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2 02:46: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设项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实施绩效审计是提升审计监督效能的需要 提升审计监督效能是国家审计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计,也就是对项目投资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以此来确定投入、支出是否节约,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投资目标。它在审计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财务审计的范围,是用绩效审计的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的、系统的检查、分析,根据一定标准评价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的现状和未来,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议,确保了决策的科学性、执行的有效性和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因此,绩效审计能对项目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是提升审计监督效能的重要保证。
(二)实施绩效审计是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需要 审计作为国家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不仅要在微观层面发挥作用,更应该在宏观层面发挥作用。以微观项目审计入手,实现宏观服务层次上的突破,是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发展的又一个新路子。近年来,投资领域较多采用项目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正是基于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这一发展需求,其目的是从第三者的角度,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促进资源的管理者或经营者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审计机关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和安全运行的过程中,就必须发挥“免疫系统”所应有的“防御”、“自稳”、“监视”等功能和作用。
(三)实施绩效审计是正确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需要 通过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可以揭示在投资领域存在的倾向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深层次剖析投资管理体制中的缺陷和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方面和环节,从而不断完善投资管理体制。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改善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是传统投资审计的深入和发展。对建成项目的效益状况予以综合审计评价并与预期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 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使政府投资能充分发挥改善投资与经济结构, 引导社会投资方向的宏观导向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二、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定位与特点
绩效审计也称3E(Economy, Efficiency, Effectiveness)审计,是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评价。其后,审计领域扩大,涉及环境(Environment)、公平性(Equity)等事项,有些学者也称之为“5E”审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绩效审计的三个要素。从经济学的角度,“绩效”的概念应该解释为资源的节约,这种节约可以表现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经济性(Economy),就是以少的投入取得好的经济效果,指在适当考虑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资源购置和使用的成本,即花的少;效率性(Efficiency),就是以最低的资源耗费,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出,即投入已定时,如何取得最大的产出,或产出一定时,如何缩小投入,即花的好;效果性(Effectiveness),就是指产出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即以较少的投入取得一定数量的产出,有关的方针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是否完成,即花的值。
绩效审计概念中,没有限定审计的目标,可以是经济,也可以是效率、效果,还可以是控制或制度的有效性等。每个效益审计的目标,需要根据委托人的要求和具体审计环境确定。实际上,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要素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 实际业务中很难把三者完全割裂开来,尤其是经济性和效率性,单独来检查和评价其中的某一项,有时候显得意义不大。而对于建设项目审计的各项内容对建设工程的效益性影响大都是全方位的、综合性的,审计人员一般将其综合起来检查并加以考虑。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审计时间的提前性。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不是在事后,而是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可以是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而且强调事前审计的作用,而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一般在期末,主要是事后审计。
(2)审计方法的多样性。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在借鉴传统审计方法的同时,还吸收了管理学、计量经济学等领域发展的方法,具有多样性的特征。除了运用常规审计方法如检查、盘点、查询等方法外,还要经常使用分析性复核、观察、跟踪审计、统计抽样、成本效益分析以及借鉴其他人工作等方法,尤其是观察法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3)审计依据的复杂性。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依据主要是能够用以评价审计项目是否有效的有关效益标准(如工作目标、预算等),且没有对各种审计项目普遍适用的标准。绩效审计人员要想完成审计任务,就必须选择出与被审计项目活动性质、审计客户利益及审计经费与可得数据资料关系等相适用的审计方法,这一选择是审计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合法性审计所依据的一般是普遍适用的现行会计准则和财经政策、法规。
(4)审计内容的广泛性。财务审计的对象侧重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及会计资料,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审查范围超过了财务会计活动,拓展到对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评价。
(5)审计成果的扩大性。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成果主要体现为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的绩效评价和提出的有利于促进其提高效益的建议。即审计结束后,审计人员能提出清楚易懂的审计结论。结论应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工作的经济、有效性的评价,以及现实的改进建议。而财务审计的成果则主要体现为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的评价和对违规财务收支做出的处理决定。
(6)审计处理的建设性。由于绩效审计主要履行建设性职能,其目标在于促进改进工作、提高效益,因此一般采取提出建议的方式来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这里审计建议只起指导性作用,而不能强制被审计单位执行。其着眼点在于努力提高所提审计建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使被审计单位最终乐意接受并执行。而财务审计主要采取强制性的处理方法。
三、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重点内容
(一)投资决策审计投资决策审计包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审计、设计文件的审计、资金来源及其落实情况的审计等。
(1)可行性研究的审计。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对项目效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根据工程成本控制理论:项目决策阶段的成本占工程总成本的5%,对总成本的影响却能达到85%。目前我国投资领域中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损失浪费、投资效益低下等问题都与项目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有关,决策失误往往是最大的失误。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决策部门审批项目的主要依据和前期工作的主要内容,因此,投资决策审计重点是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再评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审计,重点审查项目立项程序,防止违反决策程序、擅自立项行为的发生;审查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充分性,防止可行性研究变为“可批性研究”的倾向;审查是否进行了实地调查、勘察,各种数据资料是否准确,来源是否可靠,是否有符合规定的依据;审查勘探设计单位的资质、项目的拟建规模、项目选址是否满足要求;重大项目决策应该透明化、民主化,促进有关部门规范投资决策程序。
(2)设计文件的审计。重点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工程预算进行审计。为了不影响业主的工作,可待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工程预算的编制做完后再进行审计,这个阶段要紧紧结合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要看初步设计内容是否全面,是否在编制预算中正确使用定额,检查预算的编制是否漏项,是否是最合理的方案,看图纸是否为具备资质的单位设计,是否经过图纸、预算审查。
(3)资金来源及其落实情况的审计。重点审查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合理,是否专户存储,建设资金能否满足项目建设当年应完成工作量的需要。对使用国债的建设项目,要严格规定其操作程序和使用范围,并作为建设资金审计的重点。
(二)项目管理审计重点关注管理是否适当、是否讲究效率、项目目标是否实现,是否存在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等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的问题。项目管理审计包括招投标工作的审计、工程管理监理的审计等。
(1)招投标工作的审计。招标是控制投资的重要手段,但在现实中往往存在着招投标工作不够完善和规范,在项目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选定上没有完全实行招投标制。因此对招投标工作的审计,主要审计建设过程是否按规定招投标,招标人是否具有相关的资格,招标方式的选择是否恰当,招标信息的方式是否适当,资格预审工作是否合规、公正,招标文件是否完备、是否存在隐患,标底是否控制在批准的总概算及投资包干的限额之内,开标、评标、定标的过程是否公平、公开、公正。
(2)工程管理监理的审计。重点对工程投资控制、工程进度控制、工程质量控制的审计。审查建设单位管理人员是否与施工单位串通,为了谋求暴利,违背社会受托责任,造成建筑资金流失。审查监理体制是否健全,有无编制工程建设监理规划,按工程建设进度、分专业编制工程建设监理细则,并按建设监理细则进行建设监理,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项目建设管理、施工和监理三位一体的现象。
(三)资金使用审计国家建设项目大多由政府直接投资,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性资金。目前由于管理部门和环节较多,在资金的拨付、管理、使用中存在许多违规使用基本建设资金的现象,因此必须就其真实性、合法性做出审计评价。
