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 15:00: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历史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师 备课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初中历史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在每节课之前都应当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把握该节课应当讲解的重要知识点,以及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初中历史教师备课的意义
1.1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决定着其学习这门课程的效率,兴趣是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关键,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备课的目的在于找出提升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兴趣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主动性,这将会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达到教师备课的根本目的。
1.2旨在提高课堂讲课的效率
初中历史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在学习之初学生会对这门课程感到陌生。此时初中历史教师备课的目的在于整理每节课程的历史知识重点,想好教育学生的整体思路,在课堂上用最精练的话语讲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1.3反思自身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教师在备课时不仅需要考虑教学内容,也应当反思自己在传授学生历史知识的方式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在备课的时候,通过自我的不断总结和归纳,并且将新的方式方法做出规划,应用于下节课程的教学之中,找出真正能够提升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2初中历史教师提升备课能力的措施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在闲暇之余,总结自己教学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断的改进,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此期间,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初中历史教师加强课前备课,提升教学的效率。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师的备课能力成为教师思考的重点。
2.1结合课文、图例和注释,逐字逐句逐图进行研读
初中历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需要弄清楚教材里面的内容,注意历史地图和相关的注释内容,将需要作为教学要求的地方勾画出来,在课堂上重点讲解;不需要做教学要求的,在课堂上可以直接简单的带过,减少教学中的弯路,同时也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有兴趣地学习历史知识。在此备课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自身的备课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2.2对整体教材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最近几年以来,在中考历史试题上,出现很多的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题目,并且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论述,该类题目极为考验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也加大了初中历史教师教育学生的难度。这种现象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充分考虑,利用怎样的办法才能够将知识灵活地传给学生?初步分析,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历史教师借助教材参考资料重新对历史教材的每个章节内容进行研究,并且结合中考的考题考虑,对历史教材每个章节做出综合性质的总结和分析,让学生充分理解历史基础知识,在考题中能够灵活的进行运用;第二,总结、概括历史教材中每个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出一个简明的提纲,提供给学生进行参考。这两点都需要历史教师自己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去分析、总结。只有初中历史教师真正用心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总结,才能提高历史教师备课的效率,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备课能力,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
2.3备课时注意搜集课外教材
长期从事历史教学的初中历史教师,实际上对初中历史教学课本内容已经非常的熟悉,历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如果只是温习课本内容,那实在是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对历史教师的备课能力也没有提升。在初中历史教学课本之中的内容较为笼统,受课本的限制,很多历史事迹未曾列出来,如若历史教师能够查阅历史典籍,收集相关的历史素材,再考虑通过怎样的方法将这些历史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去。看似讲解这些对于学生考试没有多大的作用,实际上通过这种方法很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记忆。如:在讲解三国的时候,历史课本上只有短短的一章就带过,此时历史教师可以选取三国演义中的一些经典片段进行讲解,相信很多学生都会对其感兴趣,学生为了接这段历史会主动通过网络、书籍主动地查找,这就是教师备课所需要达到的效果。但是,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分清教学的主次,仍旧要以教学课本为主,历史相关资料作为辅助。
2.4改变传统备课的方式,提升备课能力
初中历史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局限于温习当前课程所需要讲解的知识要点,思考利用怎样的方式顺利地讲解给学生,此种备课方式在课堂上所取到的效果是有限的。初中历史教师为提高自身备课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可以尝试改变传统备课方式,引入一些网络平台。如微信,当前微信在学生之中使用较广,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或者公众号,在每节课之前,将自己备课所准备的资料通过微信平台传给每位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大概的了解下节课要讲解的知识要点,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提出一些历史问题,在上课前要求学生进行短暂的讨论,引导学生向着备课的大纲前进,从而达到自身备课的能力的提升。
3结语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总结历史课程备课的经验,让自身教学的历史课程效率最大化,让自身在初中历史方面的备课能力得到广泛的提升。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来,发挥历史教师教育学生所能起到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洪生.初中历史教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以珠海市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4(08):81-84.
[2] 贾淑霞,李艳洁.初中历史校本教研探索――以呼和浩特市第二十八中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133-136.
[3] 李茜.基于胜任特征的初中历史教师培训模式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04):56-58.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与实践
1 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的重要性
1.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是现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学校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创新,是素质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通过对教育教学的创新,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2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伴随着我国教育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初中历史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积极的进行着教育变革,以期跟上我国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有利于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是对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一次有利推动。
2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2.1教学手段的创新
教学手段是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过程中首先就要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手段进行改革,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手段改革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手段单一是传统初中历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手段的创新过程中,就要摆脱传统教学手段的束缚,积极的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②教学手段迎合学生心理。学生是初中历史课堂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育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反映,迎合学生的喜好,以达到提高课堂授课质量的目的。③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现代科技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初中历史课堂的教育教学,目前我国初中课堂上已经陆续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时应积极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历史知识更直观更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2.2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方式沿袭着老师教学生记的古老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性,压抑了学生的情感表达,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中在教学方法上也要进行必要的革新,去粗取精,让其更好的为学生服务。①初中历史教学方式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顺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开展互动型的课堂教学模式。②鉴于现在历史教育与实际生活脱节严重的问题,在今后的初中历史课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还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习。
2.3教学理念的创新
教学理念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左右着整个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中,教育工作者应突破传统,开拓创新。创造出一套更适宜现在教学发展的教育理念,推进初中历史教学的进步。首先要改变传统木讷的教学思想,在教育教学上要采取更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例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摒弃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思想,对学生采取引导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取代传统灌输教学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将这种更适宜学生的人性化教学方式运用到实际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去,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4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
我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心理在中国已经存续了几千年。这虽然是学生对教师尊重的表现,但也拉开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因此其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教育教学的发展。在今后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主动改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教师神圣不可亲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去,打破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教师应积极的与学生做良性的沟通,填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鸿沟,积极的做学生的知心人,帮助初中生度过青春期的迷惘,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心理上的烦恼。让学生与老师做课堂上的师生,课堂下的朋友。通过这种方法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2.5教师思想的转变,素质的提升
