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 15:00: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手术室护理工作月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213
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医疗服务质量随之提升, 使得绝大多数患者在追求疾病成功治愈的前提下, 对临床护理工作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手术室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 为抢救各种疾病的重要场所, 使得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同样至关重要[1]。但近年来的研究报道显示,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包括手术室护理工作不规范, 手术切口发生感染, 不仅对手术治疗过程中造成威胁, 同时影响预后, 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2]。为此, 本院针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 并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 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护理干预组, 每组40例。常规护理组中男27例, 女13例, 年龄23~48岁, 平均年龄(33.6±3.8)岁, 手术类型为肝胆手术23例, 胃肠手术17例。护理干预组中男25例, 女15例, 年龄25~49岁, 平均年龄(35.9±3.2)岁, 手术类型为肝胆手术23例, 胃肠手术17例。本院手术室共22名护理人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常规护理组未给予不安全因素管理与指导, 仅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 包括手术前1 d至病房对患者行术前访视,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过程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于手术当天对患者的个体信息进行准确核对, 协助医生摆放正确, 避免长时间手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及皮肤造成压伤[3]。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格观察, 配合主治医师及麻醉医师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包括核对器械及用品、正确书写护理记录单等[4]。
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给予不安全因素管理及指导, 可通过成立手术室不安全因素分析小组, 对组内护理人员进行不安全因素的宣传与指导, 定期进行手术室护理技能的培训, 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要求其独立认真完成护理工作书写记录单[5]。给予合理的人力资源分配, 要求其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 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 提升信任度。建立手术室护理工作监督小组, 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与总结[6]。
1. 3 观察指标 采用由本院自制的手术室护理问卷调查量表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护理中对管理的认知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工作责任心及自身行为意向进行评价, 每个项目的满分为25分, 问卷满分为100分。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满分为100分, 其中得分在60分以下评为不满意, 得分在61~80分评为满意, 得分在81~100分评为非常满意, 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人员手术护理相关研究指标对比 护理干预组护理人员的管理认知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自身行为意向及工作责任心较常规护理组相比均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常规护理组的满意度为72.50%, 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为9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1.1一般资料
我院为县级二级甲等医院,手术室共有手术间4间,2011年和2012年每年平均手术量一千八百余台次,其中无痛人流术年平均约一千台次,其余手术八百余台次;护理人员5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1人,护士2人;大专3人,中专2人。
1.2程序化管理方法
1.2.1编程
根据手术护理配合工作的时间顺序、手术的轻重缓急、手术室护理各班职责进行汇总,制定程序化护理管理程序,具体分为术前、术中、术后三步骤。①术前准备:术前护理配合程序化管理内容包括术前1d对患者的访视等患者准备;手术前晚护理人员复习手术方法步骤;物品准备、药品准备、器械准备;与病房护士进行患者交接以及麻醉配合、切皮前,暂停片刻进行患者及手术部位的再次核对等,防止接错患者;各项物品、药品、器械准备就序;静脉穿刺固定妥当、麻醉配合到位,所有护理准备工作就绪,不让医生等候,防止开错刀、做错手术等。②手术中:包括器械护士熟练掌握手术步骤,及时传递手术所需器械、物品,术中意外状况能快速反应、准确配合手术医生进行处置,手术结束前清点器械、物品;巡回护士观察患者病情,随时调整、提供手术所需的仪器、物品,填写护理记录单等。此步骤的程序管理要求护理配合上能满足手术所需、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完成。③术后:包括对手术器械物品进行处理、清洗、保养、消毒等,协助医生完成连接管道、敷料固定等最后手术程序,送患者安返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班,术后2~3d行术后访视。此步骤的程序管理要求手术器械的妥善处理、保证下次手术的需求,做好患者的安全运送及患者意见的征求工作,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2.2实施
程序化管理编程制定后,护士长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程序化管理的概念、目的、方法,使护理人员了解程序化管理在当前护理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意义、手术护理配合程序化管理的工作重点和目标;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对各专科手术护理配合知识的业务学习和专科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强化程序化管理知识并发放相关学习资料,督促护士自觉学习,将其实施到各项工作中。
1.2.3检查、评价和反馈
程序化管理实施过程中由护士对自己的每一台手术、每一个工作日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进行自查自纠、自我评价以及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评价,科室质量检查小组按照质量检查细则对器械和巡回护士各项程序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护士长采取跟班的形式进行检查、评价、指导。每月由护士长对手术科医生、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查阅不满意的原因,并在每月的护士例会上进行反馈、总结,分析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科室成员共同探讨提出持续改进措施,确保每位护士能遵从程序,按步骤落实工作。
1.3效果评价
比较2011年和2012年患者、手术科室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自制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表,于术后第2~3天在回访时发放,由患者自行填写,问卷有10个内容共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本组问卷共发放3602份,均全部回收,回收率100%;自制手术科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每台手术结束后发放给该台手术医生进行填写,问卷有10个内容共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1年和2012年比较,2012年患者、手术科室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均较2011年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讨论
3.1手术室护理配合程序化管理的意义
护理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在医院统称护理管理者,他们站在不同的层面对护理工作人员、技术、设备、信息、财务等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系统的管理。随着医疗质量的不断改进,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工作不断发展,手术室护理配合质量日益受到临床手术科室医生和患者的关注,为每一位手术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配合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所在。程序化管理是对于按照工作内在逻辑关系而确定的一系列相互关系活动的管理方式,管理者把反复出现的业务编制成具有相对确定性的程序,执行人员按照编程好的程序去执行,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2实施程序化管理前手术室护理管理存在的不足
我院是结合中西医为一体的基层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承接院内骨伤科、外科、妇科、产科的手术需求,科室配备护理人员少、手术量多,护理人员既要完成繁重的手术配合工作,又要保证手术护理质量,任务十分艰巨。由于工作繁忙,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大都由护士长独立管辖,科内护士则每天忙于护理配合的各台手术中,人手不足时护士长亦需上台手术,护理质量管理盲点较多,如手术中物品短缺或上一台术后的器械未及时消毒、医生需等待物品或器械才能继续施行手术,影响手术时间和过程,从而增加了麻醉和手术的风险;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不熟悉手术步骤,器械传递不当,引起医生不满等等现象导致手术医生、患者对手术室工作不满,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低,护理质量差强人意。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安危和手术室工作的正常运转,亦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外科工作的开展,高效率、高质量的手术配合护理可促进手术室护理人员向高专业化发展,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与管理能力,从而适应手术室专科护理发展的需要。
3.3手术室护理配合实施程序化管理的效果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南院)46 病区 江苏省盐城市 224001
