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

时间:2023-08-21 17:23: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

第1篇

【关键词】子宫脱垂患者;舒适护理;手术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11―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1998年台湾萧丰富先生提出了舒适护理模式。舒适护理模式又称为“萧氏双C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系统护理,降低和缩短患者不愉快的体验,使其真正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方面感到舒适〔1〕。2011年5~2013年5月份对我院实施子宫脱垂手术的103例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2013年5月份在我院实施子宫脱垂手术的患者103例,年龄48~76岁,平均58岁。103例子宫脱垂病例中Ⅰ°脱垂53例,Ⅱ°脱垂30例,Ⅲ°脱垂20例,实施手术为盆底重建术10例,阴式子宫全切术19例,阴道壁修补术7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对照组50例,所选病例无语言和精神障碍,没有高血压、心脏病史。两组病人年龄、病情、手术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了解做好手术物品准备。术日带齐患者手术相关物品提前半小时接患者入手术室,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摆手术,严密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术毕将患者送入恢复室。

1.2.2 观察组:针对患者情况制定手术室舒适护理计划,在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基础上加入舒适护理。①术前舒适护理:手术室护士到病人床旁掌握患者第一手资料,赢得患者的充分信任。手术前一日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查阅病历了解患者情况,告知病人手术室医护人员在整个手术治疗中会全程陪护,详细介绍术中需要摆放的手术及注意事项。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环境,特别介绍手术成功病例,使其消除顾虑、放松心情,保持良好地精神状态准备手术。②术中舒适护理:提前半小时迎接患者进入手术室,保护病人隐私、保暖。在病人清醒状态下摆放手术并根据病人情况调整手术,做到安全、舒适又符合手术需求。与病人沟通嘱其身体务必处于舒适,如有不适及时提出并加以改进避免损伤神经。在病人护腕、手板、踝关节及肩托处放好衬垫,病人膝下放软垫,避免发生挤压伤。为避免损伤臂丛神经,上肢外展不超过90°。麻醉前护士握住患者的手在其身旁陪伴,使其放松心情增加信心。调解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在50%左右。及时调整灯光,暴露术野。随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情况,做详细记录。③术后舒适护理:手术结束,手术室护士将患者身上的血迹用温水擦净,与手术医师一起为患者穿好衣裤,妥善安置病人肢体盖好盖被保暖,与麻醉师一同将病人送复苏室。术后对病人进行随访,作为手术室舒适护理的延续。询问家属和患者的感受并征求意见,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以期对后续工作加以改进。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子宫脱垂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使患者对配合手术充满信心,降低了不愉快的体验使其生理、心理达到了舒适的目的。在手术室的整体护理中融入舒适护理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手术室护理质量。

第2篇

关键词:手术病员;术前随访;术后随访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215-01

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护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1]。本文选取本院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的手术病员402例,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对手术病员进行随访,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患者进行手术前的沟通,深入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手术后进行随访关注患者术后的切身体会,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取本院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的手术病员402例,其中男性209例,女性193例;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17岁。已排除患有重大疾病患者以及不能配合此次调查分析的患者。

1.2 方法

1.2.1 术前随访:手术前,手术室护士到患者的病区去对患者的具体病例情况、临床体征、以往病史等和手术有关的患者自身资料进行收集[2],通过和患者深入的交谈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是否有义齿、营养状态、手术前心理状态等。在探视患者的过程中要保持和蔼的态度,了解患者内心的方法和对手术的要求,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戒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帮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1.2.2 术后随访:手术后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继续进行随访观察,当患者清醒后了解其感受和疼痛以及对手术的整体体会等情况,告之其术后自我护理的方法,具体介绍术后注意的重要事项及可能出现的情况,继续进行心理疏导[3],让患者正确对待手术后疼痛等情况,积极配合术后康复护理。

1.3 观察项目及方法[4]: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本院自行设计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让观察的患者在出院时对本院的护理情况进行打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90分以上为十分满意,70分到90分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率=(十分满意病例数+基本满意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2 结果

402例实施手术病员中十分满意的103例,基本满意287例,不满意12例,满意率97.01%。(详见表1)。

3 讨论

对手术病员进行手术前和手术后的随访可以让手术室护士更好的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手术的配合护理,有效加快患者的手术后康复速度,提高患者对护理治疗的满意度。本组患者402例实施手术病员中十分满意的103例,基本满意287例,不满意12例,满意率97.01%。可见通过对手术病员进行手术室手术前和手术后的随访,通过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患者进行手术前的沟通,深入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关注患者术后的切身体会等护理措施。可以加强患者对自己病情的了解,提高手术室护士对患者实际情况的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和患者的沟通了解手术病员的实际想法,使患者提高对护理的信任程度[5],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康复速度。同时通过对手术病员的术前随访可能更好的估计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手术准备有积极意义,通过加强了手术室护士和手术医生之间的配合,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由于比较了解患者对手术的要求,能更好的根据患者所需提高护理服务,显著提高对患者个性需求的满意,有效提高患者对整个围手术期护理的满意程度。综上所述,必须要重视对手术病员的手术前和手术后的随访,加强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更好的实施对手术病员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

参考文献

[1] 吴金兰,陈静,王华云,手术室术前访视的重要性[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2(3):101-102

[2] 戴红霞,高超,张石红,等,手术室开展术后随访的现状调查[J],护理杂志,2005,22(10):27-28

[3] 范云飞,手术室护士实施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的重要性[J],医学信息,2009,22(12):2910-2911

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工作的46名手术室护士服务的患者3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96例,其中男113例,女83例,年龄16~59岁,平均(39.5±11.2)岁;对照组183例,其中男49例,女43例,年龄17~62岁,平均(42.4±10.7)岁。参与护理的护士均为本院工作人员,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方法:两组均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案例分享护理。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术后病房环境护理、护理、用药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护理过程中应注重患者是否对特定药物过敏并对患者进行相关指标检测,例如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立即查白细胞计数分类、尿常规,并对体温、脉搏、血压进行测量。胆囊炎患者应对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进行测量,严密观察腹肌紧张及黄疸发展情况。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除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外,还应注意腹痛、腹肌紧张程度、肠鸣音变化,若出现出血性休克立即告知医师进行紧急处理。