教师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要想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创新,首先就要从教师的思想入手。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深入人心,一些教师面对教育的转型,很难及时的转变思想观念,阻碍了教学创新的脚步。同时,由于素质的差异一些教师在教学创新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心有余,力不足的现象。因此在今后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创新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学校应宣传创新思想的重要性,积极转变教师思想。②引进先进教学理念,积极进行教师培训。
3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是初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今后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教育发展大趋势,积极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创新,促进课堂授课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文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2(37):12-15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意义;教学现状;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111-02
初中是学生接受历史教学的初始阶段,历史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历史上的种种,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将人类和自己联系起来,只有对历史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够完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所以初中历史的学习对学生的人生道路起着指导性的作用,然而初中历史的教学却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就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决,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一、学习初中历史的意义
历史是初中的一门课程,也就是说历史对于初中生来说是要接受的一种教育,也说明作为初中生有必要对我们的历史进行一种深入的了解。首先,对于国家的接班人来说不能够忘记历史,所以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历史的教育,就是要让他们意识到现在的生活是怎么得来的,让其了解到我们的前辈们为此做出的牺牲,认识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以及古代劳动人民聪睿的智慧,增加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对其人生观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而对于世界历史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们了解世界的文化,并掌握世界变化的规律。其次,在历史中可以发现有很多值得学生借鉴的优秀品质,所以历史的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在人生路上,每个人都难免存在着失败和困难,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在历史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很多伟大、优秀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这些事迹的学习会让学生们的心灵深处得到强烈的震撼,并在内心对这些人物产生钦佩和效仿其精神的效果,进而升华自己的精神,逐渐形成优秀的品质。
二、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首先,教学方法传统,采用的教学手段落后。在教育进入现代化的今天,始终存在着很多教师采用传统而落后的教学方法对初中生进行历史的教育,仍然不懂得利用新的而又科学的教育手段,往往是将教材上的知识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全部灌输给学生,根本就不关心学生是否能够吸收。久而久之,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历史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最终结果是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也不能够从历史这门课程中了解到丰富的信息。其次,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重视。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一些教师认识不到学生的存在感,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这些教师所进行的课堂教学只是以自己的讲解为主,学生能做到的就是围绕着教师的讲解进行吸收和学习知识,而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教师的解答和重视。所谓的教学就是要教师围绕着学生进行教育,而这种教学方法完全颠覆了教学的目标性,使学生的主体性淹没在了这种错误的认识中。再次,教学背景薄弱。初中历史在传统意义上是一门副科,对于历史的学习一般都会认为只要多背一背就会得到改善,在师资上也存在着不平等的安排,从中可以看到学校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重视度不高,进而也不会为历史的教学提供一些充足的教学条件和背景。在这种条件之下,也导致了一些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着随意性,态度不严谨,导致历史的学习在学生的印象中时可有可无,这种错误的认识就导致了历史的学习存在着弊端。这种弊端的存在对于日常教学,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非常不利的影响,避免弊端的存在,改进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
三、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方法
首先,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现如今,大多数课堂上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这种现代手段允许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视频资料的播放,将历史的教学从原来的抽象化向生动化转变,进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例如,当对中华民族一些时代的文明进行讲解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各个时期的文明用纪录片的方式放映给学生,将一些图片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能够把这些抽象的认知,通过这些生动的方法得到直观上的认识,继而使得教学的生动程度得到了提高。其次,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要对这一点重视起来,在课堂上要采用探索性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主动权在他们的手里。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标,了解学习的任务,让他们以此为导索,对知识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探讨,然后将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再去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从而对此问题得到深入的了解,这种小活动的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提高教学背景,加强重视程度。作为学校领导,有义务提高历史教学条件,完善教学设备,根据实际的条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观。而作为教师,就要不断地升华自身的专业知识,强化自己的教学业务培训,提高自己教学的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达到课程要求。总而言之,就是要通过各中途径来不断地提高历史教学背景。最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本上的知识原本就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历史的学习走出课堂,进入生活。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些历史名人的遗居进行参观,使学生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去回忆并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还可以通过一些民俗化的活动,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积累。
初中历史的学习有着其重要的意义,所以要了解到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科学的改进,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背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性和兴趣,使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关键词:活动课初中历史课程改革
新课标之下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就要求历史教师灵活地运用新教材,开展创造性教学,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思维。毫无疑问,历史活动课正是能够满足这种要求,从而应运而生的新课型,它之所以成为各个版本教材大力推崇的对象,不仅仅是因为它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更为重要的是它木身是一种可激活历史教育、赋于历史教育生命力的理念。虽然初中历史活动课是初中课改的重要内容,但其开展的现状却并不乐观,本文在分析初中历史活动课开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初中历史活动课开展的现状
结合在我校进行的教师座谈和实地听课的情况,我们认为,目前在历史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对历史活动课认识不到位。
首先,对开设活动课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并没有把活动课和学科课同等对待,更不能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开设活动课的重要性。
比如,在活动课教师安排上,更多学校是由各科任教师“捎带着管一把”,或“凑课时费”;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活动课程,但是在开齐、开足上不到位;在活动课教学研究上还未得到足够重视等等。
第二,对历史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关系的认识模糊不清。
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科教学中也有培养能力,让学生主动活动的因素,没有必要单设一门活动课,为活动而活动”。或者认为活动课必须和学科内容密切配合、挂钩、有机结合。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没有必要设置活动课,“放学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活动”。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把课外活动(包括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统统归为活动课。由此可见,广大教师尽管在概念上接受了“活动类课程”,但是他们对设置活动课的重要意义,活动课的性质和作用,活动课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并不十分明确。
第三、历史活动课教学随意性比较大
目前,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历史学科就属于课时较少的学科,历史学科的活动课教学随意性就比较大,在学科课程课时不够的情况下,有一些学校活动课课时被随意侵占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对活动课的认识不统一,有的学校把学科活动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统统归为活动课,各学校开设的活动课的内容五花八门,教师教学的随意性也很大,每位教师的活动课安排都不一样,甚至有些教师为了应付了事胡乱的讲解,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适当的方法,最终又变成历史教师的一言堂,难以达到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的目标。
第四、活动课教材比较医乏
首先,目前活动课没有材。“80.1%的教师希望有统一的、固定的活动教材,便于教师培训和教学,使教师有本可依;18.5%的教师不希一望有统一的、固定的活动课教材,认为这样不便十学校教学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也不便于教师创造发挥,灵活掌握。”无论是希一望有统一、固定的教材的教师,还是不希一望有统一固定教材的教师,普遍感到目前活动课缺乏教学大纲,难以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制约目前活动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些教师认为,目前活动课教材编排缺乏系统性和有序性。
二、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如何才能搞好历史活动课呢?
