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级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中级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时间:2023-08-21 17:24: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级审计相关基础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级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第1篇

10月至12月,我有幸前往南京参加了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知识结构调整培训班,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基础会计》、《审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学》等四门审计和会计专业基础课程,让我这个对审计“隔行如隔山”之人觉得受益良多。以下即是我在受到的众多教益中感受尤为深刻的几个地方,特在此进行回顾和梳理。

一是基础要深厚。进入特派办之前,我从未接触过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所以,一直很希望能有机会进行充电,以尽快适应工作需要。此次结构调整班即为面向不具备审计会计专业背景的人员开设,主要是通过培训,让学员掌握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夯实基本功,为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打下专业基础。在会计专业的课程学习中,我们从账户科目名称开始学起,直至对经济业务繁多的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在一点一滴中不断实现着基础知识的积累。会计知识面广量多,从分录到报表可谓系统连贯,如果基本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就会导致最后报表结果的失真。也只有将根基筑牢,才能在今后从事审计时从错综复杂的经济往来关系和大量的财会资料中迅速找到突破口,这才是真正的学有所获。此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审计入门的通道,但真正要做到对专业知识熟悉掌握还有待于今后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夯实基础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须终生不辍为之。

二是视野要开阔。此次培训还专门安排了审计法规、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计算机审计等专题知识讲座,由工作经验丰富的署业务司领导担任主讲,让我们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在培训班的专题讲座课上,通过授课领导的讲授和分析,我清楚地感受到视野开阔的重要性。审计与会计关系密切,但要做好审计工作,仅有财会知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对相应审计领域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发展方向、难点热点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面对审计项目时从容应对,才能保证在审计时切实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和方法多样,才能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将项目做精做深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运用要灵活。在学习审计学原理时,我充分体验了学以致用的必要性。课堂上,老师通过具体案例来讲解审计基本知识,把一个个孤立的财会知识点与审计业务相联系,让我感受到将学习与实践融会贯通的重要。只有将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意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有意识地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加以运用,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积累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并紧密联系审计业务工作进行分析,将微观、零碎的知识点用系统的方法加以构建整合,从而实现由点到面的提高。审计工作专业性强,内容复杂,业务技能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夯实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到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业务能力日益精进。

两个月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它为我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也让我更加增添了前进的动力。只有不辍前行、勇于进取之人,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体悟此次培训班给予我的各种教益,深入调整知识结构,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更用心、更扎实、更高效地将工作做好,力争成为一名不辱使命的审计人。

第2篇

一、审计学课程的特殊性

审计学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解决的能力,而且涉及到会计、统计、经济、法律等相关的知识。因此,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审计学课程的抽象概念太多,有时概念中套着其他概念,概念前后又交叉,使得概念难以理解,教学内容的顺序难以把握;课程框架不清晰,内容逻辑性差,不像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那样是基础会计的延伸,比较有条理,框架很明晰;审计本身充满不确定性和职业判断,而且审计课程的职业判断环境依赖性强,仅从理论上很难给予明确的、可操作性的指导,学生学完之后会感觉思路比较混乱,不知道学了什么,不像财务会计那样能够按所学的知识进行相关业务处理,感觉学会了相关的技能;审计学课程逻辑性很强,很严谨,只要一个逻辑不准确就没法理解或在理解上出现偏差,而且理解相关的知识需要特定的环境,有时同样一个名词在不同条件下理解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审计学太抽象、深奥、难理解。对于教师而言,也很难把课程内容讲得生动。

二、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

1.课程框架不明晰

审计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发展相对晚,审计学科体系的框架还不明晰,发展也不均衡,财务信息审计发展相对快些,而非财务信息审计、一般审计、行为审计的发展相对慢。学科体系的发展不均衡,框架不清晰也使审计课程框架不是很清晰,内容比较杂乱,前后的逻辑性比较差。这使得教学内容的逻辑相对欠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思路也不清晰,影响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方法重教轻学

教学方法应该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注重教的方法,多数依赖于教材,以教师授课为主,忽视了学生学的方法,缺少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与相互影响,减弱了教学的整体效能。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教学双方的交流不顺畅,影响教学效率效果;同时学生也懒于思考,依赖性强,不利于创新思维、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和能力,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财务和审计人才。现代教学方法应强调整体性,在教学中注重教师、学生、教材间的相互协调,发挥整体功能。

3.实践教学法应用不足

审计学的实践性强,要学好这门课,必须要求有较多的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最主要的是案例教学和课程实训。但是由于审计教学案例较少,案例的获取编写成本高,案例教学就成为教学中的难题之一。再者目前我校的教学班基本都超过150人,很难实行案例教学,或者教学效果较差。

实践基地基本没有发挥作用,基本是挂个牌就了事,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学生无法到基地实习,基地也不愿意接受大批量学生实习,所以实践教学整个体系是没有跟上步伐,导致审计学的实践教学法应用不理想。

三、审计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1.构建合理的审计学课程框架

一直以来,审计学的课程框架比较不清晰,内容比较杂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干扰,应该设计比较合理的课程框架。按照审计的基本工作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计划审计工作、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根据课程框架有步骤地学习,特别是业务审计中要加强说明审计方法的应用、审计证据的获取、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在这一基本程序下,形成比较合理的审计课程框架,并按照这一基本程序讲解相关内容。

审计基本程序图

2.教学内容的创新

从内容上看应该打破原来财务审计的局限性,应该把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税法、税务会计等相关内容融合起来。财务审计属于事后审计,上课的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这个时候其他的专业课程实训基本结束,如果学生能够把原来所完成的实训材料很好的保管下来,到审计实训的时候根据他们自己完成的材料来进行财务审计会弥补软件实训的局限性。这不仅可以检查学生自己过去财务实训完成的情况,还可以促进学生在实训过程思考和创新,而不是根据软件原本设计好的业务根据答案去填列。当然这样做可能需要加强课程之间的延续性和相关性,对教师和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但能更好地实现实训应有的效果。这些审计主要都是围绕财务信息审计展开,其他类型审计的内容涉及很少,因此,可以在内容上增加一些非财务信息的审计、行为审计、生态审计等等,在内容上加以拓展。在教学管理上也需要安排小班上课,以小班、小组、角色的扮演来共同完成。

