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传统工艺现状

传统工艺现状

时间:2023-08-21 17:22: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统工艺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传统工艺现状

第1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青少年美术艺术思维;传承与保护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显著的地方特色。从客观角度讲,它已经成为了我国造型艺术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结构组成,不仅把工艺美术本质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且在审美高度和实用性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平,显示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值得青少年认真学习和传承。

一、青少年美术教育的现状及艺术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1.青少年美术教育的现状

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从一般意义上讲,美学教育充满想象力和情趣,同时,由于其本身是艺术性很高的学科,因此,只有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注重艺术性,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在艺术世界里提高自身素养,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对于目前的青少年美术教育而言,很多教育机构教育方式一味的注重新内容,而忽视了从已经沉淀的传统工艺精粹中汲取和挖掘。这对提高青少年美术素养,乃至提升全民美术素养均十分可惜。

2.青少年美术艺术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美术与艺术的关系十分紧密,如果没有艺术,那么世界上就没有美术,而如果没有美术,这个世界上的艺术也是不完整的。青少年要形成正确的美术价值观和素养,需要社会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要进行创造性的美术活动,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审美水平,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自己的美术活动具有创造性。因此,无论是审美观,亦或是美术细胞,均是艺术思维的重要体现,而青少年阶段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必须加以重视,完善培养方法和内容,使青少年在该阶段获得最大的提高。

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是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的,在青少年美术培养中只有把握两者的关系,教育培养体系才会更为丰富。1.现代艺术设计与现实文化生活是密不可分现代艺术设计与现实文化生活对现代艺术设计造成的影响无处不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人们在进行艺术设计时,会不由自主的按照他们自己从自己所处社会与传统中得来的丰富的经验对其他存在的事物进行艺术创作。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传统与现代是相对的概念,是某个时代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具体表现。2.现代艺术设计离不开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与革新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继承是现代艺术设计另一个需要。一个人不遵循任何的传统,宣称自己能设计最前卫的艺术是不可能的。任何的艺术设计及创造它会受到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传统的艺术思维,无论这种影响是显性还是隐性的,均会对艺术创作过程产生影响。3.现代人文意识的回归潮流迫切要求对传统工艺的再认识传统工艺的再认识受到人文意识的回归潮流地推动,需要进行继承与创新。不可否认,现在的设计师比古代的设计师在设计上有着很多的便利条件,但人们意识上回归是无法仅仅通过作品手段上的丰富可以代替的了的,设计师只有在艺术创作上融入传统艺术,敢于回归,创作的设计作品才会格调高雅,让受众感觉到与之相应的意境。例如,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翅膀富有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繁荣的美好寓意。世博会上中国馆的设计,将中国元素充分地融入设计中,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已经逐渐融入到了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因此,传统文化及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创作方法对我们就至关重要了,需要认真揣摩。

三、传统工艺在青少年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融合

传统工艺有着自己的深厚艺术积淀,形成了有差异性的美学概念和审美体系。传统工艺所具有的文化底蕴与特点是现代艺术教育所不能及的。因此,在青少年美术教育实践中,应注重传统工艺在青少年的美术教育结合,改变传统的美学设计遭受寒流,市场不景气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出发,使青少年教育和学习更好地融入传统工艺。

1.长期保留工艺特色专业

在众多专业中选择一些特殊专业进行开设,进行小班制教学,以克服生源不足的管理难题。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出发,对传统的美学形式进行改革和变化,根据市场需要确定不同的专业,根据市场的需要随时调整招生。通过现在的部分教育机构的实践结果,这种方式对于继承和融合传统工艺符合实际情况。

2.与各类特色的学科相结,贯彻学习日常

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由于与现代化艺术融合上缺乏创新,很容易在目前的学科体系中形成边缘化学科。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可以将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巧妙结合于其他各类受学生喜欢的各类特色学科,以此使思维理念和模式融合贯穿于其他重点基础学科,以及现代美术教育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最终达到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培养和融合目的,但是,同时又能指导青少年思维创新、强化艺术体验教学。例如,将民间戏曲工艺画融入青少年美术教学中,激起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

3.第二课堂与传授工艺的组合

教育机构积极与各个工艺大师进行合作,共同建立工作室,大师手把手教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形成一大批平台来帮助大家保护传统,回归传统,在学习与体验中领略到文化独有的特点和魅力。通过传统工艺实践与实际教育的结合,能够受到学生的很好反响,对于提升美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有较好的帮助。例如,某学校定期邀请省级传承人葛建民讲述了龙坞彩灯的历史、传承谱系、花灯制作技艺,并和位学生一起开展了实践、体验活动,在青少年学生中反响很大,很多学生逐渐对传统工艺产生了浓厚兴趣。

4.开设研修班提升专业素养

学院积极与各个组织和机构合作,为他们培养人才,挖掘传统文化的市场价值和独特魅力,并在优秀青少年中选拔各种优秀人才,以各种丰富的形式培养传人,与民间的各个大师共同发扬传统文化,为新形势下工艺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结语总的来说,传统工艺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质。在青少年美术教育中不应该只着眼现在,而是该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更加努力的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营养,把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的教育方式。

作者:盛欣 单位: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陆君玖.持久保护与融合创新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工艺美术,2012(3).

[2]郛秋晓.当代青少年美术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J].求知导刊,2015(23).

第2篇

一、传统工艺美术概念及其发展状况

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指出,百年以上、具有完整工艺流程、世代相传、工艺精湛、历史悠久、具有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采用天然原材料、享誉世界的手工艺技艺与品种,才能被称为传统工艺美术。随着现代设计概念取得显著发展,工艺美术的概念一直秉承传统的概念理解,即在一定的理论研究范畴以及领域与地区内,以手工艺为基础、体现传统的装饰与工艺的产品。因此,工艺美术在我国是传统工艺美术概念的延续,概念范畴的拓展,但并不能概述性地指代现代设计。传统工艺美术是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物质载体。目前,我国主要通过三种措施对传统工艺进行保护与发展。第一,依据文物保护范畴,保护传统工艺美术品。第二,保护工艺美术师,进而保护工艺美术技艺。第三,国家在政策上扶植工艺美术产业。政策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对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与品种实行提高、发展、以及保护的方针,通过有效、合理的措施,促进传统工艺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兼具审美和实用的双重属性,往往需要经历几代艺术审美的提升与技艺的积累,才能得以呈现。现今,随着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型,很多传统工艺地区的发展模式比较滞后,依然遵循着重装饰、重材料、重工艺、重传承的老旧模式,鲜见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产品,价值和作用与现实生活严重脱离。因此,基于市场竞争与产业格局的转型,针对传统工艺的市场开拓、振兴、发展等方面,学界形成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表现得急功近利,致使传统工艺畸形发展与过度开发;另一种是否定发展市场化传统工艺,传统工艺只能以装饰品、陈设品的艺术形式立足于市场。这两种观点都不利于传统工艺的整体发展。

二、传统工艺创新设计采取“双导师”模式的意义

“双导师”制就是为学生配备两个导师,即校内一个导师,校外一个导师。校内导师指导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校外导师则参与指导学生的实践和项目研究等环节。“双导师”旨在将艺术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这样的培养模式能够大大提升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之在未来的艺术设计之路上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传统工艺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形态,经历了长久的历史沉淀。因此,要想推动传统工艺行业的发展与升级,需要对传统工艺进行设计、工艺、技术上的创新,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行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其中,将“双导师”模式引入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中,利于传统工艺的创新设计,也利于传统工艺的整体发展。其意义在于:首先,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定位时,要以发展、开放的眼光作为基本立足点,进而对传统工艺的产业价值进行深入挖掘。而不应故步自封,依然沿袭传统模式。可以说,转变传统的工艺美术观念是应用“双导师”发展模式的前提条件。在当今社会,发展现代设计要依照现实的需求,借助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积淀,不断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艺术形式与设计语言;同时,设计的核心是创意,创意就是要靠人才。将“双导师”模式融入传统工艺设计人才培养中来,可以从现代设计创意的视角拓展传统工艺的范畴,并为设计人才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共同开展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与保护性开发,推进整体行业的发展。其次,设计中重要的一点是要通过品牌先导把文化注入产业。传统工艺应该与创新设计相结合,以保持传统工艺活力,并在发展产业的基础上建立成熟的民族品牌。品牌的良性竞争有利于人们对传统价值的再发现与再认知,不断为文化产业提供新内容。在顺应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可以给本土化设计创新与设计审美提供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目前,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通过“双导师”模式引入人才培养,使得创新设计思路与市场相结合,振兴传统工艺。例如,剪纸是我国传统工艺,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对其进行传承与发扬。应用“双导师”模式培养剪纸人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剪纸技艺,还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现阶段市场发展的需求,结合当代文化对剪纸造型进行创新,从而让剪纸这一现代手工艺更具民族文化创造力与内驱力,并构建起发展传统工艺为现代生活方式服务的产业基础,这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语境下,立足于传统工艺实际状况,通过设计把传统文化要素注入产品,是提升设计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将“双导师”模式引入创新设计人才培养之路,可以使设计者具有市场敏锐度与前瞻性,设计出既适应市场竞争,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化产品。例如,学生在设计我国传统服饰旗袍时,若采用“双导师”模式对设计者进行培养,更益于学生把握旗袍的传统特征,同时将时尚元素融合到传统文化中。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不仅有利于对传统文化表达形式进行时代性塑造,增强人们欣赏传统工艺的素养能力,更可以将传统工艺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普及与推广传统工艺价值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今天,我们应立足于传统工艺美术的现状,培养师生的创新思维与产业发展理念,有意识地将“双导师”模式引入传统工艺创新设计人才的培养中。拓展设计者的创新设计思路,使传统工艺的文化资源变成设计者参与市场竞争与原创设计的重要资源,引导设计师自觉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工艺进行融合,更好地实现我国传统工艺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作者:刘浪 刘英武 单位:湖南省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第3篇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老百姓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它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本质特征.在内涵和形式上保持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又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具有以下特点:

(一)手工艺特质:造物的生产方式主要是手工艺的.不依赖于大生产.其中凝聚了中国手工艺大师或工匠们的智慧和特有的审美意识.体现出中华民族崇尚吉祥的审美观。

(二)地域性:在中国广大疆域上的居民都有其传统工艺美术的创造和生产,由于各自生活环境和造物方式的不同。

自然地形成和建构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工艺美术特色。比如同样是刺绣.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而湘绣主要以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其特点是:构图严谨,色彩鲜明,各种针法富于表现力.通过丰富的色线和千变万化的针法.使绣出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三)审美性:民间工艺美术总是力求在实用的前提下.制作美观。大多选取喜庆的事物作为表现内容.气氛热烈.构图丰满.艺术表现自由活泼。主要采用象征、夸张.拟人等创作手法。由于多用于生活的装饰,符号化和图案化是其重要的特征.表达了普通劳动者质朴淳厚和纯真的感情。

(四)人文性:传统工艺美术形成于历史.产生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与单纯的工业化产品具有异质的人文特征.这些特征通过材料性能的选择、加工方式的选择、装饰方式的选择以及功能取向的选择而体现出来。所以产品有着独特的区域特征、历史文脉和人文内涵.体现着文化创造的品格。

(五)传统工艺美术一般使用传统的材料.有一定的从业人员.能够维持和保障传统工艺品种的生产.而且生产的是生活中老百姓仍然在用或可以用的东西.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由传统工艺技术制造出来的.如刺绣门帘、剪纸喜花、陶罐、背篓等。

