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历史主要知识点

初中历史主要知识点

时间:2023-08-21 17:22: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历史主要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历史主要知识点

第1篇

【关键词】初中 历史 记忆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碰到了学生记忆方面的困扰,"背过就忘"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瓶颈。此时就需要教师花费心思,运用不同的记忆策略,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趣味性,让复杂庞大的历史知识体系变得简单易记。

一、 初中历史进行记忆策略的必要性

在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很多人都遇到了记忆的难关,死记硬背很难将庞大复杂的历史知识串联在一起,往往背过就忘。那么为什么学生对于初中历史会背过就忘呢?

首先,初中历史拥有庞大复杂而又琐碎的知识,要想记住而又不忘是十分困难的,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说更难,本身知识积累较匮乏,不能系统的串联各个知识点,只能通过艰苦的死记硬背。其次,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很难系统的传授记忆方法,很多偏远山区的老师专业知识水平欠缺,很少讲述记忆方法,主要依靠学生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

面对以上初中历史学生"背过就忘"的困扰,进行记忆策略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才能很好的顺利的进行教学工作。

二、 初中历史进行记忆策略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学科,掌握记忆策略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记忆是创作的基础,只有运用了恰当有效的记忆方法,才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系统的历史知识,促进知识的深化和历史概念的形成。其次,记忆有助于其他问题的解决,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解决问题是教学目标之一,然而,如果缺乏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体系,就很难为今后其他问题的解决创造途径,历史的学习就毫无意义。

掌握了记忆策略,有助于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学术研究,让初中历史变得更具趣味性,提升初中历史学习的意义。

三、 初中历史主要的记忆策略

为了更好的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记忆策略是必不可少的,其中主要包括谐音顺口溜记忆法、图示记忆法、联系对比记忆法、浓缩记忆法四大记忆策略。

(一) 谐音顺口溜记忆法

初中历史知识十分琐碎,在记忆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采用谐音顺口溜的方法,提升学生记忆效率,是最为常见也是最常用的记忆方法。如战国七雄使用"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口溜,能让学生很轻松记住七国名称及其方位;《》中五个同上口岸的记忆,可以采用"光(广州)下(厦门)弗(福州)能(宁波)上(上海)"的谐音顺口溜,由南向北巧妙的记住了这个五个地名。

(二) 图示记忆法

初中历史关于地图的知识点有很多,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图示的记忆方法了,不但形象直观,而且轻松易上手。如在记忆元朝疆域版图的时候,可以边看边画出其大致图形,并且逐渐丰富板块知识,变抽象为直观,让初中生在脑海中形成形象的知识体系。

(三) 联系对比记忆法

历史知识体系十分庞大复杂,如果分割开每个知识点来记忆,无疑将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因此在学习的时候,要学会联系对比各个历史知识点,让知识自然的串联起来,减轻记忆负担。如在初中历史中不但涉及到中国历史,还有世界历史,这就需要在学习的时候,按照每个时间段,采用中西合璧式的记忆方法,串联起中外的历史知识。

(四) 浓缩记忆法

历史知识拥有很大的知识量,要想轻松的掌握这些知识,就必须变繁为简,浓缩繁杂的知识点,提高记忆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采用这个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抓住某个知识点的关键词,进而进行压缩记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立一个大致框架,让学生自行填充丰富每个知识点,提高学习的效率。依据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国近代史可以采用从一到十的数字浓缩记忆,如一种性质、七个不平等条约、十次战争等,让庞大的知识点收入这个框架之中,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

不同的知识点,要采用不同的记忆策略,关键需要学生灵活掌握各个记忆方法的精髓,继而开拓出自己特有的记忆方法,让接下来的历史学习更加顺风顺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积累新的记忆方法,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提升记忆效率。

结束语: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策略中,记忆策略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的记忆,是踏入历史学科门槛的第一步。探索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记忆策略,将会是一个艰难而又曲折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在不断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初中历史。

参考文献:

[1] 王晓艳.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因材施教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1(10)

[2] 林雪松.精致化策略改进学生历史记忆的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8)

第2篇

【关键词】初中 高中 历史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54-01

一、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现状

笔者所在的地区为小学五年制初中四年制的学制,虽然初中是四年制,但是历史的学习是从七年级开始到九年级结束,所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历史教材,因此初中历史教学是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一致的。通过笔者在本地区相关学校的走访调查,笔者发现本地区的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问题。经过笔者的分析,大概有以下三种形式的脱节:

1.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脱节

初中历史的知识体系主要是以时间为中轴线,根据时间线罗列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也就是所谓的通识。因此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最基本的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点为主,渗透历史观的相关方面知识。而高中历史的知识体系则是在通史体系的前提下,以专题的方式呈现相关的历史知识点,因此高中历史的知识点呈现了范围广跨度大思维度高的特点。高中教材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专题来讲,考试时则要从综合角度来答题,这里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对比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差异,笔者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要求过于简单,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要求太过抽象,因此造成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脱节。

2.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脱节

由于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严重脱节,也就造成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脱节。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的过于简单,知识点少相关练习过易,使教师和学生都忽略了历史教学方式的重要性。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地复述,从来不主动地使用相关的教学技巧,不去考虑学生对讲课是否有兴趣,从而造成了历史课的无聊和乏味,这自然而然就使学生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而高中历史由于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总结思考能力要求过高,使习惯了在初中懒散学习的学生根本无法适应这么高规格的要求。而且高中历史教师也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更加不能适应高中的历史教学。因此产生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脱节。

二、中学历史教学脱节的原因

通过上文的分析,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大概分为教学内容的脱节和教学方式的脱节。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大致包括: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各成体系、初高中阶段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同、初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差异大。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在这些方面的脱节,并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问题,这些脱节问题存在是中学历史教学阶段中的很大的毒瘤,一天得不到解决,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学的脱节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从而严重影响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的效果。