1.2.1案例选取: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急危重患者中的典型病例,并就该病例中需要进行相关知识学习的案例作为案例分享的主要内容。典型案例范畴:救治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危重患者未能及时识别、抢救过程中急救设备与物品出现故障、各科室衔接救治流程落实不到位等[3]。

1.2.2案例分享:设计案例分享的记录单,记录单包含患者信息、患者呈现的症状体征、病情程度等级、就诊区域、抢救治疗经过、治疗效果评价、改进措施等。由值班护士进行记录填表。

1.2.3实施案例分享:案例分享会选定在每周一晨会进行,每次30min。分享案例由护士按照相关要求筛选并由护士长审核,根据案例情况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汇报。分享过程由汇报人主持并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大家参与讨论提出各自意见及建议,最后由护士长进行补充并总结。汇报者认真记录完善每个人的分享发言,将记录资料的专用文件夹放置在科室公共的文案柜,供大家随时翻阅学习。每次的会议记录统一存放保管,季度结束时进行分类和整理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与方案。

1.3评价指标:以1989年卫生部颁发的《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中的护理标准为基准,对2组患者的护理结果采用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标准满分为100分,评价共分为3个等级:评分小于70分、评分70~90分、评分大于90分。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患者身份信息正确率、三方核对(TIMEOUT)正确执行率、术中物品清点不符发生率、手术标本留置不合格率等手术室护理质量指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得分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两组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的患者身份信息正确率、三方核对(TIMEOUT)正确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中物品清点不符发生率、手术标本留置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有着重要意义,根据不同病患的病理特征及患者的性格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不但可以使患者在手术前缓解心理压力而且能够帮助患者在手术后短时间内顺利恢复身体状况[4-5]。手术前精心准备和对患者的访视、手术过程中每一项步骤的精确掌控、手术后给予患者细致的调养对患者的治疗都有积极影响[6-7]。随着医学水平不断发展,护理的种类和方法也逐渐增多,人们对护理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如何提高护理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8-9]。笔者通过患者对两组护士护理质量的评价,患者对两组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及对两组手术室相关的护理指标进行比较,得出案例分享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的结论。

3.1案例分享应用有利于护士专业能力综合提升:案例分享的应用使护理人员普遍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护理人员计划有序地轮流主讲和参与讨论,促进了医护关系的和谐发展及护理队伍的团结,注重开展护理过程中展示良好的护士形象和专业、文明的用语,注重与病人及其家属的良好沟通和人文关怀,更加注重人际交往能力对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案例分享的研究成果还成为实习护士带教工作及新任护士培养的教材。形成业务能力分享与实践、护理人员之间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在长期的业务交流与分享中促进护士专业能力的综合提升。

3.2案例分享应用有利于减少护理工作的失误:案例分享主要是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分享给集体内其他成员,使成员对案例有一定理解并了解其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是一种注重护士参与性的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方式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融入临床实践[10-11]。观察组患者对护士护理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高于对照组,这说明案例分享的实施对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有积极影响。案例分享的实施还有效提高了手术患者身份信息正确率、三方核对(TIMEOUT)正确执行率,并降低了术中物品清点不符发生率、手术标本留置不合格率。说明案例分享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中出现失误的概率,进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3.3案例分享应用促进理论知识向临床技能的转化:案例分享的实施促进了理论知识向临床技能的转化,促进了急诊护士预见性思维能力,强化了护士在病情评估、观察、抢救工作中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促进了临床护士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通过案例分享的方式使护士得到能力的提升,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质量意识,使护士的核心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进而保证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实施案例分享能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护理工作改进的时效性。通过分析并总结典型病例,将患者需求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对所做工作进行主动分析并反思,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有效提升了护士的护理能力并提高了护理的工作质量。

3.4案例分享成为管理层和业务一线上下沟通的桥梁:通过每期的案例分享,参与讨论的医护人员围绕案例,从分析利弊得失谈到如何转变观念,创新服务,再到如何构建优质护理服务、绩效考核、护理质控等工作,每一次的讨论分享记录,都成为管理层改革临床护理模式的重要决策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专业、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提升医院品牌做出贡献。综上所述,在手术室开展护理过程中应用案例分享有助于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和质量意识,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水平,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

作者:詹美莺 罗小燕 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医院

参考文献:

[1]马玲萍,沈惠青.护士专业化管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9):87-88.

[2]刘贵琴.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4):46-48.

[3]刘维静,陈清梅.精细化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207-208.

[4]常后婵,戴红霞,钟爱玲,等.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14-16.

[5]许爱珍,陈化梅.质量控制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78-79.

[6]周芬娜.质量管理小组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0):90-91.

[7]陈晓晶,原英姿,姚晓丽等.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174-176.

[8]于红菊.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0):127-128.

[9]苏晓英.实施优质服务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5):185-186.

第4篇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术前准备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c)-114-0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人为本,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各项权利,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早日回归社会,是每名医务人员的基本宗旨。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亦充分地融入我们工作的每一个角落。我院自2000年开始建立了术前访视制度,2006年7月又增设了术前准备室,在单纯访视的基础上又提供了一个舒适的过渡场所,让其对手术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既消除了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又为手术的安全增加了一道防护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5月随机抽取手术病历284份,其中,男性98例,女性186例;年龄16~87岁,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94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90例;麻醉方式:全身麻醉206例,硬膜外麻醉78例。

1.2访视方法

1.2.1访视时间与人员访视时间一般为术前1~3 d。访视人员由经验丰富的术前准备室护士及巡回护士担任,这样既可以对访视内容进行仔细讲解,又可以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及熟悉感。

