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的学习

高中语文的学习

时间:2023-08-21 17:23: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的学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语文的学习

第1篇

关键词:语文;高中语文;重要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276-01

高中语文是高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而且它在逐渐成为高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对民族文化重视的深入,语文也越来越成为最具潜力的学科。因为语文包括了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同时它还包括了很多我们的民族文化,所以它已经成为了高中最重要的学科。高中语文学习有什么意义呢?这是很多学生迷惑的问题,很多教师对此问题的理解也是错误的。大部分人受到传统教学和应试考试的影响,他们认为学习语文和其他学科没有任何的区别,都是为了提高自己在考试过程中的成绩,为自己进入一所较高的学府提供一块敲门砖。很少有人会意识到学习高中语文的重要性,他们不知道语文对一个人的未来职业规划和学习的重要意义。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和教师对语文的认识,这里详细介绍了高中语文学习的意义。

一、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影响学生的成绩,更对学生未来的求学和就业有重要的影响。从小的方面讲,语文学习水平直接影响一个人在高考中的综合成绩,如果成绩好就为学生进入高等学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如果语文水平差,那么就相当于已经跟失去了进入高等学府的机会。我们知道高中学生偏科的学生非常多,一些喜欢数理化的学生,他们大都不喜欢学习语文,这主要是因为学习思维定式的缘故,导致他们对语文以及政治等学科失去信心。因为数理化等知识是非常有逻辑的,而且各部分章节的内容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知识是不需要记忆的,而是需要理解的。例如,无论多么复杂的公式,对于基础知识好的学生,他们都可以通过最简单的公式在短时间内推导出来。所以,他们更喜欢的是挑战一些难题,通过自己灵活运用的公式和推到能力在考试中得到好的成绩。而对于语文而言,很多知识是需要学生去记忆的,一些诗歌等,更是让他们头疼。所以让他们以这种学习逻辑,突然间转换到学习语文的逻辑中来,他们是很难适应的。其实,他们大可以把学习语文堪称是一种放松,把学习模式的转换看作放松的方式,这样他们就可以很好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去。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对他的交流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语文不仅锻炼了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还锻炼了一个人的口才,这也是背诵的最直接效果。一个人的背诵和朗读水平直接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口才,口才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提高高中语文学习水平,对于提高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是很重要的。[1-4]

二、高中语文学习技巧

高中语文学习技巧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有不同的方法。对于那些对语文有兴趣的学生,他们本身就有自己的学习逻辑,所以对于他们来讲,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只需要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就可以了。而对于那些对语文没有兴趣的人而言,就比较困难了。他们的思维逻辑停留在对内容的理解、内容和内容之间的连贯上,但是到了语文学习中,这一套却不管用了。所以针对他们,学习思维逻辑形式的转变是最适合的。他们完全可以把学习语文当作是一种学习的放松,因为学习数理化是非常累的,所以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思维模式的改变可以看作是一种学习模式的改变和自我的放松。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学习不一定有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大都是认真学习的。所以他们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例如有些对物理非常感兴趣的学生,他们以能够攻克难题作为快乐的源泉,所以他们非常喜欢去推导一个理论,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是到了语文这里,他们却失去了自己的光彩。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强势,到了这里却什么都不是,而且他们发现自己的学习模式完全不适合语文学习,所以他们在很多情况下选择了放弃,选择了硬着头皮去接受语文。但是他们认为语文是一种必须要背诵的,而教材中除了需要背诵的部分,对于其他内容他们基本上是不看的,因为他们觉得背诵部分内容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没有明确规定背诵的部分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其实,他们可以把学习语文看作是数理化学习之余的一种放松,他们在语文学习的时候要做到学习思维模式的迅速改变。语文学习是需要学生以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对于不是重点的内容,也应该对其充满重视,因为这部分可能会成为影响学生能力锻炼的方式,因为不需要背诵的内容,往往未必就是一些不重要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包含了人生哲理,也可能包含了学习方法,所以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不能够产生歧视的印象。而对于那些需要背诵的内容,也不能认为学习这部分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应该要理解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教材中有些内容是需要背诵的呢?这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教材规定需要背诵的内容,要么是为了让学生锻炼口才,要么是对学生的人生有重要的启示。所以,学生在背诵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应该对这部分内容充满憧憬,认真去完成这部分工作。[5,6]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 尽快改进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1928,(Z1).

[2]王柏勋.语文教学情趣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王宁.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0,(03).

[4]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J].成功,2008,(08).