三、解决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的策略

1.初高中历史课本要紧密连接

要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解决初中历史教科书和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严重脱节,也就是要使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科书之间存在紧密的链接。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科书并不是互相独立的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着的。例如:中国近现代史是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中很重要的内容,初中历史第一单元是侵略与反抗,而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是第一次。虽然讲述的战争大致一致,如果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也改称侵略与反抗将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2.初高中要统筹历史学科地位

要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问题的第二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统筹历史学科在初高中的学科地位。例如:初中历史并没有分所谓的选修和必修,中国古代史分为七年级上下两册在初中历史中分量很重,反观高中历史中古代史是全一册,并且是选修的部分,初高中历史对中国古代史的重视程度不同势必会对一些喜欢古代史的学生产生一些影响。

3.初高中历史教师要互通有无

另外一个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的应对策略就是初高中的历史教师要经常性的交流和探讨,要学会互通有无。这同样需要相关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学校的配合以及初高中历史教师的积极参与。只有初高中历史教师经常性的交流和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状态,才可以使双方的教师在教学中解决教学脱节的问题。

第3篇

关键词: 历史故事 初中历史教学 运用策略

在我国,大部分初中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历史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历史不是一门新奇的学科,因为大部分初中历史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知识点灌输为主,学生感到十分枯燥。历史学科的知识点十分枯燥复杂,更加大了教学难度,采用陈述历史故事的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有利于历史教育的开展,并对历史教育发展有深远意义[1]-[2]。

一、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陈述历史故事与传统历史教学相比,前者更侧重对事件的描述,在趣味性和生动性上远超传统教学模式,初中生普遍思维活跃,喜爱新鲜事物,陈述历史故事的方法迎合了这一特点,能够从根本上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听历史故事的过程中,更好地对历史事件进行记忆,且不容易忘记。因此,将陈述历史故事的方式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课中的知识点都较为抽象和复杂,在传统历史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对知识点进行高效记忆,只能对历史知识点死记硬背,而采用陈述历史故事的方式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点具体化、生动化,更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学生脑海中可以重现历史事件场景,会想起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历史故事,形成联想记忆,加深对历史事件和知识点的理解。

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合理选择历史故事

在开展历史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合理选择历史故事进行讲述。历史故事的选择十分重要,既要符合课堂的主题,又要具有鲜明特色,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历史故事有浓厚兴趣,并且历史故事的内容不能太空洞,故事剧情引人入胜或是留下悬念。为了达到以上要求,需要教师对历史十分了解,合理选择历史故事并加以包装。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遇中国人民的抗争》、《》一课,教师可以选择和鸦片相关的历史故事向学生讲述,讲述鸦片的由来和进入中国的过程,以及鸦片是如何残害中国人的,并讲述《》的签订过程。将历史事件重现,使其详细了解的历史过程,铭记历史的同时将本堂课的知识点一一掌握,用全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把握正确的讲述时机

将历史课堂分为多个环节,历史故事的讲述只是其中一部分,教师不可以本末倒置,过多地进行历史故事讲述,忽略了教学重点,不可以将讲述历史故事只作为引起学生注意的“提神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选择合适的讲述时机,不要只在课堂开始时以引题的目的讲述历史故事,在讲到该堂课的重点难点时,可以适时引入相关历史故事,通过历史故事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方便学生理解学习重点和难点。也可以在课堂收尾阶段时,讲一个历史故事,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抓住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以便之后的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利用合适的语言策略讲述历史故事

历史学科实际属于文科,因此,教师的语言使用也要准确慎重,在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一个字一个词的偏差都可能造成学生的理解障碍和偏差。并且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应当使用生动的语言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并对其产生心理暗示。例如,在讲述民族英雄时,教师可以使用慷慨激昂的语气,在讲到奸臣贼子时通过表情和语气表达对其的鄙视和厌恶。利用情绪潜意识地影响学生,从侧面影响学生情绪,在铭记历史人物的形象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历史人物的形象深深印在学生脑海中。另外,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要保持绝对的客观,遵守师德,不能携带个人观点,将真实的历史事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历史人物的形象。教师在讲述过程中应当采用合适的语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在一些历史事件中,存在一些专业的名词,对于学生不明白的词要给予及时解释,也可以由此引出另外一个历史故事,将多个历史故事结合起来。在讲述历史故事时要控制整个故事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阐述明了的剧情,不要拖泥带水,用最短的时间将故事讲完,达到讲述历史故事的目的,从而掌握讲述历史故事的节奏。

历史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不喜爱历史学科的学习,是现今初中历史教育中的主要问题。通过讲述历史故事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性,让更多学生投入到历史课程学习中。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学生将对历史事件有更直观的了解,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历史课上的重点与难点。教师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合理选择,并选择合适的故事切入时机,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阐述历史故事,积极调节历史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

1全面贯彻和推进新课标的实施,推进教学改革的开展

新课程标准为各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可为课堂教学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新课程标准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这是教师最有用的信息。它可以为学生打开学习的大门,增加学生的思想和意识的开放性,使他们自我发现。学科知识促进学生表现和学习质量的全面提高,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建设。因为“初中必修史课程标准”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任务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开辟了教学史的新天地。只有深入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理念,了解历史教学任务的重要性,才能达到理想的历史教学效果。历史教学的主要方式是传达书本知识,要求作为文化导师的历史教育者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研究,并能够根据教科书的特点制定教学方法。此外,历史教育者还应具备深入的历史知识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这要求历史教师自己进行更高水平的培训,获得更多的教学知识和历史理论,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优秀的教师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2创新教学的内容,强化横向联系

为了使教学更具逻辑性和组织性,许多教师按照他们的写作顺序进行设计。历史不是关注某个历史事实的解释,而是关注历史事实的回应,确认研究的概念。这对初中生的一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是许多初中学生今天所缺乏的。观察学生的历史情况不难发现。许多学生没有学会从知识的横向关系中渗透认知,孤立地分析知识点,导致对主观问题的误解,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方面是由学生的学习不良习惯造成的,另一方面与教师不注意压力有关。初中历史教学不仅旨在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还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适当创新,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比较和分析不同的知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可以养成总结和概括的习惯,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自然更容易。

