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17:24: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智能 多元智能 英语教学 人本主义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他的《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一书中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在美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也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重视。正如1994年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院长莫非教授所说:“这个项目的研究对人类的智能理论发起了挑战,使我们对创造性和认识的理解更进了一步。它还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思考教育的内涵,思考未来教育的模式。”在我国当前大力推广素质教育、转变应试教育的教改形式下,多元智能理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英语教学为切入点,谈谈笔者对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论认识、实际应用和经验总结,以期与致力于教学研究和多元智能实践的广大教师交流。
一、智能与多元智能
什么是智能?在二十世纪之前,“智能”这个词汇通常用以描述自己或他人智力的本领。上世纪初,比奈提出了智商测试理论,认为智能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解答智力测验试题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斯坦伯格1985年提出了智能的三元理论――人的智能由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三个相对独立的能力构成,个体的智能差异主要表现为智能的这三个方面的不同组合。多元智能理论的倡导者加德纳认为,智能不是简单地用纸笔测验来衡量的东西,不是多数人占中间水平、少数人占两极水平,而是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拥有、并表现在不同方面的能力;智能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而且这组能力中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因此,不存在谁比谁的智能高或低,只会有某方面的强项或弱项。加德纳对于智能的定义是:“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16)
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加德纳首次提出并着重论述了七种智能:1.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即感受、辨别、记忆、改编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可以是对音乐整体、直觉的感知,也可以是对音乐分析、技术上的感知;2.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即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来表达思想及情感的能力、运用双手制作或改造某些产品的能力,包括特殊的身体技能,如协调性、平衡性、技巧性、力量、灵活性、速度、本体感受能力和触觉感受力;3.数学逻辑智能(mathematical-logical intelligence),即数学和逻辑推理能力及科学分析能力通常包括以下过程――类聚、判别、推理、概括、计算、假设和检验;4.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即口头表达或写作中有效运用语言和文字的能力,涵盖了对口头和书面语言的敏感程度、学习各种语言以及运用语言实现特定目的的能力;5.空间智能(spacial intelligence),即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运用和操作这种模式的能力,包括对色彩、线条、结构、形状、空间关系的敏感性及通过平面图形或立体造型等形式再现空间关系的能力,还包括发达的空间思维和定位能力;6.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即理解他人的能力,特别是观察和感知他人情绪、意图、动机及情感的能力,包括对他人的面部表情、声音及姿态的敏感性,在不同类别的人际线索间进行区分、采取有效反应的能力;7.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即建立准确而真实的自我模式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运用这一模式的能力,包括准确描述自己,了解自己内部的情绪、意图、动机、气质及愿望,自知、自律和自尊的能力。后来,又加入了两项智能:自然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即个体辨别环境特征(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包括分辨类似物种之间的细微差异,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性,以及能熟练地在非生命形式之间进行区分的能力;存在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即对人生和宇宙终极状态的思考能力,“是在直达广袤无垠的宇宙尽头为自己定位的能力,是在人类生活环境中与存在有关的能力,如,在探索生命的价值、死亡的意义、个人肉体和内心世界的最终命运,被人所爱或全身心沉浸在艺术之中获得刻骨铭心的感受时,为自己的存在定位的能力”。(沈致隆.加德纳・艺术・多元智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12、313)。
二、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
笔者初闻“多元智能”之时,曾经产生过些许怀疑,“难道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再是智能高低的标志?”、“怎么智能会有那么多的分类?”……在读了几篇多元智能教学案例之后,仍然觉得不可思议,“发展绘画和音乐能力跟英语学习能有什么关系?” “这会不会又是一番哗众取宠的言说?”随着对这一理论的深入了解和探索,逐渐认识到理论的精髓;在开展了一些教学实验之后,进一步验证了该理论的可行性,并且坚定了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教学的信心和决心。
(一)教学目标的多元
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英语教学的目标,只关注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知识点的掌握,忽视了对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用多元智能来理解,就是英语教学只考虑语言智能,认为其它几项智能的发展与英语的教学毫不相干。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和落后的,与“全人教育”的教育目标相违背,与“以人为本”的时代召唤相抵触。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其各项智能的发展。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语言智能的培养,还包括其它智能的培养;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要深入贯彻多元智能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的各种智能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发展。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于英语教学的目标界定更为宽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二)教学内容的多元
既然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发展以语言智能为首的多种智能,那么英语教学的内容就不能局限于单纯的语言知识点的讲授。翻翻如今的英语课本不难发现,教学内容的安排正在日趋走向多元化,说说、唱唱、演演、做做、写写、画画等教学内容丰富了英语教学的课堂。教师还可以突破教材的限制,自行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如设计海报、手抄小报、制造网页、排演歌舞、表演话剧等。这些多元而多彩的教学内容的设置,一方面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直接体验、实际应用英语对于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积极利用其它课程资源,如报刊杂志,录音录像、广播影视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辅助的教学内容来拓展英语的教学(参见《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第142页)。
(三)教学方法的多元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改革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英语教学中极为倡导的全身反应法(TPR),就是通过调动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来配合语言智能的发展。交际教学法是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交际中来学习英语,它激发了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的运用。情境法则是在模拟情境或真实情境中学习和使用英语,可以发展学生的自然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空间智能等。沉默法要求课堂上要有足够的沉默时间,让学生多听多思考,培养自我认识智能。暗示法强调和谐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学习过程以优美的音乐和图画做伴,在发展语言智能的同时也可提高音乐智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使用一些教学方法,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例如:鼓励性格内向的学生多与他人对话交流,发展其人际关系智能;让方向感较差的学生练习做导游或导购员,发展其空间智能;让身体协调能力较差的学生多做些听听做做的游戏,锻炼其身体运动智能;让英语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与学习较轻松的学生结伴学习,培养他们的自我认识智能。除了上述治疗性的方法之外,还有许多促进性的方法,如:教一些好听的歌曲给音乐智能较强的学生,或让他们自己改编歌曲;鼓励数学逻辑能力较强的学生多阅读科学或推理性的文章;安排自然智能较强的学生做一些有关自然界的调查和探索活动;让自我认识智能强的学生做做小报告,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利用这些方法开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或取长补短,使每个人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的多元
传统的标准化考试的评价方式,侧重于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方面的考察,不利于学生们发挥长处和表现最佳水平,“考试往往用来找出人的弱点而非长处”。多元智能评价的特点是从一元到多元,全面考察学生的各项智能的进步和发展。加德纳认为,“评估应该成为自然的学习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在一年学习时间的剩余部分中强制‘外加’的内容”,即“情景化评估”(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1999:181)。阿姆斯特朗将学习和评价形象地比喻成一枚硬币的两面,强调“教――学――评”三位一体的完整性。英语学习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于语言智能的常规书面测试,而应该放眼于学生的多项智能,并且注重在平常的学习和作业中的及时评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评价活动,激发学生用多元智能来完成任务,从而检验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水平。教师对于学生的任务评价可以同学生的作业一道放入学生的作业档案袋,作为学生个人发展过程的详细记录。
例如,在教学完“MY FAMILY”这一单元以后,教师对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用你所愿意的任何方式来向外国朋友介绍你的家人。学生们接到这样一个特殊的任务之后,立即投入到积极的策划和准备之中。老师施加压力:“这次任务的完成结果会被记入成绩”;同时也提供了帮助和建议,促使每一位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完成任务。这样,一周以后老师收到了形形的充满个人灵感和自信的作业:有的学生制作了海报,贴上家人的照片,并且有每个人的资料;有的学生画了一张全家福,用英语写了几句简单的介绍;有的学生用歌舞的形式来介绍;有的学生写了英语作文;有的学生制作了家庭网页;还有的学生用录音或录像的方式来介绍。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慷慨的鼓励,也可以制作一张评估表(如下),对学生作出量化的评定。
三、反思
运用多元智能指导英语教学,不仅给语言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更符合“全人发展”的教育理想,实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英语教学的学科要求,在教、学、评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以语言为中心,兼顾其它智能的协调;当各项智能的发展出现冲突时,应当以语言智能的发展为先。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引导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
2.有人觉得多元智能教学就是在每一节课堂上尽量多地唱歌、跳舞、做游戏,这是一种误解。多元智能不是“多元万能”,多元智能的教学不能只流于形式,要适时、适量、适合。教师要挖掘多元智能的深层内涵,以指导英语教学。
3.多元智能的教学需要多元智能的教师,教师要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多元智能教学的要求。教师要善于表现和利用自己的强势智能,及时补充自己的弱势智能,并注意虚心向学生学习。
4.多元智能指导教学的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其成效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看到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基础“零点项目”在美国实施了十几年才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肯定,这体现了项目实行者和理论工作者坚定的信心和不懈的努力。同样,教师要摒弃急功近利的虚荣,坚定育人的信念,利用多元智能理论,使英语教学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0.
[2]阿姆斯特朗著.张咏梅等译.课堂中的多元智能[M].中国轻工出版社,2003.
[3]梅汝莉主编.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M].开明出版社,2003.
[4]刘宏波.多元智能与教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
[5]张敏,刘宏波编著.多元智能案例研究:学生、教师与学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
[6]坎贝尔等著.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中国轻工出版社,2001.
[7]黄振远著.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州教育出版社,2003.
[8]Tricia Hedge.语言课堂中的教与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1.
[9]张国扬,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5.
[10]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5.
[11]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5.
[12]尹世寅.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些思考[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10.
[13]王雅芬.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8.
[14]王朋.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教育评论,2003.5.
[15]韩慧.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3.
[16]朱永诚.多元智能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实践[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3.
