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17:23: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学前专业专业基础理论课 教学对策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三大块:文化课、艺体课、专业基础理论课,其中专业基础理论课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科目,这些都是学前专业的必修学科,对培养合格幼儿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基础理论课教学的困难越来越大,甚至有种说不出的尴尬,如:学科地位、教师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老师缺乏教学信心、教学改革跟不上时代步伐、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果比较差等。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未来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高。在越来越提倡和注重职业素质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反思基础理论课教学中存在困难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使理论课教学重新回归正常轨道。
一、基础理论课教学困境原因探析
学前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困境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
1、偏离或放弃最初选择的职业方向,导致学生淡化甚至忽视基础理论课学习。
学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教育幼儿为职业的专门教育工作者,即幼儿教师,专业方向定位明确。但是,有的学生并没有做一名称职幼儿教师的理想,选择幼师专业是被动的,甚至是无可奈何的。表现在:有的学生对学前专业不了解,只是为了应付中、高考失利后的继续教育;有的学生不希望成为幼儿教师,只是为了到职业学校来学一门技能,如画画、跳舞等;有的学生仅仅就是为了拿一个文凭,将来干什么不在考虑范围;还有的因为幼儿教师待遇低下,放弃幼师的职业方向。如此等等。尽管幼师基础理论课是获得幼儿教师资格的必修课,但学生们会因为专业思想不确定,淡化甚至忽视对基础理论课的学习。
2、急功近利、顾此失彼,导致对基础理论课学习缺乏动力、消极敷衍。
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效果显现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它不象艺术体育课在为学生获得利益方面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在权衡利益得失之后自然而然就会更多地追求眼前利益, 而忽略对未来长远目标的考虑。时下,一些学校的做法更加强化了学生的这种认识。有的学校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有偿文艺演出,学生也乐于在这样的活动中展示自己、获得回报。诚然,学生将所学的专业技能展示出来甚至转化为经济效益,既能为就业拓展空间,又能使学生有成就感,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热情。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今天,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在现实利益面前,有的学生迷失了学习方向,不能平衡学习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节目排练和商业演出方面,心气儿变得比较浮躁,沉下心来学习基础课的意愿淡化了,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再是他们的努力目标,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就大大降低了对本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热情,甚至有部分学生放弃了对基础理论课的学习。
3、认识偏差,认为学而无用,导致学生不愿学习基础理论学科。
由于对幼师职业特点的认识不清楚,部分学生认为幼师的学生只要能唱会跳,能弹会画就够了,学不学理论课没关系,对基础理论课的学习缺乏认识、缺乏认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在基础理论课教学课堂上,出现了“卧倒一大片、睡倒一大片”的不良现象,课堂“陪坐”现象比比皆是。
4、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认知水平偏低,导致学生对理论课学习的困难,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学前专业的生源主要是初、高中毕业生中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有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偏低,这就从客观上制约了学生对基础理论课的学习,虽然他们很想学,但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习很吃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付出极大努力而依然不能获得较好效果的时候,他们就逐渐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师方面
1、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厌倦学习基础理论课。
教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影响很大。不良的教学方法,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致使学生学习态度消极。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不能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一些理论课教师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没有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对专业理论的理解满足于书本,对幼教理论的讲授和理解缺乏具体、生动、实际的素材,教学内容贫乏、陈旧,无法用亲历的体会来展示专业理论课的魅力,这就使得学生觉得理论课无味、无趣、无用,从而对理论课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下降。二是教法、学法老套 、单一,理论课课堂模式主要是粉笔对黑板,教师讲,学生听,采用的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课程内容理论化太强,太枯燥,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2、理论课教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逐渐失去教学信心。
从学生方面讲,学前专业的艺术体育课程尤其是艺术门类学科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艺体课教师广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而理论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好像可有可无,并不那么重要;从学校的人才培养规划看,理论课教师很少有参加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学科地位得不到尊重,教师地位得不到重视,基础课教师逐渐失去教学信心,教学研究少了,教学改革积极性低了,使得理论课教学陷入恶性循环。
3、教学投入少,教学资源缺乏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幼师专业设备、资源的投入主要集中在艺术体育课程的教学方面,理论课教学设施投入相对薄弱甚至完全没有,教学资料如影像资料,专业杂志等相对有限,再加上有的教师缺乏开拓精神,教师上课全凭一本教科书,一本教案,照本宣科,教学内容太枯燥,太抽象,太空洞,课堂少了生动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多 样性,教学活动中无法展示运用理论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教学案例,缺乏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和用实践来验证专业理论的教学环节,师生间的良性互动缺乏必要的媒介,课堂缺乏活力,因此,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应对困境的主要策略
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明确职业方向。
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是学前专业的最基本的培养目标,这是专业的主要方向,是学生的职业选择,不能把幼师生等同于专业画家、音乐家或舞蹈家的培养,课程学习的目的要符合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要通过丰富多彩的专业活动,加深学生对职业特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让学生知专业、爱专业、学专业,以一个幼儿教师的职业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使学生明白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既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要有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这是幼师专业的职业特点所要求的。凡是立志要在幼儿教育岗位作出一番事业的人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把握专业的职业特点,不要轻视基础理论课的学习,这是进行幼儿教育活动的前提。对于想放弃最初的职业选择而有心从事纯粹的文艺工作的学生,可以寻找新的政策支持,采用类似于宽基础、活模块的专业技能细化分层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不同的出路,但同时也要告诫学生,在当今社会,多学一点、学好一点便多了一份本领,多了一份谋生的技能,这样学生对理论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自觉提高。
2、提高对基础理论课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
学生对基础理论课学习不感兴趣很重要的原因是不明白学科在学前教育专业领域中的价值,要转变学生对学前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态度。首先,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学科地位。学前专业基础教育理论是幼儿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是幼儿教师实际工作中的行动指南,幼儿教师只有就具备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懂得幼儿教育的规律,掌握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凡是有志进入学前教育行业的学生都必须过好理论学习关,保证幼儿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成绩合格,取得教师资格证,这是学生最实际的要求,同时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教师自己能唱会跳,能弹会画不是目的,只是教育的手段,具备这些本领是为了帮助幼儿在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得到适宜的早期教育,发展其潜力,是为了更好地按照幼儿的特点去组织活动,去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发展,显然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掌握基本的音乐舞蹈美术知识技能外,还必须懂得幼儿心理规律、幼儿教育和发展的理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幼儿教师职业体现出它的专业性,这是其他专业难以替代的;其次,提高学生对 理论学科价值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科价值观。学前专业的基础性理论课是学前专业的必修课,是本专业对幼儿园教育教学规律和工作特点最一般、最本质的认识和反映。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人们长期积累的有关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般工作原理、规则和方式方法。学好这些课程能使学生在幼教岗位上上手快、适应能力强、管理到位、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高。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寻求运用教育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和运用理论成果的成就感,从而发现理论学科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第三,转变急功近利的思想,摆正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兼顾两者,既可以发挥自己文艺技能的优势走向市场,获取较好的物质利益,又可以在幼儿教育的岗位上得心应手,做出自己的成绩、一专多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负责,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3、努力探索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对学生来讲,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艺术,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理论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理论课教师要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础理论课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关注学生兴趣,注重因材施教,教学语言上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富有感染;教师要大胆处理教材,精简课程内,删除现有课程内容的繁杂部分,删减陈旧的教学内容,特别是那些滞后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的内容,增加幼儿教育和幼儿心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幼儿园教学一线的宝贵教学经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教师还 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幼儿教育理论最生动的注解和说明,贴近幼儿教育实际,体现“够用、实用”的原则,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的好处,从而产生学习理论课的需求。教学要从趣味与实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着手,寻找教师要求与与学生需求一致的切入点,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4、加大 教学投入,争取政策支持
