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

时间:2022-08-11 18:24: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

第1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英语教学;有机契合;探讨分析

一、英语教学对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重要作用

在高等教育中,英语教学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一个人知识水平的提高,他所接触到的知识层面越来越广,所接触到的人的素养和水平也是越来越高,而英语则是这部分高端人才所普遍具备的一项技能,只有把英语熟练掌握,才能够在国际经济贸易工作中熟练与各国人进行交流,才能够不断开拓自身的视野,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是“成人、成功、成才”,因此,教育者们必须要把英语教学搞好,不断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从而让学生们能够满足未来工作的需求。在我国目前的很多高校之中,英语教学并没有满足学生们未来的职业需要,虽然他们在课堂上学习到了一些英语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的实用性不强,不能够胜任工作的需要,为此,在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们不但需要让学生们掌握最为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而且需要让他们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词汇,从而拥有一定的行业英语能力,综合提升学生们的技能水平,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大学英语教学是为未来的专业发展进行铺垫,从而让学生们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

二、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

1.教材内容脱节。在英语教学中,教材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大学英语教材的涉猎是相当广泛的,包含了极其丰富多样的主题,例如东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校园学习、电影书籍和情感交流等等,这些话题能够大大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帮助他们提升英语文学素养,素材的来源也是有章可循的,基本上都是来源于英美经典报刊和经典小说等等,具体到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选择国际商务内容进行相关的教学,这些内容涉及到了关于商务和贸易的方方面面,例如市场营销、网上销售和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等等,虽然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但是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所要求的专业性还是有些脱节。

2.教学观念比较陈旧。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教学的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代教学的发展,教师们必须要创新教学观念,让传统教学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英语应用相结合,从而实现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在英语文化方面,学生应当掌握英语语法规则、具备相当大的词汇量,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能够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在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方面,学生们应当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了解现代国际商务的发展状况,并立足这些实际的状况来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的商务英语能力。

3.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大学英语教师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教师交流比较少,在日常的大学教学活动中,两者分别具有自己的教学团队和师资队伍,因而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隔阂,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不能够把大学英语与专业知识进行结合,因而也就不能够具有优秀的专业英语能力,这对于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的有效契合

1.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契合的概念。“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把大学英语与专业课进行了有机结合,并且从学生们的职业能力入手进行相关的英语知识培养,因而具有现实可行性。步入大学后,学生们已经有了比较深厚的英语文化基础,教师们可以立足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选取专业英语知识进行讲授,从而巩固学生们的基础,与此同时,也应当灵活设置英语基础知识课程和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从而令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2.教学目标的契合。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出具备优秀英语素质的人才,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听说能力,读写能力等等,从而保证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效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这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教学目标为以国际贸易为背景,为学生们打造专业化的教学,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讲授国际经贸的语言特点,从而让其在业务洽谈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用词合适,语言精美。由此可见,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要求都注重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我国时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要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进行渗透和结合,从而打造出具备专业化英语知识的人才。

3.教学内容的契合。教学内容的确定是英语课堂开展的基础环节,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们要慎重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让教材既符合英语教学要求,也要符合专业化课程要求。在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主要有《大学体验英语》、《新标准大学英语》等教材,这些教材的综合性比较强,能够帮助学生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是比较符合教育目标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过于拘泥于教材的内容,这种按部就班的上课方法并不能够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形式,利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等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从学生们的专业出发,尽量采用一些接近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英文词汇,例如,在讲解notonly,butalso的时候,教师可以举例:themainfactorforthesuccessoftoyotaisnotonlyitscustomerfocus,butal-soitsproduct.丰田公司的成功既归功于顾客至上的理念,也归功于完美的产品。

4.教学方法的契合。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的契合也包含有教学方法的契合,教师们应当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在多个角度综合提升教学质量,传统简单的讲授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教师们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具体到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方向,需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遵循实践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的教学原则,而且可以采取问题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例如,在文章slowdown,youmovetoofast中,教师可以立足于文章的内容,提出一系列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whatcanpeopledotohaveagoodwork-lifebalance?当学生们进行积极思考之后,应当留出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充分让他们表达内心的想法,缓解心中的压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某个学生扮演CEO,另一个学生扮演记者,然后让记者用英语采访CEO关于公司现今的经济贸易发展情况、未来的发展思路等等,这就实现了英语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契合。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既需要注重英语的交际性,又需要注重英语的实用性,从而让学生们进行英语基础文化和英语职业文化的综合发展,“专业+英语”的发展理念是极为重要的,教师们应当不断探索相关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学生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红霞,李平.论双语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的应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100-102.

[2]杨咏波.浅析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和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01:44-46+35.

第2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体系优化改革

1问题的提出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寻求专业课程体系的最优组合或最优结构,是深化高等院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关键。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倾向:

一种是沿袭传统的高等教育观,以学科为中心的专业课程体系。该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线,强调打牢基础理论知识,拓宽专业口径,注重理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朝国际经贸专业理论研究型的方向发展。按照这一课程体系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低,难以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岗位的实际需要。另一种是在国外职业培训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我国逐渐流行起来的“岗位应用型”课程体系。该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以特定岗位实际需要的专门技能为中心,以该专门技能所需的实用知识为基础,强调实践操作能力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可见,无论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学科中心型”课程体系,还是重实践、轻理论、重专业知识、轻关联知识的“岗位应用型”课程体系,都存在局限。那么,究竟应当怎样去优化现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呢?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必须先弄清专业课程体系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2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的依据

美国芝加哥大学泰勒教授曾经指出:“课程选择决定于目标设定”。这就是说,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来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我们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国际经贸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政策与法规,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外贸业务实践能力、洞察国际市场趋势随机应变的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驾驭市场的能力,适应外经贸行业岗位群工作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③那么,我们究竟应当怎样根据这一培养目标,设计出切实可行的专业课程体系呢?让我们转向该专业培养目标的决定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不仅会通过它所决定的专业培养目标来影响国际经贸专业课程的选择与结构,而且最终会直接影响该专业课程的选择与结构。

首先,国际经贸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必须考虑外贸行业岗位群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对准岗位设课程”是部分高校在专业课程设计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一。然而,必须注意的是:不能仅仅局限于某种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而要关注整个行业岗位群或职业群所需的各个方面知识技能。为此,我们考察了三百多家进出口企业的外贸岗位对知识技能的实际需求,最后将外贸岗位群实际工作所需的能力确定为国际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理论、WTO规则、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与法规、进出口业务流程、外贸合同商订等共14种专业知识技能模块。但是,这些知识技能的有效运用将需要强有力的基础知识技能和关联知识技能作为支撑。同时,几乎所有的外贸企业都希望高校国际经贸专业的教育教学能与外贸岗位对接,培养出实践能力强,能独立胜任外贸岗位工作,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毕业生。约有83%的用人单位把就业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摆在了首要位置,还有二分之一的单位对该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说明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外语知识能力培养极为重要。因此,国际经贸专业的课程体系,不仅应包括外贸岗位群直接需要的知识技能,而且应当寻求与此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技能、关联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教育等课程的支撑。

其次,国际经贸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必须考虑学生就业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我们对对1400多名国际经贸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91.3%的学生认为他(她)们来高校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就业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因此,专业课程的设计与优化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要教给学生就业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不仅职业岗位体系由于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演化为一个动态系统,而且就业者受利益驱动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常使其就业经常变更。美国人口普查的数字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5年内有37%的社会成员改变职业,而不是简单地调换工作岗位。美国劳工部最近的研究预测表明,20岁的青年人在今后一生的工作时间内,职业的变换将会达到6—7次之多。就业的经常变动也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对专业及其课程的选择,这就向专业课程结构与内容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课程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初次就业(职业入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关注明日择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不仅应使学生在受教育后获得就业准备,而且应获得边工作、边继续学习,甚至向更高层次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与能力,以增强学生对岗位变化和职业转换的适应性以及接受继续教育的可能性。基于这些考虑,适当扩展该专业学生的语言、写作、数理、心理等基础学科知识技能和金融、投资、会计、管理等关联知识技能的教育将十分必要。

