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产养殖情况调研报告

水产养殖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3-08-21 17:24: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产养殖情况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产养殖情况调研报告

第1篇

摘要:笔者通过对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专题调研,采取深入生产企业和消费群体走访座谈,对农贸市场交易情况实地了解等多种形式,收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对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认真分析梳理,认为虽然目前全县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但随着产品生产数量的增加、市场销售量的扩大,农村营养餐的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必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力度。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是广大群众日常饮食的最主要来源,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群众饮食健康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我县的深入贯彻落实,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和关注,促进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增强,从2010年开始,县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活动,活动在县城城关和各乡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对生产、销售监管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年6月以来,对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通过对生产企业和消费群体走访座谈,对农贸市场交易情况实地了解,收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并对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分析梳理,形成本调研报告。

1、目前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产品产量大、品种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主要由农业投入品、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销售几个环节组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关系到我县农产品市场销售和产品竞争力提高,关系到城乡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全县农业的科学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调研,我们深切感受到:到目前止,我县农业投入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均在90%以上,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均在95%以上,在销售和生产环节中以及农产品质量抽检中未发现生产、销售、使用违禁物的现象,全县未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但就当前而言,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上级要求比,与群众的期盼比,与市场需求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作物特别是蔬菜质量安全问题较为突出。蔬菜是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食品来源,由于受季节性虫害影响,蔬菜用药量较多较大,特别是夏秋季节,像豆角、空心菜等一些叶菜和果菜的用药情况更是特别严重,加上一些农村生产者的用药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用药品种和采收间隔期不符合安全规定,农药残留超标情况较为严重。三是水产养殖不按规定使用药品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养殖户在使用鱼药时没有达到间隔期限,造成水产品药量残留超标。四是农产品交易市场的质量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质量安全监管基本上是处于缺失状况。

2、产生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隐患

我县部分农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隐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不强,部分生产者道德缺失,为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而违规使用农药和违禁添加剂,影响农产品质量。二是违禁违规药品的销售由于利益驱使时恐有发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如瘦肉精、甲胺磷等违禁药品转入地下销售,查处难度很大。二是管理机制还未有效建立,我县编办虽在2008年10月批准在农业局设立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但目前人员、管理机制还没有完全到位,工作还未有效开展。三是经费投入不足,目前省市两级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面都投入了一定财力,而县级投入不足,未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从而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这一带有公益性的工作正常开展。

3、加强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农业长远稳定发展,事关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经济发展和群众安全意识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将更加重视和关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改善和加强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是县政府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当前的一项紧迫工作,我们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就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3.1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作保障。要把承担具体工作的人员固定下来,让他们集中精力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相关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引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积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加强自身学习,大胆探索有效的监管方式,提高监管工作科技含量,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

3.2 建立完备的检测条件。开展农产品检测工作需要大量相应的设备和检测场地,对检测所需的仪器设备,要先将现有的仪器设备登记造册,整合使用,然后根据检测开展的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购买必要的设备,形成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的良好工作基础。

3.3 积极探索一条有效的管理途径。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一系列环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也要实行分级管理负责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县级检测站是龙头,乡(镇)、村检测网络是基础和是源头,要明确乡(镇)具体工作负责人和专业初检人员,重点生产村特别是重点农产品生产村必须明确一名兼职的质量安全监管人员,把质量安全问题消除在生产源头,要给全县乡(镇)和重点农产品生产村配备一套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设备,方便乡(镇)村工作的开展。

第2篇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受严重干旱影响,全市粮食总产量66.85万吨,比上年减少14.05%。其中夏粮总产18.35万吨,比上年增长75.37%;秋粮总产48.51万吨,比上年减少27.94%。

——预计肉类总产量15.56万吨,同比增长16%;禽蛋产量1万吨,同比增长22%。全市水产品总产量预计完成1479吨,比上年增长20.2%;水产养殖面积195公顷,与年持平。

——预计蔬菜产量76.37万吨,比上年增长26.7%;预计果品产量4.71万吨,比上年增长12.2%;预计茶叶产量380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预计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比上年增长15%;

——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农业产值28.64亿元,林业产值1.42亿元,牧业产值31.5亿元,渔业产值0.14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4亿元;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18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农业增加值19.63亿元,林业增加值1.17亿元,牧业增加值15.03亿元,渔业增加值0.0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27亿元。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53万千瓦,比年增长37.3%。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5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安排工作计划。制定印发了《市农业委员会年工作要点》、《市年秋冬种工作安排意见》和《关于扎实抓好年粮油生产的意见》等,做好秋冬种和春耕生产计划安排、农资储备、市场监管、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等各项筹备和安排工作,保证了农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落实惠农政策。认真党的惠农强农政策,补贴范围不断扩大,补贴标准逐步提高,补贴力度逐渐加大。各级财政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逐年增加农业投入。年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农业专项投入达到19500万元,比年增长128.07%。其中市级7000万元,比年增长55.56%;县级12500万元,年增长208.6%。

年全市共落实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良种补贴资金1893.5万元,其中:兑现水稻良种补贴430.5万元,兑现玉米良种补贴980万元,兑现小麦良种补贴363万元,兑现油菜良种补贴120万元。年争取到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203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购机补贴资金1170万元,省级购机补贴资金245万元,市级购机补贴配套资金16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461万元,购置机具数量8101台。对能繁母猪实施补贴,兑现资金1101.01万元,补贴能繁母猪11万头。积极配合市保险部门做好能繁母猪保险专用耳标的申购、发放、加施和管理,全市共订购能繁母猪专标15.5万枚,共投保能繁母猪9.45万头。

年全市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共计4319.8888万元,其中省级以上(含省级)3547.7676万元(其中:动物防疫120万元、动卫监督20万元、水产19万元),市级772.1212万元(不含动物防疫151.68万元、兽药饲料监督15万元、水产15万元)。

(三)实施农业项目。计划实施粮食增产工程80万亩,经检查核实认定,全市完成工程面积90.15万亩,有效面积81.14万亩,超计划1.42个百分点。实施玉米高产创建项目3个,面积3万亩,安排在六枝特区木岗镇、盘县民主镇、水城县玉舍乡实施,实际完成3.38万亩,超计划12.7%。实施玉米高产创建整乡推进项目,安排在水城县南开乡实施,计划任务3.1万亩,实际完成3.466万亩,超计划11.81%。实施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安排在六枝特区陇脚乡实施,计划任务1万亩,实际完成1.02万亩,超计划2.41%。实施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2个,安排在盘县四格乡实施和水城县董地乡实施,计划任务2万亩,实际完成2.07万亩,超计划3.5%。实施油菜高产创建项目计划1万亩,实际完成1.05万亩,超计划5.08%。实施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5万亩,其中六枝3万亩,盘县1.6万亩,水城县0.4万亩。实际完成项目面积5.97万亩,超计划19.4%。实施优质专用玉米及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计划10万亩,其中盘县和水城县各5万亩,实际完成项目面积10.73万亩,超计划7.30%。实施旱地宽厢宽带高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计划6.5万亩,安排在六枝特区、盘县和水城县实施,实际完成6.75万亩,超计划3.85%。相继完成了省级新技术试验项目3个、发箐乡玉米高产栽培示范项目200亩、发箐乡马铃薯高产栽培试验研究及品种展示70亩、苦荞新品种试验3个、苦荞高产配套技术试验3个、苦荞高产栽培示范200亩、优质常规稻栽培示范项目面积16.9亩、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30.57万亩、省级马铃薯良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3个、国家良种补贴项目6万亩等。

