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平面设计标准

平面设计标准

时间:2023-08-20 15:01: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平面设计标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平面设计标准

第1篇

Abstract: The teaching building

0 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部分。而教学楼是主要的教育场所,因此教学楼的设计和建造,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化特征。教学楼设计与其他建筑设计有很多共同点,但是也有一些特殊部分需要处理,第一,教学楼具有较好的紧凑性,教室以及其他房间的设置应该科学紧凑合理;第二,教学楼还应具有易接近性,各种功能房间的规划要合理,也应有明确的导引系统;第三,教学楼应该具有较好的舒适性,学生数量较多,人口密度大,容易造成温度、光线以及采光等方面的问题,建筑设计工作者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并采取有效建筑措施;第四,教学楼应该遵循经济性的原则,我国教育经费紧张,应该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设置性价比最高的建筑形式;第五,教学楼应该有较高的安全性,这一点是重中之重,学生大多未成年,发生事故缺乏逃生技能,所以教学楼应该把安全设施做到首位。本文依据相关设计标准,对某框架结构教学楼进行了设计,主要包括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设计等,对功能设计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建筑设计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1 工程概况

某教学楼位于河南省境内,占地面积约为800m2,红线范围50m×20m。该地段视野开阔,自然景色优美,交通便利,较为适合建造教学楼,该教学楼主要包括教室、教师办公室、储藏室、洗手间、门卫室等。抗震烈度为7度,基本风压、雪压分别为0.40kN/m2、0.30kN/m2。

地质资料如表1。

2 平面设计

该教学楼建筑面积为3773.6m2(长42.4m,宽17.8m,共五层),采用框架结构,平面图见图1。

2.1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教学楼建筑主体为教室,另外还有门房、储存室、洗手间等,房间设置如表2所示。

2.2 门的宽度、数量和开启方式

教学楼学生数量较多,集中进出机会也较多,因此按照防火要求至少在前后两端设置两个门,设置门宽900mm,开启方式是对外打开,保证发生事故可以满足疏散要求。

2.3 窗的大小和位置

教学楼对采光要求较高,窗户大小直接影响室内采光,因此需要精确计算,根据透光部分面和和采光面积进行计算,教室采光面积比为1/6~1/8,走廊和楼梯间大于1/10。本建筑中的教室长宽分均为为1.8m,楼梯间窗户长为1.8m,宽1.2m,教室采光面积比为■=0.33,楼梯间:■=0.22,均满足要求。

2.4 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

辅助房间是根据建筑物内的人数和使用功能确定,本建筑主要功能是用于教学,上下课时间一致,每层大约400余人,因此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男卫生间大便器5具,小便器10具,女卫生间设置大便器10具,洗手盆设置2具。

2.5 交通部分的平面设计

交通走廊设置要满足规范规定的防护要求,本教学楼耐火等级为二级,走廊人数为60人,按要求走廊宽度最低为1000mm,本建筑设置3000mm,远远大于规范要求。各层之间连接的交通部分是楼梯,其设计也应满足消防和功能需要,本教学楼楼梯宽度为1500mm,也是满足规范要求的。

3 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图讲究韵律,受到道路,地形以及内部空间等多个因素的影响。门窗和其他构件有规律的布置,给人视觉上的舒适感,本建筑大多为教室,基本尺寸相差不大,整齐划一。立面图见图2。

4 建筑剖面设计

为防止室外雨水流入室内,并防止墙身受潮,将使内地坪提高到室外地坪450mm。首层、标准层与顶层层高均为3.3m。剖面图见图3。在本建筑底墙墙外做散水处理,为保护墙基不受雨水侵蚀墙体受潮。

5 小结

教学楼是学校进行教育的场所,其设计是否符合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升,进而推动了社会各项工作的发展,其中建筑行业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工程,其发展颇为迅速。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针对教学楼设计特点,系y分析了教学楼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门的宽度、数量和开启方式、窗的大小和位置、辅助房间以及交通部分的平面设计、建筑立面设计以及剖面设计过程中的各种要点以及注意事项,可为其他教学楼的建筑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第2篇

关键词:住宅建筑;建筑设计;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9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322-01

引言:在我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要求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居住要求,间隔多样化、户型多样化、良好的绿化环境、和谐的社区氛围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追求,如何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居住环境,如何为消费者提供布局合理、间隔优良、卫生环境好、即有舒适户内空间、又有雅致的室外园林绿化、交往空间,这是摆在建筑师面前一个崭新的话题。高层住宅首先是一种特殊的居住建筑,与低层住宅、别墅等具有许多共性。同时,高层住宅又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其是高层建筑的一个分支,是高层建筑成熟的材料技术、设备技术、结构技术等运用到住宅建筑的产物。

一 住宅建筑设计的组成

室的大小应考虑:人体的尺度、家具布置及活动空间三个因素。任何住宅从平面上都可以分为:居住、辅助及交通部分。居住部分包括卧室、起居室等,辅助部分包括厨房、浴室、厕所等,交通部分包括走廊、楼梯等。住宅设计中,除合理确定及安排各部分面积外,应尽量扩大居住面积在住宅总建筑面积中所中的比重。

二 住宅建筑面积设计标准

1.小康住宅面积设计标准。按照建设部提出的小康住宅新要求,并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小康住宅的设计必须是多层次的,即将面积标准分成三级一级为理想目标,要求人均居住面积12m2。

2.建筑面积设计。 住宅建筑面积,要根据使用要求和节约用地的原则确定。从当前我国各地现有状况及小康标准要求来看,平均每户建筑面积在南方地区为100~120 m2,在华北地区为80~100 m2,在北方寒冷地区为70~80 m2为宜。

三 住宅的设计原则

“适用”就是方便居民生活,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和工商业经营,适合不同地区、民族的生活习惯需要。包括房间面积大小、院落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以及采光、通光、防寒、隔热,卫生等设施是否满足生活、生产需要。“经济”就是住宅建设因地制宜:在就地取材基础止因材设计。要合理布置平面,充分利用室内、外空间,节约建筑材料,降低住宅造价,节约用地。“安全”是指住宅坚固耐久,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抗震性和稳定性,满足防火规范要求,以保证住户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美观”是在适用、经济的原则下,在就地取材的条件下,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住宅形式。

四 工程实例分析

1.工程概况。某小区总建筑面积为12.3万m2,总规则建筑面积为147.6 m2。向东设7m小区路临近小区公共汽车总站。向南近30m临近六期一区,该工程已建成多年。向西设10m小区路近六期五区,该工程正在建设中。向北区设7m小区近小学。六期四区高层住宅地段平整,用地形象为长条形建筑物,地上5栋32层商住楼,地下一层停车场及设备用房,战时人防使用。首层部分为住宅从常入口,其余部分均为公共配套设备用房及商铺,层以上为A、B栋C、D、E栋二组连体商住楼组成。

2.设计理念。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近几年城市发展和住宅理念的变化,在自身的资源,经济,政策的有利情况下经反复地研究与比较,对新用地规划进行了环境、空间、文化、效益四项原则进行设计。①环境设计要有创新,寻求人与自然共生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与资源有效地共享。环境因新的建筑出现而得到改善与创新。②空间设计是构成建筑的核心,建筑布局也就是空间布局。建筑形体乃是建筑空间组合的结果,要把单纯的平面设计转化为卒问序列组合,问组合才能有效。③文化设计在建筑中体现的是工程科技与造型艺术的结合,单纯讲建筑“美观”“风格”尚概括不了建筑应有的文化特质,要与时代性、民族性及地区历史文化技术传统相连。④效益设计是建筑创新的结果,好的效率与效益往往需要建筑师在消费者中注重使用效益。回顾六期四区高层住宅楼整项设计及施工,正因为有了以上4要素的发挥,整个工程项目尚未完成,就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大部分单元都已认购,为开发商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3.建筑平面设计。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意识,将平面布置的艺术性和使用合理性地完美结合,在考虑各空间的同时也考虑相互间的空间联系,平面设计方正,尽量减少斜角,转角空间,客厅、餐厅、卧室、相互独立,可不干扰。单元设计每栋设三房一厅、二房一厅、一房一厅等平面组合。户型面积从40~120 m2左右,符合社会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空间分布合理,动静空间即分开又能有机融合,每个房间都能做到自然通风采光,采用节能灯具。户内交通面积小,每户客厅均带有一个观景阳台,客厅设有宽大的落地玻璃窗,将户外大自然尽收眼底,卧室采用飘窗台部分采用转角飘窗。大单元厨房部分附设服务阳台,在阳台中考虑洗衣机位置及晾衣设施,使居室环境更为洁净和舒适。