再次,国际经贸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必须考虑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20世纪4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的速度愈来愈快,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愈来愈短,并且呈现技术走向综合化、精确化等特征。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必定会直接影响社会职业岗位的变迁。工作现场技术的持续更新会不断地促使传统低技术岗位的消亡,高新技术岗位的增加。而技术发展的综合化与精确化特征又必然促使职业知识技术含量普遍上升,要求技术型人才具有综合应用能力。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国际贸易的方式方法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引起外贸岗位技能的变化,如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然促使外贸单证无纸化,外贸经营网络化,外贸管理信息化,从而导致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结构与内容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外贸岗位实践能力的形成日益需要相关理论知识的支撑,尤其是高技能岗位的实践能力是建立在高技能理论基础上的。因此,课程设置上必须强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已经跨入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是第三产业持续迅速发展(第一产业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的缓慢增长或停滞不前),并逐步取代工业的地位而成为现代社会的产业中心。商业、贸易、金融、证券、保险、旅游、房地产和咨询等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不仅会引起该产业就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如2001年以来美国纽约的全部就业者中,90%从事第三产业,而且会引起该产业内各行业间以及行业内就业结构的迅速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对职业岗位结构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变化会使得社会的某些职业岗位大批地消失,又会有大批新的职业岗位增加。如美国近5年有7000多个职业岗位消失了,但又新增了8000多个职业岗位。

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社会迅速发展、并逐步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的时期,第三产业持续稳步上升。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贸易迅速发展,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已达21,738亿美元(超过了日本和韩国的总和),居全球第三位。2007年的中国出口总额为12,180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8.98%),同比增加19.5%,首次超过美国的11,630亿美元,仅次于德国,上升为世界第二位。这标志我国对外贸易已迈上新的台阶。与此同时,我国外贸行业的岗位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岗位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外向型生产企业进出口自营化,外贸岗位群出现了综合化与细分化双重趋势。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业务量不大,设岗较少,因而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大型企业由于业务量大,部门分解较细,设岗较多,因而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过硬的专门操作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国际经贸专业课程的结构与内容设计符合各类企业的多重需要。

3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的思路

根据上述三种需要,结合国际经贸专业课程的特点及相关课程的内在联系,我们构建了“一根主线、”“两个强调、”“三个突破”、“四个加强”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方案。所谓“一根主线、”就是以国际经贸的应用知识技能课程为主体,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两个强调”:一是强调基础知识技能、关联知识技能和专业知识技能三大课程模块的结构必须优化,打通三大课程模块的内在联系,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课程应以语言、写作、数理、计算机和哲学等基础知识技能为重点,基础应用知识技能课程应适当加强,特别是应加强外语能力的培养;关联知识技能课程应以金融、投资、会计、管理等关联知识技能的教育为重点,并应当适度拓宽其口径,应选择关联性、针对性与应用性较强的,淘汰较弱的;专业知识技能课程的口径不宜过窄,应针对外贸业务岗位群而不应针对某种外贸岗位设置,经济学、贸易学和计量学等专业基础必须夯实,专业应用知识技能课程口径可适当放宽,并增设一些选修课,以拓展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择业机会;二是强调素质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必须紧密结合起来,突出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把职业道德、态度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理论知识、应用知识、实践技能的课程设置之中,把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合在理论知识、应用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德、智、能、体、美全面协调发展,成为合格的国际贸易高级应用型人才。“三个突破”:一是突破“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课程观,树立厚基础、重实践的新型课程观。在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始终是专业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二是突破“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育观,树立既重知识传授又重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教育观;三是突破理论知识课程与实践知识课程相互分割的教学观,树立两者相互融合的教学观,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同培养。

根据上述课程体系的优化方案,我们对原课程体系进行了科学的整合取舍。在公共基础课程中,我们适当提高了英语、数学、计算机应用和哲学的授课学时;在关联课程中,舍弃了《产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课程,增设了《投资理论与实务》,并把《会计学》、《管理学》、《企业管理学》和《金融学》等课程重构为《会计原理与实务》、《管理知识与实务》和《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在专业基础课程中,我们对《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与《国际贸易学》中的交叉重复的内容进行取舍整合,避免了教学中的简单重复,并把《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术贸易》整合到《国际贸易学》中,将《WTO概论》重构为《WTO规则及其应用》,增设了《国际贸易前沿问题》(含前沿理论、前沿政策和前沿实践)和《反倾销知识》等课程,以支撑该专业学生把握国际贸易前沿动态和应对反倾销的实际需要;在专业应用知识技能课程中,我们增设了《商品学》、《商务心理学》、《社交礼仪学》、《国际经贸地理》、《经贸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增加了《通关实务》、《外贸单证操作》、《国际物流与保险》、《国际电子商务》、《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英语》等必修课程的授课学时;在选修课中,我们增设了《中外文化比较》、《美术欣赏》、《音乐欣赏》等人文知识课程和《创新方法论》、《创业理论与实践》等创新创业素质课程。在此基础上,精心构建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体,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为两翼,职业道德、态度教育贯穿全程,基础、关联和专业三大课程结构优化,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国际贸易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全新整合课程体系(参见图1)。同以往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比较,该整合课程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整合课程体系设有基础、关联和专门三个必修课程模块,三个模块之间的课时(学分)结构由原来的4∶3∶3优化为3.6∶3.1∶3.3。每个模块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它与其它模块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互动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体现在各个模块之中;

(2)整合课程体系不是针对国际贸易业务的某个具体职业岗位,而是面向国际贸易这个专门的行业岗位群,课程的导向具有更宽泛的就业范围;

(3)整合课程体系设有理论知识课程、应用知识课程、实践技能课程三个不同层次的课程,各层次之间的课时(学分)结构由原来的5∶4∶1优化为4∶3∶3,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渐次提高各种能力;

(4)整合课程体系突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兼顾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在每个课程模块中,都有实践技能的训练。在基础课程模块中,有英语交流、计算机应用、公关协调和计算机应用等技能的训练,学生必须通过国家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并获得相关证书;在关联课程模块中,有会计实务、管理实务、金融实务、投资实务等技能训练;在专门课程模块中,有进出口业务、国际电子商务和国际市营销等技能训练,而且每种类型的专业技能训练又设有若干技能实训项目,如进出口业务技能又分为国际商务流程模拟操作、通关实务操作和外贸单证操作等技能实训。整个课程系统的专业技能实训都与国际商务职业资格证书接轨,并与相关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的实践能力实现对接。

(5)整合课程系统是开放的,具有专业拓展的灵活性,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技能课程、关联知识技能课程基础上,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的不同类别知识技能课程,以适应外贸行业不同岗位就业的需要,或适应向相邻职业岗位升迁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国际经济贸易 趋势 影响 战略构建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加入 WTO 以来,国际经济贸易业务逐渐增多,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综合国力。但是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产生的作用是双重的,既能产生有利影响,也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国政府必须要加强对国际经济贸易战略的构建,通过采取措施有效提升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竞争实力。

1国际经济贸易

国际经济贸易,主要是指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实现了国家经济的共同发展,有效促进了全球经济贸易圈的形成。而我国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经逐步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大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对外经济贸易作为主体,国家之间实现资料的交换,提高对外经济贸易的效率。

2新时期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

(1)国际经济贸易利益呈现两极化发展趋势。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有所差别,导致国际经济贸易利益呈现两极化发展趋势,发达国家作为国际经济贸易的主要操作者,并获取了全球经济贸易 80%左右的利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润不断缩小,这对发展中国家十分不公平。

(2)自由贸易越来越活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为了快速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就相继开展国际经济贸易,各个国家之间都加强了双边区域经济合作,这就有效缓解了国际局势,减少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国际经济贸易的自由化。

(3)国际经济贸易交易高级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升级,国际经济贸易交易产品中大多都是高科技产品,有效提高了经济贸易的交易水平,促进了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提高了生产力,因此说国际经济贸易交易呈现高级化发展趋势。

3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发达国家国际经济贸易活动逐渐减少,所遭受的损失十分巨大,尤其是经济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开始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投入,严格管控发达国家的技术产权,这样就将经济危机转嫁到发展中国家。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受到了全球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人工费用也逐步提高、人民币升值导致国内通货膨胀,这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十分不利。此外,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完成改革,国际经济贸易体系尚未健全,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这样就容易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直接导致企业经济损失,国家劳动力增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当前我国政府必须要加强对国际经济贸易体系的健全,要构建国际经济贸易战略。

4国际经济贸易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4.1国际经济贸易对我国经济产生的有利影响

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主要是对外贸易经济投资,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是发达国家的重点投资对象,大量外国资本的投入,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我国经济水平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差距较大,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空间也较大,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其次,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可以促进产业的优化组合。

4.2国际经济贸易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在国际经济贸易中主要是依靠资金进行交易,而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资金短缺情况较为严重,许多企业无法支撑跨国发展。而且我国企业经济实力较为薄弱,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这样就容易导致经济结构的失衡。如果我国政府和企业对国际经济贸易处理不当,那就容易引发国内经济危机,而我国又有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将导致大量失业人员的出现,逐渐加大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

5新形势下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战略的构建

5.1制定战略性贸易政策

我国政府要对进出口方式进行相应调整,要转变对外经济贸易方式,注重对产品质量的审查,政府也要针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调整税收政策,要从战略性角度去制定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有效促进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

5.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政府必须要加强服务产业的发展,要将服务贸易作为国际经济贸易的重点,充分体现我国现代化生活水平。政府要加强对服务产业的资金投入,要加强服务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还要加强对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快速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外贸发展。

5.3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在当今国际形势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政府要积极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发展我国资源优势,吸引国外资本,加强对中外合资企业的政策扶持,要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有效提高我国的科技生产力。同时,我国也要充分利用资本输出效应发展国外市场,要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竞争力,制定各项政策,保护我国本土产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梳元.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向以及对我国的影响[J].中国对外贸易,2013(07).

