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17:24: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手术室护理常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方式及实施心得。方法将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的104例手术室麻醉患者,随机分组每组52例。常规化护理服务组对于手术室麻醉患者予以常规的手术室麻醉护理,预见性护理服务组则在常规手术室麻醉护理的同时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对策以预防和减少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比较两组手术麻醉成功率;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护理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预见性护理服务组手术麻醉成功率高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P<0.05;预见性护理服务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低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P<0.05;预见性护理服务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术后睁眼的时间短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P<0.05;预见性护理服务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过程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方案可提高手术麻醉成功率,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恢复进程,减轻患者疼痛和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方式;实施心得
手术室是外科疾病治疗的重要场所,而手术室护理工作对于手术的顺利开展以及患者的快速康复十分重要,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麻醉护理十分重要。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麻醉护理是减轻对患者的不良应激和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开展和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1-2]。手术室麻醉护理要求患者、护理人员、麻醉师和医师之间的密切配合。本研究将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的104例手术室麻醉患者,随机分组每组52例。常规化护理服务组对于手术室麻醉患者予以常规的手术室麻醉护理,预见性护理服务组则在常规手术室麻醉护理的同时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对策以预防和减少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比较两组手术麻醉成功率;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护理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了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方式及实施心得,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的104例手术室麻醉患者,随机分组每组52例。当中预见性护理服务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3.24±2.89)岁。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18例,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12例,眼科手术的患者10例,产科手术的患者8例,五官科手术的患者4例。麻醉等级I级17例,II级23例,III级12例。体质量42~78kg,平均体质量(57.89±2.55)kg。常规化护理服务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3.78±2.81)岁。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19例,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12例,眼科手术的患者9例,产科手术的患者8例,五官科手术的患者4例。其中麻醉等级I级17例,II级24例,III级11例。体质量42~80kg,平均体质量(57.13±2.54)kg。两组资料P>0.05。1.2护理方法常规化护理服务组对于手术室麻醉患者予以常规的手术室麻醉护理,预见性护理服务组则在常规手术室麻醉护理的同时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对策以预防和减少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①麻醉前护理。在麻醉前给予患者关于疾病知识、手术和麻醉知识的介绍,以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针对手术麻醉方案开展分析和探讨,明确麻醉护理的隐患问题,针对隐患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在麻醉之前评估心理状态: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了解每一个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制订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计划,由专业心理科医师及心理咨询师对护理人员进行训练,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理论能力以及心理干预能力。②麻醉过程护理。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进一步进行知识宣教,说明麻醉的注意事项和麻醉后机体的感受,促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3-4]。在麻醉过程,需要全程陪护,密切配合麻醉师的工作,并加强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维持输液的通畅性。麻醉用药后需要监测患者体温、血压等情况,维持静脉通路通畅,为输血、补液等提供良好的条件,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开展。③麻醉后护理。术后需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脱落。做好患者的保暖护理工作和皮肤清洁工作,护理动作轻柔,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术后在麻醉恢复后,需要指导患者早期进食和下床活动,加速恢复进程[5-6]。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手术麻醉成功率;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护理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4统计学处理SPSS25.0软件分析统计数据,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通过组间行χ2检验后用[n(%)]表示;计量资料通过组间行t检验后用(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手术麻醉成功率预见性护理服务组的手术麻醉成功率更高,P<0.05。预见性护理服务组的手术麻醉成功率是100%,而常规化护理服务组的手术麻醉成功率是86.54%(45/52),其他7例患者需要追加物。2.2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护理前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比较,P>0.05;护理后预见性护理服务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优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P<0.05。见表1。2.4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预见性护理服务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P<0.05。
3讨论
由于医疗条件和标准的不断提高,医学界对手术室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麻醉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7-8]。将麻醉学与护理学结合起来的交叉学科可为麻醉专业培养更多的护理人才。由于麻醉师对麻醉知识的掌握程度较高,能够做好麻醉护理工作,所以专业护理人员更显突出。但是我国一些医院的手术室没有麻醉护理专业,在手术过程中,护士往往承担着这个责任。有些医院麻醉科医师也同时负责相关护理工作。经过持续临床分析发现,麻醉护理甚至可以决定手术的最终质量。所以,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尤其重要[9-10]。在麻醉配合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术前访谈。手术室护士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急诊麻醉的细节,尽可能回答一些麻醉和手术方面的问题,满足患者的基本要求,及时、有效地与家属沟通[11-12]。家人的关怀与安慰对患者也很重要,能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接受麻醉与手术,积极配合,使手术更好地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和患者交流时,多用鼓励和安慰的话语,缩短患者和护士之间的距离,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确保手术顺利进行[13-14]。②手术室准备。首先需要对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以便于操作。患者处于麻醉状态时,会显露在物理环境中。与此同时,患者不断输液,液体低于体温易引起患者发生寒颤。再者,由于麻醉原因,患者对体温的调节能力降低,室内温度过低会使患者迅速散热,不利于后续手术。若手术室温度过高,手术室的相对湿度会比较低,影响唾液分泌。尤其是注射阿托品等药物后,患者会有明显的口干、舌干感,会影响呼吸黏膜的状况。同时也说明,对手术室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既是保证手术正常生理体征的基本条件,又是手术后恢复的基础。手术室的温度通常要调到22℃以上,相对湿度应为65%左右。③麻醉医师与护士的配合。麻醉剂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甚至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同时也是决定后续操作过程能否按要求正常进行的关键因素[15-16]。因此,在需要手术时,护士与医师密切合作,严格遵守标准操作程序,以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应在麻醉前取下各种饰物。佩戴假牙的患者还应摘除假牙,并将假牙放置于指定位置。另外,还要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及麻醉方式进行核实,并协助医师测量患者生命体征。静脉穿刺、建立一定数量的静脉通道,随时补充患者体液,保证手术及麻醉的顺利进行。手术室护士还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配制各类药品,贴上药品名称,并放置于指定位置。全身麻醉醉过程中护士要陪患者,以语言或动作安慰患者,经常与患者沟通,让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手术过程,避免不必要的忧虑和不良情绪,配合麻醉医师完成麻醉。完成麻醉程序后,患者应该保持与手术一致的[17-18]。手术室麻醉患者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以往常规护理工作往往注重基础护理,忽视了对患者的全方位护理和对风险和安全隐患的规避。因手术室麻醉患者安全隐患较多,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19-20]。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属于前瞻性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可结合手术室麻醉患者情况和以往经验,明确可能出现的风险,尽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最大限度确保手术室麻醉患者的安全和手术顺利开展[21-22]。本研究显示,预见性护理服务组手术麻醉成功率高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P<0.05;预见性护理服务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低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P<0.05;预见性护理服务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术后睁眼的时间短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P<0.05;预见性护理服务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P<0.05。综上所述,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过程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方案可提高手术麻醉成功率,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恢复进程,减轻患者疼痛和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作者:徐美一 单位:抚顺市中心医院手术室