1.2.2访视内容自我介绍说明访视的目的及意义。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术前注意事项等。介绍手术及患者所需配合的事项。通过交谈了解患者心理,针对性地进行疏导。针对性地解答患者的疑问,通俗易懂。通过病例了解既往史、生活史等评估患者全身情况[1-2]。

1.3术前准备

1.3.1 接待患者对到手术室的患者进行核实,三查十二对。如将姓名与手腕带、病例、手术通知单必须一致;术前用药等等逐一核对。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为手术提供一道有力的防护墙。

1.3.2手术准备根据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并与患者沟通,为患者在术前半小时内输入抗生素,为手术提供保障。

1.3.3 缓解紧张心理在准备室不再是只露两只眼睛的“蒙面人”,而是一张熟悉的笑脸、一声亲切的问候,给患者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提供电视报纸或舒缓的音乐,让患者增加对手术室的认识,由熟悉的巡回护士带入手术间,通过交流减少对手术的恐惧,增强手术的信任度[3-4]。

2结果

经过采取术前访视,本组284例患者均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手术顺利。

3讨论

手术室对一般人来说是一个神秘而恐怖的地方,通常大多数患者都会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进而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痛阈降低等,直接影响了手术的开展与预后。及时沟通,加强护患之间的联系,缩短护患距离,减轻紧张心理,从而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手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前访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真正地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理念和护理模式。掌握了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状态,制订具体的护理措施,进行个性化护理。

开展术前访视,对国际国内手术室护理而言,都势在必行。国际手术室协会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和职能之一。因而为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机会,为手术室护士自我成长创造了条件。术前访视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工作质量,在手术配合中更有针对性和预见性,其重要性越来越被手术室工作者所重视[5]。

护理工作繁琐复杂,存在不安全因素,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危,要时时刻刻为患者的安危着想。坚持“一个中心”(以患者为中心),把握“二个基本点”(让患者满意、让职工满意),抓住“三大要素”(服务、技术、人才),实施服务宾馆化、技术专业化、行动军事化。打破手术室护士给患者全副武装的封闭形象,使患者在手术室中同样体会到关心、关怀、关爱的人性化服务氛围,减轻孤独感,减少恐惧感,使患者处于最佳手术状态,为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6]。

[参考文献]

[1]吴金兰,陈静,.手术室术前访视的重要性[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2(3):101-102.

[2]梁洁.论临床护理中的换位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3):338-339.

[3]孔令真.手术室护士对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体会[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11):1032-1033.

[4]李晶.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23(2):F0003-F0003.

[5]陈翠萍,高晓梅.术前访视的现状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3):55-56.

[6]于登瀛,关雪莹.心理护理应在实施上下功夫[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9):531-532.

第5篇

目的探究三元项目教学法在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以提升带教质量与护士综合素质。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手术室实习的97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施以三元项目教学法带教,后者施以常规方法带教。比较带教前后护生应对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结果观察组护生应对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显著提升,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近98%的护生完全支持应用三元项目教学法,对该教学法满意度较高。对照组护生对常规带教方法的满意度仅为52%,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元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提升护生应对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是较为理想的培养更强护理技能和更高职业素质实用型人才的带教方法。

关键词:

三元项目教学法;手术室;护理带教

三元项目教学法主张以具体项目为导向,深化“案例立项、情境模拟体验、真实情境实践”教学三要素,加强授课、学习、实践三阶段的有效衔接,是运用科学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理念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与能力的有效教学法[1]。“案例立项”就是将临床典型疾病案例作为具体项目立项后,针对项目开展疾病知识讲解;“情境模拟体验”就是根据案例项目形成研究任务,模拟评估、护理、治疗等情境,让学生融入角色完成各项任务,对疾病形成更直接的认知;“真实情境实践”就是强化护理实践,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操作。近年来,三元项目教学法已被逐步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中。我院于2015年开始尝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采用三元项目教学法,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手术室实习的97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全部为女生,共48人,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0.5±2.3)岁;对照组49人,其中男2人,女47人,年龄17~22岁,平均年龄(19.8±3.6)岁。两组护生均来自全日制高等院校,入院前已学完基础理论课程,且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由同一带教教师进行知识传授与操作示范,对照组按照常规带教方法进行临床带教,观察组实行三元项目教学法,具体步骤如下:(1)明确课程标准。三元项目教学目标与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学目标一致,即提升护生应对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带教教师针对不同系统疾病立项分析,向护生说明三元项目教学模式内容以及带教标准[2]。(2)准备阶段。带教教师确定典型病例后,按照系统将病例中的各体征参数在人型模拟装置上进行设置,便于护生观察模拟病人的病态表现与具体指标[3]。带教前,教师通过自制问卷与批判性思维量表对护生进行测评。(3)理论授课。以系统作为授课单元进行理论教学,分为呼吸、消化、泌尿、血液、神经、内分泌、循环、运动几大系统。展示不同系统的典型病例后,结合病例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如生理、病理、药理、检查、治疗、护理等内容,在多媒体课件中添加适量图片,提高内容的可视性。师生共同制定护理目标、护理措施、考核目标等[4]。(4)情境模拟体验。根据师生共同总结的护理目标、护理措施与考核目标等,组织开展情境模拟,提升护理技能。可递进完成模拟[5],如先由几名带教教师示范,再由学生自编自演。必须有病人角色,可由高级人型模拟装置代替;必须有医生角色,主要进行问病询症、检查与诊断;多人扮演护士角色,有的负责回答病人及其家属提问,有的针对临床表现分析用药或护理差异,有的参与术前护理,有的负责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努力让模拟环境与真实手术场景一致,让护生明白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护理的要点所在[6]。(5)真实情境实践。由带教教师将护生带入手术室按系统疾病展开临床体验与实践。每结束一个系统典型案例理论讲解与模拟,便可在手术室实践。师生相互配合,从病史询问、采集开始到术后护理都要参与实践,最终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能力。(6)带教评价。每个系统项目教学结束后,带教教师进行考核评价,如案例分析、分组完成合作模拟、在手术室完成指定操作等,教师综合评价。

