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

时间:2023-08-23 16:58: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

第1篇

一、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态势

(一)取得的成效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吉林省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根据对全省9个市州,包括汽车、石化、食品、医药、冶金、机械、建材、轻工等11个行业中选择的有代表性的126户企业的调查表明,企业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更趋于理性,更加注重效益,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主要表现:

l、企业信息化进入加快发展阶段。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被调查企业中58.2%设立了信息化机构,62.7%设立了信息化专职主管,47.8%制定了信息化规划,45.6%建立了信息管理制度,53%制定了信息化培训计划。其中,大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好于中小型企业。

2、企业信息化建设已达一定规模。在网络建设方面,被调查企业中86.4%已接入互联网;4l%已建立企业网站,正在建设的6.4%。调查表明,吉林省企业网络建设不断加快,网络环境明显改善。在应用系统方面,86%的企业已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32%已建立人事管理信息系统,22%已建立产品数据库;50%以上的企业能够做到经常更新内容;64%的企业已采取网络安全措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规模。

3、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有94.6%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信息化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对降低企业成本、降低库存、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履约率、扩大销售、加快资金周转有积极作用,企业整体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经济与科技水平不够发达,企业各方面基础都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进行的。从总体上看,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规模、层次和水平不高,发展也不够均衡,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还比较缓慢。

1、企业方面的问题

(1)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当多的企业决策者对企业信息化认识不够,投入不足,支持不力,甚至只把它看成纯技术性问题,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难以快速推进。已成为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首要因素。

(2)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严重短缺。许多企业在投入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只重视硬件购置,忽视软件应用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致使企业的信息化装备比较落后,拖延了企业信息化进程。

(3)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设计起点偏低,实施过程较长,软件升级缓慢,系统间集成困难,难以兼容,造成新的“信息孤岛”,既给企业带来了损失,也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升级换代。

(4)专业人才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更少。相当多的企业人才匮乏,特别是既熟悉管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致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与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不适应,制约了企业信息化建设。

2、环境方面的问题

(1)政策支持不够,引导性资金投入不足。主要是国家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政策倾斜度不够,缺少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和复合型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的鼓励性政策措施。

(2)相关的标准规范,法律和规章不健全。主要是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不完善,信用认证体系不健全,行业编码等技术规范滞后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由于企业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上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影响了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加之信息市场上存在的无序化状态和不正当竞争,也阻碍着企业信息化正常发展。

(3)关键技术和装备过度依赖进口,安全隐患比较严重。主要是支撑企业信息化所需的关键技术和装备仍存在相当大的缺口,过度依赖进口设备,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增加且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

(4)行业管理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吉林省以企业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很少,专业从事企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或监理的机构不多,造成企业信息化项目质量无法衡量,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三)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吉林省企业信息化将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将呈现以下3种趋势:

1、纵向升级。企业信息化将逐步从业务层、管理层向战略层发展。即企业在建成基础的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处理系统,并积累大量数据信息后,为实现“数据――信息――知识”的增值,企业将关注知识管理系统、商业智能、战略信息系统等高端应用层面。

2、横向扩展。一方面电子商务使企业信息化从企业内部迅速向外部扩展,另一方面企业的竞争模式由“竞争”向“竞合”转变,使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沿着价值链向上游和下游延伸,这些都要求企业信息系统实施横向扩展,扩大覆盖范围。

3、系统协同。吉林省主要是信息系统之间的协同。目前,我省企业已建立大量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这些系统能够满足各部门和具体业务的应用需求,却无法满足对各独立系统数据整合的应用需求,导致“信息孤岛”。新的竞争形势要求企业有快速的反应、流畅的流程衔接,迫切需要对各个“信息孤岛”进行系统协同。

(四)发展重点

1、用信息化改造企业的运营模式,实现管理创新。通过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对企业所有生产、经营和管理部门的信息进行管理。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综合分析整理信息资源,增强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的可知性和透明度;改造提升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企业物流系统和采购销售体系,利用国际互联网促进新技术的交流、推广和培训。

2、用信息化改进企业的生产过程,实现技术创新。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柔性制造技术、数控技术等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是改造企业的生产环节,加强生产过程的信息处理,实现程序化控制和生产自动化,推动企业的信息化。

3、用信息化改良企业的传统产品,实现产品创新。主要是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专业的操作和控制系统,加快传统工业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造。如在机械行业,通过提高信息技术含量发展机电一体化生产设备、生产线;在电子、医疗器械、仪器仪表等生产行业,通过提高新产品设计能力,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用自动控制技术提升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用数字化嵌入式软件技术提升消费品、工业品的智能化水平。

二、推进吉林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进一步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举措,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高我省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采取综合措施继续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

(一)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政府推进力度

吉林省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处在发展初级阶段,政府要按照“引导、规范、监管、服务”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从宏观层面加大政策力度,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建议我省比照国家和一些先进省份的做法,率先在财政、银行、工商、税收及其它综合管理部门制定出台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鼓励省内的基础网络运营服务商和网络内容服务商,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更经济的技术和信息内容服务;鼓励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机构,主动进入传统产业改造的经济主战场,为企业提供亟需的应用软件开发和关键技术的本土化工作;充分发挥各行业管理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作用,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优质服务。

(二)以企业为主体、加大行业突破力度

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要始终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努力唤起企业决策者的信息化意识,真正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从国内外发展情况看,先进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和经验,在所属行业内具有很强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但不同行业的企业情况千差万别,需要根据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阶段要求,分类指导。建议政府针对我省各个行业的发展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信息化示范工程。通过率先推进部分重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示范带动全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力争在一些优势行业,如汽车、石化、食品、医药、机械、建材等行业,重点抓好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装备和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与示范,发挥其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在企业信息化中率先突破、积累经验、总结推广。

(三)实行统筹规划,加大政府调控力度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行为,但是企业信息化还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事情,它的广度和深度反映着整个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水平。在实践中,一些宏观层面的事情,如“吉林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案”不是企业自身能够解决的,需要政府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为企业提供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并通过舆论宣传使企业决策者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遵循“统筹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升级”的原则。建议由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尽快研究制定全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指导方针、原则以及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并配以相关的政策,确保扎实有效地分阶段逐步实施企业信息化。

(四)营造良好环境,加大政府服务力度

吉林省目前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比较薄弱,企业的成熟度也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基于这样的基本省情,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建设,重视企业信息化基础环境的建设,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1、制定出台相应的标准规范和规章。企业信息化强调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和程序化,以此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政府应尽快建立统一、权威、规范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议省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各类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标准规范、信息资源分类标准规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信息市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必要的标准规范和规章。

2、完善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机制。吉林省许多企业对信息化不够重视或信息化建设没能取得应有成效的重要原因是认识不足,既不清楚信息化到底能干什么,也不清楚如何建设。因此,应加强信息化基础知识普及宣传工作。同时,吉林省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严重短缺,满足不了企业需要,也严重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加强人才培训已成为当务之急。建议有关部门利用现有大专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选择若干个单位进行试点,开展确有实效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训和企业管理人员信息知识与技能培训;同时各级信息主管部门应把宣传普及信息化意识、知识和技能列入工作日程,纳入考核体系。

第2篇

摘 要 档案不单是工作中关键的参考根据与经验的结晶,也是人们在进入社会后工作、生活、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事业单位的一项关键的结构部分。现在国有煤炭企业依然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需要从信息化建设目的规划与体系整合等方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 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 档案工作人员

引言:这几年来,大力倡导精细化管理的是国有煤炭企业。在迈向精细化管理的经过中,煤炭企业怎样充足整合与运用企业内外部信息变得特别主要。加快煤炭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改变全新的档案管理模式,掌握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并提供优质服务,从而完成档案管理网络化。所以,只有加快煤炭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才可以推动煤炭企业的安全高效发展。

一、国有煤炭企业信息化现状

(一)国有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进展

为了把粗放的发展模式摆脱,这几年来在信息化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的国有煤炭企业,并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信息技术渐渐使用于煤矿开采加工、运输与销售、企业结构管理等几个程序。详细来看,不少的大型国有煤炭企业都建设了比较完善的信息网络,在矿井综合自动化体系在生产程序时使用比较多,在流通程序中运用了运输管理信息体系,在销售步骤中运用了国有煤炭企业信息化,在企业管理程序中运用了OA办公体系、工程管理体系、财会体系和企业网站等几种方式的现代信息技术。

(二)国有煤炭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首先,不高的国有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就算国有煤炭企业对于信息技术发生了充分的注重,但是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对于信息技术的配置与运用依然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很多国有煤炭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总体不足,让信息化的全体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很多国有煤炭企业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不够配置,很难有效的运用与发挥目前的信息技术功能。其次,国有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缺少全体规划。现在国有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依据煤炭企业对信息技术的现实要求来配置对应的信息技术设备与人员。最后,国有煤炭企业信息化滞后的管理水平。对于很多国有煤炭企业而言,现在普遍只有财务体系与生产监控体系可以完成集团统一的信息化管理,而生产经营中的其他职能部门对于信息的管理依然是割裂的。

