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17:24: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性化举措;重要性
随着时展和临床技术的成熟,公众的保健意识日益强化,我国医疗条件的改善,也使得术后临床护理变得日益重要。此外,医院也树立了全新的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并得到了广大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认可和欢迎。手术室护理中的人性化举措能够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能够有效消除患者对手术的负面情绪,全面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康复率。本文选取106患者,对他们的术后护理效果和方法加以对比研究,深入探讨人性化举措在手术室护理中的重要性。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0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人数分别为53例。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都采用了硬膜外麻醉法实施术前麻醉。对于对照组患者来讲,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加以临床常规护理;而对于观察组的患者来讲,在采取常规护理后,予以人性化护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53例患者根据常规护理模式,依据一般护理流程,采取常规临床护理;而观察组的53例患者则采取“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的双护理模式,比如增加心理护理。常规的手术护理举措主要包括术前24小时内的探视、手术进行前后的临床护理和术后24小时内的监护等。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相关医务人员要向患者传达自己的关心之情,帮助患者消除负面的心理情绪,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手术依从性,拉近医患之间的心理距离,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确保手术的成功进行。
1.3评价方法:
依据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加以评价,满分定为10分,然后对所得的数据加以对比分析。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存在显著差异,P
组别 例数 满意(例/%) 不满意(例/%) 非常满意(例/%)
对照组 53 43/81.1 8/15.0 0/0
观察组 53 50/94.3 2/3.77 1/1.88
表1 两组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情况
3.讨论
人性化护理的目的是让患者在术前术后都能保持身心愉悦,让患者处于平稳的身心状态,消除患者负面心理情绪。在人性化护理中,相关医务人员子啊给患者带来外在美感的基础上,还要充分传达医护人员的关心之情,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和患者家属实际需求,采取针对性护理举措,而并不是简单地对患者疾病加以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充分彰显和落实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提高护理质量不仅能够有效确保手术成功率和患者康复率,而且对构建新型医患关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手术室护理中的人性化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术前护理。相关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定期探视,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就患者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客观评价,然后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相关临床安全知识,消除患者负面心理情绪。同时相关医护人员要确保手术器械和抢救设施能够正常运行。
(2)术中护理。医护人员要注意在手术过程中遮掩患者私密部位,确保整个手术都陪伴在患者身边,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始终处于平稳的身心状态,提高患者手术依从性,积极配合手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3)术后随访。当手术结束后,要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成功的喜讯,并嘱咐患者及其家属术后注意事项,相关医护人员要在患者术后两天内完成术后随访,在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及时记录患者对人性化护理的满意度。
目前,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形势下,医院充分落实人性化护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积极采取人性化举措,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确保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都能获得一个高质量的人性化护理。人性化举措在手术室护理中具有重要价值,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而且能够提高患者康复率,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所以手术室护理中的人性化举措适合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华莉.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11)
关键词:手术室;舒适护理;满意度
针对手术麻醉和手术治疗给患者心理和生理造成影响而实施的多种护理措施通常称为手术室护理[1]。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术后的恢复,严重的则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为寻找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办法,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不良情绪,本文对2014年6月~12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88例患者分组实施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观察比较其效果,差异明显,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6月~12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88例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其中,参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18~60岁,平均(38±1.5)岁;10例为骨科手术,11例普外科手术,14妇产科手术,9例急诊手术。观察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19~60岁,平均(39±1.5)岁;11例骨科手术,10例普外科手术,13例妇产科手术,10例急诊手术。参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有比较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参照组44例患者实施术前告知注意事项,准备手术用品,核对手术患者信息,手术安置,准备手术器械和药物,术后送患者回病房等常规护理。
对观察组4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具体为:
1.2.1术前舒适的心理护理 派出手术室护理人员代表提前一天到病房探视,向患者介绍手术流程和手术室环境,告知患者手术期间护理人员时刻陪伴左右直至手术结束;探视时语言要亲切和蔼,面带微笑,鼓励患者倾诉心里话,认真倾听患者的疑问,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根据患者的病情讲解成功的手术例子,开导患者放松心情,从而减轻患者自身的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给手术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工作。