关键词:护理干预;手术室护理;应用
在临床医疗服务当中,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而手术室是重要诊疗场所。手术室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维持生理功能的稳定,提供更为优质、周到的护理服务,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1]。本研究以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10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1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48.9±5.8)岁,其中接受普外科手术患者13例,心胸外科手术14例,骨科手术15例,泌尿外科6例,其他手术5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49.4±7.2)岁,其中接受普外科手术患者13例,心胸外科手术15例,骨科手术13例,泌尿外科6例,其他手术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办法,进行术前访视,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包括血压、心率、脉搏、血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掌握患者的病情,做好术前准备,给予一般护理措施,同时保证患者处于安全、舒适的手术。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①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向手术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手术室的情况,讲解手术的相关注意事项,保证患者良好的睡眠。加强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更加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和治疗。②术中护理:保证手术室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实时观察患者术中的生命体征,以预防异常情况的发生。向患者介绍和讲解麻醉的相关事宜,让患者了解麻醉和感觉和状态,包括对于疼痛的感知能力,消除患者心中的疑虑和恐惧。对于部分局部麻醉的手术患者,由于其保持清醒的意识,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当患者感到不适时,则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尽量让患者感到舒适,进而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③术后护理:完成手术后需要对患者手术皮肤进行清洗,消除血迹和消毒液残留,患者麻醉苏醒后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再将患者送回病房。检查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及术后的恢复情况切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积极进行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强术后护理,预防感染及手术并发症[2]。
1.3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术前术中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均值。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两组患者对于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评价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χ—±s)表示计量,(%)进行计数,资料通过t值和χ2检验,两组对比满足P<0.05,两组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本组研究中,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106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办法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办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3]。术前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对比差异不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明显比对照度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感到满意37例(69.8%),一般14例(26.4%),不满意2例(3.7%),总满意率为96.3%,对照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感到满意20例(37.7%),一般24例(45.3%),不满意9例(17.0%),总满意率为83.0%,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十分显著,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提高护理满意程度,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鲍飞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一部
参考文献:
[1]王昕华.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29:528-529.
关键词:脊柱骨折 手术室护理 不安全因素
作为骨科常见创伤之一,脊柱骨折的发生会对患者的活动功能、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1]。目前临床对于这类创伤多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2-3]。结合既往脊柱骨折手术室护理经验可知,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不安全因素较多。因此,分析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类型及防范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13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室护理方法的异同,分为常规组(54例)和防范组(59例)。常规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70.4±3.8)岁。防范组男35例,女24例;年龄(69.8±3.9)岁。差异不显着。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防范组接受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护理(1)手术室护理安全评估。护理人员结合既往脊柱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相关科研资料等,确定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不安全因素。最终确定为:术中不当;术中皮肤损伤;切口感染。(2)制定护理方案。逐一结合脊柱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类型、原因,制定防范方案。术中不当:加强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确保其能够熟练掌握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术中皮肤损伤:这一不安全因素主要与脊柱骨折俯卧位下四肢皮肤保护不当、手术时间较长有关。要求护理人员于正确摆放脊柱骨折患者的后,采用于四肢、腹部等部位下方增设软垫的方法,做好皮肤保护,减少局部受压。切口感染:遵医嘱给予脊柱骨折患者使用抗生素;术中合理控制手术时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密切观察脊柱骨折患者切口处皮肤变化,指导患者正确识别切口感染征象。(3)实施防范护理。按照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护理方案实施护理。按照每月1次的频率,总结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安全水平,如发现仍存在不安全因素,重新优化防范方案,以促进脊柱骨折患者预后的改善。
1.3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发生状况;对比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术后1周活动功能状况;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9.0软件统计。不安全因素、护理满意度数据以x2检验统计;住院时间及术后1周活动功能数据以t检验统计。P<0.05:差异显着。
2 结果
2.1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发生状况
常规组3例术中摆放不当,术中皮肤损伤、切口感染各2例,防范组仅1例术中摆放不当,组间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差异显着(P<0.05)。见表1
表1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发生状况[n/%]
2.2 住院时间及术后1周活动功能状况
常规组住院时间(17.26±3.92)d,长于防范组(P<0.05);常规组术后1周活动功能(83.19±5.17)分,低于防范组(P<0.05)。见表2
表2 住院时间及术后1周活动功能状况
2.3 护理满意度
常规组护理满意度83.33%,低于防范组(P<0.05)。见表3
表3 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脊柱骨折手术室护理的重要性在于:其不仅与患者的手术疗效存在密切关联,还直接决定着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活动功能恢复速度及效果等[4]。因此,改善脊柱骨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脊柱骨折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包含(1)术中摆放不当。这一不安全因素主要与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护理技能水平不足等有关。脊椎骨折患者的与其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密切相关。这一问题的发生会导致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延长,甚至可能增加手术治疗的风险性。(2)术中皮肤损伤及切口感染。这两种不安全因素均与术中皮肤保护不当、手术过长等有关[5]。
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护理用于脊柱骨折患者的优势为(1)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逐一针对脊柱骨折手术中的不安全因素类型,选择适宜的预防措施进行干预和控制。本研究证实:防范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1.69%,低于常规组(P<0.05)。(2)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护理可提高脊柱骨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原因为:这种护理方法为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制定了安全的围术期护理方案,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因此,其护理满意度水平可逐渐提高。本研究证实:防范组护理满意度96.61%,高于常规组(P<0.05)。(3)促进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活动功能的恢复。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护理模式下,术中皮肤损伤、切口感染等容易影响脊柱骨折患者康复锻炼、活动功能康复状况的因素均得到良好控制,因此,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相对较快。本研究证实:防范组术后1周活动功能(94.03±4.98)分,低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宜于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中,推行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护理,以提高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安全性,改善其术后恢复状况。
参考文献
[1]成霞,王翠娟,吴丹,等.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的干预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04):686-689.
