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 15:01: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历史重点知识点的归纳,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认识“误区”
一些教师认为,开卷就是打开课本、资料,抄抄便可,因此教学时只需让学生看看课本,教师讲讲资料,考试时便可以应付自如了。有些毕业班的历史教师认为自己教学任务重,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学生沟通,而学生则认为历史是开卷考试,复习不复习都差不多,到时候翻书找答案就行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如不及时纠正,历史教学工作就很难开展,教学质量也很难保证。历史开卷试题具有开放性、主观性、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其“源”,并且许多试题需参阅几个知识点,在综合分析、判断后才能确定出正确答案。只有将教学方面的认识误区纠正了,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考试成绩。
二、科学分析
以开放性、主观性、探究性为特点的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开卷考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训练学生的主观思维为主,融历史知识于始终,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共进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高。教师还要做好初中、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联系现实的抽象思维分析、概括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及时捕捉各种有效信息提供给学生;二是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强调该背的一定要背,把知识消化吸收,并引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将知识点系统化地划分成不同的专题。
三、有效教学
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重视过程教学,让学生多讲、多说、多做,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如总结知识、归纳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熟悉开卷题型,掌握答题技巧。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开卷试题题型一般有选择题、列举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等,学生应知其解题规律、特点、技巧,在训练中不断提高答题水平。
1.选择题一般由题干与选项两部分组成,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阐释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解答时,应从准确性、最佳性角度去思考。
2.列举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认知、综合、归纳能力。
3.材料解析题能全面地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人物、事件的能力。做此类题,首先要读懂材料,从时间、出处、人物、事件及相关历史知识理解考虑,并迅速查阅课本资料,再分析所问问题,找出相关知识点,最后综合分析,归纳作答。
4.问答题是历史考试的传统题型,考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完整准确的认知掌握程度。做题时,先审题,重点分析关键性词语,找准知识点。
四、初、高衔接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二期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社会的发展对人类创新精神的要求日趋迫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张扬他们的个性,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古人云“授人之鱼,不如教人以渔。”但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严重制约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真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并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不准。
升学的压力在不断的加大,不少的初中生以及教师对于历史教学的定位不准,错误的认为历史课在课堂中地位不重要。无论是资源配置,还是课堂的学习时间。历史的课程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轻视。
(二)教学死板。
教学的死板、短板也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出现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可以观察出,不少的历史老师不仅没有做课前的充分预习工作,而且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授课形式也比较单一,照本宣科,只是对课本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在这种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情况下,如同醍醐灌顶。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缺少创新。
教学方式的固化,缺乏创新教学等这些都是现在面临的一大难题。有些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自我陶醉,主观性强,没有充分关心学生的接受兴趣与能力,往往习惯同一种教学模式,单纯的课堂宣讲已经成为了很多历史老师教学历史知识的唯一方式。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不断地掌握自主学习课本知识的能力和方法,这也是老师需要教会给学生的,同时,也是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表现。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来不断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学习的有效方法
快速地获取知识、保持记忆的长久性以及知识再现的正确性是学习有效性的基本表现。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来说,每一个知识点或者概念都会有不一样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发现并且迅速地掌握其中的规律,从而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探究出快速的记忆方法,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学习的效率。首先,初中历史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技巧,让学生自主的选择和借鉴;其次,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探索出最有效的知识记忆的技能,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
2.帮助学生探究如何有效地掌握部分知识的关键点