(1)审计建设项目概算执行是否真实,合法。审计单位过程的建设规模(建筑面积、层数、层高等)、建设标准(结构形式、装饰标准等)是否符合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的要求,预算投资是否控制在概算之内,设计变更、调整是否合理,概算调整是否合理。
(2)审计项目资金支出是否真实、合法、有效。审计投资建设资金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是否存在被截留、转移、挪用、挤占等问题,建设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是否存在因拨款不及时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及项目效益的发挥等问题,政府各职能部门对投资建设资金拨付、使用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监管是否到位、有效。
(3)财务管理是否规范。审计建设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是否做到专款专用,是否存在账外运作,是否存在重点工程建设资金被移用得情况,建设资金拨付是否规范,是否存在白条支付及工程款直接拨付给承建者个人的现象,费用的发生是否真实、合理,费用的开支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所发生的费用是否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账务处理是否合规。
(四)投资效果审计投资效果审计是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对其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竣工项目投资效益审计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对比法,以预期目标和前期建成的同类项目的平均先进指标为依据,将动态与静态、定量与定性、价值量与实物量、宏观与微观等分析结合起来,通过综合分析对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做出正确评价。
(1)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包括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效益两个方面。 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从项目角度出发, 根据现行的财务制度与价款来考察建设项目财务效益状况及如何提高建设项目财务效益的评审过程,主要评审如下内容:财务数据的确定是否准确科学,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否正确。建设项目国民经济效益审计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 从国家宏观角度出发, 用一整套国家参数计算,是以提高建设项目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净贡献为目标, 对建设项目经济合理性的再评审, 国民经济效益审计用调整过的价格, 即一套影子价格计算项目的效益和费用。
(2)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审计。项目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包括资源利用指标和社会环境影响方面的指标。其中资源利用指标包括项目的单位净产值综合能耗、单位投资占用耕地、单位产品生产耗水量、国土资源浪费率、投资经济增长率等指标;社会环境影响方面的指标一般包括项目对当地人口变化的影响、对当地卫生保健的影响等方面指标。建设项目审计应审查的不仅是项目本身的投入产出效益,还要审查项目建成后对社会的影响程度,检查是否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在社会效益评价中既要考虑效益原则,同时也要兼顾公平原则,项目收益是否得到公平分配。
(3)建设项目环境效益审计。建设项目环境效益审计是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的环境保护项目计划、管理和实施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的审计监督。建设项目,特别是一些生产性建设项目,难免会对所在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造成现实和长远的影响。在统筹生产需求与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把建设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要求建设、施工和设计单位把环境保护纳入建设项目效益的范畴。建设项目环境效益审计重点在于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侧重定性分析评价环境规划的科学合理性,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人口发展之间的相互协调性。其指标主要包括资源消耗降低率、生态环境保护率、生态环境修复率、环境质量系数、“三废”处理率、清洁生产工艺采用率等。
四、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完善
(一)建立健全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 开展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瓶颈问题之一就是对有些绩效问题的判断或评价缺少现成的审计依据,需要针对特点的审计项目临时建立相关的审计依据。离开了审计依据,审计人员就无法对被审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判断和评价,绩效审计更无法开展,也就无法完成审计的,目标和任务。建立健全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具体的规范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行为,促进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水平的提高,使审计人员有法可依。推动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法律体系的完善,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绩效审计准则,颁布实施绩效审计操作指南,通过一系列的标准来规范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实施程序,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二)从事后审计逐步向全过程跟踪审计转变 建设项目具有周期长、投资额大、控制环节多等特点。建设过程中的决策、规划、设计、采购、招标、施工、监理等任何环节出现漏洞,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浪费,影响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随着投资审计的日益深入,投资审计要有效渗透到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各个环节,注重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解决,避免小问题酿成大损失。在投资领域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将有利于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审计在促进项目管理、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的作用。通过对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全过程跟踪审计,评价分析绩效,及时反馈意见,及时纠正问题,促使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加强管理,保障建设项目有序、健康高效运行,专项资金有效、规范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优化审计队伍人员结构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涉及范围广泛、问题及内容繁多,因此实施此项审计的人员不仅要具备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技能,还要掌握经济、管理、经营、建设、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但目前我国审计部门人力资源较为缺乏,且大多数是财会专业人员,掌握工程技术的人员少,胜任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人更少。为此,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不断积累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改善知识结构,使其向复合型人才转变,提高各种相关专业人才的比例,优化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建设项目 跟踪审计 研究成果 发展展望
一、引言
建设项目有着投资规模大、涉及单位多、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对其实施竣工结算审计容易出现“豆腐渣工程”、干部腐败等问题,因而需要实施跟踪审计来规范工程建设、提高建设工程的绩效。本文旨在梳理有关学者对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基本内涵、存在问题的研究,并提出对其发展的展望。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理论研究成果
1.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定义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指采用跟踪审计的方式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具有促进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果性、效益性的作用的审计方式(曹慧明,2005)。
2.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相关概念要素
(1)审计目标: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对国家重大的投资项目、重点民生建设工程等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审计人员工作的效率和效益(蔡春,2011)。(2)特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具有审计时间提前且次数增多、审计方式转变为就地审计、审计内容更全面、审计作用更大等特点(曹慧明,2005)。(3)审计作用:其具有遏制高估势头、防止腐败滋生、提高审计的地位、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等作用(曹慧明,2005)。(4)审计主体:跟踪审计审计主体为国家审计机关、独立的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内部审计机构,较早开始开展跟踪审计工作的社会社会组织更多地介入跟踪审计(蔡元来,1997)。(5)审计介入时间:国家审计机关对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分为事前分析、事中监督、事后评价三个阶段,审计人员可从这三个阶段选择合适的时间介入,开始审计工作(白日玲,2009)。(7)审计内容: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分为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交付阶段三个阶段,审计人员应针对每个阶段的重点环节、重点事项,确定不同的审计内容(刘连华,2007)。(8)审计方法:在实施跟踪审计时主要有阶段性跟踪审计、环节性跟踪审计、同步跟踪审计、批量跟踪审计四种不同的方法,审计人员应根据不同建设项目的特点合理选择审计方法(钱水祥,2009)。
4.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1)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易偏离审计目标;审计成本大;审计介入时间模糊;审计依据不足;审计人员数量有限( 任延艳,2007)。跟踪审计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导致审计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内部审计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毕秀玲,2011)。
(2)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改进方法
对跟踪审计的职能做出科学定位;全面合理地评价跟踪审计的价值;准备把握介入审计的时间;合理确定审计的重点环节;充分利用人力、财力资源;依法进行审计(任延艳,2007)。合理安排审计间隔时间、提高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职能等以明确审计人员的定位;培养审计人才、利用社会审计资源等以缓解人员不足的压力;通过量化考核和案例考核来合理衡量审计人员的工作成果;建立合理的付费方式向社会审计机构支付费用(曹慧明,2009)。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前景展望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竣工结算审计的发展,使得审计行为由事后结算转向事前准备、事中监督。