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

鉴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其诸多表现形式所承载或蕴含的巨大而丰富的无形价值.传统工艺美术曰益被政府和社会所认识所重视.被整体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视野.成为国家文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包含诸多种类,既有宫廷工艺美术,也有民间工艺美术.既包含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也包含实用于生活的各种生活用品。而当代传统工艺美术的作品大多作为奢侈品,如牙雕、苏绣.玉器等.处于陈设和欣赏的需要.有时又作为收藏品。它们的拥有者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时下的玩家.收藏家等。因此.今天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大部分与曰常生活的需要是有距离和隔阂的.这也就给其发展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局限。

时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正遭遇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空前强烈的冲击:一方面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审美观念的改变等造成了许多传统文化习俗的快速衰退,使相应的传统工艺美术产品或手工艺技术徘徊在现代时尚生活的门外。另一方面.许多有着精湛手工艺技术的传承人,由于在商品社会中被强势的时尚审美瓦解了自信心.在花花绿绿的现代市场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无法确立自身的价值,因而顺应时尚.放弃了自己原有的艺术特性,卷入到与自身艺术发展完全相反的审美潮流中.使得传统美术的特性与民间手工工艺由于无人传承而断线。

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存在着历史缺陷,也存在现实缺陷:

(一)缺乏创新。原有的精彩工艺在逐渐衰退.甚至消亡,而新的创意研发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传统工艺美术的品种与样式一直在维持.以固守技艺为满足.以等待救援为出路.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原有的行业优势逐渐丧失。

(二)缺乏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高峰不断形成,高级研究型的人力资源缺乏成为传统工艺美术事业发展的瓶颈。

(三)缺乏经营性。传统工艺美术长期以来以外贸为主.生产为主,缺乏应对市场变化的经验和营销力量.虽然有着良好的技术实力和应用基础.却没有市场.没有销售网络.没有产品明星,经营乏力。

如今,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意味着新的产业文化格局的形成.在时下文化创意产业的框架下,我们应该重新确认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方向.使其在新的产业格局下成功地进行时代转型.迎合时展的需要。

三、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属于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以文化为主题.以创意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动力,最终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和较强的融合性的特征,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辐射到社会各个方面.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与现状来看,丰富的人文题材,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文化附加值极高,文化创意丰富。传统的手工艺作品是个人借助于手工加工工艺.结合对于创意的理解而完成的独件作品.因而具有创造性劳动与创意性产品的基本特征。加上每件创意产品都享有独自的知识产权.具有人文性特征.区域特征.历史脉络和人文内涵.体现着文化创造的品格。可以这样说.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属于文化创意产业。

四、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格局下有待进行时代转型

(一)关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性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关注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不仅是为了历史的纪念和颂扬,也是为今天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需要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要与当代社会和生活相适应,这就意味着需要传承和创新。一方面在适应当代生活需要的同时.要保持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注重保护和培养传统技艺的人才,尊重他们,保护他们那种独具特色的小生产方式.抢救与整理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继承与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教育体系等等.通过这些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精髓。另一方面,在传承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要与时俱进地创作新作品。这种创新.来源于丰富的生活积累、渊博的知识积淀和对群众喜好的了解.是对艺术技巧的掌握以及文化修养的提高.是对物质材料性能的掌握和工作程序的制定。可以尝试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的经营模式.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比如通过技术创新.进行跨学科.跨门类的构思与设计.将宫廷艺术与现代工艺结合.将皇家福器引向民间.将装饰设计与家居.旅游等行业结合,开拓新的市场道路。建立工艺美术创意产业园区,比如北京将百余家传统手工艺作坊进行资源整合.进行集群式的品牌推广与管理.探索出具有明星产品优势的企业与民间力量联合发展的新路.带动了周边产业链的发展。

(三)加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建设

品牌意识是中国工艺美术行业中最缺乏的资源。过高的市场追求会缩小市场空间.过低的产品定位也会损失作品的品味.因此应当以品牌带动.以生活用品与旅游文化商品等相结合来研发,坚持首先是实用品.然后是珍爱品.最后是收藏品的价值路线。由设计的创意与手工的技巧来突出产品魅力,使之增值。比如来自台湾的现代琉璃艺术家杨慧珊成功地在大陆推出"琉璃工房"品牌.显示了品牌营销策略在工艺品推广中的现实意义与战略价值。"琉璃工坊"的每一件作品.都要经过十二道工序.六至八个月的精工细作:它率先提出限量的概念,永远不停的创作;不断从材质出发.探索在现代生活中设计的种种可能.超越琉璃在装饰性与工艺性的表现,将文化生活融入衣食住行中;始终坚持民族文化的风格,在工艺价值上.秉承永远亲自动手做的伦理观:以琉璃延伸至生活,广泛融取中国元素,成为中国最大的居家精品品牌UULILIVING的目标。"琉璃工坊"的作品在设计上是有趣的、创意的,体现了生活的多面性。

(四)以文化提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

传统工艺美术无论是作为艺术还是作为商品.它都是文化的产物.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品质。作为人类所创造的一种文化.我们要给予传统工艺美术以最大的重视。当今,我们要发挥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特性与优势.按照手工技艺自身发展规律,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应用。创意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工艺美术产品不同于其他创意产品.它必须是以人为本的、服务于人的丰富的精神需求的.必然强调"文化精髓",是凸显最优秀的文化传统的产品。当设计者和制作者将自己的文化情思融合进作品时,不同的文化修养就会让作品产生千差万别的气质。比如凤翔泥塑的造型多是中国古代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的遗存.反映出图腾时代的文化特点.各种色块和纹样都有着特定的寓意:绿色代表福寿万年,红色代表四季红火.石榴寓意多福多子等。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和整合、利用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创造性.开拓性的创意把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创意资本.扶持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品牌.提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

第4篇

一、扬州传统工艺品的营销困境

作为民族的瑰宝和精粹,不管是文化和历史沉淀厚重,扬州传统工艺品的底蕴和内蕴都是很丰富的。然而正是由于它的厚重和文化,才使扬州传统工艺品的市场定位一直无法定性。长期以来,取舍之间和突破创新纠结在一起,使扬州传统工艺品市场营销面临着不少困境。

(一)企业竞争力有待提升,营销观念相对缺乏

一方面,像剪纸、彩灯、绒花、刺绣等传统工艺品,多数厂家还停留在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经营模式中,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资金实力弱。另一方面,盈利能力弱,如玩具产品的出口价格都被国外进口商压得很低,我们所得利润屈指可数。由于多数商家企业的规模较小,水平有限,使得他们在创新和经营传统工艺品时,没有过多的精力、财力去详细地做市场调研,对消费人群的需求和购买行为分析不够,难以进行准确的市场细分和定位。因此,在市场定位和价格定位上通常会出现偏差,从而导致有的传统工艺品成了滞销产品。

(二)创新意识亟需强化,融资难题制约明显

在技术上,由于扬州传统工艺品大都是手工产品,加上种种条件的制约,没有形成独立的技术创新系统,除了扬州漆器厂、玉器厂、玩具厂外,多数企业对传统工艺品的开发依然建立在传统的文化观念上,主要依靠传统的生产工艺技术,没有或很少融于已经发展了的现代化观念和现代科技与生产技艺,这就导致了生产出来的传统工艺品成本高且缺乏必要的时尚元素。另外,一些传统工艺品生产企业市场化低,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生产资金不足,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工艺品要得到发展,过分依靠政府投资是没有出路的。

(三)市场信息尚不畅通,宣传力度需要加大

虽然电子商务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业,但在扬州传统工艺品市场发展方面运用的信息还远远不够,缺乏适当的信息传递机制。信息不对称使得市场的各种需求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完整地传达到生产企业,从而使消费者与经营者信息脱钩,进而导致整个市场的萎缩,并由此断送了增进交易双方利益的机会。另外,扬州传统工艺品工艺精湛且极富特色,赢得业内人士的高度好评,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特别是外地的消费者,仍然对这些情况不甚了解,甚至还有人不知道什么是漆器等。这说明扬州在对外宣传传统工艺品时力度不够、宣传方式也不到位,使得市场需求不能有效被激发。

(四)传统工艺后继乏人,传承境况令人堪忧

目前,扬州制花厂已经倒闭,原有制作绒花的老艺人全部解散;通草花制作技艺仅存两位老艺人,且都年老退休;琉璃灯制作技艺仅剩一位家传艺人在业余创作,市面上已难觅琉璃灯的踪影。这种工艺继续后继乏人的现象,主要在于扬州传统工艺的发展一直是以师傅带徒弟的传授方式,一旦无法进行相传,这种工艺将永远消失。

(五)品牌意识相对较弱,销售渠道不够完善

许多扬州传统工艺品企业只注重“铺摊子”,而在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市场推广、渠道管理、物流配送、售后服务、厂商关系等问题上缺乏长远、稳定而科学的战略指导。由于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众多短视企业为了快速提高市占率,不惜采取一切行为以获得销售,一些坚持品质取胜的企业在无序竞争中受到严重影响。另外,扬州传统工艺品主要还是局限于本地销售,外地市场的销售渠道尚未完全打通。2010年,市政府兴建了传统工艺品集散基地——工艺坊,但由于各企业之间缺乏横向联合,使得工艺坊内的传统工艺品种类单调,品种数量也不均衡,加上如托运、售后服务、保险制度等销售体制不健全,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二、扬州传统工艺品的营销创新

传统工艺品是产品,也是商品,自然是离不开市场推广的。从营销上说,扬州传统工艺品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具有地方特色,这是自身卖点,但不应为此束缚工艺品的市场推广,唯有放下,才能突破,传统文化需要沉淀,更需要创新和传播。

(一)资源整合,完善创新体制

按照传统工艺具有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承担着保护和发展双重任务的特点,政府应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保护发展的工作机制,探索适合行业发展的运营模式。一是保留扬州工艺联社,使政府行业管理和保护的职能得到落实。二是鼓励政府、企业以更多资金和房屋、土地等国有资本投入,重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扬州工艺美术集团有限公司,搭建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平台。三是充分发挥扬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在横向联合、建立网络、推介工艺、打造品牌、培养人才、行业自律等方面不可或缺的作用。联社、集团、协会三位一体合署办公,促进扬州传统工艺更加协调统一地全面发展。

(二)注重研发,开发适销产品

一是坚持精品战略与大众化产品开发并重的方针。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工艺精品主要是大件收藏品的研制活动,努力扩大知名度,以精品打造品牌,创造效益。另一方面加大礼品消费、旅游纪念品等大众化产品的开发力度,形成适销对路、新颖独特的系列化产品。二是加快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和时尚元素的嫁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保护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促进产品转型升级。三是采取多种形式,构筑创新平台。加强与高等院校及相关部门的联合,在产品开发设计、智力服务、人才培养、构建公共服务机构等方面进行实质性合作。

(三)细分市场,寻找产品卖点

根据扬州传统工艺品具有文化性、观赏性、珍藏性和装饰性的特点,在寻求市场卖点时要做好五个结合:一是与文化市场结合。传统工艺品是人类文化的造物,扬州多数传统工艺品有着深厚的文化沉淀,这就需要企业要密切结合传统文化,深度挖掘产品背后的民俗和精神内涵,使扬州传统工艺品更具吸引力、生命力和竞争力。二是与旅游市场结合。积极参与旅游资源的整合、综合开发、旅游景点和工艺品的联合包装及旅游产品的展评活动,努力使扬州传统工艺品成为旅游购物的热点、企业的生产流程成为游客们旅游互动的看点、景观式厂区成为观光旅游的景点、旅游纪念品生产成为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亮点。三是与装饰市场结合。紧密结合装饰市场的最新需求信息,运用现念和中西结合手法,开发各类新型室内装饰壁画、挂屏、摆件等室内装饰品。四是与礼品市场结合。加强对潜在市场的深入研究,把握礼品的观赏、实用、馈赠等多重功能,关注大型会议、活动信息,开发出适应各类人士喜欢的高、中、低档的礼品。五是与收藏投资市场结合。在不断创作工艺精品珍品、开发仿古艺术品的同时,推荐现代精品向收藏领域拓展,以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求。

