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时间:2023-08-21 17:25: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第1篇

中企通信自2000年成立以来,致力于企业数据通信服务,为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网络应用、信息增值、电子商务服务等最优化的数据通信整体解决方案。中企通信还拥有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第一类、第二类多项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执照”,并与国内多家基础电信运营商结成了战略合作关系,为其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企业信息化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渐入佳境,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信息化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乃至构建流程、提升市场竞争力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同时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也有明显的提高。而作为企业信息化领域的领军企业,中企通信一直致力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并和国内很多知名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其提供“一站式”网络应用的服务。

中企通信运营总裁孙迎宏向《通信产业报》记者表示:“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在初期阶段程度和规模还不算太高,真正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信息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过程,不是单个企业的信息化孤岛,而是一个整体环境的信息化建设。中国公共市场上网络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但在企业的层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的一场革命,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

她认为,未来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一个产业链的整合。以国外的汽车产业为例,通过从零部件到整车销售的产业链整合,带动整个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未来的企业信息化是整个产业链的信息化整合。”孙迎宏强调。

IP-VPN牌照提供支持

2008年1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企通信正式颁发了“国内因特网虚拟专用网业务经营许可证”(即IP-VPN业务经营许可证)。中企通信因而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准经营该项业务的增值电信运营商。

IP-VPN业务经营许可证的颁发不但使中企通信在数据通信服务领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是我国因特网虚拟专用网业务向专业化、规模化、合法化发展的里程碑。

孙迎宏向记者表示:“目前各大企业中国内地的分部与总部之间的网络通信需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通信市场,中企通信正是针对这些需求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对于那些分支机构多的企业集团,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建立一套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从而在战略上实现集中监控、整合各种资源。

中企通信作为国内首家获准经营IP-VPN增值电信业务的运营商,孙迎宏认为中企通信不仅要为客户提供品质一流的企业数据服务,更有责任同业内企业一起将中国的电信增值业务做大做强,进一步推动信息化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IPVPN具有低成本、专用性、安全性、可扩充性和灵活性以及可管理性等特点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IPVPN符合中国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安全性要求不高、组网灵活等方面的需求,发展迅速。目前,IPVPN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趋势,将为运营商IPVPN业务的开展起到关键作用。中企通信作为增值电信运营商之一,关于如何与国内基础电信运营商开展合作,孙迎宏告诉记者:“中企通信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有着密切的沟通和接触,与三大电信运营商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一直以来,中企通信对中国电信行业市场的改革始终持支持的态度,通过严格的品质管理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与基础运营商一起为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引入合作深化信息化建设

日前,中企通信和全球基于通信技术的按需定制业务流程改进解决方案提供商Premiere Global Services宣布携手合作,共同推出一款会议及协同解决方案,助力中国企业客户获取高质量、定制化、极具竞争优势的无需预约型活动和网络会议服务。这是中企通信致力于推动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据Frost&Sullivan公司会议与协作研究首席分析师RoopamJain表示:“电话和网络会议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是十分巨大的。不断提高的意识、文化习惯的改变以及强大的拓展势头都加速了企业对这些解决方案的应用,用户数每年大幅增长。预计到2013年,中国网络以及电话会议服务市场总值将达到1.74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5%。”

为此,Premiere Global Services选中在中国拥有最大企业互联IP宽带网络平台CENet的中企通信作为合作伙伴,全力推广自己的会议解决方案。

记者了解到,中企通信与Premiere Global Services之间的合作内容如下:中企通信将面向中国客户销售Premiere Global Services公司多功能的国际会议及协同应用方案,包括无需预约的电话、活动和网络会议等。Premiere Global Services在中国的客户可以应用中企通信广泛的数据和语音网络,包括本地的、全国的以及国际的免费接入电话。

Premiere Global Services亚太区董事总经理DennisChoo表示:“全球化是当今市场的发展趋势,通过与中企通信合作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国际化会议需求,是Premiere Global Services全球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在当今这样一个富于挑战的经济环境下,全球企业都在寻求节省成本的新途径,通过与中企通信合作,Premiere Global Services可以为全球各地的客户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协同解决方案。”

第2篇

天财商龙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中国餐饮业领先的集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运营管理、营销管理、决策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天津市神州商龙科技有限公司(又称天财商龙)是一家专为餐饮、洗浴、酒店等管理行业提供管理软件及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的双软高新技术企业。自创立伊始到现在16年间,天财商龙的发展史是中国餐饮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的缩影。天财商龙连续10多年以稳定、卓越的产品品质赢得了众多客户的青睐,市场份额稳居前列。

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天财商龙的产品发展经历了1996年的DOS版收银软件、1997年的基于Windows 95的餐饮管理系统3.2、1999年的餐饮娱乐管理系统4.0、2009年的天财商龙餐饮娱乐管理系统6.0集团版,以及2012年的天财商龙餐饮集团管理系统、西餐管理系统、美食广场管理系统、快餐管理系统、火锅管理系统等行业细分系列产品。与此同时,天财商龙于2001年推出了国内首款移动点菜设备手持POS,于2011年推出看天财商龙iPad、Android平板电脑点餐系统。天财商龙逐渐成为中国餐饮业领先的集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运营管理、营销管理、决策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天财商龙积累了丰富的大中型软件研发经验,并对企业管理拥有独到的见解,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业领先、功能强大、成熟稳定的服务型企业管理系统——天财商龙管理系统。天财商龙管理系统集前台信息整理、成本核算、财务统计、分析报表、决策支持等功能于一体,全面覆盖企业从单店全程管理、总部连锁控制到物流配送、客户关系管理等环节。

为用户提供贴心服务

作为领先的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天财商龙建立了遍布全国的畅通的营销渠道,在全国29个省及直辖市拥有百余家合作渠道商。天财商龙根据用户的特点及要求,建立了多级服务体系,其网络覆盖了客户所在的所有区域。强大的技术实力、完善的营销渠道和服务机制,以及本地化服务,为天财商龙用户获得周到的服务提供保障。秉承“快速响应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快速解决问题”的服务宗旨,天财商龙让客户体验到先进的管理方式,轻松实现科学管理。

发展至今,天财商龙已经为4万余家餐饮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解决方案,得到了狗不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便宜坊烤鸭集团有限公司、集贤大酒店、北京新辣道食品有限公司、上海巴贝拉、广州市绿茵阁餐饮连锁有限公司、权金城国际酒店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等餐饮企业的认可。在得到企业经营者的好评的同时,天财商龙也成为领先的餐饮管理系统提供商,引领着餐饮行业信息化发展。

第3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冲击着各行各业,给全球房地产业也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和发展的契机。在政府的牵头和推动下,在房地产业各界积极参与和实践下,中国房地产业已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呈现全面信息化的发展势头。具体表现在:

(1)房地产政务信息化成效显著。

许多城市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了房地产政务管理软件,有效地改进了行政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了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控和预测能力。

(2)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取得长足进展。

房地产经营方式开始打上信息时代的烙印。一些房地产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网站,提高了信息传输速度,加快了企业决策速度,提高了办事效率。此外,各种针对房地产企业的计算机软件,如房屋销售软件、物业管理软件、租赁软件、房地产可行性分析软件、房地产开发管理软件等,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应用。

(3)初步建立了房地产宏观监测系统。

为适应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针对市场信息零散、盲目投资行为大量存在等状况,我国已建立包括中房预警系统、中房指数、国房景气指数等在内的房地产宏观监测系统。

(4)智能化小区和网络小区建设步伐加快。

近年来,住宅的智能化功能被列为评价楼盘综合性能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指标,智能化住宅已逐步进入普通人的生活。社区提供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的软硬件设施和服务是家居功能向外拓展的必要条件。智能化的物业管理深入到各单位住宅,真正实现建筑智能化到社区管理的智能化。