(1)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国家应提高对跟踪审计的重视程度,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审计人员也应注重对审计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
(2)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在高校中开设与跟踪审计相关课程;在公务员选拔时注重跟踪审计能力的考核;在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定期培训。
(3)加强与社会审计机构的合作:使得国家审计机关能够合理选择业务能力强的审计机构,保证审计任务的完成;同时,也能合理地确定付费方式,保证国家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
(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对跟踪审计的认识:使得被审计单位支持审计人员的工作;建立高效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其实施,减轻审计人员的审计任务。
(5)健全审计成果考核制度:对审计成果的考核应从多方面着手,不但对多指标进行量化考核,还可通过其为促进跟踪审计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进行考核等。
参考文献:
[1]任延艳.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局限性及对策[J].审计月刊,2007(01):9-10;
[2]刘连华,赵宇颖,宋建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局限性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7(26):217;
[3]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若干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9(05):45-50;
[4]毕秀玲.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相关问题探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1(01):46-49;
[5]曹慧明.论建设项目跟踪效益审计[J].审计研究,2005(01):53-57;
[6]蔡春,蔡利,朱荣.关于全面推进我国绩效审计创新发展的十大思考[J].审计研究,2011(04):32-38;
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都关系到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统计资料显示,在项目决策阶段及设计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30%—75%,而在实施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仅为5%—25%。显而易见,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项目实施之前的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决策是决定因素,而设计则是关键因素。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积极的意义是要促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对保证和加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二、控制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
建设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发包阶段、合同实施阶段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额控制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保证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够合理的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最终实现使竣工决算控制在审定的概预算额内,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为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决策阶段各项目技术经济决策,对该项目的工程造价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的水平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决策阶段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
1编制投资估算的必要性
投资估算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投资估算是决策性的文件,它是研究、分析建设项目的经济效果的重要依据。报告批准后,估算就作为设计任务下达的投资限额,对初步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因此,从估算开始就要正确完整地反映工程项目的建设。
2投资估算必须是设计的真实反映在投资估算中,应该实事求是的反映设计内容,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从工程规模和项目内容上真实反映设计意图。主要工艺要进行多方案比较,设计方案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经济上更应合理。
(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
1优化设计方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设计质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功能是否满足只用要求,不仅关系到建设项目一次性投资的多少,而且在建成交付使用后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国外专家指出,虽然设计费用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很小,不到1%,但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到75%。很显然,搞好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重施工、轻设计的观念必须克服,控制工程费用应从设计抓起。因此,建设单位在审查设计单位的设计时,要利用各种指标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并认真进行经济分析,根据我国国情和企业的经济实力,确定先进使用、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工艺技术方案。
2对工程项目实行限额设计控制工程造价,在设计过程中采用限额设计。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限额设计使工程造价部门专业人员深入设计阶段,与设计人员密切配合,为设计的多方案比较,优化设计、控制建设投资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
3设计过程充分的分析数据,设计常出现的为了确保安全设计都大过于保守,造成投资增加。应做到对方案仔细考虑,对方案进行优化,降低设计的安全系数,在确定安全的前提下,降低结构尺寸,降低造价。
(三)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是建筑实体形成阶段,是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主要阶段。工程量大,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施工周期长,政策性变化大,材料设备价格及市场供求波动大等等。
1有效控制工程变更机和现场经济签证
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对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进行有效的控制。为防止在施工图设计中产生漏洞,除在审核时把关外,还应在甲乙方的图纸会审、设计院的技术咨询。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
2严格审核工程施工图的预算
根据施工图设计的进度计划和现场施工的实际进度,及时核定施工图的预算。对于预算超出相应概算的施工图设计部分,要加以详细分析,找出原因,并及时与项目负责人通气,调整或修正控制目标,对工程造价实施动态控制。
3深入现场,收集和掌握施工有关资料
在工程施工过程,审价人员和费用控制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对照图纸观察看施工情况,及时掌握现场施工动态;并为最终的工程总结算提供依据和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4承发包阶段与合同价款的确定
实行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是我国建筑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实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可择优可选择承包单位,全面降低工程造价,有利于规范价格行为,使建设工程投资更加趋于合理。
工程造价部门或相关咨询单位在接受业主的委托下协助业主进行招标工作,选择技术过硬、资质符合要求、信誉和服务良好的承包商承担施工任务。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协助业主进行工程审计。准确进行工程计量,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及时处理工程索赔、认真按合同进行支付工程款。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就是要控制合同价。工程合同价的突破,主要在于变更工程,但是,每个工程项目,或多或少都会有变更工程发生,因此,控制合同价必须首先控制变更工程。
(四)竣工验收阶段与竣工结算
竣工结算是业主和施工单位都十分重视的工作,工程造价部门在这个阶段中:(1)要核对竣工工程内容是否符合合同条件要求,工程是否竣工验收合格,合同中约定的结算方法、计价依据、取费标准、主材价格和优惠与承诺条件等。(2)要检查核对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所有隐蔽工程均需要进行验收,实行监理的工程要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隐蔽工程量要与竣工图一致。(3)要落实设计变更签证,设计变更要有经原设计审批部门审批,否则不应列入竣工结算。(4)要现场按竣工图、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进行工程量的核实。(5)要做到严格、合理、公平、公正。
总之,对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的确定与全过程管理是工程造价咨询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造价咨询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市政建设 项目管理
随着社会精细化分工, 如何加强建设项目管理是管理者的主要任务, 在建设项目中逐步推广和普及项目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项目的成本管理逐渐被人们所接纳和重视。建设项目管理是对项目建设进行有效的掌控和运筹, 千方百计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加快项目建设推进速度,提高项目安全性,减少项目风险,降低项目成本。
一、 项目组织管理
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管理机构是项目成功建设的组织保障, 我们的项目业主以国有项目融资平台公司-项目管理专业公司“二位一体” 为模式。项目融资平台公司作为项目 “大业主” ,负责项目资金筹集和资金监督管理,通过不同途径筹集资金,加强项目建设成本控制性审核, 监督项目资金日常支付使用。项目管理专业公司作为项目“小业主” ,从技术层面负责项目建设的质量管理、 成本控制、 安全管
理,加快项目建设。在项目建设中选择好施工队伍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前提, 施工项目组织机构是工程实施的操作者, 合理设置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高效的组织机制和组织机构是项目管理成功的组织保障。首先要建立一个能指挥灵便、 运转自如、 工作高效的项目管理部。 其次,要选择好项目经理,组织系统能否正常运转主要依赖项目经理,根据工程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项目经理,不同的项目需要不同素质的人才。
二、 项目融资管理
