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17:23: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统美术和创意美术的区别,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精神时代的意义
精神经济是在1985年第一次被我国的著名学者提出的,物质经济终将促使精神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经济理论总是研究着物质产品的生产在生产的问题,而不能解释一些理论。在精神需要的满足成为第一位的目标的时候,经济已经全面的转型了。精神经济的生产将会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的动力。精神经济具有产品的精神化,生产的个性化和精神资本主义话。等等一些其他的特征。这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而面对这种新兴的经济形态,精神经济与此前的所有的物质经济都有很大的区别。这些区别主要就是体现在人类对产品的精神化、个性化与虚拟化、分散化、名声主义和生产的主体化等等一些其他的方面。
2.戏剧美术中的技术、设计、品牌
随着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也是逐步变得经济的充裕和物质的富足,精神消费已经到达了一定的精神境界。无论是在社会生产还是在社会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在传统经济学面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精神学的层面上都是可以解决的。物质经济与精神经济是并行的,同样都是重要的,并且还可以大胆的推测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必将会用更对的精力去追求一些个性化的东西,在人们的思想中就是充满创意的。而这些东西也不是仅仅的代表人类的基本需求,更是可能的给人们带来更大的满足感。而精神经济的时代也会出现在不同以往的物质形态的面貌中,一般人们看得到表面上的财富都是人们劳动的结果,也是能够看的到的结果。传统意义上的财富就是指的是物质财富,而新时代财富的意义就是指除了财富上的意义人们更追求的就是一种能够带给人们满足感的财产。人们在消费时会通过来判定是否去购买。在生活中为了体现个性或是与众不同的想法,就开始了注重设计的理念,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技术开发与更新它必然已经成为了决定企业能否成活的关键性因素。
二、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是指除了表演者以外的各种造型因素的总称。例如戏剧、戏曲、影视、个舞台演出时的美工设计。灯光设计和音箱设计背景布置,服装与化妆的设计,都是指的是艺术设计。在新的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在不断的提高,对视觉艺术的要求等级也在不断的提高。随着话剧,电影以及电视剧的不断兴起,无论是在艺术品位还是在技术操作上,作品与观众对舞台的设计与布置的更高要求,就是未来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除了要研究精神经济时代背景下的戏剧影视理论,更要研究以美学和设计学为基础的各种设计理念。动画的设计也是新兴技术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领域应用的一个典型
1.戏剧影视美术对商品的影响
设计艺术学是独立于美术学以外的一门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但是其中涉及到的创意,灵感、情感等等纯精神要素与美术学中的创作部分是相同的。并且,设计与时尚相结合,渗透到人类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比艺术来得更为亲切和廉价。人们对形式美的追求催生了设计的发展。我们无法界定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同样功能的两件商品之间,人们往往会选择更美的那一个。所谓的“美”,就是一种设计的表现形式,它的精神内核就是创意,它的物质载到的创意,灵感、情感等等纯精神要素与美术学中的创作部分是相同的。并且,设计与时尚相结合,渗透到人类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比艺术来得更为亲切和廉价。因此,在艺术面临着“曲高和寡”的难题时,应当向设计借鉴一些“简洁、实用”的创新精神。人们对形式美的追求催生了设计的发展。我们无法界定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同样功能的两件商品之间,人们往往会选择更美的那一个。所谓的“美”,就是一种设计的表现形式,它的精神内核就是创意,它的物质载体就是技术。在精神经济时代,厂商为了增加销量,将设计的元素大量的注入商品,这就。收藏品、音像制品等传统形态的艺术品在营销方面也开始注重手段和方式,同时,过去以国家统筹的演出类的“商品”也开始了产业化的变革,走起了商业路线。艺术的商品化和商品的艺术化成为设计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未来艺术的发展方向。
2.品牌——品质外化
名声效应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从感性角度看。品牌是一个产品在视觉、情感、理念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形象。对于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来说,一部成功的作品就是最好的品牌,优秀作品的创作经验就是无形的资本。序用美术重视的是实践的积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才是有生命力的创新。并且,精神经济学中所指的品牌。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美术设计的品牌大多与设计者有关。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叶锦添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他的服装作品不仅面貌丰富,并且跨足各种艺术型式。包括电影、舞蹈、歌剧、戏剧、戏曲、传统乐舞、音乐剧场,创造恣意于古典、前卫之中的造型世界。考察近年来中国的商业大片不难发现,由叶锦添担任美术指导的电影占了很大的比重。由此可见他已经形成了一种“品牌效应”。在他的设计中,吸引制片方、导演和观众的,不仅仅是“美术一词所关照的范畴,更的是他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个性化的创意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商品,其独有的文化品质让人爱不释手。为了进一步推动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传承,传统工艺美术必须要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只有这样传统工艺美术才能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认可,这也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随着现代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是传统工艺美术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应该牢牢抓住这一发展时机,争取给人们带去更多的艺术体验。
一、传统工艺美术的特征
传统工艺美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不同历史条件下人们追求物质和精神享受的产物,它既具有工艺美术的一般特质,又保持了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性,彰显了中国的文化特色。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集合了以下几种特征:一是地域性。受地域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居民的造物方式略有不同,造就了传统工艺美术不同的特色。以刺绣为例,苏绣上绘有栩栩如生、构思巧妙的秀丽图案,做工精致,针法活泼,色彩斑斓。而湘绣则大多采用硬缎、软缎、透明纱等材质,利用丝线、绒线等绘制出一幅幅色彩鲜明、构图严谨、变现力极强的人物画;二是审美性。最初的传统工艺美术创作是以使用为基本前提,制作较为美观。古代人民大都向往美满的生活,并将这种情怀表现在文化创作上,所以在传统工艺品上我们常常会看到喜庆的事物,气氛表现热烈,表达形式各有不同;三是人文性。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来源于社会生活,寄托了不同历史时期古人的情思,其与单纯的工业化产品在人文特性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选材、加工工艺、功能取向和装饰方式上。
二、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
传统工艺美术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涵养,使其备受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这无疑为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国政府越来越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并将传统工艺美术纳入到文化建设项目当中。但是,在传统工艺美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传统工艺美术作品更多的是作为奢侈品出现,过于偏重其审美价值,从而出现了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与生活需求日渐脱节的现象,限制了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另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传统工艺美术正在承受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冲击。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影响下,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生活方式的转变带动了审美观念和价值的改变,这致使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逐步退化,使传统工艺美术逐步退化出人们的视野之外。很多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人,受市场化经济的冲击自信心逐步退化,甚至审美观发生动荡,在繁琐的市场环境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再坚定的认可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技艺不断退化甚至衰败,使得传统工艺手艺后继无人。以当前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形势来看,其面临的问题主要存在于资源、创新、经营匮乏几个方面。社会是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审美观念也会随之变化,这要求传统工艺美术时刻跟进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创新,加强经营管理,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从而在繁琐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取一席之地。现如今,文化创意产业的衍生与发展,标示着新文化产业格局的形成,这就为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契机,我们需要重新确立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方向,促进其转型成功。
三、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化发展建议