3展开教学活动,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主要以教师的解释为基础,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教师应丰富历史课的教学课程,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如提问,激发想象力,在小组中一起学习等等。这些都是课堂上有效的课程。例如,在初中民俗教育部教授“人民争议”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数百个家庭的信息,观看相应的100个视频讲座,在小组中讨论他们自己的想法,并根据教科书介绍“100个不和谐学校”的含义。强调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自主权。学生思维的冲突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它具有更多的优势和更好的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加以应用到生活中去,而学习初中历史也是如此。开展一定的教学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历史水平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展开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来达成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这一目标。例如,在“秦统一中国”一课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秦为巩固统一所做的举措有哪些,这些举措有什么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播放“英雄”的片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接着,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知识内容开展一次话剧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先找出几名学生分别扮演韩、赵、魏、楚、燕、齐等六国,然后教师扮演秦国,通过话剧的形式展开对话,进行课堂的教学。其他学生在欣赏话剧的同时需要注意秦始皇巩固统一所施行的措施有哪些。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内容加以巩固,而且还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充满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学习历史的乐趣。总的来说,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历史教学的改革必须从现在开始。教师需要采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手段来进一步的优化课堂教学,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开展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来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进而真正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5篇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 价值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65

Value Analysis on Experience Teaching Model Applied to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and Society Teaching

YU Weihong

(Qujiang District Lianhua Middle School, Quzhou, Zhejiang 324019)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o improv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quality education. From "History and Society"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tasks starting from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bining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and social status of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 were analyzed, it elaborated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l before,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pattern to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and social teaching value-dept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Key words experience teaching mode;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and Society Teaching; value

1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概述

1.1 体验式教学的含义

体验式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创设具有一定感彩的情景和氛围,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促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直接理解,并从中获得感悟和体验,实现情感体验与认知过程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提升。一般来说,知识的体验能够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而情感的体验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体验和感悟,并终身难忘。因此体验式的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学生一旦参与体验,便能够在体验中强化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出在体验中学习的良好习惯。

1.2 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对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而言,其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实践性特点,体验式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自主体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进行联系,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构建相关的历史知识框架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是主体性特点,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只有充分利用自身的脑、手、耳、眼、心,才能在实践活动中对知识进行体验和思考,并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将知识加以内化。三是差异性特点,由于学生在特长、兴趣、性格、经历以及认知水平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对于同一内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体验,并且对知识的理解角度、广度以及深度也会有所不同。四是开放性特点,由于差异性特点的影响,体验式教学需具备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允许学生发表对教材内容的不同看法和观点,并保证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和民主性,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深入体验相关的历史知识。五是会意性特点,体验具有不可言传性,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其隐性知识量较大,需要学生在体验中进行感悟。

1.3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的认识

一般而言,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互动性较强,首先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愿意在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其次由于历史主要是由重大事件和时间构成,其中耐人寻味的人物和故事较多,将国家的得失加以呈现,比较适用于体验式的教学模式。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史料,将历史内容和事件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带领学生来还原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应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时,必须要结合该学科的理论知识,以教学内容为情境,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能够利用体验教学的实践,从中获得不一样的感受。由于学生个体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应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时,学生通过实践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促使学生个体快速成长,开阔思维,实现共同提升。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加强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不足,从而有效辅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现状分析

对于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而言,其具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特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主要教学手段就是对知识进行单方面讲解,这会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特点。同时,教师仅仅只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况,学生只能从教师讲解中认识和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难以搜集相关历史事件的拓展资料,更难以将自己对教材内容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发表。 此外,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并且其相关的知识大多具有固定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难以将各个知识点以事件性质和时间的方式进行分类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会导致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变得枯燥和沉闷,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升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中,应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合理应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3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3.1 有利于情境教学的创设,激活学生思维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时,必须要先进行充分的准备。由于体验式教学需要学生进行实践和体验,而如果教师采取实地参观的教学手段,这将会花费大量时间和财力,与实际的教学情况不相适应。因此需要教师对历史资料进行充足准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历史的视频与图片进行展现,确保学生能够对历史的进程和时间的更迭加以体验,从而有效提高体验式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进行体验式教学的前提就是重视并准备好教学的资料和相关材料,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般而言,体验式教学是教师利用历史资料,创设出科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进入到虚拟的历史教学环境中,并从中获得感悟与思考。因此教师在进行体验式教学时,必须要创设合理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对历史知识进行充分体验。就目前而言,社会文化繁荣发展,促进了影视文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由于初中学生缺乏一定的价值观以及认知力,这些影视作品往往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营造出具有教育性、趣味性、符合历史的情景。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促使学生深入了解现今历史类型文化的产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力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设置情境时,必须要与历史现实相符合,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教师在对“秦国统一六国”这一课程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扮演秦始皇以及商鞅,并将自身的引导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对学生提出问题。如让扮演秦始皇的学生回答:统一六国之后,为什么还用统一文字和度量衡,让扮演商鞅的学生回答变法的原因,为什么实行严格的法度来管理国家,并让学生回答: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作为一国的统治者,要想保障政权的稳固,应进行怎样的统治?这样的情景设置,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历史人物角度进行思考,使学生自然地走进历史,将自己当成一名战国时期的帝王和改革者进行规划,从而对历史进行切身体会,充分运用相关的历史理论知识。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在扮演历史人物时会以现代的角度进行思考,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教师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仔细收集历史资料,并适当营造和把控气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维角度。

3.2 有利于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重视情境的模拟设置,还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充分发挥。 以大航海时代课程为例,哥伦布以及麦哲伦等航海家对地球是一个球体进行了证明,并发现了美洲大陆,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构成了大航海时代。但是这些航海家航海的目的主要是进行资本掠夺,在航海过程中进行“三角贸易”,给非洲和美洲等地区的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教师在讲解相关的历史事件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在讨论中有效融合情境教学。如一部分学生代表航海家,说出航海家在世界联系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一部分学生作为受压迫的人民,说出航海对当地居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教师要确保学生之间的有序讨论,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

4 结束语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必须要进行充足的准备,对课堂的教学氛围加以把控,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实效性。

注释

① 郭世贤.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91.