(四)规范管理,塑造品牌形象

要通过系统的研究来确定品牌的核心,并将这一内涵传达到相应的产品、企业文化中去。在扬州传统工艺品中首先应树立起精致、考究然不奢华的平民风格,其中杂糅城市文化、城市映像等。对品牌形象的建立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在人员和行为上,根据扬州传统工艺品的文化内涵和定位,员工具备的文化素质要与产品相契合;在产品和服务上,商家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与产品要契合品牌形象;在环境和渠道上,要根据品牌形象定位来表现扬州传统工艺品的市场环境,并在渠道上使消费者能够更广泛地接近到产品;在对外传播上,要向大众传递品牌形象,并且能够及时听到消费者的反馈信息。

(五)运用新媒,加大宣传力度

网络时代中互联网已经成为传统工艺品非常重要的营销平台,扬州传统工艺品的营销必须和网络社会化的媒体联手。正确地使用网络社会化媒体,就能提高传统工艺品和企业的知名度,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另外,扬州的公交线路能够覆盖80%的地区,如果使用车体广告,强制到达率和有效到达率都有一定的保证,能非常有效地到达消费者,并且能指导消费者去选择什么样的旅游纪念品。

(六)尊重人才,发挥名人效应

第5篇

一、在国内的蓝染调研考察过程中,最引人关注的现实问题是

近些年,我国从政府层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中国的传统工艺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传统蓝染工艺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初步得到一定的关注和恢复,但简单的冠以非物质文化或传人等做法,而无实质性的市场需求、设计介入以及生产组织及销售路径,就无法解决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的根本问题,传统工艺的延续问题向来不是简单的文化艺术问题,只有纳入乡村经济结构的再思考才能找到实质性的方向;另一方面,团队对资料性的研究表明,国内的民族研究和艺术研究学者,发表了一些关于蓝染工艺、图案记录等著作,同时也在着手进行蓝染珍品及工具的保存和推介工作,但这些工作集中在资料、旧物品及工具的保存与记录层面;就传统蓝染的设计及生产而言,对传统蓝染工艺的当展模式的尝试还只是停留在图案变形、仿旧、旅游纪念品设计等方向,而缺乏对需求、工艺组织、渠道等重要生产及销售要素的研究,更缺乏对传统工艺与劳动就业、农村区域经济、社群环境等一体化的模式研究,这些明显的缺失背后往往显示出相关国家支持政策的含混或错位。在印度调研期间,我们与本课题合作方之一印度国家设计学院(NID)对印度传统印度蓝染工艺进行考察,印度国家设计学院秉承乌尔姆的教学传统,将学术研究、教学活动与对产业界及公共机构提供咨询的工作合而为一,在印度政府设计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印度国家设计学院致力于设计改善贫困生活的努力,引导印度设计师及设计机构开放设计理念,利用传统工艺传统致力改善平民社会,提升平民生活质量,参与国际贸易,并希望由此改变印度一直以来的全球低端技术劳动力输出国的现状。印度的设计介入传统蓝染工艺的方法有很多,一般以工作坊或设计培训的形式在当地实行,以提升蓝染工匠的工艺技术,为他们提供有当代市场价值、能增加实际收入的设计,用最少的基础工具及当地设备,配合当地的材料,以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促进当地人就业,设计产品不限于本地市场,甚至走入国际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印度国家设计学院已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利用设计介入传统工艺,解决传统工艺保存与原住民就业、提升生存质量,提升设计竞争力的典范。本项目的另一合作方澳大利亚斯威本大学近年来致力于澳洲原住民织物文化的保存与就业保障之间的设计研究课题,以设计介入的方式,应对澳洲原住民文化保存、澳洲文化多样性的问题。总体而言,国内有关设计介入蓝染工艺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初级阶段,研究多停留在工艺、种类及历史的梳理,对其背后文化价值的研究,基本也停留在民族学和美学意义上的研讨。存在着视角单一、研究的辐射性不强、缺乏产业性的关注和国际视野等方面的不足。印度的经验对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研究样本和产业化实践的宝贵经验。

二、结论

不同于一般性传统手工艺的技术、美学及文化涵义的研究,新的视点在于:通过设计及设计管理介入,探讨设计组织与传统工艺的联合机制,利用简单工具与当地物产,解决传统手工艺保存与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并使之成为新的设计生产力的组织模式的研究。尤其是在跨文化的语境中,对照和研究中国乡村经济中手工艺的现实,尝试在中国当代经济可持续发展概念下,寻找新的设计援助乡村的具体模式,为中国亿万农民找寻新的工作出路。我们相信,既然这一手工艺传统曾是他们祖祖辈辈安身立命之所在,那么在今天,手工的价值、手工艺传统依然可以成为他们重返故乡、提升生活质量、获得尊严的生存工具。

作者:杭海 贺阳 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第6篇

[关键词]吉林省 传统工艺美术 文化传承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J02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075-02

吉林艺术学院组成了一个以工艺美术骨干教师和在校研究生为主要成员的普查小组,对吉林省工艺美术行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在一年的时间里,采访了一百多家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企业和行业内的从业人员,其中省内著名工艺美术专家35位,得到了一份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吉林省工艺美术行业的普查报告。

一、吉林省传统工艺美术行业普查情况概述

(一)从品种方面

在全国工艺美术普查11大类产品中,吉林省占9大类:雕塑工艺、金属工艺、花画工艺、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工艺、抽纱刺绣、地毯和挂毯工艺、珠宝首饰工艺、民间工艺、美术陶瓷。其中发展比较好的产品有松花湖浪木、根雕艺术、舒兰皮影、满族剪纸、玩偶、易拉罐立体工艺画、松花石砚、微雕艺术、圣诞礼品、羽毛鸟等,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品,基本上能够满足国内外的市场需求。珠宝首饰加工行业比较薄弱,其原因是本地区贵金属产量比较少。由于漆器工艺产品的原材料离吉林地区比较远,并且油漆工艺本身比较复杂,漆艺产品在本地区没有发展起来,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可喜的是,一些学校和单位在漆工艺方面在进行探索,如吉林艺术学院建立了一个漆工作室。烟花爆竹类产品在本地区不生产,主要由外地进口。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本地区烟花爆竹行业工作条件差,连续几次出现烟花爆竹爆炸事件,政府开始强制性管理,检查不合格的不允许生产,随后国家又出台了烟花爆竹的禁令,单纯做经营,主要由南方进口,吉林省地区经营烟花爆竹的大概有四十多家。

吉林省地区文化历史远远不及中原地区悠远,传统工艺美术在本地没有形成典型的工艺美术产品,很多工艺产品都是近代才兴起的。如:易拉罐立体工艺画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具有比较好的发展势头和市场前景;非有色金属制品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并在2000年到2004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鞋塑这种工艺形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没有形成产业,但是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

吉林省工艺美术产品大部分集中在吉林市,在这里有一批老的工艺美术设计人员,组建了吉林市工艺美术协会,定期组织活动,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氛围。

(二)从技艺方面

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传统工艺的技艺相传多是以家族和社会的方式为主,没有正规的工艺美术教育。

2.现代经济社会对传统艺术有很大的冲击。

3.有些身怀绝技的老艺人、工艺美术大师去世后带走了优秀的技艺,造成了人亡艺绝的可悲境地。

4.部分传统手工艺品虽然自身技艺精湛,但是其艺术价值满足不了现代人的生活需要,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导致很多艺术品市场需求很小。

(三)从稀有材料方面

某些工艺品需要稀有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的短缺,严重影响其发展。如松花湖浪木,松花湖浪木属于本地区特色稀有原材料。随着近年来浪木根雕艺术的发展,市场需求大,从事根雕艺术的艺术工作者越来越多,导致原材料的数量锐减,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这门艺术的发展。

(四)从人才等方面

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的人员文化水平不高,高级工艺美术大师1名,高级工艺美术师20名,从事传统手工艺的人员大专以上文化占总数的10%,高中以上占50%,高中以下占40%。虽然有些人员技艺超群,但是他们不能够形成理论或者书面的文字,因此导致技艺在传承的时候也非常困难。没有特色产业,也没有艺术流派。很多工艺美术大师都没有职称,只能称之为民间艺人,得不到国家的政策保护。

二、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状态分析

传统工艺行业萎缩,有些手工艺品种面临消亡或已经消亡,一部分手艺已经失传,许多技艺高超的工艺美术大师后继无人。在普查中,根据本地区特点,具体分析:

1.部分传统手工艺品虽然制作技艺精湛,但是其艺术价值满足不了现代人的生活需要,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有些手工艺产品只适合特定场合的装饰作用。这种情况就要求此类传统工艺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也要有创新,在设计中注入现代因素。

2.手工技艺相传一般是师徒相承,再加上“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保守思想,导致“人在艺在” “人去艺绝”的可忧境地。因此应该让传统手工艺普及,从小孩子做起。

3.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是产生危机现象的原因之一。一是生产工艺手段变了,生产效率变了;二是现代材料多样化。传统工艺的本身“危机”主要体现在能否批量制作,这也是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关于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在中国历史上,工艺美术作品往往多是收藏品,还不能称之为商品。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传统手工艺的现状不容乐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种不容乐观的现状呢?除了政府的扶持与抢救以及民众意识的提高,更多的是还需要依靠行业自身的努力,具体措施如下:

(一)树立正确的工艺美术发展观

工艺美术,既使是传统工艺美术,也必须创新,要面向市场和现代生活,才能向前发展,完全依靠被动的保护,而不去创新,是谈不上发展的。但是工艺美术创新不能从零开始,不能摒弃传统,一定要在吸取传统精华元素的前提下与时代风貌相结合,兼收并蓄创造出面对今天生活和市场的产品,发现人们的个性需求,满足个性需求,这才是今天工艺美术正确的发展观。

(二)传承的同时注重艺术形式和题材的创新

一些产品较多采用清朝繁缛纤细的装饰形式,依美学观评判,此类作品艺术成就并不高。所以创新一要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二要提高从艺人员的文化艺术素养,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水平。

传统工艺美术受历史传统及地方习俗的影响,自身艺术语言运用上的局限,都有各自长年沿习约定俗成的一些固定题材,因而形成了各地工艺美术品的特色。但是题材的运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平凡人物、植物、动物、风景、建筑以及传统的吉祥题材等都是今天工艺美术作品主题内容创新的源泉,还可以借鉴其他门类艺术之长,在不改变由于自身历史所形成的民族和地方风格特征为前提进行创新。

(三)材料与技术要吸收现代元素

工艺美术品的艺术形象和审美趣味是对各种材料进行专门的技术加工而实现的,因此新材料工艺的改进,也是工艺美术创新的一个主要方面,尤其是一些现代风格、批量生产的工艺品,更要不断地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新品种新花色的开发。我们提倡传承中国工艺美术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并不意味着工艺美术就一概排斥现代生产手段,因为工艺美术的所有品种,并不是非采用手工技艺制作不可,使用何种生产手段,一定要从具体产品出发。

(四)开辟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市场

工艺美术行业是一个产业,它面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去创新。工艺美术产业链中的每一个企业、每一项产品,都应该有前瞻性的、正确的市场定位:国内市场、海外市场;中老年消费群、年青人消费群;低价位门类、高价位品种;室内装饰品、旅游纪念品、礼品、收藏品……市场不同,消费对象不同,对工艺美术的品种类别、风格品位、材料质地、质量档次等也是各不相同,都必须得到市场消费者的认可。