【摘 要】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患者采取胸腔镜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是否有良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 年7 月到2015 年6 月于我院就诊的采用胸腔镜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40 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总结患者在手术室时受到的护理干预举措,并对患者进行回访,统计他们经过手术室护理干预后对本院护理工作的安全、信任和满意程度的变化。结果:经调查统计,在我院接受过手术室护理干预的的患者,术后对我院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大大增加,安全感和信任度也有了显著提升,此结果与护理干预前对比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发性气胸患者采取胸腔镜治疗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干预能获得较好的成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室护理
当胸膜腔的完整性和密闭性遭到破坏,气体进入胸膜腔并在其中聚集时就产生了气胸。自发性气胸是由于肺脏实质或脏层胸膜在没有外界因素的干扰下破裂,引起的气体在胸膜腔内的蓄积。临床上患者发作时会呼吸困难,胸口会突然出现尖锐性的刺痛或者刀割痛,偶尔也会伴随着刺激性咳嗽。临床实验证明,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胸腔镜治疗的效果最好,而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干预能保障手术的成功。为分析我院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胸腔镜治疗的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有效性,选取2014 年7 月到2015 年6 月于我院就诊的采用胸腔镜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40 例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7 月到2015 年6 月于我院采用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患者40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其中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17 例,年龄18-74 岁,平均年龄(42.6±3.1)岁。患者中有32 例无诱因,8 例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本院的所有患者均采用胸腔镜治疗。
1.2 手术室护理
1.2.1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在患者进行手术前,手术室的护理人员除了要准备完善的手术器材和用品,如胸腔镜、穿刺针、套管外,还需要对患者耐心细致地讲解手术的流程以及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向患者普及使用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优势;同时,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帮助患者做好手术前的准备,通过与患者的相处,了解患者的术前心理状况,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
1.2.2 手术中的护理
在手术进行时,手术室护理人员除了必须完成其专业相关的工作,保证手术正常进行外,还要以患者为中心,时刻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
1.2.3 手术后的回访
在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回访,提醒患者手术后需要注意的问题,将医嘱告知患者,以便患者术后更快康复。并记录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看法和意见。
1.3 观察指标
在初期的术前准备工作中,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访视时,让患者对我院的满意度、信任度、安全度等进行评分,以100 为满分,让患者自行打分。然后在手术后进行回访时再次打分。
1.4 评价指标
患者在经历过手术室有效护理后,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信任度、安全度等评分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前相比有明显改变。
1.5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 对我院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 标准差( )表示,组间对比进行t 检验,对比以P<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调查统计后分析,自发性气胸患者在采用胸腔镜治疗在我院经过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后,对我院的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和信任度明显提高,安全感也有所增加。统计数据与手术室进行护理干预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我院为了让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怀和安全感,在手术室护理中进行护理干预,包括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中的护理和手术后的回访。通过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与患者的访视中提升信任度,详细了解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以便在手术过程中能更好地在医生和患者之间进行协助。另外,手术室护理人员还能在在手术过程中安抚患者情绪,满足患者的多种需求,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同时也能较少手术室突发状况的发生率。不仅保证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完整度,还能增进医患关系,提升患者的信任度。
本院在经过手术室护理干预之后,患者对我院的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和信任度明显提高,安全感也有所增加。统计数据与手术室进行护理干预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胸腔镜治疗时采取完善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有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增加患者的信任,还能缓解医患关系,降低手术室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避免医疗纠纷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五年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医疗纠纷,总结提高手术室护士自我保护意识。结果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医疗纠纷,绝大多数是由于手术室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不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工作中出现疏忽,相关制度不完善,管理上缺失等原因造成。结论手术室护士应认真学习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差错事故,避免医疗纠纷。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自我保护;防范医疗纠纷
手术室是医院急救的重地,手术室护理工作涉及的人员多,范围广,护理任务繁重,较易出现差错事故,加之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1],手术室护士所面临的责任和风险也逐渐增多。如何加以防范,并有效的杜绝医疗纠纷,是摆在手术室每个护理人员面前的严峻问题。文中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医疗纠纷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医疗纠纷事件的病案资料。回顾分析,总结提高手术室护士自我保护意识。
2结果分析
2.1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易出现的护理差错
2.1.1术前访视不规范
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时,告知过程中没有讲明白应告知的内容,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也给医院带来不良影响。
2.1.2工作中未认真执行接送病人查对制度,接错病人某些患者如小儿,术前昏迷者,精神紧张,及术前应用镇静剂的患者,不能进行有效交流,准确的回答问题,加之护理人员查对不认真,疏忽大意造成接错病人或放错手术间。
2.1.3手术安置不当
手术时,手术放置有方向错误;安置不当导致压疮发生;约束带不定时调整松紧或两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受压;衬垫不当,影响病员循环呼吸。
2.1.4手术器械清点有误
术前、术中和术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不当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各部件完好性忽略。
2.1.5手术器械的管理及准备不好造成意外
如不熟悉各种仪器的功能是否完好,及使用方法,造成电伤或灼伤病人。2.1.6术中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操作错误护士交接班不认真,或术中不坚守岗位,对手术病人的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对输液输血故障未及时处理,使术中液体量不足,影响用药。术中未认真收集标本,造成手术标本混淆或丢失。术中用药有误,或执行口头医嘱有误,药物过敏,输错血等。护理文件书写、护理记录不规范,医护记录不相符或记录不完整。
2.2造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差错事故的主要原因
2.2.1制度不健全,工作责任心不强
手术室护理工作服务不到位,有的护理人员不能严格履行职责制度,工作疏忽大意,漫不经心,把患者接到手术台上擅自离开,造成患者坠床摔伤或自伤。有的护士在手术过程中不注意场合,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精力分散,致使术中物品准备不全、记录不及时、清点物品不清楚等[2]。
2.2.2工作繁重,精神压力大手术室护理工作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经常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又经常实施连台手术,使护理人员精力和体力透支,也是导致差错事故的原因之一。
2.2.3不注重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更新
手术配合不当影响手术医生的操作,导致手术延长时间,给病人带来痛苦。
2.2.4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如:不能够把各种护理记录单、手术记录、抢救记录单等的重要性提高到法律的高度,常常出现记录内容不完整、涂改、字迹不清晰等情况。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医疗纠纷,往往是由于手术室护士缺乏法律常识,法律意识淡薄,工作疏忽大意,自我保护意识不够。相关制度不完善,管理上缺失也是造成医疗纠纷的原因[3]。为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防范医疗纠纷,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3.1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完善签字记录
