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工智能小学课件

人工智能小学课件

时间:2023-08-21 17:24: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工智能小学课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工智能小学课件

第1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信息素养;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P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417-02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ducation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WU Wen-tie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Institute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Mianyang 621000, China)

Abstract: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is a national basic literac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presents a cutting-ed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substance of the definition on the basis of exploring the fiel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as well as in education,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echnology courses in secondary education should be in a more 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students.

Key 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 信息素养的定义及其内涵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产生于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达的美国, 是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逐渐形成而对国民提出的一种兼跨人文和科学范畴的综合性个人素养要求的描述。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信息素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最先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 他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及技能”。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提出:“信息素养是人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 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同年, 道尔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给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定义: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 他能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合理决策的基础, 他能够确定对信息的需求, 能够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 能够确定潜在的信息源, 能够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 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中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 将新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使用信息。

综上所述, 虽然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视角界定了信息素养的定义, 但可看出, 信息素养既包括认知态度层面上的内容, 也包括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内容。概括起来讲, 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

1) 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首要因素, 主要指人们对信息及其交流活动在社会中的地位、价值、功能和作用的认识, 换句话说, 就是指人们对信息的判断、捕捉的能力。信息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人们利用信息的程度和效果。人们只有有了信息意识,才有可能有信息的需求, 进一步去寻找信息和利用信息, 并主动学习与信息处理有关的技术。

2) 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重要方面, 是指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创造信息、交流信息的技术和能力。人们只有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能, 才能有效地开展各种信息活动, 有效地利用信息和创造信息, 充分发挥信息的价值, 变信息为动力和优势。

3) 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整个信息交流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息道德品质。它是对信息生产者、信息加工者、信息传播者及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进行规范的伦理准则, 是信息社会每个成员都应该自觉遵守的道德标准。

2 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

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而且涉及的学科也非常多。目前,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自动定理证明、自动程序设计、机器人学、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及人工神经网络等。下面主要介绍在网络教育环境中常用的智能技术。

2.1 专家系统

所谓专家系统就是一种在相关领域中具有专家水平解题能力的智能程序系统, 它能运用该领域专家多年积累的经验与知识, 模拟人类的思维过程,求解需要专家才能解决的困难问题。

2.2 机器学习

“学习”是一个有特定目的的知识获取过程, 其内在行为是获取知识、积累经验、发现规律; 外部表现是改进性能、适应环境、实现系统的自我完善。所谓机器学习, 就是要使计算机能模拟人的学习行为, 自动地通过学习获取知识和技能, 不断改善性能, 实现自我完善。机器学习主要研究学习的机理、学习的方法以及针对相应的学习系统建立学习系统。

2.3 模式识别

所谓模式识别,是指研究一种自动技术。计算机通过运用这种技术,就可自动地或者人尽可能少干预地把待识别模式归入到相应的模式类中去。也就是说,模式识别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让计算机具有自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能识别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一般来说,模式识别需要经历模式信息采集、预处理、特征或基元抽取、模式分类等几个步骤。

2.4 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是指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运用大量的处理部件, 由人工方式建立起来的网络系统。它是在生物神经网络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对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模拟, 具有学习能力、记忆能力、计算机能力以及智能处理功能。其中学习是神经网络的主要特征之一, 可以根据外界环境来修改自身的行为。学习的过程即是对网络进行训练的过程和不断调整它的连接权值, 以使它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学习可分为有教师(或称有监督)学习与无教师(无监督)学习两种类型。对神经网络的研究使人们对思维和智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开辟了另一条模拟人类智能的道路。

3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3.1 智能搜索引擎

随着互联网站点和页面的激增以及网络用户队伍的不断壮大,信息检索成为人们利用Internet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浩瀚的网页海洋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并不容易,需要借助有力的检索工具如搜索引擎等等。目前一些著名的搜索引擎有:GOOGLE、YAHOO、EXCITE、INFOSEEK等,他们各有特色,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检索到的无关信息过多以及检索结果排序较混乱。智能化信息检索是信息检索的新分支,它是人工智能和信息检索的交叉学科。它在对内容的分析理解、内容表达、知识学习等基础上实现检索的智能化,这样可以节省学习者在检索中花费的时间,帮助学习者提高检索效率。智能化信息检索所用到的人工智能技术有专家系统、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表示。

3.2 智能体(agent)

agent技术早在70年代出现在人工智能领域,通过感知、学习、推理以及行动能够基于知识库的训练模仿人类社会的行为。随着其进一步发展,它在远程教育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套完整的远程教育系统中包含许多子系统,如答疑、作业、考试、交互等等子系统。这些子系统都有各自的数据库用来存储信息。为了提高整个系统的智能性,可以引入智能技术,把众多子系统的数据库链接起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智能技术可以发现学习者的个别特征(如兴趣爱好信息、点击知识点信息统计、交互日志等等),并根据这些特征量身订做出适合学习者的学习方案,也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动态信息。

3.3 智能CAI(ICAI)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已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成为学科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手段。许多学校都在开发CAI课件,但大多数CAI课件只是机械地按照教学设计者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向学生传授知识,并没有体现出个性化学习,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智能CAI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使CAI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因素分析学生的特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变化教学方法去满足个别教学的需要。使用智能CAI进行教学能够克服传统CAI的不足,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是CAI课件发展的趋势。

3.4 智能教学系统ITS

智能教学系统(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ITS)是涉及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综合性课题,其研究的最终目标是由计算机负担起人类教育的主要责任,即赋予计算机系统以智能,由计算机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类教师实现最佳教学。我国ITS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教育软件需求增大,ITS的发展较快。ITS按照功能分为四个模块:专家知识模块、学生模块、教师模块、人机接口模块。

4 人工智能教育对学生信息素养的作用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运用计算机模拟和延伸人脑功能的综合性学科。换言之,它研究如何用计算机模仿人脑所从事的推理、证明、识别、理解、设计、学习、思考、规划以及问题求解等思维活动,来解决需要人类专家才能处理的复杂问题,例如咨询、诊断、预测、规划等决策性问题。人工智能也是一门涉及数学、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交叉和边缘学科。与一般的信息处理技术相比,人工智能技术在求解策略和处理手段上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人工智能研究处于信息技术的前沿,它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急切的需求。今天,人工智能的不少研究领域如自然语言理解、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智能检索、机器人技术、人工神经网络等都走在了信息技术的前沿,有许多研究成果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并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作为信息技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的基本内容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是不能不专门提及的,以往某些教材中用一两页篇幅作个简单介绍的方法根本不足以反映人工智能学科的全貌。因此,十分有必要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专门设立人工智能选修课。我们认为,高中阶段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产生积极作用:

1) 多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和信息素养的综合锻炼。

现实世界的问题可以按照结构化程度划分成三个层次:结构化问题,是能用形式化(或称公式化)方法描述和求解的一类问题;非结构化问题,难以用确定的形式来描述,主要根据经验来求解;半结构化问题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一般说来,中学阶段开设的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所介绍的信息技术,例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等,都是求解结构化问题的基本技术。而人工智能技术则是解决非结构化、半结构化问题的一类有效技术。

把人工智能课程引入我国现行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体验、认识人工智能知识与技术的过程中获得对非结构化、半结构化问题解决过程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方式,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通过人工智能课程的学习,学生还将了解人工智能语言的基本特征,学到智能化问题求解的最为基本的策略。

2) 体验人类专家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里以人工智能学科中“专家系统”技术的体验、学习与应用过程为例进行说明。在专家系统的应用过程中,一个实际的专家系统不仅能够为用户给出相关领域的专家水平建议或决策,而且能够通过解释机制,以用户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释专家系统的具体推理过程。学生可以向专家系统提出诸如“为什么(Why)”、“如何(How)”、“如果……会怎么样”等问题,系统接受用户的问题指令后,可以根据推理的逻辑进程,即时将答案呈现给用户,整个过程如同教师与学生在进行面对面的教学。在该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体验人类专家的求解思路和推理风格,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分析、思维与判断能力。

另一方面,在专家系统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自行构建由产生式规则组成的知识库,或进一步利用工具软件来开发简单的实用型专家系统。为了完成该项工作,学生一开始就要编制开发规划、制定知识获取策略,并具体付诸实施,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学生还得明确与系统有关的所有变量或相关的因素,并且将这些变量和因素转化为问题求解,得出相应的结论。在进行一系列问题求解分析之后,运用产生式规则来表示知识,以此建立起来的专家系统还可以让其他学生去运用和体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由于专家系统中的知识组织与推理过程是对人类专家思维方式的一种模拟,因此上述知识库的组织和系统的推理过程能够较好地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建造知识库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原来零碎的未成型的知识概念化、形式化和条理化,从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所以,建造知识库的过程不但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该领域知识的深层思考并有利于长久记忆,同时也学会了专家系统的基本开发技术。正如美国著名的学习论专家Jonassen所指出的:那些自行设计专家系统的学生将会在这种活动中受益匪浅,因为这是一个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度加工的过程。

3) 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激发对信息技术未来的追求。

人工智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信息技术的前沿,通过人工智能知识、技术的学习与体验,高中学生能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样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培养兴趣,激发对信息技术美好未来的追求,从而为今后进入大学或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5 结束语

中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当前信息技术课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在现有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关于人工智能的知识只作了简单的介绍,学生们对于人工智能研究的广大领域不能有详细的概念,这对于中学生的信息化认识和信息素养的培养不够全面。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加大人工智能的知识介绍是信息技术课改革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雷晓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太原大学学报, 2004(2):38.

[2] 杜玉霞.美国信息素养教育与研究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 2005(10):42.

[3] 王永庆.人工智能原理与方法[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1-53.

[4] 潘瑞玲,余轮.Agent技术在远程教育系统中应用的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02,18(4):28-30.

[5] 吴战杰,秦健.Agent技术及其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3):32-36.

[6] 张剑平.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4-28.