1.1教学课程安排失衡
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的理论课程与训练课程比例差距甚远,多集中在每学期、每节课时中对学生健美操套路的训练,虽然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几种套路,但是持久性较差,导致学生不能全面、系统的掌握健美操的内涵、本质、韵律和流畅性的表现能力,还不利于在理论课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1.2教学形式单一
在学前教学专业健美操的教学现状中,还普遍存在以单一的模仿式教学为主,教学气氛沉闷,缺乏活跃轻松感,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通过设立成套动作的学习、成套动作的评价体系,严重限制着学生的创新拓展和个性发展。
1.3教学评价落后
现行的健美操教学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全面性和合理性,评价内容集中在对学生的成套操种掌握和身体素质的考核水平上,而考核方式是监考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成套训练表现给出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认定性,不能客观、公正地评定出学生的真实成绩,同样也违背了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培养体系相脱轨,根本不能完成终身体育能力的教学目标。由上述在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可知,健美操教学体系的改革是亟待解决的研究问题,在健美操教学中始终贯彻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通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2.1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儿教育中的定位
学前教学专业的未来职责是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做出努力和贡献,作为幼儿基础教育的未来人才是开启幼儿创造和想象能力的教育家,因此,要具备专业的幼儿教育技能和职业素养等综合性教育能力,在学前专业的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提出改革性的创新理论和方法十分必要。
2.2纲领性教育文件对幼儿教育人才的要求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三章第五条明确规定:“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启幼儿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教育环境中发展个性。”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门对幼教事业和健康发展的的重视力度,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我国未来花朵的健康发展。
3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改革的策略
3.1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因此,在体育课程中始终贯穿“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力图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和能力,并以培养学生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和工作的指导、组织、管理能力为主的多重教学目标。针对幼儿教学的特殊性,在健美操的教学中要挖掘学生的教师职业能力,兼顾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技能水平、知识领域宽广、综合素质较高的发展原则,制定出学前教学专业健美操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掌握健美操的理论、技能、技术、身体素质;学生的幼儿教学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灵活运用健美操项目开展幼儿锻炼活动,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尽职尽力并热衷幼儿教育事业。”明确的健美操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确定学习方向,从而为幼儿教育事业培养出专业能力、技术水平、理论体系、教学实践、社会适应能力都较强的综合性人才。
3.2合理调整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2.1丰富理论课程的实用性
在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的理论课程内容安排中,在保持原有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外,要善于结合实用性与幼儿适应性较高的健美操理论内容,从而丰富健美操理论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可增设:矫正身姿、瘦身塑形、营养和健康评价、幼儿肥胖症减肥操、与健美操相关的健身美体等相关性理论知识,在丰富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学习领域,培养学生积极生活和广阔的知识面。
3.2.2丰富实践课程的时尚性
教学改革的依据原则之一是根据时代特征的不断更新来调配教学内容,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健美操教学改革应紧随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例如在健美操教学中融入女性比较关注的健身美体等操种,提高学生的审美、艺术欣赏能力;另外,在掌握健美操训练基本技能上,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融入幼儿成套操种、幼儿啦啦操、幼儿拉丁健美操、幼儿椅子操、街舞等元素;在课程结束前也可放松学生的神经加入瑜伽、形体操等,来调节学生的轻松心态。
3.3改革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3.3.1课堂上的教学形式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除了常用的模仿式教学方法外,要组织学生自由分组,由小组形式进行教学,同时还可以变换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组织和自主教学能力;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合作进行健美操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团结、沟通能力;在评价体系中善于发动小组的力量进行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互评,最后教师进行典型的纠错和指导实例点评,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同时得到快速进步。
3.3.2课堂下的教学形式创新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余健美操辅导俱乐部,在满足学生强烈的健美操兴趣之外,辅导其他学生参与到健美操锻炼过程中来,在辅导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设计训练计划、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创编新型健美操套路等,充分挖掘学生的健美操潜力、组织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通过组织学生形成团体,参与到校内外的表演活动中来,为学生的健美操锻炼机会拓展到校外、社会的空间中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表演舞台,使学生及早地与社会相接轨,学生在提高健美操表演技能、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培养自信心。
3.4评价方式多元化,综合评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态度进步
关键词 学习 幼儿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642.13 文献标识码:A
1幼儿教育学的内涵
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教机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它是人们从教育幼儿的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教育理论。幼儿教育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的理论寓于日常我们教育幼儿的活动中,有丰富而具体的表现形式。幼儿教育不是简单的带孩子,而是牵涉到有关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对幼儿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所以我们要学习和研究幼儿教育学。
2学习幼儿教育学的重要性
(1)学好幼儿教育学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我国,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尽快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需要培养大批高质量的人才,而这一伟大工程必须从幼儿抓起。幼师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人才培养奠基的光荣任务。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不仅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也是现代中职教育自身的追求。
(2)学好幼儿教育学是幼儿教师的有力武器。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教育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应当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了解我国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了解幼幼儿个体发展的现状、潜力和可能性;必须懂得幼儿敦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掌握幼儿教育的原则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正确认识、分析、独立思考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等等。
(3)学好幼儿教育学可以帮助幼儿教师形成基本的教育观念。只有学好幼儿教育学,才能初步了解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幼儿教育、什么是幼儿的发展及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幼儿教育机构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幼儿学习活动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与小学的衔接等等;才能了解幼儿教育产生、发展的历史,对教育的本质、对幼儿教育的价值、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及其相互作用的原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3怎样学习幼儿教育学
3.1纵向深入
笔者认为,在校期间,学习理论的第一步是认真学习教材,深入地理解和领会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了解幼儿教育学的基本结构,这是读书学习的重点。除教材之外,其他参考书籍的广泛阅览也是重要的。一要反复推敲、弄懂并吃透教材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渗透在其中的重要观念、教育思想,并弄清楚每一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二要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派幼儿教育理论的实质、内容、价值等,并尝试批判性地思考、分析和比较。
独立思考、切磋讨论是学习幼儿教育学的重要方法。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如果一个人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又学会独立思考和工作,那么他必定能找到自己的道路。”对教材和前人的结论、对流行的观点和看法、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要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必为传统的观念和结论所束缚,人云亦云。勇于探索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是提高自己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不过,独立思考并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凭空臆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和老师同学相互交流看法,讨论切磋,让不同观念相互碰撞,能相互启发,激起思想火花,帮助你更清楚、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幼儿教育学理论。
3.2横向联合
(1)联系幼儿教育实际。幼儿教育理论是为幼儿教育实际服务的,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幼儿教育学的必由之路。在校期间联系实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到幼儿教育机构进行见习、实习,访问优秀幼儿教师,开展社区、家庭的幼儿教育调查,尝试设计和组织一些教育活动、做一些教育小实验,对一个或几个幼儿进行观察研究以及参加各种有关的专业活动等等,都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修养和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力。