第2篇

关键词:主动参与 交流合作 思考探究

一、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作用

高中语文的学习模式有许多,好的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得到提升。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意识。高中学生心理比较成熟,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毕竟还是孩子,他们会对教师产生依赖,他们对社会有潜在的探索性,然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存在于表面,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利用好课堂这几十分钟,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改变了教师的满堂灌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为了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激发学习动力,而不是单纯的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积极探索、合作交流、自我评价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二、如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自主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能主动地去学习的一种好习惯,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我要学”,是学生内心的一种需求,而以往的被动学习具有强制性,学生没有兴趣。我们知道,学生的内在需要主要表现为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参与教学活动,才会乐学。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发散性的问题,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通过有兴趣的合作交流去解决问题。

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最关键的是学生要有独立性,有独立完成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提倡学生独立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性,给他们适当的机会让他们独立来完成学习目标。我们也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或者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有兴趣和信心来完成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一些适合的问题,例如,你喜欢那一部分,为什么?你觉得这篇文章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些?通过文章的描写,你联想到了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既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更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自主学习的理念,同时也包含了高中语文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我们要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价和反思。

(二)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倡导合作学习

高中生心理已经比较成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的年龄特点更愿意与社会交往与交流。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现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机器,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这种模式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长此以往,肯定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探究问题。高中语文和其他学科不同,有很多自身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要把一切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去大胆的表现自己,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分享给每一个人,在合作中,让学生通过互相帮助、共同探讨来完成学习过程,在阅读文章中,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提高阅读能力,在写作中,通过小组互批互改、共同分享、取长补短来提高写作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也是很重要的,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合作学习,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探索过程,要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重视探究的过程,要和学生相互倾听和沟通,这不仅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也会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在合作学习中,除了师生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是十分重要。学生之间的合作是探究学习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通过小组把学优生和学困生联系到了一起,他们可以相互帮助、相互交流,通过讨论和辩论来说出自己的见解。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因此在小组合作中,他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交流,学会了赞赏和分享,同时,教师适时的引导,给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在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这一形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学生真正成为了知识的拥有者,提高了学习效果,增强了团队精神,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3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非专题性研究 专题性研究

一、非专题性研究

这里所说的非专题性研究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非系统性地研究学习。,它结合课本内容,体现教材的知识点,贴近高考指挥棒,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既体现课本中“传其道,解其惑”的要求,又能贯彻研究性学习的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过程中,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本体性研究。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有研究意义的深层次的问题供学生研究学习。这类问题最好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不过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理解有较大价值的。如《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是鲁迅先生在五位革命作家遇难两周年时写的纪念文章。经过分析,此文只要解决三个问题就可以透彻的理解全文的主旨,即: “为了忘却的纪念”这个题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要记叙和五位烈士交往的经过;.“惯于长夜过春时”一首诗在全文中的作用。在预习时,先把作者的生平简历,写作的时代背景,有关的参考资料介绍给学生,然后再把这三个问题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结合教材,独立研究,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研究结论未必正确,但只要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言之成文,畅所欲言,就达到了目的。当然,最终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在大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 延续性研究。根据课文内容,派生出有延续性意义的问题继续研究,主要在课外时间里完成。在课堂上不可能把所以的问题都一一解决,学生也可能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有必要把这些问题延续到课后。有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己拟定,有的问题由教师来拟定,如《滕王阁序》的问题是“有人评论王勃的《滕王阁序》具有‘四美’,谈谈你的看法”;《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阐述的问题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石钟山记》的问题是“如何认识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原因的考察经过和结论的偏颇”,等等。不要求学生课课都写,可以在一学期中布置的十几个题中选择一两个来研究。学生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来写。研究过程由确定研究专题、调查研究并收集资料、撰写汇报论文等步骤组成。延续性研究的内容紧紧扣住课文的要求和知识点,是课文内容的延续和深化。

二、专题性研究

所谓专题性研究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某一社会现象、某一学术课题、某一文学现象、某一发现构想等进行探讨研究,从而得出某种结论,形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当然这种结论或者成果或许是幼稚的,甚至是可笑的,错误的。但是,就学生而言,我们重视的是过程而不是结论。这个过程是学生增长知识的过程,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之下的自主学习,它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确定一些研究的专题供学生选择研究。这种类型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研究方向。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拟定一些具有探讨性和可行性的专题供学生研究学习。如《瑞安玉海楼文化的探索研究》、《温州鼓词的渊源和发展状况》、《温州方言的特点和历史沿革》、《高则诚的生平和创作》、《中国楹联文化的渊源发展与继承》、《瓯剧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东西方影视文化的异同初探》、《金庸古龙梁羽生武侠小说的差异》等。

2.指导研究方法。在向学生布置专题时,必须对每一个专题作一说明,使学生选择专题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这种说明实际上就是解题释疑,即说明某一专题研究的内容、目的、价值、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知识、查找的资料。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去索取资料,如何调查研究,如何撰写论文。如《瑞安玉海楼文化的探索研究》这一专题的研究,需指导学生从以下方面人手:瑞安玉海楼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孙怡让先生的教育思想;玉海楼文化的底蕴;玉海楼文化在瑞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4篇

一、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必须立足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在我国,由于传统教育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下形成的教育评价体系等因素的影响,教学实践中不同程度存在着“主体性缺失”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包揽一切,学生很少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学生不能充分地参与教学过程的管理,导致学习过程主体的虚无性。

这样,势必造成中小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内在动机的支撑,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动机不是从学习活动本身所获得的,而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或者说他们需要以外部奖励来维持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实质上,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体是学生,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再有技艺的教学活动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性缺失”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亟待我们正确认识和进一步解决。

研究性学习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课题的选定、方案设计到实施,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是符合时展需要的。因而,高中语文新课标也在“教学建议”部分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建议,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

