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平台经济发展前景

平台经济发展前景

时间:2023-08-21 17:23: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平台经济发展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平台经济发展前景

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邮轮旅游;网络营销;营销策略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建设和发展方面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对传统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新时期选取邮轮旅游经济发展作为切入点,对邮轮旅游发展方面网络营销进行分析,要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对邮轮旅游网络营销的发展方向进行确定,从而制定合理化的营销方案,切实提高网络营销的综合影响力,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邮轮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邮轮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市场经济时代背景下,游轮旅游的发展受到重视,如何探索游轮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新问题和新方向[1]。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邮轮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能看出我国近几年邮轮旅游发展相对较为迅速,仅仅在开辟新航线的十年时间内,就已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市场,并且近几年亚洲邮轮市场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中国大陆在亚洲邮轮市场的贡献率甚至已经超过了67.8%,仅仅在2008—2017年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就已经突破了1亿人次,但是参与邮轮旅游的人数却明显偏少,仅占总出境旅游人数的1.9%左右。可见邮轮旅游经济发展前景广阔,要想在新时代背景下促进邮轮旅游经济得到高效化的发展,就十分有必要结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情况,针对邮轮旅游营销方案进行改革创新,使邮轮旅游网络营销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邮轮旅游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切实加快邮轮旅游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邮轮旅游经济市场发展特色

对我国邮轮旅游经济市场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邮轮旅游以休闲娱乐旅游为主,一般会开发住宿、娱乐、饮食等多方面的功能,游客能乘坐游轮参观景观场地,与传统的旅游存在明显的差异,属于特色旅游的范畴[2]。我国邮轮旅游虽然发展时间短、发展起点低,但是整体上却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并且现阶段我国邮轮旅游市场客源相对较为充足,商品价格低的优势明显,能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邮轮旅游客运量不断增大研究发现,随着我国加强对邮轮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视,在对邮轮旅游进行广泛宣传的情况下,我国邮轮旅游游客数量已经超过了百万人次,现阶段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并且从邮轮旅游经济的渗透率角度看,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占比相对较高,而中国邮轮旅游经济的渗透率低于0.05%,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国内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我国将具备邮轮旅游经济发展的广泛客源,特别是在邮轮旅游经济呈现出大众化发展态势的情况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市场邮轮旅游经济的渗透率将超过1%。同时,随着我国公司制度改革,国内消费者的假期也会适当的延长,也能对邮轮旅游经济在我国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使邮轮旅游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吞吐量大的优势更加鲜明[3]。

(二)国内港口发展邮轮旅游热情高涨国内港口城市具备发展邮轮旅游的广泛基础,在国际邮轮旅游经济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受到市场经济的驱动,我国港口城市对于邮轮旅游的发展也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并且邮轮旅游运营规模得到了拓展和延伸,甚至在部分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已经探索了邮轮港口群的构建,能开发国际化的邮轮旅游经纪服务,从而凸显我国旅游经济的特色,提高邮轮旅游的综合发展效能[4]。

三、互联网时代邮轮旅游经济网络营销策略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发展相对较为迅速,呈现出飞跃式的发展状态,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使市场营销模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也使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做出了调整,甚至在新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广告已经向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延伸,借助网络营销发展模式,能够将社会上的多元网络信息和营销信息等向消费者端传递,网络营销的影响力和营销范围得到了明显的拓展和延伸,极大提高了营销发展水平,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邮轮旅游经济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为了提高邮轮旅游的发展效能,使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呈现出国际化发展态势,就要注意针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意识探索新网络营销模式的构建,从而加快邮轮旅游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进程[5]。下面就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对邮轮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策略进行细化的分析。

(一)大数据分析,制定精准营销方案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邮轮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对新的营销理念和方案进行分析,重新审视消费者对营销活动的需求,从而尝试制定个性化营销方案,实现精准营销的目标,最大限度的激发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因此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下,在发展邮轮旅游经济的过程中,邮轮公司应该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有意识的对营销方案进行重新的调整和规划。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可以依托OTA平台结合大数据分析结构,构建游客信息档案,传统的小旅行社也要注意完善游客信息库,在对游客数据信息进行系统分析的前提下按照游客的消费行为、基本信息以及行为数据分析等,确定游客的消费偏好、对产品的忠诚度等,也需要对顾客的购买力进行初步的确定,从而以此为基础对邮轮旅游产品的营销活动进行设计和规划,不断按照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制定精准的营销方案,确保能提高客户对营销方案和邮轮旅游服务活动的满意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到邮轮旅游活动中,为邮轮旅游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6]。

(二)多平台推广,拓展营销覆盖范围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邮轮旅游网络营销工作中可以依托不同的网络平台制定差异化的营销方案,拓展营销范围和综合营销影响力,从而展现网络营销的价值,为邮轮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在结合邮轮旅游网络营销发展需求探索全新网络营销方案的过程中,可以尝试结合OTA平台、短视频平台和网络社交平台的综合应用,构建多元化的网络营销模式,使邮轮旅游网络营销效应得到显著地优化。下面就结合不同平台的推广营销进行细化的分析。其一,OTA平台营销推广。OTA营销平台属于第三方网站营销推广模式,在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下,旅游消费者一般会从网络平台上获取便捷化的网络信息,并且从第三方平台预定或者消费旅游产品的模式较为常见,对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邮轮旅游相关企业在探索网络营销模式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第三方平台网络营销的重要性,要注意加强与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合作,按照平台实际情况和消费者的特色需求,制定相应的网络营销方案,在平台的支撑下使邮轮旅游相关网络营销方面的信息快速地向游客群体传递,从而形成精准对接类型的营销模式,在短时间内逐步提升邮轮旅游的知名度,对潜在的消费者市场进行开发,从而展现网络营销的特色优势,凸显邮轮旅游经济发展效能[7]。其二,短视频平台市场营销。依托短视频平台对邮轮旅游企业开展营销活动,主要是按照抖音、快手和火山小视频平台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和信息获取习惯等制定营销方案,以短视频营销的方式对邮轮旅游营销范围进行拓展。一般情况下,网络时代短视频平台的受众主要是希望能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得精神的放松,在简单的视频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因此能看出短视频平台的受众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相对较快,邮轮旅游营销活动中可以把握受众的这方面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方案,使邮轮旅游活动能快速地在短视频受众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将邮轮旅游经济转变为“网红经济”,从而形成良好的营销带动效应,促进邮轮旅游网络营销效果的逐步提升,为新时代邮轮旅游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三)探索新技术,改革网络分销系统为了能在发展邮轮旅游网络营销的过程中,使邮轮旅游公司在发展实践中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实现稳定发展的目标,就要结合新营销技术的应用,对传统邮轮旅游营销方案和模式等进行调整,在丰富邮轮旅游活动产品基础上建设能凸显我国特色的邮轮旅游发展模式,对分销渠道进行优化,从而维护邮轮旅游市场秩序,增强邮轮旅游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例如结合信息时代的影响和新技术形式的应用,在对邮轮旅游营销模式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我国可以尝试引入邮轮全球分销系统,借助系统平台对邮轮产品进行整合和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实时化的更新,从而将邮轮旅游营销向国际市场延伸,在显著增强营销范围和消费者选择范围的基础上,也能按照国际市场发展动态制定动态化的邮轮旅游活动价格,为游客参与邮轮旅游活动提供一定的便利性,也能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切实带动邮轮旅游实现优化发展的目标,为我国旅游经济建设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构建新模式,建设特色营销体系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邮轮旅游网络营销改革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探索新媒体技术的合理化应用,探索新媒体营销模式的构建,使营销活动能体现出新特点,将邮轮旅游企业相关产品信息以新的形式、新的渠道呈现在社会大众的面前,使社会大众能获得全新的视觉感受,能产生对邮轮旅游产品的心理认同,从而提高营销效果,促进邮轮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得到逐步的提升。在实际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构建全新营销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将新媒体技术作为核心探索全新订单营销体系的构建,结合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对邮轮旅游营销网站进行研究,探索专业营销服务体系的构建,具体可以尝试开发影视节目赞助营销、电商运营营销、微博微信推广营销、新闻媒体信息传播营销、自媒体推广营销、搜索引擎优化营销等,确保能有效帮助邮轮旅游企业与用户进行沟通和交流,对邮轮旅游产品销售信息进行动态化的更新,并且有效增强消费者在营销方面与新媒体的互动性,赋予消费者一定的自主权,使消费者能够按照自身需求获取邮轮旅游企业的相关营销信息,在新媒体营销系统中加深对邮轮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认识,从而有效带动邮轮旅游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实际使用新媒体技术构建全新专业营销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针对潜在客户的消费心理实施大数据分析,对市场需求和消费状态进行精准确定,以此为基础对营销方案实施动态化的调整,确保能产生良好的营销效应,提高社会大众对邮轮旅游网络营销的认同度,增强营销发展效能。