(2)联系相邻学科和有关知识、信息。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各门学科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和渗透性。幼儿教育学也是在不断吸收和综合其他相关的理论和知识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完善的。与幼儿教育学相关的学科很多,如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外幼儿教育史、教育管理以及其他科学。相关学科的学习有利于从多种角度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幼儿教育学的理论,有利于学科知识的相互补充、相互拓展,有利于有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思维方式相互迁移、相互补偿。
[关键词] 教学反思经验积累
近三十年教学生涯,诵读了不少名言警句,近来咀嚼“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则别有一番感悟。
三尺讲台上年复一年地手执教材“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若总是机械地重复教学,势必会让人越教越困惑茫然,越教越没有激情。反之,若能在课堂教学之后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课堂教学过程,想想教学重难点是否有效地突破,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教师的板书设计是否合理规范,课堂小结是否到位……这样,回顾教学过程则会感受到得失利弊,产生豁然开朗之感,而点点滴滴的不断反思,正是教学经验不断积淀不断积累的源泉,正所谓厚积才能薄发。
一、在反思中捕捉教学亮点
《幼儿文学》教材根据该科教学大纲的要求,规定本学科的任务是使幼师专业学生认识幼儿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幼儿文学的基础知识,阅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幼儿文学作品,进行幼儿文学写作训练,具有适应幼儿教育需要的幼儿文学鉴赏能力和改编、创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幼儿文学素养,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特别是语言教育活动打好基础。这就要求《幼儿文学》的课堂教学要以基础知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依据基础知识和作品选读配置练习,进行鉴赏训练和改编创作训练,使学习基础知识和阅读作品、练习写作紧密结合。
所任教的幼师专业班使用的《幼儿文学实用教程》分为上、下编两个部分。上编的主要内容为幼儿文学基础理论的讲解、幼儿文学作品的文体知识和经典作品的导读分析;下编则侧重于幼儿文学作品表达技能技巧的指导和训练。由于所任教班级《幼儿文学》课程授课课时少,即要在不到40个学时的一个多月里完成原定76个课时的内容。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认真领会教学目的,把握教材重难点,大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与整合,调整教学进度,规划教学步骤。鉴于此,笔者在通读了教材的基础上,初步拟定教学进度,将教材下编“幼儿文学作品表达技能技巧的指导和训练”中的内容分解到上编相应各章节教学之中,旨在缩短教学时数,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笔者在完成第二章节“儿歌 幼儿诗”的教学之后的教学后记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在指导学生理解领会了相关概念及文体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儿歌与幼儿诗经典作品,同时自然穿插儿歌、幼儿诗的朗读、态势语等表达技能技巧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将基础理论知识与表达技能技巧训练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也较好地整合了授课时间,事半功倍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段教学后记捕捉住了这个章节教学内容的亮点,同时也为后面章节教学内容的整合提供了备注式的提示作用。
二、在反思中发现学生个性
在平常的教学中,尤其是文科类学科教学中,教师即使是要求学生以开放式的发散性思维方式去思考与解答某个问题,学生也总是“耐心”地等待着教师“循循善诱”一步步引导启发,从而达成“共识”,定位在所谓的正确答案上,这样的教学活动久而久之便泯灭了学生的学习个性。
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过程是师生敞开心扉交往、相互接纳对方观点、共同发展的过程,正如古人所云“教学相长”。
笔者在以《儿歌和幼儿诗的阅读》为课题开设的公开课教学活动中,就试图以学生相互点评的方式,打破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课堂教学中首先由学生活动导入新课:请一位学生上讲台诵读儿歌《洗手》和幼儿诗《小弟和小猫》,并要求这位学生在诵读之后试着分析儿歌与幼儿诗在主题表现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异同。总体而言,这位学生的回答已经基本符合要求了。原先的教学设计是在此基础上,教师直接归纳总结儿歌与幼儿诗的特点及其异同,并加以板书,完成这个环节的教学内容。然而就在此时,课堂上有位同学举手发言,我便调整了教学设计。这位同学认为刚才那位同学的分析过于笼统,她认为语言特点方面除了音韵、句式外,二者明显的区别还体现在儿歌更口语化,更通俗易懂;幼儿诗则可以更多地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进行表述,而这些特点主要是由于二者的阅读对象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决定的。从这位同学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她确实是认真地将教材内容仔细阅读并予以思考,有她自己的理解而且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在这堂课后的教学反思中我思考着这么一个问题:如今任课教师普遍报怨课堂上都是教师说了算,一言堂既成事实。而在这堂公开课上这位同学能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亮出她的观点,实在是难能可贵,她的发言至少是她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是她个性化思维的结果(课后听课的同事也这么评说)。作为任课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因势利导,鼓励学生们主动参与教学互动,努力调动学生们学习积极性,让她们真正融入到热烈的学习氛围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不再索然无味,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令人欣慰。
三、在反思中规划“再教设计”
关键词: 农村 幼儿教育 新天地
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由于受基本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园舍基本设施、师资等方面都明显滞后于其他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立足于当前农村的现实情况,因地制宜,打造出农村幼教的一片新天地呢?
一、充分开发与利用农村幼儿教育资源
从我国农村幼儿园现状来看,普遍存在设备简陋、资金不足、幼儿多、玩具少等不利因素,因此,应注重对课程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例如,在农村有着大量的空地或小树林,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小朋友在这里做各种游戏,如:过家家、木头人、石头剪刀布、贴膏药等;发动家长帮忙制作各种玩具,丰富游戏资源,如:请做木匠的家长制作木头积木、请做裁缝的家长制作沙包、人形木偶等;争取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增加设施资金,丰富幼儿活动设施;自制幼儿活动设施,如:在两棵树中间固定几个旧轮胎,让幼儿玩“钻圈”的游戏;利用坚固的大树制作秋千;利用各种斜坡制作滑梯;自制简易的跷跷板等。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就可以充分开发与利用农村中的各种资源,并克服在农村实施幼儿教育的众多困难,大力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
二、努力改善农村幼儿教育的办学条件
地方政府应注重加强当地的农村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幼儿园办学条件,争取每年划拨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改善条件较差的幼儿园的建设和维修,逐步建立“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主体,以校办、村办、户办幼儿园为辅”的幼儿教育体制,还应在切实落实和贯彻政府扶持措施的同时,加大对农民企业家和专业大户的鼓励,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投资改善农村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幼儿园建设的落后风貌。
三、改变传统的幼儿教育及教学方式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教学方式,这是一种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思想,“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的中心内容在于“做”,尤其注重培养幼儿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这与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相符合。因此,幼儿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与幼儿进行积极的互动,处理好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提高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质疑、调查和探究活动。在改革农村幼儿教育体制时,应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创造积极的教育环境,在尊重幼儿人格的基础上,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满足不同幼儿的基本需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意在提倡创新与创造。所以我们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解放孩子的双手与头脑,让他们在自由的空间中获得真正的教育。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改进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尊重每一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拓展课堂教学手段,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幼儿兴趣,真正促使每一位幼儿都获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幼儿教师要经常组织幼儿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探究与探索,在勤于动手和动脑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四、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的师资培训工作
通过多种形式建设幼儿教育队伍,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是稳步提升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幼儿教育的对象主要是3~6岁这一阶段的幼儿,根据这一阶段幼儿的特点,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教师的根本素养,只有发自内心地喜欢孩子、热爱幼儿教育工作,才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幼儿教师应掌握幼儿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幼儿教育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高效性。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幼儿教师除了接受师范院校的培训与进修外,还要建立相应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培训中心,经常组织幼师参加乡镇级的培训活动。相关教育部门应对在职的幼儿教师进行资格认定,对不具备幼儿教师资格条件的教师进行限期培训,对新进的幼儿教师实行幼师资格准入制度。此外,还可通过幼儿教师聘任制度,由县一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的招聘与培训,严把幼儿教师入口关,杜绝农村幼儿教师招聘中的不正之风。同时,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的要求,将幼儿教师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行列,使得农村幼儿教师顺应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
五、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幼儿教育和管理水平
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幼儿园办园和建设方面的管理,明确办园主体,规范办园行为。对于民间办理的幼儿园机构,在审批、注册、分类、定级、教师资格培训、表彰奖励、职称待遇等方面应与公办幼儿园一样,享受同等待遇。中小学可以附设幼儿教育,让5~6岁的幼儿入学跟读一年级,但是在学习要求方面不能等同于一年级,应低于一年级。意在使幼儿在有意无意中接触一年级课程体系,熟悉小学生活,从而在进入一年级后不再有畏惧情绪,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此外,还要通过多种渠道吸取民间经济力量,鼓励社会人士开办幼儿园,为幼儿教育工作大开绿灯。
总之,农村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水平,更好地保障农村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在教育实践中勇于尝试探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出农村幼儿教育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乔刚.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策略研究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18).