第4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国际经济贸易;影响

近些年来,网络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其重要性也逐渐地突显出来,当前网络经济已经对国际贸易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鉴于此种情况,应该对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影响进行了解,对其积极的影响进行推广,不利的影响则给予改进。

一、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有积极的一方面,也有消极的一方面,本文对两方面影响都进行了分析,首先是积极方面的影响,具体影响如下:

第一,可以减少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对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很多人会从国外购买物品,这就是国际经济贸易。在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中,从国外购买商品不仅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还需要办理很多的手续,这样不仅延长了贸易时间,而且还增加了贸易成本,但是网络经济不同,人们可以直接从网络上下订单,当国外企业收到订单之后就可以发货,货物会直接送到买家手中,这样的交易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而且还节省了时间,所以说网络经济的出现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国际经济贸易的效率,而且还降低了成本[1]。

第二,加快了全球市场形成的步伐。网络经济优势在于不受地域因素的限制,无论是你身在哪里,只要有网络,就可以从世界各地购买你想要的物品,这种新型的交易模式很受人们的欢迎,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等融入到了这个大市场中,全球性市场的形成步伐逐渐加快。另外,网络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催生了一些新贸易方式的出现,比如说,在国际贸易交易中,物品订单、提货单以及发货单等都需要交给相关部门审核,在这一过程中,电子商务可以将纸质信息转换为电子数据信息,然后通过网络传输给相关部门,此种新型的贸易方式就是网络经济对全球经济贸易产生积极影响的体现之一。

第三,提高了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在我国贸易中,服务贸易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得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快,而电子商务的应用则提供了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2]。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服务贸易交易的成本降低,其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而电子商务又和商业贸易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说,在此种情况下,我国的旅游业、工业以及移动电子商务等贸易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使我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网络经济的发展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也有着消极的影响,本文对这些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使国际贸易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有很多网络黑客会侵扰,而且网络交易所采用的网络资金支付方式也会存在着安全隐患,这样的情况就使得国际贸易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另外,在网络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犯罪的现象与日俱增,此种情况的出现也使得国际经济贸易面临着严重的安全风险。

第二,暴露了我国物流发展水平落后的弊病。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网络来开展的国际经济贸易离不开物流行业的支持,要知道,国外的货物若是想要运送到买家手中,就必须要通过物流来进行配送,而当前我国的物流发展水平和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表现出来的:首先,物流信息系统较为落后,对物流信息的更新不够及时;其次,物流一体化发展还存在漏洞;再次,物流专业方面的人才比较匮乏,当前人才紧缺成为了制约物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最后,物流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和电子商务等类型公司的战略性合作不够全面[3]。

第三,导致人才紧缺局势更加紧张。电子商务是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因为其发展时间比较短,所以国家对此方面人才的培养体系还不是很健全。也就是说,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与之相关的课程,但是因为此课程是新开展的,所以教师的教学经验等多方面都还存在问题,这样就使得此方面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难度,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另外,高校培养出的电子商务人才就业率比较低,此种情况使得就业现状和人才需求不平衡,两者处于矛盾状态,这一情况的在加剧了人才紧缺局势的同时,也使得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

二、推动网络经济更好地影响国际经济贸易的措施

(一)对网络知识进行宣传。若是想要促使网络经济进一步的影响国际经济贸易,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网络知识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电子商务是新兴产业,有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此产业的重要性,针对此种情况,应加强网络知识的宣传,提高企业对此重视程度,然后促使企业能够从电子商务中发现新的商机,并将电子商务带出国门,成为国际经济贸易开展的新渠道。

(二)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而且还是制造业大国,有很多产品都是中国制造,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在国际市场中处于中下层,所能开展的工作都是较为简单的,并且没有技术含量,还会对环境等造成破坏的工作,而产品中的核心技术则掌握在其它国家中,这样的产业结构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4]。针对此种情况,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过程中,我国应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扶持本土企业,尤其是一些生产高科技、无污染以及多功能产品的企业,只有这部分企业提高了竞争力,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才能提高自身地位。

(三)为网络发展构建良好的环境。在网络为主的时代中,国际经济贸易竞争中是否可以处于优势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鉴于此种情况,国家应该为网络发展构建良好的环境,解决网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安全风险等,然后应该将国内的骨干网络集中起来,以此来拓宽我国网络在国际市场中所占比例,增加网络的覆盖率,以此来促使我国的网络经济发展能够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网络应用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会参与网络购物,而且网络购物人数以及购买商品数量正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网络经济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同时还对国际经济贸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针对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若是其影响是积极的,那么就应该进一步的发挥其作用,若是其影响是消极的,则应地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促使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所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能够加快国际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师如男,袁玮顺.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4,(11):33-35.

[2] 贾春阳,孙硕,吴天鸣等.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J].商,2015,(20):107-107.

第5篇

一、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建设思路

1.借鉴其它高校实践教学经验,强化合作办学。一些理念先进的高等院校对实践教学给予了相当高的关注,主要通过下述内容加以呈现。(1)对专业课教师的实践经验给予高度关注。优先选择具备实践经验且获取乙级以上专业技术执照的教师作为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应当进入高等院校或者企业进行实践培训。(2)此类高等院校的实践设施优良,并且在校园内部设有诸多匹配的实习岗位。既能够完成必要的理论教学,又能够强化学生的综合技能。(3)此类高等院校会定期开展职业技能比赛,并且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相关的世界比赛,学生的技能证书数量将成为对学校考评的关键指标。借助技能比赛,强化学生获取知识的自主性。(4)对学生的校外实践环节给予高度关注。校外实践可以有多种方式:轮调式(理论知识的传授在学校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在校外实践环节进行,并且每月定期开展轮调)、实习式、进修式、走读式等。在上述校外实践方式当中,应用最广泛、收效最佳的当属轮调式。例如,可以同理念先进的高等院校开展联合教学的模式。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应当有效借助此模式提供的优势,将专业课教师派到合作院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并依照本院校的现实状况加以选择性的应用和吸收,将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教学实训实践体系加以有效的健全和完善。

2.突出国际商务单证实训重点,打造一专多能。国际经济贸易牵扯到诸多部门、诸多流程、诸多手续,是一个繁琐的流程。国际经济贸易要求其工作者既要了解并熟知国家制定的国际贸易政策,又要了解并掌握外贸单证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单证实训的重点在于强化国际经济贸易单证的制作,对国际贸易业务的普遍性环节加以深入的了解,强化对单证业务的实践技能。通过系统化的国际贸易业务实践培训,能够为日后顺利的从事国际贸易业务工作奠定稳固的基础。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理应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具体操作。因此,出于使学生对国际贸易业务形成更加牢固的知识框架,并能将理论知识顺利的应用于实践的思考,应当为学生安排一定周期的国际贸易实训环节。使学生对国际贸易业务的实践操作形成零距离接触,从而有效的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国际贸易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商品均以单据的形式完成买卖,贸易双方都是以单据作为货款的结算凭证。因此,单证制作质量的优劣对于国际贸易业务以及利润的实现具有直接性决定作用。单证的准确性、完整性、清晰度以及实效性对于结汇的顺利与否存在重要的影响,有关工作者应对其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耐心。所谓“一专多能”人才,就是说既要掌握本岗位的专业技能,并且具有一定的水平,又要对相关岗位的实践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对于“一专多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应当纳入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之中。在“一专多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当坚持“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将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特殊优势加以最大程度的施展,制定目标并建立规章制度,为计划的切实落实提供必要的保障。应当建立专门的“一专多能”型人才的管理部门,将部门优势做以有效发挥,使企业整体倾向于“一专多能”型人才,从而向企业员工提供有利的多技能学习的机会。当企业工作者实现了“一专多能”后,其岗位落实和薪资待遇都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并且有清晰的制度作为保障。对于拥有过硬的多技能工作者,企业应为其办理国家从业资格证书,将工作者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