一、多元智能的基本内涵
加德纳系统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他将智力定义为“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在各种文化背景中生产出或创造出该文化所重视的产品的能力”。他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是多元的。智力通常是以复杂的组合方式存在的,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智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笔测验可以测出的解答问题能力的个体。他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人的智力至少应包括9种,即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内省智力、自我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了传统单一保守的智力模式,使人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潜能,只要给予适当的激发、指导、鼓励和充实,每个人都有可能将多项智力达到一个适当的发展水平。[1]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在线教育的启示
1.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从多元智能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弱项,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教育的功能就是充分考虑学生差异,依照其智力倾向去激发、调动智力强项,弥补、削弱智力弱项,使每个学生都能各取所需,自主全面地发展。在线教育需要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在教学方面,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积极建构,不断地完善自我。
2.建设多种形式的个性化在线学习资源。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传统的课程过于强调对言语和数理逻辑智力的培养,既然学生存在不同的智力偏好,就应该有适宜不同智力风格的个性化课程供他们选择。作为学校和教师在在线学习资源建设中要借鉴多元智力理论的课程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学习课程,并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智力发展的课程。
3.构建因材施教的多样化在线学习方式。多元智能理论认为,由于智力的组合和表现形式不同,每个学习者都有不同的智力倾向,但又很少有所有智力都均衡发展的全才。学习者会在某个领域表现出特别发达的智力,并特别擅长通过某种方式来学习。[2]作为教育者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充分发展个性,激发优势智力;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优势智力迁移到弱势潜能中去,促进多元智力的发展。[3]这一思想给在线教育的启示是:在开展在线教育的过程中,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调动学习者多元智力的各个因素,以他们所喜爱的方式进行有意义、有成效的因材施教式学习,来发展他们的多元智能,提高综合素质。
4.开展以人为本的多元化真实评价。学习评价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评价观对学习起的作用也不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统一标准的考试式评价扼杀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应该开展以个人发展为本的真实性评价。多元智力理论倡导的评价观为在线教育评价方式的革新,提供了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基础。在线教育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其评价方式也应转向真实性评价,担负起激发培养人的多种智力和促进人个性发展的任务。真实评价的目的在于评价学生在真实学习任务和真实生活中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了解真实的自我。
5.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终身学习观。加德纳认为,由于学校教育一直受传统智力测验的影响,过于重视发展语言和逻辑数理智力,阻碍了其他智力的发展,应该倡导破除制式学校的藩篱,开展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学生智力的个性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在线教育的兴起为此创造了条件,学习者不必只在“有围墙的学校”中学习,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选择喜欢的内容学习。在线教育应从关注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向注重人类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转变,注意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使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实现自己期望的人生价值。
三、在在线教育的实践中应用和开发多元智能
1. 利用在线学习环境与多元智能的对应关系,开发和培养多元智能。在线学习环境是在线教育得以进行的基础保障。在线学习环境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4]在线学习环境的这些特征,为开发和培养学习者多元智能提供了一个具有激发性、诱导性、适应性和沉浸性的多种多样的学习情境和氛围。表1简要列出了在线学习环境中各种元素与多元智能之间的对应关系[5]。通过在线学习环境与多元智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特点和学习风格选择更多自己喜爱的工具、软件和手段来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
2.选择合适的在线学习资源发展多元智能。在线学习资源是经过信息化处理的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组成在线学习资源的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媒体素材本身就与多元智能的组成要素存在内在联系,这非常方便拥有不同智力特长的人选择符合自己智力特点的学习内容与媒体,进行个别化学习加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在线学习资源除了素材本身的多媒体化特点外,还具有交互友好、虚拟仿真和远程共享等特性,并且各知识之间的连接是超文本的、非线性的、网状的,既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又可以进行多种组合与检索,这也为多
元智力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方便的途径。
3.采用多种在线学习策略开发多元智能。在线教育是一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学习方式,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学习方法和策略。如今,在加德纳多元智能学校中被广泛使用的项目学习、主题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学习方式,已经在在线教育中被广泛应用并赋予了新的意义。教师应充分利用在线教育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优势,组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智力倾向和学习风格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有意识地开发自己的多元智能,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元智能 小学英语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1-0089-03
一、问题的提出
有专家指出:“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目前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急需一定的理论与政策的指导。”[1]因此,将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认知方式,每个人的智能都是多元的,世界上没有哪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智能组合,“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每种智能的数量各不相同,并且我们每个人都以高度个性化的方式组合和运用多种智能”。[2]
从学生生理发展的角度看,要全面开发其各项智能,使其均衡发展,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整体教育目标。在众多的改革尝试和研究中,课堂教学始终是关注的中心。本文探讨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在多元智能指导下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和应用,使“课堂为学生服务,教学为学生设计”的意识得到更好的贯彻和加强,从而改进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改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基础外语教学效率。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含义与其基本结构
课堂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意图所采用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3]它包括教学前的准备策略,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教学后的评价策略。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策略依据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学生年龄特征,对课堂教学的程序以及方法进行指向性调节和控制操作,以逐步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教学活动方式,其落脚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它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在一定理论框架指导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教育实践工作者通过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生动丰富的创造,这是课堂教学策略的生命力所在。
“多元智能教学就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开启学生的多种智能,以达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目的。”[5]多元智能开启了一扇教学方法之门,它认为无固定的教学方法将会对所有学生发挥最佳作用,所有的孩子在八个智能方面都有不同的强势,因此,任何一种教学活动可能对某一组学生起到较成功的作用,而用在其他组身上,成功性则较低。教师在指导和协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不同智能活动的各自作用,使用多种多样的指导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Linda Campbell等人通过多元智能教学实践,提出了基于多元智能开发的教学策略的基本结构,大致分八个维度:[6]言语――语言策略;逻辑――数理策略、动觉策略;视觉――空间策略、音乐策略、人际交往策略、自知自省策略、自然观察策略。
三、基于多元智能开发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英语教师可以从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挑选出许多教学策略,采用多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理论,要有意识地针对各项智能提出问题设计活动,从而使自己的课堂尽可能多地包含体现多元智能、促进多元智能发展的活动。以下是一些可供借鉴的以多元智能为思考主线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1.促进语言智能发展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1)让学生学会倾听
以语言智能为指导的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小学英语教学的任务与课型,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且每种训练形式不宜太长,如听音会意、听音跟读、听音画图连线、听音指图涂色、听音标号、听音表演、听音说唱、听故事等等。
(2)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话的能力
在英语课堂中,除了模仿性的机械练习外,在交际性的活用练习中,要培养学生在不同情景下,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如情景会话、交际性会话、故事接龙、自编自演小短剧、英语演讲等等。这样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才能在发表见解时用自己的语言说话。
(3)让写作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
学生的语言智能一方面表现为使用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另一方面表现为运用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要让写作成为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可以使用多种形式,比如配词成句、看图写话、编英语谜语、头脑风暴与诗歌创作等。
2.促进数学逻辑智能发展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1)鼓励学生提问,给他们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向学生提出问题后,暂缓10秒以上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更能调动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回答问题也会更有新意或更完善。
(2)组织学生辩论,进行研究性学习。
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或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争论。同时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简单的研究课题,以调查的方式主动获取相关资料,这样学生就会成为学习和思维的主人。
3.促进空间智能发展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1)将学习材料视觉化,开启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这种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内在视觉,要求学生开启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最好的方法是帮助学生把书本和讲课的材料变成内心的形象。用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学习材料也是很好的视觉空间学习方法,包括看图说话、看图讲英语故事、想象性口头作文等。
(2)运用图画比喻画出学习内容,建立文字与画面的联系。
图画比喻是用视觉形象来表达思想的,其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文字和画面之间建立起联系,在抽象和具象之间建立起联系。这种策略对那些弱于口头表达而善于空间想象或擅长绘画的学生尤其适用。如可以根据英文天气预报画出各地天气图标,制作一本图文并茂的英文小故事书,制作心情日历等。
(3)运用多种多样的视觉材料,给予学生丰富和充分的刺激。
可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视觉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充分和深入的理解,把文字学习和空间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供教师选择的视觉材料范围很广,包括图片、绘画、摄影和影视作品等。
4.促进身体运动智能发展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1)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创意动作来进行学习
这个策略要求学生以身体活动的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使学生投入到创意想象的活动过程中去。学生可以用各种动作学习字母、单词和短语,在表演英语对话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动作表达意思。
(2)通过教室剧场的表演,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体验。
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地根据英语课上正在学习的课文或故事创作表演剧本,在语言的基础上添加动作,这是发展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首先教师要确定好教学目标,给学生规定要获得的学习效果,设计剧情,表演结束后教师应让学生讲述他们的体验并进行评价。
(3)展开教室游戏,强化巩固学习内容。
游戏使学生进入富有想象力和挑战性的情境中,当通过游戏学习时,大多数学生是充满好奇地、热切地探究他们学习的内容。游戏可以采取许多不同的形式来进行,特别适用的应该是全身反应(TPR)游戏和能在教室里进行的参与者较多的游戏。
5.促进音乐智能发展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1)把学习材料变成可以说唱的形式以增进理解与记忆
无论教的是音标、单词还是对话,教师可以先把学习材料变成可以说唱的形式,因为童谣和儿歌这种说唱的形式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可以把想强调的讲课重点变成说唱形式,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这有利于学生较为迅速地增进理解与记忆。
(2)寻找适合教材的情感气氛的音乐,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领悟。
为某个话题和具体课文寻找适合情感气氛的音乐,如果学生听讲时有合适的背景音乐,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领悟和记忆。比如在教学“My Pen Pal”这个话题时,组织学生给Pen Pal写信时播放歌曲“Big big world”效果相当不错。
(3)通过英语歌曲的学习,激发语言技巧。