第7篇

走向大众化的工艺文化

刚下飞机,我们就被东京成田机场航站通道上的广告牌吸引。

几十个青花瓷盘挂在一片黑底的墙上,浓醇的青色幽幽散发着历史的微光,旁边写着大大的“瓷器”二字。

再往前走,则是满墙的金箔,淡淡的射灯斜射在金箔上,富贵之气逼人而来,与之相配的工艺图上,一双沧桑的手轻轻挑起薄薄的金箔……

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首先展示给我们的不是国际大牌的商业广告,而是一幅接一幅堪为日本国粹的传统手工技艺和工艺品实物相结合的宣传,莳绘、金箔、竹艺、瓷器……精美而沉静、细致,无声地表达着这个国度对手工艺的尊崇。

这是一个对手工有多重视的国度。要在短短9天里了解日本工艺文化精髓,任重而道远。

第一站我们选择了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工艺馆。在日本,要想感受手工的历史,工艺类博物馆、美术馆、主题展览是必去场所。而这些场所的物品保存之完整,也让人叹为观止。

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是日本最早的国立美术馆,1977年专门增设工艺馆用于展示近现代工艺文化。走入林木葱茏的北之丸公园,工艺馆的红色砖瓦房子分外显眼,这里原是昔日天皇禁卫军营所,除了室内颇有历史感的木质地板和梁柱,看不出它已经有100年的历史。

恰逢馆内举办20世纪上半叶日本近代著名工艺家作品,其中包括日本民艺运动推动者、陶艺家河井宽次郎,近代日本漆工艺先驱六角紫水,全才艺术家北大路鲁山人,西阵织阵营著名的龙村美术织物会社创始人、染织家龙村平藏等人的作品。在日本近代工艺史上,这批工艺家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们曾掀起日本民艺美流,使大量各地民艺得以保护至今。陈旧的织物、陶器、漆器上面,记录着多少代人的工艺追求。据同行翻译介绍,日本有完善的公共美术馆事业体系,各类美术馆、博物馆星罗棋布,推动着艺术走向公众,是日本人了解本国工艺美术历史的重要途径。

进入江户下町传统工艺馆,迎面就是下町风土中培育并被代代继承的匠人技艺图片展示,题曰“不易流行”,耐人寻味。展馆收纳传统工艺品50种400多件,在艳丽羽子板(羽毛毽子拍)上、在形态丰富的印糕模里、在朴拙的印章刀痕间,分明能触摸到工艺人的生活情趣。

一场展览无疑一堂生动的实物历史课,从第一天开始,这样的展览不仅出现在专业场馆,还在高档商场。

5月10日一早去参观日本两年一届的传统工艺人形展,司机径直把我们拉到东京百年老商场三越百货门口,疑惑间瞥见楼层指示牌有“工艺层”,第26届传统工艺人形展正是在这里举办。进入会场发现,这里不仅有人形展,同期举行的还有叶松谷的茶陶展、杉村聪的漆艺展、江本幸二的石艺展……各种展览既独立又融合,以最日常、最便捷的方式向普罗大众传递工艺文化的魅力。这与机场的那一壁工艺广告如出一辙,表达着这个民族对工艺文化的态度。

建立在制度上的手工艺之国

中国是公认最具历史厚重感的国家之一,但随着现代商业大潮的冲刷,传统手工日渐式微。而从进入日本开始,却不断被这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背后隐现的蓬勃手工力量所震撼。

为什么日本的手工业没有被工业化磨蚀?不仅传统工艺保存良好,而且时尚手工蓬勃?

审视其手工艺的繁盛,不仅得益于一代一代的业界人士推动,更得益于政府在法律制度上的全面保障。我们在东京拜访的财团法人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协会(略称:传产协会)则是这一制度的产物。

传产协会搬入赤坂王子大厦不久,装修颇具时代感,临街一层是其附属的工艺品展示中心。传产协会依据《传统手工艺品产业振兴法》而设立,是振兴传统工艺品产业的核心机构。日本出台有系列传统文化保护法,如《文化财保护法》、《传统手工艺品产业振兴法》等,明令规定由国家保护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对工艺美术及相关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表现了日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爱护。

“传统工艺青山广场”的负责人宫本爱子引我们参观,据她介绍,目前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指定的传统工艺品有211种,这里集中展示了其中的110多种。不同门类的日本手工艺品像一席工艺盛宴同时呈现在面前,这让见识过无数精美工艺品的同行也兴奋不已。这些来自日本各地、不同工艺家之手的陶瓷器、漆器、铁器、桦艺、竹器、版画、织物……彼此之间有工艺的区别,也有千丝万缕的宗源关系,仅陶瓷类工艺品一类,就有数个展柜,囊括日本各个地区各个派系的不同产品,足以让我们久久地把玩与品鉴。这里不仅展示工艺品,推广传统工艺品知识,还销售工艺品,离开时,同行们大包小包带走不少好物件。

日本人十分珍视传统的手工业,经常举办工艺大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财产的认知作用和教育作用。类似集展览与销售的场馆在日本各地比比皆是,譬如大阪堺市的堺传统产业会馆。大阪堺市以刀具出名,被指定为“传统工艺品”,目前手工艺人用的刀几乎都出自市。在传统产业会馆里,有专门的“堺刀具博物馆”展示几千种不同刀具,仅剖鱼刀具就可以有好几十种,不同鱼种、鱼的不同部位,都对应使用不同的刀具,这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来参观和购买刀具的日本人。

传统工艺经历过漫长岁月,历来都是日本地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法律制度的角度建立保护与管理,为日本成为手工强国奠定了基础。

享受融入生命的技艺

“十三屋”手工梳子是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手工店,迄今已经270多年的历史,家传手艺从未间断。

造访这家传统老店是一个午后。恰逢天气骤变,刚刚还是艳阳转瞬便风起雨作,坐在店铺的窗边,看掌门人慢慢地磨一把木梳。掌门人年事已高,似乎不知道外面风雨变化,也不闻人来人往,只专注手中的那把木梳,仿佛活在另一个世界。老者的淡然、自信和满足,让我们一行人感叹不已。管理销售的儿子大约40岁,坐在一边整理订单,微笑着看我把玩那些手工磨制的木梳、发簪,并无多的言语。窗外风啸雨疾,屋内静谧祥和,只有锉刀磨过木头的细微咝咝声。这样一个下午,消磨在缓慢单调的手艺和淡淡的木香里,却是许久以来最难以忘怀的时光。

日本人有一种“职人”精神,即以自己在做的这件事为职业,甚至成为自己人格的一个寄托,引以为傲。手艺人享受到的,会不会更多一层艺术之美?在与工艺企业主、传统工艺士的拜访交流中,真实地感知着某种情怀与归宿。

花藤灯笼店在江户下町传统工艺馆附近,夹在众多的店铺里并不起眼,实则是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老铺子,其手工制作的江户手绘灯笼被指定为东京都传统工艺品。狭长的店铺里挂满了各类造型的手绘灯笼,以及特制的纸花环,两个年轻女孩坐在灯笼深处的榻榻米上,糊纸、描纹,神情专注,好半天都没换姿势。她们制作的灯笼主要用于店铺招牌、结婚祭祀饰品、庆典纪念日礼物等。尽管从预定到取货要等上一个月,仍有不少订单源源飞来。这条街上隐藏着无数这样的历史老店,譬如手工银器店、制作木札的文字细工工房,一代一代守着家传、守着技艺,在这条街上默默生长,不急不躁。

此行拜访的人中,土居年树先生年纪最长,75岁高龄仍担任着多个商业组合的重要职务。因父辈在70多年前开始陶瓷器生意,他即继承家业,并发展壮大工艺产业。老者为了我们的到访,提前做了发言稿,一丝不苟地介绍他见证的传统产业的兴衰现状。如今因为子不承父业、因为外来陶瓷冲击等原因,天神桥这个日本最长的商业街里陶瓷店铺也由以前的几百家逐渐萎缩,已不足100家。为此,土居年树颇为焦虑,想尽各种办法制造活动主题,以提升天神桥商店街的人气,让这些传统商业店铺长久维持下去。一个小时的交流中,老者虽银发苍苍、背已略驼,但一直笔挺站立,眼目有神。

和伞企业日吉屋是旧识(详细报道见2012年1期《中华手工》),其工房兼店铺位于京都一条安静的小巷,日本人一般上午十点才开门营业,店员九点过便开店迎接我们。楼下店铺、楼上作坊的方式,他们已经坚守了几代人,但并不影响日吉屋的产品走向全世界。企业当家人西堀耕太郎把我们带到距离店铺10分钟路程的家里,他家的客厅俨然第二个和伞展示厅,从天花板到墙壁到桌台,全部摆放着日吉屋的产品,有传统的和伞,也有用和伞技艺创新制作的灯罩系列。关于和伞的再度发展,西堀耕太郎制作了PPT资料,与我们进行经验分享。传统是有生命的,传统也必须经历发展与创新,关于传统手工技艺如何融入现代生活、手工企业如何有效而长久地经营等话题,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西堀耕太郎不讳言并不辉煌的年销售额,也不因为有现代生活系列产品而急于扩张。

一路上见到的许多人,不急不躁坚持着手中的技艺,更相信会一直这么做下去,会做很多很多年。这样的手工从业者,更多的是在享受吧,享受技艺带来的美好生活。

有质感的工艺 有趣味的生活

较之欧美,日本仍然是一个享受手工艺的国度。70年前,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如此说。

享受是一种境界。现今日本的工业文明如此发达,对手工的享受依然盛行。在很多场馆、很多店铺,我们可以看到大大小小各种手工体验项目。

静冈县的骏府匠宿位于日本东海道著名驿站丸子城,设有从江户时代传承下来的静冈传统产业及工艺品的展览馆,比较有特色的是各种工艺体验教室,最大的教室可以同时容纳100人。我们预约了手绢和染和竹木细工的体验项目。

和染是日本传统手工艺之一,教授技艺的老师非常年轻,折叠、捆扎、染色、漂洗……每个步骤都有严格的标准,老师会按部就班地控制每个步骤;竹木细工是制作木艺六角箱和竹艺花笼,复杂的制作步骤已经被材料包取代,我们只需要按照材料包里的提示,进行最后拼装、粘贴即可。这样的手工制作体验并不复杂,难的是日本人把复杂的事情标准化、精细化,让外行迅速享受到手作的成就感。这种手工体验项目在日本得以发扬,并催生了无数品类的材料包,引领了全球DIY热潮。

这些体验场馆是日本学校和家庭经常光顾的场所。在京都清水烧团地的陶瓷教室体验陶瓷制作工艺时,我们见到一群十三四岁的孩子在上陶艺课。跟老师简单交流得知,他们学校每周都会安排不同的手艺课,不仅在学校做,还要带到校外的专业体验场馆,让工艺文化学习和实际制作相结合。

与这种大规模体验场馆相补充的,是许多工艺作坊式体验馆。位于静冈县滨松市的静冈滤布是一家三代经营的工艺坊,爷爷辈曾经以打渔为生,因用和纸制作毛巾而获专利。祖孙三代守着这门专利,不仅制作成品毛巾、围巾、饰品等销售,还开设体验坊,接待一拨又一拨来自各地的体验者。颇有经营意识的是,他们把获得的各种奖励、给明星制作的舞台服装照片等张贴在墙,也把前来体验的客人拍摄下来放到他们的网站进行宣传。

制作奈良笔的传统工艺士(“传统工艺士”由日本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协会对技艺高超的传统工艺从业者认定的荣誉称号)田中千代美开设了游悠工房,不仅销售毛笔、其他工艺品,也对外提供奈良笔的制作体验。小小的店铺里铺了好几张桌子,安排我们20个人体验奈良笔的技艺。尽管我们要做的是毛笔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给毛笔头上胶定型。看似简单的工序,也不是人人都能得心应手。