初中的历史课程中往往会包含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记忆,这些历史事件的学习往往会包括很复杂的内容,例如,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影响、历史意义等等,初中生如果单纯的死记硬背,学习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探究记忆关键点的方法来把复杂的信息简单化,提取其中的重要点,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3.帮助学生探究掌握相对比较系统的历史知识的技能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课程,其中的每部分的知识和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把相对零散的知识归纳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会系统地掌握知识的技能。初中历史老师可以根据一些专题的线索,例如,把初中历史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几个大的专题再分为若干个较小的专题,如,经济专题下分为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政治专题和文化专题也有不同的分类,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学科的有效方法。
(二)不断地进行拓展和探究,深化中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挖掘。
不断地深化学生对历史学科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挖掘,主要指的是对于学科的重点知识、学科内知识的联系以及跨学科知识的综合等,这对于探究和强化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初中历史老师要不断地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挖掘知识之间的深系。例如,显性的知识显示,1865 年美国从俄国购买阿拉斯加来进行领土的扩张,但是,从隐性的方面来看,俄国在1865 年之前是一个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帝国。其次,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探究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从历史角度可以分析其发生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同时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不断地探究事件的本质。例如,最终的失败,直接的原因就是革命党人的不断妥协以及的篡夺,根本原因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从革命的失败中得出的结论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再次,历史老师要让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主张,进行自主的学习。例如,如果中国获胜,那么历史上又该会如何评价李鸿章的形象呢?如果当时不去告密,是否就会成功呢?总之,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思考和学习。
(三)培养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地解决新的问题的能力。
不管是什么学科的学习,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知识,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历史知识的运用主要是用来解答各种历史的相关考试和与此相联系的综合试题,同时,也可以用来指导和解决一些社会和个人的现实问题。
1.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解答相关的考试题
就目前我国的形势而言,考试是唯一的相对公平和全面的检测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关于应试的答题技巧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初中历史老师可以通过平时的各种练习以及考前的各种模拟测试来培养初中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能力,以适应考试的需要。
2.教会学生尝试着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的社会问题
学习历史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现实的世界以及预测遥远的未来。首先,初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当前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问题,并对此加以认识和理解,尝试着对其作出合理的预测。其次,根据历史上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规律,客观正确地看待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断地激励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四)不断地开发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的接班人的关键所在。初中历史老师要不断地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初中历史老师要给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初中历史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题目来作为平时训练的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老师要积极地帮助学生转换角色,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和关键地位,让他们学会从老师的角度去主动思考和设计一些题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主学习能力。在进行训练题目设计的时候,历史老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可以参照之前的相关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考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造,突出创新性。
参考文献:
[1]龚肖宁.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3,(06).
如何在课堂上把自己的教学效果体现到最完美是作为每一个初中历史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具体做法如下。
一、精心备课
课前精心准备,将工夫下在备课上,上课前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因为只有深入地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上课前不仅要反复钻研教材,还应对如何调控课堂做多手准备。
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是一个单向传递的过程。单向传递看起来非常省力而且有很大的容量,但是由于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信息加工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表明:单向接受的知识是不牢固的知识,不能转入长时记忆和有效内化。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只有在与他人合作过程中,主动加工那些对个人有意义的信息,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大量的研究也表明了合作学习的价值。所以让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二、组织课堂
1.以问题为主线,明确教学目标
考察一个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需要明确在教学实施前,教师和学生期待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否则所有的考察就没有了意义。所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有效的前提。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教学目标不是目的。
2.重、难点突出,知识点讲到位,传授方式可以多样化