二、加快煤炭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高效途径

(一)档案数据库和档案网络要完善

这阶段,档案信息自动化体系还停留在由文件解决向信息管理体系的过渡阶段,对数据库的信息化建设导致严重阻碍。完成档案信息化的关键前提在于完成高效的数据库管理,加强检索服务体系的时效性。经过运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的解决技术,能灵活捕捉照片、纸张档案材料,而且把全部的档案信息转换为数字方式,方便长期保存。

(二)完成优化的专业结构,加强队伍建设

档案工作发展与日俱进,不断提高对档案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要求。所以,档案工作人员一定要继续更新知识构造,主动参加在职培训等每一种方式的再教育活动,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要求。单一的档案管理人员构造已经不能满足档案工作信息化的发展趋向,所以,一定要继续加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三)优化煤炭企业档案数据库系统,实现档案全文数字化

为了完成档案的数字化发展,一定要做好下面几点的工作:首先,建设收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在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依据单位每一类档案状况,经过著录标引,在计算机中录入单位收藏的文本类、图形图像类与影音类档案型号等,从而建设基本数据库。其次,建设基层报表数据库。在建设煤炭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体系经过中,继续健全状态数据库和基层报表,同时,经过网络体系把每一个部门需要报送的数据、反馈信息录入建设的数据库中,并实施适当的调整。

(四)以人为本,通过提升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来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档案管理工作者第一要具备必须的语言文字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只有站在对于每一种知识有所认识的前提下,依据本身的语言能力,才可以简明扼要的对于每一种档案实施分析与归类,才可以第一在入库的经过当中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结果。档案管理的宗旨是提升各种信息资源的运用率,因此在面对较为庞大的信息档案资料的时候,档案人员一定要具备档案的分析,检索,筛选的功能才可以打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信息化管理当中,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是很辛苦的,常常要付出很大的脑力劳动,因此必须要加强他们的责任感,充足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然假如他们的主动性不高,在疲惫的状态之下,也许会造成整个体系运行与更新的停滞,甚至还有安全的隐患。因此作为领导者,与他们实施主动沟通与交流是一定要的,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责任的同时,也必须要让他们感觉得到自己在整个管理事务体系中的主要性。在实施培训与学习的时候,必须要提升培训的规范化程度。

三、结语

煤炭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属于一个长期的经过,牵涉的内容比较广泛。它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的全体教学教育水平。假如在信息化的前提下对于档案资源实施了充分高效的运用,有助于企业管理提高,对于更好的服务于广大职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作为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也提上日程,而档案数字化工作是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内容之一,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是目前国有企业档案部门开展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档案部门提升服务能力、拓宽服务领域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从2004年至今一直从事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发现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具体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1.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1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档案数字化,一方面可以提升查阅效率,相较于传统的查阅方式,数字化后的档案查阅只需要几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以查阅到档案原文的扫描件。另一方面数字化后的档案可以封闭保存,没有特殊情况不再使用,有利于保护原件。但是在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档案数字化工作比较滞后,导致国有企业档案室变成无人问津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强的会默默无闻的工作着,责任心不强的档案堆积成山,没人整理,连查找都困难,更谈不上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了。从根本上说,档案数字化建设与否,建设质量的好坏,建设进度的快慢,与国有企业的重视程度有关。

1.2软硬件配备不足严重制约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

随着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国有企业档案管理部门也配备了一些计算机及扫描仪设备,但是这些设备是有使用年限的,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设备更新缓慢,老的计算机与档案管理软件的要求不匹配导致软件运行缓慢甚至无法运行,扫描仪老旧致使扫描图像不清晰,甚至有的还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软件。没有好的档案数字化工作所需的软硬件设备,导致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工作无法开展或进展缓慢。

1.3档案管理系统与OA办公系统不兼容

目前,各软件公司制作的档案管理软件和OA办公软件种类繁多,国有企业也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购买档案管理软件和OA办公软件,致使档案管理系统与OA办公系统两者不兼容,造成不能依托OA办公系统实现网上录入和查询等,形成的数据也难以转换实现共享。以昆明公交公司为例,昆明公交公司使用的OA办公系统是电子政务网上的政府信息公开系统,而档案管理系统是珠海泰坦软件公司开发的档案综合管理系统,两者是不能兼容的,政务网上的收发文要归档,只能从政务网上下载下来,然后一条条的录入档案管理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文件也只能一条条对应的导入档案软件中,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

1.4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配备不足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对档案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除了会传统的手工整理档案外,还会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对档案进行管理。但是在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高低不一,为了节约编制,一般使用秘书兼管档案管理工作,专职人员少,档案工作大多停留在手工管理阶段,不利于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

1.5缺乏技术指导

档案数字化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操作规范度很高的工作,档案数字化工作也正处在摸索和尝试阶段。在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工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对扫描技术、扫描流程、扫描方式、色彩模式、扫描分辨率、存储格式、扫描过程控制等掌握不够,缺乏技术指导。

1.6安全问题突出

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缺乏安全保管电子档案的设施,如光盘、移动硬盘、防磁柜等。二是数字化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由于纸质档案数量庞大,纸质档案在从库房拿出来数字化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纸质档案丢失情况。三是网络安全没有保障,安全措施不到位,其他部门的电脑还连着外网等。

1.7档案数字化制度欠缺

2005年国家档案局的《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是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标准,各省市也出台相关标准,为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提供了相关的技术指导,由于各国有企业纸质档案的种类不尽相同,国有企业没有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档案数字化标准,完全参照国家统一的标准和省市标准进行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致使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没有制度可依,无章可循。

1.8有些档案数字化工作重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也在推行电子政务,实现网上收文发文,推进无纸化办公工作,使信息可以迅速、准确地到达相关部门,从而极大的降低社会成本,提高文件传阅速度。但在很多国有企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并没有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政务网的文件还是习惯下载后打印出来给领导批阅后存档,这一部分打印出来的政务网文件存档后就不可避免出现再数字化的现象,造成重复和浪费。

2.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笔者认为应着力采取的对策主要有:

2.1加强对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领导

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国有企业效率,提高领导决策和管理水平,国有企业应该把档案的数字化建设纳入领导议事日程,把档案的数字化建设纳入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作为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建设,明确主管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数字化建设方面的责任,在物力人力财力方面给予支持,有了领导的支持,档案的数字化工作便能顺利的开展。

2.2增拨专项资金,配足软硬件设施

为使档案数字化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国有企业应该把数字化工作所需的经费列入国有企业各项经费预算中,增加拨付档案数字化建设专项资金,重新为档案室配足计算机、扫描仪、防磁柜、光盘、移动硬盘、档案管理软件等设备,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新换代和最新优化升级,使之完全符合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需要,档案部门要多与领导沟通协商,争取支持,以保证档案数字化建设顺利进行。

2.3建设统一管理平台,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OA办公系统的无缝对接

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电子档案数量不断激增,建设统一管理平台,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OA办公系统的无缝对接至关重要,国有企业要真正实现文档一体化,做到从文件到档案的转变不需要数据的转换与迁移,同时也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这就要求国有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档案部门要加强与软件制作部门的沟通协调,使OA办公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具备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功能,实现档案系统与OA办公系统的无缝对接。

2.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是档案数字化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必须加强档案数字化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人员保障,档案数字化工作量大,必须有足够的人员才能完成,如有外包能力可以请专业机构完成,没有外包能力的可以挖掘内部潜力,从其他部门借调一些人员过来帮忙完成,并配备一名计算机专业人才负责网络、数据库的管理及相关业务工作。二是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根据档案发展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学会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存储、检索和开发利用,积极参加档案知识培训班,自觉学习档案数字化各项规章制度,读透研透其中的内容并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保障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有效开展。

2.5加强与档案部门联系

积极到省市档案局参观学习数字化建设方面的经验,请专家亲自过来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业务指导,传授档案数字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时掌握数字化工作的方法,参观其他成功单位的档案数字化情况,获得旁人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

2.6加强档案数字化的安全管理

档案先进的管理手段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对档案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档案的安全管理。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购买存储设备如光盘、移动硬盘、防磁柜等,确保档案保管安全。二是加强档案数字化流程的监控,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度,杜绝数字化过程中档案丢失的现象发生。三是引进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制定档案安全管理制度,按时进行备份,定期开展档案安全保密检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发生责任事故严肃处理,与档案管理软件联网的电脑不能同时连着外网,所有的电脑实行专管专用,实行密码登陆,做好防火墙等安全设置,并随时更新病毒库。

2.7完善档案数字化工作制度

制定规范,明确标准,这是保证扫描质量的重要步骤,国有企业档案在进行数字化工作之前,应根据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档案数字化工作制度,包括整理标准规范、图像扫描技术规范、责任制度、安全保密制度等,并使档案数字化责任具体到了岗位和人,严格质量控制,明确工作流程,明确扫描方式、色彩模式、扫描分辨率、存储格式、扫描过程控制等,在制度上保证了档案数字化工作向更高质量、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还可以实行激励制度,对档案数字化工作比较先进的档案部门进行激励,以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8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数字化

在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国有企业可以利用内部局域网,把不的档案通过局域网向内部开放,实现内部信息资源联网,无纸办公,减少纸张,OA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文件可以通过与档案系统的无缝对接系统实现转换,避免出现了在OA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文件打印后再数字化的现象,造成重复和浪费。同时要做好保密工作,要对外必要信息时,应做到科学地把握保密和利用的关系,做好信息安全保密,同时要积极开展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开展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工作,重在坚持,要将档案数字化建设纳入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积极探索出最适合自身的数字化建设道路。

参考文献:

[1]杨公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实务[M].中国档案出版社

第4篇

【摘要】校园信息化建设是当前高校大力发展的优先方向,紧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从校园网、数字化

>> 现代信息化技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开源CMS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微信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虚拟化技术在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云计算在高校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云计算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虚拟化技术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云计算技术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GIS技术在油田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推送服务在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 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校园一卡通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物联网技术在矿山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虚拟化技术及其在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农业物联网在鲁西南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研究 信息化在“智慧军营”建设中的应用 Inetr虚拟网络技术在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Oracle数据库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2-03-20].http:///html/info/10plan/ghfb.shtml.