[2]王秀玲,杨雪梅,张莹莹,等.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在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8):107-108.
[3]高海华.循证护理模式在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03):10-11+55.
〔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术室护理;应用效果
手术室是医院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和抢救的场所[1]。大多数患者对手术室均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患者对自身疾病感到焦虑,在进入手术室的时候对环境感到陌生,因此很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的不良心理,对手术治疗和术后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舒适护理近年来被我国大多数医院手术室护理中所应用,通过采取一系列人性化的措施,排除患者不利的心理因素,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在手术治疗中达到最舒适最理想的状态。本研究主要选择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56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8例。观察组男65例,女63例;年龄16~74岁,平均(46.3±5.6)岁;妇产科手术26例,耳鼻喉科手术22例,普外科手术43例,脑外科手术20例,骨科手术17例。对照组男67例,女61例;年龄15~76岁,平均(47.2±5.3)岁;妇产科手术25例,耳鼻喉科手术23例,普外科手术41例,脑外科手术21例,骨科手术18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两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护理,包括做好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检查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术前巡访护理。手术前一天,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巡防,确定患者姓名、手术史、疾病史等。了解手术名称和方式,了解手术所需时间、病变部位等。在巡访的时候,护理人员要与患者亲切沟通,询问患者的身体情况,并嘱咐患者家属帮助患者做好手术的准备[2]。(2)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对手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惧,手术前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要简述患者患病的原因、治疗的方法和手术的方法,介绍手术的所需时间和大致流程,介绍以往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等。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介绍本院手术室的一些先进设备、优良的环境以及手术医师的手术经验,减缓患者对手术室的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家属沟通合作,耐心安抚患者的心绪,提高患者的自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治疗。(3)手术护理。进入手术室后,注意调节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帮助患者调整舒适的,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尽量保护患者的隐私部位,术中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若术中出现意外,则需进行及时的抢救,为患者洗除皮肤上的血迹,盖好被单。手术结束后,要确定患者的血压、脉搏以及意识均恢复正常后,才可与麻醉师一同护送患者和回到病房。在回到病房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手术切口部位,与病房护理人员进行交接时,需详细嘱咐术后注意事项。(4)术后随访。手术结束第2天后,参与手术的护理人员需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鼓励患者在恢复之后尽早下床活动,并指导下床活动的锻炼方法。询问患者是否仍存在哪些身体不适,若伤口仍然疼痛则考虑与麻醉师联系并进行进一步处理。
1.3评价指标
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心理状况,记录两组入院治疗时、进入手术室治疗时的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指数并进行对比。手术治疗后,自制调查问卷发放给患者及患者家属,问卷内容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以及不满意3个标准,嘱患者进行无记名打钩,计算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入院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入手术室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护理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3%(满意58例,比较满意41例,不满意29例),低于观察组的95.3%(满意105例,比较满意17例,不满意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治疗是各种疾病治疗的有效方式,但大部分患者对手术治疗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为了提高患者手术质量,我国大部分医院都开始应用舒适护理的模式[3]。舒适护理大致上包括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以及灵魂舒适4个方面,本研究中对抽取的患者采用了舒适护理的措施,在做好术前准备的情况下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根据患者需求指定护理方案,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不仅提高了患者生理、心理方面的舒适度,还减少了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提升了手术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后,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进入手术室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的护理效果,改善手术室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患者的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克惠.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271-272.
[2]陈胤娥.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7,30(1):185-186.
