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17:24: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民工工作情况汇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婧楠卫”为你整理了这篇司法所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多营司法所牢牢把握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区司法局行动方案,现将开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集中普法宣传活动
趁多营场镇赶场日,司法所工作人员与区禁毒办、镇应急管理办一起在多营新菜市门口联合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其中发放根治欠薪相关宣传单500余份。司法所工作人员通过现场讲解的方式重点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并针对进城务工人员专门讲解解答了在外务工必备的法律知识和问题,提醒他们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妥善保存务工证据,依法维权。
二、加强对重点企业单位的宣传
组织乡镇范围内的重点单位、企业负责人开展法治宣讲会,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重点讲解了欠薪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规范劳动用工制度,从源头上避免和根治欠薪问题。
三、开展欠薪隐患和纠纷的摸排化解
进入重点单位和企业开展排查工作,通过与企业负责人谈话、查看工资发放台账、与农民工直接交流等方式全面摸底企业单位的欠薪隐患和相关矛盾纠纷,确保多营镇不发生一例欠薪问题。
为切实抓好发展提升年活动,创建公平正义的法制和社会环境,按照德效办字[2011]11号文件精神,现将人保局一年来创建最优发展环境提升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从提升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入手,着力消除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等现象,在全局开展“三为、三问、三提高”活动,重点抓好窗口、股室这个层面,开展亲情、亲民服务,延时服务和延伸服务。对社保局办事大厅、医保局办事大厅、就业局小额信用担保贷款中心三个窗口改进办事流程,缩短办事周期,实行一个窗口服务、一门式办结,让群众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提高了为群众服务的效能,方便了群众,群众交口称赞,非常满意。对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和建议,只要符合政策法规承诺且力所能及的已基本兑现。
二、劳动监察局认真履行服务承诺,大力做好《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监察。一是今年3月份以来,分期分批组织了用工单位法人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全县共有278家用工单位法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率达全县用工单位数的72%。二是全县162家用工单位与3944名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132家用工单位为4154名员工缴纳了养老保险;22家办理用工单位为员工缴纳了失业保险。三是受理农民工、企业员工举报投诉案件150余起,涉及1000余人,共追讨被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569.2万元。今年我县劳动监察局被评为“全省劳动保障监察先进单位”,《中国劳动保障报》10月份也刊登了我县劳动监察局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的报道。
(三)、就业局为推动发展提升年活动,树立诚信政府形象,结合自身职能对就业培训中心孵化制鞋产业和服装培训进行有力扶持。今年为26家企业员工和技能培训47期,培训人数达3228人,其中创业培训455人,落实培训补贴96.84万元,社保补贴150余万元(正在统计之中),为企业者提供就业服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945本。
(四)、社会养老保险方面强化基金管理,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县企业全年发放养老金10300余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发950余万元,且按时足额100%社会化发放。
(五)我局对民生工作非常重视,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把群众的诉求当作第一大事,全年化解矛盾23起,对于一时难以处理解决的,都耐心解释,所作的承诺已全部兑现。
(六)、我局招商引资方面对投资商所作的承诺已由县政府全部兑现。
为进一步创建最优发展环境,人保系统在局班子的领导下,正紧紧围绕创建最优发展环境提升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坚持道德规范和制度约束,讲究信用,兑现承诺,改善行政环境,提高政府公信力,为建设诚信政府、和谐社会而努力。
一、主要工作情况
1、健全法援网络,畅通援助渠道。法律援助工作是一项民心德政工程,现县法律援助中心已在各乡镇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在村、社区建立了联络站,以便及时掌握诉求信息,使法律援助工作延伸至基层一线,从而在全县构建起了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主,各法律援助工作站为补充,全县法律援助联络点为基点的法律援助网络服务体系,实现法律了援助中心与基层法律援助上下联动,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今年以来进一步规范了法律援助工作全过程,细化法律援助工作站考核办法和案件初审程序,明确援助站的职责,增强保障,方便受援人就近获得法律援助,实现法律援助服务“零距离”、“零等待”。
2、打牢服务平台,助力疫情防控。在做好法律援助日常工作的同时,我中心多措并举,服务因疫情防控引发的法律援助需求。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QQ群、现场公告栏等疫情期间法律援助申请指引,对疫情期间如何进行法律咨询、如何申请法律援助提供指引,劝说群众减少出行,鼓励有援助需求的群众通过“12348”免费法律服务热线、“法网”、皖事通APP等途径申请法律援助,实施“不见面办理”。对来访群众提出的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及工资、加班等多个方面等服务合同方面的质疑给予专业解答,
3、提升宣传效果,营造法援氛围。县法律援助中心始终将法律援助宣传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全方位、多层次地向群众宣传普及法律援助工作。通过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等系列服务宣传活动,普及法律援助案件受理范围、经济困难标准、申请渠道等知识,引导他们运用法律手段,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加强宣传播放司法行政系统法律援助宣传片,增强全县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全县人民的法律意识。
4、推进精准援助,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积极推进刑事法律援助辩护全覆盖工作,给予认罪认罚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加强与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发挥法律援助律师在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作用,建立律师在检察院法律援助工作站值班制度,落实律师值班补贴。鼓励各律师要积极参与认罪认罚从宽工作,提高认识。鼓励援助律师向各被告人宣讲认罪认罚政策,重点算好认罪认罚“得失账”,促进被告人认罪认罚,减少对抗、节约社会资源。2020年,刑事法律援助认罪认罚办理成效显著,县1-4月份办理检察院审查阶段罪认罚案件共计125件,覆盖196人。
5、增强监督检查,提高办案质量。针对法律援助案件,强化全程监管,综合运用满意度调查、旁听庭审、质量评查、案件回访等手段,及时了解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提高承办人员的责任感。继续开展法律援助案件案卷评审工作,对重大疑难案件和当事人投诉案件,实行个案指导、督办,案件质量实行普查制,严格法律援助案件补贴发放,推动全县法律援助经费管理工作规范化。完善服务投诉机制,公布投诉电话和信箱。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1、根据市局《市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实施办法》,结合实际,出台《县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实施办法》,压紧压实责任。
2、继续加强与有关单位的协调合作,加大刑事法律援助的力度,加强与公安、检查院、法院的协调与衔接。迎接市法律援助中心对认罪认罚法律援助工作调研。
一、工会组织建设工作有新突破
我会坚持以“党建指导工建,工建服务党建”的原则,按照全总“组织起来,全面维权”的工作方法,积极探索研究我县工会组建工作新途径新模式,全面推进工会组织建设,进一步扩大了工会组织覆盖面,增强了工会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2、抓各级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共组织工会干部培训班2次,组织专题研讨3个,外出参观1次。有效地提高了各级工会干部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工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工会干部参与社会事务、开展群众工作、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的本领。特别是在抓好今年全县镇级工会干部的换届选配工作中,做到配齐、配强、配好各级工会领导班子,并抓好基层新任工会主席、工会干部培训。
3、积极完善基层工会组织网络建设。积极加强镇、工业园区、基层企业工会工作基础建设,做到职工基本情况明,建立工会工作资料档案,做到工作台帐记录详细。同时,按照全总“六好”标准,积极创建示范乡镇(工业园区)工会组织建设。到目前止,我县建立工会联合会五家,灯塔、蓝口、仙塘等三个中心镇都成立了镇级总工会,其余18个乡镇成立了工会工作委员会,并全部挂牌,同时,配备了工会兼职干部,由党群副书记兼任工会主席。
4、积极开展创建省级“双拥模xx县”拥军优属工作。努力做好双拥工作任务的完成,增进军政军民团结,促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军队建设。
二、职工维权工作有新进展
我会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1、努力维护职工劳动保障权益。我会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工资协议》、《集体合同》为契机,紧紧抓住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和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的集体合同制度建设,努力推动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着力把农民工、女职工在内的职工就业质量、工资支付情况、劳动保护状况、“五金”缴纳情况等纳入劳动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的签订内容。上半年共签订劳动合同63份,工资集体协商19份。
2、及时反映职工诉求。半年来,我会不断完善职工利益的诉求表达机制,健全工会定期向党委汇报工作制度及工会与同级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工会与人大的汇报沟通机制,进一步畅通和拓宽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渠道,通过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平台,引导职工以理性合法方式,充分表达职工利益诉求、反映工会的意见和主张。今年共召开各种联席会议制度6次,解决问题3个,有效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从源头上保障了职工的根本利益,为创建和谐东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__市人大常委会__副主任带领__市执法检查组,到我市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这是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大力关心与支持。在此,我谨代表__市人民政府对__副主任及检查组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及衷心的感谢!