4.交通组织设计。标准层平面根据地块地形特征,做到人车分流,朝南商铺设计了宽敞舒适的临街骑楼,将各种商业人流引入室内。北面为商住楼入口,地下停车场两个出口分别设于西北端及东北端。为符合消防要求在首层平面中,设置4.5m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消防车道贯穿与规划路连接,用地四周均为道路所围合,自然地形成环形车道。水平交通,住宅每栋经大堂可进入各层,每栋住宅设3部电梯,其中一部兼消防电梯,另设一部剪刀式疏散楼梯。梯间能直接采光通风,每栋有两个安全疏散口。

5.立面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的总体构思,力求外观造型新颖线条简洁大方。主题颜色主要以白色为主,灵活地加入橙色和黄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因主体建筑的体量比较大及比较零乱,为做到统一,利用阳台、玻璃窗饰线条、空调位置等重复韵律,山墙细部处理,使整体尺度、比例、色彩协调统一,令建筑更有线条美及体态美。

第3篇

关键词:photoshop;商业广告;设计;运用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0-2670-02

最近几年,广告设计行业快速发展,为各行企业的宣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于平面广告设计来说,图形处理是很关键的一步,直接影响了企业的销售情况。因此,对photoshop软件全面了解是很有必要的,能够为广告设计者的使用带来方便。

1 photoshop的相关介绍

photoshop软件是平面广告设计行业常用的一种工具,凭借其独特的性能得到了业界人士的认可。photoshop软件在图形处理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能保证平平面广告设计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为了弄清这一软件运用,我们需要掌握其相关的概念名词。

1)位图。主要用在了照片图像与的操作处理上,位图是由各种大小不一的像素构成,可以根据不同的处理需要具体选择。位图多数带有色彩,且根据位置变化需要选择相应的颜色,这样才能产生明确的效果。

2)矢量图。矢量图可以根据具体事物大小进行缩放,让大面积的图形显示在一定比例的页面上。这一特性在工程图纸设计上运用较多,对于复杂的工程图纸可以缩小比例显示,这样方便与设计者的研究。

3)分辨率。分辨率是每单位长度上的像素指标,通俗的来说就是把图像展示出来后,看起来的清晰度高低。photoshop软件中涉及到的分辨率有许多,例:屏幕分辨率、扫描仪的分辨率、打印分辨率等。

4)通道。对于PS来说,通道主要是色彩涉及到的范围。通常平面设计中,将一种基本色看成是一个通道。例:RGB颜色,R为红色,所以R通道的范围为红色,G为绿色,B为蓝色[1]。

2 photoshop运用于平面广告设计

在商业平面广告设计中积极配合photoshop软件功能,不仅能降低广告设计的难度,而且能按照预期设计标准进行设计。既可以保证平面广告的设计效果,也为商家产品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photoshop软件运用于广告设计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点:

1)平面设计。这是photoshop软件最基本的功能,从整体外观上把握商业广告的构思布置。利用photoshop可以把广告设计成各种大小不一的形式,既能满足各类设计要求,可用于招帖、海报等图像的平面处理,从多个方面保证了设计效果,见图1。

2)修复照片。对原始照片进行处理能带给人全新的视觉效果,这样可以满足各种设计方案的需要。且从商业需求者的角度看,对照片利用photoshop软件处理后能吸引消费者注意,带动群体消费增长。平面广告设计中使用photoshop主要是对一些旧、损、坏的照片修复。

3)特色创意。在传统平面广告设计理念中,仅仅将设计层次局限在图像的处理修改上,这主要还是由于应用软件的缺乏[2]。使用photoshop软件之后,不仅满足了原来设计处理的需要,还能对图像做特殊处理,如:色彩、尺寸、亮度等,实现了广告设计的特色创新。

4)艺术文字。商业广告设计不能只重视图像设计,对于广告中的文字也要给予关注,毕竟文字才能让消费者明白广告的含义。photoshop软件对文字处理后,可以让文字的视觉效果大增,如:艺术字等,让消费者看了之后产生直接刺激,对广告内容铭记在心。

3 photoshop的特殊处理功能

除了常规的图像处理功能外,photoshop软件还具备了一些特殊的操作功能,满足了各类平面广告设计的需要。根据当前的使用情况看,我们可以把Photoshop确定为:图像编辑、图像合成、校色调色、特效制作等几个方面。

1)图像编辑。这是对图像进行处理的基本功能,商业平面广告设计中可用在放大、缩小、旋转、倾斜、镜像、透视等方面。更常见的编辑则是复制、去除斑点、修补等。通过这样的处理效果之后,能够实现图像的美化处理。

2)特效制作。photoshop软件配合滤镜、通道、工具协调处理后的效果。广泛运用在平面广告设计的文字、图像、画面等处理上。这一功能的运用要求设计者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

3)图像合成。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为了烘托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常规把几个大小不一的图形组合在一起,从而让商业广告的主题表达的更清楚。这就需要用到photoshop软件中的组合功能。

4)校色调色。“调色”是photoshop所有功能中最具典范的功能,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图像的外在色彩进行调整,如:明暗、色编的调整和校正,满足了商业平面广告的设计运用[3]。

3 结束语

photoshop软件运用于商业广告平面设计,能够发挥出最佳设计效果。在达到预期宣传效果的同时,为商家赢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因而,在今后的设计中需充分运用photoshop软件,将其设计功能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 赵德才.photoshop软件在商业广告中的设计[J].广告制作,2009,31(12):68-80.

第4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抗震设计;设计要点;应用

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不再简单局限在居住环境上,对建筑的抗震强度也给予了较多关注。要做好建筑抗震设计,使其趋于科学合理,需要在建筑设计基础环节加以规范,使建筑设计技术规范符合建筑抗震标准。本文从建筑设计和建筑抗震设计的关联入手,阐述建筑抗震设计中关于建筑设计的几个要点,希望为相关建筑设计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之间的关联

建筑设计是建筑工程的参照和基本框架,需要在施工开始前完成。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综合考虑了建筑地质特征、建筑气候环境等众要素,是后续施工有序开展的重要依据。

建筑物要达到最优化的抗震效果,离不开建筑设计和建筑抗震设计的密切配合,因为建筑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次成形的特点,在设计完毕后往往无法加以大面积的修改,因此,要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就要在建筑平面结构设计、建筑空间布局设计、建筑构件安排、建筑材料运用等多方面加以统筹,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物抗震性。

二、建筑设计环节抗震设计的重要部位及技术要点

(一)建筑顶部部位

现阶段在建筑实践中,多数建筑都存在顶部过高过重的问题,使得建筑物顶部压力较大,相应地,建筑物的墙体也受到顶部压力影响而形成了较大压力,一定程度上使建筑物本身的抗震性及牢固性有所减弱[1]。因此,作为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部位,在建筑设计中要使建筑物顶部与建筑物整体的重心保持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此外,在建筑顶部材料使用上,也要加以充分考虑,优选刚度均匀,重量较轻的材料类型,从而使建筑物抗震性能得以充分发挥。

(二)建筑连接点及其构件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开始普遍关注建筑质量水平,建筑施工与前期相比,在施工规范上更加细化。因此,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工作,在建筑设计中就要对建筑连接点及建筑构件部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从现阶段建筑工程实践来看,在建筑物外部设计上通常采用大理石及瓷砖等新材料类型,在建筑物室内设计中主要运用吊顶技术及人工造影技术。因此,在建筑施工中要确保施工材料质量水平,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效果。此外,还要对建筑连接点及构件的牢固性加以实时监管,避免地震引发建筑构件坠落而造成伤亡。

(三)建筑设计限值

结合建筑震害经验教训,我国实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对建筑设计阶段需考虑的抗震要求限值做出了相关规定:首先,建筑总体高度和建筑层数。在这项内容中,参考建筑结构类型、地震烈度及建筑砌体厚度等对建筑高度和层数进行了限值。对这项规定需严格遵守,以免造成建筑物结构形式的改变。其次,建筑抗震横墙及墙体尺寸。结合建筑楼盖类型、结构形式、地震烈度确定出建筑横墙间距;参考地震烈度,确定出建筑承重窗间墙应具备的最小宽度,承重外墙、非承重外墙、内墙阳角到建筑物门窗洞边最小距离。这些限值要求,都需在建筑设计中遵守执行。

三、建筑设计各方面在抗震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建筑形体设计环节

建筑形体设计涵盖了建筑平面、立面及建筑空间体型设计等方面。在建筑物形体设计中,设计人员要考虑各类建筑外形具备的特点,结合建筑物的功能需求,科学设计建筑物形体类型[2]。结合我国近年发生的大型地震,如汶川地震,可以发现,建筑平面复杂而不对称、局部连续性差或凹凸不规则的,遭受的破坏要更大。相应地,平面规范而又简单的建筑物遭受的破坏程度就小很多。

