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时间:2023-08-21 17:23: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第1篇

读完《国际教育新理念》一书,我一直在思索这样的问题:教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此背景之下,教师要想解决好以上问题,就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具备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师。《国际教育新理念》一书能在一定程度满足教师的需求。该书总结了20世纪国际教育领域出现的11种新理念,如全民教育、全纳教育、生态与环境教育、生命教育、个性化教育、批判主义教育、智慧教育等。

该书没有华丽的辞藻,从文字表达到内容编排,都力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例如书中第十一章,作者先介绍智慧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同时期发达国家的智慧教育发展情况;然后阐释智慧教育理念的内涵,讨论智慧教育体系与传统教育体系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通过举例分析学校如何开展智慧教育。这样的编排能让读者迅速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全方位了解智慧教育的基本情况。此外,书中每个章节的末尾都附有与主题相关的延伸阅读案例,如会议报告、论文摘要、报刊新闻等,以帮助读者扩展阅读范围。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善于接受新理念并将之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学习者。该书所阐述的新理念,应该成为广大教师学习并不断研究的对象,其兼具科普性与实用性的特点,有利于教师开阔视野,提升人文情怀和理论素养,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心品读。

教育理念影响教学行为,新理念能引导教师自觉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该书介绍了当下教育领域的新理念,通过名师教学案例阐述了如何在具体教学中实践这些新理念,有助于纠正教师教学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欧阳芬、贺义廉、屈智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定价28.00元)

该书通过案例分析、编者旁白、方法点拨等方式,为读者设置了各种学习情境,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同时针对当下教育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种种见解,为教师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学习素材。全书语言简明扼要、活泼清新,体例编排合理得当。(管向群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定价28.00元)

该书共收录多位一线教师的19个教育故事,从教育价值观、课程观、学生观三个方面阐述了教育理念的新状态,将具有普遍性的教育理念和规律寄寓在平凡的故事中,不仅大大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更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创设了一个反思的空间。(王新燕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定价20.00元)

第2篇

怎么办呢?几经思量,她安排了一场师生比赛:学生拿学生尺,老师拿米尺比赛量黑板的长度,全班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结果教师利用米尺测量轻而易举赢得比赛。学生在挫败不服中,强烈激发起学习的需求。 陆老师事先通过试教,反复地推敲、研究,生成了更多的教学智慧。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智慧的表现――课前精心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陆老师能透彻地理解教材,充分地研究学生,结合学情,将创新与智慧体现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并在课堂操作中加以完善和发挥,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智慧得以提升。

另一位老师在教学《去绝对值号》时,刚说完“要变号”,突然有学生怪声怪调地说:“变好?还变坏呢!”学生的插嘴使他灵感顿生,高声说:“太对了!”就是要变好,大家要记住:绝对值就像监狱,如果坏人(也就是负数)要从里面出来,就必须要变好(变号的谐音)。“ 教师在面临学生突然的发难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敏锐地捕捉到学生发难之语中的可利用因素,通过比喻、谐音产生了较好的幽默效果,不仅维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还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由此,又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智慧的表现――课内机智调适。

课堂教学是教学智慧发展和发挥的最主要场所,尽管课前进行了充分的谋划设计,教学活动的“车轮”还是难免会“越轨”而出。

面对教学现场始料未及的危机,就需要教师“急中生智”,即不断提升教学智慧,机智地调适自己的预设,见招拆招。针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王九红校长提出了教学现场调适机智的三个表现:会“接话”、善启发、妙应变。

刚刚谈了教学智慧的表现,那么如何能生成教学智慧呢?

其一,师徒结对

师父是具有较高教学智慧水平的同事,所以师徒之间既能和谐融洽地相处,同时徒弟又能获得有效的指导。教师的师德、师爱、信念、价值观、人生观对教学都有潜在的影响,它们都是教学智慧的动力和监控系统,而这些并不是通过纯粹的语言方式所能够传达出的。对于徒弟教师而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说榜样的力量非常大,以至于语言文字等显性方式难以表达和传递,需要我们用全部的身心去感受、获取。

然而,师徒结对不能随随便便就确立,要根据现在学校所处的环境和教师面临的实际工作情境进行创新,需要注意的有:师徒关系的建立要合理、合法、合情,要根据师徒双方的意愿、教学水平等多方面来确立关系;作为师父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发展自己的教学智慧,从而影响徒弟;作为徒弟要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虚心请教、不断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智慧。

教师教学智慧的发展状况取决于教师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协同作用,不论外因如何强大,其作用力总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教师教学智慧发展的终极决定因素还是教师的自主发展。

其二,自主“磨课”

“磨课”是指教师对某一次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再次进行教学,再次进行反思。实质是持续不断的改进,是教师个体自主的研究。

下面举一则笔者自主“磨课”的案例分析:《认识人民币》授课过程中的二次导入。

第一次:

出示图片(储蓄罐)问:储蓄罐可以做什么呀?

那你们知道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吗?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几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板书:课题)

教学过后,笔者发现孩子们对于储蓄罐的兴趣并没有很高昂,他们在回答“储蓄罐”“存钱”时表现得也没有很积极,所以课前的导入并没有完全激发起孩子们的兴趣,于是改进,并进行第二次教学。

第二次:

谈话:小朋友,这是我们学校的数学小博士,他要带我们一起去看一段短片。

请小朋友仔细看这是关于什么的短片?

提问:那你们知道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吗?(板书:人民币)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几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第二次导入改用学校特色“数学小博士”带我们看短片,拉近了学生和课堂的距离。选择用央视纪录片《货币》的小短片导入原因:首先,相对于静态的储蓄罐,学生更喜欢动态的短片;其次短片里介绍了几大国的货币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这时候他们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丰富,自信心也油然而生,激发了学习兴趣。笔者把当前的案例记录了下来,不断充实自己的实践智慧。

其三,论文写作

贲友林老师说过:我,记录我的课堂,反思我的言,在记录与反思之中,多一份理性,不随波逐流。我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和重建,以实现持续的“静悄悄的革命”。 这其实是要我们“反思”呀。

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教师可以用固定的笔记本记录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如学生的表现、课堂生成的“亮点”、教学的成功之处、改进之处、课堂上一些细节的处理等。

而写作又是一种有效的反思方式。写作能帮助教师摆脱繁杂的教育工作,带着对实践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回归现实生活。真正的写作可以锻炼我们,因为在小学数学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反复地琢磨一些教学理论,努力地回忆课堂上的教学片段,然后将它们进行配对或是进行再创造,从而形成文字记录下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思维品质得到了提升,也增强了其数学能力,促进了教师教学智慧的发展。

第3篇

一、开发校本德育工程,

促成家校教育共识

我校育人理念的核心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成功享受成长”,让家长与学校形成统一的教育文化认同,让每一位家长都能真正参与到学校的育人过程当中。因此,我们开发了系列校本德育工程,如“九心树大成”(见表1)。“四个学会”校本德育课程,围绕“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主题,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促进学生自主成长为目标,整体规划,依照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生理特点设计序列化、主题化德育课程内容(见表2)。

