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历史归纳

初中历史归纳

时间:2023-08-20 15:00: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历史归纳,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历史归纳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创新教学;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理念中,教师是作为教学主体存在的,学生仅仅是被动地进行学习,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进行教学创新,全面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历史知识的积累,从而更好地具备历史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进而有效地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一、强化知识间联系,采用创新教学法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历史学科本身的知识点较多,因此,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务必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充分地利用历史间所存在的客观联系,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或者以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作为联系,以同一时期的历史经济文化的发展作为横向的联系,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整体掌握能力,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而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以及历史学习能力为目的,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达到学习历史的目标,全面地提升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

二、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变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教师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扮演者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在这其中教师应当针对知识的产生以及形成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将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历史知识点,在这样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长久的发展进步。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教师在改变教学模式的同时,应当采用更加全新的教学理念来引导教学,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学习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提倡学生间应当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地发挥其主体的意识,以此来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理念,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进步,与此同时,在进行创新性的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言论,进而有效地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三、发展历史思维,创新教学方法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的不断变革,使教师越发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学会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逐渐地对初中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地投身于知识的学习中,逐步地主动地进行历史知识的归纳分析,以此来加强历史知识间的联系,并以此联系来构建更加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提升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以下的方法来进行创新教学,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进步。

1.利用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是较为抽象的,因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也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展,给学生讲述相关的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更深层内容的欲望,从而提升初中历史学习的实效性。

2.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探索的欲望,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直观的呈现历史实景,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体会到历史事件的背景以及发展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其历史综合素质能力。

四、强化师生间的平等交流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由于师生间缺乏沟通和交流,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仅仅是依靠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而由于教师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以及历史知识的吸收情况,这样的教学在实际中是无法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而在被动状态下进行学习的学生,无法对学习产生良好的兴趣,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建立更加平等的师生关系,不断地进行合理的师生间的互动,在积极的互动中提升教育教学效率,而教师则可以通过与学生间的有效的沟通交流来彻底地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真实情况,便于更好地进行课程设计,提升教学

质量。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创新教学,应当创新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全面地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方式 历史兴趣

兴趣是学习历史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认识事物,因此,提高学生的兴趣,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笔者结合具体的历史教学谈谈提高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问题。

一、提高学生学习阅读历史知识的兴趣

历史学科在初中时不属于重点科目,学校,学生也都并不能重视。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找到“话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

指导学生就课堂获取的信息,再通过各种手段和媒体获取其他的历史信息,组织学生进行对史实的辨别分析得出更深刻的结论。例如讲到春秋时代时,我顺便提了一下《左传》里面的典故:齐国崔杼弑杀齐庄公,杀了之后,立景公为王,自立为相,新君上位,总要粉饰太平,于是,令史官记录。太史记录:“崔杼弑君”。这样写崔杼当然不愿意了。杀了重写,太史官的弟弟已经明白哥哥死掉的缘故的情况下又是写了相同的记载。下场当然是一样了。太史的三弟承接两个哥哥的职务,仍旧是如实的记录下来这件事情。崔杼没有办法,这才罢了。而南史氏听说这件事情,听说太史尽死,赶忙刻好竹简,带着写好的史料要去。到了之后,听到书已经写成,这才罢休回来。给同学们讲这样的故事,是为了告诉同学们历史的严肃性和真实性。同时,不定时地穿插一下典故,同学们不会将历史理解为简单地时间和事件的记叙,从而在学的过程中学到历史知识。

二、要充分发挥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去点燃、发动和激扬学生的潜能和动力,一旦把动力激发出来,把积极性调动起来,潜力就会无穷无尽,学习这就会乐在其中,乐而忘返。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学会引导学生要注意学会归纳和整合每个阶段历史。把每个历史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以后,让学生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某一个历史阶段要形成系统知识结构,如“开元盛世”所形成盛唐现状可以根据要求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归纳,最后形成对唐朝盛世为主题的横向、纵向认识和理解。归纳过程要注意指导学生从时间、背景(政治、经济等角度)、影响等方面记忆。

要注重指导学生阅读课外历史。良好的阅读书本的能力对学生解题能力会起到辅助作用。我经常给同学们推荐的是袁腾飞老师的着作,同学们可以在笑声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同时亦可以将自己的历史课们做一次结合。读书是为了学习,因此我们留下疑问,在书中寻找答案,然后组织讨论。引导学生一起明辨是非,得出正确结论。

