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级审计知识点归纳

初级审计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3-08-21 17:24: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级审计知识点归纳,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级审计知识点归纳

第1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岗证赛课;课程体系

当今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朝着大众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使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适应时展的要求,已成为会计教育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在众多教改项目中,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重点和难点项目,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一、我国应用型本科会计课程体系模式的现状

当前应用型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课程与实践脱节,简单照搬一本高校的课程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从而导致课程所覆盖的知识技能与就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脱节,使得学生在校期间由于缺乏高仿真训练而导致就业后无法立即开展业务工作,给应届毕业生就业带来困难。关于当前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李丽君,姚雨晴(2013)认为存在理论课程安排不够合理,授课模式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问题,秦海敏(2011)认为存在课程体系设置与培养目标不一致、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等问题;关于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方向,邓孙棠(2013)提出构建一个与"应用型会计本科教育"相应的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胡琼(2013)提出多角度构建"多元化"的理实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李传宪(2013)提出CPA考试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融合,蓝文永、许蔚君、孟凡芳、罗小明(2011)等学者提出了能力导向(本位)的课程建设体系等等。学者们提出了课程建设方案的多重理论,但是尚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建设方案。

二、应用型本科“岗证课赛”的融合的教学模式

(一)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岗课融合”

为了更好地适应就业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中要改变以知识点安排所学课程,所学内容普遍使用性强,岗位针对性不足的现状。根据学生就业时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在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兼顾本校学生就业方向,加强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确定课程的内容,设置与就业岗位的基本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例如针对会计核算岗位设置会计学原理、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财务会计实务、财务软件应用等课程;针对出纳员岗位设置出纳实务;针对成本核算岗设置成本管理实务等课程;针对纳税申报岗设置税收实务、税务会计等课程;针对企业理财岗设置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证券投资等课程;针对财务审计岗设置审计实务等课程,并在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增加岗位群实操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各岗位职责有初步的认识。

(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证课融合”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专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人员级别和职称的提高也需要通过考试来获取相应的证书,此外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相关的专业工作,也要求有不同的资格证书。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分为国内考证和国外考证两大板块,归纳起来国内考证包括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房地产估价师、土地造价师、造价工程师、价格鉴证师、初级审计师、中级审计师等,国外考证包括英国特许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美国注册会计师、加拿大注册会计师、注册金融分析师、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美国管理会计师、英国国际会计师、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等。学生为了能顺利地获取就业相关的证书,在校期间的知识储备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内容应尽量包括各类别、各层次的资格、职称考试所涉及的内容,由易到难、由基础到专业,循序渐进地安排专业课,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配合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考试的时间,从而有效助考。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开设国际合作班开展课程相关课程建设,帮助学生考取国外的资格证书,以便学生在毕业时能进入更高层次的就业平台。

(三)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赛课融合”

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各级竞赛,使课堂自然延伸到课外,通过竞赛集中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特殊技能,让学生能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的综合素质,锻炼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利用课堂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会计专业的课程建设中,把“赛”作为“课”的有效补充,通过“赛”提高“课”的实际效果,进而提升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目前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的课外竞赛主要有珠算大赛、点钞大赛、综合计算技术技能竞赛、会计操作实务大赛、会计分录大赛、会计百题知识竞赛、会计电算化技能竞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会计技能比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创新计划竞赛、“挑战杯”竞赛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特长进行引导。

三、“岗证赛课”四位一体课程体系的建设路径

(一)通过校企合作开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岗证赛课”四位一体的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使“岗”能够体现企业单位的真实需求,因此在课程体系的开发上需要企业的参与,最好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积极建立校企合作的平台,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建立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目标,以实际工作岗位和任务为载体,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同时通过设立校企合作平台,也有利于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多项社会培训和专题讲座、组队参加各种会计知识技能大赛、合作等项目的开展,既能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又能提升教师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企业员工形成创新意识,实现多赢。

(二)在课程体系的开发上充分考虑到实际的工作过程

在“岗证赛课”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的开发中,首要的工作就是要深入企业调研,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以及审计岗位群的工作过程拆分为具体任务,明确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以便确定课程设计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流程图

