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儿童戏剧教育的理论与实务

儿童戏剧教育的理论与实务

时间:2023-08-21 17:24: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儿童戏剧教育的理论与实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儿童戏剧教育的理论与实务

第1篇

关键词:幼儿园;戏剧教育;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3-0223-02

创造性戏剧教育强调在戏剧教育过程中锻炼儿童的创造性表达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戏剧活动有益于想象、创造、表达和自省以及人际协调等。

一、创造性戏剧的定义

有学者认为,古希腊时期,城邦为了培养英勇的斗士,孩子们经常玩战争游戏,这种游戏活动被视为是儿童戏剧的发端。在 19 世纪中期儿童表演也已蔚然成风,当时欧洲出现了圣诞节表演,这是节日里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对演出节目中孩子们上演的童话故事,观众更是趋之若鹜,以至于逐渐通过售票来限制观看人数。戈登伯格认为: “倘若圣诞童话剧也包括在儿童戏剧的范畴内,儿童戏剧的传统至少可以推进到 18 世纪早期。”

创造性戏剧最早是由美国西北大学戏剧教育学者Wini-

fred Ward于1930年所出版的《创造性戏剧术》(creative Dramatics)一书的名称所发展而来的。创造性戏剧是指采用戏剧的形式来从事教育的一种教学方式与活动,是教师作为引导者带领参与者进行角色扮演或游戏,让幼儿能够自我发挥的一种表达形式。Devis及Behm(1978)在文章中对创造性戏剧的定义有进一步的阐述,即“创造性戏剧是一种原动力很强的过程,领导者透过戏剧互动的方式,引导参与者去探索、发展、表达及沟通彼此的想法、概念和感觉。在戏剧活动中,参与者及时地发展出符合当下探索的议题行动与对话,透过这些戏剧的元素,参与者的经验被赋予了表达的意义与形式”。1977年美国儿童戏剧协会将创造性戏剧定义为“是一种即兴的、非展示的,以程序进行为中心的一种戏剧形式”。强调在创造性戏剧教育的同r需要逻辑与本能的思考,运用个性化的知识并产生美感上的愉悦。张晓华(1995)提出:“创造性戏剧教育是以戏剧的形式进行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与活动,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发觉自我资源,使参与者在身体、心理、情绪与口语上,均有表达的机会,自发性地学习,以为自己未来人生之所需奠定基础。”■田正章(1998)认为儿童每天的生活,其实就是戏剧活动的“反复”过程,强调生活本身就是“戏剧”,日常所玩的游戏,都可以发展成一种比较正式的戏剧活动,要进行大胆发挥,享受戏剧所带来的乐趣。

二、创造性戏剧的价值

戏剧是幼儿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是幼儿探索外部世界的重要方法,如模仿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都涵盖在幼儿戏剧活动之中,能够让幼儿发挥其潜能,帮助孩子了解并欣赏戏剧的艺术。儿童可以在戏剧表演的经验中习得知识,增加对自己及他人的了解。戏剧教育为儿童知识的习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儿童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创造性戏剧教育是具体的、有目标的,为幼儿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种活动方式。在戏剧活动中,孩子可以获得经验以及学会表达快乐的方式。创造性戏剧活动中教师借助身体动作、律动等形式进行活动,在模仿、假装的游戏扮演过程中,将外在活动与内心结合起来,能够让学习者更有兴趣进行学习并参与相应的社会活动。

(二)学会运用社会技巧

在戏剧活动中,为了将角色表现出来,幼儿会去观察、思考不同的角色以及角色形象所具有的特质和行为,这就是角色取代的能力。戏剧活动的实施,有助于透过实际的经验去学习、去模仿他人,培养幼儿之间的分享、沟通等社会技巧,能够让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同时透过肢体移动,发展身体的潜能和创意,对于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具有正面且积极的效果。

