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时间:2023-08-21 17:23: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第1篇

思维导图的提出者是被称为“大脑先生”的东尼?博赞,思维导图自被提出以来便受到广泛的关注。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导图,能够将人的发散性思维合理地、科学地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一种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看似简单易懂,但思维导图在形成的过程中是经过严密的思维筛选的。思维导图运用图文相连的方式,将与主要事物相关的各级主题关系以一种层级的关系图表现出来,再把与之相关的关键词着以不同的颜色以表示不同的重点。确切来说,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思维导图将头脑中的思维以可见的方式梳理出来并呈现出一种思维图像。发散性思维与放射性思考在实质上是同一种意思,都代表着人类大脑最原始和本能的思考方式。人类大脑的储存量至今无法以一个准确的数据来衡量,人类大脑中的任何一个事物或是思想都可以成为思维导图的最初中心点。例如,人在脑海中搜索出一种颜色,那么颜色就是思维导图的最初中心点,围绕着颜色便可以发散形成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新生的关节点又可以生出其他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思维导图。

二、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

1.学校要积极推动思维导图试验点的建立

学校充分发挥在领导方面的作用,积极号召全校师生注重对思维导图的学习。同时,学校可以根据初中各个年段历史的学习情况,在调查并汇总学生历史学习的真实情况后,选取适合开展思维导图教学的班级,建立思维导图教学的试验点,观察思维导图教学的利与弊,总结适合本校学生的思维导图教学方法。随着思维导图试验点教学方式的进行,学校要根据初中历史教学的自身规律把握初中历史教学的重难点,并结合学年段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到适合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教学的方法。

2.教师应主动学习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并运用到历史课堂中

初中历史教师是初中历史课堂开展的主要人物,担负着传授学生历史知识的重任。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想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爱上历史,就不能采取老旧的灌输式教学,而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c采取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思维导图教学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也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勤动脑的好习惯。但教师必须要掌握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如何运用,需要了解思维导图教学的利与弊,这样才能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

3.学生要转变自身的学习观念养成勤动脑筋的好习惯

自素质教育开展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明显。学生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人物,在课堂中具有主体性地位。初中历史教学相比较于其他科目,需要识记的东西是比较多的,时间一长,学生就容易产生疲惫厌学的心理。此时,历史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带进课堂,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但思维导图教学开展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要积极主动思考,养成勤动脑筋的好习惯。发散性思维是学生自身的思维,即使教师能力再强也无法替代学生思考,归根结底,还须学生自身养成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

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历史教师,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之外,还需要掌握一种教学技巧将自身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技巧是一个教师形成自身教学的关键,也是吸引学生听课的重要手段。思维导图教学就是一种教学技巧,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教师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思维导图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风格,而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之上,并且随着思维导图教学的深入,教师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梳理成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图形,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能够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

2.有助于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知识繁杂,需要记忆的东西数不胜数,学生在长时间的知识大海中很容易迷失自己。思维导图教学将繁杂的历史知识点以一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根据自身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并联系思维导图的记忆方法,很容易便能够在历史知识的海洋中找到一个记忆的中心点,循着记忆的中心点发散思维,将自己所能想到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便能够顺利记住这些知识。学生掌握了一种记忆方法,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能够信手拈来,这也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表现,进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第2篇

【摘要】新时期,在新课改的进行发展下,教育界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实现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另外,初中历史阶段的学生历史观和知识体系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和具有固定思维的成人来讲,初中生的思维空间较为活跃,具有很好的想象力。基于此,加大投入,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育教学;高效课堂;问题;方法

众所周知,目前,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中学历史老师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本研究通过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概念、特征和重要性的详细阐述,同时根据教学实践分析了现阶段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对策,希望通过全新的历史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提供借鉴。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提高认识,发挥优势,积极构建高效历史教学课堂。

一、正确认识当前优质课堂所存在的问题

不容否认,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教育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基于此,作为当下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正确认识当前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比如:初中历史教学目标不清晰。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教学目标的深入落实,绝大多数历史教师在备课中通常设立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使得其在历史课堂上的教学行为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标准,且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不清晰使得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缺乏对学生进行史学方法运用方面的引导,忽视了历史思考、反省能力的训练,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仅局限于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识记,忽略了对学生自身价值观、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与体验。因此,历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和课程标准等因素,再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初中历史教材编制不合理。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材多为集中统一印制,使得教材作者在编制教材的过程中往往带有一些个人的主观色彩,加上每位教材作者的历史体系各有不同,使得教材编制的思路混乱,学生接触到的历史知识较为局限,接受的历史观点较片面,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对历史知识的接受能力。在编制过程中,历史教材的时效性和客观性很难达到统一,学生不能很好地抓住教材的难点和要点,使得学生学习到的历史知识缺乏体系感,多为零散状态,这不利于学生历史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提升。缺乏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单一、贫乏的说教模式进行历史课程的讲授,这种传统、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历史的听讲过程中往往容易犯困,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很难得到提高。这与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目标相悖。这种以听教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很少有机会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尤其缺少与老师的课堂沟通交流,使得历史课堂的学习氛围死气沉沉,极易使学生产生听课的疲惫感等。此外,学生在历史考试的复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死记硬背,缺乏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能力,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