年和年畜牧业启动实施的项目有年肉羊标准化良种繁殖场(即水城、盘县种羊场和水城、六枝扩繁场)建设项目、“1000万只”肉羊工程配套(即羊改点和村级兽医室建设)项目、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六枝年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万头优质肉牛基地建设项目、六枝绿壳蛋鸡标准化示范场建设项目、盘县淤泥乡岩博村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年国家级和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项目等项目。

(四)推广农业科技。全市推广杂交水稻29.32万亩,占计划的101.1%;推广优质稻25.49万亩,占计划的101.96%,推广率达到46.52%;推广杂交玉米100.16万亩,占计划的100.16%,推广率达到93.34%,;推广玉米种子包衣74.59万亩,占计划的110.5%,推广率达到69.51%;推广脱毒马铃薯174.73万亩,占计划的100.42%,推广率达到80.92%;推广杂交油菜9.46万亩,占计划的105.11%,推广率达到70.7%。全市玉米育苗移栽40.39万亩,占计划的100.98%,推广率达到37.64%;水稻旱育稀植27.87万亩,占计划的101.35%,推广率达到83.67%;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123.27万亩,占计划的112.06%,其中旱地宽厢宽带6.98万亩,占计划的107.38%;玉米地膜覆盖栽培22.29万亩,推广率达到20.77%;油菜育苗移栽8.34万亩,占计划的104.25%,推广率达到62.33%。其中油菜免耕栽培4.01万亩,占计划3万亩的133.67%。

现有牛改点178个(鲜配点80个,冻配点98个),羊改良点270个(鲜配点263个,本交点7个),猪改点657个(其中人工授精点106个)。年完成牛的改良配种5.98万头,完成羊的改良配种4.09万只,推广杂交猪146.04万头,其中推广三元杂交猪85.46万头。推广良种禽526.38万羽,推广意蜂3087群。坚持草畜配套、以草稳畜、以草促畜的原则,进一步加大了人工种草工作力度,以推广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三叶草、菊苣等优质牧草为重点,扩大人工种草面积。预计全年共完成人工种草5.6万亩,为年任务的112%;秸秆科技处理16.33万吨,为年任务的102.1%;工业饲料推广12.35万吨,为年任务的102.9%;冬闲田土种草5.28万亩,为年任务的105.6%。

完成机耕面积45.93万亩,为年计划的114.8%,机械、半机械脱粒24.1万吨,机械化插秧面积3200亩;机械提灌面积25.8万亩;为年计划的103%。

(五)发展特色产业。年全市马铃薯完成播面215.918万亩,占当年市计划200万亩的107.95%,与年208.31万亩相比,马铃薯总播面增加7.67万亩,增长3.68%。其中:完成净作面积101.171万亩,占当年市计划100万亩的101.17%,完成脱毒马铃薯播面174.734万亩,占当年马铃薯播种面积的80.92%,比年的166.65万亩增加8.084万亩,增长4.85%。

计划全市新增商品蔬菜基地面积2万亩,实际完成面积2.02万亩。巩固2008年-年商品蔬菜基地6万亩,截止年11月底,实际完成面积6.152万亩。全市蔬菜种植面积50.91万亩,占任务数50万亩的101.8%,较年的45.89万亩增加11%,总产量76.37万吨,总产值9.16亿元。主要种植蔬菜种类有西红柿、辣椒、黄瓜、棒豆等,产品除满足本市销售外,还销往省城“五里冲”和两广等地市场。

计划新建猕猴桃标准果园面积1万亩,主要在水城县实施,已完成种植面积1.1万亩,全市猕猴桃果园面积已达1.66万亩。计划新建红梨标准果园2000亩,主要在盘县实施,已完成种植面积2049亩。全市果园面积13.44万亩,较年的12.5万亩增加了10%。其中结果果园7.31万亩,产量4.71万吨。果园面积分布为:六枝特区1.2万亩、盘县3.75万亩、水城县7.71万亩、钟山区0.78万亩。主要品种以梨、桃、猕猴桃等为主。

完成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1.75万亩。其中:水城县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11万亩,盘县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0.64万亩,全市茶园面积7.85万亩,其中:六枝特区0.77万亩、盘县3万亩、水城县4万亩、钟山区0.08万亩。全市茶园面积较年的6.1万亩增加了29%,投产茶园面积约3.59万亩。

以发展规模养殖场(小区、大户)为重点,加快畜牧业发展,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全市有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户)824个,同比增加83个,年出栏生猪12.64万头;有年出栏1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户)423个,同比增加33个,年出栏肉牛1.12万头;有年出栏30只以上的养羊场(户)978个,同比增加173个,年出栏羊达4.45万只;有饲养量500羽以上的蛋鸡场(户)68个,同比增加25个,存栏蛋鸡24.67万羽,年产蛋量达2436吨;有年出栏2000羽以上的规模养鸡场(户)135个,同比增加8个,年出栏肉鸡达129万羽。

(六)开展农技培训。年省农委、省财政下达我市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任务为1.28万人,其中:创业培训100人,地方示范性技能培训1.27万人(其中:六枝1250人、盘县2100人、水城2600人、钟山2050人、市级4800人)。培训的专业有:病虫专业防治员、肥料配方师、蔬菜园艺工、茶叶园艺工、果树园艺工、畜禽繁殖员、畜禽养殖技术员、人工草地建植员、水产养殖技术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机操作员、农机维修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沼气工、农村经纪人、农民信息员、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乡村旅游服务员、农业创业人员、马铃薯农艺工、中药材生产管理员等。截止12月5日全市已开展阳光工程示范性技能培训5085人,占任务数的40%;完成创业培训100人,占任务数的100%。认真贯彻落实省农广校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切实抓好中专学历招生工作,全市共计招收中专学历生159人。

(七)加强病虫防控。认真履行植保工作职责,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开展了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农业植物检疫,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植保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农药的监督管理,开展了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专项治理等工作。年全市农作物病虫为中等发生年,全市农作物病虫草鼠发生面积483.43万亩次,防治面积381.09万亩次,防治面积占发生面积的78.83%,经防治挽回粮食7852.47万公斤。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在全市范围内扎实开展了春季和秋季集中防疫工作,加大了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点动物疫病的防控力度。全年共计免疫接种牲畜口蹄疫疫苗329.21万头(只)份,其中注射牛64.47万头;注射猪199.01万头;注射羊53.05万只,免疫密度为应免数的100%。免疫接种禽类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847.15万羽,免疫密度为应免数的100%;免疫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192.73万头,免疫密度为应免数的100%;免疫接种猪瘟疫苗194.39万头份,免疫密度为应免数的100%。接种鸡新城疫疫苗832.74万羽份,免疫密度为应免数的94.9%;注射狂犬苗23.69万只,注射炭疽芽孢苗15.9万头份;注射猪肺疫苗100.55万头份;注射猪丹毒疫苗95.89万头份;注射仔猪副伤寒苗73.53万头份;注射牛出败苗46.21万头份;接种禽霍乱苗38.76万羽份;接种鸭瘟苗9.68万羽份。