(5)房地产网站发展迅速。

由于房地产业自身的行业特点,使其在网上具有更大的优势,房地产业各界都以最快的速度建立或准备建立自己的网站,将网络作为房地产信息的主要渠道。房地产网站建设提供了全天候、全方位市场服务的新模式,建立房地产在线咨询服务系统,引入城市电子地图,实现网上售楼,改变了传统的购房方式。同国外相比,我国房地产信息化整体水平较低,地区差异较大,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房地产业唯有实现信息化,唯有与网络结合,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企业的网络系统,实现总公司与下属子公司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平台的整合,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全方位、完整的信息数据,使企业的管理逐步走向信息化,建立企业网站,使其向房地产行业和管理信息服务方向转化,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具体管理工作的流程中。以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方针“统一规划、联合建设、推广应用、发展产业、资源共享”为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将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全部数字化,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本企业集团形成一个管理对象数字化、管理专业网络化、数据动态实时化、管理决策科学化的现代企业,走一条结合自身特点,依托信息技术发展房地产信息化产业的振兴之路。

二、企业信息安全防范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系统,企业相关业务系统等生产经营方面的重要系统投入在线运行,越来越多的重要数据和机密信息都通过企业内外部网络来传输。这在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以往的安全风险和问题。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信息如被非法用户截取,导致泄露企业机密;如被非法篡改,造成数据混乱,信息错误,造成工作失误等。另一方面,病毒感染造成网络通信阻塞,系统数据和文件系统破坏,系统无法提供服务甚至破坏后无法恢复,特别是系统中多年积累的重要数据丢失,对企业的生产管理以及经济效益等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如何保护企业机密,保障企业信息安全,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中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提上了企业的议事日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即针对当前企业面临的病毒泛滥、黑客入侵、恶意软件、信息失控等复杂的应用环境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保护企业信息和企业信息系统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中断、修改和破坏,为企业信息和企业信息系统提供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不可否认。企业信息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设备、管理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安全解决方案的制定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首先,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做好安全风险评估。第二,采用信息安全新技术,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综合各种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将安全操作系统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护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扫描技术等综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协调一致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企业根据自身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步伐,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第三,管理和技术并重,技术与措施结合。根据信息安全策略,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建立备份和恢复机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第四,充分利用企业网络条件,提供全面,及时和快捷的信息安全服务。第五,信息安全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定期对信息安全状况进行评估,不断改进完善安全方案,调整安全策略。

三、总结

第4篇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信息化专家小组组长、集团信息部主任。在此之前,他曾任国家某大型国防科技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技术专家、国家电子信息技术学报编委会主任、主编,某大型金融证券资讯公司总裁。雷万云拥有20余年信息化方面的开发、实施和管理经验,是管理与信息化方面的专家,尤其对集团企业和医药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有深刻的理解和最佳实践。

就像是命中带“云”,不但名字上有“云”字,雷万云在业界两个知名的身份都和“云”有关:一个身份是中国医药集团(简称国药集团)信息化专家组组长、信息部主任,他在中国医药集团所做的云计算规划已经成为中国集团型企业向云迁移的一个标志;另外一个身份是两本畅销云计算相关书籍的作者,一本是《云计算――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与实践》,另一本是《云计算――技术、平台及应用案例》。

很多人说,现在云计算依旧被说得云里雾里的,但是雷万云却很好地把握了这一计算发展趋势,很巧妙地结合实际,以云计算的思路来规划、建设国药集团的信息化。

从上天到落地

“爱国学、爱IT,更爱云计算。”这是雷万云新浪微薄上简介中的第一句话。但是事实上,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只是雷万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部分。他是在2001年半路出家做了CIO的。

“让国家的导弹上天”曾是雷万云的职业理想。那时,他在国家某大型国防科技研究所从事国防科技研究。在那里他工作表现卓越,离开时,他已经位居副所长。至今雷万云的办公室还保存着当年因科研成果而获得的奖杯。

但是那一段经历,对雷万云后来的企业信息化工作不无裨益。首先,雷万云在那里率先将电子信息与智能控制技术引入国家制导兵器科研领域,成就了国家精确制导兵器。这使得雷万云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软件、硬件的技术发展趋势。其次,因为当时他所研究的是制导兵器的总体设计,由此形成的规划思路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那时候我们做的是兵器的整体设计,所以需要整体的规划思路。”雷万云回忆说。

2001年,从研究所出来后,在某大型金融证券资讯公司担任总裁近三年,练就出他较好的IT项目开发和管理能力。后来,雷万云成为了国药集团的信息化负责人。此时,他的职业理想已经从“上天”转变成“落地”了――那就是“让国药的ERP落地”。

彼时国药集团的信息化建设需要的正是整体的规划。中国医药集团是通过不断兼并、整合而成长起来的集团型企业。这样成长起来的企业在IT建设方面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那些被整合的企业之前各自都有不同的独立的信息系统,因而在整合了这些企业以后,国药集团形成了多个信息孤岛。雷万云说,当时国药集团作为主要运营主体的三级公司所应用的ERP系统就有用友、英克、南北等供应商提供的不同系统。

如何将这些孤立的系统整合起来,实现国药集团的集中、协同管理,提高整个集团的运作效率,成为雷万云到了国药集团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尤为突出,因为此时企业处于一种新的竞争环境中,面临着升级和转型,IT也应随需而变。IT基础设施要灵活、敏捷,才能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效率。

“云计算恰好能够满足这个需求。”雷万云认为,云计算的兴起,是业务市场需求拉动、技术演进,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的必然结果。也是在此时,雷万云发现基于云计算的解决方案是国药集团改造系统,满足业务需求的一个很好的思路。

大胆决定省去3000万元

在2008年引入云计算的思路以后,雷万云在2009年就开始密切关注相关的发展趋势。2010年,他在国药集团开始做关键技术的尝试。

那时,雷万云对国药集团的数据中心进行了改造。他新购了两台服务器,并与原有的服务器等IT基础设施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前端虚拟化、统一的数据库服务,把国药集团的BI、主数据、企业门户等多个应用系统迁移到这个资源池上运行。这次改造一共花去100多万元,但其效果却非常显著――即便后来增加了几个新的应用,国药集团也没再买新的硬件,到目前应用仍然非常可靠。

雷万云认为“我们做的还不是真正的云计算,只是采用了云计算的理念和一些关键技术”,但他在国药集团内部第一次成功实现了私有云的案例,并且尝到了云计算技术带来的甜头。

有了这一次成功经验,雷万云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步子也迈得更大了。接下来的一次决定,使他为国药集团节省了3000多万元的IT开支。

2010年,国药集团旗下的国大药房要建设一体化零售平台,并在同年6、7月份对该平台所需的软硬件进行采购招标。一体化零售平台是按照简单的小前台、集中化的大后台(基于复杂的业务流程)的思路来建设的,该平台涉及POS、ERP、财务、物流、BI等5个系统。

按照传统的系统建设思路,一体化零售平台上的每一个系统都需要匹配一套数据库、最少一台小型机。这样,整体下来国大药房得到的报价是4000多万元。

雷万云否定了这个做法,决定再次大胆尝试虚拟化技术。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决定通过虚拟化,让5个系统前端应用虚拟化,进行统一的数据库服务和存储。结果,国大药房只用了910万元就实现了整体的采购。

尽管雷万云因为有了之前的尝试,已经胸有成竹,但是在此过程中,很多人都太不理解。“当时我就想,应该普及云计算的先进理念。”雷万云后来回忆说,“我们央企的CIO也经常坐在一起开会、交流,其他CIO也建议我应该把这些经验写下来。”

于是,雷万云写了第一本关于云计算的书――《云计算――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与实践》。这本书很快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反响。由此带来的影响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再次邀请雷万云主编一本全面深入的云计算书,雷万云借助它的感召力,组织业界知名云计算公司和专家,如用友、IBM、SAP、微软、华胜天成、神州数码、赛迪顾问等公司专家联合编写《云计算――技术、平台及应用案例》一书。