第2篇

【摘 要】在基础教育领域,智能机器人教学以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特点,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良好载体。本文通过分析STEM教育理念,结合中国国情和实践构建了基于活动的小学低年级智能机器人体验学习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工程素养、数学素养、技术素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 STEM教育;小学智能机器人;体验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5-0052-03

研究背景

1. STEM教育的内涵

STEM教育源自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内涵旨在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这四个领域看作彼此联系的整体,试图提高未来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在STEM教育中,科学素养是重点,是为学生将来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技术素养和工程素养则是在实际的社会分工中最经常体现的,它以明显的应用特点为科学研究提供工具和思路;数学素养是STEM教育的基础,技术深入、工程论证、科学推理和建模,都需要数学作为基础。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我们试图通过融合重整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这四大领域的教学内容,培养出适应21世纪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达到钱先生的“大成教育”的理想。

2. 智能机器人教学的意义及现状

智能机器人技术是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的实践性学科。智能机器人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在了解机器人内部构造、功能及应用状况等知识的前提下,动手搭建机器人,设计机器人行动策略,编写机器人程序。由于其自身的知识综合性和技术应用领域的广泛性,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机器人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将对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产生重大影响。

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把“人工智能初步”和“简易机器人制作”设为技术领域的选修模块,意味着我国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教育在大众化、普及化层面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人们科技意识的加强,机器人教学逐渐趋于幼龄化,很多经济发达地区从小学低年级开设智能机器人(校本)课程、兴趣班,社会上的幼儿机器人培训班、机器人高手俱乐部层出不穷。学校及市场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关系到该领域能否健康、良性发展,也关系到面向21世纪未来人才的培养。

3. STEM教育视野下的智能机器人教学

智能机器人教学能够实现STEM教育四要素的有机整合。如在完成FLL机器人前进爬坡并摘取果实的任务时,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先思考可以有几种策略完成任务、哪种策略最佳。在编程时,教师要求学生画程序流程图,通过反复测试、分析现象、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方案并及时调整,使机器人表现出最佳状态。在这一任务中,体现了如下素养。

科学素养:运用重力、摩擦力等物理知识,需要具备确定问题、寻找思路、解决问题、相互共享制作经验的科学精神。

工程素养:编程之前画流程图,这是工程设计的基本思想,机器人编程调用标准化程序模块也蕴涵了工程意识。

数学素养:需要测量斜坡高度和手臂长度,并通过计算,得出机器人的速度和完成任务所需时间等。

技术素养:指对科学和技术进行评价和做出相应决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学生在分析任务、选择策略和编写程序上均体现了技术素养的运用。

STEM教育视野下小学低年级机器人教学模式探索

1. 基于活动的体验学习模式

基于活动的体验学习模式源自于体验学习法,是指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出发,在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感受、实践、探究,对知识进行感悟与理解的学习方法[2]。

应用最广泛的体验学习理论模型是1984年由库博提出的四阶段循环模型,又称为“体验学习的循环理论模型”。库博用四个元素建立起了该模型:具体的体验、观察与反思、形成抽象的概念和普遍的原理、在新情境中检验概念的意义(如图 1)。

基于活动的体验学习模式则通过教师设计的一系列渐进的具有逻辑性、趣味性的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结合实践和反思来获得知识与技能,具体的教学流程(如图2)。

第一阶段: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感知情境,思考问题,带着问题进入具体的实践——观察。

第二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源和工具动手操作,在实践中观察与反思,并感知情境,发现一些对后续学习有用的信息与资源。

第三阶段:学生将学习内容抽象成新的观点和方法,新的概念在头脑中初步形成。

第四阶段:学生自己遇到或由教师提供各种类似的情境,检验第三阶段形成的想法、观点、理论和认识。

2.《竞速小车》教学案例

学生特征分析:本课教学所面对的是辽宁省某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低年级组学生(小学二、三年级居多)。他们的特点是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抽象思维尚未完全建立,但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死记硬背。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知道了一般机械的组成,知道常见的传动方式,并且已有使用乐高教学材料的经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齿轮传动的特点、形式;探究如何通过齿轮传动结构使机器人加速。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了解齿轮传动结构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汇报交流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总结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机器人技术有求知的欲望,产生探究科学的勇气。活动准备:乐高教育器材、PPT课件、黑胶带(粘贴跑道)、活动记录表、秒表等。

活动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

教师播放F1赛车视频,请学生谈谈感兴趣的话题,如“你知道在F1中,最快的赛车时速是多少吗”、“有哪些著名的赛车手”、“F1团队获胜的秘诀是什么”等等,进入今天的课题:我们自己设计并搭建一辆电动小车,看什么样的小车跑得最快!(板书:竞速小车)意图:通过情境引入本次活动主题。

环节二:操作与反思

师:生活中有一些常见的简单机械可以实现速度的变化,你都知道哪些?

学生思考后回答:滑轮、齿轮。

师:在机器人的设计中,机械结构是完善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零件盒中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三种齿轮,请同学们按照实验记录的要求,搭建不同齿轮结构的小车,探索齿轮的特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搭建小车,教师让学生思考:在搭建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搭建好小车的组可以将电动车放在平直的跑道上,用秒表测试行驶所需要的时间。每次测试前,先估计一个时间,看看实际用时和预估时间是否接近,并将记录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中。

实验记录表

教师提出四个问题:(1)你们的小车在前进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你们是怎么处理的?(2)你们小组哪种组合跑得最快?为什么?(3)谁能总结一下,齿轮传动结构对速度有哪些影响?(4)转速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大齿轮带动小齿轮时的速度会变快呢?

意图:让学生对他们看到的或建构的内容进行思考,对方案进行探讨、反思并调整他们的看法,同时也通过提问鼓励学生继续探究。

环节三:总结与抽象

经过观察思考,学生得出结论:(1)在传动中,产生加速的方法就是大齿轮带动小齿轮,相反,如果需要减速的话,就是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因为大齿轮牙齿多,它转动一圈,会带着小齿轮转动好几圈。(2)速度加快的小车反而起步很慢,因为小车起步的刹那马达需要力量来启动,所以启动速度不够快。

环节四:验证与应用

活动的最后,请学生结合今天活动的内容,发挥聪明才智,设计爬坡机器人。

师:什么样的齿轮结构可以使你的机器人小车顺利爬上陡坡?在记录表上画出你的设计并实践。

意图:把孩子们引入一个新的“联系”阶段,使他们在螺旋式上升的循环中接受难度不断增加的挑战。

3. 总结分析

教学中,学生不仅获得了与机械、物理知识有关的感知能力,探索了齿轮传动结构的基本规律,还在操作与反思阶段对不同组合的齿轮进行了“测试—比较—分析”,体现了工程设计的基本思想。对时间的预估以及对小车速度的计算强化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动手对不同齿轮进行组合和搭配,并检验其效果,最后得出加速与减速的搭配规律,则提高了学生的技术素养。可见,在基于活动的体验学习模式中,学生通过一系列的阶段性学习过程获得了相应的改变,使其有能力再投入到新一轮具体体验情境中去学习,并再次获得新经验。这种模式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更关注对实践过程的总结和反思,形成科学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模式更适于低年级课外科技活动。

学生经历了科学研究的所有阶段,从关注问题、发现探索、搜集数据、分析归纳、推理筛选到最后利用技术得出研究结论的科学方法,形成一系列科学研究方法,具备工程意识和信息素养,为日后的研究和创新奠定必要的基础。

当然,随着STEM到STEAM,将艺术和设计的元素融入其中,将赋予学生作品丰富的表现力。我们将继续探索如何在智能机器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意设计能力。

注:本文系2011年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青年课题《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立项编号:112340246)和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基于虚拟名师工作室的教师发展共同体研究》(项目编号:JG13CB094)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张剑平,.机器人教育: 现状、问题与推进策略[J] . 中国电化教育, 2006,(12):65-68.

李英.体验:一种教育学的话语[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2):1-5.

第3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掌握知识的人才日益成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决定性因素和主要资源。远程教育这一基于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教育方式,正以其自身优势,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亮点。远程教育是现代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现有的高等教育条件下,采用网上现代远程教育形式。扩大高校教学覆盖面,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教育资源的不足与信息化时代巨大的社会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本文仅对其手段改革、实施的必要性、存在困难、方法等诸多问题作一概述,并着重阐述计算机远程教育中应加强使用多媒体技术。

一,我国远程教育的现状

1、中国网络远程教育发展趋势虽然缓慢,但仍不失上升态式以EDU域名注册的网站以每半年增加几百家左右的速度向上攀升。从这一显而易见的角度来看,早在1998年,教育部颁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献中就指出:大力发展我国网络远程教育。同时为加快速一步伐,同意社会力量或外资界人这一领域。在着眼于未来的互联网领域。教育是一个十分令人看好的投资方向。

2、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近程教育主要集中于基础教育在发达国家,网络教育的主体是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像在美国,就有五千万成年人在学习。在过去五年中,美国的网络大学增加到300多所,约有80所大学允许通过网络学习获得学位。目前在中国一流水平的大学如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北京邮电大学等也都已经开展远程教育或网上大学的招生工作。

二、远程教育实现手段的发展与现状

(一)远程教育的发展

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基于数据网络的计算机远程教育研究始于80年代后期,90年代步入实践。我国远程教育规划是1997年经酝酿提出的,1998年正式批准立项,1999年是整个项目启动的关键一年。规划的近期目标是到2000年要通过网络互联10130所各级学校,并使8000所贫困、边远地区的中小学具备利用卫星上网的能力。目前,我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等一大批大学建立了自己的远程教育实验室或远程教育中心,基于综合数据网的远程教育研究正在部分院校蓬勃展开。

(二)远程教育的技术实现

1、计算机网络:这个支撑网络远程教学系统的物质基础,一般来说,都具有下列组成:

(1)接人部分:主要设备是路由器,主要作用是通过网络专线将整个网络接人Internet,从而使本网的用户能够访问Internet资源,而其它网络用户能够访问本网信息。

(2)交换模块:是整个网络连接与传输的核心,主要的设备有主干交换机、分支集线器和连接各模块的网络电缆,由它们组成整个骨干网络。

(3)服务器:主要负责信息的收集、储存、,它们是对外提供教学与信息服务的主要实体,一般有Web服务器、FTP服务器、E-mail服务器、DNS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等。

(4)网络管理:主要对整个网络进行监控、运行性能的监测、故障的预警和诊断等等;计费模块主要是记录网络使用者的资费信息,以控制网络资源的有偿使用。

2、软件部分

(1)多媒体授课系统从功能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课件点播系统。一个是同步广播授课系统。

(2)师生交互工具①共享白板:软件共享白板是一个为在Internet环境进行教学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文本以及图形共享的区域。教师可以将一张图片贴入共享白板中。并利用系统提供的特定画图工具和文本输入工具,在所贴的图片上进行标记、说明。教师端的白板中的图形和文字可以通过In-ternet同步传递到交流环境中的其他学生端白板中。

②语音、视频交互:语音交互是异地师生之间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为了增加师生教学过程的生动性,也需要师生间能够看到各自的视频图象。教师可以任意选择特定的学生端视频,也可以同时看到多个学生端的视频图象。学生端可以选择观看教师端视频。

③同步浏览:在交流过程中,能够提供同步浏览的机制。教师可以通过键人URL地址,并将该地址广播到同一交流环境中的所有学生端浏览器。使得学生端的浏览器与教师端的浏览器达到同步显示。

④网络题库系统基于Web的题库系统用于支持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组卷并进行各种类型的测试。可以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提供相应的组卷策略,包括智能组卷、相对评价组卷、绝对评价组卷,教师通过网络自动组卷后,下载到本地进行使用。

