方法,加大作业成本法在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中的比重;打通广西企业与高校间在成本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的壁垒,给予学生更多的下企业参观生产线的机会,请企业生产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任实践教师,讲述生产管理特点,了解作业成本法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
(2)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一是提高为小微工业企业服务的积极性。提高广西高校为所在地小微工业企业服务的积极性。目前高校成本管理研究的整体气氛是比较重视纵向课题、重视横向课题中经济效益较好的大中型企业的课题,忽略了对小微工业企业的研究,认为研究小微工业企业既没有学术上的厚重感,也没有经济效益。这种科研风气不利于小微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研究活动的开展。广西设有财经类专业的院校,应与所在地小微工业企业建立密切联系,有条件的可尝试建立从事小微工业企业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活动的学术团体,使高校兴起为地方小微工业企业服务的研究氛围,客观上也促进了学校的科研活动及学生就业率的提高,达到“多赢”的效果。二是尽量降低研发费用。相对于大企业而言,广西小微工业企业资金基础薄弱,高校为其开发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时,力求简化和节约,以降低其经济负担。如果仅仅从义务(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出发,能对某些资金紧张的小微工业企业免费开发,那更应该予以肯定。
(三)保护企业经营秘密 为了能顺利地介入小微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地带,广西高校研究人员一定要注意保护企业的经营秘密,信守承诺,打消其疑虑。
(四)企业应善于利用“外脑” 广西小微工业企业资金不雄厚,科研实力弱,但可以借用“外脑”,主动联系高校成本管理研究团队,将企业作为高校会计专业的实习基地,并以此为条件,换得高校师生为其进行成本管理研究活动,从而达到“不花钱办大事”的目的。
(五)企业招聘时应注意成本核算人才知识结构 广西小微工业企业在招聘成本核算人才时,应注意其知识结构。将那些有生产管理知识,尤其具有作业成本法理论知识的人才予以优先录用。这样不仅可招到能力较强的成本会计人员,而且为以后企业自行开发小微作业成本法核算软件做好了人才储备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