(三)启发幼儿的创造思考能力

在幼儿园中,“玩”是幼儿阶段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创造性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和特长,在“玩”中锻炼儿童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等多方面能力。戏剧是一种发展儿童想象力和人格的有效方法,因为戏剧活动给儿童提供经验和表现的机会,并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儿童所能感受的具体经验当中,引导幼儿产生创意,让儿童多学习自发性的经验,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独立办事能力与自信心。

三、创造性戏剧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

创造性戏剧活动是一个主题式的戏剧单元,活动内容由浅入深,时间的长短也由儿童的兴趣而定,在创造性戏剧中主要通过以下形式进行活动。

(一)绘本创意表演

绘本的故事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情节的发展曲折有趣,用简单的文字搭配精美的图片,能够引导儿童想象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很容易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绘本故事往往会吸引儿童主动翻阅,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也更容易让幼儿为之着迷,儿童的思维会跟随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快乐或者悲伤,儿童在阅读绘本之后能说出绘本的名字,甚至还能说出故事情节。创意表演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择绘本进行活动,从简到难。儿童戏剧活动能够锻炼幼儿的美术、动手能力、身体协调力等,是一种多元因子的结合,能够锻炼儿童的综合素质,促进多元性有效提升。儿童戏剧活动体现了儿童的主体性,而儿童主体性是儿童戏剧活动开展过程的核心。

“创造性戏剧教育以幼儿参与为本,以发展幼儿综合能力为诉求。绘本的趣味性、图片的叙述性,能够在文图的完美配合中将幼儿成长所需的道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些特点使得绘本在创意戏剧教育中不但可以作为主体和内容的来源,还可以在表演实践中促进幼儿戏剧的最终生成。”

(二)戏剧游戏

开展戏剧活动,通常要从戏剧教育的基本元素入手,这些戏剧元素都会带有很强的游蛐灾剩在此统称为“戏剧游戏”。戏剧能够让全体成员参与活动,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与外部世界的良性循环。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也是合作者,教师通过调动儿童情绪,让幼儿理解戏剧游戏的含义并把儿童已有的经验带入戏剧中引起儿童的共鸣。在戏剧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理解,尊重儿童,锻炼儿童的自信心,锻炼幼儿的自我满足感。

(三)肢体韵律活动

与一般所强调的“幼儿韵律活动”不同,幼儿肢体韵律活动更像是具有目标性的戏剧游戏活动,更加强调“创意的表达”,让幼儿透过这些节奏来引发幼儿进行“思考想象”,通过幼儿的创造想象来创建一些“角色”及“戏剧情境”。这种游戏方式也能够培养幼儿多种智能的发展,如:合作类游戏、沟通类游戏。

合作类的游戏会培养幼儿的相互协调性、培养在活动中幼儿的自我认知水平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沟通类的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掌握故事发展的节奏,以及角色之间的转换来提高幼儿的专注能力以及对角色的领悟能力等。将“戏剧情境”与“肢体创作”相结合,让幼儿享受自我身体表达所带来的乐趣。

四、戏剧教育的指导原则

在创造性戏剧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能力是左右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对儿童而言,戏剧的本质是一种多元化的游戏,所以,儿童戏剧也并非如想象中的复杂和专业,只要引导者能够学会换位思考,抱着一颗与幼儿一起游戏的心,自然能够将戏剧活动运用到教学之中。戏剧教育着重在于鼓励幼儿理解、参与探讨、提出建议或意见、学会决策能力。创造性戏剧有别于传统的戏剧活动,在教学方法上能够将死板、枯燥的教材通过创编变得灵活有趣,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创作时,也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转移学习主导权,提高幼儿自主性,增加参与表达的机会

很多幼儿园过度依赖现成的教材以及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多以团体式教学为主,教师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很少进行以幼儿为主的游戏活动课程。如果想要进行创造性戏剧教学就必须舍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创造性戏剧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导者,让幼儿戏剧成为幼儿自己的活动,教师只要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教师与幼儿翻转课堂,可以逐渐提升幼儿的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同伴之间交往的能力,教师在与幼儿进行戏剧探索的时候,应鼓励幼儿主动学习,帮助幼儿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幼儿学习的能力与兴趣。与传统的死板的课堂相比,教师应鼓励幼儿多动脑,发挥自己的创意,创编动作,给幼儿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幼儿有更多尝试错误的机会,使幼儿从中得到宝贵的经验,加强幼儿认知。