② 李志贤.浅谈初中历史“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2.19:140.

③ 刘黎.转变教与学方式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2.21:159.

第6篇

生动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116-01

历史是生动的,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历史课堂却显得枯燥乏味,致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抛弃照本宣科的说教式教学方法,致力于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将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活跃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现象极为普遍,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沉闷,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教材进行初步浅读,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尽可能地提出疑问。教师可专门留出一段时间给学生进行提问,然后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剖析。

例如,教学“向人性的扼杀者宣战”的内容时,笔者先让学生在仔细审读课题的基础上提出疑问。有的学生问:“这个‘扼杀者’是谁?”有的学生问:“扼杀者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人性的扼杀?”还有的学生问:“为什么要宣战?”笔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即“主人公是谁,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结果如何”,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并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点。让学生对教材进行提问,使学生对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思考,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印象。这样教学,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氛围,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知识具有抽象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若仅仅凭借教材上的图文说明,很难完整地还原历史面貌,导致学生较难把握所学知识点。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进行多元化整合,精心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原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原貌,为学生呈现形象生动、色彩斑斓的历史课堂。

例如,教学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笔者发现学生容易混淆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为此,笔者自制多媒体课件,用地图演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地理位置,接着分别用四种不同颜色的动画箭头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在屏幕上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然后将各知识点归纳成对比表,向学生进行展示讲解。这样教学,让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知识点。

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的运用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需要与其他教学资源有效结合起来,方可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生动性。

三、采用歌谣记忆教学法,激发学生的记背兴趣

记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记忆和背诵是单调、枯燥的过程,学生希望能找到简易、巧妙的方法,快速、准确地记住所学的知识点。歌谣记忆法可以很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将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标出,然后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最后让学生根据个人的记忆习惯,将总结出来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成方便自己背诵和记忆的歌谣。所编歌谣可以是对耳熟能详的歌曲进行填词,也可以是自编自创的绕口令式歌谣。在此过程中,学生记忆和背诵相关知识点的兴趣大增,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例如,人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辉煌的隋唐文化》中主要介绍了隋唐在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外交方面的繁荣,用大量史实印证了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峰。该课内容繁多,记忆难度大,笔者采用了编制歌谣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歌谣如下:一桥一城一发明,诗仙诗圣白乐天,颜筋柳骨展子虔,立本擅画《步辇图》,吴带当风莫高窟,《霓裳》《破阵》《胡旋舞》。将枯燥的记忆内容转换成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喜爱的歌谣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背诵和记忆时减少抵触厌烦心理,也将教材的内容总结成更为简短的形式,方便学生记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学生在创编歌谣的过程中有所欠缺,教师要作出有针对性的指正,并适当地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歌谣。

第7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教学策略 平等合作 创新思维 组织活动

在中学的所有科目中,初中历史科目是最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综合素质的一门学科。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创新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教师得当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获悉历史知识。历史课堂是初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地,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获得素质教育。初中历史教师将历史知识全面地展示给大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爱国主义,了解更多历史知识。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根本,注重全体师生,尊重和爱护学生,将更多的快乐因素及教师情感融入课堂。让我们随着快乐的教学声走进初中历史课堂。

1.重视团结,平等合作

和谐的初中历史课堂需要和谐的教学策略,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中上建立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首要前提,也是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正心态,用平等的心去面对,将天平放在心中,也就是说要对学习优异及学习稍微差的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针对学困生,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予更多赞扬及鼓励。在初中历史的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将那些学习优异及学困生们混合搭档,互帮互助,教师细心教导,营造良好氛围。在讲解知识时教师可以适当地以学困生为先,对学困生多提问,多鼓励,让学困生追赶上来。如此,便能建立师生间的良好关系,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之火,激发他们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引发师生共鸣,真正达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最高境界。例如教学《》中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让学习优异的学生带动学困生,大家一起寻找相关素材,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观看关于的幻灯片,师生共同参与其中,构建和谐课堂。

2.寓教于乐,快乐学习

无论学习哪一门学科,寓教于乐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快乐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快乐的教学模式也应符合中学生的心态,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快乐的学习氛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寓教于乐。如何寓教于乐?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积极活跃课堂教学会氛,营造和谐氛围,教师可以采用竞猜的形式促进学生学习,也可以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导入课堂,例如教师在教学《贞观之治》时,课前要求学生看电视《隋唐英雄传》,课中播放《大明宫词》片段,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效果出奇的好。总之,只有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真正做到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达到强化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

3.情感注入,不断创新

初中历史知识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一个很重要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情感注入。情感教学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很明智的选择,所以历史教学就要从课本中跳出来,让学生走进生活。正如著名的教育学者陈鹤琴所倡导的活教学一样,学生要读活书。读书活,活读书,教师要教书活,教活书,活教书,选择大自然、生活等活教材。作为历史教师,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对生活中的情感进行全面诠释。教师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的时候,给学生讲解关于时候的场景,同时加上背景音乐《义勇军进行曲》及《国歌》激发学生的热情及爱国情怀,然后给学生进一步讲解课本上的知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说说他们所了解到的与相关的内容。在教学《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关于台湾和祖国大陆统一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统一不可分割的部分。让学生掌握民族团结及祖国统一的知识。在教学其他知识点时,教师也可以导学生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比较和联想,让学生在历史事实中不断发现历史发展规律,鼓励学生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务实的精神、全新的理念面对历史,开创未来。

4.组织活动,巩固知识

单一的教学过程只是教师传递知识的一个方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不能拘泥于课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到活动中,让学生更好地诠释知识。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开展辩论赛,也可以表演话剧。我组织了一次话剧表演,学生积极参加,有的学生还将一些课外了解的历史知识融入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几位学生表演了荆轲刺秦王,赢得了大家一致的好评,这让我很骄傲也很欣慰,学生为了表演得更好而主动寻找表演资料,从多层面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相关历史知识,并且进一步巩固了历史知识。组织活动弥补了课堂中的不足。经过调查分析及考试测验发现,经常参加活动的学生的历史成绩要远高于那些不参加活动的学生,同时参加活动的学生的知识面及知识专业性要优于那些不参加的学生。由此可见,参加活动能促进学生学习。

总之,良好的教学策略能帮助学生快速找到通向成功的捷径。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看到了历史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思维,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新颖的教学方式走进课堂,打破封闭的教材,让活教材走进课堂。同时,随着教学策略的不断更新,教师全面活跃课堂,让新颖的教学策略得到发挥。历史教师任重而道远,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快乐历史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会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世.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1(21).

