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17:22: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方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研究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相关论文进行检索和统计后发现,目前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为主题或篇名的研究数量增长迅速;二是研究范围越来越广泛和具体;三是研究与现实结合越来越紧密,研究成果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研究成果评述
(1)概念界定研究。①整体论。该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1]例如,罗洪铁在1999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究》中,将其内涵界定为“各个评估指标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构成的能够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指标整体”。②价值论。杨国辉定义为:“运用测量、统计、系统分析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等定性定量分析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参与者、现象、活动程序的价值判断过
程。” [2]③集合论。江乐园等认为其概念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所依据的标准和尺度、规定和准则,是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本质属性的因素集合,是经过层层分解直至具体可测、可操作的指标集合。” [3]④方法论。张玉海等人认为即“采用一定的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调查、总结和评定的工作,是以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完善的一种方法”。 [4]
(2)内容设计研究。对评估内容设计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以下五种代表性观点:①两指标说。江乐园认为主要包含达标性内容和水平性内容。[5]②三指标说。张耀灿、郑永廷等人主张将其内容分为三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状况评估、教育过程评估、教育效果评估。[6]
③四指标说。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7]认为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工作队伍、教育效果和思想道德素质四项指标。[8]
④五指标说。蔡海生等人认为从主体评估、客体评估、教育环境评估、实施过程评估、教育效果评估五个指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9]⑤六指标说。《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和《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指标体系包括5个定量化的一级指标和 1个定性化的一级指标 。[10]
(3)评估体系设计原则研究。评估体系设计原则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三原则说。建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应坚持科学性、整体性(全面性)、可测性(方向性)[11]②四原则说。江乐园等学者认为,要坚持时代性和导向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相对独立性和相容性、公平性和有效性;[12] 刘瑞平等人强调导向性、操作性、系统性、动态性原则。[13]③五原则说。即张岩提出的科学性、独立性、可测性、可比性、可接受性等基本原则。[14]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趋势。目前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存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①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范围和内容需要与时俱进。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科技的发展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不断复杂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范围和内容也应相应发生转变。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性质有待进一步明确。其性质是重政治还是重道德,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③评估的方法和技术需要进一步科学化。④评估价值研究有待加深。现实中,对于衡量评估价值的标准还未统一,评估结果是否可以被用来作为国家地区为高校拨款的依据,仍有待商榷。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杨国辉,孙梦云.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状况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03):57―59.
[3][5][12]江乐园.浅析高校院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中的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 173―174.
[4]张玉海,李田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探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02):39―44.
[6]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11]张耀灿.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7(07).
[8]邱柏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评估指标体系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11):17.
[9]蔡海生,邱隆云,陈家兴,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z1).
[10]宋渊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创新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13]刘瑞平,蒋传东,马,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检查评估体系探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关键词:法学专业;学生工作;模式
当前,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任务,对于高素质法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学生工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帮助法学专业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如何探索出一套针对当代法学专业学生特点、科学系统的专门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工作实际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从工作模式的总体方向、目标任务和基本操作框架等几个方面加以研究。
一、总体方向
高校法学专业学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应立足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生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总书记在2005年1月17日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纲领和指导方针。
其次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体现了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当代高校学生是21世纪社会的栋梁,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从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教育发展的必然,同时它也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不同的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由于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目的的不同。目前我国大学以前的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特别强调和突出对升学率的追求。而步入大学以后,他们面对的是需要改革创新精神、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知识经济社会和未来的工作实践,因此特别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目标任务
为向上述培养总体方向努力,需要在工作载体和教育方法上不断下工作,逐步形成一种知识学习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理论提升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多平台、多方式、程序合理、制度健全的法学专业学生工作模式。具体目标任务如下:
1、建立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的学生工作模式,提高学生自身思想品德修养,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
2、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法学学生工作培养模式,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的民主法制建设需要的专业性法律人才。
3、通过多平台多方式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法学学生工作培养模式,培养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型、复合型人才。
4、通过健全学生工作程序,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模式化,提高法学专业学生工作的管理和效率。
三、操作框架
工作模式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工作目标,对影响工作目标达成的诸要素科学组合,并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实践中形成的活动结构和操作方法的体系。法学专业学生工作模式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或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在实践中形成的关于学生具有法学专业特点的工作结构及其操作方法体系。
1、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道德观、价值观、责任感教育,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建立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的学工模式。建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生工作基本模式内容之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我们一贯强调的教育理念,但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以“智”育人。在实际的学生教育工作中,要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首要位置,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理念,改变传统学生工作中“堵”和“补”的生硬的后果教育模式为灵活有效的“提前教育”和“预防教育”,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掌握新的学生工作规律,拓宽学生工作领域和渠道要多从学生最关注的焦点问题入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采用疏导、民主讨论、学生参与等方法,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从而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生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建立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健全的学生素质培养的学生工作模式。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这也促动着法学教育的专门化、精英化、实践化。因而,植根实践、联系实践、了解实践、针对实践是法学教育的根本和关键。法律专业性、职业基础性、应用型人才模式是法学教育的主要方向。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把法学专业的学习和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教育具有直观性、感受性的特点。可以多组织学生开展专家学者、先进人物座谈会,组织参观、社会调查,教学实习、暑期三下乡、勤工助学、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在实践中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引导他们运用理论分析到实践中寻找疑惑不解的答案,使自己的价值认识与现实结合起来,从而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价值取向上,进一步提高分辩是非的能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3、通过打造三个平台、多个方法相结合的学生工作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是中国特色国情教育平台。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拓展专业视野,理性看待社会。培养学生树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专业理念。我国正处在向市场经济过渡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大转型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原有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激励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的追求,确立更高的价值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高等教育的责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立志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尚未稳定,又缺乏社会实践,没有经过艰苦和复杂的环境锻炼,看问题容易偏激、是非观念和信息鉴别能力较差,对形势和政策的理解容易产生偏差。他们的经验与阅历还不足以使他们在面对多样化的价值取向时作出正确的选择,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主导性价值观,其价值观念还时常随着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只有强化对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导向,才能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才观。将学生真正作为教育的主体,根据形势的需要和学生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努力做到课堂教学与宣传教育活动相结合,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理论讲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满足学生对知识广延性、开放型的需求。一是利用刊物、报纸、广播台、音像资料、宣传橱窗及现代信息网络等传媒手段进行教育创新,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强化教育的渗透性,形成教育的合力。
二是综合能力拓展平台。训练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做人处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求职就业能力。解决学生的成才和发展问题。综合素质拓展可以通过职业导航设计、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和强化社会认同四个基本环节,使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工作有形化、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在素质教育功能上的丰富性,有助于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由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两部分构成。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培养包括校园文化活动、社会调查、专题教育活动、文化名人报告、读书活动、发表学术论文、出版著作、申报专利和音乐、美术、艺术设计、文艺作品竞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包括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科和科技竞赛、参加技能培训、参加教师科学研究项目、科技发明与制作、独立申报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社团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设计性研究性试验项目和各种专业、技能等级(水平)证书。
三是就业引导和反馈平台。通过就业工作、毕业生反馈信息、用人单位的需求内容、社会发展的前瞻要求等,不断调整学生工作的具体内容。就业是大学生大学教育的终极结果,将成为大学生走入社会的关键一步,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咨询服务,收集和提供就业信息,探索与研究求职就业的技巧与规律,指导学生求职;并要积极开拓学生就业渠道,与用人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要对学校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了解毕业生的专业适用性和综合质量为调整学校学生培养目标及改革政策提供依据。
4、健全学校学生事务管理体系,工作程序模块化,是学生工作模式不可或缺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程序、学风建设推进程序、综合能力培养程序、学生就业工作(技能培训与服务)程序和突发事件应对程序等几个模块。立足为学生提供综合服务,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与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结合起来,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建立起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解决学生困难、方便学生办事、维护学生权益的“一站式”教育、管理、服务体系。从服务层面上构建一个优化育人环境的平台,建立“一站式”学生综合服务基地。
参考文献
[1]孙国祥.中国法学本科教育的矛盾性展开与破解[J].当代法学,2009(3)
[2]杨春福.法学教育的六对范畴[N].法制日报, 2007-11-4 (4).