三、侧重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

重点的突破环节,也就是这节课的核心和关键环节,教师的精讲,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为了这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精讲就是教师在讲授时,用精炼的语言,将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从课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我们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整节课都是围绕学生展开,提出疑问,发起讨论,得出结论就需要老师进行主导式的提炼,总结。例如,我们对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到魏国最后能统一中国的原因进行讨论。同学们很多都读过《三国演义》,因此在对问题的结论上多少有一点偏差。在同学们得出结论后,我做总结性的发言,首先告诉同学们魏晋能够统一的必然因素。比如,曹操实行的军垦田减少了民众赋税,统一北方后稳定了后方,有利休养生息。这个才是真正的雄才大略,蜀国诸葛亮七次对魏晋征战,劳民伤财,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休养……通过老师的引导,纠正同学们自己对历史人物认识的偏差,更能在学习中认识到民生的重要性,这才是我们的教之道。

四、巩固理解知识点,博闻而非强记

近年来,历史中考命题淡化了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知识。能力考查题特别是思维辨识能力考查题的比例不断上升。无论是主观性试题,还是客观性试题,都很难从课本上找到现成答案,其命题原则就是立足于对教材基本知识内在本质的揭示。只靠熟记基础知识或者打题海战术,是远远达不到获得能力提升的目的。这就需要的是我们多读,多思,多问,找到内在的知识链接。

初中历史教学,需要的不仅仅是老师主动引导,更需要的是学生有兴趣,会学,爱学,能学。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努力,历史教学就会由复杂变得简单。

参考文献:

[1]夏茂军.新课程理念下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3,(98).

[2]黄呈豪.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J].吉林教育,2014,(16).

[3]陆斌琴.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探讨[J].新课程学习,2012,(09).

[4]文桂云.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新方法[J].神州,2013,(19).

第3篇

【关键词】初中 高中 历史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54-01

一、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现状

笔者所在的地区为小学五年制初中四年制的学制,虽然初中是四年制,但是历史的学习是从七年级开始到九年级结束,所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历史教材,因此初中历史教学是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一致的。通过笔者在本地区相关学校的走访调查,笔者发现本地区的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问题。经过笔者的分析,大概有以下三种形式的脱节:

1.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脱节

初中历史的知识体系主要是以时间为中轴线,根据时间线罗列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也就是所谓的通识。因此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最基本的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点为主,渗透历史观的相关方面知识。而高中历史的知识体系则是在通史体系的前提下,以专题的方式呈现相关的历史知识点,因此高中历史的知识点呈现了范围广跨度大思维度高的特点。高中教材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专题来讲,考试时则要从综合角度来答题,这里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对比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差异,笔者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要求过于简单,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要求太过抽象,因此造成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脱节。

2.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脱节

由于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严重脱节,也就造成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脱节。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的过于简单,知识点少相关练习过易,使教师和学生都忽略了历史教学方式的重要性。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地复述,从来不主动地使用相关的教学技巧,不去考虑学生对讲课是否有兴趣,从而造成了历史课的无聊和乏味,这自然而然就使学生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而高中历史由于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总结思考能力要求过高,使习惯了在初中懒散学习的学生根本无法适应这么高规格的要求。而且高中历史教师也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更加不能适应高中的历史教学。因此产生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脱节。

二、中学历史教学脱节的原因

通过上文的分析,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大概分为教学内容的脱节和教学方式的脱节。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大致包括: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各成体系、初高中阶段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同、初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差异大。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在这些方面的脱节,并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问题,这些脱节问题存在是中学历史教学阶段中的很大的毒瘤,一天得不到解决,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学的脱节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从而严重影响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的效果。

三、解决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的策略

1.初高中历史课本要紧密连接

要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解决初中历史教科书和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严重脱节,也就是要使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科书之间存在紧密的链接。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科书并不是互相独立的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着的。例如:中国近现代史是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中很重要的内容,初中历史第一单元是侵略与反抗,而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是第一次。虽然讲述的战争大致一致,如果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也改称侵略与反抗将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2.初高中要统筹历史学科地位

要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问题的第二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统筹历史学科在初高中的学科地位。例如:初中历史并没有分所谓的选修和必修,中国古代史分为七年级上下两册在初中历史中分量很重,反观高中历史中古代史是全一册,并且是选修的部分,初高中历史对中国古代史的重视程度不同势必会对一些喜欢古代史的学生产生一些影响。

3.初高中历史教师要互通有无

另外一个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的应对策略就是初高中的历史教师要经常性的交流和探讨,要学会互通有无。这同样需要相关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学校的配合以及初高中历史教师的积极参与。只有初高中历史教师经常性的交流和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状态,才可以使双方的教师在教学中解决教学脱节的问题。