(八)扶持龙头企业。一是组织推荐企业申报贵州省乡镇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我市的市中心区机械化屠宰厂等11家企业获得年贵州省乡镇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的贷款贴息资金、“四帮四促”扶持资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补助资金共229万元。二是组织企业申报年度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资金,我市的水城天瑞食品有限公司等8家引进省外优强企业、省级龙头企业获得贷款贴息、原料基地补助、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包装补助资金共100万元。三是组织企业申报年度市级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资金项目,我市的水城县茶叶发展有限公司等15家农业企业获得贷款贴息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共240万元。

今年共组织17家涉农企业申报第八批市级重点龙头企业,预计新增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0余家,使全市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60多家。

(九)建设基础设施。年全市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任务1.5万户(六枝2000户、盘县6401户、水城县6344户、钟山区255户),截止12月5日已全面完工,完工率100%。其中:2009年度巩固退耕还林2210户(六枝260户、盘县811户、水城县884户、钟山区255户);中央预算内投资第一批沼气项目4000户(六枝500户、盘县2000户、水城县1500);中央预算内投资第二批沼气项目8790户(六枝1240户、盘县3590户、水城3960户)。乡村服务网点任务46个,到位资金23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07万元,省级投资23万元)。完工28个,完工率为60.9%,预计12月底完成。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400-500立方米中温发酵大中型沼气池项目2处,省级中温发酵大中型沼气项目1处,常温大中型沼气池4处,省级农村清洁工程项目1个。

加强对年度全市2000亩土地出让金项目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并于年9月底以前组织相关部门对该项目进行了市级验收。完成了年度全市2000亩土地出让金项目的规划、选点、实施方案编制和项目申报工作,项目实施方案已于9月底以前通过有关部门专家评审。

(十)积极抗旱救灾。全市投入抗旱人数10.96万人,抗旱浇灌面积23.58万亩,薅追增施恢复肥面积9.63万亩,病虫害防治面积57.04万亩,投入农业抗旱救灾资金2309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0万元,省级资金60万元,市级资金110万元,县级财政资金1046万元,农民自筹1043万元;出动技术人员指导10858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67万份,;现已改种作物4.49万亩(其中蔬菜2.47万亩,其他2.02万亩)。

(十一)开展农业执法。今年以来,认真组织开展春季、秋季农资打假集中整治、种子、农药、复混肥料、兽药饲料、农机、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专项治理行动。全市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2568人次,检查农资生产企业108个次,检查农资市场893场次,检查农资经营户3299户次,检查养殖小区、种植基地43个,共受理投诉举报案件5件,共查获农资产品166231公斤,其中:查获主要农作物种子18032公斤、肥料148000公斤、农药199公斤。按简易程序查处3件,系水城县农业局办理;按一般程序立案查处36件,其中六枝特区14件,盘县16件,水城县1件,钟山区5件。这36件中,其中种子14件、肥料7件、农药2件、兽药5件、饲料8件,已结案29件,收缴罚没款6.197万元。

实行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与各县(特区、区)农业局农机监理股(站)签订了《二O一一年农机安全工作责任书》,各县(特区、区)农业局农机监理股(站)在拖拉机入户、年检审时与机主和驾驶员签订《农机安全责任书》,签订率为100%。全市拥有拖拉机7954台,检验合格6713台,年检合格率为84.39%。全市拥有拖拉机驾驶员5256人,参加年审4530人,年审合格率为86.18%。

(十二)加强质量监管。加强“三品”基地监管及认证认定。检查“三品”基地二次,复查换证无公农产品生产基地4个,农产品17个。申报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4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盘县核桃、水城猕猴桃),完成全市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证年审。

完成兽药抽样22个批次,收到检验报告12个批次,1个不合格、2个假兽药;兽药残留抽样2个批次,合格率100%。完成饲料抽检28批次,收到检验报告25个合格、1个不合格。其中:国家任务12批、饲料中违禁药品8批,饲料中蛋白原料8批。开展“瘦肉精”监测监管工作,共出动执法检测人员1067人次、检查养殖户376户、检查收购贩运户115户、检查屠宰场138个次、发放《严禁使用“瘦肉精”告知书》987(份),检测生猪尿样“瘦肉精”2819批,检测结果均成阴性。

(十三)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市118个试点村(其中省、市级试点村5个、县级15个、乡级98个)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村寨道路硬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省级“整乡推进”试点乡——蟠龙乡新农村建设启动实施,以水城县百车河片区为代表的农村美好家园建设得到了省的肯定。5个省市级试点村全面通过验收,其中月亮河村和前进村被评为省级试点先进村,并获得了以奖代补资金各20万元;新增的省级试点村——玉舍乡海坪村(省农委扶贫点),今年所实施的项目全部按计划进行,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省级“整乡推进”试点——蟠龙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省级投入200万元资金,现已完成投资130万元,市县整合的400万元资金项目,已全面完工,整个项目可望按规定在明年3月份全面通过省级验收。

(十四)加强自身建设

一是搞好信息宣传。采集、编发《农业工作简报》、《市农委“三个建设年”工作简报》共计99期,通过市门户网站、农业信息网、凉都新农村网信息700余条,农业宣传稿件被市委市政府的《信息》、《政务信息》、《信息专报》、《政务动态》、《应急工作简报》、《应急工作快报》等采用60余篇;中央省市主要媒体刊发农业正面宣传报道100余条次。贵州省电视台播出农业新闻60余条次,电视台播出农业新闻200余条次。全年开展农业科技宣传活动共计7次,发放各种农业、畜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实用技术及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手册2万余份。接受咨询人数4000余人次,同时还无偿发放蔬菜种1000包、草种30公斤、农药300盒,切实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围绕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撰写操作性强的发展规划和完成有质量的调研报告。如《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市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和农村妇女创业调研报告》、《市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相关配套政策研究》、《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和《陡坡玉米地退耕规划》、《市“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拟草了《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劳务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意见》等。

三是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成立了市农委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开展“四帮四促”活动领导小组和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活动组,明确工作分工,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一是以“三个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围绕发展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二是着力解决全市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不走形式,突出特色;三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各项工作规范化运作;四是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设置了自身特色的争创载体,即:围绕三个目标(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值),抓好三项活动(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互助共建),实施三项工程(高产创建工程、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提升三大产业(提升粮食产业、畜牧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水平)。

四是抓好党建扶贫工作。联系发箐乡实际情况拟定了-2012年度党建整扶贫工作计划。抓好党员的发展工作,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全乡共发展党员15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5人。选出了20户党员贫困户作为党员干部结对子帮扶对象,建立了贫困党员台账。抓好种草养羊工程的跟踪管理,在清塘村和发箐村实施,实施农户20户,完成了每户10只基础母羊的购买工作。实施完成肖唯能养羊场100m3大中型沼气池建设项目,马铃薯高产栽培试验示范项目70亩,杂交玉米地膜覆盖高产栽培示范项目200亩。安排了2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发箐乡种养殖项目技术推广,完成绿肥种植2000亩,大蒜种植150亩,苦荞种植300亩,饲养土鸡4700羽。协调了10万元资金用于清塘村五、七组通组镶边公路建设,协调资金5万元用于乡计生站点的改建。积极向水利部门协调项目,申请资金20万元,建设蓄水池50口,每口30立方米。积极向省、市相关部门协调,争取了50万元的资金用于发箐乡发嘎至大坡公路建设,11月中旬项目已开工建设。