(三)将职业证书、竞赛获奖计入学分,实现课证赛相融合

学生为了取得珠算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证书(初级会计职称)职业资格证书,将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现行学分制下,将证书量化计入学分,实现与相关专业课的学分互认,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此外,学生通过校内外实践取得学校和企业共同颁发的会计岗位技能鉴定证书、企业工作经历证书,及拓展取得会计师证书、注册会计师证书、信息化工程师证书,可作为额外的加分,代替选修课程学分。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获取奖励的,可按照奖励类别、奖励级别计入相应的学分,或者作为相关课程考试成绩的加分项目,提高学生参与课外竞赛活动的兴趣。

(四)建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改进毕业论文撰写方式

鉴于校外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岗实践机会有限的现实条件,学校在实验室建设中,需投资引入先进的模拟实训平台,模拟企业内外部职业环境分岗位角色进行混岗、轮岗实训,将事将实践教学贯彻到系列专业课程中,延生到定岗实训阶段,为学生构建“基础技能实训岗位虚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含毕业论文)”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当前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上,重视程度不够,理论功底不足,抄袭现象严重,论文流于形式。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根据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学生特点,改进毕业论文撰写方式,毕业论文选题和行文应结合校外顶岗实训的实践撰写,改变毕业论文的写作模式,鼓励学生深入企业实践,发现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采用实践报告,调查报告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使学生的毕业论文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岩.会计专业“岗证单”培养模式下的教育教学课程优化设置[M].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1).

第2篇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习领域;工作过程;课程方案设计;财会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151-03

从经济区域到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开发新思路

新的课程方案开发应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的精神。具体而言,高职院校要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并调整教学模式。基于岗位群,建设专业群,以辐射相关的区域、行业、企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经济区域行业岗位特征的调查研究

近年来,我们陆续做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社会调查以及会计系毕业生质量和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调研的地区锁定在毕业生分布的区域,除肇庆本地,还包括深圳、东莞、广州、佛山等在内的珠三角地区。调查的岗位对象有东莞市展诚税务师事务所、广州惠健会计师事务所、东莞大朗富士五金店、大唐实业有限公司、南海轻骑摩托车有限公司、佛山南海西樵锦兴砂轮厂、中山市粘冠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江门市金一辉电池厂、中山市奥克士电器照明有限公司、中山华恒灯饰毛管厂等18家企业。主要方式是走访和问卷调查,最后汇总调研结果,形成经济区域的行业岗位需求的调研报告。

通过调查,我们对经济区域的行业岗位特征进行出了基本的判断。(1)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单位基本是民营的中小企业,所占比重达95%,其他企业仅占5%。在我们调查中,有的企业要求毕业生先在生产流水线顶岗三个月,为的是让财会人员全面把握生产运营的整个环节。有的企业希望学生能创新性地提出一些工作中所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如节约成本等。还有的企业要求财会人员能够有效地催收账款。对此,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即越小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就越具复合性。过去,我们曾认为,所谓复合型人才是一种高端人才,和小企业往往搭不上关系。其实,复合型人才就是具有复合性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人力资源薄弱的小企业往往更需要。这就不仅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的要求,而且对社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2)随着“广佛肇”地区经济圈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对会计人才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全球正式进入了高油价时代,因油价攀升引起的物价上涨,挤占了以消耗原材料为主的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使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成本压力。如何从企业内部挖潜,有效地进行核算、控制以降低成本,成为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至关重要的任务之一。这也对成本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成本核算重要的使命。(3)根据市场和岗位需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构建以复合性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工作过程导向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一项核心任务。

(二)学习领域课程契合了经济区域的特征和职业教育的特点

学习领域课程是一种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这一课程方案的关键在于,它是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即工作任务的职业情境,是于本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生计和社会情境中构成职业能力与工作任务的总和。经与教学整合,形成学习领域、职业行动领域以及教学行动领域。通过设计具体的“学习情境”,即学习领域与本职业密切相关的职业、生计和和会情境,使职业工作任务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反映出来。其开发过程如下页图1所示。其特点是紧紧围绕经济区域行业岗位与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要求来研究“专业性”的新形式和新内容,摆脱了传统学科体系的窠臼。

财会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开发思路,结合我院所处的珠三角区域和本校实际条件,对财会类专业进行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开发。