此外,护理人员还应与患者家属耐心地沟通,向其说明手术的流程、术中风险以及术后的恢复手段等,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1.2.2舒适的环境及术中护理 手术室保持干净整洁、没有血迹、空气净化良好,手术室温度为22~25℃,湿度则控制在50%左右为宜,保证室内光线、温度等有利于手术的实施;时刻关注患者情绪的变化,及时安抚患者的焦躁和恐惧,如向患者提起前1 d的术前探视,让患者有熟悉感,亲切的问候和关心患者,缓解患者紧张的心理;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前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使其有所准备,同时在不影响麻醉和手术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做好遮掩工作,减少患者身体的暴露,尊重患者的隐私,使患者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手术;术中可适当轻抚患者的额头或者轻轻握着患者的双手,让患者感到温暖,忘却孤独感,身心得到安抚,增强抗病的信心;手术进行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当其产生不适感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其不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根据手术时长来定时给患者进行肢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1.2.3舒适体贴的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以温盐水轻轻拭擦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和消毒液,帮助患者穿好衣物或者盖好被子,保证患者的隐私;护送患者回病房前轻轻拍其脸颊,亲切的语气适当的音量叫患者名字,问其感觉如何,告知手术已顺利完成,现在返回病房;过床时应注意不要磕碰到患者,动作轻,避免大幅度晃动引起的疼痛和不适;嘱咐患者及其家属术后注意事项,注意休息和饮食,保证良好的睡眠和营养,促进术后恢复,并祝福患者早日康复;术后3 d访视患者时应详细对其术后的各项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切口情况、心理状况、进食情况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患者缓解术后疼痛。
1.3观察指标 对参照组和观察组手术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观察,同时比较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1.4统计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0.0软件统计,?字2检验计数资料,(x±s)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当P
2结果
经不同护理方法后,参照组患者的出血量高于观察组,且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比观察组长,P
手术后,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自拟的满意度调查表,满分100分,90分及以上为满意,60~90分为一般满意,小于60分为不满意[4]。经统计,参照组12例(27.27%)满意,27例(61.36%)一般满意,5例(11.37%)不满意,满意度为88.63%;观察组27例(61.36%)满意,17例(38.64%)一般满意,不满意为0,满意度100%;可见观察组的满意度远比参照组高(?字2=5.30,P
3讨论
近年来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促使临床护理不断改变和完善,其中作为护理最前线的手术室护理要求更高更完善[4]。手术室是患者接受抢救及手术治疗的主要场所,承担着特殊的工作目标与要求,而手术室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本着奉献的精神给予患者舒适、高效率、完善的护理服务[5]。与注重执行的常规护理相比,舒适护理更注重"以人为本"。在手术室中应用舒适护理可以使手术患者增加抗疾病的信心,感受到亲人般的舒适与温暖,心理上得到抚慰,增加安全感,从而积极配合麻醉和手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获得最佳的恢复时机。
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44例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与参照组44例常规护理相比,得到更为满意的临床护理结果:减少了手术出血量,缩短了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且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为100%,高于参照组的88.63%。可见,手术室中实施舒适护理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光昕,李眉.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J].辽宁医学杂志,2015,29(02):118-119.
[2]白雪梅,李东.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效果探讨[J].药物与人,2014,27(07):181.
[3]巫翠英.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全程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4,31(12):97-99.
【关键词】老年;手术室;个体化护理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以及饮食结构的调整,各种慢性病及需要手术类的疾病明显增多,对护理需求及层次也越来越高,工作已经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手术室中的护理也积极的实施个性化护理。老年患者具有特殊的生理特征,由于老年人整体器官功能均降低,尤其是心肺代偿能力降低,并合并其他脏器功能的减退,因此增加了手术麻醉的危险性[1]。笔者现将老年手术患者的手术室个体化护理方法和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收治的144例老年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82例,年龄在62!8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6.37±4.93岁。其中普外科手术84例,骨科手术32例;开颅手术的18例,妇科手术的10例。术前均明确诊断,144例采取麻醉的方式均为全麻。随机将14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2例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教育程度以及患病程度等一般资料和患者入手术室前心率、平均动脉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变化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常规,观察组采取老年患者个性化护理进行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回访等措施。对于两组患者如手术室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变化水平,以及手术成功后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差错出现率进行统计分析。
1.2.1常规护理术前一天探视患者,护士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如化验检查结果、麻醉方法、手术方式、以及切口位置等;护士在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及为手术医生做好各项工作;术后护送患者安返病房,进行术后回访患者了解术后情况。
1.2.2个性化护理
1.2.2.1术前护理手术前1天对手术患者的进行心理护理,不论手术大小,严重与否,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都会产生一种压力,越是接近手术时间,患者的越是出现焦虑和烦躁等不良情绪。因此,在术前1天由手术室巡回护士进行访视时,护士应了解患者的病情,全面了解既往史、现病史、过敏史以及手术前的各种检查结果,收集相关资料,制定手术室的相应护理计划[2]。护士应微笑并主动向患者介绍术前准备、手术室环境、麻醉方式、麻醉、术前用药等并告知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到手术的安全性,增加对手术成功的信心。认真耐心的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
1.2.2.2术中护理手术室应放柔美的轻音乐,这样患者进入手术室时,会转移注意力,能放松心情。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并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和抢救物品,各项操作要轻柔,准确,迅速,不要因为患者处于麻醉状态就忽略了对他的关怀。②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如胃管、导尿管等各个管路可以选择在麻醉后进行操作。③保持室内温度在22度到25度之间,相对湿度在50%-60%之间,注意给患者保暖防止患者受凉。如果进行冲洗时应提供40度的冲洗液,对于时间较长的手术可以选用加温毯来保持患者身体温度。④患者麻醉苏醒的时,护士应在患者身旁,亲切的告诉患者手术成功,待麻醉完全清醒后,手术室的护士与麻醉师共同送到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好术中病情。
1.2.2.3术后护理一般术后三天,由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探视和问候,了解患者的术后情况,并问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工作的评价,并对患者宣教术后的注意事项。
2结果
2.1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素水平变化,见表1(P
3讨论
个体化护理具有创造性模式,使老年患者和家属在生理及心理上达到舒适的状态,减少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使手术顺利完成。本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差错,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赵英.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9,4(3):382.