《云计算――技术、平台及应用案例》一书被定位为云计算的工具书。也许是因为雷万云对云计算的独到见解,该书很快就成为当当网上的畅销书,并在2011年4月出版后,在两个月内就销售一空。目前该书正在重印。

建设云服务中心

正是在这样的尝试和总结中,雷万云形成了企业向云计算的演进步骤的思路,即演进过程要经过整合、虚拟化、自动化、服务云等几个步骤。基于此,雷万云已经为国药集团规划了清晰的云计算蓝图,这一蓝图也就是国药集团“十二五”信息化“155”工程的核心内容。

所谓“155”,“1”指的是国药云服务中心;第一个“5”指的是符合国药战略要求的五大专业平台,即:集团综合管理、决策分析、融合协同、共享服务一体化平台,集团一体化工业ERP平台,医药物流分销一体化信息平台,国际经营一体化信息平台,以及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信息平台;第二个“5”指的是建立五大信息化体系:信息化管控体系、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化安全体系、一体化集成门户及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以及信息化人才保障体系。

从表面上看来,这是一个内容复杂、功能强大的复杂平台,其实现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而且,按照雷万云的规划,要在3年内建成云服务平台,在4年内进行优化,5年内创新服务。但是雷万云并没有为此头疼,因为“集团、二级公司、三级公司都做什么,我们的分工是非常明确的”。

集团要做好的事情,就是做好IT规划、打造IT管控体系、建设IT标准体系和做好关键项目。这几个点,体现在他提出的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四个步骤中:

第一步,做好整体的信息化规划。要实现从集团发展战略到信息化战略的映射、落地,并加强信息化战略管理,从上到下提高认识,统一思路。

第二步,打造IT管控体系,提升信息化执行力。比如说,像ERP这样非常重要,但是集团很难做到统一规划的系统,各下属公司要在一定的规范下建设。为此,国药集团下属单位要建设ERP系统,都要立项或者经过集团论证、审批后(金额在30万~50万元的项目需要立项,50万元以上的需要提交论证报告),符合规划和规范后才能上马。比如说,要做好ERP系统与集团主数据管理系统的对接工作。这样,保证国药集团各下属公司的ERP系统在上线后能够纳入集团的云服务平台。

第三步,建立集团信息化标准体系,为集团信息集成共享打好基础。据了解,基于此,国药集团已经形成20多万条国药编码。

第四步,做好关键项目建设。在雷万云看来,从集团层面来看,主数据、BI等系统都是国药集团的关键项目,要由集团来建设。

永远走在技术的前沿

规划有了,步骤也有了,雷万云并没有就此满足,贸然行动。今年6月,他带着国药集团信息化学习访问团队到美国硅谷访问学习。在此期间,雷万云他们考察了IBM、SAP、Oracle等IT巨头,参观了北美第一大医药分销商Mckesson,并与相关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作为一个微博控,他还把在美国考察时的情况实时传到微博上,引起了众多粉丝的关注。

事实上,早在2008年国药集团旗下的国药控股上ERP之前,雷万云就曾带队去美国考察过。“国药集团有个目标,是成为世界500强企业,这就应该用世界500强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来武装自己。而且国药控股本身就致力于国际化发展。”雷万云这样解释当时去美国考察的初衷。

而今年的这次考察,雷万云是在形成了国药企业云服务平台初步规划的基础上,希望能够通过了解国际IT巨头最新的IT发展思路,以及龙头企业IT建设情况,进一步完善、细化国药集团的云计算战略以及演进线路。

“通过一周多时间对美国硅谷企业IT巨头和医药巨头的访问交流,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美国企业IT发展状况、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医药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企业云计算的开发应用、演进路径,以及云计算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和医药健康云的发展前景。”从美国回来后,雷万云在其访问总结上写道。

令他感到欣喜的是,他一直推崇的企业云计算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只是泡沫,在北美已经有很多实际的应用案例。“我们的企业云计算理论和解决方案基本与那些巨头的思路一致,这是企业,尤其是集团企业下一步信息化整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工具,以及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载体。”他说。

雷万云说,在学习了解的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明确了国药集团信息化建设发展思路,细化了一些实施方法和措施。他认为,学习和消化理解这次访问成果将对国药信息化建设,打造世界级国药信息化水平起到推进作用。

“对于世界IT巨头企业云计算的开发和发展思路的学习理解,对丰富我们的企业云计算知识,进一步优化我们的企业云计算理论和解决方案、演进方法有着重大意义。”雷万云补充说。

链 接

做一本云计算的工具书

“我希望《云计算――技术、平台及应用案例》能够成为一个云计算的工具书。因为云计算做好了,能够帮助企业、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中国经济要复兴,云计算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雷万云非常认真对待《云计算――技术、平台及应用案例》一书。

第5篇

关键词:物流 信息技术 供应链

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

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大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已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系统是内部局域网的和广域网的各占大约一半。但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主要用于企业宣传(40%),其次是信息服务(36%),用于内部通讯的占30%(因是多选题,超过100%),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21%,但相对于2001年、2002年正呈现出增长势头。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则集中在内部资源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调查结果显示,已建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所占比例依次为56.4%、43.6%、41%、41%。由于物流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与用户的关系、对客户的管理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急需迎头赶上,在调查的企业中,其应用的比例已超过三分之一(35.9%)。这也是新建信息化项目的物流企业必须考虑的一项内容。

中小型物流企业

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但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至少在10万元到30万元左右,他们认为投入风险太大,真正适合的产品太少。另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整合物流功能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还有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成本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中转与装卸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协调供应链各环节

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处在销售终端的零售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他们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详尽地记录客户的信息,制造商与分销商借助物流信息网络,可以同时共享零售商所获取的市场信息及零售商的经营状况,从而迅速调整各自的生产和运营计划;同样,物流信息网络也使制造商的产品调整和销售政策能及时被其他物流成员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改善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

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时间效应指通过商品库存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时间上的矛盾,使生产与消耗在时间空间上达到一致;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位置上的矛盾,达到生产与消耗位置空间上的一致。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能随时了解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提高物流系统的反应能力

现代生产系统是以定单为依据,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产系统的快速反应必然要求物流系统与之快速匹配,只有物流信息化才能实现快速反应。海尔以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为依托,通过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接受用户订货。用户根据网上提供的模块,设计自己需要的产品。海尔采取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来与生产流程同步。海尔的采购周期只有3天。产品下线后,中心城市在8小时以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内即可送达。完成客户订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

物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企业物流信息化

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

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高运输与仓储效率。

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JIT、CPFR、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以便用信息替代库存,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物流企业信息化

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KPI)监测、管理报告等,将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基本内容。

物流企业在客户的数据管理方面将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从而在客户供应链管理中发挥战略性作用。物流外包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因素是数据管理,因为用企业及其供应链伙伴广泛接受的格式维护与提取数据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物流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较大投入,而且还需要具备持续改进、例外管理和流程再造能力。所以对技术、人才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已成为物流企业区别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

随着客户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的提高和物流企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增强,将出现了基于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和管理自身的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补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服务(4PL)。

物流信息服务业

软件提供商 软件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提供WMS、TMS等物流功能管理的软件商;二是提供供应链管理计划与执行系统(SCP、SCE)的软件商;三是在提供ERP的基础上向上下游扩展到企业资源管理(ERM)的软件商。这些软件商将行业标准、优化的流程和商业智能融入在软件系统,客户既可以选择成套的行业解决方案,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先上一部分模块。

信息中间商(Informediary) 主要提高专门的信息基础设施。物流服务商要和客户之间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又无法自己做大信息平台,因此才通过信息中间商来进行这样的服务。信息中间商通过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把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金融服务等机构都放到上面。通过这个平台,大家来交换数据,完成国际物流服务。

网上市场(E-Marketplace)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上交易不断涌现,其中物流网上交易将日益活跃。

参考文献:

第6篇

领先市场0.51步

做市场的培育者

2013年推出一行代码适配30万企业网站,成为中国网站适配第一。

2014年,云适配开源HTML5组件已被40万开发者每天使用,并且贡献代码。Amaze UI成为最大的开源最大的框架。

2015年,云适配完成了来自晨兴资本、IDG资本千万美元级的B轮融资。

2016年3月22日,作为技术领先的HTML5企业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云适配正式了中国首款企业级浏览器――Enterplorer。 Enterplorer是中国第一款拥有自主创新浏览器内核的企业级浏览器,融合了HTML5标准及全球独创的双渲染引擎技术,尊崇“NO APP , NO API” 的理念,专门为企业移动办公使用场景而开发,能帮助各类大中型企业用户“一周”开启移动办公模式。

云适配创始人兼CEO陈本峰表示:“2013年,凭借一个全球独创的‘一行代码’技术,云适配做到了企业网站门户移动化领域的NO.1;而今天,我们要面向全世界另一个拥有全球独创、自主创新技术的产品――云适配办公浏览器Enterplorer,该产品将摒弃过去企业在移动化过程中开发原生APP的痛苦局面,带领企业进入NO APP时代。”

企业的技术创新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可待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云适配一直坚信,改变行业格局的,一定是技术的创新。让云适配CEO陈本峰感到特别骄傲的事有两件,其一,作为一家创业企业每次产品,基本上都能做到全球首创;其二,大型企业市场长期以来被国外巨头占据,虽然云适配成立四年不到,但目前已有很多年收入过千亿的五百强企业使用云适配的产品,成为他们的客户。

对技术有着狂热追求的陈本峰总是习惯领先市场0.51步,成为教育市场的先行者。“我们用H5做对外网站的移动化,其实就是在对外营销这部分时,那时市场上还是习惯用APP,今天H5市场已经成熟,现在大家已经彻底接受了H5这个东西,也没有人会再开发一个APP去做营销。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已经成功教育了市场。在企业移动办公领域,我们又要开始领先市场0.51步了,我们会告诉大家,未来这个企业移动办公,也是H5的天下。尽管目前企业移动办公市场现在还是在APP时代,但是用不了一两年,肯定也会全面转向H5。”

NO API

超越传统移动化方式

企业移动化的方式无外乎是开发APP。众所周知,APP开发接口API繁琐,后台改造风险高,费用不菲还可能造成数据丢失、系统瘫痪。同时,随着企业应用场景和设备的多样化,各种APP应用种类不断激增,直接给管理带来了巨大难题,也造成了众多“移动信息化孤岛”。

针对这些移动信息化难题,Enterplorer无需依赖企业原有系统的API接口,无需改造企业后台,能帮助企业快速无风险实现移动化。作为中国首款企业级移动办公门户,它具有三大核心价值:快捷的移动适配开发、统一的办公的通信门户、完善的安全管理平台。

据了解,云适配办公浏览器Enterplorer拥有自主创新的浏览器内核,支持双渲染引擎技术。它可以对同一个网页完成两个不同交互界面(PC页面+移动页面)的渲染,基于全球统一的HTML5技术标准,可快速实现对企业原有B/S结构的PC端业务系统的移动化。

Enterplorer整合所有应用的统一入口,实现应用消息推送、即时通讯一体化的使用体验,并使用单点登录技术,一次登录即可访问企业所有办公系统。

通过Enterplorer的统一管理平台,企业管理员可以对用户进行包括设备、策略、应用、安全、日志等全面的管理,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在完备的保护企业数据安全的同时,提升管理效率。

2016

《企业移动信息化白皮书》

在云适配中国首款企业级浏览器――Enterplorer会上,云适配联合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了《2016企业移动信息化白皮书》(下文简称《白皮书》)。 该白皮书通过总结2015年中国企业信息化市场建设现状,对比现有企业移动应用开发模式研究,提出了“统一办公入口+安全管理平台+移动适配开发工具”的一体化办公移动化解决方案,以满足企业对各类办公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帮助企业安全、高效地实现移动化战略。

该《白皮书》显示,近年来随着移动技术的进步,与此相关的产业政策出台也逐步密集并更加具体,仅2015年就有多达29项移动信息化相关政策出台。因此,在这种日趋成熟的环境中,企业也开始逐渐把移动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并把移动信息化建设费用正式纳入企业预算。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有84.5%的企业已经部署或者计划在一年内实现移动化部署,其中贴近业务支撑的移动应用成为当年企业用户首次部署的方向。

与此同时,企业用户移动应用需求已经从解决因出差、外勤等原因造成的业务流转的停滞,转向满足优化或构建新业务模式的深度应用需求。帮助业务提升、强化内部沟通正成为企业移动化实现的关键目标。

目前,移动信息化建设已经深入到政府、金融、交通、教育、制造、能源等全行业并将主要围绕“生产控制、营销服务、办公管理”构建。但由于行业背景及需求千差万别且随着企业移动应用的增多,多数行业将开始进阶到多业务应用阶段,单一的应用入口向门户转变将成为未来企业移动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基于HTML5技术开发模式被看好

尽管移动化建设已经日趋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标配,但企业用户高速推进的移动信息化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坑。《白皮书》中指出,企业在进行移动化规划时,77.3%的企业希望在原有的信息化系统上进行“移动化”升级,实现原有信息化系统与移动终端对接与融合。

但由于标准缺失、传统应用的开发方式无法有效实现数据互通、效率提升、业务协同、构建一体化的目标,因此如何与原有系统平滑对接,实现从PC端向移动端延展,实现包含传统和移动化的整体平台化IT治理是成为企业移动化规划阶段的主要痛点,对当前移动信息化的发展造成了实际障碍。

面对这些挑战和趋势,HTML5 凭借自身天然具备的有跨平台运行能力、开发灵活、成本低等优势,逐渐在大中型企业应用开发中得到认可。《白皮书》指出,目前,有80%的企业选择基于”HTML5”的应用开发模式。

云适配

提出移动化整体解决方案

《白皮书》还提到,移动化建设的第一阶段,企业尝试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展开移动信息化,这时应用是主流。而随着复杂移动环境的出现,企业需要平台化治理,并将尝试打通开发与管控直至最后实现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在企业移动化遵循这样的需求演进时,厂商则相应需要不断升级。为此,云适配在该《白皮书》中提出了无需依赖企业原有系统的API接口,无需改造企业后台,能帮助企业快速无风险实现移动化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具体包括如下两个解决方案:

企业应用系统移动适配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通过Enterplorer studio实现快速开发,Enterplore完成统一部署、Entermanager搭建高效管理的一体化平台。

企业级移动应用开发解决方案针对需要重新新建移动应用的企业。通过Amaze UI Touch的丰富组件库,企业可以快速开发一个Web App或Hybrid APP,并可以整合到Enterplorer企业办公浏览器中,以实现不同应用间的统一管理。

据了解,云适配企业移动化整体解决方案支持公有和私有部署两种方式,并覆盖开发、部署、管理全生命周期。除了由企业级浏览器Enterplorer为企业提供统一入口以解决多应用的管理问题外,纯前端的非介入式的部署方案和针对组织的安全管理策略,将使企业无需额外部署硬件,使原有系统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安全地移动化,真正帮助企业以高效、安全、低成本的方式实现移动化战略。

培育企业级服务市场的完整生态圈

为了推动HTML5相关技术在企业级市场的创新应用和发展,促进HTML5相关技术和商业的有机结合。云适配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微软、英特尔、华为、科大讯飞、金山等多家业内知名企业及研究机构筹备发起“中国企业级HTML5产业联盟(简称 联盟)”。联盟的启动也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黄业晶处长的支持与祝贺,他表示:“如今,移动信息化技术正在加速推动中国迈入工业4.0时代,企业需要更高效的技术手段帮助其高效率的流转。为充分发挥HTML5技术优势,帮助企业提供更为广泛和稳定的应用,需要行业内技术领先企业、技术专家等共同交流与合作。”