第4篇

关键词:学科思想;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7-0089-02

1初中历史学科思想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建立在深入分析中学生心理特征、知识结构以及中考要求等各方面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改革对学生的历史素养的培养及历史知识的积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从初中历史的学科思想出发,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和了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理清重要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发展、历史事件的基本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坚持以能力意志为指导,以学习学科知识为主要载体,通过章节训练和课堂教学使学生们能够全面把握重大历史的发展过程、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历史发展规律,并清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历史的学科思想还表现在教师要紧密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现实,用历史学和现代意识的相关理念作为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深入挖掘和研究历史发展的重点知识。教师要充分结合教材前言、思考问题、图片、文字介绍等资料,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把握历史主干知识的基本内涵和重要史实,以为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和历史知识的积累奠定扎实的基础。总之,从历史学科思想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和历史知识的积累,要求学生一方面掌握历史主干知识外,还要学会用相关的历史学理论去研究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历史事件的本质,并最终促进自身历史思维提高正确认识的能力。

2基于学科思想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2.1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初中历史教学一定要在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积累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出发,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为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教学问题,并让学生通过自主查询、整理和阅读相关史料的方式找出相应的答案。此外,还要为他们创造更多可以自主进行历史叙述和论据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训练和教学促进学生应试思维的有效培养。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知识结构,通过全面把握历史教学主干知识、研究考纲,科学分析学生情况等多种途径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历史素养,让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分析历史事件,解决的问题。

2.2注重学生的历史时间观念的培养:历史时间观是历史学科思想的重要特征,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树立起了历史时间观,才能在着手处理历史问题时,准确地解释历史因果关系、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脉络。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思考和动手实践,逐步培养起按时间顺序进行思维的能力,并引导他们站在历史的层面上,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具体实际,来全面、深刻地把握具体历史事件的现象及本质,从而促进历史问题的剖析和解决。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培养学生将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应用于现代问题的评价和处理。

2.3注重学生历史事件阅读能力培养:所谓历史事件阅读能力,就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领悟和认知能力,及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如果学生缺乏足够的历史事件阅读能力,则很容易导致他们在大量历史资料面前困难重重。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结合有效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在历史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会比较不同历史阶段的人物、思想、制度和事件,并在形象认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学会用历史的观点来探究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和激发,引导他们通过对历史材料的阅读,学会分析事件中的现象和本质,历史人物的意图和动机。在学习和阅读历史资料时,一定要避免学生用现代的标准和观点去评判历史,要注意把握历史事件的具体背景和前后关系。

2.4注重学生历史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历史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激发与历史学科思想的特征是一致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当对某一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看法出现不同观点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历史探究的方法去解决,鼓励学生通过搜查各种史料的途径,研究证明某种观点的可靠证据,进而深入地认识历史事件的现象、本质及背景。在对历史材料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可以更加全面的分析和记述历史,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更加客观地认识力守、评价历史,阐释历史。在培养学生历史探究能力的过程中,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进入到历史背景中,并向其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从历史发生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出发进行思考和分析,进而实现一方面加深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促进自身认识历史、评判历史能力的提高。总而言之,历史学习并不单纯的为了了解过去的历史,而是要学生通过总结过去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在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对现代问题的解决提出具体思路和方案,逐步培养起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必须从历史学科思想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以促进学生历史时间观的培养、历史阅读能力和历史探究能力的进步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郑立柱,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03).

第5篇

【关键词】教与学;英语教学;和谐教育

引言

初中历史作为一个学生在正规的历史学习中的起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更好的给初中的学生打下一个基础,就需要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一个良好的、易于学生理解和分析的授课方式,而图示法就是其中一个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使用效果,并且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于历史课的兴趣。

1.在历史课堂中使用图示教学法的优点

1.1激发学生自身对于历史课堂的兴趣 图示教学法的板书不仅仅改变了初中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的提纲式、呆板的传统形式的板书的面貌,同时这种图示教学法不会受到环境以及条件的限制,其取材相对较为灵活,并且其形式也多种多样,让板书变得更加灵活,同时也让学生更加喜欢课堂,在使用图示教学法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来进行强调,这样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的注意力。

1.2构建一个教学的体系 图示教学法可以完整的去揭示历史教材中的内在联系,并且这种方法可以有助于学生对所学习的历史知识进行一个完整的梳理,得到一个相对于较为清晰的线索,从而达到构建知识体系的目的,在完成效率和完成质量上都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1.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中,使用图示教学法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可以列出大致的图示,其他的细节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填充,这样就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把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其变成一个成纵横交错的结构图示,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很轻松的梳理所学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强化记忆的过程中进行思维和智力的训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

