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堂礼仪

课堂礼仪

时间:2022-10-11 16:34:01

课堂礼仪

第1篇

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共同阅读课堂礼仪演讲5分钟,请您阅读!

课堂礼仪演讲1“不学礼,无以立”,“亲师友,司礼仪”,这些古训都是在我年幼时,爷爷教给我的。他告诉我,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孔融让梨,曾子避席,三顾茅庐,都是古人尊师爱友,谦让有礼的经典例子,都是我们中华文明美德的具体展现。

长大后,爸爸给我讲述了“程门立雪”这个典故的由来。故事发生在宋代,一天,杨时和同学去拜见他的老师程颐,当他们来到老师家门口的时候,下起了鹅毛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一等就是几个小时,直到老师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杨时都快变成了一个雪人!我是个急性子,特别害怕等待,别说几个小时,就是十几分钟,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煎熬,我无法想象杨时他们那漫长的几个小时是如何度过的,更何况还是在雪花飞舞的寒冬,凛冽的寒风都没有带走他们对老师的尊敬,还有什么情况他会忘记尊敬老师呢?听了这个故事,我记住了无论什么情况见了老师都要敬个礼,问声好!

书海中,我认识了敬爱的周总理,他也是尊重他人、礼待他人的典范。一次,他去河北视察工作,走在田间小道上,迎面走来了一位担着粮食的老乡。总理马上闪到路边让路,微笑着请老乡先过。周总理日理万机,他的时间可以说是寸时寸金,但是他心里想的是他人的困难,想的是节约别人的时间。他没有借用喇叭、唢呐来开道,虚张声势,欺压百姓,耍耍当“官”的威风,而是平易近人,礼让他人,这是他一贯的品质,是他一贯的做人标准!一代伟人尚且如此,难道我们小学生不该遵守礼仪吗?

回答是肯定的!我们要让文明之风吹到我们的校园,让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有文明的印记。你看,校门口迎宾小卫士那张张笑脸,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他们都带着微笑,向老师敬礼,给我们问候。这就是文明,它就像雨露一样,滋润了我们的心田。

当然,文明之花也在我们班绽放。你瞧,别人不小心碰到了王一帆,还没来得及开口道歉,她已经笑着安慰说:“没关系,别放在心上!”张宇涵,则是守纪律的好榜样,她说:“上课是老师在劳动,我们遵守纪律,就是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还有我们班的开心果程雨萱,还没有看见她,你就听见她喜鹊般的声音:“刘栩羽,早上好!”春游时,同学们互相帮助,替背行囊,我拉着你,你拽着我,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分担困难!体育竞赛时,我们为每一位参赛选手呐喊助威,为每一次失败者疗伤、安慰!

如果说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那么文明就是我们的太阳!微笑就是我们的种子,我们要将它播种,让每一个小小的文明举止,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温暖,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让我们时刻与文明同行,让文明之花开遍祖国大地,让我们的祖国因文明而更加美丽、富强!

课堂礼仪演讲2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新的一年中,我们应该对文明有更深的见解: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请你先过去吧!”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一个人的行为往往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文明,还可能影响国家的声誉。在清朝时,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公开场合,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

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

记者访问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纸屑,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

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课堂礼仪演讲3当社会在一步步走向文明,物质生活在不断改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的时候,社会对人的文明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每一个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折射出我们国家的文明程度。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

文明礼仪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尽管是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简单的手势,一个体贴的眼神,都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可是却意义深远。

当我们走在路上的时候,乱扔垃圾的人随处可见。这是为什么?垃圾桶离我们只有几步之遥,但是我们还是把垃圾丢在了路上。没有让垃圾会到自己的“家”。让我们大家想一想,如果每一个人都把垃圾扔在了马路上,那我们的马路就会变成了变成了什么?

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只非常漂亮的小鸟,毛绒绒的羽毛,尖尖的小嘴,还时不时发出美妙的声音,对它,我真得是爱不释手。但是在我家生活了几天后,我突然发现它开始不爱吃喝,怎么逗它也不理我。我忽然想起,小鸟的天堂应该是天空,那里才是它真正的家,有温暖更有自由。虽然,我有万分的舍不得,但是我最终还是把它给放回了天空,那时候我突然觉得我长大了很多。

还有一次,我走在大街上。看见有一个地方围了一群人,爱凑热闹的我就走上前去。从那些大人的口中我得知了原来是一位老大爷骑车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女的,那位老大爷看见后急忙道歉。可是那个女的不仅不接受道歉还破口大骂,还让老大爷带她去医院看病。她的这一举动,遭到了在场的所有人的鄙视,都在责怪。一看这情形,这女的低着头就走了!这件事本来是她有理,就是因为她没有素质,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可见文明礼仪有多么的重要。

只有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的社会才会进步得更快。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从人人做起,从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开遍每个人的心间,开遍世界每个角落。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和谐要靠文明来支撑,而文明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当中。需要我们自己去努力,去保持,去传播!

现在我们要人人树立起“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意识。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把文明礼仪真正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让文明礼仪真正伴随我们成长。直到这个社会多了一些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好人好事发生,我们才可以真正过上开心幸福的日子!

课堂礼仪演讲4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文明古国,亦是礼仪之邦。而礼仪解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化却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给予了全社会温暖的沟通。

那是一个暴雨倾盆的夜晚,时间已经是6点半多了,大多数的学生一到放学时间,就像“大逃命”似地一窝蜂地涌出校门口。而与此同时,校门口之外的马路上已是人山人海、真是人满为患!大家其实在此时此刻仅有一个共同的念头——趁早尽快回家!

此时,人山人海的马路上已经是喧闹声,车子的鸣喇叭声交织成了一片,大家的脸上几乎都写满了焦虑感!

而此刻,一声洪亮的“大家先安静一会儿”弹指间划破了大家的耳畔,是他,是一名学校的门卫,他做了会儿手势,希望大家听他说些什么。

只见他拿起手中的喇叭大声说:“大家听我指挥,我知道大家想快快到家,可是这样乱哄哄一气是不行的,反而会拖延大家共同的时间。”我心里琢磨着:“这可真是一位有礼仪的门卫,是一位活雷锋呀!”

他在倾盆的大雨中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大家脸上的眉毛舒展开来了,他的讲礼仪的精神像无形中的暖流在雨夜中感动了无数人的心灵!于是,大家自觉地听从他的指挥,井然有序地回家,再没有刚才乱糟糟的气氛了!

那一刻,我懂了,是一种礼仪的精神品质从门卫身上折射出来,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美德!

讲礼仪,易如反掌,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做到!那就像门卫学习,去让讲礼仪这种小小的举动感动全社会的人吧……

课堂礼仪演讲5文明礼仪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虽然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简单的手势,一个体贴的眼神,都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可是却意义深远。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像这种讲文明,有礼貌的小故事在我们身边时常遇到。

第2篇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依赖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汉语教材,高效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优化的能力结构、以及良好的思想心理素质。但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师除了应该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优化的能力结构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师课堂礼仪。

关键词:课堂礼仪个人形象礼仪教学体态礼仪教学语言礼仪师生关系礼仪

1、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礼仪的主要方面

对外汉语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因而笔者的研究主要限于教师课堂礼仪的研究。教师课堂礼仪主要分为个人形象礼仪、教学体态礼仪、教学语言礼仪和师生关系礼仪四个方面。

1.1个人形象礼仪

教师的个人形象,也可以称为教师的仪容,不仅包括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还包括合理的生活习惯。教师的个人形象具有以下特点:

一、整洁性。保持全身的清洁和衣物的整洁是教师良好的个人形象的首要要求。整洁卫生的教师仪容既反映了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健康的形象。个人卫生中很容易忽略眼角分泌物、鼻孔分泌物和耳朵的分泌物等分泌物的去除。另外,体味、口气、过浓香水也是令人反感的。教师应该养成平日不吃刺激性气味的食物,随身携带口气清新类产品,以及使用清新淡雅的香水的习惯。教师的着装应在服饰礼仪的基本原则——TPO原则[1]的基础之上扬长避短、展示个人魅力。

二、个性化。教师个人形象首先展示的是自我状态,进一步观察更能发现不同教师各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日本学者大智浩把冷暖对比的作用以相对的语言表示为:冷色——阴影、透明、镇静的、稀薄的、淡的、远的、轻的、女性的、微弱的、湿的、理智的、圆滑、曲线形、缩小、流动、冷静、文雅、保守;暖色——阳光、不透明、刺激的、稠密、深的、近的、重的、男性的、强性的、干的、感情的、方角、直线型、扩大、稳定、热烈、活泼、开朗[2]。对外汉语教师面对的主要是成年第二语言学习者,所以对外汉语教师的个人形象应注重朴素典雅而不失个性。