3.注重实践教学

(1)加强实验室建设,重视模拟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学生在实验室,借助仪器设备,根据已有的教学软件,独立操作、分析,从中获得经验,培养实践技能,掌握技巧的一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实验教学必须借助仪器设备和教学软件,软件中资料的设计都是仿真的业务和票据,比较直观,能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审计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纯依靠理论教学是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杂的实际审计工作。因此,模拟实训是审计教学必备的环节,实训过程以审计案例为主线,以学生上机实训为主,从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审计计划的制定、重要性审计风险的评估、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的整个审计流程,每个环节需要注意的事项,特别是实质性测试环节更是能够让学生把所学的会计知识和审计理论知识很好的结合应用,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为达到以上目标,必须做好审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审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包括教学软件和教学平台两大类。教学软件现在大部分院校用的都是财务审计的教学软件,只涉及财务审计的内容,而且形式上都是手工账报送审计形式,没有场景虚拟,这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能设计一个多层次的教学软件,大量引入目前的3D动画和虚拟场景,把案例的执行过程以动画和虚拟场景的形式体现在软件中,这样更具有更有现场性。比如工程项目造价审计案例的设计,应该把投资估算审计、设计概算审计、施工图预算审计、工程结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等工程项目造价审计的基本模块都包含在内,再根据每个模块审计应该包含的内容、需要的材料、注意的要点等作明确的介绍,然后辅以3D动画的形式增加软件的的现场性,让人有亲临现场的感觉,也明白不同的审计对象对审计人员有什么不同的要求,在特定项目的审计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其次是教学平台的建设。由于实验室和学生数不匹配,审计模拟实验不应该仅局限于实验室完成,应该设置平台让学生在宿舍、图书馆、教室都能完成,这样学生可以自己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进度,也可以随时复习之前的相关内容,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与教师取得联系。这样使教与学变得更人性化,能够更好的利用课余的时间。实践基地平台的建设后面阐述。

(2)重视案例教学,积极编写教学案例

审计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课程,课本给予的基本是理论知识,很难理解和记忆,如果能够通过案例的讲解,把复杂的过程和抽象的理论在案例中体现出来,既便于记忆又容易理解理论知识。那么教学案例的取得和质量就成为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案例要有一定的新颖性、复杂性、可理解性,最好是任课老师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获取改编的。目前现成的审计案例相对比较少的,所以案例的收集与编制就成一大难题。案例的编写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不仅需要老师的参与,还需要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参与资料的收集,实践活动的参与,共同编写案例。只有不断积累修改才能做好案例教学,使案例真正贴近实际,讲解起来形象逼真,当然这过程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给予时间和经费上的支持。

(3)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

除了课堂教学中的多种教学方法外,学校还应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行政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的广泛的业务联系,实现校企合作。学生到实际单位,参与他们的日常工作,可以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业务,课本中的抽象知识能够很好地在实务中体现出来,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学生参加现场工作,还能培养和检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这也是目前对审计人员能力考核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这些过程和场景都是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所无法感触得到的,只有与这些实际单位建立好合作关系,把学生送到实际工作的现场,才能弥补课堂教学和实验室仿真教学的局限性,才能真正培养和检验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思辨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目前本校的财务处已经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财务实践平台,应该鼓励审计处也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虽然我们也与事务所和企业建立合作,但由于学生人数多,实践基地少,只能满足少部分学生的要求,因此要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有更多的真实学习的机会,为他们将来的工作培养必备的技能。

4.推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启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适当地加以引导,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环节,使师生的教与学得到很好的配合和协调,改善教学双方的紧张关系,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学习变成一种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为了更好实现启发式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时是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知道如何给学生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和如何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则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主人,通过教师引导,不同学生间的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讨论,使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开阔,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教与学的相辅相成,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第3篇

本人今年大学毕业了,思考了一下自己的前途,决定写下来,五年后让自己看看,能够做到多少。希望各位会计人也跟我一样,好好的规划自己的会计人生。

一、职业生涯规划之自我分析

1、 我的性格,兴趣

我的性格有些内向,但有时开朗、活泼。很积极向上,是乐观主义者,遇事都会从其好的一面观察,每天都会用微笑与别人打招呼。对事情大多抱有乐观态度。对挫折的承受力很强,对于成败看得很重,但大多数时候只是自己心里暗暗较劲。任何事情,只要我决定去做,就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业余时间喜欢听轻音乐。有时会与同学聊天,谈论一些稍有哲理性的问题,交流一下对问题的看法,或者讨教一些待人接物的方法;有时会独自一人多躲在安静的环境中思考问题,反思自己,哪些做对哪些做错,以及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开导自己,并以己推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乐勿加于人。待人真诚,很体贴别人,喜欢帮助别人。

因为已打定主意考注册会计师,所以学习非常用功,学习态度也很端正。不太活跃,不主动参加积极性高的活动,不太喜欢喧闹的场面;语言表达能力一般,不善人际交往,在这方面对自己很缺乏自信;喜欢随遇而安,不喜欢领导,强制别人。

2、 我的能力

a、我现在拥有的能力

英语,计算机基础技能,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及相应的实验技能。

b、我的价值观

我没有什么特殊的宗教信仰,是无神论者,坚信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价值观。但我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管别人如何,只是做自己觉得好的事情,喜欢帮助别人,乐在其中。

c、同学、老师对我的评价

学习刻苦、优秀,本性天真、单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脾气好,细心,做事细致,但考虑事情不周到,对事情的人是肤浅,不能看到事情的深层。

根据自身的情况,我觉得适合自己的岗位的有注册会计师行业和会计行业。

二:注册会计师行业前景分析:你知道谁可以合法地侦查经理的钱袋吗?———答案就是注册会计师了。"一般人看来,会计整天和钱打交道,是一份稳定且收入不俗的职业。不过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的接轨,国际会计准则的实施将给国内会计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带来极大冲击,一般的会计人员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在一项名为中国未来十年紧缺人才资源的调查中,会计师位居榜首,尤其是通晓专业技术知识和国际事务的会计人才更为抢手,毫无疑问,会计师行业将成为未来人气较高的"金领一族".