1.4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在初中的历史课上使用图示教学法可以让老师把语言的讲述与图表的演示两种方式进行相结合,以此达到一个“图”“文”并茂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充分的去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主动的去接受并且传递信息,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刺激学生的大脑让其进行一个积极地思维,从而来达到强化学生的记忆的目的。

2.如何有效的将图示教学法应用在历史课堂中

2.1由教师去编写历史图示,以此来展示图示教学法的优势

在历史课堂中让老师使用图示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可以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接受最多的知识,并且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老师所讲述的内容,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历史知识的体系和重点,如在讲三次工业革命的时候由于这一内容的知识点相对较多并且较杂,学生很容易记得这个就忘记那个,而使用图示法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不仅仅对三次工业革命讲解可以这样,另外老师在讲授三国时期的历史的时候也可以这样,由于其国家和战役较多,并且这一时期的形式相对于复杂,很多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清所有的线索,而图示教学法则可以很快速的将这些知识点显露出来,其中主要包括了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孙权、刘备先后崛起,在经过了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打败了袁绍,并且在不久之后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中孙、刘两方合作击退曹操,三国鼎立的局面逐步的形成。

曹操官渡之战(200年)统一北方

东汉末年

刘备?坨 ?坭魏

军阀混战 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208年)蜀

?坭 ?坨

孙权J K吴

三国时期的图示

2.2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编写历史图示,提高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

在老师进行几次图示法的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自行动手来进行学习和使用图示法。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来进行总结,例如:针对我国的来进行图示法的总结。老师首先需要教会学生去掌握好基本的编写方式,然后让学生自行选择树状图或者是概念图来进行编写历史图示,其中树状图的优势是可以将历史知识的层次性以及结构性有效的展现出来,而概念图则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不同概念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在老师讲解完五代十国的内容之后,就可以让学生仿照之前所讲述的三国时期的图示方法来进行图示的总结,以此来帮助学生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历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总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和讨论可以知道,图示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相对于轻松的记忆方法,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这种方式也有效的改变了我国在进行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的去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去发挥出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进程和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去记忆和学习。

【参考文献】

[1]于秀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苗登.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

[3]蔡晓玲.浅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几种方法[J].才智,2009年09期

第6篇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历史教学;应用

导学案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通过导学案的模式进行学习,学生可以自主分析研究问题,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1]。我们要积极的完善导学案,促进其发挥更大的效益。

1 导学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1 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初中历史教师还在沿用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仍然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作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锻炼,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十分枯燥,学生没有兴趣去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高。所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就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利用导学案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习。

1.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内容距离现在的时间都比较久远,有些时代背景、故事等,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而且对于这些比较久远的知识,许多学生没有兴趣去学,不愿意了解,及时学习了,马上就会忘掉,所以学习的兴趣不高。所以教师要运用导学案,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图文并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积极的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的内容,对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对问题探究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1.3 因人而异,分层教学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完善,会出现许多不同的个性、特点等,而且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也是不同的,如果采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那些基础较差,能力不强的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且由于正处于青春期,学生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学不会知识就干脆放弃不学,对历史学习型失去信心[2]。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历史导学案的优势,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用难易程度的导学案,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习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历史的信心,具有积极的意义。

2 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导学案的案例

例如在学习《君主集权强化》这节课,可以设置如下的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归纳努尔哈赤的活动,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以及制造“文字狱”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生收集资料,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满足对祖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认识到文字狱对社会进步的阻碍[3]。

学习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文字狱的影响

学习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2.1 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2.1.1 女真的杰出首领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_____年,他自立为_____,国号_____,史称_____。几年后,又迁都_____,改成_____。

2.1.2 清朝建立: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___,___年,他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_____。_____年,清军入关,迁都___,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4]。

2.2 君主集权的强化

2.2.1 清朝初,保留着由_____贵族组成的_____,权力很大。

2.2.2 君主集权的强化:

(1)设立军机处:目的:________。设立者:_____。人员组成:由皇帝选调_____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______裁决。职责: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传达给____和_____去执行。影响:标着着我国______的进一步强化。

(2)大兴文字狱:目的:加强______专制,从_______领域严密控制______。时期:_____、____和____三朝最严重。含义:统治者从____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_______,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____。

后果:造成了_________,摧残了________;禁锢了________。阻碍了中国社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

2.2.3 文字狱最严重的三朝是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结合下列表格内容,分析满洲兴起的内因和外因,归纳努尔哈赤的功绩。

(2)请制作并完成以下表格,列出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了解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这一史实。

(3)女生:“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男生:“设立军机处,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一点好处也没有。”你同意他们谁的说法,为什么?

知识拓展

阅读下列材料:

1、“军机大臣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清 赵冀

(1)材料中的“军机大臣”是什么机构的办事大臣?

