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理论

高中语文教学理论

时间:2023-08-21 17:24: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教学理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语文教学理论

第1篇

一、树立大语文观要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开始

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有人说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第一生产力。教师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什么样的师资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所以,树立大语文观,首先是要将教师的素质提升上去,只有高素质的师资才是高质量教学的有效保证。教师要在教学理论方面提高自己的修养,认真阅读和探析当代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和探析教学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只有理论武装起来的教学实践才是最能体现教师教学价值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新课改教学理论、各地区优秀的、先进的教学经验等,都可以成为教师学习和借鉴的理论。教学理论就好比海上的灯塔,指引着教师的教学之舟继续前进。

二、教师的教学要具备大语文的视野

语文学科的教学要具备大的语文观,教师要具备一种高屋建瓴式的教学视野。不仅能看到本节课教学的目标,也要兼顾本单元和本册教材的全部内容,甚至是整个高中阶段的课程体系。教师的教学视角和教学高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大语文观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宽的教学视野、知识视野,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核心和资本,也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所以,教师要把握好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学生的学情,了解当前的教改形式,了解先进的教改动向,能够引用他山之石。同时教师要博览群书,艺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要从各个方面给学生做出表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进步。高中语文教学涉及高考,教师的教学要紧跟高考改革的步伐,这样才能利用自己的教学工作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三、树立大语文观要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上下功夫

1.想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要改变老师在语文授课过程中使用语言的观念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使用的语言应该是鼓励和赞美多于批评。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才能积极参加语文课堂的活动。尤其是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语言使用的观念应该与时俱进,有些网络词语可以比较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同样可以使用。

2.改变老师和学生的课堂对话方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语言的要求是很高的。在新时期,语文教学语言必须进行改变,尤其是和学生的交流也需要改变。比如,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主要是告诉学生世间的事物是没有唯一答案的。老师可以针对课文内容对学生提出比较现实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事物的不同答案。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

3.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改变语文教学的方式和内容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习语文是为了感受和学习语文在生活中的用处以及语言的美妙之处。但是,生硬古板的语文教学,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都磨灭了。自然,语文的成绩就不是很高。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同时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方式和内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教学语言上改变语文教学的形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的问题。

四、大语文观视角下的语文教学要重视阅读

第2篇

一、体验创造性阅读

创新期待就是学生突破定向期待下的创新事业,其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对作品的独到见解,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核心地位。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大力提倡学生个性化阅读,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体验,鼓励学生就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发言。例如在高中语文苏教版《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对让学生纷纷说出作者想要表现深层含义。有的学生认为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对当时苦闷政治环境下文人的无奈的宣泄;有的学生认为作品只是表达了作者喜爱大自然美好景色的情绪,即使在黑暗的政治环境下依然能有欣赏美景的心情。

二、进行反思性阅读

阅读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再次见解,是读者对作品的全新创造。接受美学理论将读者的阅读过程分为三个递进阶层。

1)初级阅读阶段,即为读者将作品中的文字转换为脑海中的具象,是开始审美体验的出示过程。

2)反思性阐释,即为逻辑问答,通过逻辑顺序开展问答方式。

3)哲学阐释阶段,。读者开始期待与作品有结构性碰撞,读者的期待视野与作品视野开始产生交汇。这一理论肯定了读者的核心地位,但是有容易忽略作品的基本性,走向绝对读者中心论。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作品时要从整体结构上对文章进行把握,不能初尝浅读就得出结论。

三、充分利用文本召唤结构

文本召唤结构即为作品的未定性与空白之处。这里所指的空白是作品中没有明确指出的部分。正是由于文本召唤结构的存在才能够吸引读者,通过设计悬念来引导读者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最终的意味。未定性与空白是读者对作品的反映,也是学生个性所在。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要避免细节逻辑条理清晰的讲解,这样会阻碍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作品中,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让学生寻找到作品中的空白处和未定性,再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填补空白。例如在高中语文苏教版《项链》一文中,开篇作者提到“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这句话中包含着明显的“空白”之处。“也”字的出现表示着她与其他富有的姑娘一样,有着花容月貌,她有资本过着奢华的生活;这一“也”字充分展现了她的委屈和无奈。作者灵活运用了“也”字不仅仅揭示了姑娘的内心世界,还将讽刺的矛头指向了悲剧的社会环境。教师通过文本召唤结构来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单单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作品的深刻含义。将接受美学理论应用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帮助教师运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学生有目的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观点,展现自我个性的魅力。教师在应用接受美学理论时还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灵活使用,机动调整,以便最大程度的发挥接受美学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陈婳怡 单位: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

第3篇

【关键词】接受美学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1接受美学的主要观点

接受美学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对作者、作品中心论的消解,强调读者的放性及感受,通过研究读者、阅读过程、反应、接受、交流等方面,重新调整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文学作品及意义,建立读者反应批评范式。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是为读者阅读而创作的,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表现出来。接受美学的主要观点分别体现在以下四方面:“期待视野”理论、“召唤结构”理论、“反思性问答逻辑”理论和“文学作品的结构模式”理论。