因此,在建筑形体设计上,要尽量保持建筑平面、立面及建筑空间的规则、简洁;多选择圆形、方形、扇形及矩形等防震效果明显的建筑形体类型,少设计内凹及外凸建筑形体类型,在建筑平面凹进尺寸上,要小于其投影方向整体尺寸的30%;建筑物楼板不要做过多开洞设计,楼板开洞在面积大小上要小于建筑整体楼面面积的30%,并尽量避免楼板错层。建筑物竖向不要做过多的不对称侧翼及长度较长的悬挑。在建筑物形体总体布置上,要使建筑物结构刚度及质量均匀分布,以减少因为建筑形体平面或竖向不规则,导致建筑物结构刚度与质量不相对称,进而引起的扭转反应。

(二)建筑平面设计环节

建筑平面设计反映了建筑物的功能及要求,是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在建筑平面设计中,对建筑物内墙布置、柱子间距、房间数量及其布置、内部空间大小、楼梯通道及电梯井等设备的位置及布置等,需要在建筑平面图中加以一一明确标注。此外,受建筑物功能要求差异制约,建筑物各楼层间在平面布置上也要有所差异。

在建筑平面设计中,较易出现的不利于抗震效果发挥的设计类型有以下几方面:一,建筑平面中的内隔墙、填充墙等墙体、具备刚度及强度的建筑物非承重墙体与建筑物柱子布置不相对称,致使建筑物抗震效果不佳;二,将具备较大刚度的电梯井布置在建筑物平面的测角位置,由于其抗侧力刚度较大,在地震发生时可以吸引地震作用力,导致靠近电梯部位的建筑物损毁严重;三,建筑物平面布置上,墙体布置偏重一侧,导致建筑物平面质量偏心,刚度不均,从而使建筑物结构受力不均匀,引起扭转反应,对墙面构成破坏;四,建筑物平面内隔墙设计中出现中断或不对齐现象,致使地震力无法及时传递,引起刚度突变,最后导致建筑结构遭破坏。

基于以上问题,在建筑物平面设计上要使建筑结构的刚度及质量对称并均匀分布,避免扭转反应的发生,并合理布置建筑平面结构的抗侧力构件,将抗震要求充分融入建筑物功能中。

(三)建筑空间设计环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矛盾日益凸显,高层建筑数量增多,高度增加,如在建筑空间设计上不够科学合理,无疑会极大降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3]。建筑空间设计,主要体现在建筑物楼层(高度)结构的刚度及质量设计上。

在建筑空间设计环节,存在的一些设计问题,不利于其抗震效果的发挥,下面简要分析:一,受建筑物功能要求限制,在空间设计上常在地下设置商场,采用大空间及大柱距的设计标准,而在建筑物地面以上部门常设计成公寓及写字楼等,采用低层设柱,墙面为主的设计标准。这种设计方法容易导致建筑物刚度及质量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出现不协调,不均匀的情况,如建筑物楼层间刚度及质量数值差距过大,则会引起突变反应,不利于建筑物有效抗震;二,建筑空间设计中,受建筑物功能制约,极易出现楼层间墙体、柱子不对齐、墙体中断不连续、墙体数量上下不一、剪力墙数量过少或不对称、剪力墙无法通到建筑底层等现象,在地震发生时极易引起建筑倒塌危害。

针对这些问题,在建筑空间设计中,一方面要使建筑结构刚度及质量均匀分布,另一方面在剪力墙的布置上一是要使其竖向贯穿整个建筑物,二是要数量充足并均匀布置,避免地震发生时引起扭转反应。

结语:

总之,建筑设计和建筑抗震设计之间存在紧密关联,建筑设计的优化是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基础和前提。要做好建筑抗震设计,要在重视建筑设计重要性的基础上,在建筑设计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考虑,发挥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雷小云.浅谈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新材料新装饰,2014,(13):377+379.

第5篇

1.1产生原因

1.1.1设计方面:由于建筑平面布局不规则、布局较长,没有合理的设置后浇带与伸缩缝;在楼板当中存在较多的预埋线管,导致楼板混凝土的厚度达不到标准;楼板厚度减少,仅仅满足设计标准,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其他方面因素;楼板采取的是单层的钢筋,在支座处配置了负弯矩钢筋,但是之间的间距较大;混凝土强度要求较高,一般都在C30以上。

1.1.2材料方面:不合理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置,掺入了大量的粉煤灰;混凝土的水灰比过大,在施工当中采取的泵送,这样将可泵性增加,混凝土的塌落度被提高;混凝土主要是使用特细砂、细砂等细骨料,并且含泥量较高。

1.1.3施工方面:在浇筑混凝土完毕之后,没有做好养护;浇筑过程中振捣不严实、不到位;没能控制好楼板的钢筋保护层;楼板厚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主体工程的施工周期过快,过早的拆除模板支撑。钢筋、砖等材料过早的放置在楼板之上,导致楼板局部出现集中荷载等情况。

1.2控制防治措施

1.2.1设计方面

在建筑平面设计过程中,尽量的保持其规则性,避免出现平面突变的现象。当平面存在凹口的时候,需要适当地加强周边楼板的配筋。如果平面形状呈现出不规则,需要设置梁,从而让其形成较为规则的平面;如果遇到较长的建筑长度,需要对后浇带、伸缩缝进行合理的布置;如果楼板当中出现了较多的线管,则需要将楼板的厚度适当的加厚,确保混凝土截面高度的有效,并且将钢筋网片保护设置在线管上。

1.2.2材料方面

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尽量采取普通硅酸盐或硅酸盐水泥,对于掺合料的掺和量需要做好控制,一般来说,粉煤灰的比例不超过水泥量的15%;做好水灰比控制,用水量要低于180公斤/立方米。在进行现场浇筑的时候,混凝土的塌落度不得高于15厘米;对于混凝土当中使用的细骨料时,不允许使用特细砂或者是细沙,也要避免细骨料的含泥量超过允许值。

1.2.3施工方面

在浇筑混凝土完毕后,需要指定专人负责其养护。至少保持混凝土楼板7天的湿润;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期间,要做到均匀振捣,严格的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在人员的选择上,也需要选择技术好、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对于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也需要严格的进行控制,特别是上部钢筋。对于不同厚度板的上下层钢筋之间的距离要用不同高度的马凳,确保其数量,满足设计标准。另外,楼板混凝土厚度标准也要严格的按照设计要求,不能够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在楼板当中,需要增设钢丝网进行线管的加强,注意线管不宜在现浇板内交叉。主体施工周期不宜过快,保持在一定的合理时间段内。

2砌体结构裂缝

墙体的质量直接受到了裂缝的影响,例如:墙体整体的耐久性、抗震性能等,并且,如果墙体出现了裂缝,也会在感官上、心理上对居住者造成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当前商品化住房的进展趋势下。随着人们对于建筑质量、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升,住户对于建筑物安全的评判当中,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就成为了最主要的质量标准。所以,强化砌体结构,特别是强化新型材料下的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就成为开发商、工程质量部门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

2.1裂缝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2.1.1温度裂缝

材料的热胀冷缩主要受到了温度的影响。在约束条件之下,当温度变形所引起的温度应力达到了一定值,墙体就会出现温度裂缝。一般来说,最常见的裂缝主要位于混凝土平屋盖屋顶层两端的墙体之上,例如:在门窗洞口边上出现的正八字裂缝,水平包角裂缝,或者是在平屋顶下或者是屋顶圈梁下沿着砖灰缝的水平裂缝。平屋顶温度裂缝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顶板的温度远远的高于了下面墙体温度,并且混凝土顶板的线膨胀系数也远远高于砖砌体,导致墙体与顶板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变形差,在墙体内部出现了较大的剪力和拉力。在墙体当中,剪应力主要是在两端的附近分布较大,中间逐渐减小,下部小,顶层大。墙体出现早期裂缝等,主要是因为温度裂缝造成的。一般来说,在经历了冬夏的混换之下,此类裂缝才会逐渐地稳定下来,不再继续发展,随着温度的变化,裂缝的宽度也会随之出现细微变化。

2.1.2干缩裂缝

一般来说,只要不使用刚出窑的新砖,就不用考虑砌体本身由于干缩变形而出现附加应力。但是,如果遇到了潮湿的情况,这一类砌体就会出现较大的湿胀,并且这一种湿胀变形是不可逆的。对于粉煤灰砖、砌块等砌体,由于含水量的降低,也会导致其出现较大的干缩变形。干缩变形主要的特点是:在早期,其干缩变形发展较快,例如:当砌块出窑之后,在28d的时间中就能够完成一半左右的干缩变形,在之后的时间内,其干缩变形会逐渐减缓,等待几年之后,其干缩变形才会停止。在建筑当中,这一类型的干缩变形也是分布最广、裂缝程度严重、数量最多的裂缝形式。