基于这一点,在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性题目时,就应该以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为基本立足点。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在民主的师生交往与互动中引导学生发现并发挥自己的潜能,促使他们在选择与确定研究性题目的过程中凸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并以此为契机,引导他们把这种主体意识贯穿于整个研究性学习的始终,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主动、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学习主体。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积极地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书本、与客观世界对话,探求语文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规律。可以这样说,自主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灵魂。

一旦失去了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便成为一句空话,教师不可越俎代庖。许多老师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一些课题的具体指导过程中,害怕重蹈传统学习的覆辙,不愿过多地介入学生的自主研究。但是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

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就有可能在更高的层面上开展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如果完全靠学生自己探究获取费时多、难度大,况且没有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学生的独立研究也易产生盲目性。

另外,语文研究性学习所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包括课内的、课外的和自我语文学习方法的研究,这里就存在一个学习梯度的问题,而同时学生的能力发展也是一个演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有一个从半独立研究过渡到独立研究,从对简单的单一问题的研究过渡到复杂问题的研究的过程,这就更加需要教师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及研究内容的难度,帮助学生选择切实可行的题目进行研究。

三、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必须落实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生成。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实践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性学习的主旨之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进行的,它与传统学习方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旨趣不同,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换言之,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究其实质,乃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实践、尝试探究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过程。因而,它特别关注学生从特定学习活动方式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基于此,在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性题目时就应该特别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生成。

或者让学生把已习得的知识综合运用到主动探究的语文学习实践中,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文本、作家等语文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或者以调查研究的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研究问题,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诸如此类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从而既培养了创新精神又锻炼了语文实践能力。

同时,又能有效地改变过去语文教学中的固有顽疾,即单纯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偏重文字、语言、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的讲解,由此而派生出大量枯燥的、繁琐的、重复的而效果不佳的机械性训练,而对于培养学生阅读与鉴赏、写作与口语交际等能力的训练重视不够,形成了上课灌知识、下课背知识、考试考知识的局面,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缺失。

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 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更能有效帮助学生以敏锐的视角去观察和感悟生活,这样学生的语文成绩才会在不知不觉间有所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挖掘学生的潜能,释放学生的活力,让学生不断的积累知识和技能技巧,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才能在考试中百战百胜,拥有最为宝贵的知识和财富,取之无尽用之不穷。

一.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1.高中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心理基础

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高中生,已经拥有较为系统的基础知识储备,认知心理也渐趋成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相应的选择鉴别、思考分析、概括总结等能力;高中生的社会心理已呈现出明显的主体性特征:有较强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都是展开自主学习的必要准备。

2.高中生学习汉语有特殊的 优势

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先生认为,汉语偏重心理,略于形式;中国人学习汉语主要依靠主体的心理体验和对语言的直觉感受。语文素养更多是依靠学生主体的“悟得”与“习得”才能真正获得,高中学生经过连续、系统、全面的学习之后,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写作能力。 加上汉语又是母语,这就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语文,包括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高中生语文学习的途径和资源极大丰富

自主学习要求有足够的可供选择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资源。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加大课本容量的同时,又配备了大容量的《读本》,成为课本的延伸、补充和扩展;一般高中都设有相当规模的 图书馆、阅览室,并且都开设信息技术课,电脑里装着电子图书。此外,书店里还有数不胜数的各类出版物;高中学校还可以通过局域网与英特网相通,实现网上资源的共享。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以及创造力的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更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对于变幻莫测的 语文知识,学生就有了万变不离其宗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在面对陌生的知识和问题的时候,也能运用自己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有效地加以解Q,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在不断的摸索中获得进步,这样学生的成绩才会得到质的飞跃,反之,无论教师教会了学生多少练习题,学生不会方法,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不会随机应变,就不懂得自己积累易错的、有难度的知识点,这样面对语文学习也只能感觉深不可测、无从下手。

2.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的知识,俗话说,授人与不如授人以渔,不断积累语文知识和重点难点,是语文学习的关键,这需要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探索知识,并且在探索中不是盲目的,没有方向的随意进行,而是有方向、有方法的探索自己不懂的知识,加上老师的讲解,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 培养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在语文知识的主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收获成功的 喜悦和自身的进步,从而,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积极主动的探索语文知识。

三.提高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构建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对高中语文教育提出的重要要求,对高中生的高中学习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如何构建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成为高中教育研究的关键问题,下文将针对这一间题,提出几点建议,为高中生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1.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为促进这一教学模式的顺利构建,首先要激发高中生的兴趣来促进他们的课堂参与率。独立学习的进行,需要教师给出足够的学习时间,只有给出充足的自学时间,才能促使高中生全身心的投人。学生刚开始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因为脱离教师的指导,会使高中生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所以需要教师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来进行适应。一旦形成习惯,下次进行就能快速进人状态。自主、独立的 进行学习安排,会让高中生产生新奇感,激发高中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就是激发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合理的对时间进行掌控,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