在帮助小学英语学习者提高他们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技巧时,音乐可以成为很好的服务工具。除了课本上的英语歌曲外,许多流行歌曲的歌词也使用了交际性的语言,重复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学生可以听一首歌,教师向学生提供有关这首歌的主题摘要。然后学生可以口述歌词并大声地朗读歌词。为了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还可以将歌词打乱顺序并让学生重新排列。
6.促进人际关系智能发展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1)创设积极的课堂人际交往环境
当班级课堂发挥着关怀性的功能时,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更高效。英语教学的语言性、交际性、应用性都很强,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英语课堂学习,运用英语进行交际,通过培养学生与人分享、资料交流、讲解沟通、反思等能力,来创设英语课堂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2)通过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彼此相互理解、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的良好机会,为学生创造了更多交往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在英语课堂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不同的合作学习形式,如小组学习、跨小组互助式学习、小型团体学习等。
(3)通过团体游戏,促进学生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在团体竞争的条件下,因为有共同的目标,所以成员之间的交流也很及时,互相理解,效率明显提高。英语课堂中促进学生人际交往智能发展的团体游戏非常多,游戏可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尤其是低、中年级,在教学过程中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如猜谜、转盘、开火车、图板游戏等等。
7.促进自我认识智能发展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1)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表现自我的英语课堂学习环境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自我观察、自我肯定,并在英语学习中自我指导,具有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获得英语学习的目的感与方向感。可以让学生自学英语或者制定英语学习计划等。
(2)利用小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内在感受与体验
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想象力,去鼓励他们内在的感受与体验。要让学生感受、体验,需要他们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赋予英语课堂学习以个人意义。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编结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等。
(3)进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反思和自我调控能力。
多元智能强调评价的多元化,《英语课程标准》也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自我评价就是学生对自己一个阶段英语学习的自我观察和反思,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为后续的英语学习提供动力。
8.促进自然观察智能发展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1)通过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新奇的、开放式的英语课堂教学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就英语语言观察力而言,它表现为语言的发现能力,目的明确且有针对性的寻找练习是有效的途径。如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英语文章、段落或句子中,寻找近义词或反义词、主题句、以及各种时态等多种多样的语法手段等。
(2)通过对文本的对比分类等方式提高学生分辨事物关系的能力
学生分辨相互关系的能力基于三个基本的认识过程:区别异同;根据不同标准对物体分类;察觉相互关系。自然观察智能强的学生非常擅长于这些思维过程。下列活动可以使学生进入比较、对比、分类以及察觉依赖关系等自然观察的思考过程:指出相似物体间的不同,如英语名词和动词;单词分类;判断与改错练习;识别词句中的核心成分、篇章中的主题句等。
(3)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以自然观察为主题的英语活动或作业
来自于自然科学的概念能够支持和丰富英语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同时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也经常涉及到自然科学知识。通过在英语课中探讨学习相关自然科学主题,设计相应的英语活动或者作业,学生就能够体验到与更广阔的环境相联系的博大感,也可以和教师一样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与周围世界之间的相互联系。
我们可以这样说,学生的智能发展的方向有赖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特别是教育的影响,作为小学英语老师,我们有责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工作和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运用,对我们学生的智能起到激活和促进其有效发展的作用。
〖注 释〗
1 吕良环主编.外语课程与教学论[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41
2 [美] Linda Campbell、Bruce Campbell、Dee Dickinson著.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霍力岩、沙 莉等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
3 施良方、崔允t.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前言P2
4 魏礼飞.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33~36
一、创建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多元智能环境
研究表明,人类在出生之前就已具有各种智能发展的基础。加德纳认为遗传基因对智能可达到的程度可能有一个最高值。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智能要逼近这个极限的可能性很小。然而,如果我们能多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某种智能发展的条件,那么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一定的效果;反言之,如果学生始终不被接触开发某种智能的环境,那么其生理潜能无论多大,都不太可能被激发出来。这就告诉我们:只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他们的多元智能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获得发展。
以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提供了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智能环境。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能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分析、作图绘画、编曲欣赏等,利用网络更是能实现各种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因此,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出能体现计算机及其网络优越性的学习任务,且设计的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现有智能水平的差异,要尽可能涉及一些不同的智能领域,让学生享受到“智能公平”。
二、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各种智能组合的专题学习
与传统的智力理论相比,加德纳的研究不仅揭示了一个更为宽泛的智能体系,而且提出了新颖实用的智能概念。他把智能定义为: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实际上是多种智能的组合。
因此,在多元智能环境里,为学生提供单一的、直接用于激发学生某种智能的素材可能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设计出一些让学生感到有意义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各种智能的组合,而基于计算机及网络的专题学习与此是相吻合的。
一方面,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提供的专题素材往往跨越学科界限,这意味着资源的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研究同一专题的不同方面,这就有了选择学习材料的自由,也有了充分的机会探索各个学习领域。
另一方面,在专题学习中,学生需要规划自己的学习,这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如提出问题、拟订计划、收集信息、记录统计、分析整理信息、发表意见、讨论交流等,学生不仅需要运用各种基本技能,也获得了使用不同的技巧和智能进行学习的机会。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制于课本,而是在做中学,从而体验更深刻,知识、经验更丰富。
三、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多元智能教学既可以从教学的内容上着手,也可以从教学手段或媒体应用方面去考虑。
为促进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学生一般对动作的体验较深,教师在进行“复制”和“粘贴”的教学中,可以将较为抽象的“复制”和“粘贴”的过程与盖图章的过程联系起来,或者将此过程比喻成拍照和洗照片。
另外一个重要的做法是,教师应为孩子们提供发挥其特长的机会,让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学习。比如,在“画图”软件的“选定”和“移动”工具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不同内容的媒体素材,向他们提出不同的任务。像可以让学生将音符选中,移动后组合成不同的节拍;也可以给学生一些几何图形,让学生利用不同的图形拼出各种不同的建筑、花草、人物等图案;或者让学生参与客厅地面瓷砖铺设,设计出各种既实用又美观的方案。又如,同样是网页的浏览学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收集资料。总之,应该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体验,运用各种模式参与学习,并进行各种交流活动。这样,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模仿,学生至少会从一种模式中受益。
四、提供师生协同学习的机会
人际智能是多元智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协同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开发学生的人际潜能,而且可以帮助、促进弱势群体,从而达到智能互补的效果。
为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一般我们要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异质性分组。当然,仅仅给学生分组并不能确保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必须有目的地给予引导。
人际智能的核心是留意自己和他人差别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合作完成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可以由学生通过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特长的分析,自行分工、把握进展速度。建立了合作小组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此时的学习光有兴趣是不够的,更需要有一种责任感。
当然,一开始可以是3-4人小组内的合作,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巧后,我们可以尝试全班同学之间的合作。比如,在《设计西湖旅游计划方案》这一任务中,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有的组专门调查不同年龄、不同收入、不同学历层次的人更倾向于西湖几日游,统计分析数据,写出调查报告;有的组负责收集西湖十景的图片、影像、文字等资料,制作一份精美的介绍西湖的多媒体作品;有的组负责设计旅游线路图,为不同需求的游客设计出比较适合的旅游方案;有的组则专门收集有关杭州特产的资料,设计出可供游客参考的天堂购物方案。最后将各个小组的成果进行交流、改进和汇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好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以便自然地发挥协同学习的作用。通过这种有意义的合作,学生逐渐明白团体的成功有赖于团体的协同努力,从而在小组中建立起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五、多元评价促进学生自我认知智能的培养
过去人们大多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大部分智能测试都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多元智能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必须要从多元的角度进行。
作为学生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作品的交流与评价显得越来越有效,它能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多元测评,比如可以从作品的文字、声音等媒体内容的合理性、创新性及技术的熟练程度、合作的有效性、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
作品的自我评价特别有助于学生自我认识智能的培养。由于各智能之间的联系性,这种自我评价的过程同样非常有助于学生语言智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足够的安全感进行自我评价。
作品评价,不应该只是在作品完成以后进行,而应该很自然地融合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因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让他们做得更好。教师可以在课始提供一些现成的学生作品,让大家评判什么样的作品是美的、合理的。对学生范例的分析,不仅给出了一个较为形象直观的评价标准,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给他们以启发。一旦产生有创意的作品,教师应及时给予演播来引导学生努力的方向。比如《校园里的树》一课,通过画各种各样的树这一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画图”软件中几个常用工具的使用。当树在几个孩子那儿被拟人化后,教师立即抓住机会展现给所有的学生。生动有趣的画面将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于是有的学生给树扎上了小辫子,有的学生在树杆上开了一扇小门,说那是小动物的家……
加德纳认为:在一般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种发展与别人无关。的确,我们是通过与别人的关系来认识自己的。因此,除了自我评价外,他人的评价同样显得十分的有意义。对于年幼的学生,可能教师评价的权威性倾向较重,而对于中学生来说,学生之间的互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同伴的肯定与认可有时会比教师的肯定更有效。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但绝不是权威,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
为让每个孩子都有自我评价的机会,我们可以采取“档案袋”的办法。一个任务完成后,让学生自我分析一下,从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反思,使他们在反思中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真正地将“学会学习”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 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
[2]Linda Campbell等著,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天赋》.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 杨晓萍,朱乃明. 《多元智力理论与基础教育课程建设》.《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3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 外语教学学习策略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外语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有限的课堂教学决定了教师传授的知识必定是有限的。而语言学习连贯性特质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外语学习的长期性。实践已经告诉我们,任何外语学习者一旦不接触或长期不使用所学的语言,就有可能前功尽弃。以外语教学为例,即使再勤奋的学生,他如果仅仅是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是学不好外语的。因为,外语学习的过程归根结底是一种老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性的长期学习。因此,外语教学的过程不仅是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的过程,而且更是“授之与渔”的过程。唯有不断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其学习策略,最终培养其适应长期学习的那种可持续学习能力。鉴于此,笔者拟就外语教学中的学习策略问题作如下简单探讨:
一、学习策略研究之意义
(一)增进、提高外语学习效果