从术前访视至术后回访,无论哪一环节,都要依照程序把护士需要做的护理内容和目的告知病人,并印制成单页,逐项解释,直至病人明白签字为证,随医疗病例一同归档。告知时,要注意语言艺术,使病人感到可靠和信任,自愿接受和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3.2以完善的制度为基础,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各项规章制度是维持正常医疗护理活动的安全保证,是预防和判定差错事故的法律依据。分析以往护理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进一步修订护理制度规定,完善管理机制。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3.3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责任心
手术室护士要不断充实自己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更新,以适应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术前准备器械时,应逐个检查所用器械的功能,确保状态完好,避免使用时不能得心应手,延误手术。定期维修、检查固定设施如:无影灯、电刀、吸引器等。完善术前准备,做到超前反馈防患于未然,使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将质量控制从被动处理到主动预防。
3.4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健全和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要求医护人员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制的观念规范自己的医疗护理行为。把手术护理中的道德规范提高到法律规范的高度,使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走向法制轨道。只有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才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5维护病人的合法权利,减少医疗纠纷[4]
医患之间要注意保护患者的尊严和人格。尊重患者是医疗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原则,在围术期护理中,患者享有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平等医疗权、隐私权、人格权、身体权、选择权等等[5]。护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患者的权益,把患者的权利防在第一位,在手术过程中有效地避免有意或无意的侵权行为,减少医疗纠纷。
3.6加强护理文件管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文件是医疗活动的客观真实记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规定:“病人有权复印或复制手术及麻醉记录单、护理记录单等,医院不得拒绝”[6]。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文字反映,作为客观病历资料,具有法律效力。手术室护士要重视记录单上每一个字的书写,不得有漏填、误写或涂改。术中所有器械、敷料等,均应在单上显示数目,且“关前”“关后”两栏必须一致。“手术名称”一栏不能按手术拟定名称填写,应于手术结束时由手术医生确定。其他如输液量、尿量、生命体征等均应准确填写,并与麻醉记录单上的数据保持吻合。记录要全面真实,准确无误,规范合理,由专人保管,便于核查。
3.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执行清点查对制度
手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出血情况,观察肢体有无受压,吸引器是否通畅,各种仪器设备是否运转正常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巡回护士在手术过程中经常执行口头医嘱,特别是一些大手术,抢救休克或术中突况,执行口头医嘱前、后均需复述一遍,执行后,立即嘱麻醉医生记录在“麻醉记录单”上,以免遗漏。术中所需用物必须实行二人四遍法,并记录签名,数量无误才能关闭切口。增添物品及时登记,掉下手术台的物品及器械要妥善保存在固定处。
3.8完善标本管理制度
手术取下的标本应有专人负责,写明科室、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及采取部位。及时用固定液固定,按时送至病理科,防止遗漏或差错。术中需要做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时,应及时通知病理科,标本取材后立即送检,切忌用固定液固定标本。
总之,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健全,手术室护士除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外,还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条文,丰富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患者以及医院的合法权益,减少医疗纠纷,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蒲建芬,高新元.常见医疗纠纷的防范及处理技巧[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2(8):120.
[2]黄秀华,陈韫琴,黄碧灵,等.ICU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J].淮海医药,2007,25(1):66-67.
[3]张碧红,张健.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防范医疗纠纷[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4(10):55-56.
[4]李小妹.护理学导论(护理专业中法律问题护理发展中的法律防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2.
[5]罗艳燕,邓敏.浅析手术室护士对医疗纠纷的防范及处理技巧[J].医学信息:医药版,2010,4(5):67-68.
关键词:安全管理;防控;风险因素; 隐患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15-02
安全是护理工作的主题,护理安全是医疗安全的前提。据调查显示,在医疗安全问题上,护理安全问题占40%[1]。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之一。所以,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从患者进手术室到手术结束,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做好手术室安全管理、健全和完善科室各项管理制度是提出高效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必须采取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的程序化工作,才能消除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减少和杜绝护理差错事故,保证护理质量[2]。
1 手术室常见的风险因素
1.1 查对制度落实不全面
1.1.1 接错患者、错放手术间。多见于幼儿、老年人、使用镇静剂、昏迷及精神因素等不能明确回答问题的患者。术前访视不到位,病人临时调换床位,都有可能出现接错患者的现象。查对及沟通不到位,会发生把病人错放手术间的现象。
1.1.2 开错手术部位。术前未能认真查对手术部位,没有仔细对照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向安置错误,都容易发生此类现象。
1.1.3 术中物品清点有误。术前清点及术中添加物品时记录不及时,术中缝针丢失、一些器械使用前忽略检查螺丝有无松动或缺失没有及时记录,手术所用纱布纱球与其他用途纱布混淆,导致纱布、缝针等不能及时记录,致使发生异物遗留体内的现象。
1.1.4 术中用药及输血的核查。在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后,不能按照查对制度认真查对执行,用错药或者用错剂量。输血前没有认真执行三查八对,没有经过两人再次核对,致使出现输错血等现象。
1.2 技术水平不全面
1.2.1 物品准备不齐全。术前对手术程序不了解,没有及时的进行术前访谈,对患者病情不能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导致物品或药品准备不充分,供应不及时,延误手术开始时间,或推迟患者的用药时间,给患者的身心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1.2.2 手术摆放不当。 安置手术不合适,手术时间延长,致使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导致压疮发生。约束带过紧造成神经组织缺血缺氧,或肢体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受损,固定肢体或衬垫不当影响患者循环及呼吸。
1.2.3 对抢救用药及抢救设施不熟悉。对手术中的用药或急救药品的适应症、禁忌症、药理、作用等不熟悉,如术中病人突然出现大出血或其他意外时,应急、应变能力低下,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抢救,延误抢救时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1.2.4 不能很好的使用设备性手术器械。对一些高科技的手术设备,缺乏对其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的了解,对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不能正确掌握,在非正常状态下延误或延长手术时间,对患者造成伤害。
1.2.5 手术配合处于被动状态。对新开展的业务和技术不熟悉,在手术中没有一个整体思路,手术台上只是盲目听从医生所下的医嘱,机械执行,没有前瞻性,不能很好的配合手术顺利进行。
1.3 责任心不强
1.3.1 手术患者护送不当 术后患者X线片、CT片、手术衣裤等用物遗漏手术室,护送患者返回病房途中发生各种管道堵塞或是引流管脱落。
1.3.2 术中使用电刀,负极板粘贴不当,患者皮肤处接触手术床或器械台金属,导致皮肤灼伤。
1.3.3 语言行为欠规范。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或者手术负面话题,对患者心理造成不良刺激。
1.3.4 术中取下标本保留不当、遗失,或者标注错误。
护理安全贯穿于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的全过程。因此,需充分认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不安全隐患,从管理的角度对各种隐患进行预测和防范,并消灭在萌芽状态,坚持“零缺陷”的管理理念[3]。
2 安全防控的对策
2.1 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关键[4],中国医院协会(CHA)修订与完善形成了《2009年患者安全目标》,国家卫生部中心质量管理委员会也颁布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细则,将手术安全核查作为一项核心制度纳入手术科室[5]。根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物品清点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手术室护士语言行为规范等多项配套制度。在麻醉开始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间时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手术室护士根据安全核查表逐项核对填写,认真执行核查流程使患者手术安全得到严格保障。
