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 15:00: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技术的利与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1世纪被公认为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能源开发、人类健康、生态平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生命科学成为科学大系统里最有竞争力的带头学科,引领着世界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世界主要国家都把发展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作为基本国策。21世纪世界各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争夺和竞争,在这一历史时期,高校非生物专业开设生命科学课程是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如果不懂得一点生物学的知识,成为所谓的“生物盲”,将无法适应以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为特征的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加强生命科学教育,普及生命科学知识,有利于个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健康观念,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因此,在民航院校开设《生命科学概论》对民航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教育应该是在更高层次上的以整体素质教育为主,有一定专业方向的高层次整体素质教育。《生命科学概论》是一门融合基础知识与前沿进展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是当今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世界著名大学,如哈佛、剑桥和斯坦福等,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在全校开设类似生物学课程,1995年以来,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重点理工科大学也陆续把《生命科学概论》列为非生物类专业的限选或必修课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年来也面向非生物专业开设《生命科学导论》的公修课。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生命科学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发挥航空器整个系统的效率,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利用生命科学技术开展航空人因工程研究,开展在航空环境下飞行员的行为及作业工效研究,弄清飞行员与航空器在航空飞行环境下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提出航空器飞行器的适人性设计要求、安全救生与防护措施、评价方法以及人员的选拔与训练方法等,使人、航空器及其所处的飞行环境有机协调与配合,探讨航空环境对航空人员健康的影响机制及对抗措施,为航空工程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这些将大大促进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民航院校开设《生命科学概论》,增加了学生对生命科学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对人体自身的了解,将有利于学生发展仿生的设计思路,落实“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将来更好地为民航服务。
二、非生物专业开设《生命科学概论》公选课的教学内容
中国民航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集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行业院校,在校学生均为非生物专业。学校利用航空医学研究所的师资力量从2006年开始给全校本科生开设自然科学类公共选修课《生命科学概论》,深受学生欢迎,每学年选课人数达到800人。向非生物学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定位于“基础性、系统性、趣味性和学科交叉性”,从介绍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物质基础入门,衍射到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从细胞到细胞工程;从生物物质代谢深入到生物遗传的本质———基因,从基因到基因工程,直至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生物的奥秘;同时还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的生物类群上描述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科学性、趣味性、学科交叉性和贴近生活性的内容介绍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与我们人类自身生存和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的生命科学素质得到提高。讲授内容在注重系统性的基础上包含了最新的科技前沿、最广泛运用的生物学技术手段、最热点的人类疾病、最新的交叉学科等等。我们密切关注科技最新动态,把其中反映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最新进展的内容及时移植到我们的教学中去。例如:在“遗传”部分介绍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现代慢性疾病在遗传方面的研究近况;在“病毒”部分介绍SARS、H7N9等疾病的致病机理、防治途径和治疗方法;在“免疫系统”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及预防;在“环境”部分介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等。这些“时尚”新内容很受学生欢迎,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三、非生物专业开设《生命科学概论》公选课的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生命科学概论》教学内容庞杂、信息量大、知识难点多。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直观的东西更易于接受、理解和记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组合方式讲授课程,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不仅增加了课堂的教学信息量,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方法的运用。另外,可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生物学相关影像资料,给学生更为直接的视觉感受。例如播放科教片《人类消失之后》,让学生充分理解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开展课堂主题演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了解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展,我们组织开展了课堂专题演讲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初步确定当前生命科学重要前沿问题的题目,如生物芯片、基因工程、干细胞、生态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转基因食品等,把学生按5~6人一组分组,每组确定一个主题,学生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小组讨论写成小论文,并做成幻灯片在班上交流演讲。这样增强了同学之间以及同学与老师的沟通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文献检索利用、团队协作、论文写作和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辩论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生物高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舒适快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困惑甚至危机。人们在开发利用生物技术时,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生物技术的误用以及生物技术的非道德应用也可能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些与生命科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综合性,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的探讨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科学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以培养他们捕捉信息、分析事物的能力。