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17:24: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应付账款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企业应付账款;财务管理;风险控制
一、企业应付账款的背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信用支付已经成为了企业之间进行经济往来的一种主要结算方式,应付账款在信用支付的方式下应运而生。应付账款主要是指企业向外购买商品或劳务等发生的债务,是信用销售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我国经济增速下滑、信贷收紧的大背景下,企业资金有限甚至周转困难的问题比较普遍,很多企业为了扩大销售规模吸引买家,大规模的采用赊销这种销售形式,这导致买方企业积累的应付账款越来越多。应付账款是企业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片面地认为应付账款占用的是卖方企业的资金,因此往往对应付账款管理比较松散,企业将往来款项管理的重点都放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
事实上,应付账款的管理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企业应付账款管理不当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和风险。从短期来看,如果企业错过应付账款的还款期,不仅会失去对方提供的信用优惠,还可能导致企业出现罚款、赔偿等经济损失;从长期来看,企业缺乏对应付账款的管理会导致企业信用下降甚至恶化,使得企业失去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企业资金的使用成本也可能会增加,影响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应付账款的管理,提高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的力度。
二、企业应付账款的财务管理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企业应付账款的管理涉及的部门和相关责任人众多,需要依托制度来加强管理的力度,协调各方的行为。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通过内控的方式来分配协调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责任,齐心协力做好应付账款管理工作。首先,企业要建立多层次、相互制约的采购审批程序,如采购投标管理制度、采购合同管理制度、采购价格管理办法、库存管理办法等。其次,企业要加强对物资采购的控制,通过审批的手段对采购的计划、结构、金额、数量等进行规定,从而将企业应付账款控制在最佳水平。最后,应付账款管理涉及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等众多部门,因此企业要适当地进行岗位分离,加强对各个部门的监督和控制,明确各部门和责任人的权责,为日后应付账款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奠定基础。
(二)加强企业的库存管理
企业物资采购之后,经质量检测部门质量检测合格之后便可进入库房存放,采购人员凭借采购发票、质量检测证明、入库单据等到财务部门报销,便形成了应付账款。因此,库存管理是企业应付账款管理的重要环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也在加大,因此企业一定要加强对采购货物量的管理。如果库存货物过多,很可能由于产品升级换代太快而造成货物贬值、被淘汰的风险;如果库存货物太少,可能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企业一定要对市场、技术及企业的生产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确定企业合理的库存量,制定合理的存货资金定额,从而使得企业的应付账款能够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既使企业产品不至于出现被淘汰的情况,又保证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加强对应付账款管理的审计
为了监督企业各个部门的应付账款管理工作,防范因管理不严格而导致的各种应付账款问题,企业一定要加强对应付账款管理的审计,对应付账款的形成及支付等全过程进行详细的审查。例如,在对企业采购物资的价格进行审计时,要对增值税专用发表进行仔细严格的审核,确保发票上的物资价格、保险费、运输费、包装费等与合同价格相一致,一旦发现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则要对费用进行拒付。通过定期严格的审计,企业能够发现应付账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得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使得企业资金循环能够进入良性状态,保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应付账款的风险控制对策
企业应付账款的风险控制涉及的环节众多,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还需要市场、采购、生产、运输等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企业应该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从应付账款的形成、管理到支付等全过程对其进行风险控制,从而将应付账款的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一)明确应付账款控制的目标
决定企业应付账款水平最直接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库存,因此应付账款控制目标的明确首先取决于企业库存量的确定。其中,市场环境、物价涨跌、经营战略及管理模式等都是决定库存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一定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订合理科学的库存计划,从而为应付账款的控制奠定基础。首先,企业要对经营环境进行考量。对于供货渠道比较畅通的企业而言,可以尽量降低库存水平,甚至采用零库存的管理模式,但是也不能完全舍弃应付账款融资。其次,企业要对物价的走势进行考虑,根据物价的涨跌情况决定企业存货的水平,从而有效地控制应付账款风险。最后,企业要将应付账款的控制与经营状况结合在一起,企业的销售收入、流动资产等指标都需要考虑,从而制定最佳的应付账款水平,将风险控制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二)积极引入信息化系统,防范应付账款风险
信息化系统是企业各个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为企业存货周转与控制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是控制企业存货水平波动的重要工具。因此,企业一定要积极引入信息化系统,加强对存货的管理与控制,从而防范应付账款风险。企业可以引入比较先进的ERP系统,将采购、生产、经营、存货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业务统筹起来,在充分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的前提下,将存货波动降到最低水平,甚至达到零库存的目标,从而降低应付账款的流动性风险。
(三)加强应付账款支付风险管理
应付账款支付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完善或外部因素导致的风险,如重复支付、拖延付款造成的信用损失,超出折扣期付款导致的现金损失等。企业要加强对应付账款支付的风险管理,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内部管理体系建立其一套应付账款流程制度,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首先,企业要根据资金的经营状况、资金规模、管理能力等,对应付账款支付风险管理的目标进行明确;其次,企业要对存货采购审核与检查程序等进行完善;最后,企业还要建立供应商信息档案,对供应商的信誉、供货质量、资金实力等进行分析和记录。
(四)供应商分担风险
企业占用供应商资金并不完全是有利的,只有在企业应收账款周转期与存货周转期之和小于应付账款周转期的情况下,占用供应商资金才有利于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才能使得应付账款的风险可控。否则,如果企业应付账款水平过高,不仅会降低企业整体资金的使用效率,还可能会加大应付账款风险。如果企业在价值链中处于主导地位,其可以依托在市场、技术及品牌中的优势来决定付款的条件及期限。企业可以让供应商将存货存放在企业仓库,当存货进入生产环节时才确定为应付账款,这样就有效地将应付账款的风险转移到了供应商一方,实现了供应商对风险的分担。
企业应付账款的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一定要采取措施,尤其是积极利用财务管理的手段加强对应付账款的管理,提高对应付账款风险的控制能力,从而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爱英,黄国其.应付账款付款时机的策略选择研究[J].价值工程,2011(01).
【关键词】 医院 新增 会计科目 核算内容 比较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会计要素内涵、会计计量属性、会计核算、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报告体系进行了重大变革。要做好新旧会计制度主要差异及其影响的系统反映,必须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转换工作,制定详细的衔接转换程序,编制新旧会计科目和新旧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余额衔接转换对照表,编制首次执行曰的资产负债表,以保证新旧会计制度无缝衔接。
1.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核算内容
原制度没有这个科目。一为了适应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金核算的需要,规范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财政部在2001年颁发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财库〔2001〕 54号)中,增设了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用于核算反映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用款额度,按资金性质和支付方式设置明细科目。本科目借方,登记用款计划所确定的用款额度;本科目贷方,登记用款额度使用数;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未使用的用款额度。
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以后,原资产类“银行存款”科目仅核算反映预算单位未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其他银行账户的存款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新制度设置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医院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收到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 “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核算内容
原制度没有这个科目。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单位年终结余资金的账务处理,规范单位会计核算,财政部在2004年印发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单位年终结余资金帐务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财库〔2004〕190号)中,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在资产类科目中增设“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用于核算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单位年终结余资金的账务处理。
新制度设置了“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医院应收财政返还的资金额度。并要求设置“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个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年度终了,医院根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借记本科目(财政直接支付),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下年度财政直接支付上年未支付的预算指标数时,借记相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3. “预付账款”科目核算内容
原制度没有这个科目,发生预付款项时在“应付账款”科目中核算。
在新制度下,增设"预付账款"科目,用于核算医院预付给商品供应单位或者服务提供单位的款项。新制度要求本科目应按商品供应单位或服务提供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医院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预付账款进行检查。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预付账款并不符合预付款项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先将其转入其他应收款,然后再按规定进行处理。预付账款转入其他应收款前后的账龄可连续计算。将预付账款账面余额转入其他应收款时,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4. “累计折旧”科目核算内容的变化