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可以大面积地改进外语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还可以减轻学习负担。另外,把学习策略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之中,可以促进学习潜能偏低或智力发育迟滞学生的学习,减少他们学习的困难。而且,不太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可以借鉴成功外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现代社会倡导终身学习的思想。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前题,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必经之路。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学会如何学习,以便他们走人社会之后能够真正实现自主的终身学习。
(三)有利于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的交融
教师研究学习策略可以促进教学。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最优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训练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认识上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不但要认识到使用学习策略对提高学习效果的意义,而且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学生要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尝试和使用学习策略。
二、学习策略培养之要求
(一)对教师之要求
首先,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并且要让学生自我了解,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
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策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但教师自己首先必须了解学习策略,并向学生介绍各类策略,尤其是语言学习成功者的策略。教师在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咨询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学习策略,更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习策略本身并无优劣之分。重要的是使用者如何运用这些策略。教师可以以合作伙伴或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避免给学生一种“我说的就是对的”印象。
其次,认真分析教材,以教材为中心组织教学,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教促学,创造一个结构优化的多元化外语学习环境,以适合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的发展。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好教材不是用来照本宣科的,而是用来鼓励和刺激学生学习的。对于中国的外语教学来讲,教材是外语教与学的主要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教与学的内容和方式。教师要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针对课型,通过教材启发学生在词汇、篇章阅读和听力等方面的学习方法,同时注意及时解答学生自我处理课文时所遇到的问题,并通过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语言现象和学习及运用语言过程中可能有的问题,告诉学生如何学习。
根据多元智能有关理论,教师要在设计课程活动时,认真分析教材,根据课型,设计出能涵盖运用各项智能的活动。这样可使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都可以有发挥其长处之地,促使学生参与,增强其信心,以获得较多学习上的成就感。而且这样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设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比较灵活多样。教师不仅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而且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使用这种多元智能教学方式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潜能何在,学生较清楚自己的思考与学习模式,会多运用潜能,帮助自己在不同的环境进行学习。
其次,通过阶段测验对教学进行适当监控。阶段测验属于诊断性测试范围,因其在教学中起着水平考试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阶段测验具有灵活性、针对性、信息量大、指导性强等特点,外语教师都自觉不自觉地在使用阶段测验。它能随时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帮助教师随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为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提供依据,使用得当则可积极地干预语言学习过程。
为充分发挥阶段测验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设计考题时首先确定主题,如可把词汇、语法结构、口语、听力、写作、翻译等分开测试,分别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然后综合分析学生在某阶段的学习情况。语言学习不同的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不同,这关系到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学生所具学习能力的问题,如语言基础问题或运用语言的能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对学生之要求
首先,要善于观察他人的学习策略,注重交流和相互学习。如有必要和可能,尽量尝试不同的学习策略。但有些方法和策略是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因为学习毕竟有它自身的客观规律。尤其是在文化背景、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教育环境等因素较为相近的情况下,学习策略的可转移性是很大的。
其次,学生要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并对自己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监控和反思。学习风格就是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偏爱。学习风格因人而异,并无绝对优劣之分,但学生应结合自己的学习风格,探索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要根据情况分阶段进行反思:这问题我是怎么解决的?我这么做有什么根据?效果如何?以此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取得学习进步。教师的任务在于通过外语教学帮助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掌握较为适用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及特点完善或改进学习方式,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才能达到教与学的最优化。
总之,外语教学无论从教学原则、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都体现了师生的双重主体性和互动性。要实现外语教学的最优化,既要重视教师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作用,忽视任何一方都是片面的。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使用所学语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教向学生传授适用的语言学习方法,即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巴班斯基著.吴文倪等译.论教学过程最优化[H].科学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多元智能 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033-02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和意义
(一) 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是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加德纳(H.Gardner)博士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多样的人类智能理论,除传统教育所关注的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这两种基本智能外,还包括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力等。这九种智能代表每个人都具有九种不同的智能并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之间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存在。
多元智能理论的实验研究在哈佛大学“零项目”的推进下,已建立了一套从理论到教学实践的操作模式,目前许多国家与地区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喜欢采用这一模式开展实验,力图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
(二)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中国乃至世界都在实施的一项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它提倡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发展,而这两“发展”都须顾及且缺一不可。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教师整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既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又增加对其他学科知识的了解,甚至掌握在其他学科课堂中没有掌握的知识。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能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以期待不同层次学生的各项智能得到优带劣的更好发展。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模式在设计理念上参照肯普模式,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的情境性”,因此它比肯普模式多了信息化教学环境这一要素。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学生的行为应有怎样的变化 (进行学习者分析并确定教学目标);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应如何开展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活动和选择教学资源);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行多元评价);最后,根据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更新发展教学方式、方法,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教学模式构建
本文借鉴肯普模式的优点并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对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进行构建(如图1)。
图1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二) 教学模式特点
1.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包含八个要素,要素之间安排没有起点和终点之分,表明设计的非线性和弹性。学习者周围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即教学内容活动)、教学资源和教学情境四个要素以弧线连接起来,表明在具体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它们之间的设计与安排是紧密相关的。
2.学习者分析位于该模式的核心位置,表明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了学生的重要性,教学中的每一个步骤都不能脱离学生行为而进行。它与其他几个要素之间用双向箭头连接,表明它们是相互关联的。由于每个学生的智能组合方式不同,其智能优势与劣势的分布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具体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注意用学生的优势智能来带动开发其劣势智能,在智能的强弱项之间搭桥。
3.多元评价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且通过评价,模式中的各个要素应该有更新发展,以便找到更合适的教学方式,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基于多元智能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要侧重于学生智能的表现,在教学中去发展学生的智能,坚持积极的学生观,多给学生以自信和正向的评判,因此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
4.信息化教学环境处在模式的最,强调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性。环境是用虚线框起,表明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环境。
(三)教学模式要素
1. 学习者分析。教师通过对学习者年龄、心理、学习起点、学习风格、知识基础和技能等进行分析,了解每名学生独特的智能特点及其智能发展程度,尤其是了解其多元智能结构中的优势智能以及不同智能领域中的相对长处和短处,然后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以优势智能带动劣势智能发展的教学方法。并且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求学生必须学会某种技能,但希望他们能通过自己的优势智能带动劣势智能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2.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调控和指导作用。它是教学模式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将多元智能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智能的教学,只有首先拟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即根据学生的智能优劣,分别制定合适的目标,才能够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主题和设计教学内容活动。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运用分层次教学,这样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3. 教学情境创设。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的情境性”。处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模式中,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活动、资源处于同一维度,说明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其他几个要素同等重要。就目前而言,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并非中高考科目,不像语数英等其他学科顶着升学压力,那么信息技术课堂可以少几分严肃,多一些活跃,让学生在轻松舒适的氛围下多做自主探究实践,教师此时应多加以引导和辅助学生,让学生不仅发展智能优势,而且劣势智能也得到一定提高,实现素质的全面发展。
4.教学活动设计。基于多元智能的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是一种为了使学生掌握某一种特殊智能相关的能力的方法。要求教师设计出包含多种智能的教学内容,每个活动专题应包括多种不同的活动形式。教学活动的设计既可以几个活动同时关注一项智能,也可以一项活动着眼于多种智能。在进行多元智能教学活动设计时,要有意识地针对各项智能提出问题设计活动,使信息技术课堂里尽可能地包含体现多种智能、促进多种智能发展的活动。例如对于逻辑/数理智能可以考虑如何在教学中引进有关数字、计算、逻辑、分类或批判性思维的活动。
5.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指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所有要素,包括硬件资源 (如教材、教学设施等)和软件资源 (如信息、人员、技术等)。教师根据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情境及教学内容活动等的需要对教学资源的软、硬件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设计,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6.多元评价方法及更新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去评价和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将评价与学习、结果与过程融为一体,运用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三者进行综合评价,让教师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优劣势智能的发展情况,并为学生智能的提高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也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劣智能,努力实现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最终实现优带劣智能的发展。
更新发展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多元评价中和评价后所做的一系列更加符合教学实际需求的调整,即根据评价结果对该模式中欠缺的部分及需要完善的部分进行修改更新。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本文拟定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一是从教学内容着手,调动其智能优带劣进行训练。教师在具体信息技术教学时应注意尝试从两个方面思考教学活动的设计,既要以学科为取向设计能够发展各项智能的活动,同时也要注意以智能为取向整合其他学科知识来帮助教学,并且教学活动设计要求丰富化、情境化、多元化。
