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知识总结

高中语文知识总结

时间:2023-08-21 17:23: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知识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语文知识总结

第1篇

【关键词】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教学 渗透

一、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的重要意义

在进行对高中生群体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注重到对于高中语文知识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的传递,让高中生在接受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促进高中生的全面成长。与此同时,高中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学习过程,不同的语文知识按照各自的类别分配在不同的章节,这些知识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也不相同。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重视到对于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的研究,保证学生能够通过接受相应的高中语文教学,形成对于高中语文知识的深层次认知。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开展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将人文精神和语文教学过程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促进高中生群体的高中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析

1.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渗透氛围

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对人文精神氛围的创设。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进行总结研究,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人文精神传递方式,通过将人文精神融入到高中语文内容中,更加有效的将人文精神和和高中语文内容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在进行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的意识到对于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有针对性的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氛围,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高中语文课程《我有一个梦想》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进行这堂课的知识点的学习,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对于《我有一个梦想》这堂课的审美疲劳,加之《我有一个梦想》这堂课是要求背诵的,这就更容易导致学生对《我有一个梦想》的学习兴趣度下降。这就需要在进行《我有一个梦想》教学的过程中,穿插的让学生进行对《我有一个梦想》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的探讨,让学生讨论“马丁路德金面临的是怎样的美国社会结构?”“为什么黑人要团结起来赢得属于自己的权利?”“你从《我有一个梦想》体会到了怎样的人生精神?”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会在《我有一个梦想》课堂上插入相应的文化精神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迅速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将《我有一个梦想》的人文精神和高中语文教学过程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有效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2.优化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面对新的教育形式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高中语文课程教师在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的总结基础上,寻找一个良好的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点,并在维持一个良好积极的高中语文教学状态的基础上,促进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注意到结合人文精神的传递内涵,充分的保证学生能够在享有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进行高中语文课程中《廉颇蔺相如列传》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课程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蔺相如为什么要忍让廉颇?”“廉颇为什么要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然后,学生就可以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加深学生对于春秋战国时代我国文化背景的认知,并了解到“将相和”对于一个国家的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在进行该文章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的进行“秦桧陷害岳飞”、“宋朝重文轻武”等故事,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出发,促进人文精神和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

3.完善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模式

在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索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让高中生参与到人文精神的探索过程中来,加深学生对于高中语文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的理解程度,促进高中生的语文能力的共同进步。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过程中,可以通过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创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切入氛围,为学生创设人文主义语境教学方式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悟到蕴含在高中语文课文中的人文精神内涵。进而切实提升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能力,满足人文素质教育对于高中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湃. 普通话与口才训练教学中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1).

[2] 申承燕. 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 文学教育(下),2009(01).

[3] 程红兵、李镇西. 关于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通信[J]. 语文教学通讯,2000 (20).

[4] 韩军. 再论语文教育与人文精神[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05).

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复习技巧;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3.07

1.前言

在进入高三阶段后,证明学生已经踏上高考的路途。众所周知,高三教学不仅非常枯燥,而且非常艰辛,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复习的质量,既要求教师应该认真工作、刻苦钻研,又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总结,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作出巨大的努力。以下是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总复习技巧和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2.正确对待复习

在高中语文总复习阶段,有些教师错误的认为复习等同于复收,借助复习弥补之前的学习漏洞,这样一来,教师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有些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回答;也有些教师只是粗略的将重点知识重复一遍;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复习课可上可不上,并没有布置更多的学习任务。然而,上述这样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事实上,复习是整个高中教学阶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特别是进入高三阶段,总复习极其的重要。教师引导学生科学的复习,能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且,通过对高中语文的总复习,能够使学生及时查缺补漏,教师可以举一反三,及时弥补教学不足。这样一来,教师就必须正确对待语文的总复习,同时还要制定一套完善、可行性较强的复习计划,认真备课、采用合理的复习方法,从而提高高中语文复习的质量。所以,复习质量的提高,教师的任务极其艰巨。

3.进一步明确复习目标

对于高中语文复习目标的确定,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在进入语文总复习阶段,应该熟练掌握知识体系进行合理复习,重点是对重点和难点的复习,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减少解题阻碍,紧扣得分点。其次,结合课程标准进行复习。高中语文复习按照题型、内容等完成复习目标。尤其是教师把握好题目的难易程度,如果选择的复习题目较难,那么很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题目难度偏小,又达不到考查学生的目的。再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的求知心理,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分别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因材施教。

4.增强复习教学的创新性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高中语文复习过程中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要受传统教学方法的约束和限制,更多的是教师让学生进行创新思考。例如:在鉴赏诗歌过程中,通常是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其中,"知人"指的是将作者和作品紧密联系在一起;"论世"指的是要将作者所处的时代与背景加以了解,从而更好的了解作品。近年来,高考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减少猜题、押题产生的负面影响,尽量将考试题目的诗歌不要选择名人名篇。这样一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时,使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传授给学生一套鉴赏诗歌的可行性办法。