(3)答疑系统

①问题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主持这门课程的学科教师,当教师对该问题进行回答后,系统将自动解答发送到学生的电子信箱;

②将问题公布在答疑布告牌上,征求解答,有人对其解答后,系统将通过电子邮件通知该学生。

(4)作业批阅系统

作业批阅系统是基于WWW的协作式作业批改系统,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提交作业,获取作业批改结果,并根据教师建议来修改和编辑作业。

(5)网络课件写作系统

开发网络课件写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不具有专业编程经验的各站点教师编制网络教学软件。教学单位或教师可以通过该软件抓取素材库中的素材来构建网络课程或网络教学模块。在该平台上构建的网络课程,就能直接在网络上运行。

(6)远程考试系统

远程考试系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通过考试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进展状况反馈给系统。

(7)远程作业系统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作业的布置、提交与批改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老师可以通过作业系统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既可以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又可以发现教学过程或课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修改完善。

三、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是90年代兴起的一股热潮,以往的计算机通过视觉才能接受信息,后来增加了“听”的功能,人们才把具有“视听”两种以上功能的计算机称之为多媒体计算机,并把这种技术称之为多媒体技术。近年来它的发展非常迅猛,从一台计算机到局域网乃至国际互联网络,都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了微计算机多年来生硬、呆板的脸孔,换上了丰富多彩、形声并茂的漂亮面容。就其功能可以分成两类:

1、只具有“视听”功能,这种类型的计算机及其网络运用于教学,除能使以往靠多种设备、技术实现的课堂多媒体教学集计算机于一身,具有集成性的特点外,其明显的优势是还具有即时性、交互性、信息量大和能够进行个别化教学的功能。人们常称这类只有“视的”功能的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一般的多媒体技术。

2、具有“虚拟现实”功能,这一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除具有“视听”的功能外,还具有让人动手“做”,充分发挥人的“触觉、机体觉、运动觉、平衡觉”等感觉器官的功能,让人们在“做”中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

四、我国教育领域必须加强计算机远程教育的应用

1、计算机远程教育是教育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

Internet网的发展速度极为迅猛,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普及率较高,美国、英国、芬兰、瑞典等国家均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计划,并已开始逐渐实施。而发达国家推出的这些远程教育计划并不仅局限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而且是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面对这一国际潮流,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应落后,应追踪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

2、实施计算机远程教育是中国国情的需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教育资源比较紧缺,现有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采用常规的措施和方法,例如建设学校,增加学校数量,所需投入太大,短时间内也不能解决问题,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

3、实施计算机远程教育也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资源不但紧缺,而且发展极不平衡,利用远程教育可以消灭贫困校、薄弱校,达到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序上的共享,打破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局面,以比较快的方式、方法扩大教育规模。

4、利用远程教育体系也可以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终身教育”的目的。

五、计算机远程教育必须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远程教育网上资源是重要的,简单的重复书本是没有出路的。而解决此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一)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应用

多媒体技术设计和编制的新一代CAI系统,具有综合处理图、文、声、像的能力,改变了原来CAI中将知识仅以单一视觉或听觉符号表现的方法,使学习者能通过多种感官获取知识信息,增强理解能力,提高教学教率。应用多媒体技术编制的cAI系统即称之为MCAI软件,亦称课件。

1、在大专院校和中小学形成专门从事MCM课件开发的研究机构。据了解,以前从事MCAI课件开发的单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传统出版社的电子出版部门;一类是软件制作公司或多媒体技术开发公司。由于强调市场,重视效益,其开发的产品给人的感觉是深人教学不够。实际上,大专院校和中小学完全可以根据大纲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课件标准,分工协作,组织精兵强将进行开发,经试用修改不断完善。通过鉴定后,批量生产教学光盘,并将其做到网上,达到教育资源最大程度上的共享。

2、统一的MCAI的技术标准。现阶段MCAI课件的制作技术五花八门,以编辑制作为例,大多是手工编辑,费时费力,效率较低,虽然一些多媒体创作工具不断推出,但其适应面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有必要统一MCAI课件技术上的一些标准,如硬件配置、软件环境、创作工具、多媒体素材、文件的格式等。目前教育部基础司正在研制一种“傻瓜开发平台”,容易上手,极适合中小学教师进行MCAI开发。

3、研究智能型MCAI课件。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在MCAI课件中加强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它模拟教师,服务对象是学习者,允许学习者与计算机进行广泛的交互活动。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新型的学习环境,能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能对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估,以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要。

(二)适当应用多媒体虚拟实现技术

现在,全世界已有2000多研究单位、大学、公司开展虚拟现实研究与开发技术,它将是90年代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

l、通过远程教育,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艺术、医疗、建筑和工程、军事研究、金融分析等领域。例如在医学领域,虚拟现实技术代表未来发展的方向,借助它能够满足大批学员们动手操作的愿望。在外科手术中,通过虚拟现实系统,可以看到或感觉到微电脑生成的以假乱真的三维立体图形,交互作用的“触角”功能使外科医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手术”,得心应手地在荧屏中开刀。

2、建立虚拟现实远程教育环球网。它的使用与互联网相似,只要在浏览器中键入虚拟现实网络地址就可以相联。例如当进入某虚拟太阳系环境的网站时。可以看到各恒星的分布,感觉就如同亲身在太空中漫游一样。在观看不同恒星之余,还可以进入恒星当中查看并阅读各种资料。此外,在太空中还可以发现流星、恒星的转动等动态模拟。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背景;教育;信息化;校本培训;教师

一、信息化教育与校本培训

信息化教育是指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它是建构主义理论与先进的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相结合的产物。“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让教师尽快适应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环境并快速全面地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已成为当务之急。下面我从结合搞好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校本培训及校本培训的现状两方面加以分析探讨。

二、校本培训的现状

21世纪以来,人类已经快速步入信息时代。这么多年过去了,让我们来反观一下信息化教育的开展程度。据我调查,我市在2005~2010年通过教育局电教室先后装备各式电脑约2000台。遍及全市60个各级各类学校,满足了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建制学校的教师用电脑的需求。此外,全市还装备了35个多媒体教室,其他相关硬件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之中。在软件建设方面,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建制单位的学校大部分购置了两套网络备课系统(科利华、中教之星),翰林汇、天师多媒体多套教学资源库,同步教学资料、同步教学课件供教师借阅。而且,我市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与其他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备课、教学。尽管如此,由于没有系统地组织教师进行相应培训,致使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和软件资源难以派上用场,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造成资源闲置、浪费。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重投入,轻应用。学校在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建设中,舍得投入,但在设备和资源逐渐完善后,如何充分地加以利用,如何发挥现有资源的功效,却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一个可行的方案。

2.重技术,轻理论。大部分学校重视计算机等基本技能培训,而忽视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等新型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培训。

3.重形式,轻应用。以多媒体课件制作为例:课件比赛的作品大部分出自计算机老手,而大多数课件制作水平还停留在初级的层面,犹如“黑板搬家”,没有充分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4.重过程,轻评价。学校组织培训后,没有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没有对培训的结果进行评估,致使参加培训毫无意义。

当前,在全国流行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培训模式陈旧,不能满足广大教师及教育管理干部的需要,为尽快在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中推广和普及信息化教育的意识和观念,我们迫切需要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体系。

三、如何搞好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校本培训

针对以上现状,如何搞好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校本培训呢?以下是本人根据信息化教学发展需求及我市实际情况而制作的校本培训基本策略:

1.制定培训计划

要以校本培训为主渠道,面向突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适应新型教育环境为重点,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具备现代教育教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依照计划分期分批,对全校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以培训教师中具有创新精神者为重点,树立模范旗帜。

2.确定培训内容

(1)理论知识培训

学校要通过互联网、书籍和教学光盘等多种渠道,收集一批国内知名教育技术专家理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素质教育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知识等。将这些材料整理成册,印刷发给学校每位教师,进行自学。

(2)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应用,应用Word编写试卷、教案和论文,Excel制作学生成绩表,利用互联网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等。

(3)课件制作培训。开展应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课件、应用Authorware和Flash制作高级课件、应用Frontpage制作网络课程等培训。

(4)课题培训。了解课题从选题、申报、中期评估到结题所涉及的知识和注意事项。通过培训,使教师具备开展课题研究、撰写较高水平研究论文的能力。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研究。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实施的条件和形式。

3.考核评估

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计划。各职能部门加强对培训过程的检查和督促,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业务档案,及时总结经验,发现解决问题,确保培训质量。教师在校本培训的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在周期内需晋升教师职称者,须完成晋升前校本培训时数,否则不得晋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师资培训是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推动信息化教育的关键,也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教育要实现信息化,必须要在硬件、软件、师资培训三方面均衡投资。硬件与软件建设的问题只要投入资金就可以很快解决,而师资培训却没有这么简单,它是一项长期的、复杂、艰巨的接力工程。本人作为瑞金市教师进修学校担任瑞金市教育系统相关计算机的培训工作多年的教师,面对以上这些问题结合瑞金市校本培训现状对信息化背景下的校本培训作一些粗浅的探讨,有很多不成熟的意见和见解,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冯中毅,董玉铭.信息时代对教师培训的再思考.中小学电教,1999.

[2]王珏.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网,2000-02.

[3]祝智庭.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外国教育资料,1999(2).

[4]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教育研究,1997(5).