2.1.3温度、干缩及其它原因的裂缝

温度裂缝是烧结类砌体当中最为常见的裂缝之一,而对于砌块、粉煤灰等非烧结类块体,也存在干缩、温度裂缝共同作用的情况,一般来说,在建筑物的墙体之上,主要存在的裂缝形式就是温度裂缝和干缩裂缝,或者是由于其针对性条件而引起的裂缝现象。但是裂缝出现的后果往往会高于单一因素产生的后果。此外,由于设计上的疏忽、防裂措施不具针对性、施工没有严格的按照操作规程、砌体强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质量不过关、建筑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以及人员的施工经验等等都是造成墙体出现裂缝的直接原因。另外,对于新型的墙体材料,也没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因此,这也是造成墙体出现裂缝的另一大因素。

2.2防治的主要原则

第6篇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节能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节能就是指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但是这些措施必须是技术上可行的,经济上合理的,环境和社会均接受的一种措施。可是在我国,节能的理念并没有完全的普及,大多数的国民并没有节能的意识,更是没有身体力行地去做到节能,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房屋的设计都还没有完全考虑到节能之一概念。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改善,对住宅建筑的环境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纷纷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改善环境,与此同时,节能概念也深入人心。从形体环境到人居环境,从低能耗建筑到零能耗建筑,从建成环境影响到全寿命周期评价,我国建筑正在经历着巨大的改革。在我国的建筑领域中,应一方面大力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另一方面也要做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这使得房屋建筑节能的意义显得越来越重要,房屋建筑节能不仅能缓解我国的能源危机,还能改善周边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由此可见,住宅建筑设计的节能设计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与我们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在此,我就关于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进行一番我的见解。

一、住宅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重视环境的改善、能源的节约以及住宅条件的改善等问题。把建筑节能要求体现在建筑规范和标准中,而且也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将技术法规和标准规范,例如《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以及《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国家建设部更是于2005年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国务院也对新建建筑提出了“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不达标准,不准施工、验收备案和销售使用”,以上这些规范、标准的颁发与实施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节能型住宅建筑的设计要点

在中央提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我们的设计者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贯穿节约能源、资源的思想,这是每个建筑设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所以,设计者在住宅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住宅建筑的形体和布局、围护结构及材料、建筑平面设计等多方面因素,以达到住宅建筑热环境节能的目的及要求。下面,我就具体针对这几点进行分析论述。

1、住宅建筑布局和形体

在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中,要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小区规划中建筑群体的高低、朝向、间距、形体、道路网的布局,小区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等,而且,小区周围广场绿地的分布等也会对规划区的微气候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日照和通风,有此,便会影响小区建筑的耗能。

住宅形体和布局的优化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特征、建筑功能、自然环境因素、居民行为等因素,而且,也要从朝向、布局、间距、太阳辐射、冬季主导风向及建筑外部环境等方面。在住宅的朝向的选择上,要避免东西朝向,尽量采用南北朝向,以利于夏季的自然通风及冬季日照时间是增长。在建筑节能的需要方面,要尽可能地减少建筑形体的凹凸,体形系数应该注意尽量要控制在0.3以内,住宅长度应该以55米左右较为合适,住宅进深应该扩大到10米以上。而在总体的规划设计中,应该优化布置室外供热管网,合理选择热源形式,以减少热传输的损失。

2、围护结构及材料

主住宅建筑的维护结构主要是由白维空间用的将室内与室外隔开的结构材料和表面装饰材料构成的。其具体包括门、窗、墙和地面、屋面等。在建筑围护结构中,地面、屋面、墙体和门窗是建筑能耗的四大部位,而门窗则排在首位。围护结构必须提供适宜于气候结构和建筑地点的热湿保护,还要平衡通风和日光的需求。围护结构的设计对于建筑在运行中的能耗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3、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平面设计是住宅建筑设计的节能设计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在这一方面,设计者应该主要考虑建筑平面的形状、温度阻尼去以及热环境分区的设置等方面的因素。

而住宅建筑平面的形状的设计要求规整,尽量减少护结构的面积,减少夏季太阳的辐射及增加冬季室内阳光的直射。可以增大房屋外墙的面积、是开窗多的一面正对太阳辐射强度大的一面,这样就会使得建筑在冬季可以有效地收集太阳能,而在房屋的北侧外墙只需要开一扇小窗即可,主要是为了满足通风的需要,东、西方向应该不开窗或者开小窗就行。在住宅建筑中设计一定的去热阻尼可有效地减少传热损失。可以考虑将楼梯间由过去的开敞是改为封闭式,并且设置窗户以通风透气;如果是朝北向的单元入口应该都设置门斗,以避免冬季强烈的西北风的灌入;然后在对屋面上进行人孔密封处理,是整个楼梯间形成一个温度阻尼区。在热环境分区中把要求较低的过厅、厨房、厕所等尽可能地布置在朝北的方向,从而尽量争取将居室布置在朝南的方向,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这样可以保持冬季室内有较高的温度,而且也应该适当地减少北面窗户开窗的面积,这样可以防止冬天寒冷的北风的侵入。

三、影响住宅建筑能耗的因素

影响建筑能耗最直接的因素是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优劣,而我国现有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比较低,这样就会影响室内的舒适度。如果住宅处于夏热冬暖的地区,夏天普遍需要开空调,建筑整体的耗能量较大。基于这种情况,我国制定了三个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这三个标准都将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作为核心内容,这也已经成为建筑节能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四、住宅建筑节能的途径

在住宅建筑设计的节能设计中,建筑的围护结构主要包括了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分别是:外窗、外墙和屋顶。其中,屋顶采用的是高效的保温隔热屋面,它的热惰性指标、传热系数等应该满足标准的规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屋顶绿化等的措施,以降低夏季太阳的辐射,而外墙应采用具有低热转移值的材料,这种新型的墙体材料的热功能性可以满足标准的规定。南方地区建筑外墙保温隔热措施还包括了外墙的表面采用浅色设计,可以反射太阳辐射热,而一般的东、西面外墙采用构架或者爬藤植物遮阳,也可以采用空墙体,形成隔热的空气间层;因此,提高窗户的保温隔热性能是提高建筑护结构节能指标的有效途径。这样的话,一方面,推广应用了新型节能门窗,满足了节能和使用的要求,另一方面在保证居室通风采光条件的前提下,控制窗墙比,也减少了外墙传递的热量。

结语

在我国,特别是夏热冬暖的地区,建筑节能的工作刚刚起步,所以政府应该对这方面的工作加以重视、引导,制定法规以得到全社会的支持,提高节能的自觉性,再者,建筑设计师作为节能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实施者,应该解放思想,在设计实践中积极探索研究节能技术,努力贯彻节能措施。在对建筑进行节能设计的同时应当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就地取材。同时体会只有与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人员和从事建筑技术工作的人员进行更加密切的合作,才能真正有效地取得实际成果,才能为我国的节能住宅建筑设计事业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运行车速,线形设计

0引言

在驾驶员因素、车辆因素确定后,道路条件作为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客观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为决定道路安全水平的重要因素。“设计是核心”,公路设计工作对公路建设质量好坏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安全是公路设计和建设需考虑的首要因素。为此设计阶段就应对线形设计质量进行检验与评价,通过线形检验与评价,找出线形的内在缺陷并进行改善,将安全设计、设计安全的公路的理念贯穿到设计的各个环节中。车速作为公路几何设计的主要控制参数,是驾驶员心理行为、几何线形和道路环境等多方面综合作用于汽车的最终结果的外在表现,通过对这种综合反应结果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建立公路几何线形和公路安全的“桥梁”。目前,鉴于以设计车速为基础的道路线形设计存在的局限性,国内外已经开始逐步采用以运行车速为基础参数的路线设计与评价方法。运行车速概念及设计方法由于在提高公路设计安全性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已经引起了我国交通主管部门和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1.事故成因认识

人们对交通事故成因的认识有一个发展、深入的过程.早期的研究。认为事故的发生是单因素的,即认为驾驶员失误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90%以上),如何控制驾驶员行为是交通安全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安全科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系统工程原理在安全工作中的应用和研究,人们逐渐开始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待公路的交通安全问题,认为公路运输系统是一个由人-车-路-环境所组成的动态系统,系统元素间是相互作用的,很多事故的发生也是与公路条件有关的,如欧洲联合经济委员会在关于预防公路交通事故的报告中就指出,30%的事故与公路的缺陷有关。人们对公路因素在交通事故中重要性的认识正逐步得到加强。

2.基于车速的路线设计安全评价标准

车速是车辆在道路上行驶过程中对路线线形质量最为直观的反映,是道路线形、车辆行驶特性和驾驶员主观期望共同作用的结果,车速的变化也是线形连续性和安全性的最直接表现。因此,采用基于运行速度的连续性指标作为检验和评价线形安全性的参数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统计分析表明,运行速度变化较大的路段往往是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路段,也是线形设计不连续的路段。由于运行速度的变化与设计一致性紧密相关,因此可以用相邻路段的运行速度差来检查线形设计的一致性。

