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17:23: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复习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语文总复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由于教育部对体制改革与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对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引起了高度的认识。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复习语文课程,最重要的就是严格遵循高中语文复习教学规律,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一来,才可以切实提高高中语文总复习的质量,在使学生获得较好的语文成绩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总复习技巧与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希望可以对高中语文总复习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复习技巧 探讨
1.前 言
进入高三阶段后,证明学生已经踏上高考的路途。众所周知,高三教学不仅非常枯燥,而且非常艰辛,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复习的质量,既要求教师应该认真工作、刻苦钻研,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总结,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做出巨大努力。以下是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总复习技巧和方法进行的详细阐述。
2.正确对待复习
在高中语文总复习阶段,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复习等同于复收,借助复习弥补之前的学习漏洞,这样一来,教师只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有些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回答;也有些教师只是粗略地将重点知识重复一遍;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复习课可上可不上,并没有布置更多的学习任务。然而,上述观点是非常错误的。事实上,复习是整个高中教学阶段不可缺少的内容,特别是进入高三阶段,总复习极其重要。教师引导学生科学的复习,能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且,通过对高中语文的总复习,能够使学生及时查缺补漏,教师可以举一反三,及时弥补教学不足。这样一来,教师必须正确对待语文的总复习,同时还要制定一套完善、可行性较强的复习计划,认真备课、采用合理的复习方法,从而提高高中语文复习的质量。所以,复习质量的提高,教师的任务极其艰巨。
3.优化复习教学的创新性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高中语文复习过程中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要受传统教学方法的约束和限制,更多的是让学生进行创新思考。例如,在鉴赏诗歌过程中,通常是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其中,“知人”指的是将作者和作品紧密联系在一起;“论世”指的是要将作者所处的时代与背景加以了解,从而更好地了解作品。近年来,高考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减少猜题、押题产生的负面影响,考试题目的诗歌尽量不选择名家名篇。这样一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时,应使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传授给学生一套鉴赏诗歌的可行性办法。
4.明确复习目标
对于高中语文复习目标的确定,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在进入语文总复习阶段,应该熟练掌握知识体系进行合理复习,重点是对重点和难点的复习,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减少解题阻碍,紧扣得分点。其次,结合课程标准进行复习。高中语文复习按照题型、内容等完成复习目标。尤其是教师把握好题目的难易程度,如果选择的复习题目较难,那么很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题目难度偏小,又达不到考查学生的目的。再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的求知心理,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分别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因材施教。
5.突破重点与难点
近年来,高考试卷中,对诗歌或者文章的鉴赏比例非常大。这样一来,“赏析”成为语文复习较难的一类题目,由于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太多的知识储备,因此,担心此类问题的学习。一般来说,对诗歌、文章的赏析都是对作品写作技巧、内容等进行理解,任何一种问题都离不开上述题目的分析。只有多进行此类练习,便会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由此看来,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是非常简单的。
6.总结复习规律
在进入高中语文复习阶段后,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结构,进而找出规律。例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善于运用成语,但是,对成语的应用又是很常见的题目。所以,在复习阶段要进行总结。如,在语句中应用“络绎不绝”一成语时,应用的对象是人,而不能是其他事物。
7.优化复习方法
高中语文复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准确解决的能力。想要达到此目标,只靠教师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和解题。因此,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技巧。例如,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快速阅读文章、通过所学知识,大概了解其内容;第二,结合题目要求,在文章快速找到此句子;第三,试着去翻译,从而找出最为合适的答案。如果题目要求翻译文章的某句话,那么就要把它放在文章中的段落中去理解,结合语境,其他和所翻译语句无关的直接可以不考虑。一般来说,解决文言文题目的思路大致相同,尽管出题的方式多样化,而学生只要熟练掌握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语文总复习的效率,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8.回归教材,强化语文复习导向性
高中语文复了需要题海式训练,还需要强化利用课本。对于学生来讲,学习语文更重要的是触类旁通,所以,回归教材是提高语文复习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对于语文的复习,学生需要对复习资料进行精心挑选,但是广度与深度不如教材。第一是其涉及面比教材更加全面,第二是深浅度把握不如教材适中。因此,教材才是最好的复习资料。
总体来说,想要使语文复习收到良好的学习效率,教师就必须结合教材要求,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利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复习,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复习教学过程中,从而快速深入地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在高考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从而在实践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用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张丽辉.浅谈高中语文总复习[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0)
[2]郝建梅.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总复习技巧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3)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方法 多样化