1986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开始施行;20__年9月1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开始执行。《义务教育法》施行以来,在__市人大常委会与__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__市委、市政府坚持依法治教、依法行政,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__市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义务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
1、思想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法》颁布二十一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实施,在1996年实现“两基”目标的基础上,20__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关于深入开展“教育推进年”活动的决定》,教育工作得到了强力推进。20__年5月又实现了“双高普九”工作目标,特别是新修订《义务教育法》实施以后,我市在做好新法律宣传普及基础上,注重提高依法治教水平,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投入,优化资源,规范管理,我市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2、优化资源配置。一是调整布局和优化教育资源。从20__至20__年,我市进行了六轮农村中小学的撤并工作,共撤并132所小学、3所中学,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二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步伐。20__—20__年三年我市共投入2100万元建设信息技术,共购置电脑7790台,建设网络教室113间,配备远程教育接收及播放设备345套。
3、实施素质教育。一是深化教育改革。以新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实施“名师工程”为载体,深化素质教育,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素质。从20__年开始,全市所有初中、小学起始年级全部进入“课改”阶段。二是加强校长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20__年我市按教职工年工资总额的1.5%共计拨付161万元用于安排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等,同时鼓励教师通过自考、函授、电大、网络大学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素养。目前,全市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100%和99.8%。在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方面,我市正逐步培养一支精于教学、长于管理、富有领导才能和开拓精神的校长队伍。三是加强德育工作,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本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载体新颖丰富、重点工作突出、育人导向鲜明、法制宣传到位、‘三位一体’家教举措得力”等六大突出亮点,青少年暑期工作更是连续十年被评为__市暑期工作红旗县(市)。
4、完善保障机制。一是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外来农民工子女100%安排入学,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安排6800多名农民工子女在我市中小学就读。二是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协调社区、村委会参与留守学生教育。三是建立家庭贫困学生帮扶制度。我市已兑现关于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实施“两免一补”的要求,没有一个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从20__年秋季到20__年春季,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免杂费的贫困生有3225人次,免除金额80.4万元;免书本费的贫困生有2469人次,免除金额23.64万元;享受生活补助费的贫困寄宿生有666人次,补助金额26.57万元。
5、加大财政投入。一是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实现了“三个增长”。20__年财政对教育拨款24502万元,比20__年的20773万元增长了17.95%;20__年财政经常性收入51434万元,比20__年的43836万元增长了17.33%;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增长比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多了0.62百分点。20__年中学生均教育经费2336.22元,比20__年的1845.75元增加了490
.47元;20__年小学生均教育经费2613.54元与20__年的1998.84元相比增加了614.7元。20__年中学生均公用经费396.95元,比20__年的281.53元相比增加了115.42元;20__年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425.59元,比20__年的205.33元增加了220.26元。二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__市和省财政按4:6的比例分担免除学杂费资金全部到位。从20__年春季开始,我市积极落实省政府的惠民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20__年免除68223名农村学生杂费共计1463万元,20__年免除67307名农村学生杂费共计1352万元。三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切实提高。20__年农村初中每生每年公用经费120元,小学每生每年公用经费40元。20__年农村初中每生每年公用经费120元,小学每生每年公用经费50元,比20__年提高了10元。20__年农村初中每生每年公用经费122元,农村小学每生每年公用经费52元,比20__年各提高了2元。四是落实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建立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长效机制。市政府制定下发《关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意见》,成立危改领导小组,设立危房改造资金专户,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项目进行专户管理。20__年起我市的d级危房改造项目有22个,拆除危房面积18290平方米,计划新建校舍面积47841平方米,目前已投入1396.2万元,新建校舍面积22447平方米。目前市政府正制定出台《关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的实施意见》,以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确保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不减少,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五是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收归市财政,做到统一、按时、足额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由市财政统一发放,按照中央统一规定的工资项目标准,以及省统一规定的职务津贴和岗位补贴标准,纳入市财政预算,通过银行按时足额直接拨到银行开设的教职工个人的工资账户中。二、当前义务教育工作主要问题
我市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__市的要求以及与兄弟县(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乡教育发展还不够平衡
农村还存在相当数量的薄弱校,城区的优质资源也十分有限,一部分农村学生涌入城区学校借读,造成城区学校难以承受,农村学校也因此造成生源锐减,教师编制和办学经费减少。
二是教育经费投入难以适应教育发展需要
学校公用经费仍然有限,不能满足学校的实际需要。校舍设备维修费、设备购置费等安排不足,校舍、课桌椅等破损无法得到及时修缮,图书、教学仪器、信息技术设备等无法得到及时添置。
三是教师队伍配置调整有待优化
农村教师的编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农村规模小的学校按生师比例配置教师,难以开足学科;学科结构也不够合理,特别是中学的体、音、美、史、地等学科师资紧缺,小学的英语、信息技术教师更是紧张,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同时,近两年的城区学校向农村招考教师也造成农村有限的骨干教师的流失,加大了城乡教育的不均衡。此外农村教师待遇低班主任津贴少,代课教师工资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学生教育环境有待改善
学校周围仍然存在各种营业性的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场所。留守儿童和外来农民工子女家庭监管缺位,一大部分孩子由于缺乏约束,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气。这些儿童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单靠学校教育显得过于单薄。农村初中生因对学习失去兴趣跟随父母到工厂打工、外出经商和出国等成为流生的主要原因,使义务教育巩固学额形势依然严峻。
三、下一阶段工作措施
《义务教育法》是新形势下我市加快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法律武器,我们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提高对义务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努力提高义务教育统筹和实施水平。下一阶段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合理配置资源,推动均衡发展
1、尽快落实农村特别薄弱的学校建设。加快对诸如农业中学、首祉中心校等学校的建设,改变这些薄弱校年复一年、变化不大的学校面貌。同时注重加快初中布局调整步伐,提高农村学校办学质量。
2、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城区教师招考结合布局调整进行,招考方法从城乡均衡的角度予以改革,确保农村学校骨干教师不因招考而流失。积极实施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和骨干教师帮扶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学水平。同时根据农村中小学规定课程和教育教学任务的需要,结合在校生数和班额情况配备教师,少于100人的农村学校按班师比1:1.5配备教师,以保证学校正常教师活动的开展。
(二)继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1、建立健全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尽快落实__市规定的关于在20__年前中学生均公用经费小学达到100元以上,初中达到250元以上,以及对农村边远山区、海岛学生人数在50人以下的学校,安排年公用经费不低于15000元,对学生人数在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学校,安排年公用经费不低于20__0元等。
2、安排教学仪器等购置专项经费,并增加修缮经费,满足中小学课桌椅维修需要。
3、加大学校危改项目投入,市政府已着手降低乡镇承担工程配套资金比例,对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按危改工程款不低于5%配套,其它乡镇不低于10%配套,同时,将附属工程列入工程总造价。
(三)提高教师待遇,调动工作积极性
想方设法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对班主任津贴和农村教师岗位津贴予以逐步提高,对代课金按教师工资的平均额予以核拨。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让教师们安心工作,解决我市教育人才外流,特别是农村骨干教师流失比较突出的问题,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市教师队伍的素质。
(四)依法加强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1、加大控辍行政力度。市政府近期组织教育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前期调研工作,适时制定出台控制流生的相关规定,督促家长履行监护人职责,送适龄子女到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企业用工持证上岗制度,禁止企业使用童工,对不履行上述规定的家长和企业依法予以处罚。
2、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学校完善巩固学额奖惩措施,做好教师家访工作,做好学校与镇村联系配合工作,有效控制学生流失,同时要求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给学习困难学生更多关爱,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安心就学,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二00六年以来,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xx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狠抓了就业再就业、劳务输出、社保扩面、维护劳动者权益等工作任务。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㈠以增加就业岗位为重点,努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1、加强宣传引导,切实转变劳动者的就业观念。针对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一方面很多工作没人干,另一方面很多人没事做的现象,我们从转变劳动者的择业观念着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抓好对劳动者就业形势和择业观念的教育,积极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彻底转变就业观念。同时,引导劳动者增强岗位竞争意识、就业风险意识、自主创业意识,增强就业的主动性和适应性。