5.突破重点与难点的学习

近年来,高考试卷中,对诗歌或者文章的鉴赏比例非常大。这样一来,"赏析"成为语文复习较难的一类题目,由于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太多的知识储备,因此,担心此类问题的学习。一般来说,对诗歌、文章的赏析都是对作品写作技巧、内容等进行理解,任何一种问题都离不开上述题目的分析。只有多进行此类练习,便会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由此看来,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是非常简单的。

6.认真总结复习规律

在进入高中语文复习阶段后,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结构,进而找出规律。例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善于运用成语,但是,对成语的应用又是很常见的一种题目。所以,在复习阶段要进行总结。如:在在语句中应用"络绎不绝"一成语时,应用的对象是人,而不能是其它的事物。

7.优化复习方法

高中语文复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准确解决的能力。想要达到此目标,只靠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和解题。因此,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总结解题的技巧。例如: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快速阅读文章、通过所学知识,大概了解其内容;第二,结合题目要求,在文章快速找到此句子;第三,试着去翻译,从而找出最为合适的答案。如果题目要求翻译文章的某句话,那么就要把它放在文章中的段落中去理解,结合语境,其它和所翻译语句无关的直接可以不考虑。一般来说,解决文言文题目的思路大致相同,尽管出题的方式多样化,而学生只要熟练掌握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语文总复习的效率,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8.结束语

总体来说,想要使语文复习收到良好的学习效率,教师就必须结合教材要求,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利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复习,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复习教学过程中,从而快速深入的较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在高考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从而在实践生活中,能够更好的应用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郝建梅.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总复习技巧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3)

[2]张丽辉.浅谈高中语文总复习[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0)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国的语言是博大精深的,而语文课程的教学正在为下一代传递着这种博大精深。目前,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学体制蒙蔽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教学模式也牵制着学生的思想模式,强化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功利性。由于语文较为抽象的学科特点,使得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性不会很大,而取得高分却很不容易,所以,高中语文在学生中经常处于被忽视状态,高中语文的课堂效率也就无从谈起。

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以最少的投入来实现最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通过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那么,如何来改变这种现状,重新塑造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笔者就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随着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高中语文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投入低成果的教学现状仍然存在。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教学成果的成绩,还应该看到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的问题,并且去正视它、解决它,让高中语文的课堂效率实现真正的提高。

1.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

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低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语文课程教学实质的理解错误。当前,很多教师都把语文当做了一种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对语文教材中课文语言的描写特点、成语字词的含义、文章中心思想以及感情表达等都进行非常全面的分析讲解,这种教学模式的确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但是却忽略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本质。语文不仅是学习知识、促进学生交流能力的工具,还是一种人文感情的联络工具,而教师在对课文进行讲解时只是单方面地对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讲解,而没有将课文中的情感与学生的实际进行联络,从而达不到净化学生心灵情感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将课本内容准确清晰地剖析给学生,但是却忽视了学生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的培养,使得语文的教学目标没有完全的落实。

高中语文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语文知识,还应该提升学生的人文能力。只有把二者相结合,才能将语文课文中的丰富内涵与现实情感相碰撞,使之产生共鸣,并且充分地展现高中语文的文学魅力,让学生能够从语文的学习中将知识与人文兼得,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人文的学习目的。

2.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现状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规避之前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单向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提问教学模式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起来,力争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进行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基于提问教学模式带来的较高的课堂效率,教师开始大量地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经过长时间的科教体制的改革,“一言谈”的教学误区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是却又进入了一个“满堂问”的教学误区中。在整个课堂活动中,从问题的设计、问题的思考到问题的解决几乎都是由教师指导学生去进行的,而且教学任务也得到了很好的完成。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所有问题都由教师去设计,学生得不到参与,导致他们对课题核心的把握非常抽象;而教师设计的题目中就已经将课文学习形式布置好了,学生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浏览了一遍教学过程,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另外,教师提出问题的限制性比较大,有时候仅仅是提问学生“对还是错?”“如果对,为何对?如果错,为何错?”提问的内容也太过老化,例如“本文讲述了什么故事?其中心思想感情是什么”等,而有时候问题的提问又过于难,学生不知道从哪个方向来思考。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提问较难问题时,适当地做一些铺垫,让学生能够遵循课文逻辑去一步一步地思考,进而将其解决。

二、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提升方式

1.以学生兴趣作为语文课堂的有效添加剂

学生对某些事物经常是一目十行就了如指掌,说起来轻而易举、谈起来头头是道。而在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就不会有这样的现象。原因何在?孔子给了我们这样的回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两句话意思是,只有对语文充满热爱了,才会积极地去学习语文;只有对语文感兴趣了,才能去更好地探究语文。然而,不同的学生在同一环境下的学习效率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情绪下对语文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影响的。这就需要教师去积极充分地观察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将他们所感兴趣的东西与语文内容相关联,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并带着满心的热爱去学习语文,去感悟语文。