[3]杨临宏.关于我国法学教育泛化问题的思考[A].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暨中国法学教育论坛论文集[C].
[4]王素辉. 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创新思考和措施[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03) .
[5]符启林,宋敏.广东法学教育的回顾与前瞻[J].太平洋学报, 2006, (7).
[6]霍宪丹.法学教育的一个基本前提[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6, (1).
[7]蔡小娟. 关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S1)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 困境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外部环境和教育对象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产生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消极应对的状况。“专业课认真听,选修课随便听,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想听”这几乎成了大学里一个公开的秘密。直面新形势下的新特点、新问题,从学生主体的课程价值取向的引领,课程内容的革新,民主教学与多元评价的保证,真、善、美统一的教师人格熏陶等方面入手,充分协调和发挥课堂教学的各种主要因素的良性互动,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积极上进、思维开启、乐于实践的良好氛围中高效地学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出教育的困境,提高实效性,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价值体系。斯普朗格认为,教育可以为教育者摄取种种文化价值,并使这些文化消化在人格生命中。个性的形成是不同的人追求不同价值行为的结果。这就足以说明课程蕴涵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对学生的意义之重大。正如“没有某种关于受教育的人的理想,就无法从事教育。”
现有课程过分强调国家与社会利益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要构建新的课程,就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价值观作为引领,从学生利益与国家、社会利益需要出发,进一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其价值是人的价值的重要表现。进一步说,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追求,实际上是对人自身价值的追求,两者相互关联,内在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的价值最充分实现,又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理想境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个性,使他们既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有强烈的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自由人和幸福人。
因此,构建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必须坚持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从学生需要出发,培养自由幸福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而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境。
(二)革新课程内容,力争做到三贴近
据调查,传统的教材与学生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相对薄弱。现有教材的内容没有很好地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思想发展实际,没能及时反映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更没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认识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而关注大学生作为人的本性需要,关注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与可能的内容、与学生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的内容才是学生可接受的、可发展性的德育教材。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弗洛姆强调,“人的生存状况中的需求”是构成人性的更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人的各种人格特征是在满足形成各种人格特征的需要的行为中逐渐形成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必须及时更新。
1.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要与时俱进,紧跟形势,密切联系现实社会发展的实际、改革开放的实际、学生思想动态的实际,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主题之中,将现实社会中大量丰富、具体、鲜活、生动的事例充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中来。对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某些负面现象,则要以的最新理论成果予以说明和合理解释,使学生心服口服,体现的理论魅力,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性和时代性。
2.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根据新课程新教材全国一本通的前提下,从本地资源实际与学生的实际出发,自主开发实践课程资源,弥补课程结构单一的局限。
3.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研究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并及时将自己及他人的新的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内容具有新鲜感、时代感。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给学生新的知识和新的信息,做到寓思想性于知识性之中,更好地吸引学生,增强教学效果。
(三)与时俱进,重构新的教学方法
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与时俱进,倡导新的教学方法,在实施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精神,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与主体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构自己的教学行为。
1.从强迫学习到引导自主学习。改变过去被动接受学习的现状,实施研究性教学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要多使用“为什么”、“怎样理解”、“表现在哪里”这样的语言,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头脑始终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要经常提出讨论题并给学生开列出阅读参考书单,要求学生在阅读图书资料的基础上做好发言准备,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意见,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将大家的思路统一到正确的观点上来;要多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明白自己想学什么或者想获得什么,发现自己潜能,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发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懂得自律是自己的责任。用自律代替纪律,在关心自己的时候也能关心他人,在民主自主的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成长。
2.从教材、教室走向现实生活世界。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特点,在进行课程教学的同时,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实际,从生活现象与生活逻辑出发,选择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分析现实热点问题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索研究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满足学习者对外界的渴求、好奇心和冲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体验,在社会实践中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 3.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电子、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高度发展,大量的现代教学媒体应运而生。而国内外大量历史图片、录像资料的公开,也给教学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教学素材,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给学生直观生动的图像资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大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说不清、道不尽的缺陷,起到提高教学质量和节省学时的双重效果。
(四)建立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元评价体系
学习评价方法对于一门学科的进步,并不比学科本身的作用小。但是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缺陷。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但量化并不等于科学,错误的精确比模糊更不准确,更不安全。狄尔泰说:“自然需要说明,而人需要理解。”单纯的、绝对的量的评价是无法对人说明与理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很难用简单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一个复杂的精神系统。要倡导多元评价方式,体现精确性与模糊性评价相结合,定量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等原则。
1.从评价客体来说,应面向每个学生的多元基本素质。突破对学生单纯认知评价。既要评价认知,更要注重评价个体的道德、责任、态度、情感、合作、价值观与审美观等方面内容。
2.从评价的载体看,应创生多元评价情境。根据评价的目的、性质、对象不同,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实际,利用课题研究与论文、辩论、情景测试、观察、对话、问卷、判断、课堂主题发言等开放性质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
3.从评价主体看,应构建多元支持性评价体系,改变老师一元评价的局面。依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事件与信息,通过老师、同学、自我等评价主体参与评价,共同激励、建构学生发展。
4.从评价手段看,应综合运用多元评价工具,改变单一的终结分数评定方法。可采用意见、建议、证书颁发、自我比较、综合评定等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完美人格
1.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智慧力量,它是精神品格的“真”。这种“真”,其本身就蕴涵着一种诱人的魅力,它是教师获取人格魅力的关键。具有这种“真”的品格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能做到教书育人。政治学科是涉及面很广的学科,除了本学科知识外,还要了解和掌握很多的交叉学科知识和不断更新的新理念、新知识与新信息。特别是在西方社会“西化”中国和信息时代的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的背景下,“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信息文化的获取、选择、判断能力。
2.善良慈爱和信任忠诚的品德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道德力量,它是精神品格的“善”。正是由于具有这种“善”的品格,才能以自己的真诚与正直去构筑学生的真诚与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的美好人性去描绘学生美好人性。在这点上,学生对教师会有更高的期望与期待。因此,这种力量的有无,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它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自己的工作作为一种职业,更要把它作为一种“爱”的事业;要有奉献精神、牺牲精神,自觉自愿担当起对学生从事政治思想与品德教育的责任和使命的精神。
3.信仰、进取与创新精神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精神品格的“美”。正是这种“美”的存在,才使教师的人格魅力永存。进取性精神品格的最重要标志,正是教师的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与自我提高;创新性精神品格的最重要标志是教师的创新素质,在教学中总是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和方法,他们总会超越他人和自我,不断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和育人途径,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课程的性质还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职业信仰,还要有坚定的专业信仰,更需要具有这种“美”的精神与美的意识。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真、善、美人格统一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率先垂范,成为追求崇高理想、道德、情操的榜样和楷模。要以自己过硬的专业学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影响学生,以崇高的政治素质和价值追求教育学生。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楷模作用,是走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困境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办法。
参考文献:
[1]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目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4]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2,(12).