会计行业前景分析: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在经贸交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适应中国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本专业力旨在为国家培养一批既懂中国会计,又懂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人才。为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培养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基础扎实和具有较强业务能力、有较强外语水平和具有创造品质的会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专门人才。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会计人员,经过几年的努力,可能会走上领导岗位,甚至于走上非常高的管理者岗位,在跨国公司里边,有相当多的管理人员,是有非常强的会计背景,都是也有一些在金融机构,在保险机构。

三:根据以上分析,我觉得我做会计比较适合,而注册会计师则不适合我。

适合做会计的原因:我做事认真细致,有耐性,这种性格比较适合做会计的。会计这个职业,越老越吃香,有了经验,不愁找不到工作,除了经济危机外。会计也有职称考试的,分别是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一般来说,本科毕业通过中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是不太难的,只要付出努力,就有通过的可能。

不适合做注册会计师的原因:虽然这个行业比较吃香,但是我放弃选择它。首先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难度大,想通过七门的考试是非常的艰难的。其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风险较大,不慎出具了虚假的审计报告将会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坐牢的。最后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比较繁多的,自己也不适合做审计。

四:五年的职业发展目标

1.能力目标:毕业后半年内学会做一套会计账;毕业后两年后参加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力争在两年内通过考试;

2.经济目标:工作的第一年要求月薪1500左右;第二年开始提高自己的标准,力争月薪2000元;等到拿到了中级会计师职称以后,力争月薪3500到400元。

3.职务目标:第一年工作主要到小企业工作,从基层做起;要求在五年内成为一间中小企业的会计主管或者会计负责人(前提是必须拿下中级会计职称)。

五:应对策略

毕业第一年:

1.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争取时间来学习和工作。

2.这个时期主要目标是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实务水平,努力赚取经验。在这段时期里,尽量去一些中小企业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就安定下来积极的做,主动的去了解公司的整个业务流程,主要了解整个会计实务的操作原理。工资要求并不多,能保证吃住就行。这段时期我认为不适宜频繁跳槽,因为会计这一行经验是最重要的。

3.这段时期,还要不停的学习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金蝶,用友,税务会计方面等等与会计相关知识都要学习,为以后做会计主管打好基础。

毕业第二年:

1.这个时期一般都有了工作经验,对于会计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吗,所以这段时间我会提高自己的工资要求的。一是要求原单位加工资,二就是跳槽了。但不能频繁跳槽,这对于想做会计主管是不利的。选好一间公司就安定下来,专心工作。

2.这段时间要努力准备考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这个考试要考三门,所以得要提前一年时间来准备,以保证能够一次性通过三门。在毕业第一年的时候,努力养成早起的习惯,这样可以争取时间学习备考

毕业第三,第四年:

这段时间要正式参加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了,力争一次性通过考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娱乐生活,集中一切物力财力精力来考试。

毕业第五年

第4篇

关键词:财会信息化竞赛;会计模拟实训;综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0.8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0-176-03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学习会计核算知识的最主要课程,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关键能力――核算能力,包括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核心课程,学生只有从根本上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才能胜任会计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其他的如《财务管理》、《税务会计》、《审计》等其他专业技术课程,只有在学生掌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核心知识和操作能力之后,才能全面展开,这些后续课程重在讲述会计信息的利用、分析与检查。

与此同时,《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它是围绕会计职业岗位展开教学,建立与会计岗位相互对应的实务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块。因此,为完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应用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从编制记账凭证开始,到登记明细账簿,最后编制会计报表这一会计核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必要安排会计手工/上机综合模拟实训。

一、浙江省会计信息化比赛概述

为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为促进财会类专业教学改革,加强财会专业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将来从事财会职业的综合能力,锻炼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发掘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同时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实践能力的考查依据,浙江省教育厅倡导、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自2004始开始举办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这是一项面向浙江省经济、管理类专业在校大学生十分重要的经管类学科竞赛。该项竞赛每年举行一次,自2004年举办首届竞赛以来,至今已经举办了八届,参赛高校数由2004年的近30所,发展至2011年的63所,参赛人数每年有上万人,成为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的规模最大、参与面最广的一项赛事。

1.竞赛程序。浙江省大学生会计信息化竞赛分为“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两个组,采用初赛(笔试)和决赛(答辩)两个阶段进行。初赛由各高校自行组织,竞赛委员会派人监考,时间为一天,竞赛采用封闭式考场,初赛试题由竞赛办公室在竞赛开始前在竞赛网站上公布。竞赛决赛采用答辩形式,每个参赛队伍直接进行答辩。

2.竞赛形式。初赛阶段以开卷形式,采取案例分析方式,通过每组内三位成员集体协作来完成,旨在考查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对所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业务的综合能力;决赛阶段以综合分析题为主,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该项竞赛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3.命题方式。本科组竞赛初赛试题,以一家上市公司资料为基础,内容涵盖战略与风险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审计、ERP、金融、法律等知识,出题五到六道,每一题中包含1-2个方面的知识点,相当于将学生在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作了一个系统的梳理,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命题上需要多个专业方向的教师协作来完成,这种命题方式在国内尚属首创。

4.竞赛内容。高职高专组竞赛的内容主要为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税务会计等实用性较强的知识。试题综合性强,通过竞赛对提高职业技能有较大帮助。竞赛获奖的同学已经具备了担任会计师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要求。

本科组竞赛内容为战略与风险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审计、ERP、金融、法律等知识。高职高专组竞赛的内容主要为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税务会计等实用性强的知识。

5.命题方式。初赛试题全为案例题,委托省内外高校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命题,也邀请著名企业参与命题,以使竞赛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竞赛决赛采用答辩形式,每个参赛队伍直接进行答辩。主要考察学生对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传统会计模拟实训瓶颈

在传统的会计模拟实训模式下,作为学习者的个人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在强化服从与忠诚的年代,灌输式的教育是能够被学生接受的。然而,正处于青春期的在校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变化促使其个人主体性不断增强,对于知识的接受和对事物的评判不再是不予异议的唯唯诺诺。再加上20世纪末期进入了信息时代,丰富的域外文化和大量信息蜂拥而至,因特网使得信息的采集、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空前的水平,实现了全球的信息共享与交互,它已经成为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现代通信和传播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由广播、电视、卫星通信、电子计算机通信等技术手段形成了微波、光纤通信网络,克服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障碍,将世界更进一步地联结为一体。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科技知识和信息量迅猛增加。英国学者詹姆斯・马丁统计,人类知识的倍增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20世纪前半叶为10年左右,到了70年代,缩短为5年,80年代末几乎已到了每3年翻一番的程度。近年来,全世界每天发表的论文达13000-14000篇,每年登记的新专利达70万项,每年出版的图书达50多万种。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使知识老化的速度加快。据统计,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半衰期在18世纪为80-90年,19-20世纪为30年,本世纪60年代为15年,进入80年代,缩短为5年左右。还有报告说,全球印刷信息的生产量每5年翻一番,《纽约时报》一周的信息量即相当于17世纪学者毕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量的总和。近30年来,人类生产的信息已超过过去5000年信息生产的总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头脑变得“复杂”起来,权利意识、法律观念和选择的愿望使得当代大学生与传统教育模式填鸭式的“灌输”特性必然形成抵牾,甚至形成某种潜在的逆反心理。

