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

时间:2023-08-21 17:23: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多元智能教学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

第1篇

相对于传统的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更高层面上的人类智能理论,主要包括: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等多方面的智能内容。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智力的单一性,颠覆了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狭隘观点。因为多元化智能理论旨在充分尊重个体的独立性,并且实现个体发展和整体发展的有机统一,最终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2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1设置计算机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最好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以刺激其不断学习、探索。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的计算机教育逐渐向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向不断发展,拥有基础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衡量每位学生计算机水平的重要标志。考虑到计算机教育是一门更多的包含实践性内容的科目,因此学好的关键点就是能否对计算机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起爱好。因为很多学生接触计算机的初衷大都是因为用计算机玩游戏或者上网,加之很多学生只是在初期接触过计算机而并没有激发出其继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就使得计算机的多元化智能理论实践应用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综合来看,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不仅包括学生的智力水平。其中,学生的心理结构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需要切实重视好认知因素的重要作用,逐步引导学生对于认知的需求认识,让学生迸发出对于计算机教育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要重视好学生认知因素的重要性,用外部的手段和方法来减轻学生自身的内因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且要切实根据学生对于计算机学科的学习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2设计、开发计算机教学案例

计算机案例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掌握计算机有关基础知识和分析技术上进行的课堂内容设计。这需要教师在计算机教学整体目标的规划下,将多元智能化理论引入到实际的计算机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当中,尝试利用典型案例争取将学生引入到需要的事件和场景当中。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集体讨论形成进一步探究、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计算机多元智能化理论案例教学法是综合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方法,会随着实际教学实例的开展而不断的发生变化。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依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计算机教学设计分析,进而研究出适合不同学生特色的案例。在具体的计算机课程进行过程中,要分阶段的制定每个任务,同时要融入学生的行为品行以及审美使之完成教学目标。但同时要保证教学案例的实施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能力以及特长,还要让学生在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要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教学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制定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活动兴趣,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调动起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一步步实现计算机学习的任务。

3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带到现代的计算机教学当中,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开发创新的能力,在其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的推广,引导学生不仅仅要停留在完成计算机的学习上,还要提升自身自主学习能力。

3.2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教学当中的应用要求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变教学的主导者向着引导者角色过渡。使得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探究知识,然后让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培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第2篇

网络教学是基于计算机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组织个体或群体进行学习的一种活动。它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

传统教学中,最经典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它是一种单向沟通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突破了传统课堂中人数及地点的限制。它具有的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个性化、协作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网络教学中要扮]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程的开发者、群体的协作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咨询者、学生的学习顾问等很多角色。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含义及特征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给教育教学体系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关注较多的教育思潮之一。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含义

加德纳教授认为,智力即所谓的“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他认为人最起码存在着九种智能。

(1)语言智能。指人对文字的意义具有的敏感性和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2)数理逻辑智能。指人们对环境中的事物进行抽象思考、计算、推理、研究等能力。

(3)身体运动智能。指人们控制自己身体和熟练操作身体对象的能力。

(4)视觉空间智能。指人们对视觉空间世界的感知、并能具体和抽象地加以再现的能力。

(5)音乐智能。指人们对音乐的感知、创造和欣赏能力。

(6)人际交往智能。指人们对他人的情绪、动机和愿望进行察觉并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7)自我认识智能。指人们理解自己情感变化以及统整内在情感、价值、信仰的能力。

(8)自然观察智能。指人们在其所处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9)生命存在智能。指人们对具有解决人存在的深层问题的能力和灵敏性。

(二)多元智能的特征

不是我认为你多聪明,而是你如何表现它。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每个人都可以学习个体能够掌握的全部才能和技巧。

该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组合形式各不相同,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协同工作,个体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1.每种智能都是可变的

促进智能发展的因素有许多。然而,也存在一些可推断的因素,会阻碍智能的发展,甚至会导致智能退化。比如:在一个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的家庭和经济拮据并且父母缺乏良好教育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他们在入学之前接受的语言能力训练就有明显差别。

2.虽然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各不相同,但是智能是能够“培育”的,所以,也是能够教授的

许多在各自领域里表现出色的人,并非具有与生俱来的特殊能力,也不是某种文化培育了他们某种程度的智能,关键在于他们出色地发展并超越了出生时所具有的特殊智能。

3.每个人都生而享有各种类型的智能

由于不同的文化会影响到个人的经验,有些智能会发展得很强,有些会很弱,还有些根本就得不到发展。加德纳认为每个普通人都具备这九种智能的独特混合情况。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网络教学的启示

网络教学依赖高效的教学支持平台与丰富的网络课程来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选择方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网络教学中不再受到传统教学进度的限制,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对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时间、教学方式、学习地点甚至导师自行进行选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现,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从客观上决定了网络教学属于一种个别化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则从发展多元智能出发,强调要为多元智能而教,并通过多元智能来教,详细地阐述了个别化教学理念,并在方法上也给予了个别化教学很好的指导。

从这一点上,我们不难发现,个性化教学是两者之间的一个结合点,多元智能对网络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理论和方法支撑作用。深化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指导网络教学,利用网络环境培养学生多元智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树立全新的网络教学观

在网络教学中,要求教师树立“为多元智能而教,通过多元智能来教”的观念。“为多元智能而教”在某种意义上被看作是网络教学目的的新思考,而“通过多元智能来教”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作是我们对网络教学方法的新追求。在具体的网络教学中,就要求要进一步针对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因材施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创造个性化的网络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的个别化的学习需要,使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加强或者挖掘已有或潜在的智能水平。

(二)创设丰富的网络教学情境

利用网络教学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创设适合于不同智能发展要求的多元化学习环境,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这是网络教学最大的优势。

比如:网络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创设虚拟现实或含有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的教学环境,使学习者能进行文字处理、理论分析、绘图编曲、模拟探索等。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深入探索的欲望。同时,不同的学习内容呈现的形式,也可以促进学习者潜在的多元智能的发展。

又如: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立,要与学生的智能多元化相结合。人的智力领域是多方面的,对教学资源的要求也会不同。即使是同一内容,也有不同的思考切入点,这就需要各种层次的教学资源,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特点来进行选择。我们的网络教学资源应该在丰富性和个性化方面加强建设。

再如:网络教学的学习支持工具。最常见的网络教学学习工具就是电子论坛、电子邮件、聊天室、各种多媒体软件及自行开发或购买的某些模拟实验平台等。不同智能水平的学生,选择这些学习支持工具的倾向也不同。教师在提供这些学习支持工具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多元化智能水平,可以有多样的适合学生自己水平的选择。