2、广开就业门路,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继续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促进就业的根本途径,把改革调整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和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拓宽就业空间,广开就业门路。一方面通过企业改制为下岗失业人员解决再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增加就业。止目前,新发展私营企业50多户,新增个体户900多户,新增就业岗位近2000多个。
3、抓好就业培训,强化就业服务。一是强化职业培训,增强劳动者就业技能。一方面,积极推动培训模式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再就业培训,组织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提高他们参与市场竞争就业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职业培训,切实提高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二是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兼顾做好就业工作。一方面充分发挥县劳动力市场的职能作用,提高市场运作率,规范市场行为。另一方面认真开展春风行动和再就业援助活动,改进和加强对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的措施和手段,深入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和落实社保补贴的“三送一落实”活动。春节期间,我们在县劳动就业大厅举办就业政策咨询周活动,向劳动者发放就业再就业宣传资料3500多份,发放《外出务工实用手册》1200余本,免费为进城农民工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政策咨询等服务。
5、净化就业环境,做好就业指导。我们定期开展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加强对各类职业中介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劳动力市场中的违法乱纪行为,规范劳动者求职、用人单位招工和职业中介行为。不断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严禁和坚决纠正超时工作、不签订劳动合同、故意压低和拖欠工资、不按规定履行社会保险参保缴费义务等行为。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推行“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就业信息,提高信息质量。今年以来,仅利用政府就业信息显示屏和广电局
公共就业信息播发系统,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提供方便快捷的就业信息1000多条。
6、关爱困难群众,开展交友帮扶促就业活动。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多年来形成的机制、体制方面所带来的问题使一些企业面临诸多困难,下岗职工不断增多,一些特困职工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较为突出,为了切实解决其困难,帮助实现就业再就业。一方面,针对特困职工子女就学难问题,我们以县政府文件制定了《xx县特困职工子女就学补助暂行办法》,并于今年3月3日对首批确定的9名特困职工子女就学补助举行了首发仪式;另一方面,根据省市安排,我们在全县公职人员开展与下岗失业人员“交友帮扶促就业”活动。目前,首批活动已在全县县级干部和劳动保障系统进行,共与100名下岗失业人员结成帮扶对子,为其提供政策咨询,组织技能培训,提供就业服务和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多种形式的就业援助,帮助实现就业再就业。
㈡以创建劳务品牌为契机,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
今年以来,我们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大培训力度,加快输出有序化、安置基地化、培训专业化、服务规范化进程,努力提高全县劳务输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取得了较好成效。止目前,共完成劳务输出8.57万人,创经济收入3.2亿元。工作中,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1、创建劳务品牌,提升劳务输出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民工素质,推进劳务输出在规模、质量上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准确定位、充分掌握县情的基础上,我们适时提出了创建具有xx特色的“xx技工”劳务品牌的构想,并以县政府名义印发了《创建xx劳务品牌的实施意见》。在具体创建上,我们坚持“求精求专、强化素质,面向市场、准确定位、发挥优势、扩大规模”的原则,精心组织,着力创新,重点培育计算机操作、金属焊接、烹饪、机械加工等具有xx强项劳动力输转优势的“城固技工”劳务品牌,形成规模
优势,在全国打响叫亮,提高全县劳务工在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切实走出一条以品牌占市场、以品牌增收入的劳动力培训输转新路子。2、加强培训,强化宣传。一是在宣传上,我们结合劳务品牌创建,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各级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对外大力推介xx劳务品牌,对内广泛宣传创建xx劳务品牌、促进劳务输出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利用年初召开外出务工典型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外出务工人员典型,使广大劳务人员形成“要想富,搞劳务”和“要想稳定致富,依靠品牌劳务”的共识,不断激发全县上下外出务工的热情;二是加强培训,不断提高输出人员的劳动技能。一方面,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县再就业培训中心、县职业中专为主,县内十四所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为辅的技能培训基地和网络建设。重点加强用工量较大的烹饪、电焊、建筑、服装缝纫、机械制造、电子装配、计算机操作、家政服务等行业技能培训,逐步促进农民工由“体力型”劳务向“技能性”劳务转移。另一方面,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积极利用农闲季节,对辖区内青壮年劳动力进行引导性培训。主要包括劳动者基本权益保护知识、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城市基本生活知识、安全生产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务工常识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4、完善机制,强化服务。继续完善县、乡、村、组四级劳务输出机制,保障宣传工作有人做,用工信息有人抓,招工事宜有人办,输出时做到“走前有人管,途中有人送,工作有保障”。同时,设立务工人员权益保障电话,负责为在外务工和来城务工人员提供政策和法律咨询服务,并积极参与维权调解工作,保障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5、设立劳务输出基金,解决群众困难。针对部分群众经济困难,有外出务工愿望而无力支付劳务输出所需费用的实际,我们从去年开始,设立了20万元的劳务输出基金,主要用于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和输出前培训,以及解决家庭困难人员外出务工必须的路费。今年以来,共为56名外出务工人员垫支路费1.3万元,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
㈢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及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指导和监督企业做好劳动合同管理工作,使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终止依法进行,保持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止目前,共鉴证劳动合同810份,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1起,审结10起,时效内结案率为100%。
㈣狠抓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
去年年底,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这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又一重大决策。今年,我们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国务院38号文件,确立了“突出重点,抓好日常,齐头并进”的工作思路,坚持“保发、
扩面、促缴、严管”的,继续抓好各项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工作。
一是认真落实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策的落实工作。根据国务院做出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我们在及时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和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同时,深入学习,全面吃透政策,做好对这一改革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使广大职工群众及时了解政策、明白政策、拥护政策。
二是加大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为了扩大社保覆盖面,完成扩面任务,我们召开了社保扩面专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明确细化了工作要求。采取提前宣传、登门服务、部门联动、劳动监察跟进纠改和“捆绑缴费”等方法措施,促进了扩面工作的顺利推进。。
㈤并轨工作圆满完成
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打算
义县法律援助中心自20**年7月成立以来,一直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支持,始终把法律援助工作作为县政府的法定职责和民心德政工程,这是我县法律援助工作的希望,也是全县民众的福音。几年来,义县法律援助中心从建立民信政府,兑现政府工作报告的承诺出发,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法律援助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实现司法公正、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我就义县法律援助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保证质量,攻艰克难,社会效益不断彰显
1、积极主动提供服务,不断拓展受援范围。自义县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以来,法律援助案件逐步由刑事向民商事拓展,受援范围不断扩大。几年来,全县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达31件,其中刑事法律援助10件,民事法律援助21件;受援对象达48人次,其中老年人5人,残疾人4人,未成年人3人,妇女12人,其余均为贫困者。此外,法律援助中心还参与调处各种矛盾纠纷50余起,解答法律援助咨询1740多人次。群众满意率为100%。为满足我县公民法律援助的需求,在《法律援助条例》规定的受援范围基础上,我们又增加了几条规定,使更多的人能够得到援助。一是将医疗事故、交通事故、工伤损害赔偿等纳入法律援助范围;二是将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提高到家庭人均月收入200元以下;三是针对某些案件的费用很高,超过当事人承受能力的,也可以获得法律援助。通过我们积极热情的服务,众多的社会弱势群体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寻求到了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2、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当好党委政府参谋。在做好解答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等基础工作的同时,及时收集、掌握、分析重大民间纠纷信息,跟踪社会热点、难点,积极协调、主动参与,身体力行,通过向县委、县政府反映情况,为依法行政提供决策信息服务。在解决由“蚁力神”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引发的大规模的群体上访案件中,义县法律援助中心均参与到了县政府的决策中去,并提出了很多可行性的建议,受到了县领导的重视和一致好评。
3、努力营造亲情氛围,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在接待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上门服务和法律帮助中,实行“一条龙”服务,对前来申请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的当事人送一个微笑、打一个问候、让一个座位、倒一杯水、给一个圆满答复的“五个一”服务,在服务态度、言行举止、接待接听等各个环节营造家庭式的亲情氛围。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还上门提供服务;对一些紧急的法律援助案件,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引发严重事件,先行决定提供法律援助,再进行经济困难条件审查;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可同时提出法律援助申请、登记等工作,省去当事人奔波烦累,既方便了群众,又提高了法律服务的工作效率。此外,我们还发挥全局优势,凝聚全系统的公务员、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人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构建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和服务优势,形成对内各负其责,相互促进,对外沟通联动,协同作战的协作机制,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使法律服务水平和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和提高。
二、夯实基础,健全机制,规范建设初见成效