2.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小组合作能够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的投人进去,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促进高中生对语文的学习,语文学习的本质就是进行语言的交流,小组交流合作能够促使这一教学目的的实现。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能够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实现共同进步,完成小组的共同目标,在自主学习中取得成就感,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3.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高中生自主学习的进行,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安排,帮助学生有序的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给学生安排合理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从而促进构建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学习模式的这一目标的实现。教师在选择学习任务时,要进行充分的考虑,既能够实现学生的良好参与,又能够保证这一任务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就感,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4.注重知识积累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当然,要想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为自身语文成绩的进步服务,就要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和理解,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释放。

5.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教育的作用就是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主动地发挥自己的 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由此可见,让学生感到安全与自由,是创造的两个基本条件。教师必须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民主、平等、宽松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开放、相互支持的课堂氛围,使他们在课堂上能思想解放、心灵自由,培养开放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庄玉敏.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6)

[2]藏松年.以分组教学为突破口,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成效[J].考试周刊,2011,(58)

[2]黄志坚.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85

[3]郭以凤.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11):69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研究性学习

一、增强学生的能力

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等一般能力,而且可以发展语文方面的特殊能力,如语文积累能力、语感能力、个性化阅读能力、文学作品的领悟能力及鉴赏能力、个性与创新表达的能力等等;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创造出一些文学作品等;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会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极大地发展学生的优势能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一般根据自己的特长、潜能、兴趣、爱好等选取深入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式方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是扬长教育的精神。

二、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的求知需要、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因此,这一学习活动本身就会成为学生追求的目的,这其实就是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在动机。

三、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某些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树立语文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对待未知事物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学习中就会永远充满着好奇、怀疑的因素,永远洋溢着探究、揭秘的热情,永远享受着创造、成功的喜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高中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该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学习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思维、学习科学精神、激发探究的潜能,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为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打下了基础,因为兴趣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

四、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它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十分强调学生重视感受、重视鉴赏、重视思考、重视领悟,在这一学习活动之中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情意活动,在学生自主探求研究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合作探究及全班交流汇报以至争论辩驳的氛围中,学生的就会逐渐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品质

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这一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能够不断发展注意的高级形式――有意注意。学生一般对自己参与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目标、具体任务有着比较清醒地认识,这极有利于维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良好的有意注意是适应当今社会,提高学习、工作、生活效率的必备条件。

六、提高学生的知觉水平

在语文这门学科中,知觉主要表现为感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以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独特感悟为前提。学生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根据选题的需要主动阅读大量的文本,其整体感悟的能力会不断增强。

七、丰富学生的心象

心象是当对象不在眼前时,我们头脑中浮现出的形象。心象是一类很重要的知识表征,它能够使我们在对象未出现的情况下去表征和加工这些对象。在学生构思想像作文或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用到头脑中出现的颜色、形状、大小、方位等视觉特征的形象――视觉心象;他们还常常会用到经过头脑对记忆心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的新心象――想像。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则是让学生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追求思维的创新和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能够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有创意的表达。显然,这样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定会经常运用视觉心象、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不断丰富学生的心象储备,从而为提高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八、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语文学习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因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比如个性化阅读以及自由、有个性、有创意表达中离不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研究问题、形成成果时离不开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交流汇报、讨论辩驳时离不开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思维的心智操作。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231-02

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新时期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由于现行高考制度的局限性,许多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几乎就是听老师讲课,然后做练习,不仅单调、枯燥,也缺乏对语文素养的有效发展。为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突破传统语文学习的标准化模式,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开阔视野、展现个性、积极思维,在感受语文魅力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挖掘课程资源,展示语文的艺术特质

教材是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之本。新课程高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以单元的形式,将不同类型和体裁的课文分门别类。这种编排方式,体现了课程资源的结构性汇聚,更便于进行系统性的对比研究,同时为教师组织和引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综合性学习的理论贯穿到自己的教学中,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立足教材,积极挖掘课程资源,将教材内容延伸拓展,让学生涉猎更多的学习内容,引导和启发学生分析、感悟语文的艺术特质,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性学习。在教学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五单元《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节选)》《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触龙说赵太后》一组课文时,我们根据这些课文历史性、故事性、趣味性强,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布置一定数量的补充性阅读。通过学生课绕课文的“薄书厚读”,有效延伸了课文内容。这样对课程资源的挖掘,赋予了教科书内容以生命的活力,学生饶有兴致地在由此展开的综合性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发展了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语文综合素质。

二、组织专题学习,优化语文的学习环境

陶行知说过这样一句话“好的教师不是教,而是教学,教学生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解决学生如何学的问题。高中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决定了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殊作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适时组织专题学习,使语文学习环境的优化润物无声地落实到常态教学中。