首先,教师初步确定当前生命科学具有争议性的热点社会问题,如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克隆人的利与弊、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垃圾焚烧的利与弊、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等。学生通过分组每10个人一组,每2组自由选择一个辩论主题作为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每个班级推举一名主持人来主持辩论赛。通过辩论赛,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竞争、进取的意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和展现自我的平台,并让学生对科学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学生的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其计算方式为:最终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开卷考试成绩(占70%),其中平时成绩的考核主要由课堂出勤(占10%)、课后作业(占10%)以及课堂小论文(占10%)三部分内容构成,期末考试成绩采用撰写课程论文和期末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这种多元化考核方式不但评价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完成作业的质量,又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多元化的考试方式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的思想压力,且避免了少数学生平时不学习,通过考前突击准备获得较高分数,导致课程成绩不合理的情况发生。
四、思考与建议
重庆2013级的高中生是首届使用新课标进行学习的学生,各位老师都是在摸索中教学。虽然中学老师也针对新课标的教学召开过交流讨论会,但是没有针对选修三的教学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或策略。就生物而言,大多数中学教师对选修课的内容是不熟悉的,老师也是边学边教。因为新课标的有些知识是在大学才学的,特别是选修三的内容,都是现代生物科技的一些前沿领域的相关内容。我们在实习的时候恰好实习的班级正在上《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我们也和老师们一起备课,一起讨论对一些知识的处理。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没有经验,都是在慢慢摸索,有些问题也需要向大学的老师教授请教,所以在文中谈到的只是个人的经验总结。希望能和有经验的老师相互交流,也希望能给第一次上课的老师一些启发。
选修三教材的编写相对于必修课本来说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部分内容较深,技术细节较多。例如,“基因工程”的内容较深,“胚胎工程”的内容技术细节较多。二是章节之间的知识难度差异较大,“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与“生态工程”相比,知识难度有很大的差别。三是涉及较多的讨论和辩论活动,与必修教材和本教材的其他专题明显不同。四是部分内容与必修教材内容的表述不一致,甚至看起来前后有些矛盾[1]。
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本模块的教学建议:“本模块的教学以专题讲座和学生讨论为主。由于本模块所涉及的领域进展迅速,教师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练习撰写专题报告,并组织开展口头交流、辩论等活动[5]。”这些建议体现了本模块的内容特色,也指明了本模块的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的分析,结合人教版选修三教材,为更好地开展本模块的教学,特提出以下的具体教学建议。
一、应用比较法提高记忆效率
选修课的内容特点是知识小点很多,前后的联系又不紧密,需要记忆的多,所以应用比较法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
比如,基因工程的工具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相比较,就很好记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使特定部位的磷酸二酯键断裂,而DNA连接酶是在DN段之间重新形成磷酸二酯键。在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时候,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相同。导入植物细胞采用的是农杆菌转化法,导入动物细胞时使用的是显微注射法,导入微生物细胞则是用感受态细胞法。对于植物细胞来说,受体细胞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受精卵;对于动物细胞来说,受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
二、与必修内容相联系
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学习过的一些知识与本模块内容有着必然的联系。例如,基因工程中涉及的DNA重组技术、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等内容与DNA的结构及复制特点相关;蛋白质工程与基因的表达相关;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关。这些相关内容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形成的已有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概念拓展和建构新的概念,避免死记硬背相关的知识要点。
例如,基因工程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与DNA复制过程的DNA解旋酶作用可以相互比较。他们都是作用于DNA分子中的化学键,而两者的作用部位不同,前者作用于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而后者作用于两个碱基之间的氢键。DNA连接酶则可以和DNA聚合酶的作用相比较,他们的相同点是催化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他们的不同点有:①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酸片段的3′末端的羟基上,形成磷酸二酯键;而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不是在单个核苷酸与DN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②DNA聚合酶是以一条DNA链为模板,将单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DNA链;而DNA连接酶是将DNA双链上的两个缺口同时连接起来。因此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
PCR技术可以和DNA复制的过程相比较。他们的区别有:①解旋方式不同,DNA复制是解旋酶的催化下解旋;而PCR技术中DNA是在高温作用下使DNA分子变性解旋。②它们的场所也不相同,PCR技术是在细胞外;而DNA复制是发生在细胞内的。③他们所需要的酶也有所不同,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普通的DNA聚合酶;而PCR技术需要的是耐热的DNA聚合酶。④他们需要的温度条件也不同,DNA复制是在细胞内的温和条件下进行的;而PCR技术需要控制温度,在比较高的温度下进行。⑤他们虽然都是DNA的扩增,但合成的对象是不同的,DNA复制合成的是DNA分子,PCR技术合成的是DN段或基因。
蛋白质工程和中心法则相联系。蛋白质工程是中心法则的一个逆推过程,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核糖核苷酸序列(RNA)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DNA)。只要掌握了中心法则,蛋白质工程也就好掌握了。
三、应用问题串法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有层次、有逻辑的问题设置可以将课本上零散的内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层层递进的问题也可以加强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进行,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例如,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是讲解,若教师只是讲得很认真、很详细,教授者的思维与学习者的思维不能很好地切合,就会常常导致学生课上听懂课下遗忘的奇怪现象,其根源在于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即没有时间思考,没有内化于心。在讲完动物细胞融合后,我们会讲到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从而引出动物细胞融合最大的用途就是制备单克隆抗体,那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呢?在讲之前,我们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抗体是由何种细胞产生的?