总之,方法的陈旧落伍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形成鲜明的对照,灌输教育的实际效果被削弱。依靠传统的思想灌输和学习很难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具体的会计实务应用能力也不是只靠传统模拟实训模式就可以培养形成的。灌输式教育方法面临的挑战意味着更新传统模式的紧迫性。

三、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训优化方向――“综合性教学”

鉴于省财会信息化竞赛活动的办赛宗旨,在于激发大学生学习财会知识的兴趣和激情,提升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加强学生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的认识,锻炼学生对管理信息化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实际业务处理能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国内企业选拔优秀人才。综合性教学理念和办法就是在该竞赛引导下,对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财务会计的综合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并用以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强调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

(一)综合性教学与会计专业素养的关系

综合性教学是提高在校大学生会计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源于会计,又高于会计,宽于会计,倡导多学科的整合,多能力的运用。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会计素质,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专业素养的提高。

对于学生而言,综合性教学还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最终通过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会计专业素养。

(二)综合性教学方案

综合性教学方案大致上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任务驱动型。这类方案适合让学生在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例如:如中级财务会计自身的会计核算任务,包括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簿、编制财务报告的整个流程。这类活动因为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具体,故比较适用于中低年级。

第二类是问题驱动型。这类主题来源于学生的问题,学生自己提问,并围绕问题主动寻求解决方案,自主选择研究方向,从而确定研究主题,这样的主题更具自主性,更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对于账务处理程序的选择,以及该选择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这类活动具有探究、研究性,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能力要求较高,故较适用于高年级。

(三)综合性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成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我们认为,提高在校大学生综合专业素养的综合性教学策略包括:多元目标导向策略、主题探究策略和多元评价三大教学策略。

1.多元目标导向策略。多元目标指的是以提高学生记账、算账、报账和用账过程中综合运用会计和财务知识的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搜集处理信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为外延的目标体系,它讲求目标确定和达成的多元化。多元目标能有效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综合发展。

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是多元的,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在这些多元目标中,始终要把财务管理素养的提高作为根本目标。中级财务会计只是要求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具备基本的会计岗位任职技能。但我们的主要目标不是让学生单纯机械地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而是学生在开展模拟实训时,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会计知识、能力对会计要素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将具体知识内化而成主动的直觉反应。

2.主题探究策略。综合性学习方式以主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主,它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来达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主题探究是指导学生以其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为中心,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和步骤,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在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训的综合性活动中,从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实际出发,围绕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主题,指导他们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技能与方法,开展资料积累与处理、社会考察、实验操作、交流反馈等实践活动。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运用相关会计知识,增强探究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共同分享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会计专业综合素养。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杜威依据思维的五个阶段提出了教学过程的五个步骤,即设置情境、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理假设、验证假设。我们以此为基础通过理论学习和大量的课例研究,提炼出在会计综合性教学中实施主题探究策略时的五个步骤:确定主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成果展示――拓展与延伸。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以及探究主题的难易程度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如在低年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低、自制能力差等特点,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探究的方式多一点。而在高年段,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探究的能力,教师就应该放手多一些,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或自主探究。注意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扬长避短。

总之,会不会学习?换言之,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自主学习方法的科学化,对广大在校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将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在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训综合性教学中,重点要让学生掌握的方法有:各相关知识点“结合”,课内外学习的“结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会计课程与财务课程的“结合”等。在整个教与学活动中,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除了有教师的点拨、示例,还应适当融合有关方法的讲授,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更好地、系统地掌握会计专业的系统知识,形成综合能力,提高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邓杰.史地学科综合性教学的理性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09).

[2] 白波.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理性思考[J].理论与改革,2013,(07).

[3] 王晶、方坤.采用综合性教学方法 形象化阐述问题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文坛,2013,(08).

第5篇

(一)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目前独立学院会计信息化的教学目标有三种模式,一是侧重会计信息系统理论;二是侧重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能力的培养,即财务会计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三是适度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理论,着重介绍当今主流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即侧重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社会实践,更新速度比较缓慢。大多数院校没有涉及到信息化环境下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应用方面的课程,课程之间衔接不够,课程体系不合理。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三)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各院校从事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师大多数出身于会计学专业,知识结构不全面,缺乏计算机相关知识,如计算机编程设计、数据库管理和维护。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教师的相关会计信息化知识已不能适应当今信息化的要求,后续的信息化学习和培训有待加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四)教材普遍存在先进性和针对性不够。目前独立学院使用的会计信息化教材普遍存在先进性和针对性不够,软件版本陈旧等问题,迫切需要编写一些高质量的教材,以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体系,以利于独立学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五)考核形式单一。许多独立学院的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应试教育类型,对会计信息化教学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的考核内容、方法、标准等模糊不清。一部分院校甚至以笔试的形式来进行考核,依据的并不是实际操作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会计信息化教学的重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构建独立学院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教学培养目标。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在未来10年内要继续增加各类别初、中级会计人才在会计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力争使各类别高、中、初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10:40∶50。不可否认,我国的独立学院已经成为培养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重要环节。如何使独立学院培养的会计信息化人才能够直接上岗、直接为生产服务,教学目标的确定显得至关重要。独立学院会计信息化的教学目标应制定为:简要介绍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理论,详细介绍当今主流财务软件的功能原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财务管理问题和审计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会计信息化知识处理常见的会计信息化问题,基本维护财务软件。即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相关会计信息化问题的认知能力和独立处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

(二)更新课程教学体系。为实现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应停止过于陈旧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如VFP编程语言课程,建立以信息化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具体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独立实践课。公共基础课注重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数据库的维护,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和VB+SQL数据库。专业课设置中,除传统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的讲授以外,应加入会计信息化理念,增加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由于这两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可以采用讨论课、专题课的形式来开设。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并不要求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会计信息化理念。独立实践课设置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财务管理、计算机审计和会计信息化综合实验。会计电算化培养学生利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计算机财务管理侧重介绍利用EXCEL工具建立财务模型进行预测和决策,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审计应包括信息化下审计的新特点、信息化的内部控制理论及案例、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应用及流程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能力。

(三)提高会计信息化师资队伍水平。会计信息化教师队伍的素质严重影响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质量,这要求从事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师既有渊博的基础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应用知识,并参加过相应的会计信息化实践。因此,要加强会计信息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培养,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成绩突出的院校进行交流学习,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参与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实施和应用,充分掌握利用财务软件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积累更多的会计信息化实践经验,不断提高会计信息化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水平。