(三)进行多元化的网络教学评价

加德纳对评价的定义是“获得个体技能和潜能等信息的过程”。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评价不是去发现人的缺陷和不足,不是挑毛病,而是看长处,挑优点,发展人的强项,最终促进全面发展。因此,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要体现发展性,对网络教学的评价应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切实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精神产品及物质产品的能力。

网络学习过程的多元化决定了网络学习的评价也将是多元化的。因此,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促进学生发展的适应网络教学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这种评价除了考察学生网络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网络学习的过程;要把教师的评价、学生自身的评价及自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评价结合起来。

四、多元智能指导下的网络教学案例

下面我们以一堂计算机基础课为例来说明多元智能对网络教学的指导。

这个案例的理论依据是“运用多元智能,以张网式整合课程”。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整合模式。使用情况是,教师使用一个内涵丰富的主题进行教学,比如:责任和合作;或者使用一个普遍的话题进行讨论,比如:个人与社会和社区;再或使用一个范畴,比如:文艺复兴或联系学生实习的小说。使用多元智能张网模式的一种方法是用某个文学故事作为教学中心。而发展各种智能的诸多活动和项目可以从故事中像丝网一样引伸出来。

上课内容《Word排版》

主要是实现在Word中,如何对文字和图片等内容进行排版,做出图文声音并茂的效果。

语言智能

1.将学生分成5人一组的合作小组,上网搜索一段旅游风景区的文字资料,并通过讨论给这段文字确定一个核心主题,对文字内容进行补充或筛选。

2.讨论排版的思路。

视觉空间智能

1.小组合作,为这段文字搜索能反映主题的图片。

2.小组合作,为这段文字设计一个排版形式,并实现最终效果。

音乐智能

1.小组合作,为这段文字寻找合适的音乐。

2.让学生使用音频软件对音乐进行编辑,并在排版中实现音乐效果。

数理逻辑智能

1.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表格,表格中能反映到达这个旅游地点的旅行路线。通过查阅资料,计算每一种路线的里程和成本,包括路费、食物和住宿。

自我认识智能

1.通过网络展示每组设计的作品,与其他组的作品进行比较。

2.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或其他人的作品进行思考,并通过网络进行交流。

3.用电子邮件向教师汇报心得,对教师的上课行为进行评价,对以后的教学设计内容提出意见或建议。

人际交往智能

与其他小组共享设计的思路,对其他组最终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

需要说明的是,在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应该做准备工作,就是将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通过网络在上课之前告知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等自由选择组合小组。这一部分也是网络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教师有效地获知学生的智能并在以后的教学中设计发展、加强学生智能的内容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教学内容的设计体现了一种以“为多元智能而教”为指导的网络教学观,并且充分利用了网络教学的技术手段、资源为其教学目的服务。

在整个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文字、声音、图像等丰富的网络资源,又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等多种丰富的形式,创设了丰富活跃的教学情境,不仅启发了学生的各种智能,而且又能让学生高效地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最后的评价环节在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之外增加了学生的互相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通过这些评价对教学进行了及时的反馈,有助于教师思考总结,完善教学内容的设计,更好地实现网络教学的目的。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在网络教学中重塑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从开发学生智能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最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 1997,(3).

[2] 沈军,李彦希.加强教师对网络教学的监控管理[J].中国电化教 育,2001,(11).

[3] 刘竑波著.多元智能与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shanghai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4] [美]罗宾.福格蒂(robin fogarty)朱迪.斯托尔(judy stoehr)著, 郅庭瑾主译.多元智能与课程整合[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

[5] [美]卡罗林.查普曼(carolyn chapman)著,郅庭瑾主译.在课堂上 开发多元智能[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

[6] 郑博真著.多元智能 统整课程与教学[M].长春:长春出版社, 2002.

[7] Integrating ICTs into the Curriculum: Analytical Catalogue ofKey Publications. ICT in Education Unit UNESCO Asia andPacific Regional Bureau for Education 920 Sukhumvit Road Bangkok 10110 Thailand.

[8] 艾述华.谈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教师的角色定位[J].三明学院学 报,2006,(3).

[9] 周学明.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再定位[J].陕西教育,2007,(1): 98-99.

[10] 易朝晖.浅析网络教学评价[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4).

[11] 唐康明.多元智力理论对网络教学的启示[J].反思与交流,2007, (9).

[12] 王.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

[13] 张兰芳.学校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J].科教文汇, 2007,(3).

[14] 叶谦.教师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策略[J].吉林教育,2006,(11).

第3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教学;案例教学法;市场营销案例

一、教师的主要工作

1.精心设计教学案例要想使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效果显著,就需要对案例进行科学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自己已经讲授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设计。①查阅各种市场营销类资料,教师可以从以往的资料中找出典型的市场营销事件,并且结合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制作案例。②在相关企业中收集案例,教师可以亲自到不同类别的企业中进行实地考察,对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案例进行收集,和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2.布置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在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保证案例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1]。例如,在市场营销课前,将准备好的案例教学资料分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案例以及查阅资料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就必须在阅读的过程中,抓住关键的信息点,来查阅相关的资料。此外,教师还应统计学生对市场营销教学案例问题内容的解决思路,从而为课堂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案例问题的谈论以及资料查询,教师可通过分组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交流协作意识,从而在学习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相关的手段和措施来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2]。例如,教师在对市场营销案例所应用的理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启发学生运用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来解决案例分析时提出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市场营销教学案例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即鼓励学生从不同问题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思路,并通过不同观点辩论的方式,来调动起学生应用市场营销教学内容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对于学生讨论中有价值的发言,教师可记录在黑板上,这是帮助学生厘清思考问题思路的有效方法。4.总结案例分析情况当学生讨论完教师安排的市场营销案例后,要通过撰写相关的案例分析报告,来总结教学内容的优势和缺陷。这样一来,在日后的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应用过程中,就减少作用效果不明显教学内容的时间[3]。具体来说,教师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案例分析的总结报告。首先,评价学生参与案例教学讨论积极性情况,对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表扬,以增加其自信心。同时,还要对发言所表达的内容思路进行评价,以纠正其不成熟的解决问题方法。其次,通过强调案例中体现出市场营销教学理论的知识点内容,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最后,从全局的角度总结案例分析讨论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这样一来,教师就能从不断的经验总结中提高市场营销的教学质量。

二、学生的积极参与

1.进行案例分析前的必要准备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分析当中去,安排学生对案例进行反复阅读,先对案例进行通读,然后详细分析其中的内容,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进行反复阅读之后,学生要找出案例中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并结合市场营销中的知识内容对这一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如果案例中提供的数据不够完备,学生还需要对相关资料进行查找,从而使案例的分析更加完善。例如对某一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如果不进行分组,也可以让学生对其进行自主分析。针对案例中的内容,让学生提出应对策略。学生对这一案例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2.积极参与课堂案例讨论针对市场营销理论知识,每个学生均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对案例进行分析,也会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组织讨论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将自己对案例的看法向他人分享。此外,其他学生还要认真分析其他学生对案例的看法。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每组学派出代表阐述对案例的看法。