[2]范丽丽.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成才之路,2008(04).

第8篇

【关键词】“四步骤四重视”教学法初中历史讲评课举例论证

一、四步骤在初中历史讲评课的应用

(一)习题练习

讲评课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告诉学生答案,对题目进行简单地分析。科学的讲评课要从做题抓起,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老师要对考题进行科学的设计,科学的考题是上好讲评课的前提。老师在设计考题时,不仅自己会做,知道每个题目考查的内容是什么,还要知道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加强学生哪方面的学习。老师只有这样才能够上好讲评课。学生在做题的时候知道出题人的目的,勤于思考。这样老师在分析讲解题目时才能够更好的学习,巩固知识点。学生只有做题练习,才有利于老师上好讲评课。

(二)分类统计

学生在完成考卷后,老师对学生在考试中的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以及学生名字进行详细的记录,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在上讲评课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经常出现错误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讲评课的效率。

(三)分析原因

有了上一步的统计记录,老师对于学生的错误有清楚的认识。老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关于学生由于自己的大意,例如将年份记混的情况,只需要对学生进行强调即可。但是对于学生因为对知识点的不理解导致的错误,老师就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没有搞懂的知识点。分析出错的原因是历史讲评课的关键,只有进行了有效地分析,才能够真正实现讲评课的目的。

(四)得出结论

经过分析之后,对于整张试卷的难点、重点和疑点进行分类。难点的问题学生要加强学习;重点的问题老师要重点进行讲解,学生要重点掌握;疑点的问题学生首先要自己理清思路,老师要对学生容易产生疑惑的问题进行分析,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真正发挥讲评课的效用。

二、四重视在初中历史讲评课的应用

(一)重视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在讲解中让学生掌握知识点

例如,考察对于近代民主有促进作用的事件时,出题者可能会设置干扰项,让学生无法进行正确的选择。要想正确完成这个题目,需要学生真正理解近代民主这个概念。老师在进行讲解时,可以对近代民主的发展历程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近代民主,近代民主的发展道路,这样学生就对近代民主有了整体的认识,下次再碰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轻松的解决。

(二)重视归纳总结,学会拓展

一个题目考察特定的节日是因为什么事件出现的。例如中国的国庆节,五四青年节,美国的国庆节等等。对于这类问题,老师不仅需要对相应的事件进行讲解,还可以对类似的问题进行拓展,不仅仅只是局限于题目的几个节日和事件,可以将与知识点相关的节日都进行讲解,并让学生对重大的事件的具体发展情况有大致的了解,这样学生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在进行知识点的拓展时,不仅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三)重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例:西欧是世界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发达地区,在16世纪和17世纪期间西欧发生了哪些重要的事件,奠定了西欧在世界上的地位并说明这些事件的作用。在这个题目中学生可以根据关键词来确定解题的方向。地点和时间,还有重大的事件都是学生应该重视的重点,是解决的思路。老师在上历史讲评课时,有意识地重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找到审题和解题的关键,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四)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历史有很重要的作用。老师在讲评历史材料题时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在解答材料题有明确的解题思路,根据所有的历史知识对材料题进行解答。例如:摘取拿破仑语录中的几句话,来对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内容进行考察。学生要对材料中的语句认真的分析,明确材料中所说的对应的是法国大革命哪方面的内容,学生要认真的审题。老师在讲解这类问题时,要针对学生的具体错误进行分析,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题目的答案,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来解决这类似的问题,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老师在分析试卷时,还要强调学生规范答题,避免不必要的扣分。这样的讲评课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

三、总结

“四步骤、四重视”教学法对初中历史讲评课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历史讲评课的效率,真正发挥了讲评课的作用。老师要改变传统的讲评课模式,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答案,应该按照“四步骤、四重视”教学的指导正确地进行历史教学。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提高学习效率,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第9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探究式学习运用 研究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指的是其任课老师在教学中跟据教学要求的内容,对学生采取历史学家式的研究方法去发现、了解、积累、学习、理解、运用相关的历史知识。这种学习的方法其主体是学生,然后通过老师的引导,再经过学生的不懂就问、努力寻求答案的形式来学习历史知识的一种创新方法。这种学习形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对历史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更加可以提高学生自觉学习自立思考的能力,且达到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不断提高的目的。

一、学生探究性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

(一)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在历史教材中包含了太多的内容、知识点,我们面临的任务也颇多,并且由于历史大多涉及的知识很不贴近学生们的现实生活的,因此大多数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方法都是拿着书本死记硬背,结果根本不能真正的了解,就更不要说吸收然后去探讨历史问题了。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任课老师就可以利用这种先进的技术来播放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动画等,以这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关注。致使达到学生从视觉冲击中更深层次地去探究历史事迹、历史人物、历史知识的目的。

(二)建立探究性学习历史的情境。历史知识在我们看来是知识点繁杂、零散,但其实不然,因为历史知识是系统的、连贯的。以目前的历史教材来看,其前后课之间的安排是有着必定联系的。因此,任课老师应当在新课开始之前做好充分的备课。需要建立一个教学情境且把新的知识点融入其中,这样不仅可达到恩故而知新的目的,且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当他们准备学习情境的时候,慢慢的就会吸引,渐渐的对下面发生的故事越发的好奇,就忍不住继续探索。情境的建立还可以帮助学生系统的学习历史知识,尽量避免知识混淆和减小知识部分遗忘的现象。