1.2 教学体态礼仪

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体态的礼仪包括目光、表情、手势、站姿和走姿等。

教师授课时目光柔和,与学生交流时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对方,注视的部位是两眼和嘴的三角区域。成年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特点之一是较强的自主学习性。教师的鼓励目光有利于学生增强第二语言学习的信心,降低学习者操练的紧张程度,以达到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教师的手势应该清楚,得体,随着课程内容进行。手势语主要有四种类型:形象手势(模拟状物)、象征手势(表示抽象意念)、情意手势(传递感情)和指示手势(指示具体对象)。身体和手势主要用于简单动词的讲授,例如:推、开、走等。除必要的板书外,教师在课堂站的位置应尽量在学生周围,与学生融为一体。教师不能固定在一个点上不动,应适当地移动位置,但也不能频繁走动。走动的主要目的是减轻视觉疲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3 教学语言礼仪

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礼仪总体的要求是:有幽默感,但避免语言低俗;语速正常,音量适中;按照学生的程度设定词汇难度;全中文的语言教学环境。幽默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是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上上缓解课堂气氛的方法之一。教师在课堂还应该学会“自我解嘲”,在课堂操练中可以以老师的自身经历或者经验为例,甚至可以拿自身不足与相关知识点作对比。国内的对外汉语课堂一般是不同国籍的学生根据水平混编上课,但是学生的汉语水平接近,所以全中文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目的语的听力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在目的语的外部环境。

1.4师生关系礼仪

师生关系礼仪主要包括师生交流礼仪,批改作业礼仪和考试讲评礼仪。

师生的交流礼仪分为课堂和课外两部分。课堂交流是教师针对全班同学的,不能偏向某一同学或某一国家的同学,主要方式是目光交流和语言交流;课外交流是教师针对某一学生进行的私下交流,主要方式有电话交流、短信交流、电子邮件交流、聊天工具交流等等。师生的语言交流应该双目注视学生,认真倾听学生说话,对于学生的语音和语序错误进行纠正。课外交流时,教师应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隐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交际等方面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

批改作业的礼仪分为两种,一种方法是教师批改时标注出正确答案,这主要适用于学生的初、中级阶段。初、中级阶段的学生拿到教师的批改作业后也应把错误部分至少重写一次,以加深正确的语用的印象。另一种是教师批改时只标注出错误的位置,不标注出正确答案,这主要适用于学生的高级阶段。高级阶段的学生自我修正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日常的作业批改注重的是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批改时教师应该注重字迹清楚,仔细认真,标注日期,以作为学生期末总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试、讲评是教学评估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存在明显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试卷的批阅应该做到卷面清晰,不宜涂改,如果出现加分或者减分的现象务必在修改处签上姓名。学生试卷的发放则应该以尊重学生的隐私为前提,将试卷背面朝上放于学生课桌。试卷的讲评应该及时、有效。及时是指考试与讲评的时间间隔不宜过长,一般以1-3内为宜;有效是指讲评的内容不止是针对试卷的某一题目,更应该为学生增加相关的语言点的扩展和强化练习。

2、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的重要性

个人形象礼仪、教学体态礼仪、教学语言礼仪和师生关系礼仪四个方面不仅展示了教师的个人修养,还传播了中华文化。

一方面,良好的教师形象展示了教师的个人修养,教师的行为举止、语言体态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良好的教师形象的前提,可以有效地展示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更能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教师应该对传统文化礼仪进行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自觉地把握礼仪的度,避免做出违背礼仪的事。

另一方面,良好的教师形象还传播了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礼仪文化规范是中华特有的文明象征,是中华民族美德的体现,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培养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是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寓礼仪于行为之中。平时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坚持不懈,习惯成自然,逐渐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

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尊重和平等对外学生是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的前提条件。教师的课堂礼仪不仅体现了教师对自身的尊重,还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观点和个人隐私。课堂句子操练时,学生会用所操练的句型表达个人观点,即使教师不同意学生的观点,也应该采取尊重的态度,不纠正学生的观点。除了尊重学生外,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也是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都应该做到的。对待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应该一视同仁,没有好学生和坏学生之分,教师不应该只重视学生的分数,更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交际能力。

其次,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必要条件。对外汉语教师是通过汉语传播使更多的第二语言学习者以汉语为媒介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政策,经济等方面的信息。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教师应该积极塑造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扩大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忽视中国社会的现存问题,比如独生子女政策问题,性教育问题,素质教育问题等等。教师在培养跨文化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话式交际模式[3]。它是是双方的异同都被承认并受到尊重的过程,是在融合的过程中保存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的交际模式。师生双方保持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交往动力加深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再次,较好的思想心理素质包括高度的教育责任心,健康的心态,以及求真务实的态度。任何教学的成功都需要老师和同学的配合与合作。如果教师没有亲和力、感染力和凝聚力,就很难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汉语教授的主体,既承担着语言知识的教学任务又肩负着汉语传播的历史使命。教师需要不断检讨和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无论学生来自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教师的个人心态一定要健康,不能出现国籍歧视、种族歧视、个人歧视等现象。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商务礼仪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30-0101-01

一、开展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商务礼仪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对用人单位开展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及职业素质要求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用人单位对前来应聘的高职高专毕业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个人言行与形象的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中开设商务礼仪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面对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习惯较为懒散的高职生,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照本宣科”式的课堂上,老师讲得意兴阑珊,学生听得百无聊赖。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来提升教学效果成了摆在眼前的一大难题,开展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商务礼仪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二、我院商务礼仪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一)改革措施的整体介绍

在开展商务礼仪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之前必须先对这门课程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我院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了“项目驱动法”,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成三个大项目,分别是项目一:个人形象设计(仪容礼仪、仪态礼仪)、项目二:商务会谈(沟通礼仪、文书礼仪、迎接礼仪、招待礼仪、送别礼仪、外国礼仪、宗教礼仪)、项目三:求职面试(日常礼仪、求职礼仪)。课程整体设计完成之后,紧接着就是课堂教学改革,概括地说,就是先明确工作任务,教师进行示范,接着学生尝试进行实际操作,然后通过学生展示与教师点评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学习要点,最后学生自行整改后进行最终成果展示。通过这种“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商务礼仪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商务礼仪素养。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

以项目一:个人形象设计中的“仪容礼仪”教学单元为例介绍一下我院在经管类专业商务礼仪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任务呈现(5分钟)

播放视频短片,展示各类商务场合中,商务人士的形象,帮助学生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按照商务场合中商务人员的仪容规范和着装要求设计仪容规范和着装要求有一个直接认识。

2.主题讲解(60分钟)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具体讲解商务场合中商务人员的仪容规范和着装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中挑选男、女生各一名作为模特儿,亲自示范领带的打法与女性职业淡妆的上妆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3.能力训练(75分钟)

通过扑克牌抽签的方式,按四种花色学生随机分组,每组学生自行练习整理着装、打领带及化职业妆。练习结束后,每组推选男、女生各一名进行小组PK。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室巡视指导,学生遇到问题可以与组员交流讨论,也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

4.展示讨论(15分钟)

各小组代表展示自己的个人职业商务形象,各小组组长与教师现场打分。PK结束后,各小组小结训练情况,分享经验。

5.教师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各组的练习展示情况,注意对各小组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6注意随堂考核(20分钟)

学生结合改进意见进一步改善自己的个人形象,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参照仪容规范和着装要求的具体评分标准,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现场考核评分。

参考文献: 

[1]董明.商务礼仪[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简成茹.商务礼仪[M].科学教育出版社,2013. 