2.课后要进行有效的总结

有些教师只注重课堂的教学,而忽略了课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只有对所学知识进行课后及时的巩固,才能真正地将知识体系构建起来,实现知识的有效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后总结问答活动,知识点由教师提出,由学生进行回答。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清晰地反馈给教师,及时查缺补漏,实现了语文知识的全面化巩固。

综上所述,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只有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将课堂教学作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场所,才能为学生自觉主动去探讨语文知识提供可行性的发展空间,才能为我们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打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小花.《新形势下高中语文的有效性教学探讨》——[新课程(理论研究)],浙江省义乌市义亭中学.2011,6.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培养;语文思维;方法

一、语文思维及其特点

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天生就存在的东西,人类能够透过思维进行思考,完成很多日常生活当中的事情,而语文思维和思维大同小异,只是相比较思维而言更加的具体,更加的准确,把思考范围缩小在语文这一科目上。因此,语文思维具体就是指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把得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思考与研究,并把晦涩知识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理解翻译出来,并且在理解翻译的过程当中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让思维再创新,解释出与原本不同的独到的见解,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当中领会到知识的要领并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来进行学习,把自己的思想与前人的思想结合到一起,从而做到更好的学习高中语文,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成绩。这就是语文思维的好处,而语文思维是我们都需要的存在,所以,培养语文思维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并且,要想培养好语文思维,就要从根本上了解语文思维。语文思维由于范围较广,因此包含了注意力、观察力、创新力等能力,这些都是人脑通过有序的活动之后得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能够很好地培养这些能力,语文思维的后天培养就会十分顺利,因此,要想培养好这些能力,就要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从教师处得到更多的知识,才能够在思考的过程当中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拓展,所以,由此就能够看出语文思维所拥有的几大特点。1.互动性。由于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就必须要从教师处获取知识,因此就会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师生之间需要有定期的交流互动才能够达到更好学习的目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应该抛弃传统的讲课模式,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近距离的交流,这样,师生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有分歧和不同见解,大家共同讨论来决定更好的答案,在这个过程当中就逐渐出现语文思维。2.广泛性。语文思维是把学到的知识以自己的方法和思维转化为自己所理解的知识,并在此过程当中进行拓展和延伸,而在拓展和延伸的过程当中所涉及的知识量就是十分的广泛,这一过程中的知识不仅仅是课内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还有一些在生活中或者在课外书籍上所涉及的知识,完整的语文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能够让知识更加的延伸。3.渗透性。语文课堂索要学习的知识很多,但教师不能一股脑地把所有的知识都灌输给学生们,教师们应该一点点地为学生们渗透知识,把知识以点划分,每节课都在渗透知识,学生慢慢地接受知识,才能够一点点地把知识都消化掉,才能够把所学到的东西,都转化为自己的财富,这样收获的知识才有价值,而一股脑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还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利用知识。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思维的策略

语文思维是学习高中语文一项必备的思维模式,只有培养好语文思维,才能够对学习高中语文更加有帮助。由此可见,想要学会高中语文、想要学好高中语文,培养一个良好的语文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高中语文的过程当中,一旦缺失了语文思维,学习语文就会变得十分困难,一旦缺少了语文思维,那么学习语文就只能死记硬背,课堂上的知识不能够完全的消化,也不能根据所学的知识,拓展出更多更创新的知识,这样对于学习高中语文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针对不同的学生找出相应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语文学习更加顺利。1.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众所周知,我国现在大部分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都在采用最原始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而学生是次要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师生之间产生较大的距离感,而师生之间一旦产生了这种距离感,就很难把思维聚拢,让思维成为主导。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不顾学生的想法,也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所以会出现知识传达不到位现象。因此,相关学校和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与学生们共同讨论,只有这样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知识点的探索,同时也方便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教师也能够通过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更加地了解学生,方便“对症下药”,找到学生的不足和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且对学生的思维方面着重培养。例如: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制订相应的讨论课题,把思维方式相近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训练讨论,让学生们自主接受知识,让学生们之间有竞争,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更好的培养。2.注重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且十分方便的途径来获取知识,那就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往往能够从各个方面向学生们传递知识,让学生们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与教师和同学们讨论得不来的,相比之下更加珍贵。在课外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让自己的大脑运转起来,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转化书中的知识,这也是一种培养语文思维的重要方式,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语文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思维有利于对高中语文的进一步学习,而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地为学生探索更好的方法来学习如何培养语文思维,对于这一问题,只要教师们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能够积极地寻找方法来帮助学生,我们就能够有效地为学生培养语文思维。

参考文献:

[1]邱超君.浅析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35).

