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手术室护理常用技术

手术室护理常用技术

时间:2023-08-21 17:24: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手术室护理常用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手术室护理常用技术

第1篇

1化学性危险因素

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消毒工作是重要的护理项目之一。因此长时间的接触消毒剂,对人体产生危害。现代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常用的消毒剂包括环氧乙烷、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甲醛等,这些常用的消毒净剂常带有挥发性,可通过皮肤、呼吸道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可对人体的免疫、神经系统等产生危害。据调查,手术室护理人员由消毒剂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已成为危害护理人员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手术室麻醉剂的使用量很大,常用的麻醉剂异氟醚、安氟醚等泄漏后,会污染手术室的空气。麻醉剂废气在人体组织内可以蓄积,当达到人体的代谢阈的时候,会对机体产生危害,可表现为慢性氟化物中毒、白细胞减少等。为防止手术室护理人员过多接触消毒剂、麻醉剂废气等有害物质,护理人员在消毒过程中,必须戴上防护手套、防护目镜,甚至穿防护服;手术过程中戴防护口罩。操作完毕,一定要到空气清洁、流通性好的地方深呼吸,加快有害物质通过气体交换排出体外。此外,手术室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同时注意麻醉机的密封,减少麻醉剂废气的泄漏。

2物理性危险因素

2.1电离辐射:X线、透视检查等已成为现代医疗过程中重要的检查手段,为疾病的诊疗提供强有力的影像学证据。这种背景下,由X线、电透等引导,完成手术的情况大大增加,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接触电离辐射的机会不断增多,但是长时间照射,可对护士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因此,在手术中要接受X线透视的,护理人员应穿好防护服(铅衣),并且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2.2噪声污染:通常情况下,手术室很难避免来自各种医疗设备的噪音,如呼吸机、吸引器、高频电刀、麻醉机报警等;骨科或口腔科手术,还有来自电锯、电钻、骨锤等噪音,长期在此种环境下,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听力下降,判断力和记忆力减退,影响健康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室内尽可能减少噪音,保持手术室的安静。除了上述因素之外,由于手术的需要,手术室护理人员常处于长时间的站立状态,将整个身体的重量集中于双腿,易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甚至水肿。同时,手术室内,空气中除了具有生物学和化学性的危害因素之外,CO2的浓度很高。

3小结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室的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医疗用品不断增多,手术室的危害因素也不断增多,同时不断出现新的危险因素。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不断地更新意识,及时全面了解自己工作环境中现有和潜在的危险因素,同时有针对性的加强防护措施,避免长时间的过多接触职业有害物质而影响身体健康,这不仅有利于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而且对促进整个手术室护理事业的协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糜丽梅付冰单位:贵州省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室

第2篇

关键词 新护士 手术配合 带教 体会

资料与方法

2004~2007年完成转科学习后固定在手术室工作的7名大、中专护校毕业护士,其中大专2名,中专5名,平均年龄18.5(18~20)岁。

带教老师的基本要求:从事护理工作10年以上,具备主管护师资格,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带教计划:专职带教6个月,分4个阶段。第1阶段(第1个月),熟悉手术室环境及布局设施;了解、掌握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和分工;各种手术敷料折叠打包及高压锅的灭菌工作;无菌技术操作;了解常用消毒液的浓度、配置方法及使用原则、范围;参与一些小手术巡回护理工作。第2阶段(第2~3个月),训练吃苦耐劳、连续工作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熟悉掌握各类手术包的综合利用,精密器械、大型仪器的使用及保养,特殊手术器械的使用;参与择期手术巡回,洗手工作配合。第3阶段(第4个月),逐步担任大、中手术巡回、洗手配合工作,锻炼术中紧急情况下的随机应变处理能力;掌握手术器械使用、简单维修及抢救技术。第4阶段(第5~6个月),让新护士独立担任各科大、中、小手术的巡回及洗手护士工作,带教教师监督。

方法:熟悉环境及操作程序:带教老师向新护士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及布局、规章制度及常用器械的名称、性能、使用方法,布类敷料的备制、折叠、打包;熟悉手术室的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如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方法,铺无菌器械车的注意事项,刷手规则,无菌手套、手术衣的穿戴方法,穿针认线和传递器械的正确姿势;进入手术间观察从术前准备麻醉配合术中配合术后病人护送回病房并和护士交班术后手术间及器械刷洗处理等程序,增加感性认识。手术配合:手术前一日下午和带教老师一起到病房对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访视,告诉病人自己是负责其手术全过程的护士,耐心解释病人提出的各种疑问。详细介绍麻醉方法、手术目的、过程及配合要点,并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及布局等。消除病人的陌生感,缓解其紧张情绪,使病人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回手术室后,根据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有关要求对新护士进行一次综合性培训。如介绍1例病人的手术巡回护理,其工作程序为备齐手术所需的各类器械、布类敷料、无菌手术衣、手套、输液用品及特殊手术垫子等,然后到病区接病人,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住院号、性别、手术名称和部位,以及手术部位是否备皮、术前用药是否完成;演示与病人交谈的方式及方法,并适当地给予心理支持;待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演示与病人进行心理护理,麻醉的模拟方法;建立静脉输液有效通道,确保术中液体、血液的通畅;重温无菌技术,手术器械包的打开及特殊器械准备,给氧、吸引器操作、高频电刀的使用、手术切口部位解剖、术中病情观察及相关的手术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术毕手术器械及敷料清点并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及签名,随麻醉师一起护送病人回病区并行床边交班。洗手护士的工作配合注意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污染、清点器械、敷料等,传递器械稳、准、轻、快及手术标本的处理,术后器械整理等注意事项。通过培训,让新护士了解手术配合的全过程。老师讲解演示其中1例,其他手术则由新护士讲述及演示,再由带教老师讲评,找出缺点和不足,并给予纠正。

结 果

通过6个月的带教训练,7名新护士全部按带教计划完成培训学习。自我评估满意度100%,考评平均分数95.5,工作能力评估优良率94.5%。

讨 论

通过带教训练,可以督促带教老师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增加新护士学习、工作的压力,使她们不断学习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对大、中、小手术进行针对性训练教学,使新护士能很快适应手术室护理工作,快速走上工作岗位。