②一个B淋巴细胞能产生多种抗体吗?
③动物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只有一种吗?
④简述获得抗体的传统途径,这种方法获得的抗体有什么缺陷?
在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就说科学家设想克隆单一的B淋巴细胞,形成细胞群,产生大量高纯度的抗体。但是有一些困难:动物细胞是不可以无限增殖的。让学生思考:
①哪种细胞可无限增殖?
②怎样才能得到既能产生单一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B淋巴细胞?
接着,我们就讲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在讲之前,给出以下几个探究问题,让学生自己先设计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案。
①怎样让动物产生特异性针对某种抗原的B淋巴细胞?
②培养液中会有几种细胞,如何处理?
③提取B淋巴细胞时,能否确保其单一性?
④杂交的细胞是否都是符合要求的?
在学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再补充讲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这样以问题串的形式来讲,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主动去思考,去寻找解决方法,而不是老师讲学生听,被动地接收。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程度。关键就是老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合理,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来,又不能过于简单,还要在问题中将新旧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这样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兴趣也会更高。
四、应用竞答法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这一专题的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上课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生物武器的相关内容,学生们经常在电影和杂志上看到相关的知识,像电影《生化危机》是他们非常熟悉也是非常感兴趣的,二战时期日本使用过的细菌武器,他们也经常在电视和电影上看到。在上《禁止生物武器》这一节内容时,先让学生阅读十分钟的课本,然后相互交流与生物武器有关的信息。在交流完后,以小组为单位抢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问题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还有以前学过的。比如:
①炭疽杆菌的结构特点?(两个一分)
②与生物武器有关的电影?(两个一分)
③哪些病原体能充当生物武器?(两个一分)
④生物武器的种类?(答全给分)
⑤生物武器的特点?(两个一分)
⑥肉毒杆菌毒素的致病原理?
⑦接种天花病毒疫苗后还会不会感染天花病毒,为什么?
⑧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两个一分)
⑨天花病毒的结构特点?(两个一分)
⑩《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是哪年签署,有哪些国家?
???生物武器的局限性?(两个一分)
???我国何时加入《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生物武器具有局限性的原因?(两个一分)
???中美联合声明对生物武器的态度是怎样的?(答全给分)
???与生物武器有关的战争?(两个一分)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造的全新致病菌有哪些?(两个一分)
???基因重组的全新致病菌有什么好处?(两个一分)
???如何防护生物武器?(两个一分)
活动进行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对这些问题都很感兴趣,都很积极地起来回答问题。如果有答错或答不上来的地方,就给出答案,不要在一个问题上浪费太多时间。在抢答完后,一般还剩几分钟时间,这时可以对本节课内容做一个小结。
五、应用辩论赛法锻炼学生的能力
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以“论坛”和“热点问题讨论”的形式来编排教材,这种编排有利于明确限定讨论和辩论的主题。“论坛”的形式十分鲜明地呈现了赞成的理由和反对的理由之间的对比;“热点问题讨论”也十分明显地呈现了“争论焦点”,这样做的优点是避免主题大而多、问题杂乱而无法展开理性的讨论和辩论。
教学中是不是必须按照教材的设计逐个对论坛进行辩论呢?这样做当然是可以的,但由于有限的时间和相对较多的学生,无法做到有序辩论,而且这部分内容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会有新的认识。以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为例,我们上课时可以就“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进行辩论,而“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和“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则略讲。为了课堂上辩论赛的顺利进行,在课前要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首先,确定正方和反方,每一方都要有一个同学陈述本方的观点。确定好人员分配后,就要学生下去收集资料。只有充分的准备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辩。
从我们在几个班级开展辩论赛的情况来看,如果同学们准备很充分,辩论时也是针锋相对,课堂气氛很激烈。相反,如果准备不充分的话,课堂上就会出现冷场,只有老师一个人在那里调动,尽管如此,学生还是没什么话可说。
当然,辩论只是形式,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具备相应的思辩能力是本质。因此,需要反对那种追求气氛、追求辩论技巧而毫无个人观点的辩论。科学辩论的本质在于理性思考,用事实说话,但也存在合理的假设和推理,而这正是需要让学生理解和铭记的。
六、应用情景创设法提高学习兴趣