二、推进亲子系列工程,

营造和谐家庭教育氛围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家校共同体建设的保障。我们做过一项统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与家长的沟通越来越少。尽管有80%以上的家长表达了对孩子的充分关注,但家长在意的是他的学习而非成长需求。因此,我们推出亲子系列工程:“读过四季”的亲子读书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合作填写推荐书目,在阅读中分享知识,在共读中享受亲情;组织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由家委会的家长出面组织,在体验和互动中享受亲情;成立亲子农业合作社,让家长带领孩子在播种的过程中亲近自然,交融亲情。学校还以“愿望”为导引,开展“我有一个梦想”主题德育活动;“小手拍大手”中考百日助力活动。我们以“愿望”为主线,激发学生内在成长动力,邀请家长全程参与,鼓励孩子“编织梦想”,共同培育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教育力量,深度挖掘、循序引导,使每一个孩子在家校的精心呵护中,感受成功、享受成长。

三、树立标杆形象工程,

建立智慧家教资源平台

家校共同体建设不同的平台和载体,最终是为了促成家庭教育的行为自觉。基于此,我们充分尊重家长的家教智慧,定期组织家长经验交流和分享,把好的家教经验及时收集起来,通过网站、论坛宣传推广出去,以点促面,形成标杆效应。每学年,学校都会举行智慧家长海选活动,通过家长自荐,学生推荐,老师力荐,层层选拔,最后在全校范围内展示候选人的智慧家教案例,由全校学生投票选出本年度九大智慧家长。在评选中,我们还征集家教金点子案例,同时针对家长提出的比较集中的家庭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智慧家教主题论坛,为家长提供家教经验交流的平台。论坛全程由家长主持、发言,同时邀请校外德育专家参加点评,让家长通过组织、策划、辩论、互动,真正体会到家庭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亲身感受到家长的教育责任和主体地位。2010年,学校举行了首届“家长节”活动,以“共担共育共和共享”为主题,开展了“感谢有您”学生感恩书信征文、“我爱我家”幸福家庭摄影作品展、“走进课堂家长助教”校园开放日等系列活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参与课堂,体验成长。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家校互动,近七百名家长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家长志愿服务,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优势,主动为学校提供教育资源,共同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形成了同心共育的教育格局。

第4篇

潍坊市实验小学郝君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那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受益匪浅。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没有功利性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是一个无意的微笑,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爱,并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1的标题,是啊,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利用业余时间补,校内跌了,碰了,小心呵护,及时与家长联系。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我想,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

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我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的收获会让我们惊喜。

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并不陌生,却有那么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换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应当把阳光洒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田,要化更多的心思去了解他们、研究他们。”一语道出我们班主任比别人更要用心,不仅对每一个学生用心,要用心关注“优秀生”、“偏才少年”、“灰色儿童”、“潜能生”,慧眼识金,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助其自主成长。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对他们投入细致的感情,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成长,会进步。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有所得!

第5篇

——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

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我有幸参加了我市教育局举行的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活动。本次活动以课堂教学和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为核心,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与研究、行动实践与问题解决为主要形式,采取集中培训与专家引领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在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艺术、专业能力提升及职业心理疏导等方面进行培训。我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所以分外珍惜。每天我都提前到校做好准备,每节课我都认真听讲用心记笔记,每晚我都结合所学所悟总结反思自己,每次都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由衷感叹!聆听专家,感叹于他们思维的缜密敏捷,观点的新颖独特,语言的风趣丰满,知识的渊博精深,经验的丰富老到,人生的洒脱从容……

“先有认识,然后才有作为。”“高效课堂是学科课程实施中落实课程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马卫东的讲座让我对新课改和课堂教学改革以及高效课堂模式有了更科学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

“‘骨’即硬朗、风骨、风气、风趣、风格,意味着承担;‘干’指自我完善、专业精进、讲究实效,意味着创新”,教育专家梁捷对“骨干”的解释让我明确了做骨干教师的方向与途径!

“‘智’就是‘日知’,每天学习一点知识;‘慧’就是‘彗心’,经常打扫心灵。智商是父母给的,智慧是可以学习的。知识专用,智慧通用。知识不是力量,智慧才是力量。”李进成专家的讲座《教师的智慧沟通艺术》教会了我如何智慧地表达如何有效地沟通。

“教师的成长意味着,一是慢慢长大即由青涩走向从容,二是走向成熟即由从容走向个性,三是走向智慧即由充实走向快乐与智慧”,优秀教师李波用切身经历告诉我们教师如何在教研的熔炉中成长!

四川大学教授游永恒的讲座《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教学方法》及《教师的职业心态与调整》既引导我们用国际视野思考中国教育,又引领我们要做一个真正优秀与幸福的语文教师!

这些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的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和闪光的人格魅力令我无比钦佩!他们对教育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对生活、工作、学生的独特的感悟,无不拨动着我的心弦,无不触及到我的思想!我禁不住一遍遍问自己: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我现在应该怎样做?反复追问中,我在这些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的话语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第一,教师应该读书修身,读书致远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该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身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习惯!读读教育经典,读读教育报刊,读读人文书籍,读读学科书籍,读读中学生写的和为中学生写的书籍,读读网络文学,“开卷有益”,语文教师应该是生活在书籍里的人,应该是“百科全书式”的人!

第二,教师应该立足课堂立足教学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发展的主舞台。”正如李波老师所言,“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的教师须经过磨砺,在学识、理念、修养、心理、实践等诸方面缺一不可。如果要抽出一个具体点将这些因素统领起来,课堂教学是最合适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磨砺是全方位的,因为教学素质、教学理念、教材把握、教材处理、教学机智、课堂调控、教学个性、教学艺术都包含在内了。毫不起眼的课堂细节中,真实反映了教师的修养。”所以立足课堂立足教学,通过课堂教学诊断、改进、提高,应该成为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第三,教师应该乐于动笔乐于写作

写作是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一个擅长写作的老师往往能点燃学生的写作兴趣之火、成为其动力之源。我们教师要经常自觉写工作日记教育随笔,语文教师还要经常与学生一起动笔写作,师生同读同写才能有效地指导引领学生,同时自己和学生互相鼓励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第四,教师应该锻炼口才智慧沟通

口才是人的第一能力,谈吐是人的第二外貌。教师这个教书育人的职业更应该注重口才与谈吐。良好的口才与高超的沟通能力更有助于做好教学教育工作!我们教师应该注意锻炼自己的口才,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第五,教师应该自我总结自我反思

米兰昆德拉在《智慧是什么》中提到:“现代的傻不是意味着无知,而是对既成思想的不思考。”我们教师应该具有总结能力和反思意识,时时刻刻总结反思自己,时时刻刻总结反思教学,时时刻刻总结反思教育,在总结反思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第六,教师应该调整心态追求快乐

第6篇

摘要:在智慧教学环境下,以地方性本科课程“语文学科教学设计”课程为案例,进行KOLB体验式循环模式设想建构,以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为中心,关注学生知识内在建构与能力的多维发展,打造实践性课程,为新时代教师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智慧教学;体验式循环;教学设计能力