[2]王晓青.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03).
[3]姚文峰.乡镇中心园发展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10).
关键词:职业教育 舞蹈教学 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有着其特殊的规律性:它不同于少年儿童的启蒙训练、又不同于高等院校的专业舞蹈教育,更不同于高师的舞蹈教育专业。它是将三者为一体、同时又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一种舞蹈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音乐、舞蹈等艺术方面的知识更是弱之又弱。因此,如何借鉴幼师教育的理论与经验,遵循舞蹈教育强调性与实践性的教学规律,根据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需要,努力探索出一条真正具有职校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体系势在必行。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多年来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经验的积累对职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谈谈浅见。
一、根据培养对象的不同状况,因材施教
进入职校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对象都是16~19岁的女生,而且大都来自农村,由于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给我们的教学设置了阻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出合理的因材施教方案,针对情况进行教学。比如:一种是文化成绩好,虽对舞蹈有一定的爱好但自身舞蹈条件差的同学,针对这类的同学,我不要求每个动作都做到位,只要求她们必须熟知舞蹈动作的要领、精髓,以培养其欣赏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今后作为幼儿教育教学人员打好扎实的基础;另一种是在舞蹈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曾受过短时间或不是很正规的训练且自身条件好,但文化成绩差的同学,对于此类学生我会利用其自身条件好的优势,重点训练她们的动作,提高她们的舞感,让她们掌握舞蹈的理论知识,争取参加各级各类的舞蹈比赛或参加“3+X”高职考专业性的大学;再一种是文化成绩差,自身条件差,对舞蹈不感兴趣的同学,我要求她们认真上好每堂课,但对其动作的要求不高,能完成就好,同时能感知音乐的节奏,慢慢培养她们的兴趣,教授她们对幼儿要有爱心,这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师德。
二、根据培养目标实施相应的教学内容
从教学内容上讲,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教师应该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有目的性和方向性。比如:第一学年,我安排学生练习舞蹈基本功,在训练中遵循从地面――把杆――中间训练,从单一动作到组合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提高学生身体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感以及舞蹈感受。第二学年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开始先介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音乐特点、动作特点以及动作的来源,接着做示范动作,用组合的形式体验各个民族的不同舞蹈风格,真正学到舞蹈的“味道”。第三学年学习幼儿舞蹈及幼儿舞蹈的创编,调动学生的积极创造性,创编出有亲和力的幼儿舞蹈让幼儿喜欢。无论失败还是成功,我都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为学生即将参加实习和以后适应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根据培养对象传授舞蹈教学能力的基本途径
我认为,教会学生舞蹈基本技能技巧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以及组织编排幼儿舞蹈节目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并在工作中运用自如。首先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比如:有些同学自己能将舞蹈跳得很好但面对幼儿园的孩子时却不知如何表达才能让孩子们明白,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课堂提高和课外社会实践等手段,教会学生把专业术语转化成口语化、通俗化、简单易懂适应幼儿语言习惯。其次是正确观察分析鉴赏舞蹈动作,具备自我纠错能力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能力。对教授幼儿舞蹈来说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幼儿很直观的看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好的纠正。第三,幼儿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由于幼儿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有天真、单纯、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所以幼儿舞蹈的创编要了解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反映幼儿的情趣,达到感染幼儿与教育幼儿的目的,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所接受,要尽量克服和避免幼儿舞蹈创作中的“成人化”、“专业化”的倾向,从而创作出使幼儿感到亲切、易学、好玩,愿意接收大量优秀的幼儿舞蹈作品。
四、全方位考核培养对象,完善舞蹈教学成果
为力求培养能跳、能编、能教、能分析的全方位人才,我采用的考试方法有:理论考试、实践考试、分析优秀舞蹈作品考试三部分。在实践考试中,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互相教授自己创编的幼儿舞蹈,这样既考核了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有考核了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在分析优秀作品考试中,我会提前安排一定的观摩时间,拿一些有学习价值的舞蹈资料或舞蹈比赛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的同时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学习兴趣,考试中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观感。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引言
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正式建立,提高了教师职业准入的要求。这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幼儿园教师质量保障体系,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加系统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环境。在资格证考试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与考试科目《保教知识与能力》密切相关,因此,一方面,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另一方面,为了给幼儿园输出具备较高的思政品德、综合素质以及系统的、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的幼儿园教师,高职院校都需要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并在教学实践中寻求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创新改革,进而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效果,承担为社会输入合格专业人才的重任。现阶段,我国各大本科高校以及高职院校均设置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层次占比较大,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为全国各地培养和输送大量的幼儿教育工作者。然而,我国在国家层面上缺乏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特别是本科高校以社会一线教育机构为目标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机构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实施和评价等方面主观性较大。这直接导致各学前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高低不等,既不能帮助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也不能从根本上全面提升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综上所述,为系统解决幼儿园教师教育存在的不足,全国各大高校以及各高职院校有必要认真对待国家层面提高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规范幼儿园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积极做好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研究,坚决支持国家实施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1]。
二、概念界定
(一)新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是国家对意向加入教师队伍、从事教师工作的这部分群体基本要求。要想获得教师资格,就必须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成绩达标。顾名思义,教师资格考试就是为教师职业准入制度设置的一项考试。新教师资格考试,主要是相对于传统教师资格考试而言。在颁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之前,师范类专业应届毕业生,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申请领取教师资格证,即:(1)参加教育学以及教育心理学课程学习,并且考试成绩达标;(2)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普通话等级考试,并且成绩达到等级。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和社会人员,要想申请教师资格证,首先需要参加省市或地区组织的认证考试,还需要通过面试和试讲。然而,2013年颁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参加并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与面试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从幼儿园至中等职业学校)的前提条件,明确考试科目,即《综合素质》与《保教知识与能力》。鉴于该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相比传统的教师资格考试,在考试对象,考试性质、考试科目等方面予以改革创新,称其为“新教师资格考试”。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不同学者对“课程”的概念理解不同,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顾明远在其研究中将“课程”界定为“一种能够帮助学校实现教育与教学目标而设置的教育内容”。施良方在其研究中从六个方面理解“课程”的含义:(1)课程属于某一类教学科目;(2)课程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3)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4)课程是学习经验的总结;(5)课程是社会文化的再生产;(6)课程是社会改造。潘懋元在其研究中将“课程”界定为一个系统,具体来讲,就是学校基于一定的教育目的构建的各种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即学校为培养学前教育人才而设计的学前教育学科和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在课程结构层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基本一致,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实践过程中,因高校教育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各具特色,课程的设置、实施和评价等存在差异[2]。