[5]鲍东明.让我们了解一个真实的德育[N].中国教育报,2002,(2).
[6]许惠英.人格教育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7]崔新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J].人民教育,2004,(23).
[8]保尔·拉法格.回忆马克思恩格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关键词: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1―0035―02
一、传统形而上学思维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困境
1.高扬理性认知而遗忘生活世界
理性作为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范畴从古希腊至黑格尔一直是哲学家们关注与思考的主题。受理性主义思潮影响的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崇抽象的思维方式,并致力于将学生带入纯粹的知识世界和理性世界。通过将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纳入教条主义的体系设计而使教学活动单一僵化,忽视了教学生活的完整性、丰富性与多元性,脱离了变动不居的生活世界背景。只注重客观知识和理论知识传递的传统教学远离人的生活世界的真实生活体验,忽略了教育改善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提升人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旨归,教育与生活的分裂造成了受教育者人格的分裂,形成教育世界的脱离现实傀儡与生活世界的教育反叛者的双重异化。
2.主体单向度灌输与强制而缺少主体间的商谈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将传统形而上学的理性进一步被片面化为主体性哲学。“我思包含着我在”及“我在就是我思”确证了自我作为思维主体能动的活动不依赖于任何异己的东西而弘扬了人的主体性,从内在绝对想象领域的探知实现了对古代本体论形而上学的更新。主体性形而上学视阈中的作为主体的教师与作为客体的学生之间缺乏主体间性意义上的交流与对话,教师通过把学生变成灌输容器来证实自身存在的合理性,教育不再是知识探究过程而异化为存储行为。教师对学生的压迫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而只形成了依附权威的观念与思想。
3.工具理性的教学旨趣而缺乏交往理性的价值意蕴
“社会学之父”韦伯在分析资本主义文明是理性主义发展的结果时将理性区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工具理性作为形式理性意味着可计算性、效率和非人性;价值理性作为实质理性将可计算性理性及人的伦理、政治等价值需求一并包含在内。现代社会的人们基于生存压力不断追求效率而最终导致工具理性吞噬了价值理性,工具理性的弥漫产生了拜物教、人的自由的剥夺等异化现象,现代性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受工具理性引导的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注重学生理性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前途功利化的考量,忽视伦理道德、生活意义与价值的思考,“为知识而知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使学生忘却了生命本身意义而成为“单向度的人”。
二、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维的实质
1.回归生活世界
哈贝马斯在吸收当代优秀哲学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哲学范式更新,首先表现为生活世界的回归。生活世界是社会成员生存的共同的文化背景,遵循的是交往沟通逻辑,意在“使一切社会过程都进入合作解释过程的光圈”,“使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都具有人们可以谈论的透明性”,文化、社会、个性三要素构成了生活世界的结构。交往参与者按照共同储存的文化来理解世界;通过被称为合法秩序的社会调节成员关系,加强共同团结合作;通过个性来论断自己的同一性。文化再生产、社会的整合及个体社会化在交往行为中建构了社会符号意义层面,呈现为繁杂的意义关系网络,推进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2.开启语用学维度
现代哲学突出表现为语言哲学的兴起,语言哲学最早涌现的是语义分析学,即把语言格式化为命题形式,不考虑“说话者的言语情境、措辞及其语境、要求、对话角色和所持立场”。语义学使语言的自我关涉特征模糊不清,语言接受者无法轻易理解行为者意图而只能作大概推测。哈贝马斯区分了语言和言语从而创立了普遍语用学,他指出语言是为了形式表达而建立起来的规则系统,而言语是语言中使用句子的行动,在以言语来做事情,即“以言行事”。言说者所提的主张只有满足真实性、合法性、真诚性这样理想化的先决条件,交往参与者才能够就世界中的事物达成共识。
3.凸显交往理性
在对工具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哈贝马斯认为拯救迄今为止出现的错误的理性观的方法在于对理性重新定位,即从工具理性过渡到交往理性。交往理性是由康德的理论理性、实践理性、审美理性三者复合而成的,与交往行为及语言陈述要求的三种有效性即真实性、正确性与真诚性相一致。交往理性是交往行为者取得共识的前提与基础,重视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语言沟通的重要意义,相互交往的主体在不受强制的状态下克服个体主观观念,以主体间性意义的交流与沟通达至社会和谐与团结。
三、后形而上学思维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
1.面向生活世界的教学环境的创新
哈贝马斯的后形而上学思想启发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实现从书本教学范式向生活世界教学范式的转向。面向生活世界的思政课教学通过切身体验使受教育者明确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教学活动与社会生活的一体化使受教育者作为交往参与者借助于合法的秩序调整着他们与隶属的社会群体的成员关系,完善着自己作为社会人的本性并使整个社会达至团结。面向生活世界的思政课教学是基于“和而不同”的理念,通过承认与尊重多样性、差异性与个体独特性使受教育者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并能感受到作为个体人存在的价值与尊严。
2.对话交流基础上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创新
哈贝马斯基于主体间性并以语用学为维度构建的后形而上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创新有重要启发意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由主体―客体关系而转变为主体―主体关系,通过在彼此认可的规范下相关的话语的正确性与彼此能使自己的意向在为对方所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协调与和谐。后形而上学思维的思政课教学是主体双方不断进入相互内心思想世界并站在对方立场上相互尊重、承认与接纳达至对真、善、美的共认。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主体双方遵循普遍语用学旨趣,通过商谈沟通克服异议风险,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创新。
3.交往理性价值彰显中的教学旨归的创新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是在反对西方近代以来把理性片面理解为工具理性但又将其包摄于自身之中的。将人的理论理性、实践理性与审美理性相统一的包容特征使后形而上学思维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再单纯注重学生知识的增长与逻辑思维的训练,而注重智力、道德及美的体验全方位的提升。在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维度上关注人的内心世界,从而为受教育者提供丰富的精神蕴涵,使其成长为充满智慧、善恶分明与有着丰富美的体验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综上所述,受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影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于遗忘了生活世界、异化了受教育者及追求功利主义的教学旨归而陷入了困境。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充满辩证的张力及强大的思想解释力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提供了有意义的思考与启示,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走出困境引领了方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论者应关注与思考的新视阈。
[参考文献]
[1][德]于尔根・哈贝马斯著.洪佩郁,蔺青译.交往行动理论(第2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2]何瑞菲,陈世永.解读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3]陈树林.交往行为理论: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转变[J].北方论丛,2002(01).