(2)这一机构何时创立?其目的是什么?

(3)这一机构的创立有何影响?

2、浙江富户庄廷珑修订前人遗著,取名《明书》。书中叙述清朝入关前的史实,使用明朝年号,并且保留了一些明朝将领抗击“后金”的事迹,触怒了康熙帝。参加编写、刻印和销售这部书的70多人,都被处死[5]。

(1)这则材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最为严重的是哪三位皇帝的统治时期?

(2)清朝统治者采取这种政策的目的是什么?与前代的哪些政策目的相同?

(3)这种政策给当时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后果?

3 结束语:

导学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更加完善导学案,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侍守武.浅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案导学的运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13).

[2] 于霞,马世章.“学案导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历史教学问题,2011(4).

[3] 旷文雅. 论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13期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复习课;课标;学生能力

中考是对学生整体知识、能力的一种考查方式,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故考卷中涉及的知识和技能项目也较多。同时,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反映在历史中考中则是加大了技能考查。因此,要提高初中历史复习课的效率,还得从解读新课标开始,采用专攻的形式来进行能力培养。

一、深入研究新课标。做好复习规划

新课程标准是中考出题的依据,正确解读新课程标准,能很好地把握命题方向,明确能力层次。在历史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可用表格的形式对新课标规定的内容进行整理,找出哪些知识是需要识记的,哪些是需要理解的,哪些是需要学生应用的,这样,在复习中,针对识记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理解类问题则要引导学生知其所以然,而对应用性知识则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同时,做好复习规划也是初中历史复习课所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复习阶段,时间少、内容多,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而系统的历史知识,没有合理的计划作指导是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的。在复习计划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找到重点,突破难点,在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将复习落实到每一节课中。此外,还要紧紧围绕三维目标来确定具体的复习内容。如在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复习中,要明确学生哪些知识属于“了解”,哪些属于“知道”,活动中如何分析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过等,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复习才会更加有效。

二、专攻练习。注重能力培养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单位复习为形式掌握基础知识,然后进行专攻练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复习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将同一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归纳比较,如二战后欧洲与日本经济的发展;还要引导学生将中外历史上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横向联系比较,如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在强化训练中,教师要跳出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局限,以形式多样的填图、说话、列举分析等问题来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在对材料的分析中形成能力,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中考复习是一项系统性的教学工作,难度大,见效慢,但只要教师能立足于新课标和学生的能力培养,相信会有所收获的。

参考文献:

[1]王小平,提高中考历史复习有效性的思考[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4)。

第8篇

关键词:现象分析 对策 知识性

初中历史课程内容是丰富的,它将各个时期的相关内容融合进来,知识性与趣味性都比较浓厚。可是,从当前情况看,在对初中历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低效化现象,影响了历史课的教学。下面我们就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对策。

一、现象分析

1.很多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还是传统方式。当前,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行了几年,但是在对初中历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教学方式,在讲课的时候没有利用现代化的各种教学手段,使得学生感觉历史课比较枯燥,有的学生将其当做休息的时间,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比如,教师在对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像流水账一样对变法的过程进行了描述,学生只是大体了解在什么时间有哪些人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对于变法过程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了纸面上,若是采用另外的教学方式,由教师对清朝政府在当前面临的各种内忧外患以及政府执政集团中的派系斗争等进行描述,那么就能将历史知识变作充满了戏剧张力的一个个故事,使学生有兴趣对那一段纷乱的历史进行了解。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我们在历史课上经常可以看到,教师在自我陶醉般讲课,而学生只能呆呆地看着教师,无法对课程内涵进行了解。若是在课程教学中一直都是教师唱主角而学生只是唱配角,那么这种学习方式也太被动。学习知识难以理解,即便是师生之间有互动,也只是比较少的提问,学生胡乱回答或者是等待教师自问自答,导致课堂上的氛围比较低沉。比如,教师在对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这段历史进行讲述,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对学生讲述内容进行丰富,使得学生能够自发对这段历史加以了解和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将希望寄托在习题与作业上,利用这种方式促使学生完成对于历史的学习。历史知识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门要深入理解与长期积累的学科,如果只是依靠教师的讲课,是无法学好的,要不断对其进行积累与巩固。