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要求在“十三五”期间“采取切实措施建强做优教师教育,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1]为此高等学校特别是师范类专业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肩负时代重任的卓越教师。然而,文件出台的背后映射正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困境,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师范人才培养的难处,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痛处。本研究旨在发展KOLB体验式学习循环理论,以地方性本科课程“语文学科教学设计”课程为案例,在智慧教学环境下,以互动式、启发式以及探究式为核心,进行循环模式设想,以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为中心,打造实践课程,实现师范课程的实践性取向,为新时代教师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KOIB体验式学习循环理论

美国教育学家Kolb全面审视了勒温、杜威以及皮亚杰等人研究,以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多种不同学科为视角,在体验式学习模式、行为研究模式和认知发展模式等研究成果基础上,在其理论著作《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一书中,提出体验学习循环理论。Kolb认为,学习是在特定的物理空间中,学生以动态的认知体验与挖掘知识的内在逻辑形式,建立主体与客体的自我概念,理解所承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深层次的循环延续过程。Kolb依据体验学习过程建立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型(图1)KOIB体验式学习模型是由四个阶段构成的循环系统,即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该模型的关键在于适应世界的双重辩证对立之间矛盾。具有两种不同获取体验方式:感知(具体体验),领悟(抽象概括),感知与领悟之间的辩证统一需要学习者通过体验的转换才可完成。体验转化涉及到两种不同的加工方式:内涵转换(反思观察)与外延转换(行动应用)。两种不同的体验转换方式之间也存在着辩证对立的关系。[2]Kolb体验式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而且指向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教育者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到外在的交往之中,在反思与实践中,触及到传统教育与网络学习所无法涉及的人格及社会性的发展领域。该循环理论不是简单的止步于学生的体验活动,而是通过学生对体验进行领悟、体察、反思,从而实现理性的升华,同时突破了个体学习的牢笼,以活动交往为方式,进行意义化的挖掘,深刻剖析问题,在思维碰撞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语文学科教学设计”课程中体验循环理论模型建构

“语文学科教学设计”是一门针对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开设的教师教育必修课。该课程是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上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目的是增强学生教育教学专业化的思维意识以及语文教学设计意识,提高学生教学设计能力。因此,本文以“语文学科教学设计”课程为应用案例,基于KOLB体验循环理论进行教学设想,在智慧教学背景下,改善学生学习体验,促进学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如图2所示:体验式教学活动流程图将教学内容分为案例讲授、研读分享、团队设计、成果展示四个阶段的外循环,每一个阶段都引导学生经历相应的内循环,即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念、主动实验。第一阶段教师进行案例讲授,通过启发提问、类比研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具体的体验中引导学生明确任务、界定问题。第二阶段教师提供辅助支架,学生在观察、反思的过程之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提取问题关键、内化设计结构。第三阶段学生组建团队进行教学设计建构,通过头脑风暴、分配任务、模型建构等过程,优选认知策略,设计教学方案。第四阶段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微课制作、展示,并以线上投票、线下点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教学设计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迭代优化。以上的阶段中,将教师讲解、学生探索、团队合作贯穿于其中,通过内外循环、层层递进,迁移性、系统化地促进学生教学设计能力提高。以下将结合课程内容对KOLB学习循环四个阶段进行阐述:

(一)具体体验具体体验是通过把感觉、思维和情绪融入到真实的环境之中,并与之相互作用进行体验,该课程中教师内容的准备应基于学生的起点以及潜在发展点,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对知识的符号认知重组,加深其意义化、社会化的认知,打破学生常规思维,勾起学生进行意义化的情绪。具体教学如下:首先教师通过对优秀语文案例分解以及类比不同文体的案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其语文教学设计内部结构与功能,形成对相关概念宏观的初步认知。其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优秀案例与问题案例的拆分,在互动中探究问题的根源,明确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基础,界定语文教学设计要素的微观问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拉近教材或案例与学生的距离,充分关注学生的动机、兴趣、情绪及其感受,促进学生具体体验能力的提高。

(二)观察反思观察反思是体验式循环理论最为关键的部分,也是学生建构新认知的突破点,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体验阶段形成的初步认知进行观察与反思,寻找新旧经验的交叉点,探寻其相关性。观察反思阶段作为一种突破性阶段,不仅要让学习者感知书面上的显性知识,而且更多的挖掘留存于深层、内在的缄默知识,从而更好地深化问题理解、提取问题关键、建构问题新认知。教师作为引导者辅助提供支架,学生作为主体者一方面反思教师提供案例,一方面内化教学设计结构认知。课堂上,在教师案例分解、小组拆分研讨的基础上,教师提供问题支架,在学生障碍点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反思。例如:学情分析上如何做到不空泛、随意?教材分析上如何把握好文本的主线,不做无边的个性化解读?如何做到教学设计面向学习者?如何做到以课程观来统领教学设计?这些问题从具体到抽象,从显性到缄默,让学生反思问题根源,内化设计内涵,挖掘自身不足,促使学生对语文教学设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促进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发展,以及反思观察能力的提高。