第5篇

一、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具体措施

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对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可以很好地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发散学生思维,顺应了社会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十分重要。针对高中语文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谈一下有关看法。

1.鼓励式教学,增加学生信心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多侧重于知识的教授,对于学生的心理很少关注。就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状况看,这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关注,不仅局限于知识方面也要侧重于学生内心的关注。从对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中得出在高中教学过程中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有利于语文教学的进行,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打好基础。

2.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教学

想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乐于思考,努力创新。因此提升学习兴趣是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演绎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努力提高学生兴趣,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3.针对学生层次的不同进行个性化教学

目前的语文教学工作是针对全体学生共同进行的,教师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往往采用统一标准,统一形式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学生个体的不同,学生对于高中语文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很可能无法适应语文老师无差别的教学方法,造成这部分学生语文成绩不理想,课堂兴趣不高,难以培养出创新精神。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调整教学模式帮助学习较差的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这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也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4.转换教师思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先改变教师的思想,让教师明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高中语文教师只有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积极发掘自身的创新能力并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去,才能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

5.注重与生活的实际联系

从目前中国教育教学现状来看,在高中阶段各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与生活脱节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感,对于知识的掌握模糊不清。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加大高中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高中语文知识在生活中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二、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现在教育教学的新趋势,因次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应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不仅是对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一次重大推动,也是对学生实行素质教学的一次重大突破。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素质。同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迎合了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打好坚实的基础。

1.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各种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阐述个人意见。在教师的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改变了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开始主动思考,积极动脑,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良性的互动,这充分发掘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促进了学生的不断进步。

2.有利于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通过对学生创新精神的不断培养,激发了学生对高中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学生在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主动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这充分的保证了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讲授,很好地提升了课堂的授课质量,保证了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推动了全体学生成绩的进步。

3.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目前我国在教育教学方面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我国教育教学追求的目标。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推动我国素质教育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的展开,深化了教育教学的实质与内涵。

三、总结

第6篇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创新;模式

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为教学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新课改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视,及时地把握新课改的创造的机遇,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完成高中语文教学。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很好地完成教材中的知识教学,同时还要增强高中语文课外拓展教学,这样才能够全面地培养高中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语文探索精神。激发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为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高中语文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仍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不仅使得高中语文教学难以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同时还会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的顺利展开。

一、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要求

(一)始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高中语文教师占据语文教学的主导地位,为了更好地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知识,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一定程度提升高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但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会对长期的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产生一定的阻碍。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固定。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全面培养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有效地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长此以往的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还会使高中学生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更加深入透彻地贯彻人文素质教育,课改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作为教学主体。语文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利用可利用的手段,全面激发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高中语文教师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不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有效地激发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并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的完善高中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

(二)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想要全面的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学习水平,就必须要采取一高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展开高中语文教学。通过引导高中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兴趣,全面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高中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创造出语文教学情境完成高中语文教学。利用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不断引入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拓展高中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能够为高中学生创造一个具有趣味性、轻松性、活跃性的良好学习氛围。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思维跳跃方式,从而设计出与学生思维方式相符合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有效地调动高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活跃性。教师还可以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预留出部分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安排向学生征取意见,从而对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调整,以便于最大限度地满足高中学生的兴趣式教学需求。

二、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创新的有效策略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使用教学方法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全面的提升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成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合作教学法、分层教学法、阅读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各具优势,在合适的情境之下,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显著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另外,高中教师还可以在充分地考虑高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紧密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创新,从而为学生创造全新的教学体验。另外,在高中语文教学方法都有效探索的过程当中,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升,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注重个性化的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使用个性化教学方法,能够对高中学生的个性进行全面有效的培养,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在使用个性化教学方法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采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进行深入了解。教师再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出全新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引入个性化的教学元素,全面激发高中学生的个性化语文学习兴趣。高中学生的一切学习都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就使得部分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过度重视成绩的提升,不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满足。长期的重复复杂枯燥的内容的死记硬背,将会大大的将提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严重地阻碍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全面开展,同时也对学校的高中学生升学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注意规避“过度重视”这一问题,语文教学当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完成课文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总结新的体验,鼓励学生敢于抒发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全面的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创造性思维。

(二)有效加强合作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教学的方法以便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不断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同桌、小组之间进行学习,并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倾向建立散文学习小组、古诗词学习小组、诗歌学习小组等。在合作小组进行学习交流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及时的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和讨论,并要求学生就学习讨论内容进行总结。还可以让各小组之间的成员进行学习交流,能够充分发挥各小组学生的学习优势,有效带动其他小组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高中语文教师也需要加强教学的沟通交流,同年级组的语文教师可以定期的进行语文教学总结,并交流彼此之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加强和其他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师之间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当中不断学习对方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三)不断加强分层教学