在应试理念一统天下的格局中,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单一地选用灌输教学模式,完全成为应对考试的工具,教师教得非常吃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当前素质化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广大教师要着眼于新课程改革要求进行教学方法多样化的研究,充分认识教学方法多样化的积极意义,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工作之中,笔者主要针对这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广泛借鉴成功教学经验作为基础
集聚他山之石为己所用,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当代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吸收他人的经验,重点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多观摩。高中语文教师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在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等各类活动中认真学习他们的教学技巧,将每一节课中所观察吸收的技巧运用到自身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创造条件。
2.多阅读。教师不仅要阅读语文教学刊物,而且要研究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相关的刊物,更要广泛涉猎与教育工作相关的内容,将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与学科教学经验融合起来,形成推动教学工作开展的强大合力。
3.多浏览。网络是巨大的宝库,鼠标轻轻一点可以搜集到海量的信息,无论是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还是一些先进经验的介绍,都可以为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供丰富素材。广大教师应当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上网浏览教学网站,浏览知名教师的博客,搜集语文教学改革相关的内容,收集与整理并且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服务于自身的教学工作。
二、立足教学实际吸收精华为己所用
在认真听取他人教学课程、广泛搜集资料信息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形成自己的理念,对他人的经验进行改造加工,使其更适应自身的教学。笔者经过认真的筛选、整理、感悟、吸收,在教学工作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运用自主预习法。高中生在运行中必须养成课前自习的良好习惯,依靠课堂的45分钟显然无法全面达到教学目的,基础性内容可以放在课前进行,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前对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包括写作的背景、作者的思想等,这些方面可以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笔者要求学生坚持课前预习,将预习作为首要环节,规定预习活动必须制订计划,做到目标清清楚楚,无论是基础知识内容还是课文内容理解,以及一些难点问题的思考,都要带着目标针对性地进行预习,每一次的预习活动结束后都要形成预习成果,包括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问题?在预习方法方面有了什么新的感悟体会,久而久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运用课内探究法。高中语文课堂应当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将语文课堂打造成自主探究的课堂。笔者尝试改变教学模式,变教师的灌输为学生的探究,将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作用有效融合起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任务通常被浓缩成一组思考题,前后连贯、逐层深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在学生讨论分析的过程中,笔者深入小组中进行巡视指导,这样保证学生在自主独立地开展思考和相互合作交流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来自教师的画龙点睛式的点拨,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课内探究法打破教师讲解为主的陈旧模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拥有广泛的参与空间,他们大胆交流表达观点,相互讨论完善学习成果,不仅有效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的效率,而且极大地提高学习质量,更兼顾能力的培养。
3.运用筛选递进法。高中语文教学中知识点非常丰富,每一轮的复习如果面面俱到,则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笔者在语文复习教学工作采取段段清的方式,每一种类型知识点复习之后进行阶段过关,将尚未解决的知识点提炼出来进入下一阶段的复习工作,通过这样的递进筛选方式确定每一轮的教学重点,使前后教学环环相扣、依次递进,这是筛选递进法开展复习最显著的特征,避免已经掌握内容的重复学习,使时间的运用更高效精练。笔者在教学中运用这样的模式组织开展复习教学,同时要求学生在自我复习的过程中也筛选提炼,师生同步提高教与学的成效。
4.运用形象记忆法。高中语文学习内容有许多知识点需要进行机械记忆,特别是课文中需要背诵的内容,学生在这方面往往觉得难度较大。机械背诵就会前记后忘,笔者将枯燥的背诵活动与形象记忆结合起来,在一些课文特别是文言文的背诵过程中,将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在脑海中形成形象的框架,一旦思维出现停顿则迅速弥补,有效增强背诵记忆效果。另外,在语文知识点的记忆过程中,笔者还要求他们将机械的内容与形象的事物联系起来,在记忆过程中形成兴奋点,这对于增强记忆效果大有帮助。
5.运用自我总结法。定期对学习方式方法及效果进行评估,帮助学生拾遗补缺,同时进一步提炼和完善学习方法。笔者要求学生每周每月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从学习的方式方法到学习效率进行自我评估和总结,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和优化。
三、注重教学反思及时开展改进优化
在多样化教法运用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在运用过程中进行改进和提升。一是组织学生交流。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交流,大家交流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讲述自己总结的经验,在他人的经验介绍中吸取有用的内容,运用到自身学习活动之中。二是重视信息反馈。要通过当堂检测与课后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效率,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当堂检测的方式获取信息,这样的信息最准确及时。三是及时调整改进。教师要从教学信息反馈中发觉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顾牡丹.走出高中语文自主性学习的几个误区[J].才智,2010(34).
[2]马炳德.高中语文课堂中多媒体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0).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学习重点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是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法,更是延续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的绵延需要借助语文这门学科,中国的文化振兴也需要语文学科的知识力量。语文教学事业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高低。因此,语文学习不容轻视。
语文学习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学习重点。高中的语文学习更是有其特殊性,这不仅是由高中生的特殊性决定的,还与高中语文学习内容的特殊性有关。因此,学习高中语文时,我们不能简单地等而化之,将其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混为一谈,而是需要我们区别对待,特殊学科特殊学习。那么,现在的高中语文学习到底存在着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来区别对待呢?