(一)职业岗位任务分析

由经济区域发展特点并结合毕业生入岗情况的分析,确定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基础就业岗位群是出纳、材料核算、成本核算、往来核算、固定资产核算、会计档案管理等岗位;拓展岗位群是总账会计、税务会计、审计人员、财务主管。岗位初级资格证有:会计电算化证、会计从业资格证、计算机证。企业的会计岗位设置不是绝对的,会计岗位设置与企业的规模和需求、企业对会财务的重视程度以及与所在地方的监管力度密切相关。在岗位群确定后,由教师团队对岗位任务进行调研,邀请专家现场讨论确定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并进行同性质任务的归纳和汇总工作,形成明确的行动领域,具体如表1所示。然后,将所选择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并将学习领域的难度、程度进行序化,具体如表2所示。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方案设计

通过对财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形成行动领域,确定专业的教学任务和内容,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构建财会类专业的学习领域,总体设计方案(见表3)。

学习领域可以理解为课程或学习单元,由学习目标(能力描述)、学习内容(任务陈述)、基准学时(总量控制)构成。其名称由工作对象、动作、补充或拓展三部分组成。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传统课程是以知识储备为主,而学习领域课程是以知识应用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方案。

(三)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微观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条件和师资等情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针对成本会计实务学习领域,以实际成本核算任务分析为主线,由易到难,设计了如下内容:(1)大批量单步骤生产企业成本核算;(2)订单式生产企业成本核算;(3)大批量多步骤生产企业成本核算;(4)多品种多步骤生产企业成本核算——四个典型的学习情境,如图2所示。每一个学习情境由核算环境认知、成本核算方法选择、成本核算日常业务处理、成本核算期末结转四个关联任务驱动来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任务设计时,尽量减少知识点的重复率。具体任务确定后,就需对各教学单元进行设计,这主要是以授课教师为主导。

在这个课程设计里,以实际成本核算工作过程为基础,仿真工作程序、仿真工作场所,以真实工作任务与岗位能力要求,整合为四个学习性工作岗位,根据完成岗位任务对知识能力的需要,将成本核算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有机地融合在成本核算各个岗位工作过程中,其岗位能力涵盖了成本核算实务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四个核算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系统化学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使其获得真实的成本核算感性体验。同时,我们还建立了课程网站,包括基本资源、特色资源和拓展资源,通过丰富多样的数字化表现形式展现出来,学生非常乐于通过课程网站了解实际成本核算过程和成本核算方法。课程网站设计在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上的突破及独创性成果,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EB/OL].[2009-01-08]..

[3]张丽芳.高职经管类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

[4]杨智慧,刘捷萍,周理.工作过程导向的财类专业学习领域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1(7).

[5]任爱珍,徐肇杰.从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理念角度来构建中国高职课程设置体系[J].辽宁教育研究,2007(6).

[6]黄乐览,黄伟萍.适应珠三角经济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5).

作者简介:

第3篇

一、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现状

中国职业教育自民国初至今也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教育的质量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其规模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成为困扰或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绊脚石,如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从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衔接的视角来看,普通教育的衔接是最密切的,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的良好衔接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考试选拔、知识的培养等方面,而职业教育的中等和高等衔接在政府的积极倡导和努力下取得一些成果,但总体来看成效并不大,长久以来仍旧存在这严重的脱离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教学培养目标区分度小、课程体系的区别不明显、对资格证书考试的对待无差别等。

(一)中高职教学内容的区分度小

总结中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相同的科目,如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财务管理等,这足以说明了中高职教育在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置上存在着严重的区分度小的问题,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中等职业技校和高等职业技校都在开设,在名称上没有任何差别表明了其界限不明。此外,会计学最重要的基础会计和成本会计两门科目中,教材中主要内容的阐述基本没有差别,前者都是围绕会计的概念、特征、原则展开,然后选取极少量的篇章对企业经营中的会计实务进行分析,这就导致了理论和十几的严重不协调;后者则是主要讲授成本的各种核算方法,以及报表的编制等等,这些知识对于文化基础薄弱的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加大了学生的难度,使她们渐渐地对会计专业学习失去信心。

(二)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界限不明

目前,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衔接的错位较大,反映到课程体系的衔接上导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出现许多相同的专业,据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所的有关统计显示,中高等职业教育同专业的课程体系重复率达30%以上的专业不在少数。据有关部门统计,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重复率更是高达60%,基础会计课程、财务会计课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8门课程相同,尽管可能在教学理念上有少量的偏差,但是在教学内容上、教学方法、甚至考核方式都极其相似。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因此,学生在中职教育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这些会计知识,升入高职学校后仍旧进行枯燥无味的、重复性的学习,这既浪费了学生的大量时间,又导致学生既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兴趣大大降低。