二、合理引入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就我国现阶段的学校历史课程设置而言,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均开设有历史课程,初中阶段历史课程的学习,并没有很高的要求。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历史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由此,也就决定了初中历史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应突出其故事性与趣味性原则。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具体的历史情境,增加历史学习的故事性与趣味性,有效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伴随现代教学设备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初中历史老师实现课堂教学的故事性与趣味性提供了可能。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搜集并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抓住学生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图片、音乐、视频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开展教学。比如,在导入新课可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在学习关于现代史部分中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课程时,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可以在课前让大家搜集一些家里保留的各个不同时段的材料在课堂之上展示,让学生参与其中,身临其境,寓教于乐,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把握课堂

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应该从多个环节着手,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能否做好课堂笔记,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历史学习。虽然初中阶段历史教材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从事件的重要程度、考试的要求及学生掌握事件的难度等多个方面来考虑,依然需要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记忆,其中做好课堂笔记就为学生区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重要程度等做好了准备。同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好笔记,也为学生课后有效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奠定了基础。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对做笔记引起重视,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学生机械的听教师讲解知识点,并没有及时有效的做笔记,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历史教材没有任何标注,结果学生在课余时间复习知识点的过程中就变得毫无方向,自然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鉴于做好历史课堂笔记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做笔记,必要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醒学生做笔记。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当前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提高自身能力;通过合理引入;把握课堂,从而真正的提高初中阶段历史教学效果。

作者:李士利 单位:江苏省泗洪第一实验学校

第3篇

【关键词】历史故事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97-02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重要作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历史故事能强化历史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历史故事教学是符合中学生生理特点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很多历史故事通过口口相传保留下来,虽然缺乏一定的文字记载,但有据可查,能够确定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初中生对于历史故事饱有浓厚的兴趣,能集中精力听讲,使历史知识能够真正的融入到学生的理解中去,使学生能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故事教学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让学生记住故事内容,从而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保证较好的教学质量 [1]。

第二,历史故事教学方法,能够使教材中表述抽象的历史内容和历史事件具体化。历史故事教学方法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述把教材中表述复杂的文字简单具体化,使学生能够非常清楚地了解到历史时间的发生原因、背景、结果等内容。

二、历史故事的选择要求

不是所有的历史都适合这样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运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对历史故事的选择。

首先,要选择真实的历史故事[2]。如果教师讲述的历史故事是虚假的,可能会对学生造成误导,使学生曲解历史人物,产生恶劣的影响。

其次,要选择对学生有吸引力的历史故事。如果历史故事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小,那么就会导致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因此,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解,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还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最后,教师在对历史故事选择时,要有针对性。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时,一定要与教材所讲内容相联系,重视教材内容的梳理,将教材内容融入到历史故事中,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历史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设置历史故事悬念,在教材中找答案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历史故事讲解时,千万不能独立于教材内容之外,这样就使得教材内容显得空洞。教师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引入历史故事[3]。让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这样就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积极性,比如,在《》一节中,教师可以先对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解,使学生对该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在故事最后,可以留下悬念,让学生在教材中找的结果是什么,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对教材进行认真研读,在学生对问题进行解答后,教师在对该节内容进行总结,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也能够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在进行历史故事讲解时,教师要注重语言表达方式

在进行历史故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历史故事讲解时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讲解过程中,要运用情感表达进行渲染,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进入到历史故事的情境想象中来,这样不但能够表现出教师丰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基础,也能够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教材中对知识的遗漏,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塑造坚毅的人格。比如,在《》一节中,教师要通过充分的情感表达,使学生学习抗日民众的伟大情怀和坚强不屈的高尚情操。通过历史故事教学,能够对历史事件做出评价,教师也要把著名人士对此历史事件的评价和谈论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解,对历史进行深入解读。采用历史故事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串联,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能够促进学生的历史知识的接触面不断扩大,丰富历史知识,对学生学习历史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也能够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历史内容和历史事件等,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增加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习惯,教师要通过对历史故事有技巧的描述,促进学生对历史课程的深入学习。

参考文献:

[1]文素芳.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220.

第4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待进生转化 策略研究

初中历史待进生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其有效转化成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必须着重解决的重要问题,随之有关转化策略的研究也就成为教研重点。下面我从初中历史待进生的有效转化入手,谈一谈初中历史待进生的转化策略和方法,以供广大同仁参考与指正。

一、尊重待进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待进生的历史成绩一般不理想,处于班级倒数,而待进生的自尊心又非常脆弱,怕看到其他同学歧视的眼光,期待我们真诚关爱。一般来说,待进生都怕被歧视和遗忘,常常由于与老师关系不融洽就放弃历史学习。因此,我们对待进生要更关心和爱护,多鼓励和表扬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待进生转化的重要前提。例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后,就对待进生投以亲切和信任的目光,给他们极大的鼓舞,我们心里要时刻想着待进生,则他们会对我们产生好感,师生关系的融洽必然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积极合作,有效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师生互动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构建“一帮一”互助活动,积极鼓励待进生主动参与小组互助活动,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发散他们的历史学习思维。