一、学习主次不分,不能把握学习重点
学习语文时应该把握学习重点,这样高中生在预习、听讲、复习等过程中才会有学习的侧重点,能够对重点、难点等进行重点攻破,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却没有把握好这一点,他们往往不分学习的主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浪费了学习的时间,也影响了学习的效率。比如说高中生最常见的问题是在复习语文时习惯性地将课本翻到第一课,从第一页一字一句地复习学习。显而易见,在这反复的复习过程中,高中生语文知识学习最扎实的往往都是前面几篇课文,而后边的几篇课文往往都很陌生。
高中生不能把握语文学习的主次、重点,对已经掌握的知识与陌生的知识不懂得区别对待学习、复习,而反复的习惯性的语文学习方法是无益于他们语文学习进步的。
二、忽略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
高中语文的学习需要有较好的语文基础,这样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才不会由于基础知识的疏漏而妨碍学习的进行。语文基础知识主要包括:1.字词的准确区分。高中语文考试中经常考查学生对成语、同义词、多音字等的掌握,而这往往也是高中生最容易失分的地方。2.句子的充分把握。语文常常涉及对句子的理解、对病句的分析、对句子成分的判断等等,这都要求高中生有着扎实的语文基础能力。3.诗词的全面记忆。高中语文经常考查古诗词、重点句子的背诵,将诗句或掐头或去尾的,让学生填入空缺的诗句。这不仅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记忆把握程度,也是对学生字词掌握能力的考查。
由此可见,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绝对不容小觑,但是高中生却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导致学习不扎实,考试时容易失分。
三、课外知识了解不多,学习不全面
高中生的课业压力大,但这不代表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就可以敷衍了事。高中语文的学习不仅指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求学生对课外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课外知识的学习是有利于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因为课外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开拓高中生的学习视野,增加写作的素材。比如写作文时就可以将一些名人逸事等添加进去,丰富作文的内容,增添作文的风采。另一方面,高中语文考试或多或少都会考查高中生对课外知识的把握程度,比如经常会考查学生对四大名著的把握,对《红楼梦》《西游记》中故事情节、人物角色、经典台词的把握。
课外知识的学习是高中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生适当地进行课外阅读,增加课外知识的储备,才可以促进高中生语文的全面学习。
由此可知,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多是因高中生学习方法不恰当而引起的。那么,高中语文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明确学习重点,把握学习主次
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一定要明确学习的重点,这样才有利于设计学习计划。那么,怎样明确学习重点呢?1.对语文教师重点强调的知识点、篇章等,进行重点把握。语文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重点了然于胸。2.将课本与辅导书进行比较学习,把握重点知识。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在辅导书上多有所侧重,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学习可以清晰学习重点。3.将课本习题、课后作业等重点考查内容列为学习重点。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试卷上、习题上等都罗列了学习的重点知识,对这样的习题进行整理归纳,必然有助于高中生把握学习的重点、主次。
(二)重视基础巩固,保证扎实学习
高中生学习语文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巩固基础知识的学习:1.注重归纳。高中语文涉及大量字词的考查,尤其是同音词、多音字等,很容易在学习时产生记忆上的混淆。高中生可以对这类的词语进行归纳整理,方便系统记忆。2.反复复习。高中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对整理过的这些基础知识点进行巩固记忆,在反复的记忆过程中加深印象,从而完全吸取知识。3.定期考查。高中生应该定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查,从而查漏补缺,巩固学习。
(三)加强课外学习,保证充分学习
高中生加强课外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增加课外阅读量。高中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扩充阅读学习。比如《马桥字典》就是文学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学作品,高中生既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品味作者的文化底蕴,还可以扩充课外知识面,了解一些课外知识。2.适当参加课外活动。高中生可以适当地参加兴趣小组、科学小组、文学小组等等,在小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等。3.观看适量的影视作品。一些影视作品中将历史名人、战争等进行了很好的诠释,方便高中生理解。
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万金油,也很难具有普适性。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热的大背景下,许多优秀的传统教学手段在一些学科中被弃之不用,高中语文首当其冲。但“由于课文体裁不同,难易有别,由于教育对象程度不同,年龄大小有差别,因此教学不能一个模式,不能千课一面,应该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推行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该用则用,不该用决不滥用。
一、学生情况
高中生语文水平的差距普遍较大。写篇作文,文笔流畅者,信手拈来,滔滔不绝,文采亦有可观之处;功底不厚者,视写作为畏途,作文如挤牙膏,勉强凑足三五百字,通常也是错字连篇,词不达意。面对这群语文水平参差不齐的高中生,均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显然难以奏效。况且不少学校还人为地分快慢班,不同班级学生语文成绩的差别就更大。在语文成绩较好的班级,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讨论某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但对于语文水平整体不高的班级来说,则不太适合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这样的班级授课,教师应该多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认真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让学生扎实掌握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语文知识,认真践行语文前辈所倡导的语文学习“八字宪法”。
二、课程类型
一般而言,在高中语文新课的讲授中,散文、小说、诗词鉴赏等课型比较适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精选一些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交流。而对于文言文教学、作文讲评课、试卷分析等课型来说,小组合作学习要慎用。例如同是文言文教学,其中基本的文言知识多适宜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以教师讲授、学生理解、记忆为主。而对于文言文所涉及的人文思想,则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培养探究能力。
三、所教学段
从学段来看,高一、高二的语文课比较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高三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更为妥当。
例如,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共有五册必修。一般在高一学年学完必修前四册,必修五则安排在高二学年第一学期的前半段。高二余下的时间根据各校的不同情况安排选修内容。高三基本上全是复习课,中间穿插各类考试。高一、高二学习新课,知识点多为学生所未见,围绕这些知识点设置的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对于高三而言,由于大部分知识点学生都已学过,因而较难设置新颖的问题,因此高三语文复习课更应重视对已学知识的梳理、巩固和拓展,少用小组合作学习。
当前,许多打着小组合作学习旗帜的高中语文课堂,对以上几个因素的考虑往往欠缺。这种浮躁的语文课堂,离语文的路子越走越远,非语文的东西却越来越多,致使语文变成了无所不装的筐。新课标认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很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高中语文课却是人文性过重而工具性不足。例如《荷塘月色》的教学,应该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教师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学习文章优美的字、词、句,积累成段的语言材料,甚者上升到仿写的高度。而有一节《荷塘月色》的评优课,教师用了约半节课的时间,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启发学生分析文章的社会背景,探讨朱自清写作此文的缘由。一旦有学生指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教师就如获至宝,赞美之词溢于言表,以为学生对这一问题已探究得相当深刻。“因为学习过语文,知道语文这样一种近乎垃圾箱和‘软柿子’的特点,任何政治家或者帮佣都可以将政治的任何东西强塞进教材之中。”而这节课竟得到了一些所谓专家的赞誉,让人大跌眼镜。
过热易伤身,推行须谨慎。小组合作学习热浪滚滚,我们很有必要给高中语文的小组合作学习降降温。
参考文献:
[1]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初高中语文教学课程的衔接工作是很重要的。高一这一衔接的关键时期不仅是奠定学生高中语文学习基础的时段,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的时期。学生只有利用好了这一阶段,才能不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不偏科,更好地在语文高考中发挥出水平来。
二、初高中语文课程存在的差异
1.教育目标的差异
我们判断学生学习是否达标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这也是我们教学时的依据。初高中语文课堂教育目标的差异非常明显,如在现代文阅读方面,初中语文要求学生“熟练、运用、略读、浏览”,而高中语文就提升了一个档次,需要考查学生除“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能力外,还要考查“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能力。再如文言文教学目标方面,对高中学生提到的要求就更多了,要求从“读懂基本内容”上升到了“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并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单从这两方面,我们就不难看出,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难度明显上升了一大截。从初中的基本理解上升到了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与现实结合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时间和实践的,这就体现了高中语文学习的难度。
2.教学理念的差异
我们知道,初中语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起步阶段。而到了高中阶段,我们需要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
3.语法教学的差异
新课标要求初中语文教育要淡化语法,所以很多学生的语法功底不够深厚。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学生有新的语法要求,比如学生需要读懂简单的文言文,读懂内容,并且掌握一定的实词和虚词,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语法功底,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4.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的差异