【关键词】探讨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措施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79-02
手术室是外科领域中体现医学高度治疗水平的工作环境,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逐步向满足外科手术需求的所有功能的方向发展,并最大限度地保持接近无菌的环境,减少伤口的感染,为医护人员的创造最有利于工作的舒适、安全的环境[1,2]。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更加决定了手术室护理工作必须不断提高外在与内涵以适应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护理差错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人身损害的事故。我院手术室在预防护理缺陷、差错、医疗事故方面采取了诸多的有效措施,现汇报如下。
1 术前访视
术前患者对手术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惧焦虑心理,神经体液调节亦出现变化,入手术室后出现呼吸、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对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潜在的危险更大。因此,术前有效的心理访视,解除患者顾虑,对安全过渡手术有一定的意义。
(1)访视后的次日晨会及时对患有特殊疾病的患者、年龄较大的患者、神志不清的患者进行交班,以引起相应手术房间工作人员、排班护士长及领导的重视,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2)术前访视与进入手术室后的宣教和健康指导可以有效的解除患者心理上的紧张和不适感。从而使患者较为平静地接受、配合麻醉及手术,减少了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隔阂,加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减少了摩擦,增强了互信,减少了医疗纠纷的一个根源。
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与责任分明
2.1: 术前 将病历首页与柜台手术程序单核对;手术患者核对:姓名、床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禁食、过敏史、血型和术前用药;查核病历牌仔细核对患者的各种信息:查验患者备皮情况、首饰、活动性义齿等禁带的物品、全身有无感染症状;检查手术房间准备情况,各种设备是否处于功能状态,一般器械、特殊器械、一次性医疗器材是否完备。
2.2 术中 : 术前、关胸腹腔前、关胸腹腔后、缝合皮肤后分别查核器械、缝针、纱布数并做好记录及签名。术中给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输血按照常规由辅助护士和麻醉师两人核对之后签名记录。
2.3 术后: 将患者送回病房前,要查对带回的物品,如:剩余的药物、X光摄片、取出的结石并通知所在的病区及家属。如送往苏醒室则应与麻醉师核对之后详细交班。
2.4 规范病理标本的保存 :建立病理标本管理"四查四对"制度,规范病理标本的保存与使用。临床科室、手术室、病理科对于科研、鉴定、保管职责明确。
2.5 洗手:护士与辅助护士职责分明 细化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的各自职能,强化各自的本职工作技能与协调一致的团队精神。
2.6 严格区分污染手术和非污染手术 : 非污染手术术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处理。污染手术对于永久性器械要预先消毒然后再清洗,一次性的医疗器材须在消毒之后再毁形处理。严重污染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作用剂量及时间。
2.7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原则与无瘤操作: (1)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原则:手术中污染后的物品必须更换和重新灭菌。术中如果切开胃肠之污染器械应置于弯盘之内,以区别于其他无菌物品。避免身后和横向传递器械、物品。术中手套刺破或须污染及时更换。胃肠道手术关腹时须使用关腹包,确保皮肤及肌层不被胃肠道内容物污染。(2)无瘤操作:肿瘤组织剥脱之后必须及时的放置于换药碗之中,把与肿瘤组织接触的所有手术器械及医疗器材从无菌手术区域移除,手术医生与洗手护士立即更换手套。使用无菌洗必泰成分溶液或者无菌蒸馏水冲洗手术创面,彻底杀死肿瘤细胞。
3 术后回访
术后3~5天回访术后患者并给予问候,同时就患者现有的不适做好疏导工作。手术室护士术后的随访使患者感受到住院手术并不可怕,自然会产生安全感。每个环节中都有护理人员在关心他,对患者在术中配合及促进术后康复均起到重要作用[3]。
4 讨论
4.1 强化护理人员的培训
4.1.1 专业技能培训 根据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制定合适的发展计划,不断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业务水平。新职工制定严密的培养计划,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要求;从各个方面提高新进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不断适应现代手术室护理学科的发展。
4.1.2 服务理念的更新 要求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手术室护士在与患者接触时应做到态度和蔼可亲、语言柔和恰当,避免与之发生正面冲突,做到换位思考。
4.1.3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手术室护士应知法、懂法,杜绝侵权的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
4.2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要求在充分尊重法律的基础上制定相应合理要求是规范依法行医的一个有效保证。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形成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常规,可以有效的减轻手术室护理人员面对工作的不断变化产生的压力。
4.3 定期展开安全隐患讨论会 :手术室护理管理层和手术室护士定期的安全隐患讨论会可以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惑、及时更正工作中的失误、及时验证常规带来的便利。
5 小结
及时开展讨论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工作会议:集思广益的发挥所有在职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与超前思维,将一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恰当适时的发挥,科护士长以及分管护士长的护理安全监督,我院手术室实现了全年无护理差错的优异成绩,可以看出所有护理人员采取的有效措施共同维护了手术室的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益秋.手术室护士的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6(18):34.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手术室护士18名作为观察组,均为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1年以上。年龄24~42岁,平均年龄(30.16±2.23)岁;工作时间1~22年,平均(10.21±1.16)年;学历:大专学历护理人员5例,大专学历以下护理人员13例。同时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手术室护士为对照组,其间护理人员没有生变化。根据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教育方式不同,对照组接受常规教育,观察组接受养成教育。
1.2教育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护理人员接受手术室常规教育,加强其无菌意识,做好手术室操作规范的实施,培养与外科台上台下合作的流畅性及安全性。
1.2.2观察组
观察组手术室护理人员接受养成教育,具体如下:制定手术室安全管理规定细则,给手术室护理人员每人分发一册并在每日早交班时抽查提问;每月组织手术室安全操作及隐患等相关培训讲座,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考核[2]。实行奖惩制,对于年度未出现安全意外事件的护理人员给予奖励,并在外出交流进修、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
1.3观察指标
1.3.1年度不良事件发生例数
统计年度的手术室不良安全事件包括手术放置不当、术中清点失误、术中感染、用药失误等的发生例数,与接受常规教育组进行比较。
1.3.2手术室安全相关知识评分
接受相关教育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室安全相关知识进行知晓情况考核,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秀,70~89为良好,69及以下为较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加减标准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0.05。
2结果
2.1年度不良事件发生例数
观察组手术放置不当、术中清点失误、术中感染、用药失误等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手术室安全相关知识
评分观察组手术室安全相关知识平均评分(87.34±5.21)、优良率较(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失误,轻则影响病人治疗,延误手术时间,造成时间与物品的浪费;重则导致病人残废、甚至死亡[3]。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具有环节多、操作多、急诊多且技术性强的特点,为了做好护理安全,防止在执行护理操作技术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差错、事故等问题,必须加强手术室人员的综合素质。
