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

时间:2023-08-21 17:22: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课堂导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

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导入;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293-01

语文在目前高中各学科的地位,虽然说分数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但在实际中学生却不是这样重视,认为学不学考的分数都差别不大。语文学科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是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 现在是新课程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又要还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所以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益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上课时如果有一个好的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上语文课。因为“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一、利用音乐导入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现在中学高中学生很爱听歌曲。所以我在教高中语文时,就利用学生爱音乐的特性,让他们先熟悉音乐,提起对课文的兴趣。如在教《鸿门宴》时,让学生听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音乐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教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就从学生喜爱歌星周杰伦的《兰亭序》入手,再加上作者有关的传说,学生一下子就对课文感兴趣了。教《孔雀东南飞》时,又让学生去找歌曲《孔雀东南飞》,学生提前对课文相关内容有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其实,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相当多的课文都有相对应的歌曲,这些歌学生也都听过,只要教师多加注意,就能作为很好的课堂导入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二、利用实物展示导入说明文讲解

例如,在《景泰蓝的制作》一文的学习重点是按景泰蓝的制作顺序,说明景泰蓝制作的特点。我是这样导入的,我双手抬着一个大约20厘米高的漂亮的景泰蓝瓶子,向学生讲:“我手中的瓶子是景泰蓝。景泰蓝是我国特有的价格不菲的传统工艺品之一,有的同学见过它,有的同学家里藏有它。如果请你为没有见过景泰蓝的同学介绍一下景泰蓝的制作情况,你将按怎样的顺序说明景泰蓝制作的特点呢?”同学们听后,马上吱吱喳喳地小声议论起来了,悄悄的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个导语,没有突出景泰蓝的漂亮,没有围着“我手中的物品是什么”绕来绕去,而以贴近学生实际的巧妙提问,直截了当突出《景泰蓝的制作》的学习重点。这样,既创设了积极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又把学习的聚焦点集中

三、利用与课文有关的影视作品导入

学生对影视还是很喜爱的,对于一些影视剧,多少也有接触过。所以我在教课文时,尽量把这些资源利用在教学上。如在教《荆轲刺秦王》时,让学生先去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学生一下子就能就说出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悲怆感情。在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前,我先让学生去查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我可利用徐志摩一生与三个女子的爱情故事导入,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诗歌中那种情感。

通过学生去了解这些电影,使学生对这一段历史先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涵,为什么在奥斯维辛会“没有”新闻。在上曹操的《短歌行》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横槊赋诗”的内容,放在教室电脑中,学生有时间去看。学生用五六分钟看完之后,我上课时进行讲解,学生明白了诗歌的内容,了解曹操的为人,同时也知道了诗作的背景,“短歌行”是低沉、忧伤的、用来吟唱的文体,而忧的正是人生短暂、求贤不得、功业未就。而真正的“志”是不能一统天下。这样就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了。用影视来导入,利用其中的片段、细节、画面,学生有感性认识,较直观,可以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第2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导入 引语启发 音乐入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19-02

魏书生说过:“一件事有一百种做法。”语文开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导入方式,下面就把我经常运用的几种导入方法公布于此,与广大同仁分享。

一、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老师通过巧妙的设疑,设置悬念,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所以,课堂上使用最多的就是导入法中的悬念设置法,让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如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便提问“同学们阅读了课文,那么有没有发现本课使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以此来设置悬念。又如在教学《诗经.氓》时,可说:“诗中的女子聪明贤惠,勤劳专一,那么她们究竟因为什么而被休弃的呢?”学生不免好奇,便会积极阅读,展开讨论,那么一堂课的基础也就打下了。

二、引语启发法

即引用伟人或名人的有关论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和探索。

如教《赤壁之战》时,先引用的有关论述,再引导学生回顾引语中已学过的《曹刿论战》的主旨:长勺之战之所以以弱胜强是因为战略防御的正确:写作方法:以对话方式详写战略决策,略写战争,逐步使学生认识到本文的题旨是:赤壁之战之所以取胜,也是因为主观指导的正确。这个导入语妙处在于:1.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2.了解了赤壁之战在中国战史上的地位、意义、影响;3.启发学生本课的学习重点有二:一是学习理解司马光对材料详略处理的方法和意图,二是传神的对话描写。为讲析课文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三、学生参与法

语文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探讨的问题。学生不参与课堂,务必导致懒于思考,懒于思考也必将导致语文素养难以提高。所以,我认为把一堂的课的开启之笔也大胆交由学生完成,也是一项可以实施的方案。比如,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由于许多学生并未读过《红楼梦》,而读进这篇文章必须要详细了解贾府的人物关系和所选内容前后情节,所以我便将这堂课的导入交由有能力的学生完成,让读过《红楼梦》的同学为我们讲解人物关系及大致情节。同学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声音,更具吸引力,他们也听得更专注,同时,还给了上台发言同学展示自我的机会,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音乐入境法