关键词:小儿;手术室;整体护理;预后
小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相较于成人,其有着较差的表达能力和接受能力。这就导致在小儿手术治疗过程中,患儿极易产生焦虑、抵触等不良心理,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需辅以良好护理干预[1]。本研究为深入探讨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了114例手术室患儿的一般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选病例为本院收治的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共114例,时间范围为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14例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所有患儿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1:1比例,将114例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7例。研究组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2±2.2)岁。对照组中,男33例,女24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3±2.4)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常规术前巡视、常规心理疏导、基础护理等。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内容包括:1.2.1术前护理:①加强术前巡视:术前1-3d,做好患儿病房巡视,对其实施一对一术前访视护理,护理人员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患儿进行交流沟通,提升患儿信任感,营造良好护患关系。②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儿情绪变化情况,以儿童化语言与其进行交流,及时安慰、鼓励、帮助患儿,使其感受到愉悦。针对部分年龄偏小的患儿,可在条件允许下,通过讲故事、卡通漫画书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消除其抵抗情绪。③加强家属健康教育:向患儿家属介绍手术重要性、手术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尤其重视告知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介绍手术室环境、麻醉等,耐心解答家属疑问,促使其配合治疗。1.2.2术中护理:将患儿送至手术室后,引导患儿熟悉手术室环境,及时通过讲解、安抚、抚触等方式缓解其不良心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提升与麻醉医师、临床医师配合默契度。1.2.3术后护理:①术后及时将患儿送至病房,告知手术顺利进行,及时肯定患儿表现;向家属介绍术后饮食、休息、下床活动等方面注意事项;②环境护理:病房每日定时消毒,确保通风与采光良好、温度与湿度适中,营造良好住院环境;③出院护理:出院时,协助家属办理出院手续,告知日常生活中相关注意事项,叮嘱其定期复查。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①以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估两组患儿术后疼痛程度,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9分,剧痛为10分[2]。②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时间;③以自制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评分包括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1.4统计学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均用(—χ—±s)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对比。研究组57例患儿中,轻度疼痛37例(占64.9%),中度疼痛19例(占33.3%),重度疼痛1例(占1.8%)。对照组中,轻度疼痛20例(占35.1%),中度疼痛24例(占42.1%),重度疼痛13例(占22.8%)。两组患儿术后疼痛程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2.2两组手术时间对比。研究组手术时间为(42.2±6.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1.0±5.2)min,差异显著(P<0.05)。2.3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满意度为96.5%:2例不满意,14例一般满意,41例满意。对照组则为84.2%:9例不满意,12例一般满意,36例满意。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
3结论
一般来说,儿童有着较差的理解、接受和表达能力,且对疼痛耐受性低,会增加临床护理难度。尤其是在手术治疗时,患儿极易产生恐惧、抵触等不良心理,影响配合度,加上手术是一种应急源,会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会影响术后康复[4]。这就需要加上小儿手术室护理,提升患儿依从性,以改善预后。整体护理是临床上普遍探索的护理模式,强调在护理过程中,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具体病情,分析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一系列针对性、全面性、整体性的护理方案,以提升护理质量。本研究对研究组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内容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三部分。通过实施整体护理,一方面提升了患儿及家属对手术治疗的正确认识,可促使家属协助医护人员治疗患儿,改善依从性。另一方面,还能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改善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知,在小儿手术室患儿护理过程中,对其实施整体护理,能改善患儿依从性,缩短手术时间。此外,两组患儿术后疼痛程度差异显著(P<0.05),与文献结果相符[5]。提示整体护理在小儿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能有效缓解患儿术后疼痛程度。而且,两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凸显出整体护理在小儿手术室患儿护理中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小儿手术室患儿护理过程中,对其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显著,能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疼痛感,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赵宇希 单位:吉林省肿瘤医院
参考文献
[1]郑莹.整体护理在小儿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儿预后情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8):138-140.
[2]林玲.整体护理在小儿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儿预后情况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5):3577-3578.
[3]王金玉,张贺,赵小艳.整体护理在小儿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儿预后情况的作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2):272-273.
【关键词】无缝护理;小儿外科;手术护理
作者单位:434020湖北省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