一节课的重、难点应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并详细讲解。现在每节课的重点知识应该就是中考考点,每节课我的板书就是所有的中考涉及的知识点。当堂反馈的习题选择很重要。习题安排上我原来更多的是采用选择题,后来通过考试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做主观题时不会用书面语言的情况,这说明了平时教学的一个盲区,所以在教学反馈中我就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更多地去接触材料,形成把材料和史实相结合的习惯。历史教学中安排适当的课本剧表演有助于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所以有效教学的课堂势必是在一种和谐、自然的教学氛围中展开,以互相尊重、互相坦诚的民主的课堂互动为主要形式的,以具有挑战性智慧活动为载体的,师生愉悦、积极的心理状态下的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建构,还有内心精神世界的建构。有效教学充分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角色,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明确了教师在教学中起激励、组织、引导、评价的角色。
三、帮助学生归纳、建立知识体系
一节课好比一棵树,有主干,有分支,涉及多个知识点,如果不能好好归纳,一节课下来,可能有些学生都不知道到底学了些什么,这时候就需要做好课堂总结,在新授课结束时,再次强调重点内容,理清这节课的框架和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过,课堂总结最好通过提问由学生来完成,如设计“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四、关心学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非常重要,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直接因素。学生往往由喜欢一位老师,进而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课程。实践证明,能够吸引学生的老师一般具有亲切、事业心强、幽默、思想开朗等特点,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始终把情感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健康向上的学生。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面对已习惯于被动学习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实施生本教学确有一定的困难。怎样才能做到全面依靠学生,让他们都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而这恰恰体现在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其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就必须精心设计导入,以“趣”诱学,以“奇”制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教师所设的学习氛围中,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自主的探究,学会学习。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歌曲法,图像法,新闻法,影视法,设疑法,悬念法等。我在讲《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时就采用了悬念导入,先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你们的想象力如何啊”大家说“想”“那好,今天我们来一场想象力比赛。请你们先阅读教材,选择:‘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中的其中之一作为自己的部落进行合理的想象,等会我们要进行一场‘我的部落最先进’的想象力比赛。看那位同学的想象力最丰富,又最符合史实”。我的话音一落学生学习的热情高张,马上自觉主动地阅读教材内容,归纳知识点,进行研究性学习。堂课都有学生自主完成,我只扮演了一个“主持人”的角色。通过这样的导入,充分抓住了学生的竞争心理,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实现了独立思考,独立操作,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境,始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在精心设计导语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设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秦王扫六合》时,时政新闻为切入点,提出台湾能否被统一,统一国家应备哪能些条件?为导语请同学们在教材中寻找答案,诱使他们自读教材,自行思考,然后画一棵智慧树请同学们以秦王扫六合的条件为“智慧果”开展IQ雷台赛,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创新使这一这一问题回答的既准确又全面。接着我又将问题引到台湾能否回归的问题进行知识的迁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爱祖国。最后在讲中央集权制这一主题时,又采用编演历史剧这一形式,让学生将这一难点和重点知识在轻松愉快中掌握。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始终围绕着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面设计的,因此,教学效果自然不错
其三,把握时机,引导实践。
研究性学习还倡导“亲力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因此,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历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是新课标赋予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在上初中历史第一册的活动课《寻找历史》时,就适时把握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走出了学校封闭的空间,走向社会和自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了解家乡的历史,开展有关寻根――可爱的家乡的研究活动。同学们的热情很高,研究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如研究历史与风俗,历史与文化,家乡名人传等。其中家乡名人传是同学们最热衷的话题,他们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美国友人柏大卫先生和青海著名作家井石先生的趣闻轶事。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普遍认为湟源沉积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生的个性持长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发展,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增强,在接受家乡文化熏陶的同时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科研能力。
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它的实施在于教师创造性的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学习,让生本教育走的更深更远。
关键词:初三历史;复习;教材;深入浅出
中考是高中选拨新生的重要制度,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中考冲刺阶段的学生,由于时间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很难找到适合自己历史复习的方法,经常陷于盲目的题海战中,但是历史成绩往往不尽如人意。历史涉及的知识面非常的广,如果仅仅是大量背诵或大量做题是不能提高历史复习的效率,也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学生急需掌握一套历史学习的方法,提高历史复习的质量。教师要挖掘历史教材中的积极因素,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复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1 深入