第3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麻醉师;配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60-01

随着现代护理的不断s发展,对手术室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士不只是台上手术的配合和台下的巡回,对于麻醉工作的配合也是衡量手术室护士业务素质的一方面,并且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要前提。手术室是特殊的工作环境,有特定的工作性质,同时要求手术室护士要有娴熟的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要有健康的身体,因为手术室的工作随时面临着超负荷的工作量,因此一定要保持较好的身体机能。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不仅要掌握各科室护理技术,也要懂得麻醉的基本知识,了解麻醉方法、麻醉意外以及抢救措施等,主动配合麻醉医生,保障患者安全,更好地完成和麻醉医生的配合,顺利完成麻醉手术工作。

1 麻醉的护理配合

1.1 在手术前麻醉师会在手术前一天看病人,以确定麻醉方法,同时护士也要看病人,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认真阅读病历,了解病情、手术方案及步骤、术中和特殊要求,仔细查阅护理病案,消除或减轻病人对麻醉与手术产生的恐惧(疼痛、死亡)和紧张心理。麻醉和手术中体液的纠正是循环管理的重要手段,故手术前、中、后合理输液也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之一。手术护士应在手术过程中保证液体的通畅,在麻醉师的指导下合理输液。

1.2 手术室一般采用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因此,应适当调节好温度和湿度,一般手术室温度调控在22-25度,湿度在 40%-50%为宜。

1.3 麻醉前用药 常用鲁米那、阿托品、杜冷丁、氯丙嗪、安定等,麻醉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情况。

2 麻醉中的护理配合

2.1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严格查对,建立静脉通路,因为手术的原因因此一般选用较粗血管,较大的套管针,以便应对各种紧急意外。对小儿或老年人及心功能不全病人按麻醉师的指导严格核对和计算好计量严格控制液体入量。

2.2 摆放的配合和功能的保护 正确摆放,麻醉开始前手术室护士应向患者解释并协助麻醉师摆好以利用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

2.3 严格监护病情变化 护士应密切配合麻醉师严密监护患者的血压、脉搏、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告诉麻醉师,以便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

2.4 密切配合抢救工作 手术室护士必须善于观察病情,及时报告麻醉医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术中要严密观察有无输液反应和输血反应,如有异常及时通知麻醉师。

3 麻醉手术后的护理配合

第4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全身麻醉;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292-01

近几年来,随着麻醉学科及各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全身麻醉手术的比率逐渐增加。如何配合麻醉师的工作,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掌握护理技术,也应对麻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1]。这样才能与麻醉医生更好地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1 麻醉前的配合

1.1 术前访视患者:手术前患者大都对麻醉和手术产生紧张和恐惧情绪,手术前1d到病房访视患者,采取有效的沟通手段,消除与患者之间的陌生感,向手术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配合事项及手术的方式,使患者对手术有所了解,减轻紧张情绪。

1.2 检查准备:手术室护士对手术室环境和室内仪器的检查及器械的准备工作也是保障手术和全身麻醉安全十分重要的一环。

2 全身麻醉的护理配合

2.1 全身麻醉诱导期的护理配合:(1)协助麻醉医生备好麻醉用药。包括麻醉插管盘、品、急救药品、麻醉机等。备好吸痰管,连接吸引器。将吸引器管插放于手术床边,处于良好备用状态。建立静脉通道,约束固定患者,协助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推注麻醉诱导剂后,应暂时加快输液速度,使药物尽快进入循环。由于麻醉后血管括约肌松弛,有效循环血量下降,遵医嘱及时补充液体。(2)麻醉诱导时陪伴在患者身旁,麻醉诱导后,患者将在30~60s内快速意识丧失,继而出现全身肌肉松弛。彻底失去防御能力,可能产生坠床。因此,巡回护士应在全身麻醉诱导前对患者进行固定,确保患者安全。(3)了解麻醉诱导剂,协助麻醉医生做好麻醉诱导。常用的麻醉诱导剂:①咪达唑仑:常用作诱导辅助药,有遗忘作用。一般在建立静脉通道及完善监护设备后遵医嘱静脉推注;②芬太尼:有强大的镇痛作用,用于麻醉诱导或术中维持,可控制呼吸进行气管插管,减轻患者应激反应。(4)麻醉诱导后巡回护士应协助麻醉医师插管。将备好的喉镜递给麻醉医生,待其充分暴露声门后递气管导管,并根据需要协助暴露声门,插管成功后拔除导丝递牙垫,协助挤压呼吸,观察导管深度并妥善固定。挤压呼吸压力

2.2 麻醉维持期的护理配合:全身麻醉维持期是患者耐受各种药物的相对稳定期。此期护理重点是对患者生命体征的严密观察,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并迅速寻找原因。

2.3 麻醉后苏醒期的护理配合:(1)密切观察:手术室护士在麻醉苏醒期应严密观察患者,5~10min测1次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至稳定清醒。(2)及时发现呼吸道梗阻:复苏期是呼吸道梗阻的高发期,包括舌后坠、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延迟性呼吸抑制等。所以在本期手术室护士应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和患者呼吸,除有特殊医嘱外,置患者于仰卧位,拔管后头偏向一侧,必要时抽吸口咽部分泌物。出现鼾声时有舌后坠的可能,可托起下颌或应用口鼻咽通气导管。当有喉痉挛时,应立即去除诱因加压给氧.必要时环甲膜穿刺。(3)检查各种导管的放置情况:包括胃管、鼻导管、引流管、导尿管、深静脉导管,对于位置不当、引流不畅等情况应立即通知麻醉或手术医师处理。严防患者在苏醒过程中抓扯敷料及管道。(4)出血情况:检查引流瓶、切口、拔除的动静脉穿刺口有无新鲜出血,是否呈持续性。督促医生及时处理。应注意血压、脉搏、心率、心电图的监测,随时注意患者的变化,有血压过低,应检查输液及输血的情况。(5)患者制动: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容易发生躁动,故巡回护士要事先做好制动工作,以免患者坠床及自行拔除各种导管。并在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主动与之交流[3]。判断其意识情况,对于完全清醒的患者只需告知其不能翻身;对于尚未清醒的患者,要围起搬运床护栏,继续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应急准备。