第一、明确主题,认真组织教材中的活动课。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实验教材每册都设计了一些活动课,活动课的内容就是刚刚上完这个单元的内容。这些活动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有竞赛式、辩论式、故事会、讲解、访谈、知识竞赛等,并与学生学习的内容基本是同步的,给我们的活动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我们可以按课本上的内容形式开展,也可以创造性的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开展,但在课程设计时首先要明确主题,设计严格依照教学目标。
第二、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组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知识与经验,对现实社会有较强的兴趣和困惑,他们关心时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当今报刊业、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十分发达,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方便和可能,因此,活动课的设计关注热点问题,可以更多地培养学生广泛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适时引入一些“热点”问题,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第三、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发掘学习参考资料。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课程的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开发本地区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进家乡、走进社会,教师要多渠道收集历史探究学习资料,利用多种形式展示给学生,弥补学生探究学习资源短缺的问题。
第四、借用教材问题,用活动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充分尊重学生。为达到活动目标,在活动进程设计时首先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入口,也就是如何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拉近学生和活动目标之间的距离,这对活动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影响重大。
总之,历史活动课的开展,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起来,真正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因此,只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用心去设计课程,编制资料,用心去体验活动课的成功与失败,善于总结经验和吸取他人的成功之处,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的开展历史活动课,历史活动课才会有生命力,才会真正起到培养能力的效果,而不致走过场。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兴趣教学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对所学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和探索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使学生喜欢一门课程,教师就要善于从平时的教学中着手,讲究、活用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兴趣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历史课能否上好,导入是关键,是根本。课程的引入要新颖,有创意,要不断变换。导入设计得好,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历史,探索历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有内在的驱动力主动去学习。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新课要不断变化、不断创新,使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教学过程中要有张有弛,有有低谷,使学生带着问题,怀着好奇一步一步渐入佳境。在初中历史教学阶段,更应该注意导入的设计,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歌曲导入、故事导入、猜谜导入、诗词导入等等。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学习历史的快乐,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编的初中历史教材不仅包含了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还包含不少社会史的内容,充满着生活的色彩。美国著名学者杜威说过:“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我们一定要努力寻找历史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链接点,让历史与现实对接,努力挖掘历史教材中现实生活的内容,帮助学生以古为鉴,反思现实,拓展思维,追寻并学会总结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历史的生命源于生活。我们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把学习到的历史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一定要从生活中不断汲取营养,让枯燥的书本充满生活的气息。如果能达到这个要求,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更有效,更精彩。合理的教学设计,链接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三、注重探究,培养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确立了“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探究,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在历史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架桥。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我们应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探究活动,问题的设计要呈现梯度,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解决问题,使其感受到探究中增长知识的喜悦,从而不断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强烈欲望。通过巧妙设计一些过渡性和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疑难问题。这样的探究活动,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流。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强烈欲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法灵活、提高课堂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应该围绕学生的需求而展开。无论选择和运用何种教法,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必须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针对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历史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或适时插入精彩故事,或读图分析历史事件,或凭借实物模型讲授历史,或运用媒体展示历史场面,或妙用诗词对联评价历史,或开展竞赛强化记忆。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能充分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走进新课程,我们一定要利用培训与自学的形式,更新观念,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应以学为本,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际情况等因素,精心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科学素养,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有效教学的典范。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案教学;收获;困惑
历史学科在推行教学案教学后,被广泛定义为最难学的一门学科,这并不是学科本身存在的问题,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对教学案教学有着一些困惑和未能认识到的问题,所以未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导致学生产生对历史学科的错误观点。下面就针对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案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学案教学广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学校管理
问题:教学案印制不规范,浪费严重,怎么办?
解决策略: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后编写的教学案,由各学科教研组长把关审核,教研组长审核后再交年级主任处,凡是不合格的教学案返回教研组重新编写,年级主任审验合格的教学案方可签字印发。这样做可以严把质量关,同时又能避免浪费。
2、教研组教研活动
问题:怎样利用教研组活动推动教学案教学?
解决策略:学校历史组推进教学案教学分四步走。
第一步:理论学习。学期初,要对《教学案教学实施方案》学习,进行解读;学习两周,第三周进行测试,考试成绩计入教师量化积分。平时,利用固定的时间搞好教研活动和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学案教学的理念、编写要求、基本环节、操作流程等理论,同组教师相互交流、质疑、解难。
第二步:以“三课”活动为载体,尝试教学案教学。一是加强集体备课,把集体备课和编写教学案结合起来,学校领导包组蹲点,及时解决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发挥备课组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把讲授公开课和教学案教学结合起来,利用周一上午本组教师围绕公开课所定篇目,按教学案的基本环节备课,编写出初步的教学案,然后由主讲教师在一个班内实施教学,其余老师参与观摩。评课时根据课堂情况对其进行修改,再在其余班级推行。
第三步:是全面铺开,人人过关。全体教师逐课推行教学案教学。
第四步:举行教学案教学的大比武活动,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3、教师的思想认识的转变
问题:教师的思想发生了什么转变?应如何认识?