2.1安全标准:设计一致性

公路设计中各线形指标的最低取值,而运行速度是衡量公路线形设计质量的标准,它反映了线形设计是否合理、线形是否连续、指标是否均衡。因此,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差值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公路线形与设计要求的符合程度,反映了公路线形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2.2安全标准:运行速度一致性

运行速度一致性评价是对相邻路段的运行速度的差值进行评价。相邻路段是指平面、纵断面、横断面指标或设计速度不同的相接路段,一般是指平曲线的起点、曲中点、终点、纵断面变坡点及横断面宽度变化的前后路段。

3.运行车速模型的建立

运行车速模型建立是进行线形设计质量评价的关键。该模型的建立需要对已成公路的运行车速进行现场车速实测,以建立运行车速与线形元素之间的关系模型。

3.1曲线路段车速模型

以实际观测依据,建立运行车速与曲线半径的关系模型:

1.小型车辆运行速度模型

V85=13.016R0.3,(r2=0.995)

式中:V85为运行车速(km/h);R为曲线半径(m);r2为相关系数。

2.大型货、客车在小半径曲线上的运行速度模型

V85=5.245R0.402,(r2=0.981)

3.二级公路小半径曲线临界半径R0的确定。由汽车行驶理论可知,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先于纵向稳定性。因此,平曲线半径值的确定是根据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滑移、倾覆)确定的,离心力的大小与曲线半径密切相关,半径愈小愈不利。圆曲线半径直接影响到驾驶员的心理,半径设计不当的圆曲线可能会加重驾驶员的紧张感,或者使驾驶员放松警惕,这些都容易导致遇到紧急情况时处理不当而发生事故。此外,圆曲线半径对车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而车速又和公路安全相关.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在平曲线的所有元素中,圆曲线半径和公路安全关系最大。

各种车型由于性能的不同,在同一公路等级情况下所对应的临界半径不同。根据大量的调查统计数据结果显示,相对于其它车型,小客车所对应的各级公路临界半径最大。

小客车的二级公路临界半径R0为610m,大型客货车小半径曲线的临界半径R0为550m.调查数据显示,当车辆由直线驶入半径R>600m的平曲线时,在所取得的样本中,车辆的速度变化是随机的,与平曲线半径无必然联系。因此,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采用R0=610m作为临界半径是合理的。实测结果也说明了,在大半径曲线上的运行车速与直线上的稳定车速基本趋于一致。

3.2直线路段的运行车速

根据笔者的调查数据分析确定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直线上小客车、中型货客车特征车速分别为:

V85=89km/h,V50=73km/h;V85=67km/h,V50=50km/h。

4.平曲路段的安全设计步骤

借鉴国内外较为先进的公路安全设计理念,依据所建立的运行速度模型及安全评价标准,采用如下步骤进行公路线性设计的安全评价:

1.根据地形、公路功能、公路等级与设计交通量确定设计速度VD。

2.依据设计速度VD,利用技术标准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平曲线最小半径、竖曲线最小半径、坡度等技术指标,同时确定设计速度下的最大设计容许横向力系数。

3.利用CAD软件进行路线的平面设计,确定平面设计参数,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与环境配合问题,检查相邻单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若相邻曲线半径不满足安全条件时,需重新确定曲线半径。

4.计算单曲线V85值,并进行直线安全性分析。

5.根据安全标准检查路线的安全性。如果路线设计的安全性达不到优秀设计标准,需进行设计要素核查,并采取相应的修改措施。

5.结语

总之,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公路交通的安全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合理的线形设计是保证公路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建立运行车速模型和相应的评价标准来对公路线形设计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将评价标准与行车安全和设计标准相结合,可以使线形设计成果不断得到优化,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范振宇,张剑飞.公路运行车速测算模型的研究和标定.中国公路学报,2002.

第8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设计,一般原则,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 U41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改善农村道路条件,对繁荣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主要探讨农村公路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设计存在的几个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一、 总体设计要点。

商品粮基地公路和通乡公路建设项目设计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03)执行。农村公路设计一般应在现有道路基础上进行改造,铺设水泥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完善排水设施,增强通行能力。通乡(镇)通建制村公路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各地资金落实情况及交通量发展前景综合考虑,合理确定技术标准,一条农村公路可视情况分段休用不同技术等级,但不同技术等级或不同设计时速变更点应选择在驾驶员容易判断路况变化的地形处或路线交叉地点,并设置警示标志。

二、 设计原则

农村公路建设中设计的基本原则应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统筹兼顾,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意安全”的原则,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坚持原路线线形基本不变的总原则,更要按照满足功能,充分利用旧路要求,正确运用技术标准,对公路的平,纵,横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

三、 路线设计内容

农村公路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的等级及使用任务和功能,合理利用地形,正确采用技术标准,保证线形的均衡性。不同的路线方案应对工程造价,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多方面的技术经济论证。条件许可的,应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在进行路线设计过程中,应对公路的平,纵,横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设计,保证路线的整体协调,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应考虑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并注意驾驶人员的视觉和心理反应,应保持线形的连续性,避免采用长直线,应尽量少破坏自然景观,注意与当地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

四、 公路断面应达到设计要求

(一) 公路纵断面设计应达到路线纵坡设计和竖曲线的要求。最大纵坡不超过7%,在穿越村镇或人畜力车特别集中的地段最大纵坡不应大于5%,对长路堑及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应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连续3km路段范围内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

(二) 公路平面设计深度应达到满足平曲线设计要求,平面最小半径不小于15m。当平曲线半径小于150m时,应在曲线上设置超高,最大超高横坡坡度不应超过6%,如以行驶拖拉机、农业机械为主,车速较慢,可不设超高。当超高横坡的计算值小于路拱披度时,应设置等于路拱坡度的超高。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60m时,应在曲线内侧加宽,当平曲线需设置超高和乾地加宽时,应在平曲线两端各设置缓和段,其长度不应小于10m,行车道的超高和加宽均应在缓和段起点开始设置,并在缓合段内渐变完成。

(三) 错车道。对于特殊山区的四级公路路基采用4.5m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使驾驶人员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间驶来的车辆,错车道路段地路基宽度不小于6.5m,有较长度不小于20m,错车道间隔一般为500m。错车道路面有条件的可采用与路面同结构,也可采用当地粒料改善路面通行情况。

(四) 单车道平面设计,单车道路面平面设计应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乾地综合考虑,可设在中间,也可设在一侧,便于后期加宽。

(五) 各级农村公路一般应满足会车视距离的要求,会车视距的长度不应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通乡公路应根据需要并结合地形,在适当的距离内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

(六) 连续的长陡下坡路段危及行车安全处应设置避险车道。

五、 农村公路设计要求

(一) 农村公路设计应秉着等级不在高而在实用,路不在宽而在适用的原则,不盲目追求高标准,重实用,重排水,重防护的做法,既降低了造价,又避免了大填大挖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原则上以现有道路为主,尽量利用老路改扩建,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占用有限耕地资源,通乡公路中,预测交通量较大的项目,采用三级公路标准,一般项目按四级公路标准实施,工程艰巨,难度较大的路段,个别技术标准可采用四级公路下限指标,但必须满足行车安全要求通行政村公路,有条件的可采用四级公路标准,受条件限制路段,个别指标可适当降低 ,但应满足行政村内主要机动车辆的通行要求。

(二) 路面结构型式应根据预测交通量,当地建筑材料,水文气候条件等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通行政村公路推荐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一是我省水泥,砂石资源分布广,产量大,便于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现成资源,同时还可节省材料的运输费用,二是施工工艺相对简单,便于更多的建筑施工队伍投入农村公路建设,缓解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繁重导致施工队伍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三是技术标准便于控制,把握好路基牢固,水泥达标,砂石级配合理,路面尺寸到位,就能达到较好的监控目的。四是便于养护;五是拉动当地经济更有力,增加农民收入更直接,采用高级或次高级路面存在困难时,可结合当地既有工程实践,采用能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和交通条件的路面结构。

(三) 考虑到农村公路建设经费的不足,在路基排水设计中,首先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在老路段尽量利用老的边沟,护坡,挡墙,对改线段,排水沟渠应选择地形,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通过,以减少加固工程的投资,只在排水困难和不良地质路段进行特殊加固设计,其次要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来进行排水构造物的设计。在防护工程设计中,尽量采用自然的土质形式,尽量少用或不用浆砌石质形式。

(四) 农村公路建设应优先考虑危桥,险涵的改造。在旧桥涵的利用上,要认真细致,不厌其烦。在农村公路改造中,对一些病害桥涵进行拆除重建是必然的,但对那些虽然病害但结构尚好,尚有利用价值的桥梁如果一律拆除重建,则不但增加造价,而且耽误工期。桥涵作为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确定利用旧桥涵之前,对旧路上的桥梁,涵洞,要逐一进行充分的调查,检测,计算,对有利用价值的桥涵,要反复进行强度检算,采用可靠的加固措施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承载能力,直到其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符合技术要求。

