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17:23: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87
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够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的语文教学要与语文课程实现有机统一,教师不仅要提高教学能力,还要对教学对象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改善阅读教学质量已经十分必要,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就此问题展开论述。
一、有效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通过阅读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授,而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与综合素质的发展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阅读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需要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有效改进。有效改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革是新课改的要求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业的成败,还关系到以后的人生发展,对一个人的终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的进一步教育,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效掌握语文知识,更要具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是将这一教学指导思想付诸实践的关键环节。
(二)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语文教学丰富多彩,而阅读教学最能体现语文教学的这一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使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模块。能否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关系到阅读教学资源能否得以充分利用、优化配置。只有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的眼界变得更加开阔,新的资源才能得以进一步开发,最终实现语文教学资源体系的优化配置。
(三)进行有效的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在阅读作品过程中,要能够有效把握文章的题材,在对文章背景环境有效掌握的情况下,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对文章的修辞手法、抒情方式等进行有效把握,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要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学生只有有效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才能对文章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最终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效把握中心主旨。
二、有效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要想有效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对于学习而言,学生抱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很重要,尤其是像语文这样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有效融入个人情感的学科而言,教师想要进行有效施教,更要能够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不是每一个学生对语文学习都有浓厚的兴趣,对于语文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中更容易有效实现知识的传递,学生对教师的思想与方法也更容易接受。但是对于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浓厚的学生而言,就会对教师的讲解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为了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把握好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制定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从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出发。从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出发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不管学生现有的阅读能力处于何种水平之上,都需要教师尊重客观实际,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例如:如果学生整体的阅读水平比较高,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阅读训练,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比较一般,那么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训练,还要注重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3.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征,尤其是对于语文这门需要学生投入个人见解与情感的学科而言,不同的个性特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对于不同个性特种的学生,教学方法应该有所区别,这样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板块,阅读理解并不是无章可循的,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也很有必要。就阅读而言,如果能够有效把握文章的主旨,那么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有效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同时很多阅读理解问题又是对文章细节的考察,因此,学生还要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细节问题的所在。有效的阅读技巧并非教师的一次指导就能够有效掌握的,需要学生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不断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分层教学 高中语文 教学实践
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核心思想。基于学生受知识的熏陶程度不同,学习掌握某个知识点的时间和理解的深度也不尽相同,其语文文化素养及内化吸收知识的能力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传统的“大杂烩”式教学忽略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故新课改明确要求,教师应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材施教,即分层次进行教学。我根据个人经验将从教学现状和实施教学分层的有关策略上探讨其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应用,并期望摸索出一条规律科学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况分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教学围绕的主题是以高考取得优秀成绩为唯一目的。一味以应试教育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往往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有着统一的要求,剥夺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不能兼顾处于不同语文学习能力的学生,这种教学模式阻碍了语文水平高的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也使语文基础差的学生丧失了信心。当今时代讲求实施素质教育,“大杂烩”的教学模式严重违反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展个性,表现个性,关注和培养个性的过程。同时,教学方法要坚持面对全体同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适应的条件,规划教学方法的过程要避免统一的教学方式、统一的教学目标。为了落实新课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采取分层教学、分层管理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二、规制不同层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
根据分层次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个性特征、学习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根据新课改的改革目标,教师应颠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做法,全力构建具有指导性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作为“分层次”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在授课方式上和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上具有层次性,这需要教师准确把握课本上的整体内容,进而分析每个章节的知识要素,理解课文每个句子、字词等,使之连贯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教学系统。教学过程进行划分层次主要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基础能力的水平,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例如在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中设置三种不同层次的考试内容,并按其难易程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检测,逐步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A卷设置一些具有拔尖性的题目,B卷考查基础知识和小部分开发学生思维的题目,C卷主要针对基础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通过这样对症下药、合理分层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全面提高每个层次学生的语文水平,实现教学的终极目标。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分层次训练模式