1、构建三级网络体系,奠定坚实组织基础。义县司法局将法律援助工作列入工作的重中之重,确定一名副局长主抓,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法律援助工作,义县法援中心配备了3名工作人员,在各乡镇司法所分别设立了18个法援工作站,各工作站又在所辖居委会、村委会设立多个法律援助联系点。把法援服务领域拓展到了基层。建立健全了法律援助的接待、受理、回访、档案、学习、奖惩等各项管理制度,方便了广大求助对象,确保了法援工作有序进行。这样,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组织有序、覆盖全县的法律援助三级网络体系已经形成,为义县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2、制定内部规章制度,加大办案监管力度。我们义县法律援助中心紧紧围绕“机构规范、管理规范、服务规范”的要求,制定了各项内部规章制度,保证了法律援助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一是局机关加大了对法律援助主体的监管力度,采取重大疑难案件的集体讨论、出庭旁听、结案审查、定期通报办案质量等措施,对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进行监督指导。二是建立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强化了法律服务人员承办援助案件的质量责任意识。三是坚持法律援助不得违规收取费用的原则,制定了严格禁止借法律援助之名搞有偿服务的规定和措施,通过公开办案成本、受援人签名归档、审查结案报告等管理监督措施,严格规范法律援助工作程序,保证了法律援助工作质量和社会效果。
三、多措并举,扩大宣传,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1、认真组织学习条例,法援制度深入人心。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援助制度,更好地支持和帮助法律援助事业,我们义县法律援助中心不间断地开展了一系列《法律援助工作条例》学习宣传活动。通过学习,使县乡两级人民政府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理解了加快发展法律援助事业的重要意义,并主动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各部门、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学习宣传。通过学习宣传,全县公民,特别是国家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了法律援助工作的性质和作用,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承担义务。
2、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畅通社会参与渠道。去年9月,我们开展了以“实施法律援助,实现公平正义,共筑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纪念《法律援助条例》实施5周年宣传周活动,并在七里河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娱宣传演出活动。针对农民工分布广、流动大、权益易受侵犯等特点,我们切实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宣传深入工地,不断强化农民工的维权意识;二是维权走进工地,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三是温暖送到工地,扎实为农民工办好事、实事。在整个活动周期间,我们共发放《法律援助条例》1.8万份,其它普法宣传材料2万份。遍及城乡的强大宣传声势,使法律援助成为群众的热门话题,极大地畅通了法律援助的社会参与渠道,有力地提升了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认知度,使更多需要法律援助的贫弱群众了解并运用法律援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人员不足,经费短缺,办公条件亟待解决
几年来,我县的法律援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实际需要和上级要求仍有差距。
1、法援人力不足。义县法律援助中心仅有工作人员3人,面对越来越强烈求援呼声以及不断增多援助案件,仅靠现有的人力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法律援助宣传的盲区和死角还很多,许多群众还不知道政府有法律援助的职责,有的职能部门对法律援助的意识及自身职责也模糊不清。
2、工作条件不够。按全省规范化建设的要求,法律援助中心必须3间以上办公用房,并配套空调、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电话机、交通工具、档案柜、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而我县由于经费和条件的限制,法律法援中心仅有办公用房1间,工作条件简陋,远远达不到规范化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援办案的质量和效率。
3、部门协作不畅。一个具体的法援案件,有可能涉及法院、公安、工商、劳动、国土、建设、卫生、档案等多个职能部门,虽然是免费,但牵涉立案诉讼、仲裁、查档等事项仍需收费。要想让困难群众真正得到法律援助带来的实惠,仅靠免费还远远不够。
为主动接受县人大的监督,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行政监察职能,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24日,县人大常委会在县民政局社区三楼会议室主持召开了2005年度行政监察工作情况汇报会,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及人大各专委会负责人出席会议,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察局局长××同志就2005年度行政监察工作作了全面报告。
报告主要从三个方面汇报了我县2005年度行政监察工作。,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一是克难奋进,勇于探索,行政监察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加大执法监察工作力度,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督促相关单位兑现城镇住房拆迁补偿金70万元;配合有关部门定期对征用土地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效预防和遏制了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严格执行《竹溪县企业改制工作纪律》,对职工反映强烈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及时认真的调查核实,并给职工一个满意的答复,保证了企业改制工作的稳步推进;会同职能部门处理举报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8起,依法督促业主为111名农民工兑现所欠工资15.66万元;督办相关职能部门,查处企业违法排污问题2件6人,责令整改和关停企业18个。督促有关部门对全县矿产资源开采和国家工作人员投资入股开煤矿进行了清理,对非法采矿点依法进行了取缔,对符合开采条件的27家予以保留;联合审计、财政、民政、物价等职能部门,加强了对救灾专项资金和物资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保证了救灾专项资金和物资严格按政策落实到位;有针对性地对重点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对查出的8个方面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督促他们进行了限期整改,维护了政令畅通。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巩固治理涉农乱收费成果。牵头组织县直有关部门对全县15个乡镇和涉农收费部门的涉农收费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了督促整改,深入开展纠正医药购销及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工作,巩固了过去的良好工作成效。巩固治理公路“三乱”成果。安排专班多次深入到重点路段进行暗访和检查,对少数单位执收执法不规范的苗头性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督办限时整改,遏制了“三乱”反弹现象发生。不断创新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各被评单位的政风行风建设水平。我县第五批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6个部门所涉及的232个政风行风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清退违纪资金2.6万元,对151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对10个“回头看”单位实行了保牌摘牌制度,积极配合民营办组织社会公众对22个执法执收部门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及行业作风开展了民主评议。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维护行政纪律的严肃性。2005年,共查办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11件12人,给予政纪处分6人,其中:经济案件2人,损害群众利益案件2人,失职案件2人。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认真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结合竹溪实际,代县委、县政府起草了《实施纲要县直单位任务分解》,把4大类25项110条任务按照各牵头单位的职能职责进行了明确。“四项改革”、“四项制度”、“四个中心”和“四个公开”稳步推进并取得了实效。坚持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统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通过抓责任主体,强化组织领导;抓责任考核,确保任务落实;抓责任追究,确保监督效果三个环节,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日趋规范、科学。加强自身建设,干部作风明显好转。机关的党建、文明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四五”普法、计划生育、保密、工会和扶贫等工作都取得良好的成效。机关干部义务献血、档案管理、党务信息报送、森林抢火救灾、扶贫等工作受到县委、政府通报表扬。
二是紧贴中心,尽职尽责,行政监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充分显现。加强协调,争取领导,努力营造行政监察良好工作氛围。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努力发挥行政监察在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围绕依法行政、科学理政、民主施政、高效从政开展行政监察,促使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逐步得到规范,促进依法行政,纠正政府各职能部门作风不实,工作效率不高,职责履行不到位等问题,为政府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抓教育,严格监督,不断提高国家公务员拒腐防变能力。坚持廉政教育与清理整顿相结合,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认真落实了“五不许”规定,在元旦、春节敏感时期,及时组织对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执行“三项制度”及收受和赠送“红包”等情况的清理。
三是清晰思路,增强信心,深入扎实地做好2006年行政监察工作。加强政风建设,树立政府和部门良好形象。紧贴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开展效能监察,促进国家工作人员勤政、务实、高效、为民,努力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保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行政活动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运行。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继续巩固涉农收费、公路“三乱”治理和纠医工作成果;进一步加大“五个坚决纠正”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部门和重要领域的执法监察力度,加强对《公务员法》实施和国家用于“三农”资金的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处理各类违纪违规问题,确保国家各项政策的认真落实;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全面落实源头治腐各项工作措施,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深入推进行政审批、部门预算、投资体制和人事制度“四项改革”;不断完善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四项制度”;严格规范行政服务、国库集中收付、招标投标交易服务和经济发展环境投诉“四个中心”;认真抓实政务、村务、厂务和事务“四个公开”工作,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公务员行为。加大对贪污、受贿等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大对不勤政、、失职渎职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搞好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发生在交通、通讯、医药卫生、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重要领域、部门和行业的商业贿赂案件。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究,着力查办有影响的大案要案。深入,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深化廉政宣传教育,开展以“廉洁从政,从我做起”为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加强自身建设,为全面完成今后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保障。以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和党员“设岗创星”活动为载体,教育和引导机关党员干部立足岗位作贡献,争当“岗位先锋”。处理好纪委与监察局合署办公的职能关系,带头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主动争取人大支持。严格执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其它各项管理制度,及时完成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促进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出席会议的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在听取行政监察工作汇报后,对我县2005年行政监察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一致认为,我县行政监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推进依法行政、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行政监察工作,参会的领导及各位委员纷纷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意见和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行政监察工作力度,变事后查处为事前监督,防患于未然;二是完善制度,创新机制,积极探索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三是加强与人大常委会的沟通联系,发挥职能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四是围绕“难点”、“热点”,如中央国务院拨付的涉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涉农收费、财政专项资金、工程项目招投标等开展专项的执法监察和监督检查,确保人民群众利益不受侵害;五是加大调查研究力度,针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开展效能监察工作,促进政府提速增效。