三、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应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1.科学选择教学案例案例选择的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市场营销教学的质量,在市场营销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师需要科学选择教学案例,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在案例的选择过程中,教师可以遵循着典型性与可操作性的特点,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首先在典型性方面,需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特点的市场营销案例,针对案例中所存在具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展现案例的理论价值,与当前市场营销的实际情况密切相联系。其二需要关注其可操作性特点,使学生能够充分投入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市场营销教学对学生未来工作的客观影响等等,使学生能够真正通过学习获得能够使用的各类知识,解决各类生活中的市场营销问题。2.案例教学中需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市场营销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与互动,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倾听学生的看法,提问学生的观点,并通过适当引导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结束语

市场营销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借助案例教学法的实践应用价值,为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关注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在市场营销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师需要科学选择教学案例,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学生的积极配合,真正发挥市场营销教学的实践应用价值,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巍,席小涛.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7(23):62-64.

[2]张娟.职业院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探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01(32):302.

第4篇

关键词: 技术学校 计算机 一体化教学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是技工学校的办学目标。长期以来,受普通教育学科体系课程教学方式的影响,许多技校在教学上仍沿袭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虽有实训环节的教学,但仍偏重于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传授,理论和实践有所脱节,而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技校计算机类课程大多是一些应用软件的教学,实践性非常强。我就技校计算机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深刻认识教学对象

技校学生是我们的教学对象,用多元智能的观点来看,这些学生与同龄的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总体来讲,他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少年,而以形象思维为主者,可以通过培养成为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

二、开发案例式一体化课程

现行的教材大多数还是按学科课程思想编写的,偏重于学科体系逻辑结构的陈述,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这与培养职业型人才要解决的“怎样做”、“怎样做更好”问题不相适应,给教师的教和技校学生的学都带来很多不便,不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建立在现代行动体系教学基础上,能呈现实际工作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已成为当务之急。

开发案例式一体化课程的关键在于设计案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设计案例,案例必须典型,要能涵盖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并且要把相关知识点作适当的描述和解释;2.案例要具有实践性和情景性,要与现实中的工作过程相吻合;3.案例应具有针对性,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或设计教学案例;4.最好具有生动性;5.案例必须成系统,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案例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前后连贯,由易到难地编排。

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除了精心编写教学案例外,还要设计大量供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的案例习题库,让学生在大量的上机练习中不断强化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技能。

三、建立一体化计算机教室

传统计算机课程的教室安排是分为两部分: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房。通常老师讲解部分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生上机实践部分是在计算机房进行。由于技校计算机课程大多是讲软件的操作,在多媒体教室讲了的操作步骤,等到上机房操作时许多学生又忘记了,老师又要重新讲,这样浪费时间,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好。这种理论与实践分割的教学场地安排,与以培养操作技能为主的技校教学不相适应,不符合技校学生形象思维的智力特点。

因此要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授课模式,建设一体化计算机教室。具体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在计算机房中加装投影仪和幕布,使计算机房同时具有多媒体教室的功能,上课时老师一边讲授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并通过投影仪把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学生一边就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实现边讲边练;第二种方式是在计算机房的计算机网络中加装多媒体网络教室控制软件,通过软件的方式用教师机控制学生机,把教师机的屏幕演示内容投射到各学生机的屏幕上,这个功能也可以实现老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这样教师就可以随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穿行,这种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将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者,教师的教学理念,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将直接影响教学的开展和教学效果。“一体化教学”客观上要求老师必须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训练指导学生实训的一体化教师。

在应用“一体化教学”中,每一位任课老师都应真正具有“双师”素质,可能通过培训,深入生产第一线学习锻炼、与企业技术人员长期合作、参加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满足教学要求。

通过以上四条,基本上可以形成计算机类课程理论实践紧密联系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一体化教学是针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职业学校学生的教学形式,能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需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因此,在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一体化教学,对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芒.现代教育技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第5篇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中学英语;应用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传统的英语评价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愈来愈凸显其局限性,面临更多的挑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革现行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逐步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能够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促进教学不断提高的、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所以,进行英语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验深远的意义。

   形成性评价是促进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形成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信息反馈。

   我校英语教师自身素质较高,工作责任心强,加上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学校教科研工作,2008年4月英语教研组在县教研室的悉心指导下,申报了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一、 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加德纳于1983年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是通过多种渠道、手段,多种形式,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行动研究理论

   行动研究是美国社会工作者约翰·柯立尔(J.Collier),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Lewin)等人在对传统社会科学研究的反思中提出的。行动研究广泛而被接受的观点是学者卡尔与凯米所界定的定义:”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景中(包括教育情景),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于促发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及正义性,帮助研究者对实践工作的了解、情景(或组织内)之实践工作能够付诸实施而有成效。”

   3.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区至少要确定个体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指学生在其发展的现阶段还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却能借助成年人和同伴的指导与合作或其他具有相关知识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其主旨在于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

   4.后现代主义理论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它给我们课堂教学评价提供的新视野是: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以绝对唯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应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二、 课题研究原则

   1.坚持科学性原则。课题研究的生命线是它的科学性,坚持树立用一定的现代化外语教学理论和科学教育理念来指导,使用正确的方法,坚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做好英语教学评价工作。

   2.坚持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发现和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3.坚持激励性原则。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去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4.坚持合作性原则。与他人合作学习是新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为此要大力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以及同学间的合作。

   5.坚持开放性原则。让学生在英语教学评价中敞开心扉,放飞心灵,能正确评价自我,同时也能客观地评价他人,在课程评价的发展中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人。

   6.坚持多维性原则。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5个层面多角度进行评价,把学生作为完整人来看待,客观地,科学地对待学生并做出正确评价。

   7.坚持多元性原则。在英语教学评价研究过程中,不仅研究内容要多元化,而且评价对象也要多元化。始终坚持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多维主体、多元评价。

   8.坚持多样性原则。在形成性评价体系内部构建多元的评价方式,以增强评价实效方式;在评价标准上,既有课程目标的唯一标准,又有学生发展水平的个体标准。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采用教师观察法。观察是评价学生学习行为的基本方式。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会了什么,哪些学习策略对学生有帮助,学生喜欢哪些活动和材料等。观察记录可以采用日常记录和评价表的方式。

   2.采用访谈/座谈。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感觉和看法。

   3.采用问卷法了解学生学前、课后学习情况以及对教学评价的看法和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4.采用教学案例分析法对课堂教学进行研讨与反思,促进教学实践的提高。