[4]赵颜.智慧型数字校园建设规划与实践――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

[5]倪彬彬.智慧校园应用框架设计与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1.

[6]王运武.“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型发展研究――基于系统思维的分析思辩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3,2.

课题来源:院级学术科研重点课题《网络化通用收缴费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课题编号:CFK201202)。

作者简介:吴卫东,男,硕士,电子信息工程师,现供职于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Web应用、校园一卡通、数字校园。

第5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档案馆;建设与完善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358-01

0. 引言

电力企业档案馆是一种全新的档案形式,是电力企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所必经之路。它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现代化技术。电力档案馆必须要通过信息技术,将传统档案馆馆藏的文字、声音、图像等进行数字化,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存储、传输和处理,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电力企业档案馆建设,将会积极主动推进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为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提供更为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

1. 建设背景

落后的档案管理方式是基于纸质为媒介的档案记录,检索手段还基于手工阶段,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逐步被淘汰。现代化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已经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档案信息化迅速向数字化发展,相较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其提高了档案检索的效率,并且节约了资源。电子档案的利用相较于传统的纸质档案使用也更加便捷,减轻了纸质档案的磨损和破坏等,比纸质档案更易保存和查阅。

于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档案工作会议对“十一五”期间的档案信息化工作从档案收集渠道和数字化率方面提出了量化工作任务,建立企业数字档案馆己成为所有电力企业管理者和档案工作人员的共同愿望。

就目前形式而言,影响方案工作质量、规模、效益、管理方式的因素来自各个方面。如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监督和引导、还受到了资费、人才、设备等各个方面的制约。如何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电力档案管理体制,还需要创新和改革,来适应竞争激烈,发展迅速的经济社会,只有建设出如此的电力档案,才能有利于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档案工作自身发展,促进电力企业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2. 电力企业档案馆建设分析

2.1 企业档案馆建设所需条件

为了保存企业档案,就必须要建设档案馆。电力企业若是要建设属于自己的档案馆,则需要具备如下条件:

①电力企业档案馆是基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建设信息化和系统集成化的需要。

②电力企业内部档案管理必须要有一定的信息化硬件设备,拥有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的档案管理软件。

2.2 电力企业档案馆所需完成的责任和使命

①电力企业需要制定一套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制度:遵守国际、国家和行业的标准,是企业长久稳定合法发展的强力后盾。

②电力企业需要进行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化时代必须要建立一套良好的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用于档案信息资源采集、组织和利用。

③电力企业需要进行系统网络环境的开发和建设:满足档案信息化管理要求,来保证档案馆长期真实的保存。

2.3 电力企业档案馆建设注意事项

首先电力企业信息化档案馆建设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纸质档案形式,档案信息化只是电力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元素。第二,电力企业档案管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没有一个可以完全的模式可以套用,由于每一个电力企业都有各自的运作模式和企业管理方式,建设电力企业信息化档案馆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找寻一个属于合适自己企业运作方式的档案管理模式。第三,电力企业信息化档案馆建设需要符合国际、国家、行业的标准,必须要立足于行业标准来进行档案馆建设。

3. 电力企业信息化档案馆功能实现

3.1 收集功能

电力企业档案馆必须要有自动收集以及批量接受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电子文件,对传统载体的档案数字化转化和采集功能要具备集成化管理。在线和投机情况下能够设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电子文件。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各项业务要求,完成文件的接受机制,并且能够保证数字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得档案在今后的检索和使用当中,具有实用性。除此之外,系统还要能够满足在线接收等要求,能够批量的导入和导出数据。

3.2 管理功能

电力企业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需要对文件来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建设一定的编码规则,能够对数字进行分析和整理并储存到系统中。对档案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加工、目录、全文挂接、鉴定、检索、统计等操作,使得信息变得规律化和程序化,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系统还能进行不同类别的检索,如分类检索,关键词检索。片段检错等,能够快速的显示各位文档和信息资料,满足各类文档的统计功能,能进行报表制作等统计工作。

3.3 保存功能

电力企业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储存功能是最为基本的要求,其储存格式采用开放式和主流格式进行存储,定期饿能够定期对载体和软件环境进行测试,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能对系统中的文件长期稳定的存储,实现对信息化档案的长久保存。

3.4 利用功能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系统需要根据档案的信息利用和网络条件来建立相应的利用窗口,实现档案信息的查询、、开发、交流、统计等功能。能够运用各种技术和检测方式对档案馆资料进行有效利用。

4.经验总结

4.1 规范管理是基础。

档案信息化是必须要坚持集中建设,有序进行的原则,进行规范化管理。需要成立相应的项目管理组织,安排专人来进行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要设立统一的业务标准,必须要电力公司集中部署,各个组织单位来分布实施。人力物力需要集中安排,避免投入和收获不成正比。

4.2 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和标准。

一套有效的工作制度和技术标准,是纸质化档案转化为信息化数字化档案的必要条件。如电子文件归档制度,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电子文件格式标准等等,一套完善健全的信息管理制度,是保障信息化档案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4.3 档案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工作需要拓宽

档案信息系统主要石油档案管理、提供利用、全文检索、权限设置等模块组成,需要完成从业务信息到档案信息系统数据转换,自动组合、编码等,需要对信息化档案馆进行推广传播,深化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得档案馆的信息化被大众接受。

4.4 做好安全和保密性

电力企业任何资料都具有私密性,涉及到企业的关键数据和行业机密,必须要从各个方面出发,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杜绝一切安全隐患,严格把守安全审查关。

5.文章小结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档案馆建设工作迫在眉睫,应该引起电力企业的广泛重视。唯有做好档案建设工作,才能提高档案典藏质量,才能有利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更快更好的开展,可以更好的促进电力档案馆的建设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芳.数字档案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第6篇

【关键词】工程公司 视频系统 选型

一、项目介绍

案例企业是成立于1950年代初、由大型设计企业改制而成的工程公司,其业务包括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咨询、工程采购、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等,特别是工程总承包业务遍及国内和非洲、中亚、东欧等十余个国家、地区,公司本部与设计部门、供应商、项目现场之间的沟通工作非常频繁紧密。限于技术复杂性,有限的电话和邮件沟通无法满足项目管理需要,异地人员集中会议则差旅成本过高、沟通效率低下。2011年初该企业大规模建设、投运的数字化远程视频系统,较好解决了公司本部、设计部门、供应商、国内外总承包项目部、驻外代表机构、移动办公人员之间的远程沟通问题,项目协调、工作交流、设计交底、图纸洽商等工作均在该数字化远程视频系统上运行,其沟通效率犹如为工程公司的项目群管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二、建设目标

(一)建设公司本部与主要设计部门、供应商、国内外总承包项目部等之间互联互通的网络系统。对于海外部分电信基础设施较差的国家、地区,租用专用卫星,保证部门间网络能够支撑视频系统运行。

(二)建设公司本部与主要设计部门、供应商、国内外总承包项目部会议室、个人电脑终端之间互联互通的数字化远程视频系统,实现相互间的即时视频沟通。

(三)实现视频、存储、调阅、功能,能够实现网络访问和查询。

三、建设方案

(一)需求分析

企业拟建设一套视频会议系统,在公司本部设立一大一小两个中心会场,在公司本部其他会议室、国内外代表处或项目现场设立分会场,整套系统要求基于互联网建设。该套系统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

1.多点会议。召开多点会议是本系统的基本功能。由视频会议终端对采集的视音频信号编码,通过MCU视音频信号送到各会场,视频会议终端解码输出到电视机、投影、个人电脑终端、手机等显示。会议系统能够实现的会议控制方式有主席控制、导演控制、自动轮询、语音激励等模式。