相关热搜:教育 教育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前苏联而且对世界诸多国家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教育思想虽形成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今又观之,感慨甚多,看似“古老”的教育思想,纵观今日之中国教育,这些教育思想对改变中国教育现状存在的弊端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之所以有如此之说,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我国基础教育科学教育思想观念的严重缺失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所倡导的德育与智力教育,恰恰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重大漏洞,值得引起广大教育者和教育领导者的深思。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即是强调实行对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教育,其主要教育思想是让学生实施“自我教育”的同时,要实施多方面的教育,诸如:智育、德育、劳动教育等,在其教育理论中,他尤其把道德教育视为基础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强调培养学生的信念和理想,健全高尚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其次。他的理论还特别强调智育这一重要环节,智育即“智力的教育”,其对智育的诠释是反对把填鸭式的课堂教育作为唯一的教学活动,“唯智也”苏霍姆林斯基对智育的诠释是不仅仅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是强调更重要的教育过程,他的这一理论比同时代西方的“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都要站得高、看得远,也比‘传统教育论’研究得更透彻,理解得更全面。
他把智育具体拟定为四个方面;首先是通过传统教学使学生掌握、积累科学知识,这是智育的根本;其二是发展智力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的,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会抑制智力的发展,二者协调配合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力教育其三是培养智能。
即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发展智力、掌握知识和进行智力劳动所不可缺少的技能、技巧与本领,也就是培养从事脑力劳动所必要的手段和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要求培养的智能,既具有知识的成分,又具有智力的成分,还具有工具的性质培养智能这项任务,包含着全新的独创性的见解其四智育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一理论的实现有两个必须的渠道,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另一个是科学知识与真理的掌握。
基于此理论,观今日之中国基础教育现状,令人堪忧。
首先是学校教育存在商业化的问题,个别学校教育存在道德教育的缺失,其结果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唯利是图,寡情薄义的道德取向看似大学生人才云集,实质是缺失有用的真正人才,其后果是十多年的学校教育造成今曰就业艰难,缺少智力型,创造性的有用人才。
其次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对教育的投人,而学生的学习卷人了高成本的漩涡,基础教育良莠不齐,滋生了教育的腐败,无形地对学生道德观念及教育形成了不良影响,乍看基础教育并没有被产业化,而实质上却出现了严重的商业化倾向。
再者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严重失衡,城市与农村,学校与学校之间分三六九等,这些现象为教育腐败的生长提供了空间。
再者是基础义务教育面临的择校问题,看似平等,实则跟学生家长的权钱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关系,权钱决定了孩子能享受什么样的教育资源高校。虽不属于义务教育,但其招生意向在客观上影响和制约着基础教育的教学取向再次是应试教育成为了基础教育的主体,其道德、智力教育缺失,即使表面开设了这些课程,也只是停留在表象上,社会的各种不良现象、功利性的教育方式只会使学生正确的道德取向缺失、社会价值失落还有就是传统文化的缺失,媒体的引导从某些方面颠覆了学生的价值和道德取向,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承担起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的责任,并使之走向科学发展的正途。
综上所述,中国教育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局部存在商业化倾向,道德教育相对淡化,应试教育体系急待整改完善这些问题的出现其关键是思想文化的缺失长此以往,中国教育将出现令人担忧的恶性循环局面!
回归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笔者认为我国当前教育极待拯救的问题是道德伦理的实质性教育,从孩子的教育初端开始,从小就让孩子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苏霍姆林斯基所倡导的公民道德基础,亦即从小滋养其良好的道德习惯,进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从而树立坚定正确的道德信念,注重传统道德文化的学习,在德育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让学生认识美,在学生认识美的基础上培养美的情操、美的修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的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它决定了学生终身发展的方向,学性去影响学生的个性,意即以教生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取决于其育者自身的优秀去影响学生个性在青少年所受的教育,所以学生的发展与定型。
在教育中要形成公民必备的基本总之,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
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具有正确理论在今日中国之教育现状下,的修养和品质的学生应该是热爱值得诸位教育者深思,他为教学习、热爱劳动、不自私而且考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应该成虑别人的利益、富于同情心且具为我们广大教育者的崇拜图腾,有正义感。
其次是实施真正意义我们要呼唤摒弃利益至上的教上的智力教育,意即通过课堂教育回归学的方式使学生获得必须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发展智力,培毛毳教授,硕士毕业于湖养智能,进而形成科学的的世界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从湖南观,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师范大学朱咏北教授,中国音乐成为真正有能力的智者,而不是学院访问学者,从教二十余年。
如工厂复制般的平乏无能之人现任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再次要在教育过程实行劳动教育,钢琴教授,钢琴专业学科带头人,所谓劳动教育其宗旨是劳动过程湖南省钢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根专家库成员,曾任湖南省钢琴专据其兴趣爱好运用其智能,锻炼业委员会郴州分会会长。
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价值观教育 研究现状 述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112-02
当代大学生是整个社会中最富有朝气、最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群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然而,在我国高等院校内,无视生命、戕害生命、漠视生命价值的现象却屡见不鲜,不禁让人扼腕叹息。人们不禁发问:大学校园本是学生求知的殿堂,是国家培养社会栋梁的摇篮,如今为什么会成为埋葬生命的地方呢?这也让我们意识到,高校教育不能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积极乐观、向上进取的健康心态,要让大学生拥有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健全人格。
近些年来,生命价值观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在我国高校中悄然兴起。2003年湖北省专门组织召开了由全省81所高校党委书记参加的“防止高校学生自杀专题会议”。可以算是大陆地区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学生自杀为主题的专项大型会议。同年,高锦泉发表了《大学生生命教育初探》,也是大陆地区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专题论文。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公布实施表明,“进行生命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必将掀起新一轮热潮。所以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将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我国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现状
虽然我国的生命教育的起步相较于欧美及港台地区来说是比较晚的,但随着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已取得一定的理论成果。
从学术理论专著来看,我国大陆地区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的专著较少。通过检索发现,有如下专著:如2004年出版的冯建军著写的《生命与教育》、等著写的《生命的律动》、刘济良著写出版的《生命教育论》,2007年出版的顾海良著写的《生命教育大学生读本》,2009年出版的梅萍著写的《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等著作。