五是开展对外招商引资。下发《关于认真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编制征集工作的通知》,切实做好农业项目的收集、筛选、汇总、项目库建设等工作,科学规划和编制一批产业链条长、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用于招商引资。共遴选招商引资项目33个入库,编制了《市农业招商引资项目简介》。市农委已与贵州省乡镇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山林绿色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成立了贵州省乡镇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营业部。市中心区机械化屠宰厂组建的黔润肉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招商引资与香港、澳门源富食品有限公司合资进行四个项目建设,其中香港源富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人民币)。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自然灾害造成损失。年初遭遇持续低温雪凝天气,严重的雪凝灾害给我市的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4月底以来,全市又遭遇干旱少雨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据统计部门第二次预测,受严重干旱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66.85万吨,比上年减少14.05%。其中夏粮18.34万吨,比上年增长75.37%;秋粮48.51万吨,比上年减少27.94%。全市烟叶收购量在19万担左右,比计划24.1万担减少5.1万担,减幅达到21.16%。据不完全统计,共造成全市农业直接经济损失54642.2万元,其中种植业损失52392.12万元,养殖业损失2250.08万元。

(二)农户受灾缺粮。据民政部门调查,受各种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全市98个乡(镇、街道)冬春期间需口粮救助人口共32.17万户103.63万人(其中:农村低保户12.91万户、33.38万人;其他受灾困难户19.26万户、70.26万人),缺粮人口约占农业人口244.78万人的43%。其中,全市需口粮救助1个月的有12.49万人,需口粮救助2个月的有14.81万人,需口粮救助3个月的有24.16万人,需口粮救助4个月的有20.29万人,需口粮救助5个月的有10.41万人,需口粮救助6个月的有21.48万人。

第3篇

因此开展采煤沉陷地土地复垦问题及对策研究是迫在眉睫的,本文初步总结了矿区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的影响及评价,以及焦作采煤沉陷区的复垦现状,总结出焦作采煤沉陷地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焦作采煤沉陷区的土地复垦模式,为焦作今后采煤沉陷区的复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采煤沉陷地;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复垦模式

中图分类号TD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7-0135-04

0 引言

我国大多数煤矿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采煤沉陷地,根据调查测算,我国煤炭井工开采每万吨煤地表塌陷为0.07hm2~0.33hm2,平均0.2hm2。这种损坏不仅仅是对耕地的破坏、对地面建筑的破坏、对公路和铁路的阻断等,对于矿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是影响比较大的。优质耕地的减少,致使广大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去了生存和生活的基础,废弃土地利用效率降低、造成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对矿区社会经济生活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就必须尽快加大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并逐步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1 土地复垦

1.1“土地复垦”

往往被理解为将土地恢复于耕种。在我国最新近颁布的《土地管理法》中,将“土地复垦”译为“Land Recultivation”,即土地复垦于耕地。将土地复垦的定义综合认定为:其是对遭受人为和自然破坏的土地,因地制宜地采取整治措施,从而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的期望状态的行动或过程。其相关理论基础:1)生态学基础;2)矿山开采沉陷学;3)景观生态学基础;4)土壤重构理论;5)生态重建。

1.2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土地复垦的适宜评价是针对特定复垦方向的适宜程度,对受破坏的土地作出的判断分析,是用来确定被破坏的土地复垦后的合理利用方向,也就是复垦模式的过程,为土地复垦及其利用结构调整提供依据,从而使土地的用地结构更加有效合理,优于被破坏前的利用状态。适宜性评价是需要选择影响因子、确定影响因子的权重以及影响因子对给定复垦方向等级的影响分值。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具有评价预测性、评价对象的不确定性和评价过程的多层次性的特点。评价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与农用地优先;2)主导因素的原则。影响土地复垦适宜性的限制因素很多,如降水、光照、沉陷深度、低洼积水、坡度、排灌条件、裂缝、土壤质地等;3)综合分析原则。在进行适宜性评价时,应对影响土地复景利用的诸多因素,如土壤、气候、生物、交通、地貌、原有利用状况以及七地和破坏程序等多种进行综合分析对比。

2 采煤沉陷地的分类、影响

2.1采煤沉陷地的分类

采煤沉陷区主要是指由于地下煤层开采后形成地下采空区,使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覆岩失去了支持,平衡结构破坏。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开采沉陷土地分为四类:

1)黄河以北的平原矿区,地表潜水位较低,年降雨量小,开采沉陷后只有小部分发生常年积水。如开滦矿区,常年积水面积仅占沉陷面积的9%~21%。这类矿区开采沉陷对土地资源损害严重;2)位于黄淮平原的中东部矿区,地表潜水位较高,年降雨量大,是我国重点产粮产棉区,开采沉陷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最为严重。如徐州矿区,至1987年已沉陷土地8800ha,其中常年积水绝产的面积占25%,水深最大达3m~5m;这类矿区开采沉陷对土地的破坏非常严重;3)西部黄土高原矿区。潜水位低,地势平坦,一般不会出现常年积水的情况,但常造成沉陷盆地季节性积水,导致部分农作物减产和绝产,加剧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4)丘陵及山区矿区。由于地面为坡地,开采沉陷后一般不会导致地面积水,但可能会使得地面坡度变化,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

2.2采煤沉陷地的影响

2.2.1对耕地的影响

土地最后被淹没、盐渍化,土壤肥力下降;耕地坡度变化,导致水土流失;使原地貌起伏度增加、坡度增大;土壤结构和土壤成分,导致土地贫瘠化。使地面出现塌陷坑、塌陷漏斗,导致土壤肥力和水分丧失,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采空区边缘地表附近出现裂缝,增加了土壤侵蚀和表土流失强度。在有表土覆盖的地区,裂缝的深度较小,一般裂缝为2m~3m,裂缝最大时不超过10m。但是在无表土覆盖的地区,裂缝的深度非常大,有时可达到几十米。

2.2.2对地面建筑物等人工设施的影响

一般来说,其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有垂直方向的移动变形(下沉、倾斜、曲率)和水平方向的移动变形(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及由它们引起的建筑物的扭曲变形、剪切变形等几个方面。由于地表产生的移动变形,不仅仅会破坏建筑物地基之间的初始平衡状态,使地基反力产生重分布,而且在建筑物上会产生附加应力,最后导致建筑物变形和损坏。

2.2.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采煤沉陷使得许多植被和树木被摧毁。大量含有有毒物质的地下水被排放到地表,严重污染水源。地面上储存的矸石山、粉煤灰,会受到雨水得冲刷侵蚀,大量粉煤灰尘和矿物质会随着雨水流到农地,因而造成土地污染。水湿地会挥发出难闻的气味污染空气。干旱年份,废弃的矸石山就会由于高温放出出大量的有毒有害的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2.4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致使地面大面积塌陷,使地面的标高改变。原来平坦的土地变得坑坑洼洼,到处都是深坑和矿山废弃物。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园等的地形都因为塌陷而面目全非。道路受塌陷的影响受阻。原有的平原地貌变为一种特殊的丘陵地貌。会引发滑坡和泥石流,加剧岩石的风化和剥蚀疏干地下水。

2.2.5对微生物和动植物的影响

开采沉陷对煤矿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绿色植物逐渐减少,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遭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这样的条件下,许多野生动物不适应沉陷后的环境变化,逐渐因为环境的不适宜和食物的缺少大量迁移或死亡;开采沉陷虽不能使土壤和水中带来有害物质,但可使土壤中水分增加,pH值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2.2.6对水体的影响

开采沉陷加剧了水资源的流失。导致覆岩及地表破坏,从而影响地下和地面水体,使含水层水位下降,地面河流干凅,从而破坏地下河地面水资源。由于含水层水位下降,使土体产生固结沉降,导致地面大面积沉降,从而加剧了西部地区的沙漠化。