初中语文更多地还是倾向于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考的语文试题也大多数是由背诵和基础知识组成的,都是以课本为主,能力的考察相对较少。而升入高中之后,如果学生还是过度地依赖对课本的死记硬背,是不能顺利通过高考的,因为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语文的能力,不但需要平时的积累,还需要学生对语文有一个综合的运用能力。
三、初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衔接策略
1.前引后连,自然过渡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学习环境改变了,很多学生不适应,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一定要在这个关键的时候,针对高中新生,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出调整,引导学生不断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引用一些初中时候的语文知识,连接上高中的语文教学,让学生不但对旧知识有一个巩固,还能对新知识更快地理解。比如,我们在学习《祝福》的时候,可以提前让学生复习一下初中学过的鲁迅先生的几篇文章,以此为铺垫,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来一个全面而深刻的复习,从这个过程中引出高中的新知识点。这样的衔接过程,不会让学生感到生硬,可以培养学生对新学作品的兴趣。
2.创设情境,优化教学
从初中升入高中,教师更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语文的环境,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比如利用多媒体设备引入课堂教学,在讲授《沁园春•长沙》的时候,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沁园春•雪》的诗歌朗读音频,回忆一下当时描写了什么样的一种情境,了解的诗词风格,给学生营造出一个优化的教学环境。这样学生既可以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也可以很快地接受新知识。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能把所有掌握的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改变教学思想,把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之后,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以及语文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通俗点说,高中学习更多地应该培养学生多听、多读、多写、多说的能力。
4.合作学习,促进衔接
学无定法,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支笔,一本书,教师在讲台上一讲一节课,而学生听懂了多少,我们都无从知道。今天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现代的课堂教学,把教师的单面授课改为合作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把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可以将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对每个组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成绩好的学生每周为大家介绍一下学习方法,然后互相讨论,取长补短,让每个学生都从合作学习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四、总结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前预习;策略
课前预习是高中学生在学习语文新课时不可以缺少的部分,它的主要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相关的旧知识,初步认识新课文,找出新课文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的知识扫清障碍做好准备。然而,因为学生往往会低估课前预习意义,导致了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的成效并不明显。对此,教师应该抓好学生的自主课前预习,将课堂繁琐的分析式教学进行简化,从而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
1、高中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并且,抓好这个环节,教学的质量就好,抓不好,教学的质量就差。许多实践都可以证明,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仲,如果学生有认真预习新课,学生听课就会专心,积极发言,教学效果好。相反,课堂上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能力不强,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教学效果就差。因此,对于高中语文课来说,课前预习很重要。
1.1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不得不说课前预习就学生在学习语文这一门课时的一个良好开端。课前没有准备,学生听课就会显得被动,只能听着教师讲,跟着教师的板书去记笔记,对什么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根本就抓不住,在课后复习的时候就会费时费力。反之如果学生课前有准备,对于课文有了事先的了解,再加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就能很容易抓住这一新课的重点。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
1.2课前预习是锻炼学生自学能力的舞台。高中的语文课文需要学生自身去理解的内容比他们之前学的要更加多,如果仅仅靠老师去教育,他们很难把所有的知识吸收进去。好的课前预习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自学意识和探究动机,也会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和学习。如果他们在课前预习中遇到不懂的,会及时地去查资料解决。通过自身努力未能解决的,他们会有意识地记下来,在课堂上会更认真地、有侧重地听讲,经过老师的讲解或启发,深入地去理解问题。事实证明,在实际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都强,学习也更主动,学习效果也更好。
2、高中语文课前预习策略
许多刚上高中的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他们认为既然教师会讲,上课注意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甚至会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能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语文成绩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一定要认真抓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形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2.1转变学生观念,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转变观念,知道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提前熟悉和了解新课内容,为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更清晰明了做好准备。其次,从吸引学生的兴趣开始入手,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课前预习产生去做的兴趣。而在预习的问题设计上,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主要需求来设问,调动他们阅读的愿望,唤醒他们对问题进行探究的欲望。还可以结合课外知识设计一些简单的预习问题,当学生对某些课文中人物或涉及的知识感到陌生时,鼓励他们课前到阅览室、图书馆或网上查询有关资料,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2设定预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要做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很大部分学生学了那么久的语文仍旧不懂得该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单纯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因此,在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功课时,教师也要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预习课文应该掌握些什么,从而围绕这个明确的目标搞好预习。
2.2.1预习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学生预习的第一步就是要阅读课文。读课文标题,学生可以揣摩一下课文的内容;读课文正文,学生可以确认自己的判断和课文的内容是否一致。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要由粗读、泛读再到精读。粗读课文时,学生要在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语句上,用笔标注出来;泛读课文时,学生就要大概了解一下课文传达的主要内容,如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怎样的情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精读课文时,学生就要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有了一定的印象,整体感知课文,并能够用普通话大声地朗读,加深印象。
2.2.2引导学会查阅资料。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必定或多或少会遇到不懂的字词,不好理解的语句,这就需要他们结合课文注释以及查阅字典把问题解决掉。例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有提到梁元帝《采莲赋》这首诗词,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传达的是什么感情?如果搞不清楚,可以在句子的下面用符号标记出来,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候,你就可带着问题听,就会理解得更透彻些。另外如作者的的生活经历、背景等都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所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等进行资料查阅,更有利于提高预习的效率。
2.2.3引导学生总结预习内容。预习过程中随时做笔记,做出总结是个好习惯。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目,在课文中直接划出答案,必要时写上认为是这个答案的理解;将他们认为作者写得比较好的地方做记号,写出自己的理解。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而实践也证明,做笔记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初步的阅读,并且查阅相关资料,大致理解课文主要思想后,让学生进行预习内容的总结对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以及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2.3重视预习检查,总结学生的预习结果。预习光有布置不行,教师必须要加强检查,特别学生付出了劳动,更加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教师可以在学习新课文之前的几分钟,通过提问或抽查的方式进行学生预习检查,给做得好的同学一些表扬和鼓励,给做得不认真的同学一些适当的批评或指导;另外,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好坏评定,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学生课前预习的动力增加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语
做好高中语文课的课前预习,不仅能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大大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基础。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动力,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并指导他们正确的方法,让预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温海燕.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探索[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01).