3.融合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提升就业质量。在实践教学的全部内容当中,认识实习、课程实习以及毕业实习是能够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关键步骤。然而,上述关键步骤一定要借助校外的力量和资源才能实现。正因如此,上述关键步骤成为了实践教学当中的弱化点。因此,着重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健全实践教学的必要步骤。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常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首先,将学生派到实践基地进行参观、实习和就业。并利用对实践基地的考察和与实践基地进行联合研究等的手段,对学生的实习状况和社会需求状况加以及时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实习和就业进行指导改进的效果。其次,利用对实践教学基地工作者授予可作资格的方式,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工作者主动服务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意识。除此之外,对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学生定期开展培训讲座,并邀请实践教学基地的负责人员和国际贸易机构的专业化人才进行客讲。一方面,能够强化学生对业务实践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从而为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教学实训实践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秉承相互扶持的理念,在借助国际贸易企业(尤其是农产品国际贸易企业)的力量向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过程中,应当将企业的实际需求纳入考量。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由教师为其提供相应的策略措施;在企业的人员配备不足时,可以由学生为其提供相应的岗位帮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运营压力。通过上述做法,高等院校能够同企业形成稳固的信任度和长久的合作关系。强化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对每个实践教学基地设置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并执行对实践教学基地的数据实时追踪机制。现实表明,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引发的就业创新,能够有效地处理企业同学生之间信任度低的问题,并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双重稳定。

二、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经济贸易专业需要逐步强化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和改革,建立起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相匹配的教学实训实践体系。唯有将实践教学渗透至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整体教学当中,方能实现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升,从而有效强化学社的专业化素质,使其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文章分析了实践教学与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立足现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建设思路:借鉴其它高校实践教学经验,强化合作办学;突出国际商务单证实训重点,打造一专多能;融合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提升就业质量。

作者:张晚冰李义伦单位: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第6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经济贸易;影响

如今,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也变得更为频繁,国际贸易额度在逐渐增长。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其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转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发展形式,借助电子商务即可实现选择目标产品、协商、下单、付款等工作,为国际贸易的开展提供了诸多的便利,实现了国际贸易的电子化,也能促进国际交流,利于国家打开国际市场,进而刺激我国经济的有效发展。

一、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一)实现贸易开展的电子化

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于国际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可透过电子平台实现贸易伙伴的有效寻找,物色更为适合的合作伙伴是每个企业发展最为关注的话题。传统的国际贸易发展方式,若想寻求优质的伙伴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电子商务解决了这项问题,可在短暂的时间内即可实现人力、物力的有效投入,不会受到空间与时间上的控制。国内的企业可以构建自己的专属网站,将企业的相关产品上传至网络之中,通过电子平台实现对企业的宣传与推广,能让全球看到,能够吸引相应的客户前来,利于合作的开展。此外,贸易双方就贸易问题的洽谈、协商等都是通过电子沟通的方式,当然,支付模式也发生了变化,针对游有形与无形商品的交易都遵循电子商务的运行标准,实现国际贸易的电子交易。

(二)利于拓宽企业的国际贸易市场

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12.3万亿元,增长21.3%,其中网络购物增长48.7%,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渗透率年度首次突破10%[1]。电子商务是一种主流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其能让企业将原有的贸易壁垒打破,扩大国际贸易的范围,增强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实施,能为企业进军国际社会提供诸多的优势,增强企业在国际社会中的知名度,能大大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利于国际贸易额度的全面提升。

(三)实现国际贸易主体的多元化

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互联网与计算机平台之上的,是在网络环境中设定多个虚拟的企业[2],以充分发挥个体外贸企业无法完成的任务与业务,电子商务环境中参与的主体越来越多,且部分中小型企业的外贸水平也在逐渐提升,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开展国际贸易,其不会受到企业规模大小的影响,都能实现贸易的有效运行。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策略

(一)积极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国际经济已经呈现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态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3]。若想将电子商务更好的应用到国际经济贸易之中,其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需要人才去执行,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成为当前我国的重要目标。因此,外贸企业应与高校进行合作,开展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将电子商务人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企业与高校签订人才订单,能加强高校的重视程度,利于电商人才的培养。此外,电商人才的应用,应充分结合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形式,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进行人才岗位的安排,在上岗前应接受严格的评估、测试和培训,专业人员不仅仅要具备电商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巧与国际贸易知识,利于电商平台的维护与国际贸易的开展,是实现电子商务有效利用、国际贸易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优化电子商务的法律制度

为了保护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环境中的安全应用,应加强相关的法律建设,如税收问题、电子商务信息不对称现象、电子商务欺诈等现象,都应在法律条文中进行明确的列举,应及时总结以往电子商务中可能出现的威胁与风险,将其写入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文件之中。同时,由于开展国家贸易,涉及到一定的税收问题,应根据两国的税收制度进行有效的协商,并严格对国际贸易市场进行合理的规范。

(三)积极发展国际门户网站

通过对现代外贸企业运行情况的分析,了解到外贸工作的开展都是借助相应的外贸网站进行产品信息的有效推广,通过相关的网站平台上传产品的图片、描述、关键词等,能实现对产品更为具体、直接的展现,并未客户提供相应的价格参考区间,一般情况下,国内的外贸网站是汉英两种语言模式,利于为外国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同时,企业应借助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诸多优势,充分发挥其高度的互动性营销模式,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主张为客户提供主动服务,进行相关信息的推送,以扩大影响力,进而拓宽国际门户,利于实现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同时,外贸企业应将网上调研、网上沟通与客户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统筹企业资源,为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实施提供条件[4]。

(四)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

电子商务经济的开展,尤其是国际贸易额度的不断提升,其对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对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要求很高。电子商务过程中会涉及到国际贸易的交易与支付问题,若系统安全维护与保护不当,会导致信息化系统出现漏洞,交易的安全性受限,国际贸易的相关数据、信息面临被窥探的威胁。针对当前问题,应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强调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对国际电子商务经济的运行系统进行不断的升级与加密处理,保证国际贸易的机密性,维持相对安全、稳定的交易环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已经成为21世纪话题的引领者,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宽,应用价值也在不断提升,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更为深远。为了将电子商务更好的融入到国际贸易发展之中,应注重电子商务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优化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制度,积极发展国际门户网站,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拓宽平台,让中国经济走向国际,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提升,进而扩大影响力。

作者:杨思怡 单位: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乔阳,沈孟,刘杰,杨光,岳强.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用现状分析[J].对外经贸,2012,03:39-41.

[2]刘畅.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企业导报,2015,06:46-47.

第7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能力分析

0 引言

长期以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求涉猎的知识面广阔,综合能力强。系能从事国际贸易、外贸经营、对外经济合作、外贸企业管理等涉外经济活动的高端人才和贸易专家。可以说,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一直较高。然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该专业面临的办学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以及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国际贸易的规模、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必将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网络下电子商务的发展,服务贸易、文化贸易、金融贸易的全球化呈快速发展趋势,国际贸易形式、渠道、秩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国际贸易专业被评为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且薪资较低的黄牌专业之一。在此背景下,研究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以及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能力要求显得极其迫切且重要。

1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分析

(1)应用型本科的基本内涵

探讨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目标定位,有必要先弄清楚应用型本科的基本内涵。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本科教育,是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其人才培养规格既不完全是研发人才,也不完全是熟练操作工与技师,而主要是以技术吸收及应用人才为基准。

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应用工程师和职业工程师为培养目标,是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能养成的科学统一与有机结合;二是应用型本科的专业设置具有行业、职业或技术的定向性和地方性;三是应用型本科专业要以技术应用能力或胜任工作岗位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四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开展必须具备双师师资队伍和实习实训条件;五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弄清楚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内涵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分析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目标定位等问题。

(2)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定位

目前,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国际经济贸易理论研究人才、对外贸易管理人才和对外经济贸易实务人才。根据上述应用型本科基本内涵的阐述,国际经济贸易理论研究人才属于学术型或研究型人才,对外贸易管理人才和对外经济贸易实务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

对外贸易管理人才主要从事政府对外贸易经济管理及国民经济综合部门的管理工作,也会到涉外公司从事对外经济与贸易的管理工作。此类人才要具备经济学、国际经济贸易、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能力和知识;掌握国际商务规则与政策,能正确解读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和有关国际贸易组织相关协定;应熟悉国际商务经办的各个环节,有良好的外贸操作技能;还要懂得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国际分工与合作的经济条件和跨国经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对外贸易管理人才属于高端的应用型外贸人才,应该属于研究生层次的培养目标。