2.异地直呼。通过遥控器呼叫号码实现点对点呼叫,随时实现面对面的沟通。

3.分组会议。支持同时召开多组会议,企业各部门可以同时召开各自部门内部的会议,各组会议互不干扰。

4.多画面和成和混音。系统支持多画面合成和智能混音,配合智能混音实现讨论会议,达到身处同一会议室效果。

5.会议录像与点播。系统支持数字录放像与远程WEB点播。配置KDV录播服务器软件,实现对会议录像,录像文件存储,同时支持远端用户通过IE登录录播服务器进行会议的点播。

6.双流功能。通过双流功能,将会议发言人图像和会议资料同时送到远端,增强视频会议生动性、实时性。

7.电话接入。出差人员可通过普通电话机或手机参加会议,收听会议并进行会议发言。

(二)方案设计原则

1.先进性原则。遵循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内外有关的规范要求;采用当今最新和尖端的IT、通信、多媒体处理和视频会议等的成熟技术。

2.标准化原则。严格按照国际和国家标准设计,特别是要提供标准接口,使系统具有较高的兼容性,能够与其它国内外主流厂家的设备系统平滑连接和互通。

3.安全性原则。系统应具有高度的安全性措施和加密系统,有效抵制网络病毒和黑客等的攻击,具有防火墙功能。

4.可靠性原则。系统结构集成度高,能够保证不间断稳定可靠运行,适应工作环境能力强,故障率低。

5.灵活和扩展性原则。系统设计要考虑今后网络和业务的发展,留有充分的扩充余地,能够方便地实现视频系统的扩展与升级。

6.易操作性原则。采用基于WEB的图形化操作界面,全中文人机对话模式,易于操作、维护和管理。

(三) 建设方案

1. 网络配置

改造提升网络系统,本次升级改造将原中国联通公司34M互联网专线平稳升级为100M互联网专线。

2. 视频会议系统构成

构建基于公司本部专线和各部门网络线路的视频会议系统,整套系统覆盖公司本部中心会场、员工办公桌面、分包商、国内外项目现场、驻外代表机构、移动办公人员。

3.设备配置

视频系统设备经过充分论证必选,均选择的是符合国际国内标准的业内主流产品。公司总部设立控制中心和中心会议室,在控制中心配置宝利通RMX4000多点控制单元(MCU)、流媒体服务器;公司总部设立两个中心会议室,宝利通高清HDX7000视频终端;在网络条件较好的驻外代表处、大型项目部,配备16台宝利通高清HDX4000桌面终端。其他部门的硬件系统配置标准是:每套包含会议专用微机、视频采集卡、摄像头、麦克风及音箱等。

4. MCU转型

本项目建设中,对MCU产品投入较大精力进行了选型调研,最终选定的POLYCOM RMX4000视频会议MCU,具备如下一些优势:

Polycom RMX4000 平台是超强的多点会议平台,其智能核心内置智能设计,包括动态资源分配、网络灵活性和可靠性以及经济高效的可扩展性。通过灵活资源调配,最优化的利用MCU 资源,以最大容量支持音频、会议室、桌面视频、及融入式极致远真会议。宝利通丢包恢复(LPR)技术,保障高质量会议。

Polycom RMX4000 协作平台支持上千路音频通话、数百个桌面视频设备和远程呈现套件,RMX 4000资源的动态分配实现了经济高效的可伸缩性,随时可以召开任意按需会议。

(四)应用评价

建成后,系统已实现公司本部与所有国内外工程项目部、项目群现场的远程互通,通过视频会议开展项目协调、工作交流、设计交底、图纸洽商,实现了本部技术、管理人员与现场的充分沟通。

系会议图像要求清晰流畅、声音清晰响亮;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网络适应能力,具备智能丢包恢复、带宽自适应机制,保证在较差网络状况下获得良好音视频效果;系统具备较高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保密性;统控制界面简洁,操作简单。

远程视频系统的应用使坚持工程应用与管理提升并举、实用和创新并重的信息化建设路线得到进一步印证。以信息化变革管理手段,提升企业运营能力,为工程公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远程音、视频重演中的同步技术》李笑佳 周兵 李晓强 《计算机工程》 2005 第2期

[2]《企业信息化的竞争优势》谢康 陈禹 乌家培 文献来自:经济研究 1999年 第09期

[3]《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变革》田丹 文献来自:经济师 2000年 第09期

[4]《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汪勇 吕小梅 文献来自: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 第02期

[5]贾婷.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及深远意义.科技信息2009年9期

[6]《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分析及流程构造设计》韩雪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商业时代》2009,24

[7]《浅谈芷业信息化建设误区与发展思路》 许红利,刘庆芳 [J].煤矿现代化.2008,1

[8]《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常桂英《北方经济》2008年第06期

第7篇

关键词:煤矿;自动化;管控平台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3-0174-03

1 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核桃峪煤矿基本情况

核桃峪井田位于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西南部,行政区划属正宁县宫河、周家乡和宁县中村乡管辖。根据宁正矿区总体规划,井田范围由20个拐点坐标圈定,东西长约15 km,南北宽约12 km,面积183.19 km2。

井田东部为无煤带边界;南部为陕、甘省界;西部与本矿区新庄井田相邻,其中西南部为宁县、正宁县的县界(无日天沟沟口位置);北部以探矿权边界为基础取直后与宁中勘查区相邻。本矿设计可采储量1 229.53 Mt,设计生产能力8.0 Mt/a,储量备用系数按1.4考虑,则矿井的服务年限为109.8 a。

2 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

2.1 项目背景

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的日益重视,“数字矿山、智能矿山”的概念越来越普及,其意义是建立在数字化、信息化、虚拟化、智能化、集成化基础上的,由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管控一体化系统,它综合考虑生产、经营、管理、环境、资源、安全和效益等各种因素,以如何提升生产要素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以先进的检维修策略为载体,全员的行为全规范化为过程,以企业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在数字化、信息化、虚拟化、智能化、集成化基础上的,综合考虑了生产、设备、安全、管理、环境、资源和效益等各种因素,使信息化逐步由辅助生产经营管理,转变为推动和引领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经营决策水平,保障安全、清洁、高效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其平台建设的核心思路就是“管理模式的转变、检维修模式的提升”。

2.2 项目必要性

2.2.1 国内技术发展现状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资源总量为5.5万亿t,其中已查明的资源储量1万亿吨,排在俄罗斯(2.5万亿t)和美国(1.5万亿t)之后,居世界第三位。

而中国的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煤矿数量多,超过世界上其他主要采煤国家的煤矿总数。

全国煤炭产量25亿t/a,其中大型煤矿的产量13.5亿t,比重54%,大型煤矿企业近600家;中型煤矿的产量4.5亿吨,比重18%,中型煤矿企业近900家;小型煤矿产量控制在7亿吨以内,比重占28%,数量控制在1万家。

2.2.2 国外技术发展现状

作为世界主要产煤大国之一,美国也曾经历过安全状况恶化、伤亡事故严重的年代。

煤矿安全专家估计,自从有煤矿以来,美国大约20万矿工被事故吞噬了生命。20世纪前30年,美国煤矿每年平均事故死亡2 000多人;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伤亡人数才迅速减少, 2 000年死亡40人。

从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生产指标百万吨死亡率来看,美国的这一指标已下降到0.035左右。从总的历史趋势看,美国的煤矿安全状况在100多年中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死亡率甚至比渔业、农业、建筑业和零售业还要低。

3 项目实施方案

核桃峪煤矿综合自动化管控平台是一个集现代管理理念、现代化技术、资源和管理手段融合为一体,能够支撑核桃峪煤矿实现经营和管理战略发展目标,满足全矿范围内各个业务对口部门的多媒体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和加工处理需要的企业综合数字化信息系统,使其网络、软件、数据、应用均能符合企业级标准与规范,体系结构符合国际标准或国家工业标准。

4 项目目标及执行计划

采用高可靠性、机电一体化采掘设备,并建立管理与控制一体化综合自动化系统,将矿井建成一个自动化、信息化、安全、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管控一体化”矿井,是矿井建设的总体目标。依据这一总体目标,矿井综合自动化建设内容包括:矿井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自动化控制,矿井安全生产环境、人员分布、视频信息监测监控,调度通讯。

矿井自动化控制与信息通讯集成网络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矿井综合管理业务系统和决策信息分析系统三个层次内容。

实现矿井安全生产远程集中监测监控、统一调度管理和高效、现代化的经营决策管理。

为保障煤矿安全、高效的生产,建设完善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实现全矿井的规范化、科学化的调度、指挥、管理。

5 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5.1 经济效益分析

①此系统投入运行后,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全要素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环节的数据共享分析,减少安全生产的中间环节,降低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提高了矿井生产效率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有效的对系统设备的监测监控,能准确的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并通过人员作业行为,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有利于设备的维护,减少设备的资金投入。

②设备购置费用低:平台设备购置费用(含软件平台)为350万元,同类型的管理信息化平台购置费用在大概在800万元以上,本系统的购置费用为同类型产品的45%,可节约最少55%的投资。