2.2 加强护士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加强教学管理,制定各级护士培训计划,每月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考试及三基理论知识的培训和考试,请手术医生或专科护士讲授新开展的业务或新开展的技术的手术步骤和配合要点,支持外出学习进修及学术交流会。邀请厂家及医院器械科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设备性手术器械的使用、保养、常见故障排除方法等专项培训,对于进口设备请器械科提供中文说明书和操作手册,将操作步骤及要点分解,或图示张贴于设备醒目处以便使用[6]。建立完善的考核上岗制度,以督促护理人员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业务素质。
2.3 强化自身建设,增强职业责任感 护理人员要严格要自己,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有高度的慎独精神, 严守职业操守,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树立“患者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观念。
2.4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对容易发生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追踪检查。重温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牢记于心,学习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和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通过风险防范管理,我科护士大大增强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学习意识,工作能力和应对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护理风险管理使护理工作更加前瞻化、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服务,此项举措的实施,减少我科护理差错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保障了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也适应了现代护理事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连芬.护理差错发生原因分析及防范[J].广西医学,2005,27(4):595-597
[2] 吴明慧.手术室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0,25(4):65-66
[3] 冷晓红,王红红.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探讨与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2,22(8):34-35
[4] 赵云书,杨圣俊,李玉琢,郑荣坤,苏月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实施和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65-266
手术室作为特殊人群进行治疗的特殊场所, 其各项技术专科性较强, 技术含量高, 对设备依赖性高, 影响效果的不确定因素多。因此, 手术室工作要求“无缺陷”尤为重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无缺陷医学已从最初的临床医学领域扩大到护理学等领域, 无缺陷医学的证据已普遍作为决策的证据被使用。在临床医学领域已经产生并发展了多个分支学科, 比如无缺陷护理等。无缺陷医学及其方法学已经深入到医生护士的继续教育等领域。为了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 减少手术室护理工作缺陷,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作者所在医院自2013年7月开始将无缺陷理论引入手术室护理工作, 推行无缺陷管理体系, 探讨此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2月山东省枣庄市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2013年1~6月期间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2013年7~12月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100例中男52例, 女48例;年龄41~82岁, 平均年龄(64.54±3.76)岁;手术种类:骨科手术33例, 普外科手术32例, 胸外科手术20例, 妇科手术10例, 其他手术5例。观察组100例:男56例, 女44例;年龄45~81岁, 平均年龄(62.92±3.71)岁;手术种类:骨科手术35例, 普外科手术31例, 胸外科手术19例, 妇科手术11例, 其他手术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种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实施方法 自2013年7月开始在手术室试行无缺陷护理管理模式, 之前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无缺陷护理模式简单讲就是在日常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护理缺陷, 总结出护理措施, 并加以实施。
1. 2. 1 成立“无缺陷”理论管理组织
1. 2. 1. 1 人员组成 全部护士6人, 其中护士长和副主任护师分别任该组织的组长和副组长。
1. 2. 1. 2 小组职责 设计护理缺陷报告单, 收集护理缺陷, 定期组织护理缺陷分析讨论会, 提出改进措施并付诸实施和信息反馈。
1. 2. 2 护理缺陷报告单的设计
1. 2. 2. 1 报告单的内容 ①眉栏:发现/发生护理缺陷时间, 患者姓名、性别、诊断、护理级别, 当班护士姓名、职称。②与护理缺陷相关的内容:事件类型, 发现/发生地点, 发现/发生简要经过。③事件原因分析。④改进措施。
1. 2. 2. 2 填写要求按报告单设置的内容认真、完整填写, 要求当天记录, 24 h内报给组长。
1. 2. 3 “无缺陷”理论的应用 ①完善制度和工作流程:组织大家对现有的规章制度、工作和服务流程进行全面审视并加以补充完善, 细化服务职责和考评办法, 在征得护理部同意后, 形成新的制度和工作流程, 下发到每个人学习并实施。建立合理的护理系统, 充分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使手术室护理工作有序而正常的运转。建立健全各项规章护理制度, 手术室应建立更鞋、更衣制度, 纱布清点制度, 接送患者、标本保留、用药查对制度等。制度越健全, 护理管理越有序。按照各级护理技术人员工作职责要求每个人。②制定严格合理的护理轮班程序, 直接与目标管理及学分挂钩。重视培养护理专科骨干队伍:当今医学领域的飞速发展, 先进仪器、设备的引进, 外科手术领域的不断扩大, 对手术室工作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重视培养素质高、技术精的护理技术队伍, 必须提到议事日程。同时进行多种渠道的护理专科技术训练, 保证手术的配合质量, 使手术室护士素质不断提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 升华实践, 开展护理科研, 从根本上提高护士素质和学科水平是与世界护理接轨的一项根本性的工作。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绩效考核合格率、缺陷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与护理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 护理质量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模式[1]。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计量资料以百分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 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18.43、13.86、142.89、6.47, P
2. 2 护理质量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改善, 绩效考核合格率明显提高, 缺陷发生率明显减低, 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3、9.21、7.04, P
3 讨论
“无缺陷”理论管理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医护质量, 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是真正的“人命关天”, 任何一个小的过失都有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护理质量管理的目的是要做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无缺陷”理论其核心内容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即强调从一开始就正确地进行工作, 以完全消除工作缺点为目标的质量管理活动。它营造了预防性质量文化, 通过推行“无缺陷”理论管理, 科室进一步健全了规章制度, 细化、完善了每一项服务和操作的规范及流程, 岗位职责更加明确, 并以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为标准, 规范了绩效考核,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同时也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责任心, 因此, 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手术室工作“无缺陷”意义重大。护理缺陷报告单, 使护士从事护理工作过程中, 及时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机器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及管理缺陷, 并将捕捉到的任何危险源信息加以标记, 对这些信息的危害性及时加以论证, 提出改进措施, 最大限度的预防缺陷的发生, 将隐患消灭于萌芽[2]。
手术室巡回护士访视回来后与洗手护士和器械护士进行交流, 交流的方式有口头、表格等。这种交流作为交接班内容, 要形成一种制度[3]。这种形式预见性为手术当中的护理措施做准备。患者进入手术室, 手术室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 根据术前访视收集的资料切入时机的进行心理护理。按手术安排表仔细核实患者, 确保患者的手术部位准确无误。在手术间的空调环境中, 应注意手术患者的保温护理, 防止患者在手术过程受凉感冒, 影响术后康复。手术中的输液、输血是手术室常用的治疗手段, 掌握有关输液、输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是配合手术成功的保证。随着高、新手术的不断开展, 手术器械, 手术敷料也在不断的变化, 手术室和供应室的一体化则促使了手术室清点核对制度的规范化。清点核对制度是手术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制度之一, 严格清点核对制度能避免异物遗留体腔。坚持在术前、术中、术后清点核对制度, 确保患者安全, 避免器械在回收、清洗、灭菌过程中丢失, 保证手术顺利安全地进行[4]。
【关键词】 术前访视;术后随访;应用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5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55-01
手术治疗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手术的护理对疾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浅谈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是手术护理的关键,为探讨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对缓解患者手术时紧张恐惧的心理的影响和临床效果,本文收集我院手术室2008年2月――2012年12月择期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访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有了明显的变化,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我院手术室2008年2月――2012年12月择期手术的患者3000例,其中男性1820例,女性1180例,年龄2岁-81岁,平均年龄65.2岁。其中头部手术322例,胸部手术1123例,腹部手术1160例,骨科手术201例,其他94例。