3 注意事项

患者入手术室后。检查并核对患者术前禁饮、禁食、用药情况。麻醉前应摘下患者的活动假牙,松开衣服、裤带及装饰物。麻醉诱导时,护士应与麻醉师密切配合,保护患者。严防麻醉意外发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4 小结

需要做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多数是病情比较重或特殊部位的手术,作为手术室护士,为使手术顺利进行,应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密切配合;在麻醉期间与麻醉医生共同监测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随着麻醉学科的发展,各种仪器、品不断更新,这使得手术室护士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竞.手术室护士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配合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29(35):148

第5篇

[关键词] PDCA循环法;临床带教;护生

手术室护生带教是培养手术室护士的关键环节。本院手术室每年担负着100多名来自不同学校的、学历不等的护理专业毕业生的临床带教任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手术室的工作负担重、责任大,对带教的认识不够重视等因素直接影响了手术室护生带教的质量。而要克服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使带教质量得到保证和不断提高,就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PDCA循环法管理就是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来进行质量管理并循环不止的进行下去的一种管理工作程序[1]。本院手术室于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在部分大、中专护理专业学生中试行了PDCA循环带教法,取得显著成效,现介绍如下。

1.资料

本院手术室进行临床实习护生44名,年龄18-22岁;本科生12名,大专生24名,中专生8名。

2.PDCA循环带教方法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措施―督促检查―反馈处理。

2.1制定计划(P)带教计划是确保带教工作顺利实施的根本[2]。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由带教老师写出内容较为完善的带教计划,根据总体计划,确定学目标,然后根据总目标分订成周目标,确定每周的学习内容。根据手术室实纲要求,通过四周的手术室实习,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手术室护士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手术室的布局与设施、各种规章制度、各班职责。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手术室空气消毒法、不同手术的安置、手术包的准备以及常用器械仪器的使用和保养。了解特种菌感染的手术处置。第1周内能正确绘制出手术室平面图(包括三个区域,三条通道及各区域的结构,物品存放位置);第2周能正确说出常用器械名称、用途、常见Ⅰ、Ⅱ类手术物品准备,正确叙述手术卧位及手术切口、高频电刀的使用方法;第3周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常见Ⅰ、Ⅱ类手术的手术配合;第4周能独立完成常见Ⅰ、Ⅱ类手术的手术配合。

2.2实施计划措施(D)根据教学总目标及周目标安排相应的带教内容,并根据内容及不同层次护生的特点确定带教方法。考虑学生未经过临床实践,缺乏实践经验,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因此临床带教方法应具有灵活多样及随机应变,根据护生的接受能力、掌握情况进行阶梯式带教,如对学习能力较强主动好学的护生以“导”为主,对学习能力较“差”主动性差的护生以“督促”为主,带教老师可根据每个护生每一阶段掌握的效果、灵活调整各阶段的实习内容,如有意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手术,如剖宫产手术,阑尾切除手术、疝修补术、甲状腺切除手术等进行典型带教,做到放手不放眼,多给护生独立操作的机会,操作完毕结合操作体会复习理论知识,加强理解与记忆,在此基础上不断熟悉操作程序,使理论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又熟练了操作技术,以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2.3督促检查(C)督促检查是对教和学中各个环节是否按计划执行及其执行的结果做出客观评价。护士长或科室带教秘书每周不定期抽查目标及措施完成情况,及时消除影响目标完成的不利因素,以促进总教学目标的完成。实习第4周,由教学秘书对护生进行各项操作及理论知识出科考核。操作考核内容:手术室常见护理操作,如穿脱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洗手法,辅无菌台法等。理论考核内容:手术室的环境要求及布局(如三通道、三区域的划分),手术室的无菌原则,无菌物品的灭菌方法,手术室常用消毒液及浓度等。评定标准:优,以上各项操作熟练,并能讲解操作过程;良,操作不够熟练,需在老师的提示下完成,讲解不完整;差,操作不熟练,对提问回答欠佳。理论考核,优≥90分,良≥85分,差≥75分。通过考核,准确评估护生的综合能力是否达到了目标的要求。

2.4反馈处理(A)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反馈信息,以促进教学相长,向实习护生发放《教学质量评价表》,对带教老师进行带教质量评价,向带教老师发放《护生实习评价表》,对本科室已结束实习护生进行评价。双方肯定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议,弃之不利因素,修正下一轮教学计划,并循环反复,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3.结果

2006年以前传统带教模式护生只能依赖于带教老师而工作,没有工作主动性,不能脱离带教老师,带教计划不能圆满完成;2006年后实施PDCA循环带教法,使带教老师按计划带教,教有方向,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增进了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有目标。深受学生欢迎,调查满意率为98%,护生出科理论考核成绩由原来的71.4%提高到90.9%,操作技能出科考核成绩由原来的71.4%提高到93.2%。

4.体会

PDCA循环,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3],它也是护理质量管理最基本的方法之一[4],其基本的运转方式是以计划(PI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科学工作程序进行管理循环。这个工作循环实际上是一个小螺旋,每一次循环都将起点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系统科学的教学程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设计PDCA临床带教模式,有利于带教老师按计划教学,教有方向,学有目标,并根据护生动手能力强,专业理论差等特点,在带教过程中重点抓专业理论及技能训练,便于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PDCA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带教老师及时发现临床带教工作中的问题,及时修订带教措施,不断提高临床带教质量。再次,适合护生的心理特点,实践表明,PDCA带教法深受护生欢迎,调查满意率为98%[5],护生普遍反映在这样的教学程序带教下,一环扣一环丝毫不敢放松学习,学习过程有压力,也有动力,拓宽了知识面,使他们各方面能力均有明显提高,能保证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参考文献:

[1]李放军,胡立珍.PDCA循环法在护理文书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13):73-74.

[2]刘怀燕,周爱芹.提高手术室实习护生带教质量的几点做法[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49-50.