(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关系密切,比如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实施与教学模式、教材内容、课程资源、课程评价体系等。结合研究实际,文中所提“课程改革”,主要是相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而言,基于国家《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等政策依据,在新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背景下,采取具体措施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实施和评价。
三、《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在
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的重要性现阶段,随着幼儿教育重视度不断提高,国内各大高校以及高职院校均设置学前教育专业,并将《幼儿园活动设计》设置为必修课程。该课程在理论层面以及实践层面分别具备明显的理论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学习该课程,一方面能够从理论层面加深学生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认知、端正工作态度,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在幼儿教育活动实践中应用理论技能。因此,在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的开设起到了关键作用,既充当了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中介与桥梁,还能帮助学生有效备考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中关联的保教知识笔试,如幼儿园生活指导、幼儿园主题教育环境创设、幼儿园游戏活动、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等。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并提升《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教学效果。
四、《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安排不合理,教学质量不高
《幼儿园活动设计》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为该专业配置教育资源时不够科学,比如课时安排不合理,平均每学期80课时,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因此,在课时不充分的情况下,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效融合,使得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同时,任课教师的教学压力很大,备课时间不够,局限于书本知识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传统,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不高。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资源配置失衡
有效开展《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的前提是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一方面要注重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资源配置失衡,多数高职院校更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比如提供去幼儿园实践教学的机会。同时,理论教学缺乏创新性,局限于传授书本知识,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均未得到有效培养,不能够为学前教育事业输出合格的人才。
(三)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教学效率不高
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趋同,缺乏创新性,不具备特色。任课教师在教授《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时,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而是坚持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教师围绕书本理论知识讲解为主,以板书为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未能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导致理论知识涉及面不够广泛,而且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教学效率不高。
五、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实施《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改革
(一)基于资格考试目标,提升课程教学标准
关于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笔试及面试考核目标等细节可以参照国家教育部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首先,笔试环节。比如说,保教知识与能力考核,要求参加考试者具备以下几个能力:能够灵活应用学前儿童发展知识以及学前教育理论知识;能够有效指导幼儿生活;能够创设幼儿园教育教学环境;能够有效组织开展幼儿教育活动;能够完善幼儿园教育评价体系。其次,面试环节。注重考核面试者以下几个维度: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仪表仪态;表达、交流、沟通能力;实践教育教学技能。高职院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为了向学前教育事业输出合格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围绕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课程,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以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当基于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目标,优化《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比如说,加强学校与幼儿园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在幼儿园实践教学的机会,增强学生对幼儿教育的感性认识。同时,还要注重培养教师职业道德和科学教育理念。
(二)梳理课程内容,明确教学重点
《幼儿园活动设计》是一门理论知识覆盖面较为广泛的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如:教育基本理论、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以及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五大领域教育的设计与指导。由此可见,这门课程既注重幼儿园教育教学设计基本理论,又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在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学生参加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笔试和面试时,许多考核内容与该课程密切相关,因此,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梳理课程内容,明确教学重点。进行课程建设时,可以根据《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等要求,优选课程内容,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幼儿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将学习重点集中于五大领域的活动设计,在编写活动方案与组织教学活动方面具备优势,但是,实践教学环节欠缺教学技能。比如,不能独立、有序开展幼儿教学活动,也不能将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结合;幼儿教育活动方案未能充分考虑幼儿的主体地位,如未考虑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因此,高职院校在组织开展《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教学时,要创新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知识的导入,保证理论知识讲授的连贯性,明确幼儿园教育的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的重要性。
(三)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实践教学技能
现阶段,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相对比较传统,即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这就使得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教学水平不相匹配,比如说,学生具备设计相对完美的幼儿教学活动方案、制作直观形象的教具和课件的能力,从而有效辅助理论教学,却不能有效组织开展幼儿教学活动,使得教学目标不能达成。因此,在资格证考试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创新《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运用案例教学、小组学习、项目教学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既要提升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水平,也要提升实践教学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参加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笔试与面试时能够从容应对。
(四)丰富课程教学考核方式,提升创新能力
相比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的综合性更强,课程教学效果不适用于终结性评价的考核方式。因此,在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教育活动等方面能力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课程特点丰富教学考核方式。比如,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进而提升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同时,还要重视课程考核的公平、公正、客观。高职院校从两个方面努力,即建设课程考核题库、课程教学与考核分离,进而保证在衡量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时做到客观、全面,也能够推进良好学风、考风的形成。为了增强课程考核的便捷性,高职院校可以将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考核。通过《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借助互联网鼓励学生在课程平台上互动交流、学生的活动设计优秀案例、共享小组试讲视频,并将这些纳入过程性考核范畴。
【参考文献】
[1]周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活动设计》课程改革探究——基于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的思考[J].智库时代,2018(37).