城市市政设施建设资金主要依赖财政支撑, 但随着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市政建设资金需求也不断增加,单单靠财政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市政建设的资金需求。作为市政建设项目管理者,我们积极拓展市政建设项目资金筹集途径,走经营城市道路,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补充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 一是通过土地使用权出让,筹集市政设施建设资金。二是通过盘活资产,以资产抵押向银行贷款筹集资金。三是通过出让市区道路地段广告使用权和新建道路冠名权形式筹集部分资金。
三、 项目质量管理
质量是工程项目的生命,由项目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立四位一体的质量监管体系, 从不同方面抓好工程质量管理,扎实提高工程本身质量安全。
(一)从工程设计源头介入,加强质量控制。一个优秀的工程设计是有效控制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关键。必须在工程设计阶段介入,进行质量控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工程设计审查,优化方案设计,增加工程设计深度,提高工程设计操作性,频繁的设计变更势必影响工程质量。
(二)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工程施工实行监理制,选择声誉好、经验丰富的监理公司担纲工程建设监理任务, 把建设单位的质量要求全面系统地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环节, 加强质量技术交底, 形成纵向质量监控链。 同时, 督促施工企业针对工程特点建立企业内部质量监
控体系, 编制质量手册, 制定质量方针, 形成企业横向质量监控链, 使质量控制更具有指令性、 系统性、 协调性、 可操作性、 可检查性。
(三) 监管人、 材、 机。 按照工程施工招投标专业人员配备的要求,督促施工企业有关技术人员到岗到位, 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核心,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创造性, 增强责任感, 树立质量观念。 建筑材料的监控是项目质量管理的核心, 材料是建筑产品的组成主体, 好的材料才能建造高品质的项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必须高度重视对各类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选好、 用好机械设备, 施工机械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施工效率的保障,在现代化施工中必是不可少的, 它对项目的进度、 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四) 改善施工环境。我们知道,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会存在很多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 有工程管理环境, 如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管理制度等; 工程技术环境, 如工程地质、 工程设计等; 施工劳动环境, 如场地交通、 作业面等硬。 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和特定条件,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环境因素, 提前进行预测分析, 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加以控制, 尤其是工程施工现场, 应做好场地平面布置规划,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 保持材料工件堆放组织有序, 场内道路畅通, 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 规范施工工序。 质量管理工作 “以预防为主” , 做好工程质量事前控制, 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一是严格遵守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 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 任何操作人员都应严格执行。二是控制施工工序活动条件, 主要有施工操作者、材料、 施工机械、 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 只有项目管理者控制住上述条件, 才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 稳定。 三是设置质量控制关键点,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四是及时对各工序加强质量检验工作, 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 及时掌握质量动态, 及时反馈信息, 自始至终使工序质量满足工程规范和设计要求。
四、 项目成本控制
项目建设成本控制, 主要集中在工程设计、 项目施工这两个阶段。 虽然工程建设成本的发生主要在工程施工阶段, 但建安费用的大小以及费用的发生是否合理, 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划设计阶段。因此, 工程成本控制应从项目前期入手,重点控制项目施工阶段, 对项目成本管理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 通过加强项目设计阶段和项目建设阶段的成本控制,以实现项目成本控制的总目标。
(一)、 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设计方案的优化是设计阶段的
首要任务, 它对工程建设成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设计方案不但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 还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 通过合理的方案优化, 可以节省大量投资, 对降低工程成本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行限额设计, 强化设计经济责任制, 是控制设计 “镀金” 的有效方法。工程设计一旦经批准, 应严格控制变更程序, 不要轻易变更设计, 以保证投资限额不轻易突破。 工程设计不精、 深度不够是当前工程建设的通病, 这也是直接导致工程造价增加的一大不确定因素, 频繁的工程设计变更会使工程造价的失控。
(二)、工程建设阶段的成本控制。推行工程预算造价财政评审
制, 实行工程施工公开招投标制度, 既能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降低工程造价, 又能防止建设单位的一些暗箱操作。 项目建设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从招投标、 合同签署、 工程变更和竣工结算四个方面着手。一是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工程承包单位与材料供应商,是控制工程成本的最有效办法。在招标过程中, 完善工程量清单, 使清单工程量与设计图纸相吻合,尽可能减少工程设计变更和中标单位以后的索赔机会, 加强对各投标文件的分析, 防止低价中标、 高价索赔和不平衡报价的情况出现。二是规范合同管理, 强化合同约束条款, 规避后期索赔风险,如施工单位常常会在工程后期以甲方原因误工造成工期紧为理由, 提出赶工申请, 要求增加工程费用, 如果合同中预告了合同报价充分考虑了工期因素,明确不论采取何种赶工措施均不再调整报价的条款, 就能有效地杜绝这类费用的增长。 三是提高工程变更的预见性,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工程变更的管理非常重要, 必须严格控制洽商变更的发生。 对于大的洽商变更, 必须事先做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 这时要充分利用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技术资源, 并就其对工程成本的影响做出评价,综合各方意见后方能最后确定是否实施该洽商变更。 四是要把好工程结算最后审核关, 认真核实隐蔽工程的工程量, 核准工程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加, 根据实际发生工程量, 按照合同条款进行结算, 剔除不合理工程造价。
五、 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一) 安全施工管理。 建筑周期较长的特点, 注定建筑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管理原则, 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 管生产必须抓安全, 安全贯穿于生产之中, 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 坚持全员、 全过程、 全方位、 全天候的 “四全” 动态管理, 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制。 坚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加强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 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分重要,它是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是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和控制。要落实施工安全责任,实施责任化管理, 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 例行安全检查。
(二) 文明施工管理。 市政建设一般处在市区, 会对市民生活出行产生较大影响。 在项目建设过程如何减少扰民、 如何做好文明施工至关重要,首先要健全管理组织机构和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做到按专业、 岗位、 区域等落实责任包干负责制, 将文明施工与班组效益挂钩。在项目施工现场开展文明施工竞赛活动, 有布置、 有检查、 有考评、 有奖惩, 评比结果公布于众, 加强督促检查。
六、 项目验收管理
项目完工后, 及时组织项目竣工验收, 及时整理项目竣工结算材
建设项目立项:一般由建设单位向项目所属的发展和改革局书面报告,报告内容类似于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需说明项目的急迫性、前瞻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立项的结果两种:不予立项或补资料以后再定;而红头文件下发则是立项获批文件。下一步可以实施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项目管理
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在市场经济中,建筑施工单位在同行业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就需要强化管理,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以利于在施工项目中逐渐狭小的空间中获得更高的利益。然而进入到实际操作环节,要做好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就需要将其放置在科学管理范畴当中,对于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合理的控制方案,以确保建筑施工能够在微利时代提高生存挑战的能力。
一、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的意义
(一)制定质量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单位要提高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就需要提高施工质量,那么,就需要根据施工制定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技术规范要根据施工现场的不同而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各种关乎质量的规章制度,包括质量考核制度和质量检验制度,都要在施工的进程中不断地加以完善。
(二)加强建筑施工的材料管理
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要保证工程质量,材料是基础。如果进场材料不合格,或者是在施工中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就会严重影响到工程质量。此时,就需要对于建筑施工中所需要使用的主要材料进行抽检,要制定具有科学而可行的检测程序和检测方法,以将质量管理控制在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做好材料的质量监督工作,主要材料一定要三证齐全,一旦发现有不合格的材料就要立即与厂家联系进行退货处理。