三、运用高效教法,提高待进生的学习兴趣

待进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比较差,在课堂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引待进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采用的语言要通俗易懂,同时还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另外,我们还要善用采用待进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讲解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指导待进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并不是所有待进生都不想学,有很多待进生对历史还是感兴趣的,想努力学,同时在学习上很认真,但是成绩总是没有长进,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孩子们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历史学习不入门,不知道如何学。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待进生的方法指导,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正确方法和技巧,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用历史知识的实践能力,调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五、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小组

活动小组成员组成的科学性是小组合作取得成效和促进待进生提高的重要保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就近结合或自愿结合的形式,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活动小组,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合作互补和共同提高。课后查漏补缺中则侧重于安排同一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小组,从情感上照顾待进生的自尊心,也便于安排小组活动内容,激发历史待进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实践证明,这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能够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尤其是待进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六、帮助待进生认识自我

强化自我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更是加强非智力因素对孩子们影响的重要条件。通过明确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孩子们科学地选择合作伙伴,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孩子们根据自身特点高效地合作学习、相互协作和补充,促进小组活动任务高效率地完成。

七、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让待进生体验和领悟合作技能

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待进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前预习、课堂设计和课后学习反馈等方面都要科学有效地进行选择,有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待进生的合作能力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并不断领悟才能提高。因此,我们要协助各小组进行任务分配,让待进生学习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如何进行倾听。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掌握合作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习到如何吸取他人长处和优点,有利于待进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整个过程中,待进生获得丰富的认知体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进而促进待进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

八、积极发现待进生的“闪光点”,积极评价待进生

由于待进生历史基础相对来说差一些,而且他们常常有强烈的自卑感。因此,让待进生回答问题时要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重拾自信心,把成功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待进生并及时表扬,让他们更多地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并使之长久。总之,我们积极发现待进生的“闪光点”,积极评价待进生,努力使那些沉默寡言的待进生们变得活跃积极,主动参加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真正实现待进生的有效转化。

九、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待进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5篇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提升学生历史成绩,丰富历史知识,有必要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历史教师需要高效地运用课堂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

历史可以说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如果教师不能采取丰富有效的教学方式,将会影响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拓展教学思路、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将学生带入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

一、营造互动交流的有效课堂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能力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也是开展课堂教学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所以,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完善和发展创造性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提出质疑,用于探索,从而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历史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特点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踊跃地发言和讨论,从而加深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体验和理解。历史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丰富的历史相关资料和信息,比如说以纪录片、图片、故事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从而将历史教学转变为艺术教学,更加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实现教师和学生情感上的共通,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新历史教学方法

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师有必要创新教学手段。第一,问题启发式教学。这是一种与以往传统的单一的传授教学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将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主动讨论,然后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发言,通过教师的帮助加以辅助讲解,共同提出处理该问题的结论。在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之前,要将课堂气氛放松下来,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提出问题或者阐述自己的想法,另外,不同难度的问题教师要采用不用的教学方式加以鼓励,并给出不同程度的引导。第二,情景融合式教学。这是一种将现实情节贯穿于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构建一个生动丰富而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置身其中,使

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刻,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

趣。这种教学模式一般通过采用一个历史故事、一幅图片或者生活中常见的小事来导入主题,加以教师生动的讲解,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最后,通过这种情景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共鸣,积极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以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

三、注重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属于一门艺术,教师能否具有高超的提问技巧,决定了其能否构建高效的课堂。课堂提问,一方面是知识的交流,另一方面也是师生情感的共鸣。通过课堂提问,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首先,注重问题类型,保证问题质量。初中历史教师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内容,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此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其次,全面撒网,重点捕鱼。历史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平等性,能够针对班级中所有学生,保证所有学生均能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教师需要转变以往不公平的观念,对学困生给予足够的关怀。最后,给予学生鼓励,促进学生进步。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历史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见解和评价。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当发现其闪光点,给予足够的表扬和肯定,以提升其历史学习信心,培养学习

兴趣。

四、巧用多媒体技术

合理地将现代的科学技术补充到教学手段中来,可以实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以往的传统“黑板式”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将知识展示得更清晰和仔细,但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率,使历史n堂成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通过多媒体设备可以将历史教学内容中的图片加以展示和解释,并且可以通过视频的播放来帮助学生更直观有效地了解某一时期的历史情况,以往的教师讲解的方法对这些视频和图片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这只能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展示。通过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屏幕上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效率能够显著提高。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营造出宽松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同时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以此充分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只要历史教师能够在长期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反思,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必将会构建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历史教育;初中生;创新思维