原制度未对建立折旧制度做出规定,也未设置“累计折旧”科目,使医院只核算固定资产原值,不核算固定资产折旧,会计信息难以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也会导致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的背离越来越严重,无法真实地反映医院的资产。
依据新制度规定,医院应当对除图书外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内系统地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医院原则上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采用其他折旧方法的,应按规定报经审批,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医院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预计净残值。
计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当采用与自有固定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将会取得租入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计提折旧;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入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5. “累计摊销”科目核算内容
原制度没有这个科目。在原制度下,无形资产.摊销直接冲减无形资产价值。
新制度增设“累计摊销”科目,用于核算医院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使得无形资产原值信息能够完整地体现在“无形资产”科目余额之中。
新制度要求“累计摊销”科目应当按照所对应无形资产的类别及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新制度规定,医院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年限平均法分期平均摊销。如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
6. “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内容
原制度没有这个科目。发生有关长期待摊性质的费用,在“待摊费用”科目中核算。新制度增设“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用以核算医院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
7. “应付福利费”科目核算内容
原制度没有这个科目。发生与应付福利费用相关的事项,通过“专用基金一一职工福利基金”科目处理。新制度增设“应付福利费”科目,用以核算医院按国家有关规定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8. “应付票据”科目核算内容
原制度没有这个科目。新制度增设此科目,说明了财政部门已经认可医院的票据融资行为,认为在财务核算上应将医院作为独立经济核算单位。
“应付票据”科目用以核算医院购买库存物资、医疗设备,接受服务供应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应付票据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因购买物资、设备,接受服务供应等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时,借记“库存物资”、“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支付银行承兑汇票的手续费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以商业承兑汇票抵付应付账款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参考文献:
[1] 王书力.内部会计控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往来账款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发生供销产品、提供或接受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它主要包括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按其基本性质可分为两大类,应收账款类和应付账款类。往来账款是用来核算债权债务关系的款项,往来账款的产生涉及采购、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其贯穿于企业的全过程。往来账款的管理工作代表的是企业收款的权利或付款的义务,是成本费用、经营成果核算中不可缺少的经济信息。
一、 往来账款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企业一直只注重资金和成本管理,而忽略往来账款的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加强往来账款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加强企业中往来账项的管理,对提高资金周转率,有效地防止虚盈或潜亏,真实地反应企业的经营成果,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往来账款的流动性较强,业务内容较多,企业应加强管理。例如应收账款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往来收取款项的权利。企业的应收账款应该适度,但不能过多的拥有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过多会加大企业收款的难度,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会导致企业资金运作困难;应收账款过多还会大量占用企业的流动资产,影响企业的偿付能力和资金支付能力,使得企业的资产机构不合理。应付账款是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发生的债务。一定金额的应付账款不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但应付账款过多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使企业债务量过大,企业应加强对应付账款的管理,使企业保持适度的资产负债率,确保企业的资金偿付能力。
二、 往来账款形成的原因
往来账款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效益观念、时间观念、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投资资金长期在往来账款中挂账。有时由于责任不清,手续不全,虽已发生损失但难以及时地进行账务处理。二是管理意识淡薄,监督失控。特别是往来账款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造成往来账款管理失控。随着账龄的增长,企业不能有效地回笼资金,使资金流量处于非正常状态,甚至发生坏账,造成资金严重损失;或者只满足在资金收回未损失的程度上,而不考虑由于时间的推移,流动资金被长期占用所丧失的时间价值。三是财务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财务人员习惯上重视资金和成本核算的管理,往往忽视对往来账款的监督管理。即使进行监督管理,也因力度不够或者管理方法落后,影响往来账款催收工作的开展。另外,财务内部管理脱节,失去相互控制、制约的作用,同样也使往来账款管理工作受阻。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往来账款清理不及时也是造成往来账款长期挂账的原因之一。
三、 往来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账务处理不规范
有些财务人员在进行日常账务处理时,未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科目核算内容进行经济业务核算和分类。如一些与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款项计入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应计入应付账款的业务误计入其他应付款;同一客户的预收、应收不分业务随意对冲后余额记账,人为的造成往来账目的混乱。
2.利用往来账目弄虚作假,将应作收支处理的款项不作当期收益核算,而是列入往来科目核算,从而达到转移隐瞒收入、虚列支出,肆意调节财务收支,造成会计资料核算不真实,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借用往来账款转移资金。
如有些单位将本单位不方便支出的费用通过往来账转入本单位职工食堂或下属单位列支;还有的单位将本单位的账户出借给个人或其他单位,通过往来账的形式为对方结算收支业务。
3.往来账清理不及时,形成呆账、坏账。
不少单位对于往来账款是“只挂不结”,甚至出现旧账未清有挂新账,长期不予清理,致使有些往来款项的债权、债务人或单位已经倒闭,剩下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和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形成呆账、坏账;往来长期不清不结,导致资金糊里糊涂地被占用或流失了。
4. 往来账对账方法不对。
一些企业既是客户又是供应商,或者提供采购业务、修理性劳务等多重业务。而在企业中,销售、采购、维修业务一般都是由不同的业务部门负责,在财务上处理相应的经济业务也是分离的,这就出现一个客户挂多个会计科目的现象。在实际对账时,因受会计工作水平和工作习惯的影响,有的会计对同一个往来客户,既设有应收、预收账户,还设有应付、预付账户,甚至还有借款等多个账户,可在对账时,往往只给对方提供应收类账户的数据,对应付及借款类账户的数据很少甚至从不提及,从而导致双方在对账时经常“捉迷藏”,加大了对账的难度。而正确的对账方法是,要将涉及到一个往来客户的所以科目放在一起,经过相互抵消和对冲以后的余额,确定为最终应付或应收对应客户的金额。
5.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不完善
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不完善,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销售部门往往只追求销售业绩,不重视销售的回款,有些企业没有严格的赊销审批制度,随意给予客户优惠的付款条件,结果造成日后应收账款的回收困难,导致大量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 加强企业往来账款管理的措施
1.强化管理者财务意识,正确决策,防范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与机制的改变,财务管理工作主导作业日渐明显,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具备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财务专业知识。只有单位负责人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才能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做出适合本单位科学、正确的经营决策。
在往来账款的管理中,要进行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管理。对合同签定、采购过程、借款环节建立相应的制度,加以严格控制。对投资性、决策性事项,领导层要对其做好事前的充分准备,以减少失误。往来款项形成后,相关业务部门要实行动态跟踪管理,财务部门予以协同监督。
2.完善往来账款的管理制度,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控制应收账款的收回期限
往来账的产生涉及采购、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因此影响往来账核算的因素比较多,往来账的核算难度也比较大。
3.加强企业内部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
企业应制定信用政策,规定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含信用期限,信用额度,折扣率)及收款政策,对客户的赊销均应授权批准,客户信用期限、额度的调整必须经过相应权限审批人员审核批准。
医院药品会计核算与管理方法的研究
药品作为医疗业务活动中的重要部分,诊断和治疗疾病是它的主要作用。同时它还有多方面的特点,如较大的数量、不确定的价格、种类较多、动态不稳并使用领域广泛、对医院而言,消耗量比较大等。药品对医院的医疗业务活动的正常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保证医院医疗业务活动的正常运营,应对药品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进而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减少药品积压和浪费现象的产生,最终对资金的使用率有着显著的提高。同时为保证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对管理制度与核算方法的确定要健全科学,这是目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对药品支出进行确认
在医院运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本就是药品支出,对药品支出进行确认和计量是十分重要的。在药品支出的过程中,对药品分类一定要认识清楚,这样可以为以后各级各类检查、财务上进行分析时提供有必要的需求。对药品分类认识清楚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相关科目给予具体的明细科目,比如:在医院销售发出的本文由收集整理药品上给予明细科目,对“医疗业务成本”的相关科目设立具体的明细科目,如医疗业务成本中的,“其他费用”,同时在专用材料费用设计明细的科目,分别为“门诊药品费用”和“住院药品费用”。而对于门诊药品费用下还包括“西药费用”、“中药费用”、“中草药费用”三个明细科目。在“住院费用”下有:西药费用“、中成药费用”、“中草药费用:三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医院消耗但无法向患者收费的药品给予详细科目,在医疗支出中,设置四级明细科目,为“消耗药品费用”在“消耗药品费用下设立“西药消耗”、“中成药消耗”、“中草药消耗”三个五级明细科目;对科研、教学项目消耗药品给予明细科目,在科教支出中,对“科研项目支出”和“教学项目支出”进行明细科目设定为四级科目,为“科教药品费用”;对于在义诊,急诊等方面所消耗的药品费用进行明细科目确定,在管理费用项目中,对“其他费用”及“专用材料费用”进行四级明细科目的设定,为“义诊急诊药品费用”;对外出会议所需药品费用给予明细科目,同样在管理费用中设立四级明细科目,为“外出会议药品费用”。