3 焦作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概述

3.1焦作市采煤沉陷区现状

焦作矿区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南麓,地跨焦作、修武、辉县等县市,北起薄雄,南至高村,东起辉县,西到柏山,东西长60km,南北宽20km~25km,含煤面积约99 700km2。根据调查焦作市现有46个煤矿塌陷区,隶属于26个矿山,其中国营矿山15个,集体矿山11个,集中分布在北中部山前平原综合利用区,北起太行山前,南到北朱村、东韩王、大官庄一带,主要分布在中站区、解放区、山阳区、马村区、修武县。塌陷总面积为26.48km2,已治理面积为2.7km2。塌陷区毁坏耕地22935亩,造成居民搬迁100户,破坏道路1100m,毁坏房屋163间。

1)马村区共有12个煤矿塌陷区,主要分布在冯营办事处和演马办事处、安阳城办事处。塌陷总面积为14.55km2,共毁坏耕地14100亩、造成居民搬迁100户、毁坏道路350m、毁坏房屋40间。其中治理面积为1.9km2。田门矿、小马矿采煤塌陷区处于稳定状态,古汉山矿采煤塌陷区处于非稳定状态,其余煤矿塌陷区部分处于稳定状态,部分处于非稳定状态;

演马煤矿塌陷区破坏耕地、建筑

九里山煤矿塌陷区地裂缝破坏耕地

2)修武县共有7个煤矿塌陷区,白庄煤矿和方庄矿为国营,塌陷区基本趋于稳定,大东村一矿、西村乡煤矿、洞湾村裕鑫煤矿、当阳峪矿、洼村二矿矿均属于集体矿山。矿山主要分布在北孟村北、方庄镇方庄、西村乡和当阳峪,塌陷区基本趋于稳定。修武县塌陷总面积为5.81km2,毁坏耕地3900亩、毁坏道路700m、破坏房屋123间;

3)山阳区共有4个煤矿塌陷区,为焦东矿、小马矿的煤矿开采造成的,矿山性质均属国营矿山,塌陷区处于稳定状态。主要分布在中星办事处,塌陷总面积为2.49km2,破坏耕地340亩,破坏林地、工业用地等2.26km2;

4)中站区共有20个煤矿塌陷区,其中恒荣达煤矿、中站区煤矿、北朱村第二煤矿、中站区朱村矿振兴煤矿、中站区超兴煤矿朱村乡第一煤矿、焦作市中站振兴煤矿为集体矿山,朱村矿、王封煤矿为国营矿山。矿山主要分布在朱村乡北、王封办事处、焦作市西南部,塌陷区处于稳定状态。中站区塌陷总面积为3.22km2,破坏耕地2345亩,破坏林地、工业用地等1.66km2;

王封煤矿塌陷区破坏房屋

5)解放区有2个煤矿塌陷区,分别是由朱村矿和焦东矿两个国营矿山开采煤矿造成,主要分布在焦作西站北、影视路东,塌陷区基本趋于稳定,塌陷总面积为0.41km2,破坏耕地610亩。

2.2焦作采煤沉陷区治理现状

据统计,焦作矿区建筑复垦的塌陷面积己达244.9km2,林业复垦15.3km2。但到目前为止,焦作矿区塌陷土地恢复利用还主要围绕住建城区周围的用地紧张地带,且以恢复建设用地为主。例如,焦西矿南区开采时间早,塌陷地已经稳定,已将其人部分改造为建设用地;在新园路、果园路两侧建起了工厂、学校、住宅和公园等;位于焦作市中站区的李封矿,在其塌陷区内兴建的建筑物更多,中马村矿为了解放卜马村村庄下压煤,将下马村整个村庄搬迁到该矿西部已稳定的塌陷区,利用塌陷地面积达17.8km2,取得了向塌陷区搬迁村庄的成功经验。另外王封煤矿塌陷区、朱村煤矿塌陷区、小马煤矿塌陷区已处于稳定状态,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经过整平处理后,也复垦为建筑或建设用地。

有部分采煤塌陷区造成当地居民房屋裂缝、倒塌。对于危害严重的住户或村庄,当地政府对其实行了搬迁避让政策。如:九里山采煤塌陷区的亮马村;对危害较轻,但暂时还能供人居住的房屋,国土部门则时刻注意危害发展趋势,加强监测。如:洼村煤矿塌陷区的洼村。

但总体而言,焦作矿区农业复垦相对滞后。焦作市采煤塌陷区的塌陷深度在0.5m~31.4m,地面塌陷、地裂缝严重破坏了矿区的耕地,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作物的种植,甚至出现了种地亏本的现象。由于塌陷区地表起伏不平,塌陷区内的耕地大多随坡就势继续耕种;地表的沉陷又使地面水利没施遭到破坏,因此,塌陷地处于怕旱怕涝的状态,种植效率低下。据调查,许多塌陷地年产粮食仅2 250kg/km2左右,远低于塌陷前平均水平。又因为塌陷区耕地无法耕种,又缺乏治理资金,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当地居民对塌陷区部分耕地实行了简单的治理,其治理方式为种植树木。

目前焦作市对采煤沉陷区治理采取“救灾工程”模式,即在充分利用城镇已有基础设施的条件下,对受损房屋、医院、学校等地面建筑物进行维修加固、搬迁安置等。对损坏农田,国土资源部门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主要争取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对损毁耕地,搬迁村庄进行整理复垦,近年来共实施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2个,治理总规模17 160亩,投资总额2008万元。

3.3焦作市采煤沉陷地复垦存在的问题

尽管焦作市采煤沉陷区的土地复垦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丞待解决。

第一,仍然有大量的土地丞待复垦。焦作市待复垦的采煤沉陷地还有23.78km2。其中:稳定沉陷区面积为48.16km2,非稳定沉陷区面积为22.00km2;

第二,复垦工作开展不均衡。郊区一些地方如焦西矿、焦东矿、马村区的矿地复垦的面积多,复垦率达到了40%。但是较远的乡煤矿和山区煤矿企业收益低、复垦工作开展滞后;

第三,复垦的质量不高。复垦土地应接近于破坏前的适宜性和土地生产力水平。而调查表明,大约有80%以上的土地复垦后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第四,土地复垦的速度缓慢。很多矿区是旧账未还,新账又欠。大量的沉陷区没有得到有效的复垦时,煤矿开采还在不断进行,新破坏的土地大量产生。焦作市的地表塌陷面积将会由2007的3989.19公顷增加到2015年的4500公顷;

第五,复垦责任难以落实。土地复垦法规政策贯彻不力,监管不到位;土地复垦资金不足;从事土地复垦工作的人员力量难以满足工作需求。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影响煤矿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因此需要加强和研究焦作采煤沉陷区的土地复垦工作。

3.4焦作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模式

3.4.1浅层塌陷区挖塘造地发展种植和水产养殖模式

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在塌陷后形成积水的采煤塌陷区,而且必须选择无污染的塌陷水域来进行立体的水产养殖。主要是在塌陷区附近建造一些禽畜养殖场或者在水面种植一些饲料类水生植物。