第4篇

//菜单列表 varmenu_skin="艺龙V4.3风格

"; //树形导航的JS代码 varexpandState=0; functionexpand(){ if(expandState==0){setPace(''''master'''',0,10,10);if(ie){document.menutop.src=''''/images/menui.gif''''};expandState=1;} else{setPace(''''master'''',-200,10,10);if(ie){document.menutop.src=''''/images/menuo.gif''''};expandState=0;} } document.write("#master{LEFT:-200px;POSITION:absolute;TOP:25px;VISIBILITY:visible;Z-INDEX:999}") document.write(""); document.write(""); document.write("栏目树形导航"); document.write(""); varie=document.all?1:0 varns=document.layers?1:0 varmaster=newObject(''''element'''') master.curLeft=-200;master.curTop=10; master.gapLeft=0;master.gapTop=0; master.timer=null; if(ie){varsidemenu=document.all.master;} if(ns){varsidemenu=document.master;} setInterval(''''FixY()'''',100); #master{LEFT:-200px;POSITION:absolute;TOP:25px;VISIBILITY:visible;Z-INDEX:999} 栏目树形导航 //改变图片大小 functionresizepic(thispic) { if(thispic.width>700)thispic.width=700; } //无级缩放图片大小 functionbbimg(o) { varzoom=parseInt(o.style.zoom,10)||100; zoom+=event.wheelDelta/12; if(zoom>0)o.style.zoom=zoom+''''%''''; returnfalse; } //双击鼠标滚动屏幕的代码 varcurrentpos,timer; functioninitialize() { timer=setInterval("scrollwindow()",30); } functionsc() { clearInterval(timer); } functionscrollwindow() { currentpos=document.body.scrollTop; window.scroll(0,++currentpos); if(currentpos!=document.body.scrollTop) sc(); } document.onmousedown=sc document.ondblclick=initialize //更改字体大小 varstatus0=''''''''; varcurfontsize=10; varcurlineheight=18; functionfontZoomA(){ if(curfontsize>8){ document.getElementById(''''fontzoom'''').style.fontSize=(--curfontsize)+''''pt''''; document.getElementById(''''fontzoom'''').style.lineHeight=(--curlineheight)+''''pt''''; } } functionfontZoomB(){ if(curfontsize |首页|资料|范文|留言|论文|礼仪|论坛| | 礼仪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大秘书>>礼仪>>个人礼仪>>正文 用户登录新用户注册 [组图]礼仪课堂:先按门铃再叩门(组图) 礼仪课堂:先按门铃再叩门(组图) 副标题: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20更新时间:2005-4-20

到人家做客时,如有门铃,应先按门铃,无人应答再轻轻叩门,不要上来就使劲敲门。

赴约准时是做客的首要礼仪;主人在客人到来之前有事外出,要及时赶回,如果客人到了主人还没回来,实在太不礼貌。

聊天时乏味的话题让人昏昏欲睡,不过千万不要当着大家的面打哈欠,实在坚持不住就喝杯水遮掩一下。

如果要吐痰或者口香糖等,应用纸巾包起扔进垃圾箱。

第5篇

关键词:教师 课堂教学 服饰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穿着打扮是他修养、品味、地位的最真实写照。作为教师,他是文明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他的服饰同样也反映着个人的修养和品位,同时也直接地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在课堂上,教师的服饰礼仪同样直接地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授课时如何着装打扮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教师服饰对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服饰包括服装、鞋帽、发型、化妆、饰物、随身携带物品等等。对于服饰来说,其功能主要表现为:舒适、保护遮羞与文化展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服饰依然具有前两个功能,同时,服饰作为文化标志的作用越加地明显。外貌作为一个整体,通常情况下由人体特征、情绪状态和服饰共同构成。但是,在对一个人进行观察的时候,其中注意力的70%-80%集中在服饰方面,因此,教师的服饰是否得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学生留下不同的印象。由于服饰附着在人体上,进一步显示其意义,所以说服饰是非语言交流的媒介之一。西方的一些学者认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与正规教学本身相比,课堂上的非语言(包含服饰、肢体、环境等)交际作用要大很多。研究表明,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非语言交际,对于教师来说,通常情况下,可以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如此,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

2 教师服饰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同时履行为人师表的职责。在服饰方面,与一般人相比,对教师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需要高度注意课堂上的服饰。在课堂上,一位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衣着发式无形中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其中教师服饰在课堂上会对教学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2.1 教师服饰的样式变化、色彩变化对学生课堂注意力有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认为教师服饰样式变化反差大的会对他们集中注意力有影响的占60%,色彩变化反差大对他们集中注意力有影响的占70%。

2.2 教师着装的佩饰对学生课堂注意力有影响。经调查,70%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教师的佩饰太多或太刺眼对他们的课堂注意力有影响。另外,60%的学生认为男教师上课只能戴手表和戒指;而女教师则还可佩戴手链、耳环等其它饰物。

2.3 男教师和女教师的服饰风格会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通过调查,90%学生对教师服饰风格认为男女教师服饰应该是不一样的。70%的学生认为不同阶段,不同地域的学校的教师应有不同的服饰风格。但85%的学生认为无论是男教师还是女教老师,还是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域的学校的教师服饰风格都应“中性化一些”,即不过分严肃也不过分时尚。

2.4 教师服饰的整洁对学生课堂的认同心理有影响。经调查,对赞同男、女教师的上课服饰搭配合适、整齐、干净的学生占88%。对男、女教师的上课服饰搭配不合适、不整齐、不干净且会影响到自己课堂上的理解认知效果的学生有75%。

3 教师课堂服饰礼仪的基本原则

既然教师服饰对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如何着装才能更好地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呢?这里提出三条教师课堂服饰礼仪的基本原则。

3.1 教师服饰着装“时令”原则。教师进行着装时,选择的服装需要与时间、地点、场合,以及交际对象等相互协调。时间主要涉及时代、季节等。所穿服饰要展示个性,同时要顺应时代潮流。如果在着装打扮的过程中,过分追求个性、新奇,而不顾及社会规范往往是不合时宜的。地点、场合是指穿戴能够适应场所、地区的变化,在我们国家,夏天有时会穿着睡衣满街溜达,甚至光膀子,这些在西方人看来是不雅观、不礼貌的。所谓对象和目的是指通过着装有利于实现某种目的,同时获取相关对象的好感。例如,在参加外事活动时,领导人需要西装革履,下基层进行考察需要布衣夹克,通过这种着装打扮通常是为了更好地达到与交际对象相协调的目的。所以教师课堂着装以不同的学生年龄段为“时令”,着装整洁大方,并随学生年龄段的不同变换服饰的样式,这样课堂教学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3.2 教师量身定制原则。量身定制不单指量体裁衣,这里主要指服饰要适合社会性、心理性和生理性。要想穿着得体,需要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自身的特点。所谓社会性是指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以及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按照社会角色规定,每个人都具有心理和行为,这些都规定了他的服饰。对于教师来说,其服饰通常情况下,需要与自身的教书育人的角色相互吻合,在课堂上借助穿着可以帮助他获得成功。不同阶段不同学校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服饰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样是教学活动,与中学老师相比,幼儿园老师的服饰搭配肯定存在一定的差异。心理性指个人的心理品质,包括兴趣、能力、性格、理想等。服饰可以显示人的心理,一般来说,服装整齐者办事认真;穿戴简朴者勤俭;陈旧、单调者保守;色彩鲜艳者活泼;全身灰暗者冷静等等。生理性指个人的躯体。同服饰密切相关的有脸型、体型、肤色、肤质等。

3.3 教师服饰色调的冷暖搭配原则。服饰是由色彩、款式和质地等因素构成的,色彩是构成服饰的第一要素。通常情况下,色彩分为三类:第一以蓝色为基调,称冷色调,主要表现忧郁、悲凉的情调。第二以红色为基调,称暖色调,主要表现欢快和喜庆。第三以黑、白、灰为基调,称无彩色或中性色,在色彩搭配时比较随意。

4 教师课堂服饰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教师的着装都要整洁,避免邋遢和肮脏,着装要干净和完好、卫生,不能皱皱巴巴,不能残破不堪,补丁遍布,不能脏臭不堪,也不能出现油迹、污渍等。教师在着装方面要注意以下“六忌”:忌过分乱穿;忌过分鲜艳;忌过分暴露;忌过分的透视;忌过分短小;忌过分紧身。

4.2 在教学过程中,男教师夏季着装不宜穿短裤,通常情况下以长裤为宜;忌穿无领、无袖上衣上课。对于女教师来说,需要穿长裙上课,一般不能穿短膝盖以上的短裙。上衣领口不宜过低,与教师身份相比,透胸露背都是不可以的。如果是室外体育课,通常情况下女教师不能穿裙装。

4.3 男教师穿长袖衬衣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在正式场合,下摆一律要束在裤腰内。不可以挽起袖管,并且一定要系上袖扣。如果不穿西装上衣,或是穿上衣没有打领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系衬衣领扣。如果打领带,在衬衫自上而下数的第四、第五粒衣扣之间设置领带夹儿的位置。

4.4 男教师在授课时的着装,必须遵守“三色原则”的要求。所谓“三色”通常情况下是指全身上下的衣着颜色控制在三种之内。

4.5 各种颜色的皮鞋,可以配相似色调的裙、裤等。但是鞋的颜色往往深于袜子,在鞋、袜、裙或裤子之间,鞋的颜色与裙子或裤子的色彩接近或相似。

综上所述,教师搭配服饰要严谨、适度,避免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服饰进一步彰显个人的身份和气质,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贾京生.服饰色彩[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5).