我们目前所处的21世纪具有着激烈的竞争,其中最激烈的要数关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就是创造能力的竞争。所以在初中的教育中,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性思维模式,而历史学科也不能例外,也需要培养学生开拓性的思维模式,并且把这作为一种必须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历史观,学生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树立起爱国主义精神,这不仅会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我国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历史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为了让学生熟悉所学的知识就要求学生背下所有的知识点,虽然这样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有一个了解,但是他们并不清楚这些历史事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失败的,不仅不会完成历史教育的真正目标,也会阻碍初中生个性的发展。目前在历史教育上强调这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也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中学历史教学不再只权限在历史专业教育这一相对狭隘的范围,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时刻关注不断发展着的历史专业内容,熟练驾驭教科书,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的传授方式进行更新和改善,多多采用创设思维情景模式和对知识点进行比较和迁移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历史课堂效率的提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初中历史教育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教师不仅要在知识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也要在教学理论和教学角度上多费功夫,初中历史教师只有自身的综合素食有了一定的提升,才会具有历史学术研究的能力,才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中学生。

一、在历史教学中树立创新意识

1.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初中历史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时,不仅要把历史事件的过程告诉学生们,还要一并把其发生的背景、起因和影响都传授给学生们,这样学生就会更深刻的理解历史知识点,还可以让他们理解到不同角度的历史事件,全面的掌握并且牢牢记住。还会让学生们知道如何更好地进行学习,知道怎样去学习历史,为未来的学习提供一个可靠地参考。教师应该利用一些有趣的技巧来吸引学生,让他们对历史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主动的去探索学习历史学科的方法,把这些学习方法运用到学习当中,学会把过去发生的历史和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可以在其中体会出历史独特的道理,久而久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了较为独立的思考模式和创新性思维模式。

2.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师应该多举行类似于区委竞答和辩论赛等活动,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不仅可以使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还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对学习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历史知识。教师应该对有限的历史课本进行拓展和延伸,可以使学生们的眼界变宽,接触到除了书本之外的知识,还会引发学生们进行独立思考,这样就会达到了要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目的。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带动下要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创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从而在整个校园中打造和谐健康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对书本上的知识产生怀疑的态度,并且可以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引发出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在教师的带领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可以灵活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在日常的历史的学习当中做到自主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每个学生争取都可以培养出创新的思维。

3.将实践和学习联系起来。学生能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更多的搜集到对学生们有帮助的资料,用来丰富学生们的知识量,不应该把书本上的知识看作是一成不变的,应该培养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质疑精神,不被已有的知识定论所束缚。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们多参观历史博物馆和历史人文纪念馆,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感受到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让他们知道学习历史课程其实是对我国华夏文明的继承和发扬,从而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产生责任感,而充满热情。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要与他人进行交流,自身的交际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也得到了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学生得以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重视对学生历史基本知识的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把历史课本上的知识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强行的灌输给学生们,学生们只是承载历史知识的一个容器,学生们只是吸收了知识,而忽视了对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们丧失学习的自觉主动性,缺乏基本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们的个性品质和性格得不到发展。所以在初中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历史知识都是属于已经过去的知识,学生们对历史知识普遍比较乏味,我们过去总是想历史学科只要背一背就可以了,这样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不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历史教学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而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们掌握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独立探求和主动索取,只有具备这种能力,学生才可以真正成为初中历史课堂的主体。老师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学习历史的方法。每个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都各有不同,学习方法又是各种各样的,没有一个具体固定的形式,这就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等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能够帮助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刻监督自己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一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们的创新性思维就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三、对我国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初中历史课程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也带动了除了历史学科以外的学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视,从而对我国的中学教育体制的推进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初中历史学科中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它成功完成了我国历史教学的素质教学从单纯利用科学知识成功转移到对学生的智能的开发,这也完全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以及人才强国等战略思想,使这些优秀的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活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符合我国社会的需求,使初中历史教学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发展,为我国的发展培育更多全能型人才。更进一步的帮助我们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能够有一席之地。总之,一个民族得以健康发展的灵魂力量和动力就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在初中的历史教育中也要提高对自足创新的重视。初中的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把转变我国陈旧刻板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可以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也可以更好的学以致用,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提高。通过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从而当学生在未来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可以更为理性的分析问题解决困难,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通过不断的探索找到一条适合每一个学生学习历史的道路,不断提高我国初中历史教学水平,使我国现代初中教育充满活力,迸发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刘赫.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23.

第7篇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广,初中历史老师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老师不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而是以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兴趣为主,这样便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才可以逐渐的达到有效的历史教学。本文便是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能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的历史教育也进入了崭新的一页,且做到了三个改变:从重视体制改革过渡到重视人才培养;从重视教学速度过渡到教学效率和质量;从重视知识教育过渡到授之以渔,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养。而历史老师们要怎样去适应这样的改革状态,科学的运用好每节课的时间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呢?针对新课改的要求,笔者对于怎样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老师自身的教学观念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致,决定着教学结构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之前的教学之中,老师将课堂作为个人的舞台,学生是观众,只能默默的记录。这样的教学观念是非常不科学的,高效的课堂不是要求老师讲的多,而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的知识多,还要看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学生又是否在此过程中做到了独立思考,是否真正的参与到了历史教学中。因此,历史老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进而才可以建立互相尊重、互相友爱、互相平等、互相和谐和互相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老师还要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起真挚的师生情,使师生之间可以有效互动,在课堂之中要留给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与思考的空间,保持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这样才可以使历史课程呈现出真正的活跃与生动,使课堂富有感染力,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便为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历史课呈现趣味性,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科目的兴趣点