2接受美学视野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2. 1功利主义思想阻碍文本与读者的对话

在高中语文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们发现,在高考的强压下,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功利性使语文教学偏离了其学科的初衷。正是这种功利主义思想阻碍了文本与读者的对话过程。那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毋庸置疑,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对话是围绕文本的内容展开的。如果师生面对文本,只关注那些可能被考的内容,阅读教学就变成了揣摩命题者意图的教学,对话的视野就受到了限制,于是,阅读教学就弥漫了功利色彩。

功利主义思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屡见不鲜。首先表现在一部分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在学校中,一部分学校领导,包括其他学科的老师大都认为语文学科是一个耗时费力,不容易出成绩的学科。尤其在高三阶段,很多学校出现了语文学科给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让路的情况。在课程时间分配上,很多学校把语文安排在下午第一节,这是学生精神困顿的时候。这样的课堂效果自然会低效。其次表现在语文教师本身的教学实际中。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近些年来,高考阅读理解考的是课外阅读,这样一来,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外阅读的拓展,而忽视了课内阅读,从学生的语文书中的笔记、随笔等可以看出学生对课内的阅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外的“题海”之中,高考一本通等书、卷子一大堆,对于阅读的成果大多是抄上去的“参考答案”。许多学生说,答案抄多了才发现原来就是那几句话。在高考压力下,许多教师、学生忘记了阅读的真正目的,不自觉地以“这个知识点考不考”为标尺进行拓展阅读,这样学生越学越厌恶,因为这不是学生作为读者的内心需求。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尽管高中学生学了语文十余载,但明显发现高中生的知识面较窄,阅读量

较少,知识积累不够,写文章感觉词汇贫乏,甚至有的学生的识字量都不达标,作文中错别字很多,病句很多。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语文,不喜欢阅读,不喜欢写作。在高考指挥棒影响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沉闷、机械,缺乏智慧,偏离了语文学科的生命底色。如何实现理念与实际的双赢,分数与能力的双赢,是解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矛盾的关键。

语文教学不仅要学习课内知识,还要对课外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以求更全面的阅读。高中语文阅读课外拓展尤为重要,因为书本上的文章只是例子,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积累文学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让学生多阅读来拓展阅读视野,丰富阅读体验。但贪多而不求精导致阅读的肤浅,像蜻挺点水一般,过两天全然忘记。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列出一大堆相似文体、相似主体的文章让学生去阅读,从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种明显的功利主义给学生以阅读是为了考试用,考试考这个考点的感觉,大大削弱了阅读的本意。阅读是一个逐步积累、融会贯通的过程,这样急功近利无形中会降低阅读效果。

2. 2忽视学生的期待视野,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内海明威没有课外精彩”,学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教师在教学时忽视了学生的期待视野,从而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可以展想象的翅膀,无边无际的遨游,没有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思想感情等条条框框的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情感、经历重新构建文本的意义,处于自由阅读状态下的学生可以从阅读中体验愉悦感和满足感,而一旦从自由阅读进行到师生参与的阅读教学,学生作为读者及主体地位常常无形中被忽视甚至剥夺,学生会跟着教师的教学计划走,即使在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的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学生很多情况下还是处于被动状态,被动地参与,被动地感知,更甚者,以至于使语文课不知不觉中成了教师的演讲课或表演课。“花多少年时间,多少课时,花样不少,左分析、右分析,做大作文,小作文,口头作文,书面作文等等,结果要写写不上来,要说说不上来,不是人人如此,但有相当比例。” 张志公先生面对语文教学感慨道,现在的语文课堂也不发此种状况。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需要,就会产生师生的共鸣,这样教学就会有更高的效度。

2. 3忽视文本“召唤结构”,出现“假对话教学”现象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课堂评价也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形式多样,出现虚假对话。在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有时从文本内容的某一点出发,进行拓展与延伸,却始终徘徊在文本的语言之外。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有的教师把应掌握的知识点设计成几个小问题,逐一向学生提问,阅读教学就是在一问一答中将课文的重点、难点逐一解决,较难的问题问那些基础较好的同学,较容易的问题问那些基础较弱的同学,一节课从导语到作业布置都按教师预先安排的进行。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要意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模式,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曹海明.语文教学解释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第4篇

毕竟传统应试教育文化包裹结果影响深入,长期令得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僵硬沉重、缺乏应有的时代灵活衔接特性,学生自主趣味性跟进动机被深深埋没,对于各类实践性活动参与欲望不足。以上现象便是如今我国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科学改革期间广泛面临的巨大挑战威胁,想要在短时间内遏制完全并彰显独特时代光芒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做好长期应对的心理准备。笔者则具体围绕以下内容进行后期对应整改策略内容详细验证与精确拆解。

一、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局限状况客观论述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活动深入拓展,不管是在教育涉及面域或是人员素质改造成就方面,都颇有成效。依照客观层面审视,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和协调策略,表面和初中阶段并无过多差异,似乎过往教学成果挪用行为并无任何不妥迹象。但是高中生不管是身心发展结果或是知识面拓宽诉求方面,都发生着彻头彻尾的改变,需要在教师在原有语文知识结构基础上加以灵活舒展延伸,绽放既定学科独有的跟进回应标准。

社会多元化发展下的核心主题便是实施改革,将基层社会大众传统思想观念全面解放,而高中语文课程作为传承中国传统精神文明的必要工具,必然要发挥以身作则之功效。联合思想层面验证,高中阶段语文教学活动局限效应深刻无比,长期使得语文知识和生活规则背道而驰。