3.4.2煤矸石等填充塌陷坑造地用于城镇建设模式

这个模式主要是利用发热量较低的煤矸石作填料,直接填充塌陷地造地。步骤为:在已沉陷稳定的区域,先将采煤沉陷区的表层熟土剥离,将其堆放在四周,之后把煤矸石充填到沉陷区内。等到待煤矸石充填到设计标高水平时,可以把剥离的熟土覆盖在煤矸石上,作为农作物表层耕作层。在此复垦过程中,那些含有有害有毒物质的煤矸石,一定要做好适当的隔离处理。

3.4.3煤矸石回填塌陷区造林模式

焦作矿区采煤沉陷地地处山丘陵区,树种选择要兼顾绿化、美化、挡风和防治水土流失等多项功能。该矿区土层较薄、降水较少、灌溉困难、土壤贫瘠,应选择耐旱、耐贫瘠的乔、灌木;选择乔、灌、草混交的种植模式,提高林地的生态功能。

3.4.4利用塌陷区水资源建设山水生态城市模式。

焦作矿区位于焦作市北部,可以建立综合性矿山公园。以展示煤矿开采遗迹为主体,以地面塌陷遗迹治理、石灰岩采矿遗迹治理等方法来进行生态恢复,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融合现代影视城等人文景观来进行建造。

3.4.5简整为农地模式

这个模式主要是使用于土地塌陷程度低,土层变化不大,而且土壤养分变化小的塌陷区。通过塌陷地进行简单的平整之后,就开始进行农作物的耕种。由于这种模式复垦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而且工程量小、成本较低,而且在增加耕地面积的同时也可以缓解矿区严重的人地矛盾。

3.4.6疏排法复垦为农林地模式

通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合理规划地面的排水系统,从而来排除采煤塌陷地的积水,使得能够再次利用。而对于塌陷深度很大的区域要采用布置泵来进行强排水。相反对于塌陷深度不大、积水较浅的,可以通过修整渠等方法使其畅通。

3.4.7生态农庄复垦模式

这种复垦模式主要是采用采煤沉陷区所自己独有的特色,来建设生产生活、休闲度假等具有综合功能生态农庄。虽然说这种模式实施的风险较大,但是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还是比较适用于区位条件好的塌陷区。只有进行科学地规划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才是搞好生态农庄经营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梁留科,常江,等.德国煤矿区景观生态重建、土地复垦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地理,2002,6(11):713-715.

[2]河南省矿务局第二地质队.焦作市地质环境报告[R],2004,6.

[3]刘昌华,章后甜,王世东,等.焦作市煤矿衰竭关闭与城市转型规划分析[J].北京:煤炭学报,2005(6).

第4篇

【关键词】 农产品 服务平台 市场化 机制

一、武汉农产品加工与转化公共服务平台运作现状和存在问题

2004年7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由国家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的《2004―2010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提出到2010年我国要初步建成一个由科技基础条件为支撑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武汉市响应这一号召,也在做积极的努力来发展武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1、建设现状

1987年6月,武汉成立了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武汉市科技局门户网站开设了科技服务中心和产学研服务园地,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查询和成果展示。湖北高校科技网也设置了产学研动态、市场需求和待转化成果等板块为农产品加工与转化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服务。

由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和武汉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先后建成,提供了政策法规、教育培训和技术服务等一系列服务项目。中国农科院武汉油料所和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农产品及食品化学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平台”和“动物性食品残留检测技术研发平台”,积累了大量关于食品安全的基础研究数据,为武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重点实验室》经省科技厅、教育厅批准,由武汉工业学院于2001年12月开始立项建设,于2005年11月验收合格。该实验室以“农产品加工、转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地方优势资源和特色,进行了应用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解决关键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向着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为一体的高水平、开放式的公共科技平台发展。

截至2008年,全市共有湖北武汉南湖农业科技园、武湖国家星火科技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农业企业技术研究中心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各类专业技术共享服务平台18家,农业科技专家大院21家,农业科技创业服务中心9个,区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4个,各级农技推广机构523个,基本形成专业门类齐全的市、区、乡镇三级农技推广网络和市有星火基地、区有星火学校、乡镇有星火课堂的星火培训体系。每年组织农村星火培训人数达到10万人次,带动50万农民增产增收。

武汉市科技局对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利用各自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对申报国家863、973等涉农科技计划项目进行积极支持配合。“十一五”期间在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被授予“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五年间,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国际级研发机构23家,获批国家创新型企业8家,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02项,共获专利授权10165件。

2、存在的问题

武汉农产品加工与转化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虽然为企业提供了一些服务项目,但是服务力度不够,还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1)对服务平台的政策扶持与引导体系尚未健全和完善。武汉市的服务平台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具体的服务政策和对加工企业的引导体系还不健全,亟待进一步解决。虽然对加工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优惠条件等措施,但具体的支持力度和优惠程度还没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加工企业的管理没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对政府的项目支持政策不是很了解,容易造成不知如何得到政府支持的情况,有可能出现申报得不到支持或者申报的经费不够支持本企业的项目而造成项目的搁置或荒废。因此,建立完善的政策扶持和引导体系已势在必行。

(2)与创新源头的大学和科研院所结合不够紧密。武汉拥有众多的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但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联系不够密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68%的企业没有与高校合作过项目,25%的企业曾与高校合作,仅有7%的企业与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很少主动寻求与高校的合作来研发新项目,也没有与高校建立长期合作的意识。

(3)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的服务水平不高。武汉的平台建设还不完善,仅仅提供科研成果展示、市场需求信息、科技文献共享等基础服务。提供服务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缺乏与企业必要的联系和沟通;分工专业化优势没有体现出来,服务平台不专业;对企业在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培训及服务开展得不理想。

二、武汉农产品加工与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市场化运作的机制

基于武汉农产品加工与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行现状与出现的问题,亟需建立有效的市场化机制来增强服务平台的活力。市场机制是市场系统各方面各因素在市场交换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内在有机联系形式。如果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行政垄断很严重,就会导致公共服务质量低下、效率不高;如果监督保障机制缺失就会使服务平台无法坚持“规范、公开、公平”的原则;如果政府管理机制不到位,就会产生政企不分、职责不明,政府“越位”、“缺位”等现象。

1、市场化运作的引导机制

武汉农产品加工与转化研发服务平台的引导机制非常关键,它是整个平台运行畅通的基础。针对武汉市目前的发展现状,引导农产品形成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同时形成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内在机制。

(1)引导武汉市农产品形成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美国的农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现代化农业,他们的农业生产已形成规模的区域化生产。在美国的50个州中有37个州生产蔬菜,但主要集中在中南、西南、东南的亚热带地区和北方地区,形成了四大产区,分别是西南和中南的冬季蔬菜基地、东南的冬春早熟蔬菜基地和北方的冷凉蔬菜基地,其产量都占到了美国蔬菜总产量的90%左右。除此之外,美国还形成了玉米带、棉花带、畜牧带等10个各具特色的农业带。荷兰的农业产业化非常发达,亦形成了明显的区域化布局,形成了东北部的大田作物,东南部的水果和西部的花卉蔬菜与畜牧。加拿大生产的小麦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在生产布局相对集中的情况下又形成了西部生产优质的硬质红粒春小麦、南部的硬粒麦和中部的草原春小麦的布局。

武汉市农产品生产也要施行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区域化有利于对农产品的集中管理和对科技人员技术服务的推广。专业化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促使农产品增产、农民增收。武汉市要进一步形成区域化布局,在原有武湖―双柳高科技农业示范区、东西湖现代设施农业区、蔡甸―汉南特色绿色食品农业区、洪山―江夏北部绿色园艺区、江夏中南部名特水产养殖区、黄陂―新洲中北部集约种养区区域化生产上加大专业化生产力度,鼓励壮大龙头企业,形成农产品重点品牌。