从学术期刊来看,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的检索,自2000年至今,以“生命教育”为关键字检索博硕论文共计90000余篇,以“生命价值观教育”为关键字的博硕论文共计1456篇,其中以“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为关键字的文章共有765篇,占总数的52.54%。
通过文献资料的汇总,发现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生命价值观的研究
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元问题”就是生命价值观,所有理论都是基于这一基本问题之上的,所以,对生命价值观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当前理论界关于生命价值观涵义的定义尚未统一,分别有以下几种:
张文远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 中提出,生命价值观即人作为生命主体对自己和社会作出影响的一种基本观念,它由生命的自我价值和生命的社会价值组成,是生命的自我价值和生命的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
梅萍等在《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 中指出,生命价值观是凝结了人们以往生活经验和生命实践的亲身感受,也反映了对当前生命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生命价值观具体表现为人对生命价值的理想信念和信仰,其支配并调节着人们的生命价值选择和生命价值的实践创造。
(二)关于生命价值观教育内涵的研究
在国内,有关于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内涵的研究还是相对比较模糊的,没有产生一致的理论认识。但基本都是以“加深大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知、树立良好生命价值意识、从而确立积极健康的生命价值观”为出发点。
任桂平在《守望生命――不可缺席的生命教育》中提出,生命价值观教育就是基于个人的生命和生活,在遵循生命和生活的规则的基础上,促进个体认识生命、追寻生命意义、实践生命价值的过程,最终使生命趋于真、善、美的完美境界。
朱虹在《浅谈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之生命价值观教育》中指出,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应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要引导人们对生死有一个科学的认知和健康的态度。第二,引导人们探求和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第三,引导学生向着全面而自由的方向发展。
(三)关于生命价值观教育目标层次的研究
教育的实际运行是需要具有一定目标指向的,并非杂乱无章、漫无边际的。不同的研究者对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目的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划分。
欧巧云在《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中提到,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认知生命、珍视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存技能,关注生活质量,实现生命价值。
廖桂芳在《生命与使命》中提到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的终极关怀和终极价值。书中认为可以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划分为:自然生命层面目标、社会生命层面目标、精神生命层面目标。这三个层面逐层递进、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共同指导着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实践。
(四)关于生命价值观教育方法和途径研究
学者们对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方法和途径问题的研究探讨,一般是从课程体系的设置、师资队伍的建设、教育环境的构建等几个方面着手探究的。
申迪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对策研究》 中,提出在以下四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首先在思想观念中认识到生命r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要在人文教育中树立生命价值观教育的观念,再次要在高校制度管理服务中落实生命价值观教育,最后在课程设置中注重生命价值观教育。
乔丽在《浅析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偏差及教育对策研究》 中提出的对策包括重塑教育理念,深化“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对高校教育的引领作用;制定生命价值观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在相关课程中渗透生命价值观;不断挖掘隐性教育资源,利用多种途径增加生命实践的机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培育先进朋辈群体,发挥其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二、我国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现状的简要评述
笔者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发现国内诸多学者已经开始重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研究总结,这不仅丰富了现有的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也为今后的研究打下了相当坚实的理论基础,但研究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不强,很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发挥作用。所以未来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化和拓展。
(一)加强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探究,清晰界定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涵是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最基础的理论问题之一,也是研究的逻辑起点,但就目前而言,生命价值观教育与生命教育研究相互重叠,相互之间的界定还不明确,而且,从两者的文献数量也可以看出,对生命教育的研究明显多于对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因此,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淞⒄确的生命价值观,提高生命质量,这是下一步研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对策探讨的整体架构与梳理
就目前的学术研究而言,缺乏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对策探讨的整体架构与梳理。在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学者提出的对策大多集中在几个问题上面,却很少有人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对策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与总结,以架构完整的对策体系和科学的教育模式。
(三)加强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实证研究
国内学者对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方法仍是以理论分析为主,缺乏实证分析。而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则将实证研究重点集中在对比实施效果上,这样不仅能够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也更有利于深层次资料的挖掘,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此外,国内学者的研究方法单一,缺乏系统化的提升,缺少科学的总结与凝练,致使研究深度和广度有限,实践对策都基于理论提出,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对具体的生命价值观教育缺乏科学的指导和促进。
参考文献:
[1]郑晓江.生命教育事业的回顾与前瞻[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2]张文远.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梅萍等.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欧巧云.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76.
[5]申迪.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6]乔丽.浅析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偏差及教育对策研究[D].东东北师范大学,2013.
[7]吴增强.生命教育的历史追寻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05(9).
[8]毕明生.儒家自我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道德教育的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9]叶华松.大学生生命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87.