1.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的优势
1.1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相对于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来说,高中语文的学习难度要大很多,因为高中语文课文教材大都是属于散文和诗歌类型的文章,内容深奥,情感细腻。因此,学生在文章所承载的深奥内容和细腻情感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这就影响了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进行教学,通过微课生动、形象的优势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揣摩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郁达夫《故都的秋》这篇散文时,虽然很多学生都经历过秋天,但却没有经历过民国这个年代的秋天,因此,对课文中所描写的场景和隐藏的情感无法进行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因此,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所描写的情景和情感,就必须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民国时代下的秋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微课,以视频的形式将“民国时代”的秋天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再辅以相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进入到这个情境当中,激发学生的感知,这样就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情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1.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微课进行教?W,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的各项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四大名著施耐庵的水浒传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的情景创设功能,对林冲林教头与管营、陆虞候、富安等人的战斗情景以及下雪的场景进行营造,让学生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文章中的意境进行充分的感知,使学生投入到这个场景之中,投入到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内心的激情和对林冲的同情,以及对管营、陆虞候、富安等人嫉恶如仇的心情,使学生更加乐于去学习这篇课文,更加喜欢这篇文章,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更加乐于学习语文。
1.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微课教学具有教学时间短、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等特点,能够很好帮助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以及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果,对提高学生的总体学习能力有很大的效果。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微课的这些特点,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发掘,紧扣重点、难点、疑点,不断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学习能力,从而掌握这些疑难知识。例如,在学习著名战国诗人屈原的《离骚》这篇诗歌时,其中很多词、句都比较难以理解,比如“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这一句,不要说这句话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里面的“崦嵫”这两个字恐怕都有很多学生不认识,这就给学生在读和理解上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因此,在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利用微课,找出这篇诗歌中各种比较难懂、难认的词、句,和学生共同进行分析和感悟,就拿前面所说的“崦嵫”来说,其读音是“yān zī”,意思是:神话中日所入之山,除此之外,还有如“溷浊”中的“溷”,其读音是hùn,意思是:混乱。等等,诸如此类。待认识了这篇文章后,在共同进行理解这篇文章,从而深度了解作者的心情和抱负。这样就能够逐步掌握这些疑难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的弊端
2.1时限性
众所周知,微课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教学时间短,最长都不超过10分钟,虽然这一特点能够方便学生针对性的学习,但是对于一些相对复杂逻辑体系的知识时,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习效果差强人意。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司马迁的《廉颇李相如列传》这一文言文时,由于文言文本身信息含量大,且较为复杂,短短的十分钟无法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其中所蕴含的知识,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2.2偏离学习目标
出现偏离学习目标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大多数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度的追求微课视频画面的绚丽、奇特,导致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享受画面的奇炫上,只是为了满足与视觉上的,而没有真正的去观看里面的教学内容,从而偏离了学习目标,反而起到了反作用的学习效果。
2.3教师微课制作技术不足
很多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都只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功能,导致制作出来的食品画面不够清晰,音效有噪音等,在播放时,给学生的视觉和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也会打击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新课改 散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18-01
迄今为止,我国各省已全部进入课改,陕西省自2007年实施课改以来,毕业生已有三届,对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进行反思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笔者作为高中语文一线教师,已完整执教一轮新教材,近三年又连续执教高三,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有颇多感慨,本文侧重对当前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的现状、成因、及出路进行分析、阐述与探讨。
1 现状:散文的边缘化问题
笔者认为无论是高一高二的新课教学,还是高三的备考复习,散文越来越淡出师生的视线,特别是高三。
首先,教材涉及的散文比例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系列五册教材中,只有三个单元的现当代散文散文教材,分别是必修①第三单元三篇课文(《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地》《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必修②的第一单元三篇课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和必修④第三单元两课4篇散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信条》)。在选修系列中,虽然有《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三本教材涉及现当代散文,但遗憾的是,选修这三本教材的学校寥寥无几,甚至很多老师和学生连课本都未见过。结论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新课教学中接触的散文少之又少。
其次,高三复习中散文不被重视。还以我省为例,07、08、09、10、11、12年的六套高考试卷中均不见散文的踪迹,老师学生还会去复习散文吗?特别是实行现代文阅读选考后,从表面看,散文阅读仍占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半壁江山,但实际操作中,如果把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小说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传记放在一起选,也许可以持平,而如果将散文和传记放在一起让考生选择的话,选散文的人一定会寥若晨星。既然打定主意考场上不去选它,自然无需花功夫去复习,所以,散文几乎成为高三语文复习的一个盲点,用“绝对边缘化”来形容绝不为过。
2 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造成当前散文教学的如此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散文的文体特点。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导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散文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它没有诗歌那么精粹,也不能像小说、戏剧那样具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性。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似乎更喜欢激情洋溢,韵律和谐,语言隽永,篇幅短小的诗歌。而从学生的成长历程来看,学生从孩童时睡前听故事,稍长一点读童话,少年读名著,渐长陪同家长看电视剧或看电影,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要算小说。散文虽然也有其文体特征方面的某些优点,但散文文体特点中的“形散”,常常让学生在读完后如掉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理不出头绪,分不清层次,而“神聚”又因散文的内涵和意蕴含蓄深沉而不易把握。散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也许更适合于中年人阅读,但对于青少年来说,却不易理解和感悟。