(2)引导形成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内在机制。瓦利奥公司是芬兰最大的乳制品联合生产企业,在全国各地拥有33个乳制品加工厂,生产产品种类1400多种,是一家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的专业化、社会化和集团化公司。该公司从奶牛的饲养、原奶的收购、乳制品的精深加工到产品的运输和销售进行一体化经营,达到了成本低、周期短和效率高的生产运作,并且可以随时根据市场的动态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的品种和数量。

武汉市要根据自身优势构建“龙头企业(大市场)+专业公司(合作社)+基地(产地市场)+农户”的完整产业链,形成原材料基地―加工―研发―销售一系列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2、市场化运作的竞争机制

武汉市研发服务平台要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平台。市场化运作是走出财政危机和管理危机的有效途径,有序和有效的竞争是服务平台市场化活力的源头,是实现公共服务平台的最佳供给和服务平台资源有效配置的根本前提。公共服务平台市场化的基本理念是引入竞争机制,核心是竞争、开放、透明和公平。在此基础上,要促进民间投资,实现公共服务投资经营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应通过建立健全多渠道的筹资机制,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用包括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BOT、ABS(资产证券化)、债券融资、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实现公共服务平台的产权多元化或民营化,在国家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树立市场化筹融资的观念,加大市场化、社会化的筹资力度。

3、市场化运作的监督机制

健全、有效的监管约束机制是实行公共服务平台市场化的充分条件,有效的监管约束机制能够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并不总是高效的,因为使市场高效的完全竞争环境并不存在,所以会有市场失灵。盖伊・彼得斯教授指出:“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的保证,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将面临贪污行为合理化和资本主义越权行为受到公然支持的危机。”监督不力可能在公共服务平台市场化过程中产生腐败现象,加之法律法规上的缺失与不健全,难以使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遵循“规范、透明、公平、竞争”的原则。例如经费的滥用,真正的科研项目得不到支持等。这会损害公共利益,使社会真实需求得不到正确显示,从而不仅使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得不到优化,更可能构成对政府可信任度的威胁。因此,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必须不断制订、维护和完善各项法律和规章制度,采取各项措施对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规范和约束,善用政府监督管理机制,发挥“掌舵者”的作用,提高市场化管理效能。

对市场经济进行适时、有效的行政管理,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是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指导思想。市场经济的特征在于肯定了抱有利己之心的独立经济主体能够通过相互公平的交换获得共同的利益。而市场经济交换的互利性需要有财产权明确、完善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及有效政府监管的保障才能进行。所以,在公共服务平台市场化运作中,政府必须制订、维护和完善各项法律和规章制度,规避和抑制“市场失灵”,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注:基金项目:武汉市软科学项目“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与转化研发服务平台市场化运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0840533319―01;武汉工业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与转化研发服务平台市场化运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08cx013。)

【参考文献】

[1] 武汉市科技局、武汉市农科院:探索建立武汉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调研报告[Z].2008-11-10.

[2] 武汉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Z].

[3] 武:市场经济学――中国市场经济引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5篇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况。县自2006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证工作开展以来。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目前为此,全县已换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5.1万本,证书到户率达99%,证书的填写较为规范。尚有一小局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还未换发到户,其主要原因:一是土地即将被征用,所以暂停了权证的发放;二是有局部农户举家外出务工经商,导致权证滞留在村组干部手上。

2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签订情况。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开展以来。合同到户率达99%,合同内容的填写比较规范完整。

3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情况。自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明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后。但仍有个别村小组存在这种做法。截至到目前,县不存在乡村组织强行收回农户承包地的情况。

4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县各乡(镇)土地流转严格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县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50761户,承包土地面积187413.96亩,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6998亩,占承包土地总面积的19.7%;土地流出农户12306户,占承包总户数的24.2%;签订流转合同的农户1289户,其中规范签订流转合同的农户638户,分别占流转农户数的10.5%和5.2%;签订流转合同流转的土地5536.3亩,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15%;农户间自发流转土地面积35086亩,涉及农户11747户,分别占流转面积和流出农户数的94.8%和95.5%;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转土地面积1912亩,涉及农户559户,分别占流转面积和流出农户数的5.2%和4.5%;土地流转形式主要以出租为主,占流转土地面积的78.6%,转包、互换、转让、入股和其他形式只分别占流转土地面积的6.5%、7.4%、3.9%、0.2%和3.4%。目前为止,县没有发现乡村组织代替、代替或截留土地流转收益的现象。

5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情况。近年来。引发案件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农村税费改革前由于农民承包土地需要缴纳的正常税费任务较高,种地利益少,局部农民不想要土地,就私下口头协商或者通过他人口头磋商,达成不收租金但划转税费任务的土地流转口头约定。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时深入,上级惠农政策的不时落实,农村征地弥补价格和范围的不时提高、扩大,农民的珍地、惜地意识大大增强,纷纷开始要求收回承包地。这样一来,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矛盾就加速激化,但因为只有口头协议没有书面协议,一方站得住理,一方依据于法,争执不时,矛盾升级。针对这些矛盾纠纷,县高度重视,严格要求各乡(镇)做好解释调处工作,不得相互推诿,把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今年以来,县各乡(镇)所接7件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已基本调处到位。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

1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情况。截至到目前为止。去年的基础上新增了12家。具体情况如下:

占总数的27.8%;2008年注册登记14个,1按注册时间分类:2007年注册登记10个。占总数的38.9%;年注册登记12个,占总数的33.3%。

2按产业类别划分:种植业14个(其中白莲4个、烟草2个、果业5个、花生1个、红薯1个、油茶1个)占总数的38.9%;养殖业18个(其中生猪养殖11个、蜂业3个、肉牛养殖2个、水产养殖2个)占总数的50%;农机服务业4个。

3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共计1001人。占成员总数的97.6%。

4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共计1497.85万元。实物折款62.79万元(主要为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

5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为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其他大多数合作社经营收入都在30万元左右。

6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占总数的66.7%;实行单一服务如加工或产品销售的合作社12个,占总数的33.3%。

7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同制、合作制等方式带动7596户农户实现增产增效。

2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费、罚款情况。目前为止。

(三)农民负担管理工作

1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五项制度”执行情况。县继续坚持和完善涉农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农民负担“监督卡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农民负担已经得到明显减轻。涉及农民负担问题的群众件几乎为零。

2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执行情况。近几年来。少数村修建村内道路时采取村民自愿捐资赞助的形式修建,不存在集资摊派或变相集资摊派的行为。

3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县粮食直补、粮食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发放给农民的各种财政性补贴资金全部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4涉农收费情况。一是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政策我县已经落实到位;二是县国土局、建设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村民委员会对农民建房收费、罚款总体说来比较规范。不存在其他乱收费、乱罚款行为;三是未发现有其他方面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

(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1农村“三资”管理情况。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已经建立健全了县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县村集体经济组织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县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票据使用管理方法》县村级财务管理责任追究方法》等制度;印发了县村级集体财务“村账乡”操作指南》各乡(镇)今年全面实施了村账乡工作。

2农村财务管理规范情况。县各个乡(镇)根据各自管辖范围的大小分别设立了13个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示范村。各个村基本上能做到每季度公开一次村级财务;同时,每个村都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但民主监督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