(三)抽象概括在抽象概括阶段中,学生不在是简单的停留于知觉层面,而是思维与理性层面的觉醒。学生在具体体验、观察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抽象,将内在的缄默性知识内化,外在的无法言传的软性技能深入。教师应遵循学生已有经验的差异性,运用头脑风暴、策略认知等方式促进学生经验的分享,然而经验分享不在是简单的1+1=2的经验积累,而是1+1≥2的经验整合、概括。[3]具体教学如下:①团队组建:以4-6人为一个团队,通过活动与交流的方式,在思想碰撞中激发个体潜能,完善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以及沟通能力的发展。②分享经验:首先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以如何设计“语文教学目标”为案例,向学习者阐释设计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以及有效语文教学目标的构成及表述,给予学生明确的目标导向。其次教师发挥其辅助作用,提供问题案例支架,让学生在多个问题案例的对比剖析中,集思广益,进行头脑风暴,共同讨论,挖掘问题要点,进行抽象概括,在“剖析-讨论-概括”中,提升自我的认知、概括能力。③模型建构:团队结合教师提供的设计模型以及核心概念、特点等,从学情、教材分析出发,联结深度归纳与概括的经验,建构教学设计模型。通过模型建构直接经验,进一步明确抽象概括的成果,并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学习者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主动实验在智慧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不断进行深度融合,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基础,结合人工智能设备在教育教学中具体应用。针对此课程,选取线上线下互动实验学习,检验前一阶段抽象概括成果是否合理。线上主要以微课制作为主,教师可根据学生需要、课程需要、教学需要设置可行性课程项目选题,每一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喜好选择其一的课程项目团队。课程项目团队进行课程分析、目标确定、活动设计等形成最终的教学设计方案,并进行微课PPT制作以及录制工作。每一个课程项目团队将微课视频上传至平台,教师、学生进行线上互动投票、评价。线下主要以智慧教室应用为主,智慧教室作为一种新型智慧学习环境,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具有有形的物理空间和无形的数字空间,能够较好的满足教学过程中多元化、复杂化、人性化的需求,更适用于具有探索性、互动性、实践性的教学。在智慧教室中,课程项目汇报人将团队修改过的微课进行展示、说明,教师则利用大数据进行信息采集、数据挖掘,对学生进行跟踪、分析与诊断,并实时的调整教学进程,检验抽象概括成果是否合理。在主动实验阶段中,线上线下互动实验学习使得教学过程灵活,学生学习自主,扩展了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和数学空间,同时也促使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深度学习。学生通过深度学习,促使形成主动的、积极的态度,并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与高水平认知加工的方式,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理解与迁移,促进知识的批判性建构,复杂问题的解决以及人际协作沟通能力的发展,同时进行深度学习将有助于师范生适应未来教师职业发展的诸多要求。[4]综上,Kolb体验式循环理论在经历了多次螺旋式上升的持续过程中,教师分解、类比案例并引导学生挖掘、理解知识所承载的意义化,剖析知识内在的本质,帮助学生将静态知识、学习状态转化成动态的意义化、挖掘知识本质化、全面逻辑联系化。Kolb体验循环理论超越纯粹符号认知,透过符号表征与逻辑形式,促使学生建构知识模型,将学生主体与客体进行意义化、批判化的深度学习,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建构能力、设计能力、团队能力的不断发展。Kolb体验式循环理论关注的是过程性评价,以学生学习的全面性、发展性、过程性作为中心,关注学生知识内在建构与能力的多维发展。在智慧教学的背景下,Kolb体验式循环理论的应用以信息技术为载体,营造适合师生、生生互交的课堂气氛,并依据大数据空间的支持,教师可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对学生进行跟踪,将跟踪的静态数据与动态数据进行结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综合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与个性化,并在学生具有相应自主能力时及时撤离。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深入分析,灵活整合,为展现某类案例内部结构或案例之间关联性做充分的准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建立学习共同体,积极营造学习气氛,灵活掌握智慧教室的应用与大数据的分析。在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及时查看学生学习数据报告,注重评价的时效性,继续进行活动后的补救性教学。

第7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思考

与班主任的朝夕相处,学生根据所观所感,体味最深,触动最大。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有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也要发现学生不良思想的萌芽;还要有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慢慢靠近学生的心里,融洽彼此的关系,为有效进行班级管理埋下伏笔;更要有一颗不离不弃的爱心,因为爱,才会对学生循循善诱进行教导与引领;因为爱,才会不偏不倚,一视同仁。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实施教育的重要手段,只有融入到学生之中,才能够唤醒学生的懵懂,打开他们认知这个世界的天窗。下面,笔者结合案例谈几点有关班级管理的体会与思考。

一、爱在坚持中,花自然开

案例:在我的班级中,有一名“特殊”的孩子,教过他的老师很多都认为这个孩子应该去特殊学校。刚开始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时,我也在暗中悄悄地观察这名学生,的确,这位学生“与众不同”,从不交作业,考试成绩极其差。有一天,他心血来潮抱了一大堆的作业本让我批改,里面的字写得歪歪扭扭,无法辨认。作为班主任,我的内心是一种酸楚与心疼,不可否认,孩子的心智的确与同龄人相比有缺陷,但这不能让我们教师用“另类”的眼光看待他。看到他主动抱着作业来,我给了他大大的赞,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他,每天如此。而他,每次上学一见到我,总是一脸喜悦地奔向我,向我问好,我忽然觉得教育实在是有一种能够触及心灵的作用。不管怎样,给他小小的心里种下友善与关爱,这是教育者实施教育的前提条件。每一个孩子都是纯真可爱的,他们有着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班主任施予一点点的爱,就能够让他们心情愉悦。而对于一些智力发展缓慢的孩子来说,爱,就是一剂良药。单就这件小事情,使得我再一次对“教育”一词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教育离不开爱,爱要付诸于实践之中,存在于每一个细节,只有让爱成为一种坚持,才能够切实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爱,并获得爱的温度,从而催开他们的感恩之花。

二、理在说服中,循循善诱

案例:班级管理中,最头疼的就是碰上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若是遇到脾气暴躁的教师,常常是两败俱伤。我的班上,也有几名这样的学生,尤其是张扬(化名),其他教师总是给我提意见,说他上课太调皮,影响整个课堂纪律。张扬和他的名字一样,个性张扬,不受约束,以自我为中心,上课冒怪声,有时候还乱发脾气,在班级中闹出了不小的动静。几经单独谈话,表面上答应得很好,但老毛病依然故犯。一次课间,张扬动手打了班内的一名男生。这一幕恰好被我看到,张扬分明就是在挑战我的忍耐底线。我忍住气,问他:“张扬,你为什么动手打自己的同学?”“谁让他欠揍,我打人打习惯了!”张扬说得理直气壮,气焰越来越嚣张,周围学生都在盯着我,我与张扬的对峙局面惊呆了他们。而我始终明白,既要借这个事情给予张扬一个启发,也要让周围学生看到教师的教育方法,于是我有意识地降低自己的声音,但语气坚定地对他说:“张扬,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们到学校来,不仅是来学知识还是来学做人的,如何明理,如何做一个有见识而又宽容的人,这才算称得上有智慧,难道你不想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吗?”张扬愣了一下,“智慧”二字似乎点醒了他,“我想”,他低声说。“想,就要试着去做,你愿意吗?”张扬终于点了点头。不得不说,个别问题学生确实是班级管理中的一道难题,但是作为班主任要能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用智慧的语言去触动他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给被动教育带来转机,采用温和的方式让学生找回真正的自己,从而渐次发掘学生的可塑性,引导其向正确的轨道发展。

三、管在细节处,培养责任

案例:五年级某班提出的班级口号是“教室是我家,管理靠大家”,且提倡“细”的管理理念。如,对班级财产管理“细分工”,引领学生认识班级财产有哪些,每一扇门,每一扇窗,每一把桌椅,每一层书柜,让学生像爱家一样爱班集体,管理班级财产人人有责。又如,对班级清洁值日做好“细安排”,在教室明显位置贴上清洁值日表,画好清洁区示意图,并将区域进行不同劳动任务的划分且有鲜明标识,一周中,针对每个区域,列出本周中具体的两名责任人,方便劳动委员检查各个区域学生的劳动效果,如果哪一块区域不达标,就直接追究该区域的两名学生,从而做到责任落实,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逐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责任心。班级管理需要做细文章,而不是粗线条,细到对每一名学生基本情况的掌握,细到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细到对每周学习、考试情况的记录,有小结有反思等,从细处让学生提高责任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从而为创建优秀班级奠定基础,真正体现班主任的管理成果。

第8篇

教学案例一:学生的回答偏离教师预设的轨道

一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20课中“我国的人口问题”内容时,发生了这样一幕。

师:中国有多少人口?中国人口的特点如何?

生:134亿;人口多、基数大、增长快……

师:这一现状给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什么后果?如何解决人口数量太多这个问题?