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部分,部分教师仍然受到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的影响,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调整,在课堂上仍然使用统一授课的方式来进行高中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当中没有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难以有效地提升高中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学习能力、学习水平、接受能力等情况,对班上学生的情况进行统计,然后通过详细的分析之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方案。在高中学生群体当中,学生之间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相对较好,能够很快地接受各种语文知识;部分的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因此,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才能完成相关知识的掌握;少部分的学生我语文接受能力较差,就部分学生很难紧跟教师讲课节奏,对于语文当中的战斗知识点仍然存在误解,从而使得这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相对较差。在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之下,高中教师必须要科学合理地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语文教学目标分层化、细化,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分别对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而更好地满足每个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全面展开阅读教学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遗留了大量优秀的文学著作,高中学生在学习之余,进行这些优秀著作的阅读,不仅能够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够不断增加高中学生的知积累,为高中学生的作文学习听力良好的基础。另外,优秀作品当中文章都具有独特的感染力,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对文章进行优选,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内容选择能够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文章。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开设语文阅读指导课程,教授高中学生语文阅读的方法,或者组织语文阅读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参与到语文阅读活动当中,可以组织优秀读后感评选、读书周等活动,全面激发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同时还能为高中学生的作文学习,乃至今后的语文学习提供有效的保障。

第7篇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1.引言

1998年研究性学习在我国首次被提出,并在2002年实现了在基础教学方面的全面推广,日益成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和热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基础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坚持“以学生为主”,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着重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等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知识的应用和审美能力。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出发,坚持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生活经验并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时代的需要,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2.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2.1高中语文的教学理念有所转变

在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双重影响下,高中语文教学长期处在以教师单向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境地,语文课堂教学枯燥、僵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少活力和创造力。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处于学习的边缘位置,被动地接受知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近十年的教育改革,我国大部分教师都已经参加先进教学理念的教育和学习,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坚持以“理论联系实践”和“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1]。

2.2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有所创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界就在引进国外教学理论和总结语文学科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新课改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片面重视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的局面,开创了促进学生读、写、说等能力全面发展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自主、平等、合作的研究性学习中,使语文学科的“教”与“学”达到了本质上的统一,在遵循语文教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长期的接受性学习也给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带来了负面影响。其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学组织结构的优化,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再次,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知、情、意、理等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对以后的终身性学习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意义重大。最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在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的人文素养,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2]。

3.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结合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和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十分可行的。从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出发,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和人文性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高中生的认知结构和逻辑思维能力日益成熟,能够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辩证分析,为深入的探究学习提供智力支持。

4.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4.1树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民主、生活、合作、对话、活动等教学策略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只有在充分掌握和理解上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够开展高效的研究性学习。民主、合作、对话等策略强调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自由、民主,师生、生生之间针对高中语文知识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生活、活动策略强调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和生活化,语文作为语言学科依赖于一定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经验,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要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在日程生活中发现语文的魅力,并在生活实践中提升语文的应用能力[3]。

4.2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打破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自主探究学习,树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体会到参与语文学科研究的乐趣,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此外,在研究性学习中,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语文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和团队能力。总的来说,研究性学习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

4.3构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目前,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普遍采用“五步走”的教学模式:第一,教师引导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学习,初步感悟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营造良好的语文研究氛围;第二,组织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内容进行研读,在交流中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并挖掘出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含义;第三,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拓展,在课后布置研究性作业,通过课外的延伸训练巩固语文课堂教学;第四,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组,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展开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加强各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第五,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给予合理、客观的评价,在总结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信心[4]。

4.4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有利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事半功倍。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价值,注重教材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例如在讲授鲁迅《故乡》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到底是谁偷了碗?”,根据教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例如在讲授《守财奴》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设置疑问,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研究性学习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地进行语文学科知识的研究,除了教给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外,还要注重语文知识探究方法的传授。

4.5创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要实现双重功能,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客观、合理的评价,又要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研究性学习。在综合考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研究过程的方法策略、研究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表现后给学生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的综合评价活动,实现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此外,还要注重研究性学习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5]。

5.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弊端和误区。部分教师因为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知识认识不足,认为研究性学习不利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忽视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的创新,既浪费教学时间又挫伤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面对这些发展中的难题,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加强研究性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真实意义上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何跃.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特性及运用[J].中学语文:下旬,2011,(8):11-12.

[2]郑炳欣.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下旬刊),2012,(2):148-149.