教师过分关注应试成就而始终沿用鸭架式硬性灌输手段,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无法合理激发,在各类实践探究活动中参与积极性骤减,学习广度和深度就更加无法顺利贯彻预设指标。高中语文如若长期局限在课堂练习、缺乏课文阅读和练笔习惯支撑,无法引起更加深入统筹的改革共鸣,那么最终学生视野范围和发展前景也便晦暗无比。毕竟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属于一类循序渐进的行为过程,当中的调试规则和引导方式极为复杂,如若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仍旧沿用繁琐考证和广泛注释行为应对,无疑是令语文课程走向局限深渊难以自拔。

二、 今后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策略内容和延展方向科学解析

教学引导理念过于单一、执拗,是致使我国高中语文教学面临改革困境的主导因素,为了更加快速地融入现代化建设改革事务之中,相关主讲教师便有必要合理研究并顺势构筑标准化形态的高中语文教学引导思想结构。

精准定位和更新设置现代化背景下我国高中语文教育观念

高中语文教学本应该是实体化的内容,不可脱离社会、自然环境,市场经济发展等问题而独善其身,应该保留更多的开放、现代化特性,全面挣脱以往形式主义的枷锁。高中语文课程绝不等同于一般形式的生活工具,其需要联合特定信息载体、人文属性,进行不同阶段人员素质改造方案制定。更重要的便是,快速调整单纯应试准则,构筑素质化改造引导体系架构,使得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类先进技术资源和生活交流情境有机融入,为学生思维创新插上灵动的翅膀,敢于正视今后学习、生活甚至工作中的一切挑战,并联合已有语文知识和独特发展眼光加以局势扭转。

笔者此处强调的考试内容科学设置结果,不单单限定在考试题目的精准层面之上,同时要求结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特征和素质拓展诉求,进行试题标准容量妥善编排。教师在进行考题内容讨论和设置期间,需要确保后期教学成就评价和全新课程引导结构的流畅衔接诉求得以满足。也就是说,考试的正向控制能效的确不可忽视,教师要做的是就是尽量协调跟进学生素质化拓展轨迹,避免衍生任何对其学习积极性造成打击的行为迹象。

另一方面,语文教学活动不可脱离生活实际,必要情况下,作为专业化高中语文教师,其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利用网络、图书馆途径,阅读各类优秀文章素材,同时定期规划各类名胜古迹游览参观活动,使得课内外进度能够灵活交接,长期维持高中生身心活泼结果,确保个体知识面的不断健全,同时更加热爱品味生活百般迹象。相信长此以往,高中生必定能够在合理时间范围内走向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天地,从而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536.2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76-01

如今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真正能将教学的重点转到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鉴赏、应用等能力的提高方面,在许许多多的教学方法中还是比较缺乏的。我们如果能更加清楚的认识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立足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综合素质必将大大的提高。

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改革

1、传统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开展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模式。传统教育教学中,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知识灌输的对象。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模式中,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太过依赖于教师的教授作用会最终会造成教与学的完全脱节,教学质量差,以至于学生自己的动手,自学能力都不高的后果。实践证明,新课程改革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的发展。这样的模式太过依赖于教师的作用,完全忽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不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导致许多学生动手能力差,自学能力差。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教学任务。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繁重,这一学科具有特有的艺术形象思维功能,这也正是在教学模式上发挥创新思维的优越条件。

2、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

教育学界在发现传统教学模式与国家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以后,也做出了许多寻求改革的方式方法。到目前为止,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大致表现为几种:①高中生的心理及生理发育已较成熟,自律能力较强,完全有了学习的自觉性,有这样的群体基础,教育教学模式发展成为一种学院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和现在的许多大学院校一样,都属于基本能力提高和术业专攻的阶段;②有的放矢,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才能有效率。目标生成型教育教学由此诞生。这样的模式使得在高中语文教学时,不论学生还是老师心里都确立一定的目标,之后的教学活动才能有序进行。③结合高科技手段的教学模式也得到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计算机等多媒体

网络作为认知工具。比如利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得像文言文学习这样看似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生动。

二、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创新思维

创新本来就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来实现的,这要求创造者要对人类几千年的文化知识以及科学技术都要有一个重新构思,重新组合才能创造出新的成果。高中语文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才能使学生主体的地位得到发挥。发展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的创新思维需要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开展:

1、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

让学生沿着教师设计的思维方向进行深入学习,是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首先,教师要有明确的提纲,教学提纲是贯穿始终的线索。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深入思维水平以及系统归纳能力。在学习问题面前,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主解决,独立思考,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可以成立一个学习小组,先进生和后进生一同学习,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加强合作精神。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使学生学会紧扣学习的中心问题,提高学习效率。简要的说,教师在全过程中要整体把握,点拨引导,提高探究教学成效。当学生或小组在探讨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 对于小组学习中体现出来的先进学习方法,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赞扬,予以推广,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成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

旧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渐渐淡化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基于此,就要打破常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心灵的体会,提高自己在语言能力上的修养。学生在课堂上要做一个知识的探究者,自身发展的创造者。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使得学生具有充足的信心去主动克服学习中的一切问题困难。