1.3评价指标

带教开始前与结束后,通过自制问卷与批判性思维量表对观察组护生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后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带教前后观察组护生应对能力比较

带教前后观察组护生应对能力差异显著,其中解决问题能力、求助外援能力提升明显,而在自责慌乱方面的得分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带教前后观察组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带教后观察组护生在自信心、探索求知方面的得分明显提升,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近98%的学生完全支持应用三元项目教学法,对该教学法的满意度较高。对照组护生对常规带教方法的满意度仅为5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3.1三元项目教学法可提升护生应对能力

由表1可知,采用三元项目教学法后,护生应对能力明显提升,差异明显,如分析典型案例立项阶段,护生对病例的兴趣明显提高。通过多媒体等技术手段的辅助,抽象晦涩的医学理论可以较为直观地呈现,实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化繁为简[7]。典型案例模拟教学阶段,护生加深了对疾病生理、药理、病理等知识的理解,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形成一定的护理知识体系。手术室临床护理阶段,进一步让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能力,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护生在观察、思考、讨论、表达中锻炼了各种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需求。

3.2三元项目教学法可培养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由表2可知,带教后观察组护生在自信心、探索求知方面的得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三元项目教学法能够加强授课、学习、实践三阶段的有效衔接,在带教教师的示范与护生角色模拟体验中,完成理论和实验、形象与抽象之间的转化,充分调动护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创造力。护生在理论学习、模拟体验与临床实践中,对各系统疾病的检查、诊断、护理等环节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整个带教过程中,护生始终处于教学主导地位,可以灵活地针对不同病例进行角色转化,充分发挥个人作用,在反思中增强解决问题能力。

3.3三元项目教学法可满足医院人才需求

三元项目教学法主张将带教目标定位在提高护生个人能力、认知与实践效率方面,立足医院具体人才需求展开教学。整个带教过程中,护生在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中充分表达和沟通,将所学理论融会贯通,运用于实践,实现了综合能力的提升[8]。三元项目教学法的教学优化与升级,能够更好地对接医院或其他机构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便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综上所述,三元项目教学法能够让护生在带教中感受临床氛围,有利于提升护生应对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是较为理想的培养更强护理技能和更高职业素质实用型人才的带教方法。

参考文献:

[1]许炎秋,林凡.项目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3,10(3):78-79.

[2]于向英,王飞飞,侯燕宁.项目分解法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3):140-141.

[3]李志峰,黄新,安海莲,等.目标教学模式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31):6653-6654.

[4]郑淑明.案例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生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6):591-592.

[5]梁颖.情景模拟法在手术室实习护士带教培训中的应用探究[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3):165.

[6]陆燕弟,保颖怡,白燕芳,等.情景模拟式教学在手术室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3,13(11):121-123.

[7]夏芳芳.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应用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8):261-262.

第6篇

关键词:手术室;预防感染;护理思路

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必须在手术室内进行,患者手术是否能够成功,与手术室环境存在很大关联[1]。在实施手术过程中,由于患者体质变弱,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极易发生感染。若手术室清洁工作不彻底,便会增加感染发生的风险。因此,确保手术室内的洁净对于预防感染非常重要[2]。以往的手术室内的空气消毒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人们对手术室的要求,医院需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手术患者感染的发生[3]。本文主要分析手术室预防感染的护理思路,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68例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病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在21至73岁间,平均年龄36.73±2.41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洁净护理思路,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35.73±2.7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①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护理人员可以定期接受医院的培训,学习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的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医院要明确医院感染控制条例,便于护理人员及时了解预防医院感染的具体方法。②全面控制灭菌工作。所有人员进入手术室之前,都需要换鞋、戴口罩、戴帽子。做好手术室内的清洁与消毒工作,对敷料和器械实施高压灭菌,灭菌后,要确保手术器械处于干燥状态。取2%戊二醛,将手术用品浸泡20分钟,根据灭菌要求,可适度延长浸泡时间。③空气落菌培养。每月定期进行1次空气菌落培养,菌落数需符合国家规定。另外,手术室内人员不宜过多,要减少人流流动。实施手术操作前,医护人员要根据步骤有序进行,避免将手术器械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手术洁净措施,确保手术室内的洁净。①首先对空气质量进行管理,在现代手术室中,基本都配备了空气消毒机,不采用以往的熏蒸消毒法。利用电子杀菌、除臭、净化,有利于提高手术室内的清洁状况。②管理流动人员。以往因实习、教学原因,手术室内人员较多,且人员控制难度非常大。由于人员活动频繁,空气中会形成大量细菌数,极易导致患者发生感染。医院可限制观摩人员的流动,让他们专心学习手术过程,减少人员流动。③管理手术器械的摆放。手术工具需归类放置,清洁用品置于专用房间内,不能随便放置,避免用品具受到污染。③强化手术室消毒工作的实施,护理人员洗手时,需利用新型泡沫刷手液,既不刺激人体皮肤,也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④术前患者需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有利于预防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研究得知,观察组手菌落数、空气菌落数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5.9%,对照组中有7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0.6%,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手菌落数、空气菌落数与感染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手菌落数

空气菌落数

感染例数

观察组

34

2.43±0.13

85.74±29.57

2(5.9%)

对照组

34

8.76±2.63

327.66±21.16

7(20.6%)

P

/

P<0.05

P<0.05

P<0.05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护理工作近年来也逐渐产生了相应变化,由于手术患者耐受力差,加上病情严重,因此,极易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发生感染,为了降低感染发生率,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手术室内的清洁工作[4]。

手术室内工作较为特殊,患者一旦形成室内感染,便会加重病情,为了降低感染发生率,必须组织护理人员,建立一支感染控制队伍。由护士长作为总指挥,带领医护人员定期对手术室消毒,并实施隔离制度,监督手术室内的管理工作[5]。

据临床研究表明,采取洁净护理措施,有利于确保手术室内的整洁,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达到减轻患者病情的目的,同时可巩固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长,这从侧面为患者节约了住院费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从研究结果中可看出,观察组实施洁净护理措施后,手菌落数、空气菌落数均低于对照组,且仅有2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采取洁净护理措施,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爱云,于希香.手术室预防感染的管理与控制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中华护理学会:,2010:2.