第2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 经济 发展前景

我国的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造成了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巨大矛盾,也即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但是自然环境越来越差,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就需要大量的资源作为原动力,因此导致了损失能源以及其他资源的缺乏和枯竭。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来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是目前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巨大隐患。因此,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保障一切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众多的污染物质导致的全球变暖,其中建筑行业的所产生的污染物质就占据一半,在建筑施工中所消耗的能源占据能源消耗总值的百分之三十五,除此之外,建筑施工还要排放出大量的废物。更严重的是,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采取的是粗放式的发展,就意味着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污染物就更多。建筑施工的能源消耗主要是水、燃料、土地以及建筑所需的原材料。所以,在建筑行业中提出绿建筑的概念是正当其时的,绿色概念的提出,就是为了在建筑行业正常发展的同时,也能和自然环境和协调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概念的最早提出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绿色建筑也是作为建筑的一种规则和对建筑环境的性能衡量的标准。在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以及健康的居住条件下,延长建筑的生命周期,最大限度的减少因房屋建筑而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对相关的资源实施高效的利用,绿色建筑也被人们称作为生态建筑。这种建筑模式能够实现和自然环境的友好相处,真正的实现了人与自然和建筑的共同发展。

生态建筑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由于各种客观的历史原因,我国很多的建筑经济都是公营建筑经济,它的特点是使用范围广,建造成本低,而且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主要是由我国的公用机构进行具体安排。因此,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建造过程能够较容易的得到实行,传统的建筑业,具有投资性强,使用寿命短,是一种粗放型的产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不仅能顾给人们提供充足的生活空间,而且又不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进行损害。

(二)绿色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和传统的建筑相比较,绿色建筑对资源具有较高的利用率,使用的原材料以及循环可再生的资源,对建筑本生来说,不仅节能环保,而且较传统的建筑更健康舒适,同时具有碳排放低的优点。就目前的消费市场上,也可以较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环保消费的要求。总的来说,绿色建筑具有完整性、地域性以及综合性这三方面的特点:

首先,生命周期的完整性。绿色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较传统的建筑环保,能源消耗低,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待绿色建筑,它的特点有表现在其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里面, 对于建筑行业环保的理解,并非是仅仅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而是在对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因此,设计、建造和使用是作为考擦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的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次,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绿色建筑的建造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类从中受益,人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受益者,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的建造的时候,仍然是要求符合人们的生活需要以及生活习惯,强调以人为本,在满足人们舒适安全的基础上建造出来的绿色建筑,只有这样,绿色建筑才能体现它应有的价值。同时,绿色建筑对周围的环境特点也很重要,不仅要考虑到是否和当地的建筑性格相符合,还要充分尊重当地的习俗,在建造绿色建筑的时候,要按照当地的建筑环境,是绿色建筑有机的融入到里面,充分尊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融合,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绿色建筑。

最后,统筹建筑,综合发展。绿色建筑是一套完整的工程,有其系统化的建筑设计,因此,绿色建筑具有十分强烈的综合性。绿色建筑的建造们能够对周边的许多产业造成影响,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其它类学科都会因此改变,比如:建筑生产设备、建筑教育、建筑设计、能源服务、房屋设计及维修以及市政基础建设等等,从这一点出发,就能看到,发展绿色建筑都相关产业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虽然能够完全符合人们的生活和消费的需求,但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遵循一定的章法和原则,循序渐进的进行,才能使绿色建筑经济得到长远的发展。建筑业长期以来都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要想要以后依旧保持绿色建筑经济的长期发展,就必须一开始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说采取一定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建筑行业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现状,是建筑行业在未来的发展空间里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首要任务,并且坚持上述原则,促使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更上一层楼做出积极贡献。

三、我国当前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现状以及解决措施

(一)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对发展绿色建筑经济之前,必须要对我国目前发展的现状做一个全面的调查和认识,这样才能根本的把握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进程,也能较快的找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更好的促成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对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还没有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达成共识,也就是说,绿色建筑还没有上升到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再加上由于我国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概念的形成较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成型法律对绿色建筑方面的规定,就导致了人们就算有这样的想法,也无法可依。要想实现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一套完整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明文规定的国家法律面前,绿色建筑降级的发展才有迹可循。其次,由于我国绿色建筑材料的成本过高,导致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停滞不前,同时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可行的技术交流平台,比如对于房屋采光的合理设计,国内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反倒是一些建筑企业打着高效环保的旗号进行获利,出绿色建筑经济出现泡沫,加深了人们对环保建筑经济的误解。

(二)绿色建筑经济的解决措施

上述情况说明,我国的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巨大困难,但是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是社会的共同理想,也是实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必须要提出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着重致力于绿色建筑外部效果成本的降低。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在同等的建筑建筑材料成本条件下,必须要降低绿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成不,才能够从根本上促使绿色建筑经济的平稳发展。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和建造的时候,要始终坚持节能减排的基本原则,尽可能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做好污染物的处理工作,使建筑质量和绿色建筑经济的概念相统一。除此之外,各国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增强自身的绿色建筑经济意识,更好的指导和引导绿色建筑经济工作的开展。在经济上,减少投资商的税务,让建筑者觉得绿色建筑经济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新兴产业,进而加速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

其次,致力于绿色建筑外部成本的降低。外部成不指绿色建筑金的外部条件,比如土地,要想降低外部成不,就必须要提高土地入手的质量。绿色建筑对于自然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有良好的光照条件,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时刻保持顺畅的空气流通,这样高质量的土地上建造的绿色建筑才能更有效,从而大大降低绿色建筑投资的风险。由此看来,一块高质量的土地有利于绿色建筑经济外部成本的降低。除此之外还要降低建设的成本,在进行绿色建筑的前期,对要对绿色建筑进行进行的设计和合理的施工,要求提高施工的精准性,避免因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大量返工,进而造成建造成本损失。在哦招标的时候,政府部门必须制定公开透明的招标政策并严格实施,,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绿色建筑的标准,从而减少建设成本。

四、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前景分析

尽管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理论还不成熟,但是绿色建筑经济是我国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的毕竟之路,同时也符合国际建筑潮流,因此具有叫广阔的前景。首先,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应该坚持走低能耗的发展道路,以科技为主导的精细化设计,树立正确的观念,并加大对相关人才培养,迅速的建立起一套完善可行的理论体系。其次,在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中药不断推广绿色建筑节能理念,对于建设所用的原材料以及房屋所用的能源收集材料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设计出人们在绿色建筑中所需的能源设备,展现出绿色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在目前全球的碳排放量激增和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大环境下,绿色建筑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而受到全球的瞩目,充分的相信,绿色建筑经济下的绿色建筑在未来必然会发展成为人们居住的主流建筑,同时也因人门对环保的重视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亲睐。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绿色建筑也是人们未来所追求的建筑模样。因此,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结合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需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对目前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加以解决,让建筑行业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不仅大幅度降低,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为环保做贡献。从而使人类的居住环境回归自然,城市化的建设也趋于绿色化。当热,绿色建筑毕竟是一个新的起点,这需要人们不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逐步建立起一个低碳的节能的建筑,最终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因此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璇.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4:250

[2]李牧.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分析[J].中外建筑,2010,09:71-72

[3]刘玲玲.浅谈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要意义[J].中国外资,2012,09:60

[4]李泽坤.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2,12:286

[5]魏后.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8,34:72

[6]叶祖达,梁俊强,李宏军,李勇.我国绿色建筑的经济考虑――成本效益实证分析[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1,04:28-33

第3篇

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重庆市商委、渝中区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暨中国城市会展(重庆)论坛”于2009年4月11、12日在重庆举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商务部办公厅、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等会展业知名组织,来自法国、新加坡、香港、澳门、台北等国内外知名会展公司,国内培养会展专业人才教育机构的专家学者等会展业精英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将是重庆目前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内会展业高层论坛,也是切实贯彻国发3号文提出的“打造三都”的重要举措之一。

年会就我国会议产业的发展前景、会展业标准化、会展经济与开放型城市建设、会展对城市经济发展成效与未来的构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别组织会展企业、教育、会议产业进行专题研讨。主要包括了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及学术年会、中国城市会展(重庆)论坛、重要展会经验交流与重大会展建设项目推介、会展名人高端访谈――突破与发展等。

首先,刘学普代表重庆市政府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向年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刘学普表示,第四届年会在重庆召开,是响应《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将重庆打造成为“长江上游地区会展之都”的决定,在关键时刻作出的关键之举,希望能获得参会嘉宾更多的帮助。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张志刚认为,重庆市要发展会展业应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特别应注意产业集群发展;同时还应扬长避短,与周边城市的大型展会形成错位发展;而要想进一步提升重庆市会展业的实力,还应加快引进会展中介服务企业,并加强大型展会和特色展会的培育。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本届年会政府专门聘请了8位会展业高手为顾问,为重庆打造“会展之都”出谋划策。专家现场剖析了重庆发展会展业的优劣势,并指出打造重庆会展之都不仅要在硬件上下功夫,在思想上还要有全球视野,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要为我所用;并强调在差别中找生机是重庆能否成功打造会展之都的关键等建议,对渝中区会展业的发展和会展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并提供了宝贵而值得借鉴的经验。渝中区区委常委、副区长邓开伟从政府的层面提出重庆会展要加强区县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渝中区将充分利用渝中区的品牌效应和展示效应打造和引进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会展,并加强政策的扶持力度。通过年会这个平台,全国各地的会展主管部门、会展知名组织和会展企业,特别是港、澳、台等地的办展机构对重庆的会展业有了深度认识,纷纷看好重庆会展业的发展前景,表达出在重庆办展办会的愿望。

目前该年会已在北京、广州成功举办了三届。这次年会的成功举办为成功地向国内外会展界推介渝中,对重庆市渝中区会展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4篇

【关键词】 重庆;会展业;会展经济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of Chongqing exhibition Industry

Hu Meng

(Chongqing Youth Vocation Colleage Chongqing 40071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promoting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growth. 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Chongqing exhibition industry is from the initial stage of gradually moving towards maturity stage of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take the Chongqing exhibition industry as an examp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sums up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its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advantag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pointing out that the Chongq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spect in the future .