对外经济贸易实务人才主要从事国际市场开拓、国际结算、进出口业务跟单等工作。该类人才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理论知识、管理知识和经济法律知识;熟悉国际贸易组织相关协定,了解国际国内相关经济法规和国际贸易惯例;应熟悉国际商务各种单证的格式和规范,并具备必要的电子商务知识,能适应现代国际商务活动业务的新要求。外经贸实务人才是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1)应用型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人才的基本能力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的能力包括价值判断能力、身心调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通识能力。这些能力是本科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价值判断能力是指学生的是非判断力,集中体现在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身心调试能力是指在不同环境下自我调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方面。语言表达能力是交流沟通的基础,包含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一定的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使网络信息时代搜集、利用和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通识能力的培养需要宽广的知识面,主要体现在对知识运用的汇融变通。大学生需要掌握人类知识主要领域的综合知识,这样才能形成广阔的视野,养成终身学习的态度。

(2)应用型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第二方面的能力是指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专业基础能力、专业专长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

专业基础能力是国贸易专业其他能力形成的基础。从学科的角度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科,该专业必然要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经济思维能力的形成必然需要具备数理分析能力。从国际角度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又是一个商科类专业,该专业学生自然需要具备基本的管理能力。应用型的定位则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需要适应对外经济与贸易的第一线工作,因而必须具备国际商务沟通能力和国际贸易实务能力。数理分析能力、经济思维能力、基本管理能力、国际商务沟通能力以及国际贸易实务能力共同构成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基础能力。

专业专长能力则是在专业基础能力上延伸的能力。应用型本科的专业设置具有行业、职业或技术的定向性和地方性。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专业专长能力主要是各院校结合行业发展背景和职业的定向性和地方性特征所培养的。专业专长能力是在专业基础能力之上结合行业性、地方性所衍生的能力。譬如,某院校所在地机电工业比较发达,则该院校国贸专业专长能能力的培养则侧重机电产品贸易方面;某院校所在地电子商务产业发作良好,则该院校国贸专业专场能力的培养则侧重电子商务方面。

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专长能力养成后,还用应用于实践,由此形成专业应用能力。

3 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分析

(1)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基本环节,是学生直接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塑造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具有核心作用。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至关重要。[7]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应该遵循"面向市场、服务地方、合作办学、特色发展"的原则。"面向市场"是指课程设置必须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向、水平和要求相一致,紧贴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趋势,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则要求课程设置要结合地方经济贸易的发展要求,突出专业的地方特色,设置有关地方贸易文化的特色专业,拓宽学生的就业适应面。"合作办学"是指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整合多方资源,充分利用校企、校地、校校合作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特色发展"是指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要为尊重学生个性,为学生的特性和专长预留空间。

(2)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好坏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较高。实践教学的改革需要充分利用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种形式,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方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增强模拟实验的仿真性、实战性,增强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互动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要注重实习单位企业性质、地域范围、经营内容、经营规模等布局的协调,在外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实习单位轮换,增加学生感知和体验的多样性。

(3)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要以学生为主体,逐步推行研究式、课题式、批判式学习;推广"启发式"、"案例式"、"项目式"教学法,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加强"体验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

[2]陈小虎."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解析及其人才培养体系建构[J].江苏高教,2008(1).

[3]孙素芹,顾永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架构与依据[J].现代教育管理,2012(9).

[4]陈小虎,杨祥.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3(1).

[5]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2).

[6]刘晓伟,孟亮.论普通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定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2).

[7]白玲,邓玮.21世纪复合型、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7(3).

[8]王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3).

第8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 发展趋势 对外贸易

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进入全面发展的时期,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全球化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贸易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同时也是各国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途径。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贸易发展自由化。因此,探讨、分析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国需要充分认识到贸易自由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贡献,促进我国国家贸易竞争力的提高。

一、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

(一)新兴经济力量发展迅速

世界经济中三个主要的力量是美国、日本、欧洲,这三个部分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3左右,进入21世纪后,其经济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发达经济体由于在最初经济发展阶段起点比较高,因此导致了一系列问题,诸如,人口老龄化、经济空心化以及国内需求不足等,这些原因造成其经济一直处于低缓的状态,想要发展就需要外在因素刺激。但是,相对世界上其他的新兴力量,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根据相关统计研究表明,十年后,两者之间的经济力量将相对持平。

(二)多边贸易体系谈判进展缓慢

当代世界贸易已经逐渐朝着贸易自由化方向发展,但是同样还存在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对立的情况。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针对两者之间的问题组织了多次的贸易谈判,但是由于多方国家在很多问题上不能达到一致,致使贸易谈判一直处于僵局。虽然多边贸易体制的谈判一直处于僵局,但是贸易自由化、全球化并没有停止。目前,世界贸易组织仍就对服务贸易、技术转让、农业问题等问题组织谈判,进一步协调各个国家的立场,寻求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法。

(三)双边、区域自由贸易相对活跃

实现贸易自由化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实行双边、区域经济合作。双边区域经济合作主要从英国和法国签订的科博登条约开始。随着全球经济转型,近些年,在多边贸易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各国提高对外贸易合作的主要途径就成了双边区域经济合作。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参与了双边区域经济组织,诸如,欧洲、亚太以及北美成立世界上最大的经济组织、南美的安第斯共同市场等。

二、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体制也在不断地改革,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也在不断加大。2011年时,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出口额居世界第一,进口额居世界第二。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下,我国应该制定符合国情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高。

(一)提高出口贸易结构和方式

我国对外贸易战略一直都在不断的进行调整,但是从整体上看仍然是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对外贸易方式,并且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出口贸易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出口贸易也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竞争力低、出口市场单一等。因此,国家需要对出口战略做出相应的调整,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将对外贸易从数量取胜转变为质量技术取胜;对技术密集型产品在税收上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促进其较快发展等。

(二)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

我国竞争力较弱的产业,国家应该对其发展大力扶持。例如,我国钢铁、汽车以及造船等产业,这些产业目前发展较为薄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同时核心技术主要来源于进口。由于这类产业对国家完善整体工业体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大对这类产业的保护。高技术产业是影响我国整体国民经济技术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该产业整体发展较为薄弱,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我国目前有些公司的整体竞争力较强。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应该鼓励扶持科研机构、企业以及相关高校对高科技研究力度,同时建立高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大力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除此之外,还应该合理利用研发补贴政策,注重对研发条件的支持。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不仅体现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水平和竞争力,而且还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现代化水平。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呈整体滞后的情况,竞争力较低。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新兴生产型服务业,促进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提高服务产业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政府应该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主要可以提高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加强人力、财力以及技术投入,制定服务贸易综合发展战略措施,为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打破相关领域的垄断模式,提高竞争力,并且逐步完善服务贸易立法以及贸易管理机构。二是改善服务质量,优化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传统的服务业应该提高其服务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以及劳动人员素质,促进自身服务能力的提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电信行业。电信行业主要的提升方式就是对外投资,实行跨国运营。二是保险、咨询服务等行业。这类行业在改善服务质量以及优化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时,主要应该结合国家政策,通过联合、兼并的模式进行行业重组,扩大自身发展规模,避免和禁止恶性竞争,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三是计算机以及信息服务行业。该行业应该充分挖掘出自身的发展优势,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服务水平。

(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

影响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结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结构。我国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该结合中国实际国情以及充分考虑和分析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下国际产业结构以及发展趋势,制定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目前,我国应该对装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高利润的传统产业进行大力扶持,提升产业的素质和竞争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选择,笔者主要将其分为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体现在很多方面,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新兴经济力量发展迅速、多边贸易体系谈判进展缓慢以及双边、区域自由贸易相对活跃。对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上存在一些问题,且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对外贸易质量。笔者提出,应该从四个方面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工作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玉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J].发展研究,2013,01:19-23

[2]董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的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3,10:209-210

[3]汪晓红.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战略与趋势研究[J].中国市场,2013,46:130-132

[4]邱王锦.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分析[J].中国投资,2013,S2:20+15

第9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学科;国际贸易;学科建设;拓展和研究方向

一、当前我国国际贸易学科领域存在的问题

1.国际贸易学科领域研究范围浅显,相关专业性研究不够深入

如今我们的国际贸易学科是由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调整提出建立的,它在学科划分上属于应用经济学,它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中,与其他九个二级学科都被划分为应用经济学。在国际贸易学中,相关概念指出:国际贸易学是研究国家与国家或地区与地区之间商品与劳务之间的交换的理论与方式的科学性学科,它不仅要有相关的科学理论为依据,而且要有一定的实践活动来检验,因此国际贸易学科是一门理论实践结合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但是,随着世界的发展,很多商品已经无法用单纯的劳务体现,生产要素、人员调配、知识产权等都无形地参与到国际贸易之中,在过去,商品与劳务可以直接进行纯粹的交换,然而现在,很多其他范围的业务参与到了商品与劳务的交换中来,因此国际经济贸易也就变得更加复杂多变,由此看来,过去建立的国际贸易学科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经济贸易情况,因此我们要深化改革提升国际贸易学科的研究深度,以此来适应当下的国际贸易现状。