[2]惠祥丽,贾允,程彬.手术室预防感染的措施与对策[A].中华护理学会.创建患者安全文化――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C].中华护理学会:,2011:3.

[3]汪建秀,王丽新.手术室护理预防感染的措施[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0(04):256.

第7篇

关键词:医疗文件; 法律意识; 手术室护理记录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66-01

1 手术室护理记录单存在的问题

1.1 记录缺乏完整性:一份完整的手术护理记录单应当包括患者从进入手术室到离开手术室的时间段内所接受的全部护理活动,包括患者接受的手术名称、手术当中使用的物品等。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由于手术节奏较快或者护理人员粗心大意,在书写护理记录单时,经常有缺项的情况。比如在手术当中使用到气压止血带时,记录单上只记录了开始使用时间,却没有记录停止使用时间。

1.2 记录缺乏准确性:护理记录文书的内容要求实事求是,要符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在大多数手术中需要使用到电凝止血器,护理人员需要如实记录电凝器的使用功率,有时护理人员只是写个简单的数字,实际上电切、电凝的功率是有差别的,不同的组织所需要的功率也不同。有些手术需要中途增加零星物品,如克氏针,螺钉等,手术当中使用了,而手术记录单上却没有记录或者记录不详。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家属以此追究医院责任,对护理人员是很不利的。

1.3 记录缺乏客观性:手术室护理记录单是围绕手术的进展来进行书写的,它是要求与手术进程同步的。有些护理人员为了节省时间,提前填写器械物品清点单;统计手术当中出血量时,没有通过仔细的计算、量化,每台手术的出血量都是一样的;手术开始时,没有把患者尿袋中的尿液放空,导致手术结束后无法准确的估计出量。

1.4 记录缺乏及时性:护理人员在操作后均应按照规范做真实记录,要体现时效性、真实性、完整性、原始性。[2]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时间紧,事情多和医生的催促,有时不能在操作后马上进行书写记录。比如在剖宫产手术中,手术已经开始,而在手术前就需要完成的胎心次数却没有记录或者手术器械、物品清点单未填写。

1.5 记录缺乏动态病情观察:如若患者病情危重需要抢救时,病情变化快,一般的手术护理记录单不能反映患者病情的变化,就需要书写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由于手术室护士参与危重病人护理较少,对病情变化理解不够,很难对患者病情作出准确、连续的记录,致使记录单内涵不高,流于形式。

2 问题分析

2.1 法律观念淡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管理部门对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不足,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书书写不重视,没有意识到护理文书在医疗事故和纠纷处理中的重要证据作用。

2.2 业务水平不高:现阶段我国护理现状是低年资,低学历护士居多,护理工作繁重,护理人员观念老化,部分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及病例书写知识匮乏。

2.3 责任心不强:护理文件书写有时会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如眉栏填写不全,错别字,缺项,漏项等,这些错误与业务水平没有什么关系,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不细心,不重视,缺乏“慎独”的工作态度。

3 对策

3.1 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增强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对病历书写的要求不再只是医院加强医疗护理质量进行内部监督的需要,关键是病历质量将面对的是广大病员及社会的挑剔及法律的约束 。[3]在医疗活动中,由于病历质量上的疏忽或缺陷引起的医疗纠纷屡见不鲜。[4]管理部门有必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科室每半年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使护理人员意识到护理记录单不仅是记录病人病情和护理操作的医疗文书,也可能成为出现医疗纠纷时的法律文书,同时成为司法举证的可靠依据。准确、科学的书写护理文书是维护医患双方利益的保证,是正确评判医疗纠纷的前提。

3.2 加强对病例书写相关知识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护理文书存在的潜在法律问题大多数是由护理人员书写不规范造成的缺陷,护理人员在纠纷中可能因此而承担不必要的责任。手术室护理人员应根据本科室的实际情况编写适合手术室情况的护理记录单,根据不同手术的要求编写不同的护理记录单,有利于护理人员快速、准确的完成工作。

3.3 加强护理人员病历书写能力的培训,提高病历书写水平: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案例书写讨论,结合案例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系统﹑全面﹑有计划的专业知识培训,完善护士的知识结构,增强临床思维能力和病历撰写能力。

3.4 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教育: 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文件重要性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护理文书书写和护理措施执行同等重要。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慎独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完成护理文件书写。医院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病历书写规范》,不得使用简化字、错别字,不能随意涂改护理记录。在记录内容上要与医生、麻醉师所记录内容一致,如有不符,应及时核实,避免医护记录有差异。

参考文献

[1] 闫桂环.从护理记录单的缺陷看举证倒置存在的隐患[J].护理研究,2003,17(7a):800-801

[2] 张红霞.护理文书存在的问题及其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09(9b):428-01

第8篇

关键词:骨科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护理

骨科手术相比于其他手术,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且种类繁多。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科手术类型包括重建和修复,例如关节置换手术、脊柱内固定手术等,这类骨科手术一般在手术过程中都需要在患者的相关部位植入固定材料,所以,一旦手术操作不注意,就极易导致患者在切口处发生感染并出现各种可能的并发症。通常发生感染的手术切口处理起来都是比较困难的,处理不当很可能增加患者发生截肢的风险。国内外研究发现[1],手术室护理干预不到位是导致切口发生感染的众多因素之一。本研究在分析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切口感染的效果,探索规范科学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为骨科切口手术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均为择期行骨科手术,其中男性患者153例,女性患者27例,平均年龄(45.7±5.3)岁。学历:本科15例,大专45例,中学103例,小学13例,文盲4例。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学历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接受骨科手术治疗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情况,对导致切口发生感染的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总结出科学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

1.3统计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率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假设检验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手术过程中有162例患者得到了较好的手术室护理干预,18例患者得到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欠佳,约占研究病例的10%。切口发生感染的相关可能因素,见表1。