   5.采用档案袋评价法。学生档案以学生为中心,从多方面反映一段时间内学生在教师、家长以及学校共同教育下的成长的过程,也是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自我评价的重要参考。

   6.采用项目和演示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完成一些学习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项目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做相关的课堂演示。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实施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非常重视,在政策及资金上给予英语组大力支持,希望通过英语评价课改带动其他学科科研水平的提高。

   (2)我校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的试验且在改变教师传统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实施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08.4-2008.8)申报课题

   前期准备,制定实施方案,目标是做好课题的定位,前测工作和基准调查工作,提高课题组成员对英语评价改革的认识。

(1) 成立课题组。

(2) 学习和了解英语教学评价改革理论依据,操作方法和实际意义,确立实验对象及课题组成员。

(3) 确立使用形成性评价开展课题的研究。

第6篇

关键词:高职;旅游英语;网络情景教学;内涵;策略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其获得了更多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关注,相关数据明确显示,中国每年的国外游客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而这必然需要更多涉外导游的加入,诚然,作为世界广泛应用的语言英语理所应当成为导游们必须掌握的一门语言。鉴于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只有具备扎实、熟练的英语交流能力才能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引入网络情景教学模式,能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适销对路的旅游英语人才,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

一、网络情景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网络情景教学模式,即教师借助信息时代多媒体网络移动数字营造一定的学习情境,并在现代教育智慧和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网络情景教育的现有资源优势以及生成资源优势,不断优化知识与信息整合,为学生学习与发展提供声情并茂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兴趣与动机、诱导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多原则智能发展的一种现代化、开放性、科学化、创新型的教学模式。网络情景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拉进了师生心灵距离,使生生交互沟通、师生交流互动实现了可能,更促使了课堂课后,课内课外学习的全方位一体化,拓展了师生交流、学生探究学习的范围,对高职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网络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

(一)网络情景创设可激发学生兴趣与情感

网络情景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旅游英语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与情感,使学生广泛参与教学,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汲取知识,提升能力。网络情景教学模式可为学生学习创设真实情境与模拟情景,让教材中生硬、刻板的旅游英语材料焕发生机,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材料,提升英语语感,为学生提升交际应用能力奠定基础。该教学模式可创设三种情景,即视觉情景、听觉情景以及对话情景。所谓视觉情景,即教师运用幻灯片、投影仪、图片、动画、文字等将涉外旅游真实场景展示出来,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激发学生兴趣与情感共鸣。听觉情景,即刺激学生的听觉神经,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来感知情景,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对话情景,即通过网络平台创设虚拟或非虚拟的旅游对话情景,以感染学生,使其学以致用。

(二)实现信息交互共享,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高职旅游英语课程内容十分广泛,知识零碎复杂,它包括旅游交通、旅游购物、游客接待。酒店服务、旅行社、风景名胜讲解等等,涉及到历史、地理、经济、宗教、社会、建筑等等多学科内容,其综合性特征较为明显。网络情景创设与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全面融合,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强大的旅游英语学习库,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更全、更新的旅游英语知识,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网络情景教学模式依托信息技术的资源功能、演示功能以及交互功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数字化学习空间,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管理更加智能化、网络化,也是信息更加开放,在网络情境多维化发展的推动下,学生质疑、探究、想象、联想、归纳、创新等能力实现了全面发展与提升。

(三)可有效提升学生口语交际和实践应用能力

高职旅游英语课程的职业性与技术性很强,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其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毕业生成长为具有扎实旅游英语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良好旅游交际能力的全方位人才。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渗透网络情景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口语交际以及职业实践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网络情景教学模式旨在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营造一定的旅游英语模拟情景,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情境中发挥聪明才智,进行一次高效的旅游交际演练,以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例如,运用网络情景模式可创设迎接游客、行程安排、景点介绍等等多种类型的旅游场景。一言以蔽之,网络情景是高职旅游英语教师呈现知识、强化学生实践训练的工具,各类网络情景资源均可成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助推器。

三、网络情景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旅游英语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理念,搭建实践交流信息平台

随着网络情景教学模式的广泛普及,高职旅游英语教师应不断与时俱进,适时更新教学理念,掌握网络情景教学的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搭建旅游英语实践交流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重视多元智能发展理念。网络情景教学的目的之一便是推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这要求教师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推动学生语言智能发展,还要挖掘学生其他方面智能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基于旅游英语教材内容以及学生智能倾向,融合多种交互式教学模式,打造特色化网络情景教学。例如,教师可借助微信、QQ、微博、教育博客等新媒体方式构建实践交流信息平台,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发展。其次,坚持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要想顺利完成知识建构,必须到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与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真实可靠的教学案例(网络资源),进行实例式情境教学,其基本的实施程序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总结评价。

(二)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多类型旅游英语学习情境

高职旅游英语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应用性较强,它旨在培养能懂知识、善交流、有技能、强实践的综合实用性人才,而这类人才的诞生离不开网络情景教学模式创设或模拟的各类旅游英语实践场景。多元化的网络资源为模拟真实的旅游交际情景提供了便利,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画、文字)、Flas、DV短片、音频资料、在线网络资源、师生在线交流平台等多种网络情景资源实现对各类情景的模拟。例如,迎客转移情景的模拟。在该情境中,学生应该先学会基本的欢迎词,并为游客讲解在此次旅游过程中应注意的基本事项,如在该旅游中中国民族风俗有哪些禁忌。

(三)明确学习任务,推动网络情景教学的开展

网络情景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旅游英语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支撑该模式实施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但任务型网络情景教学法是更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教师明确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在网络资源营造的学习情境中实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步骤,最后实现高效学习。任务型网络情景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是:1.明确学习任务(以自然景观旅游为例)。即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下与自然景观旅游相关的英语词汇,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步骤熟识、并学会运用它们。2.营造网络学习情境。首先是播放包含这些词汇的音频,让学生感受词汇的语境运用,为掌握与实用奠定基础。其次,让学生通过网络在线搜索、了解这些旅游词汇的更深层运用,一段时间网络学习后,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这些词汇试着构建旅游情景,并以PPT的形式呈现出来。3.学生在线交流,并对其他学生的PPT内容指出意见,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进步。4.学生自我展示与教师评价。从PPT制作内容和学生展示的精彩程度可断定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教师可给予学生公正、科学的评价,提升学生信心。综上所述,网络情景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旅游英语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双重的促进意义,鉴于此,高职旅游英语教师应明确网络情景教学模式内涵,透彻其应用优势,并充分发挥自身智慧,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出多元化的网络情景教学模式实施策略,为培养高质量的英语旅游导游人才贡献微薄之力。网络情景教学模式的优化创新并非一蹴而就,教师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基于学生的学习实况开展网络情景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赵盛 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堃.情景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学报,2011(1):84-85.