笔者查阅了初中语文六本教材,对散文文体特征的介绍极少,实际教学中由于教材涉及少,教师在备课中研究散文的情况也较少,许多教师自身缺乏对散文的驾驭能力,不能带领和指导学生学习散文。学生不了解散文文体特征,阅读时找不到方法,不能在正确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阅读散文。同时,由于接触机率少,缺乏实践机会,当然就敬而远之。
(2)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前面已经讲过,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不可忽视。假设今年考纲规定文学类文本阅读必考散文,那一定会千军万马齐上阵猛攻散文;即便假设不选考,小说、散文、传记碰到什么是什么,那散文的命运也会与今天有很大的不同。可惜,在选考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散文,学生就必定选做传记,所以,在目前的高考形势下,散文必定不会被重视。
(3)社会原因。当今社会,国人普遍浮躁,加之网络快餐文化盛行,静得下心,沉得住气的读书人已经很少,读散文更几乎是一种奢侈。
3 出路:我的未来不是梦
解决目前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1)高考体制的改革及教材编排的调整。高考试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如果能不选做,散文定会受到应有的重视,当然,选做也有它的可取之处,如果要保持选做,则应在适当年份无规律地出现散文阅读的考查,以提醒学生和教师重视散文教学。
(2)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对散文教学的充分重视。首先,语文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阅读和驾驭散文的能力,理清散文的含义、分类及特点。其次,要掌握散文教学的恰当方法。第三,要充分认识到散文的重要性。
(3)社会风气的净化和读书风尚的形成。在此,强烈呼吁我们的出版商和经销商,提高文化品味和对中华民族的责任心使命感,抛弃利益至上的狭隘和短视,多为青少年提供可以开启智慧、触动心灵、培养品质的优秀散文著作。
参考文献
[1] 周伟珍.略谈语文课程改革需要再审视的几个问题[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2011,第3期.
[2] 王小英.孔子因材施教的社会背景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第30期,第62页.
[3] 李海林,王荣生.?散文教学要从“外”回到“里”[J].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2期.
[4] 王雪.论新世纪散文研究发展趋向[J].文艺评论,2009年,第5期.
[5] 王景科.谈散文理论研究之弱势现象[J].齐鲁学刊,2004年,第5期.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创新与改革,要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改进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以及拓展教学空间等方面入手,提升教学科学化与素质化程度,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成效;提升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创设语文学环境
教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显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基础,教师必须要注重这一方面的探究,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让学生感受到尊重。长期以来的应试理念,让教师以及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了“成绩论英雄”的单一评价标准,许多教师对待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是笑脸相迎,对待学困生则是不闻不问,甚至讽刺挖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倡导人人平等,消除人为设置的等级观念,对学困生产生的激励作用较为明显。二是让学生感受到关心。语文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生活两个方面对学生给予关心,在学习上与学生谈心交流,帮助学生寻找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在生活上尽其可能地帮助学生解决家庭与生活困难,让学生更加安心学习。三是对学生开展激励。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成功进步,笔者都进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一点对于学困生而言更加弥足珍贵,能够逐步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增强学习动力,有效融入到语文学习的整体环境之中。
二、运用现代信息设备,优化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设备的应用是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促进力和保障,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发挥好现代信息设备作用:一是在新课导入中有效运用。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将这一环节的作用体现出来,运用多媒体信息手段代替或者辅助传统的导入方式,特别是从网络中搜集与本课内容一致的视频资料,上课之初予以播放,将学生的兴趣汇集到新课学习中来。比如,笔者在开展《沁园春,长沙》这一课的教学中,没有进行直接的导入,而是以一段配乐朗诵作为导入,优美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产生了美的享受以及探究的欲望,为新课教学发挥了铺垫作用。二是利用信息手段扩充教材信息。在高中语文教材的讲授中,枯燥的口头讲解难以达到形象的效果,这时将信息手段的作用发挥出来,能够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将文字演绎为图像声音,有助于学生加深掌握的效果,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不仅进行师生互动讲解,还在电视剧《红楼梦》中专门针对这一部分内容剪辑了一段视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播放,效果非常明显,单调的课堂变得非常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解效果普遍提升了一个层次。三是运用信息手段辅助活动开展。主题活动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化教学成效常用的方式之一,在结合相关教材开展演讲、讨论、交流、征文等各种专题活动中,需要有大量的辅助信息作为基础,拓展学生的视听空间,扩充学生的知识与信息储备,为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此时,信息设备能够发挥补充与完善作用,并且借助于音乐渲染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创设良好氛围,提高教学成效。
三、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综合着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一是前置教学环节。笔者在每一课的新课教学前,都对学生提出针对性预习要求,要求学生在课前不仅要解决文学常识、字词等基础知识,还要全面了解文章的结构主题,并寻找出难以解决的问题,留待于课堂质疑探究。二是转变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和自主性,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并不一定理解得深刻。对此,笔者借鉴其他教师的校验成果,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开展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究,将学生按照6人一组的规模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组确定一名学生牵头,将教学目标设计浓缩成一组探究题,要求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研究,在小组形成一致答案之后,分小组进行交流,教师予以总结,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目标。三是进行随堂检测。学生学习成效的高低需要通过反馈信息来判断,笔者在每一课的教学之后,都安排重难点的简要检测,以3-5题、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要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获得第一手的反馈信息,作为调整教学设计的依据。