3讨论

3.1导致骨科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原因分析 ①手术部位:骨科手术部位的差异可能是引起切口感染的原因之一。不同的骨科手术部位,因其血液循环状况的差异可能导致切口发生感染。血液循环状况相对较好的部位,发生感染的可能性较低。反之,则血流缓慢,切口发生感染的机率也自然升高。例如手术部位如果处在患者的头部,脸部或者躯干部分,这些部位的血液状况相对较好,因此手术后切口愈合的速率比较快,感染的可能性较低;但是如果手术部位处在患者的下肢,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较为缓慢,不利于切口的愈合,其感染的机率自然就升高。在本文研究中有1例患者因手术部位的不同导致切口发生了感染,占整个患者的0.56%;②手术空气质量状况:骨科手术治疗期间空气质量状况与切口是否发生感染关系密切。本文研究18例手术治疗患者切口发生感染有5例可能是由手术室的空气湿度过高导致的。因此,医务人员在手术开始前,应利用空气净化机对手术室的空气进行充分彻底的过滤和净化,恒定手术室的温湿度;③术前患者皮肤消毒:术前皮肤消毒是否彻底,一方面关系到骨科手术能否正常实施,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患者的切口发生感染,所以,应根据相关的消毒标准对手术区域进行彻底的消毒,尽量避免由于消毒不当导致的切口感染。本研究中出现5例由该因素造成的切口感染;④医务人员自身消毒状况:自身消毒不规范可能会因皮肤细菌超标而引起切口发生感染。因此,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术前应严格按照规范对全身皮肤进行彻底的消毒。本研究中出现5例由该因素造成的切口感染;⑤手术时间:骨科手术时间较长,会增加细菌接触切口部位的机率进而引发切口感染,手术时间越长,细菌落入患者切口的机率越大,切口发生感染的机率也就越大。因此,手术时间也是导致患者切口感染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出现1例由该因素造成的切口感染;⑥接台手术:有报道称,接台手术的间隙更换消毒布及手术准备品且接送患者时,倘若操作不规范导致粉尘、微粒进入手术室空气中,也可能导致患者的切口发生感染。可见,接台次数是导致切口感染的机率相关因素。本研究中出现1例由该因素造成的切口感染。

3.2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 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本来就比较大,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的目的在于有效降低切口发生感染的机率[2]。因而,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是很有必要且必须的。长期临床实践证明可采取下列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

3.2.1做好术前病情评估 术前病情评估在减少切口感染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手术实施前全面、准确的评估掌握患者身体状况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对及时有效控制引发抵抗力下降的原发病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明确具体手术区域,进行相关皮肤护理,并且严防皮肤损伤,以免发生术后感染。另外,医护人员还应检查手术部位部位情况,了解手术区域大小,并尽量缩短备皮和手术正式实施之间的时间,控制损伤,以降低切口部位感染机率。

3.2.2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物品的灭菌是控制切口感染的重要方法之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灭菌方案和方法, 做好手术物品的消毒准备工作,提高灭菌效果,手术器械原则上用压力蒸汽灭菌,对不耐高温高压的器械使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并按相关要求做好无菌物品的存放以及使用。

3.2.3控制人员流动 手术前,手术护士对手术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物品应做充分的准备,严格控制手术过程中的人员走动,维护好手术室的空气质量;其次,控制手术参观人数,不准在手术间反复走动,禁止未做任何消毒处理由感染手术间进入到骨科手术间,同时参观人员应和手术医生的间距应超过30cm。采取各种措施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时间越短,患者感染的机率也越小。

3.2.4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采取各种措施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时间越短,患者感染的机率也越小。手术前和患者沟通消除其恐惧并告知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指导,从而使其积极配合手术的进行,避免因恐惧或其他原因延长了手术时间;手术进行前,手术护士应充分准备手术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物品,全面了解外科医生的手术习惯情况,从而根据手术医生的习惯配备手术器械和其他医护人员,有效的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熟练掌握骨科手术常用器械的性能和使用规范,并且能够处理术中的一些小故障,术后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分析并保养好手术器械[3,4]。

参考文献:

[1]龚喜雪,卢梅芳.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11,4(03):91-92.

[2]谢张黄.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潜在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3(04):457-458.

第9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无瘤技术;认知;调查

近年来恶性肿瘤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一类疾病。外科手术仍然是治疗肿瘤首选方法,但若手术操作不当往往会增加肿瘤细胞医源性转移和扩散的概率。1954年cole等提出了无瘤技术的概念,其目的一是防止癌细胞沿血道、淋巴道扩散;二是防止癌细胞种植[1]。手术室护士是手术的直接参与者,因此,对手术室护士的无瘤技术操作培训不可忽视。现对不同医院选取的手术室护士进行无瘤技术方面内容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手术室护士共120名,选取标准:①直接参与手术过程的上台护士和巡回护士,②手术室工作满1年以上。

1.2方法 设计一些无瘤操作技术相关问题进行调查问卷,对每个问题回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所有参加调查的手术室护士均认为无瘤操作技术重要(100%);肿瘤术后手术切口种植病例遇到情况有30人遇到过,占25%;术后引流管种植病例有23人遇到过,占19%;术后术野广泛种植病例有22人遇到过,占18%;肿瘤手术时建立相对瘤区的占59%;肿瘤切除后体腔冲洗液的使用情况以采用用温蒸馏水冲洗为多,占87.5%;肿瘤切除后更换器械台、手术器械的占44%。见表1。