(四)选择配套的会计信息化系列教材。目前国内会计信息化教材有两种类型:一种侧重介绍会计信息化原理和软件开发,一种侧重介绍利用计算机处理财务管理问题和审计问题的方法。从目前社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主持或参与系统开发的毕竟是少数,多数单位还是需要熟悉当今主流财务软件操作、动手能力较强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因此,迫切需要编写针对独立学院的会计信息化系列教材,着力突出实训性和先进性,在讲清基本理论的同时突出实践,在适度介绍会计信息化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常见软件的操作,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从而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形成具有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

(五)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标准。根据会计信息化课程的特点,彻底摆脱旧的考核形式,如书面考核形式。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标准,用无纸化考试形式,通过计算机考试系统自动从建立的试题库中抽取试题、自动评判考试成绩,建立公正、客观、有效的课程考试体系。

第6篇

不难想象,到每一个单位企业都会有会计的。会计人才这样看来就是那么的必要。但会计人才需要找一个更好的单位就要花点努力和心机了。写一封吸引hr求职信,为自己找一份好工作。会计的求职信大概也和普通的求职信一样,所以可以参考一些范文,例如大专优秀毕业生求职信。以下是一会计的求职信范文,请参考。

您好!

请恕打扰.我是一名刚刚从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分院会计与审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我很荣幸有机回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在投身社会之际,为了找到符合自己专业和兴趣的工作,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谨向各位领导作一自我推荐。

现将自己的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作为一名会计学专业的大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所学习的内容包括了从会计学的基础知识到运用等许多方面。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我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此专业是一种工具,而利用此工具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在与课程同步进行的各种相关时践和实习中, 具有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在学校工作中,加强锻炼处世能力,学习管理知识,吸收管理经验。

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并多次获得一二等奖学金,并在课余时间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和中级会计电算化证。 我知道计算机和网络是将来的工具,在学好本专业的前提下,我对计算机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并阅读了大量有关书籍,windows98/XX、金蝶财务、用友财务等系统、应用软件,foxpro、vb语言等程序语言。在班级中担任学习委员,工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赞许,还在学院组织部中担任组织干事因工作突出获得了优秀团干部的称号。

我正处于人生中精力充沛的时期,我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展露自己的才能,我不满足与现有的知识水平,期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我希望能够加入你们的单位。我会踏踏实实的做好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竭尽全力的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定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所给与我的关注,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屡创佳绩,祝您的事业 白尺竿头,更进一步! 希望各位领导能够对我予以考虑,我热切期盼你们的回音.谢谢!

第7篇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迅猛发展,大部分的教育是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中获得的,显然,仅仅依靠学校教育而没有平时的积累是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的。因此,我国人才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前提,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以及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熟练掌握国际准则并兼具国内国外良好执行能力,面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会计中介机构组织,同时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和较强的适应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各个层次的教育目标和各个教育层次的界限,明确各个层次的专业设置和学科体系,实现分层次教学。由于专科层次的会计人才将就业于初级和中级岗位,因此专科层次会计人才培养除了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企业需要的专用人才;市场需要大量本科层次的会计人才,而且本科会计人才既可以从事于初级和中级岗位,而且经过培养还可以参与到企业的专业管理工作中去,因此本科层次会计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其他基础知识,还要有较高的实际操作水平,要将目标定位于培养通用人才;市场需求的研究生层次的会计人才主要定位于高级会计岗位,因此研究生层次会计人才应着重培养其综合素质,除了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其知识领域的扩宽,使其掌握多领域的知识,而且要注重培养其研究能力、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使其成为全能型人才。

二、完善课程设置,使学生知识结构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

构建会计专业学科体系应以会计教育目标为根本出发点,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体系,从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素质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共同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提高基础课和其他学科比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发展对会计职业的变化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应该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经济、金融、管理乃至国际准则等一些与会计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拓宽知识层面,开拓视野,与时俱进。所以,各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当提高基础课和其他学科的比重,加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信息技术的比重,增设世界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并且要增加基础课和其他非会计专业课的课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选修课程,例如中外文学赏析、心理学、伦理学等,扩宽知识领域。

(二)合并一些有重复内容的专业课。首先,教师在教授知识时,要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可以将相关学科有效的进行衔接,归并重复内容,概括提炼知识要点,并比较分析重复学科的侧重点,可以有效地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还可以避免由于内容重复而造成的课时浪费,力求课程内容充实。

(三)增加会计实践教学比重。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更好地适应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增加实践课程比重,使实践教学得到强化。首先,要增加会计模拟实验课程课时。在讲解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相关学科时,要注重这些学科的模拟实验,要在学校建立模拟实验室保证实验课程的实施。其次,可以在学校多开展讲座、社会调查活动。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扩大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第三,改变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增加学生实习的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使学生更认真地对待期末实训。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会计实务大赛、计算机等级考试、会计职业资格和专业资格的考试、电算化和珠算技能比赛等一系列考试或者竞赛。第四,可以聘请在岗的会计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增加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还可以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真正的接触到会计实务,了解会计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差异性,增加工作经验,提高综合能力。

(四)要选择与国际接轨的权威教材,保证教材内容及时更新。这样可以使学生及时掌握会计领域的最新准则、处理方法以及法律法规等,使专业知识层面得以扩展。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会计教育方法和手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使会计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方面提高,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势在必行。

(一)转变教学方式,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组织、辅导、引导学生学习。通过研究不同课程的特点,可以多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现场式教学以及分析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要合理安排授课时间与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采用教和学相结合的方式,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培养其自学能力和总结能力。

(二)在教学手段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优势。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将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实务操作通过多媒体和课件进行讲解,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普及网络实验室以及模拟实训室等,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网络教学中去,也可以引用多种软件进行教学,还可以建立远程教育系统方便学生随时进行学习。此外,可以广泛推行实践教学,加强会计模拟实习,还可建立校外固定的实训基地,加强校企联合办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要改革考试体制。考试形式方面,可以采用笔试加上论述答辩等方式对学生加以评定,论述答辩可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在考核内容方面,不能仅仅考核书本上死背硬记的理论知识,应该增加案例分析这类题目的比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设有附加题(选做题),鼓励学生扩展知识层面,发散思维,提高综合素质。考试分数应当是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以及实验成绩三者结合,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在期末总成绩中都占一定比例。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的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现阶段我国会计专业师资建设还不够完善,因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要注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校所聘请的教师应该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这样才能保证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保证会计教育的质量。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加快自己知识的更新,可以到其他高等院校和部门进修,充实自己,掌握会计领域最前沿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学校应多组织本校教师到其他示范高校进行参观学习,实现教师的轮换教学,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科研活动,多开展优秀教师精品课示范活动,鼓励教师之间交流与学习。还可以实行教师的“聘任制”,鼓励教师多获取国家乃至国际会计方面的专业职称,使考核评价与教师职称挂钩。