即以音乐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境界,加深对新课的认识和理解。

如教《念奴娇・赤壁怀古》,可利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开篇曲导入教学,最好是师生同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雄浑、悲壮的歌声中,群情激昂,注意力相当集中,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了苏词境界,被三国英雄感染,这时再欣赏苏词,学生会自然地联想到周瑜、诸葛亮等三国英雄风流倜傥、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建功立业的形象,也会自然地体会到苏轼的失意之恨,进而了解豪放派词风。这种导入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于一炉。

五、影视片断导入法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把影视片断引入课堂,把深奥抽象的道理浅显形象化。学生在欣赏精彩的场面的同时,感受了一遍文本的内容,之后,再去阅读文本,品味教师授课的内容,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无异对学生的再认识、再创造有了一个全新的层面。

我在讲《内蒙访古》一文时,选取了反映内蒙古大草原风光的几个片断:赛马、摔跤等进行剪辑拼接,以此吸引学生对内蒙古大草原的神往,然后带着学生去鉴赏文本内容,学生带着深厚的学习兴趣去解读这篇课文,劲头高涨,他们认为这一课比以往任何一课学到的东西都多。讲课时,我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讲鲁迅的《祝福》时,学生对鲁迅先生描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品读不到位,尤其是对祥林嫂死前的肖像描绘“……只有那眼睛间或一轮,还可以表明她是一个活物。”这个细节认识不清,眼睛怎样“间或一轮”?因而对祥林嫂在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下,已陷入极度的悲哀,内心的痛苦己无法表露,精神已完全麻木了这种现状也就体会不出来。为了再现这一经典细节,我便下载播放了反映祥林嫂生活的几个片断,让学生先从文本中找出相应的文字,闭上眼睛仔细揣摩祥林嫂这个形象可能呈现的样子,然后再欣赏这几个临死前的生活片断,对照自己的理解,学生对祥林嫂这个典型形象便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332-01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概述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与社会各行各业联系在了一起,而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以多媒体作为一种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为标志,已经逐渐成为当前社会教学的主要手段。通过多媒体来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有效地扩充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借助于多媒体的优势,可以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融入到信息化的声像、图片与音乐等三维空间当中,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的气氛,加深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信息技术的出现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果高中语文教师能够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多媒体的课堂中获益。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它既是一门知识型的学科,又是一门技能型的学科,因此,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来体现语文学科的双重特点,让语文学科的特点得到体现,也让多媒体技术促进高中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对传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以教材、黑板和粉笔为主要的教学工具。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普遍运用在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数字化的教学环境,这种信息化的手段丰富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不仅改变了教学的开展方式,而且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为高中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第二,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高中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课堂教学显得呆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一旦遇到较为抽象的知识,很多就无法理解。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丰富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手段,能够用更加生动形象和更加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第三,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宰和主导地位,学生是被动的学习接受者。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种课堂教学角色,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和角色地位,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要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目标, 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第四,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但教学效率低下,而且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运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有效地整合和提炼,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能够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对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大的作用。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首先,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让高中语文的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并非每一节语文课都需要多媒体手段,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尤其是合理安排与多媒体技术相关的教学内容,尽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研究的学习平台,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提高高中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下,语文教师要针对所讲授的内容,灵活地选择适合的多媒体手段,比如,在讲解《孔雀东南飞》之前,教师可以先采用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导入,激发学生内心的悲伤之情,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中情感的体验。当学生的情绪被带入导入的情境之中时,教师可以顺势将新学的内容迁移出来,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习新内容,这样就很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其次,运用信息技术使得高中语文的教学手段更加丰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丰富高中语文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方式,将高中语文的相关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有效地克服了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抽象、枯燥的缺点,为高中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有效扩充了高中语文的书本内容,拓宽的学生的视野和认识。例如,高中语文在教授《琵琶行》等古诗词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琵琶演奏以及诗词本身的内容有更为深刻和形象的理解,增强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最后,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加强高中语文教学研究。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高中语文的教学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编排、设计,改变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单一、直接的授课方式,将多媒体和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地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在讲授史铁生《我与地坛》时,可以先播放有关史铁生的记录片,让学生对史铁生的生平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其顽强不屈的精神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对地坛的由来、现状等进行解析,让同学对课文所涉及的关键知识有相对清晰的认知,提高学生对课文相关内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课文所蕴含的精神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的领悟,将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卜红丽.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D].鲁东大学.2009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1.前言

有效教学是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的产物,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新课程改革始,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先进理念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上都有所改观,情景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合作探究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但是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弊端仍旧没有完全剔除,导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仍存在低效或无效的问题,本文将就此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课堂教学的形式化严重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生又面临着严酷的高考,在高中教学中教师也片面重视语文知识的死记硬背,以便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对于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先进理念也是一知半解,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不能完整顺利的开展教学。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再到教师评价的开展上,生搬硬套新课程标准,不能从学校教学资源以及学生学习状况出发,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低效、课堂组织松散、课堂节奏失调。