四、拓展语文教学空间,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不应当是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教学,更应当是充分拓展融合的立体教学。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多处入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空间。一是开展兴趣活动。学生的所有学习需求并不能全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满足,笔者在课后组织了多种兴趣活动,如文学兴趣活动、古诗文兴趣研究活动等,指导学生深入研究,总结推广学习经验,带动全体学生学习技巧提高。二是开展学习竞赛活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包括新授内容,还包括复习教学,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竞赛的方式,将各部分、各类型的内容组织竞赛,让学生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三是开展实践活动。对于高中生而言,校园生活的封闭与生活阅历的匮乏,是学生无法写出声情并茂和有深度文章的重要制约因素,教师可以借助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团组织开展的实践活动,像文明城市创建、五四纪念活动等,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取丰富的素材,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作者简介:许跃,徐州市睢宁县王集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导入;方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步,课堂导入在教学伊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够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整节课学生的专心与投入打下基础。因此,好的导入将是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关键一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几种比较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
一、悬念导入法
导入时设置悬念,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这样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可先讲述“三十六计”,然后通过提问“本文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来设置悬念。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课外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引入课文讲解。再如在教学《诗经?氓》《孔雀东南飞》等课文时,可提问:“女主人公聪明美丽,勤劳贤慧,那么她们究竟因何而被休弃的呢?”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并结合《礼记》中的古文化知识“女子七弃”及有关事例展开讨论,从而达到对本文积极而深入的学习。
二、音乐导入法
音乐导入法即以音乐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境界,加深对新课的认识和理解。如教《念奴娇?赤壁怀古》,可利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开篇曲导入教学。最好是师生同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雄浑、悲壮的歌声中,群情激昂,注意力相当集中,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了苏词境界,被三国英雄感染,这时再欣赏苏词,学生会自然地联想到周瑜、诸葛亮等三国英雄风流倜傥、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建功立业的形象,也会自然地体会到苏轼的失意之恨,进而了解豪放派词风。这种导入方式可以很好的导入新课,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影视导入法
学生对影视都比较喜爱,对于一些影视剧,多少也有接触。因此在高中语文导入教学中,可尽量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如在教《荆轲刺秦王》时,可先让学先去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学生一下子就能说出许多相关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悲怆感情。在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前,可先让学生去查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有关资料,或者简短播放一些片段,然后利用徐志摩一生与三个女子的爱情故事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很好的激发,自然会更好地理解诗歌中那种情感。用影视来导入,利用其中的片段、细节、画面,学生有感性认识,较直观,可以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四、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生活经验导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同时又自然地引入新课。比如,在教《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时,可设计如下导语“同学们,大家初中时曾学过《左传》中的文章《曹刿论战》,认识了曹刿这个人,知道了他是一个足智多谋、深知用兵打仗之道的谋士,他的话虽然不很多,但却句句在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了解了《左传》叙事生动,写人形象,详写战前谋划和准备,而略写战争经过的特点。《左传》中像曹刿这样的优秀谋士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谋士烛之武,看他如何在秦晋大军兵临城下,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高超的语言技巧说服秦穆公率先退兵而去,解除秦晋之围。”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学生既复习了旧知识,又领会了新知识。这种方法,不仅能“温故知新”,而且还能使学生明确新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教材的重点、难点上来,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诗词导入法
诗词名句是浓缩的精华,它们的内在美是余味无穷的。设计导语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一定的审美情境,将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情景之中,使其受到艺术美的熏陶,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讲郁达夫《故都的秋》时,就可利用学生熟悉的有关秋天的诗句设计导语: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如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色胜春朝”;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等。然后提问学生,那么在著名现代作家郁达夫的笔下,“秋”又会是怎样一种景象呢?这样的导入既回顾以前所积累的知识体会秋天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又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学习本课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六、故事导入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9―0068―01
长久以来,农村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一直处于被动接受、备受冷落的境地,让教师和学生苦不堪言。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本文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被动现状及其成因作了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农村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脱离实际,尤其脱离农村实际,脱离学生生活,一切为着应付升学考试,重背诵记忆、轻思维训练的现象比较普遍,比较严重。
2.语文课堂上合作时间不够充分,讨论不够深入
在农村高中语文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中,由于合作时间不够充分,受每堂课45分钟及教学进度的限制,许多小组合作活动还是局限于分角色朗诵、情境表演、小组讨论等形式,合作学习活动注重形式的居多,关注内容的偏少,注重结果的居多,关注过程的偏少。
3.教学条件落后,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
当多媒体、网络走进越来越多的学校时,农村学校采取的依然是黑板加粉笔的最原始的教学方式,课件、投影仪对教师来说只能是奢侈品。教学条件极为简陋,上课只凭借教师的一张嘴。教学条件的落后、教学手段的单一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的对策
1.制订农村高中学生学习语文规范
①预习常规――上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时要细看注释,参考“思考和练习”,勤查字典;预习课文要做到读懂词句,初步理解课文,并提出疑难问题;预习要养成边读边记的习惯,把生字新词、疑难问题等记在笔记本里,为上课作好准备。②上课常规一一上课要准备好课本、笔记本和工具书等;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积极思考,不懂要问;养成独立阅读以及默读、快读的习惯,要仔细听同学的朗读,并能提出意见;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都要踊跃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上课要记笔记,记要点,记得准确。③作业常规――作业必须在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做作业要明确要求,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本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书写,字要写得规规矩矩,题目和引文必须认真核对;做完作业以后,要认真检查、修改;作业本发还后,要仔细看看,认真领会老师的批改意见,并及时订正错误。
2.完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是“积极互赖、直面互动、责任到人、人际技能和小组建设”。每个学习共同体有4~6人,每学期调整一次,重新划分学习共同体,形成一种互动和交流,以便让成员有更广泛的交流空间。同时为了体现竞争的公平性,各个学习共同体总体实力应基本保持一致,而不是根据学生在教室的座位前后4人简单地组合。在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责任”先于“权利”,“共存”先于“竞争”,“享受”先于“所有”,“团结”先于“自由”,“异质”先于“划一”,“尊严”先于“救赎”。