1.2 方法
1.2.1 术前访视 ①查阅资料:术前1天由手术巡回护士到病人所在科室进行访视。通过查阅病历、和病房护士及主管医师交流,收集病人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等,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诊断、手术名称、麻醉方式、生命体征、体重、各种实验检查结果、心电图、有无传染病、有无备血等情况并详细记录在术前访视单上。②进病房访视: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手术史、既往史、传染病史等,将准备好的手术室宣传画等向患者宣教,引导患者清楚手术的目的、麻醉过程、手术过程以及术中患者注意的事项和配合的方法。告知患者保持皮肤清洁,术前禁食12h,禁水4h,进手术室前须除去饰品、活动性义齿,更换干净的病号服。术晨做好个人卫生,介绍手术过程,让患者了解手术的知识,教会患者配合的方法,消除患者的各种思想顾虑,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手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放松的心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访视完成后,访视护士要认真填写访视单,并签字保存。③访视时间:对待一般的手术,访视时间可以适当减少,但是对于危重患者的手术,随访时间可以适当延长,特别是对小儿患者的访视时间要适当延长,小儿的依赖性强,让其离开父母单独进入手术间相对困难。术前访视时需花较多的时间消除陌生感。让其父母了解手术的注意事项,共同做好患儿的术前工作。
1.2.2 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延续,是掌握患者病情恢复的重要途径,因此访视护士持术前访视单(术前访视和术后访视在同一张单)到病房,询问患者术后情况,查看伤口恢复情况,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无发热、大小便情况、饮食情况,了解患者的感受,是否存在由于手术引起的并发症(如有无应用电刀引起的皮肤灼伤;有无手术引起的压疮等)。
2 结 果
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获得最佳的手术,提高了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
3 体 会
3.1 术前访视密切了护患关系 通过术前访视与病人的接触、沟通、交流,病人及家属对手术室护士不再陌生,增加了对手术室护士的信任感,融洽了护患关系,病人感到被尊重和关心,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与安全感,对手术充满信心,能够更好地配合手术,减少了因患者投诉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3.2 术前访视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手术患者由于环境的改变,角色的转换,在术前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术前向病人提供了有关手术、麻醉、护理方面的信息,使病人不在对手术过程感到神秘和陌生,再通过心理疏导,缓解了病人紧张焦虑情绪,使病人以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3.3 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 访视要求护士有良好的交往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这就要求护士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心理知识,与病人沟通交流技巧等,满足为手术病人服务的需求,使手术室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实现。
3.4 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术前访视通过和主管医师、病房护士交流、阅读病例,了解病人基本情况,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使手术室的护理准备工作更为充分,有了针对性及预见性,术中更好地配合医生,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效率。术后回访病人及家属提出反馈意见,促进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本组资料根据手术病人及手术特点,结合护理工作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对病人进行访视并对手术方式、方法及结果等与病人沟通。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获得最佳的手术,提高了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由此可见,加强术前访视、术后随访,能够提高手术病人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郝凤杰.术前访视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A].创建患者安全文化――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C].2011年.
[2] Tovey FI,Hobsley M,Holton J.Helicobacter pylori virulence factors in duodenal ulceration:a primary cause or secondary infection causing chronicity.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1):6-9.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42-01
同其他类型的护理不同,手术室护理是针对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而采取的一系列特殊护理措施。在展开护理工作时,护理工作人员自身的心理以及态度变化都会对手术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我院对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制定出有效的管理对策,以切实提升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4月到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各类手术治疗的600例患者,通过随机抽样方法分成风险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具体病情、手术类型以及风险程度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管理方法进行手术治疗,而风险组患者给予风险评估管理,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做出有效预防,切实提升医疗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
1.3 观察指标 对术后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事件的严重程度进行观察,没有发生护理风险事件为显效;发生护理风险事件,但是没有产生医患矛盾,且没有对患者身体形成严重损伤为有效;发生护理风险事件,产生医患矛盾,且对患者身体形成严重损伤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计数资料全部通过X2进行检验。
2结果
手术前,风险组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评估,通过采取积极的预防对策,提升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使手术风险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好转。观察组300例患者中,有120例为无效管理病例,对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有27例为器械因素,23例为手术室感染因素,有14例为院内感染因素,有36例为管理因素,有20例为技术因素。
3讨论
3.1 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3.1.1 器械因素 因术前准备手术所需医疗器械不齐全,或准备出现错误,导致无法顺利进行手术,使手术时间被人为延长,引起了患者的不满情绪,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形成了严重威胁。
3.1.2 手术室感染因素 没有对手术室进行规范、严格的消毒,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医护工作人员没有严格的遵循无菌操作要求,没有对污染手套进行及时的更换,放置手臂时偏离了无菌区域,手术过程持续的时间过长而导致手术部位长时间处于暴露状态,没有对手术参观人员进行严格控制。
3.1.3 院内感染因素 医院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且感染预防意识不高是出现院内感染因素的主要原因。术后初期阶段,患者自身抵抗力较弱,属于易感群体,很容易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感染情况,如没有对病室进行严格的消毒、与感染人群有接触等。此外,医护人员需要做好自身的卫生工作,在接触到患者的排泄物、血液等感染源后,需要及时清洗,以免出现交叉感染情况。
3.1.4 管理因素 医院没有形成严格、规范的管理。没有对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手术室消毒等进行严格的管理,护理人员不足,但是护理工作非常繁重,导致护理工作人员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集中力与注意力严重下降。此外,医院在安排手术台次、手术时间,分配医护工作人员时也存在不合理情况,这些都是护理中存在的危险隐患。
3.1.5 技术因素 部分护理人员因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自主的学习和锻炼,导致无法对出现的紧急病情做出准确的应对,并且没有对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形成良好的预判,因此无法对医生抢救形成良好的配合,甚至出现错误操作,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给患者的身体健身甚至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危害。无法熟练的操作新医疗器械,在对患者进行紧急抢救时无法有效利用,以致延误了最佳抢救时机,导致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
3.2 管理对策
3.2.1 器械因素对策 在手术开始前,对手术所需器械进行确认,确定后方可开始手术,在手术开始时,要对全部器械进行清点,对敷料、缝针进行记录,在手术结束后,要对手术器械进行再次清点,查看是否存在遗留情况。
3.2.2感染因素对策 不断健全手术室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手术室消毒制度、器械保管制度、器械管理制度以及查对制度等,从在岗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手术台次、手术时间等进行合理的分配,保证各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3.2.3 管理因素对策 重视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在早上完成交班后学习手术室存在的各类危险因素,在手术过程中积极做好防护措施,严格遵循手术室无菌操作的要求。
3.2.4 手术室因素对策 对手术室消毒制度要进行严格的执行,手术室是无菌区域,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对其进行每日的常规清洁,要适时通过紫外线对手术室进行消毒处理,非工作人员无特殊原因严禁进入手术室。