在认真接受各位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同志表示,要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度和谦虚务实、勤奋敬业的工作作风,把各位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落实到2006年的行政监察工作中,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充分依靠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的有效监督,克难奋进,开拓进取,努力完成2006年行政监察各项工作任务,为竹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汇报材料
省××××*小组:
按照《关于准备全省上半年就业工作调度会发言材料的通知》(××*[2006]*号)文件要求,现将我市上半年就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1、就业岗位开况。截止上半年,我市新增就业岗位*万余个,实现实名制就业和再就业××××*人,完成*下达年度计划××××*人的76%,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在新增就业人员中,安置就业困难对象就业××××人,实现全年计划××××人的58%;组织劳务输出××××人,完成*下达劳务输出计划的××××*人的7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未突破省下达*%的指标。
2、援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情况。到5月底,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劳务输出、鼓励创业和自谋职业等措施解决了××*户“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确保了零就业家庭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1名成员实现了就业。妥善安置了××*户城防工程回迁居民和棚户区回迁居民就业。6月份,又通过实施《关于印发××*市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长效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解决了全市新产生的××名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在15日内对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通过认定、审核和推荐上岗,兑现了市政府向社会做出的郑重承诺。
3、普惠制培训情况。截止上半年,全市××个普惠制培训基地,实名制培训下岗失业人员××*人,完成*政府下达年度计划指标××××人的75%,培训后有××××人实现再就业,就业率达75%。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人,完成*政府下达年度计划××××*人的92%。举办创业培训班××期,对××××人进行了创业培训,完成*政府下达年度计划指标××××人的61%,其中××*人参加了“syb”创业培训,有××*人通过创业培训创办小企业,带动××××人就业和再就业。
4、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到6月底,各级税务、工商部门共为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总计××××万元,其中:国税减免××××万元;地税减免××*万元;工商部门减免××万元。为××*名持证创业人员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万元,完成*政府下达年度计划××*万元的52%。上半年,我们还按照新的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要求,完成了对××××名“4050”灵活就业人员进行社会保险补贴的审核认定工作,按照月人均××*元的标准,发放养老、医疗社保补贴××*万元。
5、失业保险工作情况。上半年,全市失业保险扩面××××人,失业保险参保总量达到××××*人;征收失业保险金××××万元,年内共为××××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万元。
6、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全市建立了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场所,服务场所总面积××××平方米,其中,市本级市场建设面积××××平方米,*个县区级市场建设面积××××平方米,××个街道保障所建设面积××*平方米,××个乡镇劳动保障站建设面积××*平方米,××*个社区保障站建设面积××××平方米。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网络实现了四级联网,资源信息共享。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彰显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效能。上半年,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省政府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并根据当前我市就业工作的发展现状和今后几年内的就业工作任务,在总结分析近年来就业再就业政策实效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发[2006]××号)。各级劳动保障、财政、税务、工商、人民银行等部门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方面也相应出台了*个配套文件。进一步扩大了优惠政策惠及的就业困难群体。优惠政策措施已经由过去的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扩展到集体企业离岗失业人员;由过去的“4050”大龄困难对象惠及到“零就业”家庭成员;由过去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普惠到进城务工农民;由过去的政策公共职介机构拓宽到非政策的组织机构;由过去的技能培训提升到创业培训。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并释放了应有的效应,推动了再就业工作向前发展。
2、全力做好我市“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援助工作。“确保城镇有就业能力和就业需求的零就业家庭年内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是*委、*政府的工作目标,也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和工作着力点。为落实好这项政治意义重大的任务,专题召开“零就业”家庭援助就业工作会议,将“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就业问题列入重点援助范围,努力增加就业岗位空间,大力挖掘“零就业”家庭成员再就业的潜力,提升就业能力,并通过入户调查,摸清了“零就业”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市“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实施方案》,通过落实责任、分类指导、政策帮扶、市场服务等措施,卓有成效地促进“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我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干部对××*户“零就业”家庭于5月14日、5月15日进行了回访,了解详情,把政策送到家庭,于5月底前全部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又于6月份对××*户“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再就业进行了稳定就业、稳定收入进行了检查,又确保了新产生的××户“零就业”家庭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1名成员实现了就业。
3、开展“4050”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工作。为符合条件的“4050”人员开展社会保险补贴认定工作,是保障“4050”灵活就业人员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市××××*小组召开市、县、街道、社区专门会议,布暑这项民心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印发政策宣传单,让百姓了解政策,享受政策。我市各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加紧工作,组织人力全力开展认定工作。截止6月底,全市为符合条件的××××名“4050”人员进行了认定。
4、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标准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实行一统一、二结合和四项原则,形成内部布局合理、操作规范,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基本办公设施,全面开展“一站式”就业服务。一统一,即建设标准统一;二结合,即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与劳动力资源相匹配结合,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就业相结合;四项原则,即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各县、区政府统筹规划本地区劳动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并结合本地区劳动力资源情况和劳动就业服务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确定劳动就业服务场所的建设规模,并把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企业、个人的积极性,提高社区成员参与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动性。二是坚持整合资源的原则。在充分发挥现有的各类劳动就业服务场所作用的同时,打破部门、行业界限,整合现有各类公共就业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效率。三是坚持规范运行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设计,强化功能。四是坚持建设投入同级财政为主体,上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的原则。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在就业服务中充分显现了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功能作用,使我市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同时,注重加强就业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始终坚持以就业服务体系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为指导,以人本服务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目的,全面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扩大就业服务领域,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促进全市就业局势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5、进一步提升普惠制培训力度。观念问题和素质问题,是制约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瓶颈”。年初以来,在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坚持“授人以渔”的原则,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努力提高城乡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岗位变化能力。一是开展了以需定培的技能培训服务。通过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办学资格的评估整合,改进了对再就业培训基地办学方向的管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了微机、美容美发、车、钳、电、焊、汽车摩托车维修等××多个工种的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二是重视创业培训,上半年,我市召开了全民创业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鼓励全民创业的若干规定》,各部门也积极采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实施税率优惠、建立设融资渠道,提供社会保障等有利措施,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之真正成为了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载体。市劳动保障部门出台了《××市新办企业从业人员就业、参加社会保险实施细则》,共××条,同时,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大力开展择业观念教育和创业能力培训。三是突出操作技能和市场适应能力的培训。在培训期限上,采取以短期为主,长短结合的原则;在培训内容上,采取以实用技术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在操作技能上,规定技能操作培训不得少于部课时的60%;在培训形式上,采取全日制、半日制、学时制、业余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对再就业培训基地管理上,加强了综合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着手打造化工等二产技工品牌培训基地,加强再就业基地建设和管理,鼓励各级培训基地和培训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同时认真选配师资,由具有一定教学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和实习指导;培训教材要选用省厅指定教材或讲义。