在教学目标确定的情况下,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与设计时应考虑学生的智能结构情况,并辅以多媒体等教学条件,应用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具有不同优势智能的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学习,同时又有机会让学生调动其优势智能带动劣势智能进行训练,这样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中的学生全面发展,又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张扬。
二是创设轻松活跃的多元化教学情境,以达到优化学生智能结构的效果。有研究表明人的各项智能都有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课堂只要能够为学生创设轻松活跃并利于智能发展的多元化情境,那么学生的智能发展应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以每名学生的智能情况为基准,创设丰富的、多元化的情境,同时,尽量为学生搭建适合的软硬件平台,以开发他们的各项智能,达到优化学生智能结构的效果。
三是开展探究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各项智能协调发展。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信息环境下开展探究实践活动,促进其各项智能的协调发展。探究实践活动往往可以跨越学科而进行,这就要求学生在探究实践活动中不仅仅调动某一方面的智能,还要根据探究实践活动的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劣势智能,从而激发各项智能协调发展。
总之,要熟练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信息技术教学,首先,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善于学习、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其次,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意识与技能,能创设鼓励学生发展运用多元智能的信息化环境,从而真正促使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达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3]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Dee Dickinson.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多元智能理论以全新的智能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评价学生的多元视角,引领我们重新审视过往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一道,构成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强大理论支撑。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包括以下九个方面:①文字/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②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③视觉/空间关系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④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⑤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tic intelligence);⑥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⑦自我反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⑧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⑨存在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每个人的智能都由这九种智能中的若干种综合组成。
在加德纳提出的“九种智能”中,每一种智能分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文字/语言智能指的是掌握并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有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他人交流。②逻辑/数理智能指的是对逻辑结构关系的理解、推理、思维表达能力,主要表现为个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进行运算和逻辑推理等。③视觉/空间关系智能指的是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图形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④音乐/节奏智能指的是个人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唱歌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感情。⑤身体/运动智能指的是人的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表现为用身体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⑥人际交往智能指的是对他人的表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以及对对此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并作出适当的反应。⑦自我反省智能指的是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较好地意识和评价自己的动机、情绪、个性等,并且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信息去调适自己生活的能力。⑧自然观察智能指的是人们辨别生物(植物和动物)以及对自然世界的其他特征敏感的能力。⑨存在智能指的是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等的倾向性。
多元智能和我们传统的智能有着根本的区别。
首先是概念的不同。传统的智能理论,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智商(IQ)理论和操作的智能概念,就是解答智力测验试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测试,可以得到表明学生进步或退步的量化的成绩单。这些考试必须是统一的、标准化了的,以便具有最大范围的可比性。因此,在学校里最重视的学科无疑是语言、数学或逻辑推理等。而那些在测验中难以实施的学科,如艺术、体育等,在学校教育中就是无关紧要的、可有可无的。这种狭隘的教育观就直接导致了悲观的学生观,即学校教育中只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是成功的,而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是要失败的,而成功的学生往往是那些体现在“文字/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优于他人的学生。这就是我们对传统的智能理论的认识,这种理论认为智能是单一化的,IQ测试是客观公正的,IQ分数的高低与人的智力水平成正比。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找到通向这一目标的正确路线。它还认为智能不是单一的,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拥有九种各自独立存在的智能,只不过每个人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不同的人在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时候,组合运用这些智能的方式和特点不同。此理论认为,除遗传因素以外,后天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以及受教育的经历,对儿童的智能也有重要的作用。此理论还认为,IQ测试有明显的种族偏见和西方文化的影子,其成绩与受测试者的文化背景、社会地位或经济地位有关,并不公正。IQ理论只能测出“文字/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两种,所以是片面的,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智力状况。
那么,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灵活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呢?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摈弃单一的用纸笔测试来评价学生的做法,要想方设法去了解、观察学生,尽量收集一个学生如何学习的资料,并且要把这些资料和教师共同讨论和分享,形成彼此相容的“搭档”;建立有助于学生成长和进步轨迹的“档案袋”,促使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在可能的范围内,教师的教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智力特点来进行,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学生能以向他人(包括自己)展现他们所学的、所理解的内容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学材料,并给予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具体应该做到:①在数学课堂上,尽量采用现代化教学仪器,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在报刊、讨论、辩论等方面积极引领学生,使他们能顺利而有效地利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他人交流。②知识的学习方面,处理好“明释”与“探究”的关系。通过概念形成和型式识别等方式,善于总结、归纳、发现,善于收集相关知识的资料。把书写与其他学科整合在一起。③教师通过“插图、卡片、简笔画、设计、涂鸦”等教学手段,加强“美学”教育。鼓励学生定期举办数学手抄报等活动,并参与其中,最大限度地开发挖掘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④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将“游戏教学活动、猜谜活动、竞赛活动”等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触、摸、觉”等方式学习掌握数学。⑤组织课外学习小组,通过与他人的联系、合作、交往等方式学习,让他们了解到小组学习是适合他们最好的方式。教师要为他们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安排他们参加班级活动以及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⑥在开发学生的“自我反省智能”方面,积极引导学生主要通过自身的需要、情感和目标,自己拟定数学学习的目标,并不断调整,有条不紊地实施。教师还应该尊重他们的业余爱好,承认他们所从事的活动,成为他们的“保护人”,使他们具有心理安全感,作好他们的“心理调节师”。⑦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利用校外各种资源,让学生感受社会、感受人生、感受大自然。总之,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和挖掘学生们的“潜能”,最大限度地优化教与学的方式,让每一颗星星都闪烁光芒。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孔海兰 贾镇南
一、基本含义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主体性发展,研究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主导着教学改革发展的走势。如何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是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
“多元智能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英语教师改变过去单一传递、讲授、灌输语言的方式,转为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着力研究学生的学法分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不同,采取启发性讲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甚至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经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中,选择、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智力与个性,开发和培育学生智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理论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语言智能(1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spatial visu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8项天赋智能。语言智能就指有效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以表达自己想法和了解他人的能力;数学逻辑智能是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空间智能是以三维空间来思考,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内在的空间世界表现出来的能力;音乐智能是觉察、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肢体动觉智能是善于运用肢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运用身体的一部分改造事物的能力;人际交往智能是觉察并区分他人情绪、动机、意向和感觉的能力;内省智能是自我觉察的能力,并能以此做出适当的行为、计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自然观察者智能是对生物分辨观察的能力。
三、基本特点
传统的教育侧重的是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训练、开发和评价,使相当多的学生潜能被忽视,被压抑,而“多元智能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每个学生树立自信,开发潜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的多元智能课程的特征是:从教材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找到发挥每个学生智能优势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智能手段传授教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中设计多感官参与学习的活动,譬如视(图画或文字)、听(录音)、唱(英文歌曲)活动相交替,说(口语)与表演活动(角色)相结合,以训练不同的智能;根据学习的内容,创设相关的情景,利用直观教具或实物,把游戏引入课堂,模拟生活,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英语与交流英语;根据学习的阶段,把语言学习与智力开发相联系,通过作业、小组研究项目和讨论,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合作能力、自我认识等各方面智能;运用各种评价工具,评估学生的智力表现,促进他们综合地运用多种智能,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其智能特点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学习。
四、基本要素
“多元智能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指导下的外语教学有四个教学要素:能力的感知──通过触、嗅、尝和看等多种感官经验激活各种智能,感性认识周围世界事物的多种特征;能力的沟通──通过接触他人、事物或特定的情景体验情感,调节并强化认识活动;能力的传授──在教学中传授学习方法与策略,把智力开发与教学重点相联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智力程度,发展潜能;能力的综合运用──通过评估促进学生综合地运用多种智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学习,并有所作为。该教学法根据人的不同智能特点,构建每个人学习英语的最佳智能途径和个性化高效学习方案。使所有学生感到学习英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比如:有人背诵和演讲英语表现出色;有人对数字、运算的内容非常敏感;有人阅读配有图片的文章事半功倍;有人身体语言及表演胜人一筹;有人通过唱歌记歌词过目不忘;有人合作式学习兴趣高涨;有人独立学习专心致志;有人对动物、植物、天文、地理方面的内容情有独钟等。通过发掘每个人8项智能中的优势,激发全脑智能效应,从而突破传统英语教学机械教条、单一僵化、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传统英语教学,从最古老的语法翻译法到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意念—功能法再到暗示法、全身反应法等,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片面依靠语言分析及模仿和死记硬背,不可能发挥每个人的最佳潜能和激发每个人的兴趣,因而无法因材施教,难以保证教学效果,难免大面积掉队。而英语多元智能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任务型教学,教会学生发现和运用自己8项智能中的强项或强项组合在运用英语的过程来掌握英语,确保学习的最佳兴奋点和最优学习效果。
五、基本流程
“多元智能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
(一)训练认知策略,发展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是指有效地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能运用听说读写进行交流、讨论、解释、说明、创造知识、建构意义以及对语言本身进行反思的能力。语言技能的发展对学生取得任何学科学习成绩的成功都有显著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应训练学生有效倾听,在听的过程中判断内容、抓住中心主题,在听后针对重点进行概括;训练学生使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做笔记、记重点,积极勾画心理图式;培养学生资源策略,鼓励学生涉猎教材以外的资源(如词典、英文报刊、图书馆资源、互联网信息等),使他们在不同阶段达到相应的资源能力。通过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他们发展语言智能。
(二)指导阅读训练,促进逻辑数理智能