二、对药品“应付账款”进行核算
对于目前的医院在对药品付款方面,对数采用“应付账款”的手段,在给药商付款时间上,大多数医院都是在药品到达仓库一至三个月后给以支付的。这样的规定对医院的流动负债增加了很多。目前让药品会计最为头疼的事就是对“应付账款”的查对账工作。因提供药品的药商比较多,在相关人员进行记账、录帐和查账时所要核对的账款就比较多,因此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困难程度,进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另外也很容易出现挂账出错的情况。种种原因给查对和纠错产生很大的困难。为了及时对出现的差错给及纠正,不仅要与很多药商进行帐上的来往外,还要与药库的药品进行对账,这样大大增加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为减少核算药品过程中出现没必要的差错,并提高工作效率,为此提出了运用应付账款的核算方法,下面是详细的运用步骤:
首先对药品供应商根据“应付账款”科目给以命名,二级明细科目;在每月底,对药库提供的发票与入库单进行审核;为方便纠错及查对工作,在填写收款通知单时,同时填写两份,并且在收款通知单上标上所发票的号码,然后将收款通知单上的号码填写在应付账款科目的备注信息栏中;在会计收账时,对收账通知单一份存根一份给药商业务员,根据票据进行收款,同时提醒对方的财务人员对货款进行及时核对,并要求对方盖章给以确认。对于时间到期的货款,药商可凭借收款通知书来医院收取货款;在结算过程中,会计人员应核对发票和收款通知单是否一致,同时也要核对应付账款科目备注信息栏中的收款通知单号码。在无错误后进行借记然后贷记。
三、对医院药品的储备成本进行控制以及对药品管理效果进行考核
对于医院而言,药物的储备量是相对比较大的,它占医院流动资金的一大部分。因此,探讨药品的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利弊是非常必要的。在药品管理方面,药品管理的目标是保持医院能够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减少仓库的存货量,避免积压现象的产生。在药品发挥自身功效的同时减少成本提高收益。在对药品储存的管理制度上,应采取一些相对行之有效的措施,经实践证明,在药品储存期上进行控制和对药品进行分类管理是最为有效的手段。
在药品的经济核算和药品的管理水平量方面实现促进和提高,前提之下是对药品管理效果进行考核。在药品管理考核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考核,详情如下:通过计算库存误差率计算,根据实存金额、账面金额计算出库存的误差率;依据月度占用额计算出药品资金的平均占用额;对药品资金周转率和而药品资金周转天数进行计算,进而对药品管理成效进行考核;对药品调价损失率的考核;药品收入占医药收入的比重计算也是一种考核方式。
对于药品的核算管理必须要经过事后监督和财务分析两个过程。对药品收入的总量及结构、药品收入结余及以上管理指标进行横纵向分析,是每月会计在完成药品核算工作后所必须做的,在对其分析过程中若有问题出现应及时处理。
关键词:施工企业;资产负债表;关键指标分析
集团公司下的施工企业受集团公司的统一财务核算制度、统一报表制度和统一管理制度的要求的同时又受集团公司各项指标的考核控制,并将指标与公司领导的薪酬挂钩。施工企业在编制报表时为了完成各项指标可能会人为操作。但是每个行业都有自己行业的合理性指标,施工企业也不例外,施工企业可以以集团合并后的指标作为参照来分析其指标的合理性。所以在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时一定要先了解企业的结构状况,隶属关系等。笔者在此以一个资金已集中,施工企业没有资金调配权,不具备融资条件的企业为例来分析(这样的施工企业只是一个成本管理中心,利润中心及债权债务中心)。在这样的一个施工企业中,笔者认为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想从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获得企业的财务信息,最应该关注货币资金(含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这些指标。以下给出资产负责结构分析表,以此作为依据对以上指标进行逐项分析,希望能够给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有所帮助。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资产结构分析 负债结构分析
集团公司 施工企业 集团公司 施工企业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 12.22% 0.01% 短期借款 17.01% 0
应收票据 3.39% 0 应付票据 3.28% 0
应收账款 13.38% 10.25% 应付账款 21.59% 3.18%
预付款项 7.83% 61.22% 预收款项 17.26% 69.06%
其他应收款 3.91% 0.44% 应付职工薪酬 0 .84% 0.38%
存货 32.55% 24.81% 应交税费 1.13% 0.06%
其他流动资产 0.40% 1.52% 其他应付款 4.36% 0.14%
流动资产合计 73.68% 98.25% 其他流动负债 27.18%
非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合计 75.32% 1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0.14% 0 非流动负债:
长期股股权投资 0.84% 0 长期借款 14.56% 0
投资性房地产 0.29% 0 应付债券 6.91% 0
固定资产 7.45% 1.75% 长期应付款 0.30% 0
在建工程 4.69% 0 预计负债 2.24% 0
无形资产 6.16% 0 递延所得税资产 0.20% 0
商誉 0.18% 0 非流动负债合计 24.68% 0
递延所得税资产 0.74% 0
非流动资产合计 26.32% 1.75%
资产总计 100% 100% 负债合计 100% 100%
(一) 货币资金(应收票据) 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对施工企业来说,资金更是如此。由上表可以看出施工企业的货币资金明显低于集团公司。
分析:在此我们是以集团建筑施工企业为例,货币资金结构明显低于集团公司唯一的原因就是该集团企业已经实行了资金集中制,从而改变了原有施工企业资金分散,资金闲置和调配难的问题,增强了集团总部资金调控力度,融资功能,有利于集团公司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如果此指标过高,表明集团公司资金集中推行力度不强,施工企业还拥有过多的资金调控权。
(二)应收账款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应收账款是指工程已验收结算,并经发包方签认或工程发包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签字认可的某个节点或时段的完工进度,施工企业按验收结算款单或完工进度应向发包方收取的工程价款。所以此指标必须结合预收账款进行分析比较,从上面的表中看施工企业的的应收账款结构比没有偏离集团公司的应收账款的结构比。 分析:指标没有偏离集团公司说明(1)应收账款催收力度大,及时将结算的应收账款催回,保证了公司资金的周转;(2)实行了坏账准备金制度,对于逾期的应收账款,按其拖欠的账龄计提了坏账准备,冲了应收账款;(3)没有虚增产值从而虚增应收账款。但是正常指标下也有可能掩盖了一些非正常的操作,在应收账款核算中时有体现。例:有些企业把应收账款清欠指标与企业领导的薪酬挂钩,个别施工单位的管理者有时为完成上级核定的考核指标,在施工单位产值有盈余的情况下,将信誉好,有偿债能力的建设单位的工程款及时确认进度,正常反映应收账款。这样应收账款的回款力度大,期末应收账款挂账少。而将回收款项有困难的工程不确认进度,也就不能正确反映应收账款。为杜绝这种现象,应要求经营部门配合清理工程结算的工作,同时应加强与建设单位的对账工作,并且要求取得建设单位的对账函。
(三)预付账款 在施工企业中预付账款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支付给施工分包方的工程款和备料款,并在工程开工后按工程完工进度比率逐步扣回。以及按材料采购合同规定支付给材料商的预付款,所以预付账款在资产结构中所占比率应该比较小。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集团公司的预付账款结构比才7.83%,而施工企业确达到了61.22%。严重偏离行业指标。
分析:(1) 分包方的维权的法律意思越来越强,工程款拖欠超过一段时间就会采取法律手段催款。施工企业由于资金紧张无法及时到位的支付分包款,施工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将支付分包的工程款在预付账款中挂账,平时也不按工程结算办理进度审批即使工程完工了也不办理工程结算,这样分包方就无法取得拖欠工程款的有力证据,企业维护了自身的利益。在财务报表上就会反映预付账款虚增,从而虚增了资产。(2)由于建设单位没有给施工单位及时办理工程结算,施工企业无法正确估计项目的盈亏,所以施工企业就将此风险转嫁给分包方,即采取以收定支的策略。在建设单位没有给施工单位办理结算的同时也不给分包方办理结算,造成预付分包工程款长期挂账。(3)施工企业当年完成集团公司的产值指标计划,超额部分为了预防来年产值的不足,将部分产值没有报出即没有形成工程结算,但工程分包进度款已经形成,如果结转分包成本就没有对应的工程结算相对冲,所以施工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也不确认分包进度,从而让分包款继续在预付帐款中挂账。(4)施工企业挂潜亏,预付账款是建筑施工企业挂潜 亏的有效途径,当某项工程完工结算时发现亏损,企业为了不报亏,就不结转分包成本,以此减少项目成本,已保证项目盈利。
造成的直接后果:(1)由于没有给分包方办理工程结算,无法判断对分包方是否超付工程款,没有超付的情况下真正的债务又无法形成,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债务,管理者不能够从报表中得到真实的可靠的数据,无法清晰准备的判断企业的真正的债务状况。(2)直接影响项目成本(分包成本没有及时反映),管理者无法从提供的财务信息中判断施工项目的真正赢亏。
解决方法:(1)实行财务集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让财务人员排除外界因素的干预,能够遵循财务制度的规定处理业务,如实向公司和项目经理提出核算结果,使财务工作制度化,保证了经营成果反映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真实性。(2 ) 加强审计工作,要求经营部门配合,及时清理已完工工程的外部结算和内部结算,将已完工工程进行正确的处理(3) 加强对内对外的对账工作,并取得或出具对账函。已保证帐的正确性。
(五) 存货 在施工企业中存货反映两项内容:一是为工程施工采购的准备构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及为工程施工服务的周转材料 ;二是工程施工成本冲抵工程结算后的已完工未结算工程数据。存货是施工企业中构成资产的重要指标,其比重较大。
分析:(1)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购工程项目所必须的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如何减少材料库存,提高存货周转率,又能保证工程对材料的需要,这就要求做好工程材料的采购预算,采购预算要做到指导实际采购,让材料的库存是能够满足工程需要的的最低库存,减少材料积压,从而也能减少资金占用。如果材料库存过大就要考虑材料是否过度采购。这样就加大了公司的存货金额,也占用了公司资金(2)财政部1998年6月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自1999年1月开始实施。施工企业也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来核算存货中的工程施工。所以在存货科目下设置了“已完工未结算工程”来核算施工企业的施工成本和累计确认的合同毛利超过累计已经办理结算的价款部分,所以此指标受“预付账款”和“工程结算”两个科目的影响。此项目反映的信息为施工企业强化工程结算力度,加速资金周转等措施的提出提供了信息依据。要想降低存货在资产负责表中的比重,必须做好工程的结算工作。(3) 从结构表上看,存货的结构比低于集团结构比,从数据上来看比较正常,但由于存货中的“已完工未结算”的数据受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牵制,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指标过大直接影响了已完工未结算数据指标的真实性,即大量的预付分包款没有及时推进成本,而大量的预收没有取得业主认可的进度签字单而没有做工程结算,这样就没有做到真实的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的对冲,从而真实的反映已完工未结算的数据。
(六)应付账款 在施工企业“应付账款”反映购货方已经开具发票但货款没有付清的账款,以及工程完工已给分包方办理了工程结算而尚未付清的工程款或按完工进度确认的分包工程款尚未付清都此科目归集核算。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施工单位的应付账款明显低于集团公司。
分析:(1)在“应付账款”及时挂账的情况下,此指标反映了公司财务信誉好,支付材料供应商货款和分包方工程款及时,没有形成拖欠(2)但综合前面的“预付账款”看,公司有可能材料发票没有及时挂账或分包工程没有及时办理结算,造成“应付账款“挂账不及时。为杜绝这种现象,应经常与经营部门、采购部门、分包方、供货单位多进行沟通。让有关部门及时出具结算依据已以保证应付账款及时清晰的挂账。加强应付账款的核对工作,保证应付账款的准确性。
(七)预收账款 在施工企业中,由于实行了建造合同的核算方法,预收账款不仅仅是反映的收到工程承包项目业主支付的工程款,还包括工程施工成本和累计确认的合同毛利(亏损)低于累计已经办理结算的价款部分,即在预收账款中列示为“已结算未完工”。该项目反映的信息能够促进企业采取有利措施加快企业的结算进度,以降低企业的负债。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预收账款大大超过集团公司。严重偏离集团的综合指标。
关键词:往来帐 内部控制 要素