目前随着手术量的大幅增多,手术室护理人员数量明显增加,许多年资较浅甚至新入院的护理人员在未接受系统化培训前就投入一线,也成为手术室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4]。为了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与外科医生及麻醉医生的配合,增加手术过程的流畅性、减少不必要的不良事件发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养成教育显得尤为必要。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主要包括接错病人、手术摆放失误、止血带使用不当、手术器械准备不全、术中无菌原则贯彻不彻底、清点失误、术中仪器使用不当、用药失误、术中标本保存不当或丢失等,以上事件一旦发生均将对患者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5]。
为了明确后期养成教育对提高手术室护理的综合素质及手术室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的意义,研究选择三甲医院的手术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教育及养成教育,结果表明:观察组人员接受养成教育后的手术放置不当、术中清点失误、术中感染、用药失误等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人员;手术室安全相关知识平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优良率较高。由此可见对手术室护理人员采取养成教育对于提高手术室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减少不良安全事件的发生等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手术室;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4-0109-02
手术室是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由于手术医生使用手术刀等手术器械,对患者的刺激性较大,患者术前不免产生恐惧心理,担心手术过程发生意外,不免发生过强的应激反应,导致患者出现许多不良反应,如对疼痛的耐受降低,不能积极地配合手术治疗[1]。术前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也影响手术治疗效果。护理干预是在护理过程中采取多项措施,有助疾病康复[2]。术前通过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的恐惧和焦虑的心理,增加手术成功率。本文通过护理干预在手术室的推广和应用,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17~72岁,平均(43.1±6.7)岁;手术类型:阑尾切除35例,甲状腺切除25例,骨科手术30例,妇科10例;麻醉类型:全身麻醉8例,椎管麻醉80例,局部麻醉1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麻醉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护理,术前进行简单的术前教育,常规备皮,指导患者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干预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完整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常规护理 (1)术前向患者宣传疾病有关知识和手术的简单程序,同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进行手术备皮,术前禁食禁饮,对患者讲解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2)术中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配合手术医生及时传递手术器械,做好术前、中、后手术室仪器、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3)术后对患者进行伤口包扎,并与病区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1.2.2 护理干预 (1)术前的护理干预,大多数患者都是第一次进行手术,术前不免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需要在进行术前访视室主动介绍手术室的具体情况,向患者宣传疾病有关知识和手术的简单程序,告诉患者手术设备先进齐全,主刀医师的资历及经验丰富,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对患者所提疑问,巡回护士要耐心一一解答,针对较为突出的问题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访视护士要从术前准备到术后恢复的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解使患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2)术中的护理干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要积极热情的接待患者,详细告知手术室的信息,如手术使用的器械等,摆放的位置,手术所需,使其熟悉手术室环境,降低对手术的恐惧感,及时有效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使其了解手术的安全性与重要性,增加其信心。密切观察患者表情、言语和动作,若发生不适,及时与患者交流,讲解手术操作的必要性,并适当谈些和手术无关的话题,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帮助患者减轻不适,保持手术室环境安静、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清新,一般室温控制在,22 ℃~25 ℃,相对湿度为50%~60%,尽量控制噪音[3],还应该通过肢体语言向患者投递关爱,可以通过眼神、握住患者的手、帮患者擦拭额头上的汗液,并不时告诉患者手术的进展状况;另外,在不影响手术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患者身体的暴露,以便帮助患者保护隐私和注意防寒、保暖[4]。(3)术后的护理干预,手术完成后,帮助患者擦净伤口周围的血迹,并进行包扎,固定好各种管道,以防脱落,帮助患者穿好衣服并送至病房,与病区护士做好交接工作。(4)术后的回访对患者现有的不适给予问候和疏导,并告知患者手术效果很好,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术后抑郁反应,针对患者所提出伤口疼痛及大小便不适等情况,回访护士需做出耐心解答,以消除患者疑虑,指导患者合理的饮食以及手术后的恢复运动,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密切观察引流管里的液体,发现不适立即报告医生,与患者交流,了解其思想状态,告知家属尽量多关心患者,并做好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1.3 疗效评价标准
在术前3 d和术前1 d运用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对患者的焦虑情进行评价,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重。14分以上评定为肯定的焦虑;7~14分评定为可能有焦虑;6分以下评定为无焦虑。同时在手术室认真评定患者的满意度[3]。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情绪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手术室的护理要求。手术室护理干预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中增加了更多的内容,通过对患者全方位的接触,对其心理和身理进行了更全面的了解,为手术能安全顺利的进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手术室是医生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场所,手术治疗效果会受到护理管理方案合理性的深刻影响,手术成功与否也直接受护理水平的影响[4-5]。因此必须要不断提高护理水平,护理水平的高低也会对患者手术治疗成功与否、病情恢复快慢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手术对患者身体、心理均会造成伤害,大多数患者因对手术产生恐惧感,而排斥治疗,某些医疗事故更加重患者的心理恐惧感。实施手术护理干预焦虑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说明,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康复,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焦虑是情绪反应的常见类型,可能由于手术威胁心理,极易导致患者自身痛苦,通过生理学机制打乱个体生理平衡。此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达到药物无法达到的作用[6]。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情况比较 例(%)
组别 >14分 7~14分
对照组(n=50) 16(32.0) 29(58.0) 5(10.0)
干预组(n=50) 4(8.0) 17(34.0) 29(58.0)
P值
表2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的手术室配合情况比较 例(%)
组别 主动配合 基本配合 勉强配合
对照组(n=50) 21(42.0) 15(30.0) 14(28.0)
干预组(n=50) 28(56.0) 16(32.0) 6(12.0)
P值
在手术室为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不仅对患者有利,还可以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并且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同时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适应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7]。本研究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情绪,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配合程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董占.人文关怀应用于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53-55.