选用的设组办法照顾到以下几方面:(1)协调设组。教师应综合多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应与其他学科老师进行沟通,让形成的合作小组具有一定的协调性,每门学科基本可以通用,每个学生能与自己的小组同伴很容易地在一起活动。这样不会出现每节课都有变化的现象。(2)交友设组。分组时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此前提下适当照顾自愿并兼顾互补,使进入同一个组的学生都成为朋友,和睦共处,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互帮互学,共同进步,能够把小组的成绩和进步看做自己的成长与光荣。
3.结合实际,就地取材
农村学生生活区域很广。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议论。针对这一情况,如果创设条件,让他们反映情况,发表看法,就能逐渐消除畏惧心理,畅所欲言。有的教师为此安排“农村情况反映课”,分四步:①只要求如实叙述――把所见所闻的人与事在头脑里或书面上整理好,然后在课堂上举手依次发言;②先叙后议一一叙述一件事后,如有所感,可尽情表达;③议后加评――某一学生对所叙之事加以议论之后,其他学生可据此加以评论;④评后成文――把反映的事情记录下来,或就某一事例写议论札记,或把本节课的实况写成报道,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反映问题要相对集中,发言学生要面广,教师要疏解、引导。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24
文言文同现代汉语相比,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知识时往往缺乏一定的兴趣和动力,不过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言文,往往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韵味,可以增强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更加完整的学习汉语知识体系,对于提升高中语文整体教学质量来说十分重要。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首先,教师教学理念存在偏差,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文言文虽然占据较大的比重,在考试中也有所涉及,但是部分教师教授学生文言文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应对考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重点考试内容为主,而忽视其他文言文的教学,导致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并且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体系不完整,无法充分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知识的价值与魅力体验。
其次,教学模式存在问题,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落后,为强化学生的记忆,让他们死记硬背,逐字、逐词、逐句、逐段的翻译和记忆,模式比较僵硬,以至于大部分学生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只能运用到具体的课文中,而无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到其他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中,缺乏实效性。
再次,课外实践活动缺乏,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一般以教材中的课文为主,其实文言文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如果教师仅仅传授教材中的文言文,那么学生的知识视野将会受到限制,对其他文言文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较少。所以,教师应让学生阅读和学习一些课外文言文,辅助语文课程的学习和掌握。
二、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1. 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言文课文,具有较高的鉴赏性与思想性,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想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文言文知识产生探索的内在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采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开展文言文教学活动,比如,使用精彩的新课导入,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原课文情境,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自主意识,带领他们进入特殊的课堂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对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认识与了解,让他们掌握具体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背诵文言文时,应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具体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出发,不能让他们死记硬背,而且促使学生发现文言文知识的魅力,主动学习和背诵;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言文自学习惯,树立学习自信。
2. 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氛围
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可以从课堂教学着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与作用,所以,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转变文言文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具体的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树立学生为主体地位,当学生遇到学习困惑和难题时,应鼓励他们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分析,寻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他们引入到具体的文言文意境中,让学生充分感悟和想象文言文中的情感表达、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等。同时,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相关的文言文知识时,应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与生活体验,让他们感悟明理、亲近文本,而且还应注重课堂互动环节,以及学生在课下对文言文知识的复习与运用。
3. 认识到阅读文言文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知识过程中,距文言文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和语言环境年代较远,这对于文言文知识的学习语文理解带来一定影响与阻碍,所以,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文言文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较强的语感能力,可以运用熟读的方式,即为:高中语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或引入特殊生动形象、情绪色样浓厚的具体情境,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文言文。同时,文言文阅读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着较为关键的地位,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学生的诵读,也不能忽视他们的自主思考和学习,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言文,能够促使他们更好的感悟和理解课文内容。另外,教师需帮助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整体概括、分析和研讨,使阅读时产生一气呵成、朗朗上口的感觉。
4. 着重讲解文言文的语法知识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知识过程中,其实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特别是在语法方面,与现代汉语有着一定的练习,不过部分语文教师认为,文言文的语法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在讲解的时候难以吸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着重讲解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帮助学生确立部分语法概念,以便能够更好的理解文言文难点,学习语法知识是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有效途径。在具体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文言文的语法知识整理归纳好,传授给学生,或者是挑选一些课时,专门讲解文言文语法,包括常用的句法、表达方式、通假字和对话习惯等,并要求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在课下尝试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或讨论问题,通过实践运用,帮助学生系统化地掌握文言文语法概念与知识,便于总结、记忆和运用。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