语文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无疑是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新旧知识进行对比掌握,对于重点难点要精雕细琢,逐层深入,促进其全面发展。下面对教学方式提出了要求:首先,授课过程做到分层讲解,遇到重点难点时要兼顾基础薄弱的学生,并精选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如教授《烛之武退秦师》时,针对低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主要让其掌握文章部分词语的含义及文章的段落内容概述。对于高层次学生要求弄清课文所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和能准确把握烛之武退秦师的原因,对中层次的学生要求其在完成低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的情况下,自由对文章进一步学习与探究。其次,要分层次设计学生作业,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设计与之相应的作业题目,低层次的学生作业设计要偏向于基础知识巩固,中层次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需搭配少量提高题,高层次学生的作业要倾向课外拓展延伸等综合性题目。这样能激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超前学习,同时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创造相应的发展条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四、改善教学评价的标准并及时进行分层反思
进行分层教学即意味着对其教学评价标准也要有一定的层次,分层教学评价考查的重点主要在对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及任务的完成情进行科学的评价,不同的评价标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进行分层次教学评价促进分层教学。下面我对实施一学期的分层教学后,针对各层次学生所作出的教学评价。1.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挖掘该层次学生的潜力;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低层次人员,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下更大的工夫,充分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课题。2.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剂,同时努力营造公正化的课堂氛围。3.教师课后一定要规划好分层辅导的内容做好相关配套练习,课上问题尽量课上解决。4.虽然实行分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在一些细节上仍需要进行完善,如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相对较弱,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课堂上没有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这些影响因素大大降低了教学成效性,希望在未来的授课过程中进一步提高。
每个学生不管知识水平,都存在可挖掘的发展空间。分层是在照顾个体差异的情况下让学生扬长避短,全面发展自己,让其潜能得到充分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上做到既统一又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余志芳.以学习需要为导向的分层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
[2]孙至娟.“诱思探究”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农村教育 语文教学 有效性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78-01
农村高中语文教师想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高中语文教学中几项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入手,通过教学手段先将语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课堂教学等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以累积量变的方式实现提高农村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要求。
1 提高语文基础教学有效性
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同样涉及字、词、句的学习和应用,古诗文的欣赏鉴别以及阅读、作文等语文基础教学内容。提高农村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便要落实在这些基础教学内容的教学有效性上。
1.1提高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任何时候基础知识都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无论是阅读教学、作文教学都是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经过研究,提高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有效性的方针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师提高认识。一是重视基础知识教学,二是要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基础教育活动。第二,加强对高中学生文字书写,字、词、句知识的积累和实践应用练习。第三,在语文教学中增加语文修辞、标点、语法和逻辑等方面内容的教学任务,并让学生加强练习。
1.2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提升,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语文写作的基础。所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提高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有促进作用。农村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在课堂上锻炼学生阅读能力,规范农村学生的语文阅读活动并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管理等方式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3提高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学在高考应试需求的作用下,对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作文教学有效性同样是影响农村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元素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加强美文阅读积累、增加应试作文练习、经常性开展优秀作文鉴赏等活动提示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农村高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时“鼓励教育”“强化训练”“技巧总结”等教学手段的应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2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有关提供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层出不穷,也让很多老师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这些办法应用到农村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经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选择,然后再由农村高中语文教师从教学实践中找出最合适和最有效的办法来。
2.1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高中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农村高中语文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中的兴趣点,找好最佳的教学切入点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则是从高中学生身上寻找切入点,积极寻找能让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兴趣的原因和办法。
2.2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农村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着基础知识薄弱、基本
技能掌握程度低以及语文教学材料、用具不足等特点。对此,农村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定先学习和后学习的语文知识内容,分析当前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那些需要详细讲解,重点教育,哪些可以一笔带过等。
2.3发挥学生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教学内容围绕学生进行,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状况进行改进。教师负责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导和组织工作,利用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高中语文的学习、实践,让学生能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不断获取新知识。
2.4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复杂、重复和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会让本就压力巨大的高中学生产生疲劳感和厌烦的情绪,而长期在疲劳状态下学习很容易思想和精力不集中,如此状况下课堂教学效率肯定不高。对此,有经验的教师都会选择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的办法来解决问题。首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更轻松、更易被人接受的环节和教学活动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更突出,条理更清晰,教学时也更易被学生接受。其次,教师可根据高中学生现有的语文基础和课程内容掌握程度精简教学内容,对原本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去繁存简”,去繁冗修饰保存关键的内涵的改进。
2.5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农村高中学生多数为留守儿童,他们在缺少父母的管教和关爱的环境下长大。为保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纠正的心理问题分别是:学习抵触情绪、自卑心理和缺乏进取目标学习上茫然无措且缺乏主动性的心理等。
2.6创造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现代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任何科目、任何学习的教学研究工作中都必须有对教学环境的论述内容。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创造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这一项必不可少。根据农村高中和农村高中学生的基本特点,农村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采取的措施有:帮助农村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借助图、文、声、像等信息满足农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农村高中的关注度,让全社会都重视农村高中语文教学;改善农村高中学习周边的自然人文环境等。
综上所述,在农村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和语文基础教学是影响农村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内因,而语文教学环境则是对语文教学有效性影响最大的外因。农村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便是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内、外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虎平,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2(05).