(二)要注意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加强会计实务界与理论界的交流,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聘请一些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高端人才来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更好地了解会计理论在实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还可以鼓励教师利用节假日在企业兼职,提高实践水平。

第8篇

一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问题分析

1缺少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课程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办理会计业务过程中树立基本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总和。具体包括会计职业理想、会计工作态度、会计职业责任、会计职业技能、会计工作作风等内容。据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所进行的调查显示,专业课程设置中,开设职业道德课程的院校不多。

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体现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够合理。在开设的众多课程中,主次不清,内容重叠,如会计电算化课程在专业课所占比例不到15%,由于学时有限,学生不能对课程内容系统的掌握。为此,很多院校专业主干课程“财务会计”只设置了72学时的理论教学课,缺少实践教学环节。

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多数实务性非常强,需要通过大量的会计实战来掌握会计技能,但目前的实践课时在整个总课时中的比例是比较低的,使得学生会计实操技能得不到很好的训练。

3重视职业资格考试,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对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很多院校在实际执行该政策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高职院校出现了完全以考证为导向,忽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大多数高职院校改革现有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使专业课程内容与考证内容的完全对接。学生们为了考证,忽视其他课程的学习,出现了会考不会用、会做题但不会做业务的现象。导致部分毕业生适应市场的能力减弱。但是会计考试制度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会计从业资格应实行全国统一考试,以提高其含金量;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多考些体现职业技能方面的知识,实现真正的“双证融合”。

4专业课程设置缺少特色

国内很多高职院校采用了“工作过程导向、学习领域”等课程模式,改变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取得了丰硕的课程改革成果。但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并未完全突破学科课程模式。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设置大同小异,主要由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主干课构成,课程设置与本科院校差别不大,缺少高职特色。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1专业知识适用原则

专业课程设置应该覆盖中级会计水平所应具备的知识。

具备从事会计管理工作相适应的文化基础知识;如,思想品德修养、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择业指导等素质教育课程。

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基础知识;如包括出纳实务、财经应用文写作、会计职业道德与财经法规等。

具备从事会计工作必需的职业技能知识;如企业会计核算、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纳税实务等课程。

为适应职业发展需要而储备或选择的相关基础及专业知识。

2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行业针对性和岗位针对性。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大任务,服务区域定向比较明确。因此,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领域需求要基本一致,通过行业领域人才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当具备职业能力和基础能力。

3突出实践教学原则

突出实践教学,一要合理安排实践课时比例、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二要建设高质量的校内模拟实训室;三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四要优化课堂理论教学,增加专业课程的课内实践环节。

4模块教学,对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原则

教学计划设置中,总的学时资源相对不变的条件下,增加理论教学时数,会影响实践教学,反之亦然。采用模块教学,打破课程之间的学科性界限,将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点和各种单项技能融入各职业能力模块中。从各职业能力模块出发,设置课程体系。

即以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从事目标职业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出发,将每一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详细分解,提炼出若干知识点和技能单元,按照岗位群要求,以模块化方式重构核心主干课程体系。

三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设想

1课程体系以培养岗位能力、胜任岗位任务为核心

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依据企业中会计岗位的实际和特点,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以会计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按岗位能力需求序化、整合课程内容。我们根据会计工作特点,对会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见表1。

根据上述职业岗位典型任务分析,可以将课程进行删减与整合,如:“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涉及到会计学概述部分,这部分内容可合并在“基础会计”中讲解;“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课程内容的大量重复,可以考虑将这两门课程合并,或将“管理会计”作为选修课的内容简单介绍。课程整合后设置“出纳实务”、“会计学基础”、“企业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实务”、“会计电算化”、“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审计实务”、“财务管理”等主干课程,对应上表中的会计岗位工作任务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

2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

会计专业培养的应是能解决职业岗位需要,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中应强化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实践课程应包括会计综合训练实习和综合会计模拟实验、毕业实习与设计、社会调查与实践等。

3以就业为导向,考证与就业相融合

高职会计课程设置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不能仅仅以考证过级率为教学评价指标。重视培养学生会计岗位所要求的职业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素质;使学生在获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就能获得相应的会计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因此,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的形成为依据、构建体现会计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淑云.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主干课程设置改革之我见[J].时代经贸,2008(6).

第9篇

会计信息系统及财会人员之所以有存在的价值,是因为能满足组织内外各方面对信息的需求。会计信息系统对内外信息使用者的满足程度是衡量信息系统质量高低的重要尺度,财会人员应该认真研究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尤其是管理中的信息需求,这样才能在系统开发及构建过程中不至于被动和无所作为,避免低质量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但这要求财会人员有较高的会计理论水平与管理素养,懂得开发的基本方法、流程与原理,准确把握会计信息系统的本质。流程化处理固化了很多控制与制度,利于系统规范运行,但流程化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譬如,管理中的一些例外问题及一些管理软件工具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则需要财会人员进行相应及时的个别化解决。为此,财会人员一方面要更多掌握管理理论与方法,同时能运用计算机技术,创建各种财务、会计模型进行辅助管理解决实际问题,包括筹资、投资、分配决策及资金的日常管理等方面。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在日常操作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制度、流程、规则来处理,包括岗位职责的分工、文件的管理、操作流程及系统维护等。财会相关人员一方面要建立制度,同时确保其得以认真执行,这要求财会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规程有良好的理解并具有较好的管理素质。由于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迅速,使会计信息系统的环境、处理手段与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极大地改变了审计的环境和对象,审计技术方法需要调整适应。因此,对致力于从事CPA职业的财会人员,还得结合计算机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掌握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一般技术与方法。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在财会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工作是分类、计算、排序及汇总数据,其他工作包括辅助预算、计划、控制、考核、分析与评价活动,更进一步涉及经营决策、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高级管理活动。相应的财会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与这些活动需要的知识结构及能力密切相关。从目前的课程体系设计看,基础会计课程主要让学生明白会计工作的基本方法,即数据如何分类、计算、排序及汇总。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重点在于会计分类处理,实质上它是数据如何分类、计算、排序及汇总的一个综合例子;成本会计则主要是学习成本如何对象化和计算汇总问题;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课程设计主要帮助学生能从事预算、计划、控制、考核、分析与评价等一般活动,做好投资融资工作,进一步辅助经营决策。而高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管理则主要对一些特殊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业务处理方法进行讨论。除了高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涉及业务活动略显特殊外,其他课程的职能活动都紧密依托会计信息系统,因此,相关课程的学习是基础,而会计信息系统则是各课程相关职能活动的汇合处,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处于连接点的中心位置,是各课程学习后的应用环节。一个基本的逻辑是:围绕会计职能构建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则是实现会计职能的载体和途径。会计职能决定会计课程体系的建设,会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要围绕会计信息系统而展开,因此,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在财会专业教学体系中处于综合性的地位,是桥梁、纽带和中心。