[3]王瑞英,金姚珍.PDCA循环管理在防止新生儿皮肤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A):17-18.

第6篇

手术器械由手术护士清洗包装、供应中心进行灭菌的分散式管理方式成为手术器械质量管理提升的桎梏。手术护士进行器械的清洗包装时间紧张、工作条件有限、清洗消毒不够专业,质量往往不达标,存在较大的医院感染风险且减少了手术护士的非护理工作时间,专业发展不够均衡。为了全面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满足及手术及供应专业的发展需要,卫生部2009年出台了《消毒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消毒供应中心必需承担全院复用器材的清洗消毒及灭菌工作,我院于2010年为了满足工作的发展需要,将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了扩建,按标准添置了清洗消毒及检查包装及低温灭菌设备,将所有的手术器械进行集中化管理,由供应室护士进行清洗、包装,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包装及灭菌质量,减少了院内感染的风险,同时也把时间还给了手术护士。现将2010年以来我院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的工作体会介绍如下。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人员方面:供应室不属于临床一线科室,年龄偏大、体质较弱等人群较多,工作能力不强,知识更新慢。

专业技术方面:供应室护士以前从未接触过大量的手术器械,对一些专科性较强的器械不熟,专科器械的质量检查要点不了解,对每台手术所需器械的品种、规格、数量也不了解。

运送方面:供应室与手术室不在同一栋大楼,每日手术器械靠工人多次搬运,下收下送的时间佷难完全控制,而多次运送途中,可能造成器械的丢失、混淆和污染。甚至还会影响手术。

对 策

人员的培训和合理调配:提前选择优秀的供应室护士到手术室学习手术器械清点、清洗、保养和打包,将专科性较强的器械制成图文画册,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从手术室抽调技术骨干充实供应室,使供应室技术力量得到很大提高。

专业技术方面:将常用的手术器械根据需要归类成各种手术包。如四肢包、阑尾包、剖宫包等。每个包都有印制好器械清单,将包内器械的品种、规格、数量等标识清楚。择期手术器械则由具备丰富手术经验的护士根据需要调配包装。

设备及物品:供应室根据标准配备了超声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生物监测阅读器、纸袋切割机、热封口机、高压水枪、气枪、清洗篮筐及各种防护用品等。

一体化运作工作流程

接收、清点:每台常用的手术器械都固定放置在相应的不锈钢篮筐内,每个器械篮筐均有不锈钢标识牌进行品名标识,每个包都配有器械清单,将包内器械的品种、规格、数量、供应室清洗、包装护士、手术使用护士信息记录在内。供应室护士根据清单进行清点,如有异常,需及时和手术室护士联系,以查明原因。

清洗:正确的清洗方法能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提高灭菌质量,减少操作人员被污染的机会,保护环境。手术室洗手、巡回护士在每台手术结束前后都要清点核对器械并在器械清单上签名,手术后器械上的血迹、污迹、体液、组织碎屑等有机物,要及时清洗,以免有机物在器械的表面和管腔内形成生物膜,阻止灭菌剂的穿透,影响灭菌效果,同时有机物还会腐蚀器械的表面镀层使器械发生锈蚀,损害器械。回收后手术器械清洗前要将轴关节呈90°打开,咬合面张开,有锈的器械要除锈,管腔类器械用管腔刷刷洗和高压水枪冲洗,组装的器械要尽量拆卸,再将手术器械放入含有多酶清洗液的超声清洗机中,超声清洗3分钟,然后送入全自动清洗机中清洗,清洗时加入多酶清洗液、剂。精细器械要用手工清洗。

检查包装:认真检查清洗好的手术器械关节是否灵活、咬合面是否紧密、螺丝是否松动、锐器是否锐利、持针器持针是否牢固等,医生手术时会在有问题的器械上绑线,所有有问题的器械要及时更换。将检查好的器械和所需的敷料放在固定的篮筐内,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包装,盆盘类重叠时须用吸湿纱布隔开以利蒸汽的穿透和干燥。包的最难灭菌点放置化学指卡,供应室护士检查核对后在器械配置清单上签名,附于包内便于手术护士核查清点。按要求进行双层包装后封包。包外化学指示物上注明品名、打包者和核对者姓名、消毒锅号、锅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等六项信息。

灭菌:根据器械的材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灭菌方式,耐湿热的器材及植入性器材选择压力蒸汽灭菌方式进行灭菌,不耐湿热的器材选择低温灭菌。灭菌过程须按标准进行物理、化学及生物监测,遇不合格不得发放。并告知识临床科室若包内化学指示物变色不合格或清洗质量不达标则不得使用,按供应中心召回制度进行召回并上报相关部门导致灭菌失败的原因。

运送:灭菌后的无菌物品要及时送到手术室无菌间储存,无菌物品的安全运输是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确保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根据我院特点,我们准备了密封不锈钢清洁车和污物车各3辆进行各临床科室无菌包的下送和污器械的回收工作,车辆分区域放置,车辆使用后用含氯消毒液将内外擦拭消毒,清洗干净后备用。

第7篇

关键词:介入手术室;安全管理;持续质量改进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6)02-0172-02

随着外科治疗技术的微创化和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血管疾病和非血管疾病诊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治疗方法从以往单一的外科手术向介入手术方向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向发展[1]。介入手术室成为进行介入诊断治疗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医院介入患者的手术诊断治疗和抢救任务,介入手术的成功与介入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密切相关,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本院介入手术室近5年来,特别是自开展对照等级医院进行自查及三级联动检查以来,加大了安全管理的力度,制订了各项细节措施并持续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预防和减少了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院介入手术室2010年3月~2015年2月施行介入手术8753例,主要施行的介入手术有血管介入(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下肢血管脉闭塞症的介入治疗)、肿瘤介入、神经介入,非血管介入手术有经皮胆道引流术、肝脏肿瘤冷冻消融术等。对介入手术过程进行安全管理并持续质量改进,近年来无发生医疗、护理差错及患者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但有3例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