(五) 农村公路建设要贯彻环境保护,充分利用旧路资源的原则,尽量减少占地,保护基本农田,工程设计要合理选用具体技术指标,尤其是路线平,纵,横设计,在满通要求的情况下,可选用中,低值。农村公路应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在满足公路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农村公路进行建设的过程, 应将以地公路沿线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农村公路由于其所处的地位,一般情况下,交通量不大,老路很多是自然形成或通过民工建勤方式建成,其路基填土不高,人为破坏自然的情况不多,因此,在改造是,就要继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六、 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 通村公路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为四级公路,各项工程技术标准要求都比较低,但有的设计部门脱离客观实际,追求高标准,四级公路设计,最短坡长可采用60M,路线纵向坡度可以控制在9%,而设计部门设计把四级公路按二级公路标准要求设计,设计最短坡长200m,设计纵坡控制到5%,这样造成路基的大填大挖,破坏老路资源,增加很大工程量,占用大面积耕地和林地,加大资金投入,结果旧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人为造成很大的浪费。

(二) 路面宽度过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四级公路路面宽为3.5m,很窄,对一些地区来说,很难适应这个规定,非常不利于会车,两台载重农用四轮车会车是不可能的,路基宽度6m也过窄,遇到拉秸杆的四轮车,别的车就很难通过。

(三) 由于配套工程资金欠缺,指路标志的设置成本比设置告,禁令标志高出许多,同时,部分人员管理理念存在偏差,认为农村公路主要是本乡本土的村民在使用,不需要指路标志,致使在设计中对标志标线的设计过于简单,使有些外地司机要花很多时间打听方向,或者由于对路况不熟悉而发生交通事故,这就不利于保证人车安全并有碍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七、 解决方法

(一) 路线纵断面设计,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在满足公路勤务员设计标准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公路资源,尽最大努力贴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所要求的设计标准,充分利用旧路资源,尽最大努力减少路基挖方,可以节省大量砂石材料,可以减少人力,运力,机械设备,财力的浪费。

(二) 路面窄的问题。是客观事实,国家也是有明确规定的,但是如果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路面作成宽4-4.5m,这样会车可能就方便多了。

(三) 科学合理地设置公路交通标志标线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公路资源,改善通行条件,提高公路通行能力与安全性,有效维护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公路交通标志的合理设置还可以美化路容路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9篇

关键词:公路;路线;平面设计;纵横断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一、公路路线设计的重要性

合理、优质的公路设计,可以提供清晰醒目的行车方向,提供足够的视距及其他信息,能够符合驾驶人员普遍期望的设计效果。在路线设计中,包括公路几何线形、路面设计、安全设施、构造物位置等设计,又是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公路几何设计对公路的安全性起到先决的作用,一旦通过选线确定公路走向并由此确定几何线形,则其他项目如桥涵构造物的位置、隧道的设置、安全设施等都已经随选定的几何线形得以确定。当前,我国公路路线设计仍然在按照老的概念,进行平、纵、横断面的设计。而对高等级公路应当根据交通量和车速的发展,按照交通工程学的新理论概念进行设计,不能在各种几何路线上仍然照搬国外的方法和参数。由于汽车工业和公路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公路行车速度的不断提高,交通量剧增,导致交通事故频繁。我们应当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国情,运用新的技术理论,完善我国的公路标准和规范,使之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既保证质量,又尽可能降低造价。如今,公路路线设计不应该仅仅是停留在几何尺寸的设计上,涉及路线设计和人机工程学的几个方面,公路的路线设计不但需要满足汽车行驶力学方面的要求,而且还要满足汽车驾驶员心理和生理条件的需要,还要考虑乘客的舒适、地形地物的适应,自然条件的平衡、环境的保护、营运的经济性等因素。所以,在公路设计中,路线设计是很重要的。

二、公路的路线平面设计

山区公路因受地形限制,路线应以高程为主导,适应地形的变化。因此,曲线所占的比重很大、对于车辆的转弯半径,路线中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设计应与地形地物紧密结合。对于地势较平坦的地方,应以方向作为主导,以直线为主,尽可能减少路径的长度。

1、路线选择的原则

(1)在公路路线设计和选线的时候,首选应该尽可能避免占用耕地,响应国家对耕地保护的政策。

(2)路线的设计应该确保行车的舒适度,并且在满足舒适度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工程的造价、运营成本等,而且能够方便施工和以后的养护工作。

(3)选线的时候应该做好沿线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勘测,对于特殊地质的情况应该综合分析是采用特殊处理还是避让。若是无法避让的情况,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可行性方案,尽可能的减少工程投资。

(4)在工程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不宜选用最小指标,应该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追求高指标。

(5)应该注重沿线环境的保护,对于路线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周边的环境,特别是高速公路路线的选择。应该尽可能避开居住区,避免汽车噪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的确定

(1)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之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同向圆曲线的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 6V、 反向圆曲线的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 2V。 本设计速度为 80km/h。

(2)圆曲线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的线形要素,圆曲线的设计主要确定其半径值及超高和加宽。圆曲线半径是路线平面设计中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但只对于满足一条路线行驶安全顺畅的要求是不够的。实践证明,直线长度过长或过短、曲线与直线、曲线与曲线配置不适当也会导致行车事故,降低通行能力,造成行驶时间和运营费用的损失以及破坏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圆曲线半径的确定,必须能够保证汽车以一定的车速安全行驶。选用曲线半径时,应充分注意地质,水文条件,使曲线更好的吻合地形。为保证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圆曲线的长度也宜有 3s 的行程。 当不能满足时,应考虑增大圆曲线半径或减少缓和曲线的长度;在条件受限时,可将缓和曲线在曲率相等处直接相连。对于各个等级的公路的最下平曲线半径,应该尽量选用大于一般值,只有地形受限制的情况下,才能选用极限值。对于圆曲线半径,在地形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的选用大半径,但是也不宜过大而导致驾驶员视觉上的判断错误,因此,规范上面一般规定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 10000m。

汽车在弯道行驶时,会受到离心力的影响,因此在做平曲线设计时应考虑平曲线超高,即将弯道外侧的车道抬高,使内侧车道与外侧车道行车同坡度的单向坡,车辆因此能够获得一个指向内侧的横向分力,能减少横向力的作用,从而克服离心力,确保车辆在弯道上面的正常行驶和乘客的舒适度。

三、公路的纵横断面设计

1、纵断面设计

(1)坡度和坡长

汽车在长大纵坡路段上行车,上坡容易因动力受限行驶速度下降影响车辆行驶的连续性,下坡会因制动器发热导致制动失灵,这都是很不安全的。因此,设计中作好坡度、坡长限制以及缓和坡段的应用显得十分重要的。

设计速度为 120km/h,100km/h,80km/h 的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值可增加1%。公路改建中,设计速度为40km/h、30km/h,20km/h 的利用原有公路的路段,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值可增加l0%,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相对高差大于 500m 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任意连续3km 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 (2)特殊路段纵坡

特殊路段纵坡必须满足以下几点要求:桥梁及其引道的平、纵、横技术指标应与路线总体布设相协调。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 5%。位于市镇混合交通繁忙处,桥上纵坡和桥头引道纵坡均不得大于 3%。桥头两端引道线形应与桥上线形相配合,隧道内的纵坡应小于3% ;但短于 100m 的隧道不受此限。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中、短隧道,当条件受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后最大纵坡可适当放大,但不宜大于 4%,隧道洞口的连接线应与隧道线形相协调。检查设计是否满足上述标准要求,并使桥、隧及其两端引线之平、纵线形尽可能平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之视眼开阔、视线诱导良好。 (3)爬坡和避险车道

载重汽车在长上坡段行驶时,车速随坡长增大将明显下降妨碍跟驰轻型车辆行驶,不但降低公路的通行能力,而且导致事故增加,需要为慢速车辆设置爬坡车道。载重汽车在长下坡段行驶时,事故发生频率更高于上坡路段,车辆由于连续的刹车制动,造成制动器温度升高,制动性能减弱,调档失控发生交通事故。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安全措施中,避险车道是有效的工程措施之一。对于己设置紧急避险车道的路段,应评价设置间距能否满足行车安全要求,并对紧急避险车道的平纵面线形、长度、横断面宽度、路面材料、排水系统以及防撞护栏、标志、标线等进行评价。 

2、横断面设计

公路的横断面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组成,设计时应该根据车流量的大小和公路等级来确定公路的路幅。对于路基的横断面应该根据相应的设计规范,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等来确定。并且应该根据当地的规划做相应的调整,做到在满通通行能力和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投资,节约用地,使其设计的公路能够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结束语