2.2学生对新型教学模式的参与度不高

高中生的认知和思维逐渐走向成熟,已经具有了自己对事物固有的看法和理解,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学习课业负担比较重,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新型教学方法的优越性,鼓励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激情和兴趣。但是,根据对当前高中课堂教学的现状发现,学生尚未充分了解新型学习模式的重要性,参与度普遍不高,直接导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1】

3.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策略

3.1做好有效的教学准备

语文学科集基础性、知识性、工具性、人文性一体,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而言,语文教师付出的辛苦和汗水更多一些。要想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好有效的教学准备。认清阅读文本,做好对文本的取舍并对文本进行科学的定位。认清思考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怎样的切入点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3.2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使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语文教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明确活动的目标,例如开展文言文《离骚》的翻译活动,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将教学意图传达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反感和抗击心理。另外,还要注意课堂教学活动的强度,要从学生学习状态出发,制定合适的教学活动,适当的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探析,避免因活动强度过大导致课堂尴尬的现象发生。

3.3抓好有效的教学调控

让学生明确自身参与学习的责任是有效调控课堂教学的方法之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修养,用自身的学识和修养感染吸引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意识到自身作为学习主体的主人翁地位,并鼓励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此外,还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平等的参与课堂教学。

3.4重视有效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宏观上建构、细节上重视优化整个教学过程。例如《雷雨》一课的教学过程可以展示为一下几个程序:一、采用启发式教学、合作探讨交流,优化教学方式,理解《雷雨》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二、知识上教会学生理解戏剧的结构形式,情感上分析雷雨重点人物的心理变化;三、借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优化新课导入方式;四、师生共同参与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的抑扬顿挫,优化教学语言;五、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优化交流方式。【2】

3.5丰富有效的教学评价

语文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一元化评价方式,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接受反应,将策略性评价、技巧性评级以及艺术性评价相互穿插、综合运用,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全面的进行有效评价。另外,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也要因人而异,赏识性评价不等于一味的好评价,有效的评价最终还要落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上来。

4.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一方面要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语文教师要认清形势,积极开展有效的教学准备、教学活动、教学调控、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切实将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教育;情感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79-02

语文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课程,语文教学同样如此。高中语文教师更要使语文课堂充满激情与光彩,成为人们向往的乐园。那么高中语文教师要如何去做才能够如此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教的经验,认为要想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与活力,高中语文教师就要使语文教学具有味道,做到语文教学“五味俱全”。具体来说,高中语文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中语文教师要使语文教学融入“人文味”

语文教学首先必须要具有“人文味”,因为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人文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所谓人文教育就是指要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人文教育,那么必然会走向消亡。而语文学科恰好是人文精神滋养的沃土,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使语文教学融入“人文味”。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陶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运用教材中所包含的真善美去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形成美好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给学生铸造一种高尚的灵魂。

二、高中语文教师要为语文教学注入“人情味”

语文教学不能够离开情感而存在。语文课堂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场所,而教学的过程则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语文教材同样是作者情感的载体,语文学习的过程则是学生体验作者情感、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的过程,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为语文教学注入“人情味”。

在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饱含真情,充分发掘教材中包含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与作者的灵魂对话,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语文教师要把课堂作为与学生情感互动的场所,引领学生在饱含激情的课堂氛围中感悟情感的魅力。

三、高中语文教师要为语文教学植入“文学味”

语文教材中大多甄选文学类作品,而语文高考中文学类的试题也占据着极大的比例,可以说语文教学中文学类知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文学的重要性,要使语文教学具有“文学味”。使语文教学具有“文学味”对于语文教学非常重要,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的成绩,还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品味各种文学作品,通过对各种文学作品的赏析,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语言。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学作品所内含的意境美,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形成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多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使学生徜徉于文学的海洋,丰富学生的人生,使学生的人生多姿多彩。

四、高中语文教师要使语文教学具有“生活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由此不难看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不能够离开生活而独立存在,只有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由此观之,语文教师要使语文教育具有“生活味”。生活如水,无时无刻不在冲刷着我们的情感与灵魂。因此语文教师要把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反映实际的生活,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并能够学到新知。

高中语文教师要使语文教学具有“生活味”,就需要认真备课,尽力钻研教材,要能够把握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生活经验,并把这些结合起来创设课堂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各种资源,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各种能力。

五、高中语文教师要为语文教学导入“新闻味”

教学要能够体现时代的特征,要与时代同步,要能够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把教学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脱离时代的教学必然不会是成功的教学,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导入一些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新闻类内容,使语文教学具有“新闻味”。使语文教学具有“新闻味”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激情,激活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优良习惯,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模式;方法