往来账款是企业在经济业务活动中产生的债权和债务,是企业资产负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多地运用商业信用进行促销;然而,市场的信用危机又使得企业间相互拖欠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企业的往来账款增加。再者,由于企业财务及经营管理上的原因,许多不属于往来账款的其他经济内容,也体现在往来账款中,有些企业的往来账款中包罗万象,其结果也造成往来款的增加。特别是在有些企业,往来账款所占资产负债的比重越来越大,不仅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而且也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加强企业往来账款的管理,对减少企业资金占压,创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环境都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往来账款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等,按其基本性质可分为两大类,应收款类和应付款类。本文就以这两大类为基础来分析目前企业往来账款中存在的问题:
一、往来账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不定期对账。有些企业由于疏于对往来账款的管理,不能做到定期与相关单位核对账目,特别是欠款企业,往往对债权人的对账要求持抵触态度,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往来账款账目不清,为今后的催款、清理带来困难。
(二)往来账款不定期清理。有些往来账款长期挂账,如坏账不及时报损、处理,不需付债务不及时报批做营业外收入等,均造成往来账款账目混乱。
(三)对已销账的往来款管理不善。如已作坏账的应收款,收回时作为账外小金库,甚至公饱私囊;不需付的款项,付出作为账外资金,或被个人贪污。
(四)往来款不规范,往来账户之间不按业务内容记账。如有些与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款项计入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这样不便于企业根据不同往来账款的性质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往来账款涉及到企业日常经营及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往来账中的问题可以反映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弱点和缺陷。要解决以上问题,除了加强整个社会的制约机制外。加强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从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角度来讨论如何加强往来账款的管理、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防止资产流失。
本文拟从内部控制构成的五个要素来分析造成往来账款中诸多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一、控制环境
从目前企业现状来看,首先,有些企业从领导到员工都没有充分重视往来账款的管理。有些领导财务知识有限,他们无法将应收款项与公司实实在在的资产联系起来,因此也就无法将应收款的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其次,有些企业往来账款的形成与领导个人行为有关;还有些领导只管任期内业绩、不重视现金流量;甚至有些企业的领导为在任期内出"成绩",反而指使财会人员弄虚作假。这样的企业难免出现往来账款混乱;再者,企业中普遍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也会造成往来账款管理的混乱。
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使内部控制成为管理者真正的需求,这就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这个基础上选用业务素质好,能力强且有责任心的员工,在有效的激励机制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便可创造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
二、风险评估
目前企业中普遍存在对往来账款的风险认识不足的现象,因此也没有对往来账款的风险进行评估,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对往来账款进行管理。事实上,往来账款账目不清,内容混乱,不仅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而且由于管理上存在漏洞,会使少数人有可乘之机,因而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
企业从业务人员到管理人员,都应认识到往来账款中存在的问题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要按不同性质的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建立、分析与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
三、控制活动
往来账款中出现上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企业缺乏相应的控制政策及控制程序,或有了这些政策和程序却没有执行。这些政策与程序主要指岗位分离、授权批准、文件记录、预算控制、实物保全等。下面针对往来账款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应建立哪些相应的控制政策和程序:
(一)涉及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
1、企业应制定信用政策,确定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含信用期限,信用额度,折扣率)及收款政策,对客户的赊销均应被授权批准,客户信用期限、额度的调整必须经过相应权限审批人员审核批准。
2、销售部门应对赊销客户信用进行,对其尚可使用的信用额度等进行审查并按客户设置应收款台账,及时登记每一客户应收账款增减变动情况和信用额度使用情况;企业会计人员应及时清理应收账款,定期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提供给财务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销售部门,对于逾期的应收账款应督促销售人员催收。
3、企业应分部门、分人员下达销售货款回笼率,按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对于逾期未还款应组织人员催收,并要求客户提供担保、抵押等条件。如果可能,采取法律途径解决。
(二)涉及其他应收款的内部控制
1、建立明确的职责分工制度。货币资金的收支与记账分离,货币资金的经办人员与资金收支的审核人员分离,这样可以防止恶意串通。
2、建立备用金领用和报销制度。为加强管理应尽量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备用金应实行专人保管,并在规定期限内报销;备用金的领用和报销,应根据金额不同建立授权和批准制度,报销时应按领取时用途报销;年终应全部收回,次年再借。对无正当理由不按期报销的职工应予以一定处罚。
3、存出保证金应有很关的凭证,并应有授权审批手续。
4、所有其他应收款应定期清理,制定催款制度,防止出现坏账。
(三)涉及预付账款的内部控制
1、进行适当的岗位分离:付款审批人员不能办理寻求供应商和索价业务;审核付款人员、付款人员、记录应付账款人员应进行岗位分离,以防止舞弊发生。
2、对预付货款的商品及客户进行市场及信用调查,预付货款应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并应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执行;防止企业多付或有不必要的预付款发生。
3、建立催收货款制度,建立坏账审批制度。
4、采购人员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定期轮换,以防止采购人员与供货商联手舞弊。
(四)涉及应付账款的内部控制
1、采购审批人员、采购人员、验收人员、储存人员、财会记录应实行岗位分离,以防止串通舞弊。
2、定期分析应付账款,规定付款顺序,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配合,在企业资金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先付有折扣的货款。
3、制定应付账款清理计划,对长期无人追索的款项应进行调查,确属不需付的账款,应报有关领导批示,及时转入收入账内。
4、建立双方定期对账制度,以防止双方业务人员串通舞弊。
(五)涉及其他应付款的内部控制
1、实行岗位分离,房屋、设备、场地等的租赁人员、审批人员、记账人员实行岗位分离;废旧物资、材料、包装物的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审批人员、记账人员等实行岗位分离。
2、定期对其他应付款进行清理,有不需付的款项应及时做账务处理。
四、信息与沟通
往来账款中问题较多的企业往往在信息沟通方面做得不够。首先,财务人员没有定期向相关业务人员报送与其业务有关的应收、应付余额、账龄、风险分析等资料,并且由于企业没有相关的收款、报销等时间的规定,财务人员也不便于与相关人员进行往来账款清理进度及计划方面的交流;其次,财务人员也不能做到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往来账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风险分析报告及解决方案,因此主管领导也心中没数;再者,企业间由于缺乏定期进行账目核对工作也会造成企业往来账的不准确。所有这些都影响往来账款管理。
为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企业管理当局、财务部门、相关业务部门及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交流,相互配合,上传下达,共同做好往来账款的管理工作。
五、监督
关键词:往来账项;财务管理;重要性
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提了主要的条件和方式。我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制度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各种企业模式不断的涌现而出,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发展依据。各个企业也逐步开始注重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够完善,使得企业在发展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往来账项管理问题。往来账项与成本、资金、实物资产等方面密切关联。是当前企业会计工作中的主要形式和管理方式,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加强往来账项的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保证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方式。
一、往来账项
往来账项是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贸易往来,记录者诸多的企业合作和运营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方式和运营缺陷手段。因此在企业的管理和控制过程中,应当针对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综合的处理。企业往来账款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是通过各个分项组成一个系统化的管理工作模式,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以及企业工作中的预付账款等。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强烈,企业在工作的过程中为了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和提高企业发展效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采用商业信用作为主要的转账和财务管理方式。在这种财务管理方式日益完善和应用的同时,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逐步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基础恰逆天。尤其在商业企业的发展中,随着市场信用危机的不断加剧使得企业之间的往来账款也日益变更,这就造成各个企业在工作周转资金困难,造成企业工作的严重制约与影响因素。加强企业往来账款的管理,对减少企业资金占压,为企业合理有序的发展创造出良好有序的内部环境控制分析模式。
二、往来账项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1.资金管理方面
应收账款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在往来收取款项的权利。企业的应收账款应还有真实性,且不能过多的拥有应收账款。
企业应加强对应付账款进行管理,维护企业适度的资产负债率,确保企业的资金偿付能力。
2.资产管理方面
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往来账项的流动性较强。按资产负债表上的排列顺序来看,资产类中应收账款的流动性仅次于货币资金和应收票据,负债类中应付账款的流动性仅次于应付票据,往来账项所包含的内容比较活跃。由于往来账项流动性较强,业务内容较多,企业要加强对其进行管理。
例如大型企业存在上千笔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对每笔都检查清楚存在一定的难度,存在管理上的漏洞。
3.成本费用、经营成果核算方面
虽然往来账项内不包括成本费用类科目,但由于其核算复杂和多样化,往往被企业用来操纵利润。往来账项中包括企业在核算成本费用和经营成果时的一些过渡性的会计科目。部分企业运用往来账款调节成本费用,虚构经营成果。企业可能会改变计提坏账准备的比率、利用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来计提坏账准备。由于坏账准备的计提涉及到账龄和债务企业的具体情况,人为因素较大,容易被企业用来调节成本费用、虚增或虚减利润。
三、加强往来账项的管理
1.企业负责人及员工要加强对往来账项的重视