解决策略:全面了解教师思想的认识转变,从思想入手,解决教师思想中的困惑。
利用教学案教学以来,教师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案编写虽然费力费时,但方便课堂教学。编学案,教师多方考虑多方面因素,查阅各种资料,,教师忙着设计学案、筛选习题,费时费力,而课堂上,学生读课标、读教材,按照教师的学案设计梳理知识,然后作习题。
(2)教师的工作流程发生了显著变化。实施教学案教学后变化明显,此前教师劲没少下但成绩确实让人发愁。学生的作业在课上完成,备课、上课的时间与精力均有了保证,工作起来更有激情。
(3)课堂结构发生了新变化。实施教学案教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小组讨论积极交流展示,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多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近,关系越来越和谐,师生的心理和情绪越来越轻松。
(4)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
使用教学案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果不研读教材,不翻阅资料,不了解学情,那么所编写的“教学案”能说是高质量的吗?如果不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是很难适应这种教学形式的。
二、对教学案各环节编写内容的界定
教学案教学虽然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但有部分教师对使用教学案产生了误区,教学案的设计要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应严格界定。
1、课时学习目标的界定
课时学习目标是学科目标与具体教学内容的结合和具体化。它能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主动预习,自觉达标的习惯。
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已有知识来确定。学习目标是课标的细化,教材中超出课标的知识、要求较高的知识也不能作为学习目标。
2、课前预习导学的界定
预习导学是教学案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前的必要准备,预习的充分能使学生学习事半功倍。预习导学部分的题目,教师要精挑细选。课前预习导学题目应该以学习目标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文就能回答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难题、偏题、怪题的出现。预习导学题型可分为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多种题型。
3、课堂学习研讨的界定
课堂研讨部分是教师最难驾驭的部分,由于学习小组的建立不够完善,表面看学生在合作学习,但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小组合作成果的呈现成了小组长的专利。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让程度好的学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达标检测题的界定
达标检测不能与预习导学和学习研讨题目重复,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题量不能太大,以学生当堂能完成为准,一般以5个选择题和一个非选题为宜。教学案使用后要收上来,检查学生做到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5、课后拓展延伸的界定
课后拓展延伸题目,可以是本课内容,也可结合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确定;其应具有拓展性和延伸性,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提升。
三、教学案教学存在的困惑之我的看法
教学案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除了广泛存在的问题外,我个人对教学案也存在些困惑。
困惑一:预习环节用什么时间完成?
预习环节全部放在课外不行因为我们的学生自律性太差且学生的课外时间很少。放在课堂上预习,费时太多,学生把课文阅读一遍需要10分钟,做完预习题需要10分钟,构建知识框架需要10分钟,学习研讨需要15分钟,达标检测还没有进行就已经没时间了,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每节课都要“欠账”了!
困惑二:课后拓展延伸题何时了?
顾名思义,其应放在课后来完成。如果放在课后的话,真正是“下课就放在脑后”了,第一:学生课后没时间,第二:学生课后不去做。农村初中的学生,课后连5%能完成的都不到。放在课堂上来解决,哪有时间呢?因为,课堂上各环节已被安排满满的了。
四、教学案教学的推行建议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案教学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为了解决这些困惑,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贯彻落实教学案教学,推进校本教研,我认为历史学科课型系列建设应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构教学案教学新授课模式,利用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片级赛课以及教学案教学大赛等,推动各学校历史学科建立起教学案教学新授课模式。
第二阶段:建构教学案教学复习课模式,充分利用九年级高素质教师进行复习课研讨活动,以省市级优质课大赛活动为载体,促使各学校历史学科建立起教学案教学复习课模式。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全面培训历史学科教师,通过骨干教师的培训,使全体历史学科教师都能熟练地掌握教学案教学新授课与复习课模式,全面提升我县历史教师的业务素质,为提高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全面推行高素质的教学案教学,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并应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丽娟.浅议初中历史教学案教学[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5):76.
[2] 古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2,(3):69-70.
[3] 王松光.初中历史问题导学三分法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初中历史教学 教学模式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过多使用讲授式、演讲式等方式,教学活动主要体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宣讲和对各种教学技能的展示,作为学生往往只是被动的参与,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他们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性受到压抑。这种教学模式建立在教师以教为主的基础之上,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过程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则是少之又少。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就像一个演员,学生更像一群观众。教师讲的好,学生爱听,教学效果好;反之则学生反应消极,教学效果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同样要求历史教师不再是历史知识的绝对占有者,而是要做学生学习历史的激发者、组织者、引导者和推动者,教师更像一个总揽全局的导演,学生则像有着强烈愿望要表现自我的演员。教师的职责就是把学生充分发动起来,学生自主投入到学习过程,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新理念及其指导下的教学新模式正是响应国家课程改革的产物。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新的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大致步骤是,教师先提出学习目标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做布置的习题,然后学生开始合作学习或探究学习,学生互相交流和帮教,化解课堂难点,掌握重点内容。“后教”也不是单由教师去教,而是着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实施“兵帮兵、兵强兵”的战略,教师穿插其中进行必要的思维启发和学法指导,促使学习目标尽快达成。教师课内对学生进行达标检测,学生当堂达标过关。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教师随时进行学法指导和组织监督,不到学生需要的时候都不要去过多干扰学生的学习,那么历史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削弱了呢?其实历史教师的主导作用非但没有被削弱,而是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教师课前准备、学案设计到课堂的组织监控、学习目标的达成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历史教师全程负责,逐一落实。当然同时对历史教师也就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一,历史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善于组织学生。因此教师课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先要对所教班级的学生有一个整体了解。根据学生水平进行分组,注意优中差搭配,并且对各个学习小组组长进行课前培训。要对学生运用好培训和评价两个手段,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真正把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历史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善于激发和鼓励学生。每个学生都是自己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职责就是想尽办法让他们燃烧起来散发出自己的光辉。例如,讲《赤壁之战》的场景,可以先让学生叙述一下曹操一胜一败的启示,不少学生都会有声有色的叙述,还能够认识到骄兵必败,对自己的学习也有所启发。看来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于自己一讲到底,学生的潜质得不到挖掘。