(三)中高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低

中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具有基础差、文化底子薄、知识欠缺的特点,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作为会计行业的入门凭证并不对中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任何宽广或优惠的政策,再加上中高职学校的衔接不当、教学和师资等的落后造成中高职院校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低,这也对学生的就业率造成消极的影响。本文就广东省不同学历学生会计专业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做了调查,分别对广东省某财经大学和某高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进行跟踪统计,其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对广东省大学生毕业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可以明显看出,首先,从2013年至2015年3月份截至,无论是普通大学毕业生生还是高职学历、中职学历毕业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都在逐年递减,这说明我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后对我国会计专业学生的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有很大影响;此外,在普通大学、高职学历、中专学历各200名学生抽样调查中,从2013年至今,600名学生的会计从业资格平均通过率均在35%左右,普通大学会计毕业省的通过率稍高为55%左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不高,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不高。

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及意义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产生而随之产生了会计,其目的就是提高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益,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对会计的相关人员进行的资格审查的有力依据,会计资格考试则是会计从业证书取得的手段。

(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

会计专业教育和培训目的就是青年人在学校的教育和培训下,使自己获得会计岗位的基本技能,实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是会计职业制度的重要一个环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几乎是世界各国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备的条件之一,我国《会计法》也对会计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具有明确的规定:务必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然而,国家对会计专业人员的要求并没有止步于此,财政部在2012年12月又颁布了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于2013年7月1日起开始在全国实施。新《办法》的颁布不仅是为了加强会计资格的管理,更进一步规范会计专业人员的行为和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另外,改革对于会计资格管理的规范、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会计队伍群体业务能力的提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会计资格考试改革的意义

在我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包括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两个方面,是国家对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重要考察,是从事会计或者财务工作的必备条件和“敲门砖”,对中高职学校来说,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仅是衡量学校会计专业水平的体现,更是衡量中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招生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在扎实稳步的推进,职业教育中对会计从业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传统的课程体系和考核体系已经无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对职业教育改革,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迫在眉睫。2013年以来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实施以来,由国家财政部统一部署组织实施的无纸化会计考试,既规范了考试的行为,也统一全国各地的会计考试标准,真正做到了继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司法考试后又一次由国家统一命题、统一考试;随机抽取考试试题增加了考试的范围,加大了考试的难度,对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要求更高,有助于国家通过考试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从业人员加强继续教育的规定不仅更提高持证群体的专业能力,对其整体素质的提成也有着积极意义,总之,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对减小考试作弊的概率,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增加就竞争力,对促进社会公平,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立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会计资格考试改革的影响

在经济社会中,为了使生产关系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世界各国都在不断的调整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国为应对全球化的趋势提出了以市场经济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经济发展发展战略,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而教育领域的改革也在缓慢且稳步地推进,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对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我国会计行业、广大考生以及对会计课程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会计行业是直接和经济接触的行业,会计从业人员工作是从事经济预算、核算、计算等,因此,会计行业实施的是非常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我国对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首要要求就是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从获取资格证的难易度角度来看,因为改革后的考试题型几乎都采用国家财政部的统一命题,从全国题库统一调取,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范围、扩大了试题量、更加重视基本功的扎实程度,严重的颠覆了以本地区为范围的试题特征,极大的加大了资格证获取的难度。但是对于会计行业来说,这一改革则是提升了会计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国家此次改革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更高无论是法律层面还是个人素质层面都做出了很大的完善,这对改善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的整体水平和提升会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对广大考生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事会计专业的学生也由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实践中得以解脱,对于广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生来说,通过会计资格考试是实现就业的必要手段,考试改革为考试的公平性提供了保障,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考试的难度。因此,想要在严格的规定和较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会计专业学习中取得教会计从业资格证,这就需要广大考生一方面对会计课程体系和教材的结构框架进行准确而完善的把握,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进行各科目试题的模拟训练。对体系和大纲的把握,首先需要考生吃透教材,对每一科目的教材做到精读细读,然后对考试大纲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才能在难度较大的计算分析题和案例分析题面前以扎实的基本功迎战;对试题的训练不能是盲目的大量练习或实施“题海战术”,应该有针对性的对考试的各种题型做“板块化”的模拟训练,对知识点各个击破后再进行下一个板块,另外,对考试资源的选取也需要慎重和择优,考生可以在网上的会计练习试题库中选取整套题来进行在线练习和测试,这样在共享考试资源的同时也享受到了信息科技时代带给人们的方便。