二、有效对策

1.对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合理利用,使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初中历史课本上的各种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和我们生活的时代相隔太久,有的距离我们有几千年,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是很难逾越的,若是只依靠教师利用语言进行描述,难以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激发出来,不能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因此,要对现代化的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合理利用,从而提升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具体点来说,教师能够利用语音室以及视频录像还有录音机和多媒体幻灯片等各种设备,达到身临其境和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在对不怕远征难这一课进行教学的时候,很多学生无法体会到所经历的艰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对电视之中的相关片段进行观看,这样就能使学生积极学习这段历史知识,也能够让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掌握。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融入自己的感情。教师在对初中历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创造出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热情,一定要把初中历史的具体教学过程当做艺术,在教学的过程中注入自身情感。比如,我们都清楚中国近代史是我国的一部屈辱史,同时还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在这段历史中,有的丧失与人们的苦难,同时还包含了我国人民的不断抗争与探索。教师在对这段历史进行授课的时候,必须要融入自己的爱国情,语言要抑扬顿挫,也要铿锵有力,同时还要对各种历史故事进行讲解,利用这种形式将学生自身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激发出来,增强学生爱国情,告诫学生要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3.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认知规律进行掌握,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进行培养。在对初中历史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规律教学进行重视。比如,在对世界史中的资产阶段革命进行讲授的时候,要求学生对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规律进行把握,也就是革命的背景、领导阶级、具体任务、纲领、革命意义以及起止时间等。之后,教师可以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例子,由学生自己进行体会并参与小组讨论,最后进行归纳,由教师及时对其进行指正,形成正确结论。对于第一次讲授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开展小规律教学,使学生在将这种学习方法与小规律都掌握好后,在自己学习之中进行运用。

4.提升教师素养。第一,在对历史教师进行选择。很多学校在对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进行安排的时候,由班主任进行兼职或者是选择课时不够的教师进行兼任,使历史教师队伍缺少稳定性,专业知识也无法达到教学的要求,因此要对专职历史教师进行培养,同时还要开展业务考评。第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历史的内容是丰富的,其中包含的处于时间和空间中的各种历史事件之外,还有文化以及艺术还有建筑和民俗等内容,因此,为了向学生传授这些历史知识,一定要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同时教师还要广泛涉猎和历史相关的各种知识。

综上所述,在对初中历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行培养,拓宽其视野,历史教师要改变原来的思想观念与教学方法,采用有效手段开展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 问题式教学法 运用

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还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主题的作用性。问题式的教学方法也是研究型的教学的一种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和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存在着许多的不同,问题式教学法是由教学老师通过对问题的情景创设和问题的设定,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引导,问题是教学法还可以加强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影响。以下是对初中历史课堂问题式教学方法运用的分析:

初中历史课堂中问题式教学法的作用

历史教学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时一定要对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最后可以顺利解决问题。另外,教学老师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应该对课程教育的内容进行不断的丰富。历史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只有启发了学生了问题的求知欲,学生才会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并进行问答,问题式教育是所有科目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教育手段,同时也是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引导,从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充分掌握问题式教育的模式。教师在进行问题式教学法运用的时要注意学生平时对知识的了解程度之后,再对问题进行设定才可对学生进行提问,经过设定的历史问题会正确的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回答,教师在提问时可以把问题和现实生活的某些例子相结合,让学生对问题产生熟悉感,对问题不再存在陌生感,使平时不爱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的分析当中,此外,历史教学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归纳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

初中历史课堂中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

(一)怎样对问题进行设计。历史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的时候,不能只是单一的提出问题,应该加入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历史情境当中,从而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思考,并向老师反问。因初中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幼小,所以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不能用太过于严肃的语气向学生提问,而是应该采用较为亲切的语气向学生提问,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想象、大胆回答、大胆反问,另外,教师在设计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候可以由较浅的问题慢慢将问题进行深入,而问题的答案不能只设定成一个标准的答案,因历史属于文科,所以会存在很多不同答案的描述方式,从而同一个问题就拥有了多种答案,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要答案和标准答案的原意接近即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提问可以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使学生对历史这门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

怎样对问题进行思考。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在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就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而采用问题式教学法的教师是向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再对问题进行辅助语言的分析,教师对问题进行辅导语言的分析之后,会对学生探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出正确的引导。另外,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要给15至20分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这段思考时间当中会自己把学过的知识主动进行回忆然后与问题相互结合,从而对问题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与探究。

怎样对问题进行讨论。当学生完成思考的过程之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3至5人的一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问题答案的讨论和分析,而教师在学生进行探讨和分析的时候可以在一旁进行适当的点拨,让讨论小组充满积极性。让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没有拘束性的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观点,并发挥出每个学生自身的才智以及激发出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