[5]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

第5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物理教学创新

当前建构新型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事实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课堂教学,不论是概念课、规律课还是实验课,都能够增强物理教学的直观性、可视性,增大课堂容量,节约时间,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实现物理教学的最优化。

1.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变教学中抽象化、动态化为直观化、可视化和具体化,使物理由“难学”变成“好学”。

1.1变实际问题“课堂化”、变抽象问题“具体化”。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来源于生活实践,学习物理离不开理论联系实际。多数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有教材理论性因素偏多,学生在学习中联系实际的机会少,抽象化的理论知识与形象化的实际问题难于“对号入座”。在教学中,只有将抽象内容具体化,理论问题实际化,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物理知识和规律。

1.2变动态过程“可视化”、变空间想象“直观化”。在物理教学中,经常牵涉到一些动态过程,而某些动态情景又难于在教室里形象展示。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想象力又受年龄和知识结构水平限制,难于理解动态过程。利用现代多媒体动态技术展示动态过程,可让学生感受“实际”动态情景,弄清复杂物理过程。

1.3变微观问题“宏观化”、变宏观问题“微观化”。物理教学中涉及到一些微观及宏观问题难于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借用多媒体技术能将微观现象“放大”处理、宏观现象“缩小”处理。计算机技术模拟微观粒子能把它们运动的动态过程宏观展示。在传统教学中有关天体运动情景只能依靠学生想象,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把月球绕地球运转、地球绕太阳运转、卫星发射与运动等宏观天体运动进行模拟微小化处理“搬进”教室。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高度交互性,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意识,体尝成功喜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由来已久,但多以语言、动作、图片和简单的实物来烘托气氛,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学习内容。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甚至是人工智能。充分的交互性能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实验探索或检验”这样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即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技术,创设有关学习情境,展示问题,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景,让学生“亲历”科学创新过程,感悟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物理学不仅应教给学生一些广泛应用的原理,更重要的是传播科学思想,教给学生探索的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物理学家科学探究的经历,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感悟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比如在介绍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过程时,通过课件向学生再现牛顿非凡想象力的几个情景:牛顿坐在树下,发现苹果落地,思考“为什么熟透的苹果会向地面落下,而不向上运动?”肯定存在有某种力促使苹果落地的作用;如果苹果树长得足够高,长到月球那样高,熟透的苹果仍然要落向地面。“为什么月球不会落地(给学生一个悬念)?”在地面上任何平抛运动的物体终要落地(速度越大,射程越远),月球不管以多大的速度运动也终要落地(如果地球表面是个大平面,课件动态展示落地情形);若地球变成圆球状呢(提出假设问题)?再现月球要落地的动态情景(速度越大,射程越远,以至于落不了地)。学生经历上述思维冲突后,探究意识受到撞击激发,深刻体会牛顿卫星原理图,惊叹牛顿非凡想象力的同时坚信地球是个球状体。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进教学效果。网络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网上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质。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例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教育资源库物理学科、资源中心物理学科等可谓是一间完整的中小学数字资源库,它为我们提供了同步教学、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通过下载这些优秀课件、优秀习题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课件来。在我平时的教学中,许多课程采用了PowerPoint组合课件素材的方法制作了可供老师直接使用的课件。

5.对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制作与应用的几点思考。

5.1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物理实验。多媒体课件以其强大的组合功能,通过形、声、色、光的传播再现“现实情景”,已经或正在成为一种高效有力的教学辅助手段,对于优化课堂教学,强化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科学,在教学中若利用课件代替真实实验,不管课件做得如何逼真、如何真实再现物理过程和现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毕竟是“做出来”的现象,缺乏真实感,将对科学产生信任危机,违背科学教育的本质初衷。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中,不能简单用它来代替实验,只能作为实验过程的再现概括、补充和模拟。只有那些抽象的实验或实验条件难于达到的或实验现象难于观察的物理实验才借用课件模拟展示代替。

第6篇

关键字:汉字 趣味性 学法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紧密相连,可以这样说,没有汉字,就没有我们民族的光辉灿烂的文化。而文字的学习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对于接受初等教育小学阶段的小学生来讲,更是重中之重。然而汉字的学法众多,对于小学阶段,我们的课堂教学则更应该侧重于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主要谈谈小学教学中汉字的趣味性的一些学法。

一、 汉语学习的辅助工具—汉语拼音

自1958年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正式公布汉语拼音方案以来,汉语拼音方案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得到迅速地推广。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汉语文字法》,第十八条专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音和注音的工具。”这就从法律上确立了汉语拼音法案的地位,而汉语拼音作为初等教育小学阶段中国语文教育的内容来讲,对认字、识字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是无可替代的。

目前中国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多种形式结合识字等等。无论是哪种方法,都要学习汉语拼音。汉字的读音用拼音注得一清二楚,学生由此可以自己查字典,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如果把字典当作是识字的拐棍的话,那么拼音则可称之为“制成拐棍的木材”,可见,拼音的基础性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夯实学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从而达到学生可以对注音课本、读物中的汉字进行识记,对已学会的汉字进行拼音标识,双向学习。同时,中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识字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色彩艳丽的汉字,拼音教具来辅助课堂教学。拼音识字法有助于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提高识字的扎实程度,并且可以有效地纠正地方方言语音,提高语文文字的规范化以及普通话的推广。这种方法较适合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适合没有文字基础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识字。

二、 从汉字的结构和形体演变谈汉字的学习

我们知道,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字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倘若我们能对汉字的形体结构做出正确的分析,那么对于我们了解和掌握大部分汉字的本义和引申义有着极大的帮助,适合小学中高年纪的学生学习汉字。

我们都知道汉字中的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对于一些汉字,我们通过分析汉字结构,对汉字字形的掌握可以更好的了解字音字义,可以轻松地掌握一系列类似结构的汉字。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字义和字形,对学生进行对比性的渐进式识字,会更快更好的完成汉字的学习,适合于字形相似汉字的教授,辅之以课堂板书、简笔画形式分解教学,做到生动不呆板。同时,汉字的形体演变也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七个阶段,历史发展源远流长。在教学中遇到个别偏难汉字,教师也可从汉字的演变起源来讲解,以历史方法研究汉字,可增进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三、 汉字教学与多媒体及游戏活动的结合

从各种意义上来说,有了教学活动,就有了教学手段和工具,只是在不同的时期而已,且各种教学媒体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等教学媒体的出现已逐渐代替传统的书本、黑板,并在教学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辅助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目前迅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不再是单纯的教学手段,它还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现在教学中,媒体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小学阶段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说,课堂教学中辅之以多媒体设施的应用是很有必要和效果的。原因有二:一是小学教学内容相对轻松简单,老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非传统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演示;二是就小学生智力因素的特点来说,他们的注意力需要得到有效地集中,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很生动有趣,学生们可以在观看影音视频中,通过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改变教学情景,从而达到趣味学习汉字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有条件的老师需要事先准备好课件,完善自己的素材,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将传统意义教学上无法展示的东西在多媒体中进行展示,可以播放一些有关汉字教学的课件。包括文字起源的传说、汉字的演变、汉字的类型、汉字的字义特点、同音字、相近字,扩展到各种词语,成语,俗语,以至在各种语境中汉字的应用。

教师可以自制教学课件资源或者查找教学短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突破传统教学中枯燥的模式,利用多媒体演示编排一些有趣的小文字游戏,识字大赛,汉字组词接龙,汉字肢体语言展示,让每个同学都融入到课堂汉字的学习中来,让趣味性充分在课堂上体现出来。这种教学模式能以具体、鲜明、生动的形象感染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学生汉字学习的效率与热情。

第7篇

科技的变化是非常迅速的,关系着我们以后的生活;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美好的,使人类的文明蒸蒸日上。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科技高速发展心得感想高中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技高速发展心得感想高中范文1科技的发展到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请跟我来看看吧!

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的学习环境更加优越了。妈妈说以前的学校是用泥土、瓦片盖成的,没有风扇、没有空调、没有电视教学、更没有电脑课件,学生们只能在夏天热、冬天冷的教室里听课,老师只有用一块擦都擦不干净的黑板教课。不像我们现在,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着老师讲解,看着电视、电脑课件,学习起来可带劲了。

科技的发展到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请跟我来看看吧!

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的学习环境更加优越了。妈妈说以前的学校是用泥土、瓦片盖成的,没有风扇、更没有空调,没有电视教学、更没有电脑课件。学生们只能在夏天热、冬天冷的教室里听课,老师只有用一块擦都擦不干净的黑板教课。不像我们现在,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着老师讲解,看着电视、电脑课件,学习起来可带劲了。

科技的进步让叔叔阿姨的工作更加安全、高效了。听奶奶说以前耕田全靠人用锄头一锄一锄的挖,农民伯伯们每天只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工人叔叔们搬运再重的物品、干再危险的工作都必须亲力亲为。而现在,农民伯伯有了农耕机,一个人操作一台机器一天能干好多农活,剩余的时间,他们就可以尽情的玩乐了。工人叔叔们有了机器人的帮忙,工作效率更高了、再也不用亲自去做那些危险的事情。

科技的进步不仅让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它让我们穿得更加舒适、更加漂亮了。从以前的布衣、棉服,到现在的毛衣、真丝裙、羽绒服;从以前的手工缝制,到现在的机器大批量生产,衣服的材质、款式多种多样、变化多端。也让我们吃的更加丰富、更加可口了。以前的人们只能吃当时、当季的食物,而现在的我们,世界各地的、反季的食物随时都能吃到。而且有了电饭锅、高压锅、电烤箱等等的帮忙,食物也更加美味了。

科技的进步还让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以前人们出行都要走好远的路才能坐上火车、汽车,现在不光城市交通便利、就连农村也村村通公路了,高铁、飞机让我们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真是数不胜数呀!我们的祖辈、父辈们用他们的辛勤和智慧使科技有了很大的进步,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但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难题,比如:现在的汽车还不能避免侧翻、飞机还有失事、机器人还不能完全代替人们工作等等。

所以,我们必须勇于开拓、敢于创新,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让人们享受到更多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

科技高速发展心得感想高中范文2科技,不断地在改变我们的世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有趣,便捷。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近两百年中,科技发展迅猛。从明清时期使用的煤油灯到今天使用的节能灯;从十九世纪初的无线电报到十九世纪末的有线电话;从二十世纪中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埃尼阿克”计算机到今天的多媒体计算机;从二十世纪末使用的“大哥大”到如今的4G网络。因为科技,我们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同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那么未来的世界将是怎样的呢?