③系统运行费用低:在建庄煤矿采用了综合自动化管控平台后,减少了各区队各类信息的统计人员1人,减少生产过程岗位工1人,人力资源的各类数据统计1人,全矿节省岗位工最少15人,按公司年均工资8.9万计算,每年可节约开支133万元,同时设备的不必要的损耗,减少设备运行故障的发生,并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事每年可节约设备运维费及备件费58万元;

使用人员作业行为系统之后,大大提高了区队对现场人员作业过程的管控,减少班中串岗、离岗等现象的发生,提高区队工作效率,并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④监控跟踪设备的开停情况以及设备运行情况、降低设备运行能耗、从而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有效使用现有生产资源。

⑤提高生产安全性。通过大量使用工业控制设备与系统,可以减少人工差错与干预,依靠技术手段提高安全性。

⑥精细化管理,降低企业生产过程成本。通过各种信息技术的使用,减少人工需求,降低人员成本。另外,应用系统为管理者提供良好的工具,来改进和优化管理,降低成本消耗。

5.2 社会效益分析

①本项目投资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特点,有利于促进结构升级并形成新的优势。

②本项目产品使用先进的图形技术、数据采集技术、视频技术、完善的班组建设规范以及各种标准规范,有利于该技术在煤矿行业的发展。

③使用系统之后,从整体上提高了煤矿整体信息化水平,并为煤矿培养了一大批信息化专业人才,从事系统的运维工作,同比外包系统售后服务费近百万元。

④本项目使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全面地设备故障分析方法,全新的设计思路来完成系统,完成后可以在行业内推广,推动我国煤矿信息化、数字化系统的发展。

⑤该项目完成后可以作为“智慧矿山”和“数字矿山”的重要组成部分。

6 项目预期成果

此系统投入运行后,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全要素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环节的数据共享分析,减少安全生产的中间环节,降低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提高了矿井生产效率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有效的对系统设备的监测监控,能准确的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并通过人员作业行为,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有利于设备的维护,减少设备的资金投入。

7 结 语

本项目采用先进的数字化、自动化技术,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的,并且可以长时间领先的综合智能化、数字化应用管理平台,以煤炭企业的“人、机、物、环”为基础,PDCA模式为驱动,打破信息孤单,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并依据企业管理理念,持续对系统进行改进,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控效率,进而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7.1 实现矿井管理的职能化,为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提 供信息保障

建立包括完整的地质信息、危险源信息和生产信息的矿山模型,以人员作业管理为基础,实现包括安全隐患的预先显现,根据各种监测监控系统和检查检测系统返回的动态数据,利用“煤矿综合自动化管控平台”系统提供模型库、方法库对生产过程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实时分析,对各种安全隐患进行超前预测预报,对不安全因素提前进行整改,同时对有危险性较大的区域进行重点监控,对无法避免的灾变可以快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进行紧急救援,依据井下人员定位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用灰色理论和故障树模型等多种分析法,结合危险源(已知危险源和决策支持系统实时分析出的危险源)实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预警,减少物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作业人员伤亡。

7.2 实现生产过程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为打造高产高 效矿井提供决策手段

在各个业务专业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据仓库提供的完整信息和智能化分析工具,将现场的环境监测数据、设备动态监测数据、人员定位数据、视频监测数据等,通过工业以太网及无线通讯网进行全方位集成分析,实现数字化矿山的深层次管理。

7.3 高产高效、减员增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综合自动化管控平台的建设将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高产高效,配置了自动化技术水平较高的全矿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建立现代化的、覆盖矿井各生产系统的实时调度监控网络,实现煤炭生产、采、掘、运的综合调度和生产过程自动化,切实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换算成经济效益约合1000万/年。

参考文献:

[1] 彭常青.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

[2] 熊晓元.企业信息化投资策略与评价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2.

[3] 陶溪.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 学,2006.

[4] 袁清文.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模式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

2004.

[5] 谢新洲.论我国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环境优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00,(05).

[6] 马国芬.企业产业信息化及定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1,(10).

[7] 刘红雨.试论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J].现代 情报,2000,(01).

[8] 章吉林.有色金属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4.

第8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电子档案;磁性载体档案;数字化

档案信息化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是档案部门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具体体现,也是档案部门遵循档案工作自身发展规律,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科技进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必然选择。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信息化协调和同步发展,并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方案中,立足全局与长远。近年来,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企业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不足,存量纸质档案数字化水平较低,增量电子档案管理不规范,系统建设分散,档案信息资源孤岛现象比较突出,难以适应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需要,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匮乏等。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和长期的任务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1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研制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初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系统研发工作往往是由专业的信息工程技术人员来承担,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员却涉及到企业的各部门各工种。由于研发人员专业单一以及在研发过程中缺乏与用户的有效沟通,导致最终开发出来的成品利用率很低,或未能实现应有的服务功能,还有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问题等。要解决以上问题,还要面对企业各个部门庞大的信息量,因此系统研发者必需开发好对应的信息端口,实现信息的及时归档对接,并按照信息使用过程的功能需求分类。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可分为基础软硬件环境的安全与系统应用环境的安全。前者是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硬件安全设施,后者是用户权责、管理模式以及身份确认等。开发好的信息系统要有以下功能:可以同时支持多类型异地段的用户访问;从单一的局域网运转系统发展成为跨系统、跨平台的广域网管理系统;它的应用模式为灵活的档案数据库架构;具有信息等级用户访问限制模式功能,以及跨库搜寻模式功能等[1]。

2企业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

企业电子文件是企业生产运营和管理的业务凭证,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产,也是国家的重要信息资源。电子文件具有高效、便捷的优势,同时具有易失真、易失实、易失效等特性。所以加强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迫在眉睫。一是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提升。通过建立制度标准,对企业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和规范管理,使信息的归集、管理和利用做到有章可循,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精益化和标准化管理水平提升。二是有利于消除信息壁垒。建立企业电子文件管理平台,将极大地促进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提升信息价值。三是有利于维护企业核心利益。通过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可对各业务信息系统承载的大量重要信息数据,按国家标准进行导出并封装,从而确保这些信息数据的完整、安全和长久可读。要做好电子文档的归档管理,首先要提高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能力。往往一项工作可以引申出不同种类不同格式的电子文件,某一部门的电子文件很有可能在另一部门却无法使用,因此,所有电子文件必须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归档。其次要确保归档的电子文件具有法律效力。电子文件具有极强的可更改性,可通过电子签名和保密技术来保证内容的有效性和原始性。档案部门应当与信息管理部门相互结合,档案部门应该完善电子文件产生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信息部门对文件的产生和使用范围行驶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能,保证电子文档具有法律效力。在新旧管理体系交织阶段,很多工作人员还无法完全接受办公自动化条件下的电子文件归档,完全使用电子文件还需要一个过程[2]。

3磁性载体档案管理

磁性载体档案是以磁性材料(如计算机磁带、软磁盘、录像带、录音带)为信息载体的档案,这类档案在贮存和保护方面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对磁性载体档案的贮存和管理要注意几点:库房温湿度、清洁度、风压、防火、防水、防磁、防紫外线、装具、运输和复制等。

4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工作管理

数字化工作是企业档案部门一项重中之重工作,许多企业已经把本企业的许多核心技术的纸质档案转化成电子档案,并逐步数字化管理。经过近几年来企业档案部门对数字化工作的摸索和研究,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手工录入技术。这种技术全凭人工键盘、鼠标输入。在输入的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人力、时间和资金,并且这种技术只适合于全文本模式的档案(文书、会计档案),而企业馆藏大部分以科技档案、底图档案为主,所以这种技术根本不能适应企业数字化发展的要求。2)数字扫描技术。即通过扫描仪、数据化仪或者数码相机等工具将科技档案、底图档案数字化后以图形或者图像方式保存到数据库中。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速度较快,保存了档案的原貌。但是这种技术会存在偶尔扫描效果不好、字迹模糊、图像质量不稳定、扫描仪自身难以纠正的硬件差错等问题,以及在扫描完毕后系统挂接过程中出现不可避免的人工误差等问题。3)手工录入与数字扫描相结合的技术,形成文本带图像式档案。这种方式综合了前两种技术的优点和缺点,通过手工输入可以修改扫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对字迹模糊处加以备注说明。档案数字化,并不是所有档案都要数字化,应该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对企业生产、经营起到至关重要的档案、自主产权档案、自行研发产品档案以及利用率高的档案要优先数字化。为了节省存储空间,一般以黑白扫描为主,但对黑白扫描分辨效果不明显的档案一定要进行彩色扫描。采集录入的数据要与原件一一对应。

总之,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地进行管理提升和流程再造,才能实现企业档案数字化与信息化的良性互动,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需要。