3 讨论

由于肿瘤的种植转移性及血液播散性,手术中无菌操作技术至关重要。无瘤操作技术是在完成肿瘤外科手术时为防止肿瘤细胞播散和种植所采取的措施及操作规则,主要操作内容包括:①减少对肿瘤部位的按压、挤等;②切口处,用棉垫和保护膜,切实保护好正常组织切口及有效地隔离病灶瘤切;③在瘤灶切除时,使用一次性纱布止血,用后即可弃去,不可重复使用,以免造成种植性转移;④切除肿瘤时,应用盐水纱布包裹瘤切,与其他脏器隔离,以防癌细胞脱落种植.所有敷料均应抛弃。⑤切除肿瘤病灶后,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立刻必须更换手套、手术区的敷料;更换备用的手术器械,或用无菌蒸馏水或l:1000氯化汞浸泡5~10min,进行低渗灭活处理,但原则上不能再用.以防将瘤细胞带人正常组织;⑥术中避免使用锐利拉钩,以防损伤血管,淋巴管,以致瘤细胞扩散;⑦用5~FU(fluorouracil)或DDP(diammine dichloroplatinum)加生理盐水500ml,冲洗腹腔10~15min;⑧用无菌蒸馏水冲洗手术野,滞留3~5 min,如此反复2~3次,起到杀灭手术中脱落癌细胞的作用[2]。

在我们的调查中,所有参加调查的人员均认为无瘤操作技术重要。肿瘤切除术后手术切口种植病例、引流管种植病例、术野广泛种植病例比例分别为:25%、19%、18%,发生比率明显高于已报道的部分地区[3]。肿瘤手术时有59%的比例建立相对瘤区,而肿瘤切除后更换器械台、手术器械的仅占44%。无瘤操作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复发及向远处转移,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会对手术操作者增加一些麻烦,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在配合恶性肿瘤切除的过程中要有为患者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将无瘤技术在恶性肿瘤手术中贯彻始终。

参考文献:

d[1]夏艳.无瘤技术在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6,(4):48.

第10篇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41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以切口感染手术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未出现切口感染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手术时间、层流手术、手术性质、以及参观人员均与切口感染具有密切关系,相关性分析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时间、层流手术、手术性质、以及参观人员均与切口感染具有密切关系,为降低手术室切口感染发生率,需要从无菌操作,手术室洁净,完善管理,控制手术时间等方面入手,提高护理干预水平。

关键词 手术室;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4(a)-0156-02

[作者简介]张磊(1982-),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本科,护师,主要从事医疗护理工作。

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中非常典型的并发症之一,有较高的发生率。研究资料显示,手术切口感染占到了医疗相关感染的15%~20%左右[1]。出现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会导致住院时间的延长,一方面增加了住院费用;另一方面可能潜在诱发严重并发症(包括切口疝、以及脓毒血症等在内)的可能性[2-3]。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对切口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一直都是外科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从护理角度上来说,需要把握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从而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尽可能的控制感染的发生率。为进一步观察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其护理措施,该研究在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对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出现切口感染现象的手术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观察组。该组中,男性患者为46例,女性患者为54例,患者年龄在20~80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5.2±3.5)岁,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有关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条件。同时,选择同期接受手术未出现切口感染症状的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对照组。该组中,男性患者为48例,女性患者为52例,患者年龄在20~80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3.9±2.6)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并统计以下指标:①手术时间(≥1.0h/<1.0h);②层流手术室(是/否);③手术性质(急诊手术/择期手术);④参观人员(是/否)。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数资料以%表示,以c2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当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采用Logistic软件进行回归分析,以了解异位妊娠与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关系。

2 结果

观察组100例患者通过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期间未发现死亡病例。调查数据分析认为:手术时间、层流手术、手术性质、以及参观人员均与切口感染具有密切关系,相关性分析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表2所示。

3 讨论

综合该研究以上数据分析认为:手术时间、层流手术、手术性质、麻醉方式、以及参观人员均与切口感染具有密切关系,相关性分析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其影响机制进行总结,可能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手术时间方面:该数据显示,手术时间超过1.0 h是诱发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观察组中手术时间在1.0 h以上的患者构成比为73.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00%)。关键在于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手术室内空气中流动细菌数量不断增多,潜在的污染可能性较高。再加上患者血管持续性受压,对局部循环非常不利,因此受外界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更高;②层流手术:对于未使用层流手术室的患者而言,手术室内的污染空气无法得到及时的置换,净化效果差[4-5],因此感染可能性高(数据显示,观察组中未进行层流手术的患者构成比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00%);③手术性质:由于急诊手术的准备时间短,因此可能对患者的病史病情掌握不充分,术前无法针对潜在风险进行有效预防,因此导致感染率增加(数据显示,观察组中行急诊手术的患者构成比为7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00%);④参观人员:手术室展开手术操作期间参观人数增加将导致室内流动量增大,空气的中浮游菌数的比例增大[6],最终诱发切口感染(数据显示,观察组手术过程当中有参观人员的患者构成比为6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00%)。

针对以上相关因素,在手术室护理期间要求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防切口感染。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严格无菌操作制度:手术室全程应当遵循无菌操作理念,对室内外人员的出入次数进行严格控制,手术间空气需要动态消毒,术中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器械均应当经过健全的消毒处理,术前备皮尽量接近手术时间,以免皮肤受损;②手术室洁净:严格按照现行消毒制度,对手术室内的温度湿度进行合理控制,确保室内干净镇静,对手术类型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空气质量的理想;③完善管理:加强手术流程管理,完善相应的监督工作机制,做好手消毒卫生规范工作,每周一次对空调系统进行净化;④缩短手术时间:术前需要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说明手术期间的注意实现,争取患者的配合。护理人员还应当根据主刀医师的操作习惯,做好手术器械的摆放,确保相关物品准备的充足,减少组织暴露时间。已有临床研究[7-8]中通过合理控制手术时间的方式,达到了降低手术室相关危险性因素发生率的目的,效果确切,与该研究结果一致,证实此项护理措施的可靠性。

综合该研究相关数据结果认为:手术时间、层流手术、手术性质、以及参观人员均与切口感染具有密切关系,为降低手术室切口感染发生率,需要从无菌操作,手术室洁净,完善管理,控制手术时间等方面入手,提高护理干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亚敏.护理干预在预防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30-31.

[2]黄显实.腹部肿瘤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34):58.