所谓深入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能够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对教材的深化,将教材中的各种有效的信息内容能够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以此对历史各史实的内在关系进行充分的探讨,增加对教材内容和重难点知识的掌握。另外,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重要理论的研究,能够透过历史现象去发掘出问题的本质,尽量不要通过大量的题海战术来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一)要“读懂、读精、读深”教材
读懂就是学生能够将历史课本中的段落、文章、插图客观的联系起来,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尤其历史知识普遍以理论性的形式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展现出来,具有很大程度的抽象性,不利于学生的记忆。所以学生要能够对历史事件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有效的联系、归纳和总结;读精和读深就是要求学生学会主动挖掘课本中的隐藏知识点,学会知识的迁移和思维的深化,这样可以提高初三学生的复习效率,为其中考奠定基础。
(二)要遵循“重两头、轻过程”的原则
在学习历史事件的时候,要注重对历史背景和原因的分析记忆,并且明确该历史事件造成的影响,至于历史事件的过程是怎样的只需要有简单的了解即可。例如,复习历史事件的时候,学生应该主要掌握1840年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斗争的历史背景,以及对我们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要“延伸知识,给疑难问题定位”
历史知识中有很多重难点内容,并且具有很高的抽象性,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的翻阅历史资料,抓住历史资料中的主要矛盾,解释课本中的难点。例如,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时候,学生对什么是资本主义没有准确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市场资本的垄断,然后讲解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产阶级一部分人的手中拥有大量资产及大量廉价货物,所以占得市场的先机,改变了封建垄断的现状,所以就产生了资本主义市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准确的找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定位,能够主主观分析类似的历史问题。
(四)要“精选和设计习题、加大练习题的讲评力度”
习题是提高学生复习效率的基本途径,但是很多学生在演练习题的时候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选择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在习题中体现历史教材中的重点和把难点,有效的提高初三学生复习历史的效率,并且能够促使学生在习题的演练中,主动联系历史教材中的知识,达到复习的目的。
2 浅出
(一)对比分析找出规律
在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有很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死记硬背的局面,学会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概括,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句,使学生更能对历史知识浅显易懂。例如,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与联系起来,抓住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如:社会主要矛盾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主力都是人民群众等。然后分析不同点: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完成,社会性质没改变。最后,让学生抓住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必然结果等知识的关键点,加深记忆。
(二)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历史本质、历史发展规律
历史事件是非常复杂的,历史的发展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学生需要抓住历史的客观因素和历史发展的规律,也要看到历史结果的主观性和普然性。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剖析历史意义,看清历史活动的本质,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结合起来去看待历史问题。例如,神学史观,英雄史观都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意识产物,不能主观臆断的判断历史观正确与否,应该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看待历史现象,通过现象了解历史本质,看到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一方面,在对历史人物在历史上活动进行分析时,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在阶级上的属性进行准确的定位,值得一提的是阶级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由历史人物的出身决定的,而是取决其本身的言论偏向于哪个阶级。另一方面,利用阶级本身的属性对评判一个历史人物或者团体,如的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与软弱的资产阶级有很大的关系。另外,要站在时代和阶级的角度上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切记不要带过多的个人主观色彩,基于历史时代和阶级本身的差异性比较明显,所采用的方法、所持的观点以及代表的立场均会有显著的差异,由此得到的结论和认识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我们在评价和认识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和“轻徭薄赋”等政策时,需要看到的历代封建君主在统治初期往往比较重视前朝灭亡的原因,并且还会从中吸取一定的教训,而这些教训通常会以各种政策的形式被推崇出来,其根本目的主要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更好的实现对自己所代表的统治阶级利益的维护,进而有助于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地位的稳固。但是,由于封建地主阶级和制度本身的腐朽性,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王朝的盛世都是短暂的,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它终究会被先进的统治阶级所取代。
(三)摆脱死记硬背的泥潭,掌握历史学习的技巧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站在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和问题,才能吃透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摆脱死记硬背的复习方式。例如,历史年代记忆的时候可以将公元零年作为对称轴,进行前后对照。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公元后221年蜀国建立。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国奴隶制结束,公元后476年西欧奴隶制结束。公元前841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后841年则是唐武宗会昌元年等,提高复习历史的效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仅仅依靠大量背诵或大量做题无法提高历史复习的效率,所以初三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读懂、读精、读深”教材,延伸知识,给疑难问题定位;对比分析找出规律,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历史本质,摆脱死记硬背,做到对教材“深入浅出”的复习。
参考文献
[1]江山.对高效提高初三历史总复习质量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