1.对语文读本作品的批注点评专题。与教材配套的语文读本中有大量语言文字优美、思想感情丰富健康的作品(如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川端康成的《伊豆的》、铁凝的《哦,香雪》、陈之藩的《哲学家皇帝》等),组织学生对语文读本的作品进行批注点评,不仅能够让作品震撼学生的心灵并与作者产生共鸣和独特体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语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提升学生书面语言的形成和口语表达能力,这要比多做几套语文训练题有效得多。在这一专题学习中,我们注重指导学生借鉴古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治学理念,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做好勾画、圈点,学会批注和点评。批注,即批语注释。可以对难字生词加以注释;也可以在字里行间写下个性的批语;甚至可以向作者提出质疑。点评,则是有感而发的圈点评价。可以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或句子,做适当的品析和鉴赏;可以就文章的结构层次及艺术特色写写自己的认识;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2.走近名家专题。在高中语文教材和读本里有大量的名家作品,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思想取向、写作风格,对某一作家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有利于对作家作品的总体把握和深层鉴赏,感受其作品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撼人心魄的情感波澜,引发学生深邃持久的人生思考。基于此,我和学生在本学期开设了两个名家专题——《走近鲁迅作品》和《走近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探究了这几位名家作品的创作意图,充分感受了文学大家的奇特构思。

三、开展语文实践,体现语文的应用价值

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基于大语文意识,是一种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创新性学习。任何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应用,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也应该不仅关注语文知识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语文知识在实践中的提升和应用。要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应用的感悟和体验,我们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爱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课外和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语文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在课外活动方面,我们组织开展了演讲、办手抄报、兴趣阅读、书评等活动,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运用语文知识于自主个性发展提供了较学科课程更宽松、更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在学习语文(必修)第四册第四单元《古代戏剧鉴赏》这一内容时,我们就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以社会调查、查阅书籍报刊,点击相关网站等方式,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古代戏剧的社会基础、艺术成就和发展趋势,感受到语言文学在古代戏剧发展、完善中的不可替代作用。语文实践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应用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语文学习应用性的形成。

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很有语文训练强度和思维密度的过程,是对传统语文课本学习内容的提升和拓展。我们要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积极开展相关的探究与实践,以更适合高中生年龄心理特征的策略,推动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深入和升华。

参考文献:

[1]徐秀萍.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开展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21).

第8篇

不少初中语文学得不错的同学,一进入高中后,尤其是学期考试后即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反映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学生、家长都感到不可理解:初中考那么高的分数,为什么到了高中一下子降了那么多。个别人甚至对语文逐渐失去信心,其中的原因在于:

首先,由于初中属九年制义务教育,也受年龄特征等限制,在能力方面要求较低。这就决定了初中中考语文试题大部分是知识型的,能力型的较少。虽然考试分数较高,但科学的学习习惯未充分养成,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老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如:考前才背书,看课文,记解释等。而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考题围着高考转,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如果再加上缺乏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考出来的分数当然不会很理想。

其次,初中的考查,尤其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还是以课本为依据,文言文的阅读是从课本上的原文截取的,这种考查形式使大家把精力多放在对课本的死记硬背,考前的临时突击,养成了很不好的学习习惯,这与高中考查注重平时的积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相背离;初中的一些教学目标也造成了与高中教学的脱节,如初中的淡化语法,中考不考,致使一些老师和同学都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在学习高中的文言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学生对特殊句式的分析,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再次,根据国家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周课时要少于初中的周课时,教学时间有限,课堂的容量自然加大,课后的自主学习内容也必然加大。很多新入学的学生,怀有美好的愿望和努力学习的决心,最初一段时间,基本上都能全神贯注认真做好预习和复习的工作,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可时间一长,坚持预习和复习的同学就少了,许多要课后完成的任务就慢慢不做了。但是,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文言文的比例增加了,背诵的力度加大了,而学生自觉性比较差,需要反复督促检查才能去背,加上背诵过程中,缺少方法,不能理解记忆,严重脱离文意,又由于篇目多,畏难情绪很重。因此,就造成了这一课还没背好,下一课又要开始背了,如此循环往复,不能背诵的课文就堆积如山了,自己的信心就受到了打击。

最后,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似乎人人都懂,但人人都不精通的特点。分数往往比较稳定,不像数理化那样松则一落千丈,紧则扶摇直上。因此,很多同学往往不重视语文学习,随便应付。

了解了高中语文学习的主要特点,针对学生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初高中学习过渡中不适应的状况,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首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

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时采用一套科学高效的方式或途径,抛弃那种单纯依靠延长学习时间,即采用“笨鸟先飞”的勤奋但低效率的做法。我们要让高一的新生,在学习上注意做到“三先三后”、“三戒三倡”。

“三先三后”是: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三戒三倡”是:一戒把学习当做苦役,提倡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二戒过多地、单纯地死记硬背,提倡以掌握事物本质规律的理解记忆为主;三戒解题模式化,提倡勤于思考,提倡思维的灵活性。正处于初高中过渡期的高一学生,更应重视并学习别人用实践换来的经验与教训,博采众长。一方面使自己少走弯路,尽量缩短过渡期,尽早步入高中学习的轨道;另一方面,在别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现代社会知识急剧扩增的新特点,结合自身的实际,积极摸索并迅速走出一条高效率的成功之路。

其次,帮助学生培养自信的心理品质

第9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实践 反思 范例 研究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虽然研究性学习都在各领域各学科大力推行与实践,语文学科也进行了不少尝试,然而却是少有真正语文味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具体表现为:语文专题式研究活动的多,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少;课外校外研究的多,校内课内研究的少;研究性学习方法及理论研究的多,实践操作研究的少。结果,语文研究性学习背离了自身应有的特点,使语文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综合实践课,没有体现语文研究性学习应有的特色,改变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初衷,留下的只是一些徒具形式的空壳,影响了学生继续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一、开展读说写活动,在实践中学习