(三)将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连接。因为历史和我们实际的现实生活基本是脱离的,对于当代初中生来说,历史就是历史,是我们没有经历过的,对于那个时空是十分陌生的,从而在学习中就会很困难,可能是潜意识里的那一丝惧怕。由于陌生,很多历史中人物的做法是学生们所不能理解的,因此就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提不起兴趣,就更不要说投入的关注力了。作为历史老师责任重大,必须把需学的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了解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从而对历史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理解。

(四)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都是老师单向的向学生传输历史知识,学生多数充当听客的角色,只是一味的接收知识,并不是去思考谈论相关问题,学习效果当然不言而喻。久而久之,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固定的学习接受模式,其实,如果老师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这样学生做课前预习准备教学的时候,就会多做考虑,想到在教学中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又该如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怎样可以把知识的内容让所有同学和老师理解等一些问题,在进行这些问题的思索中,学生就会不断的去研究教材内和教材外的有关内容。而且,在这个教学探究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从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就可以制定出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吸收的教学安排,与学生更加贴近,同时,还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营造出十分良好的课堂氛围,创建一个和谐的课堂。

二、组织适当的探究性学习历史活动

初中生面临中考的压力,大多数学生都因为历史学科所占分数比重较小就认为历史是小科,所以在课后,学生几乎都不会将学习时间放在学习历史上。面对这样的问题,学校应当采取一些措施,比如适量的组织探究性的历史学习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后活动,也可以达到学习的目的。举个例子来说,在学习到抗战部分的时候,学校就可以组织老师们带领学生去烈士陵园或者纪念博物馆等地方去学习相关的事迹。在活动中增强学生们的感触,从而提升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逐渐深入探究各式各样的历史问题。

三、布置相应的学习历史的探究任务

对于我国的教育体制来说,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就来源于学习任务,它也是最有效的学习形式。与传统的书写、绘画、背诵等形式不同,学习任务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开设课题的形式,把所有同学分成若干个课题小组,在每一阶段课程学习结束后,举行一次小组课题任务成果展示课,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辩论赛、朗诵会、舞台剧、论文等。这样的学习任务促使历史课堂变得十分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求,从而进一步的去探究更多的历史问题。

四、大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知识的能力

历史课程不仅涉及广泛。而且跨越范围较大,因此它的相关资料和知识点与其他学科相比就比较繁杂。历史任课老师就应当加大力度去培养学生一些能力,从而促进历史学习资料和知识点的收集与整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收集中探讨学习,可以提升学生梳理繁杂知识点能力。时间一久,学生就养成了良好的探究学习历史的习惯。此外,还应当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知识点,可以按照朝代先后或者中外分开的方式来梳理所学的历史知识。

五、结语

为了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习惯,首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历史的兴趣,组织适当的相关活动,安排一定量的学习任务,同样要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视为重点。做好以上几点就可以保证探究式学习历史的质量,为学生养成好的探究性学习历史的好习惯和以后的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历史课本剧;初中历史;应用

历史课本剧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以教材资料为背景,学生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收集历史资料并加以补充,形成一个整合型的历史剧本,在课堂上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学生通过编写、协作、演出等方式参与课堂历史课本剧,既加深了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理解,实践技能也能得到提升,历史课本剧与教学的结合正是创新教学模式的一种表现。历史课本剧始终将学生作为主体,这点与当前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可广泛应用。

一、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教学理念将取代以往的教学理念,历史课本剧就是在此时走进课堂教学的。历史课本剧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创建情境,学生通过出演历史人物参与历史课堂,来达到教学效果提升的目的。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许多教师不愿改变原本熟悉的教学模式,也会担心历史课本剧的教学应用到底会不会有效,如果没有效果反而会影响教学质量,这样的结果必然得不偿失,于是大部分历史教师会因为这样的考虑而不愿做出变动,继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授课。还有部分教师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对历史课本剧接触不多且经验不足,在运用历史课本剧来课堂实施教学时,一开始的确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氛围,可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而盲目使用历史课本剧,学生对于课本剧也就逐渐失去了兴趣,致使教学效果低下。历史课本剧当中最主要的是还原历史情境,还历史真实面貌,而学生在编写历史剧本时往往缺乏真实性,甚至会出现与历史情节不相符的情况。

二、历史课本剧的编写原则

剧本是舞台戏剧表演的基础和依据。历史课本剧的编写是教师应用历史课本剧开展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决定其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充分了解剧本的特点,遵循以下编写原则。

1.高度集中时间和空间

小说和散文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剧本则与之不同,剧本需要在一个特定的舞台范围之内,充分地展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因此,编写历史课本剧,必须能够高度集中时间和空间,通过幕和场的转换来充分展示故事的发展。

2.重点突出矛盾和冲突

俗话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矛盾和冲突是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吸引观众眼球的关键所在。因此,历史课本剧的编写要注重在有限的时空中充分展现故事的矛盾和冲突,将矛盾和冲突贯穿剧本的始终,部分的矛盾和冲突是剧本编写的重中之重。

3.重视剧本语言的创作

剧本语言是展现故事背景、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历史课本剧的编写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剧本语言的创作,要做到简洁扼要、通俗自然。