2.国际贸易学科不能适应学科和外经贸实际的发展需要

在2006年国家社会基金申报填表的学科目录之中,在二十四个二级学科之中,已经没有了“国际贸易”学科,由此看来,我国对国际贸易学科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正是因为我国的忽视,使得该门学科没有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我国国际贸易学科已经无法适应外经贸的实际发展需要。国家对每个学科的设立都是以研究为目的,为实际的应用与研究提供相应的方向,因此我们发展国际贸易学科是在整体上为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辅助与服务功能。在经济趋向全球化发展的推动下,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所以我们需要跨国界的经济贸易来往,而且将来经济进一步趋向全球多元化会成为必然,跨国企业和人员调动会成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它们会不断推进经济的多元化的建设,随着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各个国家都开始彰显自己的国家贸易优势,以此来吸引更多别的国家来到自己这里进行投资和贸易,将全球贸易融合,这样更能促进国家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综上所述,我们要在国家贸易盛行的当下找到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深化我国经济贸易改革,以此来满足外经贸的实际发展需要。因此我国相关教育研究部门就要加大对国际贸易学科的重视程度,建立新的国际贸易学科发展体系,为我国输送更多的高端型国际贸易人才,由此来保障我国逐步过渡到全球化经济贸易的发展之中。

二、国际贸易学科的具体拓展和研究方向

1.拓展研究领域与方向的核心思想

我国教育部门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中提出了:学科专业的调整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要全面考虑世界经济的发展现状,在整体上要充分把学科专业调整工作做到全面性,使其更加具有战略意义,在现在的经济贸易工作中,很多国家都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国际贸易已经无形之中成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战争之中起到主旨作用的是作战计划,它是战争的主导核心思想,所以,在国际贸易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核心思想内容,由此看来,我们在拓展国际贸易学科的研究方向时,首先要做到核心思想的建立,我们要对当前经济贸易的状态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评定,对将来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向有一个相对准确的预测,然后以此为基准,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计划,所以,在下一步的学科调整计划中,我们需要彰显国际贸易学科的核心思想,并以核心思想来指导我国国际贸易的深化发展

2.国际贸易学科总体要增加内容

由于上一阶段我国对国际贸易的轻视,使得我国国际贸易学科在总体上缺少实质上的内容,相关人才在国际贸易学科上的知识储备也不够全面,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发展上,我们要全面加强学科内容建设,完善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增加学科的全面建设培养,世界经济的发展每天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过去的单一经济教学模式恐怕无法对现在复杂化的经济社会有实质上的改观,只有在知识学科上做到面面俱到,才能使我们在遭遇实际的难题时,有具体到位的解决方案和可行性的措施,因此我们需要增加国际贸易学科的整体内容,通过增加课程的方式,深化国际贸易学科的涉猎深度,加深学生对国际贸易中重难点的理解程度,全面型的经济贸易人才是我们当下迫切需要的,何为全面?只有做到了知识储备足够充分、经验技能足够丰富、处理方式足够有针对性、具体方案足够有可行性,才能说是国际贸易的全面人才,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突出国际贸易学科内容的丰富性,增加学科相关的学习内容,确保培养出的国际贸易人才能够符合当下的经济发展需要。

3.突出建设我国特有的国际贸易学科领域

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建立我国的国际贸易优势,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准确的指导方针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突出建设我国特有的国际贸易学科领域,走具有中国特色主义的贸易道路。美国以丰富的劳动资源、多样的自然投资和发达的科学技术为依托,建立了属于美国的国际贸易特色;日本则以工业为基础,打造了属于他的国际特色贸易体系,由以上两个发达国家看来,要想在当今世界多元化、经济贸易全球化的环境下立足,就需要根据本国的国情和具体的优势产业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国际贸易项目,以此来吸引世界其他国家的投资,而要想建立特色化的国际贸易项目,就需要我们突出设定特色化的国际贸易学科,培养出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的贸易型人才,为我国分析出适合目前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贸易体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4.从与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知识与理论体系及其相关性

来分类细化研究领域与方向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知识与理论体系一般来源于实际的国际贸易案例实践之中,只有通过具体的实际案例,才能总结出一套相关的知识理论体系。然而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案例还比较少,领域也比较狭隘,使得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对国际贸易领域都没有太深的建树,这样的现状使我国不仅无法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使我国无法开拓和创新新的对外贸易模式与体系,因此,我们要化繁为简,将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知识与理论体系按照一定的相关性划分开来,以此来细致研究领域与方向的工作。我们在分类细化时应有如下研究:(1)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要从古典到现代。虽说古典的贸易知识体系已经无法跟上现在时代,但是它却是一切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知识的理论基础,只有以此为依托,才能将现代的对外贸易工作做好,所以我们在研究时,要将古典与现代的贸易知识体系划分开来,以基本的知识体系开创新的创新性贸易模式。(2)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研究:WTO原则。区域性的经济合作贸易组织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多边国家实现互利性的贸易往来,细化该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深入创新贸易的新方向。(3)国际贸易法规政策研究:我们需要对国际贸易法则、国内对外经济贸易法则、各个国家的贸易政策有深入的研究,以此来保障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利益。(4)货物贸易研究:要加深科技电子产品贸易、农物纺织物产品贸易和自然资源产品贸易的探索,深入研究或开拓新的研究方向。

三、国际贸易学科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换名或同名及可否上升为一级学科问题

从以上对国际贸易的分析和展望来看,国际贸易学科涵盖的内容有很多,但是我们的大学和相关教育部门却没有将其正确全面地理解和认识,多年以来国际贸易学科也一直处于二级学科的尴尬地位,不少大学生和老师对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理解也很模糊,这就对深化国际贸易十分不利,所以,我们可否考虑加大对该门学科的投入力度,将国际贸易学科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从二级学科上升到一级学科,只有我们从多个方面重视完善国际贸易学科建设工作,在该门学科和相关专业上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资,才能使我国国际贸易系统有一个良性的发展,如今社会已经越来越趋向于国际化,多国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贸易融合工作,在这种大环境的推动下,对外贸易的地位与意义也就越来越重要,所以,过去为二级学科的国际贸易是否可以在需求大大增加的当下上升为一级学科,值得我们商榷,扩大研究的方向和深化研究的深度,建立完善的学科学习体系,才能在未来的对外贸易经济发展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第10篇

国际贸易学是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分支,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企业国际化经营、国际商务与全球营销、国际贸易风险分析与规避,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制定国际化经营战略和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手段。

英语不好能学国际贸易吗

英语不好能学国际贸易。虽然国际贸易沟通中使用的语言一般都是英语,但是对入行人员来说,国际贸易这个行业对英语没有太多的限制。国际贸易与经济其实主要是学贸易与经济,英语只是当个工具来使用,只需要掌握一些专业术语就可以。

国际贸易学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1篇

关键词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教学 案例 设计与使用

一、前言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在我国所承担的主要责任就是培养国际经济贸易人才,其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国际经济贸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形势的不断变化,也对经贸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各大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国际贸易发展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依据,对教学中的一些使用方法和模式进行适当的更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然而,在现阶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使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利的影响。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校方一定要正确认识,要积极地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进而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案例设计与使用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一)针对国际贸易企I对人才的需求予以满足

我国的国际经贸企业在最近几年逐渐扩大了发展的规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不仅增加了数量,也要求具备更高的质量。想要进一步发展国际经贸企业,相关专业的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经济与贸易知识以及理论基础,还应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与此同时,作为一名优秀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拥有全球性的经贸发展视野、文化思维多元化,是其必备的条件。最大程度上发挥出自身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现。所以,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一定要合理,要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引导学生实现实践与理论二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日后步入社会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新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培养非常有利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加以应用,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进而有效地促进经济学学习效果的提高。经济学在以前的教学中,一直都是使用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给学生强行灌输一些理论知识,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彻底忽视了,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环节被省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兴致,最终得到的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如果在经济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具体的实践案例,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丰富、生动,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和存在于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其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开展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具备高质量的案例,不过,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所设计的教学案例有很多都是比较简单的,不具备相应的完整性,在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这样的教学案例,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除此之外,在部分教学案例中并没有体现出真实性和针对性,和其教学内容存在着严重的脱离现象,对经济学理论的应用情况并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与此同时,有一些国际经济与贸易企业所给出的数据信息,因为考虑到商业机密的问题,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些教学案例并不具备真实性,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的开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教师的综合素养不高,没有价值较高的教学案例