(二)注重“过程”

创造性戏剧活动主要的目的并不是训练学生的演技,不需要多么专业的表演,其目的是让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去了解、吸收要传达的活动内容,在不断地探讨和分析问题中学到经验。幼儿自主自发地思考、创造、学习,结果是在这个过程中习得了经验。

(三)注重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教学方式多样化

创造性戏剧活动的类型五花八门,如:肢体创造表演、默剧、短剧、布偶剧、皮影剧、角色扮演、即兴创作、双簧剧等等形式,教师若能够灵活引导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学习,可以让课程更加有趣。教学方式多样化是指一个戏剧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满足多方面的需要,将多种表现形式结合在一起。

(四)提供安全、轻松的教育环境

1.提供物质环境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应多采用环保、节能的产品,坚持勤俭节约、一物多用的原则。比如:对生活当中的可循环物品进行回收等,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将多种有机材料进行结合。

2.营造舒适的氛围

教师把教室视为一个小剧场,以合作者的方式引导幼儿,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安全的环境,让幼儿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给予幼儿鼓励,激发他们去自由思考和创造,在表演活动中去体验和创造,领悟相关的学习内容,给幼儿更多的语言支持,丰富幼儿扮演游戏的内涵。

五、讨论与建议

教师应借助活动与幼儿建立伙伴关系,内化活动者之间的联系,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作为积极的引导者,应建立榜样的作用。在组织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语言发展,要认识到体验过程的重要性。

创造性戏剧凭借其自身的魅力,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和教育专家的重视,基础教育领域内的一些老师开始接触相关理论并尝试在自己的课堂上引入创造性戏剧的方法,他们也都无一例外地收获了孩子们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针对创造性戏剧教育活动的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为幼儿提供学习的途径

学前领域的创造性戏剧活动开展,目前仍大多存在于教育机构中,这些机构中固然有专业的教师以及相对成熟的创造性戏剧活动课程,但由于影响力和收费的原因,依然只有很少一部分儿童有机会接触和亲身体验,幼儿园应为幼儿创造多样的学习方式,提供给幼儿选择的机会。

(二)不要将摄取戏剧的途径局限在一种教学法中

幼儿戏剧课程涵盖的领域广泛,从肢体的活动、日常的生活语言以及各种形形的现象,都是戏剧活动课程的领域,可以利用创造性戏剧活动对课程进行整合。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以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的,教师不要将自己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方法内,应更多了解创造性戏剧活动的精髓,将其融入自己的教学之中。

(三)接受幼儿对于戏剧活动产生的不同反应

幼儿对于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不会一味地接受别人所给的答案,他们会询问别人的意见,或者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是最后对问题的判断还是幼儿自己做出的。他们并不喜欢自己的作品与别人的作品一模一样,他们可以由最初的模仿到自我突破,甚至主动创造发明。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习惯对问题进行思考,他们的思路也更加灵活,引导儿童思考远比给孩子一个答案更有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林玫君.创造性戏剧理伦与实务[M] .台北:心理出版社,2005.

[2]周淑惠.幼儿教材教法――统整性课程取向[M].台北:师大书苑,1999.