三、存在问题
1、劳动力资源质量储备不够。随着我市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及一批新建项目的开工,劳动力资源储备不足情况初现端倪。在6月份的全市劳动力市场情况分析中,岗位供需比达到了1:0.87。这主要是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石油价格的上升,服务业需求旺盛,多种因素拉动就业的结果。但同时,也展露出另一方面的问题,技能人才储备匮乏。在3月份组织的全市离岗失业人员家庭状况入户调查中显示,全市未就业的离岗失业人员××××*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仅××××人,中专和高中学历的××××人,初中以下学历的××××*人,分别占总数的*%、××%和××%,同时,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中级××*人,初级××*人,无技术职我的××××*人。
2、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不够。主要表现在,对劳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工作缺乏政府统一组织管理机构,劳务输出工作仍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劳务输出人员或投亲、或靠友,规模小,组织的集约化程度低;到外地后,工资待遇低、无保障,农民工合法权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3、新一轮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不够。新一轮再就业优惠政策在很多方面较国发[2002]12号文件进行了延续、调整、扩展和充实,新的再就业优惠政策更加实惠,在宣传方面虽然也下了很多功夫,但需要政策的老百姓的认知度并不高,老百姓只是粗略地知道政策,但对政策的体会和理解还不深入。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半年,全市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要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政策为主线,以强化服务为手段,以加大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确保完全年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
1、立足发展扩大就业。促进就业,关键是创造就业岗位,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下半年,我们仍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做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举,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弘扬创业精神,开展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健全服务体系,改进服务手段,帮助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做大、做强、做优,推动盘锦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拉动就业。全力发展服务业,充分发挥我市的资源和地缘优势,全力发展面向企业的生产业、面向居民的生活业、面向社会的公共业,吸纳就业。同时,紧紧围绕居民的现实需求,进一步发展家政服务、医护服务、商业饮食、家电维修、物业管理等各类便民服务业,大力开发社会就业岗位。把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同发展城市的绿化、环保、卫生、交通等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在改善城市管理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实效。
2、落实政策扶持就业。当前就业再就业工作中最关键的是确保把中央、省出台的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落实到有就业愿望的人员身上。在放大政策促进再就业的效能的同时,为劳动者成功创业提供支持,重点是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再就业,扶持被征地农民和其他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将创业培训与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减免、后续扶持结合起来,通过技能培训、职业指导、提供贷款等方式增强未就业人员就业和创业能力。逐步形成再就业资金的制度性保障,进一步增加再就业投入。
3、统筹安排城乡一体化就业工作。促进城乡统筹就业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按照城乡统筹就业的要求,着力抓好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强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组织管理,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信息、培训、输出、参保、维权”一条龙服务。同时,免费向进城求职的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和职业介绍服务,按规定做好求职登记和就业登记工作。有组织地开展送岗位信息、送就业服务、送技能培训、送技能鉴定“四送”下乡活动,加强宣传和引导,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
4、多渠道开展就业援助工作。实现“在15日内确保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1人就业再就业”的就业援助工作指标,一是加强零就业家庭的申报登记和动态管理,随时了解掌握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状况,及时提供就业援助,全方位搞好跟踪服务。二是进一步完善零就业家庭预警预报制度,对于产生新的零就业家庭,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在15日内至少提供一个适当的就业岗位。三是开展社区岗位开发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依托社区基础工作平台,通过寻岗、买岗、创岗等多种途径安置失业人员。四是认真做好“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人员实现灵活就业后的社保补贴发放工作。
一、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主要工作
(一)认真开展组织协调。为贯彻实施好《劳动合同法》,市、县(区)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领导小组,工作目标明确,分工责任明确,个人职责明确。市人民政府下发文件6份,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协调和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劳动合同法》顺利贯彻实施。
(二)认真开展学习宣传。市、县(区)人民政府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讲座、印发宣传资料、录制光碟、书写标语和电视、新闻媒体开设“劳动保障之窗”等多种形式,深入用人单位、车间、社区和乡镇,认真宣传《劳动合同法》的重大意义、立法原则和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区人民政府拨付《劳动合同法》宣传活动专款12万元,用于购买宣传资料和录制《劳动合同法》宣传CD光碟。全市共举办宣传咨询活动25场次,接受群众咨询2万余人,翻印《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汇编》2万余册,录制CD光碟60余盘,散发宣传资料8万余份,出动宣传车12台次。通过半年的学习宣传,全市人民,特别是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对《劳动合同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三)认真开展工作指导。全市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等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170多人次,帮助320家用人单位依法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及时废除无效劳动合同。为今后依法、公平、公正签定劳动合同,实现劳动关系和双方利益平衡奠定了基础。
(四)认真开展争议调处。《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全市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42件,已全部结案。市人民政府还建立了重、特大疑难劳动争议案件劳动行政部门、工会、企业家协会三方协商、协作办案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劳动争议预案制度,及时协调、化解矛盾。
(五)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以来,全市从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安、工商、人事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297人次,对20家人力资源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依法取缔职业中介机构2家。对578家用人单位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责令65家用人单位支付拖欠农民工工资335.38万元。今年3月中旬,市人民政府还组织市劳动保障、工会、企业家协会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市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检查用人单位652家,对未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和办理社会保险的143家用人单位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
二、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主要成效
(一)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意识不断增强,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按时支付职工工资,不为职工缴纳保险费,剥夺职工休息休假权的现象得到较大改变。
(二)权益保护不断加强。**市烟草公司通过对《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为了使劳动者权益得到保障,依法制定了《劳动合同管理暂行办法》,对劳动合同订立、劳动合同履行、劳动合同终止和解除、劳动合同续签作了详细的规定,使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劳动者切身利益有章可循。
(三)用工行为不断规范。**纺织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对《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对有关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管理进行了完善和规范,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要求,增加了员工工作时间、休假、劳动报酬、加班补贴、劳动保护等劳动合同约定内容。该公司还将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员工工作时间、休假、养老保险处理办法等相关资料印制成《员工手册》,分发到企业每个员工,接受监督。
(四)劳动关系不断改善。**啤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企业诚实守信,职工工资按时发放,“五大保险”资金到位、手续完善,企业职工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职工对企业劳动生产尽心尽责,促进了劳动关系规范有序、和谐发展。
三、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主要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有待深化统一。少数部门和单位认为《劳动合同法》是劳动保障部门和用工单位的事,对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工作缺位,协调不力;有的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法》的认识有偏差,认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既要依法保险还要按时足额发放工资,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二是宣传教育不够广泛。少数地区对《劳动合同法》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对《劳动合同法》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了解不够,理解不深。三是劳动保障不够有力。少数民营、个体企业不愿意与职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习惯以“口头协议”代替劳动合同,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内容也不完善规范。四是维权监察不够到位。劳动保障执法监察缺编制、缺经费、缺设备,力量薄弱,手段落后,满足不了当前面宽量大的劳动市场管理所需。五是劳动履约不够全面。少数劳动者不认真或不完全履行与用人单位签定的劳动合同,擅自违约、毁约,“跳槽”、“高攀”的行为时有发生,给企业用工、生产都带来了不良影响。