[10]郑晓江,张名源.生命教育公民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1]李长虹.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高品位之校园文化,往往以其蕴藉深厚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内涵,潜藏着对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之双重动力功效。然而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却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需要从认识、指导、师生素质等诸多方面进行扶正和拔高,方可构建成高品位之和谐校园文化。
一、高职校园文化及其定位
1、校园文化定义
单从字面上看,“校园文化”是指校园内存在的文化现象和文化问题。校园作为限定语,既有学校这一特殊范围的指标,也有对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界定意义,即它涵盖了由学校主体组织、进行或完成的在校内或校外发生的一切活动。具体来说,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的校风、学风以及学校各种规章制度[1]。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构成要素也应该包括文化要素的五个方面:(1)精神要素。即学校在发展中形成的学校精神;价值观念是精神文化的核心。(2)起沟通、传承作用的表意性语言和符号——师生、员工构成的校园文化主体。(3)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规范体系——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形成的学校规章制度。(4)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校园文化生活形成的校园行为与人际关系。(5)物质产品——环境、设施构成的校园文化客体。
2、高职校园文化定位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在人才培养方向、专业定位、生源层次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校园文化除具有一般校园文化的共性外,还具有如下个性特征:(1)应用性。这是由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也是它的主要特征。 (2)职业选定性。高职教育是职业性教育,学生一进校,就选定了就业的方向,学生要根据所选职业的岗位要求,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规划、职业道德并掌握足够的专业技能。(3)特色性。高职院校要立足就要办出特色,要注重突出自己的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这些专业知识的渗透,使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4)行业指向性。高职院校要依托行业办学,高职校园文化也要随着社会、行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也是高职校园文化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5)文化地域性。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是在本地招生,生源地相对集中,学生大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文化背景,这也使得他们在文化交流上较为畅通,地域性文化风格明显。
二 、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它必须顺应社会文化的发展要求,构筑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2]。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现象。
1、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它代表着学校的基本价值观,是形成校园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基础,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设包括以下两个方面[3]:(1)办学理念。办学理念可以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每个学校都是在分析本校传统与现实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办学理念,高职学校更是如此。(2)办学精神。校园精神是由全校师生以及管理人员在具体的学习与工作中有意识地倡导与培育出来的精神风貌,要使校园精神成为一种共识,而且深入人心,并切实转化为学校每个成员的行动,还需要组织领导不断有意识的积极宣传、倡导和精心培育。
2、 物质文化建设
人们了解一个校园文化,首先接触到的是校园环境,比如学校有特色的建筑,雕塑等都是物质文化层面的,物质文化是传播校园文化的最好媒介之一,校园的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有校园标识,通常指校园名称,形象标志如校徽等,有着悠久文化的校园都有承载学校历史与使命的标识。其次是校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建筑风格等等,校园环境的建设常常渗透着学校的人文气质,切忌就物质文化建设大搞校园建设。在美化环境、装饰校容的设计和构建上,应当更多地体现本校特色,对于高职而言,可以引入企业文化,让学生在校园里体味到职业的氛围,在校园里感受到企业的气息。学校不一定有雄伟的楼宇,但必须有宽敞适用的实验、实训车间和教学工厂;不一定有名人字画,但企业文化、职业特色的标识应随处可见;不一定有固定的教室或课堂,但必须有先进的实验仪器和实训设备;不一定在图书馆有多少名人传记言情故事,但必须有最前沿的专业书籍和职业企业文化类报刊。
3、制度文化建设
大学校园制度文化引领并约束着大学校园成员的行为,使之与大学的精神理念相一致。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一般制度管理,也就是每所学校都会建立的学校管理制度,比如教学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招生制度等等,这些制度体现着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风格。二是特殊管理制度,比如学校社团管理制度,特殊的节日活动制度等,在工科大学里,一般要求严谨务实,文科学校则灵活一些。
三 、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和提炼的,校园文化建设应满足学生发展,注重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和扬弃,满足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是我国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教育类型和教育层次,快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不协调的因素,校园文化建设也不例外[4],这势必会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1、认识有待提高
校园文化也可理解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综合,而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学院领导必须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是一项系统的校园工程,应该作为战略任务纳入学校建设与发展规划。部分老师和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停留在较低层次,他们简单地将校园文化理解为学生的文化活动和校园自然景观建设,或校园文化建设只是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事,原因主要是没有真正理解校园文化的深刻内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自然景观建设和文体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开拓挖掘其中的精神文化,否则,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导向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为娱乐或消遣的活动是缺少文化底蕴和旺盛的生命力的。
2、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理论指导
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受办学时间条件所限,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很多高职院规模上去了,但是精神文化建设还相对落后,如果只有单纯的人员和资源整合,而忽略文化的提炼、升华,那么高职的校园文化只能停留在大学招牌的空架子上而无校园文化的实质内容。各校的校园文化由于历史积淀的原因,本来就有差别,又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理论指导,难免会出现特色不明显、层次不清晰的现象,全体师生对学院的奋斗目标、理想追求形成不了共识,师生就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工作学习积极性,而鲜明的特色真是校园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存有急于求成的心态。大学毕竟是历史积淀的产物,有学者形容其为时间的函数,时间越长,品位越高,特色更加明显,硬件建设固然重要,大学建设如没有文化建设做支撑的话,仅仅有一个偌大的校园和现代化的建筑不可能给予学生应有的感召力,没有文化的滋润和呵护,大学的品位和质量就难以显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的考虑、长远的规划,一旦确定,需要坚持不懈的持续下去,经过时间的锤炼,不断完善,在广大师生的头脑中形成并巩固下来,成为自觉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激励着学校组织及成员共同朝一个目标努力。
3、 师生主导作用有待加强
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浓郁丰厚的校园文化所渗透弥漫的精神氛围,需要依靠高校师生员工的整体努力。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既是校园文化知识传播者,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大学文化应根植于专业文化教学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能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强大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创新思维和完善自我人格。以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社会视野和学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求知欲与良好学风的形成,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使教与学双方都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过程。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校园文化的总结塑造,宣传倡导,还要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起到表率示范作用。 转贴于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生源原因,个体素质有较大差异,营造高职院校人文素养的校园文化氛围,将有利于高职人才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很大程度上靠习惯养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具有浓厚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是达到人文素养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创设民主的教育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帮助学生怡情养性。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完善素质考核机制,充分挖掘和施展学生的才能,创新培养,激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构建高品位高职校园文化的途径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应该结合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条件,探索积极、有效的途径。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科学合理地制订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5]。要树立环境育人的大教育观念,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做到党政齐抓,系部共管,师生共建,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使校园文化健康发展,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浸染中,形成健全的人格素质。其次,要着眼长远,规划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现实措施,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形成有鲜明特点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突出特色。
2、要突出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和基础作用
高职校园精神文化是精神文明和人文成果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的精神文明建设是通过学校校史资料的整理、编撰,提炼出学院自身发展的精神之魂,将学院精神作为自身发展的核心要素。对能传承、发扬学院精神的文化进行加工、升华,从而提炼出彰显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并把学习、诚信、合作、博爱、创新等作为优良的校风和办学风格。要通过回顾学院发展历程,展示辉煌成就,树立先进典型,弘扬优良传统。
3、完善制度、科学管理,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建立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塑造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院的制度文化以其导向性与规范性、稳定性与发展性、科学性与教育性的特征彰显学院文化。高职院校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在学生教育管理、教学管理、保障校内环境等方面都建立了较为完善和规范的规章制度,但是要克服重建立、轻落实的不良倾向。
4、利用网络文化的优势,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
在信息技术时代,我们要学会运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6]。首先,网络的交互性、快捷性和开放性,极大地拓展了校园文化主体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通过网络举办专题讲座、征文、论坛等新颖的活动,可以使文化传播空间加大,不再受场地、人数、时间的限制。网络文化赋予了个体充分的自由和创造力,进一步拓展了个体的自由活动空间。其次,网络文化开放性和隐匿性的特点,让不同的文化主体参与到感兴趣的问题中,为校园主体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最后,网络文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网络文化的共享特点,可使青年学生在电脑前畅游世界、博览群书,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增强其判断能力,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校带来全新的校园文化环境。
5、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精神
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的社团活动为广大学生课余活动和个人爱好提供了场所,成为大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舞台,也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活力,甚至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为此,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充分依托学生社团这块阵地,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精神。要通过广泛宣传和发动,引导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社团的建设中去,努力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格局;要鼓励专业教师深入学生指导社团建设,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创新社团形式,提升社团档次;要规范社团工作程序和工作制度,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
总之,面对新时期的形势和情况,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要积极探索改进工作的思路和措施,才能达到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我们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合高职大学生发展的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做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使校园文化良性发展,并充分发挥其功能。
参考文献
[1]于建波,张厚兰.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功能[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1).