传统语文学习过多强调“听”,注重知识、能力的内化过程,实践证明,这正是语文教学遭受“少、慢、差”的原因之一。“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是不争的事实,社会生活更多是感性的、意象的,需要学习者积极参与生活,在参与中感悟生活,进而提高能力,养成素质,形成品质。因此,我们在“听”之外,充分解放学生的手脚与心灵,让学生主动学习,大胆学习,主要抓了“读、说、写”的系列语文实践活动。

大量阅读,广泛积累。主要做法有开设阅读课,组织阅读名著,做读书摘录,写读书笔记等。自然科学常常能做到举一反三,而人文学科往往是厚积才有可能薄发,因此,阅读积累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不能想象学生连起码的名著都未接触而能在语言、思想、文化的领域内自由遨翔;不能想象都没有被艺术的语言、深遂的思想感动过而能进行艺术的表达与思考。围绕“读”,我们从内容上,三年一盘棋,按国家相关要求,分别安排了不同的阅读教材,高一、高二要求每学期阅读中外文学名著,不少于五部,给每个班级订阅《读写天地》等三种语文报刊,要求学生个人或小组自由订阅一种报刊;从阅读方式上,我们充分利用高中六册《语文读本》进行比较阅读、延伸阅读,如读《鸿门宴》,为学生补充了《史记》中《高祖本纪》《项羽本纲》全部内容,以拓展教材,打下厚实的基础。高三年级主要推荐阅读《青年文摘》《读者》《意林》《意汇》,余秋雨、毕淑敏、林清玄等著名作家的精短时文、美文,以针对性提高高考应试能力。

二、开展专题研究活动,在反思中学习

语文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专题式语文研究性学习和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两种途径。专题式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专题研究泛指与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有关的课内外所有研究性学习活动,狭义的专题研究指围绕教材、利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专题研究性学习,这里指的是狭义专题研究活动。在专题研究活动中,我们主要开展阅读专题研究性学习和写作专题研究性学习。

阅读专题研究性学习方面,我们借助教材文本,包括读本,主要运用“三步六因素创新阅读学习法”,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思想的创新学习训练,以“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少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如在学习余秋雨的《莫高窟》一文中,可以开展了以余秋雨文化散文代表作《文化苦旅》为蓝本、以“余秋雨散文语言魅力”为轴心的“秋雨散文阅读与研究”活动等。

写作专题研究性学习方面,我们根据高考作文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内容,把写作能力细化为“审题立意方法”“选材与用材”“论证艺术”“结构艺术”“扣题艺术”等20多个小专题,结合具体实例,编写出初步的校本作文教材,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写作现状,自主确定要突破的难点或者要发扬的优点,教给研究方法,让学生收集材料,大胆研究,形成结论,并运用于实践,提高写作能力。写作专题研究性学习使写作教学步步为营,分层推进,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

三、“范例”研究法与语文研究性学习

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没有统一的目标,没有统一的内容,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现成的模式,尤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自身的特长,创造性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才是科学有效甚至高效的呢?通过反复的实践,我发现运用“范例”研究法来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学科的专题研究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顾名思义,“范例”就是典范的实例。“范例研究法”就是通过分析、解剖“范例”来揭示隐含着的规律。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分析研究“范例”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范例的解析来掌握语文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式、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当然,我们首先必须注意选择“例子”。既然是“范例”,自然必须具有科学性、典型性、示范性、生动性。“科学性”就是所选择的实例必须是真正的科学研究,必须是从大量的事实中去寻找和发现规律,必须有研究着自己的理解和发现。“典型性”就是要真正体现语文学科学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内容,体现语文学习的基本特点。“示范性”就是要为学生的研究做出榜样,可以供学生模仿和借鉴。“生动性”就是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能够激发学生在语文学科中自觉主动地研究的兴趣。这里所说的“范例”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名家研究语言和文学作品所形成的文章,二是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形成的优秀的“案例”。

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搜集和选取“范例”:一是语文课本配套的《语文读本》《教师教学用书》;二是《人民日报》《文学报》《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报纸和《名作欣赏》《作品与争鸣》《古典文学知识》《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学之友》等语文教学刊物;三是中学语文教学网络。

总之,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交流方式,以陈述观点、说出理由为要求,以强化思维为训练程序,以让课堂上每一位学习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为目的。这样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这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现代教学规律发展趋势的“研究性学习”对于基础薄弱的学校行之有效,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的现代人素质。因此,研究性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跳一跳摸得着。如果我们长期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的成绩不但不会下降,而且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尹后庆.上海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认识.上海教育科研,2000,(1).