企业负责人对往来账项管理的观点和态度会对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很多影响。企业负责人应认识到往来账项与企业利润息息相关,认识到往来账项的重要性,不能为了私利虚构往来账项。平时加强对往来账项进行核算,应收款项要严格追索。财务人员要认真记录往来账项所发生的时间、金额、原因,方便以后查询往来账项。往来账项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一部分,应明白其重要性。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纪律观点。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应对往来账项进行风险和信用评价,充分认识到往来账项所存在的风险,建立健全企业往来账项的风险和信用评估制度。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往来账项账面不清会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最终会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企业财务人员应定期将往来账项的资料传递给其他部门。企业应加大审计力度,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该保持其自身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的重点应转向往来账款的管理与控制,这样才能保证往来账款的正常运作。
3.完善企业应付款项、应收款项政策
企业应加强岗位分离、文件记录和授权批准制度的实施。审核人员和采购人员要岗位分离,定期轮换采购员,堵塞企业员工舞弊的漏洞。建立健全收款制度和审核坏账制度。定期对往来账项进行对账,防止发生双方业务人员联合舞弊的情况。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企业往来账项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确保在工作中往来账项为企业工作的合理有效进行提供的有利条件,通过分析往来账项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最后来确保针对往来账项需要管理和分析的问题。随着法律监督能力和审计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的往来账项将更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将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资产负债项目企业营运资金财务管理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标志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从利润表项目回归到资产负债表项目,促使企业从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向股东价值最大化。企业应该抛弃传统的利润考核概念,着眼于企业长期财务战略,改善资产和负债质量,优化资产和资本结构,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在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虽然财务活动大致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但是后两项关系到企业生存,必须由企业最高当局集体决策。会计师们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经常考虑的是经营活动方面即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会计师们每天就采购、生产、销售等方面的资金收支作出财务决策。企业的某一时期资产负债表也就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静态反映。
营运资金是企业维持日常经营所需的资金,它具有投资回收期短,流动性强,波动性大的特点。企业进行营运资金管理就是加速营运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实际工作中既要防止营运资金超过经营规模实际需要的资金水平出现过度资本化,又要防止营运资金主要靠流动负债支撑其流动资产需求而出现过度交易化。
从资产负债表看,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就是资产负债项目的流动项目管理,实质上营运资金管理就是要求会计师们如何安排流动项目各会计项目的数额以及他们的结构。因为资产负债表左右上半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差额就是营运资金,即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在深入分析可以看到,营运资金=股东权益+长期负债-长期资产=长期资本-长期资产,可见营运资金管理同资产负债表所有项目都有联系。在实际工作中,正常的企业大多数采取的是稳健的营运资金政策,长期资产项目资金由股东权益增加和长期负债解决,企业加强资产负债表上流动项目管理,合理配置资金,从而做好营运资金管理。
企业流动资产项目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流动负债项目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虽然表面看营运资金涉及上述方方面面,但是企业具体的日常营运资金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管理,第二是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管理,第三是以库存材料和产成品为主的存货管理,第四是短期借款管理。
一、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管理
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的股票、债券、基金和从事短期获利活动的可辨认的金融工具。他们属于企业营运资金的流动性、变现性、支付性最强的流动资产,企业持有他们适当的数额,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目的,企业通常在权衡持有成本、交易成本和短缺成本后确定最佳持有量。在企业实际工作中,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管理:
1、建立企业内部结算中心,内部单位在结算中心开立账户,结算中心根据同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和企业的供应销售的客户情况,分别在同一地域不同银行和不同地域的相关银行开立账户,主要目标是建立企业通畅的结算渠道和融资平台,是企业的资金能够进的快,出的稳。
2、严格按照国家的货币资金控制的规范要求,建立内部的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资金收支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3、加强企业的金融资产的管理,金融资产较多的企业应在财务部门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根据企业当局指定的政策进行资产的购进、出售交易,确保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
4、企业应当按月或按周编制资金的预算计划,包括资金的回收计划和资金支出计划,及时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合理分配资金,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二、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管理
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必然发生应收账款。应收款项的回收周转情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营运资金的安排使用,从资产负债表上分析,应收账款属于重要的变现能力强的流动资产,其应收账款管理政策一方面涉及到企业的销售、生产、采购、供应等重要经营活动,一方面涉及到企业的营运资金的筹集持有政策管理。企业在日常财务管理中,综合权衡成本和收益,结合自身的营运资金能力,制定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从而建立严格的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企业财务部门每月月底根据下月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利润表,考虑营运资金能力,计算出企业能承受的最大的应收账款额,对照不同客户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分别计算出相应的赊欠额度,从而要求销售部门计算出下月的销售量。
2、生产部门根据企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和销售量,安排出企业的生产计划,确定企业的材料采购计划和企业的商品库存计划和工资开支计划。采购部门按照材料的采购计划计算出下月的资金计划,包括应付账款的还款计划及材料开支的资金量。
3、财务部门汇总企业各部门的资金需要量,根据企业销售回收的资金以及企业可动用的金融资产自动详细的资金开支计划,反馈给企业的相关部门执行,从而保证正常的资金周转。
4、企业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必须重视和建立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每月分析资产负债表及应收账款明细账的财务数据,考核客户的履约付款情况,对超过信用期限拖欠或拒付的,企业立即启动相应的收账机制,最大限度的收回拖欠款项,从而保证企业的营运资金正常周转。
三、存货管理
存货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项目,一般情况需要占用企业相当大部分的营运资金。存货管理历来是企业最重要的流动资产管理,存货周转率一方面关系到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一方面关系到企业营运资金效率。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包括企业的原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周转材料、自制半成品等项目。传统的存货控制方法是ABC分类法、经济进货批量法和及时生产存货系统。企业在实际管理中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根据生产销售计划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每个环节科学管理,在发挥存货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四、短期借款管理
企业为了解决生产经营中短期流动资金的不足,主要从商业银行筹集短期贷款。短期借款是企业流动负债项目,它的特点是筹资弹性大、容易取得、手续相对简单但资金成本高、借款周期短。目前商业银行为规避经营风险,对中小企业的短期贷款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不仅要求极高,而且有要求经营效益好企业担保或企业自有资产抵押,从银行取得短期资金已经相当困难。在实际中企业短期负债融资主要有三条渠道:一是企业之间资金拆借,一是内部职工集资,一是从财务公司借款。企业在运用短期负债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短期借款的资金成本,应考虑企业的财务承受能力。
2、短期借款的筹资规模,应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
3、短期借款的支出用途,应考虑主要解决营运资金,不能用于长期资产购置,避免引发财务危机。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医疗技术也逐步系统化和信息化,而药品作为医院业务收入的来源之一在医院的支出中占有着很大的比重,因此如何使用和管理这一大笔支出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加强药品的监督和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办法和管理机制,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药品 医院 会计管理
近年来,医院逐步在药品管理趋向规范化,但是医院的药品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仍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完善和确定医院药品管理会计核算对于医院药品会计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提出的医院药品管理相关举措对于更好的满足医院药品的会计管理,提高经济、社会效益及增强药品资金的使用率确保药品质量具有实践价值。
一、医院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院在药品管理方面各个医院由于各自的管理方式、管理的基础不同价值领导对于药品的管理重视程度及监管的水平等的不一致,导致了医院在药品管理上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较为明显的主要有药品帐实不符、在医院药品管理计算机应用方面还有待提高、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且制度不健全、药品盘点重视力度不够盘盈盘亏现象时有发生等等着一系列问题的发生严重的阻碍了医院药品的管理,影响了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医院药品管理会计核算
1、医院“药品收入”的确认
药品收入作为收入类科目主要是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的过程中的住院药品门和诊药品收入收入。因此医院在医院药品管理方面应该设置药品收入科目,对出售药品所得的收入进行核算以正确地反映和监督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收入情况。目前,绝大数的医院在编制会计报表的时候采用的都是电算化,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常常由于收费员做事情粗枝大叶以及其他的社会问题,例如:患者为了能够报销医药费与收费员之间协商篡改药品真是发生的项目或者是医院的会计人员未能真实、准确、及时的将药品的收入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同要药房的实际药品数目相匹配。因此导致药品收入账户的数目同实际药房发生的药品数不相一致。为了更好、更准确的调整药品收入,收费员应该要提高自己的从业水平和修养,做到不窜改药品名称和数目,同时杜绝换药现象的出现,保证医院在核算的过程中严格执行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2、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付账款”核算