第7篇

家电生产企业在建立和不断完善质量体系的过程中,要求产品生产线有一套清晰、完整、便于存取和检索的质量记录。目前基于条码的生产管理系统,使各种质量分析和控制得以方便地实现。传统的条码系统有其优点,也有明显的缺点,如易污染、折损、需要停止等待逐个扫描等,批量识读效率不高,无法满足快速准确的需求。

充分发挥RFID的技术优势,在洗衣机生产线上采用RFID技术,并不是完全新建一套基于RFID的生产管理系统,而是将RFID信息与现有基于条码的生产管理系统进行信息整合,将RFID应用有机地纳入到企业信息化整体架构中。

利用RFID、条码、传感器采集生产线现场的实时数据,把读取到的数据通过网络(有线或无线)传给上位设备(控制器,计算机)。要管理松散的传感器需要一种全新的、可以自动发现并组织网络的管理机制,部署RFID读写器,同时建立读写器网络连接,解决读写器网络的规划、优化和控制问题。物品上的RFID标签,配合联成网络的RFID阅读器,每一次识别就意味着对物品的追踪。

不但如此,RFID系统还能提供多种应用和服务,包括: 生产线状况监控,员工行为监控,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与追踪,物料管理,作业调度,现场操作指导,生产数据实时上传。

企业级RFID应用架构

作为企业级应用,RFID应用架构有如下特点:

■ 一般不用UDDI,可以直接指定服务的URL。

■ 产品编码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自行确定。

■ 更多考虑的是RFID与业务系统的结合,如ERP、SCM、CRM等系统。

采用如图2所示的分布式体系结构。

整个网络架构要提供信息跟踪的功能,根据产品的标识码就能将产品的全部信息及各个流动点的信息列出。为了保证跟踪信息完整而且可实时查询信息链,提供了信息链备份功能,即使有一点间断也可以查出跟踪信息。

采用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构架来设计构建RFID应用架构平台,使平台更易于扩展,增强平台对各种不同应用系统的互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信息服务机制,可以提供跨区、跨国、分布式应用的信息整合服务。在基于SOA的RFID应用架构中,企业或企业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络节点,通过Web Service接口“暴露”其可被共享的业务处理和信息,网络上其他节点通过调用Web Service接口,将相关的业务和信息整合到自己的业务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中。

Web Services最适合用于开发跨平台和跨网络进行通信(因为使用http协议为防火墙所允许)的程序,可以跨越异质架构,联系客户、供应商、企业伙伴以及企业内部之信息系统,是电子商务B2B、企业信息等集成的最佳解决方案。只有根据业务需求制定动态的业务流程才能解决具体、多变的商务服务问题。在企业内部将Web Services技术应用于RFID系统主要是为了及时地处理企业网络边缘的信息,更大地发挥RFID系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

RFID应用系统包括RFID应用服务器,RFID数据服务器,RFID计算机,RFID读写设备等组成,电子标签关联在生产线的家电上,随着家电生产作业过程的进行,随时更新电子标签内的数据,家电生产线如图2所示。

系统各模块的功能

RFID应用系统的各功能模块如图3。

数据采集的部分模块

■ 手工数据采集: 提供人工直接干预的手段。

■ 电子标签读写数据中间件: 主要负责电子标签数据的读写操作,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与完整性。

■ 电子标签数据驱动软件: 主要负责RFID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整理。

数据处理软件的部分模块

■ 系统异常处理: 主要处理RFID系统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RFID设备读写异常,数据读写有误等异常情况的处理。

■ 信息集成平台: RFID信息集成平台负责车间内部信息交互、车间信息交互和企业与服务注册中心间的信息交互,使RFID信息能在本企业范围内应用。

■ RFID编码体系: 根据家电生产体系,给出适合的RFID应用物品编码体系。

数据使用的部分模块

■ 上线设置软件: 上线设置功能是用于完成系统在开始运行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工位(台)设置,是建立在基础工序信息的基础上,需要“系统维护”信息的支持,其主要功能是安排工作台。上线设置功能的用户主要是生产线的管理员,他根据下达的生产计划做上述设置,进行上线准备。准备好后,系统就进入了待运行状态,等待物料正式上线。

第8篇

[关键词]SaaS模式 中小企业 软件服务模式 云计算 标准化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软件技术的成熟,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是21世纪兴起的一种全新的软件服务模式。SaaS的模式已成为软件应用的发展趋势和主流,其应用专为互联网交付和使用而设计,便于用户通过互联网托管、部署及接入,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所认可。

SaaS模式下,人们省去了传统正版软件的购买费用,软件以托管的方式由SaaS服务提供商运营和维护,免除了企业用户购买IT基础设施的支出,客户通过Internet租赁并远程使用软件,通常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按订购的功能模块、软件许可证的数量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租赁费用。

二、国外SaaS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在国外,SaaS模式已经在全球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得到大范围的普及和全面发展。提供SaaS服务产品的供应商主要有SAP、Oracle、Microsoft、Salesforce.省略公司最早提出SaaS模式,是目前企业应用软件领域中最为知名的供应商,已成为SaaS领域无可替代的标杆企业。Salesforce.省略和是基于功能强大的Sforce客户/服务整合平台,提供随需应用的客户关系管理(On-demand CRM),允许客户与独立软件供应商定制并整合其产品,同时建立他们各自所需的应用软件。

微软相继推出Windows Live战略和以“软件+服务”为模式的Dynamic CRM Online产品计划,加强了对互联网服务市场的抢夺和用户的占领。Oracle公司则相继收购了一些知名公司,通过资本运作来迅速争取SaaS领域的地盘。提供了一套整合集成了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管理(ERP)、客户资源管理(CRM)和企业商业智能(BI)和电子商务应用、WebCenter等产品的电子商务整体解决方案。

SAP公司的将为企业提供SAP on-premise、SAP on-demand和SAP on-device三套完整的解决方案。Google推出名为Google企业应用平台(Google Apps Premium Edition)的套装软件。

根据Gartner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软件即服务”(SaaS)收入将达到121亿美元,将在2013年底达到140亿美元,2015年的收入预计为21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并且达到软件企业市场总数的14%。

三、国内SaaS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真正的SaaS起步于2007年,目前主流的SaaS服务提供商有八百客、天天进账网、中企开源、CSIP、阿里软件、友商网、伟库网、金算盘、CDP、奥斯在线、百会创造者、XTools等。金算盘推出了“ERP+电子商务”的模式,整合了电子商务、在线管理软件系统工具的全程供应链管理系统。金蝶和用友将成为包括政府公共事业和中小企业的首选国内应用软件提供商,包括制造业、金融产业和高科技产业。Springboard的调查报告《2010年中国应用软件市场分析及预测》显示,中国应用软件市场规模将由2009年的20.50亿美元上升至2014年的50亿美元,预计到2014年中国SaaS市场规模将达6亿美元,SaaS市场将保持3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国内的SaaS将迅速走向成熟化,并进一步占领企业软件市场。

四、影响我国SaaS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目前我国SaaS应用还相对滞后,SaaS虽然已展现良好的前景和广阔的商机,然而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1.企业SaaS认知度太低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认为,用户的认知度太低造成SaaS应用难以推广。国内中小企业大部分企业的IT负责人或管理者对SaaS模式还不了解。SaaS软件运营商应建立与国外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获取运营经验及技术资源,利用互联网的网络营销应该成为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2.企业对网络安全性的担心

基于互联网的SaaS模式有着安全性的难题。采用SaaS服务如果遭遇病毒、黑客,发生关键或隐私信息丢失、竞争对手窃取、篡改和破坏,对企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同时,目前我国SaaS模式存在缺乏第三方认证监督、安全保障的机制和社会信用体系。随着全同态加密技术在SaaS应用的普及,对预谋的盗取敏感数据的情况或将成为历史。