有些专题讨论的问题虽然也和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和现在学生们的生活没有太多关联,而是和他们日后的工作、婚姻、生活密切联系。这时候,我们可以创设相应的情景或者以演小品的形式来上课。
比如,《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中讲到克隆人,就可以让他们想象如果班上有一位同学是某个明星或者某个科学家的克隆人,他们会怎样对待这些克隆人。如果是他们自己,愿意被科学家克隆吗?他们就会去思考克隆人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利与弊。在讲设计试管婴儿时,就让他们假设自己已经当爸爸妈妈了,如果孩子患病了,他们会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而再生一个设计试管婴儿吗?讲到基因“身份证”时,可事先让学生排练小品《我有一张基因“身份证”》,小品的内容是主人公拿着基因“身份证”悲喜交加的人生,他因为有了基因“身份证”,提前治疗和预防一些疾病,但也因为它,在婚姻和找工作时屡屡受挫。这样,比枯燥地去讲各种问题的利与弊要生动有趣得多,而且学生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
当然,各位老师肯定还有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有的想法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实施起来效果也有所不同。笔者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和有经验的老师交流,为自己日后的教学工作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陈世宏.《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的教学建议.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1.
[2] 陈世宏.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探讨.科学导报,2012(3).
[3] 吴成军.人教版《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教材的分析及教学建议.生物学教学,2010(11).
关键词生命教育课程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生命科学是与人、社会、环境结合最紧密的学科,面向大学生开设生命科学课程是通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校生命科学导论通识课程自2008年以来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内容在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及规范性,重视对非生物学专业学生的授课方式,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反思教学的基础元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一个好的称职的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和情感操守等对教学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团队成员在承担《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以来,一直在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要改变教学思维,首先改变我们自己。为此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提高、升华和创新自身教学水平。
1.1学习优秀团队经验
为提高自身素养,2013年我们邀请清华大学名师吴庆余教授来我院座谈教学经验,分享教学科研成果;2014年课程组11人先后到清华、北大、浙大、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高校观摩学习、取经交流座谈;每年派数名教师参加在广东、福建、山东及本省的教育教学研讨会;定期开展本学院课程组任课老师的互学教学交流。每一次学习都受益匪浅,不仅增加了知识的积累,在交流中也增加了个性的塑造,对生命前缘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严格自己,身正为范,这本身就彰显了一种让所有生命更加绚丽的理念。
1.2积极申报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项目
《生命科学导论》不应该局限于现有的知识体系,应该属于生命学科的大范畴。为整合学院教学资源2015年我们申报并获准了1项重大教改项目“生物技术创新性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2项重大孵育项目《基于生态学视野构建生命教育课程》、《生化》。这是以生命基础教育拓展的新尝试,也是优化现有教学资源的具体体现。
1.3展示教学新成果,触及科学前缘
生命科学的内容不但要注重传统意义上的基础性和系统性,还要注意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科普化、生活化和多样化。要展示生命科学研究最新进展,必须时刻关注前缘动态,重新选定教学内容以触及科学前缘。
2教学方法新探索
2.1讨论、质疑、引发大脑风暴
过去我们的课程以教为主,重视知识的直面传播。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际、重考试、轻应用,以教师、课程、教材为中心。教师自始自终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通识课程建设以来,通过各种学习我们采取了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为此我们针对有关生命科学问题展开分组讨论,先后讨论了优生优育、最强大脑、克隆人、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等热点话题,在强烈思维观点冲击下,学生的知识体系一次次刷新,关注了解生命科学的兴趣更加浓厚,跟踪讨论问题的意愿更强烈。
2.2分享经典阅读体会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通过网络查阅和观看生命相关的影像、文字资料。同时通过助教把最新的研究成果放在qq群中,让同学们思考和探索,发表个人意见并邀请他们在课程展开讨论。对《生命是什么》、《寂静的春天》等生命科学的經典文献在课堂中导读,并鼓励学生发表心得体会,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经典阅读开放周。