(四)怎样对问题进行解释。对于教师提出问题的回答,首先由各个小组选出发言代表,然后再由各讨论小组的发言人和历史教师进行对问题分析、探讨和总结,最后得出问题的标准答案。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各小组的发言代表一定要积极主动发言,当小组发言代表发完言之后,历史教师不管答案对与否都应该给学生正面的评价,同时教师应该给予发言人和发言人所在谈论小组语言的鼓励,如果给了学生负面的评价就会减少学生以后在问题探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中的积极主动性。当各小组的发言代表发完言之后,教师应再次给予各讨论小组语言和掌声鼓励,最后再给出正确并完整的答案。

(五)怎样创设学习情景。初中历史课堂中问题式教学法的关键教育关节就是情景的创设,情景的创设包括了4部分:①情景创设所需的问题分类,②对情景问题的创设设计问题,③对情景问题的分析,④情景问题的组成和探究。另外,初中历史课堂情景创设的引导需要辅助语言、图片、模型,情景,情景创设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探究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大胆的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假设,然后再通过问题的假设对问题进行认知的过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课堂中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启发性的教育模式,问题式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当然,问题式教育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教师在运用问题式教育法的时候要注意在上课之前做好备课工作,在课堂中要把学生作为主导,对问题的提出要把握好问题的质量,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语言不能有打击学生积极主动性的语言并和学生融为一体,另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特长发挥加以重视,教师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真正发挥出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杨丽娜.初中历史课堂中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J]

[2]韩丽华.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研究[D]

第10篇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史料知识的意义

(一)使学生认识历史规律和历史知识初中的历史教学是离不开史料知识的。但是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史料知识的运用一定要恰到好处。少量的史料知识无法真正达到应有的效果,而史料知识使用得过多则会出现喧宾夺主的可能。只有将史料知识运用得恰到好处,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历史规律和历史的本质。例如,在对清朝末期出现的一些历史事件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恰当地运用史料知识,使学生充分了解到清政府所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体会近代中国逐渐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充分领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使学生充分理解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培养初中生对历史的学习能力在对初中生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逐渐培养学生的时空概念,让他们熟练地掌握正确的历史年代计算方法以及使用和识别历史图表等一些基本的技能。同时,应使学生初步具备阅读、理解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熟练地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明白人类的社会是由低级向着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的发展是有自身的规律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让学生学会客观地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评价和认识。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教学的需求作为根据,对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史料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有效信息,并且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以及判断,从而充分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巧。

二、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合理运用的建议

(一)运用史料的过程中应该以教材为主体初中的历史教材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正文之外还包含了图片、阴影文字等一些其他的组成部分,其他辅助材料还包括一些音像制品。教材中的史料知识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对其进行认真解读,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一定的补充。但是不能一味地进行补充,课外史料知识运用得过多极容易淡化教材原有的材料,使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产生不了应有的作用。课外史料的应用目的是辅助教材的观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历史,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二)运用史料时应该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初中时期的学生身体和心理正处在一个发育的阶段,其思维方式正从具体思维向着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转换,但是有一些时候具体思维还是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时,初中生能够很好地进行假设和逻辑推理,可以更好地去判断推理过程本身的逻辑方法和形式上的不同。同时,具体形象也会经常影响到初中生的思维,在对问题进行剖析和了解时还是会习惯性地关注表面的直接关系,或者不能够突破感官经验的限制对现象的本质进行了解。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着他们更加容易接受一些比较直观易懂的内容,例如故事和图片等。因此,在选择史料时,在满足教学内容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运用史料时应该注意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起着一个引路人的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出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设计教学情景和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史料的收集,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合理运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将史料和教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但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邱聪伟单位:福建省石狮市第八中学

第11篇

一、“点面交叉”法。拓展历史知识内容

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使之融会贯通。最重要的是要找准“点”。以“点”带“面”。所谓“点”,就是历史纵向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即座标。我上课时,往往抓住某一个知识点,谈今论古,谈古论今,或者谈中国论外国,或谈外国论中国。如,讲到世界某段历史时,我就问:“这时的中国怎么样?”历史课的教学点,还包括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启发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这种点面交叉法,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二、“知识串联”法。提高历史知识记忆效果

知识串联法,就是围绕一条历史线索,把有关的历史知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连接起来,系统讲清楚。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穿珠子一样。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讲授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知道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

三、“语文教学”法.把历史课讲深透

把一些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讲得更加深透,取得良好的教学的效果。如,我指导学生围绕历史教材的章、节、标题来抓中心,划段落,分层次,归纳大意,写出提纲和要点,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运用记叙文和小说的表现手法,按照时间、地点、场景和情节等要素,或叙述,或议论,或描绘,或抒情,再现历史的场景,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述历史原因、结果,分析历史观点,介绍历史场景及历史文物,则采用议论文、说明文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性强。实践证明,参考语文的教学方法进行历史教学是有很多益处的。