医院在药品管理中还应在资产类科目下设置药品类科目,然后分别按药房、药库等进行明细账的设置从而反映医院药品管理及核算、监督的真实性。具体在医院药品购入验收入库时,对于及时付款的药品应借记“药库药品”,贷记“银行存款”,对于未及时付款的借记“药库药品”,贷记“应付账款----药品进销差价”。当医院偿还应付的货款后,借记“应付账款---药品进销差价”,贷记“银行存款”。但是目前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间,赊销药品的行为实乃普遍,因此药品由于入账时间、发票、金额等加之医药公司众多很容易出现记账错误或是降低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在会计核算中要设置“应付账款”对药品收入的增减变动及时的列入会计账目中,同时应该定期对药品进行对账包括药库对帐和医药公司对账,此外还可以从其他的方面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真实反应医院的应付账款情况。
三、医院药品会计管理的措施
医院药品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它的储备和周转对于医疗资金的形成至关重要,而管理好医院药品对于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加强医院药品会计管理意义重大。具体在医院的会计管理中应该建立医院药品核算管理的内部控制程序和内部控制环境,才能保证经济资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从而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其次,需要建立适应医院药品会计核算管理内部控制所需的会计系统,对在医院药品的收发、增减等过程中发生的财务关系进行及时的确认和核算,建立规范的药品会计核算管理系统,同时设置明细科目给医院的药品提供真实的会计核算流程。再次,要履行医院药品会计的职能,监督采购药房、药库,减少药品的积压,维护医院财产,培养业务员的素质,延长轮岗周期。最后,医院的领导及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医院药品采购行为的检查。具体可以通过查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检查帐凭证和原始凭证以及对在原始凭证检查中出现疑点的药品进行仔细的核对,并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并对与该事故有关的责任人追究相应的责任,对出现违规行为的应该依照《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给予政处罚。
四、结语
总之,药品是一个医院生存之本,加强药品会计管理对于提高药品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药品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仅需要借助于医院各级领导及员工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同时还需要采取药品会计核算,因此作为医院要建立健全的药品会计管理制度,作为员工应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业务修养,同各级管理部门之间共同写作,努力将与药品有关的核算工作做好。从而促进医院药品管理步入制度化、系统化、信息化的管理轨道上去。
参考文献
一、往来款项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往来款项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应收、应付款项及预收、预付款项。往来账项所记录的基本上均是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的贸易往来,记录企业应付材料的账款、企业的应收账款、客户的应收账款等明细账。
首先,可以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管理水平。往来款项的特点之一是流动性较强,加强往来款项管理,有利于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状况的真实性,例如正确的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回报率等重要的企业运营指标,能够提供给企业经营者有用的决策信息,加强完善企业的核算体系。
其次,可以强化企业资产管理工作。强化往来款项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因为企业往来款项流动性较强,对其整理、清楚只能依靠会计报表的方式体现,实物资产管理的盘存法很难适应到往来款项的管理中去,因此就极易造成资产管理上的纰漏,增强往来款项的清查力度及方法,对推动企业资产管理工作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可以完善企业资金管理功效。应收账款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行为过程中,取得的货币性资产的权利,如果应收账款过多,那么流动资金的占用就过大,企业支付能力就会削弱,应收账款账龄较长表示企业清债能力较弱,回笼资金较慢,容易产生坏账的风险。而应付账款是指企业应付而尚未支付的款项,它反映了企业的债务规模和信用状况。应付账款过大,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资信水平就会大打折扣,加强往来款项的管理有利于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目前往来款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未进行定期对账
许多企业对往来款项的定期对账工作不予以重视,不能做到与相关单位进行定期核对款项,有些企业即使与往来单位对账,但由于往来款项工作人员的变更,就中断了这项工作,没有形成机制,缺乏连续性,长此以往就会造成账目混乱不清、金额有增无减,造成大量的呆账、坏账,为以后的催款、清理工作带来困难。
2.呆账、坏账长期挂账
企业对往来款项的账龄分析不及时,造成大量的呆坏账长期挂账,该支付的不支付,该收回的没收回,该报损的坏账没有报损处理,长期挂账致使缺乏有效的催收手段,本来应该可以收回的账目造成没有收回,给企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后期回收时又有纳入帐外小金库的现象,造成往来款项账目的混乱不堪。
3.往来款项处理不规范
企业中存在部分会计工作者专业技能有限,企业往来款项的账务处理不符合会计准则中的规定,分类不够准确,设置明细科目不够合理,往来款项记账缺乏实质性。例如应计入应收账款的业务误记为其他应收款,往来款项的二级科目中使用“其他”等一些没有明确特指的对象,还有的把不属于同一?~户的应收款项与应付款项对冲按其余额记账等等,这样会给往来款项账目带来混乱,给以后资金结算带来很多困难。
4.利用往来款项调节利润
通过往来款项虚挂费用实现偷逃税款,利用往来款项虚增收入用以实现虚增业绩,利用利用往来款项调节利润,或者通过往来账户出借银行账户、利用往来账户隐瞒各种已经实现的收入或支出,利用往来账户擅自将公款借给外单位或个人等。往来款项是造成违法违纪的隐患的重点事项,从而也是各级审计部门、事务所特别关注的重点科目。
5.虚列收入支出
有些企业利用应付账款隐藏部分收入与支出,存在往来款项虚假现象,将一些具备收支性质的款项,放在应付款内容中,通过虚假开支,挂牌处理剩余的项目经费,并将该费用转到下一年度的核算中。这一行为影响了企业往来账目信息的真实性。另外一些企业在对往来账管理时,将财政资金转移,造成企业账目信息的真实性降低,严重影响会计对信息的审核。
6.片面追求销售业绩
部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只重视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不看重实际销售情况,造成企业虚盈的假象。企业不惜扩大商业信用的范围和期限,只是盲目的追求眼前的利益,还有部分企业员工为了自己的经营业绩和取得销售提成,不惜违反企业的赊销政策,不顾企业利益,造成应收账款增多,企业回笼资金慢,同时还要为赊销收入缴纳增值税,加剧了企业的流动资金的紧张程度。
三、加强往来款项管理的对策
1.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在企业往来款项管理中存在“假投资”、虚列收入等现象,因此为了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在企业往来款项管理工作中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1)在完善往来款项内部控制制度方面要明确提出制约事项,比如公款私借、虚列收入、违反财政等,一经发现以上行为,即对往来款项收支明细进行严密核查,出现违规即对其进行严厉惩治,积极引导企业每一个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都能够严格遵守制约机制,保障企业能够长久持续经营。
(2)完善清理制度也是企业往来款项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清理制度,严格审核货物清单、签收单等原始单据,把握每一步骤的手续、跟进收付款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与相关单位进行对账工作,可与往来单位核实对账时间,也可采取月度、季度、年度核实方法。通过核实工作后对收集统计的资料进行管理分析,一经发现相关往来款项管理客户失信,就要上报上级管理部门,研究决定后即对其进行及时的清理。
(3)构建工资偿还欠款制度也是提升往来款项管理水平的一项措施,即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有拖欠企业借款的行为时,财务部门要与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及时的沟通,在月末做工资时,就对相应人员的部分工资进行扣除,直到借款全部还清为止,由此可以避免企业经济遭受损失。
2.企业管理者要转变经营观念
为了保证财务工作的顺利展开,建立健全往来款项管理工作是基本工作之一,应制定对往来款项使用范围、程序、清算以及经办人责任的严密规定,形成可操作性的合理制度,让会计人员遵守制度审核收付款项,让经办人了解往来款项办理的手续以及应承担的责任,加强往来款项从发生到清算各个环节的制度建设,让会计人员和经办人员对往来款项的管理都有明确的认定,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从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了保障单位获得更多的周转资金,应及时催收和清算往来款项,单位对应付、暂付的款项也可进行有效管理,将这部分资金暂为企业所有。又要灵活运用和管理这两部分资金,便可使企业的经济获得更大的收益。
3.提升往来账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负责人和往来款项管理人员应充分意识到往来款项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正确的态度,为了保证往来款项的管理的正确及合理性,应制定出对往来款项管理切实有效的措施,企业负责人应该了解往来账项对企业利润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与运行。保证往来款项管理人员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并提高往来款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严格按照会计准则以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执行,保持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准确录入相关数据,详细记录往来款项的真实情况,不弄虚作假,加强往来款项的核算工作。并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来激励员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能不断完善提升自己。
4.加强财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
对于企业日常经营中的每一笔往来款项,企业都必须要进行分析以及核算,并将合同等凭证存档,进而确保企业经济项目真是无疑。管理企业往来款项的人,必须经常与业务部门相关人员沟通,变事后核算为事前掌握,事中控制。遵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核对清理,将这项工作视为会计核算的日常性工作。重点单位客户每个季度核对一次,普通单位客户保证在一年核对一次,在遇到有争议的情况时,财务部门应该有义务催促业务部门快速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对于企业经营中出现的坏账,财务部门应上报财务主管部门和税务部门,竟两个部门核准后进行核销。企业可以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将坏账披露,以不影响企业年度经营考核。
5.建立往来客户档案资料库
在合作关系确立之前,企业的销售人员要建立档案库,收集往来客户的信息,将客户的企业法人、组织机构、经营地址、电话号码、工商执照号码、主要业务负责人和税务登记证号码等信息作为必要的记载事项。企业的财务部门要仔细分析客户的财务报表,分析客户的偿还贷款能力以及经营水平等信息,完成了基本的调查工作后,再与企业签订合同。财务部门通过对档案库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对客户企业进行分级管理,进而为企业制定相应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条件等内容。对于那些经常拖欠款项,信用额度比较低的客户,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要共同监控其东巷,及时向领导汇报,调整其信用等级,并共同催收应收款项。
6.建立销售回款一条龙制度
构建销售回款一条龙制度能够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在企业往来账款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销售回款一条龙制度制定过程中,应明确往来款项收回职责,避免销售人员的盲目销售行为,同时可设置季度奖、年底分红等激励手段等,加强销售人员项收回意识,从根本上规避发生坏账问题,从而影响往来款项管理信息真实性。