[2]陈郁,尹青丽.服装・服饰・礼仪[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03).

[3]陈彬.穿着打扮[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06).

第6篇

1 教师服饰对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服饰包括服装、鞋帽、发型、化妆、饰物、随身携带物品等等。对于服饰来说,其功能主要表现为:舒适、保护遮羞与文化展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服饰依然具有前两个功能,同时,服饰作为文化标志的作用越加地明显。外貌作为一个整体,通常情况下由人体特征、情绪状态和服饰共同构成。但是,在对一个人进行观察的时候,其中注意力的70%-80%集中在服饰方面,因此,教师的服饰是否得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学生留下不同的印象。由于服饰附着在人体上,进一步显示其意义,所以说服饰是非语言交流的媒介之一。西方的一些学者认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与正规教学本身相比,课堂上的非语言(包含服饰、肢体、环境等)交际作用要大很多。研究表明,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非语言交际,对于教师来说,通常情况下,可以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如此,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

2 教师服饰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同时履行为人师表的职责。在服饰方面,与一般人相比,对教师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需要高度注意课堂上的服饰。在课堂上,一位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衣着发式无形中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其中教师服饰在课堂上会对教学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2.1 教师服饰的样式变化、色彩变化对学生课堂注意力有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认为教师服饰样式变化反差大的会对他们集中注意力有影响的占60%,色彩变化反差大对他们集中注意力有影响的占70%。

2.2 教师着装的佩饰对学生课堂注意力有影响。经调查,70%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教师的佩饰太多或太刺眼对他们的课堂注意力有影响。另外,60%的学生认为男教师上课只能戴手表和戒指;而女教师则还可佩戴手链、耳环等其它饰物。

2.3 男教师和女教师的服饰风格会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通过调查,90%学生对教师服饰风格认为男女教师服饰应该是不一样的。70%的学生认为不同阶段,不同地域的学校的教师应有不同的服饰风格。但85%的学生认为无论是男教师还是女教老师,还是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域的学校的教师服饰风格都应“中性化一些”,即不过分严肃也不过分时尚。

2.4 教师服饰的整洁对学生课堂的认同心理有影响。经调查,对赞同男、女教师的上课服饰搭配合适、整齐、干净的学生占88%。对男、女教师的上课服饰搭配不合适、不整齐、不干净且会影响到自己课堂上的理解认知效果的学生有75%。

3 教师课堂服饰礼仪的基本原则

既然教师服饰对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如何着装才能更好地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呢?这里提出三条教师课堂服饰礼仪的基本原则。

3.1 教师服饰着装“时令”原则。教师进行着装时,选择的服装需要与时间、地点、场合,以及交际对象等相互协调。时间主要涉及时代、季节等。所穿服饰要展示个性,同时要顺应时代潮流。如果在着装打扮的过程中,过分追求个性、新奇,而不顾及社会规范往往是不合时宜的。地点、场合是指穿戴能够适应场所、地区的变化,在我们国家,夏天有时会穿着睡衣满街溜达,甚至光膀子,这些在西方人看来是不雅观、不礼貌的。所谓对象和目的是指通过着装有利于实现某种目的,同时获取相关对象的好感。例如,在参加外事活动时,领导人需要西装革履,下基层进行考察需要布衣夹克,通过这种着装打扮通常是为了更好地达到与交际对象相协调的目的。所以教师课堂着装以不同的学生年龄段为“时令”,着装整洁大方,并随学生年龄段的不同变换服饰的样式,这样课堂教学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3.2 教师量身定制原则。量身定制不单指量体裁衣,这里主要指服饰要适合社会性、心理性和生理性。要想穿着得体,需要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自身的特点。所谓社会性是指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以及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按照社会角色规定,每个人都具有心理和行为,这些都规定了他的服饰。对于教师来说,其服饰通常情况下,需要与自身的教书育人的角色相互吻合,在课堂上借助穿着可以帮助他获得成功。不同阶段不同学校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服饰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样是教学活动,与中学老师相比,幼儿园老师的服饰搭配肯定存在一定的差异。心理性指个人的心理品质,包括兴趣、能力、性格、理想等。服饰可以显示人的心理,一般来说,服装整齐者办事认真;穿戴简朴者勤俭;陈旧、单调者保守;色彩鲜艳者活泼;全身灰暗者冷静等等。生理性指个人的躯体。同服饰密切相关的有脸型、体型、肤色、肤质等。

3.3 教师服饰色调的冷暖搭配原则。服饰是由色彩、款式和质地等因素构成的,色彩是构成服饰的第一要素。通常情况下,色彩分为三类:第一以蓝色为基调,称冷色调,主要表现忧郁、悲凉的情调。第二以红色为基调,称暖色调,主要表现欢快和喜庆。第三以黑、白、灰为基调,称无彩色或中性色,在色彩搭配时比较随意。

4 教师课堂服饰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教师的着装都要整洁,避免邋遢和肮脏,着装要干净和完好、卫生,不能皱皱巴巴,不能残破不堪,补丁遍布,不能脏臭不堪,也不能出现油迹、污渍等。教师在着装方面要注意以下“六忌”:忌过分乱穿;忌过分鲜艳;忌过分暴露;忌过分的透视;忌过分短小;忌过分紧身。

4.2 在教学过程中,男教师夏季着装不宜穿短裤,通常情况下以长裤为宜;忌穿无领、无袖上衣上课。对于女教师来说,需要穿长裙上课,一般不能穿短膝盖以上的短裙。上衣领口不宜过低,与教师身份相比,透胸露背都是不可以的。如果是室外体育课,通常情况下女教师不能穿裙装。

4.3 男教师穿长袖衬衣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在正式场合,下摆一律要束在裤腰内。不可以挽起袖管,并且一定要系上袖扣。如果不穿西装上衣,或是穿上衣没有打领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系衬衣领扣。如果打领带,在衬衫自上而下数的第四、第五粒衣扣之间设置领带夹儿的位置。

4.4 男教师在授课时的着装,必须遵守“三色原则”的要求。所谓“三色”通常情况下是指全身上下的衣着颜色控制在三种之内。

第7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121-02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秘书日益成为现代社会急需的“软人才”代表之一。全国各高校的文秘专业正是培养该类人才的基地。结合秘书职业要求,秘书礼仪课程的开设不可或缺。秘书礼仪作为文秘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其任务是通过秘书日常工作礼仪教学,使学生掌握不同场景下的秘书礼仪规范及行为礼仪规范,从而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好专业基础课程打好基础。目前,对于秘书礼仪课程教学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的研究上,主要包括“浸入式”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以及实训教学体系建立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较好地诠释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学生性格、家庭背景、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差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在情景模拟中敷衍了事、参与性差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课程学习缺乏积极的心理,而这种积极心理的培养,不仅有赖于教师教学模式的改进,还包括课堂教学环境的积极营造。积极心理学关于在群体层面上的研究,即积极的组织系统(positive institutions),正好为课堂教学环境的积极营造提供了思路,拓展了对秘书礼仪课程教学研究的范畴。

一、积极心理学及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20世纪末,积极心理学成为全球范围内心理学探究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方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主观层面。主要研究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的主观体验,体现在对过去的满足和幸福感、对现在的快乐和幸福感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主义。(2)个人层面。主要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positive personality),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等。(3)群体层面。群体层面上的积极的组织系统(positive institutions),主要研究如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使个体发挥其人性中的积极层面,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进而提升组织的效能。

积极的组织系统主要包括宏观层面,即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如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重要的方针政策等;中观层面,即积极的单位或社区组织系统,如个体的生活圈、交际圈、工作的单位组织系统、生活的社区组织系统等;微观层面,即一个人的核心生活圈,如个体的家庭组织系统,包括家庭中的各种关系。课堂教学环境包含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主要是指课堂上的学生和教师,硬环境主要是指课堂中的教学设施设备、教材等教学辅助用具。对于学生来讲,课堂学习是他们学习生涯的主要生活圈,对于教师来讲,课堂教学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圈,因此,课堂教学环境符合积极心理学中微观层面的组织系统,涉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与教学辅助用具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学辅助用具之间的关系等。因而,运用积极心理学中积极的组织系统的研究思路,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人格,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二、应用积极心理学,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软环境