四、“对抗辩论”法。突破历史教学难点

我在历史课堂上组织学生展开“对抗辩论”,破解历史教学的难点,很受学生欢迎。每次讨论前,我都要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辩论稿并交给我看。我看完作批示后,把稿子发还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一自由争论一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为了驳倒对方,学生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

五、“教学技能训练”法.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

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侧重把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两个环节。一是精心备课。我在实践中注重“备教材”,知道“教什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备学生”,明确“为什么教”(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思想教育);备方法,掌握“怎么教”(开头、中间、结尾)。这是上好历史课的关键。二是创新上课方式。我一直注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突出“教”以“导”(引导)为主,“学”以“思”(思考)为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这样做,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56-01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给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变课堂主角为配角,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互动,合作互助,共同解决问题。然而,目前的历史教学却未能实现上述要求,教学现状依然不太乐观: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师生关系紧张,以致于造成了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究其根源,关键在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习惯于运用传统的以自己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如何做才能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呢?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1.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的授课中,我发现如果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兴趣浓厚,自然就能产生求知欲,课堂教学质量就高。既然兴趣如此重要,那么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1巧妙导入,激发兴趣。导入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具有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和启发、诱导的作用。一个成功的导入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导入的设计,根据教学内容,找准切入点,或运用歌曲导入,或运用故事导入,或运用悬念导入,刺激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够顺势进入新课的轨道,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心理。

1.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历史学科所描述的都是学生所不曾经历过的"过去时",学生要认识、理解那些远距离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兴趣不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教师有必要创设历史情境。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挖掘知识中蕴含的情趣因素,根据教学内容,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辅之教学工具,将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生动的历史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情趣,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积极学习。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竞争激趣、游戏激趣等,只要我们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调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1]。

2.新内容设计,深度演绎史实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凝结,历史课堂无疑中包涵大量的史实。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如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并且牢记它们成为初中历史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创新教学内容的设计才能改变历史教材繁、难、偏、旧现象的要求,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对基本史实的讲述,剖析历史发展的脉络,帮助学生明晓历史逐步演进的过程,从而获得科学系统的历史知识。这就要求初中历史任课教师能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全面掌握,理清史实间的相互联系,并挑选典型的史实进行直观性讲解,将史实以生动有趣的展现。例如在讲述《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时,面对抽象的课题,教师可以结合之前学过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和发展过程,让学生联系以往知识分析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格局。然后,让学生在思考起因和结果中,体会帝国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世界的重新爪分和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多极结构,这时可以由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世界地图让学生圈出相应的帝国主义国家,切实的感受当时的世界格局。让其在史实的真实呈现中,感受历史的继住开来和承前启后。

3.心设计课堂提问

问题是历史教学的心脏。成功的课堂提问,能够"一石头激起千层浪",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提问,将其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始终。那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切合学生实际。既不能太简单,从教材中很容易就能够找出答案,也不能太难,让学生无从下手,而应难易适度,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思考。教师要把复杂问题条理化、系统化,把深奥的问题明白化、通俗化,且问题要一环扣一环,逐渐深入,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思路轻松解决问题。第三,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教师所提问题不能浮于表面,而应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启发性,能够发散学生思维[2]。

4.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往往能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我个人根据这几年的教学,总结了几点学习历史的方法。

4.1背好知识点。虽然现今强调素质教育,但这并不代表学生不需要背诵、记忆一些知识点,而是要求在理解的情况下记忆知识点,这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具体来说,教学中教师应引导明确重难点,背诵、记忆重要的知识点。

4.2建立知识线索。要把所学内容更准确掌握下来,有一定的线索是很有帮助的。线索清楚,往往就知道课本内容的核心意思,想要查阅也就比较迅速。因此,历史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渗透知识线索的指导。这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必须把课本内容讲清楚,让学生能够有条理地把握相关内容,制作出每一课的相关知识线索,清楚每一课由哪些方面来组成,每一方面又分为几点来讲解。这样,学生的头脑里有了相关线索,需要查阅的时候,只要回想一下,很快就能确定所考内容在哪一课,也就能把答案确定下来,达到了学以致用。

4.3理解具体事件。历史是过去的事,可概括为:原因、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结果、作用、影响、启发等方面。在教学中,我们可指导学生每学习一课之后,就按这个角度去归纳所学内容,概括出相关事件,然后再把这个事件的每个方面写下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5.结束语

以上仅是笔者对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些粗浅看法。除此之外,方法还有很多。我坚信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只要时刻保持对历史老人的敬畏之情,无愧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知,对历史课堂教学多一点思考,就一定能够开创历史教学的美好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