第三,历史教师要精心组织教材,编写好导学案。教师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编写好预习、导学、检测三个部分的导学案设计。各部分的内容设计上要注意务实,切忌环节繁多,难于操作和落实。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务实。
第四,历史教师要坚持业务的进修,提升教学基本技能和自身素质。教师首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找到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机和切入点;其次,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及时迅速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教学意外,具有把学生表现与教师教育理念进行快速结合的教学机智。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例如,在学习《大一统的汉朝》时,学生在一起悄悄议论起《汉武大帝》等一些汉朝历史背景电视剧中的汉武帝,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总结,在这些电视剧和历史里,汉武帝分别是怎样一位君主?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对汉武帝给出一个准确、客观的评价。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锻炼和提高自己驾驭课堂和组织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不能不顾学生的反应,也不能被学生所左右。及时总结教学上的得失,做好教学反思,不断修正,不断完善。
第五,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特点和历史学习的规律,善于整合三维教学目标。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是淡化了,而是转型了。历史教师在点拨中要注重历史知识的关联,理清发展线索,突出层次结构。要有意识地,适时适量地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历史,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第六,师生之间惟有建立起适合新课堂的新关系,学习才有可能成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第一需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新的教学模式不是教师对学生强行灌输,而是学生主动要求教师来点拨。学生无学,教师之教便无从说起。当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以至于心愤愤不能通,口悱悱不能达的时候,教师才和学生共同来“解惑”。也惟有如此,教育才能以一个充满人性、充满情感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当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体现到满足的时候,学习就再也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种获得满足的快乐事。水融的师生关系,适时灵动的教育智慧,主动活泼的学习行为,高涨持久的学习热情,逐步生长的学习能力……日复一日,在尝试中逐步完善,在实践中逐步提升。
第七,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坚决避免只是套用新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却在借机强化应试教育,竭尽全力追求高分和升学率的倾向。课堂教学都是围绕考试做文章,每一节课都是习题训练和检测练考的循环往复,这样做下去,说到底就是对国家课程改革目标的严重背离。推行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新的教学模式,抑或是其他教学模式,都不能挖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历史教育的灵魂,而徒留其躯壳,我们的历史教学从本质上说应该叫历史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完善学生健康人格,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现代意识和世界意识!
参考文献:
教学案例:一节受争议的实验课
《基于课堂的情景探究式历史教学研究》是我校历史教研组主持的“广东省中小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受“湛江市初中历史骨干教师培训班”邀请,课题组蔡老师上了一节课题实验课,上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历史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北师大版)。
课堂上,蔡老师搬来一盆开得非常艳丽的百合花,还有一盆装满沙土的花盆。学生辨认完花的种类后,蔡老师请来生物老师给学生讲解“百合花的生长特征”。接着,教师问:“如果要将百合花移植到另一个沙盆中,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学生回答:“枯萎。”教师追问:“如果想让它移植后还能成活,能有什么办法?”学生回答:“改造环境。”在这一问一答的互动中,学生认识了生物学的一些基本原理。
蔡老师话锋一转,引入本课内容:“同学们,刚才活动中有几个要素——百合、环境、移植、枯萎,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老师自编的历史视频,大家边欣赏,边寻找刚才提到的四个要素的影子。”这一个环节教师根据相关历史线索,将丰富的历史图片和资料,组合成“历史图片剧”,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设置为自动播放格式。由于电脑平台临时出现故障,背景音乐没能很好地播放出来。聪明的蔡教师灵机一动,通过自己简要的解说来配合视频播放。学生一边观看,一边了解和体验着历史。
视频放完后,按老师的要求,学生很快找到 “百合”“环境”“移植”“枯萎”在短片中对应的影子“西方先进技术”“封建制度”“”和“”。 围绕四个要素,从教材重难点出发,教师又巧妙地设计了三项探究任务,探究一:中国为什么要师夷长技?探究二:中国是如何师夷长技的?探究三:中国师夷长技的结果如何?原因是什么?教师补充了大量的历史材料,学生结合课本与材料,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课堂后面十分钟,老师组织各探究小组汇报与交流,并给予适当的评价与补充。最后,老师将学生探究的结果汇整成一首诗作为课堂小结,学生很快就把本课的主要内容记住了。
总结这堂课,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整堂课学生活动占了三分之二的时间,课堂上学生通过探究与讨论,很好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主要任务。第二,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导”。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不断深入地探究历史真实。第三,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图片、视频、音频等各种资源,并在教材主题的基础上,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课堂教学组织流畅,学生学习状态积极。虽然课堂音频出现了故障,但整体上讲这堂课组织非常流畅,清路也非常清晰。从课堂上我对学生的观察来看,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很集中,课堂氛围也比较和谐。
听完这节实验课,听课的骨干教师私下交流中有很多疑惑,一位领导也私下问我:“这堂课有没有华而不实的感觉?”我不置可否,但为了解答这些疑惑,同时作为主管教研工作的领导,能更好地指导课题的实验,我提议课题组追补对听课教师与上课学生的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一次不完整的调研
为了更好地指导和完善《基于课堂的情景探究式历史教学研究》的实验,课题组从不同角度,尤其围绕听课教师表现出来的担心与疑惑,设计了七个小问题。1. 对情景探究式教学态度(满意和非常满意;一般和不满意);2. 情景探究式教学留下印象(深刻和非常深刻;一般与不深刻);3. 与传统教学比较更愿意接受(情景探究教学;传统教学);4. 认为情景探究教学对学习历史帮助(很有用和比较有用;一般与没用);5. 认为情景探究教学对学习和理解课本知识(很有用和比较有用;一般与没用);6. 认为情景探究教学对拓宽学生知识(很有用和比较有用;一般与没用);7. 认为情景探究教学对学生参加历史考试(很有用和比较有用;一般与没用)。问题略显粗糙和简单,但已基本能反映出教师和学生对实验的各个环节的认识与态度。
参加问卷的听课教师有26人,学生有40人。考虑到7个问题答案前两项与后两项,基本能分别代表被问卷者的不同态度,进行问卷统计时,我们有意把答案的前两项和后两项分别合并在一起,合并后,前者对实验和课例持基本肯定态度;后者的观点是持基本否定态度。结果统计如下:
本次调查的7个问题,涉及到对本堂课和实验的基本态度、历史学习与考试关系、课本学习与知识拓展、实验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等问题。通过对这7个问题教师与学生反馈情况的综合分析,研讨时课题组得到以下几点共识。
写工作总结是个技术活,我们需要讲究方法与策略,需要掌握知识技能和操作技巧。那么历史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怎么写呢?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历史个人工作总结范文,请笑纳!