第7篇

在现在的物流专业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尤其是中高职学生。作为专业教师都会抱怨教得累,而且没有效果。翻阅现有的物流专业教材,理论结合案例是最常见的编写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也经常引用一些物流专业案例来展开课堂教学。在多次实践中,我发现物流专业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改善学生学习的效果,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物流专业知识的主动性。

所谓案例教学法,一般是指以案例为基础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而我认为案例教学法在课堂里的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探究案例需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探究案例。

一、物流教学课堂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

1 案例准备

物流教学案例的准备要收集到好的物流教学案例,专业教师必须熟读物流专业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的内容,结合物流专业知识和教学目标收集整理一些相关案例,并进行顺序的编排和内容的串联,在课前发给学生个人或者小组进行预备。我们在选择物流教学案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1)结合物流专业教材的案例最受用。将物流理论知识放入案例中去体现,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物流专业知识,是采用物流专业案例教学的本意。因此,专业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学生的学情状态,使物流专业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尽可能多地贴近学生现有的专业知识水平,从而使得学生在探究物流专业案例的过程中掌握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

(2)教学采用的案例要贴近生活。案例教学法所使用案例的具体内容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模拟的。设定高职学生的物流教学案例,我往往会首选生活中的事例。一则,学生能够理解;二则,当案例贴近生活,课堂则亲近了学生。同时也间接地鼓励学生去发现和关注自己周围的物流产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案例的问题一定要有深度。在进行物流专业案例问题设置时,我主张案例问题一定要具有包容性。这样能让学生在讨论的时候有更广阔的余地,当学生对问题产生认知冲突时,会激发 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以此促发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另外,作为专业教师,如果想 让学生能迅速地抓住案例的主题,我们可以在所选择的专业案例后给学生提供案例探讨和思索的方向,方便学生自学。

2 组织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组织案例讨论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选择个人发言,或是小组讨论后代表总结发言,然后由其他成员提出认可或反对意见,最后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一是在物流专业案例问题思考方向上的引导。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教师可以通过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解决方式,用高互动的引导式教学,教会学生问题思考的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二是对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引导。这个环节往往是多数学生所喜欢的形态,他们可以各抒己见,自由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展示学生在专业见解上的风采。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并不喜欢这种形式,对于这部分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更多地去关注和鼓励,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全体参与。

(2)注意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当学生在对物流专业案例进行热烈讨论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偏题或者钻牛角尖的现象发生。这也是为何我们在设置物流专业案例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案例问题的包容性。在探讨案例的过程中,我们更强调的是判断学生对案例问题分析的思路是否清晰、是否正确,对于任何案例的讨论结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唯一的答案。作为教师,一方面,在学生的案例讨论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学会在鼓励中纠正学生可能已经跑偏了的思路。另一方面,在讨论中,针对学生之间的“争执”,教师在其表明各自观点后要及时地“喊停”。

(3)避免班级在讨论过程中的吵、闹、乱。良好的教学秩序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但物流专业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会面临难以维持良好有序的课堂纪律的现象。学生往往会因观点的不同而形成激烈的争论,更有学生会乘机“捣乱”,浑水摸鱼,借机讲话。因此,教师在注意班级讨论动态的时候,还要对激烈的冲突加以“平息”。但是,如果学生的讨论因过度投入而使班级纪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只要不影响讨论的正常进行,教师还是应该“宽容”。而这样的“平息”与“宽容”务必点到为止,反之将导致学生不敢发言,或者不愿参加到讨论中。

3 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考核

考核是对学生一阶段学习的情况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考核,学生能够自己去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和不足,明确今后需要进一步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同样通过考核,学生可以唤醒自我意识,增强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所以对于考核,我们讲究持续性和系统性。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即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我考核和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主要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层面、物流技能层面、学习态度层面进行鼓励性的、客观的考核,用考核的成绩评价学生、激励学生。

二、案例教学法运用的意义

1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本,在整个物流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重视学生在物流专业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也就改善了物流课堂中常会出现的学生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生的时间和能力。

2 以学生模拟物流活动为主,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案例教学法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注意到新知识点,帮助学生吸收消化知识点,帮助学生在探究物流相关问题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掌握物流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之一。案例教学法中,物流相关案例所描述的是一个事实,但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每个学生可能得出的结论都会不一样,所以案例讨论的结果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正是案例教学法的这种特性,学生可以依据案例内容所阐述的情况,自己进行判断,发表自己的观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尽管,对于物流专业的教学而言,案例教学法有如此多的益处,尤其在结合物流理论教学的时候,可以将枯燥的物流理论变为生动的事例,方便学生学习和吸纳知识。但是,没有哪种教学方式是万能的,或是一成不变、孤立的。只有有效地结合更多的、高效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才会产生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第8篇

1 高职院校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特色

1. 1 数字化教学资源分配工作细致明确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主要涉及该校的图书馆、教学院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相关实验室。为了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学校会定期举办一些教学讲座与和资源维护管理培训,让学校职工更好地承担各系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分配工作。另外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方面,也强化了信息职能,大力推广自动化建设,实现了校内图书馆与智能教室及实验室的多媒体联动机制,且朝着多功能教育信息转化的方向发展。在这里,数字化教育资源真正成为了教育教学的开发主体。

1. 2 师生参与度高

根据高职院校的建设特点,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学生实践课程之间的联动作用。通过结合教学资源和实践课程,创造了不少质量较高的教学作品,而且也形成自制资源的共享机制。在2011年全省信息技术应用大赛中,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空间网络有500余名学生参与了比赛并获得了较为优秀的成绩,在2014年举办的信息化教学比赛中,该院参赛老师获得了二等奖,在2015年举办的湖南省网络名师课程申报工作中,该院三位老师的课程成功立项,这些活动的参与也证明了该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和水平。

1. 3 数字化教学资源类型多样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拥有自己的项目课程开发规划与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库,这其中包括了多种多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学校很会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组合,以求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比如说该校的机械化工程教学就拥有一套完整的精品课件体系,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电子教案、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实验、例题等。而这些教学资源里包含了大量的名词术语、常见教学问题、真题试卷、文本、图片以及视频。这些资源都做到了分门别类、包罗万象,为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 4 高职特色明显

为了有别于普通高校,突出高职学校课程的技术性和实践性,该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设置与分配则完全围绕教师的典型教学任务展开,教育资源中不仅仅有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实践教学资源,比如视频等。而且教师还将实际的教学过程通过信息技术传输到了课堂教学环节中,展开了各种别开生面、临场感很强的教学活动,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这一切都凸显出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