通讯作者:熊茜无缝护理是由美国福罗里达州的医疗中心率先提出的医疗护理管理概念,这个新型的管理理念在国外医疗结构中不断得到使用,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1]。小儿到达一陌生的环境,且无家属陪伴普遍存在焦虑、紧张、恐惧、抵触等负性心理反应,不但影响患儿对手术的顺应性,还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影响患儿康复。从2012年1月对我院小儿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全程无缝护理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择期手术的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分布在5~10岁,平均年龄8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选择2011年1至10月100例小儿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访视由非参加手术的护理人员完成,主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皮肤状态、常规检查报告等。选择2012年1至10月100例小儿手术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全程无缝护理:即由参加手术的巡回护士实行“一对一”的服务模式,于手术前1 d至病房对患儿进行访视,跟患儿交朋友,告知将对其进行术中护理,并引导患儿对手术室感兴趣,期待进入手术室,并对患儿家属关心的问题如手术室环境、麻醉、护理等的一般情况予以详细解答。手术当天患儿入手术等候室期间,由巡回护士核对患者,包括术前用药、禁食、禁水,带入手术室的物品等。安慰患儿家属耐心等待,术中巡回护士陪伴在患儿身旁,给予轻柔抚摸和适当解释,用安慰的语言告诉患者手术进程,手术过程中播放小儿喜欢听的背景音乐,营造出一种舒适、放松的环境和气氛,稳定患者的情绪,减轻无助、孤独感,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时向家属通报手术进展。手术结束时即告之患儿,让患儿安心,并给予安慰与鼓励,包扎好伤口与麻醉师一起护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术后第2天回访患儿,询问患儿手术一般情况,进行术后健康教育,并了解患儿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
2结果
2.1两组患儿麻醉种类比较见表1。
3讨论
小儿生理及药理上的反应和大人有相当大的差别,而且小儿的心理尚未成熟,即使手术中没有任何不适,但幼小儿心灵对陌生手术室环境也易产生害怕及恐惧反应,可能使小患者在手术中无法合作,因此小儿的全麻手术较多,巡回护士术前去病房与小儿沟通交朋友,缩短了护士与小儿之间的距离,使小儿到手术室后有一位“朋友”陪在身边而恐惧减少,积极配合局麻操作,从而使全麻手术显著减少,局麻手术增多,患儿麻醉并发症减少。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种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手术室全程无缝护理模式,即手术室人员把手术患儿视为一个“完整的人”,一切以患儿入室前,在手术室和出手术室后给予不间断的身心护理,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了与患儿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达到手术的最佳时机。由表2可看出通过无缝护理,两组患儿的沟通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无缝护理是指通过初级、2级、3级健康部门、福利机构、家庭和社区的各种卫生保健人员的密切合作,将医院的整体护理无缝提供持续性的、全人群的、全方位的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2]。无缝护理的手术室护理服务理念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手术室护理服务的发展趋势,通过手术室全程无缝护理,转变了护士的服务理念,提高了护士主动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改变了过去那种居高临下,只注重病不注重人的工作态度,使手术患者得到护士亲人般的照顾,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工作的责任心,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宗旨[3]。消除了患儿对手术的紧张、恐惧心理。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表3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无缝护理模式在小儿外科手术中应用使患儿的麻醉由高风险麻醉转化为低风险麻醉增多,患儿麻醉并发症减少,患儿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的意愿加大,患儿家属满意度增强,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傅广宛,侯志洁.无缝隙医疗机构的管理理念和实践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9(8):477479.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舒适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8-0246-01
本研究主要是对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和舒适护理组(B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21~54岁,平均(38.5±11.4)岁;手术原因:外伤15例,急性阑尾炎32例,胆囊结石17例,急性胆囊炎1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式。A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前准备、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护理。B组: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具体包括手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手术前对手术时温度、湿度进行调节,努力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手术室环境,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保证患者的舒适感;手术中护理既包括及时处理患者受到污染的衣物和被褥,擦拭干净患者皮肤,确保患者的安全以及身体上的舒适,同时还要注意患者情绪变化,帮助患者保持镇静;术后护理则要保证设备安全性,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调节患者,尽可能使患者保持在舒适的状态,同时也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降低患者因为疼痛产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感,增强面对疾病的信心。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8.0软件对记录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比较见表1。根据表1可知,B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手术中出血量也显著少与A组(P<0.05)。2.2两组患者舒适度、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根据表2可知,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则显著高于A组患者(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临床风险事件和应急突发事件发生率较高的科室,舒适护理不仅能改变手术室环境,保证其身体的舒适感,还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有效的正向干预,使患者能够积极地面对疾病[1]。舒适护理的内涵包括:①首先为患者创造舒适的手术室环境,保持通风、安静,对其进行清理和消毒。②其次则是定期检查手术室的各种设备,手术前对各种物品和手术器械进行清点,防止因为其导致手术时间的延误,保证各种手术设备和器械功能完好,防止影响手术进程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保持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处于舒适的范围,帮助患者保持正确,提前介绍手术的一些事项,减少患者的紧张感。③手术中可以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过分暴露。根据手术需要帮助患者保持适当的姿势,同时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防止因为各种疏忽造成医患之间的矛盾。手术中对于手术器械、物品、标本、X线片、CT片等做好清点和记录,及时擦拭患者的皮肤[2]。④手术后注意患者的保暖,从手术室转移到病房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好引流管。术后患者会因为伤口疼痛出现负面的情绪,此时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和疏导。注意手术后对患者的各项操作不会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效果、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预防和护理的方式,使患者和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帮助患者手术后尽快且更好地恢复[3]。本研究结果显示,舒适护理组(B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A组)(P<0.05),B组患者的满意度、舒适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A组)(P<0.05)。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中使用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紫尹.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61-62.
[2]黄飞.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8(8):14-15.