【Key Words】 Chongqing, exhibition Industry, exhibition economy

重庆市至直辖以来,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增长极,是中国西部的会展要地,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重庆会展业的发展为促进地方经济增长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务院2009年3号文件明确提出将重庆市打造成为西部地区的“会展之都”,此战略性的定位开启了重庆会展经济发展的新纪元。

一、 会展经济

会展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的经济增长点,已经被国际国内大中城市列入重点发展产业,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经济活动。会议和展览的繁荣,会带动建筑、加工、贸易等领域多层次的生产诱发额,不仅成了一个城市积聚财富的重要渠道,而且还是增长无形资产、全面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方式。

二、 重庆市会展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重庆会展经济的发展历程经过了“工贸时代”、“展览中心时代”、“国际会展中心时代”3个阶段。1988年10月,重庆工业品贸易中心的落成是重庆会展业的开始。21层高的工贸大厦,是当时重庆的第一幢高层建筑,也是重庆市当时最大的会展场所。但由于设计上的先天不足很快退出历史舞台;1998年,展场总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可搭建1250个国际标准展位的重庆展览中心投入使用,进入重庆会展的成型期。这一时期,重庆展览中心举办了区域性、行业性和全国性的会展二百余个,占直辖以来我市举办会展总数的50%。但很快,重庆展览中心也不够用;2005年,重庆国际会展中心正式亮相成为重庆会展经济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重庆国际会展中心拥有3个展厅,室内展场4.5万平方米,室外广场两万平方米,室内有可容纳2500个9平方米标准展位的3个展厅。但随着各大型展会的举办,会展中心虽刚建成不久,但已不能完全满足举办全国大型商品交易会的需要。未来将于2012年10月,在两江新区悦来新建的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开展,项目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西部第一,全国第二,是集展览中心、会议中心、商业、娱乐、酒店、住宅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大型综合性会展中心,将带动旅游、广告、物流、贸易等相关产业发展。

目前,重庆市已建成了重庆市国际会展中心、重庆市展览中心、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重庆市农业展览馆、重庆市三峡博物馆等5个专业性会展场馆,总展出面积约12.3万平方米,千人规模专业会议中心1个,可举办国际中型会议的五星级酒店8个,可以承办部分体育赛事活动的标准体育场馆39个。先后承办了“AAPP”会议、“全国药交会”、“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等国内国际大型知名会展活动。市内开展了“重庆投资贸易洽谈会”、“三峡国际旅游节”、“重庆高交会”、“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等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会展品牌。2008年共有专业展览公司和展览服务公司共170家,从业人员六千余人,举办各种会议、展览及节庆活动218个,展出总面积108万平方米,直接收入6.9亿元,参展企业近3万家,市外客商近100万人次,拉动消费55亿元以上。尽管重庆会展产业起步较晚,总体发展水平落后北京、上海、成都、昆明等会展城市,与重庆直辖市地位还不相称,但正在召开的“第八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极大地提升了重庆的城市形象和国际知名度,将极大地提升重庆会展经济的发展。

三、重庆市会展业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重庆会展经济发展的优势

1、区位优势。重庆是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潜力最大的中央直辖市,是长江中上游的中心经济文化城市,同时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尾”,是国家西部开发的经济重心。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拥有长江黄金水道且处在三峡库区腹地;重庆具有联结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区位优势。

2、经济基础优势。重庆一直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工业基地,有良好工业基础,制造业发达。直辖后的重庆着手对原有的工业经济实施了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近年来重庆无论是在经济总量还是在经济结构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现在重庆已初步建立起面向全国、联动长江、辐射西南、层次清晰、结构紧密,由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发展的消费品市场体系。

3、科技文化平台。重庆拥有高等院校57所,各类研发机构1000多家,专业技术人员73万人,是中国区域性文化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医学中心、科技情报中心和书刊发行基地。2009年9月8日,中国科协第十一届年会在重庆盛大开幕,是我国高层次、高水平、大规模的科技盛会。重庆科技馆在2009年开馆,通过科普展览、科普培训和科学实验等载体,努力使重庆科技馆成为科技的展示教育平台、科技文化传播交流平台和科普展览服务平台。

(二)重庆现有会展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市场管理机制不完善。重庆近几年的会展发展非常迅速,仅2009年就举办了近三百个展会,由于没有好的管理机制,投入产出比不足,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达不到1:9的水平,产业的联动效应不足,会展经济的联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严重制约了会展经济的发展。

2、缺乏自主特色。政府主导型展会占据的主要地位,有很多管理方法都是直接嫁接过来的,对市场了解不够,展会的管理、协调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展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缺少自主品牌。

3、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专业人才事关会展经济持续发展,是会展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近几年,重庆有多所高校着力培养会展专业人才,但是远远跟不上重庆会展业的发展速度,人才存在着人才匮乏的状态。

重庆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正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近三年,重庆经济一直保持15%以上的增速,会展经济发展有自身的特点和强大的产业联动效应,对一个城市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重庆会展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不断改进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努力向前发展,打造“西部会展之都”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陈艺匀.会展业与重庆城市形象传播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06)

[2] 陈家锐. 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05)

[3] 赵驹.重庆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的SWTO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8(7)

作者简介:

第5篇

经市政府研究,今天召开全市企业信贷营销会暨信用单位表彰会。这样的全市性银企洽谈活动我市已经是连续多次举办了,主要目的是通过政府为银行、企业双方直接沟通洽谈搭建一个平台,共同营造银企合作、双促双赢、良性互动的新格局,促进地方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刚才,会议表彰了2*4—2*5年度信用单位;人民银行罗行长、商业银行、信用企业和信用村单位代表的负责同志分别发了言,我认为都讲得很好;26户企业与金融机构现场签了约,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获得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金融机构和企业表示衷心地感谢!

近几年来,我市金融系统坚持解放思想,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扩大信贷资金规模,适时投放各项贷款,2*5年金融机构贷款额同比年初增加24.76亿元,净增数在全省排名第四,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5年,我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72.2亿元,财政总收入30.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4.5亿元,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和金融系统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从目前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千方百计增加投入仍然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投资方面,我们除了要大力招商引资,积极争取域外资金、政策资金、启动民间资金外,银行信贷资金仍然是我市资金来源的主渠道。现在,*正处在一个加大投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是政府部门、银行还是企业都要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原则的前提下,通过银企洽谈,沟通互信,为资金供求双方提供全方位交流、面对面沟通的平台,推动银企更好合作。3月份市政府组织了市直金融机构行长和信贷处长考察了各地工业园区,在这个基础上,此次信贷营销会上签约企业198户,签约金额31.2亿元,为近年来历史新高,企业中既有丰电这样的省属工业企业,也有一些新落户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甚至还有一些个体私营企业,覆盖面比较广,相信通过这批资金的注入,能够有效地缓解部分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支持企业扩大生产,加速*的发展。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金融系统要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必须加大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是企业的输血器,地方经济要发展,企业要做大,都离不开银行的支持。这就要求银行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在经济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

一是要围绕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大信贷投入。当前*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非常好,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我们的经济发展仍处在投资消费拉动阶段,最关键的是要加大投资,而加大投资的有效途径,除了要大力招商引资,积极争取域外资金、政策资金、启动民间资金外,银行信贷资金仍然是我市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因此,请各金融机构要统一思想,进一步深刻认识金融和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不遗余力地加大对经济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要加强与上级的纵向联系,充分认识到金融机构吸收的资金应主要用于支持本地经济的发展,积极向上推介好企业、好项目,争取上级银行的支持,努力争取自营信贷权限,特别要争取流动资金信贷支持权限,不失时机地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要以促进*经济发展作为金融部门的首要任务,确保信贷投入的稳定增长。去年我们尽管净增了20多个亿,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的存贷差也在逐年扩大,并且存贷差扩大的幅度比贷款净增速度要快。

二是要突出发展重点,全面加强和优化信贷资金投入。全市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作部署,制定好支持经济发展的规划,努力扩大信贷投入、优化资金投向,促进市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一是要加大对工业经济的投入。工业和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要想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要想构建和谐社会,扩大就业,推进改革,确保稳定,特别是要想在当前激烈的竞争形势下不落伍、不出局,只有加快发展工业和民营经济,对此,金融机构要有充分的认识。要围绕全市工业经济提前实现“三年再翻一番”的总目标,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一定科技含量、有良好产业发展前景、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小企业以及国债开发项目配套服务作为银行信贷支持的重点对象,加大全市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帮扶力度,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做优做强。特别要加大对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的帮扶力度,实施一厂一策进行重点扶持。市政府已经初步确定66户企业为全市重点骨干企业,这些企业都是发展前景较好、实力雄厚的企业,希望金融机构要加大跟踪扶持服务力度。二要重点抓好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期间的重大工作任务,也是我市当前的工作重点之一。全市金融机构特别是农行和农村信用社,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亲农、爱农意识,牢固树立“立足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的指导思想,把支持“三农”、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特别要注重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一些事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水利、交通基础工程,以及农业机械化;特别关注支持能使农户收入持续大幅度增长的项目等。三要抓好对城市建设的支持。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旅游业,建设江南休闲城市的定位要求,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完善的支持力度,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