3.2.5 技术因素对策 需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与素质培训,切实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与业务素质,并定期开展紧急抢救演练,以提升护理人员的反应与应对能力,使手术中出现危险事件的几率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 池水琴,饶艳华. 手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理与康复. 2010(11)
[2] 高薇,李娟. 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的建设与患者安全管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01)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病人500例为观察组,男263例,女237例;年龄14岁~60岁(37.6岁±6.8岁);肝胆部位手术69例,骨科手术67例,胃肠手术58例,泌尿科手术56例,神经外科51例手术,五官科手术48例,妇产科手术43例,甲乳手术41例,心胸手术39例,眼科手术28例。收集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病人500例为对照组,男259例,女241例;年龄15岁~59岁(38.1岁±6.3岁);肝胆部位手术68例,骨科手术69例,胃肠手术57例,泌尿科手术55例,神经外科52例手术,五官科手术49例,妇产科手术42例,甲乳手术40例,心胸手术38例,眼科手术30例。入选标准:①病人精神和智力均正常,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②能够正常交流,并且能够自行填写调查问卷者。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手术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标准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1手术室标准化护理的制订
为了保证病人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我院成立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工作小组,由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麻醉师、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院感科成员、病人组成,小组对标准化护理的编制步骤以及文献的检索、评价标准等问题进行讨论,制定实施细则。工作小组针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根因分析,查阅专著、期刊、电子数据库、网络、会议论文集等所有可能获得的文献资料,以检索到最全面、最好的证据,并对证据进行质量评价。工作小组依据客观评价的结果提出编制意见,应用科研证据制定了标准化护理。随后,工作小组在全院范围内召开意见征求会,邀请有关专家及病人参与,针对标准化护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提出意见和建议,或者为被工作小组所忽略的证据,最后由工作小组集体讨论,形成标准化护理的终稿。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断修订、更新、完善标准化护理。将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制成便于携带的小册子,人手一册,便于学习和查阅。
1.2.1.2手术室标准化护理的实施
由标准化护理工作小组对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依照手术特点设立专科护理小组,设责任组长1名,组员3名。标准化护理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培训计划、讲座安排、理论与技能考核、评价及反馈。培训老师为手术医生和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主管护师担任,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操作技能,具有丰富的临床带教经验。组长负责对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对检查中需要及时纠正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及时分析。护士长每月对标准化护理的实施情况归纳、总结、反馈,并在护士例会上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问题原因分析,以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①术前访视。术前手术室护士访视病房,查看病历,掌握病人的一般情况,有无过敏史及合并症,了解辅助检查结果;看望病人,自我介绍,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了解其心理状态;向病人介绍本院的医疗水平、手术环境、手术过程、麻醉方式、注意事项及如何配合手术等。对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分析,以缓解或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及顾虑,介绍本院同类手术成功的案例,增强信心,使其更好地配合手术。正确备皮,备皮时间以尽可能接近切开皮肤时间为标准,剃除体毛的面积根据手术的切口部位确定,使用电动剃刀,每次使用后均需清洗、消毒,刀片均为一次性的。手术切开皮肤前1h给予抗生素,预防手术感染。备全手术用的物品,术前全面检查手术器械、仪器及抢救设施的性能及工作状态,并按使用的先后顺序排列整齐。术前应充分了解手术过程,熟悉解剖位置,预测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病人进入手术室后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病人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病人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以保障病人的安全。
②术中护理。调节手术室温度、湿度,室温维持在22℃~25℃,湿度控制在55%~60%,根据病人的感受适当调控室温,同时注意病人保暖,输血输液适当加温,术中所用灌洗液应加热至37℃,严密监测体温,以保持病人体温≥36℃。巡回护士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陪伴在病人身边,积极主动与病人沟通,核对其姓名、住院号、床号、麻醉方式及手术部位等具体情况,向病人交代手术时必要的配合,安慰病人并耐心地解疑答惑,以缓解病人的焦虑与紧张。术中病人摆放规范而舒适,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过多暴露病人,尽量遮挡病人隐私部位。护士熟悉整个手术过程,术中用物准备齐全,在配合医生操作过程中动作娴熟精细,做到稳、准、轻,能够自觉、主动、迅速地传递器械,术中避免器械碰撞,密切配合手术治疗,使得整个手术过程忙而不乱、井然有序,降低了病人感官刺激,为手术赢得宝贵的时间。术中护士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以确保手术安全。如手术过程中遇病情突变或病情加重,护士根据相应的应急预案沉着冷静地处理,协助手术及麻醉者,及时准确执行各种临时医嘱,熟练使用急救器材,并维持静脉输液通道畅通。对于手术时间长的病人,由于肢体保持固定位置,容易形成血凝块,导致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在术中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静脉血栓形成,30s充气加压1次,充气压力最高40mmHg(1mmHg=0.133kPa);双下肢交替充气加压,以促进血液循环。术毕仔细清点器械,对麻醉清醒的病人,告知手术成功,将病人送返病房,并与病人及其家属交流,交待术后的注意事项。
③术后随访。全身麻醉术后待病人意识清醒,拔下气管导管,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离开手术室。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加强观察室的护理。术后进行病房随访,了解术后恢复情况,如病人的心理变化、饮食、大小便、康复锻炼、伤口疼痛及伤口感染等情况,观察固定处有无循环障碍或神经压迫,同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让病人了解如何更快的恢复,安抚病人情绪,促进康复。术后随访发现病人伤口疼痛难忍时,指导病人正确使用镇痛泵,配合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征求病人对围术期的感受及意见,了解病人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让其感受到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细心及关心。
1.2.2观察指标
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评价两组病人的护理质量并比较,满分100分。观察并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制定调查问卷,调查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手术室标准化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我院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制定了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并制成小册子,人手一册,随后进行全员培训,使护理人员全面掌握专科手术的解剖示意图、手术步骤和手术注意事项;熟练使用手术所需仪器南;手术用物的准备;的准备;另外还包括主刀医生姓名、手术习惯等;规范了护理文书的书写。这样使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每一项服务、每一项操作、每一种行为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保障病人手术安全,又避免了耗材的浪费,达到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魏革通过加强手术室管理,使手术室综合质量达标率从80%提升到97%。
2.2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我院实施了手术室标准化护理,规范了术前皮肤准备,尽量接近手术时备皮,备皮范围准确,使用电动剃刀,注意消毒,保证皮肤的完整性,减少皮肤损伤及感染机会;规范了术前抗生素的应用,术前1h应用抗生素,起到了最佳的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术中注意保暖,加强体温管理,促进术后伤口的愈合,这与国内其他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到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4.4%降到1.0%。术前访视及精心准备,使病人能够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术中适宜的干预措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3手术室标准化护理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访视,全面了解病人,加强了与病人的沟通,使病人得到亲人般的关怀照顾,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她们的信任,使之满意度增加,能够更好地配合手术;术中服务周到细心,适时的心理疏导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消除不舒适感,为手术营造了和谐的氛围,术中严密的监测,及时发现病人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手术过程顺利和手术成功;术后及时随访,与病人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可缓解甚至消除病人负性情绪,利于术后恢复,护理工作得到病人的认可,满意度随之提高。
2.4手术室标准化护理提高了医生满意度