第10篇

一、当前语文合作学习模式的主要问题

1重学生合作,轻师生合作

很多教师片面地认为,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经接近成人,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且“向师性”大不如小学初中阶段。故此,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只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合作,而忽略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加了学习难度,降低了学习的趣味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如在《沁园春・长沙》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抓住主要意象来理解大意,某教师安排了“学生初读,找出意象;学生再读,分析意象;学生品读,感悟意象”这三个环节。整堂课都是学生个体独立参与和学生之间合作的学习活

动,而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合作,导致整堂课混乱无序。加上学生之间的合作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一些学生只能靠自己的冥思苦想,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维度比较狭窄,没有得到有效地拓展,影响了学习效果,很多学生无法通过对主要意象的把握来理解词的大意。2重合作形式,轻合作实效

很多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全面,错误地认为合作学习就是要热闹非凡的场面,而忽略了合作学习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习成效。故此,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设计一些热闹的讨论场面,却忽略了学生个体独立学习思考的必要性,只抓住了合作学习的形式,没有真正掌握合作学习的实质。

如某教师在讲授史铁生的名作《我与地坛》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朴实的文字间洋溢着的情感,安排了同桌对读、小组交流和集体交流等环节,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独立阅读、体验、思考的时间非常短。前面的小组讨论环节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导致后续的集体交流时间缩短。故此,为了赶进度,在集体交流环节,教师留给学生独立阅读与思考的时间非常短暂,很多学习基础稍差的学生根本来不及考虑清楚,就有学生站起来进行发言了,课程显得比较仓促,影响了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

3重小组合作,轻个人主体

第一,分组不合理。在合作学习的分组中,教师往往只考虑一个小组的作用,而忽略了学生个体。没有从个性、能力、学习水平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导致小组成员搭配不当,影响了合作效果。

第二,缺乏合作方法。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合作的成长环境,导致他们的合作意识不强,大多爱各自为阵,外向的学生爱出风头,而内向的学生则一言不发。不懂得如何进行有效的分工与合作,成为影响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

第三,方式单调,影响兴趣。少数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不到位,片面地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和集体交流,而忽视了合作方式的多样性和新颖性,长期使用某一种固定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感觉。

二、提高合作学习模式成效的策略

1发挥教师作用,引导学生合作

相对小学和初中学生而言,高中生虽然具有相对较强的独立性,且“向师性”呈明显减弱趋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不要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相反,要想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离不开教师的科学设计和巧妙处理,只有切实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够让合作学习取得良好的成效。

在《沁园春・长沙》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通过主要意象来理解大意,教师是可以安排学生合作环节的,而且在每个合作环节之中,都可以按照“先独立学习,后小组合作”的顺序进行设计安排,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进行深入地阅读与思考,为后续的合作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从而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特别是当学生对“飞鹰”、“游鱼”等意象的理解出现障碍时,教师应及时引导、点拨,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取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2根据需要设计,务求合作实效

摒弃重形式,轻实效的错误思想,一切从有利于获得良好学习实效的角度出发,科学地设计安排。

譬如在讲授史铁生的散文名作《我与地坛》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讴歌,可以这样设计:第一,以学生的阅读和思考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安排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环节。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阅读、品读和悟读,在此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合理调控各个环节时间,确保教学进度顺利推进。如在小组讨论环节,找出几个比较典型的问题进行讨论即可,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随意去说,否则势必冲淡主题,浪费教学时间,给后续的教学造成时间上的紧张。

3既重团体,又重个人

第一,合理分组,相得益彰。按照异质同组的原则,从个性特征、能力强弱、学习水平等诸多方面分析,使小组成员搭配最优化,为成功合作奠定基础。

第二,注重方法指导。教师应该加强合作意识和合作方法的指导,选好学习小组组长,按照各尽所能、相互协作的原则进行分工与合作,让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激发。

第三,多种方式激发兴趣。除了小组讨论和集体交流的常规方式外,还可安排合作竞赛、情境模拟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强化合作学习意识

为了更好地促进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应致力于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强化和培养。但鉴于当前很多高中生多为“95后”的特点,加上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因而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且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形成骄傲、自私和任性的特点,缺乏合作学习意识,导致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成效低下。基于此,为了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应在合作学习模式应用过程中设立“互补组”,即所组建的小组内的成员应由成绩优秀和较差的学生以5∶5的比例组成,从而引导他们意识到互帮互助在促进学习进步中的重要性。同时,使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逐渐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在强化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最为常见的就是竞赛方式,以《雷雨》教学为例,由于剧中角色较多,学生读起来也不太顺口,尤其是不同角色之间存在的关系难以捋清,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告知,再以小组的方式组织比赛,以此强化学生之间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学习效果,达到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目的。

5提升合作学习技能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在合作学习模式应用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合作技能的强化,达到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而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意识,尤其是应使其充分意识到合作学习技能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培养 学习兴趣

学生的心理因素犹如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只有紧紧把好这只手的脉搏,“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打开心门,打开心结,才能有效激发和培养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正所谓心通路路通。攻心为上,通过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和培养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应用情趣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方法上,也可以应用情趣教学,特别是研讨型的课题,师生共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当然要有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不可高高在上,要认真地听取学生的发言,给予积极的肯定,鼓励学生发言。不可因为不同的见解而固执己见,语气生硬,讥笑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进而对教师产生反感抵制的情绪。而应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觉得有亲切感、亲和力。教师授课的语气不能是平铺直叙的,而要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以情感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当然,讲授的语气是随教学的内容而变化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要问的问题有所准备,精心备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例如在研讨性的学习中,可以精心地设计问题,做到一题多解,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言之有理就行。同时,对于提问也要讲究技巧。有时唯一的答案有多种提问的方式,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打开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对于较难一点的问题,教师也不要为提问而提问,可以给出答题的技巧,做出指导,循循善诱,降低问题的难度,不致于令学生摸不着边际,干脆放弃思考,把问题留给老师,这样老师就容易处于一种被动的境地,课堂的气氛当然活跃不起来了。除此之外,对学生的思维如何打开呢?要善于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创造情境,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重在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不可事事包办,有些是代替不来的。有些课文可以完全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验。