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的服务品质的要求也越来高。因此,如何提高医疗护理的服务质量,是医院领导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手术室是临床外科救治患者的一个重要场所,由于手术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风险较大、特殊性较强,往往会使患者内心感到恐惧和不安[1-2]。因此,在如今的医疗护理当中,以患者为中心,实现新的医学护理模式来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本文探讨了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常规组(n=40)。常规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0.38±13.26)岁;常规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19~79岁,平均年龄(42±14.53)岁。其中23例患者为普外科手术,45例患者为阑尾炎手术,22例患者为骨科手术,均符合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患者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手术室内实施常规护理的方法:首先,护理人员手术前准备好相关的具体工作,做好术前访视,针对患者的病情,交代有关的注意事项。同时核对患者的姓名和手术部位以及手术部位,对手术前的治疗工具和所需事物都核实检查,防止手术过程中手术工具不完整和破损现象。其次,在配合手术过程中,医疗护理人员要协助麻醉,建立静脉通道,帮助医生帮患者摆好,对手术室里的电刀和吸引器等都要备好,并且调节好手术照明灯。同时在手术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病情,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抢救和供应物品。最后,在手术后协助患者安排舒适的病房,和其他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做好交接工作。
1.2.2干预组患者护理方法 干预组患者手术室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具体方法:①手术前准备工作,医疗护理人员首先掌握患者的具体病情状况,对患者的体征和心理进行术前评估,并且对患者和患者家属科普手术前的医学知识以及对患者心理进行疏导,降低对术中的不利因素,做好术前一切准备工作;②手术过程中,当患者被推入手术室里的时候,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极大的热情、关怀,让患者放松心情缓解紧张心理。同时将手术室内的温度调节到患者最舒适的温度,避免患者在手术过程着凉,并给予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做好详细的解释说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动作要娴熟和轻柔。另外,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内禁止与其他医疗工作者交谈患者病情,在手术过程尽量协助主治医生调节患者情绪,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满足患者的需求;③手术完毕后,医护人员将手术时遗留下的血迹用温水进行擦拭,替患者穿戴好衣物,确保好患者的隐私和做好保暖工作,及时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其中,患者在搬运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注意切口和引流管等的保护。手术结束后的7d内要做好及时回访的工作,告知患者手术成功,让患者能够安心并给予最真诚的祝福。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该医院自行制定满意调查表,其中调查表中包含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1-(不满意人数/总调查人数)]等四个等级。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22.0软件实现。计量资料的检验和计数资料的检验分别采用t和χ2来体现。P
2 结果
调查显示,干预组实施人性化化护理,进入手术室中的患者在脉搏等各项身体素质上都比刚刚入院的身体情况有明显好转。其中干预组中,24例患者为很满意;10例患者为比较满意;4例患者为一般满意;2例患者为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5%。常规组中,19例患者为很满意;9例患者为比较满意;3例患者为一般满意;9例患者为不满意,总满意率为77.5%。干预组中患者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
3 讨论
关键词:5S管理法;手术室;护理质量
本研究选择须手术治疗的普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5S管理法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须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组后,常规组患者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21~65岁,平均(46.23±22.01)岁,其中胆道手术12例,胃肠道手术10例,乳腺手术6例,甲状腺手术5例。5S组患者2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24~64岁,平均(45.01±20.85)岁,其中胆道手术10例,胃肠道手术11例,乳腺手术4例,甲状腺手术6例。
1.2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应用术前、术后常规护理模式,即术前教育与训练、禁饮食、术后根据医嘱行肠内营养,并逐渐过渡恢复流食。5S组患者除了与常规组相同的护理外,对其护士进行5S管理法宣讲和训练,包含①整理:确认需要和不需要,撤去手术室内不需要的物品;②整顿:物品归类,作出明显标记;③清扫:清除垃圾、污渍;④清洁:维持维护洁净状态;⑤修养:让护理人员讲前四项作为习惯培养,融入日常行为准则。
1.3观察指标 由术后患者进行评价,每项考评满分10分,并做出满意、一般、不满意判断,满意度为满意、一般判断所占比例。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检测标准是手术室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标准,指标有巡回护士配合、器械准备、消毒隔离质量、仪器管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SCL90)评价患者精神状态。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试验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指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各个指标情况,常规组职业素养各个指标均低于5S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各个指标情况,常规组护理质量各个指标均低于5S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3 SCL90评分 两组患者SCL90评分各个指标情况,常规组抑郁、躯体化、焦虑及恐惧状态多于5S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工作是关系患者治疗和预后的重要一方面,提高护理质量对医院和患者都很重要。其中手术护理更是关系患者安危及治疗的重要一部分[2]。手术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可对患者的安危及预后带来直接影响,严重者造成医疗事故;术后护士配合不协调,可影响医生心情或手术进程;对手术设备使用或维护不及时,可降低设备准确度,减少使用寿命,延长手术时间。
护理5S管理法取名SEISO,SETKETSU,SEITON,SHITSUKE,SEISO四个罗马单词的首字母,5S管理法目的在于让护理工作变得有规可循,高效同时降低护士的体力消耗,这是一个双向“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3]。在此工作理念下,护士的工作效率在同样的时间内下增加,更避免误用,打碎等风险,便于医生采取措施,美化的环境使护士的主人公精神加强,进而形成“医院为荣”的思想[4]。
5S管理法最开始在内科护理工作中得到开展,并进行了相关研究,而外科患者虽然疾病较为复杂,治疗方式个体化,相关外科患者的5S护理模式的研究开展起来较有难度,本研究即将此作为研究目标,分别在5S工作模式下的职业素养检测指标、手术室护理质量、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常规常规护理进行比较。常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职业素养、护理综合评分及满意度均低于5S组,提示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同时也是护理质量提高的表现,可能本研究中的护士在5S管理法中只做到了前4S,但是前4S是形成5S的过度过程,只有在长时间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本研究会持续观察进行研究。常规组患器械准备、巡回护士配合、仪器管理、消毒隔离质量等均低于5S组,说明5S组护理质量的提升,本项目由医生评测,保证了本研究的可重复性与科学性。常规组抑郁、躯体化、焦虑及恐惧状态多于5S组,提示5S的护理管理法可减少外科患者在术前或者术后产生的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将5S管理法应用于手术室普外科患者护理工作能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护士职业素养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张茶连.5S护理服务模式在普外科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179-180.
[2]宋娟,闫淑娟,田凤璞“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试点临床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3):278-279.