四、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各级政府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认真贯彻市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思想的高度,切实加强《劳动合同法》的宣传教育工作,将《劳动合同法》列入“五五”普法宣传内容,深入宣传《劳动合同法》的重大意义,立法原则和关于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加深各类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对《劳动合同法》的认识和理解,为《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加强执法监察。各级政府要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部门的投入,认真解决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和交通工具等实际困难,为劳动执法创造条件。各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部门,要建立有效的防范和查处机制,定期对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检查,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三)加强检查指导。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合同法》情况的检查指导,督促用人单位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劳动合同法》的各项规定,不断改善用工环境,提高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保持劳动者队伍相对稳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推进措施
1、加强危化品企业人员培训。认真贯彻《市企业全员安全生产培训指导意见》,督促危化品企业健全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强化全员培训工作落实,加强员工特别是新员工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重点是危化品基础知识,防火防爆知识,生产经营过程的基本安全知识,危险源辨识,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职业危害防治,应急处置、自救互救常识、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内容。推行危化品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总监和安全管理人员任职情况报告制,以及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开展情况年报制,以便安监部门全面、及时了解掌握企业人员变动和培训情况。充分利用市安监局送安全培训到企业和企业安全培训师活动的机会,重点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作为培训对象,提高危化品企业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2、提升班组管理建设标准。督促企业细化班组岗位安全检查确认表,明确检查范围、当班安全状态、隐患处置情况、交接班记录等,加强现场规范化管理。抓好典型安全班组的培养和宣传,以点带面进行推广,推动全市危化品企业班组建设向纵深推进。将企业班组安全管理能力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及时对班组安全管理能力建设工作开展不力的企业负责人实施约谈。
3、规范企业危险作业安全操作水平。督促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遵循减少和严控原则,采取划定禁火区、固定动火区、禁止进入受限空间、禁止破土区域、常态(或临时)盲板封堵部位等措施,强化特殊作业风险管控,严格执行企业内部对特殊作业、监护、审批人员的培训考核、批准上岗程序。
4、推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任责任。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任责任为契机,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督促企业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抓好关键环节、重点部位的管理,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对危化品事故的处置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结合制度化检查对企业“五落实五到位”、安全总监履职情况进行督查,督促企业细化、完善安全总监职责,并将安全总监的职责、考核办法编入“五落实五到位”规范化管理台账。
二、工作成效
1、强化源头管理。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审批、许可、登记等工作程序,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严格按照法定的申办程序,严把生产,储存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关。进一步加强了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安全监管工作。完善了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工作程序,将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安全审批和“三同时”制度结合起来。结合换证工作,提前安排部署换证企业进行安全评价,坚决落实隐患整改,隐患整改不彻底的坚决不予换证,通过换证工作促进企业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今年上半年,共审核换证各类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46 家。目前,已对2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危化品储存经营企业申请吊销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2、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在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成立了15人的正科级安监局,为各镇街招考68名以化工、机械、电力等专业的镇街安全生产检查员,重点为2个园区配备了8人的安全检查员,以解决镇街安监人员不足、不专业的问题,在招考2名化工专业事业人员基础上,今年,我局又招考了1名化工专业人员,近期即将到位,依托危化品园区人才优势,成立专家组,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继续加大政府购买安全服务力度,投入150万元,全市16个镇街都聘请了中介机构,不定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和执法检查活动,在全市重点镇街和园区逐步建立了“责任明确、管理高效、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3、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按照“面向基层、贴近实际、题材多样”的要求,以部门或乡镇(街道)为单位,组织安全培训机构、安监干部、专家教授组成安全生产师资团,深入企业,与职工面对面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讲,提高基层一线职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水平,确保年内有140家企业完成从业人员全员培训。各级各行业要分期分批组织本行业领域的安全培训活动,其中教育、交通运输、住建等部门要分别举行中小学消防、危险物品运输和建筑企业的全员培训活动。认真开展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今年以来共开展危化品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256人。
4、深入开展整治行动。 一是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把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治理整顿工作作为长期的重点工作来抓,主要采取以集中整治、隐患排查为主的方法,改变以往以专项整治代替日常监管的工作方式,使专项整治工作实现了时间短整治明显的效果,同时进一步加强在安全检查和安全评价评估中发现的事故隐患的治理,督促企业加快隐患整改力度,指导帮助企业完善安全管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对一些整改不积极的单位,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采取强制措施。在专项整治活动中,共检查危险化学品重点企业73家,排查隐患586条,立案22起,责令停产整顿企业2家,罚款8.4万元,吊销储存经营许可证企业2家。二是认真组织开展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专项检查活动。聘请专家查隐患,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是当前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检查中,采取专家查隐患,企业做整改,镇街安监站(局)抓落实,安监局抓督查的形式进行,对各镇街所有危险化学品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严格做到了全面细致,不走过场,不留死角,查出隐患321处,下达执法文书128份。通过此次专项检查,全面排查出了当前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生产隐患,对今后的安全监督管理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深化油气管道整治。对排查确定的全市油气管道隐患共有149处,其中重大隐患15处,较大隐患6处,一般隐患128处。目前,新建管道29.2公里现已完成测量放线27.03公里,到货管材合计28.21公里(包含直管、冷弯管、热煨弯头),布管15.18公里,焊接12.2公里。现管沟开挖9.13,现回填6.025公里,石方段已开挖6.83公里,顶管柏油、水泥公路合计35处,现已顶管完毕道路29处,正在施工顶管的道路6处。相关施工许可办理情况,穿越高速公路专项评价工作完成等待安全评审,穿越国省道已完成专家评审,施工协议正在签署中。以上排查出的149处安全隐患,已通过上级验收,全部完成隐患销号工作。
5、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根据国家和省安监局关于提升危险化学品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要求,我局组织专家对我市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8家企业的在役装置进行了审查,督促2家企业投入近230万元进行了安全自控装置升级改造,对上争取资金35万元对升级改造企业进行奖励扶持,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提升企业生产装置的本质安全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
1、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修定不及时,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专业安全管理人才缺乏,安全经费普遍投入不足。
2、人员安全培训教育还不够。由于安全认识上存在差距,企业 “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保障”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大量农民工进入危化品企业,未经培训或培训不足上岗的情况时有发生,容易违章、违规操作造成事故。
3、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隐患普遍存在,违规违章作业屡禁不止。一些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被简化或忽视,不能被严格执行。
4、危化品企业工艺流程复杂、工艺参数多、自动化控制程度高、操作要求高,而员工普遍专业知识缺乏,操作失误较多,是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内容。
四、下步打算。
1、继续深入开展攻坚工作。结合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实施更加有力的安全监管,督促企业按照《邹城市危化品安全生产攻坚工作方案》《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的要求,加大安全投入,进一步装备和完善自动控制、紧急停车系统和安全联锁装置,确保自动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健全完善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本质水平,确保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一、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01所,其中,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170所(县级医院10所、中医院6所、乡镇卫生院105所、其他49所),社会办医231所。全市病床数4847张,每千人口病床数1.88张(全省为2.51张)。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759人,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328人,占6.9%;每千人口卫技人员1.8人(全省为2.2人)。全市设村卫生室983个,占村委会总数的98.8%,乡村医生1875人。其中达到合格标准的村卫生室占67.7%。我市已初步建立起了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市建有采供血机构1个(市中心血站),采血点一个(县采血点),县级基层储血点8个,输血科1个。全市401所医疗卫生机构中有24所医疗卫生单位用血:市级人民医院、中医院、保健院各一所;县级人民医院10所、中医院5所、保健院3所;乡(镇)级倚象卫生院1所;其他六十二医院、万和医院各1所。