逻辑数理能力涵盖数学、科学和逻辑三个领域,它主要指数学和思维方面的能力,包括推理和运算的能力。外语属于文科,似乎与逻辑数理没有联系。其实不然,外语学科同样拥有某些数学概念,如排列、组合、编码、对称等,掌握这些概念可以促进外语习得。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阅读训练中,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预测和改变逻辑结果等能够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逻辑数理智能在思考和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指导学生根据语篇线索(如注释性线索、同义词、近义词线索、反义词线索和语境线索等)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理清句子基本结构,整合文本的意义;根据语篇中已知的信息推理故事情节的发展;根据字面意思、语篇的逻辑关系以及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深层理解文章的寓意;根据所读内容用文字按逻辑顺序表述主题。这些阅读练习具有挑战性,能够锻炼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
(三)运用空间表征策略,开发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指对结构、空间、色彩、线条和形状的感悟能力,包括用视觉手段和空间概念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利用真实空间、借助现实物理空间(如教室或物体的位置)进行直观教学(如教at,in,on等方位介词)是培养空间智能最直接的手段。采用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挂图、图解、图表等形象化工具辅助教学,有助于激活视觉──空间智能。利用二维平面内的空间关系,创设人造图表空间,可以把教学内容视觉化,达到空间表征。
(四)营造音乐环境,培养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主要指对于节奏、音调和旋律的感悟和直觉能力,以及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音乐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广泛应用于开发个体各种智能与潜能。青少年学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潜能。因此,利用教材或课外的音乐资源,把音乐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学生音乐智能的主渠道。教学的方式有听主题音乐或背景音乐;唱与教材同步的英文歌曲或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抒情歌曲。
研究表明,听歌会促进输入、内化和习得目的语;唱歌既可以提高音乐的理解力、增强节奏感,也可以学习语音、语法和句法,增加词汇量,还可以增强语感和语言文化的熏陶、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在外语学习中配合音乐会使记忆课程变得轻松、简单,适时地安排学生听、唱英文歌曲能够消除疲劳、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认知与情感水平。
(五)加强动觉训练,提高肢体──运动智能
肢体──运动智能指个体控制自身的肢体、运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思想感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与认知发展、语言发展和情绪发展密切相关,在玩中学有利于身心健康和智能发展;在玩中看、听、说,体现了“在做中学”的原则。有资料显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只有10%的知识是从读中学到的,20%的知识是从听中学到的,而70%的知识是从读、看和说的协同中学到的,而90%的知识是通过一边肢体动作、一边说学到的。现行教材把课堂游戏纳入教学内容,其中演示类游戏较多。演示类或戏剧游戏属于动觉游戏,能够同时训练学生的肢体语言、口语和书面语,促进语言与肢体的配合、动作与表情的协调。
(六)开展合作学习,塑造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是人的智能最重要的方面,它主要指与人交往合作,觉察、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并能据此做出适当的反应的能力。创设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能营造轻松自如的学习气氛、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学生之间愿意沟通,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对小组指导或提供帮助,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
(七)认识元认知要素,开启自我认识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是关于建构正确的自我知觉的能力。自我认识智能者具有自我认知、自我反省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能力计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元认知是智能的核心,元认知意识能鼓励学生做出成功的选择,并有效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学习者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元认知水平的高低。
(八)训练观察技能,改善自然智能
自然智能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培养自然智能是各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外语学科也不例外。教学中可以利用环保与生态题材的课文,引导学生学习植物、动物和环境方面的知识,并联系实际就某一话题展开调查或讨论。培育学生的自然观察者智能,可提高学生对大自然和户外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天气、季节、动植物等变化的敏锐性和观察力。
六、实验成效
实践证明“多元智能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必然调动学生多种智能活动,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拉近了英语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成效
申报者孔海兰老师在初高中从教16年,多年来尝试初中“多元智能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验中,把理论和自己的学科,自己的学生,自己的条件等实际结合起来,创造了丰富的课堂,发现了一个个学生的才能。现已被学校其他英语教师所认可并推广应用于本县初中英语课教学中。
七、推广价值
初中英语教学中,无时无刻不用到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初中英语老师多样化、丰富多采的方式去理解人类认识智能,并将这些智能结合起来提高我们对个体学生学习的可能性的认识和有效性意识。通过此教学模式,我们就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开放的、有众多学生参与的课堂情境中,教师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创新的教学设计上及教学进程的导航与调控上。教师课堂的引导与调控水平关键体现在对学生思路、兴趣、情感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多元智能和英语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使教师能更好地开发、培育学生的智能,做到使学生的优势得以发挥利用,弱势得到加强和提高。
我校为牧区中学,学生家长绝大多数为牧民,他们几乎不懂英语,学生除了在英语课堂中接触英语外,在家基本不可能接触英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传统的、英语课堂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所以只有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效率,通过本教学法研究,促使我校乃至我县英语教师对新课标下教学方式转变的思考,改变传统、单一的英语课堂模式。“多元智能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推动我校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从根本上做到为学生减轻学业负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美]加德纳.智能的结构.兰金仁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美]加德纳.多元智能.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化学教学;整合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Dr.Howard Gardner,1983)教授提出的,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引起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师角色、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加德纳认为,智能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目前所能测量的智能仅仅是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如果一定要去测量智能,那么应当侧重于该智能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运用该智能时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于是加德纳教授把智能界定为:1.智能是在单元或多元文化环境中解决问题并创造一定价值的能力;2.智能是一整套使人们能够在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3.智能是人们在发现难题或寻求解决难题的方法时不断积累新知识的能力。人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两种基本智能之外,还有其他七种智能,它们是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根据加德纳的观点,人的智能具有以下一些特征:智能的普遍性──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只是某些智能的发达程度和智能组合的情况不同而已,且智能经过组合或整合可以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很突出;智能的发展观──人的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得到开发和逐步加强;智能的差异性──既有个体间的差异,也有个体内部的差异;智能的组合观──智能之间并非彼此绝对孤立、毫不相干,而是相互作用、以组合的形式发挥作用。[1]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化学教育的启示
我国的学校教育向来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一旦某个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他(她)就是一个“成功者”,否则就是一个“失败者”。从学校和班级范围来看,真正算得上“成功者”的仅占了极少部分,大部分的学生成了学习上的“失败者”。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教育理念是以传统智能研究为背景而建立起来的。传统的纸笔测验内容是以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为主,并且认为个体的智能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测量的,测量的结果可以鉴别出学生的聪明与否,可以预测学生日后的成功与否。这一理念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就体现为“以测验为本位的学习”,因而各种考试在学校教育中屡见不鲜。这种狭隘的教育观直接导致了悲观的学生观,即学校教育中只有一部分学生是成功的,大部分学生是失败的。而成功的学生往往是那些以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胜出的学生。因此,众多的学生年复一年地在考试失败的边缘上挣扎着。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绝大多数学生都基本具备较完整的智能结构,但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所以我们的课程设置和化学教学应该允许每一个学生都有能充分发展自己优势智能的空间,从而协调发展自己。把多元智能理论融入化学课程中,研制多元智能课程模式和发展“个性化教学”,是多元智能理论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最佳切入点。例如,可以开设多种形式的课程,除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外,还可以根据学校的特色以及学校与周围环境的特点开设校本课程和内容丰富的活动课,也可以将化学与社会、环境、食品、生产、生活等联系的素材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深入的研究,使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文化背景和各种优势的智能都能充分地得到展示和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促使教师较为全面和正向地看待学生,教师会用心地观察学生的智能特点,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创设各种适宜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使学生能以展现自己独特的智能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学材料,给予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个性化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丰富多彩,除了以上叙述的外,还可以每周举办一次专题讲座,请大学有名望的教授主讲,或科普知识、或竞赛辅导、或介绍与化学学科有关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课题,开放化学实验室,鼓励学生多做实验,改进或设计一些新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可以组织优秀学生撰写化学科研小论文,也可以举办一些化学竞赛活动,培养他们运用化学方法论来进行初级的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也可以搞一些化学趣味知识和趣味实验的游艺活动,并进行评比和奖励,鼓励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制作一些小模型。定期出一些化学知识方面的小报和黑板报,鼓励学生踊跃投稿,使学生在这种欢乐、轻松的气氛中,渐渐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使自己的各种优势智能能够得到展示和发展。[2](114-176)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化学教学的整合
(一)训练认知策略,发展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是指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化学术语、实验仪器名称以及为方便记忆,编出的一系列的顺口溜(化合价口诀,金属活动顺序口诀,酸、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口诀等)等一些阅读材料都是发展学生语言智能的基本素材。化学学科中的语言智能的开发目标体现在:①明确这些术语的涵义;②熟练掌握;③准确恰当地应用,为其他智能的有效发展做准备。听故事是促进学习的有效策略,教师可以结合化学教材中的一些著名化学家的生平和一些科学发明中的奇闻趣事,编成有趣的小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储存的知识更容易被人记住,听故事的过程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有效的倾听、阅读和动手写的技能,这种方式是使学习变得有意义的最基本方式。办化学小报或出化学黑板报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由于它带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能力和艺术才能的综合表现,最能展现学生的个人想法和个性。办小报的过程中要编辑,插图,布局,写短小风趣的小文章、小诗等,因此,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课堂讨论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表明,[2](116)用讨论的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相当于教师讲授的5倍之多,因为学生之间的讨论具有“辩论风格”,不仅要求学生用连贯、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而且还要求学生思维敏捷,具有良好的推理与判断能力。由于在讨论中每个学生的发言时间有限,因此,需要言简意赅,用词恰当,把握重点,并具有说服力,从而自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感知、把握和表达能力。
(二)运用空间表征策略,开发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指的是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在中学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适合于发展学生视觉—空间智能的内容。一是化学课本里大量的图表、图解、插图和色彩化的材料,这些本身都极大地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二是要尽量地创设一个舒适、安全和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使教室变成一个视觉化的愉悦场所,化学教师上课要注重仪表,充满激情,语言幽默风趣。实验室里的灯光、温度、色彩要柔和,借助墙壁上挂的图片、书法作品和模型等,将视觉艺术形式与化学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可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心情舒畅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三是变换座位模式,为了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产生更多的交流,我们在课堂里应尽量采用非正式座位模式(可为长方形、马蹄形或圆形三种形式)为好,变换座位模式能改变学生的视野,适合学生开展问题讨论、自学,使学生之间的交流成为常规教学的一部分;四是化学教学中的许多内容,例如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有机分子结构等化学物质结构内容,教师可展示一些物质结构模型,也可播放一些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和实验操作的录像、电影等,给学生以直观的画面和丰富的情境,还可利用软件制作动画模拟物质的空间构型;此外,化学实验中仪器的组装,试剂的鉴别,混合物的分离,除杂质等都可以开发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