作者:王佳津 单位: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精神,遵循国家和省的企业信息化指导方针,围绕建设富强和谐新**的战略目标,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在推进企业内部信息化,促进行业信息化和优化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引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突出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重点、分层次、有步骤地推进全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推动我市产业链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两端的延伸,为我市产业和城市双升级服务,实现我市经济增长模式和社会发展模式双转型。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重点实施。政府做好政策导向、宣传、鼓励和推广工作,进一步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着力营造良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企业在信息化中的主体地位;在搞好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同时,各级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结合行业的特点和信息化需求,指导企业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按照企业的不同类型及信息技术应用的不同程度和水平,实行分类指导;各有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并结合自身职能,制订目标措施,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周密实施。

三、总体目标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具体包括创新过程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方式系统化、管理机制网络化、商务运营电子化等。**期间,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如下:

(一)企业信息网络的应用普及率有较大提高。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企业物流系统和购销系统,实现企业营销创新;全市中小型企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7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普及率达到90%以上;电子商务应用有较大的普及,全市流通龙头企业、重点批发市场逐步开展电子商务应用;行业协会、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和专业镇普遍建立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二)信息技术对产业的改造提升有明显成效。用信息技术提高设计能力、改进制造过程,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自有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两自”企业;在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化工、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食品饮料等工业支柱产业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应用率达到6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应用率达到70%以上。

(三)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规模以上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应用率达到100%,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应用率达到60%以上,企业制造资源计划(MRPII)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应用率达到70%以上;中小型企业实现财务、物料和营销管理信息化的比例力争达到50%以上。

(四)企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效果显著。信息技术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升级的主要手段,有效带动我市产业经济结构和城市管理模式的调整升级,推进我市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全市企业信息化总体应用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城市和企业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技术能力和市场占有规模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能耗比和成本进一步下降,企业信息化为全市综合实力的提高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突出贡献。

四、主要任务

推进企业信息化总的任务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当前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大局,围绕城市产业双升级的需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推广信息技术应用为突破口,统筹规划,加强引导,典型示范,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企业信息化之路。

(一)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在企业管理方面,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适应企业信息化需要的组织体制。着眼于增强快速响应市场能力和企业运营效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进行有效整合,大力推进企业应用ERP/CRM/SCM以及商业智能(BI)、知识管理(KM)等先进管理理念与技术,逐步提升企业集成的层次和水平,促进企业流程再造,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重点大型企业。工业行业企业重点推广ERP、SCM、CRM等管理信息化系统,其他行业企业要推行比较完善的财务、营销、库存管理信息系统。注重发挥企业网站的商务和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和拓宽电子商务的范围和水平。

――中小企业。广大中小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基础设施尚不够完善的企业,要通过模块化改造,尽快建立各种子系统;对建有部分子系统的企业,要积极推行系统集成,发挥综合效用。

(二)促进生产经营过程信息化

以信息技术促进企业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我市工业支柱产业重点推进产品生产过程信息化,推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新产品开发技术CAD/CAM/CAPP/CAE/PLM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柔性制造系统(FMS)等应用,实现企业基础数据共享共用,建立企业产品设计创新体系,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加强电子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的互相融合,以信息技术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水平和成套设备集成能力。加强公共信息技术支持中心和企业信息技术中心的建设,鼓励信息技术应用研发机构进入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设计开发节能降耗产品,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物资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等行业。以提高企业制造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为目标,重点推广应用CAD/CAM、CAPP、CIMS、CAT(计算机辅助测试)、PDM(产品数据管理)等技术。

——纺织服装行业。以适应大规模定制的发展需要为目标,重点推广CAD/CAM、印花分色制版系统、染色配色系统、自动裁剪系统和试穿系统等。

——家具、玩具、食品饮料等行业。以提高产品的卫生安全和绿色环保等功能和智能化、数字化程度为目标,重点推广应用CAD/CAM、CIMS、PDM、FMS、模糊控制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等技术。

——化工、医药、造纸及纸制品等行业。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为目标,重点推广先进控制技术(APC),集散控制技术(DC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FCS)等。

(三)促进产业服务信息化

围绕我市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要分行业逐步建立完备的企业信息化产业综合服务体系,为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工商领域重点行业建立行业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包括行业企业和产品数据库、行业产品和技术配套信息网等),逐步建立产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培育一批提供行业咨询、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服务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商,形成与我市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服务体系;整合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信息服务商、行业专家等资源,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创新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产品研发、检测和质量认证、技术支持以及教育培训等服务。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信息化服务提供商等的积极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服务网点为载体、以培训服务为重点、以公共信息服务为支撑”的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共同推进企业信息化服务。同时,要有效整合资源,构建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网络,借助各类信息化技术服务商强大的服务网络资源和专业的服务运营能力,建立起遍布全市的信息化服务网点,以实现企业获得快速响应的服务。

(四)促进企业商务营销信息化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商务贸易活动,推广普及数字终端设备、条码技术、电子标签、EDI技术、商业自动化技术、POS系统、电子订货系统(EOS)、会员管理系统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应用,实现电子订货、电子转帐和票证自动处理,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水平。建立全市性企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应用配套设施、服务与安全体系和各类应用系统。推进商务模式创新,促进企业由产品管理为中心转向客户管理为中心,以开放型的过程管理取代传统的功能管理,以数据库为核心建立决策支持及运营系统。

——建立和培育行业门户网站,发挥网络虚拟市场优势。立足**实际,以产业为依托,以行业协会、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集信息、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优化配置和其他支撑辅助功能为一体的行业门户网站,带动行业电子商务的开展。支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网上开店、数字证书认证、在线支付和物流信息等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提高商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运用网络技术,推进产业组织创新。工业企业要积极采用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电子商务方式,建立企业联盟和发展虚拟制造,推进供应链管理,大大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整体专业化水平。加快推进各类专业批发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实现网络化的信息采集和,大力推行电子结算、电子拍卖,重点依托流通龙头企业建立网上批发市场和网上商城,创新交易方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批发市场的规模化发展。

(五)促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

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人才瓶颈’问题的关键举措,对于有效避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盲目性,防范风险、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整合利用科研院校、信息化服务企业和社会培训中介机构等各种培训资源,建立省、市两级企业信息化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各类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为企业培训信息化急需的人才;改进和完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想方设法留住企业的各种信息化专业人才。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支持各类信息服务提供商通过巡展、演示、培训、讲座、现场体验等多元化多渠道的活动方式推进企业信息化应用,将信息化技术深入普及到镇、村和企业基层,拉近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与信息化的距离,促使企业各级经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不断地接受现代信息技术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培训教育,以信息化武装他们的思想和头脑,从而全面提高企业人才队伍的信息化专业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

五、推进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

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形成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工作合力。市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牵头组织建立全市企业信息化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加强对我市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研究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工作内容,制定支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指导我市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2.制订扶持和鼓励企业开展信息化的相关政策。落实国家和省扶持企业信息化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将企业信息化项目纳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重点,市财政挖潜改造资金和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扶持和倾斜,加强共性技术应用平台和重点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积极发挥市“科技**”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项扶持资金,由市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研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基工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倍增工程”、企业信息化推广的“信翔工程”、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的“智富工程”等四大企业信息化工程,进一步加快全市企业信息化步伐,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产业升级转型。

(二)实施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基工程”,构建多层次的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1.以我市行业协会、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等为依托,逐步建立各类行业和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区域产业集群信息化服务平台、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持中心等服务体系,为全市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企业信息化投入成本。

2.筹建成立**市企业信息化促进服务中心,为我市各类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行业服务机构提供信息资源开发、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各种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的建立和开发等技术支援及咨询服务,以助提高我市各行业信息技术总体应用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我市产业核心竞争力。

3.推动**市企业信息化行业协会的筹组成立,加快行业技术和行业信息等资源的开发、整合及利用,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和多元化投资渠道,由行业协会或中介机构牵头组织社会资源,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实行信息资源有偿使用,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化、网络化、数字化和商品化。

4.加快电子标签、电子商务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现代物流配套建设,以及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建设,形成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体系,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建设。

5.加大力度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创造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推动我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根据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结合我市服务业发展实际,重点推进以数字内容产业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电信增值服务业务、数字电视、网络游戏、远程教育、动漫创意等新兴信息服务产业,发挥信息服务业在我市服务产业链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倍增工程”,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1.引导企业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对经济的倍增作用。在“科技**”资金中设立企业信息化专项,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四大工程”,优先扶持工业支柱产业和工业商贸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建立相应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生产管理流程再造,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倍增;同时鼓励一批产品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积极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引导,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倍增。

2.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我市传统工业商贸行业,实现竞争力倍增。要通过吸引国内外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和资金,结合政府支持投资的形式,为传统工业商贸行业提供行业信息化服务,以信息化手段提升传统产业,促使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针对制约传统工业商贸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广与普及对提高生产工艺与技术水平有重大作用的信息技术,提升传统工业行业的机电一体化水平和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劳动密集程度和人力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专利保护能力,从而加快推进传统工业和商贸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实现行业核心竞争力倍增。