(一)增强师生的职业感

秘书礼仪课程主要是传授秘书在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礼仪知识,然而学生涉世不深,往往缺乏对秘书工作的了解,从而影响教学实施。为了增强学生对秘书职业的感知,课堂教学需要增强师生的职业感,促进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软环境。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将每章内容整合成若干个秘书工作场景,每个场景具有连续性,将整个班级转化成一个单位或组织,将学生分成小组转化成该单位或组织的若干部门,而每个学生都将成为各个部门中的工作人员。在仪容、仪表、仪态内容讲授完毕之后,师生均要化职业妆、规范着装进入课堂,履行职场行为,使用职场语言,营造职业化氛围。

(二)采取积极的教学方式

1.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面对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即使“教”已经非常翔实,“学”也十分认真,而“做”有时依然会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胆量不够,消极心理过重。因而,要较好实现“做”的效果,积极的思维方式是前提。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在学生明确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要求学生充当好秘书角色,而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通常使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将诸如“假如你是一位领导,需要怎样的秘书?”“假如你是领导,需要秘书如何做?”等更容易为学生接受、更令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提供给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其二,在学生展示过程中出现不足时,教师不要急于进行纠正,而是鼓励学生自评,不仅要指出具体的不足之处,更要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乐观的人会把积极结果看作内在的、稳定的和普遍的(和自我有关),而悲观的人则把积极结果看作外在的、不稳定的和特定的(和自我无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即将事件的结果归结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达到既让学生受益匪浅,又促使学生行为和能力得到改进和提高的目的。

2.采用积极的行为方式。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弱化教师的身份,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主要体现在:在仪容、仪表、仪态的教学中,做到以身示范,用自己的行为解读礼仪标准,做出榜样。在情景模拟中,将自己融入学生设计的工作场景,并承担某一具体角色,和学生共同完成某一个任务,尤其要和积极性不高、胆怯、接受慢的学生主动融合,共同参与,带动大家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善于倾听,仔细听取每个学生为完成“做”的计划、想法以及在执行中的困惑,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反馈。同时,运用SOLER技巧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真诚的合作关系。在考核方法上,建立激励机制,将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把整个任务的难度进行分解,鼓励大家把精力和努力投放在实现一个个小目标上,以减弱对实现任务的恐惧心理,实现目标之后给予一定的得分作为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方法注重的是“学”与“做”的态度和能力,包括积极性和规范度。

3.使用积极的语言方式。教师在 “教”的过程中要注重使用积极的语言,如“你们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你们的表现很出色”等等来鼓励学生。特别是在有的学生羞于展示、错漏百出的情况下,教师更要善于控制情绪,更加宽容地对待学生。如面对“学”和“做”较差的学生,教师不应该发脾气,不应使用诸如“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讲了那么多遍还是做不好”等消极的语言来责备学生,而是需要用更多的耐心帮助他们寻找原因。学生对于自己的行为,有人会归因于太笨学不会,有人会归因于太紧张忘记了,还有人会归因于自己的练习不够。此时,教师应该告诉他们:“不是你们笨,而是缺乏练习,操作不熟练才会非常紧张导致出错。所以大家在课堂上要积极练习,熟能生巧。”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语言引导其积极地归因,使其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除此之外,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也应该使用积极的语言,如“有点难,但是我努力我就可以做到”、“我会吸取经验,下次会做到更好”、“我能行”等,教师有责任教会学生通过使用积极的语言来培养自信心。

三、应用积极心理学,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硬环境

课堂教学硬环境是指除学生、教师外的存在于课堂的其他事物,包括教材、多媒体设备、课桌椅等具体事物。普通课堂教学环境一般比较简单化一,缺乏专业针对性,因而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硬环境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是延伸教材。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以教材为基础,通过选取典型案例教学,尤其可以结合学校真实的、被学生所熟知的事务进行分析,丰富教材内容,增强教材的生动性。

第8篇

作为民族和国家希望的青少年,承担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重任,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最为重要阶段,青少年的素质也决定了未来国民的素质,我们国家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持续倡导的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为了更好的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努力,而以往的应试灌输的教育方式已经被大家所摒弃,如何更好地提升素质,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正在研究的课题,研究中发现,音乐教育能够在带给孩子们欢乐的过程中,与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达到提升学生素质的目标,音乐课堂可以用轻松、愉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素质教育。

目前,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包括养成不打架不骂人的好习惯、养成有错就改的好习惯、养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养成遵守公共秩序的好习惯等等,针对中小学生贪玩、叛逆的感性思维特点,通过音乐歌曲教学形式,例如一首《对不起,没关系》歌曲的学唱教学,对学生进行礼貌用语好习惯教育和有错就改的教育,这时学生不但不会反感,反而会更加主动地学习。

素质教育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其中环保教育是涵盖于中小学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教育的始终的,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养成爱护自己和他人物品的好习惯、养成爱护公共财物的好习惯等等。

在音乐课堂上,可以利用音乐教材内容展开拓展教育。

音乐课堂上,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爱惜课本。告诉学生所用课本纸张,都是来自大自然,是用砍伐的大树制成的,同时给学生讲解、展示树木在大自然中的作用防止水土流失、释放氧气、是鸟类等很多动物的栖息家园、能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原料和木材,如果我们青少年能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爱护我们的課本,那么我们就可以减少对树木的不必要的砍伐,节约我们的林木资源,也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从这一点不难看出,音乐课堂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阵地、而环保教育是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课堂上,教育中小学生要养成遵守社会秩序和爱惜公共财物的好习惯。如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爱护学校、公园等公共场所的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折花枝、不踩踏绿地。由于中小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还没有完全形成,还处于感性思维阶段,很容易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为了让孩子们养成好习惯,在音乐课堂上,可以利用音乐活动环节,把遵守秩序和爱护公物的词句编写成朗朗上口的歌曲,或者让学生利用学会的歌曲旋律,做遵守秩序和爱护公物的创编歌词练习,孩子们有着爱玩的天性,音乐活动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并且促使学生主动去接受教育;为了进一步加深孩子对危害的理解和感受,利用幻灯片和投影仪打出不爱护公共财物和不遵守秩序后造成危害的一些图片,再配上音乐,或者让学生观看小电影,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情感,教育学生从身边事做起、爱惜公共财物、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通过音乐课堂可以有效改善应试教育的束缚,让中小学生在愉悦的音乐氛围中,接受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音乐课堂可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让学生畅游在素质教育的海洋中。一方面,音乐课堂上设计的教学内容可以拓展,教学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优美动听歌曲的聆听和演唱,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音乐课堂丰富多彩的内容,又可以轻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不断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们才会从内心产生学习的动力,由被动接受到主动积极去掌握知识和技能,音乐课堂本身具有寓教于乐的功能,可以让孩子们在一边学习一边玩的过程中,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如果将知识融入到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就会使中小学生们很快掌握这些知识,并把它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慢慢地积累,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可见,音乐课堂在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常容易被人们记住的东西,都是一些朗朗上口的,歌曲具备了这一特点,而且配有音乐的衬托,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孩子们的记忆,这样的课堂,使孩子们更容易受到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教育。

当今,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更迫使我们加大对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而音乐课堂用自身的独特魅力,在素质教育的海洋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更好地实现国家持续发展的理念,让我们这些音乐教育工作者抓紧行动起来,努力探索音乐课堂上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课题,为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出最大功效。

第9篇

1《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及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商务礼仪》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素质教育类课程,其教学目的旨在通过向学生传授商务交往、日常工作中的礼仪规范和交往技巧,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从而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好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目的的达成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择合理适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的教学多采用传统的“以教室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教学模式。对于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改革传统的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方兴未艾。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方法自应用以来,其在国内外教育实践中已经被证明了是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翻转课堂也叫颠倒课堂或反转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的,传统教学方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新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们课后去完成,考核方式则主要是以期末考试为主。与之相对应的翻转课堂则是教师把新知识搬到了学生家里,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布置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自己回家学习新知识,而传统课堂则是变成了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讨论、答疑解惑和应用知识的场所。这就突破了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导致的教学效果不佳的局限性,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商务礼仪的教学实践中被广泛采用。