[2]白云,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2011(12).
有人说: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强调学生的全面、整体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通过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强化学生的作文技巧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
一、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时期,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然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第一,作文教学以考试为中心。高考是检验学生成绩的“尺子”,教师开展作文教学时,不会考虑学生的感受,而是一味的将如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作为标准,给学生灌输固定的思维模式,写作的形式也十分的固定,一般为议论文。这就使得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写作,而是一切以成绩为目的,锻炼不出写作的能力;
第二,作文课堂没有教学大纲。一般来讲,教师认为作文的写作套路是固定的,至于如何下笔,如何在作文中取得高分,完全取决于学生的思维力和语文功底,是无法教会的,所以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不会进行详细的讲解,而是让学生阅读范文或是背诵写作纲领,或是有的段落,使得学生完全没有时间去理解吸收如何行文,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三,作文课堂的教学安排不合理。由于教师对作文错误的认知,教师很少拿出大块的时间进行文段练习,学生没有机会进行练习,而是将时间浪费在了枯燥的背诵中。这样一来,高中作文教学一直处于低效率中,学生难以在短暂的时间内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对策
1.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高中作文教学课堂的形式十分的有限。教师指定背诵的内容和背诵的时间,学生进行被动的学习,或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思维指定作文写作的纲领,让学生进行记忆,以后的作文写作便按照这个纲领进行书写。学生在作文课堂中就是接受教师各种指令,进行背诵的角色。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想带来了极大的压制。学生常常会出现背诵的内容无法使用,想表达的内容找不到合适的词句。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该变授课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不同能力,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可以做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作文题目的选择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学生按照作文的题目抒发自己真实的内心情感。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接触的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感受加以引导,便可以实现教学目的。
2.激发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作文写作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存在着不足,对作文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多的学生认为,高中作文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只需要在考场上按部就班的书写就可以完成,取得一定的分数,学习的精力应主要放在其他的内容上。然而,作文绝不是如此的监简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写作正确认识,否则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需要引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进行主观的表达,将娱乐性和学习性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具备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习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作业必须进行认真的修改,对学生用心的部分进行鼓励,对学生表达不足的地方进行指点,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为作文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重视阅读,强化基础知识培养
写作水平与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分不开。积累的素材多而广泛,使得学生在写作的有东西可写,反之就会陷入物无话可说的境地。高中语文的阅读量总体来讲是非常丰富的。首先,教材中提高了大量的精美文章以及各种选段,另外,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也会提高大量的资源进行辅助血学习。学生不必为没有素材而发愁。广泛的阅读并不是不进行重复阅读,阅读也不是走马观花,看热闹,而是从中找到学习的关键点进行深入的学习,将对自己有启发性,可以利用的部分进行记忆,从而丰富自己的头脑。阅读和笔记是不分家的,只有将阅读中的收获积累起来,才可以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4.小组合作学习,实现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合作性教学是现阶段采用最广泛,影响性十分强的教育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人。合作性的教学法将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进行了充分的开发, 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学生思维活活跃,接受他人观点的能力更快。在合作性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和自己的兴趣,确定讨论的话题进而展开叙述,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聆听到同学的思想,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表达出来,对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有着很好的锻炼。
5.重视写作技巧的训练
高中语文写作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考察比较强。学生需要不断的进行自主的锻炼,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水平。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写作的要点和痛点,为学生的写作指引方向,而不是漫无目的的指导,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中心,一切都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服务。当教师开展作文教学时,一定鼓励学生进行内心真实的表达,将学生的困惑找出来,把写作中的关键问题进行集中性的处理,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总而言之,作文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学生的作文水平高低,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语法、阅读、视野等息息相关。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通过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技巧研究;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9-0072-01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作业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业是对学习活动的延续和巩固,同时也承担着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任务。语文教师作业设计的技巧性、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程度。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一些技巧进行简要分析。
一、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要体现针对性