3.通讯频宽的限制

SaaS强调最终的应用,需要有充足的通讯频宽资源支持。因此,网络频宽等资讯基础建设是否够健全可能会成为制约我国SaaS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IDC的观察,云计算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硬件或通讯频宽等资源不足的问题。云计算与SaaS相结合,必将成为软件应用与发展的趋势。

4.SaaS标准化缺失的问题

标准化能为整个行业带来很多优势,符合每个企业的发展需求。但由于SaaS在国内应用和发展较晚,目前的SaaS解决方案缺乏标准化体系,体现在个性化、安全性、技术和服务上很难保持一致。SaaS讲究的是快速、标准化的实施,相关组织或政府应早日制定相关标准以营造良好的SaaS发展环境。

五、结语

未来SaaS与云计算相结合,将更深入、更广泛渗透企业经营管理中,提供从企业CRM、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相融合的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只有具备灵活定制、结构先进的基础应用平台,才能保证产品的易用性、可扩展性、服务的持续以及数据的快速、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曹薇,张乃洲.企业SaaS应用分析[J].计算机时代,2010,(2)

[2]雷葆华,饶少阳,江峰,王峰等.云计算解码――技术架构与产业运营[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4

第9篇

内容摘要:物流信息化整合了物流资源中的信息资源,促进现代物流业的进步和发展。阐述了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作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

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

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大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已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系统是内部局域网的和广域网的各占大约一半。但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主要用于企业宣传(40%),其次是信息服务(36%),用于内部通讯的占30%(因是多选题,超过100%),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21%,但相对于2001年、2002年正呈现出增长势头。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则集中在内部资源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调查结果显示,已建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所占比例依次为56.4%、43.6%、41%、41%。由于物流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与用户的关系、对客户的管理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急需迎头赶上,在调查的企业中,其应用的比例已超过三分之一(35.9%)。这也是新建信息化项目的物流企业必须考虑的一项内容。

中小型物流企业

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但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至少在10万元到30万元左右,他们认为投入风险太大,真正适合的产品太少。另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整合物流功能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还有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成本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中转与装卸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协调供应链各环节

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处在销售终端的零售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他们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详尽地记录客户的信息,制造商与分销商借助物流信息网络,可以同时共享零售商所获取的市场信息及零售商的经营状况,从而迅速调整各自的生产和运营计划;同样,物流信息网络也使制造商的产品调整和销售政策能及时被其他物流成员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改善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

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时间效应指通过商品库存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时间上的矛盾,使生产与消耗在时间空间上达到一致;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位置上的矛盾,达到生产与消耗位置空间上的一致。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能随时了解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提高物流系统的反应能力

现代生产系统是以定单为依据,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产系统的快速反应必然要求物流系统与之快速匹配,只有物流信息化才能实现快速反应。海尔以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为依托,通过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接受用户订货。用户根据网上提供的模块,设计自己需要的产品。海尔采取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来与生产流程同步。海尔的采购周期只有3天。产品下线后,中心城市在8小时以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内即可送达。完成客户订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

物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企业物流信息化

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

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高运输与仓储效率。

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JIT、CPFR、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以便用信息替代库存,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物流企业信息化

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KPI)监测、管理报告等,将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基本内容。

物流企业在客户的数据管理方面将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从而在客户供应链管理中发挥战略性作用。物流外包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因素是数据管理,因为用企业及其供应链伙伴广泛接受的格式维护与提取数据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物流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较大投入,而且还需要具备持续改进、例外管理和流程再造能力。所以对技术、人才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已成为物流企业区别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

随着客户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的提高和物流企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增强,将出现了基于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和管理自身的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补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服务(4PL)。

物流信息服务业

软件提供商软件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提供WMS、TMS等物流功能管理的软件商;二是提供供应链管理计划与执行系统(SCP、SCE)的软件商;三是在提供ERP的基础上向上下游扩展到企业资源管理(ERM)的软件商。这些软件商将行业标准、优化的流程和商业智能融入在软件系统,客户既可以选择成套的行业解决方案,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先上一部分模块。

信息中间商(Informediary)主要提高专门的信息基础设施。物流服务商要和客户之间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又无法自己做大信息平台,因此才通过信息中间商来进行这样的服务。信息中间商通过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把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金融服务等机构都放到上面。通过这个平台,大家来交换数据,完成国际物流服务。

网上市场(E-Marketplace)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上交易不断涌现,其中物流网上交易将日益活跃。

参考文献:

1.徐文静.物流战略规划与模式.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第10篇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信息共享;协同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2

一、引言

供应链是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产物,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并已在制造业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1],但农产品供应链目前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将供应链理论应用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必将对我国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农产品供应链是基于农产品这一特殊产品所形成供应链的“链条”,相关学者认为,农产品供应链通过(下游向上游)前馈的信息流和(上游向下游)反馈的物料流和信息流来执行农业生产过程,经过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产品原料的加工、生产和销售等过程,与过程相应的参与者分别为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加工商、分销商和最终消费者所组成的一体化的和功能化的网链模式。陈易一(2004)关于乳品供应链的研究,提出保鲜乳品供应链规划、执行和控制[2];李晓红(2005)研究提出猪肉供应链的产业链组织模式实施的构建及运行过程,并从投资进入方式、产业链规模、资金筹措及政府管理四方面进行了策略研究[3];邓俊淼等(2006)对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的需求分析,构建信息平台来协调各环节信息与利益[4];员巧云(2006)分析了当前我国涉农供应链中信息流的复杂性、不通畅性和不稳定性,提出应健全供应链信息网络,并对信息流进行有效控制,控制方式包括信息标准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有效信息传递、信息提供方式选择、信息反馈的控制等[5];李岩等(2008)提出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上信息有效传递,建立信息共享的平台[6];尹超(2011)从物流、产品质量保证、市场、电子交易四个方面对关键信息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总体框架及构建思想[7]。

二、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用管理模式

(一)现存农产品供应链的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链在批发市场阻断。我国农产品的现行模式以各地批发市场为纽带,以批发市场为核心,农产品供应链必会是断裂的,对于上游的农产品生产者而言,不能掌握准确的需求信息,导致价格波动增大。

另一方面,农产品供应链中运作的协同化、标准化程度较低,价值增值实现难度较大;农产品供应链中各节点成员缺乏应有的信任与合作;上下游连接比较松散,加工企业不容易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加工企业和农户之间通常采用订单等松散的契约形式进行合作,不能长期进行合作。

(二)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用模式的建立

根据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上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对生产缺乏必要的管理,中国农产品质量问题是相当严重的,实际上生产阶段是最薄弱环节,应当加大对农产品在供应链的各阶段上品质的保障;在现代化农产品供应链上,实现信息共享,及时对市场的需求状况及时进行跟踪与反馈;提高分散农户利用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能力,促进生产水平和管理湮没无闻的提升。综上所述,建立满足上述要求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用模式是当务之急,结合生鲜供应链、大宗农产品供应链、乳品供应链和猪肉制品供应链的相关模式,得出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用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用模式

从图1分析,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产品供应链中重要的环节,随着农产品加工市场需求的日益剧增,它已成为了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用模式中,农户是最薄弱的环节,由于农户大多是分散经营,处于一个游离的地位,但农户却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联接生产最为紧密的环节或节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使农产品增值。如何将农产品供应链的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是这种模式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是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通过信息管理平台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农产品能够适时地满足市场供求的变化,解决农产品生产周期问题所造成的季节性差异,使农产品市场保持在一个动态的稳定的状态。

三、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一)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的体系基础

1.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及服务等各项企业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和环境,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逐步提高企业集约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的一场革命,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企业信息化建设目的不仅是管理企业内部的资源,还需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将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和其他合作伙伴纳入到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之中,进一步实行信息的高效共享和业务的一系列链接。