2介入手术室的安全管理

2.1介入手术室制度的建立与修订

本院介入手术室在5年前存在房间设置布局不合理,区域划分不明确,设备少陈旧,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技术力量薄弱,监管制度不健全的情况。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持续改进,制订了各项管理制度、流程、常规、职责、审核标准、在职培训计划、考核计划及检查标准,并根据需要每年定期补充制度、流程、常规、职责、审核标准等。本室除执行医院、护理部等制度外,根据科室的特点制订及修订了介入手术室手术患者核对制度及流程,药品使用制度及核对流程,介入手术室危重患者抢救护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出入室制度,感染管理及监测制度,医务人员及患者放射防护制度,医用耗材、器材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耗材废物处理管理制度铅衣的维护和保养制度,应急预案等。使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常规化、流程化,加强了各项技能培训。经常对照制度、流程、常规、标准进行检查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并在2012年重新装修手术室时使手术室房间设置布局合理,区域划分明确,更新设备。

2.2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目标的学习

每月科及区组织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部、科、区定期抽查考核核心制度及安全目标,考核成绩作为年终总结的成绩,并作为评优的因素之一。每年科室及个人制订预防不良事件、防跌倒及防坠床的措施。提高各级人员对护理安全的意识。

2.3安全措施及细节管理

2.3.1介入手术患者的查对接患者时做到十查,即查病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是否备皮、术前用药执行情况及随带药品、影像学资料。术前严格执行三方核对(护士、手术者、麻醉者或技师三方核对)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方式、手术部位、物品灭菌合格情况等,核对无误后三方签名确定[2]。2.3.2用药核对手术前核对时了解药物过敏史,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落实二人核对,保证护理安全。术中用药前与手术者核实需用的药物及剂量,选择合适的溶酶,非整瓶使用的药在摆药单上写明剂量,注意保留安培备查,急救,药物有效期在6个月内提前更换处理,以免药物过期。2.3.3介入手术器材的准备术前1d根据申请单所申请术式内容准备物品(如球囊、支架,滤器、药盒等),其中应准备常用导管和因血管变异所需要的特殊导管。如特殊器材不足无法补充需通知主管医生,急诊及常用的介入器材应随时备用,手术当天再次检查手术所需器材、药物、敷料等是否准备充足,避免因器材准备不妥而延误介入手术时间。所有耗材必须是经过医院设备科采购的产品,介入耗材必须经医院追溯验证。在使用导管、导丝、鞘管耗材等前,应仔细检查,如有折裂现象立即停止使用,避免损伤血管或断裂在血管内。日常准备有抓铺器以防发生异物遗留于血管或体内时急用。防止异物遗留于血管或体内。2.3.4高值耗材的核对高值耗材及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前要与手术者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有效期及包装完好,避免开错包装用错型号等造成不良后果。使用球囊及支架前除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有效期及包装完好外,还要注意向医生报告需要使用鞘组的号码,给予合适的鞘组,以防发生球囊进入后取出困难发生意外;另外还要注意球囊及支架的输送长度是否足够,以免开错浪费。使用钢圈、微钢圈要注意导管的大小及输送导丝大小要匹配。取滤器时使用的滤器回收导管要与放滤器时匹配。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有效期,提前处理有效期近的物品,以免急用时开错。加强对学生,新调入护士、进修护士的培训,无执业证者不能独立上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医疗耗材一次性使用以防发生不良事件。2.3.5安全防护对危重患者及不合作的患者要有专人看护,防止发生意外。麻醉没有完全清醒和躁动的患者使用约束带固定患者,固定牢固、恰当,病情重者或不能移动者需医务人员多人共同完成过床。过床后要注意上好床栏,以防坠床、跌倒。做好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及积极配合医生处理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同时严格执行医务人员及患者放射防护制度。5年来做到未发生医疗、护理差错、投诉及患者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2.3.6锐器伤的预防介入手术室医务人员最常见职业暴露是针刺伤,故应加强损伤性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所有锐器均应放入合格的锐器盒内,暂时不能丢弃的锐器应放置在专用于放置锐器的弯盘内。对新到介入手术室的医生、实习生、护士、工人等均要进行锐器的放置及处理培训,以免乱放锐器伤及自己及他人。本科5年来共发生针刺伤3人,其原因是1台实习生手术时未按规定位置放置锐器,造成手术1名医生针刺伤。另外2名入职不到1年的工人针刺伤是未按规定清理物品,用手捡针头造成针刺伤。故需特别要加强对学生及工人的培训,说明锐器放置处理方法及重要性,告知工人用专用捡针头的工具丢弃锐器,禁止用手捡针头。发生针刺伤后要立即按照职业暴露流程处理及上报。

3小结

X线辐射主要是射线作用于物体时由于电离作用造成生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损伤、过度辐射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血象异常、皮肤损伤等,甚至可诱发癌症[3]。所以医患人员均需注意射线防护,术中保持门紧闭;参与手术人员穿戴防护服、使用防护屏。防护屏和防护服后X线辐射剂量明显低于防护屏前和防护服前辐射剂量[4]。在保证无菌和充分暴露术野的情况下,用防护用品摭挡患者和拍摄无关的部位。特别注意保护甲状腺胸腺及性腺[5],尽量减少射线损伤。同时要做好防辐射用品的维护和保养,以保证防辐射效果,保证医患安全。

参考文献

[1]李雪,陈金华,卢容,等.综合放射介入手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2):1042-1043.

[2]邹爱国,谢丽霞,蒋维连.安全核对表和交接记录本在手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0,10:100-101.

[3]苗琳.一站式复合手术室的护理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746-747.

[4]贾中文.C形臂线机透视下骨科手术不同防护用品的防护效果调查[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5):643-647.