历史个人工作总结范文1感悟一:丹心热血沃新花
有人说,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__老师从课件的设计,到课堂的活动都精心设计,用尽苦心。从形象直观的图表,精美的图片到中考链接,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形式各异。使单调的历史复习课的形象,在老师,学生的脑海中鲜活起来,丰满起来。整节课时时处处无不彰显着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益而设计。有人说:课堂教学分为四种境界。第一种境界遭受——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第二种境界忍受——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第三种境界感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第四种境界享受——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要想达到第四种境界,我认为应做到向__老师那样用“心”备课、上课。
感悟二:腹有诗书气自华
激情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事业。如果教师自身死水微澜,而期待学生汹涌澎湃,只能是痴心妄想。__老师激情高昂,妙语连珠,实属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样的课堂学生难拒诱惑,“亲其师,信其道”怎能不学好历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回眸__老师这堂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专业知识 ——深挖井,广积粮
在学科知识方面,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建立起初中学段的历史学科知识树,做到深挖井。在教育科学知识方面,要广泛阅读,做到广积粮。只有输入,才有输出,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旁征博引,左右逢源。
二、专业技能——多实践,练真功
加强专业技能的提高。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大胆的开发、整合教材,不唯教材。
总之,正如中学老师所说的那样,暖暖的三月,我们蓄势待发,播下希望的种子,在我们细心的呵护下,期待六月绚丽的开放
历史个人工作总结范文2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任务。虽然是老教师,我对教学工作丝毫不敢怠慢,我认真备课,扎实开展教学活动,勤于听课学习他人长处。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是我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一、认真备课。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既要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我不管多忙在教每一节课前我都仔细研读教材和相关的教学参考材料,明确本课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确定重点难点,设计新课导入、子目之间的过渡语,然后拟定具体的教学设计,编写教案。
二、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选取拟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因为所教学生整体基础差,学习习惯不佳,学习不主动。因此,我把握照顾全体,关注个别的原则。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教学为辅,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历史课堂容量大时间紧,多媒体教学能较好解决这个问题。教学网站上有大量的课件资源,为节省时间,我通常采用下载加修改的方式准备课件,甚至期中、期末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也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的源泉。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主要是注重新课导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歌曲、历史谜语、历史迷案、历史故事、视频等导入。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不提倡死记硬背,教学中主要采用讲述法加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从问题中学会思考。在问题中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课堂更生动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五、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不佳,学习信心不足。我没有急于求成,总是给学生鼓励,对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让他们在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在教学中还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给他们做人的到了道理,用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
六、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围绕“如何上好公开课”“如何学好学科知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等主题开展教研,完成主体教研文章撰写。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本学期完成20节的听课任务。在教学公开周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七、履行骨干教师职责,认真开展教师“结对子”活动。本着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制定结对子计划,互相听课评课,本学期有明显提高,本人听了许老师9节课,而许老师听了我10节课。通过结对子活动,我认识到自己存在的许多不足,也认识到结对子是双向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较好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八、有计划举行单元测试。本学期积极收集单元试卷,做到每单元都进行测试。通过测试能及时了解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辅导,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期末练习卷也进行测试,并进行详细讲评。期中考试是四校联考,对比认识教学差距,促进良性竞争。
九、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本学期参加20__年“初中教师岗位培训班”学习、“__教育接力”活动、名师讲堂等。
十、存在的不足是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对课标要求不能较好把握,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还是老师讲得多,提问学生偏少。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不敢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历史个人工作总结范文3本学期,本人任教八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用心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简单、认真的形象去应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作为教八年级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透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透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忙差生。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理解潜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本学期,本人任八年级二个班的历史课。我认真学习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用心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此刻,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期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搞笑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用心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善工作。
三、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个性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单,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思考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潜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历史个人工作总结范文4学年度第二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任务。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备课——周到细致,找准重、难点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能坚持认真备课和教学,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虚心向同年级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提前一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也坚持做到周前备课。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和晋江市的各种听课交流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有经验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经常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忙到夜里十一、二点。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还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虽然学校初中部无法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我仍不断进行教材分析,制作课件,争取把第节课都备到完美。
复习阶段,我把全书及每一单元的重点内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予以概括总结,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路。并精心印发了一些历年中考、期末试卷中出现的最新题型,及时地让学生明确考试的方向。
二、上课——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后进生回答。上课后及时做课后反思和写教后感,找出不足之处及时加以改进。
三、作业布置——有针对性和有层次性。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精心地挑选,认真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作业批改后,我又能及时给予讲解;对于作业错误教多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这样虽然作业量不多,但是作业的质量很高,学生通过不多的练习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四、辅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在课后,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在课后的辅导中我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我的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历史个人工作总结范文5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的历史工作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精心备教,全面把握新课程标准