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发散性思维就是教学过程当中的关键点。让学生能够大胆的推敲问题,启发思维,懂得借题发挥,大胆质疑。为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校也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例如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加大了阅读面,在课堂内外都能和别人交流学习。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有一些心灵的体验和感悟,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这个目标不是仅仅能依靠教师传授课程来达到的,最基本的还是要靠学生这个主体来实践获得。

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走出原有模式当中的理论误区,建立一个科学的教学系统。对学生不放心的心态在各方面成为了制约我们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主要障碍。实际上这样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我们忽视了学生生动而形象的母语背景。我们必须适应这一点,那就是教学的重点要从语文知识的学习转移到通过语言形式,知识的训练,最终到人生的发展上来。

以创新学习为方法,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文理结合。同时还有课本内容和社会实践的结合。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运用高中语文教学新模式的教学才能创造出更多富有创造精神的新人才,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才能完成这次华丽的转身。

【参考文献】

1、王慧,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06(3)

第6篇

>> 关于高中语文戏剧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的研究思考 高中语文戏剧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探索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探析 浅谈高中语文戏剧阅读教学 初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对比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法初探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之我见 分析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法 简论体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的运用 专题教学: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的应用 简析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由一堂戏剧排练课谈中职语文戏剧文学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戏剧审美教育实践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之我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④冯克诚.布鲁纳发现学习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5:89-90.

⑤钱态.论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的“全方位解放”,南京:艺术百家,2005(4):48.

⑥邵瑞珍等译.布鲁纳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56.

⑦张人杰,王卫东.《20世纪教育学》名家名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496.

参考文献:

[1]连树声.中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俞为民.中国古代戏曲简史.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等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外国戏剧名作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

[5]向启胜.戏剧单元教学随想.语文教学与研究,1998,7.

[6]孙国平.试论戏剧教学中的情景设置.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3).

[7]张天欣,张晓辉.戏剧表演教学—让我们从游戏出发.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4,2.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格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人格教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我国高中的语文在高中所有学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方面能够发挥好高中语文教学的功能,一方面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力度。在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利用语文学科塑造人格的优势完成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是语文教育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也是高中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现状

(一)忽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和过程忽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终极目标。但却没有纳入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也不能体现。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的第一单元教学目标为重点整体感知,端摩语言。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品味文章的语言风格,挖掘语句的言外之意,只是体现了教学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掌握语文基本能力等,虽然涉及到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渗透了少许思想道德教育。但人格教育内容和目标却没有得到体现,这必然导致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这一核心教学任务。

(二)学生缺乏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理论为如何实施人格教育提供了很多指导,教学改革在实施人格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仍然不能否认人格教育的总体实施情况还存在很多缺憾,情感缺失最为明显。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情感教化学生的具体操作上十分薄弱。一线教师缺乏理论和实践指导。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关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家长又不懂教育之道,对新颖的教学方式缺少必要的的心理准备。大部分家长只认定严师出高徒的理念,根本不相信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三)重讲授轻体验的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已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展裕与素质教育相配套的课程活动课程、选修课程、校本课程也被安排在课堂教学计划之中。开设这些课程,目的就是为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带来有效的引导作用。但我们清楚地知道,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力仍然巨大,素质教育的实施仍然无法真正展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新理念只是停留在理论,而没有付诸实践。主体和客体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重讲授轻体验的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的策略探讨

(一)树立科学的语文课程价值观

传统的语文课程价值观把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作为语文课程的既终极的价值,而忽视教育对人格的完善这一终极目标。语言的学习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但课程任务与课程价值不同,我们心中不能只有语文教学的任务,对语文课程的价值缺乏思考,或把任务等同于价值,没有把语文教学提到一定高度。事实上,人的解放才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才是语文教育的永恒主题。语言是人格的外在表征之一,对语言的掌握是人格完善的方法之一。我们应抛弃以语言能力为本位的传统语文课程价值观,建构以言语实践为渠道、以人的解放为核心价值的语文课程价值观,树立科学的语文课程价值观。

(二)发挥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作用

毫无疑问,教师人格会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建构。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具有经常性、直观性和持久性的特点,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只有教师自身的人格积极健康,才能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学中发挥其真正的教育价值。在认知方面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的学习,让自己掌握更多更新的文化知识,从而让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具开放性,要有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这对语文教师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有着极大的帮助,为学生建构开放性人格的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同时语文教师要保持激情飞扬的情绪特征,语文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情感中去,会充分带动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得学生从作品中得到情感的共鸣。

(三)在实践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真正走进生活,投身实践,人生才能得到完善。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这是不够的,还要将其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才能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这一过程的转变都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完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还要适时适量地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能够把他们在课堂上听到的和书本上看到知识及时进行转化,并运用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在应用自己所学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地感受到学习的重要,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教师还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又获得课堂上和书本上所没有的鲜活的语文知识。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独立人格才能得以塑造。一方面要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另一方面还要将其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才能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

参考文献:

[1]李艳梅.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3月。

[2]刘志坚.中学语文人格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第8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G633.3

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是指高中语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为完成教书育人任务和自我职业发展所应具备的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职位对其知识、能力所要求的程度。