(三)建立健全人员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中,要保证质量就要有高素质人员来承担施工建设,对于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人员管理上,要充分地调动管理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建筑施工中的材料人员、施工人员和质量检查人员,对于质量控制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因此要提高这些人员的质量意识,以有效地控制好建筑施工质量。此外,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对于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熟练程度都会对于建筑施工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实时地考核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特别是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的机械设备,尤其需要操作人员工艺水平熟练。
二、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成本控制措施
(一)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工程进度控制
1.根据建筑施工实际情况制定项目进度计划
由于建筑施工的建设工程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工程大,工期普遍较长,这就需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人员根据施工的目标制定短期施工计划和长期施工计划。从总的方面来看,项目进度计划要涉及到施工进度的要求,因此制定项目进度计划要考虑到工程的投资和材料设备供应情况,此外,还包括有施工现场、技术工艺等等。将影响到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各项元素都考虑到施工进度的计划之内,以对于建筑施工进度统筹安排。
2.建筑施工的计划进度要以实际进度为准
所制定的建筑施工计划进度一旦涉及到实际操作,就会出现两者之间的偏离。这主要是由于建筑施工在实际操作中对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一味地遵循计划进度而忽视了工程的实质性需要,就会导致工程的设计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此时,就需要施工单位对于施工实际进度进行分析,从中找到与计划进度出现偏差的原因,以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适当地调整。在不影响施工工序的前提条件下,确保工程进度。此外,还要在施工进度上做好协调工作。建筑施工中涉及到诸多的专业领域,由不同的施工单位来承担,为了保证工程的进度顺利进行,就需要从宏观的角度适当地调整各个分包单位之间的施工监督。对于施工的程序在时间上要加以协调,以确保工程稳而有序地进行。
(二)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工程成本控制
1.加强建筑施工人员的成本意识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对于工程项目造价管理非常重要。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工作程序的繁琐复杂,工作要求的精细入微,要求成本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成本意识。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将成本管理机制建立起来,将与工程管理具有重要关系的生产技术部门、经营管理部门和供应部门的工作都要优化组合,高效配置。为了将建筑施工的成本管理落实到位,需要将成本控制指标体系建立起来,与成本核算体系与成本考核体系一同实现成本管理的数据化。
2.加强建筑工程的资金管理
要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就要在资金的使用上实施精细化管理。对施工管理人员的配置,要做到各有所专,各司其职,避免管理人员一个兼任多种职位的现象。在管理机构上,要层次化、精简化,对于在管理层没有岗位的人员,要根据各自的专业水平充实到施工现场当中,做到部门优化配置,人员合理利用。为了将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还要将人员的工作绩效与建筑工程所获得的经营效益相联系,建立起建筑施工的功效挂钩制度。
做好物资管理工作,就要对于建筑工程的进场材料质量严格要求,这就有必要将物资管理制度建立起来,加强采购管理,一旦发现有建筑材料三证不全,或者是有质量问题出现,就要采取退货的措施。由于建筑工程所需材料都是批量购进,所以,在采购上,可以采用招投标的方式来完成。运用这种方式,能够货比三家,从中选择价格低廉、质量优良的材料,使物资采购更为规范化。在建筑施工的进程中,对于物资的使用也要严格管理,做到定额发料,并从用料台账上显示出来。
在建筑施工中,机械设备的应用程度非常高。做好机械设备的费用管理工作,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严格管理,即机械设备购进之后,要进行质量检查,设备的各项性能都要进行检验测试。通过了测试的合格设备,在进场之前还要进行最后的检验,并根据工程现场的需要加以调试。机械设备进入到建筑施工阶段,要注意正确操作的同时,还要制定维修保养计划,以保持机械设备在操作使用的过程中,各项性能都能够达到优良的状态,并能够最大程度地延长使用寿命。建筑施工中,能够对于机械设备完好地利用,就是降低机械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其能够将建筑施工中的固定投资降低,形成了良好的项目成本控制。
3.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会存在着各种费用
建筑工程施工中,要涉及到四部分的费用问题,即直接费、间接费、税费以及所获得的利润,直接费是建筑工程建造中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机械费用,还包括措施费。这其中的措施费施工管理费用所涉及到的费用相对繁杂,包括夜间施工费用、临时安装设施的费用、文明施工费用以及材料二次搬运费等等。间接费,主要是统一规划的办公费、差旅费等等的各种开销,具有严格的开支标准和报销程序。税费中所包括的是有政府统一规定收取的费用,诸如工程排污费以及工程测量费等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好,才能够做好项目管理工作。通过全方位管理,能够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同时,降低成本,以实现企业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使潜在的项目效益化充分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张艳秋.刍议建设项目成本控制[J].建筑与预算,2012(04).
[2]任婷婷.对加强和改进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研究[J].建筑与预算,2012(02).
[3]王海燕.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的方式探究[J].企业导报,2012(11).
关键词:约定范围目标管理 动态调整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t its core is the goal of control. The goal of control is the control of the entire life cycle. Within the agreed scope, duration targets within the full life-cycle cost objectives and quality objective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resource constraints, the dynamic adjustment in order to target the smooth realization.
Keywords: the agreed scope of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dynamically adjusted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就是在范围约束的前提下,三大目标,成本目标、工期目标和质量目标的控制过程。当一个项目的工期和质量标准确定以后,完成该项工程的成本也就确定。而许多施工项目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工期延误、成本增加、质量低于约定的质量标准,究其原因,固原有一些环境、资源约束的影响,也有在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交付的标的物不明确,或在项目范围内的各工作没有分解细化到可以量化的工作包,因而不利于在实施过程中的跟踪、检查、纠偏,计划的三大目标自然难以实现。随着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对项目管理提出了集成和系统性的管理要求。要求对项目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实现项目预定目标从而使建设项目实现增值。工程项目的管理首先是范围的管理:然后才是项目的工期目标、项目的质量目标、项目的成本目标的管理。
1、项目的范围管理
当前世界上应用于项目范围管理的理论是WBS,WBS是英文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的缩写,中文就是工作分解结构,是项目管理较为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WBS是项目所有工作的集合。WBS是对建设工程项目所有工作分解到工作包,将完成工作包所需的各种资源予以量化,以便于在实施过程中跟踪、检查、纠偏。建设项目的管理首先是确定项目的管理范围,项目的管理范围确定后,将范围内所有的内容逐一分解,分解到工作包。将完成工作包所需的各种资源如,材料、人工、工期、机具、成本、质量逐一的量化,然后将各个工作包所需的资源予以汇总,就可以形成建设项目的管理目标。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首先是项目范围的确定,然后制定质量标准,再估算好完成项目所需的时间,在约定的范围内的质量标准、完成规定的范围内的工程项目所需的工期确定以后,则完成交付的成果所需的投资也就确定。所以只有项目的范围、质量标准确定以后,才能估算出完成范围内的项目所需的工期、成本。
2、目标工期的管理
目标工期管理:又称时间管理或进度管理,是指在项目的实施的过程中,在约定的范围内,在约定的质量标准、按照拟定的施工工艺施工并计量出合理的成本的条件下,完成既定目标所需的时间。项目的工期的管理一般为:
2.1项目范围的确定。范围是施工项目各种计划的前提,也是确定工程项目投资以及工期的前提。也就是明确要交付的成果。
2.2项目施工工序的排序。对项目各施工工序的合理排序,明确各施工工序的搭接关系,确定合理的关键线路。
2.3完成项所需时间的估计。据施工定额或施工经验,对完成各施工工序所需的时间予以估计,并核对检查。
2.4项目施工的进度计划的制定。 对施工项目的各施工工序的先后予以确定。
2.5施工进度的过程控制对施工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并根据资源的情况予以动态调整。
总之,施工工期常通过项目任务分解结构图WBS 、工作延续时间估计、资源需求、相关资源的约束条件等等进行优化和调整。
3、项目的质量目标管理
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是施工过程中按照国家规定或地方规定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各工序的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项目三大管理目标之一。传统的质量管理为静态的质量控制,而现代的项目管理则要求对项目质量进行动态管理。由于质量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对质量进行动态的管理成为必然。在项目管理的管理过程中三大目标的动态平衡,是在范围约定的前提下三大目标,成本、进度和质量目标的动态平衡,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要求。项目质量标准的的高低体现企业的质量理念,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质量的好坏,也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和效益。所以必须建立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项目经理为第一质量责任人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质量目标。同时,进行质量投入的收益和费用分析,落实最佳质量成本的质量管理理念,树立开发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观念。明确项目组织结构的质量责任,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予以落实。在建设项目中应从设计和施工两个阶段对质量予以落实。
3.1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设计结构的安全性、经济的合理性工是设计文件设计水平的体现,也是设计质量的体现。为保证项目的质量目标在设计阶段就应建立质量管理的理念。加强工程设计中《强制性条文》理解与落实,选择最佳匹配的质量标准。
3.1.1设计方案在经济上的合理性与技术上的先进性是设计质量的具体体现。在多方案的比选中,在满足安全功能的条件下不仅对设计的各种参数、标准、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而且对经济也落实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