本人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研读教材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教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用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血肉筑长城》时候,这课的主题是“”,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一条谜语导入新课。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由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为了这一目标,我做到了课前认真研读教材,学习新目标,精心设计教法,指导学法,认真落实上课,作业,练习,复习,单元检测等环节的工作,做到超周备课,作业全批全改,不定时抽查学生的背诵和记忆。通过单元检测考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效果,使历史课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的源泉。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主要是这样做的: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不提倡死记硬背,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从问题中学会自主学习。在问题中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课堂更生动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三、多给学生鼓励和帮助培养学习自信心
由于学生基础差,学习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求成,更没有拔苗助长,而是从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适时给学生鼓励,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用赞赏的目光看学生,相信这点不行那点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对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大胆的参与课堂。很多学生由怕历史到喜欢,由差到好。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 (1),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 (2),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上时,给学生推荐一些抗战的影视片如《》等。(3)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
四、转变教学观念,不仅教书而且育人
放弃老观念和老思想,放手让学生学习,让他们在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在教学中还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给他们做人的到了道理,用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
以上是本人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工作中也有疏漏和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努力,力求更上一层楼。
五、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尽如人意。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教材培训实效化
以课程改革以及新教材的实施使用为契机,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突出培训工作,注意培训的实效,把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在实施时,必须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载体,以活动为纽带,以管理为保证,以质量为归宿”。忠实地执行国家、地方课程,积极建设好校本课程,保证课程改革实验的完整性;组织好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不断探索课必中的问题,把握好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新教材的操作规程;加强管理,能把课程理想转变为理想课程,把政策的课程转变为学生的习得课程;按规律,扎扎实实抓好质量,使课程改革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注重教学骨干的培养,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努力做到课改工作研究化,课改研究过程化。
二、教研工作课题化
历史教研活动要立足于为全面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奠定基础,立足于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和文化业务素质,立足于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基于这三方面的认识,寻找历史学科师资状况和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难点,按教育科研的规范和要求,开展课题研究,重视经验的提升和规律的总结推广和应用,真正实现教研室提出的“以研促教”的工作要求。本学期我们要结合各种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改革,通过专题和课题研究,来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这样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及水平。为使教研工作课题化,我们确
立工作目标是:
①继续以苏州市级课题“中学历史学业成绩评价模式探索”研究为抓手,努力探索历史教学改革,提高实验学校教师的组织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将课题研究方向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大教学时空,增强实践性,力求突出课题阶段性成果的实效性和示范性。
②针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工程,结合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要求吴江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每人必须确立或参与一项教研教科专题研究,将课题由课题组辐射到全体骨干教师,以骨干教师来带动本校本组学科教研工作,从而形成校校有课题,教师人人都参与的课题研究的氛围。
③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课题研究的科学含量,力求教研工作课题化有一个阶段性成果。近几年我市历史教研成果显著,新人辈出。为提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我们准备将具有实践价值和理论水平的课题成果或教学论文汇编成册,供全体历史教师学习和参考。
三、教研活动专题化
针对以往教研活动存在着弊端和不足,本学期教研活动力求实效性和针对性,每次教研活动都确立一个专题,注重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改革、实践性课题课程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下功夫,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活动形式,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教研活动专题化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加强学习教育新理论,不管是哪一级的教研活动,教育理论学习是必备内容之一,尤其是现代教学方法、教育名家经验、多媒体网络资料等,要创设学习研究的氛围,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学习和研究。
②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加强示范课、新老教师的对比课、新课型的研讨课、录像观摩课的评议工作,组织教师带着问题参加听课和评议。本学期将三个问题列为每次听课的必备内容之一,一是本堂课有哪些可供你可取之处;二是本堂课有哪些不足之处;三是你认为本堂课最好的教法是什么?
③教研活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及作用发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较适当的教学目标,毕业班确立知识能力坡度,加大综合应用能力,高一高二要在新授课上好的基础上处理好“问题探究”的环节,加强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
④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紧紧依靠历史中心组和重点中学的骨干教师,联络广大青年教师,结合本市示范课活动和重点中学研讨会,使课堂教学模式走“模仿——创新——实效”之路,完善提高吴江市原来三种教学模式,要求骨干教师人人有模式,一般教师个个都参与,在此基础上,形成吴江历史教学研究的特色和风格。
四、教师培训能力化
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发挥群体的力量,需要全方面、立体化地规划教研网络,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同时,本学期要组织和协调好学校历史教研组、中学历史教改协助组、中学历史课题研究组、历史教学研究中心组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群体力量,搞好历史师资队伍建设。
①本学期要将教研组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积极指导教研组的业务工作,特别是在怎样开展好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实效性上深入研究,使教研真正促进教学,对新教师多听课多鼓励,注重师徒对子工作的形式新效果实。
②“中学历史教改协作组”是新教师快速成长的摇蓝,由于目前我市部分学校规模原因,跨年级上课教师较多,青年教师往往“单兵作战”。本学期我们把上岗三年左右、业务水平基础好的教师全部组织起来,确立学习和研讨的主题,结合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研讨,备课的形式,让他们了解先进的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改经验,创设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给他们压担子,创机会,让他们更快成长。
③继续以中学历史课题研究组为骨干力量,努力探索历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围绕课题研究要求,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断提高课题组老师的组织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求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成绩评价这两个方面积极探索,以科研带动教学,提高整体水平。
④“历史教改中心组”要发挥教改的核心力量作用,要站在教改的最前沿,一方面我们提供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让他们加入名师、特师后备的行列,同时把他们的教学经验推广到各个学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学期主要活动安排
1.精心准备和布置好高三历史复习计划,提出在3+1+1考试模式形势下,历史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2月底)
2中学历史课题组课题活动。(2月底)
3.高三历史中心组活动。(3月)
4.初中历史评优课(3月)
5.高中历史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4月)
6.初三历史教学研讨活动。(4月)
关键词:时政热点;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古代读书人勤奋学习的写照,如今若有学生还这样要求自己,就会被人认为是“书呆子”了,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要求我们的中学生得“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把现实中的案例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历史与社会课程对我们的学生提出了既读“圣贤”书,亦闻天下事这样更高的要求,同时给了时政材料一个新的展示空间,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时政材料的深入分析,借助创设的情境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知识技能。
一、时政材料运用对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的作用
1.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时时处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服务,以使学生更充分地、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从机械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我们运用时政材料创设历史与社会教学,就是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把有关的社会热点与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起来提出问题,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社会热点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某种悬念,促使他们去探究,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浓厚的求知欲,让我们学生既读“圣贤”书,亦闻天下事。
2.适应中考考核特点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关注现实生活,是社会思想品德学业考试的灵魂和永恒的主题,也是近几年来学业考试试题在取材方面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3年的各地学业考试试题同样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鲜明的时代特征,命题者用敏锐的政治眼光捕捉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热点信息,及时将时政材料与教材知识点巧妙地结合起来。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和习题训练中,重视时政材料,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应对能力,为中考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弥补教材的滞后性