2.3参观调查,贴近生活
组织学生参观、调查校园植物,并对其分类,从根茎叶到花果实种子,了解其生活史,并鼓励学生对所调查的每种植物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其用途;对于一些珍稀物种,强调其作用地位以及普及植物资源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仅让学生学知识,还能长见识。鼓励他们参观动物园、动物标本馆,让学生零距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以对生命科学知识和生活环境有深刻的认识。
2.4厚基础、重操作、宽口径,为交叉学科精心的筛选教学实验
一直以来,生命科学的实验课与理论课严重脱节。为了重视非专业学生基础知识、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每学期精选2-3个趣味性与专业性相结合实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自己查阅文献,亲自动手规范化的操作实验,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再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实验教学,让学生们对生命科学知识产生全新的认识,深思人类、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问题。
3改革考核评分标准
考核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命科学导论》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其考核方式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要注意考查学生的道德素质、学习态度、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在面向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加强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我们抛弃了以往单一的闭卷期末考试的方式,采取了更加灵活全面的考核方式,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平时表现+讨论+实验+期末各占一定比例。该考核方式突出了对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生命科学知识掌握能力、综合表达讨论能力、实验技能及实验结果分析能力的考核,对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上好每一次课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综合素质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教学效果硕果累累
新的教学理念带来新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们不断吸纳各种知识以丰富完善自己,同时将教学成果分享给同行。我们编写出版了《生命科学实验教材》,先后发表教学论文共计5篇。
作者:李萍等
参考文献
[1] 周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例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方法指导[J].新课程(教研),2011(07):60-61.
[2] 缪敏锋.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对几个教学案例的反思[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0(03):19-20.
关键词:林业站;承包;林场;利弊;乡村集体林场
中图分类号: X50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4.091
“林业建设是事产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林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在联系。林业经济不仅具有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也具有巨大的经济功能,因此,为了发展林业经济,村都相继建立起了林场。林场的运作形式属于集体式,集体林场数量众多,经营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大力发展林业,可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原料和资源,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林场经营不善,经济效益不高。为转变当前现状,林业站决定承包乡村的林场,实现对林场的集体式管理,使其管理更具专业性与系统性。
1 林业站承包经营乡村集体林场的概述
近几年,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旨在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视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创新,大力发展乡村集体林场,是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如今,为了促进乡村林场经济的全面发展,林业站以承包经营乡村集体林场的形式,对乡村林场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并提供最为先进的种植技术与多元化的品种。我国就乡村集体林场的发展做出了相关的规范,建立了集体林权制度,对林地具有占有、收益与处分的权利,可对林地进行综合的调配,依照法律所规定的方式进行集体林场的管理,充分发挥林业站的重要价值,进而提高林业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林业经济,能够为制造业、加工业提供所需的木质资源,进而促进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1]。通过林业站的承包与经营,代替了村民进行树种的培养,且培养树种的质量更高,提高经济效益,但也会衍生出林权纠纷、经济纠纷等问题,可见,林业站承包经营在具备优点的同时,也具备相应的缺点,应正确对待集体林场管理形式,并对林业站的承包与经营工作进行完善与优化。
2 林业站承包经营乡村集体林场的利与弊
2.1 优势