一个教师的综合素养高低对教学案例的设计有着直接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无法设计出高质量的经济学教学案例。与此同时,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依然使用老旧、单一的教学方式,和现阶段教学的发展趋势极为不相符。第二,教师将重点都放在了讲解经济学理论知识上,教师使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和学生之间互动和交流的机会特别少,课堂没有活跃的气氛,学生的兴致也不高,更为严重的是在课堂上还会出现玩手机、睡觉的现象,对教学效果有着很不利的影响。第三,一些年轻的经济学教师都是刚出校门的学生,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特别是没有足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的实战经验,对选择教学案例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无法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三)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去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地分析和讨论案例内容,进而将经济学理论的关联性发掘出来,有效地运用和理解经济学理论知识。不过,在现阶段的案例教学中,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学模式还比较传统,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交流与讨论的环节几乎没有,学生并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长此以往,并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无法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因此,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就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四、案例的设计与使用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的实施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选择教学案例的质量

要想充分发挥案例设计与使用的作用,教师就必须清楚地知道对于案例教学法来说,案例质量的选择有多么重要。第一,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的时候,要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的教学材料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为了使教学案例的设计和选择更合理,必须结合国际经济贸易市场的具体情况,教学案例的选择要符合经济学教学的内容,和学生之间产生共鸣。第二,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喜好和特点有所了解,对教学案例的内容进行设计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合理,最好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相关,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参与案例讨论。与此同时,难易程度在教学案例中的控制一定要合理,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运用更合理,还可以使学生的经贸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第三,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所使用的方法一定要科学,在对经济学问题进行设置的时候,最好是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讨论,有利于促进其积极性的提高,进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要选择不同种类的教学案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更灵活地运用经济学理论。与此同时,在对教学案例进行选择的时候,不能只是选择一些成功的案例,还应该选择一些失败的案例,引导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对经济学相关内容的了解一定要全面,尽可能地避免同样的错误事件出现在自己身上,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而充分地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二)进一步提升经济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设计者的角色,想要顺利地开展案例教学法,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综合素养。第一,教师在进行经济学教学的过程中,其使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要不断更新,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中要对案例教学法进行合理的运用,对其内涵有充分的掌握。第二,校方应该定期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可以使教师深入地了解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更科学合理,促进案例教学法能够顺利地进行。第三,一些任职教师也可以到相关单位实习,有助于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的未来发展有更全面的了解,并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自身的实践经验,进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经验与水平,最大限度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质量。

五、结语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教学中利用案例的设计与使用,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经济学的教学质量,有助于我国新型社会人才的培养,为我国国际经贸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后备人才。所以,案例教学法得到了各大院校的高度重视。教师在对教学案例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其质量的重要性,进而充分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庞辉.浅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案例的设计与使用[J].经营者(学术版),2015(7):299.

[2] 谭丽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中案例教学的问题分析[J].时代报告

(学术版),2015(6):284.

[3] 李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科学中国人,2015(8).

[4] 杨文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9):224-225.

第12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学科:国际贸易: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F74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6)06-0080―05

收稿日期:2006―08―20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培养为其服务的国际贸易学科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不仅本科、大专招生的增长及总量居各专业前茅,而且硕士点、博士点的设立和招生也迫切要求增长,国际贸易学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究竟要确定哪些,需要进一步探讨。

一、国际贸易学科研究范围狭窄,不能适应学科和外经贸实际发展的需要

现今的国际贸易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调整学科专业确定的,属于应用经济学,在其《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中,它同其它9个二级学科同属应用经济学,在国际贸易学(020206)中指出:“国际贸易学是研究国家(地区)间商品与劳务交换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很强实践性特点的学科”。①但是,当今世界已经成为现实的生产要素、人员、知识产权交换及国际间的经贸合作,这些比纯粹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更为重要的内容没有包括在内。在业务范围中,指定为:“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实务与管理,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国际贸易组织”。①从当今学科发展的实践来看,它注重了理论与政策,贸易的实务,没有指出国际经济合作这个内容极为丰富的领域,业务范围是比较狭窄的。在指定的博士学位专业课中,指定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国际贸易政策研究,跨国公司管理及结合培养方向的其他专业课”;硕士学位专业课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经营管理及结合培养方向的其他专业课”。①这些指定,一是笼统,二是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经贸组织、国际金融、国际经贸法规等类重要课程没有提及。在指出的主要相关学科中,仅列出了“金融学和世界经济学”。①而与之关系极密切的国际经济法、企业管理、国际关系等没有提及,比起其他应用经济学的二级学科来相关学科很单纯。

在以上学科研究范围的指导思想下,很多学校的博士、硕士学位设置的研究范围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总体上以文字中规定的为主,领域较小,对我国整个对外经济贸易战略有重大作用的对外投资(走出去)、利用国际优质资源(引进来)研究较少,偏重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当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重点院校与研究机构未受影响,影响主要是对一般性大学,它们多局限于以上给出的范围。实际的对外经贸情况早已突破了上述设置的范围,研究外资、外经的文章充满了主要国际贸易学类杂志,但在权威的“指导简介”中没有。

更为不可理解的是,在2006年国家社会学科基金申报填表的学科目录中,在应用经济学24个二级学科里,竟然没有了“国际贸易学”这个二级学科的名称,我们申报表只好填写成“应用经济其他学科”,作为全国最权威的管理和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究竟是如何看待这个学科领域及其地位的,我们不得而知。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即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专业分支。我国国家标准G/T13735-92将学科定义为:“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学科的划分是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它有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但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一些新的知识也归于原来的体系,这是任何学科都存在的发展规律。划分学科的目的,是为了专于学科的逻辑体系进行研究,以求学科有新的发展,水平逐步提高。(1)从国际贸易最初的知识体系来说,就是直接的出口和进口,后来有了国际投资,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二者可以互相替代(Mundel,1957):贸易障碍会产生资本流动,资本流动障碍会产生贸易,二者具有相互替代性;Bhagwati(1973):过多的引致投资可能带来贸易的“悲惨性(贫困化)增长”。Markuson(1983),Svensson(1984):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之间具有互补性,如果贸易和投资之间不合作,则出现相互替代关系,如果相互合作,则是互补关系。商品的贸易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将互相促进。还出现外贸对外资的促进发展(陈泽星等,2005);相当多的学者都承认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投资理论相互渗透发展的现实和趋势。(2)我国实践也证明,外资利用大大促进了对外出口和进口。在经济全球化下,生产要素和人员的跨国流动,跨国投资,它的地位和利益的所得,已经超过了单纯的出口和进口,仅以外贸来衡量利益的大小已经不能反映一国得到的外贸实际利益,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是对外贸易自然的延伸或替代。

无论任何学科,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学习和研究的目的是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总战略服务,为政府和企业服务。从目前我国主管对外经济贸易的国家职能部门,也可看出国际贸易学应该研究哪些领域:最高有国务院的经贸委,国家商务部,以下有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商务厅或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在以下是市县的相应部门。商务部的主要下属职能机构有近20个,但无论多少,职能业务总体可分为外经贸法规政策部门、进出口管理部门、外商投资管理部门、对外投资或对外经济合作部门四大类,当然新设立的商务部增加了管理国内市场和商贸一项大内容,倾向于内外贸一体化,这也是个新的研究点。省级商务厅或外经贸厅的主要职能机构有:没有设商务厅的省暂时不管内贸,其他管理职能部门如同商务部:外经贸法规政策(原政策法规处,现为综合处)、对外贸易(有贸易发展处、贸易管理处、贸易促进、机电进出口处)、外商投资(外资处、投资促进处、开发区处)、对外经济合作(外经处、境外处)。对于无形贸易,如旅游、运输、金融、保险的进出口,则属于其他政府部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国际贸易学,它应该的研究范围是很宽泛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跨国界的生产要素大规模流动成为必然,载体是跨国企业和人员,因此,对跨国企业和人员及其文化的研究是越来越重要了。还有,国际竞争的加剧,多边贸易体制运转不好时,次多边即区域一体化组织,或几个国家的一体化组织,或双边一体化的发展都在涌现,因此,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应放在一个日益关注的地位。

国际贸易学科研究面较小的另一个突出表现,

就是学校对纯理论研究较多,应用性对策研究较少,成果鉴定重期刊发表及档次,轻政策对策性研究报告,使我们的理论成果与实际需要脱节,失去了研究成果应有的价值,也抑制了研究面的扩大。