[2]孙园园.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学,2012,7(14):83-85.
[3]刘瑞侠,戴爱兰,卢芳,等.手术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11(6):19-20.
[4]马保莉.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654-655.
[5]乔翠芬,李兰芝,谢露霖.健康教育在手术室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8,6(2):89-94.
[6]赵玉玲.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时的重要性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2):159.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总数为152例。其中有80例患者为男性,72例患者为女性;最小年龄者22岁,最大年龄者71岁,平均年龄为(46.3±4.4)岁;手术类型:妇科手术35例,普外科手术75例,肝胆外科手术32例,神经外科手术10例。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将15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76)与对照组(n=76)。比较两组患者的资料数据,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围术期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手术室细节护理,具体如下:术前细节护理:术前1d由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访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为患者讲解手术方法、流程等,帮助患者做好术前心理准备。耐心解答患者的心理疑虑,如果患者存在不良情绪或消极心理,要对其做好心理疏导,以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3]。手术之前,护理人员要将手术所需的器械、仪器、药品等准备齐全,并予以彻底消毒。在手术开始前半小时,将手术室温度调节至23~26℃,湿度维持在50%左右,备好恒温毛毯[4]。检查好手术台,检查各仪器,确保可以正常使用。术中细节护理:在手术床上铺放一次性护理垫,患者入室后,护理人员要引导并协助患者取舒适,对足跟、髋部等做好防护,防止压疮;将患者足跟部位垫高2~3cm,利于血液回流[5-6]。手术期间所用的输注液、生理盐水等要提前预热,以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7]。护理人员在走路、传递器械时要保持动作轻缓,尽量降低声音。护理人员之间不可议论患者,要充分尊重患者隐私。勤加关注患者的心率、血压、皮肤颜色变化,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手术医师。手术完毕后,要对切口进行消毒及包扎。术后细节护理:在将患者送回病房过程中要注意保暖,同时保护好引流管,防止牵拉或受压受折。术后对患者做好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可进行适当的活动,促进胃肠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8]。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整理研究数据,核对无误后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检验,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均属于计数资料,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比较结果行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2.63%(2/76)低于对照组的13.16%(10/76),研究组患者的护理差错率为2.63%(2/76),对比对照组的11.84%(9/76)也更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具有工作量大、技术性强、风险性高等特点,稍有不慎则可对患者及手术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引发护患纠纷[9]。我院目前主张为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术前、术中、术后各环节均以患者为核心,最大限度消除不安全因素,确保手术可以顺利进行,以达到减少感染、护理差错等不良事件的目的。此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围术期接受手术室细节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安全中具有理想效果。综上所述,为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可有效降低感染、护理差错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赵桂华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黄景香,许秀芳,郭丽敏,等.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6):517-519.
[2]陈娟.手术室细节护理对于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的意义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7):84-85.
[3]向霞,楚媛.无缝对接护理链在手术室安全舒适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28):2985-2988.
[4]陈利姑,王欣,张贵丽.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199-200.
[5]肖群艳.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应用与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279-281.
[6]钟爱玲,戴红霞,常后婵,等.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6,37(23):3641-3642.
[7]王纯君.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J].海南医学,2013,24(17):2609-2611.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优质护理;常规护理;效果
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 而且病情均较急重, 从而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在即将手术时, 日常生活状态、精神方面影响不佳, 从而导致其易出现焦虑、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 给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1]。目前, 因在当代医疗模式的转型下, 临床护理尤其是优质护理显得尤其为重要, 而优质护理在此类疾病护理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对手术室护理采用常规护理以及优质护理比较,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的76例手术患者均为2011年2月~ 2013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对象,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8例。其中男35例, 女41例, 年龄18~82岁, 平均年龄(40.15±16.56)岁;所有患者中10例妇科手术, 15例普通外科手术, 9例泌尿外科手术, 24例产科手术, 6例眼科手术, 12例骨科手术。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措施 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本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全方位的优质护理, 具体有以下几点:①患者进院时, 护理人员通过谈话、沟通等方式后, 应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可详细给患者介绍此病的病因及治疗过程, 以支持及鼓励性的语言沟通, 也可通过介绍成功治愈同类型的病例来使其增强健康认知, 消除其心理的焦虑、紧张和恐惧等不良情绪, 可更好的促进治疗效果。②保持病房内外环境干净、安静, 手术室应准备好臂架、头架、布类、衬垫以避免患者部位暴露, 每天对患者的床位进行打扫, 室内的物品整齐摆设;在手术当天, 护理工作人员应做好相关的手术准备等候在手术室门口, 并且使用有针对性的关怀言语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③手术过程中, 若出现异常声响, 护理工作人员应耐心解释并安抚患者, 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在静脉滴注时, 工作人员应执行无菌操作;对患者的体温、输液部位应要经常进行了解, 可根据患者体温和症状进行相关调整。④在手术结束时, 工作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手术顺利完成, 让其放心;手术完毕后用盐水对患者皮肤出现的血迹或手术液进行清洁。出手术室后, 可将详细手术过程告知患者家属, 并给予术后相关的健康指导, 患者出院时, 应交代注意事项及出院的健康指导, 并嘱其可随访复查, 可留医护电话号码以便患者随时电话咨询。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度高达94.7%, 远高于对照组68.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和心理方面比较 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全方位护理措施的观察组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且不良反应少,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于外科疾病患者, 最主要是治疗方法是手术, 而在手术期间发生的事情会成为治愈的关键, 但是手术期间可能会让患者产生较强的心理与生理应激反应, 因此对手术和麻醉的顺利进行以及治疗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对其患者行护理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临床资料显示, 采用常规护理在手术室护理方面, 其主要作用为完成基本的治疗以及基础的护理措施等, 但忽略了患者的心理、精神等护理措施, 使得患者不积极进行配合, 因此常常造成护理工作的不到位, 达不到有效治疗的目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施行全方位优质的护理措施, 不仅使患者在心理、精神上获得极大的满足, 而且可以保持较愉快的心态, 积极配合治疗, 有效调养保健, 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更有利于术后得到康复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治愈, 从而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 观察组的满意度高达94.7%, 远高于对照组68.4%(P
综上所述, 对于行手术的患者施行全方位优质的护理措施有着较好的效果, 从而使其身心健康得以恢复, 充分说明了护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应秀环.手术室护理采用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对比.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4(5):73-74.