让高中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水平,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学好语文,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素养是学生个人成长与成才的重要基础。高效课堂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速度会加快,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增长。当前的语文教学效率还不能满足高中学生的发展需求,加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发,是促进高中语文学科发展的必然经历。

一、优化教学目标,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

教学目标,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指示性作用。教学目标的科学化,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重点。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中,大部分教师一直专注于本学科知识的学习,没有将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造成教学目标的单一性。教师自身学习面不足以及跨学科意识的缺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效率。

要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建立起明确的跨学科意识,对自己的知识面进行有效扩展,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与内容。教师还需要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优化,从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以及发展水平出发,建立层次化的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与个别指导。为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给不同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引,会让学生增加语文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讲解《再别康桥》的时候,对于那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为学生建立明确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情感的语文学习目标。而对于那些语文学习基础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了解文章的行文特点,并根据文章内容与框架特点进行仿写的学习目标。不同的学习目标满足了不同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学生不再将就着学习,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快速提升。

二、关注时间规划,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

时间,是限制高中语文课堂活动的重要因素。高中语文课堂的时间为45分钟,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45分钟的课堂时间,才能使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得到更多有效的知识。对时间进行科学规划,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时间管理技巧,减少课堂中浪费时间问题产生的机率,关注课堂重点。在过去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讲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点,会夸夸其谈,没完没了地说起来,不仅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教学职责,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最大化地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

例如,在讲解《故都的秋》的时候,教师需要对课堂时间进行有效规划。利用五分钟进行课堂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十分钟,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找到相关阅读问题的答案。利用十分钟与学生核对答案,并对学生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解决。剩下的二十分钟,十五分钟细读与讲解,五分钟总结,布置作业。像这样,具有规划的课堂,才能成为高效的课堂。

三、创设教学环境,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学科的信息量较大,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才能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仅由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还受到学生自身情绪的影响。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条件。一个优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会减小高中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真正享受高中语文学习。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利用个人风格给学生带去不同的学习感受,利用幽默的语言,打造快乐的课堂,利用师生交流来打造一个亲密的课堂情感氛围。

例如,在讲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的时候,教师可以现身说法,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趣事,在讲故事的同时,将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投身于语文学习中。在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开一个故事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讲述一个自己与父母的趣事。课堂氛围会因为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而活跃起来,学生的心理负担也会因此而减少,学习效率会得到快速提高。

四、丰富教学方法,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

教学方法的丰富,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自主教学模式、小组协作学习模式等,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都有促进作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模式的变换,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新鲜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讲解《苏武传》的时候,考虑到文言文的难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教师可以将文言文的学习任务分成模块,比如找通假字、找同义字、翻译句子、研究写作手法等。让小组内每一位成员负责一块任务,完成任务之后进行小组讨论与分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长期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变换自己的任务形式,让每一位学生做多种任务,全面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活动,是进行知识传递的主要阵地。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接触到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个人思想,思维开放度会大大提高。一个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会尊重学生的学习追求,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致力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模式研究与应用,会使高中语文学科的发展前景更加明朗,推动当代高中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小霞.高中语文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D].延边大学,2011.

[2]孟学军.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7).

[3]黄婷.如何构建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J].知识经济,2013(11).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品位,有利于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笔者认为,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模式是无法达到上述教学目标的,只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树立起自己的自信心,才能彻底改变语文课堂的面貌。因此本文以教师为分析的切入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所谓被动学习就是人们常说的“要我学”的状态,这种心态指导下的学习信念是不坚定的,也是低效率的。因此要努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我要学”的信念来对待语文课堂的学习。而且主动学习更有利于学生静下心来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性学习可以为学生主动发展自己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学习,并寻找到一条个性化发展的道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高中语文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汲取经验,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并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传统的语文课堂基本上是语文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教师是课堂舞台的中心角色,而学生只能成为舞台下的观众或听众。这种教学模式长时间就会造成学生慵懒的学习态度,学生没有提出问题和质疑的主动性。在缺乏主动思索的情况下,学习不是一种学习,而是一种应付。我们必须要将传统课堂的师生角色进行互换,让学生成为舞台的中心,让学生主动进行讨论和学习,教师在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纠正,并及时作出正面的评价和总结。如此一来,能够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能得到锻炼。

二、课堂穿插激发兴趣

1.课前导入对兴趣的激发

课堂导入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学生经过下课十分钟的休息,精神得到了调整,但是注意力也随之分散。如果马上进入课堂学习,学生的注意力没有这么快得到集中,而导入阶段的开场白非常吸引学生。因为学生对新课的内容充满期待。事实已经证明,因为有人演讲,大部分学生的期待心理会让他们马上安静下来,眼神盯着讲台,等到学生走上前,他们会报以热烈的掌声。等学生演讲结束,学生的心已经安静下来。教师如果能从学生的演讲内容找到进入课本的切合点,那么课堂的效率无疑会得到大大提高。课前五分钟演讲让学生学会未雨绸缪。毕竟是面对众多学生,没有一个学生会随便走上讲台的,因为怕出丑。从选材到撰稿到演讲,都在课前做了精心准备。课前五分钟演讲已经促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学生学会了反思,学会了思考原先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这些不是老师能教会的,没有五分钟的演讲实践,学生可能意识不到这一问题。