此外,学生,甚至我们个别的同行,也把国际贸易学科的研究范围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内容理解为仅是国际贸易,或对外贸易。这种对学科和专业的片面或错误理解,导致的负面效应是严重的。首先,它使我们研究领域局限于狭小的范围,不利于开拓应有领域或新领域,使研究水平很难提高,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为政府和企业服务。其次,由于这个专业的热度非凡,我们的学生和其他有关从业人员是社会上人数增长最快和总量居前茅的,但学生如果仅做外贸单证或坐办公室,跑海关和工商税务局,这种单一的就业面,现已人满为患,中专生、高职生、大专生、本科生,同抢一个饭碗,我们的本科生与他们竞争没有多少优势。这样片面的认识会影响我们全方位、多层次外经贸人才的培养,现在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不能简单地就理解为国际贸易专业,而是一个“大外经贸”专业。

二、国际贸易学科应拓宽的研究领域与方向

(一)拓宽研究领域与方向的指导思想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中,对学科专业的改革结构调整提出了原则,如提出:学科专业调整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全局性、战略性调整”,“要以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发展高新技术类学科和应用型学科专业为重点”;“……优先发展适应加入WTO急需的金融、法律、贸易等类本科专业”;“大力开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鼓励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的新机制”[3]我们应根据以此指导思想并结合外经贸发展的实际和未来的趋势,拓宽研究领域与方向。

(二)学科研究总体要增加的内容

在对学科研究规律内容的界定中.应增加“生产要素跨境流动与交换”,以补充原来仅有的“商品和劳务交换”,体现当今经济国际化深入发展的现实和趋势。强调应用性、对策性,体现学科特点。在主要相关学科中,除原来列出的“金融学、世界经济”外,应增加“国际法学、国际关系、企业管理”等几个重要相关学科,体现与它的知识体系相关的重要学科。

(三)从整个再生产纳入全球的现实来考虑国际贸易或对外贸易

我们要从经济全球化,生产贸易国际化来看学科的研究领域。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它与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过程,利益的分配也不局限于哪一个阶段。我们可以从国际化生产的整个再生产过程的三大阶段来看:

G--W…P…W’―G’

传统的出口贸易是仅在w’―G’间,纯粹用的是本国的原材料加工生产出口,也叫一般贸易。

传统的进口贸易是G―W,从国外进口来直接消费。

加工贸易,外商用进口的原材料加工出口,则是G―W…P…W’―G’。

如果是在境外国外利用当地原材料生产并就地销售,则是W…P…W’―G’。

这几种方式,都是与贸易有关的,包括了直接出口(传统出口,或自己进料加工出口);直接进口(传统进口);间接出口(来料、来样加工出口,外商要扣除进料外汇);间接出口和进口(跨国企业利用母国的设备、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力加工生产后在东道国当地销售,或转销其他国家,或产品返销母国)。

以上表面上是进口与出口,实际上是利用外资来加工生产再出口:对外投资进行生产在东道国销售或转销他国或返销母国。这就是现资、加工、生产、贸易的复杂关系。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说,直接进出口,也就是传统的外贸,这是第一层次的外贸,也是狭义的外贸;第二层次的外贸,是利用外资加工生产后的外贸和国内贸易:第三层次的外贸是到境外国外投资利用当地资源进行生产后的出口(产品到东道国或其他国家)或返销母国的进口。从利益上讲,第三层次的外贸综合利益最大。所以,仅以简单的出口和进口来看国际贸易是远远不够的,没有看到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都是与贸易直接有关的且利益更大。

以上是国际贸易学最核心的内容,可概括为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简言之,即外贸、外资、外经三大领域,我国管理外经贸的政府机构,主要是围绕这三大领域设置的。

(四)从与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知识与理论体系及其相关性来分类细化研究领域与方向

以下研究领域大都出现于外经贸实践中,但从全国各大学及研究机构来看,研究领域总体较小,有的研究虽然有,但不深入,有的没有开拓和创立,应拓展领域和方向。这里并非要每个学校都要面面俱到,而是指全国应有如下研究:

(1)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从古典到当代,各种理论与学说,这是最基本的重点的研究领域,要开拓新方向;(2)国际贸易实务研究:国际经贸惯例、贸易合同、争议与仲裁、物流、运输与保险、信用证等单证运用、商务谈判等,要深入研究,开创新的方向;(3)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研究:WTO规则,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协议,原料生产与输出国组织规则,联合国经济贸易组织规则,双边经济贸易合作组与协议;(4)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研究:多边经济贸易关系、区域和次多边经济贸易关系、双边贸易关系,要深入或开创研究新方向;(5)国际贸易法规政策研究:国际经济贸易法,国内对外经济贸易法规,各国政策,要开创新研究点;(6)货物贸易研究:机电产品、纺织品与服装类、农林渔水产品贸易研究、原料与资源产品贸易研究,要深入研究或开拓新研究方向;(7)服务贸易研究:金融、电信、运输与保险、旅游、会展等研究.领域大,行业多,在不断扩展,地位日渐重要,是重点开拓研究的领域;(8)对外直接投资研究:“走出去”战略与政策,投资方式、投资环境等,这是现在和未来都要大力进行并开拓的,是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重点领域;(9)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引进来”战略,产业政策,招商引资环境、方式,开发区,跨国公司研究,与上面都属国际投资的内容,研究理论多,形式及内容更多,要深入研究,以外资促进外贸;(10)国际工程承包研究:国际承包市场,招标投标,竞争能力等,要深入研究,开创研究新方向,是贸易增长方式的重要方面;(11)劳务输出与自然人流动研究:这是现在和未来要大力拓展研究的领域,是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的重点项目,可部分解决我国剩余劳动力,是增强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渠道之一。以上(7)、(10)、(11),是我国重点开拓的贸易增长新领域,必须加强研究;(12)国际市场营销研究:市场预测分析,营销策略与手段,开拓的新领域;(13)国际金融研究:国际金融市场,贸易融资,国际货币体制及人民币汇率,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开放与运作.

要结合外经贸深入研究;(14)贸易方式研究:、经销、加工、补偿贸易、租赁贸易、采购、期货贸易及电子商务等,要大力开拓、开创研究;(15)国际企业管理:跨国经营与管理,要重点开拓研究,为“走出去”服务;(16)贸易摩擦与应对研究:问题层出不穷,要深入进行研究。

三、国际贸易学科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换名或同名及可否上升为一级学科问题

从以上国际贸易学需要研究的领域和方向看.它涵盖的内容很多,但从字面意思上看,它没有包涵这些内容,与实际要求的内容差别太大。更重要的是用“国际贸易”这个学科名,容易使人们对它产生狭义的或错误的理解,这种理解,不是少数人,甚至包括了实际在从事这些工作的人。我们在毕业论文封面上写学科与专业名称时,不只是学生写错,而且相当部分老师也是模糊的,其他专业的人。就更不用说是片面理解和错误理解了。这种误解,对学科研究与专业的建设都是极为不利的。为此,不如将学科名称与专业名称互相替换,学科名称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名称定为“国际贸易”。但从“大贸易”或“大经贸”看,专业名和学科名都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更好一些。

这样命名的好处:一是从字面上就拓展了学科的研究领域和范围,有利于学科研究和发展:二是纠正对这个专业狭义的和错误的理解,跳出片面狭隘的专业就业观,可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及全方位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深入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领域。如按狭义的该专业就业,就是从事直接的进出口贸易、做单证、谈生意、跑海关、坐办公室,而与其他专业无缘,各层次学生在同一岗位就业。而要从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个本科专业及学科涵盖面来看,就业领域就很大了。如我们的培养要求与目标中指出的那样:本专业培养应对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外贸、外资、外经、外事等领域服务的以实用型人才为主的多层次对外经贸人才,毕业后能在进出口企业、有进出口权的工业与商业企业、涉外金融企业、涉外政府机关和涉外事业单位、涉外中介机构等部门及个体工商业,从事进出口实务、商务谈判、翻译、经营管理、招商引资、市场营销、研究策划、文秘、宣传公关、新闻、研究、教育等工作。

此外,国际贸易或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可否上升为一级学科,⑷也值得商榷。任何学科和专业都是根据社会需要而来的。根据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越来越紧密融合,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这种趋势和规律将引导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从事与国际经济与贸易有关的就业人员来看,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显示出这个学科的地位日渐重要;另从学科研究领域和范围来说,应用经济学的其他任何一个二级学科,都没有这么大的领域,研究方向远远没有这么多。可否把它作为一个一级学科独立出来,与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并列起来。学科名可以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下设三个大的二级学科,国际贸易学(涵盖所有的贸易理论与政策、各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合作学或国际商务学(国际融资、对外投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国际经贸组织学(wT0理论与规则、区域经济贸易组织、双边贸易组织及双边经贸关系等)。这个设想敬请同行们提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