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具有下列特征:首先,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体现在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每个个体在后天社会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并且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培养出来的。其次,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由多个层面构成的。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应该包含四个层面,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专业情意。

一、专业知识是语文学科的基石

要想给人一碗水,自己要备一桶水,这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语文教学者同样要遵循这样的规则。

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文学常识,语言学知识,逻辑知识,文学鉴赏知识以及语文教师应该掌握的其它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例如,掌握汉语拼音、标点符号、积累一定的名言警句、修辞方法、听说读写方法、语法常识、文章体裁、写作方法格式等等。

高中语文教师的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及评判能力。表达能力由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组成。高中语文教师的交流能力主要指能用语文语言传递信息并进行沟通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师的阅读鉴赏能力包括:熟练掌握各种阅读方法和技巧;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审美评判能力主要指敏锐的审美感知力;独特的想象力以及批判的精神。这些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掌握的如何,是教好课程的关键,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必修课。

二、专业技能是语文学科的重点

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学重在能力强。高中语文是基础教学的收尾又是学生知识水准更上一层楼的开端,这一时期学生处于生长的多重期和活跃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学生的接受程度至关重要。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是一场考验。

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知识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教学知识由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知识组成。教学的理论的知识由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语文教学方法论、语文教育心理学组成。教学经验知识主要是指经过教育教学实践总结而成的课堂教学经验。包括使用普通话、规范书写板书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等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主要是指课件制作和使用教学电子设备的技能。掌握好语文教学的专业技能,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三、专业道德是语文学科的准则

教人先做人,育人重育德。语文是国学的主枝,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语文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从事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专业道德的行为准则,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语文教师是用语言表达实现授课,用情节描述反映思维,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他面对的是从少年走向青年的学子,是思想渐熟的一代,这个时期才和德缺一不可,有时德比才更有积极作用。在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于教师的专业道德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划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同样,以上的道德规范也适用于高中语文教师。除此以外,还应该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勤学进思,无私奉献。可以说语文学科专业道德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高中语文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

四、专业情意是语文学科的职责

爱岗要敬业,责任重于天。高中语文教师岗位平凡,但位置重要责任重大。

语文学科专业情意是指教师的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四个方面:(1)教师的专业理想,主要指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等方面内容;它要求教师工作要专一,进取和主动不能缺少,勇于负责和开创。(2)教的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3)教师的专业性向是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征,或者说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4)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

第9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不足;探讨

一、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不足

1.教学局限于应试教育

虽然现在人们一再强调素质教育,然而要将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完全变成素质教育却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高中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而学校则面临着升学率这一巨大的竞争压力,这就导致学生学习语文时的重点成了钻研解题技巧,部分学生甚至将各类型的参考资料作为教材,殊不知语文教材中那些经教育界行家精挑细选的文章,岂是那几本简单的参考资料就可以取代的。这种完全抛弃精华的学习模式根本不能真正帮助高中生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2.学生对学习语文的认知程度不够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然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对语文课程认知程度不够,从而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了他们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课程或者其他事物上。久而久之,语文课程就受到了冷落,最终使得高中语文教育在现如今的教育发展中遇到了一个瓶颈期,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地位,进退两难。鉴于此,我们必须努力改变这种状态,使高中语文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3.教师水平不高

倘若课本是语文教学的灵魂,那么语文教师则是语文课堂的主导。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学水平、教学习惯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但要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必须要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倘若教师自身的水平不高,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常常会选择照搬一些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然而并未考虑到学生自身的个性和差异性,这样非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二、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案

1.转变思维,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开展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模式。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完全是按照应试教育的内容进行教学,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太过依赖教师的教授,禁锢了自己的思维,最终导致与语文教学脱节。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在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中,应该以教材为基础,但又不局限于教材,要充分发教师本身的引导作用,转变思维,开阔学生视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改变传统教学的不足。

2.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注意加入“激趣”这个部分,利用这个部分充分开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感受语文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直奔主题、引用名言警句、运用成语、背古诗、猜谜语、听音乐等方式,让每一堂语文课都充满活力与激情。通过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标,最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语文教学中营造文学艺术浓郁的课堂氛围

语文与艺术是密不可分的,许多著名文学家在语言的运用上都非常讲求艺术性。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所营造的文学学习氛围对学生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离不开他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文学内涵。所以,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不要先急着解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要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到作者波澜起伏的感情,体会文章中语言运用的独到之处。同时,教师要尽量淡化“照猫画虎”照搬教材枯燥内容的旧模式,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文化基础,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4.运用互评体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第10篇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母语选修课课程设置现状: 母语选修课课程设置现状: 课程设置现状

早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亚、非、欧、美等各洲 60 个国家中,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的 国家就占 76.7%,20 年后的今天,这个比例只会更高。由此看出,普通高中设置选修课已 成为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外国母语选修课比中国课程改革时间早,创新性强,实施状况 良好,选修课分类明晰,有条不紊,代表国家有美、英、日,