(三)改革对会计课程体系的影响

教育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后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会计从资格从业考试就是学生通过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后能够掌握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为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服务。而传统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在实用性、公平性、专业性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新资格考试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很大的改善,也对中高职会计课程体系产生了影响,具体体现在:对课程体系的影响、对课程内容的影响和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1.对课程目标的影响。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落后,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会计教学是教师运用资深的教学经验为学生传授各种笔算、验算的技巧,侧重于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是用于如,账簿登记、编制报表、做凭证等实际的动手能力,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始少之又少。但是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后,不少中高职院校意识到传统的会计课程教学目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于是在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以《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和《会计电算化》为主要科目,教学实践中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点的考察,实习和活动实践中则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训练。因此,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的双重影响下,中高职院校要重新定位会计专业的课程目标才能既满足国家队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又能帮助学生获取会计资从业格证书。

2.对课程内容的影响。会计从业资格在内容方面的改革主要体现为:首先,对以往会计从业考试的免试制度进行了取消和废除,这种过于呆板的规定使很多专业基础薄弱的会计专业学生拿到资格证书却无法很好地胜任会计工作,名不副实。其次,改革后要求考生必须一次性通过会计基础、财务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电算化这三门课程,这对以往两次考试机会的规定彻底转变。再次,改革的重点是实施无纸化考试,考试题目由国家财政部统一命题并在考试库抽取来组织考试,这对保证考试的公平性、时效性有着积极的作用。最后是对领证程序和持证人的规定,领证程序的简化,是国家对腐败、形式主义有力打击;完善持证人员的管理是对会计师的法律地位和考试的专业性方面进行了极大的改善。

除此之外,考试题型的变化也是此次该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会计基础》的题型看似没有什么变化,但实际的分值却变化很大,主观题和客观题分值的比例实施了很大的调整,严重削弱主观题;针对当前时事政治,为了达到测试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此次改革特意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中加入了20分的案例分析题型,这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更高;而《初级会计电算化》的题型则是进行了翻转性的变化,变传统的“先操作,后理论”为“先理论,后操作”,而且是在同一张试卷上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基本功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了应对这些改革内容,中高职会计专业的程程内容也是紧紧围绕资格考试所需的三门科目,并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对案例分析题性的指导,新的教学内容既能满足中高职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的需要,又有利于学生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证输的获得。

3.对课程开发的影响。课程开发是指以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依据来确定某种课程的课程目标,然后依据课程目标制定课程内容的编排、教学计划的实施等相关教学活动,最终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对中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有着很大影响。在职业教育领域中,为了保证中高职学校课程体系符合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为了迎合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顺利通过,会计专业的课程开发是十分必要的。由于会计专业课程本身的复杂性和极强的专业指向性,因此会计专业课程开发更需要政府、学校和学生的全力配合。首先,要对当前社会重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中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极强的“职业性”特征,只有以中国社会当前的经济、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依据,通过对人才市场的需求的分析来制定人才的培养计划,最终才能培养出有针对性的会计专业人才。其次,对会计专业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课程资源包括学校的一切硬件条件和人文环境条件,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还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最后,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对中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也是课程开发的主要考虑因素,了解中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辅导,以至于他们更好的应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

四、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对会计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进行改革后,为了适应新形势,针对中高职技术学校的会计专业的特点,现提出会计专业程程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方面,实行教、学、考一体化教学策略。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教学内容和资格考试相一致,把资格考试中的考点溶解于课堂教学中,以考试的热点、难点和重点作为日常跨级教学的主要内容,对教材的渗透要紧密的结合资格考试试题,做到日常讲解和考试要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其次,在会计专业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采取和资格考试题型相似的教学方法,如:在日常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情景分析的教学法,对考试是题目中的案例分析进行日常演练,使学生在资格考试中能够轻而易举那高分。总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要同资格考试相辅相成,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和积极性,而且使得更多的学生通过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