人们对公路线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解决好公路路线设计的问题,路线的平面设计和纵横断面设计又是公路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只有多方面考虑,不断积累经验,严格遵守设计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才能设计出经济、合理的公路,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共同协调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10篇

艺术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文智慧的突出表现形式,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现今的艺术无论是在作品还是设计思想上都已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艺术作品和越来越多的艺术研究著作上。2016年8月,由杨志、周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艺术设计概论》一书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该书立足古今经典艺术设计作品,用独特的论述方式解读了何为艺术、何为设计以及如何品评作品与提升设计水平等问题,旨在为广大学习者提供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参考。全书具有如下突出特点:

一、篇章结构分明,研究思路清晰

艺术设计的发展有其从无到有、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艺术设计概论》正是遵循着艺术的发展历程,以“总―分”的行文结构展开论述。在本书中,作者首先总体概述了艺术设计的概念、发展脉络、发展现状等,这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从宏观上对艺术的发展演变有大致的把握。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艺术类型多种多样,如工艺美术品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广告设计、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服装设计等。艺术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就生活领域来说,包括广告宣传、房屋装修、城市景区规划、多媒体动画、企业营销宣传等。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影响,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独特迥的艺术风格,如古埃及、古大洋洲、美洲、古巴比伦、古希腊、古印度以及地中海工业美术等。然而,正是艺术设计丰富多彩的类型和风格交织在一起,才汇聚成了艺术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这就决定了对艺术设计的了解单从宏观上把握是不够的,还需从微观上具体把握。因而,作者又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列举了经典的艺术设计作品,还分别从认识艺术设计、解读艺术大师、品评艺术作品和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细致分析了与之相关的问题,以清晰透彻的研究思路将读者的思维带入对艺术设计的思考和作品赏析中。这种“总―分”的谋篇结构,从整体到具体的论述思路,不仅丰富了全书的内容,还增强了全书的可读性和可把握性。

二、关键问题解读独特,研究方法别出心裁

任何一门技能水平的提升都离不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磨练,艺术设计也不例外。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爱好者要想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激发设计灵感,创新设计内容,开阔设计视野,就要走进生活、走进艺术发展史、走进艺术大师,为自己的设计生涯积累宝贵经验。然而,这一切均需以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前沿有一个充分、全面的了解为前提。为此,该书第三章对国内外著名的艺术设计类院校进行了总体概述及具体专业分析,如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等。书中提到这些国际知名的艺术院校无一例外都是以发展学生的天分为基础,用开放、包容式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放飞思绪、尽情想象。这些介绍可以为刚步入大学校园的艺术设计生对所学专业有深刻的了解,为他们未来的艺术设计之路提供有力参考。此外,书中还以许多在艺术设计发展路上天赋异禀、且具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大师和其作品为例进行介绍。如日本当代著名艺术家草间弥生的绘画、雕塑、表演、拼贴画等,我国当代最有成就的设计师之一陈绍华的平面设计,具体而深刻地解读了何为艺术设计大师以及如何品评经典艺术设计作品的方法。值得关注的是,在解读分析这些大师以及他们的艺术作品时,本书的研究方法别出心裁,即采用问答的形式对重点问题进行剖析,且问题的设置均是当今备受学生关注的焦点,回答内容也很全面,阐述的观点均符合当今时代背景和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例如在品评艺术设计部分,作者从艺术鉴赏的角度介绍了相关的品评标准、欣赏标准和评判设计标准,给读者以清晰的鉴赏认知。作者还以问答的形式,从培养艺术设计能力、关注国际设计前沿、夯实设计理论、训练个人捕捉设计灵感的能力等方面对如何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进行了具体解答,强调了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旨在为相关专业学生个人设计水平的提高提供方法和建议。这种问答式的研究方法创意新颖,直击问题关键点,着实可为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和文章撰写提供一种崭新的思维模式,这也是该书与同类题材书籍相比的突出亮点。

综上所述,该书系统阐述了艺术设计的基本历史、工作原理和基本法则,并结合设计学科特点,增设了与实践联系紧密的章节,加入了很多前沿设计理论知识。该书是一部艺术设计历史发展和作品评析的综述著作,不仅适用于设计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也适用于广大设计从业者与研究者。

第11篇

【关键词】防火设计;消防意识;财产安全;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S7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的防火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防止和减少建筑物的火灾危害,保护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是建筑物防火设计的首要目标。“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是对防火安全的重要性体现。建筑物的防火设计比较复杂,尤其是一些高层建筑和人口集中的商业建筑,防火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近些年来,生活中不乏住宅楼、商业楼和工厂厂房火灾致人死亡的重特大事故,在今年的重大安全事故中,火灾事故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这就给防火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包括建材的使用、公共通道的畅通、电力线路的布设、应急救灾通道的设置等很多因素。在建筑物设计中认真研究防火措施、控制火源,防止火灾发生,必须在设计中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必要的分隔、合理设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构件的耐火极限等并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达到建筑物消防设计的要求,是保证建筑物防火设计,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必要措施。

二. 建筑防火设计的方法分类

建筑物的防火设计中,在设计思路上有性能化防火设计和处方式防火设计两种方法:

1、性能化防火设计

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设计中制定整个防火系统要达到的性能目标,应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对建筑物的火灾危险和将导致的后果进行定性、定量的预测与评估,以期得到最佳的防火设计方案和最好的防火保护的一种设计方法。

2、处方式防火设计

按照建筑物的防火要求等级,对建筑物的位置、布局、使用的性质,对建筑物内部的消防设施逐条的进行设计,选定设计参数和指标,就是通常所说的处方式防火设计。

我国建筑行业目前对性能化防火设计还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要求,因此,在建筑物设计中的防火设计基本上还是采取处方式防火设计。

三.建筑物设计中防火设计的现状

1.防火设计标准虽然有严格的规定,但在应对实际情况时并不能够满足防灾救灾的需要。规定的设计标准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因为在火灾发生时的情况比较复杂,很多设计时的标准,火灾发生时,并不能满足避险的需要,不利于在火灾发生时的防灾避灾,例如火灾安全疏散距离的设计遇火灾的实际变化情况之间的差距,有时在火灾发生时,可能无法完全保证安全疏散。

2.高层建筑、框架式展馆建筑等新型建筑中的防火设计还很落后,满足不了建筑发展的需求。随着建筑物的设计格局不断变化,很多新型结构建筑,在适应防火设计的规定条款方面可能正好限制了新建筑的发展模式。

3.在建筑格局的形式多样化方面和防火设计标准方面,与国外的防火设计标准有着很大的差距。

4.性能化防火设计还没有明确的规范性文件统一管理。尽管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国内的适应性很小,还没有进行全面推广,也没有相关方面的设计规范。

5.建筑物的防火设计执行不力、安全设施不配套。建筑物的防火设计中,对于设计标准的检查验收,基本上都是在工程竣工验收时进行综合评定的,但是实际应用中,建筑物的很多配套设施达不到防火要求,使得防火设计失去了本来的意义。比如,水压低、消防设备管理不完善、消防通道的占用等情况,都违背了建筑物设计中防火设计的要求,使防火设计失去了意义。

四. 建筑防火设计的主要方法策略:

建筑物防火设计是保证建筑物防火性能的基础条件,如何做好建筑物的防火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必要的策略:

1. 结构防火设计策略

在建筑物结构上的防火设计方面,应该首先明确建筑物需要的防火等级要求,以此来确定建筑物各项设计单体、房间布局、门窗设计、消防通道的设计、疏散通道的设计、建筑材料的标准、防火墙的设计等各种因素。这包括:首先,充分考虑空间布局和建筑造型,将防火的相关要求结合进去,在结构上设置防火区,但一旦发生火灾时,可以确保室内人员能够安全疏散。设置消防楼梯间、利用合格的封闭安全电梯门设置隔火楼梯间。减少排烟道、排气道、电缆井、管道井、垃圾道等竖向管道井,避免在火灾发生时形成火势通道,在高层建筑的楼梯间设置单独的送压风道。然后在墙体设计上设置防火墙和公共楼梯走道的宽度、安全出口数量等。其次,在防火门的设计上,重点考虑楼梯门、电梯门、存有危险物品的房间和涉及消防安全的设备机房,如空调机房、变配电室、消防电梯机房、柴油发电机房、锅炉间、消防水泵房等的门等消防安全等级。另外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建筑物的人均面积、合理设计双向疏散通道、地下室与地上部分楼梯的分置等。

2.建材的防火设计

建筑施工中的每一项建材都影响防火安全,比如,门窗、电缆、扶梯、电器设备、涂料等,对其型号规格要明确规定标准,对于门窗和电线电缆的配置必须符合建筑物设计的防火等级。