在销售回款一条龙制度构建过程中,将实际货款收回情况也作为一项考核指标,而不是仅仅看销售业绩,逐步完善回款考核体系,在严格的考核制度体系下,明确销售人员职责,对其销售款项的收回负主要责任,将坏账产生的风险降低。比如供电企业在销售回款中,可以将抄、核、收进行一体化考核,并在考核作业中对用户缴费负责,将抄表率提至百分之百,来满足企业往来账款的管理条件。
【关键词】机械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企业绩效
一、引言
营运资本又称为营运资金,是维持企业日常经营周转所需持有的资金,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莱瑞·吉特曼和查尔斯·马克斯维两位美国学者对美国一千家大型按企业财务经理的调查表明,财务经理在营运资金的管理上所花费的时间几乎占了三分之一,这足以说明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营运资金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公司的流动资产总额,较强的流动性使该部分资金成为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的剂和基础。狭义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通常用来表示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二、文献回顾
1.国外营运资金管理文献回顾。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1)在内容上,从单独流动资产管理到整体营运资金管理。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单个营运资金项目(主要是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在20世纪70年代后,逐步扩展到了整体的营运资金管理,如Keith V· Smith(1979)首次探讨了整体营运资金规划与控制的内容。(2)在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上,从流动资产周转率扩展到了营运资金周转期。西方国家早期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方法用的是流动资产周转率进行评价,主要衡量企业各项流动资产的周转效率。这类指标主要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这些指标只能从单个方面反映流动资产管理状况,而忽视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应用时经常会产生相互矛盾的现象。为了避免矛盾出现,Richard V·D和E·J Laughlin(1980)提出了采用现金周期指标,用以反映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状况的全貌,他们将现金周期定义为:现金周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3)在营运资金管理方法上,从单纯的数学方法上转变以供应链优化和管理为重心。在财务管理教科书上常见的营运资金管理方法有:组合理论法、数学规划法、成本平衡法、概率模型法和约束条件发等,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营运资金管理方法以明显转向以供应链的优化和管理为重心。
2.国内营运资金管理文献回顾。我国对营运资金管理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晚,营运资金作为一个独立的财务概念是在1993年我国实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制度后引入的,自此国内营运资金研究才正式开始。1995年毛付根在“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一文中指出:应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相互关系着手,将流动资金的存量配置与其相应资金来源联系起来,从总体上进行观察和研究如何据此制定合理的营运资金政策。王竹泉等人在“分销渠道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一文指出“将跨地区经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渠道控制上”的新理念,并提出要将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与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研究结合起来。
三、研究假设
1.应变量的选取。本文采用权益报酬率(ROE)作为应变量,权益报酬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从公司财务角度看,权益报酬率是反应企业盈利能力的最主要指标,该指标包含了企业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是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直接反应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与股东目标价值相一致,能反应公司的绩效水平。
2.研究假设。(1)流动资产(X1)比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流动资产比是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即流动资产比=平均流动资产/平均总资产。一般情况下,流动资产要比非流动资产的盈利能力弱,企业留有过多的流动资产会影响企业总资产的盈利能力。所以提出第一个假设:a:流动资产比与企业绩效之间成负相关关系。(2)流动负债(X2)比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流动负债比=平均流动负债/平均总负债,通常流动负债中占比最大的项目是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短期借款虽然在融资成本上低于长期借款,但是过高的短期借款会降低当年的现金流量,还使公司面临较高的短期偿债风险;如果企业较多的使用推迟应付账款方式进行短期融资,就会降低企业的信用,不利于企业后期融资。上述两种原因都会降低企业的绩效。所以我们提出第二个假设:b:流动负债比与企业绩效之间成正相关关系。(3)流动比率(X3)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即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虽然流动比率越大可以减轻企业短期偿债风险,但是这也会导致企业绩效降低,因为流动比率越大,说明流动资产就越多,流动资产的获利能力相对于非流动资产而言较弱。所以我们提出第三个假设:c:流动比率与企业绩效成负相关关系。(4)流动资产周转率(X4)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流动资产周转期=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其周转速度就越快,公司就更容易地偿还期债务和购买更多的材料,以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据此我们提出第四个假设:d:流动资产周转率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关系。(5)现金周期(X5)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现金周期是衡量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的综合指标,它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现金周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现金周转期越短,资金的利用效率就越高,从而就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据此我们提出第五个假设:e:现金周期与企业绩效成负相关关系。(6)公司规模(X6)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经研究表明,公司规模可以影响组织的结构和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绩效。此外企业规模的大小是一个企业实力和信誉的象征,规模越大,则融资相对就容易,而且在融资过程中成本也相对较低,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本文把公司规模作为一个控制变量,并用总资产的对数来代替公司规模变量。(7)净资产增长率(X7)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净资产增长率反映企业成长的速度,从侧面也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净资产增长越快,表明企业前景越好。本文把净资产增长率作为一个控制变量纳入模型中。(8)资产负债率(X8)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资产负债率越高则企业的负债越多,应付利息就越高,产生税盾就越多,就越能提高企业的价值,所以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本文也把资产负债率作为一个控制变量纳入模型中。
四、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本文选取在沪、深两地机械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总样本数据为144个,为了实证研究的准确性,在样本的选取过程中剔除了ST、PT的企业和数据不齐全的企业,最终选择108个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企业2009年度披露的财务报告数据。本文使用的软件有EXCEL和EViews,其中EXCEL是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EViews是用来完成实证分析。
2.描述性统计。表1是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个别企业的流动资产比特别大,高达0.9。这说明企业营运资本采用的是稳健性融资政策,采用这一融资政策,企业的资产收益率通常比较小。个别企业保留较高的流动比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高达44,这说明企业没有充分发挥流动负债的作用,或者是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存货较多。还有的企业现金周期很高,达到400多天。
3.实证分析。本文分别用净资产收益率(Y)作为公司绩效衡量标准。选取的被解释变量有:流动资产比、流动负债比、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比率、现金周期、总资产对数、净资产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并建立模型:Y=α+β1χ1+β2χ2 +β3χ3+β4χ4+β5χ5+β6χ6+β7χ7+β8χ8+μ,其中βt是变量系数,t=1、2/、3、4、5、6、7、8,μ是方程残差。
表2 实证分析结果
R-squared=0.307338,Durbin-Watson stat=1.582098。
从表2我们可以得出回归方程:Y=0.1625-0.0904χ1+
0.2289 χ2-5.94Eχ3+0.0478χ4-3.96Eχ5+0.0090 χ6+0.0003 χ7+0.1300χ8+μ。从方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流动资产比和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成负相关关系,即降低流动资产可以提高企业绩效,即企业实行激进式融资可以提高企业绩效,但风险比较大。流动负债比与企业绩效显著成正相关关系,这和假设正好相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机械企业一般是大型国家控股企业,知名度、声誉比较高,管理制度完善。过多的短期负债或应付账款不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危险。而企业正好利用短期借款利息的抵税好处来获得更多的节税以提高企业绩效。流动比率与企业绩效成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这可能是样本比较少,数据不够充分导致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与企业绩效成显著正相关关系,提高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现金周期与企业绩效成显著负相关关系,现金周期越短越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控制变量公司规模、净值产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的经营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拟合度为0.31,这说明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可以用营运资本来解释。
五、对机械上市企业的几点建议
1.提高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从表2可以看出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平均值只有1.14,因此企业需要降低流动资产以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2.缩短现金周期。机械上市企业的现金周期的平均值为82天,这说明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为82天。现金周期越长越需要营运资本,越多的营运资本对企业经营绩效有负面效果。所以企业需要缩短现金周期,缩短现金周期的途径有:在不影响企业声誉的情况下延长应付账款周转期或者缩短存货周转期,尽量实行零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周转期。