传统工艺美术要求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临摹和传承,更多是要求我们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发展。只有不断向现代化发展的传统工艺美术,才有可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赏识,是传统工艺美术长存于世的必经路途。各地各级政府应该提升对传统工艺的关注和保护,尊重并培养具有传统工艺技艺的人才,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空间,提高他们对传统工艺美术的认知和认可,抢救和整理现存的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向广大人民群众宣扬传统工艺美术的精髓,实现传统工艺美术的全员保护和发展。正如上文所述,传统工艺美术来源于生活,相关研究员和创作者应该仔细观察生活、积淀自身的文化知识,在继承传统工艺美术精髓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造,为人们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使传统工艺美术始终跟随时展的脚步。在此,传统工艺美术作品生产商应该积极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有效的结合起来,使传统工艺美术更多的融于生活,刺激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还要加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最大限度的开发传统工艺美术的特性和优势,依照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规律,实现产业创新与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是以人为本,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追求,这与传统工艺美术的人文特性是不谋而合的。因此,设计者在进行创意设计时,可以适当的融入传统工艺美术元素,充分表现出其人文特质,为人们带去更多的美感体验。
总之,传统工艺美术向现代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在以后的发展实践中,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充分发挥传统工艺美术的特性和优势,让更多的人认识传统工艺美术艺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创造美;判断美;表现美;发现美
只有自己亲自设计、亲手制作的东西才会和别人不一样,才会有独特的创意。每个人一进来我们学校都会情不自禁的拿出手机不停地拍照,哇、太有创意了、太美了,废旧的轮胎上种满了漂亮的鲜花、废置的木箱上有孩子们的涂鸦。长长的竹筒上种满了可爱的多肉植物、桃溪谷挂满了孩子们的手绘玻璃瓶、一年四季,美丽沧小、处处花香,请到沧小来看花和画。工作之余,我喜欢看“海清DIY生活艺术”“微设计”“最陶瓷”等等的微信公众号,从中受到启发,惊讶小伙伴们的创意和才情,同时,沧小是我家,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布置。
一、学习区的布置
让学生创造美,判断美,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美术室是美术老师的一件外套,美术室建好以后,从装修设计到材料的选购老师应该参与其中,少贴喷画、不复制,外面走廊是竹筒种花、种多肉植物,和综合课的老师整合,让学生辨认各种植物的名字和特性,并插上名牌,路边挖回来的几棵小小的含羞草,让多少学生惊讶大自然植物的神奇。把各种美丽的植物画下来,自己亲自动手做相框,挂在自己的课室,挂在阳光小书房、挂在校园的每一个小角落。美术室的合适角落摆上写生台,让学生自己组合设计摆上石膏像和景物,如何摆才好看,有疏有密、陶罐上面查上什么花好看,学生作品展示栏如何摆放学生的作品,打破了的花瓶别扔掉,原来种上一两棵小小的吊兰是如此的优雅,一块小小的石头、孩子们画得如此美轮美奂。路边的狗尾草、捡回来的松果,动动脑筋,可以是很好的装饰品、学校裁树剩下的树枝、可以画画、可以做画框,原来生活处处有美。阅读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美术室成立了小明老师小书房,摆上学生喜欢的读物,书法字帖、画册、摆上几张休闲的、好看的桌椅、让学生画完画可以休闲看书,美术室不锁门,上学时间是向学生开放的,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些学生小调皮,小破坏,老师们都说你在走廊上种那么多的花草,摆放那么多的作品,里面多么多的书,不怕学生破坏吗?我是这样回答的:不忘初心,干净漂亮的地方人们不忍心去破坏,反而越脏的地方人们垃圾都往那里扔,我相信熏比教更有效。用美术去解决学习、生活的问题。教室布置好并不简单,它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是有学问的。有些教室布置是布置了,但很不理想:有的贴挂得五颜六色,花里胡哨,像一个联欢、游艺的场所;有的标语、挂图过多,繁杂纷乱,没有主题;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的布置得缺少德育内容等等。我们要引导学生布置好教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布置教室要严肃、庄重中求美观。上述各项内容的布置,要有总体的设计方案,不能零敲碎打,只管局部不管整体。每项的布置,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适当加以美化。比如图书角和卫生角的柜子(或架子)上,摆放一、两盆清新的花卉,可增加美的气氛。花卉是学生自己种植的,不要娇贵的,易于管理。特别要注意发挥同学的兴趣和特长。课室的对联由有书法特长的同学负责,墙报由有美术特长的同学设计……。阳光小书房的布置:学校的每个角落都有书房,书架和桌椅选择浅颜色。给人一种明亮的感觉、长时间的看书,孩子的眼部是十分的疲劳,小书房布置设计一处绿色植物区。那样孩子们在看书累的时候,就可以看看这些具有生命的小植物,可以呼吸到最清新的空气,周围的布置是交给美术组了,挂上油画小组的作品,学生设计的小书签,学生编织的小提包,手绘的手提袋,孩子们每天在这里流连忘返。
二、休闲区的布置
在实践中创造美、发现美首先是试墨台休闲区的布置,学生课间和放学在这里练习书法,布置时书法元素必不可少。文笔塔、大毛笔、金龙、窗花、王羲之的车马印、颜真卿宝鉴等等,和学生一起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在劳动中创造美,从中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并认同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文笔塔中间窗花的的倒模制作,首先和学生一起在网上收集各种窗花的图案,然后选择合适的图案,画在泡沫上再进行热烫,注意纹样的连接和图案疏密的处理,最后把水泥混砂石倒上去,几天后成型,再打磨,这一个过程学生把平时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中,体现了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中的价值。学校桃溪谷是孩子们的艺术学园,原来用美术的方式可以美化生化和环境的,旧轮胎、废置的木箱、废旧的水管种花,让孩子学会废物利用、即将拿去烧掉的木桩,中间挖深一点可以种上多肉植物,表面锯平可以当櫈子做,横切可以画画,疏密摆在草地上,旁边种上几束小野花,把大花瓶推到在地上、散落一地的鲜花,太美了,丙烯颜料的作用太大了,因为不掉色,可以在玻璃瓶上画画、可以在沙井盖上面画画,可以在木桩上面画画、可以在罗盖、水管上面画画上面,画好后,可以装饰校园的美一个角落。这里是孩子们的艺术学园。
三、展示区布置
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展示是全校师生的一场视觉盛宴,提到学生的审美能力,显示健康的审美趣味,尊重和享受他人的艺术成果。美术室、楼梯、大堂等等展示孩子们有创意的美术作品、师生同时展出,画种要多,国画、油画、彩铅、油画棒、水彩、版画、拓印……都根据不同的风格装裱好,让学生看到原来一张画装裱前和一张装裱后的区别是那么得大,如何去欣赏别人的作品,逼真、创意、材料、技法、工整、色彩等,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当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作品的时候,不批评、不喧哗,是个人素质和修养的表现。欣赏别人证明你比别人优秀。美术让学习和生活环境更美好,让老师和同学们每天都在优美的环境中享受学习、享受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素描课 专业美术院校 比较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各高职院校纷纷设立艺术设计专业,但是其基础教学尤其是素描课由于没有理清和认识同专业美术院校的联系和区别,在实际教学中出现长期因循专业美术院校素描课的现象,给教学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为了进一步理清事实,认识本质,有必要对二者的素描课作一个比较,以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的素描课教学,使它沿着科学、完善的轨道健康发展。
一、相同点
1)发展渊源相同
高职院校同专业美术院校素描课从本质上讲是一样的,都是专业基础课,也同为必修课,甚至有些院校素描课的名称都是完全一样的。事实上,二者具有直接的渊源,专业美术院校素描课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俄式契斯恰科夫体系,高职院校素描课则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随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立而产生的,高职院校的素描课是直接来源于专业美术院校,其素描课最初完全是沿袭专业美术院校的素描课教学,可以说专业美术院校的素描课是高职院校素描课的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二者是一脉相承的。没有专业美术院校的素描课,就没有今天高职院校的素描课。
2)学科定位相同
素描课无论在专业美术院校还是高职院校,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意义重大。在专业美术院校,无论是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还是新媒体,在素描的形式、手段等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其学科定位从它一开始确立至今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变化。高职院校素描课的定位也是一样,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先修科目,虽然有些院校尽量将其同专业课相结合,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造,但仍脱离不了其基础学科的性质。
3)师资来源相同
在专业美术院校和高职院校,素描课教师的来源几乎是一样的。专业美术院校的素描课教师一般是留学或留校的毕业生以及其它专业美术院校的毕业生,高职院校的素描课教师一般也是专业美术院校或其它综合性普高美术院系的毕业生。他们都受过良好的专业美术教育,有着扎实的功底,他们相互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师承关系,他们所受的教育、专业素养和审美趣味等方面都很相似。
二、不同点
1)教学目标不同
专业美术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艺术实践的学术型艺术人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并能服务于生产设计第一线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专业美术院校是培养美术家的摇篮,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其素描课承担着培养艺术家的职责,所以其素描课的教学目标是围绕其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和开展教学, 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造型能力和较高艺术素养的艺术人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场所,其素描课的教学目标也是紧紧围绕其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的,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造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艺术设计人才,它是从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中心,以设计为最终目标来进行定位的。
2)教学理念不同.