2.情境的创设使语文教学效率提高

情境的创设指的是教师通过情境的设计,把语文知识以及能力的培养,包括文学修养的提高和陶冶串联起来,让学生被创设的情境所感染,并充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分析的能力。笔者认为音乐可以作为情境创设的手段,例如,在上《孔雀东南飞》一课时,笔者使用了脍炙人口的梁祝作为创设情境的音乐,在课堂上,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体会和思考,学生在感受的过程中走进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这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首先,音乐是首选手段,在上《孔雀东南飞》时,我选用了梁祝的主题曲。如果没有这种音乐作引导,这堂课是无法做到生动、有效的。又如在《鸿门宴》的讲授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来饰演文中提到的各种角色,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人物的心理,有利于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提高。

三、组织阅览室阅读活动

学校阅览室的作用,已经被很多高中校语文教师所认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阅览室的功能,把教学的场所――课堂延伸到阅览室和图书室等,从一味在课堂上研究教材的知识,到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给学生充分的在阅览室进行自由和有针对性的阅读。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的作用,语文教师应指导和帮助学生从众多的读物中遴选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目的、不同需要的书刊,运用不同的读书方法,解决浩瀚的书报资源与有限的阅读时间之间的矛盾,避免盲目性、随意性,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效率。

总之,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习兴趣的途径是丰富而多变的,这需要高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才能逐渐被调动起来,语文课堂效率才会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生活化 策略

引言

语文教学是人类活动中的一个主要内容,离开了生活的教学活动是缺乏生命力的。《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要全力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可见,语文教学必须扎根于现实生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将现实生活中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创设成课程的素材,推倒阻隔在学校与社会、课程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围墙,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是生活的需要、是自己健康成长的需要。纵观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几乎不见。因此,教师必须找到语文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的契合点,探索出一种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新思路。

一、课堂导入的生活化

在语文教学中,导入环节是十分重要的,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必须贴近自然,新颖、别致、紧扣课题。尤为重要的是导入的内容与方式必须紧紧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也是语文教学中生活化的最基本前提与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置导入环节时,可以用猜谜的方式,可以设置悬念,可以采用比较引入法等,总之,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只要是贴近学生的生活,不管采取什么方法,都应该力求在节省时间的同时讲究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时代性的有机结合。例如:在讲解《拿来主义》这课时,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新闻报道作为课堂教学导入的内容。新闻报道中称:某地某位官员公费出国考察学习,别的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与生产技术没有学到,反而在国外赌场豪赌,一掷千金。以这段新闻作为导入,深深地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我们应该“拿什么?”“怎么拿?”然后再介绍鲁迅先生的这篇名作。这样的导入全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多学生急于了解课文的知识。

二、教学情境创设的生活化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若悬河、洋洋自得,学生在下面听得云山雾罩、昏昏欲睡,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的比比皆是。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生活化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求与课堂讲解内容的需求灵活设置情境。生活中到处都是语文教学的优秀案例,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模拟生活的各种情境,使静态的文字转变为动态的生活。例如:在讲解戏剧单元时,教师为了营造气氛可以将教室里学生的座位安排成舞台的形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创设情境。例如:在讲解《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搜集一些精美的关于秋天的图片,或是利用网络搜索一些与秋天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与课文结合起来,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身边,你怎么做?你在现实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这种看似简单的提问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后练习的生活化

课后作业是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检查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面对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应摒弃传统的课后作业练习的布置形式,结合自己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生活背景采取学生喜欢的形式来完成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例如:在讲解完《长亭送别》这篇课文后,这些处于花季的学生对张生与崔莺莺的缠绵爱情产生了憧憬和渴望。面对学生这一细微的心理变化,教师一定要及时把握时机来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用诗化的语言来表述出你心目中张生、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再例如:在学生学习完《柳毅传书》这篇课文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学生在课后分工编写舞台剧,每位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这种生活化的课后练习布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提问生活化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文本知识的认知培养,但是,文本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努力将那些难懂的文本知识转变为通俗的生活常识,而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提问的生活化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恰当”提问。教师通过与生活常识巧妙地结合,诱导学生做出回答。

总之,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不是脱离生活的世外桃源,它的活泼生动、贴近生活、丰富多彩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的深度与广度,关注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坚持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方向。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我国高中语文的职能定位

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语文作为主要的交际用具,是人类文化的结晶。语文的交际和人类文化的侧重直接表明了高中语文课程以工具和人文为职能。新课程标准定义下的语文负担着交际与文化的双重特征。