[3]焦咏梅.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神州(下旬刊),2012,(3):80.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模式;方法

让高中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水平,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学好语文,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素养是学生个人成长与成才的重要基础。高效课堂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速度会加快,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增长。当前的语文教学效率还不能满足高中学生的发展需求,加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发,是促进高中语文学科发展的必然经历。

一、优化教学目标,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

教学目标,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指示性作用。教学目标的科学化,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重点。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中,大部分教师一直专注于本学科知识的学习,没有将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造成教学目标的单一性。教师自身学习面不足以及跨学科意识的缺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效率。

要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建立起明确的跨学科意识,对自己的知识面进行有效扩展,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与内容。教师还需要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优化,从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以及发展水平出发,建立层次化的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与个别指导。为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给不同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引,会让学生增加语文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讲解《再别康桥》的时候,对于那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为学生建立明确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情感的语文学习目标。而对于那些语文学习基础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了解文章的行文特点,并根据文章内容与框架特点进行仿写的学习目标。不同的学习目标满足了不同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学生不再将就着学习,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快速提升。

二、关注时间规划,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

时间,是限制高中语文课堂活动的重要因素。高中语文课堂的时间为45分钟,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45分钟的课堂时间,才能使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得到更多有效的知识。对时间进行科学规划,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时间管理技巧,减少课堂中浪费时间问题产生的机率,关注课堂重点。在过去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讲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点,会夸夸其谈,没完没了地说起来,不仅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教学职责,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最大化地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

例如,在讲解《故都的秋》的时候,教师需要对课堂时间进行有效规划。利用五分钟进行课堂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十分钟,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找到相关阅读问题的答案。利用十分钟与学生核对答案,并对学生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解决。剩下的二十分钟,十五分钟细读与讲解,五分钟总结,布置作业。像这样,具有规划的课堂,才能成为高效的课堂。

三、创设教学环境,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学科的信息量较大,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才能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仅由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还受到学生自身情绪的影响。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条件。一个优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会减小高中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真正享受高中语文学习。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利用个人风格给学生带去不同的学习感受,利用幽默的语言,打造快乐的课堂,利用师生交流来打造一个亲密的课堂情感氛围。

例如,在讲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的时候,教师可以现身说法,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趣事,在讲故事的同时,将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投身于语文学习中。在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开一个故事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讲述一个自己与父母的趣事。课堂氛围会因为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而活跃起来,学生的心理负担也会因此而减少,学习效率会得到快速提高。

四、丰富教学方法,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

教学方法的丰富,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自主教学模式、小组协作学习模式等,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都有促进作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模式的变换,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新鲜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讲解《苏武传》的时候,考虑到文言文的难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教师可以将文言文的学习任务分成模块,比如找通假字、找同义字、翻译句子、研究写作手法等。让小组内每一位成员负责一块任务,完成任务之后进行小组讨论与分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长期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变换自己的任务形式,让每一位学生做多种任务,全面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活动,是进行知识传递的主要阵地。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接触到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个人思想,思维开放度会大大提高。一个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会尊重学生的学习追求,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致力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模式研究与应用,会使高中语文学科的发展前景更加明朗,推动当代高中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小霞.高中语文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D].延边大学,2011.

[2]孟学军.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7).

[3]黄婷.如何构建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J].知识经济,2013(11).

第9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新思路

1 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

1.1 思维深度的加大

高中的语文的学习与以前不同,在新课标下,语文对于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深度的要求大大地增加了。无论是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还是对于这些作品的分析,都集中地体现了“思想”这一特性,这是高中语文知识的特点所在。在考试中遇到的题型亦是如此,对于阅读和写作格外重视,且这其中的内容大多触摸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如生命、命运等等,这些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感,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的思想要深刻,明白作者或者出题人想表达的内涵,而不能仅仅凭借表面断章取义。思维深度的加大,让很多学生还不是很适应,无法探索到更深一层的觉解,思维深度的加大使得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1.2 内容的宽泛

高中语文的特点,除了思维深度的加大,在另一方面也在知识的广度上有很大的拓宽,它涉及到的已不再仅仅是纯粹的文学,而是融入了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如生物、科技等,涉及到各方各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在本质上不属于文学的范畴,但这些内容的出现,能够大大地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语文这个学科是需要实践的,不单单是理论上的“形而上”。综上所述,高中语文的特点从思维的深度和内容的广度两个方面都有极大地拓展和延伸,这要求学生的思维深度和知识广度都要有所进步,才能跟得上教学的进度;反过来说,正是高中语文的特点从客观是促进了学生的进步。

2 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知识面的狭窄

由于很多学校只注重理科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忽视了人文主义的培养,使得很多高中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时间很少,导致语文方面的阅读面和知识面都很狭窄,这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是很不利的。没有宽广的知识面,很难在语文的学习中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也不利于将老师所讲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此外,没有宽阔的知识面,很难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科的学习思路,无法在林林总总的素材中准确地分析到所考察的东西,这是知识面狭窄的弊端所在。

2.2 感悟层次较低

感悟力和觉悟力低是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另一个问题,由于高中语文对思想情感要求高的特点,加上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合理,导致了学生们很难感悟到文章的精髓和本质,他们看到的只是较为肤浅的表象,忽略了真正的内涵。高中语文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内涵要求很高,这是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和表达的基本前提。如果在思想深度达不到的情况下,则很难将语文学习到位。高中语文的特点决定了这个问题的出现,只有及时地解决它,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3 高中语文教学新思路的探讨