专业美术院校以培养艺术家为己任,而艺术家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要具备扎实的造型能力和高深的艺术修养,其素描教学正是达成此目标的重要课程之一,因此其素描教学的理念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既重视理论知识,又重视实践操作,以理论指导实践,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扎实的造型能力以及独特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地方,而应用型设计人才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其素描教学偏重于创造性设计思维的训练,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允许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打破条条框框,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设计思维。虽然专业美术院校和高职院校都注重创新能力,但二者也有一定的区别。专业美术院校注重的是艺术创造,其创造性主要是指技法层面的、个性化的表现语言。而高职院校注重的是科学创造,主要指符合现实功能及创造性思维,为现实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可能性,二者的注重点是不同的。为了更好地对二者进行区分,我们将专业美术院校的素描课称为传统素描,将高职院校的素描课称为设计素描或思维素描,这也从另一角度对专业美术院校素描课和高职院校素描课的理念进行了恰如其分的区分。
3)教学内容不同
专业美术院校是4年制本科,学制较长,要培养合格的美术家,需要进行长期的素描课基础训练,从大一入学到大四毕业,几乎每学期每个艺术专业都有不少于80学时的素描课,素描课的比重是很大的。高职院校是3年制专科,学制相对较短,它培养的是具备实操技能的设计人才,注重的是创新思维能力,学生无需对素描技巧作过深过久的研究。
专业美术院校的素描课训练内容在不同专业方向上区别很小,一般都要遵循石膏-静物-风景-人物的由简单到复杂的写实思路,学生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严格按照一整套学院式的训练方法和步骤,几十年不变。学生经过长期的写生练习,练就出扎实的写实基本功,同时也容易陷入因机械模仿客观对象和陈旧繁琐的学院教条而缺乏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的素描课相对来说比较灵活,训练的内容不限于石膏、静物、风景、人物等,一般结合专业特点,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并有所侧重。如室内设计专业多画带建筑的风景,产品设计专业多画玩具、电器、零件等机械感、结构感较强的物品,动漫设计则多画动物、人物场景等速写,尽量地结合专业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本课程标准从美术学习方式出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类。尽管创作和欣赏都具有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的特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倾向于内化。由于美术学习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标准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划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因此,以外化为主,是上述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而主要区别则是一个更注重自由性,一个更注重功能性。“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为些,本课程标准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并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但这一领域的学习,要与综合艺术课程的学习相区别,注意可行性和保持美术自身的特色。
如5-6年级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标准是: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运用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的关系。
提出了如下的教学活动建议指向上述标准:
结合传统节日,创作、设计和制作平面或立体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配合班队活动以及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进行策划、制作与展示。
编写自己喜爱的剧本,设计、制作木偶、服饰、皮影以及相应的布景或道具,进行表演。
调查、了解社区或村庄的历史,从美术设计的角度,为自己所在的社区或村庄的未来发展作规划,设计并制作模型。
运用平衡、运动、光、电等科学常识,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并制作出简单而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生活用品。
使用摄影、录像收集素材,利用计算机等手段来进行美术创作和展示活动。
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原教学大纲基本上是按学科知识体系划分课业形式,大体是绘画、工艺和欣赏,极少涉及综合学习的内容。
二、强调课程标准的导向性、选择性
从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美术课在中小学课程中,依然处于弱势地位。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制定切合实际的美术课程标准。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本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
本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在低年级更是如此)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性的。例如,7-9年级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体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上述内容标准非常概括,体现大的导向性。为了指向上述标准,有下面的教学活动建议可供选择:
教学活动建议:
学习设计基础知识,做色彩的对比、调和及联想等练习。
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影集、纪念册等设计封面。
为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设计招贴画。
为商品做包装装潢设计。
了解钟表、汽车、计算机等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知识,并练习绘制简单的效果图。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图案的制作练习,为家长会设计制作请柬,并对会场进行装饰美化设计。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童装、学生装或校服绘制设计效果图。
学习立体构成知识,用各种线材、面材、块材进行立体构成制作练习。
对竹木、废导线、废金属箔(如易拉罐)等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制作小装饰品和实用工艺品,装饰自己的学习、生活空间或馈赠他人。
集体讨论校园或附近社区的环境美化方案,并进行设计练习。
练习制作陶艺小品。
既然标明是“建议”,就不具备强制性,编写教材或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选择。例如,虽然其中有“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图案和童装、学生服等设计”以及“练习制作陶艺小品”等建议,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不采纳,甚至还可以自己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样,标准就具有了弹性,给予课本的编写和教师的教学以更大的发挥空间。
与原教学大纲(指试用修订版,以下均为与此版的比较)的比较:原大纲基本上以开列知识点的方式构筑教学内容体系,而且知识点的规定比较具体、严格,具有较强的限制性。现列出初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部分作为比较:
1.欣赏中国优秀美术作品。
2.初步了解美术分类的知识。
3.学习平行、成角透视知识,用线条表现物体的结构,做简单的写生练习。
4.了解人体比例、结构知识,进行铅笔人物速写练习。
5.初步了解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知识,进行花鸟小品临摹。
6.学习图案、平面构成知识,并进行练习。
7.利用黏土、石膏等材料进行小型雕塑制作。
三、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
本课程标准首次明确了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是最重要的阅读者和使用者。为了帮助教师领会此次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本课程标准对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案例(包括各学习领域案例25个,其他案例12个),以便教师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原大纲虽在“教学要求”、“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积极改善美术教学条件”中涉及了一些指导性意见,但不及本标准具体,而且未提供具体的案例。