随着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日益扩大,社会对财会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日益流程化的管理,使财会人员失去了大量传统岗位,而新涌现的新需求岗位对财会人员是一个挑战,需要财会人员有更广的视野、更高的专业水平和独立准确的分析判断力。对于财会人员而言,这往往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在各课程的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法,培养、锻炼学生思辨能力,使学生逐步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学,扩大知识面和视野。财会工作流程化以后,财会工作的管理化趋势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校在教学中必须未雨绸缪,才能使财会人员在未来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会计课程体系的改革任重道远。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具体教学的探讨

在财会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主干课程是基础性的理论课程,教学目标重在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理论上而言,这些课程可以引入计算机技术进行相关教学,而且现实中也开发了众多软件用于辅助教学,譬如有的学校基础会计实验课程引入了计算机模式实验,但笔者并不太赞同。首先,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各课程都有自己的教学内容、范围与目标,各课程间有严谨的逻辑关系,每门课程在整个体系中都有自身的地位,必须合理分工,理顺课程之间关系,才能发挥整体的效应。第二,计算机教学往往是黑箱教学,更多内容是流程化、程序化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往往是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最终影响了本课程理论学习的效果。最后,这种教学方式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因为会计信息系统本身就是众多课程理论在计算机环境中应用的集中体现,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各专业课程传授的是理论,是基础,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重心是应用,可以说是目标,它受制于其他课程。本文在第一部分讨论了现代财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相关职业能力需要相关课程予以训练培养,而这些课程学习的最终效果需要通过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应用得以体现。下面结合现代财会职业能力的要求谈谈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安排要与现代财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相适应,包括软件的操作与维护、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技术、财务与会计各种模型的构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及开发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等内容。软件的操作与维护内容主要对应基础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这是会计信息的生产环节,也是财会人员的基本技能,它往往通过一个综合模拟实验来实现。一个合格财会人员必须掌握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在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会计信息系统早已经成为管理信息系统(典型的是ERP软件)的一个子系统,会计业务一体化使我们有必要扩大教学内容,即将ERP供应链管理引入教学内容,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技术及财务、会计各种模型的构建内容,这主要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内容相关,包括财务报告分析,从职业前景看,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职能日益凸显出来,这些内容在部分高校单独开一门课———计算机财务管理或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及开发过程管理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与过程,了解开发原理与系统结构有利于对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则是财会人员都必须了解和遵守的一些管理制度,有利于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转。另外,作为基于信息技术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是必要的,除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外,从专业角度考虑,数据库技术、Excel是财会职业中最常见的应用技术,这两项内容应该列入教学范围。信息技术应用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必要工具,信息化也将是企业必然的选择,财会职业及财会教育面临的挑战将会是一个长期性问题,这都与会计信息系统密切相关。对高等院校的财会专业教育而言,构建以会计信息系统功能为中心的财会专业课程体系可能是一个良好的举措,有利于学生适应信息化环境。(本文作者:赵鹏飞 单位: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

第10篇

任会计师、经济师以来,主要工作经历及业绩总结如下:

一、工作经历

本人于1995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财务工作。1995—2009年期间,从事会计决算工作,主要负责路费收入的核算、职能部及东莞管理处的费用核算工作以及每月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由于本人虚心学习,勤奋工作,使我积累了不少实际工作经验,增强了业务能力,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2009年6月被公司领导任命为主任以来,从事财务预算编制工作,负责本组大中修审核、合同台账的管理、资金安全管理、编制全公司的预算等。每年7月开始每月要进行预测全年的财务主要指标工作。由于本人扎实苦干,责任心强,积极地进行组织协调,这对我能够全面熟悉和掌握了会计业务工作,为在以后工作中指导解决业务中的疑难问题奠定了基础,也使我的组织领导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企业有限的资金发挥了应有的效益,保证了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受到了领导的好评。

二、荣誉和资格

本人自从事会计工作以来,始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我掌握了较系统的会计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履行高级会计师职务的学识水平。工作中较深入地学习了微机应用的软硬件的知识。尤擅长操作财务软件和OFFICE办公软件,熟悉WINDOWS操作环境。本人知识面较宽,吸收新技术,适应新工作环境。为人稳重,人际关系好。虚心求教,锐意进取。工作认真,精益求精,善于思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有效的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发挥自己的才干,不断接受新的挑战。

自担任中级会计师职务以来,我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尽我所能履行会计法赋予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职能,同时也做好财务主任该做的管理工作。我的工作业绩得到了单位领导和上级部门的认可,2008年、2009年分别被公司系统单位评为编制会计报表工作二等奖、三等奖。

三、参与规范和推动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成效与贡献

(一)尽职履责,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工作中,本人积极指导部门做好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根据各职能部门的真实、准确、完整的原始凭证进行核对,同时办理现金支付;根据工资明细表进行核对,发放工资,并跟踪发放结果;根据记帐凭证,逐日逐笔按顺序登记现金日记帐,并每日结出余额;编制出纳日报表,反映单日资金收支情况库存现金盘点,做到帐实相符,月末根据现金日记账与会计人员所录入当月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对账,做到账账相符。同时,还做好了珠三角管委会相关的账务工作。

(二)协助抓好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为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不断改善经营管理。从事会计决算工作时,本人积极协助公司制订了《资金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十多个制度。并主持起草制订了公司《管理规章》中《各种费用开支管理》、《流动资金、资产和利润核算管理》等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贯彻实施,加强了财务的规范操作。公司的内部审计亦以此为依据进行审计。多年来,共协助查处各类违规事件起,挽回经济损失万元。特别是担任财务主任以后,我在对公司营运情况和日常财务工作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主持制定编写了适用于本部门的《财务科工作管理制度》,对财务人员的行为规范、具体要求等作了明确规定。同时成立了督查小组,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制度和规定的执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引入先进技术办理会计业务,提高工作效率。九十年代末,计算机逐渐走进会计工作领域,但基层单位的会计人员普遍还属于计算机文盲,我积极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并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了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利用word97编写会计工作总结、财务分析报告等,利用Excel进行财务数据汇总、编制工资表等。同时,积极争取经理购买了专业财务软件和办公设备,利用计算机进行账务处理,替代了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效率。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迅速发展,我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创新了财务管理的新模式,率先引进了较为先进的集财务和购、销、存为一体的管理软件,并与防伪税控接口,实现了会计核算、纳税申报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并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这一平台,使管理指标和财务数据有机结合,实现了对会计信息的实时跟踪,使管理者能及时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的最新情况,缩短了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信息传递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经营者的决策效率。