[3]王小英.幼儿园创造教育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第2篇

社保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为适应和促进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各大高校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作为一种与社会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综合性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活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社保问题的能力。另外,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也是增强社保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应当成为当今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特色内容。所以,为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社保专业课程设置中,一定学时的实践教学课程不可或缺。

一、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有利于学生发展原则

社保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应紧紧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身心成长,有利于增强学生升学或就业能力,并适合于学生成长阶段的最终目标而展开,而不应为实践而实践,或为面子工程或其他目的而实践。实践教学,既要起到丰富学生大学生活的作用,又要真正起到教育启迪、锻炼磨砺的作用。现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开放,视野开阔,所以,实践教学课程应力求符合学生成长特点,形式应较灵活,内容应有一定趣味和挑战性,使得学生愿意参加,乐于参加,并让其体会到专业成就感。

(二)安全健康保障原则

由于实践教学内容与现实紧密相连,开展实践活动,可能要与各种实务部门或各种身份的人物进行联系,活动场地既可能在校内,也可能在校外,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要本着对学生、家长及学校高度负责的精神态度,时时刻刻将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对各种实践活动做到事前周密规划,事中紧密监控,事后总结完善,尽可能降低各种不必要的安全健康风险,能在校内进行的尽量在校内进行,必要时,还应为师生购买以意外伤害保险为主体的责任保险,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体系合理完整原则

实践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丰富大学生活的课程,应循序渐进,并力求做到“全程全员”。所谓“全程”,是指从大一上学期到大四下学期共八个学期,每学期都应有一定学时的实践教学内容贯穿其中,所谓“全员”是指力争全部学生和全部教师都应参与到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来。教师应起到组织、指导、督促等作用,提醒学生各种注意事项,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而积极参与。在实践课程内容设置上,从大一到大四,应注意根据各个学期的特点,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使其前后衔接,形成一个合理体系。

(四)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原则

要使实践教学课程起到更好的作用,还应与专业理论教学做到有机结合,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理论教学避免空洞说教的教条色彩,增强学生对理论教学课程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得实践教学有可靠的理论指导,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专业特长。

(五)控制成本原则

实践教学活动需要实务操作,有时需要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有时需要制作各种道具图片等,还有各种交通费用等等,实践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所以,在可能条件下,应建立实践教学专项资金和会计核算制度,同时,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中,也应注意控制成本,避免铺张浪费和各种不必要的支出。

二、社保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结合社保专业的专业特点以及实践课程设置原则,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建议,可初步设计一套社保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大一上学期,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对一切充满好奇和些许的不适应,此时可设置实践教学课程“专业感知教育”,课程内容主要是为大一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包括社保专业介绍、教师简介、如何从高中生转变为大学生、大学生活事前提醒等,使学生尽快进入大学生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并对社保专业有一个初步了解。

在大一下学期,学生进入大学已有一年的时间,结合理论基础课教学内容,可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社保民生调研(一)”,课程内容可以是在指导教师的具体组织下以分散形式,围绕某一社保民生主题,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城镇或农村低保制度设计调研问卷,然后通过电话调研、网络调研或近距离的实地调研,以对该问题实际状况和存在问题有初步实际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初步理性认识和思考,这样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其以带着问题探究的心态进行以后各学期的学习。

在大二上学期,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了比较具体的感受,但也有学生可能会产生松懈迷茫的精神状态,此时,可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社保学业规划训练”和“职业人物访谈”等课程。课程内容是结合职业人物访谈,逐步使学生思考和明确将来的发展方向,初步进行职业规划,从而进行更完善的学业规划,使学生对将来有较明确的奋斗方向。职业人物访谈可邀请已毕业的相关学生和实践基地的相关领导和人员以及各种代表性人物围绕职业生涯发展及相关要求做访谈式讲座沟通。

在大二下学期,学生的大学生涯处于四个学年的中点,对理论课程处于集中大量学习阶段,此时,可设置实践课程“社保民生调研(二)”,课程内容是在大一民生调研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保民生问题进行更理性、深入的调研或将自己所学的社保专业知识在指导教师帮助下,编排成小品、戏剧、宣传手册等各种形式,深入群众或各种社会机构(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儿童福利院等)进行回馈社会活动。这样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同时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提高对社会实践的认知。