(三)运用科学方法,促进数理—逻辑智能发展
数理—逻辑智能指的是对逻辑结构关系的理解、推理、思维的表达能力。它涵盖数学、科学和逻辑三个领域,其核心智能就是对学生进行化学方法论的培养和运用数理进行运算和逻辑推理,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教学中经常要用到观察法、实验方法、模拟方法、分析综合方法、比较分类法、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模型方法、假说方法、联想思维法等,[3](51)化学实验还包括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设计实验、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解释实验结果并应用到新情境中,交流实验成果等方法,这些都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这些方法的运用对于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科学态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原子”概念的教学中,运用科学方法的教学步骤为:①提出问题──分子是否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②提出假设,假设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这种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能重新组合;③实验验证;④作出结论并予以解释。这个过程就是模拟科学家运用真实科学方法的过程,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在化学习题教学中,也有很多数学方法经常用到,如:代数方法、不等式法、不定方程方法、数列方法、极值方法、等效平衡方法、误差理论方法和微积分的简单应用等,这些方法都有利于促进学生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
(四)加强动觉训练,提高身体—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是指个体控制自身的肢体,运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开展化学活动课,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或与人合作,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运动智能的发展。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身体运动、动作和触摸等方式来将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内化处理,使左右大脑协同地进行工作,并能长久地保持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学习方法不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却能激发学生进行连续性的学习,这是因为人的左脑是用语言和数字的方式来处理信息的,而右脑则是用视觉与运动意象来处理信息的。
活动的内容非常丰富,例如,可以模仿教师的讲课和演示实验、作笔记和做学生实验,可以制作或改进一些化学仪器设备,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等。开展趣味化学魔术表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表演前,学生要对表演内容熟练掌握,要导演好整个演出过程,设计语言和场景,表演中学生不仅习得了语言,还能借助身体动觉理解了教学内容,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离开课堂实地考察,计划周密的实地考察能向学生提供很多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如结合学习内容参观化工厂或化学化工研究基地,或到消防队了解一些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或到野外采集化学分析样品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把学习的责任交给了学生,学生变成了独立的学习者,这样就有很多机会作出独立的研究。但利用活动辅助教学时,应设计特定的情境,安排最佳的时间,交待相应的规则,研究活动内容与学习的适配性,考虑如何从活动中获益,充分发挥活动课的优势。
(五)训练观察技能,培养自然—观察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培养自然—观察智能是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化学学科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这种智能。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加深对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观察与感受以及对抽象的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空间构型的观察和理解。学生对研究对象表征和特征的观察是最直接、最可贵的感性认识,是形成化学概念、掌握化学技能、进行科学推理、发展思维能力的源泉。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激励设疑、引发想象。
在课堂外,化学以自然为研究对象,学习化学多从观察自然开始。亲近大自然,在自然中观察也可以引出很深刻的问题。教学中可以利用化学与环境、食品、社会、生态题材的课文,引领学生离开教室、走出校园、贴近自然环境,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调查当地的空气、饮用水的质量,或雨水pH的测量,或植被的状况,感受化学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农村中沼气的制备,热水瓶胆中水垢的处理,牛奶中钙含量的测定,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检测等内容,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产、生活等的联系。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观察日记(包括引发的问题、思考和感受),讨论课文的话题,然后回到课堂,就某些话题将学生分成多个研究小组,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六)开展合作学习,塑造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是指与人交往合作,察觉、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并能据此作出适当的反应的能力。创设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最好的方法就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可以就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改进进行讨论,也可以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计算的结果等进行交流探讨。以钠与水反应为例,教师先将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作简单介绍,并就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讲清楚,接着要求各小组学生共同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可围绕一些实验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如:“钠投入水中时,钠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入水底,为什么?”“钠是否熔化成一个小球?还有什么现象发生?”“反应时溶液颜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成了什么气体?”等,最后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发言,作出总结。这种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之间彼此进行充分的交流,而且还能分享对问题过程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能营造轻松自如的学习气氛,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学生之间愿意沟通,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对小组进行指导或提供帮助,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也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的良好的教学交往关系。通过各种交流讨论活动,学生学会了用积极、有效的办法来协调人际关系。通过这种协调,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掌握说服他人的方式,学会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和爱好,欣赏他人独特的风格,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
(七)营造音乐环境,培养音乐—节奏智能
音乐—节奏智能主要指对于节奏、音调和旋律的感悟和直觉能力以及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音乐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形式来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感情。虽然加德纳把音乐—节奏智能看作是一种独特的智能,但并不是说音乐与其他智能无任何相关性,大量的研究表明,音乐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化学属于理工科,似乎与音乐、艺术没什么联系,其实不然,在化学课程与教学中有一些培养学生音乐—节奏的素材。例如,在钠与水的反应中,一会儿发出“咝咝”的响声,一会儿又发出爆鸣声,同时伴随着燃烧的现象,这其中就有声音、节奏的贡献,使人难以忘怀。还有,在化学游戏晚会上,如表演化学小魔术,或猜化学谜语,或讲小故事(与化学知识有关)等等,都可以播放背景音乐,这样不仅具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造一种良好氛围的作用,还可以大大地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体验、欣赏的能力。也可以表演化学题材的配乐朗诵,借助音乐作为朗诵背景,讴歌化学学科为祖国建设所作的巨大贡献。将音乐和语言结合起来,能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促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提升审美情操。
(八)认识元认知要素,开启自我—反省智能
自我—反省智能是关于建构正确的自我知觉的能力。自我—反省智能者具有自我认知、自我反省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能力计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元认知是智能的核心,元认知意识能够鼓励学生作出成功的选择,并有效地修正自己的行为。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技能和元认知体验三个要素。元认知知识是指个体对影响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的那些因素的认识:元认知技能是个体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的能力,包括计划、监控和调整;元认知体验是个体随智能活动展开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也是元认知活动与认知活动之间的中介因素,它贯穿于认知活动的始终。[4]
在化学教学中有许多方法适合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智能。[4]例如,自我指导学习法是一种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的有效策略,它以学生的选择和主动性为基础,教师只起顾问的作用。首先,教师通过讲授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掌握,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克服学习的阻力,师生共同把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准备好。其次,在教师带有启发性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讨论,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让学生主动认识自己的智能活动过程,形成学习策略。第三,师生共同来完成实验,并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共同讨论,调整实验操作中的不完善之处,使学生对自己的智能活动及时调整。第四,在调整实验操作并完成实验后,教师组织全体学生检查认知活动的成效,学生可以对认知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讨论。教师按一定的标准及时评价,指出实验操作中的不足,从总体上提出表扬并对实验操作提出修改意见,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达到完美的程度。再如,记化学课堂笔记也是一种好的学习策略,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对化学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学生回忆上课的过程,总结得失。从而不断鞭策自己,激励自己,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总之,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育特别是课程与教学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它必将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如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也必将受到化学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密切的关注。[5]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重新认识学生的智能特点,而且还要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地认识学生的学习风格,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采用多元、多维的评价体系,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单纯以标准的智商测试和学科成绩考试为主的评价观,使评价真正成为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都能充分得到发展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亓永英.探究性实验与多元智能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5):7—9.
[2]夏惠贤.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3]林宪生.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一、创建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多元智能环境
研究表明,人类在出生之前就已具有各种智能发展的基础。加德纳认为遗传基因对智能可达到的程度可能有一个最高值。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智能要逼近这个极限的可能性很小。然而,如果我们能多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某种智能发展的条件,那么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一定的效果;反言之,如果学生始终不被接触开发某种智能的环境,那么其生理潜能无论多大,都不太可能被激发出来。这就告诉我们:只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他们的多元智能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获得发展。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教师先问学生:“喜欢动画片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想看吗?”接着演示动画片,4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小猫的车轮是方的,小熊的车轮是椭圆的,小狗和小白兔的车轮都是圆的,但小白兔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比赛还没结束时让学生猜猜谁能得第一?为什么?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不说它得第一呢?那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这样通过以趣激欲,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他们跃跃欲试,开始探求新知识
二、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各种智能组合的专题学习
在多元智能环境里,为学生提供单一的、直接用于激发学生某种智能的素材可能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设计出一些让学生感到有意义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各种智能的组合。
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身边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发现的数学规律、解题中的新方法、某些运算法则、公式的新的推导方法、对某个知识点产生的疑问等及时记录分析,定期(一周)互相作一次交流、互相评价。如在学习估算、相差关系应用题后,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加以验证。有位学生在数学日记里这样写道:今天,我在家里翻书的时候,看见了一本妈妈小时侯用过的《新华字典》。那时侯的字典可便宜了,1978年出版的只要1.75元。我赶紧拿出我的《小学生字典》,一看,哇,11.00元!可以买6本妈妈那样的字典呢。我想没准我爷爷小时候用的字典比这还便宜呢。我去调查了一下,爷爷1943年买的《修身小辞源》,旧币90元,据说相当于现在的0.009元!这么说我那现在的钱可以买100多本爷爷那时的字典了。爷爷说:“虽然以前的东西便宜,但以前的收入也很低,每月能有50多元就已经不错了!现在按每月1500元计算就相当于那时的30倍。”哦,原来虽然那时的东西比现在的便宜很多,但收入比现在少很多倍。嘿,假如现在的钱拿到以前用那该多好呀!我一定是富翁了!