三、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精选剧本素材,整合历史教材内容

传统的历史教学是一种“模块式”教学,单元与单元之间缺少关联,这是导致历史课不吸引学生的重要原因。笔者在教学中,通过课本剧来串联历史故事,打破模块界线,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历史课本剧要以教科书为基点,严格按照《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对课本剧进行创作与改编。在课标的指引下,对历史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整合与梳理,使其既能够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又符合学生的实际。历史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历史课本剧中,深入挖掘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间、历史地点等要素,更有利于使学生在表演中学习和记忆。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新课标》要求“使学生了解三国,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史实”。这可理解为让学生能够记住重要的时间、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等。在教材中,笔者重点对“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进行了论述,以时间为顺序,对“三国鼎立”的形成进行了剖析。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书中的描述过于刻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容易,而理解难。这时,就可以利用课本小短剧《三顾茅庐》,从“人物的刻画”方面着手,以人物性格为突破口,编剧、排练、道具制作、问题的设计等环节,基本上由同学们独立策划、完成。学生在小短剧的表演中,展现“三顾茅庐”、“隆中对”等故事及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的性格特点,了解刘备的求才若渴、张飞的鲁莽急躁、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等。通过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学习本课知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加理解和固化知识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解决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超越“最近发展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许多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通过讲解与学生的重复叙述来进行“强化”记忆,使得学生虽然记忆了相关的知识点,但却无法逾越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对于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百害而无一益。而通过课本剧,教师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融入到学生的课本剧表演中,则更有利于搭建学生的“学习支架”,逾越“最近发展区”,使学生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一些课文与前面的课文联系并不密切,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理解,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这时,利用历史课本剧,将前后内容进行有效的串联,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学生就可对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北方民族大融合》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这一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虽然教材中对改革的内容进行了叙述,但是由于缺少改革前后的对比,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的成果仍然较为模糊。这时,可以通过举办课堂“时装表演”的方式,再现北魏统一北方前鲜卑民族的服饰与改革后的服饰,使学生感受服装方面的进步。从这个微小的角度,使学生感受到孝文帝改革对经济、政治、文化的促进作用。

第11篇

关键词 影视资源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应用 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利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已经成为许多教师教学创新的重点。历史学科,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对于当代学生历史观的建立与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历史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许多学生因为教师的单纯讲授而缺少历史学习兴趣。重视影视资源的作用,能够推动历史教学效率提高。

1影视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的注意事项

新课程改革的快速深入,提高了影视资源的教学地位。影视资源,已经在许多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得以应用,促进了教学活动的灵活化。正确利用影视资源,需要关注两点问题:

(1)将教师的讲解与影视资源进行有效结合。与教师的单纯讲解相比,影视资源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能够让学生以身临其境的体验方式去了解历史课本中的内容。但这种体验不是完全自由的体验,还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许多教师忽视了自身教学主导地位的发挥,让历史影视资源的引入过于单纯,使历史课堂变成了电影欣赏课,使学生无法将课本内容与影视资源结合起来,浪费了教学时间。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将自己的课堂讲解与影视资源结合起来,通过影视资源的呈现与自己的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历史学习中的困惑,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2)杜绝影视资源在历史课堂中的滥用。影视资源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也是一种创新教学手段,但影视资料并不能代替历史教学的整个过程,更不能让教学目标完全实现,而应当是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所以,一节课是否应用影视资源,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引入影视资源,什么时候应用影视资料,都需要教师在全面分析历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决定。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效果的直观化,每一节课都应用影视资源,会让影视资料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并不利于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

2影视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的具体方法

利用历史影视资源丰富教学,需要教师把握好影视资源利用的度,针对不同的目的让历史影视资源发挥作用,深入开发影视资源的教育意义。

2.1利用影视资源,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学科要学习的内容较为丰富,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会拉开较大的幅度。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传递给学生的知识大多都是抽象的,是课本上的文字知识。部分教师受到自身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的影响,让课堂教学氛围过于传统,很难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甚至让学生丧失了历史学习的兴趣。在得到影视资源支持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借助历史影视资源的作用,提高历史课堂的真实性,让历史课堂的授课内容变得更加生动与形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解《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匈奴的意义以及民族统一的过程,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给学生播放一个影视片段,让学生感受当时匈奴的势力以及民族整合的简单过程。在影视资源的引导下,学生对匈奴有一个具体的认可,可以在接下来的课本学习中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对应的画面,提高学习兴趣,让自己的历史学习更加高效。

2.2利用影视资源,加深学生历史知识理解

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不是很强,他们的抽象思维并没有完全成形。历史知识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教师只利用口头讲述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历史知识的意义。一些学生的历史学处于模模糊糊的状态,无法准确理解历史知识点。影视资源可以让历史知识点变得简单,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知识,形成感性认识,降低历史知识的思维难度。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我国三大战役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战争中的智慧与艰难,理解三大战役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就可以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源,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理解战役的意义,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2.3利用影视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

利用影视资源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让学生理解各个历史事物、人物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观察与分析历史事件。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用影视资源,让学生了解某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变化与历史事件发展过程,能够让学生自主去分析、思考历史事件。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用历史影视资源,让学生了解从何而来,了解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促进自主去思考当时阶段斗争,让历史课堂充满问题,充满思考,让学生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3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学科教学内容具有真实性,许多影视作品由历史内容而来。将真实性较强的历史影视资源引入课堂,会让初中学生的眼界得以开拓,也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进步。新时期的初中历史教师要认识到影视资源的重要性,利用影视资源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习得更多的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 教学合一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48

Teaching Reflections Cau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of

Humanities Scholar's Historical Mind Map

ZHAO Xiaopeng

(Suzhou Industrial Park Loufeng School, Suzhou, Jiangsu 215021)

Abstract "Mind Map" applies to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 can effectively solve multifaceted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difficult to resolve; meet the "teaching one" line of pottery requires educational theory and quality education to help students lifelong learning culture; more important is to remind teachers to focus on strengthening its own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training, development of new sciences education learning ability to maintain sufficient choice and analysis capabilities; learn the times, mastery, and use it as the real needs of long-term adherence teaching ideas and concepts.