[3]高新云,罗晓明,施安娜,等.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析及管理策略[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6):496-497.

[4]项大业,连永生.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6):1150-1152.

[5]刘瑜.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J].西部医学,2012,24(7):1343-1344.

[6]马俊英,康会霞,马明娜,等.降低外阴癌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8):702-703.

[7]王鸿儒.剖宫产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4):1158-1159.

第11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手术室护理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3-0391-02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3.03.033

手术室是临床进行手术治疗的主要场所,环境质量和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率[1]。常规的护理方式已经满足不了手术室医生和患者的需求,目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已在医疗服务行业推广开来,此种服务模式的目的是提升护理人员的全面素质,使手术患者享受满意服务,减少因护理不周造成的手术失败率,它是对常规护理的一种有效补充[2]。本研究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深入的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患者386例,男性206例,女性180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8.6±5.6)岁,手术种类包括:肝胆手术150例,胃肠手术82例,子宫手术42例,脑手术48例,肢体手术64例。所有患者的精神状态均正常,平均分为两组,每组193例,术前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值和焦虑发生率分别为(68.6±4.2)分和62.18%(120/193),观察组分别为(678±43)分和6114%(118/193),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焦虑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主要包括术前访视、术中严格配合医生手术和麻醉、手术药品及器械管理、保证手术安静和术后随访等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要点如下:

(1)术前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护理人员用舒缓的方式了解患者的需要,减轻患者的抵触情绪,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做好术前评估,通过沟通

作者简介:韦飞景(1973-),女,广西邕宁县人,主管护师,医学学士。

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疾病史、身体功能等,为手术室的护理制定相应的计划。②护理人员需将手术室环境、手术的流程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使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树立手术成功的信心。③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讲述相关成功病例来提高其治疗信心。

(2)手术室护理:护理人员首先帮助患者熟悉手术室环境,主要做好以下护理工作:①进入手术室时要保持安静,将手术室温度调节至最适温度,保障患者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手术。②和患者进行适当地交流,并给予鼓励,减少其紧张感和恐惧感。③手术过程中,除了协助医生外还要帮助患者按摩,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④开展质量管理活动,以小组方式对疾病的现状和手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确定原因后制定相应措施。⑤建立安全质量控制机制,对出现安全问题的科室要及时改正,确保安全。开展单病种优质护理,对不同手术患者提供相应的优质护理路径。

(3)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人员要对手术中遗留的血迹擦洗干净,保持卫生,送至病房时要小心,避免造成损伤。术后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其各项体征,并和患者进行适当交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和运动。

3.观察项目观察两组手术前后SAS评分值、术后焦虑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4.统计学方法采用数据软件SPSS 14.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内前后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讨论手术室护理工作对手术的成功率有着极大的辅助作用,有效安全的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其对手术的恐惧感和紧张感,提高对手术治疗的信心[3]。常规的护理手段仅仅是单纯的手术护理,缺乏整体性,忽略人文关环,和手术室中细节,这些缺点都可能造成手术的失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弥补了传统模式的缺陷,加强了人文关怀,满足了患者的身心需求,护理方式综合全面,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不良情绪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4],本研究结果证明优质护理模式能显著减轻手术室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术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优质服务护理模式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平,牟善芳,刘淑娟,等.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现状及启示[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3):3941.

[2]苏润霞,蔡惠凤,朱晓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提高产妇身心舒适度的临床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6):4041.

[3]何谏齐,张志慧,曾秀仪.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建立[J].广州医药,2011,42(6):7374.

第12篇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行急危重剖宫产术的12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采取急危重剖宫产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年龄22~43(31.4±5.6)岁;其中前置胎盘25例,脐带脱垂6例,胎膜早破、羊水Ⅲ度污染24例,足先露11例,胎儿宫内窘迫33例,产前子痫21例。将2009年3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行急危重剖宫产术的11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原有的常规护理流程,年龄19~39(30.8±6.1)岁;其中前置胎盘21例,脐带脱垂8例,胎膜早破、羊水Ⅲ度污染25例,足先露12例,胎儿宫内窘迫32例,产前子痫19例。本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护理流程

研究者参考文献资料并咨询护理部、产科副主任医师级别以上医生及产科护士长意见后编制急危重剖宫产的护理流程规范,明确该流程各部分重点并优化流程的衔接。该护理流程规范具体流程如下:①手术室护士接到产科行急危重剖宫产的手术通知后详细询问产妇病情,并将手术通知及时报告科室护士长;②护士长拟定护理团队,即时安排巡回护士2名、器械护士1名,并通知麻醉科医师,确定麻醉师人选;安排1名手术室助理护士于手术专用电梯前待命以接待产妇及产科医生;③尽快完成手术前准备,清点、核对抢救药品及器材,做好抢救产妇及新生儿的准备;④产科及时派助理护士完成产妇的转运工作,将产妇转移到指定手术室;⑤通知新生儿科医生并向其介绍产妇及胎儿情况,以便齐备特殊药品或器材,及时到手术室参加高危新生儿的抢救;⑥手术期间准备好产妇风险事件抢救护理配合流程及新生儿抢救复苏配合流程;⑦术后完成对产妇及新生儿的转运,与产科及新生儿科做好交接班流程。

1.2.2护理流程管理

手术室护士长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负责人,全程负责该流程的制定、实施及完善工作。护士长实施该护理流程需建立稳定、专门的护理团队,团队人员应由工作经验丰富、工作细心的高年资护理人员组成,明确该团队中各人的职责。护士长在护理流程实施期间全程监督,保证其在正常轨道上运行。

1.3观察指标

手术室完成响应时间(接到手术通知至产妇到达手术室时间)、手术开始时间(产妇到达手术室至产科医生开始划皮时间)。手术及术后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大出血发生情况、产后转移至重症监护室情况以及新生儿生后窒息情况。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中器械不配套、手术室温度不达标、吸引器障碍、新生儿抢救台故障、抗生素输注时间错误、抢救药品未配齐以及纱布、器械清点错误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