教材具有的相对稳定的特点,对时政信息的反映也是相对滞后的。在教学中补充最新的时政信息,有助于弥补教材的滞后性,保持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更新学生的思想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时政材料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的具体环节
1.要重视时政材料的积累,这是准备环节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想拥有丰富的时政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地运用时政材料,是需要老师在生活中点滴积累。平时要多看报纸杂志,如《时事资料手册》《半月谈》《中学生时事快递》等;多收看、收听电视新闻和广播。并要有时政敏感性,捕捉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热点信息,教师在上课中对于有联系的材料就可以顺手拈来。
2.研究具体时政材料和历史与社会教材的结合点,提高时政材料针对性,这是基础环节
仔细研究和挖掘,许多社会热点都可以找到与我们的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再将热点信息与教材知识点巧妙地结合起来,把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让学生在学习中解决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
3.研究设计时政材料问题的设问要恰当、巧妙,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融合,这是重要环节
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时政材料的应用中,教师恰当的设问、巧妙的提问,既是诱导学生登上科学殿堂的催化剂,又是促进学生探索真理的强大动力,也是促进学生注意听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还可据此及时进行教学的自检和调整。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除了要紧扣教学目标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符合学生生活体验的角度出发设问,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的方式、次数和难易程度也要有所区别;在设问时还要掌握火候,把握提问的时机。
4.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时政材料串联书本知识,掌握学科知识点,这是关键环节
时政材料分析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中毕竟是配角,是对课本知识的适当补充和扩展,最终目的还是为落实相关知识点服务,所以追求教学的实效性始终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重心,在教学中不能只是为了讲时政而讲时政。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时政素材时要始终围绕课本知识点,做到用课本知识分析时政案例,用时政案例印证课本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反思
虽然时政案例教学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已经相当广泛,教学技巧在一代代教师的辛勤摸索下也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我们在合理运用时政材料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有许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的地方,越是深入就越知不足。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历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高职院校历史教学在经过一段时期的改革和发展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渗透,在历史教学中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和创新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就目前来说,职业院校以培养人才就业为目的的,而在高职院校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明显不足,因此必须渗透到各个学科,尤其是渗透到历史教学尤为重要。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内容加以引导,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历史教学模式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满足不了人文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历史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培养现代化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
1.高职院校历史教学创新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①师资力量的缺乏。调查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历史教师非专业教师,没有专业的教师培训。这样的调查结果表明了高职院校历史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还在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新的教学理念要“以生为主”,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遵循这一理念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②学生缺乏基础知识。在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普通偏低,因为大多是高考落榜的学生。而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满堂灌,一堂言”进行教学,不但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降低教学效率。同时,由于职高院校的学生缺乏自信心那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难有所收获。甚至无法理解“豆芽课”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③历史学科不被重视。其一,教材的选择。在高职院校历史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选择大多取材于高等院校,对于高职生来说由于基础知识偏低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其二,历史教学地位不被重视。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只注重技能的培训,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而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科目,一般都会以课程安排时间不足被直接禁止或者夭折,是的历史这种人文素质的教学在高职院校中难以发挥它的作用。
2.传统历史教学模式和创新历史教学模式的区别
首先,传统教学模式分析。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一支笔,一块黑板。通常都是老师在讲授学生在听。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耳、目、手、脑的联动中形成记忆。总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只是作为一个接受者。但是职高教学新课标指出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满足不了这一要求,因此改革势在必行。其次,现代历史教学模式。随着历史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要求课堂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主,按照个性差异进行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生活化等。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总感觉枯燥,乏味,所以说必须组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结来说:现代历史教学模式主要有这样四种:情境再现模式,图书馆模式,多媒体模式,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在这四种模式中教师都只是组织者、协助者、促进者、指导者而课堂的主体还是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的课堂就是创新历史教学模式的最明显表现。但是也有学者指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必要的时候加入一些传统教学法还是有必要的。因此,高职院校的历史教学模式创新必须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盲目地引进现代化教学模式一时可能会让学生难以适应。
3.高职院校历史教学模式创新措施
①转变高职院校的教学观念。新课改观念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辅助者。创新高职院校历史教学的观念关键在于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由教学的主体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和导航者。根据如今高校的教育观念的转变:由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可以看出现代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对以创新能力为主的与时俱进精神的要求。但是,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时的教师必须带着学生走进知识,不能够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自主的创新意识是在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上的升华和改变,而不是空想、空谈。②创新历史教学的组织形式。在现代教学中,学生及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主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注重对学生组织形式的思考,对教学进行系统的规划,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只是能力,能够根据自我的立场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应当把教学的组织形式多样化,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知识结构进行重新定位,把领悟能力的培养、社会阅历的培养作为历史教学的内容之一,让高职院校的学生都能够从整体上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增强综合素质。③教学内容的创新。这里所指的教学内容的创新是指教师对整个历史课程体系的创新,要从整体上丰富历史教学内容,让历史教学不单单是知识的教学也是心理的教学、社会经验的教学。历史课程的教学作为高职人文素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历史知识的教学,更是调节学生心里,陶冶学生心灵的教学。历史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历史的知识架构:年代表、朝代年表等;历史的知识内容:秦汉的文字政策、章法制度等。历史的故事:流传故事、野史故事等;历史的人物:唐太宗、康熙等。从不同的角度度历史知识的教学切入是引起学生兴趣的关键更是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关键。④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取代它的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共鸣教学和兴奋教学。目前,主要有这样几种方法被广泛运用于教学:合作性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大多是以课堂讨论、课堂问答、课堂辩论等形式来进行教学的,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测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我的眼、耳、口、笔,让这四种感官结合起来,实现综合性高效学习。
总之,高职院校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倡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中教师们还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科]
【参考文献】
[1]叶小兵.论历史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8(07).
[2]张丽萍.开放—历史教学模式的趋势[J].教学与管理,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