3.1 努力拓宽知识面

高中生要努力地提高知识面,这是语文学习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提高知识面,就要多读课外读物,学校应增进图书馆的建设,让学生拓宽知识面。能够做到博览群书,在不断地吸取外界知识的过程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但多读书的同时还要进行及时的思考,不能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用猎奇的心理去读书,要加快对知识的思考和消化才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要善于做笔记,将自己看到的有用的知识记下来,供日后的复习和学习使用。

3.2 增强感悟能力

感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需要长时间的熏陶和体会,才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体现出较强的感悟力,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厚积薄发的过程。因此关于感悟能力的培养,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和素质的必要途径,这样的阅读可以不必咬文嚼字,它的重要性意在起到一种启示的作用。这种带有熏陶式的阅读能够带给学生一种别样的审美享受,可以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增进和加深对事情和事物的觉解,这对感悟力的提高有较强的帮助作用,另外,老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加大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有目的性地开启学生的悟性,形式是不拘一格的,但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

3.3 有侧重点地加大某一方面的学习

由于在高中语文的考察中,多呈现出独立的版块和部分化,这为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思路,那就是有目的地逐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比如可以针对不同的部分,如生字词、病句、文言文阅读等,可以逐项细致地进行攻克和解决。所以说这样的学习更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弱点,加大学习的力度,多总结经验,争取学习成绩的提高,这是一个极为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快速地提高学习成绩。又由于高中语文知识的考察具有一定的固定性,题型是好几年不变的,这有利于学生在系统整理知识后作为日后的参考资料,对于高中语文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第10篇

在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些高校普遍存在着对于作文的教学没有具体的规划,常常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将作文课看做是学生自主的想象写作,没有进行具体的指导,只是带领学生随便的找一些参考资料作为作文的题目,仅仅将学生的作文课当成一种自习课,将任务布置完后,让学生自己去写,这就造成高中语文的疏忽,不能完成听、说、读、写的综合教学指导,教师对于高中学生的作文指导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在对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中,由于教师只是注重升学的限制,往往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仅仅强调的是写作手法、写作的知识以及片面的写作技巧,这些问题往往就造成学生对于语文的基础知识不够全面,没有将生活与写作相结合,在写作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生活现象缺乏了解、缺乏观察。造成了作文枯燥无味,没有通过实际的生活然后结合自身具有的语文知识来对生活进行描述、对生活的看法发挥自身独特的一面。这种教学影响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没有对高中语文进行全面的写作了解,不能够综合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对于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的现状就是,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对于文章的构思不够清晰,在表达上缺乏相应的情感,这种写作的思路就有可能在写作的过程中造成脱离题目或者是偏题的现象,造成整篇文章的失败。还有就是在写作中,教师可能会引导学生去关注一些范文或者是写作的模板,由于教师的指导不足,长时间就会影响学生自身的想象力以及对于文章的创作水平,这就使得学生的思想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策略

1.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在高中语文作文的指导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生活中去引导,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发现事物存在的可写性,在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的素材,让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写作中去体验生活,这种写作的思路能够让学生在有条理的思路中,将生活中的本质和现象表现的更加真实,培养了一种写作的技巧,在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内容,这样长时间的积累就增加了学生在写作方面的知识面。

2.要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

在平时的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从课本上进行积累,能够加强阅读的数量,善于从文章中去发现具有不同意义的词汇,增强词量的积累,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的习惯,培养丰富的阅读兴趣,这样在书中去感受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在写作上学会说话,加强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在写作上对于内容的丰富程度。使文章具有更加突出的色彩。

3.教师要在学生的写作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具体的指导

在指导前要教会学生对于写作的实际操作能力,要不断的加强动笔的能力,这种作文指导的方式就是要在平时的锻炼中,让学生增强练笔以及加强对一些优美的段句或者是一些典型的事例的积累,这样在学生的写作中,才能具有更加突出的地方,使得语文的语言能力以及对于事物的描述才能更加的有特色。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学生的写作完成之后要进行点评,对学生的文章进行分析,指出其亮点以及不足,这样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形成一种更加完美的思考方式。

三、总结

第11篇

一、迁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

高中语文的学习知识主要是对于作品的赏析与体会,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文学类型,所以在高中时期,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文章要求你背诵或者默写,只是要求你理解,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再用以前学习知识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了,这样容易造成前迁移,而且在高中语文的学习知识过程中,针对一个知识点,要归纳总结,将这个知识点的所有概念都连接起来,这才是高中语文学习知识的迁移。确切的来说,是正迁移,就是高中学习的知识对以前所学习的只是有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高中语文学习知识的迁移将初中等以前学习的语文知识进行串联,实现了知识的凝结和加强,对于我们理解相关的概念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学习借景抒情这样的文章,高中语文课本往往是一章有两三节课的篇幅都是借景抒情文,通过对这三个文章的讲解和阅读,学生理解了借景抒情文的主要特点和相关的概念,这样在关于借景抒情文的整理中,学生就可以想到,借景抒情文运用到的主要的修辞手法、主要的语言描写、主要的背景和环境等等,都是将以往学习过的零散的知识点汇集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使知识融会贯通,实现学习知识的迁移。