关键词:细节护理;手术室感染;临床病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划分的观察组1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80例,平均年龄为34.2岁。就文化程度而言,小学文化水平30例、初中文化水平60例、高中文化水平40例、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水平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85例,平均年龄为33.4岁。就文化程度而言,小学文化水平35例、初中文化水平55例、高中文化水平42例、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水平18例,P>0.05,观察组、对照组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对象选取标准 对于观察组和对照组300例患者的选取上,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的。首先患者必须是第一次进行手术治疗,文化程度需要在小学以上,达到能够跟护理人员正常交流的效果。同时,患者还必须同意本次的临床病例研究,愿意配合和接受医生、护理人员的管理及安排[1]。对于文化程度不适、智力水平低下或者听觉、语言存在障碍的患者,本次临床研究排除在外。还包括除不同意参加本次临床研究条件外,其他条件均合格的患者,也没有纳入到本次的观察研究中。按照是否采用了细节管理模式下的护理方式将全部患者划分为细节护理组即观察组、常规护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为150例。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病例观察和分析数据采取的是SPSS 17.0软件,同时计量资料以最普遍的均值±标准差(x±s)表示,正态分布和差方水平采取的是t统计量检验方法,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相关数据均采取秩和(r)检验方法,计量统计资料的比较分析采取的是χ2 检验[2]。
2结果
2.1观察组、对照组手术室感染率分析 细节护理方式下患者手术室感染的概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
2.2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析 细节护理方式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方式的满意度评价均大于对照组。P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具体情况为:在观察组150例患者中,患者满意人数高达140例,一般情况为9例,不满意只有1例;在对照组150例患者中,患者满意的人数只有100例,而一般情况上升到了35例,不满意高达15例。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对护理人员服务方式的满意度具体情况为:在观察组150例患者中,患者满意人数高达135例,一般情况为13例,不满意只有2例;在对照组150例患者中,患者满意的人数只有90例,而一般情况上升到了55例,不满意高达5例。
3讨论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患者在手术室发生感染不仅会大幅度延长患者出院的时间,加深患者的身心痛苦,而且还会带来高昂的感染治疗费用,加重患者家庭负担[3]。如果患者发生感染的程度严重到一定的程度,还会危及到患者自身的生命安全,影响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本文以细节护理方式下探究手术室感染预防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服务方式的满意度为研究方向,是基于丰富的临床实践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研究意义的医学护理命题,是完善和强化患者护理模式上的重要途实现径,可以真正的落实到现代医学护理管理中。通过本文研究分析的结果即细节护理方式下患者手术室感染的概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并且细节护理方式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方式的满意度评价均大于对照组,可以看出细节护理方式下患者手术室感染概率不但减少了很多,同时又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方式的满意度,是一个非常可行的现代护理管理模式[4]。
此外,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专业人员还应该以手术患者为中心,结合患者的病情和患者临床症状,进行专业的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周到、体贴的现代护理环境。随时观察和掌握患者的术后病情好转情况,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和不良生理反应,努力提升患者及患者家属对院内护理人员的放心度以及护理态度、服务上的满意水平。积极调动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上的积极主动性,强化护理人员专业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增强护理人员在面临突发事件上的灵活性,全面提升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和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意识。从本文细节护理方式下手术室感染预防效果的临床病例研究中可以发现,细节护理方式中手术室感染病例数只有2例,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为1.33%;在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上,患者满意人数高达140例,一般情况为9例,不满意只有1例;在对护理人员服务方式的满意度上,患者满意人数高达135例,一般情况为13例,不满意只有2例。由此可见,细节护理方式不但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而且还可以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态度及服务方式上的满意程度,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患者的恐惧心理,保障患者日后身体康复水平和愈合效果。
总之,细节护理可以充分的将现代细节管理理论以及其重要的核心思想全面观察到手术室护理的实践过程当中,能够快速的促使护理人员找到自身在护理实践中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保障患者护理的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服务方式的满意度,真正达到为患者尽心尽力。因此,在今后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可以结合传统护理管理方式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引进细节护理方式,使二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对于减低患者的心理焦虑、精神压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提升护理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融洽关系.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杜书秀.手术室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和监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3):5344-5345.