自1998年10月1日《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认真贯彻执行,积极推进无偿献血工作,于1998年7月挂牌成立了市中心血站,年完成独立建制。全市于年全面结束了医疗单位自采自供的不规范、不安全行为,实现了临床采供血“三统一”(统一采供血机构、统一血源管理、统一临床采供血)要求。近年来,我市卫生部门、红十字会及市中心血站、用血医疗机构严格贯彻执行《献血法》及《血站管理办法》、《血站基本标准》、《市献血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卫生部颁布的“一办法、两规范”(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依法依规管理采供血,无偿献血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年至年,我市的无偿献血率、采血量、供血量分别为80.3%、112.12万毫升、139.62万毫升;95.9%、222.22万毫升、222.22万毫升;100%、227.37万毫升、323.17万毫升;100%、227.33万毫升、316.84万毫升。年至年,我市参加无偿献血的人数及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4378人、0.175%;7278人、0.29%;8163人、0.326%;9271人、0.37%。总之,我市贯彻执行《献血法》,积极推进无偿献血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有效挽救了垂危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基本保证了临床用血需求,为全面推进全市采供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自《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市、县(区)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强化监督管理,各级红十字会依法参与、积极推动,有效保证了我市采供血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做法和成效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我市市、县(区)政府和卫生部门把贯彻《献血法》,做好无偿献血工作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及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贯彻《献血法》,推进无偿献血工作列入了政府的卫生工作年度目标进行考核,为市中心血站及有关医疗机构配备了设备和人员,安排专项的经费,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和监管体系。我市各县(区)成立了无偿献血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领导和组织作用,认真组织开展宣传工作,有效促进了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工作的安全性、时效性,推动了全市《献血法》的贯彻落实。
(二)积极宣传,广泛动员。无偿献血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认真做好宣传工作,才能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和积极响应,才能有效保证《献血法》的贯彻实施。我市各县(区)政府和卫生部门、红十字会认真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学习《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普及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从法制、奉献、健康等方面引导人们树立无偿献血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人们的畏惧心理和错误认识;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横幅、宣传栏、宣传牌、宣传单等方式开展宣传工作;在“无偿献血日”、“红十字会日”、“防艾宣传日”等纪念日,走上街头、深入基层、面对群众,积极宣传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发放宣传资料,开展问卷调查等,使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了对《献血法》和无偿献血的认识。
(三)依法依规,强化管理,保障安全。我市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红十字会等机构依照《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采供血和用血医疗机构的监督、指导和管理,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严格落实操作规程,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非法采供血专项治理。
我市市、县(区)卫生部门将血液管理工作列入卫生工作年度目标进行考核,强化目标责任意识,不断加强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市中心血站建立健全了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了采供血网络及温控建设,严格采供血耗材采购制度。
我市各用血医疗机构成立了临床用血管理小组和临床输血评价小组,建立、健全了用血管理制度,认真加强管理、监督。市中心血站和用血医疗机构以培养一支思想端正、技术过硬、服务优良的采供血及用血队伍为目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总之,自《献血法》实施十一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红十字会及相关医疗机构严格依法依规,不断强化采供血管理,依法取缔和杜绝非法采供血行为,保证采供血的规范、质量和安全;不断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保障了输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十一年来,我市未发生非法采供血行为,未发生过血液质量和安全事故。
(四)无偿献血观念逐渐形成,无偿献血队伍不断扩大。我市通过加强宣传,认真组织,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推进无偿献血工作,逐步使自愿无偿献血被社会公众认同,无偿献血队伍不断扩大。我市无偿献血人数从年4378人、年7278人、年8163人,增至年的9271人。年,一次献血量400毫升(一次献血的最大值)的人数达1412人次,比年增长了5倍多。全市104个部门和单位组织了无偿献血活动,涌现出了一批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和集体。
(五)无偿献血工作从城市向农村扩展。我市无偿献血工作正逐步向农村推进,许多乡镇领导把开展农村无偿献血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广泛动员,积极宣传,使广大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对献血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调动了乡村干部和部分农民献血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无偿献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虽然我市在贯彻执行《献血法》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各地情况不一,发展不平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仍很突出,无偿献血工作难度依然较大,需要不断改进、巩固、完善和发展。综合调研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组织领导和宣传工作还存在疏漏和不足。由于在组织领导和宣传工作中还存在某些疏漏和不足,我市贯彻执行《献血法》、推进无偿献血工作还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和层次,工作难度较大。例如我市仍有部分单位领导和群众对无偿献血工作仍存在一些误解,对无偿献血的意义、知识等缺乏了解,甚至存在某些误解和抵触情绪;部分干部、群众把血站或医院收取国家批准的医疗用血成本费误认为是出卖无偿献血者的血液等;部分单位领导不愿意、不热心动员和组织职工无偿献血;我市市民参与无偿献血还不广泛,积极性、主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市无偿献血的主力军以企事业单位职工、大中专学生、部队官兵、农民工、公务员等为主,其中公务员队伍中无偿献血人员的比例还比较低。
全市每年无偿献血宣传经费仅市级安排了10万元,9县1区安排的、可用的宣传经费十分有限。目前,我市无偿献血的宣传单等宣传材料均由市中心血站统一印制下发到各县(区)红十字会,宣传工作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县(区)在及时散发宣传材料、联系实际丰富宣传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二)无偿献血人员总量偏少,采供血矛盾突出。我市无偿献血人数及献血量虽然逐年增加,但由于多种原因,参加无偿献血的人员还不广泛,总量偏少,采集的血液不能满足医疗用血需要。以年为例:全市无偿献血9271人,仅占全市总人口的0.37%;全市采血量为227.33万毫升,供血量则为316.84万毫升,还必须从外地调入血液才能基本满足我市医疗用血需要。另一方面,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深入实施、严重交通事故增多、医疗条件改善和人民群众就医要求提高、县基层血库被取缔诸多新情况的出现,致使我市医疗机构用血量急剧上升,采供血矛盾十分突出。年1-6月,全市临床医疗用血量突破170万毫升(比去年同期增长13.9%),预计今年全市临床医疗用血量可能突破400万毫升。此次调研中,多数用血医疗机构都反映了血液供应不能满足正常临床需要,部分迫切需要输血的患者因血源紧缺而不能输血,特别是有时急诊抢救危重病人时无血可供或供血不及时等问题时有发生。在此次调研的3个县里,都曾出现过因不能及时输血而导致重病患者无法抢救的病例。
(三)我市地处边疆,位置特殊,采供血工作形势严峻。我市境内外多种传染病流行情况比较严重,部分县(区)还有吸毒人员,给我市贯彻执行《献血法》、特别是开展采供血工作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和困难。
(四)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采供血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比较强、法律法规比较严肃的工作,具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和风险性,只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较高,工作认真细致,才能有效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的发生,从而保障血液质量与安全。目前,全市采供血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现有专业技术人员难以完全满足采供血业务要求,急需加大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招录紧缺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五)采供血工作条件困难,成本大。我市平均采供血半径在168公里以上的有5个县,256公里以上的有3个县,46公里以上的有1个县。由于采供血半径大、采供血专用车辆少、道路等级低,加之修路堵车等原因,造成了采供血工作条件困难,增加了中心血站的采供(送)血成本,还导致有时供血紧张和供血不及时的局面。
目前,原布在西盟县的基层血库(采血点)由于区位、技术等原因导致设备闲置;县基层血库(采血点)则由于用房、设备等条件不合格被省卫生厅取消资格。两个基层血库(采血点)停止运行增加了边远县乡开展无偿献血的困难,增加了用血医疗机构的困难和不便,增大了市中心血站采供(送)血成本。
四、几点建议
针对我市无偿献血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献血法》,促进我市无偿献血工作更加广泛有效地开展,确保人民群众医疗用血需求和安全,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我市贯彻执行《献血法》的力度。一是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献血法》,切实加强对无偿献血工作的领导,针对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有效开展工作。二是建议市、县(区)政府加大对《献血法》的宣传和贯彻执行力度,更加广泛和深入地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献血法》的认识,特别是提高领导干部的认识,检查督促部分认识不到位、贯彻《献血法》不力的单位改进工作。三是建议适当增加无偿献血工作在卫生工作目标考核管理中的内容和比重,层层分解,狠抓落实。四是建议市、县政府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无偿献血先进集体及个人表彰大会,增强无偿献血者的荣誉感和积极性。五是建议制定相关的规定、措施,促进无偿献血工作更加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扩大无偿献血者队伍。一是建议保障宣传经费的预算落实,把无偿献血宣传经费纳入市、县(区)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为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二是建议继续运用电视、广播、报刊、标牌、彩旗、宣传车、宣传单等形式,采取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方式,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要重视宣传无偿献血的先进典型,重视引导社会公众区分收取制作医疗用血成本与出卖血液的区别,消除误解,营造无偿献血光荣的良好氛围。三是建议制定和推行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公务员队伍无偿献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社会作出表率和导向作用。四是建议扩大无偿献血队伍。我市无偿献血者主要来源于企事业单位职工、大中专学生、部队官兵、农民工、公务员等,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还未充分参与进来。建议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无偿献血的积极性,把无偿献血工作逐步推向农村,把采血车开进村镇、开进农村集市,吸纳更多的农民无偿献血。建议卫生部门和中心血站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系,动员和组织部分企事业单位职工、部队官兵、大中专学生、公务员等组建相对稳定的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扩大无偿献血队伍,应对突发事件时对采供血的特殊要求。建议医疗机构积极动员和认真组织择期手术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和患者亲友互助献血等。
(三)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改革,切实加强市中心血站和用血医疗机构的建设。一是建议加大市中心血站和用血医疗机构的硬件建设,加强采供血配套设施建设,保证采供(送)血设备、设施齐全。二是建议增加对市中心血站和用血医疗机构的经费投入,缓解采供(送)血成本上升的困难,确保采供血工作安全高效运转。三是建议加强市中心血站的机构建设和完善,改革和激活机制,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严把调入人员的素质关。四是建议加强对市中心血站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招聘紧缺专业的技术人员,不断增强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采供血安全有效。五是建议由市中心血站加强对各用血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监督和培训。建议各用血医疗机构结合自身实际,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血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确保临床用血科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