2 针对高职院校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思考

2. 1 积极做好教育资源整合,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结构复杂,更多趋向于实践性资源,难于管理。所以对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要做到合理有效的整合,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并引入跨库检索技术。建设以个人为基本,区域为特色,学校为核心的多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解决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数字化资源“孤岛问题”。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依然有44. 5%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资源不够丰富全面,资源较为分散,很难轻松找到适合自己以及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这些都证明了上述所谈到的数字化资源整合度低的问题。所以学校还应该有规划的建立有规模的大型网上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中心,采用多户管理的方法集中资源,并寻求建立子中心和个人资源检索模式,方便学生进行相关资源的检索。最关键的是学校要利用数字化资源无限深度的特点,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更加优秀的教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推广,力图打造高职院校特有的精品专业教学资源。

2. 2 注重数字化教学资源对学生心智的开发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它培养的是学生的言语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视觉空间思维、人际交往思维、自我内省以及肢体运动等多种智能。它也为我国高职院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在高职院校中,每一个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学习习惯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智能组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就是要将这些智能通过文本、图片、音频、视频传达给学生,在注重资源多媒体建设属性的同时,将知识点与多媒体的优势相融合,从而培养高职学生的多方面智力,完善他们的心智。

2. 3 注重校企合作交流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已经与省内外的21家高职院校建立了支援协助关系,将数字化教育资源机制共享并互相学习,实现了学校的开放式发展。同时,该校还利用自身的优势项目,积极发挥自己的“地缘优势”,与当地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合作,从企业中吸收了更多的数字化及非数字化资源,从而丰富了自身的数字化资源库,为当地其他高职院校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做出了示范。

2. 4 加强激励机制

湖南电气职业学校通过学校自身、湖南周边地区和国家组织了信息技术大赛,给予本校表现优异的教师以一定的物质鼓励,引导教师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当中。这样的信息技术大赛每年都会在校内举办,有时甚至还会联谊友好学校一起举办,这不但丰富了学校教职员工的课余生活,还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再有,对一些成功竞赛案例的鼓励与表彰,对学校也是一种宣传推广,激发了教师与学校继续发展的热情。同时,该校也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职称评定相联系,制定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师学时的标准,为教师个人的教学网站资源进行评估并予以相当程度的奖励,特别是对一些优质数字化资源,学校还会为其申报、立项,并且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这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师任职期间的工作积极性。

第9篇

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教师要提高哲学理论的教学效果,让哲学课堂更加生活化,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精选案例材料

哲学课堂必须融入一定的案例材料,这既是理解相关哲学理论的要求,也是验证哲学理论的需要。有些年轻教师在操作过程中,所选择的案例材料往往容易出现两个错误倾向:一是单纯为了迎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而过分的通俗化,没有一定的思考和研究价值;二是单纯为了教学需要而选择了一些与学生生活毫无关系或联系不大的材料,不便于学生理解。

马克思曾说:“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同样,没有需要,也就没有教学。教学过程的任何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满足特定的需要,即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快乐生活。从心理学上看,人在一定阶段占优势地位的需要,会有效支配个体当时的行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某教学行为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时,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但是这种趣味性不是低级的,而要能够在趣味中引起学生的反思。无论是哄堂大笑,还是会心一笑,或是在心里偷着乐,都要能够让学生从所选案例材料中有一定的收获和感悟,让学生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例知道事情应该是什么样的,自己应该怎么做。比如在学习“人生价值”“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等原理时,笔者用视频给学生展示了某选秀节目中的一些感人故事,如翟孝伟和马丽这一对残疾舞者用生命和爱去舞动奇迹,因故失去双臂的刘伟用双脚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弹奏钢琴。特别是刘伟那一句“要么去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让学生们深受启发。用这样一些与学生年龄相仿或差距不大的名人的成长故事作为哲学教学案例,能够让学生感同身受,在感动中感悟生活。

二、重视体验参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学课堂必须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通过多种形式的生活实践,获得一定的认知。

教师在课堂上可安排一些微型情景剧、小型辩论会等课堂活动。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优势智能、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因此,让学生围绕特定的主题以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参与这些课堂活动,能够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并能够锻炼协作、沟通、交际能力,最终自觉达成教育教学的相关目标。如笔者在讲授 “矛盾的含义及基本属性”前,预先设计了一个小的情景剧《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学生们都知道,但是多数人都没看过。通过两个学生夸张、幽默的表演,引导学生思考情景剧最后提出的一个问题: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则何如?这样,对“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哲学上的矛盾与逻辑矛盾的区别”等知识点的掌握就水到渠成了。

三、融入地方特色

自身所处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地域特色对学生的影响应该是很大的,因此哲学教学中融入地方特色也就尤为必要。

第一,用哲学理论分析解读地方的典型案例。身边的人和事往往更能引起个体的兴趣,因此,哲学课堂上使用的案例材料要多关注本地的新事、好事、大事,多关注身边的能人、好人、名人。这既是分析课本理论知识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家乡的道德情感需要。

比如在学习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时,就可以选择这样一组材料:1分16秒,“最美司机”吴斌在剧烈的疼痛中完成了常人难以完成的壮举;“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用身体保护学生;面对歹徒,湖北女教师周玉兰用生命守护659张高考准考证;听闻有人落水,“最美孕妇”彭伟平奋不顾身跳水救人;“托举哥”周冲徒手爬上3楼防盗窗,托举10余分钟,救下身体悬空危在旦夕的3岁女童……学生看完这些材料后会有所感动,有所启发,产生心灵上的震撼,形成思想上的共鸣,在意识上拉近了与课本知识之间的距离。

第10篇

关键词:项目;探究性教学;设计研究

在高校探究性教学中,由于许多生成性的东西是不可预见的,要把理想的课程转变为现实的课程,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积淀知识,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正确认识高校教学探究性学习的特征,重视基于项目的高校探究性教学设计研究。

一、高校教学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1.探究过程的自主性

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建构,即把学生看作探索者,让他们通过探索实践发现结论,而不是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向学生提供问题线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探索,去辨析,去历练,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2.探究态度的质疑性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质疑为前提的学习。基于项目的高校教学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向书本质疑,向生活质疑,向自己质疑,只有带着疑问学习,才能养成探究的品质和习惯,提高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探究形式的开放性

开放式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广阔的学习环境,也为学生质疑解疑提供机会和条件。高校教学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融入自然和社会,用身心观察、体验、感悟生活。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课内外和校内外的联合,这一过程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且有助于陶冶情操,澄清学生的价值观。