四、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本课程标准力求从这么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第一,降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标准中提到的“在美术造型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熟悉常用颜色和工具。”(1-2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以游戏的方式,观察和触摸各种实物,进行感官体验,并作简单组合造型。”(1-2年级“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1-2年级“欣赏·评述”)“创造学生自己喜欢的漫画和卡通形象,用来表达观念、情感和思想”(7-9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等。
作者:王申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有了好的创意,还需要创作者诉诸于动画特殊的镜头语言与表现手段来叙述情节故事。与此相关的动画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剧本创作、造型美术设计、电影镜头预言、运动力学原理、时间的掌握以及试听语言等内容。在传统的动画课程中,这些内容也是作为动画创意基础课程设置的。造造型型基基础础的的培培养养由于动画本体影像构成是以造型塑造为主要方式、区别于实拍电影的基本特性所规定,造型基础成为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动漫的角色造型设计、道具设计、场景设计造型,都是以绘画造型能力为基础来完成的。因此,重视造型基础课程的安排也是动画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型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素描、速写、色彩、透视、解剖、构成等美术基础课程以及动画速写、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建模基础、模型制作等动画专业课程。
动动画画知知识识和和技技能能的的培培养养如今的动画创作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在掌握动画本体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加强计算机软件技能的学习。动画专业基础知识相关课程包括:动画概论、动画历史、动画编导、原动画技法、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制片管理等。而计算机软件运用基础课程包括:平面软件基础(如Photoshop、Coreldraw)、二维动画软件基础(如Flash、Animo、TBS)、三维动画软件基础(如Maya、3Dmax)、后期合成与特效(如AE、Premiere)以及音效编辑。
生源对动画课程建设的影响
动画专业传统的课程设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在以往的动画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动漫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延伸,该课程体系已经无法适用于所有形式的动画专业教育。因此,必须针对动画专业和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必要的调正。随着国家扶植动漫产业发展至今,高校动画专业的生源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动画专业由只招收美术生的传统招生形态,发展到逐渐扩大文科生、理科生等非美术生的招收比例的招生形态。这种生源结构的变化是由动漫产业的发展需要所引起的。
1.动画专业生源结构变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首先,从动画自身的特点来谈。动画本身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融合了文学、电影、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艺术形态。因此,除了美术与造型能力外,动画人才还需具备创意构思能力、营销管理能力以及电脑编程能力。从这个方面来说,动画教育也不能局限于美术人才的培养,应同时注重非美术人才的引进和教育,以适应动画行业不同领域和方向的需求。其次,从我国动漫产业现状来谈。目前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极度不平衡,这也和之前的动画教育在生源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动画行业中美术领域的人才过于饱和,早已呈现出供过于求的形势;而动画软件开发和电脑动画编程领域却人才紧缺,致使国产动画始终与国外动画在技术层面上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动画产品营销和管理领域同样人才匮乏,许多公司受困于缺乏良好的商业渠道,许多优秀作品惨遭埋没;而制约我国动画发展的最核心的问题则在于缺乏优秀的动画导演和剧作人员,作品内容和内涵上无法比肩国外优秀动画。从动画教育来看,改变生源结构,同时调整培养计划,对于解决动漫产业发展失衡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从其他专业的局限来谈。虽然高校其他专业的教育涵盖管理学、营销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内容,但是这些学科和专业不能直接培养出动画行业所需要的相关人才。这些专业的学生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动画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而这些专业能力又是很难在社会实践中系统的理解、掌握和获得的。因此,这些相关领域的动画人才依旧需要高校动画专业教育来培养。
2.动画专业生源对动画课程建设的影响教育应注重教育对象,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应设置不同的教育方案、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以达到教育目标。“因材施教”是教育学理论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教育中,“因材施教”与“因材择学”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和发展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样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特殊情况进行自由的选择和发展。动画专业的生源结构的变化直接决定了动画教育对象的改变,因此,动画教育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动画教育对象。从课程建设方面,需要针对不同的动画教育对象设置不同的培养方案,以满足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从高校教育的“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要求出发,结合“因材施教”与“因材择学”的需求,施行多套课程建设方案是适应现代动画教育要求的趋势和结果。
根据动画生源进行课程设置
1.针对美术生的课程设置传统的动画课程建设主要就是针对美术生的,课程体系发展相对成熟,并且具备一定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所以,现在的艺术类生源的动画教育依旧可以沿用传统的课程建设方法和体系。但是,仍然需要区分美术生生源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志愿的填报上。动画专业开设较早、发展较成熟的高校通常只录取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这类美术生对专业的兴趣比较浓厚,对行业具有一定的认识,同时拥有比较广泛的动漫阅历。针对这类学生,可以在原有主干课程之外,安排丰富的专业选修课,注重培养他们的动画创意思维和综合动画素质。
2.针对理科生的课程设置对于理科生源的动画专业,其课程建设需考虑如何发挥理科优势。理科生优势在于数学能力强、逻辑思维发达、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较快,这类特质的人才同样为动画专业所需。国外有大批数字动画与计算机动画人才,他们精通数学、计算机语言学以及计算机技术,他们通过编写算法、指令以及研发软件来推动动画行业的发展。而国内该领域的人才匮乏,急需培养和补充。所以,针对理科生的动画专业可以着重以此需求为目标进行教育和培养。理科生源的动画课程建设可以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核心来构架。保留动画专业基础知识内容,削减造型基础课程,增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语言学(如Java、C语言)、二维动画脚本命令(如Flash的ActionScript语言)、三维动画脚本命令(如Maya的Mel语言)、软件开发等课程。
3.针对文科生的课程设置动画专业注重的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虽然理论研究可以从内部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但是动画理论人才相对需求较小,因此高校动画专业也鲜有以理论教学为主体的培养模式。以美术为核心的动画专业注重培养动画人才的造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动画专业注重培养人才的软件运用和创造能力。虽然动画营销和管理人才同样匮乏,但是由于动画专业形成较晚,还未分化出相关的二级学科,所以针对文科生源的动画专业仍旧要向以上两个方向靠拢。针对文科生源的动画课程建设还是可以适当兼顾其特长和优势的。如可以突出文学创作、剧本创作、电影理论、镜头语言、动画编导、动画项目管理等内容,在动画创作和创意方面发挥文科生的特长,使其能够更好的在专业领域发挥自己的能力。
初中时期,是学生思想迅速发展的时期,学生的性格特征、个性创造思维等都在这一时期飞速成长,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来说,是灌输审美欣赏观念、提升欣赏素养、培养审美习惯的大好时机。对欣赏而言,视觉是第一通道,同时也是最容易聚集自主感知体验的通道,因此,教师要重视视觉对美术欣赏的关键作用,多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地让学生多看、多感,用个性化的视觉思维去欣赏剖析美术艺术。