语文作业设计不可泛泛而谈,更不能没有目的性。高中语文作业设计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目标任务来设计作业,从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估学习成效,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拾遗补缺。当堂作业是在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最后几分钟,单独留给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检测的内容是经过提炼浓缩的重难点训练内容。教师可事先印制作业纸,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简要完成作业纸上的问题。然后教师再将作业纸收集起来在课后进行评改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细致分析,进而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方向。另外,教师在每一课教学结束后还可设置课堂作业,这样一个单元或是一学期下来,将每一课的作业整理出来就是一册教材或是一个单元学习内容的全面体现。这样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提高了作业对教学的辅助效果。
二、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要体现多样性
作业设计要贯穿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方面,如知识点检测、能力训练、情感教育等。在作业的形式上,教师既要安排检测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书面作业,也要安排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方面的作业,如口语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等。不同类型的作业,能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一定要在形式多样性方面做文章,知识点检测和能力训练相结合的作业,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也能够体现对学生的素质化教育的导向功能。
三、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要体现拓展性
高中语文作业的设计思维一定要开阔,特别是要重视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技巧方法迁移到学生其他方面的训练中。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掌握教材写作的技巧手法,对文章的布局结构以及方法手段等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这样的分析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的技巧方法,对提高学生创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仿写与课文题材相似的文章,将这些技巧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活动之中。阅读的成果有效迁移到作文创作之中,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素养的有效促进。拓展性作业重在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能够让学生不断吸收学习的技巧,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技巧和水平。
四、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要体现连贯性
所谓连贯性是前后相连、一脉相承。对现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对教材的研究要立足于整册教材以及单元教材,教学的一些能力培养目标渗透贯穿于一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并非一课或一课时独自为战,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体现连贯性。一项能力的训练,可以体现在几个单元的教学之中,也可以体现在几篇课文的教学之中。对此,教师在每一次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这一方面的能力训练要求,使语文作业对学生能力训练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在一些复习类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前后的联系,打破课文编排的顺序,将同类型的知识点罗列整理出来,进行单独的训练巩固。这种以知识类型结构划分而进行的作业训练,更具条理性和有效性,学生在记忆和掌握过程中更加直观,效果也更为明显。只要教师注重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使前后之间一脉相承,一个单元或是一个学期作业就会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对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提升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都有较大的帮助。
五、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性
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基础不相同,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还是完全按照一刀切的模式制定教学目标、设置作业内容,显然不合适也不科学。教学工作讲究因人而异,对于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更是如此。对于学优生,教师应当设计难度更大一些、拓展性更高一些的训练题;对学困生则要着眼于基础知识、基础内容,难度降低、容量减少。要保证作业设计和所面对的对象高度吻合,无论是从作业的数量还是作业的类型,以及作业的难度等方面,都要做到个性化设计,紧贴不同类型层面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使学生能够接受与自身发展水平相吻合的训练题,避免对作业产生畏惧心理,同时也避免因作业过难过多而出现完不成的现象。
六、结束语
对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中有着许多的技巧和窍门。教师要从过去不重视作业设计、照搬教辅资料等方面转变过来,高度重视作业设计环节,认真研究作业设计的原则、内容、难度,将作业设计与教学进度安排、学生能力基础、情感氛围等方面充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功利化。
尽管《新课标》强调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探究式地学习,但是迫于高考分数的压力,仍有一部分教师依然片面地追求分数,忽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们将分数作为诗歌鉴赏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指引下,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流于功利化倾向。大部分教师重视灌输鉴赏技巧,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他们一方面要求学生背一些相关的诗歌鉴赏规律,另一方面让学生做大量的诗歌鉴赏试题,目的都是提高高考分数。但诗歌鉴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种积累后的厚积薄发。诗歌鉴赏教学观念功利化,严重违背了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也阻碍了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教学过程模式化。
在诗歌鉴赏的教学过程中,还停留在老一套的模式上,只重文本思想内容评价、技巧分析,不太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许多教师缺乏厚实的诗歌艺术功底和诗歌理论积累,在诗歌鉴赏教学中使用直接讲授法,首先读两遍诗歌,接着介绍作者和背景,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然后是总结诗歌主要内容和情感赏析,最后是讲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大部分的教师都是按照这个教学模式进行诗歌鉴赏教学的,学生只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听懂了,然后背下来就行了。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无法调动自己的情感经验来主动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与诗歌也难以产生共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很难从中学到东西的。
(三)教学方式单一化。
目前,高中的诗歌鉴赏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高中教师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是板书和讲解,只是对诗歌进行一个单一化的理性分析,使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不浓。除了理性的讲解,很少让学生通过其他方式,如,诵读、课外拓展学习等,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二、提高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教学。