2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应用

21课前学习

课前学习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后续教学环节的开展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课前布置教学任务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在家里完成新课的学习。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建立一个在线视频资源数据库,收集或创建的视频既要根据教学任务安排教学内容,也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具有吸引力,让学生在家中能够愉快的学习,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与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务礼仪知识和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为避免学生的不自觉,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来监控学生的网上学习情况,并通过设置一些作业来检测学生有没有在学习。

22课堂学习交流讨论

课堂学习交流是整个翻转课堂的核心,就像传统教学的课堂教学一样,都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在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课前在家中所学的知识进行讲解、答疑解惑,师生或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具体到商务礼仪课程中教师可通过讲授、答疑解惑、行为性引导教学、示范演示与行为训练、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竞赛与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在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堂环节,教师应该对学生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并以答疑解惑为主,形成师生和学生之间的坦诚交流讨论,通过对某一问题的讨论交流,学生们不仅能够对此内容掌握地更精、更深,而且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总结能力,真正地把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并为学以致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行为性引导教学,通过规范自身形象和行为礼仪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为在商务礼仪教学过程中,除了通过必要的讲授进行理念和观念上的引导之外,教师作为这门课程的形象代言人,教师的形象气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显得尤为重要。一个职业道德素养较高、个人形象气质佳、谈吐文明、举止优雅、礼仪实践经验丰富的商务礼仪任课教师,将能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直观地实施礼仪教育,对学生产生积极的认知和引导作用,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翻转课堂上进行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示范演示与行为训练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商务礼仪课程来说,由于知识的应用性、操作性比较强,例如仪态礼仪、着装礼仪、商务往来礼仪、商务宴请礼仪等教学内容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或者让学生自学的话,学生则很难真正领会。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亲身进行正确的动作示范和演示,同时讲解相关的动作要领和礼仪规范,便于学生模仿领会。教师的示范演示之后,接下来要学生开展行为训练,即学生在观摩了教师对于基本礼仪规范的具体做法后进行实践训练。训练方式可以分组进行,然后轮流演示,每组演示后先由学生进行互评,指出操作不当或动作不规范的地方,教师做补充,最后再由教师集中点评。

在商务礼仪课程的翻转课堂上,进行的一个最重要的教学内容,那就是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学习了基本的礼仪规范之后,为了让学生真正地把所学礼仪知识谙熟于心、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将各模块的礼仪知识进行融合,设计不同的商务场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模拟训练。情景模拟训练贵在真实,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商务环境中,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公司的形象。按照真实商务情景可以再在模拟商务接待和拜访、商务谈判、商务宴请等情景时,对其中的涉及电话礼仪、仪表仪态礼仪、见面礼仪、语言礼仪、仪式礼仪、宴请礼仪等诸多礼仪内容进行模拟,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看看哪些学生扮演的最出色,将综合表现作为课程考核的依据之一,以提升学生的重视度和教学效果。这种综合性实战模拟演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商务礼仪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课后活动

商务礼仪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应该向课外延伸,因此开展课外相关竞赛和社会实践也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运用商务礼仪知识实践能力的一种课外教学方法。例如开展各种形式礼仪知识竞赛,商务形象设计大赛等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在相关企业举办大型会议、展销会、庆典、开幕式等活动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场地布置、会议接待等礼仪工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感同身受,真正地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真正达到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第10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人文课堂;高职院校;社交礼仪;教学改革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社会礼仪的培养,课堂教学很重要,打造生动有趣的人文教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社交礼仪的关键。人文教学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精神上具有重要作用,人文教学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而且人文课堂也是学生实践科学理论知识的舞台。对于高职院校“社交礼仪”教学改革,应该由传统的独白式教学向互动交流的对话式教学转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赋予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自由,使他们的个性在交流互动中得到充分的展现,以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提高综合能力,为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构建自主学习,营造生动人文课堂的重要性

社交礼仪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社交礼仪课程作为学生踏入社会前了解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的主要途径,它的主要职能就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社会交往礼仪的基本理论、准则以及一些重要的礼仪知识。社交礼仪课程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它主要向学生传授社会交往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社交礼仪意识以及人际交往的基本素质,并使学生能够在社会交往中熟练运用,妥善的处理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礼仪文化修养,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人际交往的基础。

促进自主学习,营造生动的人文教学课堂有利于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构建自主学习,营造生动人文教学课堂,这就要求老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创新,以学生为主,重视以人文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计理念,摒弃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灌输性的教学模式。营造生动的人文教学课堂,学生的自主性是关键,必须转变学生身份,变知识被动接受者为知识的探索者、思考者。

二、构建自主学习的社交礼仪教学模式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在构建自主学习的社交礼仪教学模式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课堂教学前的案例设计。在上课前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学案设计,搜集相关资料,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创作,做到课前与课堂上相结合,同时兼顾知识性与实操性;(2)注重课堂训练的方法。课堂训练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善于利用信息化的教学平台,要充分调到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制定一些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后练习方法;(3)制定教学评价方法。在课堂结束后,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再制定评价方法时,要考虑评价方法的综合性、多样性,可以选择课堂讨论或是情境模拟等方式进行评价。

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营造生动人文课堂的社交礼仪教学方法

第11篇

关键词:服装服饰礼仪;教学;实践过程;思考

作者简介:吴丽华(1963-),女,江西上高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卢森林(1960-),男,江西高安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4-0077-04

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是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一门十分重要的公共选修课程。因为,我国不仅是拥有5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国家,而且也是著名的礼仪之邦。高职院校在大学生中间开展爱国主义、传承祖国辉煌文化遗产和文明礼仪教育是时代的必然,也符合当今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高职院校开设的服装服饰礼仪课程,不论其课程内容还是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形式都是十分理想的素质教育的课程选择。目前,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在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面对全体大学生开课。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尽管内容和形式都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需要,但是如何要提高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效果,达到预期目的,就必须进一步研究该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优化和更新。要积极探索该课程的最佳教学模式[1],优选出最合适的该课程教学的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制作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特点的科学的课堂教学课件,创新服装服饰礼仪课堂教学模式,招集一批水平较高的服装服饰礼仪课任教师,紧紧围绕着一提高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

一、高职院校服装服饰礼仪课程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素质教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推动大学生公共选修课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取得了可喜成绩。通过开展对高职院校服装服饰礼仪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的实际调查研究,也明显感觉到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现象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程度与需求不相适应

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历来受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的关注和重视。首先,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2],也是一门很有特色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课程;其次,通过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的课堂教学,能够让大学生真正懂得大学生不仅要注重外在美,更需要注重大学生内在美的修养;第三,高职院校开设服装服饰礼仪课程迎合了我国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光大的需要;第四,爱美之心是人的天性,开设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是顺应当代大学生追求美的一种特色课程。基于上述理由,服装服饰礼仪课程都应该是属于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十分重要的课程,必须加以重视。但是,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对服装服饰礼仪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开展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研究工作投入不足,实际开课的学校并不多。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关于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仍属于普通性素质教育课程,没有提升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甚至也没有列入院级建设层面,故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重视程度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二)内容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