生:计划生育;少生……

这时一位学生主动站起来说:“把中国的女人都运到外国去,一来可以减少人口数量,二来可以把孩子都生在外国,中国的人口不就少了吗?”他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哄堂大笑。这位上课的教师顿时面红耳赤,气愤地说:“胡说八道,坐下去,不准捣乱!”教师的呵斥使课堂顿时安静了下来。这位教师继续按照他预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

思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当学生的回答符合教师预设的教学要求时,教师便会满面春风地说“你很棒”、“你真聪明”之类的话。而当学生的回答偏离教师预设的轨道时,教师要么置之不理、面露怒气,要么硬把学生的回答拉到预设答案上来,要么干脆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否定,自己说出答案。我认为遇到上面的状况,若能这样处理会更好些。方法一:课堂讨论。设问:“你同意这位同学的想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这样既能保护那位大胆发言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全班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促使学生去辨明是非、去伪存真,追求真理。方法二:课后讨论。设问:“这位同学的想法很奇特,请同学们课后讨论交流,下一堂课请大家发表见解,好吗?”如果我们教师能用自己的智慧,平等地去对待学生的回答,将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新思维能力,从而点燃学生心灵智慧的火花,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智慧火花的“点燃者”,而不是“熄火者”。

教学案例二: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预设相悖

一位教师在给八年级学生上校本教材《今日说法》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骑自行车的老大爷被一辆大货车撞伤了,晕倒在了马路边。轿车司机张师傅路过发现了,便急忙将老人送到了附近医院,并在医院的协助下找到了老大爷的家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老大爷的家人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口咬定是张师傅撞的人。张师傅解释了,但老大爷的家人怎么也不相信他的话……后来,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那位肇事的货车司机,张师傅才得以昭雪。”并分析说:“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向张师傅学习……”可就在这时,一位学生的手高高举起,教师便叫起这位同学。这位同学说:“老师,我不同意您的说法。我的观点是这种好事不能做,因为做了好事还要受冤枉,不值得!”这位教师一愣,马上示意这位学生坐下,继续讲他的课。我注意到,这位发言的学生后半节课一直趴在桌子上没再发言。

第9篇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理念告诉我们: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那么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呢?二十几年的小学班主任工作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生还处于未成熟状态,他们每一个“错误”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只要我们教育者愿意去读懂他们,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一次,正挑选小朋友参加学校的古诗朗诵,B小朋友开始捣乱了:“我才不去呢!”稍作停顿,用眼睛时不时地瞄上我一眼,一脸不屑地说:“反正是不会选我的!”听着他的话,个别欲举手的孩子也迟疑着放下了手。

B小朋友,在一年级时就显示出他的优势:识字量大,脑子反应快,应该说他是个优秀的孩子。但是进入二年级下学期,他明显表现出不爱做作业,做任何事总是对自己没信心,也就出现了在公开场合故意与老师唱反调的行为,如:“讨厌!这么多作业”,“一点也不好玩”,“我才不去呢”……

多次观察后,笔者发现B小朋友很想表现自己,当老师表扬他的时候,小脸特别灿烂。不想在学习上付出劳动,又想大家重视他,这就是二年级学生的矛盾心理。老师要做的,也是必须做的,无疑是帮助再帮助,并逐步消除学生在班级中的“不良”言论。

行为学习理论表明,不强化一个行为就会减少它发生的可能性。经验告诉笔者得及时制止B小朋友的言论和行为。没有批评,只是悄悄走到他身边,轻声问他:

“来背一首古诗给老师听听,好吗?”

摇头。

“老师知道你的嗓音很甜,要为班级争光啊!”

还是摇头。

“假如你背得好,放学后老师给你一根棒棒糖。千万别叫出来,因为老师只有一根棒棒糖。”

“真的?”

他站起来了,走到讲台前,声情并茂地朗诵起来。可惜他背的古诗已经有同学背过了,他竟然主动要求另背一首,同学们给了他热烈的掌声。B小朋友的行为给了大家鼓励,教室里一下子活跃了。最后,班上每个孩子都表现了一番。在案例中,只因笔者的“读懂”,他们开心了,他们自信了,于是健康成长着。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读懂孩子,智慧教育呢?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未成熟状态。正因为是未成熟状态,才会“童言无忌”、“初生牛犊不怕虎”。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未成熟状态是一种发展的状态,孩子有发展的权利,而且有发展的价值,所以要对他们进行引导,使他们明白怎样做好,怎样做不好。这样下来,我们的孩子就会拥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这样也为他们一生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面对犯错的孩子,我们完全可以冷静点、耐心点、宽容点。当我们冷静看待孩子犯错时,我们就能慢慢读懂孩子错误背后的故事,了解他们犯错的原因,并真诚地理解他们。孩子犯错了,给他们一个空间,他们自己会修复得很好。

其次,要善待每一个孩子,尤其是犯了“错误”的孩子。由于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等原因,孩子们在性格、智力和能力上各有差异,于是出现的“错误”也不尽相同,这就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善待每一位学生的“错误”,并做到因材施教。

当我们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时,当我们承认孩子之间有差距是正常的,当我们学会去读懂他们就像我们在细读自己喜欢的书时,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并不是故意犯“错误”,而即使是故意犯错的孩子也一定有原因。如案例中的B小朋友是想得到重视而故意犯错。正确分析后,笔者的心态就平和了。宽容了孩子的错误后,笔者的处理方式考虑了孩子的人格发展。当教育产生效果时,你还会为这些“错误”烦恼吗?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路径

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师探索的问题。很多中学数学教师开始关注构建智慧课堂,那么,如何构建呢,教师应当做些什么,怎么做,作者带着这些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建议,供同仁参考。

一、智慧课堂概述

本文⒅腔劭翁枚ㄎ挥谝韵录傅悖

(1)智慧课堂是智慧教育、智慧学习赖以发生的条件基础,旨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有创造性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进行智慧的学习。

(2)智慧课堂需要一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智慧型学习的数字化环境。该环境应当能够支撑学生进行有效的泛在学习、移动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

(3)智慧课堂应当将新的信息技术、新的教学媒体以及新的教育、教学资源纳人教学中。“新”不只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方向,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型思维能力。学习不能在一成不变的内容、环境中进行。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问题

(一)“教”方面的不足

“教”方面的不足表现在:其一,教师缺乏对教材的研究,没有理解教材思想,备课不充分,没有课程进行精心设计;其二,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其三,教师没有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学中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思考的时间较少,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数学思维得不到充分锻炼。

(二)“学”方面的问题

目前初中生多为独生子女,怕吃苦、贪玩,加之初中生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主动性等问题,势必影响课堂学习效率,主要表现在:其一,对课堂知识没有兴趣,开小差,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闻不问,不积极地进行思考和记忆;其二,对知识的理解较浅薄,只能单纯记忆公式、定理,却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题,应付式地听课和学习。