按照法律规定,如果文化财产的持有者将自己的技艺密不传人,无论他的技术有多高,都不会被政府指定为“人间国宝”或“重要无形文化财产的持有人”。这无疑对无形文化财产的保护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日本对资源的珍惜、物尽其用的生活习惯,也让手工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喝水吃饭一样自然而然。

当消费艺术成为习惯

工艺文化的广为传播是否能真正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当我们走大阪心斋桥商业街的繁华中,这已经不是问题,大量传统手工品、现代手工品跻身现代工业商品之中,同样顾客满堂。

在心斋桥一家大型百货店里,无意间发现售卖手绘石头的柜台。现代手绘艺术流行甚广,这个柜台上的手绘作品却十分精妙,大多利用石头的天然纹理,以动物题材进行创作,让人爱不释手。旁边一个笑容可掬的日本人专门挪出位置,让我们尽情拍照,交流才知道他就是这组石头的作者西山英介。据百货公司服务台介绍,像这样的手工艺品柜台会经常临时增加,让各种工艺品进入普通消费者的生活。

随行翻译是在日本工作和生活了30多年的华裔老者,早已融入当地生活。据介绍,普通日本家庭都有消费工艺品的习惯,生活条件稍好的家庭更甚。这不能不提到日本在“传统工艺品”指定上的一个必备条件,即“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在很多大型综合商场,可以看到各种工艺精良的日用品,譬如漆艺类的碗、勺子、梳妆盒,金箔类的风铃、杯子、碗碟,竹木类的果篮、菜篮等,此类用品不是名家之作,但也不失精巧。

商业形态集中的商店街更是不乏独特的手工艺品专门店,譬如浅草寺前面的仲见世商业街,京都祗园小路,长达2.6公里的大阪天神桥商业街等,随处可见具有强烈日本风格的各类手工布包店、风吕敷专门店、筷子店、陶瓷店等。每个手工器物的背后都是踏实与心意,价格自然不菲,但这并不影响消费。

我们不远万里而来,在一枚雕刻发簪、一个漆艺碗碟、一套手工布包上摩挲把玩,体会更多的却是这个国度对工艺发自内心的尊敬与珍惜,这便是一个手工大国的态度。

考察感悟

这一路上,学什么,怎么学,一行20人,每天都有感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从各自的微博,摘录部分如下:

@石亮(天津迪鸥手工玩具有限公司总经理):现在我将它(箱根寄木细工神秘盒)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来鞭策自己。如果我的每件产品都能有如此精妙的设计,如此严丝合缝的做工……

@宁远(远远的阳光房创始人,《丰收》、《远远的村庄》作者,金话筒奖得主):走进江户下町传统工艺馆,墙上贴满了传统手工艺人的工作照片,中间这四个大字不知日本语的意思该怎么理解,我宁愿相信这是中文的表达:接受现实,又透着骄傲。手工不可

能流行,也不需要流行,但路途上并不孤单。

@王春华(杭州造府艺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震撼!东京机场的走廊上陈列着日本的国粹工艺:竹艺,瓷器,漆艺,金箔。灯箱上是工艺介绍,边上就是该工艺的实物,满版的,日本在行动上和细节上对传统工艺的重视和推广,令人感慨!

@陈萍(深圳市手工文化爱好者):这家位于京都清水寺附近的蓝染、草木染布店要和大家分享,店里所有的作品都是那么美,看得心里痒痒的,价格当然也不菲。

第8篇

关键词;平面设计 传统文化 融合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自身的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面设计作为发展的新产业,不仅可以有效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现阶段平面设计在我国得到全面的发展,取得较大的成效,但是在发展中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平面设计的深入发展,即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加入传统的文化,使得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这是因为,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可以实现对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国家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本文就目前我国平面设计市场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现状以及平面设计如何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做相关的分析,希望对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一、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平面设计在我国兴起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下,我国的平面设计领域已经取得较大的成效,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剖析平面设计的作品时不难发现,目前我国很多平面设计的作品很多还只是“复制”西方的作品,在理念设计方面缺乏自己的观点,使得作品没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在平面设计中融入本民族的特点,充分发挥本民族文化的优点,且符合本民族的审美特点,使我国平面设计在设计界中独树一帜。这么做的原因在于,平面设计与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发展,是继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渠道之一,也是我国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重要保证。但是在现实的平面设计文化作品中,由于受到商品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时代的不良影响,一些平面设计者在设计时,往往没有摆脱“全球化”设计风暴的影响,认为外来的文化才是“美”,忽视了本民族文化的美,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文化因素并没有过多的关注,甚至有的平面设计工作者没有本民族文化的概念,不管是ζ矫嫔杓剖谐〉姆⒄够故嵌怨家的发展都具有消极作用。以上都是阻碍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发展的原因。

二、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促进传统绘画与平面设计有机结合

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国家的发展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得到继承与发展,保障了我国文化市场的“有滋有味”。平面设计自20世纪发展以来作为一个新事物给我国的文化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将其与我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共同发展已经成为文化市场发展的重要问题。这一现状的存在要求平面设计在创作时,必须重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作用,因为绘画作为我国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古典的文化特征,其寓意也较为深刻,不管是人物、植物还是风景,都具有浓厚的意境,在画家的笔下都可以吸引观众的目光。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设计所需要的元素在传统绘画中进行选取,不仅可以丰富自己设计的内容,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设计的价值所在。针对目前一些设计师在设计中虽然采用了传统绘画作为设计的辅助物,但只是处于表层因素,并没有深入了解绘画的意境,设计难以达到要求,因此要求设计师不仅需要将传统绘画元素用到平面设计中,而且要挖掘传统绘画中的精髓,掌握传统绘画元素的特性,再将之用到平面设计中,做到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促进平面设计的发展。

(二)平面设计中传统工艺的合理渗透

传统工艺指的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全部来自于天然材料,制作出来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传统工艺在年代上较为久远,不仅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而且还具有完整的工艺流程,是我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载体。传统工艺形式多样,最常见的有剪纸、雕刻、印刷以及织染等。在社会的发展推动下,传统的工艺品也在逐渐变化,较以往而言,更加具有独特性,在制作方法、外在表现以及深刻的内涵方面都可以给平面设计师带来灵感,有利于平面设计创作,但是要求设计师在采用元素时,要能够做到对传统工艺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合理运用,也要对传统工艺的艺术构造有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设计作品的质量。

第9篇

花丝镶嵌工艺是金银工艺中的精细工艺,在古时,也被称为金银细金工艺。它是“花丝”和“镶嵌”两种金属制作工艺的合称,通常使用金、银等贵金属,以及各种天然的名责宝石为材料,经造型、纹样设计和工艺加工制作成精致的首饰及装饰艺术品。其精致、细腻且华丽的古老工艺特色代表了传统工艺与时尚珠宝文化的巅峰境界。

然而,这项珍贵传统的首饰制作工艺,正面临市场经济的无形压力和技师人才不断流失的尴尬局面。现今正是中国现代首饰设计崛起与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紧随当代首饰的发展趋势,笔者针对花丝工艺这一古老技艺展开研究,对花丝工艺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探讨。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析传统花丝首饰的设计手法和表现方式,在现代首饰的设计技法上寻找突破,解析现代首饰艺术下形式美与材质多样性对花丝工艺的影响,试图从首饰设计的立体造型、材质运用、工艺手法和意境传达等方面寻求突破点,结合现代首饰设计手法和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精神需求,找到全新的表现形式,让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辉,从而推动我国现代首饰设计领域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

花丝工艺 当代首饰设计 创新 材料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082-03

第1章 花丝工艺的历史沿与发展现状

“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这,便是传说中的花丝镶嵌工艺。

花丝镶嵌工艺是中国传统金银器的制作技艺,又称金银细金工艺。它是“花丝”和“镶嵌”两种金属制作工艺的合称,花丝选用金、银、铜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编制、堆垒等传统技法,把贵金属丝编织成型,再用挫、锼、锤、闷、打、崩。镶嵌则是将贵金属片做成托和爪子形凹槽,最后镶以珍珠、宝石或翡翠,制成华贵无双的冠戴或珠宝首饰。其用料珍奇,制作技艺繁复,造型优美,品种繁多,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历史上花丝镶嵌一直只是皇家御用之物,是我国传统的宫廷艺术。

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花丝镶嵌工艺早在商代就有雏形,春秋战国时期,匠师们制作出了细如发丝的金银丝,将其嵌入青铜器之上,俗称“金银错”、还有唐代的“金银平脱”,这就是花丝工艺的萌芽。

花丝工艺的发展初期,是从商代到汉代初年。西汉已见金细工的成品,较多地则出现在东汉时期。唐代金银匠人对外来的金银制品,主要是萨珊波斯和粟特金银制品的有益成分加以吸收消化,并融入本土原有工艺和风格,从而创造了崭新的唐代金银细金工艺风貌。宋代与雍容大气的唐代不同,他的金银细金工艺的整体风格是清秀细腻的。

明代的工艺美术更加繁荣兴盛,工艺方法齐全,技艺纯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面貌。明皇帝朱翊钓,花费白银800万两兴建了十三陵之“定陵”地下宫殿,其中就有在细金工艺中,技巧堪称登峰造极的“万历皇帝翼善金冠”及“后妃凤冠和首饰”。(见图2-1、2)无论是造型、纹样,装饰性都很强。工艺在每一个时代的艺术特色与其工艺手法都是紧密相连的,明代这种纤巧通透的审美倾向,使得花丝工艺在当时发挥得淋漓尽致。

清代在明代宫廷工艺的基础上,成立“造办局”,这一时期的金银细金工艺更加精巧。清代首饰的造型和纹样也变化很大,已全无古之意,造型倾向于写实、纹饰则以繁密瑰丽为代表特征,格调高雅,富丽堂皇。

传统的花丝工艺发展于宫廷,历来一直为皇家御用,其工艺流程繁多,做工细致精美,不能批量生产,只能手工打造,早期应用于首饰中的特点表现为其工艺特点、表现内容和造型手法等趋于传统保守,设计元素也多为自然界的花草鱼鸟和传统纹样。从设计的角度上来看,形式风格比较单一。各种原因综合,金银细金工艺已经出现严重的人才短缺,除了原有的传统纹饰与图案,少有推陈出并创作适合当代文化艺术背景的花丝饰品。

近几年来,国内有几家首饰公司对花丝工艺在现代首诗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翡翠珠宝品牌“昭仪翠屋”2010年正式推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工艺珠宝的高级定制业务。(见图2-5)潮宏基珠宝建立博物馆、开办花丝工作坊。(见图2-6)百泰首饰也推出了一系列现代花丝首饰。花丝镶嵌工艺品也一直是珠宝奢侈品的一种。当今市场,珠宝商和首饰设计师对花丝工艺的传承也大多停留在对经典工艺的复刻和高级定制,依然鲜有具有当代首饰设计表现特点的花丝作品出现。

第2章 花丝工艺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2.1 现代首饰艺术观念对花丝工艺的冲击

20世纪的艺术是简约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解构主义等各时期的艺术设计流派紧密融合的时代,设计手法也从简单的首饰设计装饰性开始向人与首饰的关系以及人的个性化转变。人们所关注的现代首饰的美已经由外部的装饰性逐渐转变为内在的意义和情感的表达。花丝镶嵌作为传统的首饰工艺,也面临着现代首饰艺术对其观念性的冲击。当面对古老的传统工艺时,人们起初会被其精湛繁复的造型和细节外表所吸引,但是崇尚简约个性的艺术风格,会让现代首饰设计再次夺得人们的青睐。而花丝纹样的单一性和不可变性,也使得他在装饰功能上不能长久得吸引更多更广泛的艺术审美者。其次,由于花丝工艺独特的金属性与造型,材料运用范围的局限性,使得其创作空间极小。各方面原因都阻碍了其在现代首饰艺术下的发展。