4.探究氛围的和谐性

氛围和谐有助提高学习效率。笔者所说的氛围不仅包括物质氛围,如教室的课桌椅摆放是否合理,教室有无绿色植物等,还包括精神氛围,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否融洽等。在氛围的营造中,师生关系特别重要。信息化社会使学生接触的事物很广泛,所了解的内容教师不一定全都知晓,所以,高校教学需要师生共同体验和探讨,师生之间应建立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

5.探究评价的多元性

课程评价对基于项目的高校教学探究性学习起着导向和质量监督作用。高校教学与数理化不同,很多问题的答案不固定,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无所谓对错。高校教学不仅是要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为此,在高校教学探究性学习中,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为根本取向,主张多元化评价,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

二、基于项目的高校探究性教学设计研究

1.教师应与时俱进,提升知识素养

第一,高校教学教师要能建立起大中小学德育知识体系,并对每个学段的课程标准熟知于心; 还要注意与其他教师交流沟通,糅合多学科,形成宽且深的知识底蕴。

第二,高校教学时代性很强,教师应主动感知信息,浏览相关书籍和网页,汲取新的营养,随时更新知识结构。

第三,注重培养教学技艺,多观摩,多研究,整合精选教学案例,用适宜的多样化表征,创造性地设计探究情境。

第四,在实践中消化这些知识。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反思,不断改进、调整学习方式。“资之深,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才能凝聚教学智慧,灵活转变角色,有效进行探究性学习。

2.学生应深刻理解探究性学习,提升认知素养

基于项目的高校教学探究性学习,主张在宽松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些感人的情境,动人心弦的图片,师生、生生交流中思维火花的碰撞都是学习的切入点。学生自然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充满了好奇,但同时也对这种自由开放的学习方式充满了困惑,不知从何处下手。因此,在开展探究学习之前,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告知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如请专业人士做高校教学探究学习报告,或教师通过网络及相关知识手册带领学生学习探究性学习。

3.建立多元互动的评价体系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评价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而素质教学下学生评价,教师须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生命整体发展”为价值追求,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育人观,多把尺子衡量学生。

除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及小组互评外,还需对学生跟踪调查,联合家庭、社会等进行评价。家庭与社会评价是课堂评价延伸的有利方式,通过对家长及学生所在的社区进行访谈和调查,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责任感和能力情况,以补充和完善学校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家长乃至社会获得多方面的信息,从而诊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师生“双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基于项目的高校教学探究性学习效果如何,评价工作必不可少。探究学习的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评价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果,更要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和表现,重视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科学协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校本教材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场所 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44-01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零件测量和产品检测的专业技能,同时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为机械加工、数控加工、模具加工等打下扎实的测量基础。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验工作的通知》(人社职司便函〔2010〕48号)等关于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文件精神,推动一体化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一、整合传统课程体系,积极开发一体化校本教材

根据对模具制造、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等专业相应行业、企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的方法,遵循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着眼于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测量技术》校本教材根据实际需要,打破传统的教材体系将专业基础理论内容与工作岗位技能有机整合,将传统的《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以及《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量具、精密量仪的使用等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进而形成新的一体化专业课程教材。该教材具有以下鲜明的职业特色:一是以工作岗位为依据,构建教材体系。二是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组织教材内容。三是以典型产品为载体,反映行业的发展。同时,结合课程交叉性强、实践性强、综合应用性强等特点,除课程内实验外,以开放实验的形式开设综合实验,并借助教师丰富的工程背景,在课堂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各环节,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在指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过程中,突出结构设计与精度设计的结合,将精度设计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积极探索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理论讲解为中心向以技能训练为中心转变;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情景教学为基础,用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计划体现以职业岗位为中心,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知识点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实践教学不再根据理论教学需要进行,而是将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变为以学生、现场、任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教学过程中,以掌握零件测量和产品检测的专业技能为载体,把公差配合基本知识、最新国家标准、通用量具和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相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每课题教学过程实施时,要求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中做,学生在学中做,边做边教,边做边学。充分运用图、文、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自主的学习环境。

三、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根据测量课程理论的抽象性,本课程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八个教学项目均以典型零件和模具零件为载体,编制典型教学案例,让学生在案例中学,在案例中做,注重“学”与“做”的互动,实现学做交替。理论联系实际,按照多元智能理论,边学边做的案例教学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体作用和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发挥,教学效果好。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除采用案例教学法外,还积极推行情境教学法(营造企业工作情境的氛围)、体验式教学(设置企业情境――测量活动――体验――感悟)、师徒式教学法、任务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从课程单纯的实施者转换为既是实施者,更是开发者、建设者。例如在讲授尺寸公差、形位公差选择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内容之前,给学生布置活塞、减速箱典型零部件等,进行相关内容准备,学生课下通过查阅资料、类比分析、讨论等多种方法,完成实例的精度设计,课堂教学结合ppt、视频等教学手段进行讲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探究性学习的热情。

四、一体化教学场所建设规范性

随着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测量仪器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为提高实验条件,改善实验环境同时为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提供平台,我院积极投入测量实训室建设,先后增添光学平直仪、影像仪、万能工具显微镜和三坐标测量机等精密测量设备,以满足学生的正常实验教学需要。在实验室常规管理上,仪器设备由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精密测量仪器与大型设备采用专人负责。在制度上,建立,健全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登记薄、精密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信息表,使实验室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五、《测量技术》一体化课程特色

本课程通过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使学生获得零件和机械典型结构的几何量测量、公差知识、最新的国家标准,掌握通用量具和最新精密测量仪器的检测技能,能胜任产品质量检测岗位的工作。

1.基于生产实际与项目模块为导向,将授课内容和企业需求紧密相结合,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巩固和提高。

2.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案例相结合。

3.通用量具与测量仪的使用相结合。

4.传统检测方法和现代科学计算方法相结合。

5.以充实的测量仪器和测量工具支持模块设置内容。

6.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教学重点。

参考文献:

[1]曹志斌.一体化课程浅析[J].职业,2012年

第12篇

【关键词】 项目学习 片段教学 高效课堂

1. 问题的产生

我对片段教学的关注源自于2012年我市举办的一次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由于当时参赛教师较多,且时间紧、任务重,组织部门便采用了片段教学的授课模式,即要求参赛教师在规定的15分钟时间内根据指定的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认真聆听教师授课的过程中我突然间想到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不就是由若干个片段组成的吗?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结构、相对独立的教学过程,片段教学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虽然是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浓缩,却同样要求有精准的目标确定、多样的教学方法、适当的教学任务等,如果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片段,将这些片段组合起来就会呈现一节高效的课堂。由此我萌生了对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的思索与实践。但是任何一个项目的研究都不能仅凭一人之力,应该是聚集体的智慧与力量,依靠团队的合作才能取得实效。于是我借用“项目学习”,开始了“项目学习法”在基于高效的片断教学研究项目中的应用这一项目研究。