3.统筹规划,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的宏观指导,实现效率倍增。各级政府部门要参照省、市有关做法,建立健全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协调机制,全面指导企业信息化工作,密切配合,以多元化方式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形成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合力倍增;同时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组织制定本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行业信息化建设方案,力争在一些优势行业和产业集聚地区及重点企业率先突破,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率倍增。

(四)实施企业信息化推广“信翔工程”,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1.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大力推广企业信息化的先进经验,大力普及企业信息化知识,引导各行业企业转变观念,增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紧逼感,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运营能力。

2.大力抓好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组织实施工业支柱产业、商贸流通业和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的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探索企业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发展模式。根据企业规模和行业的情况,结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选择一批信息化基础条件好、管理规范的行业龙头企业作为企业信息化的示范企业;选择一批行业带动性强、技术水平高的信息化项目,作为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选择一批服务质量好、开发能力强的信息化技术服务机构,作为企业信息化示范服务商。对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和示范服务商实行动态管理,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五)实施企业信息化人才“智富工程”,搭建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

第10篇

一、房地产企业引入数字网络技术,推行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更好地了解、分析和把握房地产市场态势,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信息化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论文百事通而房地产企业信息化是房地产业信息化的基础,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称为房地产企业数字化,是指通过数字技术使房地产企业的战略选择发生变化,并使战略选择的范围大大拓宽。按照这种定义,光有一个很大的网站、一批触网的员工或管理企业的软件设施是不够的。数字化房地产企业必须能够利用数字技术为客户和本公司的员工设计全新的价值理念,发现创造和捕捉利润的新方法,并最终实现战略差别化,从而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

把数字网络技术引入到房地产营销模式中去,实施战略差别化,构建竞争优势,必将成为房地产行业的一大亮点,应用数字网络技术,实施企业信息化之路,将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二、数字网络技术在我国房地产营销领域应用的现状

1、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房地产营销管理网络化和营销方式数字化。在营销管理网络化方面,一些房地产商开始在自己的公司内部和网站上建立营销数据库,以方便以后开发销售过程中的营销管理。营销数据库还可以起到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房地产企业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开展市场调查活动,了解有意向购房的消费者对住宅的要求如何,针对调查数据所反映的市场要求,进行准确的产品定位,把握营销策划的方向。第二,可以为客户提供周到满意的售前售后服务。通过营销数据库,企业可以在互联网上跟客户进行双向交流,实现一对一的营销模式。第三,通过营销数据库的互联和共享,公司各个部门可以即时沟通,还可方便地查找资料。在数字化营销方式方面,一些房地产企业通过先进的三维数字技术向客户展示楼盘,从而丰富了楼盘广告的表现形式,以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

2、构筑网络化、智能化社区的营销概念正成为当今房地产营销的一大亮点。由于网络化、智能化社区的营销概念在当今房地产营销领域的流行,一些房地产企业都将信息化和数字化作为自己的卖点。现在推广数字化、信息化正成为一种潮流和模式。数字化的营销概念主要体现在数字化、网络化社区概念,其实质在于涵盖了教育培训、电子商务、家庭办公、家政服务、法律咨询、休闲娱乐、视频点播、网上教育、网上购物、医疗保健等服务内容。经过专家严格审批,上海浦东的中国通信贸易大厦被认定为上海的首座甲级智能化大楼。深圳香榭里花园小区是亚洲首获国际“最优秀住宅社区规划设计大奖”的住宅小区,其一期工程的智能化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了21世纪的“智能理念”。广州市智能化小区丽江花园星海州因“潮流E生活,网络新社区”而列入广州十大明星楼盘。作为中国房地产巨头之一的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将在未来的5年之内,首先将其已经建成的1000多个社区改造成现代化的新型数字社区,并最终实现在全国建立2万个数字社区的目标。这些房产企业都在为数字化小区建设推波助谰。

3、网络广告是房地产商实施现代媒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销媒介方面,互联网作为一种数字化的互动式媒介在短短的时间内在房地产销售实践中迅速普及起来,涌现出像搜房网、买房网等一些知名的网站。网络营销的效果主要还是通过网络广告的效果来体现的,在网络广告的新空间,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广告公司与房地产开发商都面临着改变营销传播方法与选取媒体的压力与机遇。与传统的四大传播媒介(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广告及近来备受垂青的户外广告相比,网上拍卖的广告形式作为一种尝试也被一些房地产公司反复采用。由于网络广告自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广告自然会成为房地产商实施现代营销媒体战略的重要部分。

三、数字化、网络化介入房地产营销领域的现存问题

1、房地产企业实施数字化营销策略,大部分虚而不实,只有概念没有内容,企业行为尚待规范。在营销概念的数字化方面,纵观目前打出数字化、网络化概念进行营销的众多楼盘,其“网络改变生活”的宣传口号,改得无非是唯一的以“宽频到户、高速上网”为主的简单内容,而缺少网络化的实际内容。社区铺线、布线做的仅仅只是网络化前期的准备工作,一些功能还不能完全应用或根本不能用,还远远不能称其为“信息化社区”。事实上,信息化都是一个过程,部分人以为安装好相关设施,就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其实,正如安装了电脑不等于实现了电脑化一样,信息化需要系统不断的应用和改进,需要教育与培训来达到信息化的目标。同时,虽然大家都在追求信息化营销,但大部分人做的是表面文章,真正重要的是网络内容与服务。每个打着数字化、网络化概念的楼盘都向购房者承诺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然而数字化、网络化概念营销实际意义是在于将这些承诺变成现实。

2、房地产公司对网上营销的费用估计不足,营销效果难测,缺乏评估手段。房地企业应该建立监控机制和相应工具,来评估网络营销计划的进展和成果,清楚地了解网络营销对企业所产生的作用。然而,获取评估的参考指标比较复杂,浏览人数不能简单地作为可靠的评估指标,更有效的参考指标包括查询成交人数、网页登记人数等。企业必须注意收集客户对企业网址提出的意见,在必要时做出适当修改;不断调整网上营销策略是Internet营销成功的关键。

3、房地产公司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缺少相应的互联网营销技术。实施房地产业信息化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懂计算机,还要懂经济、懂企业营销管理。但是,由于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历史不长,尤其房地产信息业刚刚起步,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严重制约了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虽然有些机构可以协助企业建立网址,设计网页,帮助策划企业上网等事宜,但这些机构帮助企业进行网上营销的出发点与企业截然不同,如处于盈利、促销、爱好等目的,可能没有设身处地从企业角度对企业营销活动进行深入研究,没有结合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因此,依靠专业网络设计公司的设计并不能反映其真正需求,真正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案例不多。

4、房地产开发商对网上营销前景缺乏认识,素质尚待提高。他们开展信息化可能仅仅是赶时髦,存在一定盲目性。这对企业的危害较大,因为开展信息化不能对企业有所作用的话,企业所花费的资源就会白白地浪费。所以,房地产项目在开展信息化之前,应明确企业的信息化目标,做出完整计划,包括目的、市场调研、所需的资源、资金分配、预期效果等。

5、房地产公司网络直销或通过网上中介机构间接销售的购房方式正受到网上支付手段的限制。在促销、展示楼盘的数字化方面,利用网上全数字化的三维技术,虽然的确可以引导受众进入真实感和可视化达到最完善地步的交互式环境,其巨大的感染力对于正处于由传统营销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营销模式转化的临界点上徘徊的房地产业,无疑是一种突破性的解决方案,网上选房的优势不言而喻,但是要发展成网上购房,却受到网上支付手段的限制,还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四、解决措施和建议

1、必须将数字化、网络化营销服务承诺变成现实,切实加强信息网络技术项目与房地产营销业务的融合程度。房地产公司能否在营销领域中获得成功,取决于它能否真正向购房者提供销售过程中所承诺的信息服务。同时,房地产上市公司通常资产规模较大,难以在短期内完全转型,尤其是大量存货需要消化,如果介入的信息科技能与房地产业务相互融合,就能在利用高科技使产业升级的同时带动存量的消化,一些上市房地产公司参与数码港等信息项目的建设将对公司产生较好的效果。新晨

2、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配套体系。由于数字网络技术引入房地产领域的时间不长,真正直接针对房地产信息营销的相关法律、法规几乎没有。为了给房地产信息营销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出台颁布一部《房地产信息营销管理办法》的法律文件很有必要。但考虑到我国地方之间的发展状况极不平衡,沿海地区城市的房地产发展规模远大于内地,少数大城市的房地产营销发达程度也远远超过其他地方,这给全国范围内推行营销数字化带来了一定难度。根据我国地区之间目前面临的不同情况,需要在数量和结构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在全国的房地产营销服务中建立一套规范、科学、统一的但又符合地方特色的规定标准。

3、积极进行项目产品和网络营销效果的网上调研。从中发现消费者需求动向,为企业细分市场提供依据。目前,网络市场调研作为一种新的市场调查方式,已受到企业重视,一些网络服务公司也已经开始为公司定制网上调研业务。但如何在大量信息的包围中吸引上网者参加调研并积极配合,仍需做出更多的探索。