三是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金融部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有的是可贷企业,关键是我们要走出办公大楼,要确立围绕市场找项目、围绕项目找客户的工作思路,深入市场,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发现和找准有优势有潜力的项目。要盯紧招商引资项目,通过金融服务吸引招商项目,并为落户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机会。要经常到企业宣传贷款的政策、条件,帮助企业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提高信用等级,使其达到贷款的要求。金融机构要定期到工业园区作些实地调研,了解园区、企业的资金需求,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来调整信贷投放结构,特别是要大力扶持,充分认识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2*5年,全市民营企业上交税收16.8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54.4%,比上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年纳税1*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到3*家,比2*4增加180家,民营经济已占据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近两年,为加快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各级金融机构应充分看到民营企业在市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大好前景,高度关注中小企业发展,改变服务重点单一、只盯住大企业的陈旧作法,主动培育中小企业,不断创新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要努力改革信贷资产主要集中于大客户的局面,减少对少数大客户的过度依赖,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力度,要针对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缩短贷款时间,让企业感到多一些关爱,少一些繁琐。

二、企业要在市场中做强做大,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诚信经营。

一是要牢固诚信经营的意识。对企业而言,诚信经营是其生存的基础,一个企业如果信用不好,难免会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充分认识信用的重要意义,将加强诚信建设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实。当前不少企业抱怨信贷难,金融环境不佳。我认为,一个方面金融机构要解放思想、改变服务,但是我们的企业不能只抱怨银行贷款难,更要审视自身的差距和薄弱环节,比如财务信息不真实、内部管理混乱、产品不对路、信用观念淡薄等。少数企业信用观念淡薄,在借钱之初就没打算还,逃废银行债务。对银行贷款的严重“拖欠”,使银行的经营不断恶化,影响了金融业的稳健运行,银行贷款慎而又慎,致使企业经营尤其是企业融资十分困难,使银企双方关系不断恶化。因此,企业对银行应坦诚相待,真实反映自身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让银行真正了解企业的家底,也有利于银行提高信贷决策效率;同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杜绝借款积极主动,还款消极被动,按时还本付息,从而在银企间构筑起信任、合作、互利的和谐关系。

二是要有靠大联强的气魄。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大多处在起步爬坡的阶段,有些民营企业仍然热衷于家族式管理、自己说了算,即使在经营陷入困境的状况下也不愿让大公司嫁接改造,总是一味的希望银行能够放贷给予支持,这种思想不要说做强做大,企业生存都危险。我们目前的民营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必须在提升“内功”上下功夫,要解放思想,敢于让利,积极靠大联大,通过资本运作、资产重组,引进国际国内先进技术、设备及经营方式,依靠知名品牌,提升企业的档次和水平,求得长足发展。

三是要有稳步发展的战略。企业有宏伟的发展目标是好的,企业要做大,是需要不断的二次创业、三次创业来实现的,但是我们的民营企业在制定发展目标和实施发展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循序渐进,要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我们有些民营企业现在存在这个问题,只看重眼前的市场和利益,容易头脑发热,急功近利,一旦经营形势好,就盲目扩张,第一条生产线的技改还没有完成,就匆匆忙忙上了第二条生产线,造成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进而造成银企关系紧张,影响长远信任合作,这些问题都值得引起我们企业负责同志的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注意避免。

三、政府要打造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必须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加强银企沟通。

政府作为企业和银行这两个市场主体的联结者,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搭建平台,采取多种方式,加强银企双方的沟通和合作,创优金融信用环境,加速经济发展。

一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银企合作和沟通。政府部门要组织搭建平台,促进银企的直接沟通对话,加强与银行的信息沟通,及时为银行提供更多的好企业、好项目,为银企合作牵线搭桥。各金融机构也要解放思想,加强与政府经济主管部门的联系,积极参加政府召开的各种招商会、项目洽谈会,主动寻找投资项目。政府要将诚信作为银企合作的基础来打造,营造一种“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信用氛围。今年是市政府开展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活动的第二年,要落实市政府《关于开展诚信企业体系建设的通知》要求,严格按照进度开展工作,市政府将从市直部门抽调人员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今年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要以金融守信、税务守信和财务守信作为突破口,金融守信就是要不拖欠贷款、不拖欠利息、有借有还;税务守信就是不偷逃漏欠税收;财务守信就是要完善财务制度,真实反映财务状况。此外,还要结合市、区两级开展的“和谐环境诚信年”活动,大力整顿影响招商、安商环境和影响金融机构信贷投入的各个环节,集各方合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二是要创优银企合作的政策环境。要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着力搞好企业担保中心建设,制定管理办法,畅通企业担保贷款途径,方便企业担保货款和服务全民创业。市政府正在拟定工业和民营经济资金管理办法,其中有一块要用于贷款担保,与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相结合,多渠道进行融资。各级金融部门也要创新思路、创新工作、创新手段,积极配合完善全市信用担保体系。此外,为切实减少企业贷款中介收费,降低银行抵债资本处置成本,市政府曾下发过关于减少贷款中介收费的通知,但是从各地执行的效果来看不很理想,涉及贷款中介收费偏高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为此,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政策研究组在深入调研并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形成一个新的办法,提请市政府研究后也要出台。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理解关心和支持金融机构,帮助金融部门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协调好金融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关系,支持金融部门开展工作;要帮助维护金融债权利益,对少数恶意拖欠、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和个人,要予以曝光和严厉制裁,营造和维护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是建立信用建设激励机制。今天召开全市信用单位表彰会,体现了市政府一贯提倡讲信用、守信用的行动和决心,今后,还要继续在全市组织开展“信用村”和“信用企业”评选活动,要通过加强部门联动,强化“信用单位”优胜劣汰机制,全面推进社会信用建设。当然,我们的信用单位评选出来后,各金融机构也要多给予支持关心,通过在信贷计划制订上优先安排、在固定资产贷款审批上优先立项、以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上优先下放、在利率浮动上优先下浮等措施,将信贷资金重点向这些诚信企业、信用村倾斜;各有关部门要在煤电油运保障以及其它优惠政策上向信用企业倾斜,让诚信者真正尝到诚信的好处,带动其他企业争守信用。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签约只是起步,下一步要抓履约率。希望各金融机构对于签约项目,要带头诚实守信认真履行承诺的责任和义务,抓紧项目资金的落实到位,确保中小企业资金落到实处。也请市经贸委负责牵头,市人民银行负责对有关数据进行核实,将履约情况每月进行通报,做好督促落实。

第6篇

关键词:自动化系统;应用;工业自动化

1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得到快速地发展。在我国各项工业生产过程中,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能够有效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产品的生产质量。举例来讲,在城市的暖通空调设备中,要想提高其工作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就需要应用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其二,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城市智能建筑的发展。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要想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化、舒适化的建筑,同样需要广泛应用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由此可知,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需要将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与此同时,要想实现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规范化生产,应当完善相关的行业标准,维护市场秩序。

2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及发展现状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快速地应用与发展。在我国企业生产过程中,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运用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一方面可以逐步替代人工进行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替代人工完成一些危险环境下的工作。通过应用各类自动化机械,不仅在节约产品的生产成本和时间方面做出一定的贡献,还能够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同样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为了满足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对于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有许多高校开设电气自动化这一专业。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电气自动化专业已在我国高校中出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电气自动化专业已在我国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众所周知,电气自动化专业具有专业面宽、适用性广等特点,因此,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仍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空间。近年来,由于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非常迅速,我国的电子科技在不断的发展与前进。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纵观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了解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并在其发展过程中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伴随着OPC技术的出现、IEC61131的颁布以及Windows平台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引入到工业电气自动化中。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使得IT平台与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相融合,引发了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又一次革命。在电子商务改变消费者需求的影响下,对于IT平台与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融合提出更快、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促进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自动化的系统、机器和设备、传感器以及控制仪器等方面,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其二,对于未来的自动化产品以及设备的维护系统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会直接影响它们的稳定性,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与生产效率。其三,企业需要通过业务数据处理系统对当前的成产数据进行存取。对于我国工业企业的管理部门而言,合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对不同的职能部门实现高效管理;还可以监控生产车间的实时画面,对于产品的生产信息实现全面掌控。

3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具体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存在着较大的变化。随着OPC技术的出现、IEC61131的颁布,工业电气自动化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工业企业中各个生产领域。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能够节约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能够有效节约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首先,可以有效提升我国电气化技术的使用水平。对于缩短其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能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有许多PLC厂商依照IEC61131系列标准,制造出符合该标准的产品和软件。其次,为我国的工业领域增加了新活力。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具有智能化、开放性、互用性以及数字化等特点。在解决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方面,与其他控制系统相比,占据着更大的优势。另外,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加强工厂的基层生产过程与生产设备的信息交流。通过具体的工作内容设定,可以建立不同的通信平台,为信息交流提供便利条件。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具有智能化、开放性、互用性以及数字化等特点。在解决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方面,与其他控制系统相比,占据着更大的优势。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对我国工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在我国现代工业、农业等领域,可以实现对资源的有效节约,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目前,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主要包含以下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分布式信息化方向;二是,开放式信息化方向。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中,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助于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独立创造出更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满足我国人民对物质的需求。与此同时,通过企业大量的自主研发,能够使得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还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可以说,工业电气自动化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工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在我国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因此,我国制造工业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相关企业,面对如此广阔的发展前景,应当完善企业自身的机制和体制,以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在完善企业的机制和体制的过程中,应当以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主要的目标,鼓励企业的员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为企业设计并制造出更满足市场需求的电气自动化产品和控制系统。同时,要想实现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制造业的规模化发展,还应当建立该领域的相关行业标准。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制造出大量的产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为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需要继续应用工业电气自动化这种技术。通过分析其发展现状,了解到该技术在我国的工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拥有大量的市场需求。因此,为了让工业电气自动化在我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应当注意以下两点。其一,规范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的相关行业标准。其二,不断提高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守全.工业电气自动化及其在生产中的实践分析[J].硅谷,2013.