2.协同供应链。协同供应链指强调从原材料供应开始、经过产品制造环节到销售网络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体的功能网络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计划、协调与控制的管理模式,确保在正确的时间内,将正确的产品送到正确客户手中,是对传统管理方式的突破,提高了企业对外部需求变化响应的敏捷性,有利于企业重组,实现整体最优;强调计划的有效性[8]。

协同供应链管理,即CPFR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ollaborative Planning,Forecasting & Replenishment,简称CPFR)。CPFR应用一系列的处理和技术模型,提供覆盖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合作过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供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和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的目的。CPFR的关键在于将确定供应链上的需求和供给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图2表示CPFR的基本关系。CPFR利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互联网等手段,在协作的作用下,将促销、预测、产品目录和订单需求等方面的信息与合作伙伴进行分享。通过参与各方的协作,向计划人员提供各自共同开发的信息,从而更为准确地确定出市场需求量,明确补货需求,并且使生产运作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图2 CPFR在农业中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

(二)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系统构建

1.总体框架。本文依据CPFR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其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为消费需求提供全面资源整合的农产品供应链信息优化的解决方案,真实的模拟农产品供应链环境中各节点之间的协作配合操作。

依据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用模式,在上面介绍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确立其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的框架,如图3所示。

其中,关于信息管理部分的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信息的理论与方法,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应考虑到信息管理的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如信息传递、信息失真、信息风险和信息共享等内容;另外再针对每一个节点的信息管理的内容进行相关信息的处理,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和信息发送等过程。上述内容之间始终处于双向信息流的传递,各节点之间加入信息反馈,进一步减少信息运作过程的失真现象的发生。

图3 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用模式下信息管理系统的框图

2.逻辑设计。“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是通过对其所共享的数据采集、处理、加工及整理等过程,为农产品的相关农业企业提供基础、支撑信息,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客观需求,支撑物流各种功能的实现;同时通过共享信息支撑决策者或相关人员通过该平台进行决策。该系统一方面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部分,其中,系统包括供应商、生产商、零售商、物流公司、消费者的处理能力以外,还具有后台的企业管理、合作伙伴论坛管理和经营分析等功能;另一方面为信息管理和处理部分,其中,包括信息管理的内容和信息管理内容的处理。

(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功能模块。供应商(农户或合作组织)、生产商(加工企业)、配送中心、零售商(流通与零售)、消费者等五个实体形成农产品供应链,他们各自的分工不同,供应商需要提供生产资料的供应,是源头;加工企业负责将生产资料转化为终端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配送中心负责将产品送到零售商和消费者手中,在整个农产品供应链流程中十分重要,是联系各环节的纽带;零售商主要是通过渠道和销售平台把农产品最终销售给消费者;终端消费者就是农产品供应链末端的用户,他们从零售商处购买产品。

(2)信息管理部分。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的平台是总体框架中的信息管理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有:

①农产品供应链上信息管理平台是综合度最高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农产品供应链共用基础信息系统为支撑,农产品供应链上相关节点间的信息交换与交流,实现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为农产品供应链上各节点间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②协同供应链是数字供应链的神经中枢,是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各节点成员之间资源整合与管理协作的基础。它为农产品供应链的所有节点成员提供统一高效的沟通界面,对其所涉及的需求信息和物流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以最优的资源配置、最佳的路径和方案的选择来满足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集成化运作的供给与需求。协同作业平台所涉及的运作环节包括采购管理、生产与计划、物流管理、库存控制等若干方面。

3.实施意义。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体系的建立,该信息系统平台真正实现了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化和实时性的管理,使其管理达到协同,进一步完善了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的管理。能够保证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的准确性、相邻节点的信息保持实时沟通、跟踪动态信息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可以保障农产品价格的相对稳定,提高相关农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降低相邻节点之间获取信息的成本。农产品供应链的各节点之间达到契约机制,展开积极性合作和共同参与供应链的相关决策,协调其利益分配机制。

四、结束语

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构建是实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的重要过程。本文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入手,通过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提出协同供应链的管理思想,依据CPFR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其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为消费者需求提供全面资源整合的农产品供应链信息优化的解决方案。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用模式为研究对象,确立其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的框架,包括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功能和信息管理功能。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为参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的分析提供可靠的保障,并使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参考文献:

[1]马土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陈易一.中小乳品企业:如何打造保鲜供应链[J].乳业透视,2004(6):30-32.

[3]李晓红.中高档猪肉产业链组织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4]邓俊淼,戴蓬军.行业协会发展与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J].农村经济,2006(5):61-62.

[5]员巧云.涉农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及其控制[J].江苏农村经济,2006(6):39-41.

[6]李岩,傅泽田,刘雪.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问题初探[J].农村经济,2008.3:39-41.

[7]尹超.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

第11篇

关键词:机场管理;信息化;运行效率;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5-0146-02

1 概述

进入21世纪,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越来越普及,特别是网络的接入,让我们重新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可靠度和安全性能方面进行一定的考虑,其中机场信息化程度在我国航天航空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广泛地、实时地、准确地应用机载电子产品的信息化程度,而且充分地保证其安全性能,信息的准确性,我们需要从全面而系统地认知其产品的稳定性,加强机场的安全监察,机场的信息化程度带来的各种弊端以及漏洞。例如机载产品的耐环境影响能力,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都是重中之重的安全考虑角度,设备的安全性,使得设备的可操作性更强,故障水平也相应降低,其可靠度增强,现行机场网络安全存在一定的漏洞,常常出现出票机出不来票,出票有误,飞机起飞时间和到终点时间,飞机中途故障、加油等等,这些使得机场信息不能及时传给乘客,造成一定的人员拥挤,顾客存在一定的抱怨,因此也影响机场的效率,加强机场网络安全,促进机场行业信息化发展,是现行机场的当务之急,有必要提升机场的信息化程度。本文将系统的研究机场的网络安全性,全面地促进机场信息化程度的发展。

2 机场网络信息化设计

机场网络的安全是保证飞机正常运行的保障,也是保证顾客的利益所在,网络的安全如今越来越重视,网络的安全性让顾客更加全面地了解该个机场的境况,更加透明化,使得机场的体制更加健全。机场的信息化程度在我国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对机场信息化的要求很高,要求其可靠度、安全性能极限值度均需满足我国航空航天相关要求,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无误。如何保证机场的信息化程度较高,机场的网络安全性指数较高,使其在恶劣环境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指标,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能力,就需要对机场信息化系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设计和研究,从设计加工源头出发。其机场信息化安全设计见表1:

机场的网络安全保障了机场信息化程度的发展,对于网络信息化的安全性分析方法包括功能危险性分析(对功能进行系统、综合的检查,识别这些功能的失效状态,并根据严重程度对失效状态进行分类)、初步安全性分析(用于完成失效状态清单以及相应安全性要求)、故障树分析(是自上而下的分析技术)。这些分析通过依次展开更详细(即更低层次)的设计层次向下进行。通过这些安全性验证方法,全面而系统地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安全性能、稳定性能。

3 机场信息化建设

机场企业是需要密切和外部进行联系的企业,机场企业需要支持与客户、合作伙伴和员工的信息共享和业务运作,将企业的各业务系统逐步整合进来,自动将信息给相关管理者和内部成员企业并实现互动,并在业务条件成熟时,和客户、供应商以及其他合作伙伴建立联系,其具体建设内容包括见表2:

一、信息化组织建设 包括组织标准化制定,集中管理模式建设、联邦式管理模式建设。

二、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 包括建立技术标准、完善PDS和机房建设、网络建设、数据中心建设、系统管理平台建设、安全体系建设、数据整合等。

三、业务支持系统建设 存储和交换标准、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信息门户一期、财务系统一体化、

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系统。

四、扩展支持系统建设 商务智能、知识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企业信息门户二期。

加强机场网络安全建设,促进机场行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需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不断的完善,达到设计的要求,机场安全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是机场设计中的重中之重,有必要提升机场的信息化

程度。

4 结语

通过对我国机场行业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提高管理水平是机场行业一个普遍的发展目标,但我国目前机场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差,而从未来机场运营的发展来看,又迫切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机场的整体运行效率。机场信息化包括运营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运营信息化主要以飞机从起飞到降落和旅客从出发到到达为主导的运营信息化。这些决定了机场行业的信息化目前建设的重点是管理信息化。现行机场网络安全存在一定的漏洞,常常出现出票机出不来票,出票有误,飞机起飞时间和到终点时间不能保证,飞机中途故障、加油等等,这些使得机场信息不能及时传给乘客,造成一定的人员拥挤,顾客存在一定的抱怨,因此也影响机场的效率,加强机场网络安全,促进机场行业信息化发展,是现行机场的当务之急,有必要提升机场的信息化程度。

参考文献

[1]吴文钊.企业信息化行动纲领——中国企业信息化方法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朱战备,孟凡强,范晓虹.IT规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周伟.企业信息系统规划步骤及方法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3.