本研究显示,标准化护理实施后医生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经过标准化护理培训后,术前精心的准备,熟悉手术过程及解剖部位,熟练地掌握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这使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熟悉医生的手术习惯,想医生之所想,与医生的配合默契,使手术顺利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手术成功率,使医生的满意度提高。
3总结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过去一年间在我院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共100名,患者年龄在 12~68 岁,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
2、方 法
(1)术前访视
术前访视安排在手术前一天的下午进行,尽量避开饮食、治疗和休息时间。
①自我介绍,同时采用图片和文字并用的形式向患者介绍手术室情况,如手术室的布置、先进设备、工作程序、麻醉、手术,让患者对手术室工作和手术过程有初步的了解,提高患者手术配合的能力,资料应尽量简单明了,有直观性和吸引力,便于患者接受。
②介绍入室、麻醉、手术开始的大约时间,了解患者的皮肤、血管情况、女患者的月经情况。
③交代术前注意事项:如手术前晚保证充足的睡眠,禁食、禁水、用药,注意保暖等,去手术室前去掉饰物、手表、义齿,勿将现金、手表等贵重物品带入手术室,着医院配备的衣裤。
④指导患者术中出现特殊情况的自我护理(如恶心、呕吐时做深呼吸等);如需特殊,必要时指导患者术前练习,如甲状腺手术的仰卧位。
⑤接受患者咨询:如疼痛情况、手术效果、手术医生情况、预后情况、室温等。
⑥说明手术的必要性、麻醉的感觉及怎样配合手术。使患者对手术和麻醉有初步的认识,尽快适应手术室环境,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
(2)术中护理
①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要热情接待,最好是前一天探视患者的护士,由于进行了术前访视,有了手术前的交流和沟通,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看到的是亲切熟悉的面孔,这对患者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有利于减轻其焦虑恐惧情绪,手术室温度保持在 22℃~24℃,湿度保持在 60%~70%,执行严格的查对制度,向患者了解术前一天的饮食和睡眠情况,检查术前准备情况,如备皮情况、是否注射术前针等在进行每一项操作时,首先向患者解释清楚,说明目的及可能出现的不适。
②不同麻醉患者的护理:麻醉师进行麻醉操作时,护士要协助医生保持,并告知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适,要怎样配合麻醉师操作才能使得麻醉成功,减少麻醉意外。
全麻的患者:协助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连接输液用的三通接头,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材,协助麻醉师给药。麻醉诱导期协助患者放松、守护床旁,密切注视插管情况,直至套管固定、接上呼吸机。由于个体差异,每个患者进入麻醉的状态时间不一,有些患者意识、听觉比其他感觉消失慢,因此须保持手术间安静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全麻患者手术过程中眼睛可涂眼药膏,或用凡士林纱布覆盖,防止角膜擦伤,或暴露干燥。
非全麻手术的患者:针对接受非全麻手术的患者,术中的护理更为重要,椎管麻醉的配合时,护士可一手扶患者头部,一手扶患者腿部协助摆放麻醉,帮助患者保持麻醉,嘱患者放松,并告诉其即将发生的操作,使患者有效配合麻醉,并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表情、呼吸及脉搏等变化,发生异常,及时告知麻醉医生。关注手术进展,要尽量在即将发生时告诉患者,并作一定解释,使患者有心理准备,比如对于当术中出现脏器牵拉感到不适时嘱患者深呼吸;剖宫产产妇在取出胎儿时感觉的一些细微疼痛嘱其放松。
③做好术中护理记录:术中护理记录内容包括:手术物品清点登记、输血量、输液量、尿量、出血量、标本的名称、术殊用药及用量、术中置入物、电极板放置位置、止血带的起止间隔时间,各种管道,如尿管、胃管、引流管等灭菌物品监测结果。
④手术结束患者清醒时,最想知道的就是手术是否成功,这时护士应该主动向患者交代,手术已顺利结束,以安定情绪,使其放心,并检查患者皮肤的受压、完整情况,安全护送患者回病房并做好交接:皮肤(完整、破损、红肿、水泡、水肿),输液部位情况,患者精神状态,各种导管固定情况及携带物品等。
(3)术后随访
术后 1~3d 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由该患者手术的巡回或洗手护士负责:①继续提供服务保障:对手术时间长身体瘦弱的患者重点观察皮肤受损、受压情况,及时发现,并协助解决。②了解患者精神状况、患者术后疼痛,体温、切口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③解释和解决护理问题,如:术后镇痛及活动对肠蠕动的影响、留置管道对局部的不适、置入物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对饮食、、活动的注意事项,怎样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什么时间下床活动、如何进行康复训练等。④征询患者和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包括患者及其家属对术前宣教所持的态度、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手术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和手术医师对手术配合是否熟练、默契、主动;手术器械及仪器设备的性能等状态是否保持良好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经验以便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二、结 果
手术室实行整体护理,提高了患者、家属及手术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密切了护患关系,确保了手术和患者的安全,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得以提高和拓展。
关键词:手术室整体护理;妇科手术;应激反应
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工作模式。该护理模式的主要内容是指护理人员不仅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还要求护理人员关注患者周边环境、物理因素、心理状态等影响患者康复的因素[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4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4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70例患者。对照组:妇科手术患者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2.36±7.28)岁。观察组:妇科手术患者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3.15±6.84)岁。对照组和观察组妇科手术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妇科手术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具体操作如下:护理人员控制患者病房内温度、湿度,予以患者适当的心理护理。
1.2.2观察组 观察组妇科手术患者采用手术室整体护理,具体包括: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随访等。①术前护理:术前收集患者具体信息,对患者进行血常规、肝功能检测。利用自己对手术的了解,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手术注意事项等。通过细致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安抚患者,使其配合治疗,并对其进行麻醉手术。②术中配合:依据患者病情,护理人员当提前准备好相应手术器材、药物,并检查设备的安全性。检查无误后,调整手术室温度、湿度。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保障患者在手术中输血、输液的流通。为患者采取合适的手术,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中手术刀等一应器材摆放位置合理,术中不作过多交谈。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入病房并整理相应设备,清洁卫生等[2]。③术后随访:术后两天后检查患者生命体征,询问其手术切口疼痛及感染情况。了解患者所需所求,并对合理要求适当满足。将所有有关此次手术的的资料,如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护理等进行整理。并对患者手术中的护理工作先做自我评价,然后收集患者评价。结合相关数据,总结经验[3]。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对此次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对照组和观察组妇科手术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处理。两组妇科手术患者有效满意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平均年龄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本次实验中两组妇科手术患者有效满意率存在差异,且观察组有效满意率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应激反应又称狩猎式反应,它是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的有害刺激时,通过下丘脑引起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迅速升高,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4]。应激反应有时为局部性,有时为全身性。本次试验中手术作为应激源,从而导致患者产生了较为强烈心理应激反应。这些应激反应不仅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产生重要影响,还影响机体免疫系统。
本次实验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整体护理。整体护理将现代护理观作为指导,把护理程序作为核心,对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化的执行[5]。整体护理主要就是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需要,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相对于常规护理,手术室整体护理是全方面的、系统化的。本次实验组中对妇科手术患者进行的手术室护理中的几项护理措施均达到显著的效果。如:心理护理能消除患者心理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等护理服务等有效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而且,该方法还能改善医护关系,增加患者依从性,便于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妇科手术患者采用手术室整体护理后,其有效满意率(90.00%:70.00%)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手术室整体护理遵从“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护理服务。了解了患者实际所需,尽量满足患者需求,改善患者于护理人员的关系,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胡蝶,代红菊,谯利萍,等.手术室整体护理对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0,31(9):1396-1398.