布鲁姆曾经说过:“学习最大的动力,是要对所学的材料感兴趣。”历史科目中有许多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的地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之中,许多学生只是单纯的喜欢历史,而对于历史课目却没有太大兴趣。寻其原因便是由于历史老师没有意识到去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点,才导致学生的喜欢没有转化为学习的兴趣、动力与情感。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材料,激发学生历史兴趣点新课改之后,历史教材的编排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化、趣味化和直观化,不仅有文字叙述,还有补充材料的模块,有直观的人物图像、器物、场景和形势等图片,也有学生自主阅读的材料与开放化的练习题等。这么多有趣的材料,只要老师善于利用和发掘,便会使一段材料、一幅图画、一句疑问等,都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起点,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享受历史长河带来的喜怒安乐。

2、将历史教学与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思中寻趣历史是描述过去发生过的事件,而现实又是历史的延伸,学生们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和历史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因此,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方式,还要引导学生爱思考,爱利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之中得到快乐,逐渐养成思中寻乐的习惯,不断增加学习的乐趣。

三、善于挑选教学方式,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应该注意的是必须根据当节课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这是实现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每种教学方式都存在其优势与不足,所以,老师在选用教学方式之时,必须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目标。比如:选择讲述法必须要探索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式教学法必须要考虑到费时与费力的不足之处,不然都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同时,还要重视因材施教方法的实施,要依据学生的实情来挑选教学方式。一些老师在历史教学之中喜欢追新求异,但是他们追求的不过是过程和方式的形式,没有学到本质的教学过程和方式。因此,只有老师善于根据学生的学情挑选出适当的教学方式,才可以使课堂教学在实施、创设情境、知识迁移、问题拓展、组织活动、教学设计等多个教学环节之中,才可以处于内容新奇化、过程活跃化、问题探索化、沟通有效化、思维广度化、体验有效化等的最佳状态,才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参与到学习之中,实现真正的课堂教学有效化。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众所周知,作为一个优秀的历史老师,不是要使学生学习到历史知识,关键的点在于让学生会学历史知识。因此,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之时,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既科学有效,又是适合学生自己的方式。同时,老师既然是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便要在教学之中主动与学生沟通、互动,以达到共同发展为目标,这样才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性和个性化的进行学习,要善于运用鼓励策略,引导学生善于提出疑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要主动的将主教变为主导,将灌输变为启发,在教学之中发挥好自身的引导、启发和服务的作用。还要给学生留足自我质疑、思考和解疑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质疑、思考和解疑之中,思维得到有效的发散,真正的将学会发展成会学,养成善于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这样便实现了老师教与学生主动学的有机融合。此外,作为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必须要将一些学习技巧和规律传与学生,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之中掌握知识点,当节课的知识点必须当节课掌握。比如在学习“战国七雄各国的记忆”时,可以采取歌诀记忆法,即东南西北到中间的;在记忆“十国”时,即南唐南平前后蜀,还有吴越毋疏忽。还可以采用趣味记忆法,例如讲“巨鹿之战”时,简略补充“破釜沉舟”成语典故;讲楚汉战争时补充“背水一战”、“四面楚歌”等典故。在讲赤壁之战时朗诵苏轼的《赤壁怀古》等诗篇。讲商鞅变法告诉学生用“欠三壶酒”的谐音来记前359年这一时间,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由此得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四、结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历史老师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呈现高效性,才可以逐渐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春香.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新课程(中)2015年09期

第8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教学质量;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针对于初中学生这一生源群体而言,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在教学环节中需要老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良性的灌输。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内容的连贯性较大,历史人物、事件以及时间上的知识结构跨度较大。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而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进行相对来说就更具一层的难度性,教学质量上不去直接影响农村学生平等学习的机会。农村初中学校在地方教育部门得不到一定的重视,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相对薄弱等问题一直存在,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研究对象。初中历史课程在客观上理解,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固定的史实灌输,注重历史发展观的因果教育。拥有一套完备的教学方案,在根源上对农村初中生的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研究。

一、初中农村历史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校方对历史教学课程不够重视,教育意义认知不高

由于农村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化,在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上与城镇相比较为薄弱。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对数学、英语等主干科目投入的关注较高,从何忽视了历史副科课程的学习。对历史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认知度不高,历史学科过去不参与高中升学考试范围,现在在高考中占据的学分比例也相对较少。学校对主干课程的重视关注,导致老师在教学学科上产生教学倾向。校方在没有全面认知的前提下,对历史课程的教学条件,任课教师安排,教学器具配备等问题上的制定都缺乏正视性。农村历史教学过程中,学校一再缩减教学课节数量,导致老师在既定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无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讲解。进而导致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效率的下降,制约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办学条件制约教学效率