[2]张继兵.浅谈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及发展[J].科技与创新,2014(11).

第7篇

【关键词】互联网+ 物流 物流互联网

一、引言

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旨在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各传统行业相结合,推动传统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互联网+”是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的新发展,它其实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新的发展和进一步实践,代表了一种新形势下的先进生产力,为各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改革与前进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网络平台。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处于“新常态”,这是中央在新时期的重大战略判断。新常态是不同于以往的高速的经济增长态势的,要将反常的高速增长转变为逐步稳定的发展状态,成为一种常态。而要实现“新常态”的发展,关键就在于“新”,是将传统的经济模式和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和升级。新常态是经济转向平稳发展的一个过渡期,既存在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契机,也存在各种难于预见的挑战与阻碍。而“互联网+”则是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为传统行业的转型和升级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会。

物流业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行业,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在稳步提升。物流业集成了运输、包装、仓储、装卸等一系列的产业活动,它与制造业和消费者直接相连。物流业的发展经过了传统的1.0物流时代;随着信息业的发展,关于现代物流产业的各个环节可以更多的进行沟通和系统运筹,从总体上掌控和调节各物流作业的功能性环节,这样的化,物流行业进入了一体化的2.0时代;随着进一步的物流业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入融合,制造业在各个环节都实现了客户需求为导向,因此,也就将企业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等都融合到了一起。物流进入了供应链管理的3.0时代;而现在,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一直在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和变革,物流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信息技术等结合,使物流业进入了4.0的互联网时代,而这也正是“互联网+”所倡导的新的产业发展模式。

二、传统物流的缺陷352

传统的物流行业,已经出现了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以管理模式为例,以往的物流管理模式承接了企业管理模式的标准样式,部门之间相互独立,也就是各个物流环节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信息交互的效率低下,也就难以进行统一的调控。这样就会存在重复管理的现象,总体效率较低。生产企业缺乏新的管理思维,在传统的物资采购、供给和管理等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无法使资源得到最优的利用,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浪费。仓储环节缺乏总体控制,物资的采购合格率存在问题,并且实际的存储时间较长,物资可能在较长时间内都处于闲置状态,这就导致仓储部分投入的资金较多,长期以来资金周转效率不高。传统的物流信息更新较慢,对数据缺乏有效的控制,所以物流总体上缺乏方向性,无法根据消费者的动态进行调整。总的来说就是,成本高、资金流慢、服务质量低。

二、物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变化

过去的一年是中国经济进入互联网时代全面变革的一年。而物流业也在互联网的推动下高速发展。

(1)首先,是快递数量的变化。2014年快递数量突破了140亿,而这个数字在2012年只有57亿,2013年是92亿,可见2014年增长之快。而这一切包含着物流前端商业的变化。

(2)其次,是需求方式的变化。现在的商业模式从B2B逐渐转变成了B2C,例如主流的网上购物平台京东、天猫等,除此之外,苏宁发展的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小米、海尔等的C2B(Custom-ers To Business)模式,这些新的商业模式都给物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服务价值。

(3)然后,是物流载体的变化。公路货车物流的流量同比下降了2%-5%,但快递企业的流量增幅却达到了50%-100%。这说明其他的运货方式比例大大增加,尤其是航空运输的比例。另外,像德邦等零担企业的业务量也增加了40%左右。物流的载体在随着行业的需求不断发展变化。

(4)最后,是商业模式的变化。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和转型。例如小米的C2B模式,海尔家电的DIY定制模式,特斯拉生产汽车模式等,这些都是传统的商业模式所不具有的,新型互联网更多的尊重消费者的意愿,带动了个性化的定制消费。物流行业也是消费者驱动为核心的,O2O加上B2C模式,更加要求的是小批量、多批次、高频率的物流服务。这也就要求了库存的信息化而非传统的积压式库存。

“互联网+” 在2015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各行业都在寻求新的发展,物流业也借此开始借助“互联网+”,寻找新的出路。在“互联网+”新形势下,信息化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因此,物流业也需要适应新形势进行整合和变革。互联网经济改变了原有的经济模式和发展方式,物流市场的格局也要加快调整,加速洗牌。“互联网+”一定会改变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全面推行信息化,实现物流智能化水平。

要实现“物流互联网”的新时代,就要提升物流行业的“四化”水平,即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和集约化。标准化也是互联网的基础和必要保障,有了标准和协议,信息才能在不同计算机间正常通信。而物流行业要实现互联状态,标准化也是最重要的基础之一,这是实现物流网络化、运作智能化、资源共享化的基本保障。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物流业的核心,物流的联网、可流程化、可运筹优化等都需要高度的信息化,这样才能实现网络化和资源共享。智能化是建设物流互联网的必然要求和无限追求,如果无法实现智能化也就没办法实现真正的物流互联网,无法带动物流行业的产业升级。集约化是物流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目标,集约化追求的是最大化的节省资源,高效的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不断降低成本、优化管理。所以,实现物流业发展的“四化”,是实现物流互联网的基础和条件。

三、“互联网+”物流业发展新思维

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互联网思维会推动物流业的变革,平台思维、跨界整合、众筹思维、流量思维等新的思维将为物流行业带来重大的商业价值。

(1)平台思维

2014年,互联网引发了物流业的变革,中国物流的各大平台陆续出现,物流园区平台、运力资源平台、公路港平台、物流打车模式平台、零担物流专线平台、融资租赁平台等等,虽然物流的平台化商业业态还尚处于发展初期,但平台的商业模式在今年和之后将不断的升级和创新。互联网具有开放、无边际、无时空约束的特点,因此,互联网思维下的平台模式也就是开放的、共享的、共赢的。物流平台结合“互联网+”一定要具有开放的思维来进行创新。著名的网络平台阿里巴巴,其创新的生态模式为诸多个体创业者和中小企业实现了创业和发展的梦想。小米的所谓“不务正业”的模式,通过物流平台来整合上下游产业,并不是通过主流产品或服务来赚钱,而是通过平台延伸的服务来获利。著名的免费安全软件360,正是靠其免费的模式迅速的在国内的安全软件市场占领了重要的席位。物流的平台经济是一种以商业生态为基础的新型商业模式,是多种商业模式的很好的融合,也是战略思路的协同,同时具有十分长远的战略价值。而这种商业模式也需要不断的创新,从而获得更多的价值。

(2)跨界思维

物流企业连接了企业与消费者,本身就是一种交互式的产业,而目前很多物流企业也提出了“跨界”的经营战略。例如,宝供提出的“四轮驱动、两翼腾飞”的战略,目标是在2020年使物流的交易额度达到1 000亿元,而这就涉及到了进军商流,也就是要构建大宗原材料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产品分销平台。怡亚通则提出了打造“两天两地一平台”,目标是在五年内使企业的业务规模达到1 000亿元,方式就是进军目前市场比较薄弱的域镇电商,在农村发展电商,补充城市。顺丰物流提出了一个在城市社区里面开“嘿客”的有趣设想,用新的O2O模式来进军零售电商。跨界对物流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在选择跨界时也要充分做好准备。因为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性工程,要求企业不仅需要开阔的思路和统筹兼顾的能力,还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认识。

(3)流量思维

流量是互联网时代非常重要的部分,反映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对于想要借助“互联网+”建设物流互联网的传统企业来说,要从传统的“销量思维”走出来,转变向“流量思维”。现在的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等,也催生了各种各样的APP(应用终端)。通过流量,充分的分析数据,运用好大数据,就能够实现精准营销。物流行业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的潜力巨大。以2014年的快递包裹为例,140亿的包裹数量,背后是4亿的中国网民和巨大的购买潜力,而这些流量信息也恰恰给了商家深入分析网民的地理位置、购物喜好和购物频率等特征。

(4)众筹思维

众筹(Crowd Founding)刚刚兴起的一个互联网概念,也迅速得到了追捧,众筹的门槛低、品类多样、新意不断,并且众筹依靠大众的力量,每个人只要出一小份即可,这一小份可能大家都不在乎,但其结果又具有吸引力,因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网民的追捧。众筹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将及其分散化的资金集中起来,模式平易近人、易于操作。目前,类似的产品有很多,例如,百度的“众筹频道”、阿里巴巴的“娱乐宝”、京东预售“凑份子”、好润仓的O2O连锁仓储等等。互联网时代不是传统的靠商品和服务赚钱,更多的是靠资源和信息赚钱,而众筹恰恰是这样一种新的模式,满足了互联网经济的要求,秉承着一加一大于二的思想,具有开放、共享的特征。流量、衍生服务和金融工具等是众筹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众筹的发展也是消费者意识与时俱进的一种体现,这种模式在国外早已兴起,而在国内刚刚起步,所以还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尝试空间。物流行业如果引进这种先进的互联网思维,不论是资本的众筹亦或是资源的众筹,都很有潜力。

四、“互联网+”物流业发展前景

毫无疑问,互联网为物流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一些企业都纷纷涉足物流产业。值得关注的有,谷歌宣布要开始进入城市物流领域;马云对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络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亚马逊要开始全面布局物流;张瑞敏和柳传志也即将进军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环节。这些都表明了“互联网+”物流的良好发展前景。