三、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路径

(一)在创设情境中体现智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学生自主探究教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始动力,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学生的思维动力、一个好的问题情境的创建,可以激起学生把自己融入课堂活动中去,积极地、热情地参与学习,问题情境的创建是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带入所学习的问题的情境中;创设问题情境要谨慎,应避免绚丽多彩、牵强附会、热闹浮躁的问题充斥课堂,我们所设计的情景要与教学内容完美融合。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不明白数学的应用性,就会觉得数学很枯燥,离生活很遥远,学习起来很被动,更不会有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数学成绩优秀的孩子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有的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而那些数学成绩落后的孩子总觉得生活中根本用不着数学,有时我们甚至在数学试卷上看到学生写的牢骚,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善于创建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的存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在分层教学中彰显智慧

1.分层指导

教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学优生数学基础相对比较扎实,有较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所以授课内容要适当加深拓宽;指导他们多做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思考题,课外辅导书中的综合题;中等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往往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对这类学生可以按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注意及时指导,及早发现问题,争取有更多的学生向优等生靠拢,同时注意防范学生的退步;学困生普遍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这类学生主要是要抓好预习、听课、作业、复习等几个环节,适当进行重点辅导,对他们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进度略慢,必要时进行反复讲授,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分层练习

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有难度的由学优生回答,简单问题由学困生回答,中等问题则可由中等生来回答。分层教学中根据学生练习速度参差不齐的现象,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即基础题、综合题和创意题;因人施教,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培养孩子的综合学习能力

在当前的初中课堂教学中,为了能够有效地形成一种师生间的互动,教师也转型互动式的教学。以学生自身发展为重点通过学生的自身努力形成数学学习能力,怎样由数学学习带动其它各科的学习,变的越来越重要。数学的思维能力往往能够带动其它学科的学习。比如数学中的一元一次方程所研究的重点行程问题也是物理学习的一部分,若是数学方面接受的好那么物理方面也会觉得简单。此类的例子比比皆是。数学的思维能力一旦形成则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也会被解决。构建智慧课堂的魅力就在此处,万变不离其中,方法学习会了,能力形成了,最终才会形成综合的学习生活能力。

结束语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认识数学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综合成长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这是我们一生追求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继续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努力创新,认真教学,争取让学生在新的教学目标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11篇

1.1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价

1.1.1课程设置缺乏专业特色,实践性、应用性不足

首先,从整体角度来看,社会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很小、学时少,且所进行的实践活动并未与专业对接,仅是例如军事技能训练、暑期社会实践和社会调研等一些实践项目。其次,从基础必修课设置来看,基本是传统科目,没有特色化开设。与国内其他高校该专业课程设置对比来看,缺少对数理课程的修习,学生普遍逻辑运算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专业的职业选择。最后,从专业课课程设置来看本专业和学术性专业无明显差别,且部分课程内容交叉重复,教材仍是以理论性为主,未突出应用型特征。

1.1.2教学评价机制缺位,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从学业考核与评价来看,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但又是教学过程的重要构成环节,采取什么样的学业考核与评价方式方法以及考核与评价的结果是否客观公正,反过来又对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牵制和制约作用。专业课程考核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30%)和卷面成绩(70%)组成。其中,平时成绩仅以课堂表现和考勤状况为参照系,而忽视了对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起到强化鼓励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另外,卷面成绩所占综合成绩的比重过大,多数学生仅需在考前临时“抱佛脚”,便能够取得一份不错的成绩,这对于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无任何帮助。

1.2师资力量和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加强高等院校内涵建设、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大提高大发展的关键期,各高等院校之间的办学水平竞争已更多地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科建设水平的竞争,而这些方面的竞争都离不开一支优秀而有特色的教师队伍作为后盾。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更为注重知识的实践性、应用性。这就需要一批“双师型”的教师,但目前该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较低。教学过程中,该专业以学术性培养层次教师任课为主,缺乏具有在政府或企事业单位任职经历丰富的“双素质”型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仍以传统的填鸭式、说教式、多媒体教学方法为主,这与学术型本科教学无异,更别说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特征。在对行政管理专业部分学生“希望老师采取的教学方式”的问卷调查中,有59%的同学选择了实践教学,而仅有3%选择传统填鸭式教学。对于本专业的教师来说,进行教学模式变革已经迫在眉睫。

2海南智慧旅游岛建设与应用型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改革的相关性

2013年10月,在海南万宁举行的全球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万宁)筹备大会上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建议:“海南不仅要建设国际旅游岛,还要建设智慧岛。”智慧岛建设是实质是以高新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形成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集成系统,提升全岛的感知能力、对突况的应对能力,为岛上民众生活、旅游选择、农业发展等提供指向。海南是一个人口数量适中、地域面积适中的经济单元综合体。国家已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探索建设全国智慧旅游先行试验区,再将海南作为一个大的智慧城市来总体规划、设计、实施,不仅能获得省级管理的权限便利,更能对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产生示范作用。从新加坡建设“智慧国”的经验来看,政府治理和企业互助开发是其成功的核心因素。同样的,海南智慧旅游岛建设也需要智慧的政府和相关技术产业进行资源整合、科学规划。而它们不仅需要有能力的学术性人才进行思考、创新,也需要有立足区域实情,站在应用管理前线进行指导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型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未来的发展会与政府、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政府———学校”、“学校———企业”连接式双向关系网。首先,为了增强本专业学生的应用性、行业性,扩大实践课程比重也定是大势所趋。其次,由于行政管理对口的岗位有限,大致包括公务员、秘书、行政专员、行政助理、行政主管、前台接待、人事专员等,因此政府、企业行政部门便成了合适的实训基地,开设一定的实训交换课程,对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应用能力有很大帮助。在课程内容间穿插政企实训课程,便于本专业学生更早接触政府、企业,能够加深学生对政策的理解度和认可度,并积累实践经验。最后,这些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之后的工作中能够推动政策的落实,紧握政策舆论导向。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当代社会,海南智慧岛的建设便成为国际旅游岛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建设智慧岛所形成的新的需求,尤其是对面向岗位、应用性强的职业管理人才的需要,也成为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的重要缘由之一。

3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3.1优化课程设置,扩大实践课程比重,推动建设“第二课堂”

课程设置是区分学术型和应用型本科的关键所在,在构建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时候一定要有取舍,有所突出。首先,要调整公共基础必修课与专业课与学科基础必修课之间的学时分配。从我国国情出发要兼顾“厚基础”和“强应用”在实际操作上是不可行的,因此,要适当削减一部分公共基础必修课的学时,并将多余的学时调整到其他专业性课程上面,保证专业的“强应用”。其次,充实学科必修基础课课程,扩大专业选修课的课程范围,侧重于学科建设的实践性、应用性。最后,扩大实践课程比重,积极建设第二课堂。对于课程设置而言,就应当在培养方案中增加专业课程学时,调配实践课程比例,安排实践项目。聘请丰富实践经验有较高理论素养政府官员、企业高管来学校开展职业讲座,增加学生对所要从事的职业的认知度。