2.2 现代首饰设计对花丝工艺技法和造型的影响

首饰设计的过程是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审美与情感通过一定的构思转变成概念形态的过程。现代首饰设计的表现语言是多种多样的,平面、立体、点、线、面等,以及他们之间穿插综合的运用。

金银细金工艺,就其工艺本身已经具备了无可挑剔、炉火纯青的成熟技术,现代首饰设计师若是想从在创新工艺上找到突破并超越传统,恐怕并非易事。因此,在探索传统花丝工艺的技法与当代首饰设计的结合上,技法的创新是首要且最难的问题。然而花丝艺正是被这种严苛的技法体系锁住了手脚。工艺技法上,先来关注―下堪称登峰造极的明代“万历帝翼善金冠”,龙冠主体以金丝编制而成,采用多种工艺,以极细的金丝编结堆垒焊接而成,就其工艺方法而言,其松弛的结构、随意的造型、轻盈的质感很适于使用在当代首饰设计中,设计师在借鉴花丝工艺中的编织工艺基础上,还可以给予工艺技法以更大的自由度,是无限延伸,结合现代首饰设计工艺,简化传统工艺的同时丰富现代首饰艺术的表现形态。就如中央美术学院首饰工作室教师张凡所说:“工艺技法并非只是简单地炮制,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创新的过程,一件好的作品需要最恰当的工艺来表现。”造型艺术是一种静态艺术,对于首饰来说,造型则是首饰与人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在现代首饰的潮流下,应从现代首饰的风格特点出发,保留花丝工艺的基本技艺,尝试改变其传统造型,适当融入首饰设计最基本的的形态因素:点、线、面、体、来重新组合花丝工艺应用于现代首饰造型的呈现,从而形成抽象与具象、仿生与创造的首饰特点。

2.3 花丝工艺与现代首饰设计中常用材料的结合

如今,传统首饰材料的保值性特征以及慢慢褪去,艺术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首饰材料的触感、兴趣以及个性情感化的转变。随着更年轻一代的艺术消费者对个人情感和表达个性的强烈需求,现代首饰艺术中的材料运用已不再是单一的贵金属和珍贵宝石,已经开始向自由组合和综合多种材质搭配转变。设计师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定材料,设计理念可以通过材质语言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各种金属的搭配,还是纤维、玻璃、树脂、木料、陶瓷、皮革等新型的材料,生活中的物质材料都可以用作现代首饰的材料元素。花丝若想在纷繁个性的现代首饰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可以设想从丰富材料语言入手,将多种材料与花丝工艺常用的材料相结合。逐渐脱离只有贵金属和名贵宝石的材料局限,丰富花丝艺术的设计语言。

传统花丝工艺与其他综合材料的结合多体现在镶嵌工艺上,镶嵌就是把珠宝翠钻、精石美玉镶在花丝饰品上,材料单一,多为贵金属和名贵宝石。工艺美术师们也努力尝试采用象牙、木料等材料与花丝工艺结合。在当代首饰设计中,也有将金属花丝工艺与树脂材质相结合的首饰创作,将原始传统的花丝技艺用新型树脂材料封存起来,纤细柔弱的花丝得到“保护”,水晶树脂的晶莹剔透完美透射出花丝的空间层次和线面结合的工艺技巧,为花丝首饰展现各种首饰风格提供了可能。(见图2―1)还可以尝试将制好的花丝纹样嵌入结构较疏松的木质材料中,从而形成木纹肌理与金属花丝的质感对比,人为纹样与自然纹样的有机结合,来实现花丝工艺与木质材料的结合。

若想将综合材料与花丝工艺相结合,首先不能脱离制作花丝工艺本质的金属加工性质,在完全认知材料的真实性之后,合理运用每种材料的特性,不做华而不实的设计。

第3章 花丝工艺的传承

传统的花丝工艺承载着历史的印记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设计元素多以花鸟鱼虫为主要来源,写实手法出神入化,延续着其材料珍奇、工艺繁复的宫廷艺术特点,实在难以走入更广泛的艺术消费领域。材质上也过分单一,除了金银等贵金属,花丝饰品几乎别无他选,难于满足人们对首饰材料多样性的要求。而且金属丝又极易损坏,花丝首饰最终还会落到工艺品的地步,更别说在现代首饰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了。

其次,传统花丝工艺延续着手工作坊的模式,由于工艺流程的繁琐使之完全处于手动化阶段,对技师纯熟的技艺要求也使得花丝工艺的精髓很难被传承。

最后,花丝工艺属于宫廷艺术,无论从技巧还是材质等方面来说都是极其奢侈繁华的,由于其材质贵重,工艺精巧,使得花丝工艺品与首饰的价格昂贵,对花丝工艺的喜爱多为一些工艺品收藏者。这也为花丝工艺从“贵族”走向“大众”形成阻碍。再加上人们对首饰传统保值功能的重视,从而忽略了花工艺运用于当代首饰设计中的设计理念及情感表达。

第4章 花丝工艺的创新发展

传统花丝工艺,细致、精巧手工艺感强。工艺中繁杂缜密、工艺要求严格。而现代首饰的特点大多为简洁,代表了现代人对生活的态度。花丝工艺应在保留传统制作工艺的精髓下,选取简约现代主义的设计元素,从表现形式、设计材质和风格定位上产生新的衍变。在现代首饰制作技艺的基础上,融合传统极致的手工工艺,是当代珠宝设计师和珠宝商追求的风格。

4.1 现代首饰设计特点与传统花丝工艺的融合

在传统工艺上简化方面。瑞麒珠宝的“拉丝”工艺(见图4―1),就是在传统拉丝工艺基础上的升华与结晶,与传统拉丝工艺相比较,现代“拉丝”工艺具有线条清晰明朗,丝间密度均匀,疏密感适中、层次感强的特点,将拉丝工艺和精致批花两种工艺通过简单对比和融合,又为首饰在细节之处增加几分细腻和华美。这种新的工艺,结合现代首饰设计的简洁、纯粹的设计,也是当代首饰设计师对传统花丝的独特解读。现上海SANG尚坊首饰工作室设计总监李桑,通过研究传统花丝的设计风格和纹样,以及考察现仍存留此种工艺的区域(北京、湖南、贵州等),进而以花丝工艺为主导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当代首饰设计理念的吊坠、耳环、戒指等的饰品(见图4-2)。大量运用了花丝工艺中的填丝制作与苗族银饰的特殊纹样,整个设计简洁通透,不繁琐,细节之处也尽显了花丝的精细工艺。其制作难度并不大,却将花丝与现代首饰造型完美结合,展现了现代人艺术审美。

4.2 传统花丝设计从“形”的再创

“形”的方面,我们可以在借鉴宫廷工艺擅长表现的雍容华贵意蕴的特点之同时,在传统宫廷材料中提炼出具有当代审美的材料语言。中央美术学院首饰工作室教师,张凡的花丝系列作品《衍》(见图4-3),就是典型的突破了传统花丝的“形”,独创性地将金银细金原有的宫廷工艺拘泥严谨的编织手法及掐丝、焊接手法,革新为易于随意塑造、飘逸、简洁的结构及工艺手法。借鉴唐代首饰中,步摇所追求的随步随风而动,灵动的自然效果,细胞状编织花苞体与珍珠,可以随人随身舞动,颇具韵律。给予工艺技法以更大的自由度。很自然地将中国传统花丝工艺与当代设计理念相融合。作品在传统宫廷材料中提炼出具有当代审美的材料语言。化繁复宫廷语言为自然,流变于首饰本应具有的无限活力中,突破了传统花丝的造型特点,融合中国当代人随意之性与中国传统宫廷精琢之美。

4.3 传统花丝设计与现代首饰设计材料上的结合创新

传统花丝与现代首饰设计常用的材料相结合,是符合现代艺术设计方法所必然的创新方向,材料对于承载首饰设计的灵魂载体,已经成为首饰艺术表达的重要语言。设计师将金属花丝与现代首饰设计中的新型材质进行适当结合,从而产生不同材质之间色彩、肌理、质感的对比,为花丝首饰在材质表现上提供新的可能。

现代首饰设计中也出现了与树脂、木头等材料相结合的首饰创作。或将原始传统的花丝技艺用新型树脂材料封存起来,利用水晶树脂的晶莹剔透完美透射出花丝的空间层次和线面结合威将金属花丝与木料结合,将制好的花丝纹样嵌入结构较疏松的木质材料中,从而形成木纹肌理与金属花丝的质感对比,人为纹样与自然纹样的有机结合。

笔者还大胆尝试了传统花丝与陶瓷材料的结合。陶瓷首饰在现代首饰设计领域是一种特殊的新型首饰,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陶瓷材料与传统金银材料的结合将会给彼此都注入新的血液。

结论

第10篇

前言:旅游纪念品是游客在旅游目的地购买的,富有当地地域特色的、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的商品,它不是单纯的商品,而是浓缩了一个地方的风俗文化,沉淀着一次旅行的美好记忆的物品。旅游纪念品应具有文化含量高、独特、可收藏、便携等特点。旅游纪念品设计的成熟度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开发的优劣标准之一。凉山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地理资源,还有丰富的多种文化艺术资源。

凉山刺绣工艺是富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其工艺技法独特、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这里有“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甘洛彝族刺绣,有固守600年前屯垦文化的冕宁挑花绣品。

以凉山刺绣品为设计元素的旅游纪念品有着极大的开发潜力。同时,我们更提倡对旅游纪念品注入民间刺绣艺术元素,使旅游纪念品成为富于民间艺术特色的新载体,为凉山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推广打开新局面。

一. 凉山地区以刺绣为主的旅游纪念品的现状:

凉山以刺绣工艺为主的旅游纪念品开发还很不成熟,主要是彝族的传统服饰和一些布包、钱包、钥匙、手机挂饰之类。品种少,做工粗陋,缺少现代设计感。以布包为例,凉山旅游纪念品市场有一些貌似有一些少数民族特色的布包,但细看,全无本地的传统工艺特点,这些商品其实是从云南昆明、义乌等地批量生产出来的。现在,在西南各旅游地均有售这样产品设计雷同,制作工艺简单的“特色纪念品”,完全没有体现本地的文化艺术特色。或偶有本地制作彝族服装的小店制作类似的布包,也只是简单的用电脑机绣的传统图案做装饰,纹饰简单,配色过于传统,且用料劣质,很难激起游客的购买欲。总之,没有个性化,成为无差别化的商品,更失去了原生纯朴的美,这是凉山刺绣纪念品的现状。本人曾购买过一个这样的布包,在使用的第一天,不慎沾上一点水,黑布包的染料竟然脱落的一片狼籍,还污染了衣服。这样的商品如果要作为代表凉山特色的纪念品出售,只能是有损地区形象的,带给游客一段不愉快的回忆。

凉山地区的刺绣旅游纪念品经过多年的自发发展,形成以生产销售彝族服饰为主的模式。但是传统的彝族服饰皆长裙和宽大的上衣,不太适合日常穿着。游客一般在选购旅游商品时要考虑便携性和适应性,特别是服饰类,因为所带物品不多,最好能马上穿着为宜,而传统彝族服饰是不能适应这一要求的。所以,怎样取其精华,做一些改良也是亟待考虑的问题。

二. 富有地域特色的凉山传统刺绣品及工艺:

凉山地区是一个彝、汉、藏等少数民杂居的地区,各县都有颇具地方特色的传统绣品和特殊工艺,这些都是设计以刺绣为主的旅游纪念品丰富的资源和母题。彝族绣品工艺以服饰刺绣为代表,最有特色的当数“盘花绣”:选好有色布料,裁成细条,缝成灯芯状“瓣料”(彝语称“吉惹”),在所绣之处盘结花样,囤针固定,有较强的立体感,是一种装饰趣味独特的工艺。这和其它地区的用料是不一样的,在凉山以外的地区用盘花绣的带上都是用细线织就的带子来盘花,而凉山彝族则是用细布条缝合成圆筒状的带子,既有视觉上的平立体感的对比,又有装饰材质统一和谐感。其二应数“补花绣”,先在布料上褛出所饰纹样,然后用另一顔色布反衬在褛空部位,边上用锁边工艺挑锁。这种绣法常用于衣服的下摆,多做角隅纹时使用,纹样较大。我曾在一件民代初年的彝族贵族妇女的衣服上看到这样的绣法。大概褛空花饰很费时,现在较少看到这样的工艺了。用的最多和最常见的是“贴花绣”:将有色布按需要剪成长条,贴上锁边,另用有色布先剪成连续花边图案,贴在衣面上沿边挑锁。在凉山昭觉地区还有在衣服纹样上缀以银泡的绣法,非常华丽,富有特色。这些手工艺的制作是很费时间和需要技术的,所以现在以销售为目的彝族传统服饰很难再看到这些工艺了,挑花绣取而代之的是电脑机绣的纹样,盘花绣所用的“瓣料”也被光艳的化纤丝带所代替。贴花绣的经典锁边工艺也不见踪迹,都用缝纫机打的缝合线替代了。当然,本人不是一味反对机器化的现代生产方式,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制作日常穿着服饰,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要设计、生产体现彝族传统工艺的特色纪念品,这样做是不可取的,长期以往,我们的优秀手工艺就有失传的可能。

凉山冕宁县的挑花背带,素有“冕宁传统服饰文化名片”之称,黑底白花,简洁朴素,图案具有明显的明代图案的装饰样式。

会东、宁南一带的“瓜子背裙”也颇具特色,背裙也称背带,一般由母亲亲手缝制用于背小孩时用,其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先将两种顔色的布料(一般使用蓝和白色)剪成10厘米大的正方形,两种顔色正反缝合在一起,再通过折叠形成三角形,然后用折纸的手法反折,形成一个瓜子图案,四个瓜子又连续成一个较大的图案,中间留有反面的蓝色圆圈,蓝白相间,构成四方连续图案,有强烈的质感和立体感。

以上所举刺绣工艺,不过是从众多的刺绣工艺中撷取一二,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当代设计师,理应有保护、整理、延续民间传统艺术的责任。正如设计师叶宇轩在“快与慢”的设计交流会上讲到“帮助当地的原住民传承和延续技艺,但那些东西已经和我们的生活脱节了,没有人需要,我期望结合他们的工艺和我的创意能够让它们时尚又实用。”

三. 凉山刺绣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思路:

1.设计时应考虑产品的差别化和细化消费人群的特点和不同购买意愿。比如,完全使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彝族服装,是走向收藏的方向,产品定位高端,其用料和工艺一定要保持原法原味的方法,制作更应精良考究,打动高端收藏者。对于普通价位的富有彝族特色的服饰产品,完全可以考虑删繁就简的方式,保留制作工艺,缩小刺绣的面积,将图案制作在现代服装上,如t恤、披肩等。细分消费终端人群,并根据其审美特点做有针对性的设计。设计上的换位思考很重要,象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买一些可以互动的、能diy的便携纪念品回去,那么,我们在做刺绣旅游纪念品设计时可以从这一特点入手,设计合适的诸如能diy刺绣的手包、钥匙扣等。

2.将传统刺绣图案进行现代图案的再设计,以适合现代人的审美。再设计的方式主要有分解、重构、联想的方法。如叶宇轩将苗绣中几种不同的二方连续纹样按现代的构成方式进行了重构,几条饰带,把一个普通布包的立面分割成几个抽象的面,加上有写实的苗绣花饰作对比,整个设计传达出既现代又富有传统文化韵味。

第11篇

中国的工艺美术品曾在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曾经是衡量一个王朝繁荣与否的标杆。中国的工艺美术品在制作工艺上分着行当,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燕京八绝。今天我要谈的就是燕京八绝之一的花丝镶嵌工艺。花丝镶嵌是中国传统金银器的制作技艺,又称金银细金工艺,以花丝与镶嵌两种主要工艺为代表。金银器是历来为皇室享用的至尊极品,是财富的象征。由于用料珍奇,工艺繁复,历史上花丝镶嵌一直只是皇家御用之物,是我国传统奢侈品的工艺特色之一。近代考古发掘的商代墓葬中,出土有远在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4世纪的早期黄金制品,如黄金细丝和金片等。可知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先民已经熟练掌握了黄金工艺的制造技术。唐宋时期,金银器皿、首饰广泛流行,制作工艺日臻完备精湛。花丝镶嵌工艺在明清两朝步入鼎盛期。到1948年,北京花丝行业只剩170人,镶嵌行业只剩50人。2002年,北京花丝镶嵌厂宣告破产。直到近些年来,我国对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渐重视。经过专家论证,2007年,花丝镶嵌工艺列入市级重点保护项目,2008年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据北京市三级工艺美术大师据马佩坚的推测,目前北京仍在从事真正的花丝镶嵌工艺的,可能不足20人,这个行业的现状令人非常担忧。

一. 花丝镶嵌工艺的传承

花丝镶嵌行业目前扩大生产很困难,因为金银材料成本非常高。受市场需求不畅和产品创新不足、设计样式陈旧,还有做花丝镶嵌的大师渐渐年老,而我们这一代人知道花丝镶嵌工艺的已经微乎其微了,更别说是继承了,所以导致这门手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金作工坊总工艺师厉宝华说:”历史悠久、技法复杂、精美绝伦的花丝镶嵌工艺,是我们应该极尽所能去保护与传承的。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与回归,我们这代人责无旁贷。”

出身花丝镶嵌世家的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南志刚说,花丝镶嵌工艺是能琢磨一辈子的手艺。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传承花丝镶嵌工艺呢?时代不同,我们学习花丝镶嵌工艺的内容和方法也必然有所不同。我们传承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现在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首先应该对花丝镶嵌这门工艺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了解,掌握。手工艺的学习特别是花丝,不仅要美术功底,更要有耐心和毅力,这对我们这代年轻人来说是极大的挑战。我们必须把花丝镶嵌工艺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文化背景,制作流程,都要一一剖析透彻,并且熟练的掌握其最基本的工艺技术。这个过程肯定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更清楚、更全面的认识花丝镶嵌工艺的优缺点,然后进行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

其次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个三千多年前的工艺流传至今一定有他的可取之处,这就是我们要挖掘并且要传承下来的地方;但是发展到今天它几乎停滞不前,这其中一定有它的问题存在,并且我们还要找出导致它停滞不前的原因然后尽量摒弃或改善它。首先它停滞不前肯定是因为设计观念、设计手法都有落后于这个时代的地方,我们应该放弃这些不合时宜的设计思维和生产方式,把这项传统的手工艺与当今的设计方式、方法相结合,这样才会促进花丝镶嵌工艺的发展,也达到了传承花丝镶嵌工艺的目的。

最后应该传承花丝镶嵌最具特色,最核心的技艺。所谓花丝镶嵌工艺主要是有花丝和镶嵌两部分组成的。花丝工艺是拿金、银、铜等抽成细丝,以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镶嵌则是把金银薄片打成器皿,然后錾出图案,或用锼弓锼出图案,并镶嵌宝石而成。制作花丝镶嵌饰品,要经过制胎造型、花丝成型、烧焊、咬酸(酸洗)等程序后方成半成品,再烧蓝或镀金银,提亮。有时,还要再“镶宝”或“点翠”方能整体完成。花丝镶嵌的精髓在花丝,由一根根花丝成为一件完整的作品,要依靠堆、垒、编、织、掐、填、攒、焊工艺,而每种工艺细分起来又是千变万化。后期的镶嵌、点翠则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所以我们应该掌握的花丝镶嵌工艺的核心技艺就是花丝工艺的技法,这八种方法各怀绝技,运用得好坏决定着每件作品的质量档次。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技法才能更好地剖析和研究花丝镶嵌工艺,但是不能单单只掌握掌握花丝工艺,我们还得结合镶嵌和点翠技法这样才能更全面的了解花丝镶嵌工艺,只有全面了解了才能进行有效果的传承,以及促进花丝镶嵌工艺的发展。

二、花丝镶嵌工艺的创新

1.当代工艺美术大师对花丝镶嵌工艺的创新

20世纪80年代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经过不断的努力把卡克图工艺与中国花丝镶嵌工艺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开创了花丝镶嵌发展的新局面。(卡克图工艺是发明于中世纪西亚一项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技艺,其宫廷工艺的地位同样类似于我国的花丝镶嵌技艺。)

90年代北京工艺美术大师成功的开发了金银花丝嵌宝石人物摆件,用传统工艺语言表达了复杂的造型、情节场面和人物体态,人物面庞五官的塑造非常细致且秀美动人。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白静宜近年来,创造了一种独特工艺叫透空镶嵌,也叫无胎镶嵌。这种工艺能充分显示宝石的光彩,使之互相辉映,互相折射,使人感觉奇妙无穷。

2010年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程淑美把立体造型与传统花丝镶嵌技艺结合,并以人物见长,使传统花丝镶嵌行业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

四川成都60-70年代创造了用丝和片錾、填相同的材料和工艺,开发了一批造型别致、艺术风格新颖的产品并创造了填平花丝圆形造型的品种,使这一技艺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虽然这些大师们都做出了一些相应的创新,但是仍然不能扭转花丝镶嵌工艺停滞不前的局面,其原因是他们的创新主要是在原有的技艺上再添加一些别的传统技艺,或者只是改变或添加一种以前没有的造型。没有对花丝镶嵌工艺本身做出革新。

2、我们应该怎么样创新

花丝镶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几千年前流传下来的历史财富,它蓄积了不同历史时代的精髓,保留了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民族历史的真实写照,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从中可以动态地认识、了解历史.但是,目前花丝镶嵌工艺行业不景气,面临着绝迹的威胁,我们认为问题主要出在设计观念落后于时代,固步自封,不了解当代文化与市场需求.时代的发展导致功能、审美、生产、经营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设计观念也必然会发生改变.