【关键词】 手术室; 细节护理; 护理安全; 效果分析
doi:10.14033/ki.cfmr.2017.5.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5-0071-02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Operation Room Details Nursing in the Operation Room Nursing Safety/LI Cui-zhe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5):71-72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operating room details nursing in the operating room nursing safety.Method: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5,68 surgical patients who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was 34 case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operating room details nursing,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routine nursing care,two groups of nursing quality and nursing safety index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Result: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12%,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was 73.53%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Operation room; Detail nursing; Nursing safety; Effect analysi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Danyang,Danyang 212300,China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场所,也是比^特殊的场所,手术室护理工作比较繁琐,各个细节均需要特别注意,因此,细节护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1]。相关研究显示,在手术室护理中采取细节护理可减少患者并发症情况的发生[2]。为探析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将2015年1-12月收治的68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68例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0~68岁,平均(40.6±7.3)岁,手术时间30~350 min,平均(180.5±24.3)min,手术类型:普通外科手术12例,骨科6例,妇科6例,泌尿外科5例,产科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19~68岁,平均(41.3±8.3)岁,手术时间35~355 min,平均(185.3±30.3)min,手术类型:普通外科手术12例,骨科6例,妇科5例,泌尿外科6例,产科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采取手术室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是告知患者术前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术中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常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
1.2.2 观察组 采取手术室细节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应去患者病房与患者进行沟通,讲解手术的相关事项,告知患者手术的目的、麻醉方式及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等,同时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以消除患者的害怕心理,帮助患者增强自信心。避免提及死亡、意外等敏感词汇,站在患者的角度和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的疑问作仔细解答。同时护理人员在术前做好仪器设备的准备,并熟练掌握操作流程。(2)术中护理: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以温和的态度向患者作自我介绍,消除患者的戒备心。在麻醉时,给予患者支持,手术操作时协助患者摆放好舒适的,保障手术室温湿度适宜,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果患者提前苏醒,应安抚好患者的情绪,并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如果患者发生不适或者出现异常情况,应马上告知手术医师。(3)术后护理。术后做好患者皮肤清洁护理,仔细清点手术器械及纱布等,以免发生遗漏,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待患者麻醉清醒后,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很成功,并嘱患者家属做好对患者的后期照顾,以促进康复[3]。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管理、巡回和洗手护士之间的配合技能,这各为30分,消毒隔离、器械准备各为20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高。护理质量安全为各项总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100分。护理满意度以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价,一共100分,其内容包含术前准备、护理技能、服务态度、患者舒适度、护患沟通等方面。90分以上为十分满意,80~90分为满意,80分以内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十分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4.12%,对照组护理满意率7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与意义(P
2.2 两组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设备管理、洗手护士及巡回护士配合技能、消毒隔离及护理质量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不仅仅要为患者提供医学方面的护理服务,同时也更加注重心理和生理上的护理服务。因此,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尤其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细节护理,意义重大。相关研究显示,手术室护理中采取细节护理,不仅可以保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成功率,同时也可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文献[5]的研究中指出,手术室细节护理和传统的常规护理比较,患者的满意度更高,手术成功率更高。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采取手术室细节护理,其护理满意率94.12%,与对照组73.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中的核心,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场所,其护理质量的好坏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挂钩,任何的不安全因素均可以导致患者残疾、受伤,甚至是死亡。因此,规避手术室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是重点,也是目前手术室护理研究的热点[7]。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护理属于比较前瞻性的护理模式,符合现代医学中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本研究中,观察组设备管理、洗手护士及巡回护士配合技能、消毒隔离及护理质量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说明,手术室细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这与徐晓燕[8]的研究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手术室细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夏红霞.手术全期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护理质满意度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1):1596-1597.
[2]黎秀华.手术室护理中细节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190-192.
[3]陈晓晶,原英姿,姚晓丽,等.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174-176.
[4]刘贵琴.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4):46-48.
[5]冯缘.手术室全期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85-88.
[6]周凤伟.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237-238.