第12篇

关键词:服装行业 信息化

随着中国服装业进入国际化和品牌化的竞争时代,产品策划和市场营销、供应链的快速响应、渠道网络的建设等问题都成为服装企业需要提升的管理重点,而作为这些管理提升的基础支撑——企业信息化,更成为令企业老板们头疼不已但又绕不开的问题。

由于服装生意典型的多样化特性:多SKU、多商品属性、季节性等,使服装行业信息化较其他行业更为重要和迫切,有效的信息化建设也成为未来服装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因此,很多企业的困惑已从“上不上软件”到了“上什么软件”和“怎么上”的阶段。很多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尝试,面临着:业务需求快速增长与落后的信息系统之间的矛盾;多个系统之间缺乏有效集成的信息化孤岛的痛苦;信息化建设优先步骤在不同业务部门的争执;选择先进成熟系统还是逐步定制开发,在业务和IT部门间难以达成共识;信息系统难以支撑决策分析;企业老总面对信息化项目立项报告难以决策的一筹莫展等。

一项IT投资动辄几百上千万,如何有效发挥IT对企业战略和管理的支撑?如何有效应对以上提到的信息化难题?笔者认为,企业必须先进行信息化的统一规划,通过信息化规划引领信息化的建设方向,对信息化建设的蓝图和路径在高层、业务和IT部门之间达成共识,并有效地从源头规避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本文将对服装企业在信息化规划以及规划实施落地中的几个重点和读者一起进行探讨。

从企业战略定位和核心能力出发为信息化指明方向

AMT认为,服装企业信息化规划首先要明确企业战略定位和核心能力,如图1。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决定了信息化的焦点和步骤,信息化战略必须要为公司的发展战略服务,如对于致力于打造强势服装品牌的企业来说,就需要对消费者有所研究,了解消费者的细分市场是怎样一个情况。有了细分市场之后,企业才能对这样一个细分的消费群体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从而确定应该去设计生产什么样的商品,并以此来组织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因此对于品牌商,信息化的需求重点在于如何有效地获取终端市场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消费者分析,从而提供对产品策划和市场营销的支持,因此以目标消费者为核心的终端数据和客户关系管理是信息化的重点。

图1 服装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建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升同步的实施路径

很多服装企业的信息化不成功,归结原因在于内部的流程尚没有理顺,信息化只是实现了局部的自动化和业务功能支撑,必然带来信息化孤岛的产生。因此信息化规划不应仅是信息化建设先后顺序的规划,更应该是管理与IT同步提升的规划。通过规划明确服装企业各业务领域的管理提升和流程改进计划,同时通过IT固化管理优化成果。在管理和IT分解形成的子项目计划中,需要识别各子项目任务之间的关联依赖关系以及对资源的需求,从而形成可操作的落地的子项目实施计划。

明确业务和IT共识的信息化建设和投资策略

纵观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历程,基本可分为以下两种模式:

定制开发、循序渐进:信息系统建设都是由IT人员自主开发或委托定制开发,依据企业管理模式量身订做,从局部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开始,如生产部门开发物料系统用于大量原材料的核算和库存管理;工资系统用于工人计件工资核算;分销系统用于渠道的进销存管理等。大部分服装企业都采用这种模式,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管理层对于信息化建设大都趋向于保守和务实的思想。同时,服装业的信息化与其他行业相比,一直比较滞后,因此市场上的管理软件针对服装行业的解决方案相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较少。这种局部开发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在企业成长阶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表现出局限性,局部建设、分散应用导致了信息的分散,财务、业务分离,不能对管理决策进行有效支持。同时由于信息化建设的条块化分割,导致信息化重复建设。

成熟软件系统一步到位:即在企业全面进行大型信息系统的实施。采用这种模式的服装企业相对较少,实施效果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些企业成功实施,有些企业却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失败的原因,一是盲目跟随,没有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二是大型系统对于企业规范化管理要求高,而服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不论是管理规范化还是信息化水平都比较低,企业IT部门缺乏大型系统实施的经验,因此大面积的信息化推行受到比较大的阻力。

以上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服装企业究竟是在现有小系统基础上修修补补,满足当下需求?还是应痛下决心寻求高起点,追求信息化的后发优势?这和企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息息相关。企业需要明确未来3-5年发展战略目标,同时对现有IT系统现状进行评估,看是否能够支撑企业的发展规模。如果需要进行大型信息系统的实施,企业是否已做好准备,包括高层的决心、IT部门的抗风险能力等。

抓住行业特征和企业关键需求甄别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建设需要具备三个前提:合适的软件+好的实施团队+有准备的企业。我们认为“选择比努力重要”,那企业如何通过规划阶段为信息系统选型打好基础?

在信息化的蓝图明确后,需要对核心系统的关键需求进行提炼。这些关键需求一方面包括行业特征:服装企业由于其行业特殊性,因此在信息化解决方案方面有不同的需求,如服装行业的产品都具有多个属性,要求多维表的显示等;另一方面,根据服装企业流程的梳理,需要识别出企业流程中有别于其他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而这些个性化的需求也恰恰是企业核心能力所在。那么这些需求就应该被标识为关键需求,其能否满足将作为信息系统选型的排他性要求。

从业务流程自动化到经营决策分析

服装企业上了ERP/POS之后,都是业务操作执行层面的人员在用,而企业管理层却很少使用,究其原因,是因为系统主要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对于企业管理决策却很少发挥作用。BI系统中也开发了上百张管理报表,但是管理层依然觉得看这些报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却无法及时清晰地了解业务运营状况以及该做什么决定。这就引发了一个新的需求,即基于BI的企业经营决策分析平台的建设。

经营决策分析平台的建设必须先从了解管理需求开始,建立企业经营分析结构和关键指标,如服装企业的零售额、库存周转率、店效\坪效等。对于这些指标的建立,应从区域、产品和城市层级等多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企业运营分析会议,定期进行分析,以发现运营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整个经营分析的过程需要BI\BW系统的支持,以实现信息数据获取和分析,提高信息加工效率,并通过各种图表及经营分析看板的形式进行分析结果展现,如图2。随着服装企业信息化的推进,经营分析平台建设必将成为信息化建设中新的热点。

图2 基于BI的经营分析平台建设

多渠道提升IT队伍能力

信息化规划要有效落地,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人的问题。进行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人才难求。由于服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信息化整体起步较晚,因此既熟悉服装行业业务模式,又掌握信息技术的系统性管理人才奇缺,从外部引进的CIO等往往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这与服装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强大需求形成巨大的矛盾。服装企业一方面要加强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多从本企业自身发现和培养人才;另外一方面,可引进外部咨询,通过行业最佳实践的学习以及顾问知识经验的转移来提升企业自身的信息化项目管理水平、信息化应用水平。同时也可以考虑采用IT外包的方式,将信息化建设和运维找外部公司来做,而重点培养企业自身的信息化规划以及数据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