在社会中进行交际,言语是必备的运用工具,主要有听、说、读和写等几方面,语文作为每个社会成员必须使用的工具,是人们在信息、思想、感悟、工作和社会生活都离不开的表达用具。

近年来,信息传播得到技术性的飞速发展,语文的交际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学习、感悟语言,运用语文去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审美情操的培养,弘扬我国民族和人文感悟。语文负载人类文化交际职能,这是语文的最新职能定位,使语文教学的发展有了一个新的方向。要统一语文作为交际和人文的两种职能,则应在教学实施中注意二者的结合,在抓好语文基础学习的基础上加强语文的熏陶作用。培养学生使用语文作为工具的能力,给予学生信息、思想、感悟的感染。

二、语文的新课程标准要求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要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为主。学生作为语文学习和语文发展的针对主体,语文课程一定要按照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语文课程的特点,关注学生差异和需求,满足其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语文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要注重及时给予学生正面、客观的评价,以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探究性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充分展开,有利于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和素质。

三、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质量的策略

1.转变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在新课改和新课标的作用下,其定位由原有的传授知识转变为与学生共同学习、参与和合作:要做到,改变原有教学方式中学生被动学习知识为学生主动接受,以语文教学作为进行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建构过程;改变教师只传授语文知识为共同参与、协作,树立灵活的教学观念,教师也已不是传统的教学控制、支配者,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学习环境,制定适应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评定教学成果,引导、组织学生自主、自觉地开展语文;创造学生的语文学习氛围,创新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语文课堂上的质疑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问或是质疑教师的过程就是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语文包括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一个产生疑问、提出疑问,随后解决疑问的过程。学生有疑问,才有了学习和探究的兴致,教师才能够恰当地切入以解惑。教师必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质疑,把自己的疑问拿出来大家讨论,老师可适当补充,这样学生既能主动发言,又学会了探究学习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形成方法。①打破语文思维定势:要教会学生从相反的角度发现问题,产生逆向思维。指导学生从传统的习惯性思维中突破出来,以新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用辩论的眼光看待语文学习和其他事物的本质,进而发现问题。②引导学生梳理语文思维: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会引导学生发展思维,梳理问题。要设计适当的语文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多方向思维,让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把问题引向纵深,并最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③挖掘难点:教师要在教学中挖掘学生思维的亮点,提出学生产生问题的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新课改下的语文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善于以疑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以促使学生发现、探究和突破疑难。

4.突出评价学生的探究学习成果。教师的正面、鼓励性的评价能够有力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评价内容里突出学生探究成果的评价,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创新,鼓励并肯定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成果。

四、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质量的具体实施

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与学生有效互动。教师要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注重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把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表达权给予学生,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具体如下:开始的导语:语文课教学刚开始要学生自行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语,要求语言要精练且突出重点,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的内容上;字词解释,新课教学前布置学生预习,弄清课文的生字和生词,使学生在课前就熟练掌握课文的生字词。

2.把教学课堂的内容让学生主讲。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语文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语文课的主讲,课前要辅导学生,使学生与教师一起备课,建筑教学所用资料和参考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意愿使用教学用具。要求学生讲课后要进行总结,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组织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有效的完成了与学生的互动,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邓伟忠.“高效”路上的追寻——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2).

第10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但我们知道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达到在最少的时间里让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当前语文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怎样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生动,易懂。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我经过几年的研究,对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探讨有以下看法:

一、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某教育家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现在,大部分生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因为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二、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感情,多与学生交流

有个教育学家曾说过:“肥沃的土壤可以比喻为感情,而我们的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师生情感间的交流与互动的过程就是语文课堂教学,而教材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它不是无情的。在教学中,只有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让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这样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中有人情味的境界。

语文课堂上,教师有感情的讲解,能引导学生与伟大的文化接触,对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的情感,激发学生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从《我与地坛》中体会母子情深,从《边城》中认识祖孙、兄弟之情,从《我愿意是急流》中领悟无私恋情,从《雨霖铃》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情别绪,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的确,语文教学确实是情意绵绵,怎一个情字了得!