二十一世纪将是生物技术时代。未来将在有机酸等发酵产品、开发生物固氮和蛋白质工程、生物农药、人工智能、人类基因组计划、治理污染等多方面取得进展,逐步发展成为跨领域的生物技术时代。

二十一世纪将是智能交通时代。随着汽车增多,使交通事故、交通堵塞和废气污染成为越来越严重问题。因此,一使道路交通实现铁路(线路)化管理,从而大大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道路的利用率。主要优点一是改进汽车的安全性,实行自动控制,二是对交通实施智能化控制,如自动付费等;三是通过卫星定位系统为地面行车提供最佳行车路线。

二十一世纪是纳米时代。纳米技术是以纳米(1纳米等于十亿分一米)为长度单位的产品的技术,所制成的微型机械非常微小,如目前最小的电磁电动机,重量仅为4毫克,直径8毫米,转速达每分钟1万转,工作电压1.7伏。纳米技术将应用于人类各个领域,能在危险环境中排除故障,能用于家电的自动调节,能充当医生进入人体医治疗疾病等。

这就是我们的科技,这就是我们的未来的世界。我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产品、技术成为现实。

科技高速发展心得感想高中范文3“咣”的一声,时光宝盒把我带到未来的科技馆中。

进入科技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使用太阳能LED灯的喷泉,它采用循环水系统,是环保型设计。绕过喷泉池,来到选择区域,共有大小25个入口,入口处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游客首先要选择不同的通道进入,如果是未成年人要通过红色入口,而成年人则进入蓝色入口,老年人行动不便,则进入无障碍绿色入口。

之后,游客便乘坐时速为8000公里的时光机来到所属的馆中。第一个区域为动物乐园,这里主要有一些动物方面的展览及动物体验机,例如恐龙生存体验是模拟恐龙的生存过程。除了这些,在动物乐园中还有一个招牌项目,就是“探索亚马逊”。乘客坐在冒险飞车上进入时光隧道,两边是奔跑的大象、狮子以及热带雨林中的动物。一切都是用4D技术做成的,十分逼真,伴有动物的叫声和座椅的前后左右摆动,给游客以真实冒险的享受。

结束了动物乐园的旅程,下面就来到了植物王国。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参观花卉展览,欣赏各种植物,还可以查阅有关植物的资料,培育出自己喜欢的植物种子并栽种,这些有趣的活动会让游客在欢乐的体验与尝试中得到知识。一进门,一股栀子花的香味扑鼻而来,不过这不是真的花朵散发出的味道,而是利用花粉分泌出的特有成分转化而成的。在植物乐园中,到处都有这些人性化的设计,营造出了一种温馨的气氛。

第三部分是未来世界,在这个区域中,主要是有关科学技术、未来探索和宇宙之谜的展示。其中最有趣的要数“模拟宇宙飞船舱”。在这里,你可以成为一个宇航员,试穿宇航服并体验太空失重的感觉,甚至可以“挑战擂台”赢得火星、金星、土星、木星四大星球的旅游套票,进一步感受宇宙的奥秘。除了“宇宙之谜”外,在未来世界这个单元中,你还会看到有新颖的科技产品展示,其中有机器人还会邀请你参加他们在未来房屋中的Party,体验更多的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方便与快捷。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科技馆。让科学这把金钥匙带领我们遨游神奇的未来!

科技高速发展心得感想高中范文4对于科技这个词语,大家都很熟悉。简单说来,科技就是科学技术。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它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总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如雨后春笋,正在祖国大地迅猛地发展。环顾生活,科技是无处不在的,科技就在我身边!

夜晚走在路上,有电灯给我们照明;给朋友打个电话,随手可以掏出手机;回到家里,打开电视看看新闻,开启电脑,可以和朋友聊天;妈妈用电饭煲蒸好了饭;开开电暖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着妈妈用电炒锅调制出来的美味佳肴……你看,随时随地,我们能离开科技吗?

科技的用处可是大了去啦!比如说:如果没有电动车,我们就不便和远方的亲朋好友交往;如果没有动车组,人们到各地旅游就很难实现朝发夕至;如果没有航天飞机,人们进入太空将是一句空话;如果没有破冰船,我们就很难到南极考察;如果没有航天器具,人们登月将只能是幻想……

相反,有了科技,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有了传真,我们的文件,瞬间可以轻松地传出!有了机器人,它可以置身人们难以到达的空间;运用激光,可以制成健身器材;有了空调,即使是炎热的夏日,也可以让人们舒适如春……

不难看出:这一切,人们享用的都是科技的成果!

由此可知:科技,帮助我们创造了优越的生活环境;科技,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科技,是全世界人们智慧的结晶!

我们身处科技中,要不断学习新的科技!

科技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还要大力发展科技!

科技高速发展心得感想高中范文5这一天,我乘座着我的最新发明“超音速飞机”去看望小学时期的老师20年了我为了这架超音速飞机没能去看望老师,我真是有些惭愧啊,想想老师为了我们的未来付出了多少心血啊!我想20年了老师肯定老了许多,那时候年轻的老师,现在肯定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了,我猜想着。

一个声音把我从猜想中叫醒,我一看原来是一架“超级水。陆。空。飞机”,虽然我的“超音速飞机”也是水。陆。空。飞机,但是我的飞机系统设置跟它那架飞机的系统设置简直是有天地之别啊!这架飞机是我的小学同学郑勇勇发明的,他不是在美国吗?怎么回来了?”

我来到了老师家门口只见老师还是明艳动人一点也看不出有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的风范,我问郑勇勇是怎么回事,他也说不知道,我们俩百思不解地问老师,老师这才说出是我们的小学同学郑林最发明的青春不变药:“它是一种抹了就可以永远保持着青春的神药。因为,老师在郑林最做实验期间曾经成为了郑林最的得力助手因此郑林最在发明了青春不变药第一次就用在了老师身上因此老师获得了永远的青春,我们说:“我们能成为新一代的人才还不是老师给我们的,这时老师激动的泪花一滴滴的往下流,我们也激动的哭了我们停止了哭声后便乘着超速电梯来到了第54层『老师的家。”

第8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 优势 教师培训 硬件设备 教学方法

一、教育技术的特征以及优势浅析

1.独特的优化组合,促进教学发展

教育技术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它将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运用系统方法三种概念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根据学习者的行为水平、能力、知识基础、年龄特征等确定教学与理论的实践基点,可以促进教学采取因人而异的教学策略,从而加强了教学质量。

2.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中心,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教育技术强调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制定出可以操作的逐次递进的目标,在方案的执行中以学习者的进步程度为依据,并进行适当的改善和调整,这不仅符合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的要求,也促进教学的发展符合时展的需要。

3.在教学中得到普遍运用,为教学的进程注入新鲜活力

在时代的不断进步和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教育技术已经逐渐地被运用于各种教学活动中,尽管教育技术的领域比较宽泛,还需要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但是它的这种迅速普及速度也为教学的发展进程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推动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关于中小学教学加强教育技术建设的途径的探究

1.提高认识,重视教师培训

新的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要求,在大力普及素质教育的今天,进行教育技术建设不仅是教育手段的更新,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不可或缺的途径,中小学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贯彻这点认识的基础上注重教师培训,具体实现途径如下:通过组织电脑知识系列讲座、课件制作的理论知识讲座等形式帮助教师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电脑和课件制作的基本方法,更好地实行教育技术建设;教导处根据学校发展情况没学期或者每个月对电教示范课作统筹安排,组织教师观摩优秀骨干教师的课堂授课形式,并给予适当的评语和借鉴意义;要给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外出培训的机会,通过培训以及深造的形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开展教学;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开展研讨会、交流会等,沟通关于在教育技术建设方面的困惑与经验,以方便大家认真总结工作和互相学习;在职称晋升的政策中穿插有关教育技术的激励政策,同时设立必要的考核机制,鼓励教师以全力和最大的热情来实行和创新教育技术建设。

总而言之,在提高对教育技术建设的认识的基础上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不仅是保证中小学教学得以正常运转的必然需要,也是促使教育技术在中小学中不断得到普及和重视的突出方式。

2.加强学校硬件建设策略以及设备利用策略

要保证教育技术在学校得到更广阔的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基础环境作为它发展的保证,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以及设备利用等,无形之中推动教育技术建设的进步和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由于中小学经济的限制,对于现代化教育技术建设的投资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学校可以尝试让企业管理者看到教育高投入的价值,吸引企业的投资和支持;在建设过程中要着眼于现代化的标准,分散投资进行设备的添加,建设一项投入一项,使用一项就要发挥一项的作用,真正地发挥硬件设施的作用;由于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性,中小学又没有足够的实力随时更换,因此要以建设网络为上策,即使将来升级,也只是主机更新,从而不影响教育的进程;学校的硬件设施的配备和管理要赋予专业人员,并制定一定的使用和管理策略,保证学生学习实践的需要……强大的硬件设备是学校进行教育技术建设的需要,合理管理、科学使用,促进中小学教学质量的不断增强和完善。

3.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各项配套保障措施

优秀的教师团队配备符合时展需求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贯彻现代化教育技术建设的今天,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首先就是要注重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操作实践的能力,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其次,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并给予支持和鼓励,从而在拉近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更好地推动教学进程;教育技术的设计领域包括教务、教学、网管、电教等,因此教师、学生以及相关人员要加强合作,才能在集中力量、减少投入的前提下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作为一个新理念,教育技术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的不仅是资金、人才和技术的保障,更需要政策的支持,因此中小学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步健全和完善有关政策,从而使得教育技术的运用和发展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每个学校的发展情况是不同的,根据教学需要改善教学方法,注重完善各项配套保障设施,为教育技术的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三、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及时代的不断进步,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逐步转换成人才的竞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坚强的后盾。教育技术建设在推动中小学教学的发展和完善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深刻理解和感悟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和内涵,采取适合学校发展和学生素质发展的有效措施,才能在推动教育技术建设不断完善和创新的基础上,为祖国的繁荣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尹绍清.论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发展[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4).

第9篇

泠烨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 上海部 泠烨)

我国自1983年开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至今已十多年,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课程教育阶段 ;引入计算机辅助教育阶段;普及发展阶段。作为课程教育阶段的标志:1985年全国24所重点中学开设 BASIC语言课程,并由此引发全国大、中、小、幼各级学校的BASIC浪潮。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兴起, 源于国家“七·五”期间投资研制的中华学习机。为了推广学习机,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的研制,从而使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踏上了辅助教学的历程。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当 时某些地方的领导,对计算机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支持不力,实际上,这一转折只在某个时期、某些地区火 红了一阵,紧接着出现了一个低谷时期,总体上仍然维持着BASIC的天下。直到1992年济南第四次计 算机教育工作会议后,由于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强了领导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才在全国各地呈现出一派普 及发展的势头。总而言之,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十几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现择其主要 的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关于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目标

当前,我国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最大困惑莫过于目标不清。对小学计算机教育目标的不同理解,大致形成了 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其一曰先进论。计算机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骄子,由于它的诞生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并 掀起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及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的孩子如再不学习计算 机将很难立足于未来社会,国家也将因公民素质低下而处于贫困挨打的落后地位,所以,掌握计算机技术才算 拿到通往21世纪的钥匙。

诚然,我们的学生确实应该学习计算机,但学什么,怎样学,往往是随大流。一会儿说是“第二文化”, 一会儿又说是“工具论”;今天喊《信息学》,明天又叫“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出现上述情况是因 为对当前我国计算机教育的必要性、目的性研究不够,对十多年的经验教训缺乏认真的总结及理性的梳理,所 以也就很难形成我们自己的观点。我们一贯主张吸收国外一切有用的经验,但别人的经验绝不能替代我们自己 的研究和实践,我们站在别人的肩上,其目的是要有所作为。计算机教育是前无古人的事,世界各国都在根据 本国的具体条件和民族特点,在不同程度上进行研究和试验,水平也参差不齐,我们只有对别人的论点、主张 进行深入的探求和思考,才能去粗取精,为我所用。