3.2改革学生毕业条件,促进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挂钩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从业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这对行业性、应用性有突出要求的应用型本科来说更是评判其职业能力的标准之一。从应用型本科建设角度来看,可以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位证书挂钩,把获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毕业的条件之一,最大程度上激发应用型本科学生修习相关课程的积极性。对于应用型行政管理本科专业而言,人力资源师、企业信息管理师、项目管理师等可以作为考核标准。

3.3转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特别重视英语教学

3.3.1丰富教学方式,注重案例教学

对行政管理这类涉及面广,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的专业,传统教学无法满足其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启发式教育,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换位教学、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案例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式,被视为是未来大学教改的重要方向。案例学习是师生之间进行的双向互动,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教育,学生又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发表自己的见解,深化对课程的认识,积累案例经验。例如,在对地方政府治理、行政管理学、信息管理基础等课程的教学时可以结合新加坡智慧国建设的案例,让学生对海南智慧岛建设有初步认识。

3.3.2更新教学手段,加强实验教学,加快学科实验室建设

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专业素养和操作能力的可靠途径,大力建设行政管理专业的实验室。行政管理专业来说,可以尝试建立公共管理综合实验室、电子政务实验室、公共政策分析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验室、企业管理模拟实验室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3.3.3重视英语教学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依托“六个平台”,其中建设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平台,将对海南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中指出:发挥海南对外开放排头兵的作用,依托博鳌亚洲论坛的品牌优势,全方位开展区域性、国际性经贸文化交流活动以及高层次的外交外事活动,使海南成为我国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国际交往平台。要实现《意见》中所提出的目标,必须加大对英语教学的投入。就本专业而言,英语能力培养应该被划为核心内容之一。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适当增设一些口语课程,建立英语口语实验室、情景交际实验室、英文写作实验室等,取代传统的理论式教学,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3.4重视建设实训基地,开辟“第三课堂”,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与用人单位的紧密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成功办学的前提和标志之一,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为实现应用型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塑造一批能适应岗位需求,应用性、行业性强的岗位人才,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推进“政校合作”、“校企合作”便成为教学体系改良的重点。因此,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良,建议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条件下,开辟以校外实训为主的“第三课堂”。

3.5教师队伍模块化建设

第12篇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案例;案例开发

收稿日期:2005―09―25

作者简介:毕平平(1981-),女,汉族,山东威海人,山东师范大学200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

成晓利(1980-),女,汉族,内蒙古通辽人 ,山东师范大学200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近年来,案例教学在教育界逐渐兴起。它沟通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成为培养新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可见,教学案例能够有效传递教师经验,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而教学案例的开发是案例教学成功实施的重要前提。教师通过案例开发用文字符号记载自己的行为,显示自己的见解,把活生生的教育经验转化成有生活性质的理论思想,这不失为一种传递教师经验、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模式。案例开发模式是指为保存和传播优秀教师的隐性知识和宝贵经验,教师通过描述带有问题的具体教育情境,真实写照自己教育教学的经历、感受和体验,以生动形象的感人事例和深入浅出的理性分析,使教师身临其境,以激发教师的思考和判断。“如果一个组织之中,许多能够增值的知识都是缄默的,那么在知识管理和职业教育中就应当要求人们把这种缄默的知识作为一种心理学的和社会学的现象进行深入的理解。”

一、理论假设

1. 教学知识具有情境性,是与一定特殊问题的情境联系在一起,需要在特定事件中加以呈现

教学经验不是简单通过口头语言能够传达的,也没有固定、普适的原则或规律能够适用于所有情境,情境中的问题必须在行动中用情境化的策略来解决。在情境中解读事件,能够帮助教师从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领悟到实践所需要的智慧。

2.案例具有有效组织和加工知识的功能

案例能够把教师内化的知识加以展示,给读者提供一种替代性临床经验。读者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与作者对话,从相似背景经历中寻找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实践判断力、形成实践智慧。

3.教师有表达的愿望,案例可以成为教师表达思想、传递经验的工具

传统中教师习惯保持沉默,畏惧撰写科研论文,缺乏表述自己意见的机会。但教师有发表的愿望,有表达自己经历的需要。案例开发能够给教师一个练笔和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而且教师记录自身的实践能够给读者带来某种启示,舒尔曼认为实践者更喜欢阅读由其他实践者所写的案例。

4.教师在案例的开发过程中能够帮助教师重新反思、审视自己的知识

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教育事件,是教师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实践过程,教师在案例写作的过程中不仅是为别人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料也是对自己的知识、教育理论进行反思和澄清的过程。教师可以借机梳理自己零散的教育经验,促进思维的清晰化和专业结构的重组。

二、结构序列

选定主题

搜集素材

描述情境

重新审视

明晰结构

选择事件 理性分析 讨论修改

1. 选定主题、明晰结构

案例不是直觉的经验总结,也不是用实践的例子牵强套用教育理论和原则,而是为教师教育的案例教学提供素材。因此,案例写作不仅是单纯的描述性的文字,更重要的是从中抽象出理性的分析和结论,给类似人群或事件提供关照。既然案例开发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就不能随意、完全以兴趣为中心,案例开发要与特定的教师教育的目标相匹配。开发的案例也不是开发单个案例,而要形成一系列案例系统,使案例之间保持连续性,形成严整的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很多是分散、零碎、没有中心、缺乏有机联系。要形成有层次的经验整体就要组合教师经验,在一定主题下按照逻辑结构,把经验点纳入相应的结构层次。所以,在案例写作之前要提前确定案例服务的对象、提炼写作的主题,即要围绕哪类问题进行写作。在主题确定的基础上明晰写作的结构和框架,也就是选择哪方面的案例可以证实或阐明这类问题,有效达到教师教育的目标。选定主题、明晰结构是对设计思路和撰写方案的总体规划,就如写作前作家要确定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结构。框架和结构的构建是在特定教师教育目标导向下形成的,既要考虑案例的现实性和诉说对象,也要考虑教师教学经验的特点。

2. 搜集素材、选择事件

在案例开发的主题和结构确定后,就要围绕主题目标从教师记忆深处或某些记录文本(听课记录、教学笔记、教案等)中搜集有关经验性材料放入框架的相应层次。教师最大的财富就是拥有大量具体、生动、鲜活的教育教学事件,拥有宝贵的教学实践经验。但教师工作具有复杂性,并不是专业生活中所有的事件都对教师意义重大,只有某些特殊事件或关键事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重大影响。这就需要在众多的原始材料中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筛选和舍取,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提炼。教师在选择事件和素材的时候始终要思考“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案例?”“我选择这个案例能够达到预想的目标吗?”被选取的事件可以是成功的案例也可以是失败的案例,但要能够对教师有所启示,引发教师的思考。优秀案例的特点是寓普通性于特殊性之中,通过案例来以小见大,给学习者提供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行为指南或是作为讨论的载体,开发学习者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这些关键事件的选取就是搜集素材的过程,要发掘那些有特色、有内在价值、有发展价值的经验材料,在保存、归档后也可以记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搜集素材、选择事件是教师对过去累积经验的整理和挖掘,从中筛选与主题相关内容的过程。