一、巧用多媒体工具,开放视觉感官
视觉即眼见,美术是一门丰富、饱含活力的艺术,因此美术欣赏所展示给人们的视觉效果也绝不止色彩、线条等简单的内容。要想让学生集中视觉关注力,提升视觉感知力,就必须有内容可视,并且“可视”过程中还要放松心情,放宽视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将原本单一的视觉对象多元素调和起来,不仅放大、细节化作品视图,而且还加入声效、影音,让美术欣赏变得感染力十足,让学生的视觉延伸到立体化的感官,让美术欣赏的过程全面开放。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美术《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拉开了视觉欣赏的新颖大门。亚非拉地域跨度大,文化区别明显,从美术欣赏的角度去学习难免让学生感到杂乱、烦琐,但是经过多媒体编辑整理的几大地域美术作品代表有了更多的展示形式,教师为各地的美术作品配上了当地的民族特色音乐,此外,还通过平行对比的形式将几大美术文化集中展示、比较,让学生在视觉、听觉、思觉的一体融合中得到了新的欣赏启发。在视觉的冲击下,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其中的美。
可见,多媒体工具为美术视觉欣赏带来了课本以外的丰富性、广域视野性,将学生从单纯的“看”的意识提升到了去主动感知,为学生的视觉感官带来了有力的冲击。
二、创设生动情境,提升视觉趣味
美术欣赏是对美术艺术的最高巡礼,欣赏必然要发自内心,从视觉出发一定要自然、生动,充满去了解、融入共鸣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对学生展开视觉情境教学,让学生不仅可以用眼看作品,还可以通过情境启发组合情节、发展故事,眼、脑同步丰富、加深美术欣赏。在师生创造视觉情境的过程中,还能融入迥异的个性化元素,并享受这种创造的快乐,捕捉更多欣赏中的趣味,让简单的视觉欣赏多元、活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美术《有创意的字》学习中,格式各异的创意字作品让学生应接不暇,教师这时引导学生一起创设情境,将变形字和广告寓意联系起来,为店铺标牌的创意字配上街头背景,还故意为“舞”的创意字配上菜市场乱糟糟的背景,并和学生随性演出因视觉误差引出笑话的情境小品,引来学生的大笑。在这些和谐或破坏的视觉情境中,学生对美术欣赏的趣味关注性力速提升,欣赏感知力也更加灵敏。紧接着,教师可以引出相关问题,如你认为什么是有创意的字?你认为生活中哪些地方要运用到有创意的字?等,促进学生讨论。
美术来自于生活,美术欣赏也脱离不了生活中的发现、体验,创设视觉情境不仅让学生强化了欣赏的理解认知,更享受到了真实、充分的趣味,让学生对视觉艺术的自主追求更加主动、强烈。
三、加强学科关联,拓展视觉角度
美术艺术不仅仅是单独个人的成就,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综合体现,是老百姓集体的智慧,因此美术欣赏就需要拓宽角度,挖掘深度。站在视觉体验的角度,也必须相应地调整方向,融入多元人文内涵,让学生不仅仅只看到美术的呈现,还能看到更多的跨学科文化,并从美术与它们的关联中更深刻地了解社会、生活,以引导学生找准更独特的视觉角度,留给学生更深广的视觉空间。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跨学科元素与美术欣赏内容自然地结合,让学生体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学时,教师收集展示了大量的中国古典名园的画作、摄影作品,大大小小的园林精致,风格各异的设计布局已经带给学生不小的视觉冲击。在欣赏进行到一段落,教师加入了描写中国古典园林的古诗和现代名篇,有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也有乾隆皇帝的“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这些文学内容非但没有让视觉欣赏杂乱无章,反而让学生的关注新鲜感提升,欣赏理解力增强了。
任何学科都不是单一存在的,尤其作为反映生活,升华精神的美术学科,更需要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让艺术欣赏更添深度、广度,让学生意识到视觉欣赏的空间是多自由、多浩瀚。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师对美术欣赏的教学方式多是长篇理论,而对最直观化的视觉启发却多有忽略,殊不知,直观、本真才是对学生最有共鸣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引导方式。视觉感知虽然关注的是美术的表象,但却可以渗透内里,让学生以眼带心,更深刻、更自在地欣赏美术艺术。
参考文献:
[1]王婷婷.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08)
“互联网+”时代的核心与本质是创新与创意。在艺术设计创新创意活动中,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同样重要。感性思维产生设计灵感,理性思维产生设计方法。艺术设计由设计灵感转换成设计作品的过程,就是感性思维不断转换为理性思维的过程。艺术设计的思维过程可以从感性思维出发,也可以从理性思维出发,最终实现设计目的,解决设计问题。
关键词:
互联网+;创新创意;思维过程
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一、“互联网+”的内涵与特征
“互联网+”的关键要素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互联网+”真正具有价值和意义。“互联网+”是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相结合,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从而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六大特征。“互联网+”通过跨界融合,使客户消费转化为投资投入、伙伴参与创新等;通过创新驱动,用互联网思维实现自我变革;通过重塑结构,打破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等;通过尊重人性,重视人的创造性发挥,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通过开放生态,化解制约创新创意的环节,连接创新创意,让创新创意者均有机会实现个人价值。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目标,连接应具有层次和差异,连接的价值之间相差较大。
二、艺术设计创新创意思维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主要包括工艺美术品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人物形象设计、多媒体设计等。艺术设计的综合性较强,它研究的内容和服务的对象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其审美标准也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艺术设计是设计者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体现。艺术设计的本质是创意,创新创意是艺术设计的灵魂。艺术设计思维分为两种,一种是感性思维,一种是理性思维。感性思维活动包含感觉、知觉、联想、想象、情感、直觉、创造性思维等,是从模糊感性到清晰感性的整理过程。理性思维活动包含逻辑关系、因果推理、过程流程的思考和规划等,是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均是艺术设计创新创意活动中的重要思维,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区别如下:其一,感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理性思维是收敛性思维;其二,感性思维重点关注自身感受,理性思维则更加关注解决问题;其三,感性思维呈现出自由、片面、分散的特点,理性思维呈现出严谨、整体、集中的特点。
三、艺术设计创新创意思维过程
一个设计之所以被称为设计,是因为它解决了问题。因此,在艺术设计创新创意活动中,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同样重要,感性思维产生设计灵感,理性思维产生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灵感是指在长期的知识、经验累积过程中突然出现的创作思路,是人们在艺术创作构思过程中,受某种启发突然出现的感性思维的结果。灵感的产生具有突然而来、倏然而去的特点,不为人们所控制,但能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新和创意。灵感的来源有多种,可以从日常生活、时事新闻、社会问题、文化历史、音乐、舞蹈、电影、文学、建筑、绘画等方面寻找设计灵感,也可以从实际需求中寻找设计灵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产生复合性创新创意思维。设计思维是指在设计和规划领域,对问题进行调查,获取资讯,分析各类因素,并拟定解决方案的方法与处理过程。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设计思维被普遍认为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特点,它有利于人们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找到解决的方法,能够催生洞察力,并能够理性地分析和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设计思维可分为常规设计思维、变异设计思维、联想设计思维、无理设计思维等。设计方法是艺术设计创作人员所采用的方法,是一种设计思维过程的具体体现。设计方法是对设计创作活动中思维方式的总结与归纳。设计方法对艺术设计的创作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艺术设计方法一般可以分为整体法、局部法、拓展法、组合法、加减法、位移法、解构法、联想法等。在创作活动中,设计师可以根据项目任务的要求,采用某一种设计方法展开设计,解决项目问题。设计方法不是单一的,对于同一项目任务目标,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都能解决问题,但作品呈现的形式有所差别。在艺术设计创新创意活动中,由设计灵感转换成设计作品的过程,就是感性思维至理性思维不断转换的过程。先由感性思维引感,产生设计灵感,形成设计主题。在这个阶段,感性思维占主导。然后从设计主题出发,构思设计作品,形成设计图稿。在这个阶段,理性思维占主导。设计师借助理性思维,按照设计原则,反复对设计要素进行打散重构、推敲完善,最终完成作品。