三、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诗化”

目前中国的形式还是高考选人才,所以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语文课堂成了无硝烟的另类战场。在语文课堂上到处是“拉网式”的知识点专项练习,不然就是“查漏补缺式”的专题技巧训练,教材中那些充满诗意,闪耀着作者思想与人格光辉的文本也被大多数教师异化成了传授阅读技巧和答题技巧的例子。据不完全统计,现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文学类作品所占的比例都在60%以上。综上所诉,在语文课堂上加入“文学味”,让语文课堂教学早日实现“诗化”,这对高中语文的提高是多么重要。

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品味或幽雅或豪迈、或沉郁或飘逸、或讽刺或幽默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诗化语言;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在审美鉴赏活动中主动提高审美能力;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王国,阅读经典,丰富人生,可以让学生的生命在阅读中展现更多的精彩。

四、积极引入“生活味”,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

某名人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经过我多年的教学,我也觉得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就像潮水,我们的情感每时每刻都在激荡着,不断地刷新着我们的知识。所以教师要是能在课堂上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动,并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和回味,这样的语文课堂就是个充满激情。学生爱学的课堂。

要想给语文课堂引入生活的味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经验为基础,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内引、外联、对比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等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

五、以时惧金进地导入新闻,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先进性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抓住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征,将社会与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恰当地导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类知识,可以创设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激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思维。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关心民生,并鼓励学生要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批判精神,让课堂这一小天地,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标。例如,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读书报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大量搜集新闻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不仅如此,教师还可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让学生从各类新闻中了解众生百态、人情冷暖、世间万象——这些对整天呆在教室读书的学生来说,无疑既是一顿丰富的营养大餐,又是一份高品质的精神大餐。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历史知识 运用

一、前言

自古文史不分家,文学的学习离不开历史,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战国策》与《左传》以及《史记》,这些都是文学与历史结合的典范。高中语文教材的学习离不开历史,而学习高中语文课文也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历史知识匮乏,并且盲目应用历史知识,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往往忽视了历史知识的应用。因此,要想学好语文这门课,必须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同时学习历史,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知识点之一。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历史知识运用的必要性

语文包含着历史,而历史包含着语文,历史知识对高中语文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中国古代教育史就是一部中国语文教育史。高中语文是以文学作品为载体的语文综合知识。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的历史知识,而课文本身就是历史的记录。在素质教育中,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本学科的知识,而是应该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状态,让学生面向更加广泛的空间。因而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取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学习历史作品,积极的渗入历史知识,把文学与历史结合起来,汲取民族智慧。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历史知识运用的方法

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历史知识的运用,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学会将知识联合起来考虑问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对比和归纳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历史知识运用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有计划地进行历史知识的渗透,不仅可以丰富语文课堂知识,而且对教学的效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结合历史学科,开展历史人物专题知识讲座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作,而这些作品大多是反映社会现实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发,并且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可以开展以某位作家为专题的研究讲座,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所处的历史背景,研究其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并且把握其作品中的思想内涵。

(二)导入历史知识,活跃课堂气氛

历史本身是有故事性和传奇性的。我们可以抓住历史的这一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对语文知识产生兴趣。由于种种原因,高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压力,影响他们学习的动力。而在这样的背景情况下,更加需要教师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气氛来学会语文知识,以改变现状。通过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的导入,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学习历史资料时,对历史进行再现,通过历史人物解读,掌握文本中所蕴含的历史情感。了解历史,增长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归类同一历史时期的文章与作者,并进行集中讲解分析

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创作的风格也不相同,而呈现出的社会现实和历史环境也不相同。因此,教师可以把某一历史时段作为主线,将同一历史时期主要作家作品集中起来进行研究。让学生探讨相同时代背景下,人们心情的变化以及作品情感表达的异同处,同时,带领学生穿梭时空,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的体会。

(四)扩展历史知识,以丰富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教材特别重视历史知识的收集。而历史知识可以作为教学的材料或者观点被选入教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历史资料的收集讨论活动,来扩展语文的知识内涵。像这样的有目的的拓展历史知识,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同时对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对知识的拓展,增加学生对课文背景知识的了解,更加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此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渗入历史知识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从语文的角度去解读历史,增加历史的知识含量和厚重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内容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历史知识包括作者本身的经历、历史背景、历史典故、历史事件等。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一定要很好的运用和把握历史知识,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充分利用历史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加强文史联系,用新课程理念审视历史作品,课堂教学多样化,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文史修养,文史兼通,按照语文学科的基本要求来进行教学,使高中语文课堂充满传奇性和故事性,渗入历史知识,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高中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促进高中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丁辉.中学语文现代口语交际教学的历史线索梳理[J].考试周刊,2008(11).

[2]陆游,黄宝琼.我国中学语文和历史教学目标分类取向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6(1).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设置;技巧;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2

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在于它的人文性,语文课堂是充满情感交流的课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柔和的,充满温情的。高中语文课堂,应是集审美和思辨与一体,正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文品味的课堂。而启发学生的思维的最好方式,莫过于课堂中的提问。如果一堂课中老师在开始上课前就设置好有效的富有探索性的课堂提问,不但可以快速地将学生带入课堂情境中,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还能让他们带着轻松和愉悦的心情学习,自主探索文本之外的更广阔的世界。一个好的问题抛出,就像鸽子见到了橄榄枝,学生会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思考探索,寻求答案,提升自我的信心,最终通过问题的指引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地深入课文,理解文章主旨,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终极效果。