目前我国乡村与城镇的贫富差距两级分化严重,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很多,在办学条件上跟不上新教学形式的发展需求。农村课程教学过程中,辅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的配备设施不齐全。由于历史课程教授的史实内容本身的久远性,导致学生无法对时代背景构成情结认知。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对史实资料、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在农村对辅助教具的缺乏现象,极大的影响了教学速度的进展。办学条件的滞后,导致学生无法对历史课程进行深度的理解和研究,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地方政府对于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在缺乏教育资金的前提下,学校无法对副科课程展开积极的教学投入。

(三)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内部队伍建设相对薄弱

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办学条件的影响,学校无法对历史课程进行大规模的教学投入。校方的不重视直接影响老师的教学态度,进而导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挑战。很多历史课程的教学老师都不是历史专业毕业的师范老师,在对任课教师的安排上不够严谨。教学水平相对较高的老师不愿意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导致农村的师资力量极度薄弱。很多历史任课教师在教学课节上相对很少,教学薪水挣得不多。一些老师选择兼职第二学科教师的职务,以此来谋求更多的教学酬劳。这样一来,教师就会减少对历史课程的精力投入,从耽误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的业务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相对城镇教师比较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薄弱很多。

(四)在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设计上过于单一化

由于本文对前三点提及的农村初中发展现状因素的制约,导致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重点内容出现差错。教学方式和方法能否在历史课上正确的运用,对提高农村历史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由于农村初中师资队伍建设的滞后,导师老师的教学理念无法迎合新教改内容进行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过于传统化引导。学生仍旧停留在背东西收知识的学习状态,老师进行硬性的理论灌输。文科学习的死记硬背理论内容的现象仍旧存在,导致教学形式无法迎合现代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历史教学开展的方法过于单一化,直接导致学生在历史课的学习上无法施展思维探索能力的培养。农村初中的传统历史教学方法中,过多注重老师主动灌输式知识渗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充足的空间对历史内容展开自我探索。

二、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方法策略研究

(一)地方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政策扶持

想要真正意义上促进农村教学水平的提高,必须首先从根源解决辅助教学内容的重要影响元素。加大地方政府对农村教育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对教学资金和教具设施问题良性处理。提高农村的办学条件,对农村历史任课教师进行定期的教学经验交流培训工作。地方政府的相对重视必然会提起农村学校对历史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对于任课教师的安排和要求上认真对待。严格要求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注重现代教育模式的观念渗透工作。对农村初中学校给予充足的教育经费拨款,让学生在历史课程内容的学习上更好的理解。地方政府要加强历史课程学习作用的意识认知,针对新教改的培养目标对初中学校进行严格要求。积极支持历史课程在初中教学中的教育地位,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注重对学生历史课程学习兴趣的引导

兴趣是教学过程中最好的引导老师,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历史课程的故事性质较强,对人物生动形象的塑造空间范围宽泛。注重对历史事件学习之前的课堂导入环节,结合历史事件与现代生活方面的联系进行课前引导。与现代实际生活实践相联系可以充分调动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历史实践的整个发展过程有兴趣的去研究了解。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教具丰富课堂知识涉及内容,通过对相关史实资料的展示促使历史事件的情景再现,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产生极强的画面感。有助于农村学生在较窄的视野面内,了解更多的历史课程教学涉及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才能让学生自愿的参与到历史教学环境中来,从而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进一步引导工作。

(三)丰富历史课堂教学的引导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农村学生的视野范围相对较小,无法对现代生活中很多社会环境有全面的认知机会。对于书本的学习过于理论化,实践能力得不到良性的施展空间。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地探索历史课程内容的引导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授《》这一历史内容时,多对学生进行史实提问。的真正导火线是什么?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带来了怎样的发展变化?除了书本上介绍的内容,你还知道哪些与有联系的事件或是人物?通过创新性问题的提问,让学生们自行搜索资料,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更好的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让学生在农村相对传统的学习模式下,创新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注重丰富农村初中历史的教学形式

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老师的教学技巧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教学形式的丰富化、多元化越加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宗旨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充分的运用到农村历史课程中去。在可能的条件下,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历史博物馆进行历史文物参观,把课堂搬到博物馆中进行真实感极强的教学形式渗透。学校积极举办“了解历史,振我中华”的演讲比赛,在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了解历史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在价值观赏做出积极地认知引导。老师可以布置给同学们课后作业,自行历史所学内容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话剧的编排。让学生通过角色表演深入到历史人物和事件当中去,更加深刻的掌握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总结: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各个教育机制的协调配合。在根源上找到致使农村教学水平滞后的因素所在,及时制定相关应对措施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老师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断地丰富和创新,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教育引导农村初中的学生,对农村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最大化。根据农村初中的实际教学水平和办学条件,对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做出科学性的方法调整,以此来促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2012.