2. 项目学习法有助于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的实施

2.1项目学习法的内涵

“项目学习”是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发现学习理论以及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模式,这种教学和学习模式在实践中通过借鉴管理学“项目”的思想和方法,注重个体的参与和实践,以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项目学习法是不仅是如何探究,而是关于如何设计与管理项目学习整个过程的新的方法。是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针对杜威的“做中学”,任务教学法,学案导学,项目管理方法,尤其团队合作等众多方法的长处,进行全面的整合与提升的结果。

2.2片段教学的内涵

所谓片段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一般说来,截取某节课的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让教师进行教学,时间大致限定在10-15分钟。也就是说,片段教学只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断面,执教者通过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来表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

2.3项目学习法有助于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的实施

项目学习法强调教师的多重角色,课堂中教师要调动和挖掘学生的互动与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和合作潜能的研发。而课堂是由若干个片段组成,每一个片段上得有意义、上得优质就会实现整个课堂的优质和高效。正所谓片段虽短含宇宙,讲台即小亦乾坤。精彩的片段教学,是魅力课堂的基础,是高效课堂的保证。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就是以“项目学习法”为理论依据,把项目学习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策略,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

3. 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的意义

3.1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有益于实现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教学指班级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实施高效课堂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45分钟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教学效果最优,教学效益最好。高效的片段教学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克服教学中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2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高效的片段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吃透教材,找准教学重点、难点,最大化挖掘教材的同时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的局部入手,寻求最佳的角度切入,安排恰当的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要做到语言精练、节奏紧凑、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所有这些对于教者而言都具有极大的挑战。如果教师能够深切领悟并亲自实施片段教学,那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3.3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听评课是常规的教研活动形式,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只能听到个别教师的课,虽然不乏针对性,但形式单一、容量不大。依托于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所进行的教学大赛或课堂观摩不失为一种多样化、高密度、大容量的教研活动形式,且不受教学进度、教育对象的限制,在短时间可安排上多个教师施教,给教师们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极大地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

4. “项目学习法”在基于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中的教学案例及评析

4.1 【教学案例】

选自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1 Where do you go on vacation? Section B ― Reading

4.2 【教学分析】

该片段教学选自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Section B ― Reading。文章呈现的是Jane的两篇假期旅游日记,由对假期活动的叙述转向描述及谈论度假的感受。本课的知识点需要复习回顾一般过去时态,掌握谈论过去事件的语言目标。结合新目标教材对过程性阅读的编排目的及编者的读前活动设计:Did Jane have a good time on Monday? 将本片段教学目标确定为:教会学生略读(skimming)这一阅读方法,并能通过此种阅读方法捕捉文章的主旨大意。

4.3 【过程评析】

4.3.1 自由对话,引入新课

T: Hi, boys and girls, here are some famous places in the world.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it is or the name of the place?

Ss: Sure!

S1: The first picture is Paris. It is the capital of France.

S2: This picture is Britain. Here I can see Big Ben. ...

Then teacher shows students a picture of Malaysia and asks them if they know where the place is in the picture ...

【本环节旨在进行课堂热身,借助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入师生间的交际问答并唤醒学生熟知的语言知识,让学生迅速进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的同时启发学生的思考。】

4.3.2限时阅读,呈现新知

T: My friend Jane went to Malaysia with her family in July. Now we’ll read two diary entries of hers. I’ll give you only two minutes to read the first diary entry and then tell me if Jane has a good time on Monday.

【教师在此环节限定学生们2分钟快速阅读第一段文章然后回答问题:Did Jane have a good time on Monday?】

T: OK. Let’s stop here. Now who can tell me the answer?

S3: Yes, Jane had a great time on Monday.

T: Why do you think Jane had a great time?

S3: Because Jane went to the beach on a sunny and hot day.

S4: Jane tried a new sport: paragliding. She felt excited.

T: Right. Do you have any reasons?

S5: Jane has something very special ― Malaysian yellow noodles. She thought they were delicious.

S6: Jane also enjoyed walking around the town.

T: Great!What you said are completely right. Jane really had a great time on Monday.

【教师此处进一步追问:But I want to know how you found the answer in such a short time. 将教学目标向纵深推进,学生们开始思考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T: OK. Let me tell you. Just now we used a reading skill ― skimming. It is a way of fast reading. The purpose of it is to grasp the main idea of a passage. While using this reading skill, we usually need to find out the key words of each paragraph.

【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略读这一阅读策略,教师在此处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个人认为此处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试着描述什么是略读,或者让学生描述自己的阅读过程,理清阅读思路,然后帮助学生进行总结、提升。但是由于教师的不敢放手最终教师自己做了总结,这是比较令人遗憾的教学设计。】

4.3.3巩固操练,学以致用

T: Now, let’s read the second diary entry of Jane’s. Tell me if Jane have a good time on Tuesday by skimming. And how did you know the answer?

(Two minutes later)

S7: Jane had a terrible time on Tuesday. I found the key words like: start raining, too many people on the train, wet and cold, hungry. So I am sure Jane didn’t have a great day on Tuesday.

T: Good job!I think you’ve grasped the reading skill.

【本环节旨在通过略读,找出第二篇日记的中心词及主旨大意,了解、掌握、应用skimming 阅读策略。】

4.3.4课堂小结,总结回顾

【此环节仍然由教师自己包办,代替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收获。学生自身没有得到锻炼与提升,应该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

(案例提供: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 李娜)

5. “项目学习法”在基于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实践中的反思

5.1教学目标泛化教学目标必须体现对课时目标的整体把握及与其它课时目标的关系

有些教师在片段教学的目标设定上模糊,重点不突出,总是要求全,要面面俱到,其结果肯定是面面不到。

5.2 教师的满堂灌或包办代替

忽视师生双边活动由于片段教学的时间限定,有些教师进行片段教学时干脆淡化或放弃了师生的双边活动,代之以教师的满堂灌或包办代替。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忽视了课堂的主体―学生。

5.3教学任务设置缺乏层次教学任务的设置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

这也符合学生的心智需求。但是有些教师在任务设置上缺乏整体的把握,尤其在高度提升的环节设置中更是难于体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在下一步的实践与研究中,我们要继续学习、收集、整理有关“项目学习法”在基于高效的片段教学研究项目的理论知识,从“学”、“术”的辩证统一关系及教师素质等角度进行总结,并不断地践行实际的教学活动,让实践指导思想而非“坐而论道”或“纸上谈兵”。

[1] 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 钟建林, 余辉. 聚焦片段教学[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