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大块,首先是服装的着装,其次是服饰,第三是礼仪,三者是有机联系体,缺一不可,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在开展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课任教师必须根据其三大块具体内容适当按照轻重缓急将其知识点分层,然后根据学校多媒体教学要求制作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的教学课件,课件要融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为一体,成为学生学好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的措施之一。只有按照先学容易的,然后逐渐深入到更深的层面,也只有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的兴趣,最终提升课程教学成果。可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内容设置时,往往只注重其中的部分内容,如旅游类院校关注的是礼仪,艺术类院校关注的是着装,服装设计专业则着重于服饰,而能够全面考虑三者综合考虑的学校并不多见,因此造成高职院校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客观上导致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三)硬件和软件建设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将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好,借助现代科技成就,需要投入够多的资建设性能优良的多媒体教室,课任教师则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服装服饰礼仪课程进行认真研究,将各个知识点仔细推敲,精心端摩,从而开发出适合服装服饰礼仪课程课堂教学多媒体软件,使得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欣赏性融为一体。课任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条件,营造良好的服装服饰礼仪课堂教学环境,要创造条件布置好灯光、声响等外在环境条件,最好能安排时装、礼仪模特现场展示,全方位展示服装服饰礼仪全过程,从而达到让大学的心灵受到深刻的洗礼。高职院校开展的工作是以仍然是以教学和科研为核心,学校加大了在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多媒体教室也得到不断地升级和改造。但是,如果多媒体教学设计没有针对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的教学特点来设计,目标性不强,则将流于大众化,针对性不强,就不能凸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的教学特色,必将弱化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效果。据调查了解可知,大多高职院校在实际推行教学改革过程中,对公共选修课尤其是对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没有专门的资金投入,也没有对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虽然有多媒体教室,但是对软件建设没有专门的资金投入,使得服装服饰礼仪课程课堂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造成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不相适应,影响了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师资队伍建设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作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之一的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3]。因为,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普遍缺乏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的专业教师,缺乏服装服饰礼仪课程专业教师,其结果就是虽然学校开设了服装服饰礼仪课程。但是,课任教师的来源大多数为兼职(或由其相近专业)相对择优构成,必然会限制了服装服饰礼仪课程任课教师整体专业素质水平,最终必将影响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和大学生人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也限制了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成果的受益面大学生的覆盖范围。可见,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师资建设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五)学生构成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经过深入地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学生范围受限,除旅游类、音乐类专业学生必修该门类课程外,大多数其他专业学生没有设置,开设公共选修课的学校很有限,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就是开设了类似课程学校也是只取其中一部分,比如:音乐类注意着装更多地是考虑外在形象,偏重服装与其表演息息相关;旅游酒店类则注重礼仪部分,是因为接人待物是旅游酒店工作人员必备素质,所以加强了对礼仪方面的学习和培训,不仅在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要开设关礼仪方面的课程,在就业时还要求岗前培训,可见礼仪对旅游酒店等相关工作人员礼仪知识培养的重视程度。与我国礼仪之邦的美称极不相符,对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存在明显缺陷。

(六)地位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公共选修课是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人才培养计划中规定必须完成的部分规定学分,所以高职院校都将公共选修课作为在校大学生规划课程体系内重要内容,利用晚上或空闲时间划出一定时间段为学生选课上课提供保证。公共选修课在高职院校普遍作为素质教育的课程开课,不仅科目多,而且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之中。通过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在高职院校具体选课情况分析,选课率普遍较高,说明该课程在大学生中间的认可度较高,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并没有在高职院校得到推广,只有部分学校开课,除了与服装服饰礼仪专业相关的学校开设必修课外,很少有类似课程面向大学生开放,可见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地位也与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的需求不相适应。

二、服装服饰礼仪课程适应性策略

(一)优化课程教学环境

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是综合了服装工程、服装搭配和仪礼三门课程内容融合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素质教育课程,该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是将服装工程,服装搭配和礼仪知识成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素质教育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作为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需要在大学生身上体现,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优化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环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第一,学校领导层要重视,服装服饰礼仪不仅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传承之一,也体现我国文明礼仪之邦形式之一,也是形成良好审美风尚和大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一门重要的课程,高职院校要多方位多角度考量该课程的开设模式、范围和教学环境的优化。

(二)深化课程教学内容层次

虽然,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在我校是以公共选修课程的形式出现,但是,并不影响该课程内容的深化,和品质的优化,课任教师不能在认识上出现误差,特别注意不能忽视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一定要认真钻研课程,研究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公共选修课开课规律和上课特点,结合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的特殊性,灵活设计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根据学生群体的情况,认真梳理课堂教学材料,根据大学生的专业情况决定开课形式,是专业必修课,还是专业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然后根据大学生所学专业和相关知识的拥有量再决定其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精心组织课程内容,选择专业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才和课程教学一线人员共同研究和商讨其教学内容,确保其内容的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既生动又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强化课程教学软硬件建设力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课堂教学一种常规化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技术支撑平台,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得到普遍推广。但是,仅停留在拥有还远远不够,需要跟进技术的进步,不断升级多媒体技术支撑平台,为课任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提供最好的硬件环境。其次,课任教师更加需要提升自身的知识内涵建设,加大教学改革研究力度,配合日益更新升级的硬件环境,构建适合课程教学需要的软件环境,如在教学实践中开发本课程课堂教学需要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不断升级,最终产出精品课堂教学课件。

(四)精心打造优质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师资建设问题,一直是困扰本课程顺利发展的瓶颈,具备服装工程、服装搭配和礼仪三个方向的知识积累的教师十分缺乏,因此要保证本课堂教学质量,解决师资问题是十分紧迫的问题。目前,高校师资来源,主要是从高校具有硕士、博士以上学位的大学毕业生中考核优选中来。而这些师资的来源,专业方向十分狭窄,不利于本课程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要有意识地不断优化在职教师专业水平,从中选拔中青年教师跨专业在职学习深造,通过跨专业深造的教师知识覆盖面更广,更适合从事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公共选修课教学工作。高职院校教学师资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教学是学校中心工作的有利条件,多方谋划,制定公共选修课任课教师的多层次培训体系,将在职在岗教师根据需要分批次选派到其他著名高校进修和培训学习。通过这种分批次外出学习,不仅能提升本专业水平,而且还会拓展专业知识的范围,甚至提升跨专业知识水平。只有不断采取各种形式的进修学习,学校的师资力量才能提升,最终才能保证公共选修课课堂教学质量,着实提升在校大学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素质。

(五)统筹安排满足大学生多层次选课需求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对服装服饰礼仪课程重要性进行认真地研究和评估,特别是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重要性的认识。要消除专业局限性,不仅除旅游类、音乐类专业学生必须选修该门类课程外,而且其他专业大学生也需要学习服装服饰礼仪知识。众所周知,音乐类专业学生注意着装是考虑外在形象[4],偏重服装与其表演息息相关;旅游酒店类则注重礼仪是因为接人待物是旅游酒店工作人员必备素质,注重礼仪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在就业时还要求岗前培训,可见礼仪对旅游酒店等相关工作人员礼仪知识培养的重视程度。纵观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个人的素质、品位和气质是不分专业的,因此,打造人才的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是每一位教育工作必须时刻牢记的座右铭。而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就是非常适应这种需求的一门课程,因此,必须加大服装服饰礼仪课程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每所高职院校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打造不同层次的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公共选修课,让更多的大学生有机会利用空闲时间或晚上相对稳定的时间段选修服装服饰礼仪课程,以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六)梯级构筑公共选修课的重要地位

据多年来从事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实践,该课程是一门特色明显,作用较大,实用性强,涉及到每个人的课程,其作用、意义和实用性不言而喻。但是,该课程因种种原因在高职院校并没有得到普遍推广,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提升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在学校的地位,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对公共选修课进行层级改革,将公共选修课进行科学分层,如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从2012年开始推行公共选修课程分级管理,将学校所有公共选修课根据质量、师资和重要性进行分级管理,共分成校级、院级和普通级三类公共选修课。前二者通过校属各学院教师个人提出申请,报学校教务处申核批准,获批校级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获得学校2万元建设费支持。同时也将通过学校的考核和验收。公共选修课层级架构的形成以普通公共选修课为基础,按重要程度不同自然分级,通过分层次,架构科学合理的公共选修课模式。这样公共选修课由学校重点建设、学院重点扶持和教师个人积极创新的三级架构逐步形成,这样,学校就可以通过相关规定,保证校级公共选修课资源的优先,其次是院级公共选修课,最后是普通公共选修课,由此可见,质量差,水平低的普通公共选修课会因没人选而自然淘汰,通过上述梯级架构,能有效地优化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设置,提升公共选修课的水平,可有效地引导大学生选修知识水平较高,实用性更强,更能有效提升大学综合素质的课程。

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公共选修课,虽然目前开设有时间不长,还没有申报学校校级公共选修课和院级公共选修课,但通过学生的选课率可知其生命率很强,去年刚开设两个班都远远超过120名学生的报名,课程教学计划完成后,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十分喜欢该课程,适合在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升在校大学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的选修课,为了更好地发挥本门课程的功效,需要花更大的力气研究本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提升,最终上级为院级公共选择修课和校公共选修课。让更多的在校大学生有机会选修服装服饰礼仪课程。

参考文献:

[1]张丽英.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55-58.

[2]吴丽华.关于服装服饰礼仪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3(7):106-107.