详细情况如下: 美国实行指定选修和任意选修相结合,根据课程的内容,分为语言和文学两大类,语言类有的称为 英语 ,包括语言技能、实用写作、有效交流等课程;文学类包括当代文 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欧洲文学等。对选修课设置不作统一规定,由各州和学校自行 安排,学校对此没有强行选课的规定;英国则是将组合选修和任意选修相结合,与语文有 关的有英语、古典语文、戏剧研究、艺术史、拉丁语、西班牙语、俄语、印地语、英国文 学、希腊语、汉语、意大利语等,绝大多数学校都把选修科目分成 5~6 组,供学生选择; 日本于 20__ 年制订并于 20__ 全面实施的高中课程,实行普通教育的学科有 10 科,国语 科列在首位,包含 6 个科目:国语表达ⅰ(2 学分) 、国语表达ⅱ(4 学分) 、国语综合(4 学分) 、现代文(4 学分)、古典(4 学分)和古典讲读(2 学分) 。其中只有 国语表达ⅰ 为必修科目,其他均为选修。

(二)我国语文选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研究: 语文选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研究: 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研究

我国高中选修课程设置及实施的时间较短,对于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及实际教学已有的研究有:

1. 关于新课标选修课课程设置的研究: 选修课课程设置的研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共设置了 诗歌与散文 、 小说与戏剧 、 新闻与 传记 、 语言文字应用 、 文化论著研读 等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又可开设若干模块,这些 选修课与大学开设的课程紧密联系,模块设置各具特色。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 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云峰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20__ 年第 8 期上的《把握好高中选修课的 特点》,对高中选修课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但新课标对选修课的一些概念阐述不清, 如 对于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 建议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4个模块, 获得8学分 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 深造的学生,建议在此基础上,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个模块 。进一步学习和进一 步深造的标准是什么_课标对此没有提出更详细的说明,造成的实际情况是全国开设选修 课的学校,几乎所有参加高考的学生都修满7个模块,没有因学生学习兴趣与想报考学校 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模块。 山东师范大学的杨旭东在硕士论文《高中选修课的历史比较与现实思考》中将现行选 修制度分为三类:限定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和定向选修课。

2.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现状的研究: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这块也引起了国内学者、高中教师的广泛关注,其研究主要体现 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选取以及教学评价反思几个方面,具体阐释如下:

(1)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相关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云峰发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 育》20__ 年第 6 期上的《积极建设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有效推进高中选修课实验》提出了 信息共享在选修课中的重要性。 山东省XX市第八中学的教师孙晋诺发表在《语文建设》20__ 年第 2 期上的《高中选 修课教学的"三多"与"三少"》一文,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提出了三点意见:多整合归纳 少逐篇讲析、多训练语言少依靠活动、多具体指导少空口说教。 江苏省XX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的韩旭东发表在《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__ 年第 10 期上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策略初探》对语文选修课授课方式进行了讨论。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徐才根和XX市乍浦中学的曹跃平、 孙晓峰在 《教学月刊 (中 学版)》20__ 年第 10 期上发表的《关于高中选修课中校长角色的思考》提出了校长角色 的转换问题。 江苏XX市季市中学的刘晓红发表在《考试周刊》20__ 年第 26 期上的《精准高考目 标,体悟审美愉悦 例证现代散文选修课的一种教法》将选修课与高考进行了联系,并 对散文选修课教学提出了看法。

(2)教学内容的相关研究:

部分省市教育部门以及教育学者针对部分学校选修课走过场,形同虚设的问题进行了 相关讨论: 安徽省XX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刘志胜的《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时间的思考》对必修课 与选修课开设时间进行了讨论。 广东XX市玉兰中学

的李园香发表在《中学语文(上旬 教学大参考)》20__ 年第 9 期上的《高中话文选修课"同质化"现象及对其的反思》对学校将选修课当作必修课上的问 题进行了分析。 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 (3)教学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王文娟在硕士论文《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活动中实施选修课(人教 版)的思考》中针对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及评价制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种可行性比 较高的评价方式: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学生成长记录袋、问卷法等。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潘洪建、吕玉、邹双武发表在《调查与分析》上的《高中选 修课学习的成绩、问题与对策》中对选修课给学生带来的收获与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通 过调查发现现行考核制度无法体现选修课价值。

二、课堂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一)主要问题:

本课题主要研究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和具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通过 把握新课标对语文选修课的相关规定,参考国内外学者对选修课的设置及教学研究,在有 一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到XX市重点高中语文教学中去,观察并记录一线语文教师 对于选修课的教学实况,采访一线语文教师、学校高层领导,了解这些基层教育者对人教 版语文选修教材的看法,听取他们对选修课的设置和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以问卷调 查的形式,了解目前学生对于选修课的学习状况,从中揭示出选修课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存 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整理访谈资料,总结一线教师对选修课的教学的经 验教训,学校领导对选修课设置与教学的期望和预期,从而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选修课 教学理论,为立志从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师范生在选修课教学方面提供可行性意见和建 议。具体而言,关于XX市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分析研究主要包括:

1. 实践学校选修课的课程选择和教学进度(课时)安排;

2. 一线教师在选修课教学中的教学表现记录和分析;

3. 教师、学生对选修课教材、教学等的看法;