第11篇

【关键词】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

由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科技档案管理而言,不再只停留在保存原有资料的功能上,更重要的是依靠现代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和资源,利用信息化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崭新平台,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运作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由此可见,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

一、科技档案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科技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带等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进入现代化企业建设中,科技档案在科研、生产、企业科学管理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相当高的就跟经济价值。

所谓科技档案信息化,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科技档案信息化一般而言,可以从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档案的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具体来说,由于原始档案经过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而信息化技术就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二、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息化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能的改造,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很多企业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经历了IP市场风雨变换的考验,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口号,已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更多更快地收集、整理、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为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和领导决策服务,已成为很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很多企业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纳入整体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通过长期的全方位地跟踪国内外本行业的科技动态、成果和进展水平,建设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题数据库,这样才能为本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的内容:一是负责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负责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包括科技项目计划,青年科技促进费项目计划等;二是负责科技管理成果,包括鉴定、申报、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技术市场等;三是负责专利管理,包括申报、统计、实施等;四是负责计量管理,包括计量升级、贯彻执行计量法、计量认证与认可、计量标准的建立与检定、计量站管理等;五是负责全质管理,包括全质管理成果的申报、评审、发表、奖励等;六是负责标准化管理,包括标准的制订、修订、标准化审查等;七是负责科技统计工作;八是负责信息化工作,包括信息规划、信息网的建设与维护、组织开发应用软件等。当然,很多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管理的内容并非仅仅以上八个方面,笔者之所以罗列出来,是说明科技信息绝非是档案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是很多企业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技管理系统与科技数据库,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

科技管理系统、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科技统计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系统以及科技评审专家库、科技成果专家评审系统等等,就为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提供了科技档案灵活、方便的查询、统计功能。

推进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是人才。举例来说,如由于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其中包括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能满足企业对科技档案的需求。

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可能是档案部门力所能及的,也不是仅仅单凭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它固然需要所有科技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企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特别是依靠企业科技信息管理部门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四、科技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

1.科技计划管理系统。

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利用先进的三层体系结构(BAS),应用JAVA技术开发,符合J2EE标准的强大的企业级资源管理平台,是建立并实施ERP的核心。科技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基层、省公司和发很多企业的科技计划进行分类查询,按项目类别,负责单位对资金分配的统计,设备的购置计划,科技计划草稿,科技计划的上报等。该系统运行以来,通过信息网络完成计划上报与下达、项目申请若干个。

2.计量管理系统。

计量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申报计量室认证资料、基层单位计量管理资料信息采集与查询等。

3.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

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行业标准维护、基层单位上报QC成果、QC成果评审结论及上报QC成果,企业标准化编写模板等。

4.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

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上报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汇总维护、基层单位上报专利、筛选申报科技进步奖项目、基层单位返回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汇总上报科技进步奖推荐书、科技成果专利统计及收集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申请书等。

5.科技统计系统。

统计是科技档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基本任务是对档案工作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分析、监督,以计量化的管理,科技统计系统的所有报表均采取网上电子报表形式。对各类统计信息实现计算机管理,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使统计工作标准化、实用化。基层单位可以录入、查询、统计、修改、打印。

在科技管理系统应用过程中,不仅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同时涌现出大量的新技术、新成果服务于企业建设。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的核心,它可以带动其他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实现也一定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工业园区;数字化;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7

引言

从1998年~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增长率达到11%,工业总产值增长率高达23%,工业园区的出现,加快了地区工业化进程,起到了工业发展平台、项目落地载体和民营经济孵化器的作用。从1979年设立蛇口工业园区算起,中国工业园区建设已经走过30多年历程了,数字化是工业园区发展的必经之路,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的兴起,为工业园区数字化铺平了道路,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工业园区信息系统应用的现状,通过分析研究,探索数字工业园区的建设。

1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等方法,注重理论研究与个案试验相结合。以江西的工业园区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同时对工业园区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如北京、江苏、浙江等地进行研究。

研究的技术路线上,首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数字工业园区的概念和涵盖范围进行界定。其次,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对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设计成调查问卷,由各企业、园区管理人员等填写,达到足够的样本数最后,对文献分析研究,结合样本与调研结果分析,为数字工业园区信息系统建设提出建议。

2文献综述

数字工业园区是建立在工业园区信息化的基础上,是实施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尽可能全面地搜索到相关文献,我们论文及其时上共检索到300多篇相关文献,并做相应的筛选,确定其对本研究的的价值,采用Excel记录统计和分析数据。

从文献检索总体情况来看,以工业园区信息库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地理信息平台的应用较多。数字化城市建设导则数字工业园实施细则中从“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概念出发,剖析数字工业园区[1];苏州工业园数字化地形图的测制,从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数字化测绘等方面介绍了所采取的作业方法、技术措施及达到的精度指标[2];工业展览中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在产品设计、模具设计、产品加工、模具加工、逆向工程、艺术设计与浮雕加工、质量检测和协同合作管理等应用领域[3],对数字企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临港工业园建设用地控制测量及数字化地形测量技术研究,阐述了工业园建设用地进行控制测量和数字化地形测绘中的实践为研究背景,分析了任务的内容及工程环境,进而探讨了平面与高程控制测量的思路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数字化地形测量的实施步骤;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理论及实践探索,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案例,探讨了当前苏州工业园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及措施。

在对文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对数字工业园区的概念目前尚未有一个较为全面而清淅的定义,这对工业园区数字化范围的管理尤为重要,而范围边界又是需求分析的前提,对数字化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研究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从文献入手,阐述这两个问题。

(1)数字工业园区的概念。从“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来看“数字工业园区”。 1998年美国首次提出了“数字地球”(或“数字化地球”)的概念,当我们把“数字地球”看作是一个“综合信息系统”的话,那么“数字城市”就是该综合信息系统中的一个“信息节点”,因此,“数字地球”可以说是建立在“数字城市”基础之上的,通常可以把“数字城市”定义为: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Internet),将城市中的各种信息收集、整理、归纳、处理、分析和优化,进而对城市的资源、环境、人文和社会等诸多方面进行数字化开发与应用,服务于城市建设与发展[1]。由上述可见,数字工业园区可以定义为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园区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智能。

(2)数字化对象。工业园区以企业为主导,围绕服务与管理,将园区的企业、产品、服务、建筑、设备、文化等数字化,并建立起某种关联,经过对江西工业园区调研,从园区的事权及物权配置角度来看,数字化对象主要有企业、设备、知识产权、产品、服务、人事、文化教育、环境评测、服务与管理机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中介机构、第三方机构、建筑或配套设施、园区文化

3实证研究

3.1分析方法

主要从企业及园区信息化水平两个方面调研,通过深入工业园区、企业走访,通过电话、邮件、现场填写调查问卷等方式,共收回有效问卷150份,建立了三个样本库,综合起来看,工业园区的类型不同和性质不同,其信息化程度有所差异,但对整个研究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3.2实证分析

调研中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是“在生产过程方面,贵单位希望通过信息化达到的目的”、“制约本单位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覆盖的领域”,“园区已有或计划研发的管理信息系统”。

(1)从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看,排在前三位的是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控制生产成本和提高个性生产能力,不管园区数字化水平如何,其目的是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从而达到提升企业整体水平,这也符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思路。

(2)制约本单位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对信息化预期效果持怀疑态度的较多,其次是对人才、资金和管理方面的制约明显,这就要求工业园区数字化讲求实用性,同时需要培养相关人才,从资金与管理方面也要给予扶持。

(3)对企业目前应用软件覆盖的领域来看,财务软件基本上都具有,占比例最高,其次是采购管理和库存管理方面,这与工业园区多为制造业的特点相关,在采购和库存方面的管理系统需求较为普遍,物流管理与客户管理方面建设力度较弱,数字工业园区可以将具有共性的软件产品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企业使用,提高园区管理水平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

(4)对50个样本园区服务与管理相关的信息系统调研中,网站建设、服务平台建设、及项目管理是园区比较关注的,在办公自动化及虚拟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比较欠缺,。从总体上看,园区信息化应用软件建设水平较低,均值为19.29(总值50),占39%;从区域来看,东部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工业园区建设时间较长,经济实力及应用水平均较高。

4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文献资料及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的分析,数字化工业园区的建设需要明确三个关键点,即数字化对象、数字化企业、数字化服务与管理。

(1)数字工业园区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对现状分析研究是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标准建设,从数据分析来看,工业园区的信息化应用程度普遍较低,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略高于工业园区的服务与管理。

(2)提升园区服务与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数字工业园区的发展之路仍很漫长。一方面是以企业数字化为主导,建立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信息智能。另一方面是以工业园区服务与管理数字化为主导,注重园区发展规划,对工业园区地域分布和产业链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3)资源共享与信息智能是数字工业园区的核心功能之一,因此系统的标准化、开放性、实用性、先进性、安全性是其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建立中长期发展规划,循序渐进,逐步实现工业园区数字化。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数字工业园实施细则.[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6