第8篇

关键词:手术室;实习护生;实际分析能力

实际分析能力是指对事物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联系的揭示能力。事物的现象是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只有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才能从这些现象中找出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在手术室临床实习阶段,如何在带教中引入先进的护理带教方法,在教授护理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实习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分析能力十分重要[1]。手术室工作专业性强,无菌要求严格,突发事件多,对护理工作能力要求很高,容易使刚进入手术室的实习护生产生畏难情绪[2],无法进行相关实际问题的分析。因此,如何在传统的手术室临床带教中进行改革与创新,培养手术室实习护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将是我国护理学带教需要探索的问题。

1 培养手术室实习护生实际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1.1传统带教方法的不足

邱瑞娟等[3]将临床带教模式归为两大类,即经验型临床教学方法和教育学理论临床教学方法。这两类方法又可各自细分为多种带教方法。虽然目前各医院手术室的带教模式多种多样,也具有各自独特的优势,但仍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教科书及个人经验仍是这些模式主要依靠的知识基础,而教科书更新缓慢、个人经验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待商榷。其次,这些带教模式过于重视临床带教中知识的掌握,却忽略了护生实际分析能力的提高。

1.2培养手术室实习护生实际分析能力的必要性

首先,培养手术室实习护生实际分析能力使广大师生能够摆脱教科书和传统经验的束缚。其次,避免了“书呆子”型临床护理学生的产生,对于护生未来护理工作的开展颇有益处。

2 培养手术室实习护生实际分析能力的方法

2.1多媒体教学

对于手术室中的技术操作,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前的无菌准备,术中无菌物品的传递,常见手术的摆置等。带教老师通过将这些操作制作成教学录像带,集中向实习护生展示,并重复观看研究细节。有利于护生理解、记忆,并牢固掌握知识要点。

2.2制定带教目标

总带教老师可以提前制定每期手术室实习带教目标,并向所有实习护生展示,从而使整个实习教学有章可循。如此,各手术室带教老师和护生便可以自己明确实习的要求和目标,减少实习的盲目性和跟随性,提高护生的主动进行分析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3实际操作模拟训练

在真正进入手术室前,集合全体师生进行操作模拟训练。训练中,学生作为主体,对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常见问题等进行独立分析。老师只负责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和答疑。周丽萍等[4]进行的情景模拟与实践结合的手术室带教便是一个很好的范例。首先,她们提前一天对护生必需参加的手术项目及工作内容进行情景模拟训练。一方面,由总带教老师集中示范讲解配合手术的目的、配合要领、注意事项、常见问题等;另一方面,各手术室不同带教老师分别模拟术中的角色(包括病人、主刀医师、第一助手、巡回护士等),帮助护生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准备器械台、配合铺巾、消毒及手术物品的传递配合等,直至熟练。其次,第二天,在模拟训练结束后,按照实习计划安排,由各自带教老师带领实习护生参与到实际手术护理操作中,从而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其快速进入手术室的工作状态。这种情景模拟与临床实习相结合的带教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带教质量,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2.4分阶段教学方法

前期熟悉阶段:在进入手术室第一天,由总带教老师带领全体实习学生熟悉手术室环境,并初步学习各种消毒、灭菌方法;理论知识学习阶段:介绍常用手术器械相关知识,围手术期护理内容等;练习阶段:由老师示范讲解,学生模拟手术操作;实践操作阶段:护生实际参与手术配合。

2.5循证护理理论的运用

循证护理是指综合分析当前的相关研究依据,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的,结合不同护理人员的技能和经验,将这三者相结合,综合制订出完整的护理方案[5]。手术室不同于其他科室,实习护生需要面对多学科、多层次的手术医生,因而对其专业素质及术中配合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带教过程中,教师可以具体结合手术中的发现的问题,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文献检索,包括期刊文献、科技期刊、各种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网络等,并引导学生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结

临床实习是将护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的过程,也是培养护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实际分析能力的重要环节。手术室工作更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其工作节奏快,抢救过程紧张,人员复杂,器械设备繁多,无菌查对严格,使实习护生感到无所适从[6]。而这要求带教老师能够结合本院手术室护理实习的实际,对传统带教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带动实习护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索,提高其实际分析的能力。

作为21世纪的新型护理人员,我们必须学会驾驭信息、重视培养实际分析的能力。因此,在学生进入手术室临床实习之初,就应当重视培养他们的循证护理能力,并进行相关训练。

参考文献:

[1]张立新,王超虹,苏淑梅.手术室实习护生临床带教方法探讨[J].吉林医学,2007,28(4).

[2]扈树桂.浅议手术室护生的带教体会[J].海南医学,2009(1).

[3]邱瑞娟,梁桂兴.临床护理带教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186-189.

[4]周丽萍,周俐.情景模拟与实践结合的手术室带教模式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2):52—53.

第9篇

    【关键词】基层护理;中医院手术;问题

    中医院手术室基层护理的对象主要是即将进入手术室以及做完手术的患者,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中医院手术基层护理是指为手术期间的患者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通过综合,为患者减轻身心痛苦,使患者尽早渡过疾病折磨期。随着人们法制意识和知识水平、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现在基层护理差错导致的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给中医院机构也带来很大的压力。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基层护理的质量有待提高。

    2009年5月6~9日,本院护理特级负责人的首期“基层中医院手术护士学习班”成功举行。通过学习班的学习,提高了护士的全面素质,改善了护患关系,护士将娴熟的操作技术,良好的沟通技巧,优质的服务,贯穿于患者的整个围术期,充分满足每位患者的身心需求,贯彻基层中医院手术室理念,实现护理科学跨越式发展,使患者在整个围术期充分感受到人文关怀。由此看来,提高基层中医院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对医疗有着重大意义。

    1基层中医院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经资料调查和研究可知。中医院手术室护理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1术前缺乏心理护理

    在进手术室后。患者心理上、身体上都比正常人脆弱,承受能力低,非常敏感,因为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加之即将面临手术,患者心情会非常复杂,如恐惧、焦虑甚至绝望闭。然而,目前中医院手术护理过程中体现了因病施护,却没有体现因需施护,没有注意到患者的心理变化,从而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这个问题值得医疗机构深思。

    1.2术中预防感染问题

    手术室是进行抢救及手术治疗的重要科室。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场所。中医院术中感染问题是手术常见并发症,也是医疗护理中的重要问题翻。导致感染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环境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这也跟医疗人员的预防知识密切相关手术中稍有疏忽。就很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感染,因此,手术期间预防感染的问题需要重视。要对基层护理人员加强管理。