[7]梁w龄.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861-862.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室;常规护理;护理干预胸腔镜手术VATS适应证:诊断性
胸腔镜适应证。包括原发性胸腔积液,包裹性积液,原因不明的脓胸,弥漫性肺病变,局灶性肺病变,胸膜肿块,气胸,血胸,急性胸部创伤,膈肌损伤,纵隔肿块,心包疾病,胸椎病变,经食管活检,纵隔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活检,经膈肌穿刺肝活检。治疗性胸腔镜适应证包括:分离胸膜粘连,胸内止血,人工胸膜固定,心包开窗,心包切开,心包囊肿切除,胸交感神经切除,结扎胸导管,切除肺部孤立性肿块,肺楔形切除,肺叶切除,切除纵隔肿瘤,包括胸腺瘤,胸内甲状旁腺、神经纤维瘤、囊肿等,腔椎脓肿引流,胸迷走神经切除,食管切除等。胸腔镜具有无创、美容、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1]。然而在胸腔镜手术中需要各种各样的器械因此易引起患者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为了使患者顺利的完成手术,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显得至关重要。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9月~2017年4月在我院实施胸腔镜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各40例。常规护理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1.5±7.2)岁,疾病类型:肺大泡、肺结核、胸膜病变等;常规护理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0.5±7.2)岁,疾病类型:肺大泡、肺结核、胸膜病变等。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1.2.2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干预: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及心理情况进行评估,向患者讲解手术的流程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并耐心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向患者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另外护理人员应做好有关手术的相应准备,如胸腔镜、专用剪刀、分离钳等,同时对设备及器械进行检查,以保证可以正常的使用。②术中护理干预:在患者进手术室前应核对患者的基础信息,如姓名、床号等,护理人员应全程陪同患者并给予鼓励、安慰。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将患者手术部位彻底暴露出来,在腋窝下放置软垫,在胸部两侧垫长型纱袋,在两腿之间放置软枕,以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在手术中护理人员应随时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避免出现异常情况。③术后护理干预:在患者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将患者护送回到病房,同时向患者家属讲解术后的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同时观察患者的尿量、切口疼痛度及康复情况的变化,随时查看患者是不是有发生并发症感染的现象;指导患者正确的排痰方式,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适量的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训练;多鼓励、安慰患者,消除其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保证患者每天摄入充足的维生素,提高机体抵抗能力;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1.3观察指标经过不同护理后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护理后,护理干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胸腔镜直视下进行手术治疗时患者因为对治疗方法不了解易出现紧张、焦躁、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因此为其实施护理干预显得至关重要[2-3]。经过此次研究发现,护理干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主要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护理变得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4]。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医疗模式也有了突分猛进的发展,护理干预不仅仅在临床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手术室的护理中也逐渐得到了应用,不仅满足了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也保证手术可以顺利的完成,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保障了患者的预后,通过在术前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彻底消除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术后对患者进行训练指导,可有效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间接降低患者心理及生理上的压力。总而言之,强化胸腔镜手术室护理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在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也降低了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极大的保证了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孙华.胸腔镜手术室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5(26):251-252.
[2]柳媛.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手术室护理心得体会[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6,17(1):47-48.
[3]徐敏.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手术的护理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6):1019-1021.
[关键词]手术室;细节护理;手术室护理安全性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其护理工作也较为重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性质为有较大的风险性、工作繁重、技术要求较高且需要较长的工作时间,因此采用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至关重要[1]。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现细节护理干预具有理想的护理效果,对提升护理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采用抽签分组方式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66例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33例患者为1组,其中对照组包括20例男性患者和13例女性患者,最高年龄患者为64岁,最小年龄患者为20岁,中位年龄为(39.2±2.5)岁,最长手术时间为285min,最短手术时间为35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28.2±10.5)min;实验组包括19例男性患者和14例女性患者,最高年龄患者为65岁,最小年龄患者为21岁,中位年龄为(40.2±2.1)岁,最长手术时间为285min,最短手术时间为35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28.5±10.2)min,统计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资料中的基本信息,结果显示P>0.05,差异并不显著,统计学意义并不存在,研究中对比数据有较强的可比性,参考价值较高。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即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常规护理等,而实验组的护理方法为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3评价指标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士配合技能、仪器设备、器械准备及消毒隔离进行评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共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项,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度和一般满意度之和。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研究中两组患者的相关对比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整合,其中研究结果中各项评分均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验证方式为t验证,而护理满意度计数资料用(n,%)表示,验证方式为χ2验证,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用P值进行判断,若P值小于0.05表示差异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手术室护理安全性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患者的护士配合技能评分、仪器设备评分、器械准备评分及消毒隔离评分均明显较高,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5.67%,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心理护理干预
手术患者在面对手术时难免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比如紧张、担心、恐惧等,因此护理人员要在术前对患者加强沟通和交流,将手术室环境向患者详细介绍,并将手术的必要性、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提升患者对手术室的了解程度,针对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将其不良情绪消除[2]。同时,利用成功案例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将其情绪进行缓解,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将其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提升。
3.2术前护理干预
手术当日患者要在护理人员的引导下进入手术室,并将术中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提升麻醉的配合度;在患者进行麻醉时,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多鼓励患者,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促进顺利进行麻醉[3]。另外,医护人员可通过表情、眼神暗示给患者,安慰患者,对其心理压力进行缓解。
3.3细节护理干预
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用轻柔的动作进行操作;对手术室湿度和温度进行适量调节,手术室要保持安静,避免患者在手术中有不适感产生;在手术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主要包括血压、心跳、呼吸等;在完成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将术中残留的血迹清理干净,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将衣物整理好,并核对好患者的资料,并将其送回病房[4-5]。综上所述,研究结果显示:细节护理不但提升了护士配合技能评分、仪器设备评分、器械准备评分及消毒隔离评分,同时提升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钱宏莉 单位:景德镇三三五医院
参考文献
[1]关柏秋,曹晓艳,董淑琴,等.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4(12):57-60.
[2]罗利平.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影响[A].//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C].2015:1-1.
[3]王永.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9(24):255-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