物流结合互联网是从传统的互联网商务平台开始渗透的,现在大幕刚刚开启,未来的前景不可预测,但将传统的物流网络与互联网进行完美融合后,肯定有不可预估的潜力和无限的商机。首先就是互联网的加入,将会在总体上控制和调节物流网络的流量和流向。通过大量物流的数据,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的技术,不断的对物流网络就行运筹和优化,可以大大的节约成本、实现智能化物流的发展。其次,实体运货网络与互联网的结合并不仅仅是提高物流效率,还能产生更多的商业模型,有更多的商机出现。简单举例,如果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平台来整合一些中小散户货运车辆资源,就可以形成一种新的货运O2O模式。这样车队资源与货运资源就能实现更好的衔接。最后,物流进入互联4.0时代,不会仅仅是自身的变化,还会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物流连接了制造业与销售服务业,因此,物流互联网也很快会推动上游制造业的互联化,实现制造业的智能互联和控制等,这些连锁反应无疑是具有重大价值的。

而要实现“互联网+”物流的转型之路,也要从几个方面来实现。首先是在信息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促进物流的产业融合,与制造业、商贸和金融业等相关行业同时联动,将产业的合作层次也从原本的仓储、运输、配送等向订单管理、物流金融、订单管理等高层次拓展延伸。产业升级不仅涉及到产业也涉及到企业的层面,需要引起多方面的重视。其次,营销模式在信息整合和流量分析的基础上向精准营销转变,借助大数据进行订单预测,优化营销策略,不仅能有效减少库存、节约成本,也能积累和发掘更多的潜在用户。最后,物流的服务不能是传统的被动式,而要主动服务,就像现在新兴的定制消费一样,这也是一种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移动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型方式提供优质的服务,给客户带去贴心体验。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认为,目前我国的物流业正处于产业地位的提升期、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形成期和物流强国的建设期。这表明了物流业的重要地位,也提出了物流转型和建设的关键性。“互联网+”物流,前景广阔,但目前要做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何黎明.“新常态”下我国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趋势与政策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 2014,(8).

第8篇

《航运交易公报》就12个问题向政府机关,航运、港口和造船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新闻媒体等发出数百份调查问卷,经严格甄选的调查对象具有足够的专业性和代表性,他们的答案是否会如实反映市场发展大势,还需等待未来一年市场的检验。

航运市场进入新常态最大特征

“新常态”这个词的频率之高,绝对够得上年度关键词。那么,航运市场进入新常态的最大特征是什么?排名前两位的选项分别是“运力过剩”和“需求放缓”,分别有36%和31%的调查对象选择。此外,15%的调查对象认为“成本控制”将成为企业在新常态下最关键的行为;13%的调查对象认为“联盟挑战”将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5%的调查对象显然对于越来越严苛的“节能环保”心生敬畏。有意思的是,无人选择“说不清”这一选项,看来每位调查对象都有着对于新常态的清晰解读。

哪类运输市场最被看好

38%的调查对象选择“特种船运输”,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相关的设备运输将为特种船运输业带来福音;36%的调查对象认为“能源运输”将成为市场的佼佼者,其判断因素恐怕来自于2014年全年表现最好的油运市场;9%的调查对象选择“集装箱运输”,7%的调查对象选择“散货运输”,这样的比例显示出这两大运输市场走势依然不乐观。此外,10%的调查对象“都不看好”任何运输市场,显然是悲观派。

最为看好哪类港口发展前景

中国造船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中国造船业最有可能突破的船型

“海工船”以29%的比例成为调查对象心目中最有可能突破的船型;排名第二的“邮轮”有25%的调查对象选择,这其中恐怕有着中船集团与嘉年华集团签约建造中国首艘豪华邮轮等利好的推波助澜;传统三大船型“集装箱船”、“散货船”和“油轮”,分别有15%、10%和13%的调查对象选择,其中的突破应该来自于更大规模以及更加节能环保的设计;8%的调查对象认为在其他领域同样可能获得突破。

中资进军邮轮业发展最大的障碍

中国人口基数庞大,邮轮产业在中国具备广阔发展前景,这是共识,然而障碍在哪呢?39%的调查对象认为“配套产业不足”是邮轮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这里的产业绝对不仅仅包括码头;29%的调查对象认为“管理经验不足”将是最大障碍,这显然缘自目前本土邮轮船队的弱小;27%的调查对象选择“邮轮文化欠缺”,海洋文化的欠缺或将是邮轮产业发展缓慢的症结所在;3%的调查对象认为“资金不足”是进军投资巨大的邮轮产业的障碍所在。

期待航运金融业有哪些新进展

所谓期待,就是发展尚存瓶颈亟需突破。航运金融可谓是航运业发展所需的“血液”,市场需要“输血”,更需要“造血”,然而目前航运金融市场“造血”功能不足,仅凭银行贷款长期“输血”支持。航运金融业究竟应该向哪些方向突破?“航运产业基金”、“航运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和“运价衍生品”4个发展方向都得到了不少调查对象的认同,分别获得29%、27%、22%和19%的支持。

中国航运电商平台发展的最大难题

在需求趋缓、供应过剩的现状下,成本控制成为必须,航运企业极为看重电商平台带来的规模效应。然而,尚处于摸索阶段的中国航运电商平台,还存在哪些发展障碍?44%的调查对象认为是“理念”,因为航运电商平台究竟要做什么、有什么内涵,都需要先进理念指引;28%的调查对象认为“服务”依然是航运电商平台应该孜孜追求的;18%的调查对象认为“数据”是航运电商平台必须解决的难题;认为“技术”是航运电商平台的最大难题的有5%。

各地纷建自贸区会为哪类企业带来最大利好

海运业成为国家战略和拆船补贴效应会加速企业哪些相关行为

2014年的海运业成为国家战略、国家对老旧船舶提前拆解给予补贴等相关政策效应无疑将深刻影响到未来若干年。在这些政策效应下,企业会加速哪些相关行为?超过60%的调查对象认为是“整合加速”,这也是这次问卷调查中出现的最高比例;19%的调查对象选择“联营增多”,市场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携手合作;8%的调查对象认为伴随着国家对于航运业的支持,企业将持续“加大海外投资”;对内方面,4%的调查对象认为企业将加快“股份改革”,不断发展壮大。

“两带一路”战略推进下哪些行业受益最大

第9篇

关键词:数字包装技术;信息化;意义;认识

前言

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于包装行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数字包装贯穿整个包装流程,由于数字技术的广泛渗透,从包装设计、制造甚至防伪而言,都实现了数字化包装。数字包装从根本而言就是计算机技术渗透下的对包装行业的深度应用。所以要理解数字包装技术的概念,首先需要明确包装的一般性流程,其次还需明确数字化带来的深远意义,最后才能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得出对数字包装技术发展前景的较为科学的判断。

1数字包装技术分析

1.1数字包装的含义前文提到,数字包装其实就是计算机环境下实现的包装的信息化,当然,这种解释是非常抽象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数字信息技术带动下的包装工艺的发展,其本质就是在包装流程中各种信息集合的一种技术[1]。这种集合是分散在不同的包装环节,最后都汇总在包装成品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数字包装技术的分析就分解成以下几个方面:包装数字元素、动画演示、包装信息回溯等。另外由于数字包装更多依赖于计算机技术,所以建立数字化的产品模型也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调整包装设计非常重要,更加能够把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展示给大众。1.2数字包装技术包装技术的日臻成熟推动了整个包装业的进步,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又给推动了包装工艺的进步。从包装技术层面上分析,其包装设计应该是整个包装技术中权重较大的。因为在虚拟空间里,对于外包装的设计,需要设计师不断突破维度的限制,才能是设计模型具有真实感和实用性。1.3二维平面设计二维平面设计主要是把包装设计中所需要的元素融入整体的编排当中,这包括对设计元素的整理,包括:文字信息、色彩搭配以及图文编排等。当然,进行二维平面设计,需要配备专业的设计人员和设计工具,市面上常用的设计软件比较丰富,其中最常用的平面图形处理软件就是PS,通过PS能够做出各种美妙的包装素材。1.4三维包装造型设计包装设计另一个重要一环就是对包装概念进行三维造型设计,由于包装本身的三维特性,三维可视化能够更加直观的把包装概念形成具象,通过透视等技术,不断完善包装的细节,这样就能更加的体现出设计师的意图。3DMAX是目前常用的3D建模设计软件,它的一个常用功能就是可以选择材质,这样就能更加直观的展示设计稿的真实形象[2]。1.5数字化包装制造技术数字化包装制造技术是整个数字包装工业的关键,其本质就是在包装制造流程中全程实现数字化,分析数字化的包装制造技术,它的产品模型、工艺过程模型以及加工模型都是实现了数字管理,这就大大节省了包装产品的开发成本,缩短了研制周期。1.6数字印刷与数字包装紧密联系的就是数字印刷,数字印刷其实可以被堪称是数字包装的一个部分或者环节。数字印刷就是利用印前系统讲图文通过某种介质印刷出彩色印品的技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大众审美的变化,这种印刷与包装技术越来越受年轻用户喜爱,同时由于其低廉的价格以及印刷的及时性也为企业节省了不少的成本,同时也提升了用户体验。