    1.3术后缺乏及时随访

    手术后,患者需要经过恢复阶段,接受后期治疗。在这个阶段,基层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手术后。很多患者身体上会有很多不适的感觉,有些是手术后的正常症状,但是也有些是因为患者对用药敏感的反应。因此。患者身体的每一个不适反应都有可能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甚至影响其生命安危。很多年轻的护理人员因为缺乏这些常识,缺少与患者交流。无法了解到患者手术后不适的反应。从而不能及时反映给医生。做出相应的措施嘲。

    1.4特殊病情特殊护理

    特殊照顾常用于危重、抢救、大手术后或者特殊治疗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者.不同病情需要不同程度的护理,特殊患者在手术期间面临的不仅仅是躯体伤残、生命威胁,心理上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基层护理人员给予的是普通护理,那患者的病情好转会变得缓慢,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圄。

    2基层中医院手术室护理对策

    2.1为患者创造最佳心理状态

    进入手术室后,手术之前,患者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中医院基层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消除患者的恐惧,增强患者的安全感闭。作为照顾患者的基层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需求去人性化照顾。对患者做好心理舒适护理。手术时护理人员应了解每位患者的不同需求。并尽量给予满足。

    针对患者的恐惧心理,基层护理员需要与患者多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及时了解患者最担心的事情。给予一定的鼓励,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减轻患者的心理痛苦,给患者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2.2手术室及时消毒。避免感染

    目前医疗机构大部分都是使用药物预防感染。在正确的时间使用适宜剂量的抗生素IlJ,可以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但是仅仅使用药物是不够的,还要认真做好防感染的准备工作。

    ①首先医护人员自身的卫生状况要加强管理,进人手术室必须带口罩,帽子,穿拖鞋,无关人员严禁进入手术室,以免带进细菌,然后注意手术室及时清洁。②手术室的卫生应该严格监察,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手术台也要进行消毒,包括手术室的桌面、台面、无影灯等出现在手术室的一切物体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室每立方米用甲醛溶液2ml和高锰酸钾1g,通过产生蒸气进行空气熏蒸灭菌,12h后打开窗户通风【1】。③手术时使用的医疗器材必须保证无菌,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一律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毁形焚烧处理:布类如使用后的无菌巾、单也要用消毒液浸泡、清洗后高压蒸汽灭菌。

    2.3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手术后。患者处在昏迷状态。基层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提供最周到的护理:①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身体变化,在患者头脑清醒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尽量与患者沟通,去了解患者有哪些不适,有什么需要,都要尽快反馈给医生。②对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及时登记备案,记录患者手术后每一天的病情情况,给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和信息。

    ③术后随访,基层护理人员应该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必须安排两个责任心强。有沟通技巧的护士做责任组长闭。专门上白班,负责治疗与护理,与患者讨论身体健康状态,改变不良心理对患者的影响。

    2.4设立特殊护理队伍

    中医院可以设立特殊护理队伍,对于一些特殊病情。如危重及特殊重大手术患者,进行全方面综合性护理。特殊护理队伍的护理质量必须达到一定标准,保证护理质量,针对特殊护理队伍的护理质量。医疗机构应该定期举行培训班。培训特殊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练习,护理是治疗工作的重要体现,也是决定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护理过程中的整体性、个性化、创造性以及有效性,不仅反映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体现了护理质量,同时也确保了护理安全。

    3讨论

第10篇

[关键词]职业暴露; 自我防护

[中图分类号]R1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8-129-01

1危害因素

1.1生物因素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呕吐物,排泄物,对护理人员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疾病的机会较多。

1.1.1锐器刺伤:手术室护士与其它护士相比受伤危险性更大,感染机会会更高。除使用注射器、静脉输液等常见原因外,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

1.1.2皮肤黏膜损伤:国内手术室护理人员缺编现象较普遍,有时护理人员皮肤黏膜有轻微的损伤还是照常参加手术,这就增加了感染的危险。

1.1.3无保护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等污染物,时间较长:未养成戴手套的习惯。

1.2化学因素

1.2.1麻醉剂:手术室使用大量的麻醉剂如恩氟醚等。长期接触可导致麻醉废气在体内蓄积危害健康。

1.2.2紫外线:手术室普遍采用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紫外线能使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成活跃的、不稳定的、有毒的臭氧。

1.2.3化学消毒剂:甲醛、戊二醛、碘伏都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性消毒剂,对皮肤、眼结膜、上呼吸道黏膜;胃肠道及神经等,产生不良反映,甲醛还具有致敏诱变致癌的作用;还可使白细胞下降,是职业性皮炎的常见元凶。

1.3细胞毒素类药物:癌症病人手术时需要台上或台下注射细胞毒素类药物。其毒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突出表现在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和红细胞也会受到影响,还可出现生殖系统毒性。

1.4物理机械因素及意外伤害,化学烧伤:手术室使用大量的仪器设备,因空气潮湿、连接或操作不当及设备老化等原因常有漏电、短路现象发生。病人、医护人员也因此被电灼伤。同时使用碘酊、酒精消毒不当也可造成皮肤烧灼[1]。

1.5其他因素:手术过程中,特别是骨科手术,常需影像学辅助,护理人员经常受到X线照射,长期接触X线可对人体产生多种伤害,如造血功能低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手术室护士每日高度紧张,遇有重症及复杂手术,抢救等更为明显。繁重的工作,长时间站立,可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再加饮食不规律,得胃下垂、腰背酸痛的机会增多。另外,术中手术节奏快,严肃紧张的工作,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使她们患偏头痛、神经衰弱、痛经的可能性增多。

2防护措施

2.1 预防生物污染

2.1.1 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于择期手术的病人,术前应做的乙肝三对,丙肝,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等检查,如为阳性。应在通知单上注明,并安排指定手术间,手术室护士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一次性用品的术后焚烧,配合手术的人员不能有皮肤黏膜破损。手术用具未消毒不得随意用于其他手术间[2]。

2.1.2参加手术的人员一律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术前输液,术中传递器械时应谨慎操作,避免被针,刀片及锐利器械刺伤皮肤,一旦发生应立即将伤口处的血液挤出,用3%的碘伏消毒,再注射疫苗。