【关键词】艺术专业;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5-0037-03
一、问题的提出
一名合格的幼教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教育理论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然而,在一些开设艺术类专业的院(系),比如音乐舞蹈系,《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学效果却不太理想。笔者拟以所执教的长沙师范学校音乐舞蹈系为例探讨有关《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
二、现状分析
笔者在音乐舞蹈系从事《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学工作已6年有余。回顾多年的教学工作,我发现,影响音乐舞蹈系《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方法的特殊性
音乐舞蹈系下设音乐教育和舞蹈表演两个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主要是技能技巧课,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比较具体、形象,正是这一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教学方法的特殊性。〔1〕
技能技巧类课程的教师多采用示范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教学,其形式主要是分组教学或个别教学,较有利于师生沟通,也有利于因材施教。而学生也主要是在反复练习中理解、领会并巩固技能技巧类课程的知识及技术要领的。而《学前儿童心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相对于技能技巧类课程来说,内容抽象得多,由于受教学内容的限制,教学方法往往以讲授为主。另外,基础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形式往往为大班教学,有时甚至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合班上大课,人数多达数百人。一个教师要同时面对数百个学生,很难谈得上有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和开展因材施教。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与技能技巧类课程,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都显著不同,容易感到枯燥、乏味。
2.学习动机的特殊性
音乐舞蹈系学生普遍存在着不重视基础理论课程学习的倾向。笔者曾对音乐舞蹈系65名学生作过调查,学生认为学习基础理论课是为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学生只有6人,仅占9%;而认为学习基础理论课只是为了考试过关的学生却有54人,占到了83%;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自己有较好的专业技能,不愁将来找不到工作,至于基础理论课程学习的好坏,对今后前途的影响不大。可见,音乐舞蹈系多数学生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更多的是受外在动机支配,缺乏持久的动力。〔2〕
3.学习态度的特殊性
音乐舞蹈系多数学生选择艺术专业的原因是他们在文化课学习上的先天不足,而正是这种先天不足,使得他们往往把自己学业成绩的不佳归因于自己学习能力不高,觉得自己难以应付文化课课程的学习任务,从而产生了在文化课学习上的习得性无助,具体表现为情感上的心灰意冷、自暴自弃;行为上的逃避学习,产生诸如抄袭作业、无故旷课、上课心不在焉等情况。〔3〕
许多音乐舞蹈系学生在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这门课程时产生了心理矛盾: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的专业特殊,无需具有太高的基础理论素养;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如别人,产生了学不好基础理论课的自卑心理。这种矛盾心态体现在学习上,直接导致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等基础理论课程课堂气氛沉闷,参与度低。
三、改革建议
1.改革教学内容,建设校本教材
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通常相对薄弱,进入专业学习阶段以后,学习内容又以具体形象为主,因而不太习惯抽象化的思维方式。然而,目前《学前儿童心理学》教材大都体系陈旧、内容僵化,并且理论性过强,缺乏实际案例,再加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的依赖性又比较强,因此无形中更加大了学生领会学前儿童心理学基本理论的难度,并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低下。笔者调查还发现,目前大多数《学前儿童心理学》教材几乎不介绍普通心理学知识,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存在一定缺陷,如果教师仅仅用这样的教材来授课,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有关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知识。〔4〕
因此,要想提高艺术专业学生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效果,我们首先要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既能满足幼儿教育工作实际需要又符合艺术专业学生学习特点的校本教材。笔者认为,该教材应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普通心理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二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内容可重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应尽可能反映当今国内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三是根据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着重阐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一些有关心理测量的内容。
2.结合专业特点,丰富教学方法
如前所述,由于受教学内容的限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摒弃讲授法,而艺术专业学生学习的特殊性又告诉我们课堂上不宜作过多的讲解,因此探索新的适合艺术专业学生学习特点的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很有必要。
(1)自我分析法。作为一门研究“人”的科学,心理学学习的初期阶段需要学习者进行大量的自我剖析。在学习普通心理学及学前儿童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心理学理论知识剖析自我,回顾自我成长历程及分析期间的各类发展规律,是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帮助他们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心理素养和培养学科感情的重要途径。
(2)角色扮演法。可根据各年龄段幼儿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幼儿的行为表现,揣摩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帮助学生理解幼儿心理现象。
(3)案例分析法。由教师或学生在课堂上就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幼儿心理现象的能力。
(4)合作学习法。在合适的教学环节上,以主题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采用一些直观、具体、形象的方法辅助教学,如利用教学录像、视频、挂图等,变单一的言语传授为图像、语音、符号、动画等多媒体方法综合传递,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记忆效果。
3.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学习效能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研究发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其知识技能的获得和学习成绩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如前所述,很多艺术专业学生对自己在基础理论课学习方面碰到的困难归因不当,这是他们在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时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这种归因也大大降低了他们学习该课程的自我效能感。因此,要想改善艺术专业学生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这一课程的效果,很重要的一点是提升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笔者认为,要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首先要改善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切忌表现出高高在上的权威态度,应更多地以指导者或合作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及时给予鼓励或回应。可有意识地发挥艺术专业学生想象力丰富、极具创造性的优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形成师生共同讨论的良好氛围。
其次,要改变学生的错误归因。比如,当讲到“能力”这个概念时,我们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把重点放在能力的个体差异分析上,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艺术专业学生在基础理论课的学习上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差异并不证明他们比其他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差,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进一步坚定只要肯付出、相信自己、不怕失败,就一定能获得丰厚回报的信念。
我们知道,信心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更是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5〕对于艺术专业《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学,只有在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邵瑞珍,皮连生,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邹晓燕,杨丽珠.坚持主体性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8-10.
〔4〕汪薇.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改设想〔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56-58.
〔5〕张霞.对师范院校体育艺术专业《心理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抚州师专学报,2001,(3):29-31.
Reflections on Reforms of the Course of Psychology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Art Major
Hai Yi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Changsha Teachers’ School, Changsha, 410100)
学生见习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我们一直倡导职业学校要坚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思路,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就是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幼儿园的丰富资源,将幼儿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为学生在校期间丰富教学实践提供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机会。见习效果直接决定着学生毕业以后的竞争力,而见习过程中如何发挥幼儿园的作用,如何界定教师的具体职责,如何挖掘更多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依然存在很多空白点,所以开展具有可操作性的对学生见习模式、见习效果评价模式的研究很有意义。
本研究所指的专业理论课程是指《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园游戏教程》和《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等专业基础理论;见习指导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去幼儿园进行观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见习活动、科学编排见习内容、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见习指导方法等手段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的学习水平。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分别约谈了5位幼儿园园长、10位三年级学生,设计了以下问题。
三、研究结果
(一)见习内容与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相脱节
一方面见习的安排往往只是考虑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针对理论教学安排的见习是否必要,如何以见习的成果辅助教学都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二)缺乏指导见习工作的有效方法
见习前一般都会有具体的安排和要求;在见习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学生单方面的观察、交流,幼儿园的老师会做简要的介绍和点评,我们的教师往往处于旁观者的角色;见习后,只是让学生将见习的收获以作业的形式上交,教师批阅。但是,对于整个见习过程,尚未形成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方法的指导策略。
(三)缺乏统一的见习效果评价模式
现阶段,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往往只注重见习活动的安排,而忽视对见习效果的评价,其结果必然是无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无法评价教师的指导效果,更谈不上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学生见习活动的指导。这样的见习对学生的帮助是极其有限的。
四、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对见习工作的有效指导方法研究