3农村财务审计监督情况。县各乡(镇)对农民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经常性开展专项审计。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县站则开展审计抽查,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实施重点审计,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领导重视。领导重视是抓好工作落实的关键。县各级领导对农经工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1县领导重视农经各项工作。一是大力支持农经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有力督促与农经各项工作相关的各职能部门搞好协作。保证我站的正常运作。

2局领导支持农经各项工作。一是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民负担管理、农村财务管理等工作纳入了全局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二是不截留、挤占、挪用农经各项工作经费。确保我站的正常运转;四是全面支持农经各项工作的开展。

3乡(镇)领导推进农经各项工作。县大多数乡(镇)领导都非常重视、支持农经各项工作的开展。能根据本乡(镇)实际情况,对农经工作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人力、场地、环境等的支持与扶助,积极推进农经各项工作。

(二)职工同心。职工同心协作是做好工作的基础。站现有职工4人。将当前农村经营管理的四大重点工作以及其他各项工作逐一分工,明确各自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大力发扬协作精神,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全面提升了农经工作质量;各乡(镇)尽管农经工作人员紧缺,但大都能根据全县农经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紧密结合外乡(镇)实际情况,努力完成本职工作。

(三)编发简报。加强工作指导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县减负办和我站从2008年1月起联合编发《农经》工作简报。为全县广大农经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学习法律、宣传政策、增长业务、浏览信息、交流经验、激励先进、鞭笞落后以及营造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工作平台,截止到今年11月,已编印简报35期次,起到很好的宣传指导作用。

借以促进和增强乡(镇)农经工作人员和村级财会人员的理论学习兴趣和业务操作能力,四)办班培训。举办业务培训班是增强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站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二期农经工作业务培训班。全面提升他工作实践能力。今年,站已经举办了2次3期业务培训班,其中第1次2期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暨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培训班,培训乡(镇)农村财会辅导员、村(居)报账员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会计160余人;第2次1期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培训班,培训乡(镇)试点村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室工作人员50余人。

站围绕农经工作的重点:一是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流转面积、流转规模、流转期限、流转原因、流转手续、流转地用途、流转效果、流转纠纷情况、流转管理状况、流转潜力等的摸底调查,五)调查研究。开展各种调研活动是提升工作措施的针对性和成效性的校正仪。今年。形成了县农业局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演讲》针对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进一步规范和加快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建议;二是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题调研活动,撰写了县生猪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启示》试验示范撑起一片蓝天》九统”服务支撑合作社走过一个个春秋冬夏》找准合作点推动合作社健康稳定发展》等近10篇调研报告,有力地推进了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与发展;三是开展了财务公开“难点村”难点情况调研活动,认真剖解和分析“难点村”当前存在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工作措施,形成了县农业局关于财务公开“难点村”难点情况的调查演讲》为及时完成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夯实了坚实基础。

(六)搭建平台。搭建服务平台是抓好工作落实的重心和基石。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站、室)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土地流转秩序。消除了农村土地流转纠纷隐患。

(七)抓点示范。抓点示范是工作推开和规范运作的助推器。县农经各项工作大都建立了试点示范村(点)并认真抓好各示范村(点)规范化建设工作。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示范村17个。

2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级示范点5个。

3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县级示范村10个。

(八)专项治理。实施专项治理是规范工作流程、方式、方法等的有力武器。县今年重点抓了农民建房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乱收费乱罚款问题”和“财务公开与民主监督‘难点村’难点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促进了农村财务公开的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发挥了民主监督的实效性。

(九)督促落实。监督检查是促进工作落实的有效方式。站经常采取检查督促、现场督导、随机抽查、暗访核实、审计监督等方式督促各乡(镇)把农经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十)属地管理。属地管理责任的落实是及时、有效、妥善解决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农民负担问题、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等群众件的有力保证。县严抓属地管理责任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涉及农经工作范畴的各类群众来信来访件的及时、有效解决,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保证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县涉及农经工作的农民越级上访案件呈明显下降趋势。

(十一)总结提高。善于总结。以便及时总结经验予以推广,发现问题加以整改,不时更新工作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扩大工作效果。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乡(镇)农经工作机构与其他农业事业机构一同合并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作为事业性质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难以履行上述行政职能;二是已经合并的乡(镇)农经工作机构人、财、物归乡(镇)管理,并全部兼职乡(镇)其他中心工作,且由于福利待遇的联结造成工作上的本末倒置,本职工作能够认真应付就算很不错了同时加重了站条条管理与协调的难度,工作推进阻力较大;三是乡(镇)农经工作人员非常紧缺。截止到目前,县10个乡(镇)农经工作人员缺乏20人,90%的乡(镇)只有2名以下农经工作人员,其中只有1名农经工作人员的乡(镇)4个,有2名农经工作人员的乡(镇)5个。而由于条条管理的不顺,站又无法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严重阻碍了县农经各项工作的全面铺开和推进。

(二)农经工作经费严重缺乏。站的工作经费只能确保正常运转。一定水平上束缚了工作效能的发挥;各乡(镇)没有安排农经专项工作经费,好的乡(镇)基本上能够做到实报实销,差的乡(镇)则有报销次数和金额的限制,这在很大水平上束缚了农经各项工作的推开。

(三)有的乡(镇)领导对农经工作重视不够。不太支持各项基础性工作的铺开。

(四)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问题。

1农村税费改革前土地流转手续的不规范(只有口头协议)埋下了一些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隐患。

2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人多地少的现实矛盾,农村土地在一定时期内难以形成集中、规模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效益较难显现。

3有的乡、村干部对贯彻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及其相关政策存有抵触情绪。要予以修订。

(五)各乡(镇)和各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都不同水平地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统计监测数据上报不够及时、真实、完整的现象。每当每季度规定的上报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数据时间前。透过这种现象我可以看出:一是有关统计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二是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平衡、不规范,统计数据难以及时、完整收集和真实反映。

(六)少数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开始放松对减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很有可能因工作上的松弛出现农民负担反弹的苗头。

(七)农村财务管理问题。

1村级报刊征订存在隐形压力。

2村级招待费用较难控制。去年我县村级平均招待费用达到0.5万元以上。个别村甚至超出了2万元。

3村级白条列支现象严重。有利于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

四、建议

(一)加快农经机构改革进程。一是单独设立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确保农经干部的专职专用;二是提高农经部门行政级别,乡(镇)农经部门应由“正股级”提升为“副科级”单位;三是把县、乡(镇)农经部门列入依照公务员管理范畴;四是赋予农经部门行政管理、行政监督、行政执法职能;五是乡(镇)农经部门人、财、物实行垂直管理。

(二)适当增加乡(镇)农经工作人员编制。确保农经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将开展农经工作必要的业务工作经费、人员培训经费等足额列入每年各级财政预算。

五、明年工作打算

(一)针对农经各项工作中存在问题加强工作调研。规范工作流程,落实目标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促进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二)本着“走出去、引进来”基本原则。并切合本县实际加以改进创新,推动我县农经各项工作更进一步。

(三)加大农经工作的宣传引导作用。使他由不关心、不支持、不重视农经工作逐步变为关心、支持、重视农经工作,加速推进我县农经各项工作的发展;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和行使民主监督权力,自愿、主动加入或创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明出更多的个人财富和社会财富,加快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以规范、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重心。积极消除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隐患,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

(五)以引导、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质量为目标。努力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我发展、自我壮大能力,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增产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