关键词 小学美术;网络微课资源;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077-02
1 前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迎来网络时代,F实生活中网络资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很大便利。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中,网络资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微课成为一个教学时尚,在各个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小学美术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利用也是非常有效的,可以起到丰富课堂的作用,使课堂更有创意,改变传统教学的枯燥单一,让欢乐与新奇充满小学美术课堂。
2 利用微课资源,创设美术教学情境
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运用色彩和线条来展现在生活中发现的美或者是表达学生心中的美。因此,情境的创设对于美术创作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也正是所谓的创作灵感的由来。在小学美术学习中,情境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美术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很多美术作品展现一些自然中常见的草木以及鱼虫之美,将生活中形象的人或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展现对生活的感悟和认知。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微课资源作为创设教学情境的辅助工具,启发学生,让学生从教学情境中寻找创作的灵感。由于微课资源可以展示视频、图像、文字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因此,创设教学情境的范围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各方面的相关资料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教学“中国龙”一课,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寓意吉祥高贵的动物,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真实存在,学生并没有真实的观察体验,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思维会受到限制。这时教师需要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信息,尽量给学生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和认知“龙”的含义。可以找一些影视资料中龙的形象或者是卡通动漫中龙的形象等展示给学生,利用微视频的形式来让学生进行了解。动态的场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对学生的美术认知和创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3 利用微课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美术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图画创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要让学生从美术作品的表面特点进行分析,深入研究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感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但是真正的课堂主体还是学生,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利用微课资源能够有效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所谓自主,就是学生发自内心地想要学,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习,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兴趣。兴趣有着很强大的作用,能够驱使学生去自主研究和学习,并且乐在其中,感觉美术学习是充满乐趣的,喜欢并且愿意自主去研究和分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微课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教学“可爱的动物”一课,主要就是向学生介绍一些可爱的小动物,观察这些动物的特点,如:斑马身上有条纹,长颈鹿的脖子很高,大象有两个扇子一样的大耳朵,小羊的毛是卷卷的……让学生抓住这些动物的主要特点,在创作的过程中才能够根据主要特征来用画笔描绘动物。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投其所好,在网络上搜集《喜羊羊与灰太狼》给学生播放。这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部动画片,其中小羊与灰太狼的形象深入人心,画风虽然简约,但是看上去清新自然。教师可以利用这部动画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学生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给小羊这个群体加入几个新朋友,想象一下它应该长成什么样子?是像美羊羊一样漂亮可爱,还是会像喜羊羊一样聪明机智?学生会陷入无限的遐想中,努力构想和创造自己心中的卡通形象。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于美术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可以自主以大象或者其他小动物作为主体,创作小象一家或者是长颈鹿一家等。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更加自主地去研究和练习,极大增强美术学习的效果[1]。
4 利用微课资源,使美术教学多元化
美术作品讲究创意,并且作者在作品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如果只是简单模仿,那么就算是技艺再高超,也会显得死板呆滞,没有一丝的创意和灵气。因此,传统的临摹教学已经不再适用,对着已有的作品进行模仿练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锻炼学生的绘画技巧,但是长期下来会让学生感觉厌倦和乏味,使得美术课堂缺少生机和乐趣。有了微课资源,美术教学应该是多元化的,并且充满生机和乐趣,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搜集很多与美术知识相关的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学习美术,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美术学习中一些情境或者是画面是教师用语言难以形容出来的,不能够充分表达那种真实的意境和情感,需要学生亲身感受才能够体会得到。因此,这就需要微课资源的帮助,以画面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素材;还可以配合音乐或者是文字的描述,融合其他学科,让美术学习更加多元化。
比如教学“我喜欢的鸟”一课,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动物园或者是其他旅游景点中各种各样的鸟类,让学生先观察这些鸟,它们形态各异,颜色、大小、长相都有区别。学生观察这些鸟的一举一动,用嘴啄地的样子、梳理羽毛的样子、展翅起飞的样子等。教师可以给视频配上一些欢快的鸟叫声,更能够展现这一动物的灵活,让学生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抓住鸟儿的特点,展现鸟类灵动可爱的一面。
5 利用微课资源,提高学生美术品位
学生在课堂中一定要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表现出对于美术的独特见解。这样才能逐渐养成美术鉴赏的能力,提高美术品味和修养。在网络时代,美术课堂变得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以更加新颖的形式吸引着学生。微课资源又能够给学生方便快捷地提供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欣赏到更多的美术作品,进而丰富学生的想象,逐渐掌握鉴赏和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并且通过网络资源的拓展,能够极大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更多有关美术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
比如教学画动物,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一些名家作品,让学生去欣赏,通过观察去分析这些作品之所以著名是因为什么?从美术作品当中能够了解到什么?可以让学生看一下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画的虾,虽然看上去寥寥几笔,却能将虾的神韵刻画得淋漓尽致,在一幅画中每只虾的形态都是不同的,形态逼真,从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作者肯定对虾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6 结语
总而言之,利用网络微课资源能够极大程度丰富美术教学,不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对教学有很大的影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通过微课的形式来让学生获得形象直观的学习体验,使美术教学更具感染力。