2推动数字包装的意义分析

数字包装是基于数字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顺应了电商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未来,必将得到更佳的发展机会。当然,数字包装工业的进步也是继续我们包装企业多年来自主创新带来的成果。结合到全球经济发展的走势,数字包装带来影响必将更加深远。2.1从发展战略上讲,数字包装是我们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数字包装的内涵非常丰富,只有对数字包装的整个流程进行了梳理,才能对其进行整体上的把握,前面已经讲到,数字包装并不单单是指设计与印刷,如果放眼整个数字包装的大环境,那么,很显然强大的创新能力才是其拥有极强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数字包装本身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数字包装工艺的进步又离不开更加广泛的经济活动,甚至可以认为,包装业的发展速度对于整个经济环境好坏具有直接的指示作用。2.2数字包装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无论是从设计阶段还是加工阶段,各类模型贯穿于与包装模型从概念变成显示,整个流程下来,其效率相对于传统包装方式有了本质的提高,数字包装方式对于资源的整合能力是非常强的,他能够对行业内最新用户体验最好的包装形态进行数据建模,从而整合出相应的数据,供企业参考。这就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人员四处奔走学习的成本,同时对于市场也能更加直接的反应,有利于企业占据有利的市场机会。2.3数字包装对于环境保护而言,是一种巨大进步传统包装方式对于环境的污染以及资源的浪费已经被诟病了多年,数字包装正在从根本上杜绝资源浪费问题,从保护生态的角度出发,数字包装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数字化的操作下,对于包装材料的利用率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这节约了大量的用材,从而降低了环境污染。

3对数字包装技术的发展前景认识

包装对于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数字包装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其发展前景势必非常广阔。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基于数字包装技术本身以及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影响的。特别实在中外经济更加紧密的今天,跨国合作对于推动技术合作提供极其有利的外部环境,而国内对于电商经济的扶持更是推动了数字包装技术的更加快速的发展。3.1经济发展趋势推动了数字包装技术的多元化发展随着互联网+和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与沿线经济融合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充满异域风情特色的包装设计将会引来爆炸式的增长,并且这种变化会随着融合深度更加深入,当然机遇是与挑战并存的,中外交流深度的增加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技术资源的共享和相互学习借鉴,当然这种磨合需要一定时间相互了解与沟通,这给我们包装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只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才能开拓国外市场,才能站稳脚跟[3]。另外另一项重大政策也将对包装技术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互联网+,电商经济的繁荣,不仅提振了国民经济的士气,在创造无数就业岗位的同时,也驱动着包装企业更新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用户体验。3.2环境友好型的包装方式深受市场欢迎数字加工在为企业带来巨大利润的时候,也为环境保护做出来自己的贡献,对于资源的精确利用,使得包装行业不再是浪费的代名词,摇身一变成为一种极为节约的包装方式,所谓科技改变生活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这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随着大众对健康理念的推崇,节约型产品更加受消费者欢迎,也根据生命力。3.3包装复合人才的培养是发展的关键包装人才并不是新时期的包装工人,他们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并能够对包装行业的新风向具有较强的敏感度,而且还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善于拿捏消费这的心理变化,做出最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的包装方案,而企业对于这类人才的培养也应该重点跟进,建立人才储备体系,完善职业晋升制度,给他们一个公平的发展平台。

4结语

数字包装技术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光明的,但是推动数字包装技术向前发展充满着挑战,企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和国际间交流,不断提升数字包装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1]王翠竹.博世包装:做安全包装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者—访博世包装技术成都总经理CarstenvonGlinowiecki[J].食品安全导刊,2016(25).

[2]秦燕妮.浅论智能化包装技术及发展[J].西部皮革,2016(16).

第10篇

[关键词] 宁夏 科技人力资源 流失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开展的“中国区域科技人力资源职业状况”项目的调研数据显示,自改革开放30年来,宁夏约流失各类专业人力资源约10万人,相当于现有人力资源总量的四分之一。宁夏与西部其他省市区一样,均存在着科技人员数量少,人力资源层次偏低,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利用率低等方面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宁夏经济的发展。

一、科技人力资源流动分析

1.总体情况。据调查发现,从改革开放以来,宁夏流失的科技人力资源大约是十万人次,而引进的人力资源只有2500人。流失人力资源中,中高级职称的人达到一半以上,年龄在30~45岁之间,宁夏大学农学院流失博士10人,硕士15人,高校每年的流失量为296人。仅2003年辞职人员就达到106人;专业技术岗位的占54%。宁夏考出去的大学生,回宁人员不足25%,重点院校会宁的更少。科技人力资源减少的因素主要是人员离退休和专业技术流出宁夏。由于宁夏每年培养的科技人力资源数量远高于离退休科技人力资源数量,并且所培养的科技人力资源的增长速度高于人口增长速度,所以科技人力资源相对数量下降主要原因只能是流入量小于流出量,流动规模较大,流失趋势明显。

2.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的特点。(1)技术成熟的科技人力资源流失严重。2006年流出的科技人员中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占21%左右,流入的占15%左右,流失的主要是高级技术人员;流入人员中30岁以下、30岁~39岁、40岁~49岁所占比重分别为45%、35%和15%左右,流出人员各年龄段的比重分别为40%、39%和19%,流入人员30岁以下的比重高于流出的,而30岁~39岁、40岁~49岁的流入人员比重都低于流出的,流失的是年富力强的科技人员,补充的主要是缺乏科技工作经验的科技人员。以宁夏大学为例,从近五年来看,全校流动260人(含自然减员),引进337人。副高职称以上的人员流失了155人,补充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为266人。从表面上来看,这种流动优化了学历层次,但流失人力资源属于各方面都较成熟的。(2)科技人力资源流动到更能发挥特长的地方。经调研发现,在职科技人力资源区内流动情况表明科技人力资源继续由其他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向银川市流动,而银川市的科技人力资源向区外更发达的地区流动。说明银川市的科研环境和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对科技人力资源最具吸引力,科技人力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向银川聚集,石嘴山市工业企业较多,对科技人员有一定吸引力,在科技人力资源流动中基本保持平衡。(3)农学与工学领域的科技人力资源为流动主体。宁夏科技人力资源流动从专业情况看,以工学专业为主,占全部流动人员的40%左右,其次为理学,占40%左右,经济学、管理学和农学在10%以下。从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的行业看,流动人员中原来属于农业的占6.3%,流动后属于农业的占9.3%;原来属于制造业的占57.8%,流动后属于制造业的占63.3%。表明其他行业科技人力资源向农业和制造业流动,这对提高产业部门的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推广、技术水平提高有重要意义。

3.科技人力资源流失的原因。科技人力资源是相对稀缺的人力资源,如果科技人力资源在原单位无法发挥应有作用,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流失就不可避免。为了具体地了解宁夏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的真正原因,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宁夏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动原因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单位发展前景好并在当地有区位优势,占18.4%;(2)专业对口,能发挥专长,占16.0%;(3)个人发展前景好、晋升机会多,占11.3%;(4)工作地点等家庭因素,占7.7%。总体上,人发展机会、工作地点及家庭因素、工作成就感等属于人员自身因素的占30%,专业对口、人力资源评价机制、单位发展前景、薪酬福利待遇、人际关系、企业文化、领导重视与信任、培训学习机会和工作条件等外部环境因素占70%,外部环境比个人自身原因更重要。

二、进流动和防止流失的措施和建议

1.改善宁夏的自然环境,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宁夏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失主要是与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首先,采取退耕还林,加强城市环境建设等措施改善自然环境,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其次,政府放宽政策,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带动全区的经济发展。

2.进一步优化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环境,引导人力资源有序化流动。以营造一种有利于“人力资源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体制环境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作用,政府应逐渐减少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直接干预,转为以宏观调控和监管为主,引导科技人力资源有序流动,创造一种公平、公正、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环境,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科技人力资源有序流动。

3.用人单位应完善用人措施,使之具有吸引力,从而减少人力资源流失。宁夏科技人力资源的经济收入普遍偏低,最重要的是用人单位应采取具体行之有效的措施,稳定现有人力资源,防止人力资源流失。履行好“牵头抓组”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人力资源工作的认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建立各种稳定人力资源,留住人力资源,培养人力资源的机制;优化人力资源的创业环境和人文环境。

4.培养高层次人力资源,增强科技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以高校、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托,利用各类科研项目,加快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科技人力资源培养。继续发挥院士和高层专家学者的领军作用,着力培养造就新一代科技领军人力资源、学科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拓宽和提升以创新平台和特色产业化基地为载体的人力资源培育功能,形成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培养的系统链条。

参考文献:

第11篇

摘要:PPP模式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在我国以各种形式探索实施中不断完善。在目前国家实施城镇化战略背景下,为了促进和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控制政府债务增量消化债务存量及加快政府职转变能提升国家治理能力,PPP模式近两年来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被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PPP模式化;分类及运作方式;意义;发展前景

一、PPP的概念及模式在我国的引入

PPP是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的简称,这一模式及概念最初兴起于西方,根据西方(美国PPP国家委员会)的定义:PPP是介于外包和私有化之间并结合了两者的特点的一种公共产品提供方式,它充分利用私人的资源进行设计、建设、经营和维护公共基础设施,并提供相关服务以满足公共需求。根据财政部颁布的(财金2014[76]号)《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PPP被译作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是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

PPP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PPP泛指政府与企业为提供公共产品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狭义的PPP可理解为一系列的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括BOT、TOT、BOO等,狭义的PPP更加强调合作过程的风险分担机制。单从它的概念看可包括三个要素: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合作。这种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最初是以BOT的形式在我国东南沿海公益事业设施项目的建设,经过20世纪初到现在不断的探索、试点和推广,经过各方面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到目前阶段这种模式渐趋向成熟。本文试图以PPP这种模式在实际中具体实施方式,发展前景来说明这种模式在目前我国基础建设中的意义。