在大三上学期,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比较充足,此时可开设实践课程“社保争鸣”,课程内容是以各种学生组织和院系刊物为依托,通过演讲比赛、辩论赛或征文比赛的形式,就社保理论知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社保问题等进行讨论、辨析,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大三下学期,此时学生对将来的工作或考研等出路安排感到比较紧张迫切,此时可设置实践教学“社保学术论坛”。课程内容可以是,首先请任课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或课题研究或人生经历,轮流做一次学术讲座或经验交流(与所授课程内容不能相同),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如果条件允许,可邀请院内、校内或校外专家和研究生来做一些讲座。这样,能扩展大三学生的思维视角,有助于大三学生更好的进行考研或工作决策。

在大四上学期,根据学校整体安排,可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即“毕业实习(职业体验)”,课程内容是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在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的具体组织下,学生进入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实习(职业体验),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要求,使其对职场要求有初步认知。毕业实习在整个实践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时也最长,需要做的具体工作纷繁复杂,既要维护好与毕业实习单位的良好合作关系,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健康,所以,此环节责任重大,需要重点对待。

在大四下学期,根据学校整体安排,需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需围绕毕业论文题目进行针对性实践调研,课程内容是在指导教师的具体组织下,使学生结合毕业论文写作内容,进行相关实践/文献调研。

综上所述,在就业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全员全程式实践教学能不断改善社保专业学生的社会认知,提高社保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力争使社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社保专业建设不断取得更大更快发展。

思想政治课实施自主性教学的策略

邢斯彤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以讲授法、问答法为模式的“满堂灌”的教学,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提倡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构建具有民主和谐气氛的课堂,创设生活化情景使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与任务完成后真情反思使自主性教学的实施成为可能。

自主性教学反思意识创造力新课程改革给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变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存理念和生存方式发生了变化,终身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教育者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什么?这是每个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传统的控制型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知识的更新技能比传授大量的科学知识更有价值。思想政治课的性质是德育课程,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上比其他学科的作用更大,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三维目标。

一、多措并举,全方位提升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水平

思想政治课自主性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所以,构建自主课堂时要有科学的原则和正确的方法

(一)思想政治课自主性教学实施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强调显性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缄默能力的开发。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意识,主动的确立学习目标,自主的制定学习计划,在迷惑中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在自主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2.公平性原则

人人生而平等。在思想政治的自主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提倡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提出不同的观点。自主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如果教师不是公平的对待每个人,戴有色眼镜看待想法奇异的学生,那样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对其身心造成伤害,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3.开放性原则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资源紧限于教课书的知识,造成学生的思维狭隘,目标短浅,学习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要开阔眼界,拓宽教学资源的渠道,由于思想政治课就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前沿性,所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社会热点问题和国家大事的材料,拿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交流讨论。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如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农民的收入问题和影响收入的因素,等等。

(二)思想政治课自主性教学实施的策略

1.构建具有民主、平等、和谐气氛的自主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全面放松的状态下,思维才能更活跃,思考问题更全面而科学,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个性,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状况,要信任每个同学,维护每个学生的自尊。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呼吁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也是一种良好的隐性课程。

2.创设生活化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学习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创设学习情景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认知水平来选择一个恰当地学习课题。这一课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处于真实的困境中,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反思和自主评价。

3.启发诱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就是在自主探究中逐步获得的。在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教学中,学生在自主探究时遇到迷惑和困难,教师应当给予正确的指导。

4.合作交流,共同进行自主性学习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开发,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与别人沟通的技能,造成学习效率低。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以小组共同学习的形式达到学习目标,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一个人的思维束缚,集合大家的观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授必修三《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可以课前进行异质分组(成绩高、中、低的学生为一组),小组成员3到5人为最佳,布置学生课后收集关于中华文化的资料。课堂上,小组成员内部先进行交流分享成果,经过讨论选出最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最美观的的作品展示给其他组的同学,这样小组和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分享、相互交流,学生也可以了解更丰富的中华文化,使本堂课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标。

5.反思评价,真情回馈,鼓励学生进行真实性回归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评价体系完整而科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要真实的回归到学习过程中,找到阻碍学习发展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注重总结性评价还要重视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学习过程、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扬长避短,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结

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正是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思想政治的自主性教学的发展步伐还有待加快,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