[2]李莲香.手术室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4):3967-3968.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愈合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术前护理、手术室管理、切口护理等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胃肠切口愈合效果以及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43例(愈合率71.66%),优于对照组切合甲级愈合22例(愈合率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率为3.34%,优于对照组的1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能促进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干预;胃肠道;愈合;并发症
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容易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并引发其他各种并发症[1]。一般手术后2~4d,患者切口疼痛和体温将逐渐恢复正常,如若切口疼痛无缓解或切口局部出现红肿、发热等体征,则提示有不同程度的切口感染,这不仅会影响患者切口的愈合,延迟患者的康复时间,甚至还可能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发生[2-3]。在胃肠道手术时对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切口感染,促进手术切口愈合。本研究探讨了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愈合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12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功能性胃肠疾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其他内脏功能无异常,无精神疾病、肿瘤以及慢性疾病历史,排除对护理措施有禁忌的患者、对术后早期出院有禁忌以及可能延长住院时间的治疗或手术失败、姑息性手术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26.5~54.2岁,平均(36.89±9.64)岁,阑尾炎患者19例、急性腹膜炎患者14例、胃癌患者8例、直肠癌患者9例,腹外疝患者10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27.3~53.2岁,平均(37.06±9.85)岁,阑尾炎患者16例、急性腹膜炎患者15例、胃癌患者10例、直肠癌患者10例、腹外疝患者9例。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2组患者年龄、性别及职业、生活习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手术室手术干预:①术前护理。术前1d,护理人员沟通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案、注意事项、手术室环境等,告知手术前需禁食、接受全面检查、更换衣物,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舒缓患者不良情绪。②手术室管理。手术室严格消毒,包括手术台严格消毒、对特殊感染患者需应用含氯消毒剂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③切口护理。手术区消毒,皮肤消毒面积超过切口22cm,切口区域应用皮肤保护膜,切开腹腔应用保护器保护切口,防止感染,胃肠道切口需经保护垫保护,缝合腹膜应用碘伏冲洗,并以生理盐水冲洗。对于部分腹部脂肪较多的患者,可采用红外线灯以每天1~2次的频率照射切口,每次18min左右,以免周围的皮肤出现脂肪液化现象。
1.3观察指标
①切口愈合效果:参照中国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切口预后情况,将切口愈合情况分为甲、乙和丙3个等级。甲级为切口愈合良好,无不良反应;乙级为切口出现积液、血肿等情况,但是切口未化脓,切口整体愈合较差;丙级为切口愈合极差,患者切口出现化脓情况,切口需要引流。②并发症发生率: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近期包括切口感染、切口裂开、早期炎性肠粘连、腹腔脓肿等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处理选择SPSS11.5软件包,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切口愈合效果
观察组切口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胃肠病、肠黏膜和胃黏膜发炎有多种引发因素,患者会出现多种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还可有发热、脱水等严重症状,应及早治疗。目前,胃肠道手术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术中胃肠道牵拉、暴露等,患者手术后常出现恶心呕吐、腹部饱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胃肠功能紊乱现象[4-5]。胃肠功能能否顺利恢复是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若发生胃肠功能紊乱,不但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而且可引起切口感染、裂开、早期炎性肠粘连以及腹腔脓肿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6]。由于胃肠道菌群较多,胃肠道手术的切口感染率高于其他手术[7-8],因此,促进手术切口愈合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是胃肠道手术后必须关注的重点。黄凌云等[9]探讨了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胃肠功能、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胃肠功能尽快恢复,使患者尽早恢复饮食,这与提高患者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有关。刘迪等[10]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护理干预组术后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时间和进食时间明显缩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表明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促进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排气排便时间,有利于腹痛腹胀的缓解,尽早使患者恢复饮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文献[11-13]报道,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为临床常见并发症,其感染率约为25%,是医院感染常见原因。切口感染导致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环境、手术室医护人员、空气、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器械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手术室管理,严格对手术室进行消毒处理,并对患者进行适当心理干预,缓解其恐惧情绪,鼓励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手术前清洁皮肤、更换洁净衣服,减少皮肤及胃肠道内细菌,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手术室物品消毒,手术后及时冲洗,用敷料覆盖切口并及时更换,促进伤口愈合[14-15]。本研究选取120例胃肠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也显示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改善胃肠道患者切口愈合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干预能促进胃肠道手术切口愈合,降低切口感染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化梅 田海珍 秦丽敏 苏玉锦 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姚永良,保红平,余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肠手术术后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6(4):68-69.
[2]潘鸿庆,葛麟,金贤德.胃肠手术快速康复外科治疗优化设计方案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3,23(7):843-844.
[3]陈孟.胃肠手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病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3,32(3):6780-6781.
[5]李娟,肖西平,华屿,等.老年胃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0(2):2078-2079.
[6]周夏.胃肠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效果及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7(8):1076-1077.
[8]胡敏.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2,12(6):74-75.
[9]黄凌云,王建平,姜益,等.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胃肠功能、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19(5):104-106.
[10]刘迪,甘慧玲,童巧薇.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11(6):114-116.
[11]李坤河,李毅,陈祯,等.快通道胃肠手术后咽部并发症处理方法的比较[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5,13(6):475-478.
[13]韩宇.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29(8):124-12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4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研究组37例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年龄在21-60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37.72±3.86)岁;手术类型:9例子宫肌瘤剔除术,15例人工流产术,13例腹腔镜切子宫术。对照组37例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年龄在22-60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37.81±3.94)岁;手术类型:8例子宫肌瘤剔除术,14例人工流产术,15例腹腔镜切子宫术。两组妇产科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在手术之前对患者予以访视、手术过程中配合医生进行麻醉与手术、管理手术药品与器械、确保术后随访等常规护理操作。1.2.2研究组。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行人性化护理,即:(1)术前人性化护理。剖宫产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心理状况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对手术流程予以详细介绍,以此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2)术中人性化护理。护理人员应保持手术室温湿度的适宜,缓解患者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不适感。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予以转换,避免由于长时间处于同一导致麻木,同时还可以对收缩压部位进行按摩,应当注意术中暴露部位的保暖,避免患者发生低体温状况,加热液体之后再予以输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术中突发状况应当在主治医生的指导下予以解决,确保手术顺利实施。(3)术后人性化护理。手术之后,护理人员应选取生理盐水对手术部位血迹予以擦拭,将其转入病房中之后做好交接工作,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体征指标与疾病情况变化,告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嘱咐其卧床休息,确保患者的合理饮食,严禁进食刺激性食物,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之后的满意度。护理满意度主要选取调查问卷表[2]予以评估,主要包括5个项目,即:护理态度、护理质量、功能护理、生活护理以及饮食护理,每一个项目20分,100分为满分,80分以上代表十分满意,60分-80分范围内代表满意,60分以下代表不满意。1.4统计学分析。选取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37例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之后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妇产科疾病作为女性常见病,大多需要经外科手术治疗,而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对手术成功率有直接影响,合理的手术室护理有利于进一步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减少患者对手术产生的紧张、恐惧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对于提升患者的手术治疗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本研究中,研究组37例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之后的满意度为97.3%,对照组为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主要在于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模式,其与常规护理相比更为重视患者的感情与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常规护理的不足支持,有利于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护理方式十分全面,包含术前、术中、术后各个阶段护理,可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4]。综上所述,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可进一步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作者:段士华 王丽辉 单位:赤峰生殖健康专科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满亚男.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室中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3(15):221-222.