二、PPP分类及运作方式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财金2014[113]号)《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中解释,PPP模式可按“收入来源”和“公共职责和项目转移程度”两种方式进行分类。按照收入来源,PPP模式可分为使用者付费模式、政府付费模式和混合模式;按照公共职责和项目转移程度,PPP运作方式可分为委托运营(O&M)、管理合同(MC)、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BOO)、转让-运营-移交TOT和改建-运营-移交(ROT)等。

PPP模式的实施程序:政府部门通过政府招标形式与中标单位组成特殊目的公司,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及经营。这种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等可产生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运营,因此只有可产生收益的公益性事业项目才能采取这种模式。

三、大力推行PPP模式的背景、意义

2014年9月16日,总理召开国务院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强调目前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经济增长质量高水平迈进。在中国经济增长转型过程中,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下,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将成为强大引擎。加快城镇化建设从短期看,有利于拉动内需,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从中长期看有利于改善经济发展基础,优化居民扩大消费环境,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和城乡区域结构优化,以及相关体制和机制的完善。

新型城镇化成为国家战略目前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而根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截止2013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3.7%,而到2020年城镇化率的目标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而目前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公共基础设施需要投资大量资金,但是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巨大且政府投资效益不高。为了解决城镇化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量资金,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居高不下的财政压力,同时提高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率和效益PPP这种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目前被国家大力推广。

目前大力推广PPP模式具有如下意义:

(1)调动了市场上大量社会资本参与基础建设,既加快了城镇化中的配套基础建设又能防止目前的政府债务过度扩张缓解政府债务压力,既适应了新一届政府加大对地方债务治理,剥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加重政府债务的融资功能,又适应了新一届政府加大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2)在引进社会资本的同时带来了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促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政府与具有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公司合作,有利于提高政府规划选定采用PPP模式项目在建设过程的投资效率,降低工程造价,可以使建成的公共设施项目在运营过程中以最有效的成本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政府以合作方参与项目投资、建设、运营有利于分散项目风险提高项目融资效率降低融资失败风险,从而有利于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4)政府以合作方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任务是代表公众对参与投资建设运营企业方进行监管对其利润进行调节,以使公众能以合理的成本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5)采用这种模式能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减少债务增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化债务存量。

(6)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体制、机制。

四、PPP模式发展前景

PPP模式是国际上公认的市场参予公共资源配合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中国加速城镇化趋势下,在新一届政府强力主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的改革大环境下,这一模式将在我国基础建设投资建设及促进政府改革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中具有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者单位:中国路桥集团西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第12篇

【关键词】海洋 紧固件 政策 产业 项目

随着东海、南海危机不断升级和蓝海经济快速崛起,海洋不但成为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更成为市场、企业关注的焦点。对于中国紧固件行业企业而言,中国海洋经济同样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1.中国海洋经济概况

根据世界海洋法规定,中国拥有的海洋国土面积是299.7万平方公里,包括内水、领海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中国海洋地带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南海四个区域。尽管海洋面积占陆地面积三分之一,但海洋经济开发程度远远不如陆地经济开发,因此,海洋经济前景无限。

相比国外,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自然具备成长潜力。虽然起步晚,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主要表现为:活动范围多方向扩展,经济总量迅速增加,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国民经济增长及一直处于领跑地位的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的增长,海洋产业发展速度快于行业整体产业的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九五”以来,我国海洋经济一直保持在年均两位数的快速增长水平。“九五”期间海洋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年均15.7%。其中海洋渔业经济总量高居首位,占总产值的51%,年均增长18%;海洋油气业异军突起,年均增长达到32.3%,产值位居第四;海洋交通货物运输量持续稳定增加,占海洋经济总产值比重位居第二,为18%。

2006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为18408亿元,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高。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上升很快,2006年海洋产业增加值为8286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4%,海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对中国紧固件行业企业来说,向某个产业领域进军的前提是,这个领域之前处于快速发展状态,未来发展前景更为灿烂。

2.海洋产业政策规划

要进军海洋产业,必先看产业政策。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公布,提出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目标,包括海洋经济总体实力进一步提升,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01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在海洋新兴产业中,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被摆在首位,重点发展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装备和海水利用装备。

去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年-2020年)》。同时,《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十二五”规划》、《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等多个规划颁布实施。这些规划都为紧固件企业进军海洋产业指明了方向。

而且,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国家海洋局等部门联合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该《规划》提出,到2015年,整个海工产业的年销售收入将达2000亿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20%,并重点培育5~6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总承包商。

此外,我国相关海洋大省也先后出台了各自海洋开发推进计划。紧固件是“工业之米”,自然也是“海洋工业之米”。

3.涉海基础设施项目

随着海洋经济迅猛发展,涉海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不断增加。

3.1港口码头

2013年,浙江临海将投资3.72亿元建设大港口及内河码头工程。山东日照今年全市交通建设计划投资57.2亿元,其中,要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1亿吨。根据相关资料,“十二五”期间沿海港口投资多是倍增。例如,辽宁省制定的“十二五”沿海港口规划显示,该省将在2100公里的海岸线上,新建丹东海洋红、锦州龙栖湾、葫芦岛石河、盘锦荣兴4个重要港口,努力实现6亿吨大港目标。

3.2跨海大桥、沿海大通道

根据各地“十二五”规划显示,泉州湾跨海大桥、蓬长跨海大桥、渤海湾跨海大桥隧道、琼州海峡跨海大桥、大陈岛跨海大桥等工程项目将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并完成。显然,跨海大桥建设会涉及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等方面,这意味着紧固件企业将面临很多商机。

3.3海洋经济区

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曹妃甸工业区、天津滨海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海浦东新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江苏沿海地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等沿海区域开局的形成,更使海洋经济的发展如虎添翼。

3.4海洋物流业

2010年,我国海洋物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是培育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批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脱颖而出,宁波、舟山都把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平台放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位置。

4.海洋产业项目

4.1船舶工业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形成50个以上满足最新国际规范要求、引领国际市场需求的知名品牌产品。规划要求,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造船基地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进入世界造船前十强企业达到5家以上。同时,培育5-6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工装备总承包商和一批专业化分包商。

4.2海洋工程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是指用于海洋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装备。在“十二五”规划中,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被摆在首位,规划要求,积极研发日产10万吨以上海水淡化设备、循环冷却及海水脱硫成套设备,延伸海水利用装备产业链条。

据悉,中海油计划到2015年国内总产油量达到6500万吨,国外总产油量达到4500万吨,总产油量为1.1亿吨。为实现这一目标,计划新建两至三艘具备起重与铺管能力的主要作业船舶,建立一支作业水深达到3000米、吊装能力达到1.6亿吨,可铺设管径4~60英寸的海管(S-Lay、J-Lay、Reel-Lay铺管方式),能同时进行两至三个深水油气田海上作业的深水团队。

4.3海洋化工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逐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炼油产业集群。海洋炼油产业发展将带动炼油机械行业和紧固件行业发展。

此外,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和盐化工、海水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都将给紧固件企业带来不少发展商机。

5.海洋科技项目

5.1海洋监测

在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山东省建设蓝色经济区、青岛打造蓝色硅谷的形势下,海洋监测设备产业作为海洋经济发展支撑的重要产业,在山东省“十二五”规划、蓝色经济区规划中都做了重点部署。不仅山东,其他省市包括江苏、浙江、天津、河北、海南等,在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都离不开监测设备产业的支持,而监测设备则离不开紧固件产品。

5.2海洋勘探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加大海洋能源开发的力度,重点提高深水资源勘探开发能力。海洋勘探将会带动专业勘探设备行业发展。

6.海洋生态环保

环保部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产值累计将达到十几万亿元,增加值将超过环保投入。环保产业作为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为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海洋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新建各级各类海洋保护区80个,2015年海洋保护区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比重达到3%。

由于船舶溢油事故、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故等频繁发生,海洋生态环保监管将不断升级,进而倒逼海洋环保产业发展。

无疑,海洋环保规划必然带动整个环保产业发展,海洋环保产业的发展前景比陆地环保产业更加光明。7.结论

海洋产业不仅在今天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而且更是一个有待深入开发的朝阳产业。对中国紧固件企业而言,必须抓住海洋经济崛起的契机。

具体来说,海洋经济、海洋产业带给紧固件企业的利好消息有三点:

其一,海洋工业具备了大发展的基础

无论是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还是国家相关规划描画的美好前景,或者是地方规划、地方投资指导、支持、操作具体项目,都能给紧固件企业树立信心。

其二,海洋工业发展所需要的紧固件产品比较清晰明确

主要是船舶制造业、海洋工程装备业、海洋监测设备业、海洋环保业等。毫无疑问海洋紧固件非普通件,而是高端紧固件。所以,中国紧固件企业进军海洋紧固件领域的前提是,更新设备,完成产品升级。

其三,海洋工业带动紧固件企业发展具有很大成长空间

以中国重工公司为例,其海洋工程装备订单大幅增长——2012年11月以来新增大额订单169亿元,占2011年度营业收入的29.12%。去年前7个月,中国海洋工业装备制造业完成出货值10.7亿元,同比增长43.8%,订单金额连续上升。

参考文献:

[1]《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

[2]《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2

[3]《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