诗歌鉴赏对审美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由于高中生在审美意识和观念上还没有发展成熟,语文教师要在诗歌鉴赏教学的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用一些基础知识启发学生的诗歌学习。加强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教学,是提高语文诗歌鉴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些基础知识教学的内容包括意象知识、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在诗歌鉴赏中的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是诗歌鉴赏教学中的主体,高中教师应该努力培养他们诗歌鉴赏的自主性,而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按照教师的固定模式去做,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会阻碍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诗歌鉴赏过程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学习到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积极主动地鉴赏诗歌,提高诗歌鉴赏的自主意识。
(三)采用情境和联想的教学方法。
情境式教学,是教学中一种相当重要的教学策略。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去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境,通过简短精炼的诗歌文字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丰富思想感情和内涵,找到学生对诗歌感兴趣的地方,比如,诗人的写作意图、诗人的个人魅力以及诗歌的写作背景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并增添一些生动的故事性情节,极大地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积极性。
(四)通过背诵积累培养语感。
关键词: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裂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174-01
“衔接,指事物相连接。”中学语文课程体系的设计,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初高中语文教学密不可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实现其有效衔接,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初高中语文教学裂缝问题
现阶段,教学裂缝现象突出。“小学里不知道幼儿园里干了什么,初中里不知小学干了什么,高中时不知初中时干了什么,这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情况是不被允许的。”
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初高中教学裂缝问题已日益突出。高一新生正处于花季的年龄,他们对新阶段的语文学习充满了热情与憧憬,有着新的目标,朝气磅礴,渴望在新的舞台彰显个性、展示才华。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表现出种种不同程度的“裂缝”――学生基础知识单薄,学习力不从心;学生沉溺在过去的思维定势和学习方法中,学习效率低,茫然不知所措……
二、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裂缝成因
是什么原因使得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出现裂缝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目标与要求的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不同,使得教学目标和要求有所差异,也就决定着两者之间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差异。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较之初中语文,高中语文突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性。但在具体语文教学中,对多数教师而言,难处理好两者关系,容易出现偏差,如片面强调语言形式的训练或感悟等。
2、教材难度的差异
较之初中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学目标有了新的变化,教学内容拓宽加深,新教材编排方式等完全区别于传统教材。初中教材侧重于学生平面、基础的学习,而高中教材则倾向于学生立体、全面深入的学习。
“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教材从重基础的培养向能力型的转化要求,使学生学习上存在极大的不适应性。
3、教学方法的差异
多数高中语文教师,从未教过初中,甚至对初中教学知之甚少。初高中各自为阵,目光短浅,缺乏整体长效观念,教学缺乏连贯性。教学趋于片面性,重视知识掌握,却轻能力培养,教学缺乏系统性;衔接简单随意,缺乏固定安排和有效教材,教师衔接意识不强,具体操作随或跳过;忽视学生个性,工作单调,甚至妄图用盲目的超前或华丽的掩饰来填补缺口。
4、学生适应性的差异
初入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心理、思维方式、教材知识的螺旋式上升、学法教法、学习环境等系列变化。初高中学生的适应性问题,表现尤为突出:
伴随课程难度陡然提升,其倍感学习吃力;考试试题多按高考模式出题,考点多为高考要求内容,严重脱离教材,使得学生茫然无措,部分学生失去兴趣。
学习任务加多,尤其是理科学生,理科作业繁重,自我支配时间不够,在强压下难认真投入语文学习。甚至,为完成教师检查,多抄袭答案或他人作业,学习任务无法落到实处。
课堂上,学生接受内容较多,但课外投入较少,缺乏有效的吸收与巩固;因多习惯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难以做到勤于总结、举一反三。
在教学中,其多不适应新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囿于初中学习模式的他们,难以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魅力高低,也是能否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因素。
三、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策略
1、教学衔接教学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学不躐等也”[6],“ 不凌节而施”[7]。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可接受性原则
“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语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表现为是其能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努力才能掌握。
2、教学衔接教学途径
(1)针对教材编排体例,可结合高一教材“编者致学生的话”,了解高中教材编排特点及学习特点,以便有的放矢;加深对学生感知的认识,循序渐进,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掌控教学难度,摈弃过多出题或多出难题等错误做法;立足于初中基础,稳健有序地拓宽加深,如教学内容和作业布置上精心准备,培养其举一反三、迁移思考的能力;
(2)在教学中,应逐步引导学生实现从加强记忆到分析、解决问题的转变,从细节做起,帮助其从思维方式上适应高中语文教学;教学方法、方式上,应避免讲读等单一方式,课堂上多运用讨论、启发式教学,并注意加强课本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应着力改变以往一味依赖教师等不良习惯,引导其形成科学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创新能力;教师应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在目标、教学上多过渡衔接,并加强心理、性格等方面指导,调动其学习兴趣与热情,提升语文能力。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任重道远,需要我们直面问题,锐意进取,着力清除因跨越学段所带来的学习瓶颈,真正实现其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 曹明海编《语文教育智慧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4]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诗歌是现阶段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诗歌往往采用精炼的语句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学生在诗歌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文学知识的提升,更能强化其对情感的体味以及表达的能力。而在诗歌的学习过程中,诗歌的意境又会对一个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以及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因此,现阶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对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行积极的研究,进而提升诗歌意境教学的有效性,对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都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