计算机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是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科学,但是并非所有先进和重要的科学技术,都 必须在中、小学阶段设课教育。在先进性、重要性之外,还有其它值得注意的因素,那就是基础性。这里所指 的基础,主要是计算机操作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计算机学科的知识。计算机是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的一种工 具,不会运用计算机,就会像文盲一样,很难在今后的社会中立足。学会运用计算机能为学好当前的课程及为 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础。正如小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为了当作家,但如果不学 习语文就无法完成其它各科课程的学习一样,小学计算机教育也同样不是为了培养计算机专家,只是为学生提 供一种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各科教学的效率和效益。计算机教育是学习计算机的基本运用,关键在 “用”字上,不能理解成是进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教育。计算机科学是一门上层学科,它的基础是数学和物理 学,要求小学生学习什么递归算法,什么磁性存储,这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无论从生理上还是从认知能力上 ,都是无法接受的。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只会扼杀他们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小学生要学习简单的计算机使 用,在利用计算机进行语文、数学、自然、思想品德、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非常自然地接受训练 和教育,把计算机知识融汇在各科学习和课外活动中。目前,由于师资、教材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还不能做 到各科教师都承担一定的计算机教育任务,因此,不少学校不得不开设计算机课。即使如此,也应力求以各学 科的知识信息为客体,使学生看到如何使用计算机来获取和巩固这些知识,而不是干巴巴地讲解程序设计语言 或应用软件命令。

其二曰竞赛论。有一个时期,国内各种计算机竞赛名目繁多。参赛获奖不仅为学校增光,有时学生也获得 升学加分的实惠,如能在国际大赛中得奖,学生可免试升入大学,指导教师也可得到多种奖励。所以有些学校 一直把参赛作为开展计算机教育的主要目标,教学围着竞赛转。

竞赛对计算机的“教”与“学”,确实能起到相当的推动作用,但竞赛毕竟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标, 假若本末倒置,就会背离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普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不应承担培养选手的任务,选手应由 专门的部门去负责培训,若一意孤行,则会影响计算机教育的正常发展,甚至吓走一大批人。

国内计算机竞赛,往往集中于两方面的内容:程序设计;汉字录入。时至今日,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程 序设计已不再是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主要内容,甚至可排除在教学内容之外,如我们仍一味强调这方面内容的 安排,那就可能误人子弟。至于汉字输入,无非是赛速度、赛正确率,明理的人都知道,非专业人员并不需要 追求高速。

其三称开发智力说。在很多经验介绍性的文章中都谈到开展计算机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这个结论是当今世界力图论证的问题。计算机作为一门高科技学科,汇集了人 类的高度智慧,我们对它进行钻研,当然能提高智慧与能力。问题在于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具有什么特别的能耐 ,能使学习计算机的人比学习其它学科(例如数学)的人,更容易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恐怕谁也 不能作出回答。不少文章提到的例子大多都是应用算法的技巧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数学能够 成为锻炼我们思维的体操。也有文章认为学生边看屏幕思维,边用手击键处理问题,可使大脑得到均衡发展。 据说外国有人认为中国人之所以比较聪明,第一学习汉字,形、声要分别记忆,其二学习珠算要手脑并用。如 此说来,我国早已在教育实践中注意让学生的左右大脑均衡发展了。

计算机是一种现代化工具,应用在教育上,确实具有其它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多 媒体技术、协同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使多种信息的表达形态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更容易激活学生 的思维活动和联想。计算机为提高学生智力提供了一个极其良好的环境,但是要真正做到发展学生的思维,还 需要广大教师(包括各学科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恰如其分地运用 计算机的各种功能,而不能幻想单靠开设计算机课,就能使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得到异乎寻常的提高。应用计算 机去开发学生潜在能力和智力,是一个十分严肃且极有前途的事业,我国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应该在 这方面有所建树,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计算机教育模式。

其四称纯技能说。计算机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生产工具,学会运用计算机,就等于掌握了一门生产技 能。就计算机教育目的而论,普通学校应有别于职业学校(班),首先考虑的应是一种基本能力的培养,而非 职业培训。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的计算机教育,应强调计算机基本操作使用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教育必 须渗透到基础教育各学科教学中去,而不必强调纯技术的要求,否则将为我们设下难以逾越的障碍。计算机是 一门发展极其迅速的科学,今天看似先进的技术,明天就可能落后了,说不定后天就要被淘汰了。如果我们过 于强调技能教育,尤其是与当时社会相适应的技能教育,首先设备就要跟上时代,进行更迭。中华学习机不能 运行时下风靡一时的 Windows(视窗)软件,也不能实现多媒体技术,那就要求学校配置Pentium(奔腾)。现 在的芯片技术是按每18个月就进步一倍(摩尔定理)的速度向前发展的,为此,学校就得每三四年更新一次 机器。试问有哪一所学校能承受如此重负?即使能够做到这一点,教学内容要保证学生进入社会以后仍适应当 时社会需求,也是极其困难的。姑且不说大学毕业,就是高中毕业也得十一二年,到那时机器早已不知发展到 几“86”了,就是Windows 、WPS等等恐怕也已面目皆非了。再说键盘背法和汉字输入吧,是否能保住现 在的地位也是大成问题的。众所周知,目前所用的键盘是打字专业键盘,必须双手操作,现在计算机已深入各 行各业,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工具,迫切要求解放手的功能,于是各种新型键盘(如单手键盘)应运而生。毫 不夸张地说,今后的键盘将会更加符合人机工程原理,更加智能化,使用起来更加舒服、方便,甚至可能键盘 都不复存在,也可能成为一种次要的辅助输入工具。键盘的改变也必然导致指法的改变。更何况目前键盘键位 的安排对大多数汉字输入方案都是不理想的。显然,在小学里花费过多的精力去训练指法,以求达到专业录入 人员的熟练程度,确实是没必要的。计算尺的命运在提醒我们,计算尺曾经是理工科的学生必须学会使用的计 算工具,可是如今大多数学生或许还未见过计算尺。

键盘是目前计算机文字输入的主要工具。可是汉字不像西方文字,它不能将方块汉字直接用键盘(已被淘 汰的整字键盘除外)输入,而是把汉字转换成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代码,再将代码送入计算机。这是一种间接 输入的方法,间接输入在工作效率、熟练要求、易用性、普及性等方面都不能与直接输入相提并论。随着汉字 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诸如语音输入、手写输入等直接输入法必将更臻完善,更加便利,它们进入寻常百姓家 也是指日可待的事。现在要求学生背诵某种与小学语文教学规范相悖的汉字编码规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何 况代码本身也在发展,今天所学的编码不一定就是明天流行的。在小学进行汉字输入的教学,其目的不在学习 某种汉字编码方案,不是学习打字技能,而是要辅助和促进语文教学。所以全拼输入法(最好能输入音调)应 是小学生首选的基本输入法,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率。拼音(声码)输入法存在 不认识的字就无法出码输入这一缺陷,所以应辅助以某种形码,这种形码的规则必须与语文教学规范相一致, 有助于学生识字、写字和构词,对其学习有正迁移效应。任何对学生语文学习可能产生误导的编码都应坚决摒 弃。

小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学习这种技能的目的与要求,仅仅是认识计算机、熟悉计算机 的使用方法,以便在各科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来学习、巩固、扩充自己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效益和深度。 学校要用计算机为学生营造一个有益于发展思维、开发创造潜能的开放环境,以逐步培养他们适应各种不同环 境的能力。

开展计算机教育既不能无的放矢,信马由缰,也不能不着边际、盲目攀求,要根据我国现有的条件和水平 ,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功能,并结合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学生获取一种掌握知识和交换信息的手段,以促 进学生当前的学习以至今后一生的学习和提高。通过教育应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变化和科技进步的应变能力 。我想这才是我们开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目的。

第10篇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实用性;互动性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6-0057-02

目前教学中使用的普通多媒体课件大多是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这种课件属于演示型课件,即教师在上面演示、学生在下面观看,很难实现教师、学生以及课件之间的互动。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习者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优化。

互动式多媒体课件则突出了学习者与课件之间的双向交互,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因此,文章将重点对互动式多媒体课件的实用性进行研究和阐述。

1 互动式多媒体课件的定义

顾名思义,它是指具有较强交互性的多媒体课件,除了能集成多种媒体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与学习者之间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即课件既可以向学习者输出显示相关信息,也可以接受使用者输入的数据和命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2 互动式多媒体课件的互动形式

互动式多媒体课件中的互动形式主要有“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两个方面。“人―人”交互可以通过聊天室和留言板来实现学习者之间或师生之间的在线和离线交流功能,这需要通过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来进行开发实现。笔者主要讨论课件中的“人―机”交互形式,即使用者与多媒体课件之间的交互。

目前制作多媒体课件的主流工具软件是Macromedia公司的Flash和Authorware,它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提供的交互控制形式主要有菜单响应、热区响应和按钮响应等11种形式,下面对一些常用的交互形式进行简要阐述。

2.1 按键响应

按键响应是指只要在键盘按下某个键或组合键,课件就会进行交互响应,执行相关操作。如在“暴力摩托”游戏中,按下字母键“D”代表加油门,按下字母键“S”代表踩刹车。

2.2 按钮响应

按钮响应是Windows应用程序中最基本的交互方式,指通过鼠标单击按钮触发响应,实现用户和程序间的交互。在课件制作时,需要事先编写好按钮单击事件的程序或脚本代码,以便实现所需要的交互功能。

2.3 热区响应

热区响应,就是在某个对象上的不同位置设置多个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区域,当用户在这些区域中进行单击或双击操作时,就会触发交互响应执行相应的处理。例如:在三国志游戏中,画面显示全国地图,用鼠标点击某个城市所在区域,就会进入该城市的虚拟情境中。

2.4 热对象响应

热对象,可理解为是将某个对象的整体设置成一个区域,因此单击这个对象任何一个位置,都会触发交互响应,执行相关操作。

2.5 目标区响应

目标区响应是指允许用户用鼠标拖动对象到指定的区域松开后就会触发交互响应,不论拖动位置正确还是错误,程序都会给出相应的处理。在拼图游戏中就使用了这种交互响应。

2.6 下拉式菜单响应

下拉菜单是一种列表式的菜单,通过点击菜单项执行相应的处理,这种交互方式主要用于课件的导航功能。

2.7 条件响应

所谓条件响应,是指课件在运行时,如果程序中设置的条件为真,就会触发该响应并执行相应处理,主要用于判断用户的输入情况。例如:在做测试题时,对学习者输入的答案进行判断,验证是否正确。

3 互动式多媒体课件的实用性

互动式多媒体既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又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下面,笔者结合一些实例来详细阐述互动式多媒体课件的实用性。

3.1 良好的交互性

互动式多媒体课件主要是通过界面、按钮、图像、菜单、动画和游戏等多种媒体与交互控制方式来实现学习者与课件之间良好的交互性。笔者所在课题组制作了一个小学英语交互式多媒体课件,课件中设置了很多人机交互。例如其中的“Part F Let’s have fun”模块,如图1所示,其教学情境是根据听到的录音找出房间中对应的物品,模块中设计了按钮响应、热对象响应等多种交互方式。其实还可以通过动画和游戏等其他新颖的互动来吸引学习者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3.2 兼顾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