虽然许多大专院校都有具体的学生见习计划,有的学校也设计了针对本校学生的见习实用手册,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研究,见习手册无法充分发挥引导学生见习的作用,同时在见习过程中,教师对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尚缺乏成熟的方法。学生对见习手册的完成情况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的见习效果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怎样通过见习手册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怎样采用多样的形式指导学生分析相关问题,也就是如何挖掘见习手册的作用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在见习指导方法方面可以采用群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一方面由于学生数量众多,以群体辅导形式指导学生是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指导形式。可以尝试在幼儿园以现场教学和课堂模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探索普遍适用的群体辅导方法。另一方面可以选择3—5名不同层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寻找不同层次学生在见习中各自面对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探索个别辅导的具体方法。
一、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合理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当地政府及教育有关部门应该对家长进行中长期的教育教育指导。让幼儿家长有初步的意识和理念。对于现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可由那些对幼儿教学手段熟悉的教师进行讲说。并长期的和家长保持教育上的联系,以便家长更好的同老师一起管理孩子,更好的支持幼教工作和促进农村幼教事业的健康有序的进行。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在孩子的生活中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要想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就必须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著名的教育专家徐国静老师说:“如果家庭教育仅限于如何培养儿童而忽略真正需要提高的父母素质,那么这样的家庭教育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对于如何提高家长的素质就成了当下的一个严峻的话题。对于农村地区家长的素质问题跟地域性、文化性有关。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做到位,针对农村文化薄弱,家长教育理念落后的现象,积极地对农村的家长进行指导,让农村的人得到终身教育的机会。其次,作为校方领导,应该定期的举行家长会,给家长们讲述有关学前教育的有关知识,让家长知道孩子不光是给他吃穿就可以了,还要注意孩子的品行心理健康等。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开展科学教育。
有机会的地区可以适当的做亲子活动,增进父母对子女的了解。同时,在家庭教育中,对于幼儿的教育家长要采取一致的意见统一管理孩子。家庭成员之间就管理目标教育要求要一致,及时与父辈之间沟通不可当着幼儿的面进行争执。同事家庭教育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积极的配合学校的教育,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加强幼儿园建设管理,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政府每年应该向中西部地区增派支教的老师,由于地区偏远环境恶劣,大部分城市中的老师不愿意下基层,更不愿意去偏远的地区,所以孩子们的教育就又遇到了新问题。增加中西部地区老师工资待遇的福利补贴,尽量能够为孩子们挽留更多优秀的好老师。同时教育部门应该定期送当地老师到发达地区进行培训,让他们多学习关于幼儿的教育理念和知识,接触新鲜的思想,与时俱进。对于农村中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政府应该帮助其家长解决就业问题,能够就近工作,有和孩子们接触的机会。对于隔代教育的家长应改变其教育观念来提高教育的质量,老师与家长们应该多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让家长们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状况,回家后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指导家长要多与孩子联系,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们的,尽量弥补父母不在孩子身边造成的心理影响。
三、改善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配备必要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设施。所以有关部门应该严格审核办园的相关手续,对于有问题的园所应该停办或者让其补齐手续后再经营,还要政府部门配合,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同时要加强人民的监管力度,对于非法的园所进行举报,使其受到严格的管制。同时要扩大幼儿的活动场地,增加活动设施,对于幼儿园中交通、消防、卫生问题,幼儿园相关负责人要定期向教育部和有关部门汇报,对于推迟汇报或者不报者,应该立即查看或停办园所,并处以罚金。政府部门相互配合,督促民办幼儿园做好创建升级工作,有计划的推动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发挥示范作用,全力推进幼儿教育的协调健康持续的发展。
解决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问题。家长、老师、学校、社会端正教学思想,不要揠苗助长,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对给孩子想像,操作的空间。教师不要对儿童的违背常理的行为加以指责,这样不仅会抹杀幼儿的积极性,也让他的心理对自己的想法也产生了怀疑,不利于以后的成长。合理的让幼儿参与各种集体活动与教育游戏中,同时考虑孩子在活动中的安全性。孩子小学化的倾向和家长的望子成龙的想法有莫大关系。所以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说自己的见解,对于孩子的奇思异想家长要加以引导,不要按成人的思维纠正孩子。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还给孩子一片晴朗的天空。
四、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强农村教师的师资培训
首先,农村应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建立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师生比例合理的幼儿教育体系,以加强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要提高教育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让教育更加阳光,更加健康的发展。其次,在改善幼儿的教学环境方面增加经费。要把这些方面严格的执行下去,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好关,保证幼儿的教育经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认真落实《教育法》中对学前教育的特殊照顾。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经费不得挪用和私自截留。同时,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幼儿园和学前班的收费标准。对待教师的职称评定给予一定的比例。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创新教学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现代社会及未来要求相适应的,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具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熟练掌握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知识和相关技能、较系统地掌握幼儿教育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教育实践能力,立足于幼教工作第一线的学前教育师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中职的办学理念,并且中职的教育教学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可或缺的课程之一。美术教学作为中职学前专业的重要课程,也应当重点突出个人需求与社会需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并胜任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由此可见,研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价值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的学生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作用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审美水平的提高、情绪情感的表达及形象思维的训练等方面。因此,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要转变观念,切合实际地与幼儿园工作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适应现代幼儿园工作岗位的知识和技能。
一、问题的存在
(一)学生基础薄弱。正是因为受到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绝大多数的学生基本上在初中阶段均未上过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课,即没有经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因而对美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基础理论严重缺乏了解,再加上生源问题中职招生时并未经过面试,因而在入学前大部分学生都未经过专门的美术训练,美术基础相当薄弱,根本不了解美术技能课程。学生见识面太窄,很多知识都不了解,特别是绘画中的动手能力完全缺失(比如自己动手做泥塑和陶塑)。
(二)教学内容的专业性过强。在中职的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美术教学却在实际的教学中普遍地存在美术课中为了应付技能等级考试等突出问题,使得学生逐渐对美术课程产生了倦怠情绪及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幼儿园教学中有用知识的时间较少,对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三)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我校的美术教师全是美术专业改行的,根本不了解幼儿园的实际工作,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缺乏,无法真正地实现培养一线工作岗位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过于抽象化、专业化,重点强调的是美术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注重的是学院式的美术教育,而对学生实践技能以及就业能力的培养极大地忽视,具体体现在偏重美术史论教学,忽视针对幼儿心理的美术欣赏内容教学;注重专业基础训练的写生素描,忽视表现幼儿心理世界的简笔创造训练;重视材质为水彩水粉的专业色彩训练,忽视幼儿喜欢的水彩色、油画棒等材质的把握等等。
二、针对实际情况,确立教学模式
(一)优化课程实施策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它极为深刻地阐明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教学做一体化;而另外一个著名教育家谢台臣先生也提出“在做中学”。他们思想的实质都是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提高职业素质。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改进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比如传统模式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
通常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由横向培养过程模式与纵向学习时限模式所构成。中职学前教育的横向培养过程模式所包括的主要是高素质、强能力、精专业和厚基础。
1.高素质。要求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合作,能够将本职工作高质量的完成。
2.强能力。要求具备良好的将美术技能、知识应用在教学中的能力及出色的美术教学能力。
3.精专业。要求能胜任美术教学,精通美术教学专业,为学生创造抽象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推理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培养幼儿学习上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的大胆想象能力。
4.厚基础。要求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掌握幼儿美术教育学理论知识、艺术设计、美术欣赏、工艺造型、图案、色彩和素描等,并且要有着深刻的知识系统,能够创作较为简单的美术作品,要具备准确评析、创新组合幼师作品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和传承美的能力。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除了努力提高同学们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也要不断给他们渗透此内涵,这种观念对像他们这样的“人生的启蒙教师”特别重要。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她们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艺术的教化中养成良好的个性美,鼓励她们在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创造热情,并要求她们(将来的教育工作者)把这种美育文化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在实践教学中,除了教学法的教授之外,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绘画美术类的动手创作实践环节,比如对常规的一些美术门类的基本技能的掌握,对新材料、新技法的美术创新实践。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设课堂创作的环境。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实践,在一定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创作力。在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分组教学,培养学生小组内协调合作能力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对于《风景之简笔画》的创作性课题,首先让学生平均分成四个小组,给每个小组设定一个宽泛而公平的命题,分别为“春”“夏”“秋”“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创作,大胆地发挥想象力,美术作品创作的同时对于作品进行语言包装,编织故事情节,鼓励学生大胆走上讲台,一边展示创作作品,一边生动地讲述故事情节,将讲台下的学前教育学生视为幼儿园的小朋友,积极做到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在课堂中呈现幼师上课情形,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师身份带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最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并给予最大的肯定,为学生的课堂创作增强自信心。