1.借助丰富的教学材料,以跟读、阅读、朗诵的形式强化学生对于诗歌意境的体味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诗歌的教学不同于常规的课文教学,其实际教学任务的开展不仅仅需要强化学生对于诗歌中出现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把握,还要提升学生对于诗歌的阅读、品味的能力,进而为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提供有效的保障。因此,高中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有效的措施来不断的推进学生诗歌阅读与品位的能力。随着国家对于高中教育的重视与扶持,大多数高中都完成了多媒体教学工具的配备,而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资源的丰富化,教师备课资源的获取渠道也更加的便捷。因此,在现代化教学的背景下,教师一定要有效的搜集教学资源,进而借助教学资源的帮助,以跟读、阅读、朗诵的形式强化学生对于诗歌意境的体味。
例如在《再别康桥》这首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以正常的备课内容保障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工具来下载相关的配乐诗朗诵以及单独的背景音乐。进而在基础知识教学工作完成后,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标准的《再别康桥》朗诵录音,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跟读感受诗歌的意境。同时,在学生掌握基本感情的表达方法后,教师也可以邀请部分的学生以配乐朗诵的进行来体味整首诗歌,进而再次强化学生对于诗歌情感的把握以及对于诗歌意境的体味,为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效果的发挥提供有力的保障。
2.教学过程中抓住有效的契机,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诗歌意境
诗歌意境的体会当然不仅仅在于对于诗歌的重复朗读,很多时候,高中课堂上,教师对诗歌的拆借、诗歌含义的解读以及诗歌写作手法的讲解同样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诗歌整体把握的能力,进而强化学生感受诗歌意境的能力。因此,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一线的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对于诗歌的讲解尤其是诗歌写作手法的教授,进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握相关的契机来让学生进行诗歌的模仿写作,以诗歌的写作以及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直观的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
高考结束后,很多学生都会远离家乡去其他城市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而这一美好而又伤感的未来情景就可以作为诗歌的素材来指引学生进行诗歌的创作。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的学习过程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对诗人艾青表达情感的方式进行讲解,进而在诗歌讲授课程完结后,教师可以以远离家乡这一素材为主题,让学生尝试进行模仿创作。这种形式下,学生对于家乡土地的热爱之情都会被激发出来,同时,在诗歌的模仿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更好的对《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进行深入的体会,进而在自己的作品与教材作品的对比下,学生对于诗歌意境的感受更加的深刻,对于应试教育环境下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有了更好的渠道与锻炼方式。
3.以诗歌朗诵比赛等形式,强化学生借助诗歌意境提升文化素养的能力
高中语文知识内容繁多、知识点错综复杂,因此,其整个语文教学效果的维持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诗歌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虽然其整个课程的内容量并不多,但其对于学生文化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诗歌的教学以及诗歌意境的把握都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巩固与拓展。所以在高中诗歌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本年级内进行探讨研究,以诗歌朗诵比赛等形式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的强化学生对于诗歌学习的效果,进而再次提升学生借助诗歌意境提升文化素养的能力。
诗歌朗诵比赛主要是借助语文教学活动的时间,让学生挑选优美的诗歌进行朗诵训练,并在活动期间,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诵。诗歌朗诵比赛的本身只是强化学生诗歌知识的应用能力,并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在诗歌朗诵比赛的准备阶段,学生通过长时间的诗歌研究以及朗诵训练,其对于诗歌意境的把握得到了良好的锻炼,进而其文化修养也能随之得到强化和体现。
谢小红,教师,现居江苏姜堰。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有效课堂 构建途径
1.引言
高中阶段,语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学生的语文素质将直接影响其他各门学科的有效学习,也对其今后的生活与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今,新课标对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构建生动、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并且积极引导广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是如今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共同追求的长期目标。笔者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并对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提出了几点建议。
2.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如今,新课标的实施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而迎合新课标提出的各种要求,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理念把握不够全面,理解不够深刻,致使语文课堂形式化和低效化。
在实际的高中语文课堂中,部分教师开始普遍追求教学形式的推陈出新,而忽略对学生综合基础知识的训练和相关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并且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往往一味重视图片的内容,而忽略对文本的语言解读。同时,部分教师为了落实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而不断将教学目标细化,导致目标太多,内容太杂,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一些教学研讨会中,教师重视的往往是各种评优或者成果展等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对怎样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实践措施并没有深入研究,最终导致在实际的高中语文课堂中,选择的教学内容出现了太多似是而非的东西,使语文课堂开始失去原本的语文学习的特质[1]。此外,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就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通过考试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社会舆论都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或学校的升学率对语文教学进行评价的,这就给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和社会激烈竞争的现状,使分数渐渐成为测量学生整体素质的仪器。但是,语文应该是一门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审美精神的重要学科,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分数就能对其进行评判的,需要长期的文化沉淀。特别是高中阶段,更需要重视学生的语文综合语文文化素质的培养。