Key words mind map; junior histo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gration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这是教学合一的三种理由。”苏州市文科状元梁嘉莉的历史复习笔记―思维导图经报社免费推出后,立即成为近千名学弟学妹争抢的宝贝。当年的这个重磅新闻,促使我对初中历史的教学方式开始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1 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反思

(1)“爱上课,怕记忆”是历史日常教学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历史本身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可以教会学生以史为鉴。但是如果真正把它当成一门课程来学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初中历史的内容纵贯古今,横揽中外,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和演变。它丰富的内容,常常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它纷繁的头绪,往往又给处于成长阶段的初中学生带来记忆上的难度。因此对学生来说,“爱上课,记忆难”已成为初中历史日常课堂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教师来说,如何及时解决好“只撒网,难收获”这个教学难点,也已成为历史学科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历史学科参加中考,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历史参加中考,学生、家长、学校对历史学科给予了更高的关注和要求。根据统计,2014年苏州历史中考包含了28个单元、64个知识点,分布于6册书中,加上相应的图片、表格、地图等,需要复习的内容十分庞杂。同时这两年的历史中考已明确反映出考察基础知识点和归纳分析能力并重的趋势,学生普遍感觉“题目越来越活了”。难道是我们的学生不够努力吗?不是。从文科状元思维导图的热传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是很想把历史课学好的。调查发现,问题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方面:由于初一初二许多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知识积累相对薄弱;进入初三后,又因时间紧,任务重,许多学校重新出现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现象。虽然老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对其学习主动性和能力的培养,使大批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 虽然过程辛苦,付出很多,但收效不大,造成了许多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零散,知识体系模糊,解题能力不稳定,理解运用能力不足等负面问题。所以说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是对于中考所推崇的“知识与能力并重”理念的完全误读和背道而驰。

(3)新课程强调教学不仅“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陶先生告诫我们:“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仅靠课堂所传授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为此新课程体系特别强调,历史教学“应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这为我们初中历史的教学探索指明了方向。特级教师任小艾也说过:“真正高明的老师是教给学生终生学习的本领,让学生没有了你,学得就更好!”所以,作为初中教师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逐步炼就在复杂社会学习生存的能力。落实到课堂教学上,要改变以往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将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中心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而思维导图正是以思维学习能力训练为主要目的,是实现该目标的理想方法之一。

2 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1971年的研究成果,被公认为21世纪最有效的思考训练工具。它充分运用左右脑的功能,通过图文并重的方式,把左脑的逻辑、语言、文字、数字与右脑的图象、色彩、空间、想象等各种因素巧妙地结合起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转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思维导图不仅能够锻炼思维能力,让思维可视化,提升注意力和记忆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联想力和创造力,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同时,思维导图制作非常简单,可以手工制作,也可以用软件来制作,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和课堂教学等各个领域。

初中历史以时间、事件为主要线索,以编年体通史为编排特色,十分适合思维导图的推广应用。以八上第三单元“春秋战国的纷争”为例:用思维导图可以首先鲜明地突出历史事件的主干(主题):春秋战国的纷争;通过各个分支表示出该主干的三大分支结构(知识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及影响;每一个分支都可以用具有代表性的色彩、符号、文字甚至自创的卡通图画来加深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每一个关键词之间通过连接线或符号连接可以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构成了一幅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完整记录历史事件,并反映其内在联系的思维导图(图1)。

图1

3 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3.1 理清结构,培养兴趣,提高日常课堂效率

陶先生主张学习要有兴味,认为“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轨”。“思维导图”正是一种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理清新知识结构的有效方法。在导入历史新课时,教师可将思维导图作为先行组织者,用最直观的方式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解内容的基本脉络,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讲解阶段,学生就可以不需要阅读大量的文字资料,而是边听边根据思维导图的逐步推进开展思考,将注意力集中于感兴趣的内容上,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体会讲解内容,从而使讲解和学习流畅自然、重点突出;小结部分,教师还可以根据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首先让学生自主理出本节课的新知识,在板书上写下关键词,然后画成“思维导图”,加上不同的颜色,将新课的层级结构进行直观地归纳和总结,形成清晰的新知识构架;甚至可以加入初中生喜闻乐见的卡通等图案,直观有趣,便于理解,从而最终解决学生平时“爱上课,怕记忆”的教学难题。

3.2 把握全局,掌握规律,指导学生归纳复习,把书读薄

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更是教会学生“把书读薄”的重要手段。“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初中历史的内容很多,也很纷杂,但在本质上是有紧密联系的。我们可以根据思维导图原理,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及内在规律,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链。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开展复习教学时,可把一个事件、一章节、一本书需要考虑的每一个要素作为一个节点,然后分级汇聚,连点串线,由线成面,由面成网。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如何提炼概念节点,把握不同章节、单元之间的关系连线和层级结构,从而使知识轻松凸现,历史书越读越薄。如在复习 “资产阶级革命”专题时,涉及到九上第四、六两个单元的内容,可用以下“葡萄串”图(图2)的形式帮助学生把握知识脉络。

图2

3.3 积极参与,适当点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陶先生指出“平日不肯行,不敢行,终于不能到,也就一无所知”,“知识是要自己像开矿那样去取来,取便是行”。现代素质教育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应是学会自主学习技能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使用“思维导图”指导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上,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而不是仅仅是把事先做好的“思维导图”教给学生。应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自主总结等多种活动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自已积极思考、制作、修改、分析思维导图,教师从中适当点拔,把握总体方向,从而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以“古今中外的改革”专题复习为例:教师可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并要求按照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为主干脉络尝试去寻找、总结相关知识点,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小组讨论,通过对思维导图的修(下转第122页)(上接第99页)改、协商、再设计的往复循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成就感,并实现创新性学习的目的;在课堂总结阶段,教师可以与学生进一步讨论、完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古今中外改革的类型、原因、目的、领导力量以及给我们的启示等多方面展开规律性的总结分析和深刻反思,培养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学会知识技能的同时尽快形成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图3

4 结语

“文科状元思维导图的热传”促使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开始了进一步的反思和探索。“思维导图”应用于历史课堂,不但能有效地解决传统教育中一直难以解决的多种问题,而且符合陶行之“教学合一”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它再次提醒我们教师应特别加强平时学识修养的积累,对当今教育学科发展的新潮流、新方法要具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取舍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要学会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海纳百川,融会贯通。陶行之先生告诫我们:“唯独学而不厌的人,才可以诲人不倦。要想做教师的人把岗位站得长久,必须使他们有机会一面教,一面学;活到老,学到老。”这正是我们当今教师真正需要长期坚持一种思想和理念。

参考文献

[1] 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

[2] 博赞著.大脑使用说明书――思维导图丛书.张鼎昆,徐克茹,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