一、纲举目张,构建课堂框架

课堂问题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一两个核心问题,便能将整个课堂串联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于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刻的研究,对于问题设置也要结合文章内容,将课堂总体框架通过问题设置体现出来。问题设置不单单要让学生发现新的事物,更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出自我的主观意识去研究问题,从而理解课文框架,进而分析问题,找出文章重难点所在,然后解答问题,对课文产生充分的认知。对于一节课的问题设置,任课老师需要明确的认识到,课堂问题不应该设置的过多,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过多的问题会导致课堂琐碎而无目的性,重难点不突出,学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段里接受一个或两个重要的知识点,所以问题设置一定要少而精,尽可能做到一两个核心问题及其引申出来的子问题贯穿整个课堂,让为数不多的问题起到一个总体大纲的作用。问题可以将老师所有要将的知识点囊括在内。问题设置要环环相扣,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问题之间存在的联系,通过问题之间循序渐进的关系,让学生对于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思路有着清晰明确的认识,也便于他们在课后的复习和回味,加深他们对于文章的印象。

二、深入浅出,引导课堂思考

除了课堂问题设置的环环相扣,对于如何提问题也是有一定的技巧所在,不是盲目的一上课就开始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一个良好的高中语文课堂来说,要想取得一定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达到一定的教学指标,老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课堂问题提问的时间点做一定的研究,不要盲目的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造成课堂一片沉寂、学生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教师要通过讲解一定的课文背景,一定的文章主题拓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脚手架爬上建筑的顶端,便于他们对于知识的记忆和文本的拓展。在安排课堂问题环节时,注意情境营造和问题铺垫,让学生对问题的指向性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不至于茫然无措,不知道从哪里下手。问题的提出,语言上尽量简洁到位,不要含糊不清或者拖沓累赘;内容上要方向明确,不能模棱两可或者空泛无边。例如“请问这篇文章妙在哪里”,这样的提问就很空很大,看上去涵盖了所有问题,但事实上学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所以问题的设置应该深入浅出,带有引导性。

三、以生为本,注重课堂生成

高效课堂的达成,除了需要教师自身的素质外,还需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角度设置问题,避免学生因为盲目寻找答案而忽略了文章重点,造成本末倒置的局面。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准备时,需要对教材进行全面的把握和正确的运用,要兼顾问题预设和课堂生成,要明白教材只是提供了一个技能学习的平台,只是参考资源,不要为了掌握课文内容而设置让学生思考,而应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重在帮助学生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利用文本作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通过课堂师生、生生互动共学,课外知识延伸,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能力养成,为未来的深造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问题设置的时候,要努力情景化。语文课堂富有其他课堂所无法比拟的血液和灵魂,它非常的敏感和娇嫩,需要学生和老师对其进行共同的呵护,才能让高中语文课堂绽放出自身的光芒。一些优秀的语文老师曾经明确指出,老师在上课前可以对文章的主线做明确的布置,但无法对实际课堂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一系列的预测,因此如何正确的处理语文课堂,让其变得更加情景化,也让学生充分理解课堂内容,是每一个老师需要去深入研究的。比如教授《雷雨》时,可通过课本剧现场营造氛围,借指导人物语言的语气把握,以“周朴园是否真的爱鲁侍萍”这一核心问题,通过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多方辩论,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进而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要做以生为本,正确把握课堂生成,需要老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积累一定的课堂实践经验,对文本有深入的解读,能及时应对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并区别该引导还是该放开。老师应意识到高效的语文课堂主体是学生,要让学生自行主动地吸纳知识,就要让他们学会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老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和辅助,保障课堂的讨论走在正轨上,在学生确实需要点拨时提供帮助,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四、有的放矢,达成教学目标

高效课堂的问题要有的放矢,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有明确的针对性,时刻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考量每个问题是否都具有良好的指向性。首先是要针对文本特点。比如散文、戏剧、小说、诗歌、议论文等不同的文体,在设置课堂问题的方式上就有明显的不同。议论文可由议论结构上设置问题导入,小说可由情节或人物入手,散文可就环境描写切入,戏剧可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赏析,不同的文本应该根据它自身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提问角度。其次问题设置要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围绕重难点设置问题,深入挖掘,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含义的理解。再次要针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来设置问题,一个有效的课堂提问,不是为了让学生回答是不是、对不对,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动笔写一写,培养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单单只是一个老师的教学过程,还是一种教师间相互沟通的理念,在新课标的背景改革下,如何将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设置的深入人心,一直是近年来教师研究的重点。但不管语文课堂问题如何设置,更重要的是想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真正意义上的能够学会探索和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有效的师生互动,最终实现知识得到充分了解和运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小雪.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措施[J].成功(教育).2010

[2]郁琼雅.中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

[3]王金玉,杨军,陈岳纯,曾强.高中语文教师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4]郑宇.浅谈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价值追求[J].才智.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