各大院校的艺术设计试题,淡化专业界限,把各专业综合起来,找出共性的东西作为考试的基本点,其中包括装饰、创意图形、字体设计等,尤其是图形创意题,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能够测试学生的图形想象、变化、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及图形寓意传达、图形效果的表现,也最能考核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当然这就需要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创意图形设计的基础知识、图形创意的方法和规律,再加上平时创新意识的培养,才会在设计上得心应手,创意无限。笔者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概述如何运用图形创意设计的方法开启设计思路,并结合近几年美术高考设计题型进行解析。
一、打开此路,构思创意
当我们面对设计题目时,首先要学会分析主题,围绕题目由表及里展开联想,图形联想的基本方式分两种类型,一类是图形形态、结构上的相似性联想,另一类是由事物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等引起的连带性联想,设计时可根据主题内容巧妙构思。如从文字形象上的联想,到词义内涵上的联想,再到各种图形形象上的联想,还可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生态、环境等社会形态的各个领域进行不同角度的联想,从中找到你认为最恰当的组合、最新颖的创意。
如中央美院的设计试题“喜”的创意设计,即可从字形上进行创意设计,因为汉字“喜”本身就具有很强装饰性和象征寓意,也可联想“喜”字组成各种词义,如喜庆、喜事、喜出望外、喜怒哀乐、喜新厌旧、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由此进行立意构思;“手机”创意设计,可由“手机”联想到手机与人的关系,手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game”的主题设计,更是充分启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不管是“游戏”所产生的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都已成为当代年轻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构思创意时可将“game”英文字体与图形巧妙结合,形象生动、一语双关;再如2010年江南大学以“环保”为主题的创意图形设计,更是贴近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气候、环境、资源问题。
清华美院以“温馨”为主题的设计,从词义表面看它是含糊和不确定的,其实这恰恰给了我们很多可以延伸的空间,温馨其实是种感觉,它可以是温情、温暖、爱心、奉献、和谐、感动,同时它还可以组成一系列的词组加以立意表现,如温馨家园、温馨救助、温馨节日、温馨童年、温馨提示等,所以“温馨”是一个看似普通却寓意深刻的设计主题,如果没有对生活的关注,没有对设计中形式美感的学习和理解,只追求某些表面性的效果,是很难在画面中体现出超凡脱俗的“温馨”感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名校的设计考试的内容是有的放矢的,是对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考察,学生要具备较好的文化底蕴,要具有较强的观察、思考、联想能力和独具匠心的创意表现。
二、把握规律,创新表现
为了充分发挥图形的传播效力,必须强调创意,创意是设计的灵魂,没有创意的设计不可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人类有好奇的天性,只有新奇的图形才获得人们的注目,只要不偏离主题,就应力求标新立异。而创意图形的产生就要依赖于对图形概念的理解,对现代图形设计特征的认知,对图形设计原则的把握,以及对创意表现形式的运用。
1.创意图形的基本概念
现代图形是人类通过视觉形象,传达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方式,它比文字更迅速、更直接,它区别于标记、标志与图案,不是单纯的符号,也不是单一以审美为目的的一种装饰,而是在特定思想意识支配下,对某一个或多个元素组合的一种蓄意刻画和表达形式,有时是审美意义上的升华,有时是富有深刻寓意和哲理,给人们以启示。
2.现代图形设计的基本特征
奇特性、单纯化、审美性、象征性、传达性。
3.图形创意设计的原则
用图形说话,图形语言通俗化,图形简练、特征鲜明,效果强烈、有吸引力,原创性。
4.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
最主要是同构,如异形同构、异质同构、异影同构、置换同构、正负同构等,其次是渐变图形、拟仿图形,空间转换图形及一形多义的表现形式等。
5.画面风格表现
可传统可现代,可具象可抽象,可细腻可粗犷,技法表现上更是丰富多样,较适合中学生表现的技法主要有:勾线平涂、淡彩、彩铅马克笔快速表现等方法。总之,要因作品的内容形式而定,力求达到图形效果整体、简洁、醒目、美观、新颖。
三、累积经验,培养意识
关键词:工艺美术;材料;装饰艺术;实用性;艺术性
工艺美术品是艺术品的一个范畴,工艺美术品除了具有艺术品所具有的功能作用外,它还有自己的一项基本功能――实用性。“以实用或装饰为目的,利用一定的材料和技术,按照美的原则设计制作而成的物质产品统称为工艺美术品。”(王次《艺术学基础知识》P387)
工艺美术是人们经过漫长的使用对使用物品或物体进行装饰美化,这种装饰美化是以物品或物体自身的实用性为前提的,在《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中对工艺美术的装饰性解释为“一般指修饰,打扮,从学科意义上看装饰已被当做一种艺术样式,成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并总是同生活日用品结合着。可以独立欣赏或被使用。另一方面,由于它在形式上具有较为系统完整的规律性又常被视为一种艺术技巧,艺术手法等。”另外在《现代汉语词典》对“装饰”的解释为“在物体的表面加附的东西使之美观……”。以上种种书籍对“装饰”的解释,无外乎都是指给以人们欣赏,美化生活的“艺术性”的一种概括的说法。工艺美术既包含了纯粹的“艺术性”功能又包含有它本身所拥有作为工艺美术品所特有的实用性。作为与社会实用性联系很紧密的工艺美术,其作品(产品)要体现出实用性物品的那种“适用,经济性”。一开始工艺美术是人们对物品在物质性方面的需求,也只有在这种需求满足之后才又逐渐在精神方面有所需求。就如: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一开始为了便于盛水或为了其他用途,依照某次偶然所见用各种植物的茎、藤编织成一定的形状,将泥巴涂在所编器物的内部周围盛放东西,但偶然的机会他们发现其被火烧过后在泥巴上留下了清晰的印痕……经过长时间不断的摸索发现,在火烧把植物化为灰烬而在烧制的器物外部由于植物的茎或藤条的压痕因烧制留下擦拭不掉的纹理时,他们就试着将自己大脑中的形象进行简单的装饰,这也许就是工艺美术产生的雏形。
一、工艺美术在设计等方面的特点与其他绘画艺术的不同
工艺美术通常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实用性艺术,它的突出特点就是物质生产与装饰美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且具有艺术的审美特性。也可以说它是造型艺术之一,它是集装饰、绘画、雕刻、塑造等艺术为一体的空间性综合艺术。工艺美术主要是以美术装饰、制作技术与实用性目的相结合的产物。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中又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1.适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特点
这一特点都是工艺美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逐渐体现出来的特点。如从原始社会人类就开始用以盛食物的饮食器具最初也只是以实用性――盛放食物为目的,这些器物大多是以泥胚大致烧制而成,在外形及使用等方面都很粗糙,经过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断发展,才逐渐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外观造型,并逐渐带有装饰性。而这些原始器皿正在随着不断的发展体现出了审美性与实用性的高度统一。另外,如在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用青铜做的各种鼎、爵等器物最初主要是用于盛食物与祭祀等活动,但在不断的发展中它们就不仅仅是一种以实用为目的的日用器皿,同时还具有一种美饰作用。
2.工艺美术的材料特性与色彩的特点
工艺美术作为一种工艺类的艺术,就必然离不开制作材料。在很多时候,工艺美术制作受着材料的特性,色泽等特点的制约。好的工艺美术品是除了将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外还要将工艺美术的制作及实用性与材料的特性、色彩相结合。从而使工艺美术体现出其整体性与材料美的一种完美结合的特点。
在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里面有许多在最初阶段的设计与制造中都将适用性与所使用的材料特性、色泽密切结合进行设计制作。如:在封建社会里皇室多以黄色作为黄泉的象征。而贵重金属――黄金,在皇宫中较大范围地被使用,如明朝时黄金丝编织成的紫金冠,它不只是皇帝日常上朝时的用品,也是一种珍贵的工艺品。它本身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不只是皇权的象征,就其本身所用的材料来讲它也有非凡的价值。它的编制正是运用了黄金的延展性与柔韧性的材料特性进行编制,同时黄金这种材料稀有,其本身价值就决定了它绝非一般人所能够大量拥有的金属,这正好与象征皇权的颜色――黄色相吻合,因此以黄金作为材料的大量做工精美的金属制品在与皇室、皇权有关的各种场合大量出现,如金盘、金碗等。这些黄金制品一开始是作为皇室的日用器具……而到了今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就是罕见的工艺美术精品与研究历史文化的文物。因此工艺美术的设计者同时也是技术制作者。他们不仅要设计出工艺产品的形状同时还要利用技术将其想法变成有用的实物。