由于互动式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设计环节时充分考虑了体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因此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提供了良好的导航功能和形式多样的交互及提示信息。开发出来的课件适用性较强,既可以用于课堂上进行教学,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性;也可以用于学习者课后进行自学,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想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3.3 交互活动情境化,富有趣味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4个部分。但是,普通的多媒体课件缺少学习情境的构建,互动形式少,比较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互动式多媒体课件则普遍抓住了建构主义思想的精髓,注重学习情境地创设,寓教于乐,把学习内容融入游戏或动画之中,设计的交互活动具有情境化、富有趣味性,让学习者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使学习者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相关知识,完成学习目标。

如图2所示,多媒体教学软件“悟空识字”中有一个造句功能,当学习者将词语拖到悬崖前面组成一个通顺的语句时,悟空就能从这个“语句”桥上通过,到达对面的宫殿。该软件通过创设适应学习者心理与年龄特点的学习情境,让学习者带着任务去学习,实现在学习中玩游戏,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3.4 具有较强的反馈与评价功能

互动式多媒体课件为了让学习者在课后方便自主学习,一般在课件中提供了较多的反馈与评价功能,使学习者能够轻松操作课件,并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以便调整学习策略和学习进度。例如,在课件中如果某个环节的交互比较复杂、容易误操作,那么课件中就要给出适当的操作提示。如图2中“悟空造句”互动环节,只要点击“?”按钮,课件就会给出操作方法的提示。另外,学习者在做课件中的习题测试时,课件可以对学生做的每个题的正确与否进行判断,给出反馈信息;在做完整套试题后,也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判断,给出相关学习策略的建议。

4 结束语

随着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学习者对多媒体课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枯燥单一的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而互动式多媒体课件正好能解决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不足,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互动性。因此,笔者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在互动式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方面进行相关研究和实践,不断促进其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谢幼如,郑永柏.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梁瑞仪.Flash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南国农,李云林.教育传播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王以宁.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杨彦军,郭绍青.E-Learning学习资源的交互设计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1):62-66.

第11篇

一、引言

1.行业市场概述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越来越国际化,英语教育无疑是国民教育花费最多的一份,无论从时间成本还是物质成本来看,从小学到大学,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英语培训在培训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市场潜力巨大,需求人群以学生和白领为主。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消费研究院报告(SSIC),国内有3亿人的庞大英语消费群体,有5万所英语培训机构,中国的英语培训市场高达5000亿元的规模。就以上海为例,每年就有超过30万人进行英语培训。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移动网络的发展普及,网络学习平?_和真人一对一在线培训能够提供更加经济,高效,灵活的资源和服务,已成为资本市场争抢的热点。

2.英语教育培训机构现状概述

英语培训机构按运营模式分为线下实体培训班和在线网络培训平台。线下英语培训主要以大班,小班式实际课堂互动授课方式为主,聘请有资格的外教,或者专业英文教师,提供一对多的指导服务,课程内容普遍包含准备,学习,练习,评测,复习等完整的学习阶段,具有丰富的学习情景,目前是消费者接受度最大,机构数量最多,最成熟的培训模式。在线英语是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式网络学习模式,学习者可自由利用学习时间,网络平台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师资源,通过教学软件针对每一个不同的学生进行教授,测试,指导,互动更加频繁,更有针对性,。目前在线英语越来越多,51talk,杰森英语、阿克索,网易有道等,许多传统线下培训机构也转型推出在线课程。如英孚,新东方Koolearn,美联,VIPABC等。

二、国内在线英语平台类型

依据收费与否,国内英语在线教育平台分为免费式工具型资源搜索播放平台,如有道词典,可可英语,扇贝网等,和收费式教师授课平台,如沪江网校,新东方Koolearn, 51talk, VIPABC等。目前,由于工具型平台只能为学习者提供公开的文字语音视频学习资源,所以系统性不强,主要针对碎片化的学习。大多数在线平台是收费型,他们建设自己的课程资源,教学模式和教师团队,通过网络软件进行互动教学,凭借其性价比及便捷的优势展示出迅猛的发展态势。

三、51talk在线英语平台

51talk是由一家定位经济,高效的网络英语培训机构,主要聘请菲律宾,欧洲,美国,加拿大等外教进行一对一网络授课,其拥有来自全球的拥有超过10年教学经验的专业教研团队,依照欧洲语言共同框架(CEFR),编制了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课程体系,覆盖听说读写全方位,设计出结合实际生活且充满趣味的教材针对不同阶段学员水平,可进行从零基础入门到精通的16个级别的英语阶梯式学习。51Talk使用自主研发的真人在线互动教学软件――Air Class(AC)空中教室的在线教育平台,Air Class可同时适用于电脑和移动端,使上课时学员和老师课堂动态互动,通过网络实现真实课堂还原,并确保网络课堂畅通无阻。通过软件智能大数据分析辅助教学,提升学员学习效果。

四、在线英语教育模式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1.在线英语的优势

1.1通过互联网教学,便捷高效,有利于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在线英语依靠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支付平台,利用电脑甚至智能手机就可以参加这种英语培训,无需赶至实地课堂上课,随时随地打开手机电脑,连上网络,通过英语培训商家各自的教学软件即可参与课堂和老师互动,并可进行练习,复习和在线测试。如51talk 网站既有PC客户端也有手机APP, 能在多种场合进行课程学习。

网络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信息的传递不受时空限制,可将各种类型风格的教学素材、网络教学课件、学习工具软件等融于学习课程中,调动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通道,激活全脑,使英语学习愈加高效。而且消除外界环境和紧张等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了,能够增强学生与老师交流互动的自信,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2价格优势,能够解决普通家庭学习者的需求

对于传统的面对面的英语培训来说,最直接的就是费用问题。不管找家教还是找培训班,教学费用都是非常昂贵的,一般的消费群体难以接受。但在线英语培训去除了场地费用和路程时间成本,价格一般比实地培训班有较大优势。

1.3全球化师资和学生

在线英语都是通过互联网实现教学,教师和学员均可在各自所在地即可轻松参加课堂,因此,世界各地英语师资均可供的不同地区英语学习者共享。如51talk聘用上万名来自美国,加拿大,欧洲,菲律宾等国家的认证外教,以及国内高等院校专业英语教师通过互联网即可授课,英语学员可覆盖全国,实现英语教育资源共享互通,为小城镇居民提供了与一线城市同样优质的英语学习资源。

1.4可体验式教学

在线英语需要使用网络平台和软件进行教学活动,有兴趣和需求的学习者在线注册或者下载软件即可进行免费体验试听。如51talk,注册后即可参加真人外教一对一在线视频教学免费试听课。为了抓住更多的消费者,很多线下培训机构也纷纷推出免费体验的活动,英语培训行业发展更加优质,透明,公平。

1.5更注重一对一个体化口语教学

在线英语课堂将语音、视频、文字对话框以及课件等真实课堂场景展示在教学软件平?_中,按照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体系进行一对一的课堂交流,能够最大化的指导每一个学员的个性化学习问题,并且注重英语口语的听说能力,通过不断地师生对话达到英语口语迅速提高的效果,因此一对一口语教学是在线英语培训机构的主打方向。

1.6智能教学软件,大数据分析和解决教与学的问题

在线教育软件能够使老师们能更细致的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比如,51talk Air Class(AC)空中教室将所有的课程的知识进行段落式区划。每个视频时间都是十分钟左右。视频结束可进行测试,学生通过自我测试便知道自己的掌握程度,测试结果是联网的,老师们也能看到测试结果和分析反馈,根据这些反馈,调整自己的讲解方式和知识重点,从而个性化解决学生的问题。

2.在线英语目前存在的不足

2.1缺乏同学伴互动和社群活动

以51talk为例,其课程形式是一对一外教授课,所以课堂内容只是教师和学员及学员和教程的交互,缺乏学习同步的交流。而实际课堂中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互动能够激发多维度的思想体会,碰撞出新的思维方式,并能对学习者的心态产生影响促进社交成长,比如自信,热情,积极性,进而让学习者更加乐于学习,对于学习效果影响很大。此外,在线互动的形式变化有限,只能以对话为主,游戏、动手操作等社群实践学习活动难以开展。

2.2缺乏监督,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制力

在线英语学习毕竟要依托网络这个途径,而且没有教师监督和同学引领,因而在运用网络进程中会呈现许多引诱。特别关于那些年纪较小的学习者,学习意图不明确、好奇心又极强,很简单由于贪玩而忽略了学习。

2.3某些课程固化,教师质量不一

程序性在线学习软件,存在固定化课程内容。因而,其不能依据学习者的本身状况,及时调整课程组织,内容和形式比较固化,缺少自主针对性。而那些由英语老师或外教任教的在线课程,也在进程中显露出许多问题。在51talk中的外教,以菲律宾外教居多,英语为菲律宾官方语言,但并非母语,所以有的外教发音,语法和用语习惯和英语母语国家外教还是存在差距。老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良莠不齐,给学生的挑选带来困难。其次,许多老师为了吸引学生选课,把寻求生动活泼的授课气氛作为目标,引进许多笑话,影视剧,却忽略了知识点的教育。学生一节课都在哈哈大笑中度过,可是学到的知识点却屈指可数。

2.4缺乏学习过程的综合记录评价体系

虽然51talk等在线学习平台拥有学习软件可以记录学习过程,但综合评定学习中的状态和课堂表现还是依赖于老师对学习者的主观评价,缺乏客观系统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五、对互联网背景下在线英语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针对在线英语学习特点分析,对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几点论述。

第一,以人为本,实时互动。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发展愈来愈人工智能化,未来的在线教育发展也会体现以人为本,实时互动。虽然目前很多在线英语平台以视屏面对面形式进行多样化的教学互动,包括练习,学习,测试,辅导等教学体系。但是,当非教课时间遇到问题时并不能及时得到反馈,所以在网络课堂互动交流的基础上,实现实时交互和及时反馈是在线英语学习平台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针对性学习分析和课程建设。

由于网络上存在海量的学习资源,各个平台也有多种课程体系,但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身的特点,而其很难在纷繁的资源中选择出满足自己要求的课程。所以,在线英语教育平台应该阶段性对学习者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帮助其自我认识,明确学习目标,以便更好的定制和调整自己的课程。