4. 相对于必修课,学生在学习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

5. 实践学校教师、领导对于选修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二)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应放在XX市部分高中选修课的教学状况上。昆明实施选修课是最 近两年的事,起步比其他省市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实地考察研究,揭示 一线教师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另外,从一线教师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积极思考,开拓创新,试着结合教育学理论和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出一些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理论,从而 为新一轮的高中语文教师选修课教学指明方向。 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在于教学问题原因分析、选修课理论与一线教师实施的内在联系总 结等几个方面。教学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很多,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原因,而是 学校、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想要试图解决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本质的、固有的问题,是有难度的。另外,通过新课标选修课设置和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 之间的联系、差距,反观理论可能具有的缺陷或,在实际教学中对理论的灵活掌握,这些都是本次研究的难点。需要在实践学校认真观察,客观有效的记录,认真归纳总结所得的一手材料,从资料中得出理论,用事实说话。

三、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采取非结构式观察法对教师教学进行观察,对一线语文教师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 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典型事件进行轶事记录,如新颖的导入、有创意的提 问等等,与必修课教学进行对比,总结选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特点、问题等。

2.采取实况详录法,观察记录教师在选修课集体备课中的表现,从中总结教师选修 课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

3.采用结构式观察法,对学生在选修课学习中的反应进行时间抽样,每十分钟记录 一次,看学生在这段时间内积极听讲,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从而反观教师的选修课教学。

(二)问卷调查法:

1.对实践学校的一线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对选修课教学 的重视程度,对选修课教材的熟悉程度,对选修课教学目标的把握情况等等。

2.对实践学校高二下学期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 对选修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目前所选课程的感兴趣程度等等。

(三)访谈法:

1.对实践学校高层领导进行访谈; 结合该校现实情况,向相关领导了解该校选修课课程设置的过程,选修课实施过程中 遇到过哪些问题,现在该校选修课的实施状况等相关问题。并让学校领导对选修课的设置 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2.对一线语文教师进行访谈; 在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后,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对教师进行访谈。

访谈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对该课有哪些新的教学理念,该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中出彩的地方,要询问设计背后的理念和方法;同时,询问教师对选修课设置的看法,对现行选修课教材 分析与讲解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选修课的集体备课方式等等。

四、学术价值

(一)弥补相关课题研究的不足;

1.XX市高中选修课政策实行时间较短,相关课题研究较少。本课题的研究能起到 一个补充作用。

2.其他省市相关课题研究过于理论化、理想化。本课题深入一线教育,收集一手文 献资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实际教学中获得理论,避免了主观推断造成的理想化。

(二)丰富和完善相关课题的研究;

1.进一步完善新课标的实施理论;

2.为其他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效性的数据和结论,为其撰写相关论文提供条件, 有利于他们进行更为深入的科研调查。

五、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目前对于语文选修课实施状况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现在着眼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拓荒、原创价值。它所开发出的持续的、系列的普通高中任意选修课教材和在实 验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普通高中任意选修课实施的有效机制,从而形成一线教学、在校免费 师范生的双赢局面。 首先,对于在职语文教师而言,可以监督其对新课标相关规定的贯彻落实,完成自身 教学的总结和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其次,在校师范生是最大收益者。通过研究成果的推广,使准教师们了解一线教师选 修课的教学概况,从中吸取经验教学,为将来的选修课教学奠定基础,争取在就业后能够 很快适应新课改,上好选修课,防止刚毕业生就培训的尴尬局面。 最后,对参与实践的学生来说,本次实践培养了小组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资料整理、分析能力,提高了科研实践能力。

六、预期效益

(一)研究论文:

整理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分析调查问卷,针对选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不同问题,选 取侧重点,写一至两篇研究论文,要求真实可信,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引起学术界、 教育界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和实施现实问题的广泛关注。同时,对在校师范生未来选 修课教学起到指引作用。

(二)预期成果推广:

1.召开成果交流会,向更多的人介绍我们的课题研究。

2.请优秀一线语文教师来到师范院校进行选修课教学培训,构建在校师范生与一线 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

第11篇

孙亚红

(舟曲一中)

[摘 要]人格问题是教育中的一个根本问题。作为由各个个人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结成的人的共同体,社会要延续和发展,就必须使生存于其中的个人养

成一定的人格,即形成个人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所具备的基本品质、整体形象。教育作为以现实人的身心发展为专门职责的社会活动,在人格的养成上是一种

占主导地位的途径。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就高中语文教育与人格教育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 人格教育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现状

1.忽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和过程忽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学

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终极目标。但却没有纳入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我们的课堂

教学过程也不能体现。它只是体现了教学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

掌握语文基本能力等,虽然涉及到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渗透了少许思想道德教

育。但人格教育内容和目标却没有得到体现。

2.学生缺乏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理论为如何实施人格教育提供了很多指导,教学改革在实施人格

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仍然不能否认人格教育的总体实施情况还

存在很多缺憾,情感缺失最为明显。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情感教化学生的

具体操作上十分薄弱。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关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家

长又不懂教育之道,对新颖的教学方式缺少必要的的心理准备。

3.重讲授轻体验的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

我们清楚地知道,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力仍然巨大,素质

教育的实施仍然无法真正展开。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新理

念只是停留在理论,而没有付诸实践。主体和客体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课堂

教学中,教师满堂灌重讲授轻体验的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重要意义

1.高中阶段人格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和心智逐渐成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人格教育能