又如:学习统计图知识后,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调查小组,开展“文化宫路口通过车辆的情况分析”调查活动。调查小组中有的专门负责数汽车、卡车、自行车数量,有的专门把车辆分类记录,有的根据数据画成表格,填上具体的数据,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制成环保情况调查的统计图,排列出污染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且写出分析报告,从中发现汽车的行使对本县的道路、空气污染情况以及改进的发展情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多元评价促进学生自我认知智能的培养
过去人们大多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大部分智能测试都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多元智能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必须要从多元的角度进行。
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学习成果交流与评价显得越来越有效,它能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多元测评。比如可以从对习题的理解、学习方法、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自我评价等多面评价。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职生成为既有一技之长又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简单专业交流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中职英语教学的目标。然而,目前中职学生“三低一高”即“求学士气低,求知基础低,行为习惯素养低,就业期望值高”,表现在英语学习方面即是自卑、迷茫、英语无用论甚至厌学弃学等,严重影响了中职英语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让中职生乐学且善学英语,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
一、树立多元智能理念,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九个范畴,即语言、逻辑、空间、肢体运作、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生存智慧。它包含整体化、个别化、自主化与多元化的教育意涵。基于此,应把多元智能理念融入英语课程中,研制多元智能课程模式与教学计划,进行四个阶段的教学:能力的感知――通过触、视、嗅等多种感官经验激活各种智能,感性认识周围世界事物的多种特征;能力的沟通――通过接触他人、事物或特定的情景体验情感,调节并强化认识活动;能力的传授――在教学中传授学习方法与策略,智力开发与教学重点相联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智力程度,发展潜能;能力的综合运用――通过评估促进学生综合地运用多种智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学习,并有所作为。如此可促进英语学习及学生的整体发展。
二、加强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情感对人的活动具有驱动作用,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紧张、厌恶等,会影响潜力的发挥;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愉快等,有利于学习。加强课堂情感教育能优化教学过程,利用积极情感因素能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中职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学好英语的信心。为此教师更应以赏识、尊重、理解、关心、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活动,寓教于乐,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协作探究,体验成就,激发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中精讲多练,以活动为载体,坚持“在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使课堂生动有趣。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设计仿真或全真的情境的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用英语完成任务,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如可用PPT形式展现听说,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也可用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还可把课堂搬到室外,来讲问路、购物等。
2.减轻焦虑感,巩固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情感和适度的焦虑水平对提高整个英语学习的效率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感情,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进而全面发展。中职生正处于人生求知欲的高峰期,情感丰富且吸收力强,教师应通过积极情感的渗透感化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既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又陶冶了情操,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变“强迫学”为“主动学”,在快乐中掌握语言,在学习中体验快乐。
3.以情施教,潜移默化。教师的情感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移情体验,产生亲近感、安全感、共鸣感、依赖感和使命感。教师只有用真情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为此,平时与学生积极沟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熟悉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等情感因素,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情感,为课堂的情感教育打好基础;课堂上教师设身处地理解、体察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循循善诱,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问难;教师相信学生,期待学生能积极进取、获得成功,肯定学生的进步,使学生信赖教师,感受教师支持和帮助的安慰,师生情感产生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教育。
4.挖掘教材,情感共鸣。英语教材蕴涵丰富的情感资源,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典型实例,从心理情感角度分析教材,恰如其分地把握语言材料中的情感意义,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有助于发挥教材中的情感资源,提高学生的情感水平。
5.师生情感交融。教学中师生情感交融一是情感的交融,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情感高度一致,共同处于兴奋激动的状态;二是认识的交融,指教学中教师于学生的思维处处呼应,时时合拍,步调一致,达成共识。为此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而言,首先应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自身魅力,重视提高自身素质,仪表端正、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教学能力强和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其次真诚、无私地对待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在交往中增进师生感情,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再则热爱所教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和前提。
三、设定积极自我实现预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自我实现预言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即由积极强烈的期望而产生实际效果的现象。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设定积极的自我实现预言,学生克服错误的自我实现预言,以鼓励和期待理论著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便会凸显其积极意义。
1.教师设定积极的自我实现预言。①教师关爱和鼓励学生,坚信自己的教学能够在学生身上产生积极的效果,学生完全能学好英语;②设计丰富多彩的教法(游戏法、竞赛法、表演法等),充分利用相应的直观教具、全英文影片等,随时随地取材或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③指导学法(词汇记忆方法、听说技巧等),因材施教,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④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上勤动口动脑动笔、课后及时复习及自主学习、使用工具书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突破学生原有的心理焦虑或障碍,鼓励和引导学生克服英语学习道路上的重重困难;⑤培养学生的成功期望值,不断突破自我,在期望中成长,成为积极的学习主体。
2.学生克服错误的自我实现预言 中职生不应受制于自我实现预言的负面影响即长期感受别人对自己英语水平的负面评价,而应坚信过去不代表现在更不意味着未来,自己与同龄人一样,亦是思维活跃、大胆主动、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对未知充满好奇、具有很强的探究精神,自己一定有能力学好英语。而后通过培养学习兴趣、改善学习习惯、完善学习性格、健全学习方法等多种手段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生学习能力与社会需求的素质教育双赢。
四、实施个性化教育,点燃学生的智慧之花
个性化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一是充分尊重与正视受教育者个体差异的存在,二是在个体差异化基础上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个性素质。个性化教育能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掘学生智能的最佳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智能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1.尊重差异、各尽其能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习类型和方法,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因此,尊重了解学生智能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使英语教育适应学生,以最大的个别化教育来进行教育,使学生避短扬长,智能强项得到加强,弱项得到祢补,获得个人的最优化发展。
2.个性化的课程观。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同时拥有九种类型的智能,因此,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应根据各自的智能差异而有所不同。英语教学在使学生普遍达到某种基本要求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大力开发校本教材,建立和完善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必修课与选修课、学科课与活动课、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举的课程体系。同时,开展有创意、有特色、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整个课程计划和内容具有均衡性、创造性、灵活性与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3.多样化的教学观。不同的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为多元智能而教与学”、“以多元智能来进行教与学”。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根据学生不同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创设情境、合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及与学生相匹配的教学策略,“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能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有所进步和提高。同时,教师应鼓励和帮助学生将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去,使自己的弱势领域的智能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体现个性化教育。
关键词: 大学英语英语课堂教学教学理论
大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储备影响很大,大学教师不仅是教学的实践者,更应是教学理论的研究者。对教学理论的掌握和应用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发展。当前,西方多种教学理论被介绍到国内,为大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气息和活力。如何把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我国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体系,是广大一线教师需要正视和解决的课题。笔者将介绍一些活跃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理论。
一、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这一概念首先由著名认知心理学家Flavel(1976)提出。元认知是关于认知活动的知识和认知,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和技能,它行使的是“管理”的功能,认知过程因为受到恰当的管理而变得高效。学习者不仅是一般或特殊知识的获取者和使用者,还是这些知识的管理者。因此,教师要把灵活地驾驭知识作为教与学双方的目标,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管理者的角色,提高其学习元认知知识、掌握元认知技能的主动性。
元认知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也受到个体思维发展水平、经验的限制,要有效地培养元认知能力,教师除了要确定学生现有的元认知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外,还必须了解学生知识、经验的当前状况与可能达到的水平,使得元认知的培养有依据、有目标地进行。
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有独特的认知特点、兴趣,自己的各项能力有长有短,教师应力求对学生的这些方面作出客观的评价。不仅要针对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描述性的评价,而且要针对个体与某一群体中的其他人的差异给予评价,使其对自己的认知获得全面、正确了解的同时,又能知己所长,明其所短,从而在学习活动中能够注意利用优势,弥补有缺陷的技能。教师只有在了解元认知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教学、训练方式,才能使元认知的培养在每个学生身上得到体现。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观点是由瑞士心理学家Piaget于1966年提出的,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要求学生用发现法、探索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注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有在成为教学情境中的主角以后,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教学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已有的知识、态度和兴趣与新的经验发生相互作用,通过这个相互作用,学生从其自身内部建构自己的理解。教学不是传授者和接受者之间简单的、直接的过程,而是一个循环的、反省的、互动的过程。
教学活动要创设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学生能有足够的自我建构的空间去建构知识并积累生活经验;教学活动应能保证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从复杂的真实问题中建构新知识;教学活动体现为合作、探究方式。教师应能够按照学生的经验并结合认知结构来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习者的自主精神和首创精神等。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开展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三、多体化教学理论
多体化教学理论,又称世界英语变体,指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所说的英语,在某些方面(比如特定因素的实现、语音系统、词汇、拼写及语法方面的差异等)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色。多体化英语教学理论是由国际英语教学专家Kachru(1985),Gupta(2001),Brown(2002)在充分把握英语语言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后提出的。
Kachru(1985)认为英语在全球的传播、习得和使用情况可以用内圈、外圈和延伸圈三个同心圈的理论模式来表示。处于内圈的指传统说英语的国家,英语是其母语;外圈包含的是新英语或新英语变体,英语是第二语言,其获得方式通过学校教育。处于外圈的国家由英语国家的前殖民地组成,在这些国家里英语只是被“移植”到新的语言环境中,在多种语言和多元文化的环境中逐渐被民族化,变成当地重要语言(如官方语言),发展成为带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新英语语言变体。延伸圈则包括中国、日本等,英语在这里是外语。Kachru认为是三个同心圈是部分重叠的,反映了变动的世界中人口分布的复杂性。而现行英语教学“没有完全把握世界范围内英语运作的复杂性”(Gupta,2001),用不切实际的标准英语来评判英语学习者的进步成绩,总是想当然地确定英语学习者、教学者和环境。
该理论认为多体化英语是本土文化与英语语言结合的产物,本土文化对学习者的英语交际能力发挥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使学习者能够在交际方面增长策略,有效建立交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交际的目的。英语随本土文化产生变体,各种语言变体都有其合理性,英语变体不存在优劣之分,其教学理论以现实为根基,符合英语交际的规律。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树立符合实际的教学观念,积极促进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充分利用母语优势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不同变体环境中有效交际。
四、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Howard Gardner于1983年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智能不是简单用纸笔测验来衡量的东西,不是多数人占中间水平,少数人占两级水平,而是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并表现在不同方面的能力;智能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而且这组能力中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因此,不存在谁比谁的智能高或低,只有某方面的强项或弱项。
加德纳把构成多元智能理论基本结构的智力类型划分为以下几种: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数学逻辑技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存在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质并不在于将智力划分为多少种,而在于通过对智力的发现来扩大学习的内容领域和知识的表征形式,进而促进以往被忽略的智力开发,充分地发掘出个体身上的潜力,从整体上提高人的智力素质。
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只关注对学生语言知识点的掌握,忽视对其他各项能力的培养,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目标不仅是语言智能的培养,而是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教学内容的设置也趋向多元化,不仅能增强学习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不同学生个体及智能组合的构成存在差异,在不同的情景中运用每一种智能的方式各不相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多元智能评价的特点是从一元到多元,全面考查学生各项智能的发展,阿姆斯特朗强调“教―学―评”三位一体的完整性。英语学习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对语言智能的常规书面测试,而应该放眼于学生的多项智能,注重学生平时学习和作业中的及时评估。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置一些生动有趣的评价活动,激发学生用多元智能来完成任务,从而检验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马福.从世界多体化英语教学理论看我国英语教学[J].中国外语,2007,(5).
[2]王丽.发展多元智能有利于英语教学的理论、实践与反思[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