通过对林业站承包经营乡村集体林场的分析,得知其具有很大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林场经营模式效益更高。传统的林场运营,由于村民的专业性不强,技术不先进,运用传统的种植方法且林地的管理工作不够全面,导致林场经济发展缓慢。通过林业站的承包与经营,能够对集体林场进行综合性的管理,解决人员专业性、技术先进性和管理及时性等问题。林业站通过承包,能够对林场进行集体性的安排,加大在林场建设上的投资力度,强化对专业性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建立更为专业化的团队,为林场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人员支持,保证林场建设的专业性。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对林地进行全面化的管理,提升林地管理质量。林业站承包与经营集体林场,相对于村民自身而言,林业站具有资金与技术上的优势,且部分地区的林业站设置了农机服务中心,针对林业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地分析,能够运用最高效、实用的种植技术来培育最新的品种,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2 劣势
林业站承包经营集体林场具有诸多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林权纠纷与经济纠纷问题。在林权纠纷方面,有些村民并不想将林地承包出去,但是为响应国家政策或林业站的相关规定,不得不将林权转让,由林业站进行经营,一旦林地种植产量大,经济效益有所提高时,这些村民就会想将林地要回去,进而产生一系列的林权问题,这种现象主要是村民法律与经营意识薄弱所致,是林业站承包与经营集体林场中一个常见问题。在经济纠纷方面,当林地产生经济收益时,会进行利润的分配,若林业站未按照先前合同中规定的比例进行利润分配,会让村民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很难使村民信服,进而与林业站产生经济纠纷,或是村民只是关注表面的现象,认为经济收益好,当利润发到自己手中时觉得不合算,就会与林业站产生纠纷,影响林业站的正常运营。林权、经济纠纷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经济效益分配不均,林权过度集中而产生的,是林业站承包与经营集体林地中面临的现实性问题。
3 林业站承包经营乡村集体林场的发展策略
3.1 完善集体林场承包法律制度
林业站是对林业管理的重要站点,具备足够的林地发展与拓展资金,满足林地发展的基本条件。实现林业站承包与经营集体林场,是林业经济一种发展模式。但就以往林业站承包集体林场的经验来看,林权与经济纠纷问题很是突出,成为制约林业经济的重要因素,村民与林业站间的关系日益紧张。为应对此项问题,应加强法律建设,针对林业站承包与经营乡村集体林场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司法解释,对双方的各项行为进行严格的法律约束,并将重要的法律条文拟定到合同中去,合理分配双方的利润,并对林权进行明确的划分,林地权归村民所有,林业站具备承包权与经营权,但是不具备林地的所有权,禁止出现村民失地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林地纠纷问题的发生,营造和谐的林地发展氛围,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3.2 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
为了发展林业经济,林业站应加大在林地建设上的投入,构建专业化的团队,对集体林地进行综合性管理,根据现代社会各类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市场需求,进行树木品种的选择,同时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大面积的种植。林业站可以引进多种树种,实现多种树种的穿插与层次种植,既能满足来自社会不同方面的需求,也能降低病虫害的传播速率,能够保证树种的生长质量,促进林地经济的发展。同时林业站设置珍贵树种培育区,打造林地产业品牌。对管理人员进行及时的培训,并传其病虫害防范知识,及时做好林地的除草工作,保持林地内部环境的清洁,解决林地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实现对林地的精细化管理。
3.3 引进先进的林地种植技术
技术决定着林地的发展水平,决定树木的生长质量,技术的规范性与先进性是林地发展水平的关键。技术的选择,可以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形态,选择合适的种植监督与列阵方式,应将林地建设作为一个绿色企业来进行经营与管理,选择优良的树苗品种,制定合理的种植与栽培计划,并对荒山荒地进行大面积的开发,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能积极发展当地经济产业,封山造林,圈出不同模块的林地进行经营,大力发展当地林业种植产业,提高林业站承包与经营乡村集体林地的重要价值,促进林业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2]。
4 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站承包经营乡村集体林场的方式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优势又有劣势。优势体现在能够为林业经济提供专业化的管理,保证林业品种的多元化,对林场种植基地进行合理的分配,提高在林场上的资金投入与技术投入,进而提高林场的经济效益,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林权和经济纠纷日益突出,林业制度不健全是林业站承包经营乡村集体林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完善制度与优化团队,促进林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冬亮.村庄社区产权实践与重构:关于集体林权纠纷的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13,11(11):85-204.
[2] 张利军.浅析如何做好基层林业站的工作[J].生物技术世界,2015,9(09):40.
[3]李尚勇,单华平.建始县集体林场现状与发展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1,(04).
[4]罗盛峰.一个村办林场的变迁对发展山区农村林业的启迪[J].广西林业,19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