(四)积极发挥自身专长,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随着市场经济和财会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原则,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为适应传化公司产业多元化对财务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我率先提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思想和理念。多年来一直作为公司年度工作纲要的指导思想,并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实践,使管理达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效果。在这一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公司建立和完善了一套科学的、切合管理实际的、对公司激励效果较好的评价体系,并开展了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成本和现金流管理等系列管理活动,直接创造效益元,有效地促进了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在工作中,我还充分利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及时动态地掌握公司营运情况和财务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例如,在筹资决策时,我根据货币资金余额,结合对未来某一时期收支情况的预测,提出建议是否需要增加贷款以及贷款的金额和时间,这样既有效地控制了财务费用的支出,也保障了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

(五)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会计队伍素质。在工作中我提倡团队精神,重视相关的政策、法规培训,特别重视与公司财务工作紧密联系的业务培训,若是相关规定发生变动,我必须组织学习,避免工作中出现差错。我还鼓励会计人员加强会计专业理论学习,帮助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我通过自身的学习来带动所在部门人员的学习热情,目前,公司财会人员中有人取得了中级职称,其余的取得初级职称,原来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也通过考试取得了,达到全体会计人员持证上岗。

四、课题研究工作成果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材建设 定位 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和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教材建设也越来越重要。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人才培养的要求,确立高职专业教材建设定位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1.教材建设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得以迅速发展,学校数量日益增加,在校学生规模日趋扩大。近10多年,在全国2000多所高校中,有近一半是高职院校,每年招生人数电相当可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从近几年高职教育的情况看,存在的问题是;教材建设相对滞后,现行教材内容老化,符合我国高职教育特点的教材严重不足,严重影响着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因此,要适应商职教育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要高度重视高职教育教材建设问题。

2.高职专业教材建设定位。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我认为高职专业教材建设定位为:

2.1 理论内容不可缺。教材理论内容不可缺,这是由高职教育属性决定的,高职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有职业教育的属性,它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又不同于一般职业培训。它有其自身的特性和要求,因此高职教育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有的认为高职主要应培养技能型人才,应尽量减少理论内容,我认为这有悖于高职的属性,是不恰当的。

2.2 专业内容要特色。高职专业教材,不应是一般高校专业教材的压缩饼干,也不是职业培训教学内容的翻版,而是要有鲜明的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特色:一是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内容;二是要具有可操作的技能内容。

2.3 职业内容要强化。我国的高职教育不同于德国的“双元制”,而是“一元制”,即在学校把基础专业课教育和职业训练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增强实践,实训教材内容,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训。

3.按照培养目标,构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会计专业是高职教育的热门专业,在校学生规模最多,社会需求量也最大。因此,构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搞好教材建设,对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非常重要。构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首先要明确高职教育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我认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提出的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值得借鉴:一是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工作能力;三是从事专业的态度和方法。也可简单概括为:知识、能力、素质。依据上述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公共基础课。能体现现代职业会计人员应具有的必要的政治思想、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职业道德、文化素养、体能体质、语言交流等共同的基础知识,所设置的政治思想理论课、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

3.2 专业课程。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设置。以成本控制能力培养,设置成本会计;以报表编制与分析能力培养,设置财务会计;以电算化能力培养,设置会计电算化;以审计能力培养,设置审计实务;以财务分析和决策能力培养,设置财务管理;以税务能力培养,设置税收实务、税法;以管理能力培养,设置企业管理。

3.3 实训课。会计实训教学是采用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以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资料,模拟会计操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实训课主要包括:

①基础会计实训。基础会计实训是针对基础会计而设置的,是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起始环节,是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初次接触。因此,基础会计实训教材不宜过难,业务不宣过于复杂,应尽量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

第12篇

一、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是我国大、中、小型企业的出纳、会计、审计等相关岗位的工作。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尽快适应各类岗位的要求,要求学校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学生除要系统掌握会计学基本理论知识外,更强调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实现零距离上岗。会计职业能力是指在真实工作环境下按照几项标准实现其职责的能力,包括会计职业知识、会计职业技能、会计职业价值观等。三本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位于具有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应用型人才。初级会计人员应具备学习能力和一般的实际操作能力,即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为主并进行适当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该类人才必须具备会计基础知识,熟悉财务软件,能进行一定的财务分析、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

二、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目前,三本院校的会计教学目标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套用普通高校的会计教学目标,培养研究型、复合型人才,重理论轻实践,追求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另一种是套用高职高专的会计教学目标,培养技能型、操作型人才,重实践轻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就导致许多三本院校的学生理论知识低于普通院校,实际操作能力低于高职高专,基本处于低不成高不就的状态。

(二)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从目前会计专业开设的课程来看,普遍存在着注重理论知识,轻实践应用的严重问题,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实践课程比重偏低,包括两方面,专业技能和基础技能。专业技能方面,大学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基础技能方面,大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师资队伍缺少实践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问题:(1)专职实践教师缺乏。从专业技能看,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并不精通计算机操作,而计算机专业教师又不懂会计理论,造成目前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大多由理论课教师或实验员兼任,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从教师结构看,低学历教师偏多,高学历教师严重不足,高职称比例偏低,初级职称比例偏高。(2)“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教师大多数是从校门入校门,缺少会计岗位工作经历,难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需要。

三、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需要。三本会计毕业生应具备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应以该种会计教育目标为出发点,从而使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更具备职业竞争能力。前期注重对理论基础的学习和掌握,后期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市场需求相一致,在职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中发挥优势。与传统本科教育相比,其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有所降低,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有所增强;与高职高专相比,其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要求有所增强,对实践操作能力掌握的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创新。

(二)构建实践课程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专业实践与综合实训相结合。学校应增加校内外实习实训课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给予学生充足的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二是强化综合素质。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重视会计学专业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水平决定教育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发展成“双师型”教师。三本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大教学改革资金的投入力度,鼓励教师进行深造;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取得中级会计师职称证书或注册会计师证书;帮助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把工作中的案例和业务带进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四)借助技能大赛,创造实践机会。 参加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必须先于学生掌握理论和实操能力,进一步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融合,提升了教师的能力;职业学校在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向企业和社会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大赛让学生有了展示技能的机会,也为企业选拔人才带来了方便,从而实现多方受益的共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