3.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
语文课程特有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等特征决定了其与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同,因此,在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中,首先应该建设审美课堂,让学生通过对语文本身的美进行鉴赏,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充满活力与魅力的意境中,产生强烈的文学阅读期待。如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追求语言美、人文美,以及课堂情境中的意境美。让学生能够在充满美的课堂中有效学习,不断培养文学审美素养。
其次,教师应转变自身角色,将课堂的“主人”身份还给学生。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的学习。因此,在实际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白自身的角色,不断改进教学模式,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在结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内容,有效开展课堂活动。这里,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实际,将整个课堂的教学目标设置在每个学生尽最大的努力都能达到的合理位置上。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语文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寻找科学的教学方法,从整体上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最后,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因此,教师在掌握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后,还要致力于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学到无限的知识,对课堂进行必要的延伸与拓展,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并进行思维训练,从而有效提升其语文素养,还学生一个广阔的语文天地[2]。如在教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篇课文时,我对于海子的卧轨自杀行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伟大的天才,为何选择这自杀的方式来终结自己的生命呢?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有效的思考,对其思维进行拓展训练。
4.结语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转变自身的角色,进行个性化的课堂教学,不断开创具有审美的、有效的课堂,逐渐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从而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学素养,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一、利用评价提高对学生的学习反馈
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二是通过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传统的评价以阶段性考试为主,考试的内容与高考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考试方法其实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进行的,让高考牵着鼻子走,不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对学生的考试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考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知识,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但是,在高中的头两年,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不多,有的教师就选择给学生做一些高考题,这样就会让学生感觉学到的知识无处可使,感觉学习语文知识没有什么用,这容易使学生走向极端。学生的心里觉得一是教师的指导不可信,不想再学习,二是不想阅读,不想写作,只是一味地做高考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进入了误区,由此造成了头两年做高考题,高三又回头打基础的怪现象。这样的现象让学生成绩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教师的信心也不再足。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语文成绩,目前的测评方式与测评内容都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如果不改革,语文教学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读与写紧密结合提高语感
在写的方面,高一时就要进行套路模仿,可以写一些小的片段;到了高二阶段,要注重写的创新性,进行研究性写作,比如在立意、布局、语言等各个方面都要有创新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作有深度。在文章的结构布局创新方面,让学生学会开头、结尾、过渡伏笔的撰写,学会前后照应、营造悬念等。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准确地使用语言,善于引用名言佳句,并养成写作的习惯。到了高三,写作能力要全面提升,学会写各种文体,为高考做好准备。
三、大量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对于高中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教育非常重要,阅读也要分成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比较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图书,面要广,应涉及小说、散文、传记、科普等各个方面,当然健康的武侠小说也在阅读范围之内,在大量阅读中发现自己的阅读兴趣。第二个阶段是渗透阶段,具有一定的深度,教师要介入指导。首先,书的阅读可以由教师来推荐。教师把所推荐的书的特点、阅读方法等介绍给学生,最好列出要阅读的书目。其次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推荐,并介绍推荐理由是什么。第三是根据课本的进度进行阅读,分类渗透与指导,进一步培养读书兴趣。第四是定向阅读,为了体现读书的收获,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谈感受、说体会、写读后感等,也可以举办读书沙龙、座谈会,也可排演戏剧、小品等。
四、注重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知识就是学来运用的,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语文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应用,只有把“听、说、读、写”几个方面融为一体,学生才能掌握较为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其次,要鼓励学生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做到知识为生活服务,生活为知识提供实践。语文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要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教材与辅导教材相结合,少讲精练与实践体验相结合,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如果能做到这四点,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会大大提高,视野也会得到扩展。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耐得住性子,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教学,做到知识系统性,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伍国林.浅谈如何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06).