3.1.2落实设计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任何一个建设工程项目,都是有不同的各专业组成,经各专业设计师的设计,最后汇总,完成建设项目的设计。那么在设计过程中各个专业所需要的各种参数予以协调,避免出现各专业各自为政,闭门造车现象,使设计质量下降。例如:设备基础与土建设预留设备基础的协调等。
3.1.3落实设计文件的校对、审核。将设计文件进行工作分解结构,分解到可以量化的设计工作包,每一个工作包在完成后,都要进行校对、审核,只有校对、审核通过后,才能交付。并进行下一步的设计工作
3.1.4 完善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的目的是让施工单位了解设计意图,明确设计文件中各项技术指标与安全、功能的关系。掌握关键节点施工工艺以及质量要求。通过图纸会审解决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在工程实施以前,针对设计存在的问题予以更改,减少质量隐患,降低质量成本。
【关键词】公路;代建制;管理模式
1.代建制模式的概念
代建制是指政府对其所投资建设的项目,按照招标等规定的程序,委托社会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作为代建单位,由代建单位负责实施项目的组织、建设,建成后交付给项目使用单位的项目管理模式。由政府选择有资质的项目管理公司,作为项目建设期的法人,全权负责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组织管理,促使政府投资工程“投资、建设、管理、使用”的职能分离。代建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模式,它的产生是我国政府对投资体制进行改革的产物。
“代建制”含有“代建”和“制度”两重含义:“代建”是指投资人将建设项目委托给专业化工程项目管理公司代为建设直至交付使用;“制”是制度,规定在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设项目中采用这种项目管理模式。
2.公路建设项目实施代建制的意义
2.1解决“三超”,遏制腐败
传统建设模式中政府部门集“投资、建设、管理、运营”于一身,独掌勘探、设计、施工的招投标、物料采购大权,存在缺少约束、监管失控、责任不明、利益不清的缺陷,容易产生“三超”(超投资、超规模、超标准)及行贿受贿等一系列问题。
代建制模式促使公路工程项目的4个环节彼此分离、互相制约,通过合同约束代建单位。政府行政权力从施工招投标、物料采购两个关键环节退出,代建单位基于法律约束、成本控制和利润追逐的考虑,将严格执行合同,建立严密的内控机制。
2.2提高质量,落实责任
实行代建制,可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化、职业化,提高管理水平。代建单位具有丰富的项目专业管理经验,能够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方便监督管理、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透明度。另外,依照代建合同,代建单位向政府缴纳履约银行保函,便于从经济上对代建单位的违规行为进行监控和制约。同时,实行代建制,迫使专业单位提高自身水平和服务意识。
2.3促进政府转变职能
实行代建制,可完善公益性项目的法人责任制和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实行代建制,项目使用单位可以从盲目、繁琐的项目管理业务中解脱出来有助于减少建设实施过程中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变动的随意性,并使项目使用单位从决策角色转变为监督执行角色。公路工程实行代建制,纠正了项目使用单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局面,改变过去政府批项目、管项目、经营项目的格局,将政府职能重点转移到培育市场、规范和监督市场主体行为上来。
2.4促进公路工程咨询业发展
实行代建制,可以促进我国工程咨询业的发展。强大的工程咨询是实行代建制的必要基础。在我国,工程咨询包括项目管理、监理、造价管理、招标等。经过近20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支相当规模的队伍,但这支队伍十分分散,综合实力很差,与国外的公路工程咨询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整个公路工程咨询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更缺少著名的公路工程咨询公司。这与代建制对其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代建制中的方,即项目管理公司介于业主和承包商之间,是保障双方履行合同重要的监督方。FIDIC要求工程师以其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商业信誉为业主服务,它应当具有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因此,推行代建制,可借机大力培育发展我国的工程咨询业,使之进一步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这是当前建设行业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任务之一。
3.代建制模式的组织形式
在我国目前的公路工程市场环境下,公路工程代建项目的运用存在着两个方面:一方面业主与代建单位签订委托合同,代建单位协助业主组织项目实施;另一方面代建单位与专业设计单位签订设计合同、与施工承包商签订施工承包合同、与监理单位签订监理合同,同时授权代建管理机构对工程进行管理和控制,而业主对工程进行协调和决策。代建制模式的基本组织结构形式如图1。
图1 代建制管理模式
4.公路工程代建制的基本程序
根据前面对代建制的概念的解析,结合当前我国代建制的应用情况,参照现行公路建设项目基本工作程序要求,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代建制实施的基本工作程序如图2所示。
图2 公路建设项目代建制的基本程序
【关键词】工程建设 项目信息化 集成策略
近些年,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建设呈现规模扩大化、结构复杂化和信息海量化特征,对项目管理工作提出极高的要求,促使项目管理工作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实现对管理对象、流程和措施的信息化,构建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化体系,极大的提高了工程的管理水平,降低施工中的各类风险,推动建筑行业的平稳发展。
1 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的主要内容
1.1 管理对象的信息化
管理对象的信息化是项目信息化基础管理的基础。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施工涉及到的人员、材料、机械等资源的种类日趋多样化,总量不断增加,给项目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只能通过对管理对象的信息化,实现项目资源管理的规范管理,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项目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源基础。
1.2 信息集成化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集成是项内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牵涉到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进行管理工作必须依托先进的集成管理理论,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工具,构建高效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将建筑工程建设相关工作纳入到信息系统的管理范畴中,实现各施工单位和个人的信息共享,加强相互之间的动态关联,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性。
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集成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
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建设大多局限于项目部或建筑企业内部,由建筑企业具体负责各自的信息化建设。由于缺乏权威性的统一标准,导致建筑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各行其是的问题,自行设置信息化建设的标准,确定工作流程、定义数据标准等,导致信息系统之间缺乏兼容性,仅能实现企业个体内部的信息共享,无法与企业外部的工程参建单位系统进行有效对接,严重影响建筑项目管理的效率,现状信息系统的作用和优势。
2.2 信息存储方式不合理
目前,建筑工程领域的信息存储仍然以纸质版为主,该种存储方式能够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便于工程权责的界定。但是,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的长工期、大数据特征,导致信息的利用难度极大,需要从繁杂的数据中进行有用信息的搜集。此外,由于工程施工单位的选择是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导致参建单位分散于各个地区,进行纸质版信息传递的效率极低,影响信息的沟通效率。
2.3 信息集成技术落后
上文提及,国内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处于各自为政状态状态,企业间的信息系统存在不兼容情况,导致信息孤岛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信息的共享和沟通效率,对信息系统的功能实现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时空上具有连续性,工程施工单位之间,施工的前后环节之间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集成技术实现不同企业间的信息系统的有效集成,进而发挥信息集成系统的优势,实现集成化管理。这在当前条件下是难以实现的,项目信息呈现多格式、分散特征,信息系统过于专业化,具体到业务流程,导致系统集成难度重重,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和系统的互操作。
3 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的实施策略分析
3.1 尽快出台信息化基础管理的标准体系
当前,建筑行业信息化基础管理的主要问题是信息化建设标准不统一,导致各行其是的问题严重,造成工程相关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该问题的解决依靠企业自身是无法实现的,需要提升到行业全局层面,借助国家立法和行业标准的出台,实现建筑项目信息化基础管理标准的统一,为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统一的标准,实现信息格式、存储方式和工作流程的统一,规范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消除建筑单位之间的系统壁垒,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3.2 积极推进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前,许多建筑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仍然沿用传统的纸质版管理模式,效率低下,难以满足信息化条件下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需要。针对此情况,应该积极转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使其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给予信息化建设强有力的支撑,组建信息化集成管理机构,给予必要的人员和资金支持,推动建筑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构建满足国家、行业规范要求,符合企业自身管理需要的信息系统。
3.3 提升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牵涉到巨额资金的运用,信息的可靠性至关重要,是事故追责的主要依据。正是基于此种考虑,纸质版信息管理模式才能延续至今。要想改变该现状就必须从信息的安全防护水平入手,积极进行电子印章的研究,提高印章的保密性,从而实现对电子信息的安全防护,提高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从而满足项目管理对信息可靠性的要求,实现项目信息系统的应用拓展。
4 结束语
总体来看,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工作的实现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方可实现,应该从行业、企业两级层面进行考虑,提高信息系统的兼容性和安全性,满足建筑企业对项目信息系统的功能需要,实现系统应用范围的拓展,进而发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推动项目管理的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董祥.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与策略[J].建筑界,2013(11):32-33.
[2]杨龙盘.信息化系统集成多项目管理路径的研究及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7):157.