(二)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

高中生的学习能力的迁移主要是指通过学会分析的方法和写作的特点来让学生摆脱课本的束缚,让学生跳出语文书本的条条框框,培养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自主学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学生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不再依赖于老师的引导与讲解,而是在学习了老师的基本课文讲解过程之后,自己可以结合老师的经验和自身的理解能力,独立完成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同学分享,大家互帮互助,共同成长,这也是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一节课老师只是简单地做个开讲和结语,其他的部分由学生全部自己完成,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迁移理论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就是让学生由单纯地从课本中汲取知识迁移到学生自己将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分析与研究,这就是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不再是学习的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动者和引导者。

(三)老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迁移理论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于老师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影响。众所周知,高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要求学生学会教材和课本知识,而是通过对教材和课本的学习来让学生领悟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就是我们高中语文课程的重点项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仅局限于课本内容的讲解和阐释,而是在课堂上恰当的迁移策略让学生来进行自主学习,比如说在讲到文言文中“之”这个字的用法时,可以鼓励学生站起来发言,或者在讲台上组织全班学生踊跃发言,集中大家的智慧,对这个字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整理。迁移策略随着知识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身的敏锐性,能够在教学中展开联想,让迁移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而且高中的语文老师不仅要精通语文课本,还要把课本之外的信息元素带入到语文教学的课堂之中,因为高中语文与各门课程之间的连接非常紧密,作为老师,只要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广泛学习知识,这样才能为提高迁移技巧和迁移能力做足够的准备。

二、结语

迁移理论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发生了迁移,而且老师的教学能力也有所提高,增加了教学中的迁移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虞小红 单位:江西省广丰县嵩峰中学

第12篇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与德育关系密切,同时新课程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品德,而这一点也是当代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说,作为高中语文老师,不仅要教学,更重要的是去育人,同时,老师应该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加强学生的德育,使语文教学与德育协同发展,那么,如何把德育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呢?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教育;课堂教学;具体措施

高中语文教学中含有丰富的德育素材,因此,老师要充分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把德育融入语文知识教学中,做到德文统一,在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同时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接下来,本人将根据德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正确看待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秉持语文与德育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能接受更具体的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学内容常以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融入的思想内容与语文形式相互影响,而蕴含的德育因素很少直接显现出来,而是寄寓于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客观事实等。所以说,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经常给学生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引导他们进行阅读并总结中心思想,从而真正理解文章内容。可见,文学素材里的中心和主旨都是对文章进行的概括和总结,同时也恰恰是对德育的实现。

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丰富的传统美德、高尚情操和真挚的情感等内容,都能很直观地体现高中生的德育,因此,老师要注重把这些思想情感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例如,在《记念刘和珍君》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从中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凶残,并让他们学习爱国主义者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同时也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文中“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带着这种悲怆的情感,进而理解文章的内涵;又如,在《游褒禅山记》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要从课文中提炼出作者“尽吾志”和“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态度,并把这些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学习作者这些优秀的品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语文知识,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

1.高中语文老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德育教学中

教学方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断改变创新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所以,高中语文老师要正确处理好语文知识与德育知识的结合和统一,及时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德育知识和语文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在对古典名篇进行教学时,老师要时常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在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优良的传统美德教育。

2.要想提升德育在语文中的渗透效果,就要激发学生内心真挚的情感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美的文学作品,老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教学方法,并富有情感地进行教学,以自己的情感影响学生,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文章中的真、善、美,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爱大自然的丰富情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得到思想品德熏陶,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例如,在《离骚》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以及“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炽热情感;又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这节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在封建统治下自己鲜明的人格和尊严,以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情感。

三、利用情境教学将德育渗透到教学实践中

情境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通过表演获得思想品德教育,高中语文教材中都是丰富而优秀的作品,向学生展示了独特的人物形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精心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扮演来揣摩人物性格和思想特征,感受当时的现实背景,从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启发自己的思想,开展德育渗透。例如,在讲解《雷雨》这节课时,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表演,同时要让他们充分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并从中深刻了解每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然后在表演^程中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体会在当时的背景下产生的不同心理,进而更好地理解阶级矛盾,认识到应该反对资本主义,支持社会主义,让学生在扮演中有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既要进行人文教学,又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老师要切实把德育和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掘语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并不断地渗透道德教育,感染并熏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中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