[3]江海清.“念高危”究竟“念”什么?[J].语文知识,2003(09).
一、广西高中新课改下语文教学对策的分析
广西各所高中学校,正在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但是还是有一部分高中学校在教学模式上较为单一,教学观念比较陈旧,严重影响了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转变教学观念,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深化改进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1.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应当针对一些较为典型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使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呈现多样化,同时提出一些能够启发学生逻辑思维的问题,锻炼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2.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对于学习与生活有一定的感悟与体验,从而对学习与生活有一个新的认识。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还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与认可,培养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信心,提高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围绕着学生的特点与学习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将语文课程中重要的知识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多媒体设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了解语文教学中的新动态。例如,教学《再别康桥》,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文章中的情形展现出来,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相关的图片与动画,然后教师可以针对文章进行提问,如文章中蕴含着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对于文章有什么样的印象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引导学生鉴赏《再别康桥》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以及情感美。
二、广西高中新课改下语文复习对策的分析
1.语文教师在复习中的主导作用
(1)明确语文考试中的方向
教师应当深入地分析与研究语文考试中的出题方向,把握语文试卷中的难点、重点以及薄弱点,在学生复习中突出语文考试中的重点、难点,同时还要让学生关注薄弱点,然后制定出相应的复习计划,让学生进行复习训练。
(2)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复习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语文基础理论知识的复习,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课前进行复习活动,如字词句改正、美文赏析、名句默背、口头作文等。
(3)总结答题方法与解题思路
语文教师在教学复习中,要对语文课本中的各个章节、课时进行及时的讲解,然后总结出答题的方法与解题的思路。例如:习题评讲课中,教师的评讲要有规律性、针对性以及变化性。
(4)掌握语文教学内容的难易度
学生在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性,所以教师在引导复习的时候要掌握知识内容的难易度,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与个体辅导。
2.学生在语文复习中的主体作用
(1)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对于复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对学生做题时出现的比较典型、常见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2)学生应当积极配合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在整体复习的思路与方法上与教师保持一致。
随着职业高中的发展,职业教育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不学都不重要,因此,正确定位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实用性,并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
一、更新教学观念
职业高中培养的是适应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性人才,但是绝不能只强调职业教育而忽视了基础知识和学科的教育,语文教育是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和保障,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我们学习专业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能力和水平,学到必要的语文知识,还可以学到其他学科无法学到的知识,同时会给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做人的道理,通过学习语文我们懂得了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语文“乐之”“好之”,语文学习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和写,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学生的个性和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课堂上尽量缩短讲解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大力开展实践课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精心设置情境,通过师生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学善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采用专题的形式,更能适应职业高中学生学习的需要。比如对课本中一些相关的材料和时代背景的课文进行集中的讲解,更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2. 适当增加文学欣赏课。课堂上增加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及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不同观点,从而使学生内心世界充实、丰富、健康。
3. 使用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如运用多媒体,使学生能深切体会到语文的生活气息与人文气息。从而变枯燥单一的口头分析为生动活泼的双边活动。
4. “语”“文”并重,加强口头表达训练。重视作品欣赏、不忽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机会,抓朗读、概述、复述训练,让学生能自然地交流。
三、与其专业相联系,注重教学实用性
职业高中语文课的学习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基础,是他们现在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科。同时,职业高中语文与普通语文不同,具有其独特性,其教学目标之一便是实用、实践以及为学生学习专业服务。因此,提高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高中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所学的专业,针对学生就业的实际,大胆调整教学内容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上来。如写作训练,这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按照教材教学内容照本宣科,肯定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寻找到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点引导学生交流、写作,效果会很不一样。比如:在上电子班的语文课时,和他们的专业教师联合起来,让他们写一份好的实验报告当作作文。这个想法得到了专业教师的大力支持,因为他们也正为学生的实验报告词不达意而头痛。学生当然也是乐而为之,做一份事情完成两顶任务,何乐而不为呢?这样,大家各得其所,都做得很开心。再如:语文课本口语交际训练中的聘用演练,就非常受学生欢迎,这样的活动多开展,学生的能力自然得到提高,教师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