二、讲究创新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创新教学包括教师创造性的教和学生创造性的学两方面。众所周知,教师在年复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总会自觉不自觉的形成一套教学模式。但是,如果我们一味满足于轻车熟路,无论上什么课都沿用既定模式,上课之前,学生已知道教师要讲什么,教师授课的内容和形式已在学生意料之中了,又怎么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呢?这样的课堂又怎么能保证学生不"瞌睡"呢。所以教师要敢于自我否定,大胆突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因为教师的教学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因素。

教师首先就要创造性地理解所教学科的内容和结构,对其进行加工和再加工,设身处地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并能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的规律挖掘教材中的诱导因素。应积极创设富于变化和挑战的学习环境,要把自己融于学生之中,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甚至激起学生内心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注意及时发现"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信心。最好能把新授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知识源于生活,又终将服务于生活。这些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的教学方法、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个人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不断培养更多比教师更聪明的学生。

三、结合学科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学生正处于慢慢学会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可见语文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同时她也是一门语言学科,教师应当立足课本,拓展平台,扩大外延,联系实际,在平时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习惯,让他们认识到语文是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语文知识的获得也更多的来自生活实践。基于这一基本思想我在不同的课文教学过程中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展开。如:在一些令学生感兴趣的课文教学中,让学生自演自评;利用网络将课本延伸开来,让学生现场感受祖国的各种文化遗产以及爱国主义的战争影片;联系课文,安排学生创办成长专刊等等。此外,在较长假期的作业布置上,也尽可能的采取一些令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我让学生做过调查报告;给我写信并邮寄给我;推荐书目让他们选择阅读并和我交流写读后感等。通过这些形式,在丰富课堂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线,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第12篇

自主学习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运用可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更好实施。基于这样的认识,构建好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时提升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构建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时,应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缺乏学习兴趣和动机,便会时候去学习动力,认为学习是一项承重的负担,会逐渐逃避自主学习。因此,在构建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时,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应当对语文自主课堂学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及在自主学习中取得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在体验到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信心。此外,在构建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时,应当对学生意志控制方面进行强化,注重对学生意志和毅力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在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断提升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效率。

二、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在互动合作中开展自主学习

教师要在具体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中大胆质疑,学生在质疑问题中学会了自主地思考问题,自主创新地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这里应该指出的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实施,并不意味着学生在整个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是个体化学习。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从广义上来理解应该是建立在广泛合作基础上的合作学习。要开展好高中语文教学中彼此间的合作,教师就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间的有效合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开展好小组内的彼此合作,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间的合作,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自主学习的合作方式。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具体教学实施中的主导地位,以问题引领学生提出各种充满创新性的问题,再以问题的进一步提出,引导学让更进一步地在自主合作中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要让课堂成为一个学生间、小组间、师生间自由交流的天堂,以师生间的思想碰撞,促进语文教学中所出现问题的有效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传统形式的满堂灌教学,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此同时,教师也不要过于放任自流,这样会使自主学习流于形式,而缺乏实效性。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实用化的教学方案,以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有效实施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培养自主意识,加强学法指导

就自主学习而言,自主是一种意识,学习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行为;在自主意识的驱动下,学习才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学习才会有所提高、拓展和延伸,才能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教师要通过设情境、重激励、给机会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把握需要一个过程,好像久囚笼中的鸟儿,一旦放飞,却往往不敢飞或不会飞,所以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养成教育和方法指导。在自主学习教学实施的初期,要宏观调控好学习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才会变得积极主动、科学得法。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自主学习方法是需要学生与教师相互配合完成的。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为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打基础,学生也要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实现学习目标。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疑问与想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四、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的案例分析

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在培养高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教师也不能忽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以教学课本中的《荷花淀》为例,教师在进行课堂讲授的时候应当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摆脱“灌输式”的教育形式,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组织学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正式开始讲授课文之前,教师应当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使得学生对于文章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对写作的背景以及课文的重点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把握,使得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学习中有充分的准备。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当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在课堂内创设文章描写的情境,设置几个基本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堂创设的情境中感受、探究并解答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以及时间进行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而且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地解决自己的困惑,并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基本思路,主动发现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齐心协力或者是依靠自己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如果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适时地向教师寻求帮助,这也就充分体现出了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为了能够科学的评价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对这一堂课的自主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并要求每一个学生将自己的自主学习心得以及对本篇文章的学习收获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在自主学习的心得中找到学生的问题,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构建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时,应当正确设置自主学习目标,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并注重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高中语文课堂自主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