首先我们应从花丝工艺的的花样丝构成着手,因为金、银、铜是制作花样丝的原材料。花样丝既是花丝镶嵌工艺的初成品,又是制作花丝工艺的基础材料之一。因此,花样丝种类的发展,是花丝产品创新的基础。目前常用的花样丝大概有二十种。分别有花丝、拱丝、竹节丝、螺丝、祥丝、蔓丝、垒丝、麦穗丝、小松丝、凤眼丝、麻花丝、小辫丝、套泡丝、拉泡丝、门洞丝、抿丝、赶珠丝、坡棱丝等等,花丝种类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产品需要进行千变万化,改变花样丝的造型,纹样,来时花丝镶嵌的产品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

其次除培养人才、恢复传统工艺和行业外,还有赖于对传统设备技术的更新与改造。花丝镶嵌工艺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行业,到20世纪90年代,60%~70%的工序仍然是手工操作,知道现在也只是达到了半机械化操作。时代的进步提高了生产力,却也改变了生产方式,传统的手工制作不再符合这个时代的生产节奏,花丝镶嵌工艺的机械化改造,可以使古老的工艺摆脱小生产的落后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和技术难度,所以传统工艺必须与先进技术设备相结合,这样才会显著提高产品的工艺质量,令新品种花式层出不穷。

然后要结合多种工艺设计制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进步加快了多元文化的并存与互动,这一新的现象又促使设计思维朝着多功能、多远化方向发展,所以我们也可把这种多元的设计思维用在对传统工艺的改造上。如,结合玉雕、景泰蓝、漆艺等工艺,在封建王朝金色是高贵地位的象征,所以花丝镶嵌的色调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可是在现在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色不再是人们所追求的,他们希望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所以花丝镶嵌工艺必须得结合其它工艺设计制作,比如面对现在年轻的群体,才用花丝镶嵌工艺和景泰蓝结合,就正好符合他们的审美需求。景泰蓝颜色鲜艳,色彩丰富,点缀在花丝工艺中,显得活泼而又不失优雅高贵。再例如面对中年以上的群体,采用花丝镶嵌和玉雕相结合,玉石质地细腻,性质柔和,温润素雅,再加上贵气的花丝镶嵌二者综合互补,恰到好处的给人一种沉稳而又不单调乏味的感觉。我们可以运用现代设计的理念采用多种形式结合,使花丝镶嵌工艺尽量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接下来就是充分运用科学新成果。工艺美术是艺术和科学结合的产儿。科学的进步,使得材料在不断的丰富,表现手法也在不断地发展。技术的边个,已由手工到机器而进入到电子计算机控制。我们必须掌握新技术并且运用到,花丝镶嵌工艺制作的各个方面。

再次题材的创新。传统的花丝镶嵌工艺主要是以吉样图案、八宝图案、龙凤图案及福、禄、寿字等传统图案为主。题材比较单一,我们可以转变思路把当今流行的一些元素或是自己原创一些图案作为花丝镶嵌的题材,让其更富有现代气息,更能为人们所接受。

最后创作载体的创新。传统的花丝镶嵌的创作载体主要以摆件、帝冠、凤冠等皇家用品为主,这也是花丝镶嵌工艺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必须在创作载体上进行更新使其更符合这个时代的需求。如可以朝首饰、包等方向发展。

四、结论

只有将花丝镶嵌工艺融入现代社会,将地域性融入国际性,让设计的观念与时俱进,才能将传统的技艺变为合时宜的现代手工艺。建立合理的设计思维,培养优秀传承新人,准确把握现代手工艺品的理念,本着振兴新花丝镶嵌工艺的原则,按现代化生产方式从事手工艺品的设计,这样才有可能使花丝镶嵌工艺在现代社会得到发展。

中国的花丝镶嵌工艺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技艺精湛,科学技术和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及影响遍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作为中华民族固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花丝镶嵌,既是弥足珍贵的科学遗产,又是技术基因的载体。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花丝镶嵌工艺的保护和继承发扬却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许多中国传统工艺一样,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花丝镶嵌这门古老的皇家工艺也面临着相当大的冲击,整个行业陷入难以适应,后继无人的窘迫处境。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保护这项国家的古老工艺,这不单单是为了保护这项工艺,更重要的是在保护国家几千年的历史,历史不能被遗忘,花丝镶嵌不该被我们这代人遗忘,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艺术不该被遗忘,我们应该致力于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让这一具有悠久历史和中国特色的宫廷工艺经典,重获生命力,以促进这一传统工艺能顺应市场趋势,与现代商业模式相结合、与国际流行元素相融汇、走向复兴之路。

参考文献

[1]向中华.金子的历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995.11-15

[2]扬之水.奢华之色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 2011.1

第12篇

关 键 词:民间工艺 保护 开发 工艺精品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特色民间工艺,就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这个角度上讲,保护本土民间工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海南民间工艺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如:椰雕、贝雕、蝴蝶画、工艺藤器、黎锦、苗绣等特色民间工艺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中华民族民间工艺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海南民间工艺的现状令人担忧

目前海南民间工艺的保护现状令人担忧,部分优秀民间工艺面临失传的境地。如黎锦,即海南黎族织锦的处境便如此。海南黎族的织锦工艺历史上主要靠黎族的民间家庭织绣业维持,但是受现代工业以及消费观念等因素的冲击,黎族家庭织绣业基本绝迹。海南黎族内部有五个支系,各个支系的黎锦在编织工艺、穿戴、图案等方面也有所不同。目前,除了相对发达地区支系的黎锦工艺得到较好保护和开发外,一些处于边远偏僻山区的支系的黎锦工艺,由于资金的紧缺和其他一些原因,随着掌握古老织锦工艺的民间艺人相继去世,而后继无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黎族织锦中的精华——龙被,因未能得到及时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其工艺已失传近百年。乐东大安黎族民间剪纸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早在我国明代,当地黎族同胞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在汉族民间艺人的指导下,民间剪纸艺术得到良好发展并流传开来。wWw.133229.Com这里的剪纸艺术自成一派,反映出黎族丰富的民俗文化:飞鸟走兽栩栩如生,春华秋实洋洋大观,织筒、狩猎、种山兰的幅幅画面粗犷中见清秀。大安黎族民间剪纸以其清新、质朴、淳厚的山野风格,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由于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因而剪纸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凝结并记录着黎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对研究黎族的民俗民风、生产生活等,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现也濒临失传……这种状况引起了关注海南民间工艺人士们普遍担忧。

二、保护和继承海南民间工艺的建议

在传统民间工艺的保护和继承方面,我们面临不少问题:有的民间工艺逐渐萎缩,甚至后继乏人,面临绝迹;现存的许多工艺产品制作粗糙、地方特色和时代感不够鲜明,缺少创意;民间工艺品研究、创作、制作、营销等方面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消费需求,等等。所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海南省民间工艺事业的健康发展。尽管有关部门为民间工艺的继承保护和繁荣发展做了不少工作,但这件事本身就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笔者通过调研国内外先进地区民间工艺保护情况,借鉴成功的经验,对海南民间工艺保护工作建议如下:

(1)成立民间工艺协会,发挥带头人作用。目前,各省几乎都成立了工艺美术协会、工艺美术学会,发挥着政府和企业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热忱为企业和行业服务,促进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繁荣工艺美术事业。协会开展对行业基本情况的调查,向政府部门提出制定行业规划、经济立法、经济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建议。协助制定行业标准,对行业检测、标准、信息等工作参与业务指导;共同推动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保护民间工艺的知识产权,为民间艺人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帮助,通过合法渠道推广应用实用技术,并保障他们通过技术有偿服务取得合法收入。因此,笔者认为,海南应尽快成立工艺美术协会,开展工作。

其次,成立工艺美术研究指导机构,凡热心帮助海南省发展工艺美术事业的学者、社会知名人士,聘请为专家组成员,为工艺美术事业出谋划策。协会和学会要在政府的支持下,研究民间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探索民间商品化、市场化规律;积极进行民间工艺的研究开发、保护抢救工作,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2)制定适应海南省民间工艺的特点保护规划。组织专业技术队伍 到各少数民族市县搜集、考证散落民间的传统工艺品,将资料整理编印成书。开展对民间工艺美术现状的普查工作,摸清家底。了解民间工艺创作和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重要的民间工艺人才及作品建立档案,建立起全面反映海南民间工艺基本面貌的档案资料数据库。按照“抢救、保护、整理、革新、生产、发展”的指导方针,用数年的时间,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民间工艺保护制度和体系,在全社会形成民间工艺的保护环境。要规划建立一批民间工艺保护工作的有效载体,如民间艺术资料馆、民间艺术研究机构、在学校开设民间工艺课程等,吸引社会大众的参与,使海南省优秀的民间工艺得到有效保护。

(3)创建海南民间工艺文库。对民间工艺分门别类进行实地调查和记录整理,重要的可以用影视、录像、摄影、录音等手段如实记录下来,为科学制定有关抢救保护措施提供真实的决策依据。同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逐步系统出版《海南民间工艺图录》《海南民间工艺荟萃》《海南民间工艺大师》《海南民间工艺遗产名录》等。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海南无形的、难以传承的民间工艺变为有形和可看的图片及录像,汇编出版,从而创建成海南民间工艺宝库,流传下去,永久保护。

(4)培养民间工艺人才。民间工艺人才是特殊的人才群体,要针对他们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要以宏观指导、政策引导为主,科学制定民间工艺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办法,有计划地将民间工艺人员纳入海南省人才的培养之列。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民间工艺人才,可以探索多种形式的表彰和奖励,鼓励他们创作更多的艺术精品,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尤其对身怀绝技的民间工艺大师,应列入各级政府保护名录,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充分发挥他们创新发展民间工艺的才能,从而使优秀民间工艺借助产品的载体得以复活,并通过市场的平台,流传国内外,让海南优秀的民间传统工艺不断发扬光大。

三、开发海南民间工艺的途径

1.打造品牌民间工艺产品,弘扬本土民间文化。海南的工艺品很早就进入市场流通,有的已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但总体上产业规模还不大,有影响的品牌产品还很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并且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和规模化的特点。所有的营销活动和市场价值都围绕品牌展开,拥有品牌就拥有市场,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市场价值,市场已经进入了“品牌时代”。因此,在创新体制、机制和做大企业产品的同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开发出更多为当代顾客所喜欢的民间工艺品牌。海南工艺品创造品牌时,对目标市场必须进行细分,通过市场研究,确定品牌能够进入目标市场的必要条件以及目标市场的需求性质、需求状况,集中的消费群、潜在的需求和利润增长的机会等。企业通过市场分析,找出品牌创造的基点和品牌发展的市场空间。

2.创作民间工艺精品,拓宽发展空间。在现代社会,传统民间艺术受到多元工艺的冲击,市场疲软。但当今蜚声海内外的女子十二乐坊,硬是通过艺术创新和现代包装的手法,把原来不太景气的中国传统民乐的市场从亚洲扩大到欧洲和美洲去了。原生态的民族歌舞《云南映象》,在国内外市场已开始走红。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对黎族文化进行了成功的挖掘,创作的人偶剧《鹿回头》、大型歌舞诗《达达瑟》在国内外引起轰动,足以证明精品文化艺术可以走出海南,走向世界。这些对海南的民间工艺的创作有所启发,海南的民间工艺在国内外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如海口地区一家民间工艺品生产企业,特别注重传统工艺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设计创作上下大力气,不断开发新产品,在质量上下工夫,生产精品,在包装设计方面做文章,在实用性上动脑筋,逐步形成民间工艺制作生产、包装运输、展览销售一条龙的工艺产业格局。他们近期用椰壳开发出有现代感艺术品位的装饰板、椰饰品、椰雕家具,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产品出口国外市场。由此可见,只要结合现代时尚,创作精品,海南的民间工艺就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以旅游为载体,开发民间工艺新产品。海南是旅游大省,旅游度假胜地已经形成。2007年,全省接待旅游过夜人数1845.51万人次,这为海南旅游工艺品的设计、开发奠定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笔者考查在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有几十家纪念品商店及商品一条街。 南山旅游纪念品品种繁多、形色多样。其中有金、银、玉、贝和木制的,琳琅满目地陈列在专卖店内,使人目不暇接。这些民俗小工艺品在经过工艺师的创意生产、精心加工之后,每件都成了高雅的精品,形成了具有南山标志性和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受到许多国内外游客和名人雅士的钟爱,销售量很大。因此要加大旅游工艺品市场开发的力度,可考虑策划将产品有市场前景的小工厂改造成较为现代的企业,适当武装先进设备。用新技术、新材料,创新设计生产出大批民族服装、织锦、壁挂和旅游纪念品等,扩充和提升旅游产品,加快民间工艺企业规模化发展。

结语

海南作为旅游大省,有着其深厚的工艺底蕴,这片土地也因此更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特有的工艺品位。加强海南民间工艺的保护与开发,既是对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努力发掘民间资源,大力发展民间工艺,振兴民间工艺,改善旅游环境,增强工艺氛围,推动旅游产业开发与地方经济的同步发展,将民间工艺打造成海南最亮丽的“文化名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