3.整体平面布局的防火设计

建筑物的整体平面布局的防火设计,重点考虑人口密集区的建筑物的消防区的平面设计,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使用性质、层数、面积、平面功能、楼层所处上下位置、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及是否设置火灾自动灭火系统等因素确定平面的防火分区,设计建筑物周边的消防通道,尽可能的设计双向疏散通道,绘制每层的防火分区图,并注明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根据节约用地,风向、地形环境等因素确定,合理的防火间距能有效防止火灾发生时在建筑物之间蔓延,将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为扑救火灾创造条件,并为消防灭火和紧急疏散提供充裕的场地,特别是高层建筑和展馆类新型建筑物的平面布局防火设计中,重点考虑上下楼梯,紧急疏散场地等的设计。

4.装饰装修的防火设计

建筑物的装修装饰所用的材料的防火要求,是影响建筑物防火设计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大型的展厅展馆类建筑物,内部装修工程量非常大、人员流动性强、人员集中等因素,对防火设计的要求就更高一些。因此,对于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对于装修装饰材料的控制标准,重点设计装修墙材、顶棚、自动灭火系统等的装修规格和防火等级设计。

四.结语

建筑的防火设计因素有很多,要想达到建筑物的消防安全要求,仅仅靠几个方面的设计手段是不够的,建筑主体的防火要求、施工过程的防火标准、建筑材料的防火要求、建筑环境的消防通道设计要求、装饰装修材料的防火要求、消防设施的配置标准等等,都是防火设计重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当然,设计方案仅仅是工程施工安全保证的第一步,要想实现建筑物的防火安全目的,全面抓好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对建筑防火设计做出全面、周密的考虑和决策,并在工程竣工后的消防安全工作保障方面严肃认真的对待安全预防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政策,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保障生命安全和防止财产损失,对于实现安居工程、发展经济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庆福,建筑防火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工业建筑,2008.28(19-24)

[2]赵祥,王禹,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及其应用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34(200-202)

[3]谢晓刚, 胡忠日,高层办公楼火灾风险的性能化评估[A],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与评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节能设计

一、 国内建筑能耗现状

我国能源极为匮乏,而对能源、能量的消耗和浪费近些年又非常惊人,表现在住宅建筑上,能耗是欧洲住宅能耗的三倍。据统计,1990年建筑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5%,2000年末上升到了27.6%,年增长比例达到千分之五;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还会继续增长。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筑能耗在未来商品总能耗中所占比例将上升到35%。我国当前的房屋建设规模堪称世界第一,重视和研究建筑物的节能设计问题已经成为建筑节能的当务之急。

我国自1986年建设部颁发〈〈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旅游旅馆建设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等以来,已陆续建设了一批节能试点小区,取得了一些经验。开展的建筑节能研究,如墙体材料革新,节能窗,太阳能建筑技术等,也在相当范围内推广应用。然而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其中建筑设计就是一个薄弱环节。

二、 建筑设计方面分析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设计中控制建筑物的体型系数、适当增加建筑物层数,提高建筑物进深、层数加多,其节能愈显著。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规定:“建筑物体型系数宜控制在0.30以下”。因此,控制体型系数对节能建筑设计很重要。以住宅楼为例,每增加一个拼接单元,建筑物就减少一面山墙,其外墙面积就缩小。因此对节能建筑设计而言,适当增加拼接住宅单元,对体型系数控制是有利的。建筑物平面空间组合集中紧凑,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小尺度的凹凸不齐,可使体型系数减小。

建筑物层数增加的过程中,面积的递增比不上所包围的体积的增加,即体积略大于面积的增率。高层建筑的体型系数普遍偏低,因此,在功能使用许可、经济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增加建筑物层数对控制体型系数是有利的。

当单元平面(标准层)面积相同时,提高建筑物进深,体型系数会相应减小,其中正方形的体型系数最小,建筑平面接近正方形对建筑节能是有利的。以体型系数来评价其对节能的意义顺序为:圆多边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适当增大建筑物体量,可降低建筑物的建筑体量对其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耗热影响很大,从大量的分析得出:在选择体量设计时,应避免做建筑面积2000m2以下小体量建筑,一般宜在3000m2~5000m2之间。在大体量的总趋势下,建筑物进深加大,层数加多,其体量加大,使节能愈显著。

三、 项目实例分析

1.项目概况

本项目建设用地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洲头咀,地处羊城八景之一的白鹅潭。规划总用地约86,557平方米,地块西北为珠江一河汇三江之处,隔河有广州美丽的沙面岛景色、西关和白天鹅宾馆,珠江河另一分支沿南北向流经本地块,河西岸是芳村风情酒吧街。地块南部则是发展迅速的海珠区。附近有工业大道、人民桥、洲头咀码头等,对外交通便利。该地块良好的景观及现成的交通网络为发展住宅、办公等提供了良好的用地条件。

项目主要由1栋112米超高层办公、1栋酒店(51.5米)、3栋住宅(最高167.15米超高层)及其配套设施等组成,1栋下沉半露天会所;地下停车场共三层;地块东侧还设有一座幼儿园。

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98536平方米。

2.节能设计构想

1) 总平面设计

根据广州夏季主导风向,结合珠江、沙面、白天鹅酒店等优质的自然及人文环境,恰当的规划总体布局,建筑物整体呈东南向错落布置,幼儿园置于基地东南角,其东侧有开敞的居民健身活动场地,有助于形成理想的通风走廊;A1栋酒店由于莅临路口,需在减轻对城市规划的压力的同时,考虑酒店最大景观的利用,其利用A1与A2栋之间的东南向通风气流,将各功能用房的废气有效地带走,既起到节能作用又克服了空调室内空气品质差的弱点(总图如图1)。

2) 建筑单体设计

椭圆形的建筑体形能够减少建筑物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因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体型系数(建筑物护面积与其所包围体积之比)越大,单位面积散热量也越大,对节能不利。建筑采用简洁的外形,尽量避免复杂的轮廓线,使其热交换量较少。

由于建筑除酒店、幼儿园外均超100m,为减轻整体空间压抑同时也有效组织气流,采用首层架空方式;住宅平面设计重视组织自然通风,南北对流,同时采用较大阳台配合遮阳隔热,节能效果比较显著。(见图2、图3)

3.节能设计措施

1) 护结构的节能设计

墙体是建筑护结构的主体,其所用材料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耗热量。据有关资料介绍,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每增大1W/M2•K,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空调系统负荷增加近30%。一般增大围护结构的费用仅为总投资的3%-6%,而节能却可达20%-40%。按清华斯维尔软件计算得出常规做法(大于1m的东西向剪力墙均需做保温);砌体部分采用新型、环保、节能的自保温墙体--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实践证明200mm厚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保温效果相当于490mm厚的粘土砖墙,隔热性能相当于240mm厚的普通砖墙);屋顶采用30厚挤塑聚苯板来保温隔热;外窗的能耗在围护结构的能耗中占据了一半左右,所以做了重点处理。首先,严格控制建筑的窗墙比;其次利用建筑造型的特点(突出的阳台、露台、挑檐、花池等)对建筑外遮阳的影响,固定的外遮阳对夏季空调节能效果特别显著;最后是选用了断热铝合金窗和LOW-E低辐射中空玻璃,以满足建筑的隔声、防渗、气密性及保温性能的要求。

2) 楼地面的节能技术措施

即地热采暖:用小型中央空调的热水水源作为地板采暖的热量来源。卫生间地面铺设夹层管道,利用其热水水源将地面温度改善至人体舒适状态。

3) 雨水回收利用

广州是亚热带城市,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充分利用这个天然的优势,将雨水从建筑屋面的排水沟汇集到雨水管中,最终汇入到地下雨水收集池中。地表雨水经过非铺砌地面、绿地和可透水的地砖铺砌成的硬质地面最大限度地让地表雨水渗透到地下含水层,减少地表水的流失。既保护了环境,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其他节能设施

空调系统采用变频多联机加新风全热回收系统,比传统做法可省电30%。在照明系统中,采用高效节能灯管及电子镇流器,在满足同等照度的条件下,可省电30%。另外还大量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如聚乙烯疏排水板(此用于地下室种植顶板、种植屋面等)、防滑耐磨路面涂料(用于地下室汽车坡道)及其他新型保温、节能、防水材料。

四、 结束语

建筑节能并非只是建筑产业一个行业的问题,目前国内乃至全球正在面临的能源危机是关系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大计。在建筑节能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根据我国的国情、国力,研究开发对建筑节能影响较大,节能投资较少的关键性技术应成为攻关的重点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常会遇到建筑节能与建筑设计中各项因素,如城市规划要求、使用功能、建筑造型与立面要求的矛盾,因此在强化建筑师节能意识的同时,还必须依靠行政手段宣传普及我国的节能政策、法规,争取各有关方面的支持与共同努力,才有可能使建筑节能设计应用于实际,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