[2]杨能山.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载体[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4).
[3]韩迎春,吴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基本理论研究评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
[4]王德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
中职教师的个人工作绩效在学生的学习中体现出来,因此做好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那么你们知道关于2021中职教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内容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2021中职教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模板,欢迎参阅。
中职教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一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算算自己也已经从事教师工作整整一学期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也从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变成了一个有着一点教学经验的教师了。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有了自己的人生追求!“教书育人、投身学术、淡薄名利”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将自己的爱好能和工作结合起来的人是幸福的人,而我就属于这一类人!今后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准了和教学水平,不断最求自己人生价值的化,实现教书育人和学术科研的人生理想。更好的做到教书育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培养优秀大学生的人生理想。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坚持每周的业务学习,在课余时间自己主动学习,学习研究学科方面的教学问题及该领域的新技术,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很好的传授给学生。
2、通过学习和实践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教学工作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
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校本教案,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二年级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并给学生多些实际社会问题。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多次听公开课,进一步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该专业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5、坚持听课,注意学习教研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认真听有经验老师的授课,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
6、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写教学反思,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因此我努力借鉴老教师的经验,并向他们请教有关教学的问题,弥补自己的不足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课前预习、课后提问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中培养了理解记忆思维方式。
总结这学期的教学情况,我认为自身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努力提高自己,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了解学生的心理,想学生之所想,及学生之所急。转变自己的观念,认真领会变化,好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明白变化。另外,在上好课的同时我还尽自己的可能在业余时间不遗余力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看读书、看报、互联网、电视??等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更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可以在上课的时候的心应收,从容面对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学期本人主要在扩充知识方面提高自己。
2、在学生学习方面多为学生提供便利。
严格要求学生,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尽量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采取各种方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积极补充新的学习资料,结合时代的发展引进新的学习资料,在互联网上找一些对学习有用的东西给学生学习。
3、注重沟通,以利于学生的轻松学习。
通过QQ和电子邮件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尽自己能力提供帮助。
5.自我评价;
对自己的这一个学期的工作要做一个评价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在这里我只想对自己这学期的工作给一个简单的评价;“用平常心面对生活、用上进心面对工作、用恒心面对事业”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我一定要以身边的前辈为榜样,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职教师!
总之,一学期以来,在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中职教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二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室领导下,在教务处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学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的积极配合支持下,职高教务处圆满完成了本年度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抓好开学准备工作,稳定教育教学秩序
1、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学工作需要,及时做好班主任聘任、授课教师调配和课程调整工作,确保学校按时开课。
2、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校领导不失时机地要求全体班主任和授课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树立“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放心”的教育理念,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探索与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教好书、育好人。
3、协同德育处和就业处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指导职业高中新生的始业教育,要求他们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抓好教学常规检查工作,精心组织常规教学活动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体,“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从学期开始,教务处坚持正常检查上课情况,做好检查记录,上、下学期检查教师备课笔记、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各_次。学校领导亲自参与常规检查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在学科教学检查中的地位和作用,让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参与到教学各个环节中来,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改进常规检查方法。积极组织校本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1、备课笔记检查情况:本年度上、下学期分别有_位和_位授课教师备课,从检查情况看,绝大多数教师的教案书写认真,环节完备,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案规范、完整,详案居多,且有提前量,如_、_等老师备课认真,环节齐,多数课有教学反思。
存在的问题有:个别同志教案过简,备课滞后于进度安排,无平时提问或测试成绩记载,极少数同还用打印教案;新教师需加强教案的规范。
2、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每学期对作业本与学生过程学分记录本进行检查,多数教师能做到及时布置批改作业、做好记录并有订正、大多数班主任都有周记的要求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等;
如_、_等老师批改中作文有评语,其他作业有订正等要求。存在的问题有:少数同志作业次数偏少,作业量偏轻,批改较粗糙。
3、教育教学情况: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中调整好心态,做学生的朋友,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师生关系处理满意度较高。
但有少数班级的同学对个别学科的教师不十分满意,譬如说,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课堂上精神不振,关爱学生不够,处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矛盾不够冷静,个别教师时有体罚学生行为,上课仍有接打手机现象。以上这些问题都应引起我们注意并加以改进。
4、期末考试、会考情况:教务处严格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在期末、会考考试前,组织召开动员会要求各备课组认真组织授课教师命题与制卷;
考试期间,绝大多数教师监考认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考后要求教师认真及时批阅试卷、统计分数和学分的评价,圆满完成了任务。
三、抓好教研、教改工作,推进新课程改革
1、公开课教学开展情况:按照学校的要求正常性地组织好公开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本学期_、_等老师各开出一节区公开课。
2、课程设置与改革情况:_年_月以来,根据教研室的文件精神,成功组织了语文、数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应用性能力测试,检查情况良好。
组织毕业班学生参加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的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中级率_%。本学期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了区有关竞赛活动,其中:由_老师辅导的_、_同学获区中职学生工具钳工比赛三等奖,由_老师辅导的_、_同学获区中职学生汽车基本技能二等奖、_、_同学获三等奖,目前专业课_、_老师积极辅导学生,备战下一场比赛。
3、骨干教师培训情况:为了提高师资水平,增强办学实力,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下,我校先后选派了_、_等_位教师参加了省级专业课教师培训。
4、教科研情况:_老师的《_》均获一等奖;
_老师的《_》均获二等奖;_老师的《_》、_老师的《_》、_老师的《_》、_老师的《_》均获三等奖。
5、其他方面活动开展情况:本年度学校一如既往,学校投资购入数控机床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学生工场实习环境,美术组开展了书画等比赛,体艺组组织蓝球和学生文艺汇演等活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教务处每学期初都认真做好学生基本信息的收集与输入工作,期末前认真做好学生学分结算输入及毕业生的验印工作。
学校成功承办与组织了本年度的区汽修大赛活动。
五、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除了前面提到的问题外,还存在下列主要问题:
1、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亟待加强,课堂教学理念需进一步更新,新课改研讨尚处于探索阶段,成果甚微。
2、一些教师对教改教研缺乏热心,单干户较多。
3、数控实训设备仍然不足,尽管目前学校添置了一些实训设备,但离专业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仍相差甚远。
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冷静思考,认真研究,强化内部管理,制定得力措施,力争在新的一年中工作有新的突破,新的起色。
中职教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三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算算自己也已经从事教师工作整整一学期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也从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变成了一个有着一点教学经验的教师了。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有了自己的人生追求!“教书育人、投身学术、淡薄名利”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将自己的爱好能和工作结合起来的人是幸福的人,而我就属于这一类人!今后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准了和教学水平,不断最求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教书育人和学术科研的人生理想。更好的做到教书育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培养优秀大学生的人生理想。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坚持每周的业务学习,在课余时间自己主动学习,学习研究学科方面的教学问题及该领域的新技术,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很好的传授给学生。