3.描述情境、理性分析

选择好要写的事件之后就是案例的具体写作,也就是教师采用某种话语方式来呈现自己的经历。案例是一种个性化、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一般由叙述和评析两部分组成。简而言之,叙述部分是讲一个故事,评析部分是说明道理。这两部分并不是截然分开,而是合为一体的。叙述部分是教师基于自身经验,再现当初自身所处的情景、内心活动及做出决策的依据,直接形象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案例中的问题不仅是追求一个规范性的解决方案,而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过程,引发教师思考。所以,在对带有问题情境的描述时要有故事情节、有对立冲突还有解决的办法,中心突出且有典型性,对具体关键性的细节更要描述清楚。为给读者提供足够的信息,叙述中不仅要描写语言、行为还要对人物的内心进行刻画。评析部分是对事件的解释分析,以一定的标准挖掘故事中蕴含的教育教学原理和规律,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案例的写作中需要表征某种教育理论,但却不是直观呈现而是通过对事件的叙述来表述,总结实实在在的经验体会,还原教育事件本身。从结构上看叙述和评析可以是前后相继,也可以是交叉进行,对细节的看法可以穿插在叙述中,对事件的整体看法最好放在文末集中表达。撰写过程也是教师对原始材料重新整理和组织的过程,教师在教育实践与理性思考中交错进行,使思维和经验逐渐清晰化和条理化。

4.重新审视、讨论修改

案例的撰写只是教师将头脑中的经验化作显性的文本,它的现实性和发展性如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所以,教师在完成案例的基本写作之后还需要进行反复的审视和修改。教师作为作者在写作中与文本过于熟悉,对存在的问题可能会视而不见。对文本的重新审视一般通过两个途径,其一是与他人探讨,在与同事或专家的交流中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阐释案例,获得新的认识和收获。其二是把时间引入教师和文本,把撰写的案例暂放一段时间之后重新阅读修改。沃塞曼建议过48小时再根据指南进行重读、重写,这样做或许能收到最好的效果。本模式是在主题结构明确后进行案例的搜集和写作,属于演绎的方法。事先确定的结构可能存在偏差,在撰写过程中可以根据写作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地为主题服务。案例是否有效的判断标准是在类似人群或事件中是否能够得到认同和推广。因此,案例写作的完成并不是案例开发的终点,还要经过审查、评价、试用,经过理论和实践检验合格的案例才能具有推广意义。

三、社会系统

社会系统是描述模式中具体的人物关系,即在模式实施中主体所承担的角色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应予鼓励的各种规范,是对模式开展活动的社会学分析和解释。有学者指出“教学作为一种职业或专业的挫折之一就是其广泛的个体和集体健忘症。在教学领域中,实践者的最佳创造为其当前及未来的同事所遗忘,不像诸如建筑(它以设计方案和建筑物来保存其创造)、法律(它编纂观点和解释的案例文献)、医疗(它运用病历记录和病例研究)这样的领域,甚至不像象棋、桥牌或者芭蕾(运用其通过记谱和录像等创造性的形式来保存值得纪念的比赛和所设计的舞蹈动作)。与这些领域相比,教学所缺乏的并非实践,而是对实践的记录和记忆系统。”教学实践本身并不能给教师教育提供运用知识的具体情境,案例开发就是通过教师撰写案例记录自己的教学生涯、保存教育领域的记忆。教师的案例开发不是一项简单的经验总结而是一个研究过程,教师是研究的主导者和实践者。一个优秀的案例不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也不是在教师头脑中自发形成的,而是在反复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中形成的。这种研究是以叙事为主,和教师日常生活工作具有高度一致性,用充满生活气息、富有生命活力的语言,立足于教师的优势和基础,扫清思维和表达障碍,降低了教师进行研究的难度。教师是案例开发的主体,是案例故事中的参与者,能够表达强烈的情感倾向,展现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教师用自己的行为为他人提供了可供参考、比照的镜子。教师既是主体,也是客体,是自我反思的对象。在选定主题、确立结构的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提炼和加工;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教师对零散的经验进行了条理性的梳理;在案例撰写过程中,教师重新回到事件当中,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再次的反思和评价,这也是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的深层审视和理性思考。教师的案例开发,用实践者的经历记载了教育界的创造性和艺术性,不仅为教师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案例,也为教育理论工作者理论创新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四、辅助系统

辅助系统即支持性因素,是保证模式充分发挥作用的辅助条件,包括在环境、技能、人员配备等方面的要求,辅助系统是模式顺利运转必不可少的保障。

1.专家资源

案例开发是一项艰巨、系统的任务,不是教师自己能够独立承担的。教师自发撰写的单个案例可能是一个情节生动、激发读者兴趣的教育故事,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案例开发更重要的是为教师教育提供素材,所以教师需要教师教育者的支持和帮助,开发出能够共享的、为教学所用的、目的性明确的案例。舒尔曼强调,案例开发时必须在叙事之后附加至少两个评论,且其中一个必须是专家的。教师教育者设置的专业化的情景,可以为教师提供全面的合作和充分的支持。

2. 学校支持

案例开发并不是一项完全经济的开发教师资源的途径,它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金给予保障。案例开发不是教师教学任务之内的工作,这需要占用他们上课之外的课余时间。因此,学校要在时间上给予安排,让教师不必牺牲大量私人时间完成此任务。教师开发的案例可以为学校教师发展提供有效的资源,教师需要相关的补偿或奖励作为回报。所以学校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给教师适当的经济补偿可以调动教师写作的积极性。

3.写作规范

案例开发不是对课堂或教育事件的实录,而是有一定的写作规范。教师应该具有充分的案例写作知识,怎样选择适当的案例、如何进行案例的叙述、怎样对案例进行点评等都需要进行相关写作规范的训练。为防止教师将案例写作沦为技术层面的经验总结,案例必须表征一定的理论知识。技巧性的叙述一个教学事件后,还要做出某种理论判断,这集中体现在对教学故事的点评中,一个案例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析水平的高低。

五、适用范围

案例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很适合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撰写。教师职业是个以年龄为优势的行业,处于离职期的教师虽然因为年龄偏大,在教学精力上不如往昔,但他们的学识、经历和对人生、对社会的领悟多处于职业生涯的最佳时期。数十年教学经验的累积,对教育和人生境界的渗透使老教师拥有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阅历。他们用自己的教学实践饯行出基于文化底蕴和深厚思想之上的教育追求和智慧。案例开发模式,能够把这些珍贵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智慧加以整理和收藏,为未来从业者提供一定借鉴,防止了教师退休后这些优秀的教学经验的流失,可以作为离职期教师发展的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1〕转引自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3.

〔2〕Selma Wascrmann Getting down to Case: Learning to teach case, Teacher College Press,Columbra University, 1993,195.

〔3〕王少非等.教师专业发展:来自医学专业实践的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06(2).

〔4〕Judith H. Shulman, Revealing the Mysteries of Teacher Written Cases: Opening the Black Box, i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Vol. 42, No. 4.

〔5〕张民选.专业知识显性化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2(1).

〔6〕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刘昌义.教学案例研究刍论〔J〕.教师教育研究,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