第9篇

新课程 高中历史 教学方法

一、注意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的衔接

初高中衔接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和呈现方式两大方面上。在课程内容上,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着眼破除旧课程繁、难、深、重的知识体系,大量删减知识点,展现出简单浅显的特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着眼点放在拓宽知识面、深化知识点上,展现出的特点是分量重、内容深。因此从课程内容上看,这轮历史课程改革使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距离拉大,有所脱节。在呈现方式上,旧课程初、高中都是严格地依照时间顺序从古到今讲述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它的弊病在于教学内容重复率高。新课程改革克服旧课程的弊病,高中历史课程采用模块与专题的方式呈现。但受所规定模块与专题的制约,存在难以反映历史全貌的缺憾。历史是严格地按照时间顺序发展的,时间是串联历史的线索。时间的顺序性反映着历史事物的纵向次序或因果关系,注重时间概念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忽视了这一特点,历史就会变成一团难理的乱麻,“新课标”规定的“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课程目标就会落空。因此初中历史的学习基础关系着高中历史教学的成功与否,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初中历史的知识体系与高中历史的链接,防止学生感觉到高中历史知识混乱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要注意改革教学方法

1.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有意义的探究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

2.要引导学生合作解疑。开展多彩的讨论是其重要手段,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思考。在开展讨论之前,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主要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拟定讨论方案和发言提纲,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讨论之后,要指导学生学会反思,总结得失,提出新的问题,开展新的探究。

3.要引导学生学会人际交往。积极鼓励学生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使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历史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学会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三、以新的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1.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教学应以课程资源为教学对象,面向生活,历史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会焕发它的生命力。实际上,无论是关注“质”还是“量”,教与学就是围绕课改精神进行富有个性和创意的实践与探索,就是通过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健全的思维方式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方法内化为学生一生成长的动力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纳入课程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教学过程中师生要有平等和谐、互动开放、体验感悟的基本理念。教师不能抑制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学习主动性、学习创造性,要树立发展本位的教材教育观,要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第10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历史课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课程。成功地上好一堂历史课并不容易,也不是简单地读一读、背一背就能学好的。特别是近几年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学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历史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的基本理念应该强调以下几点:

首先,历史教学活动所追寻的是学生对历史的建构和认识,因此教学的整体目标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基础,并把历史思维能力视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从而把历史教学的基本模式由传授知识的类型转变为发展思维的类型。

其次,历史教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而这种活动不应该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机械记诵的模式,而应该是学生对历史原本进行分析与理解的模式,侧重于学生正确地建构其心目中的历史,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对历史的解释,并提出他们自己的历史解释。

第一,历史教学活动的方法应用,主要是围绕使学生对历史的感受、了解和认识,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具体方法,尤其是透过师生对各种历史资料的运用,培养学生在掌握证据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第二,历史教学活动的组织,不应只是注重形式上的新颖,而应是注重于学生学习历史时思维活动的具体操作,尤其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注重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第三,历史教学活动的展开,要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经过历史的学习和探究,学会用历史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学会思考人类的发展和人生的价值。

而要实现以上这些教学理念,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加强自身修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并且要不断地充实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此外,还要有宽阔的历史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技能。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得体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流露、教学图片的设计等来展示自身的素质,以达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比如讲点课外知识以扩大知识面;讲点有趣的典故以引起思考;讲点历史变化变迁的原因;开历史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述历史;组织学生编个历史剧等。这样使学生始终有兴奋点,思维一直围绕历史转,从而冒发思想的火花。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一是结合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可利用时事资源,引发学生对当今世界各个地区发生的热点问题感兴趣。如朝鲜核问题、我国举办奥运会、伊拉克战争等,让学生对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发展的思考;二是利用古今对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对比,探究中华民族的一些发展史和人文美德;三是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创设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如动员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珍藏的各朝代钱币,学生平时买的文物古迹宣传片,以及在名胜风景区拍的相片等,在课堂展示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引发了创新思维。

二、注重教师的指导,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阶段,在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在认识、学习、思考与解决问题的独立性,注重对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要想让这种学习方法和精神有效融入到历史教学的具体环节当中来,就必须最大程度发挥教师在历史探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真正的教育不是教师将知识告诉学生,而是交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具体事例的示范,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实践性的历史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这能推动历史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的健康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爱好及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对各种有价值的历史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也可以利用网络、音像和图片等形式查找资料,然后讲解和编写历史故事,写具有历史性的调查报告或者简短的小论文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可以拓展学生自身的视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三、采用研究性学习课程模式,养成学生的创新习惯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等特点,是师生达到初中阶段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面对新大纲、新教材,教师要真正改变传统课程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新人。

第11篇

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观念与教学任务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新课标的理解我认为历史课教学的新任务有:在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与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但是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的时间分配上看,历史课教学存在着时间短、任务重的问题。怎样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工夫。新课改的顺利进行使很多老师抛弃常用教学方法,去追求超越和创新,而在历史课教学中仍沿用一些常用方法保证历史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