2、通过学习和实践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教学工作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
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校本教案,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_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并给学生多些实际社会问题。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多次听公开课,进一步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该专业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5、坚持听课,注意学习教研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本学年认真听有经验老师的授课,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
6、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写教学反思,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因此我努力借鉴老教师的经验,并向他们请教有关教学的问题,弥补自己的不足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课前预习、课后提问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中培养了理解记忆思维方式。
总结这学期的教学情况,我认为自身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努力提高自己,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了解学生的心理,想学生之所想,及学生之所急。转变自己的观念,认真领会变化,好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明白变化。另外,在上好课的同时我还尽自己的最大可能在业余时间不遗余力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看读书、看报、互联网、电视??等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更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可以在上课的时候的心应收,从容面对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学期本人主要在扩充知识方面提高自己。
2、在学生学习方面多为学生提供便利。
严格要求学生,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尽量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采取各种方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积极补充新的学习资料,结合时代的发展引进新的学习资料,在互联网上找一些对学习有用的东西给学生学习。
3、注重沟通,以利于学生的轻松学习。
通过QQ和电子邮件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尽自己最大能力提供帮助。
5.自我评价;
对自己的这一个学期的工作要做一个评价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在这里我只想对自己这学期的工作给一个简单的评价;“用平常心面对生活、用上进心面对工作、用恒心面对事业”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我一定要以身边的前辈为榜样,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职教师!
总之,一学期以来,在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中职教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四时光如梭,在忙忙碌碌中,学期已经过完了。的确,我们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忙碌着、辛苦着、奔波着同时也收获着,新的一学期也在寒假过后即将开始,我们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回顾上一学期的苦辣酸甜来激励和鞭策自己。现在我将这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政治学习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始终坚持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学习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服从领导安排,维护学校领导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守工作纪律,时刻记得关心集体,以校为家。
二、业务学习
为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学水平,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一方面,我不断地自学专业知识,使自己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我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把别人创造出来的现代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化地转化为自己所有。此外,我还认真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尽一切可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努力使自己向着优秀教师去发展。三、工作态度认真,对学生极端负责
我对后进学生的补课,(难啊,质量倒数就得下岗呀,头悬梁锥刺股精神当代还要得啊!弑师案充分已经说明了)更是不遗余力.力争使学生学得更扎实,更牢固。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迅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面,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同时,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并在平时和考试中都严格要求学生,有时达到了苛刻的程度,学生一开始啧有烦言,尽管如此,我并不因此而放松对他们的要求,为了把后进学生的成绩提上去,苦心孤诣,绞尽脑汁,想尽了一切办法.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对于不是本班的学生,我也采取了一视同仁的态度,一旦有其它班级学生提出要求,照样热情辅导,提供复习材料。
四、对待上级指定的任务,积极完成,速度快,质量好,不讲条件,不提要求。
任劳任怨,体现了一个人民教师良好的工作作风和道德风范。每当接到领导下达的任务,我总是不折不扣地完成,并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
五、班主任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及结合各科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老动、爱学习等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班干部是老师的左右手,所以我把培养得力的班干部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还常给班干部定时开会,了解他们工作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开展工作。使班干部能在同学中树立起威信,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
总之,我在工作上发扬了任劳任怨的精神,做到不计个人得失,以校为家,以教为本;对待同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并能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学生则爱护有加,但决不放松严格要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中职教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五一思想方面
20_年,是我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年,本人担任13幼师1班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带动影响下,本照“教育就是服务”的思想,廉洁自律,与时俱进,积极参加各类政治学习,端正思想,认清形势,时时处处维护学校形象,服从大局,团结协作,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新课改精神,不计个人得失,以高质量高标准对待自己的工作,遵照“不为失误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的原则,转变观念,兢兢业业,为人师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高水准的服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尽到自己的岗位职责,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业务方面
本人能够严格遵守学校的“备、讲、批、辅、考”制度,做到心中有制度,手中有行动。在备课方面,做到没一节课都“有备而来”用“预设打造精彩课堂”。本人能够深入钻研研教材,对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烂熟于心,设想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会出现哪些困难,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在学习借鉴名师教案的基础上,设计出富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全程。
上课时,本人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拘形式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重视积淀和熏陶,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凸显是用性。通过排演课本剧,开展辩论赛或者创设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情景,使她们在“玩中学,学中玩”,逐步提高她们的理论素养,为她们三年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奠定基础。在课堂上,本人能够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展示图片资料,链接相关影视片断以降低理解的难度。上个学期,学生一直对古诗词,文言文不感兴趣。这一学期,我让她们观看了《20_新年新诗会》的部分内容,使她们评品,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从而感受高雅艺术的魅力,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此后又在自己的班级开展朗诵会,使生通过诵读的过程中去理解,体会,感悟经典文学的不朽生命。课后,我能及时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再现其中的某个环节,总结成败得失,写出案例和教学反思,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课下布置作业,我能遵循“精讲精练”的原则,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总结,用评语与学生交流。
三学习方面
交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须有一江水,本人能够不断学习,坚持到图书室、阅览室借阅,阅读教育名著、期刊杂志,摘抄学习卡片,撰写教学札记、心得体会,也利能用网络视频坚持听课,并向本教研组老师虚心请教,积极交流,参与研讨。上课之余,本人能主动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学习,同时按要求往上传资料。在教学基本功的练习方面,本人也毫不含糊,坚持钢笔字,粉笔字练习,力求日渐长进。
四其它方面
1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参加连云港市教科所组织的职业教育论文评审活动。
2踊跃参与学校的文体活动,如“元旦”节跳绳比赛,歌唱比赛。
3严格按要求完成学校的临时性工作。
五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1专业知识不够宽泛,渊博,在课堂中不能做到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2.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在教学中仍然存在机械分析和被动灌输的现象,课堂模式化,缺少吸引力,没有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没有使她们把一些方法和技巧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3.心态浮躁,学习一些东西,总是浮于表面,没有真正内化吸收,转变为自身的教育技能。
4.深入学生不够,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使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在背书,交作业的时候钻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