[3]杨帆.信息化系统集成多项目管理路径的研究及思考[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6(03):00150.
[4]董润秀.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中国外资,2014(05):203.
*村地处*县城中心地段,交通发达,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全村现有居民78户、人口287人,回族占总人口的80%。该村行政区域内有城关清真寺、映月桥、观音阁、七层楼、大悲寺5大人文旅游景点,经该村向西可骑马到达牟尼沟风景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2年实施的新村建设和2004年松州古城进行大规模改造以后,该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通电、通水、通路目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一定改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该村没有形成特色产业、没有村级集体企业,以致农民群众收入渠道狭窄,增收十分困难,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1942元,大大低于全县人均纯收入2111元的水平;农户居住的房屋大多数年久失修,并且十分拥挤,环境卫生也非常差。为加快农村建设步伐,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该村两委会决定抓住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结合居民大多数为回族的实际情况,整合区域内现有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全村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开发旅游的核心项目之一,就是建设“回族风情一条街”。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回族风情一条街”对于推动进安镇*村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进一步改善该村的基础设施状况。经过详细规划的“回族风情一条街”南北纵贯全村,是该村的主要街道,辐射了全村70%的农户;这条街建成后,将为全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大方便,将加速该村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将为该村发展旅游业,群众从事旅游服务业创造良好条件。这条街建成后,将增加经营门面60间,为该村群众从事涉旅经营创造了条件;将有力推动进安镇“松州古城民风民俗旅游线路”的形成,逐步使*村成为松州古城旅游的新亮点。三是能够充分调动群众改造环境,建设家园的积极性。这条街建成后,将彻底改变该村环境卫生差的状况,将进一步调动群众加强庭院管理,搞好环境卫生,美化环境,培养文明生活习惯的积极性,有利于逐步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建设*村回族风情一条街,是推动该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需要,是人民群众所盼、所想、愿意做的事情。该项目切合该村发展旅游业的实际,可操作性强。一是该项目符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根据该规划,*村为展示历史文化的街区,突出的民族风情。二是临街建筑物的可改造性强。目前,位于这条街上的居民绝大多数为木结构房屋,便于进行各种改造和拆迁。三是群众对建设回族风情一条街持积极支持态度,能够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四是回族风情一条街建设完成后,将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社会效益。
四、项目建设内容
根据*村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相关要求,回族风情一条街建设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街道加宽改造工程
回族风情一条街总长300余米,宽4米。其中:200米为水泥街道,100余米为沙石路面。经规划设计,将宽4米的街道扩建为7米,将300余米的路面全部改造为青石板路面。
(二)自来水和污水管网改造工程
目前,*村的入户自来水管网和农户生活污水外排管网已使用近20年,经常出现爆管和阻塞现象,给群众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在对回族风情一条街道路进行改造过程中,需同时对自来水和污水管网进行改造,以避免重复建设。此项工程共涉及农户45户,管网长1500米。
(三)“三线”入地工程
回族风情一条街在2004年松州古城改造过程中,没有实施“三线”入地工程,输电线、闭路电视线、通信线等线路相互交叉,显得非常杂乱。与其他主要街道的整齐和美观极不相称。因此,需对现有的“三线”进行入地改造,涉及农户45户。
(四)房屋风貌改造工程
建设“回族风情一条街”共涉及*村45户居民,1个牛羊肉屠宰场,1个牛羊肉销售市场。在建设过程中,需对临街面的所有建筑物进行风貌改造,使之具备回族建筑风格。据初步测算,风貌改造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
五、项目投资概算
根据以上建设内容,可计算出“回族风情一条街”项目建设投资概算:“街道加宽改造工程”概算投资30万元,自来水和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概算投资15万元,“三线”入地工程概算投资55万元,房屋风貌改造工程概算投资5万元,项目概算总投资为105万元。
六、项目资金筹集
该项目概算总投资为105万元,一年投资一年完成。其中:请求县财政局争取解决两项资金85万元,占总投资的81%;群众自筹资金15万元,占总投资的14%;群众投工投劳折资5万元,占总投资的5%。
七、项目实施计划与进度安排
该项目的实施年度为:20*年至20*年度。
20*年5月至8月,争取项目资金;
20*年9月至12月,完成项目立项审批工作;
20*年1月至3月,完成工程招投标工作;
20*年4月至10月,全面动工建设各项工程;
20*年11月至12月,完成工程验收和决算工作。
八、项目的组织实施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拟成立由进安镇人民政府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包村干部和*村两委会组成人员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并在*村设立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的领导、协调、指挥,检查项目开展情况,监督项目的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实施小组和项目资金管理小组。项目实施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组织落实和措施落实。项目资金管理小组具体负责项目资金的使用监督,严格坚持“专款专用,专户储存”的原则,严禁挤占挪用项目资金。
九、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
该项目实施后,将显现巨大的社会效益。一是促进了*村基础设施的彻底改变,加速城镇化进度。二是提高了该村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率,进一步拓宽了当地群众增收渠道,为该村走旅游产业化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三是为松州古城增加一个新的人文旅游景点,将促进*村区域内各人文景点的保护与开发。四是将为全县各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示范经验,引导各村走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
(二)经济效益
该项目实施后,将为*村新增60间门面,项目涉及的45户农户做到了户户有经营门面,仅此一项就每年为农户增收近30万元。同时,将为该村解决农村就业岗位100余个。旅游人次逐年增加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将成倍增长。
关键词:建设项目, 全过程 , 管理,特点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whole process of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each link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specific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aims to improve project management technology level for simila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ovide favorable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entire process, the management, the characteristic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定义
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是指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综合的管理工作。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对建设项目的所有工作和系统的运动过程进行计划、监督、控制和总结评价,以满足建设项目功能和使用要求,符合可持续发展、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2 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的主要特点
建设项目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其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具有以下特点只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全过程管理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
建设项目的五个环节,即决策、设计、运营、施工、维护、报废回收都需要有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而且环节不相同,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在决策环节,管理的目标是选择合适的建设项目并确定相应的投资目标;设计环节管理的目标是使设计师落实投资目标,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施工环节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对建设项目的实施进行管理,实现项目建设的质量、时间、成本目标;运营和维护环节的目标是维持项目的使用功能,控制项目运营费用;报废回收环节的目标是在建设项目达到寿命终点时,将建筑物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和再生产品,降低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每个环节具有不同的管理活动和不同的管理目标,各环节的管理是环环相连的。
2.2 全过程管理的持续性
建设项目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在总体设计内,各单项工程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具有环节性,各个环节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由于建设项目既具有整体性又具有环节性,这就要求整个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的工作具有持续性。
2.3 全过程管理的参与主体众多
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具有多主体性的特点。其主体有建设业主监理 承建商(包括设计、施工、材料设备供应)使用业主,在建设项目全过程中,他们之间是经济合同关系,以经济合同为纽带,以提高建设项目建设水平为目的,最终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建设管理格局。这就充分体现了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的主体多元化的特点。
2.4 全过程管理的复杂性
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具有复杂性的特点。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建设项目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建设项目设计单一、不能成批生产的特点给其实施带来复杂性;在施工过程中,建设项目经常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且建设项目的成果比一般工业产品多;涉及行业多,协作要求高,协调控制难度大。二是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与传统建设项目管理不尽相同。由于传统的项目管理只覆盖了建设项目的建设期,而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不仅覆盖了建设项目的建设期而且也包括了建设项目的运营期,这就使得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比一般的建设项目管理更加复杂。另外,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涉及时间、质量、投资、合同人员和风险等多方面的工作,参与的部门有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物资、运营等众多单位,对这些方面进行沟通和协调就变得非常复杂。
3 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要点分析
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的控制,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其主要的管理要点如下:
3.1决策阶段的管理
建设项目决策环节是建设项目投资总规模、 建设方案、投资重点、投资结构。对项目地点和布局等方面做出决定,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的建设方案比较选择及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本环节中项目投资及完成项目建设后取得的经济利润取决于项目的技术经济决策,成功的建设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准确的决策。准确的项目决策就是合理的判断建设的项目,确保投资行动方案科学合理,合理的配置资源。而投资方案欠缺考虑,选用的项目建设地点不合理及投资决策毫无价值可言等,都适于不合理的项目决策具体表现,不合理的投资决策浪费物力、人力和资金投入,建设项目最先经历的就是决策环节,该环节主要围绕合理可行的投资项目的选用而展开管理活动。
市场投资机会分析的主要工作就是确定建设项目的投资意向,重点就是找对方向,必须能够找出符合条件的主要投资机会;项目建议书环节就是要用书面的形式把投资机会分析的结果表达出来;初步可行性研究环节就是对项目建议书所提出的投资构想进行初步的论证分析,并将项目投资方案进一步具体化,该环节必须针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其目的是从若干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或几个优化的方案;详细可行性研究环节是对一个初步可行性研究提出的一个或几个可能方案的分析论证,它是决定一个项目投资与否的最重要的环节;决策立项是项目决策环节的最后工作,根据投资主体的目标、战略和内外条件做出最终的选择。
3.2 设计阶段的管理