第12篇

关键词:礼貌礼节 模块教学 情境演练 科学评价

礼貌礼节课是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道德修养、优雅的言谈举止、规范的礼仪操作,对提升学生的个人形象,提高相关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学生就业后迅速立足于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单一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礼仪课兴趣不浓,对礼仪知识只是被动接受,能学以致用并养成良好职业礼仪习惯的极少。怎样使学生喜欢学并学有所得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解决怎么教、如何学的问题。教师首先要注重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其次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掌握职业礼仪要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整合课程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针对中职生的现状和职业特点,我们认为应把礼貌礼节课程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职业礼仪习惯的培养上。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礼貌意识,使学生掌握和运用人际交往和服务接待中礼貌礼节的各种基本知识,并拓展学习世界主要客源国的风俗习惯和不同场所的礼节要领,做好针对。

此外,根据中职生的认知和能力形成规律,结合旅游接待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我们对《礼貌礼节》书中的“礼仪概述”“旅游服务人员文明礼貌的基本要求”“旅游行业主要岗位接待礼仪”“我国少数民族及港澳台地区礼仪”“我国主要客源国礼仪”“国际交往礼仪”“宗教礼仪”等七大章节的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和序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础理论模块”“个人形象塑造模块”“日常交际礼仪模块”“旅游服务模块”“仪式项目模块”“礼俗知识拓展模块”六大学习型任务模块,由浅入深,以“礼仪有什么用—如何让人喜欢我—如何与身边的人相处—工作场合我该如何做—我如何做得更好”为线,让学生从个体到职业岗位,从简单礼仪动作到综合礼仪项目完成,循序渐进地接受知识。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采用“教、学、练”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做,从而达到把书本的礼仪知识外化为自己的言谈举止的学习目标,体现出训练有素的良好形象。

课程工作任务模块化教学内容如下。

1.基础理论模块

主要包括礼仪的概念、原则、功能、作用、服务与礼仪的关系等,在这个模块中要求学生对礼仪的基本理论有所了解和掌握,对服务的角色有所认识,了解在服务过程中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2.个人礼仪规范模块

主要包括仪表仪态语言和日常交往礼仪,要求学生掌握仪容、仪表、仪态及言谈礼仪,使学生在服务过程中注重个人形象及礼仪规范,提升个人的气质与修养。

3.日常交往礼仪模块

主要包括各种场合的接待拜访、馈赠、电话、会议等礼仪规范,让学生在对客人服务过程中使用正确的礼仪规范,维护客户关系。

4.旅游服务礼仪模块

主要包括酒店、导游服务过程中的礼仪规范,使学生能够在旅游接待的工作岗位上进行规范化服务。

5.仪式综合礼仪模块

主要包括会议礼仪和涉外礼仪。在这个模块中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会议中的接待服务礼仪、庆典礼仪及迎送礼仪、会谈会见等。使学生在服务过程中能够协助客人设计、完成商务礼仪活动或仪式,使礼仪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提升。

6.知识拓展模块

主要包括宗教和习俗礼仪,要求学生了解中国部分节日习俗、少数民族习俗,世界部分国家和民族传统节日习俗以及世界三大宗教礼仪,拓展礼仪知识可以更好地为各方客人提供服务。

二、因材施教,让学生自觉养成礼仪习惯

这几年,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普遍下降,学习上的懒散和不重视使他们对课堂的兴趣大打折扣。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自由散漫变为彬彬有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身正为范,影子教学

教师应注重言传身教,注重自身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课堂礼仪教学是礼仪教学的基础性教育和主渠道,礼仪教师自身服饰得体、仪表大方、仪态端庄、神情自然、举止优雅、谈吐有礼,就是对学生最好的示范和引导。

教师给学生讲站、坐、行、走等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动作要领时,除了课堂内要一边亲自示范各种规范动作,将动作一一分解,让学生对规范仪态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外,还可以请学生与教师一同练习,让学生在生动、直接的练习中把握对仪态礼仪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自始至终、课上课下、校内校外把挺拔的站姿、优雅的坐姿、潇洒的走姿留给学生,形成人格魅力,使学生在“崇拜老师”的心理下影子般地“有样学样”,对学生潜移默化,从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授人以渔,师生互动

在以前传统礼仪教学模式中,我们是“授人以鱼”,即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室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教”始终是整个课堂活动的中心,实践教学的缺乏使得学生对礼仪课程兴趣不浓,良好的礼仪习惯也无从养成。如何有序地组织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做到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们要摆脱“授人以鱼”的旧理念,并代之以“授人以渔”的新思想。所谓“授人以渔”则是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在第一堂课就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以6人为一组,按好、中、差及普通学生和寄宿生这两种方式结合分组。每堂课抽签布置下堂课任务,每组既整合打分,又经常结合任务个体打分,这样既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比如日常交际礼仪模块,在各组基本训练完成的基础上,抽签完成不同的情境表演,根据表演效果对各组进行打分,组与组进行竞赛;而在中外礼仪模块,则让各组用抽签的方式,课后完成某少数民族或客源国的PPT,并让各组在课堂上自己主讲。这种分组合作竞赛的方式,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生生合作探究的课堂。正是通过这一次次的任务布置,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执行者变成了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礼仪课堂也从45分钟延伸到学生的8小时以外,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不甘落后的拼搏感,成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

3.情境演练,全面检查学生的职业礼仪习惯养成

礼仪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能否通过课程学习,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养成良好职业礼仪习惯。礼仪训练是强化礼仪习惯养成的重要部分,通常占全部教学内容的一半以上。在多年的礼仪教学探索中,笔者认为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学习礼仪的一种好方法。它不仅能通过情景让学生对礼仪知识领悟深刻,而且对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礼仪习惯有显著的效应。

所谓情景模拟是指教师按照礼仪训练的目的和要求,设计模拟的情景、环境、人物身份等,指导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以模拟身份进行礼仪训练。这种教学方法经常会要求学生在课外了解和准备大量与情景模拟相关的内容,并在课堂上采用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礼仪知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服务礼仪的魅力,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工作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企业合一”。

比如设计出不同的见面介绍情境,以组为单位,请学生分饰不同角色,体验真实感受。如上下级之间、男女之间、主人客人之间等不同对象和场合的见面介绍情境。演示前,学生首先要了解介绍的礼节,同时自己设计名片,相互进行自我介绍、鞠躬礼、握手礼和名片礼等的模拟演示。演示结束,同学一起运用所学的礼仪知识对表演的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如仪态、表情、眼神、语言、礼节等方面表现如何?有哪些不符合规范?需要怎样改进?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真实、准确、到位的演示,不仅能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得到有效的礼仪训练,也激起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模拟操作也使学生对礼仪规范深刻印于心中,个人形象和气质得到了较全面的提升。

4.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

礼仪课的特点是实践性强,仅靠教师口头叙述和演示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教学融文字、图像、动画、音频为一体, 视听结合,使学生更清晰、直观、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了课堂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比如在个人礼仪中各式丝巾的结法以及领带的打法,就可借助影像向学生分步演示基本技法和要领,并请学生同步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经过多次练习后,学生就能掌握丝巾和领带的基本技法。解决了以往教师示范、学生围观,教师示范不准确、学生被贻误的问题。

三、科学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简单的一学期两三次的考试评价既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礼仪修养水平,也不利于学生个人气质的培养和职业礼仪习惯的养成。考核评价是反思教学和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随着教学方法与手段日趋多样化,我们的考核内容和方式也要由传统的单一试卷考核方法向多样化考核方式转变,使考核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更好地达到考核目的。我们在礼仪课程中,采用了以考核能力为目的,以形成性考核为主要手段的考核方式,力求考核项目涵盖学生的能力、知识、态度,突出能力考核。同时评价主体由教师评价变为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而且使学生由评价对象成为主体,创造了积极的学习气氛,给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信心。

1.职业素养考核(20%)

考核内容为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出勤、上课表现等,重在考核学生平时的个人礼仪习惯养成情况,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

2.学习过程考核(30%)

考核内容主要是平时作业和单项礼仪技能的训练。平时作业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而礼仪单项能力训练则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生活和工作中的基本礼仪技能,为进一步完成后续综合项目能力训练以及加强分析、解决岗位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每次作业和单项能力训练都有一定的分数,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3.综合应用能力考核(30%)

综合项目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礼仪知识、处理工作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运作中还能使学生养成团队协作精神。如情景模拟中的见面与拜访、庆典与剪彩仪式等。

4.职业所需的理论素质考核(20%)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笔试,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注重知识的应用。

实践证明,职业礼仪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养成、自我提高的长期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自觉地学习、勇于实践,并持之以恒。教师在礼仪课中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从而加强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提高礼仪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祥林,孙静文.浅析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礼仪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校园导刊,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