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高中阶段学生的心智逐渐成熟,会有一定

的逆反心理,社会也会有各式各样的信息充斥校园,学生可能会受到社会不良

风气的影响,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很可能会被这些不良信息腐蚀,甚至会

走上犯罪的道路。语文学科是一个基础学科,学生们普遍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强,

语文教学中推行人格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人格教育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推行

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作

用,这就与人格教育的内容不谋而合,人格教育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

中的人格教育内容,要求教师将教育主体放到学生身上,进行语文教学的主要

内容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深化人格教育内涵,这就充分体现了素质

教育的目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推进人格教育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三、高中语文教育人格教育的策略

1.利用高中语文能力培养过程加强人格教育

语文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的目标,对语文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新课标

将其概括为: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往能力等。要在高中语

文教学中推进人格教育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加强语文学习中的人格教育。语

文能力培养的过程就是学生逐渐掌握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加大对人格教

育的培养力度,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高中语文

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进行讲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

时针对作品中的人文思想进行讲解,让学生参与到讨论当中,在讲解过程中,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全学生的人格。

2.利用语文教师人格魅力进行人格教育

高中语文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知识外,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对学生影

响是极其深远的。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

教师才能够教育出好的学生。高中语文教师的心理品质影响高中生人格的形

成,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有健康的性格,谦逊温和的教学态度,这些美好的品行会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用真实的情感打动

学生,引发学生共鸣,教师的真情流露是进行人格教育的最佳方式。高中语文教

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促使他们形成健全人格。

3.挖掘高中语文课本中蕴含的人格教育

高中的语文课本是很多专家学者认真挑选出来的适合高中生学习的文学

作品,蕴含丰富的人格教育资源,是对高中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最好素材。语文课

本中不仅展现了丰富的人文地貌,还有很多具有人格魅力的经典形象。在高中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书中人物形象的品质。高中语文课本

中优秀人物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令人钦佩的人格,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教师应发掘课本中富有人格教育意义的

材料,再现文章中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探索作者的内心世界,发掘生活中的美,

领略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增强学生学习效仿的欲望,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

值观,健全人格。

4.在实践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还要适时适量地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

中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他

们在实践活动中又获得课堂上和书本上所没有的鲜活的语文知识。学生自主、

自立、自强的独立人格才能得以塑造。一方面要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

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另一方面还要将其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

才能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

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找

出合适的教学方法,正确推进高中阶段的人格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志坚.中学语文人格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7.

第12篇

关键词:人格教育 初中语文 新理念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普通初级中学阶段语文课程的学习,要对学生“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察”,“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通过了解分析初中生人格现状,以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以及教学系统理论为指导,探讨初中语文学习中人格的养成策略,张扬学生的个性,充实学生的生活,拓宽学生的理想世界,从而从本质上帮助学生实现其个性的社会化人生价值和意义。构建一种让每个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相和谐的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学习模式,在学生人才培养的观念和实践方面取得一些实质性突破。

一、人格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从社会的发展来看,需要提出人格教育。目前,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学生容易受一些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逐渐被教育工作者重视起来。这一切都说明,语文课程改革重点定位在怎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不仅是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质功能,更是实现语文教育“元”的价值。

2.从初中语文教学功能的角度出发,它的全面性、深入性以及发展性,需要人格教育来体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多地向学生传授统一的理论和经验,很少因材施教,虽然也一直强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在很多方面绩效不高。同时,还存在着不符合时代要求的问题,使得学生的人格心理特征与现代教育理论相悖,不能够成为社会上需要的人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挖掘和发展语文教育的功能,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

3.人格教育有利于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目前,一部分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常见的有:自控能力差、思维方式极端、团队协作能力差、心理平衡能力差。

从语文教学角度考虑,以上情况表明语文教育功能从某种意义上偏离了其本质——燃烧起受教育者心底的火种,让他们生命之光焕发出炫丽的光辉,从而使他们身心健康。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的具体措施

1.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要想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个人人格魅力至关重要。在心理品质方面,语文教师要乐观向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具有顽强的意志;在教育观念方面,语文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终身学习”、“豁达的语文观”等思想;在学习品质方面,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教学本领,严于教学,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

2.把人格教育放在课堂上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公平公正、活力四射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多在课堂上采用合作教学的方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向教学的过程,在互教互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还要学习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变革和优化课堂教学实践过程。

3.把人格教育延续到课外活动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课堂上,更应该延续到课外活动中。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从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培养出的抽象情感力量,内化为实实在在的信念和行为方式,从而进一步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因此,教师应多采用一些课外(比如阅读)方式指导学生,并为学生的人格实践创造机会。

4.寓人格培养于语言能力中。把人格的培养寓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从阅读教学和听说教学出发,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我们提倡自我阅读和整体感悟阅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基本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感悟文章的真谛,这样能够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5.最大限度地挖掘语文学科的潜能。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只是让学生阅读、累积、解读和使用语文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从感性层次上升到理性层次,并以此提高个人文化素质,使人格得到升华,这些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在潜能。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精华,并利用丰富的语文资源以及优秀的文学人物等,滋润学生的心田,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有努力塑造人格魅力的责任。语文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挖掘文学作品中隐含着的智慧和人性光芒,结合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特点,为学生的人格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周波 语文教育与文化人格的培养.临沂师范学报,2002, (7):66。

[2]孙云 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策略.科学教育家,2009,(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