[2]金文仙.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手术室中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590-591.
[3]冯满清.手术室整体护理对妇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1):42-43.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283-02
手术是抢救、治疗病人的一种重要手段,手术室是进行手术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励,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安全质量成为所有医院服务质量的主旋律[1],代表着医院的服务水平,这就更加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不断提高手术室的质量管理水平,加强专业技能,配合着医生成功完成手术。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将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1手术室常见问题分析
(1)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违规操作,工作粗心大意,无菌操作观念淡薄。(2)手术室护理工作繁重,精神压力较大,工作人员经常超负荷工作,精力与体力极易被透支,造成不良心理行为,影响技能水平的发挥,甚至导致差错的出现。(3)手术室器械护士要注意准备充足的器械并且每样器械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灭菌,在手术配合过程中,要眼疾手快,熟练掌握各项操作规程。(4)手术室护士在接送或护送患者时要注意防止接送错误或护送不当,保证没有接错患者或接错手术间。
2手术室制度管理
手术室制度是手术室管理规范化的保障,每个医院都要建立一套完整、系统、可行的规章制度,并且要求每位医务人员严格执行以上规章制度,切实从患者的生命利益出发,防止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帮助患者顺利通过手术关。
3护理人员的管理
3.1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技能,娴熟的操作,而且要有高质量的服务水准,这就要求每位护理人员要不断到高一级医院进修学习, 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和参与一些有针对性的讲座, 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院内还要定期组织开展质量分析会,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容易出错的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意见。
3.2改善服务态度,规范行为准则
细节决定成败,护理工作十分注重细节,要始终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2],坚守各项服务制度,从细节出发,规范自己的行医行为。我院护理部对100名术后手患者进行了手术室护理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满意度测量包括八个方面:①手术室护士态度②手术室护士业务水平③手术室护士的责任感④手术室护士对患者的关怀⑤手术室护士对患者健康教育⑥手术室护士满足患者需求情况⑦手术室护士为患者提供的手术氛围⑧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总体评价。问卷答案分三个项目: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各方面满意率95%以上。结果如下:
4手术室无菌管理
无菌管理是手术护理室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预防感染、保证切口良好愈合及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3]。手术室无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无菌操作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即从进入手术室消毒到手术台的每一个操作都必须保证手没有被感染,这需要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完成。(2)手术室环境质量控制:护士必须每个月必须完成空气培养、手培养和物品培养,并记录结果。每天进行紫外照射消毒,感染性的手术结束后,手术间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因空气传播或器械污染而导致的交叉感染。如乙肝、癌肿、结核绿脓杆菌等感染的患者使用的手术器械必须先进行用消毒液浸泡后再处理[4]。(3)手术物品质量管理:手术物品的质量保证,关系到手术能否安全进行及其质量。对于消毒灭菌的物品,每周要清整一次,过期的器械、辅料要重新进行消毒灭菌,熏蒸消毒物品应由器械班每天检查、添加或更换、制订各类物品消毒更换日期,并落实执行者。
5药品、仪器管理
手术室药品可分三类:常用药品、品、急救药品。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放在手术室内,二者要分类存放,用后注意补给。品要重点保管,专柜上锁存放,使用后注意登记。
6手术质量管理
6.1术前准备与访视
手术前护士应该配合器械班共同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确保各种手术器械及手术物品齐全、可用、符合要求。除此之外,手术室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解。
6.2术中配合
手术进行时,护士要根据手术的各项流程、要点配合医生。护士的操作要轻、快、巧、稳,尽量避免额外的噪音。不讨论和手术无关的事情,不便议论患者的病情,讲话注意言词,避免损其自尊心。对于手术中输血、输液、用药及过敏性试验,要严格查对,并认真进行无菌操作,预防手术室内感染。
6.3术后处理与访视
我院从2010年开展术后访视工作,目前已形成较完善的访视体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院护理部选取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期间100名患者进行调查,将患者随机分两组,访视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对照组做常规术前准备,访视组提前要求护士一天进行访视。
7结束语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进行手术治疗并担负抢救工作的场所,有手术量大、疾病种类多、病情重,护理工作重的特点[6]。手术室护理与生命密切相关,任何粗心大意都可导致严重的后果。手术室护士是在这样的特殊的环境中从事这特殊的护理工作。面对这样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手术室的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不仅要掌握好专业技能,配合手术顺利进行,还要有一个较高的思想素质,严格坚守“患者是上帝”的信念,甘愿奉献。同时院方也应加强对护士的关怀,多了解护士的家庭状况和最近的身体情况,予以关心帮助,这样才能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也只有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才能切实的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医院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马宝修,浅谈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79
[2] 曹慧,薛静,加强管理全面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19(5):563
[3] 李小莉,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J].中外医疗,2009,5:104
[4] 董艳芹,万会明,如何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探讨管理实践[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9(1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