历史老师都知道历史课的教学现状,学生平时不大努力,多数学生往往不像对其他学科那样重视,认为到用时背一背就行了。为此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课堂要质量,要效果。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动力,任何成功的学习,都伴有强烈的动机。”为此,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一开始不必急于切入正题。而以充沛丰富的思想感情,提出一些有趣而富于想象的问题,举一些生动的事例,用精湛而富于魅力的谈话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该科的兴趣。如教师在讲课时,可适当引用一些诗词、民谣、谚语等来补充说明史实,有利于学生在形象理解中更容易地接受和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在对秦王朝覆灭的理解,可引用民谣“阿房阿房,亡始皇。”这短短几个字,朗朗上口,就点明了秦始皇大修宫殿、陵墓、滥用民力,降民为奴,无休止地加重农民赋税,从而激发阶级矛盾,导致秦始王朝覆灭。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自始至终,学生大脑处于极为兴奋状态,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历史学科像其他学科一样,教学也要有一定的技巧和规律。第一,历史教学“读”是学习之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把读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每一课的教学中我们都要先提出问题,然后把大量时间用于读,且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读为主。读课文、读提示、读说明、读地图、读表格,必要时还要读报刊上的文献资料。学生在读中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期达到“不教”的目的。第二,就是“议”,要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广泛讨论,各抒己见。哪些最难懂、哪些最难记、哪些最重要、哪些最感兴趣。难懂的大家讨论理解,难记的找最佳记忆方法。在学生议的基础上教师“议”。学生不懂的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肤浅的教师挖掘。或利用“描绘法”使历史再现,或利用“评点式”使认识升华。这样学生质疑答疑,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指导助学,克服了呆板的填鸭式教学,又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事半而功倍。第三,就是要“串”,让知识形成系统联系,具体来讲有:1.时间串,就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把有关的历史事件串起来。可以把历史事件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按先后顺序串起来这样便于记忆。2.因果串,就是把具有因果关系的事件串起来。3.生活串,就是把历史课要求理解、掌握的知识同平时学生所看过的影视节目,听过的故事,读过的书报杂志联系起来,同时注意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把历史课要掌握的知识同学生的其他学科已经理解的知识串起来。这样,有利于活跃学生思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第四,就是“习”,所谓习就是复习巩固,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不失时机地抓住关键时刻进行复习,对强化记忆、巩固所学知识十分重要。因此每一节课,我都要用四分之一的时间辅导学生复习,帮助学生给每节课的内容列提纲,理线索,找重点,选择最佳记忆方法。或上挂下连,同前后知识串连,或采取复述、演讲、分析、归纳、列表、背默等多种方式复习巩固,增强记忆效果。第五,就是“用”,要学以致用。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在努力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用相当的篇幅讲述政治方面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阐明爱国精神在历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这种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把学生引向学习佳境,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掌握了知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南省邓州市教体局基础教研室)

第12篇

【关键词】 情境创设 情境教学方法 情感和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历史的过去性、复杂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历史情境,将历史“复原”,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以鲜明的导向烘托气氛,营造情境,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觉悟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历史情境教学是一种把教育科学和艺术融为一炉的教学方法。现就自己近几年来的历史教学,谈谈我的感受和收获。

1 历史情境教学的优势

1.1 有利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要实现认知目标,优化课堂教学,就不能忽视情感教学的作用。因为课堂教学不仅是认知的过程,还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认知与情感体验就如同两条主线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在课堂上纯粹的讲“理”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糙的,缺乏吸引力,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讲“理”的同时辅之以动“情”,则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1.2 有利于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向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是中学历史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借助于最佳教学情境,不仅能更有效地完成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实质、把握内涵。如《美国内战》一节课的讲述中,对于南北矛盾内容的处理,我首先把课前准备好的关于南北矛盾中的工业原料、劳动力、关税、奴隶制度写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指出:“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进入正在进行激烈辩论的美国国会中,两组同学分别就是南北方的议员代表,你们就南北矛盾中的焦点展开辩论。”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得出了结论,化解了难点。学生通过辩论与参与,锻炼了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2 如何科学合理地创设情境

2.1 教师在备课中要认真准备,不能在课堂上临时发挥。无论是引用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还是应用多媒体创设声像情境,或者是学生的角色扮演,都应作周密的计划与安排,否则创设的情境失真,也就起不到情境教学应有的生动形象效果,导致情境创设的无效。

2.2 情境的创设应该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精确切入。我们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对情境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解决课堂中的问题,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因此,创设的情境不能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当然,围绕教学目的创设的情境也不能太庞杂。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

2.3 情境创设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常用的历史情境有实物情境、问题情境、运用多媒体声像情境等等,但无论哪种情境的创设,都不能使学生只做“听客”和“看客”,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情境教学中来,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展示个性,展示综合素质,建立起“我能学”的自信心,实现“我会学”的信念,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历史是一门培养思维能力的有用学科,使历史课堂真正成为鲜活、生动、有趣的课堂。

3 历史情境教学的方法

3.1 通过教师的语言和情感创设历史情境。教学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语言技巧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教学语言的随意性与教学语言的技巧性的作用必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精心设计课堂、创造气氛的同时,要对语言进行润色、加工,使之具有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