而在现代社会中的其他设计艺术如装潢、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等大多是设计者只负责产品的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的创新设计,而具体制作大多是由技术工人师傅依照设计者设计的图纸进行加工制作,将其变成实物,设计者与制作者大多是分开的。(这些都与现代社会对某些产品大批量的需求有关)
工艺美术与绘画艺术在某种方面可以说是相同的,但是有的方面又各自不同。从传统工艺美术品来看他的制作者与设计者基本上是由同一人或者是由多人辅助进行制作的。包括现代的工艺美术中也是由设计制作者将其设计的图(形)纸变为实物,如果需要大批量的生产就让大批的技术工人机械地大批量生产。而一幅绘画艺术作品从酝酿到这幅画的完成基本上都是由绘画者(创作者)一个人单独进行。工艺美术它主要是以实用性为首要目的,美观性与装饰性相结合,因此,创作者不仅要把自己的创意表现出来还要考虑运用什么样的材料、技术把它变成具有实用性的实物。只有这样工艺美术品的特性才能实现。当工艺美术品只是一张设计图纸时,它的最终目的并没有实现,而只有将图纸(创意)变为现实的工艺美术品时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在其实物化的过程中,创作者也有可能就是制作技师也有可能不是,而真正是技术工人进行实物制作,将创作者的意象变为现实物体的。
二、工艺美术在现实生活中其艺术性的体现
工艺美术主要包含生活实用与装饰欣赏两大部分。工艺美术具有欣赏与实用两个方面的特性,隐含了工艺美术要有精神性与物质性。其中物质(实用性)一开始就直接为人们的生活服务。这就决定了工艺美术一开始就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区别所在,它不只限于纸面上的图形或者是创意的图纸表现,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一定的材料将其变成具有实用性的物体。因此,工艺美术在日常生活中物质功能是第一属性,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属性。而供人们欣赏的(装饰性)精神性是从属于实用性的。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不少工艺美术品已经渐渐脱离了一开始生产时的实用性转而成为以欣赏与收藏为主的艺术欣赏品。
彭吉象教授在《艺术学概论》中就实用艺术的概念做了一些描述:“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从中可以看出工艺美术作为实用性艺术的一个种类,它本身就拥有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特点。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工艺美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首先是其实用性,工艺美术也可以称作为实用工艺。实用工艺主要是指在造型和材料使用上具有审美价值的同时还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艺术品的总称。如在古代战争中主要用于防御的盾牌,随着不断的发展专门用于庆祝活动的仪式性装饰盾牌出现,这时盾牌用于实战的功能性就逐渐转到了精美的装饰性上。使这些精美的装饰性盾牌脱离了战争的实用性而转而体现了其精美的装饰性。
由此可见,工艺美术是在实用性的基础上综合装饰美化艺术,使实用性与装饰艺术性融为一体。而其他艺术如绘画、装饰画等纯绘画艺术主要偏向于表现性审美艺术范畴,其装饰性很强,往往理想化,不苟拟于客观事实,而工艺美术在现实中装饰性与实用性兼有并且以实用性为基础与艺术装饰性相结合,从而达到使工艺美术自身特点完美展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方四文.艺术设计概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2]尹定帮.设计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李砚祖.平面设计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广告设计 创造力 空间感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广告学专业的美术基础课的目的在于传授基本概念,掌握一定的设计技能,深层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引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能更好地达到广告学专业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中,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广告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并获得对设计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广告设计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广告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因而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能更好激发创造精神,提高设计的实践能力。
在广告教学当中,广告设计是一门举足轻重的教学课程,也是学生入学后接触较早的课程,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达到美术教育多元化,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技能,而且能培养具有独特的设计弹念,创意思维的综合型人才。基础课也不是死技法,而是需要启发性的思维训练,实践证明,明暗关系、色彩关系的掌握不一定要通过素描训练和色彩写生来实现。在短时间内学生艺术水平,掌握形式美法则、规律、表现技法和创造性思维才是最直接有效的。广告设计基础教育最重要目的培养学生个性才能、创造力、自发性等。而“创造力”的培养首先要注意创造思维的培养,创造思维又是以思维的发散性为主要特征的。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倡导愉快教学、自主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广告设计基础教学中,依据现代学生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特征,集合网络资源和技术,应当引导学生在基础学习过程中实现研究性学习。
一、广告设计造型基础的视觉空间直感培养
广告造型基础的视觉空间设计教育本身是由具有的二维或三维空间性与视觉直观性决定的。首要的是要学生有效捕获广告灵感、加强对广告形态的直观感受与造型感觉能力培养与训练的重要性与意义。在设计中以纯粹形态为原形,对设计构成关系和人对空间结构的感知心理进行分析,解构的是不同于客观世界中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自然形态,积极引发学生个体内在的力量,激励学生对其生存环境发生积极的感受、体验与反映,促成学生以广告特有的思维和艺术认识论去积累对自我与外在客体的经验,并积极地选择自我的生存理由与方式,以获得进取的自信心和美术创造的力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广博体验,通过逻辑思维的综合性、创造性联想将现实生活艺术化。其次,要有效引导、训练学生对广告形态的感性认识,强化对学生的广告图形造型感觉的培养训练。在造型的空间感觉培养中,主要从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等方面强化。教室确实是我们实施教学内容的重要场所,但我们完全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减少束缚感,营造自由、大胆创造的氛围,从而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二、广告设计造型基础的启迪思维培养
广告作为艺术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它的特殊本质之一,在一定的时间内的极度想象活动中追求美的视觉实现。视觉图像构成了重要语境。联想与想象又是视觉图像最主要的源泉,联想是人的记忆和想象的纽带,可以通过不断获得新的发现,联想将诸多相差甚远的事物或者是毫无关联的要素相互联系起来,使之在偶遇、交合、撞击中产生创意火花。联想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升华、扩展和再创造。这方面的训练主要主要要求学生可以借助文学的手法,如象征、比喻、夸张、借代等手法完成视觉图像的表现更加勇敢的创新气质。
广告设计作品除了视觉之外还倡导运用其它感官,如触觉、听觉、嗅觉等。我们鼓励学生在材料上的创意。选择材料和各种手法去表现画面,告诉学生不要以为设计只能用画笔和电脑,其实现代艺术中,各种各样的实物材料,像报纸、布料、树叶树皮、墙纸等各种废旧物品,都可以是组成广告画面的最佳材料。不同材料的画面组合,是寻找视觉之外的感官体验,以表现主题为出发点,运用材料的独特性,表达新的表现形式。如构成设计一课,学生就运用了很多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做出了创造性作品。
广告艺术创作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定式,每个学生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如色彩设计一课,讲解广告中运用的色彩、题材、结构,人们对色彩的固有认知和传统美学中色彩和谐搭配的规律。在后现代广告中,设计者勇于颠覆传统美学的配色方案,创造出人的皮肤是蓝色或绿色的怪诞诡异的氛围作品,表现出后现代广告更加勇敢的创新气质。学生在模仿与创作时,根据个人的理解,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有的在纸上绘画表现现代感,有的用彩纸剪贴表现传统文化,有的用彩泥捏表现中国元素,还有的学生用“朋克色”。他们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创作,在努力钻研、大胆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认识、操作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尝试了形式多样、变化多端的表现形式,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艺术素养的同时,整体素质也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三、美术作品情感享受的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