工程总投资过程中,设计环节的费用只占小部分的比重,但在设计阶段,项目成本控制相当关键。其原因主要包括:一是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工程的造价及设计,如因设计人员未熟练掌握材料的情况,造成一部分设计的安全系数远远超过了规定的设计范围,而加大了工程投资。二是设计工作的质量长期关系到项目使用功能,进而对成本维护及项目运营产生影响。 所以,设计环节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费用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对设计方案的分析及决策,做好项目建设的前提就是强化设计环节的管理,拟定建设项目具体决策方案的制定是本环节的目的,对实施方案的优化及项目投资构思的设计的过程,就是本环节实际的实施过程。
进行设计时,初步设计需按照设计任务书,对项目建设的投资方案进行周密的构思,同时对项目进行初步的概算;做好初步的设计后,明确投资重点,则可进入下一步的投资准备;对技术的设计就是根据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及重要性,为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而做出的设计;施工图设计是以初步设计及技术设计为前提,进行工程概算的编制。
3.3 施工阶段的管理
在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建筑施工,此环节体现了建设项目的价值,设备、原材料及设计图纸及半成品等在本环节中过渡为了项目实体。对施工环节的管理是为达到建设项目的成本、质量及时间的目标。建设项目成功与否取决于该环节建设工程管理的质量。一部分重点工程的建设单位常过分的压缩工期,施工单位被迫日夜赶工,简化了工序,且实行粗放施工,降低了工程质量,有的需返工,浪费资源。因此,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需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要全面有力。
建设项目施工环节的主要工作,其中施工组织设计是落实设计文件的规划手段,是联系设计环节和施工活动的桥梁;施工准备环节是根据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由施工企业进行的每一项具体工作,它的部分工作可同施工组织设计同步进行;施工时,具体配置各种施工要素形成投资产品的过程属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它需要长时间的工作,且需投入较大的劳动量;生产准备是将要完成施工时为项目及时投产使用所做的准备,其包括购置生产设备、培训人员的、订购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在项目施工中,竣工验收是最后一项工作。竣工验收是从整体上初次评定及检查投资成果,便于后续的投产运营
3.4运行和维护阶段的管理
在建设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中此环节尤为关键。联邦德国(1982年)分析研究了一座具备30年运营期的办公楼项目的成本数据后得知,在所有的项目建设的成本中,办公楼的建设成本、投资利息和运营费用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9% 、39%、 42%,投资利息是建设成本的2.05倍,而运营成本是建设成本的2.21倍。研究表明,对项目全过程所有环节所用费用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项目工程运行及维护的费用是特别要注意的。
在本阶段中,投产运营及投资回收就是投资的资金回收和实际检验投资成果的过程,项目后评价就是在项目投资使用过程中,按照实践成果及多方面的数据从整体上评定投资,它应和工程项目决策环节的经济评价工作相对应进行。
参考文献
[1]葛琦. 造价控制应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安徽建筑,2008年.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
第三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指建设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规定,依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结果,并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考核该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活动。
第四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范围包括:
(一)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包括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所建成或配备的工程、设备、装置和监测手段,各项生态保护设施;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有关项目设计文件规定应采取的其他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第五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规范,指导并监督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并负责对其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审批权限负责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第六条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生产或者运行。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第七条建设项目试生产前,建设单位应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试生产申请。
对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非核设施建设项目,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受理其试生产申请,并将其审查决定报送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核设施建设项目试运行前,建设单位应向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批首次装料阶段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方可进行试运行。
第八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自接到试生产申请之日起30日内,组织或委托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试生产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做出审查决定。
对环境保护设施已建成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已按规定要求落实的,同意试生产申请;对环境保护设施或其他环境保护措施未按规定建成或落实的,不予同意,并说明理由。逾期未做出决定的,视为同意。
试生产申请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建设单位方可进行试生产。
第九条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第十条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自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对试生产3个月确不具备环境保护验收条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试生产的3个月内,向有审批权的环境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延期验收申请,说明延期验收的理由及拟进行验收的时间。经批准后建设单位方可继续进行试生产。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核设施建设项目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二年。
第十一条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的规定,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施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当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以下验收材料:
(一)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或调查报告;
(二)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或调查表;
(三)对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
第十二条对主要因排放污染物对环境产生污染和危害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提交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
对主要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提交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
第十三条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由建设单位委托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或环境放射性监测站编制。
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由建设单位委托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或环境放射性监测站,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编制。承担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不得同时承担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的编制工作。
承担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者验收调查工作的单位,对验收监测或验收调查结论负责。
第十四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自收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
第十五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应组织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等成立验收组(或验收委员会)。
验收组(或验收委员会)应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现场检查和审议,提出验收意见。
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调查)报告(表)的编制单位应当参与验收。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是:
(一)建设前期环境保护审查、审批手续完备,技术资料与环境保护档案资料齐全;
(二)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措施等已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建成或者落实,环境保护设施经负荷试车检测合格,其防治污染能力适应主体工程的需要;
(三)环境保护设施安装质量符合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发的专业工程验收规范、规程和检验评定标准;
(四)具备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转的条件,包括:经培训合格的操作人员、健全的岗位操作规程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原料、动力供应落实,符合交付使用的其他要求;
(五)污染物排放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设计文件中提出的标准及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六)各项生态保护措施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规定的要求落实,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并可恢复的环境已按规定采取了恢复措施;
(七)环境监测项目、点位、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有关规定的要求;
(八)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提出需对环境保护敏感点进行环境影响验证,对清洁生产进行指标考核,对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工程环境监理的,已按规定要求完成;
(九)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建设单位采取措施削减其他设施污染物排放,或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或者有关部门采取“区域削减”措施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其相应措施得到落实。
第十七条对符合第十六条规定的验收条件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或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
对填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经过核查后,可直接在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上签署验收意见,作出批准决定。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或者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未经批准的建设项目,不得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第十八条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分期进行环境保护验收。
第十九条国家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行公告制度。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结果。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6月底前和12月底前,将其前半年完成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有关材料报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试生产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的,由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试生产,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超过3个月,建设单位未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或者延期验收的,由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责令限期办理环境保护验收手续;逾期未办理的,责令停止试生产,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从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验收调查工作的单位,在验收监测或验收调查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二十五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