2.1.3术后的器械应严格遵循消毒-清洗-消毒处理。手术间的区域,均用0.5%的84液擦式,手术间再消毒,换气。

2.2化学因素的防护:工作中要严格掌握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戴帽子,口罩,手套,眼罩,避免直接接触,取放消毒物品时要及时将容器盖盖好,防止气体挥发。

2.2.1 紫外线灯管可采用无臭氧石英紫外线杀菌灯。

2.2.2 减少麻醉剂的毒害:采用高效低毒的麻醉剂,用禁闭式麻醉机。

2.3防止化学毒素类药物污染:配置时,戴手套、防护镜,用毕的安瓿、空针、药瓶放于制的防渗漏容器内,集中焚烧处理。

2.4预防电灼伤、化学烧伤:手术前检查仪器,电极板以一次性极板,使用乙醇等消毒剂,应待其干透后方可进行手术。严格操作规程。

2.5减少身心损害:避免长时间站立,连台手术可更换护理人员,减少压力。生活中与生活中要做到劳逸结合,加强户外活动,每周进行两次以上的有氧锻炼,保证工作中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体魄。

2.6减少X线照射:做好照射前的准备工作,照射时控制时间、控制距离、屏蔽防护,尽量减少照射次数,提高照射的有效率。

因此,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要提高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措施,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业务素质和护理质量,以适应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总之,防止手术室护理人员因职业暴露而导致的疾病是手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们手术室永远重视的话题。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当前,手术室护理工作过程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众多:(1),常用的或是必要的医疗器械消菌工作不规范,直接导致患者手术伤口的感染或是针口感染发生;(2)手术医疗器械准备工作不到位或由于未能定期保养设备导致其性能不良,产生手术风险;(3)物品清点不细致,或不能够及时做好相关登记,特殊物品在手术护理记录表中未做详实记录,导致物品清点失误影响手术进程,尤其是手术过程中出现大出血状况的时候,需要填充大量的纱布止血,如果不能及时做提醒记录,很容易造成纱布存留体内风险的出现;(4)其他不安全因素,如手术较多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错接手术患者现象、输入血型不匹配、手术护理记录单不客观、不全面等等。

二、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相关分析

(一)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医护人员行为都应严格遵循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这是所有医护人员开展工作的行为准则,要求必须严格予以执行,要求医护人员树立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然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及责任心单薄造成的护理纠纷不胜枚举,成为手术室护理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二)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手术室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且能够同主治医师之间默契配合,共同顺利完成手术。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高新医疗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医疗设备或器械,需要由专业的护理人员管理操控,一旦手术室护理人员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难以区分掌握新的手术器械,将会对整个手术过程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医患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

医院手术室部分护理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学历较低,同时还存在着个别护理人员其专业技术未达标的现象,这就容易导致在同病患及家属的沟通工作方面不够专业,或者沟通不到位、出现表达失误等现象,最终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笔者发现,个别护理人员在同病患沟通上态度粗劣,不严谨,行为散漫,这些都为护患纠纷埋下了隐患。

(四)相关护理资源配备不足

医院手术室护理资源出现配置不足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护理人员,特别是经验丰富,专业实践能力强的手术室护理人员匮乏,护理人员连续加班接台致使护理人员身心疲惫;二是必要的手术护理设备出现匮乏现象,影响手术正常开展等。

三、关于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解决对策

(一)注重护理人员法制意识与责任心的增强

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同国家法律法规具有紧密的联系,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应当树立科学全面的法律意识,增强工作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坚持病患安全护理为先。医院要定期带领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开展法律培训与安全教育,使他们真正意识到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能够真正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执行,避免护患纠纷的出现。

(二)实现手术室护理服务行为的规范化

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离不开专业的护理人员,因此医院应当加强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培训,包括专业知识培训与实践技能的考核等,从而不断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整体素养,为提高手术安全性奠定必要的基础。针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制定科学的护理培训计划,对于经常出现的护理失误要及时预防并纠正,避免下次发生。同时,通过定期培训与考核还能够促进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从手术通知单的信息核对到术后病患的康复记录等全过程均实现规范化护理。

(三)实现手术室各项护理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而言,不仅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有相对齐备的医疗护理设备作为物质保障。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同于寻常的护理工作,由于病患对于护理各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必须要有相对完备先进的护理医疗设备等资源作为支撑,这也是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重要前提。医院理应做好手术室护理环节各方面资源的配置工作,一方面为护理人员的配置,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配置要科学合理;再就是医疗器械资源的配置,以满足手术病患对于护理的不同要求,进一步提升护理品质。

(四)加强手术室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

第12篇

1培训方式:

集中统一学习与专人一对一带教相结合。

2培训内容

2.1第一周

2.1.1周一上午介绍手术室概况及管理组织结构、手术室环境和相关规章制度。

周一下午示教及操作练习:无菌持物钳的使用、倾倒无菌溶液、开无菌包、外科手消毒、穿遮盖式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整理器械桌。

2.1.2周二讲解(1)常用手术器械的名称、用途。

(2)手术器械、敷料的处理。

(3)示教及操作练习:手术器械、用物的传递及方法止血钳钳带线法、穿针引线法、装卸手术刀片。

2.1.3周三下午理论学习:(1)巡回护士、手术护士工作职责

(2)病理标本管理、清点制度、查对制度和接送病人规则

2.1.4周四下午学习常见手术安置

2.1.5周五早上问卷调查:学员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员对教学的意见、建议

2.2第二周

2.2.1周一下午理论学习:(1)手术室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和原理

(2)各类灭菌指示卡、灭菌指示带的应用和判断

2.2.2周三下午专题讲座:麻醉基础知识和麻醉护理配合

2.2.3周五下午教学查房:手术常用引流物及用途

2.3第三周

2.3.1周一下午专题讲座:如剖宫产手术配合

2.3.2周四下午教学查房:手术病人外周静脉通道的建立

2.4第四周

2.4.1周一下午专题讲座:手术室相关知识

2.4.2周一至周四随机:操作考核:外科手消毒、戴无菌手套、开无菌包和整理器械桌

2.4.3周四早上理论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