3.提高资产负债率。从表2中可以看出,机械板块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的平均值是0.42,这和国外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相比是较低的,美国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在60%左右。所以企业需要提高资产负债率以充分发挥负债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袁光才,陈菊等.电力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08(9)
[2]刘运国,黄瑞庆等.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3)
关键词:内部控制;现状;对策
一、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内部为有效进行经营管理,制定而成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措施以及方法的总称,这些不同的措施或者方法以及制度之间是相互制约且相互监督的。企业内部控制有不同于一般的管理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则主要是以一个企业或者某一个经济组织的活动为总体,并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措施以及程序对建立其内部控制体系从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不仅仅包含了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授权和决策,同时还包括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一切,比如从产品研发、原料的采购到投产,再到产品生产过程的品质控制、成本费用控制以及销售时的应收款风险及费用控制等,还包括企业内部的绩效考核,评价控制等,这些不同的控制内容都需要通过各种预算、计划、核算资料以及各种信息分析资料来实现的,可以说企业内部控制从宏观上是控制整个公司,从微观上则是细分到企业的每个经营活动,由此可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其他形式的制度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
二、泉州中绿的基本情况、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
1.泉州中绿的基本情况
泉州中绿于2005年在福建泉州市注册成立,主要生产销售玉米乳、黑豆浆、红豆浆、果蔬汁等粗食饮品,拥有TP、CAN、PP、PET系列加工生产线、上万吨贮藏能力的冷库,年生产能力30万吨、冻库储藏能力达上万吨。
2.泉州中绿内部控制现状
(1)资产管理方面的控制
以泉州中绿为例,目前公司的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都统一由行政部门主管、使用部门分管、财务部门建帐核算的方式,实现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各种固定资产台账的统一,看起来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的实现对资产的管理,但是却因为资产调拨的随意性,往往造成同一个资产在多个相关部门独立建账,而导致财务部门出现一物多帐的问题,这显然会造成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不准确性,另外公司资产在外出维修时,由于物资外出单不能够即时登记,这往往会引起一些物品外出过后就没有返回的问题,导致公司资产的流失现象。
(2)生产销售方面的控制
生产销售是由企业的生产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制定,业务部门向生产部门提交订单,生产部门按照业务部门提交的订单向采购部门申请相应的生产原料,并根据企业现有生产线的产能向业务部门提供交期,业务部门向客户提供准确的交期,经过确认然后进行生产,生产的合格品由业务部门申请配送至全国各客户仓库。
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有相关部门的控制,比如采购部门的原料采购则有相应的来料检验确认原料是否合格,领料有办理出库手续,生产过程则有过程品质控制人员进行全程控制,包装则有出货品质控制人员进行最后的控制,整个内部控制过程非常清晰,这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不会出现严重的品质或是成本超标问题,但是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健全,比如信息流传过程中存在信息失真的问题在该企业非常严重,这是由于没有在该企业建立统一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导致库存信息不准确,因为特殊采购的频繁发生导致某些产品生产成本超标,过程控制的简单抽检让产品品质不断下降等。
(3)往来款管理方面的控制
泉州中绿公司往来款主要由业务部门、采购部门以及财务部门共同管理,目前采用的管理模式是两种对应关系,一个是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对应的应收装款问题,另一个是由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对应的应付账款的问题。对于应收账款问题,建立了30天、60天以及90天预警机制,对于超过应付账款期限,财务部门立刻联系业务部门向客户催收账款。但是对于应付账款,虽然规定了每周三准予付款,但是由于过多的手续的牵制,导致了应付账款存在严重的拖拉问题,严重影响了和供应商合作共赢的关系。
与此同时,应收账款往往也因为财务部门没有及时提醒,导致应收账款催缴延期,甚至出现严重过期导致应收账款的风险,因为这中间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控制制度,应收账款并没有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系统以让财务部和业务部门及时掌握款项回收及催收信息。
(4)费用支出方面的控制
泉州中绿费用支出主要体现在平时的日常开销,差旅人员的报销、招待费、交通费以及各种行政事务的日常支出,这些费用每一笔虽然看起来很少,但是每个月统计下来却同样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虽然针对这部分费用通过预算控制来避免平时的大手大脚的消费,但是由于预算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准确性也相对较差,导致费用超标问题严重,也就是说费用的支出看起来形成了控制,但是却没有取得好的效果。
3.泉州中绿内部控制的问题
(1)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
公司管理体制与管理方法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缺乏系统的信息流管理体制导致公司内部部门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资产管理不到位、预算控制流于形式等,同时奖惩考核的机制也出现问题,从目前泉州中绿的内部考核机制来看,奖励偏少,惩罚过多,造成员工消极思想日趋严重、人员流动性强。由于技术人员流失率偏高,导致公司人员培训费用不断增加的同时,生产效益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内部控制监督不力
在泉州中绿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实际上质量体系控制以及内部控制体系还是非常完备的,但是由于各种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流于形式,且公司没有完善的监督部门以及多级控制系统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监督部门是多级控制系统的初始化,而多级控制则是将监督进行了进一步的升级,通过公司决策和经营目标的控制系统以及预算执行和控制系统的实施,才能够有效的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的提升监督能力,但是这一点在泉州中绿还是非常欠缺的,连最起码的独立的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也没有,自然很难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三、应对泉州中绿内部控制问题的建议
1.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设
(1)制定标准工作流程
制定科学完善的标准工作控制流程,能够有助于管理层决策能够被贯彻执行,管理层所指定的各种措施程序都需要经过授权和批准,然后在进行职责的划分和设计再加上运用恰当的凭证和恰当的安全措施以及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机制来完成指定的贯彻执行,促进公司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而这些活动和措施都需要管理层制定一个标准的工作流程,所有的工作能够在这个标准流程上进行流转,如果出现异常则需要特例的申请,从而保证各种控制措施得以执行。
(2)加强对凭证及相关记录的控制
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具有非常明显的监督力以及可追溯力的就是各种单据以及记录和财务相关的凭证,目前对于这类文件往往存在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纸质的文档,另一种是电子的文档,目前在泉州中绿这家企业中,主要采用的依然是纸质的文档进行保存,这显然是不利于记录和单据的可追溯性,同时也不利于这类凭证和记录的保存,所以通过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或者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对这类文件的电子档的管理,通过备份技术让这些数据能够在随时被查阅,这样就能够明显的提升凭证和记录的监督作用。
(3)有效实施绩效考核制度
对企业的员工要全面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挖掘员工的潜力,尽可能的提升员工的工作业绩以及促使这些员工的发展,最终实现的是企业和员工的共赢。实际上绩效考核制度不仅是对员工的鞭策,同时要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公司为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应实施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激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控制的主观能动性。公司通过定期举行绩效考评会议,作为对其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事后控制,不仅可以总结一定时期的工作成果,同时也是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过程。通过绩效考评,配合一些必要的奖惩措施,将公司的目标与部门、个人工作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公司的目标也将通过部门及个人工作目标的实现而实现。
2.完善监督制度
(1)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
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是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最基本的策略,现在很多企业都存在着领导兼任多个部门的职务,比如有的领导兼任了品管和生产的职务,这往往会引起品管对生产监督的效应下降,特别是在生产赶货很急的状态下,品管的工作往往就变得如走过场一样,并不能够很好的完善生产的品质,这往往会造成客户过多的投诉。因此要想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就需要尽可能的避免企业内部职务的不兼容性,要确保权力和职务之间的相互制约,这样才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2)加强授权的管控
对于领导的授权同样也需要经过第三方的监管,因为很多授权活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的授权,往往因为自身对于决策或者信息的掌握的不充分,其授权的效应会相对较低,对于这部分的授权要通过独立的审计部门进行监督控制,从而避免授权错误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同时对于公司高层领导的授权活动,同样也要经过独立的审计部门进行定期的审计,确保授权的正当性和权威性。
(3)强化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也具有一定的可执行性,因为预算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避免因为人为的因素导致的不当的消费问题,通过有效的预算能够尽可能的将每个月的消费者计算清楚,如果发现本月的预算超支,那么就应该针对超支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超支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预算下个月的经费,通过这样的循环能够有助于形成固定的消费模式,当出现消费异常时,就能够被很快发现,从而实现了对费用支出的控制,实际上预算管理制度不仅仅能够应用于企业的日常办公以及各种生产辅助用品的预算,同时也能够应用于企业生产原材料的预算,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来促进企业的内部控制,而且预算管理制度实际上也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方式,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力的具体方法。
由此可见,企业在制度建设上要抓住控制的关键点,在监督体制的完善上要坚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加强对授权的管控,进一步引入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才能够更好的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目前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尤会连.论财务管理与内控制度建设[J].中国外资,2011(12).
[2]王海凤.对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