纵向学习时限模式是一年社会实践和两年全日制在校学习的一体化制度设计,简单地来说就是:前两年学习的主要是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而最后一年则参与到社会实践学习中去。把实践与专业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形成懂实践、通理论、强专业的优秀中职毕业生。在校学习的两年中,学习课程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应当按照纵向培养模式要对学习课程进行设计,第一个学期主要是打好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轻实践而重理论。美术教学的重点就在于手工基础,简笔画,线描的学习,对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及造型能力加以培B;第二个学期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并重,美术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还应当让学生对国内外美术优秀作品进行充分的了解,帮助学生逐渐的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则是要将本专业的实践训练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方法和美术教材特点加以熟练掌握。在结束两年的在校学习后,学生直接参与到为期一年的岗位实习中,学生虽然是以幼儿园教师的身份来对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予以承担,但是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并非等同于在职教师。全日制的岗位实地转变了学生的角色,有些学生往往会感到非常不适应,觉得工作实际与学校所学到的技能、知识有一定的出入,这便需要学生按照实际情况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地应用在实践中,不仅要耐心地归纳总结过程,并且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同时需要实习指导教师和在校教师及时地给予有效的指导。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前所未有地重视起幼儿教育,在幼教机构与日俱增的新形势下,学前美术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培养出一批高能力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传承美术这门人类文化。
[关键词]实践教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9―0029―03
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和途径,是认识发展的源泉,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通过实践可以不断地扩大人的认识领域,发展人的认识能力与水平。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的重任。要求其既要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又要适应幼教市场的人才需求。因此,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而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是促进学生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
一、实践及实践教学的内涵
(一)实践的内涵
实践是指改造社会和自然的一切有意识的活动。即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凡是符合客观的真理性认识,通过实践必然会成功地转化为客观的现实。反之,凡是错误的认识,在实践中必然无法成功。
(二)实践教学的内涵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管理、实际操作、社会调查等。主要指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与宗旨,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资源主动进行实践操作,从而获取一定的感性经验及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方式。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的一般价值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的具体内涵
该类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它是指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即学前儿童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其核心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重点培养学生作为幼儿园一线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
(二)实践教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中的价值
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另一条主渠道,与理论教学共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中具体表现为:首先,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材料,如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教案与视频),帮助学生拓宽信息来源渠道,为提高教学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切实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采用案例分析、讨论、现场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方位把握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再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教学能力。通过模拟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备课、授课、说课的综合能力。最后,科学地整合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目标及存在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界定为:熟知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并结合幼儿教育相关理论要求科学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能够做出初步评价的基本能力。具体为:选择教学内容的能力、设计撰写教学活动方案的能力、创设教学环境及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组织实施教学的能力、教学评价反思的能力。
(二)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模拟教学中教学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思路的分析整理能力较弱
表现在:活动方案的设计意图表述不明确,常将设计意图表述为设计的具体内容;活动流程的归纳提炼能力较欠缺,学生往往能够设计出活动的具体过程,但要将活动过程总结归纳为简明扼要的流程,则会表现出不相符的特点。
2.幼儿园教学心理环境创设能力较弱
表现在:模拟教学中试讲教师更多地关注教案的完成情况,忽视了良好心理氛围的营造,使“幼儿”得不到充分的关爱、尊重和支持,不能较好地营造互动、交往、合作的氛围,形成了虽基本完成了一节教学活动,但课堂氛围生硬、紧张不活跃的现象。
3.幼儿园教学组织能力较弱
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容易忽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幼儿兴趣的激发与调动较差;教学方法显得单一刻板,游戏活动利用率不高且效果不明显。
4.教学评价反思的能力较弱
表现在: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方案反思的能力较弱,学生设计完方案后不善于修订方案;对活动重点、难点解决程度的意识不清晰;对整个教学实施过程的反思能力较弱,评价容易表面化,不够深刻,效果分析较为粗浅。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定位的问题
该类课程一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被定位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普遍比较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师资力量的问题
在师资选择上,应考虑专业理论水平较高、实践应用能力较强的教师作为主讲教师。同时,可以吸引幼儿园一线教师扩充到该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来,发挥幼儿园一线教师教学感性经验丰富、实战经验丰富的特长,为学生提供真实、可模仿的范例,更好地促进其教学能力的提高。目前,该类课程多以高职高专专任教师主讲为主,缺乏有生动案例、丰富幼儿教育经验的一线教师及“双师型”教师。
(三)教学条件保障问题
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需要良好的校内、校外实训软硬件的保障。而校内实训室建设不够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少、利用率低,难以保障学生的校内外实践顺利进行成为切实问题。
(四)实践教学实效性问题
在该类课程实施中,或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或虽原则上突出实践教学,但具体操作中出现实效性差的现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力度不够,对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及实践教学的条件保障等方面的研究较为欠缺,教学中容易流于形式,无法真正突出实践性。
五、合理构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一)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
该课程的总课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很大比重,充分体现了其重要性及地位。但在教学中容易出现重理论、轻实践,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现象。为适应职业教育要求及人才发展需求,应合理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在保证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及教学力度,从源头上重视实践教学。
(二)强化实践教学各环节管理
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实践教学组织实施环节管理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三)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
目前,校内实训场地有限、教学设备不足;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较少且利用率低,难以保证学生实践教学中的见习观摩及模拟教学活动。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良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提供保障。
(四)鼓励产学研合作办学,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产学研合作办学理念适应日益发展的职业教育现状及需求,该类课程的实施现状决定了高职高专应承担其理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实践教学应不断吸纳有经验、能力强的幼儿园一线教师参与教学,共同开发研究幼儿教育科研课题,并可让部分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项目中来,锻炼学生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现场问题的综合能力。这能有效解决高职高专教师专业理论水平较高、幼儿园实践能力相对薄弱的困境。还应鼓励教师一专多能,通过在职培训、从幼儿园引进等方式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服务实践教学。
(五)开发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与方法
该类课程较为常见的教学模式有:模拟幼儿园模式(仿真幼儿园教学模式)和幼儿园教育活动项目导向模式。基于以上模式整合开发出了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较有代表性的有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顶岗实习法等。
(六)开发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系列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材建设上,应由以往的理论、实践一本书的局面发展为实践教学相对独立的体系。应完善其实践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指导训练方案或教材,开发与理论教学配套的实训教材,并由零散向系列化发展,形成鲜明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系列教材,从而更好地辅助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七)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开展多角度评价
该类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应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打破传统的单一笔试的考核方式,开展撰写教案与说课方案及自评报告等文案形式考核、幼儿园模拟教学(试讲)考核、幼儿园教育活动见习心得总结考核、模拟幼儿心理与行为考核、创设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与制作教学具考核等多种形式的考核,综合地衡量学生的基本能力。
(八)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与竞赛,促进实践教学发展
该类课程实践教学,可以以岗位技能培训、竞赛等形式促进其发展,如开展教师普通话培训、幼儿园课件制作培训(比赛)、幼儿园保教技能培训、幼儿园工作管理方法和技能培训、绘画与手工技能大赛、幼儿园环境设计大赛、幼儿舞蹈创编大赛、幼儿歌曲演唱大赛、幼儿故事表演大赛、心理剧表演大赛等具体活动形式,带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不断发展,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夏焕章.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29-31.
[2] 河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构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新模式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省教育厅,2006.
[3] 雷群安.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58-60.
[4] 程宜康.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C].2001年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