[2]刘芳.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9(24):106+108.
【关键词】 术前访视;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0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65-01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病人获得高质量护理及顺利康复的关键之一。术前访视让手术室护士深入病房与患者接触,从单纯的手术配合转变为连续对患者的护理,受到各临床科室的医生护士及手术患者的好评。通过对我院2011――2012年3000例手术患者术前方式的工作体会,就如何做好术前访视工作,提高术前访视效果,满足患者的需求,解决术前访视中易出现的问题,现将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1 术前访视的方法及内容
11 时间选择 根据护士长对次日手术的安排,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组成一个整体护理小组,主要由巡回护士负责。手术时间一般安排在前一日下午,携带手术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及手术患者术前访视表前往病房。
12 阅读病历 了解患者情况,掌握患者各项资料。
121 一般了解内容 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史(现病史、既往史、手术史等)过敏史、有无义齿、松动牙、女性患者是否月经期、患者的社会、文化、家庭背景等。
122 重点了解内容 术前诊断、手术方式、麻醉方法、常规化验结果、重点是血型、血糖值、肝肾功、术前常规系列等。
13 与患者的住院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联系,了解手术方式,有无特殊需要的器械与用品,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急措施。了解患者入院以来的基本情况和特殊要求。
14 自我介绍 前往病房,核对无误后向患者自我介绍,说明访视的目的,简要介绍手术室的环境,人员配备情况,比如手术室时有几个手术间、患者在哪个手术间做手术、手术室先进的仪器设备、手术间的层流消毒灭菌设备等。向患者介绍手术方式,麻醉方法及注意事项,如全麻患者需除掉义齿、硬膜外麻醉需摆哪种配合、让患者心中有数,提前做好准备。
15 与患者交流 通过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知与需求、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如对疼痛特别敏感可建议术后使用止疼泵。了解患者的营养情况,如卧床患者需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预防术中压疮的发生,压疮是术中护理的重点、难点,尤其是手术时间长(超过4h)患者,要做好预防措施。与患者交谈沟通时要专心倾听患者的提问,做出耐心细致的解答,言语不宜太过专业,要通俗易懂、真诚和蔼,让患者有信任感。
16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术前访视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术前访视过程中的重点,是手术成功的前提之一。临床上确实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在麻醉前因心理恐惧而临时改期的病例,这也进一步说明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手术是有创医疗手段,且手术效果、并发症的发生、康复时间均有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不适心理反应,主要包括:①焦虑、恐惧。②怀疑手术效果,担心术后疼痛。③对医护人员的挑剔,希望我最好的医生护士。④其他如医疗费用、预后情况、今后工作及家庭、单位关系等。我们术前访视的目的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有的放矢,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疾病等做好细致的解释工作,实施有效的心理调整,增强患者对于手术的信心。最有效直观的方法就是那手术成功的病例现身说法,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以最佳心态接受,配合手术,安全度过手术期。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尽量使用鼓励性、安慰性的语言,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7 向患者及家属做好术前宣教 合理休息保证睡眠,术前戒烟、戒酒、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术前12h禁食,4-6h禁水,术晨无化妆,取掉手表饰物,全麻患者摘掉假牙,术晨接患者去手术室的时间,不插尿管的患者进手术室前排空膀胱,向患者讲解术前的必要性,告知患者配合病房护士做好术前准备(如备皮、灌肠等),为术后减少感染和并发症做好宣教工作。
18 制定护理计划 根据术前访视资料,制定手术配合计划,及时调整手术用物,补充特殊手术用物及敷料。如前置胎盘的剖宫产手术许多备纱布,沙垫及止血药物,若术前常规提示患者乙肝抗体阳性,则需要使用一次性敷料等等。
19 记录 认真记录填术患者术前访视表,及时归档。
2 术前访视的注意事项
21 详细制定手术患者术前访视表,使术前访视简单、有效、全面、合理。
22 尽量避开治疗、就餐、午睡时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min为宜。
23 访视时要衣帽整洁、仪表端正、态度和蔼、语速适中、距离适度、要让患者有亲切感和信任感。
24 不清楚的问题,不随便解答,可以告知病人问主治医生或责任护士,以免引起医患纠纷。
25 保护尊重病人隐私,执行保护性医疗护理措施,对恶性肿瘤病人,尤其是不知自己病情的恶性肿瘤病人,不要乱说话,避免刺激病人。
3 护理体会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手术室护理摆脱了单纯手术配合,避免交叉感染的概念,手术室护理的内容越来越人文化及护理个体化。护士通过术前访视能全面掌握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和精神状态,制定出其具体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促进了手术室护士护理观念的更新及护理模式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的工作质量,得到了广大医生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 张雅莲谈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p):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