第三,定期对老师进行开放式考核和评价,确保线上教育的教学优势。

严格遴选授课教师。由于网络平台上老师在教育中占主动地位,且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仅限于语言,对老师的选择应按严格的资质和程序进行。现行教学评价多以教师对学生的课堂交流效果评价,教学软件测试结果为中心,评价结果不能全面根据教师和学习者在课程中的表现来分析教学效果和影响因素。所以,未来网络教育可以开发多维度立体化教学评价工具和标准,不仅要对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和效果进行科学评价,还要对教师教学状态,方式,进行评价。

第12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多媒体技术;教学实践;理性思考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其内在联系

1、信息化、信息化教学与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的基础是信息网络,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资源,信息化的目的是信息资源应用,它是针对某个系统进行信息获取与处理等的过程。[1]

信息化教学是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的教学。信息化环境是指一切与信息资源的利用相关的条件,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等各方面的综合。[2]

教育信息化是指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教育实现“三个面向”的基础和发展现代化教学的必然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立足当今社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迫切要求,是教育改革的时代需要。大力推广信息化教学,已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3]

2、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4]

多媒体教学是指根据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多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表达方式和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构成一个能够快速进行教学信息传输与反馈调节的教学媒体群,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它可以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投影、录像、幻灯、实物展示等辅助手段进行教学,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CAI)进行教学。[5]

二、多媒体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

教学模式是指在某种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等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由此构成了一个稳定的结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采用了一系列视频压缩和光盘存储新技术,具有巨大的信息存储功能,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声图并茂的感性材料,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6]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在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填鸭式”教学中,教师注重理论知识教学,不注重启发想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持久性和稳定性较弱,结果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大汗淋漓,学生听得筋疲力尽、索然无味。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增强,还能使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能够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证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的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能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7]

2、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共享性好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教育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与信息的任务,需要开设的学科越来越多,每一学科所涉及的知识也越来越广泛,这就与有限教学时间形成了矛盾与冲突,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缩短了教师的板书时间,增加了课堂的信息容量,同时通过多媒体的使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问题化难为易,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8]

3、优化教学模式,使个性化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因材施教历来受到国内外教育学家的重视,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技术保证。它使教学过程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和个别化教学,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能力状况决定学习内容,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充分学习和高效学习。同时,多媒体课件和便于使用的编辑工具,使教师能对课程作出相关安排,实施一种柔性的教学计划,这种教学计划已不再按传统的知识组织与结构的观点来制订,学校的教育内容正变成一些单元体系。由于这些单元是可以互相调整和调换的,因此,学生可以按照各自的学习特点和现有水平选择一条最适宜的学习途径。所有这些,将使“因材施教”进入一个新的阶段。[9]

总之,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打破了原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必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竞争力挑战“一个讲台、一张黑板、一只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对教学的贡献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已深入千家万户,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也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贡献即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材多媒化

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课前备教材,课上教教材,课下扔教材”和学生“课前读教材,课上学教材,课后做教材”中读“死书”的现象。实现了包含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型三维景象的多媒化教材,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和形象化,并改变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2、教学资源全球化

因特网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各类教育网站、电子书刊、新闻、数字图书馆、虚拟软件库等信息资源,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查询有用的教学参考资料,并通过教学服务器向学生提供所需的学习资料。

3、教学手段虚拟化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能超越物理局限性和时空局限性的高效模拟手段。它使一些无法再现和实施的教学成为可能,也可使学生在教学和实习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同时也推动了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4、教学个性化

教学个性化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个性化服务。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形成和创造思维的培养。教师与学生可以随时建立反馈,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5、学生学习自主化

学习自主化即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使得每位学生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为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奠定基础。

6、教学活动合作化

活动合作化即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包括网上合作学习、小组学习、与计算机合作学习、与教师及时反馈学习等。通过合作,学生对同一问题用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深化问题理解、知识技能掌握,并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7、教学管理自动化

信息化实现了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过程,包括计算机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同时建立了根植于教学,监控学生进步的网络电子档案,可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四、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理念、教学途径、方法的更新上有了较大的拓展,具有拓展教学时空、丰富教学信息、减少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等功效。合理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将其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已成为许多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然而,在实施、推广多媒体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过分强调了信息化教学媒体的作用,忽视传统教学手段

在部分教师眼中,多媒体技术已成为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分水岭,已成为决定授课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过于突出课件的作用,而不顾实际条件,力图用多媒体包办一切,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似乎被遗忘,被多媒体课件所替代,造成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脱节。诸多教育部门在对优质课的评选中,也把是否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作为评判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准之一。这样,在一些教师的做观摩课和比赛中,就不难看到他们在本可以不用多媒体的时候滥用,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情况。

这实际上是一种形式主义的错误认识。所有教学媒体和手段的应用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对教育技术的选择,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接受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必一味地追求信息化手段,忽略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忽视了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应与其他各种教学方法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发挥其整体组合的优势,不应重此轻彼、相互替代。

2、课件质量低,操作环节机械,自主开发课件能力有待提高

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贡献的确不小,但是它在教学中彰显自己优越性的同时,也对其使用者提出了挑战。在日常的观察中,不少教师在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困难,如缺乏专业的软件制作知识,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不少教师只按自己以往的讲课经验和正常状态下学生的接受水平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当在实际讲课过程中,学生的接受程度与他们的设计初衷有差距时,教师往往缺乏随机调整的能力,而只按计算机程序的进度行事,结果,学生没掌握的问题没有立刻反复加以强化的机会,而马上就学会了的内容在既定程序中依旧出现。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教师普遍熟练使用的是电子幻灯片PowerPoint,它的制作技术简单,便于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制作课件效率比较高,因此成为了教师首选的课件制作工具。相比之下,其它的课件制作软件Flash、Authorware、3Dmax、Dreamweaver等因为技术要求比较高,制作周期长而未能在教师中广泛普及。[10]同时,由于开发课件的“技术问题”,也使得一些教师缺乏自主开发课件的热情,制作出的课件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一些教师依赖购买的、借用的课件,造成了教学内容不能和课件内容充分协调,在授课过程中也不能和所用的课件达到最佳的优化组合。而还有的老师只是使用投影仪把写在纸上的讲义投影到屏幕上,或者用Word文档直接演示,又或者是简单地把Word讲义生硬地拷贝成ppt文稿,结果播放效果是尽管使用了ppt却等同于没用。[11]

3、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往往忽视一些细节问题

多媒体课件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声形并茂,得到学生的青睐;用的不合适就会画虎类犬。有的教师不顾学科实际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盲目追求花哨的效果,结果成了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进入了多媒体教学的误区。[12]

例如,多媒体课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背景如果太过复杂则极易使学生忽略了学习的重点。一些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在课件中大量加入了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中的人物,使整个课堂变成了动画片的放映厅,这样做学生倒是从头到尾很兴奋,但会导致个别学生回忆起动画片内容,而忽视了学习新知识,搞不懂老师到底要讲什么;也会导致个别学生和附近同学小声议论动画片的情况出现,这样就造成了本末倒置的结果。因此,教师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简单明了,切勿弄巧成拙。

又如,一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单纯追求教学课件的直观和生动,忘记了作为主体存在的学生的主动性,课件制作仅仅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受到课件定型情节的影响,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是“照件宣科”或“照件演示”,结果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演”,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应有的师生交流互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未能充分调动、发挥,仍处于被填鸭状态。[13]

总之,当今的教学并不仅仅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过程,而是一场深刻的革命。现代教学设计,不仅是先进的教学思想、学习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策略的综合体现,而且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进而转化为教学生产力的桥梁。在先进的信息化的教学平台上,如何具体的、创造性的进行现代教学,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等,都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如果只是追求信息技术环境的先进性,而不注重它的应用性研究,不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那么信息化教学环境再先进,也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14]

五、对策及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多媒体技术应用对教学的贡献如前所述,但据笔者观察,仍有学校没有达到普及多媒体设备的配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进度。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到各校了解教学实际情况,有选择的给予一些学校必要的财力支持。同时,各学校也应充分发挥自己能量,尽最大努力多方筹措资金运用于多媒体教学软硬件设备的更新,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同时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设备的购买上还应考虑可扩容和升级的需要,预见计算机发展性能的不断增强,保护、延长现有设备投资的使用周期。

2、提高教师能力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新形态下教师职业的核心素养。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并不仅仅指教学内容和手段的信息化,还应包括态度和观念信息化、教学技能信息化、教学过程信息化。如何培养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的教师,特别是信息时代需求的教师,是一个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多年的问题。教师教育信息化后有利于网络教学、个别化教学、探究型、合作型研究等教学模式的开展。为此,教师信息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先进的教学理论、完备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及健全的激励、考核机制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和保证。同时,应通过集中短训、专家讲座、观摩教学、课题研究等形式,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信息技术素质,争取使每位教师都能学会信息化设计,得心应手地做好电子备课、信息化教学的组织。

(2)教师应用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科教学、创新教育和情感教育,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研究者,与学生建立起新型的教学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培养富有创造力的、有爱心的、具有较高教育技术水平的高素质教师。

(3)学校中应成立信息化教学技术中心,持之以恒,抓好教师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电教素质,促进学科整合,达到整体推进。选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建设信息化网络教室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推动整个教学系统和谐有序地运转。

(4)教师还应该致力于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将其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避免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化与工具化,在教学中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要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要有针对性,最大限度地避免教材处理与素材选择上存在的误区,力图保证课件的信息承载量适中,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课件达到既生动又朴素,不断优化教学媒体的组合,在多媒体教学要设计中体现与学生的合作互动的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课件的制作要从一般的演示型转变为交互型多媒体教学系统。[15]

3、端正观念,改革评价体制,重新界定“一堂好课”

众所周知,评价标准的制定直接影响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的应用无可厚非,但不能把是否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应当提倡,但也应考虑到经济效益问题,多问问自己用了多媒体设备与不用它教学效果有何差异、用这种教学设备与那种设备比起来教学质量是否提高了。因此,多媒体技术怎样与学科教学更好的整合来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一位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4、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化教学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加大,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加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做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会使缺乏抑制力和辨别力的学生误入歧途。因此,教师和家长应教育学生正确利用信息资源,不玩网络游戏,不浏览。应该指出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绝不仅仅是计算机课的任务,需要各学科教学的合作。在其他课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在应用的同时深化学习,充实、完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的不足,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识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

【注释】

[1][2]叶晓文, 李远韶, 黄玉瑜 ,李谕昌.对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绩效评价的探讨. 中小学电教 , 2006.03.

[3][13]王秋月.浅谈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小学电教, 2006.01.

[4]魏彩萍.多媒体教学现状与改进的思考.辽宁高职学报,2006.02.

[5]许学军.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及现状与对策.中国科技信息,2006.01.

[6][15]吴少俊.浅议多媒体技术在高等职业教学中的应用.科技资讯, 2006.03.

[7][8][9]刘宏.多媒体教学的若干问题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04.

[10]李杨, 冯文国 . 多媒体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教育信息化.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